2014年社会救助对象年度核查实施方案

时间:2019-05-12 12:50:3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14年社会救助对象年度核查实施方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14年社会救助对象年度核查实施方案》。

第一篇:2014年社会救助对象年度核查实施方案

@2014年社会救助对象年度核查

实施方案

为了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务院45号文件精神,推进我市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建设,规范和完善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巩固创建社会救助规范化管理示范县市成果。根据省民政厅、@市民政局有关文件和会议精神,按照市民政局年度工作计划安排,结合我市实际,现就城乡低保2014年度核查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目标任务

按照省民政厅开展全省社会救助工作示范县(市、区)创建活动要求,进一步巩固城乡低保公开公示年取得的活动成果,以开展城乡低保年度核查为抓手,以100%入户调查和家庭收入核算为依据,以规范城市低保申报审批程序为目的,了解和掌握全市贫困家庭生活现状,完善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基础性工作,做到 “政策运用准确、程序操作规范、机制更加完善”。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城乡低保规范管理制度和工作机制,规范城乡低保对象民主评议、公示公开、档案资料、系统数据更新等基础性工作,全面巩固和完善城乡低保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工作制度,着力打造“阳光低保、民心低保”。

二、核查原则

1、坚持动态管理,应保尽保、应退尽退、能进能出、能升能降的原则。在现有保障规模的基础上,严格按城乡低保相关政策进行核查,对不符合条件的低保对象一律取消低保资格;不限指标,将符合低保条件的对象全部纳入,对家庭成员有劳动能力的严格按限期保障制度执行。

2、坚持以人为本,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所有对象一律进行入户调查、家庭财产核查、收入核算、信息比对、民主评议、公开公示,增加工作透明度,通过信息网络、政务公开等渠道公开低保政策和保障对象,主动接受社会和群众监督。

3、坚持属地管理的原则。按居住区域申请低保,居住农村且符合条件的困难居民纳入农村低保,居住城镇规划区且符合条件的困难居民纳入城市低保。核查中凡是异地申报、上门查无此人、自然减员、外迁及外出务工的空挂户一律取消低保或申请待遇。

4、坚持以户为单位的原则。城乡低保对象的保障人口必须是家庭共同生活的成员,坚决杜绝“保人不保户”等只保部分家庭成员或擅自增加家庭成员的现象。

三、核查对象

此次核查对象为2014年1月全部在册享受城乡低保对象、五保对象及各乡镇办新申请城乡低保对象、五保对象。

四、核查时间安排

从2014年2月25日起到6月30日结束,共分五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3月8日前):动员培训、组建专班。通过新闻媒体广泛宣传城乡低保年度核查工作,召开民政办主任和核查人员工作会议,安排部署年度核查工作,进行核查人员集中培训。各乡镇办结合当地实际,召开相应的城乡低保核查动员大会,传达精神,统一思想,进行分工。各乡镇、办事处抽调人员组建调查组和调整工作专班。按规范化管理的要求组建和调整原社区居委会低保评议小组和乡镇低保评审委员会成员,并将名单及时报送社会救助局。

第二阶段(3月8日——4月20日):入户调查。各乡镇办、村(社区)集中组织相关人员对城乡低保、五保对象进行调查,对在享受和新申报人员逐户进行入户调查,入户率要达到100%,并组织群众座谈、相关单位查实,认真填写《入户调查表》及相关资料。

第三阶段(4月21日——5月5日):评议公示。根据入户调查的情况,村委会(社区)都要按规定成立相应的民主评议小组,对调查的城乡低保对象进行民主评议,做好详细的评议纪录(一式三份),并将评议结果公示,公示无异议后上报。

第四阶段(5月6日——6月10日):审核审批。各乡

镇办事处成立城乡低保对象评审委员会,对村(社区)上报的城乡低保对象资料,随机进行抽查,并召开评审委员会逐户评审(做好详细的记录),对符合条件的对象再次进行公示,无异议后上报民政局审批。市民政局按上报人员名单按30%的比例随机进行入户调查,并组织相关人员深入乡镇、村组进行联审联批,并将拟享受对象人员、享受保障金额再次进行公示。

第五阶段(6月11日——6月30日):更新数据库。市民政局对审批、公示后无异议的对象填发《城乡低保救助证》。认真督促组织各乡镇办及时更新完善数据库,对原享受对象及新增对象进行镇、村两级长年公示。

五、工作要求

1、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各地要加强领导,主要领导要亲自抓,及时调整“一组”、“一委”领导班子。要召开村、社书记和低保专干会议,安排部署核查工作。

2、规范执行申办程序。各地必须按照个人提出申请、社区(村)代为受理、审验各种证件资料、入户初查、评议公示,乡、镇、街道100%入户调查,村、社区评议公示、社会救助局审批的程序进行。严禁出现不入户调查、不召开评议小组会议、不公示、程序不到位和公示走过场等现象发生,发现上述现象一律视为违规申报,坚决退回。

3、积极搞好协调配合。户口所在地与居住地要互相配

合、搞好衔接。现户口所在地社区(村)要主动与人户分离对象所在单位或本人联系,通知人户分离对象到居住地进行续保登记。居住地村(社区)对户口不在所辖区域的续保对象要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视同本辖区管理对象程序上报审核和审批。

4、严格履行审核申报手续。各地要严格审验户口本、身份证、身体状况证明、收入证明等原件与复印件是否相符,手续不全者不予受理。认真填写《@城乡低保对象入户调查表》,填写不完善、不详实、敷衍应付,无包村干部、入户调查人、被调查人签字者不批。

5、严格执行低保经办人员近亲属备案制度。对乡镇办、村组干部的配偶、父母、子女、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孙子女、外孙子女和其他具有扶养、赡养的亲属享受低保情况要进行备案,社会救助局将对备案人员进行100%入户调查。

6、严肃低保核查工作纪律。各乡镇办从事低保工作的工作人员,要深入到低保工作第一线,掌握真实情况,切实履行职责。对违背现行低保政策规定,乱开政策口子,对人情保、关系保现象将坚决予以严厉查处。

7、要坚决杜绝漏保、错保现象。切实做到村不漏户、户不漏人,对已享受的低保户,要彻底进行一次清理,以户为单位准确核定家庭人口。

附:包点人员名单

第二篇:镇社会救助规范化实施方案

社会救助规范化建设实施方案

为了全面贯彻落实中、省、市、县民政工作相关政策和精神,推进和规范社会救助工作,切实维护困难群众的生活权益,经研究决定在全镇范围内全面开展社会救助工作规范化建设工作,请各村(居)委会,各站办严格按相关规定执行。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中、省、市、县民政工作会议精神,坚持托底线、救急难、可持续,按照城乡统筹、分类指导的要求,以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基础,以医疗、临时、五保等专项救助为辅助,以其它形式的救助、救济和社会互助措施为补充,逐步建立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救助体系,保障公民的基本生活,促进社会公平,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二、工作目标

全面贯彻落实《社会救助暂行办法》和中、省、市、县社会救助政策规定精神,推进和规范社会救助工作,探索建立适合我镇镇情的社会救助工作长效机制,实现社会救助工作由分散、单一模式向统一、综合模式的转变,建立起科学规范、运转协调、保障有效的新型社会救助体系,全面提高全镇社会救助工作规范化水平,促进社会和谐。

三、工作机制

在社会救助工作中,遵循公开、公平、公正、及时的原则,加快完善“一门受理、协同办理”机制,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实行“五规范三公开”制度。依托镇便民服务大厅,设立统一的救助申请受理窗口,在做好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人员供养,医疗救助、临时救助等申请受理的基础上,拓展窗口服务功能,对个人申请难以确定社会救助管理部门的,积极协助办理或转介其他社会救助窗口部门办理。在社会救助办理过程中实行“五规范三公开”制度,即申请受理规范、民主评议规范、日常管理规范、资金兑现规范、工作责任规范五个规范,政策公开、程序公开、对象公开三个公开,做到公开、公平、公正,切实维护困难群众基本生活权益。

(一)“五规范”

1、申请受理规范。一是实行书面申请。以户主名义以家庭为单位向户籍所在地镇政府提出书面申请,同时填写申请低保诚信承诺书和家庭状况核查授权书,为展开信息核对提供授权依。二是落实备案制度。申请人与最低生活保障经办人员、村(居)民委员会成员有近亲属关系的,要实行备案,单独审核。三是镇村入户调查。调查小组人员由包村(居)干部、申请人所在村(居)委会成员等组成,每组不少于2人,要通过入户调查、邻里访问、信函索证等方式全面掌握申请人家庭收入、财产和实际生活状况。

2、民主评议规范。镇政府组织评议会议对入户调查结果的真实性进行评议,同时实行近亲属或其它利益、利害关系回避制度。一是规范参会人员与人数。民主评议小组由镇干部、村(居)三委会成员、熟悉村(居)民情况的党员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村(居)民代表等组成,总人数不得少于15人,且村(居)民代表的人数均不得少于参加评议总人数的三分之二。二是规范评议会议程序。民主评议由镇政府工作人员主持进行,并遵循以下程序:(1)宣讲政策。宣讲社会救助申请条件、申请程序、资金发放、动态管理等规定,宣布评议规则和会议纪律。(2)介绍情况。介绍评议小组人员组成情况;入户调查人员介绍入户调查核实情况。(3)评议询问。评议小组成员向调查人员询问相关情况,发表意见并进行讨论。(4)现场投票。评议小组成员对申请人陈述的家庭成员和家庭经济状况、调查人员介绍的调查结果的真实性和完整性进行无记名投票,对不认可的项目应说明原因和理由。(5)公布结果。即时汇总投票表决情况,得到实际到会的评议小组成员三分之二以上通过即表示该申请家庭所提供的经济状况和入户调查情况是基本真实和完整的,现场公布评议结果。(6)签字确认。民主评议情况和评议结果应当形成评议记录,评议小组成员在评议记录上签字确认。对民主评议争议较大的,镇政府应重新组织家庭经济状况调查核实和评议。三是规范评议结果。村级民主评议会只是对群众申报的家庭经济状况和调查人员介绍的调查结果的真实性和完整性进行评议。无权决定申请人是否享受所申报的救助。

3、日常管理规范。一是实行动态管理。对于低保坚持定期核查制度。每季度对辖区低保对象逐户逐人进行摸底排查,做到村不漏组、组不漏户、户不漏人;严格保障对象认定工作,以家庭为单位,将低于标准且财产符合规定的困难家庭纳入保障,将不再符合条件的及时退出保障范围,切实做到应保尽保和应退尽退。二是实行主动发现制度。要求镇、村(居)干部及时关注掌握各户突发情况和遭遇的突发变故,定期跟踪困难群众家庭生活状况,对陷入生活困境的困难群众做到早发现、早救助,保证救助无盲区。三是规范档案资料。对于申请各类社会救助的人员,严格按照规定收集完善整理相关资料,建立台账,分类归档,定期复核。

4、资金兑现规范。对各类社会救助资金实行专户管理、专账核算、专款专用,严禁以任何形式截留、滞留、挤占和挪用。发放遵循民政部门核定,财政部门审核,金融机构代发的原则,实行社会化发放。由镇民政办提供的发放人员名单、发放金额,通过代理金融机构,直接拨付到申请人账户。

5、工作责任规范。根据要求,县民政局是审批低保的责任主体;镇政府是申请受理、入户调查、评议、低保审核和公示的责任主体;村(居)民委员会协助镇政府做好入户调查、民主评议、公示等相关工作。具体明确如下:(1)各村(居)干部协助包村(居)干部做好入户调查,组织民主评议会对入户调查的家庭收入、家庭财产的真实性和完整性进行评议,并将评议结果予以公示,并协助有需要群众做好申请等相关资料填写;(2)各包村(居)干部负责对本村(居)社会救助申请受理入户、民主评议、公示及季度复核等过程的组织和资料收集完善工作,接到家庭书面申请后,必须在规定时间内做到100%入户调查,并将结果及时报告包村(居)负责人;(3)各

包村(居)负责人要对所包村(居)社会救助工作牵头抓,及时协助解决工作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重要事项及时向联村领导报告;(4)各联村(居)领导要安排好包村(居)干部积极参与到此项工作当中,协调解决难题,定期收集情况,参加镇政府定期召开研究审核社会救助对象专题会议,切实保障困难群众生活权益;(5)民政办要加强业务指导,协助各村(居)做好社会救助申请受理、入户、评议、公示等全过程,确保程序到位、档案资料规范完整。

(二)“三公开”

1、政策公开。依托“一门受理、协同办理”机制,对救助对象申请条件、所需资料、发放标准、动态管理办法、兑付方式等社会救助各项政策予以公开,加强政策宣传和信息公开,方便群众办事。

2、程序公开。将办理社会救助的工作流程在政务大厅公开。镇干部在接到群众书面申请后,要在15个工作日内完成入户调查、民主评议工作,对调查评议不符合享受救助条件的对象以书面形式发放不予批准通知单,符合条件的经公示无异议后上报。

3、对象公开。严格实行“三榜公示”,对所有获得救助的对象在本村进行长期公示公开。一是对镇政府审核通过的救助对象在村级公示,公示无异议后报县民政部门审批;二是对通过县民政部门审批的救助对象在村级公示;三是对县民政部门审批的救助对象公示无异议,获得救助的长期进行公示。

四、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社会救助规范化建设是一项良心工程,也是确保城乡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得到保障的有效措施。为了加强对此项工作的领导,镇上成立了由镇长任组长,分管领导为副组长,各包村(居)责任人为成员的镇社会救助规范化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落实所包村(居)社会救助规范化建设的各项内容。各村(居)也要成立相应领导机构,制定实施方案,精心安排、周密部署,确保本村(居)社会救助规范化工作扎实有效推进。

(二)夯实各方责任。根据省市相关规定,全面落实镇政府低保等社会救助申请受理、入户调查、民主评议、审核和管理的主体责任,建立包村负责人负责制,干部分片责任制,严格按照各方责任履职,做到“谁审核、谁签字,谁签字、谁负责”。各村(居)干部对入户调查及所申请的救助类型所提供的资料真实性负责;各包村(居)干部负责对本村(居)社会救助申请受理入户、民主评议、公示等过程的组织和资料收集完善负责;各包村(居)负责人对所包村(居)社会救助工作负具体组织实施责任;各联村(居)领导对所包联村(居)社会救助工作负直接责任;民政办对各村(居)工作程序、要达到的标准负业务指导负责,并对档案归集、文件起草上报负责。

(三)把握重点环节。在办理社会救助过程中,镇、村干部要认真学习领会精神,耐心做好相关解释工作,妥善处理群众关心的问题,提高社会救助工作的透明度和救助效果。把握以下几个重点环节:一是严格按标施保。要以家庭为单位,将收入低于低保标准且财产符合规定的困难家庭纳入保障,坚决

杜绝拼户、合户、拆户等不按户施保、不按标施保的做法,只要提出申请,镇政府就要受理并直接或通过村组给予书面答复;二是完善备案制度。对低保经办人员和村(居)民委员会干部近亲属实行备案,单独审核,对不如实申报家庭财产和收入、骗吃低保的要追究相关人的违法责任;三是规范公示制度。要认真落实公开公示制度,畅通群众诉求渠道,自觉接受社会监督,认真受理群众咨询、投诉、举报和诉求,把短期公示和长期公示的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四是健全档案资料。要按照一户一档的要求,认真收集、完善、整理各类表册和相关材料,做好陕西省社会救助动态监控系统的数据维护工作;五是严明工作纪律。对照相关政策和规定,发现问题及时予以处置和解决,该纠正的要纠正,该处理的要处理,决不能大意、放任和姑息。

(四)建立长效机制。由于社会救助的动态性,镇政府将建立长效机制,根据包村(居)负责人、包村(居)干部分片责任制,严格按照低保工作“五规范三公开”制度,规范工作程序,有序开展低保工作动态化管理,及时开展社会救助工作,确保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权益不受侵犯,真正将社会救助政策落到实处,维护改革、发展的稳定的大局。

第三篇:社会救助兜底脱贫实施方案

社会救助兜底脱贫实施方案

社会救助兜底脱贫实施方案

为了全面贯彻落实《中共**县委、**县人民政府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实施意见》,根据《**县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明确办公室组成人员及成员单位分工的通知》精神,更好发挥社会救助在推进精准扶贫中的重要作用,结合我县工作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社会救助暂行办法》(国务院令649号)、《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健全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制度的意见》(国发14号)、《中共**省委

**省人民政府关于贯彻落实的实施意见

》(陕发20号)、《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民政部等部门关于做好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与扶贫开发政策有效衔接指导意见的通知》(国办发70号)和省、市相关政策文件为指导,坚持应保尽保、应扶尽扶、分类保障、动态管理,资源统筹、因地制宜的原则,充分发挥社会救助在扶贫开发中的重要作用,与其它扶贫政策一起形成合力,编密织牢“覆盖全面、救急解难、托底有力、持续发展”的基本民生安全网。

二、兜底保障和社会救助扶持对象范围

(一)兜底保障对象范围

1、农村低保。建档立卡贫困户中丧失劳动力,没有自我发展能力,到期无法通过生产扶持、就业发展、搬迁安置和其他措施脱贫的困难家庭,按条件和程序审核后纳入农村低保,给予兜底保障。

2、农村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建档立卡贫困户中丧失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无法定赡养抚养扶养义务人或者法定义务人无履行能力的老年人、残疾人以及未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依法纳入特困人员救助供养范围,做到应救尽救、应养尽养。

(二)社会救助扶持对象范围

1、医疗救助。将符合条件的建档立卡贫困户纳入医疗救助和特重大疾病救助范围,根据家庭经济状况,分类别、分层次给予救助。

2、临时救助。因火灾、交通事故等意外事件,家庭成员突发生重大疾病导致基本生活暂时出现困难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因基本生活必须品价格上涨、家庭成员身患疾病维持基本医疗、接受非义务阶段教育等原因,导致生活必须费用超出家庭承受能力,基本生活暂时出现困难的建档立卡贫困户以及因遭遇火灾、交通事故、突发重大疾病或者其他特殊困难,导致基本生活陷入困境的建档立卡贫困对象,给予应急性、过渡性基本生活救助。

三、兜底保障和社会救助扶持政策措施

(一)兜底保障政策措施

1、农村低保

——提高农村低保保障标准。根据《咸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转发关于市民政局等部门关于提高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加强农村低保和扶贫开发政策衔接工作的意见的通知》(咸政办发108号)文件精神,从**年10月1日起,全市农村低保标准由2XX元/人年提高到3XX元/人年,达到扶贫标准。

——完善“分类施保”。对建档立卡贫困家庭中的70周岁以上老年人、儿童、重度残疾人、丧失劳动能力的重度患者、单亲家庭中的未成年人、哺乳期妇女、非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等人员,按照低保标准比例的XX%到XX%增发低保金,进一步提高保障水平。

——实施“渐退帮扶”。对建档立卡贫困户中收入来源不固定、成员有劳动能力和劳动条件的农村低保对象,坚持“输血”与“造血”相结合,社会救助与精准扶贫相衔接,促使其通过扶贫支持和社会救助两条路径实现脱贫致富。对接受扶贫开发项目取得收入尚不稳定,但已不符合低保条件的,按原政策给予XXX个月的农村低保,其中,残疾人家庭还可以在此基础上适度延长救助时限。

——强化动态管理。镇(街道)社会救助经办机构工作人员和包村干部要定期开展农村低保对象走访核查。民政部门要采取多种方式加强管理服务,根据农村低保对象家庭人口、收入和财产变化情况及时增发、减发和停发低保金。对家庭成员中有重病、重残人员且收入基本无变化的农村低保家庭,可每年复审一次。对短期内家庭经济状况和家庭成员基本情况相对稳定的农村低保家庭,可每半年复审一次。对收入来源不固定、有劳动能力和劳动条件的农村低保家庭,每季度复审一次。民政部门要每年将新增低保对象名单及时提供给同级扶贫部门;扶贫部门根据认定标准和程序,符合条件的纳入“建档立卡”范围。每年初,县扶贫部门将上一“建档立卡”低保对象帮扶名单、帮扶措施、脱贫名单、脱贫家庭人均收入及时反馈给县民政部门,民政部门要以扶贫部门提供的脱贫名单为依据,将脱贫的农村低保对象作为核查重点,及时将家庭人均收入超过农村低保标准的对象按程序公正有序退出低保,做到应退尽退。

2.农村特困人员救助供养。

——提高农村特困人员标准。健全完善特困人员救助供养标准量化调整机制,县民政部门按照“分类定标、差异服务”的思路,根据特困人员基本生活需求和照料护理的需求合理确定并适时调整农村特困人员救助供养最低限定的标准。特困人员救助供养金中的照料护理费用,由民政部门报人社部门统筹用于购买特困人员照料护理服务。

——加强农村特困人员供养服务机构建设。将农村特困人员供养机构建设纳入基本建设规划,以区域性特困供养机构为重点加大建设力度,“十三五”期间,新建区域性供养机构1——2个,新增床位300张左右。纳入易地扶贫搬迁范围的农村特困人员,实行集中供养,补助资金统一用于农村特困供养机构建设。开展农村特困供养机构设施达标创建活动,通过改建、扩建和设施改造,使现有供养机构单张床位面积、无障碍设施改造、应急呼叫系统设置以及消防设备、安全监控系统等符合对生活不能自理人员照料护理的要求。健全完善机构聘用人员薪酬待遇和运转维护经费保障的长效机制,不断提高供养服务水平,优先安排完全或部分丧失自理能力的特困人员入住供养服务机构,确保他们及时得到稳定的生活照料。

(二)社会救助扶持政策措施

1.医疗救助。

——资助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对建档立卡扶贫户中特困供养人员参加新农合个人缴费给予全额资助,对低保对象参加新农合个人缴费按其家庭困难程度分类别、分标准给予定额资助,帮助其获得基本医疗保险服务。

——门诊医疗救助。建档立卡低保对象、特困供养人员患慢性病需要长期服药或者患重特大疾病需要长期门诊治疗,导致自负费用较高的,特困供养人员医疗救助政策范围内个人自负给予全额救助。低保对象医疗救助政策范围内个人自负医疗费用在限额以内按XX%的比例给予救助,日常门诊每人每年给予XX元救助。

——住院医疗救助。按照救助对象类别和困难程度,分类设定救助比例和封顶线。救助对象医疗费用,经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支付后,医疗救助政策范围内个人自负费用,建档立卡特困供养人员给予XX%救助,建档立卡低保对象救助比例不低于XX%;其他建档立卡贫困户根据家庭收入和财产状况,分别按低收入对象(XX%)和因病致贫救助对象(XX%)的比例救助。建档立卡低保对象基本医疗住院救助累计封顶线提高到XX.X万元,重特大疾病住院救助累计封顶线提高到3万元。其他建档立卡贫困户基本医疗住院救助累计封顶线提高到XX.X万元;重特大疾病住院救助累计封顶线,根据家庭收入和财产状况分别按低收入救助对象(2万元)因病致贫救助对象(XX.X万元)的标准执行。

——全费用定额医疗救助。纳入建档立卡范围的低保对象住院医疗费用经基本住院医疗救助和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后,当次个人自负部分超过当地上人均住院医疗费用的,给予2XX元的全费用定额医疗救助。全费用定额医疗救助每人每年不超过一次。

——加大未成年人救助力度。救助对象中0-14周岁(含)的未成年人救助比例上浮XX%。

上述所有救助流程结束后,剩余个人自负部分救助程序及标准按《**县精准脱贫攻坚医疗救助基金管理使用办法》执行。

2.临时救助。

——合理确定临时救助标准。临时救助标准原则上按我县1至6个月的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确定。

——加快推进“救急难”试点。加大建档立卡贫困户的临时救助力度,规范救助范围和流程,突出临时救助“托底线、救急难”作用,覆盖所有遭遇突发性、临时性、紧迫性基本生活困难的建档立卡贫困户,有效解决困难群众面临的急难事项,及时兜住困难群众生活底线。积极建立急难对象主动发现机制,做到早发现、早救助、早干预。不断总结推广前期“救急难”试点经验,进一步扩大救助面。

3.其他专项救助。

——受灾人员救助。完善自然灾害救助政策,确保自然灾害发生后,建档立卡贫困户有饭吃、有衣穿、有住处、有水喝、有病能得到及时医治。全面开展农村住房保险,最大限度降低受灾建档立卡贫困户灾害损失。建档立卡特困供养人员倒损房屋原则上不再重建,统一纳入集中供养,补助资金用于供养服务机构建设。

——教育救助。对在义务教育阶段就学的建档立卡贫困低保户、特困供养人员给予教育救助。对在学前教育、高中教育(含中等职业教育)、普通高等教育阶段就学的建档立卡低保户、特困供养人员,以及不能入学接受义务教育的残疾儿童,根据实际情况将其纳入教育救助的重点群体,给予教育救助。

——住房救助。对符合规定标准的住房困难的建档立卡低保户、分散供养的特困人员,通过农村危房改造、提供建房技术服务等方式实施给予住房救助。

四、保障机制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镇(办)要高度重视社会救助兜底脱贫工作,将其纳入党委、政府脱贫规划和目标责任考核。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落实管理责任,健全政府主导、民政部门牵头、有关部门配合、社会力量参与的工作机制。民政部门要履行统筹牵头职责,做好社会救助兜底脱贫方案制定、日常管理、兜底对象资格认定等工作并组织实施。财政部门要加大社会救助资金投入力度,加强资金的监督管理。扶贫部门要做好建档立卡贫困户的资格认定和帮扶项目的落实工作,确保符合条件的农村低保对象及时纳入建档立卡并享受到相关帮扶措施。

(二)建立保障标准量化调整机制。各镇(办)要结合实际,根据本辖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建立健全低保标准量化调整机制,有效确保困难群众基本生活。采取消费支出比例法,依据我县上居民人均消费支出水平,确保我县农村低保保障标准,随着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水平的提高按动态调整。

(三)加强政策衔接。在坚持依法行政、保持政策连续性的基础上,着力加强农村低保制度和扶贫政策衔接。

对低保或低收入以及扶贫建档立卡家庭中靠父母或兄弟姐妹供养的成年无业重度残疾人,经本人申请,可以按单人户纳入低保范围。农村低保对象,按照家庭人均收入,实行分档救助。

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根据不同致贫原因予以精准帮扶,明确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纳入农村低保资格条件和工作程序。

对丧失劳动能力,缺乏自我发展能力,无法通过生产扶持、就业发展、搬迁安置和其他措施脱贫,且人均收入低于当地农村低保标准、家庭财产符合当地规定的建档立卡贫困户,按程序审核审批后纳入农村低保范围;对于脱贫后再返贫的家庭,按规定程序,分别纳入农村低保和建档立卡覆盖范围。严禁不经调查核实直接将任何群体和个人纳入农村低保。

对于不在扶贫建档立卡范围内的农村低保对象,要确保其和其他建档立卡贫困户一起共享易地搬迁、生态保护教育扶持、医疗保障、资产收益以及社会扶贫等脱贫攻坚政策。

扶贫部门在核定建档立卡对象时,以县为单位,在宣布脱贫前,低保金暂不计入家庭收入,在宣布脱贫当年,再将低保金计入家庭收入。

(四)强化资金保障。社会救助兜底脱贫所需资金纳入财政预算。财政、民政等部门要加强资金使用管理情况检查,确保资金使用安全、规范发放。

(五)建立居民家庭经济状况核对机制。建立健全跨部门、多层次、信息共享的居民家庭经济状况核对机制,提高低保等社会救助对象认定的准确性。

(六)加强基层经办能力建设。加强县、镇(办)两级社会救助经办机构建设,探索建设村(居)社会救助协管员队伍,进一步提高基层社会救助经办能力。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根据社会救助对象人数的一定比例量化配备工作人员,确保有人做事。健全社会救助“一门受理、协同办理”工作机制,完善分办、办理、转办、转介程序,为困难群众提供“一站式”服务,确保困难群众“求助有门、受助及时”。

第四篇:民政部提高部分社会救助对象供养救助标准.doc

民政部提高部分社会救助对象供养救助标准

来源:(鄂民政发〔2009〕6号)

各市、州、县(市、区)民政局、财政局:

为切实保障困难群众的基本权益,经报省政府批准,决定从2009年开始提高部分社会救助对象供养救助标准。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提高农村五保对象供养标准和农村散居孤儿救助标准。从2009年起在原保障标准基础上每人每年再增加300元,农村五保集中供养标准提高到年人平1800元,分散供养标准提高到年人平1300元,农村父母双亡(失踪)散居孤儿救助标准提高到年人平1500元。省级对原核定的农村五保对象和散居孤儿调标所需资金,由省财政核拨专款另行下达。对于各地新增五保对象和分散供养对象集中供养后增加的供养资金,由县级人民政府安排预算解决。

二、提高六十年代精减退职职工救济标准。从2009年3月1日开始,享受40%救济对象每人每月提高25元,不符合40%条件其他救济对象(含国民党宽释人员)每人每月提高20元。提高标准所需经费仍按原规定由各地解决。

三、切实做好部分社会救助对象供养救助标准调整工作。根据物价上涨和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提高,逐步调整社会救助对象供养救助水平,充分体现了省委、省政府对困难群众的关怀。各地民政、财政部门要提高认识,将本级财政应负担的调标资金足额列入预算,同时加强救助资金管理,及时调拨资金,采取社会化发放办法,确保按照新的供养救助标准对部分社会救助对象进行救助。

湖北省财政厅

二OO九年一月二十一日

第五篇:社会救助

社区救助

保障(B)

1社区养老保险、优抚、扶贫及最低生活保障金申报材料、管理名册,登记表,统计报表等2社区下岗、失业人员名册、劳动技能情况登记表

3社区开展再就业培训及安置就业情况计划、总结、统计报表等

4社区残疾人工作计划、总结、调研材料等社区残疾人登记表、办证登记表、人员状况登记表、各类统计表、调查表等材料 6社区老年工作计划、总结、活动记录、统计报表等其它各种统计表

8上述内容形成的有关音像、实物档案

下载2014年社会救助对象年度核查实施方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14年社会救助对象年度核查实施方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社会救助范文

    社会救助制度是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促进社会公平的一项重要基础性制度安排。今年以来,全省上下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有关城乡低保提标重大战略部署,州委、州政府进行具体......

    社会救助

    开展社会救助专项整治 提高为民服务水平活动方案 为推动城乡低保等社会救助政策规范实施,推动基层社会救助服务水平全面提升,促进党员干部思想认识明显提高,工作作风明显转变,根......

    社会救助文档

    1、低保对象可不可养狗:一、何为低保对象,划分的标准应是此人的家庭实际收入,而不是此人是否养狗,以养不养狗作为划分低保对象的标准是错误的。二、既然以家庭实际收入作为划分......

    社会救助

    李子言事件——社会救助相信大家看到李子言事件心情都会比较沉重,这个比我们小一点点的孩子本来应该像许多同龄人那样在大学里学习,但是他接下来的生命却要在监狱中度过。更让......

    社会保险和社会救助体系建设项目实施方案

    关于加强和创新社会保险和社会救助 体系建设项目的实施方案改革开放30年来,社会保障从无到有,不断改革、发展和完善。特别是近十年来,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取得重要进展,基本形成了......

    社会保险和社会救助体系建设项目实施方案

    关于加强和创新社会保险和社会救助 体系建设项目的实施方案 改革开放30年来,社会保障从无到有,不断改革、发展和完善。特别是近十年来,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取得重要进展,基本形成了......

    机构编制核查实施方案

    关于南通市第一初级中学 机构编制核查工作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中共南通市委组织部、市编办、市财政局、市人社局、市审计局、市教育局关于开展机构编制核查工作的要求,核实我......

    大病医疗救助对象有哪些

    想学法律?找律师?请上 http://hao.lawtime.cn 大病医疗救助对象有哪些 大病医疗救助是指依托城镇居民(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结算平台,资金投入稳定、服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