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小企业税收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探讨

时间:2019-05-12 12:05:2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浅议小企业税收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探讨》,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浅议小企业税收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探讨》。

第一篇:浅议小企业税收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探讨

浅议小企业税收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探讨近几年来,随着我国投资软硬环境的不断改善,各类投资主体注册成立的小企业数量连年递增,小企业已成为社会经济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它在促进市场竞争、增加就业机会、方便群众生活、推动国民经济发展和保持社会稳定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由于这部分企业规模较小、内部管理相对薄弱,再加上企业本身纳税意识不强,偷税行为时有发生,并且有不断蔓延之势。鉴于此,笔者围绕小企业纳税经营状况进行了调查研究。

一、小型企业税务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小型企业与大中型企业相比较,内部结构设置不够合理,存在着财务核算不实,纳税数额较低,税收贡献率较小,而且企业存续期比较短,非正常户或者注销户偏多等问题,归纳起来主要有三个特点。

(一)纳税数额普遍较低,表现为三种情况。一是税负较高,税额较小。这部分小型企业销货对象主要是消费者或者个体业户,购货方往往不主动索取发票,企业按照自己设定的缴税额换算开票数额,不如实申报销售收入,纳税申报销售收入在同类企业中比较低,应纳税额也比较少,但企业的税负率却调整的较高。二是税负较低,税额较大。这部分企业的特点就是企业销路比较好,企业申报销售收入比较大、也比较真实(购货单位索取发票入帐),纳税绝对数额也比较多,企业税务率却严重偏低(主要通过虚开进项发票进行调整)。三是税负较低,税额较小。这部分小企业的特点就是税负率非常低、纳税数额非常少,与同类企业税负情况严重偏离。主要偷税手段也是采取少计销售收入、调整进项发票等措施。

(二)财务信息严重失实,表现为三个不符。一是企业生产经营规模与销售收入不符。部分小企业从生产经营情况来看,车间机器轰鸣,工人加班加点,拉或送货的车辆进进出出,而企业纳税申报收入却是三五十万,企业实际生产销售收入与帐载收入明显不符,帐外经营大量存在。二是企业发展势头与企业利润率不符。个别小企业由于产销对路,资金回报率逐步提高,企业一再加大资金投入,企业的申报销售收入也是节节攀升,然而企业的帐载利润额未见丝毫提高,应纳税所得额雷打不动,企业发展势头与企业利润额明显不匹配.三是业主个人消费水平与企业经营成果不符.有的小企业生产经营多年,企业发展规模虽未有明显的扩大,企业厂房、办公条件也是未见根本改变,企业经营者更是抱怨经营困难,企业帐面利润额也是连年负数。但本人的消费水平却是节节攀升,吃大餐、住大房、坐豪华车。很多业主购车后也不挂户企业,而是直接以个人或亲戚朋友的名义购车。

(三)企业存续期明显偏短,表现为三种类型。一是企业生产经营难以维持,停产注销型。有的小企业由于经营不善,企业经营艰难,企业被迫停产注销。这类企业注销时往往极不配合,税务机关注销检查时,查补的税款往往难以入库;二是企业扩大规模重新注册,破茧化蝶型。在企业的工商登记类型中,存在着个人独资、合伙企业这一类型,这类企业的特点是注册资本要求比较低,注册条件比较少。这类小企业中,一部分经过发展,希望扩大规模,但企业要增加投资,变更为有限公司,只能采取先注销,后重现登记的方式;三是企业注销登记逃避纳税,金蝉脱壳型。应该说企业投产经营后,企业停产或转产的成本代价都是很高,在企业确确实实无法经营的情况外,企业一般不会真正停产注销,大部分就是为了逃避纳税,来个金蝉脱壳。或换个地方重新登记、或换个名称重新登记。这样以前的欠税、偷税都可以一了百了。据调查,这种类型在注销企业中占了绝对比例。

二、产生上述问题的原因分析

导致上述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有企业内部的原因、也有外部环境的原因,归纳起来主要为六个“不”,造成了小企业管理不规范,偷税问题普遍存在。

(一)自身发展定位不高。大部分小企业的管理模式采取的是家庭作坊式,企业法人、管理人员、营销人员往往都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友情或亲情关系。在会计人员任用上,小企业最常见的做法是任用自己的亲属当出纳,外聘“高手”作兼职会计,会计从业人员资格认定及规范考核的问题也很多,会计无证上岗现象严重,会计主管不具备专业技术资格的现象不胜枚举,企业管理水平低。企业建立帐薄主要目的是为了办理一般纳税人或者应付税务部门检查。由于企业规模小,企业经营者靠自己简单的收入支出流水帐就可算出企业的利润回报率。另外,企业经营者对企业发展定位较低,对现代企业的管理模式难以驾驭,对财务核算也不重视,并且不自觉遵守财务管理规定,企业财务核算严重不实,企业的盈利亏损情况与企业财务报表数据严重不符。

(二)企业经营管理不善。一部分小企业生产规模小、技术含量低、资金流动差等原因,导致企业抗风浪能力低、对外依赖程度高,企业关闭破产时有发生。例如在笔者电话调查的注销停产企业中,有的是销售渠道单一,下游企业的关转停累及到自身企业发展;有的是因为资金回笼率低,货款回收不及时,被拖垮;有的是产品升级换代慢,技术更新不及时,导致产品被市场所淘汰。或者是即使不关闭,但生产经营艰难,经营状况不好,导致企业偷打税款的主意,产生逃避纳税的方式增加财富的想法,以便维持企业生产经营。当外部监管力度不够时,这种现象会普遍存在。

(三)企业纳税意识不强。在目前人们思想观念当中,一个人如果有偷盗行为,会被大家另眼看待,而如果一个人采取作假帐行为,偷国家的税款,周围人群往往不会对其产生偏见或有所歧视,也没有意识到是一种可耻行为,而是见怪不怪,认为不足为奇。偷税者也不会因此而无以立足,无地自容。所以,从目前大环境来看,依法纳税的法制观念还远远不够,企业纳税意识,特别是这部分小型企业纳税意识大部分很低。虽然企业生产经营蒸蒸日上,企业资金回报率不断提高,吃喝玩出手阔绰,但要如实缴纳税款确实一百个不愿意。

(四)税务机关惩处不严:税务机关对于偷税行为查处打击力度偏低,威慑力不够,企业有偷税行为,根据国家法律规定,可以对该企业处以一定数额的罚款,对企业法人代表和直接责任人也可根据违法情节给予拘役、有期徒刑等刑事处罚。但对于偷税数额相对较小,尚不构成偷税罪的,税务机关往往对企业处以一定数额罚款,而且这部分罚款往往数额较小,还不足以对企业产生强大的震慑力。既是构成偷税罪,由于地方政府干预,税务机关往往采取以行政处罚代替刑事责任追究。更何况,小型企业投资者单一,往往采取帐外经营,而且是现金交易,对企业的偷税行为税务机关很难查处,即便查补到的税款也往往是冰山之一角。

(五)财政审计部门监管不力。财政部门作为会计核算监管部门,对国有集体企业、以及大型股份制企业,实行比较严格的财务监管。而小企业大部门属于个人或合伙企业,财政审计部门对其的财务核算真实情况难以有效监控。另外,在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工作中,税务机关规定必须出具注册会计师审查真实有效的报告,但在目前审计工作中,会计师事务所也是就帐论帐,除了对个别账务明显错误的进行调整外,对企业的会计核算是否真实有效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难以起到应有的作用。

(六)税企法律地位不对等。近几年,国家为鼓励出口创汇企业,扶持福利企业、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出台了一系列的税收优惠政策。例如对出口企业出台了免抵退优惠政策,对福利企业出台了先征后退的优惠政策。但在落实这些政策的过程中,由于政府过多考虑地方财政利益,对这些优惠政策或多或少的打了折扣,退税不及时的问题普遍存在,造成企业资金紧张,纳税人对此颇有怨言。这从一定意义上说,是政府部门与企业的法律关系不对等的问题,纳税人拖欠税款必须交纳滞纳金,甚至还要被罚款,而政府部门应该退的税款却不及时退还,政府部门也不用付出任何代价,权利义务的不对等,也造成纳税人采取偷税、延期缴纳等消极对抗的手段。

三、解决问题的措施和建议

从目前我国小企业的现状来看,靠企业自身约束来规范会计工作是不现实的,应该更多的借助于外部监管,不仅仅依靠税务部门的职能作用,而要坚持综合治税的方式方法,从源头上加以解决。

(一)加大财务监管工作力度,提高财务管理水平。一是发挥财政部门的职能作用,督促指导企业健全内部核算体系。当前,小企业会计从业人员业务素质参差不齐,专业技能和税收政策掌握不够熟练,不能客观公正处理好会计事务。财政部门应加强对小企业会计人员的监督,对小企业会计人员实行资格证书管理制度,企业聘用会计人员必须达到一定学历、持有国家财政部门认可的资格证书,否则予以惩罚;定期对小企业会计人员进行业务培训和职业道德教育,不断提高业务水平,并充分发挥其作用;对没有认真履行职责的会计人员,应取消其任职资格,吊销有关资格证书,不得再从事会计工作,从根源上提高从业人员业务水平,提高企业财务核算水平。督促小企业建立、健全会计内部控制制度和内部核算制度,指导督促小企业依《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的要求建立健全账簿体系。发现不符合会计基础工作规范要求的,应及时严肃处理。

二是发挥会计公司的审计效能,严把企业帐务审计关口。税务机关判断小企业的会计核算真实度,往往依据由注册会计师出具的审计报告,审计报告应该具有很高的权威性和可信度。然而,由于各方面原因,会计师事务所对企业的帐务处理的准确性很难进行完整深入的剖析,审计报告的可信度大打折扣。部分小的会计师事务所更是以经济利益为中心,对帐务审计工作极端不负责任,甚至出具假的审计报告。财务审计这一道关口也是形同虚设。为此,有必要建立会计师事务所的警示退出机制。如凡在税务机关税收检查中,查实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存在重大偷税漏税问题,而审计报告中未提及的有关事务所,发布不信任提名,对该事务所以后出具的审计报告实行重点核查和监控。迫使这部分事务所强化内部管理,提高审计水平,使会计师事务所成为中小企业外部监督的主导力量。

三是发挥税款核定征收的促进作用,推动企业建立健全内部核算体系。税务机关为加大税款的征收力度,对部分帐证不健全的企业采取核定征收的手段,确定企业应纳税款,而在核定征收过程中,由于人为各种因素影响,企业核定额往往低于实际应纳税额,企业对建立健全帐证的积极性进一步降低。鉴于这个问题的存在,税务机关对帐证不健全的企业实行核定征收时。一方面加大核定征收力度,增加核定征收覆盖面,确保税款的及时足额入库;另一方面,本着就高不就低的原则,提高核定额或者核定率,并明显高于帐证健全企业的税收负担,目的是为了促进企业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向查账征收转换。

(二)加大税源监控和惩治力度,遏制偷税行为发生。一是推行精细化税源监控管理,提高专业管理水平。税务机关应遵循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思想,依托信息化手段,建立从分类管理、收入分析、纳税评估到税务稽查的协调互动、科学高效的税收征管机制,进一步增强税源监控管理能力。首先,建立和完善科学的分类管理办法。按照强化管理和优化服务的要求,适应专业化和信息化的需要,建立科学合理的岗责体系,通过完善和落实税收管理员制度,真正把税源管住管好,管出成效。其次,研究制定分行业的纳税评估“模板”,剖析典型案例,不断积累行业税源控管的有效方法,建立分行业、分层次、分税种、分时限的纳税评估指标体系。再次,加强管理部门与稽查部门的衔接互动,加强信息交流,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的针对性。对管理中发现的异常问题,要及时进行处理,涉嫌偷骗税的要及时移交稽查部门查处。

二是加大税务稽查工作的查处力度,提高偷税成本。税务稽查工作应以查办案件的深度,打击偷逃骗税的力度,震慑违法犯罪的程度,作为评价稽查工作优劣的标准。严厉查处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骗取出口退税以及做假帐偷逃税等案件,大力整顿规范税收秩序。并在实际工作中积极与公安等部门联合开展打击涉税违法犯罪专项活动,严厉打击税收违法行为,真正把税务稽查“外查偷逃,内促征管”的工作要求落实到实处。通过提高稽查查处和处罚力度,对偷税分子产生强大震慑力,使纳税人预见到因偷税所带来的严重后果,对有试图偷逃税意识的纳税人起到提醒和威慑的作用,变事后查处为事前劝戒,使更多的小企业迫于处罚的压力,不敢以身试法。

三是完善社会协税护税网络,提高举报查处工作力度。当前,做两套帐、隐匿生产经营资料,进行虚假纳税申报等偷税行为趋于严重,偷税事实、偷税情节非常隐密,造成税务机关调查取证的难度非常大。而税务机关借助举报手段可以更快捷的获取不易获取的纳税人违法的信息,从而降低查处成本,缩短查处时间。因此,税务机关应进一步加强对税务举报工作的重视程度,使税务举报在税收征管实践中充分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要充分借助各种新闻媒体对税务举报工作进行宣传,向社会各界公布税务违法案件举报受理机关、举报范围、举报方式、举报保护、举报奖励等,培育广大公民维护税收秩序的光荣感、正义感;提高实名举报案件的提奖比例,提高公民举报的积极性;强化对检举案件的公示力度和保密工作。通过对违法案件公示,使举报人产生自我价值实现的成就感,并从税务机关内外部加强对举报人等信息的保密工作,维护检举人的合法权益,切实履行《征管法》赋予税务机关的法定义务。

(三)推进企业信誉等级制度建设,提高企业诚信纳税的自觉性。一是强化纳税人诚

信纳税意识.应该坚持不懈的加强税收宣传工作,积极营造依法诚信纳税的良好氛围。在实际工作中,要依托税收宣传栏、外部网站、新闻媒体,加大对涉税违法犯罪大要案的曝光力度,警示纳税人依法纳税;积极培养宣传依法诚信纳税的典型,应通过广泛深入的税收宣传,强化纳税人的诚信意识,使纳税人充分认识到:依法诚信纳税者是名副其实的诚信经营者,是税务部门对企业纳税状况的一项鉴定,依法诚信纳税成为综合评定企业社会贡献和企业信誉的重要标准。逐步在全社会形成“依法纳税光荣,偷税骗税可耻”的税收理念。

二是积极实施纳税信誉等级制。建立纳税信誉等级制度的目的,主要在于形成激励机制,通过A级纳税人的示范和表率作用,带动其他企业依法诚信纳税,创造依法诚信纳税、守法经营的社会氛围。纳税信用等级的评定内容为纳税人遵守税收法律、行政法规、接受税务机关依据税收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进行管理等五方面,评为A级纳税信誉等级的企业成为纳税人的一种无形的商誉,激发小企业争当A级纳税信誉等级的热情,使纳税人既有压力又有动力,提高纳税人税法遵从度,增强纳税人依法纳税的自觉性。

三是对不同的信誉等级实行明显的差别管理。对信用等级不同的纳税人,实行不同的管理措施,使信用等级高的纳税人切实体会到依法诚信纳税所带来的便利和影响。对纳税信用等级为A级的纳税人,主管国税机关应采取优惠、激励措施为主、纳税评估为辅的管理方式,可享有“除专案检查、上级下达的专项检查以及金税协查等检查外,两年内可以免除税务检查”、“办税服务厅特设„A级纳税人窗口‟,纳税人凭《纳税信用A级证书》在该窗口优先受理其涉税事宜”等权利。对B级纳税人,应采取纳税评估、辅导为主,日常检查为辅的管理方式。对C级纳税人,可采取重点检查为主,强化监控为辅的管理方式,将其列为重点监控对象。充分体现出“让守法者感到便利,让违法者寸步难行”的执法理念.(四)深化税收法制建设,提高纳税人守法经营的责任意识。一是深化依法治税,建立纳税人与政府部门平等法律关系。依法治税体现在依法收税、依法管税、依法用税等多方面,在税收的征收管理上应严格按照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确保纳税人和财税部门的法律对等地方,坚决抛弃计划经济下的一些陈旧的管理思维,对企业应该享用的税收优惠政策不能以收支不平衡、财政压力大等原因,拒不兑现或者大打折扣。做到应收尽收、应退尽退,企业实现的税款不能拖欠、企业该收到的退税款也坚决不能拖欠。切实维护纳税人的合法权益,保护纳税人依法纳税的积极性。

二是公平税收负担,消除纳税人的不公平待遇。以税谋私、税负不公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造成纳税人对税务机关的对抗情绪,也导致偷税行为的发生。因此,在目前税收执法自由裁量权相对过大,以及亲情影响税收执法的现实情况下,要根除小企业偷税行为的发生,也必须从根本上解决为税不公的问题发生,通过加大执法复查和复审力度,打击内部执法犯法问题的问题发生,进而公平小企业的税收负担,为小企业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经济发展环境。

三是优化纳税服务,以税务部门的诚信服务来推动纳税人的诚信纳税。把尊重纳税人,理解纳税人,关心纳税人,服务纳税人贯穿在税收征管的全过程。充分了解和反馈纳税人对办税服务工作的意见和建议,积极、主动、及时地为纳税人提供方便、快捷、优质、高效的服务。进一步完善和充分发挥办税服务厅功能,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最大限度地满足纳税人依法履行纳税义务的需求。推进执法透明化,公开执法主体、依据、程序、结果、责任、纳税人与税务机关双方权力与义务、过错执法的救济方式与途径等内容,保障纳税人的知情权,自觉接受社会监督。以不断提高的纳税服务工作,教育引导小企业自觉地遵守法律法规、守法经营。

第二篇:建筑业税收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对策

建筑业税收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对策

论文关键词:税收管理偷税漏税建筑业项目管理

论文摘要:建筑业税收管理中存在税源控管范围狭窄、税源控管深度不够、管理手段粗放、税收偷漏问题严重、税收政策执行困难的问题,产生的原因主要是建筑企业组织形式复杂,挂靠和分、转包现象普遍存在,施工环节多、管理链条长、作业流动性大,建筑市场管理机制不健全、综合控税力度不强以及企业纳税意识淡薄,提出了依托信息化平台、以社会综合治税为手段,构建以建设项目管理为核心的建筑业税收管理新思路。

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投资环境的逐步优化,建筑业发展如火如荼,建筑业已经成为地方税收的骨干税源。但由于建筑业具有项目建设周期长、环节多、施工企业组织形式复杂,工程作业流动分散等行业特点,向税收管理提出严峻的挑战。如何强化对建筑行业的税收征管,是摆在税务部门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建筑业税收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税源控管范围狭窄,部分工程项目控管缺位,税源大量流失

传统的建筑业税收管理模式下,只注重对建筑企业的管理,忽视了对建设项目的精细化管理,税务机关仅能从纳税申报表和财务报表获取征管信息,在整体上掌握其收入、成本、费用、税金、资金流动等财务指标,而对具体施工项目的纳税状况难以准确掌握,造成大量工程项目税收管理缺位。同时,施工单位即便是对建设项目进行了纳税申报,但也往往只就其人工费收入纳税,故意隐瞒甲方供料和提前完工及优质工程奖励资金等应税项目。例如,税务机关在检查过程中发现某建筑企业2006先后承建了2处商品房开发工程和某开发园区的排污沟渠施工工程,该公司只对商品房的土建收入进行了纳税申报,对其他较为隐蔽的收入则未进行申报纳税。

(二)税源控管深度不够,管理手段粗放,税收偷漏问题严重

由于目前地税机关征管专业化水平不高,征管流程设置尚待规范,各征收单位普遍采取“以票管税”手段,仅停留在对建筑业专用发票实行代开监管上。施工单位经常发生零申报、申报不实甚至不申报等现象,税务机关即便大致掌握施工单位的总体经营情况,但对单个工程项目价格构成不能准确掌握,税款流失或滞后现象仍很严重。一些建设单位因资金困难等原因,往往选择用材料物资、车辆、房产所有权抵顶部分工程价款,对这部分抵顶工程价款的实物,建筑施工企业一般不计入收入和相应的账目,形成资金账外循环。某区地税局在建筑业税源普查中发现,该区上基本建设投资总额18亿元,建筑行业实际纳税8 000万元,漏征税款3 000多万元。

(三)欠缺部门配合机制,管理措施乏力,税收政策执行困难

在建筑施工的前期管理中,相关法律法规中没有规定税务机关的先期参与权利,致使主管税务机关无法及时掌握工程立项、招标、开工、资金投入、承包合约等相关情况,这就限制了税务机关职能作用的最大限度发挥。税务机关只有通过后期的问询、观察、检查等来了解工程的具体情况,因而不可避免地发生直到施工已完成,税务机关才着手进行调查的管理滞后问题,从而造成工作被动,税收严重流失现象的发生。

二、建筑业税收管理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企业组织形式复杂,挂靠和分、转包现象普遍存在当前,建筑企业出借或变相出借施工资质,层层分包、转包工程项目现象普遍存在,建筑市场暗箱操作现象屡见不鲜。一部分不具备施工资质或施工资质等级较低的小型企业为承揽建筑工程,纷纷采取分包、转包、挂名等经营方式挂靠施工资质较高的企业或向其借用施工资质。施工企业向这些建筑队、挂靠队收取一定数额的管理费后,放任自流,税务机关难以将这些施工队纳入正常的税收管理。某建筑安装工程公司下设30个工程处,该公司对其中17个挂靠工程处实施松散管理,该公司只是在工程处以公司名义承揽工程时收取管理费,不能准确掌握各工程处的经营情况。税务机关在对该公司的挂靠工程处进行外调时发现,17个挂靠工程处2006隐瞒收入4 500多万元,偷漏税款200多万元。

(二)建筑业施工环节众多,管理链条漫长

在建设项目的施工过程中,有勘察设计、桩基、土建、水电暖气、内外部装修、装饰灯光、消防、楼梯等众多环节。单项工程跨作业现象较为普遍,项目存续期有的长达数年甚至更长时间。工程款项结算不及时,少申报和延期申报入库税款现象大量存在。

(三)部分环节经营方式隐蔽,作业流动性大

由于建筑施工项目分布零散,流动性强、施工地点较为隐蔽,经常进行野外作业,施工企业往往心存侥幸,对部分比较隐蔽的经营行为隐瞒不报。在传统的管理模式下,施工企业注册地税务机关难以及时掌握施工企业经营动态,每每出现税务机关疲于事后追讨但偷逃问题又屡屡发生的问题。某建筑企业承揽水利部门发包的河道疏浚工程项目,水利部门为减少工程费用,允许施工企业以河沙销售收入抵顶部分工程款,由于该工程属于野外作业,而且核算方式复杂,税务机关不能够提前介入,施工企业完全隐瞒了该工程收入。

(四)企业纳税意识淡薄,税法遵从度较低

目前建安企业的欠税绝大多数是由于垫资经营和工程款回笼迟缓造成流动资金不足,致使企业无力缴纳税款或不开具发票,逐渐形成欠税。由于对外来施工单位监控不力,使得

其工程竣工后很快离开本地,而部分工程款到外地开具发票,导致欠税难以追缴,甚至形成死欠。

(五)建筑市场管理机制不健全,综合控税力度不强

由于税务部门与建设、审计、监察等部门缺乏必要的配合和协调,对工程建设的情况不能及时沟通,给税收管理带来诸多不便。一方面在竞招标过程中地税部门存在着空白点。建筑工程实行竟招标制度是建筑行业的一大特点,在竞招标过程中,建设、计委、公安消防等部门都参加且分别要对建筑企业进行资质审查,只有符合资质条件的企业才能参加竞招标。而地税部门不参加竞招标过程,不能从源头上掌握单项工程施工计划,而纳税申报表又未要求纳税人按单项工程进行申报,使税务机关对纳税人施工项目难以进行有效的源泉控管。另一方面,税务机关未与建设单位建立委托代征关系、对建设单位取得发票检查不力;未与审计部门建立有效的联系机制,不能及时掌握竣工工程最终造价,因而也无法确定最终应缴税金。

三、加强建筑业税收管理的措施和建议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只注重对建筑企业的管理忽视对建设项目的精细化管理,是导致建筑业税收管理问题的主要原因。笔者认为,今后要坚持以建设项目为控税载体,以双向申报、双向管理为核心,以社会综合治税为抓手,依托信息化平台,努力构建建筑业税收管理新模式。

(一)项目登记,双向申报,严密税源监控机制

为有效解决建筑业税源失控的问题,根据福山区地税局的经验,应对建设项目实行税务登记备案,并由建设项目所在地征收分局进行属地管理。

1.实行项目登记,规范管理流程。建筑项目登记管理应包括项目开工登记、项目变更登记、项目注销登记等内容。建设单位在办理开工许可手续之前,必须会同施工单位先到税务机关办理建筑业税收项目登记手续;建筑项目如果在施工过程中发生重大变化,如出现停缓建等情况,建设单位与建筑施工企业应到地税部门办理项目变更登记手续;建筑项目竣工验收后,建设单位向主管地税机关办理项目注销登记手续,并结清代征税款,交回《委托代征税款证书》以及代扣代征税款凭证。

2.双向申报,细化管理内容。建筑项目被纳入税收正常管理轨道后,建设单位和建筑企业要分别向项目所在地征收分局和机构所在地征收分局进行纳税申报。建设单位由汇总报税转向定期明细申报。分项目申报工程进度、付款情况以及工程材料供给和代征税款等情况。建立代征税款台账,并按月解报税款。对建筑企业除了按照法定要求办理有关纳税申报手续外,还要按工程进度向机构所在地征收分局报送《建筑业税收明细申报表》。通过按建筑项目细化纳税申报,不仅延伸了税源监控的链条,而且提高了纳税申报的准确性。

(二)各负其责,双向管理,建立有机协同的工作格局

在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实行双向申报的基础上,还要实施项目所在地和机构所在地对建筑业税收的双向管理。

1.科学定位,明确职责。按照双向管理的要求,明确建筑项目所在地征收分局、建筑企业机构所在地征收分局、建筑业税收管理员主要职责。建筑项目所在地征收分局不仅负责监督建设单位代征税款的申报、解缴、保证代征税款及时足额入库,还要负责施工过程、货款结算过程、开工与竣工验收过程的监督,负责对建筑项目的注销清算、向机构所在地征收分局传递税收信息等。建筑企业机构所在地征收分局主要负责监督纳税人严格按照项目预算与工程进度进行纳税申报;监督财务核算及税款缴纳情况,协助工程项目所在地征收分局做好项目注销,税款清算等工作,及时向项目所在地征收分局传递情况,定期进行分析比对工作。

2.专业管理,动态控制。为了强化对建筑项目的管理,税务机关应采取专人、专职和专责的方式,对建筑项目进行跟踪管理。监督指导建设单位依法代扣税款,准确掌握建设项目的施工进度情况,对涉税动态信息进行监控分析,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解决,实现税源监控管理与施工过程同步,保证税款及时足额入库,直至该项目竣工为止。同时,建立定期巡查制度,确保税款及时足额入库。

第三篇:中小企业税收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中小企业税收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中小型企业已经成为基础税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此同时,中小企业也存在规模较小、分布零散、经营流动性大、财务管理不规范及其负责人、财务人员纳税意识不强、法制观念薄弱等问题,致使中小企业成为偷、漏税相对严重的纳税群体,造成税收大量流失。

一、当前中小企业税收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是企业流动性大。由于中小企业点多面广、经营方式灵活多样,加之开停业较为频繁,往往生产经营情况不能及时反馈到税源管理部门,造成税收管理中欠税、逃税、漏税等现象时有发生。特别是近年来国家不断降低市场准入门槛,工商部门在办理注册登记时同时放宽了各项限制,一些中小企业临时租借一两间商品房或公寓楼从事经营活动,甚至随意变动经营场所;一些中小企业虚报注册资金或先注册后抽逃资金;一些中小企业以法人代表私人账户代替对公账户进行资金往来和欠款交易;等等这些情况都增加了税务机关的监管难度。

二是收入难以准确核算。中小企业的收款方式多以现金结算为主,基本上不开发票。从调查情况来看,虽然大部分中小企业安装了税控装置,但由于他们在对外经营时往往许诺不开发票可享受一定比例的折价,造成部分消费者放弃索取发票,导致税务机关很难准确核算企业的真实收入。

三是财务核算不规范。我们在检查中发现有些中小企业通过少计收入、虚列成本费用等形式逃避纳税义务,比如:对现金结算不要发票的就不记账,只对开票部分入账;随意虚列人员工资、办公成本等费用;将营业收入长期挂在往来账上不申报纳税等。此外,由于中小企业生产规模较小、经营周期较短,为了减少支出,大多数企业只设置一名会计,有的甚至不设置会计,而由会计师事务所代理或请兼职会计做账,这部分人员做账的随意性较大,且往往以企业的意图为准,这就造成部分中小企业缺乏统一有效的财务和账务管理,具体办税人员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不熟悉,且大部分财会人员兼职多家公司,严重影响了会计核算质量和纳税申报的完整性、真实性。

四是税收管理力度不强。一方面,现阶段基层税务机关的管理手段还沿用管理员制度,是按地域点对点、面对面的分片管理模式,工作内容也局限于申报审核和电话催报催缴。人力资源浪费严重,单位征税成本较高。日常审批工作流程复杂,程序繁琐,浪费了基层税务人员大量的时间、人力和精力。基层的税收征管没有充分发挥信息技术优势,没有有效发挥税收征管应用软件的作用,税收征管实质性的工作绝大部分以手工和计算机并轨运行,手工做完,还需用微机再做一遍,工作效率低下。另一方面,对纳税人经营动态跟踪管理力度不够,不能及时掌握纳税人真实的生产经营状况;税务机关对纳税人基本情况的了解多从企业申报、计算机收集的信息中获得,很多情况事前了解不够、事后监督不力,容易陷入工作被动;对纳税资料的受理审核上,只注重审核资料的齐全性、申报的及时性,缺乏对申报真实性和对税源、税基监控的深层次管理等。

二、加强中小企业税收管理的建议

一是改进管理方式。对中小企业实行税源专业化管理,进一步强化户籍管理,特别是在企业办理税务登记后,一定要到企业经营场所、仓库进行查看,熟悉了解企业的经营状况。在抓好日常税收管理的同时,把工作重点放在税源变化分析、税收预测、责任区巡查、经营情况调查等方面,及时了解企业资金流、经营业务等综合情况,加强对企业经营的全程控制。每月定期召开中小企业税收分析例会,对中小企业的零、低税额申报、行业税负等信息进行分析比对,分析存在的问题,制定相应的征管措施。进一步改进征收方式,对符合实行查账征收条件的,采取查账征收的管理方法;对不符合查账征收的,限期整改,同时本着高于同行业建账户纳税额的原则核定其应纳税额。

二是深化信息管税。加强对税收征管系统等系统的运用,强化信息和数据的采集、更新、维护和分析,设置各类风险监测预警措施,及时查找、发现征管漏洞和风险点,进一步提高税源监控能力。

三是加强部门协作。建立部门协作机制,加强与工商、国税、银行、房地产等部门涉税信息交流共享和交换,强化部门协作,推进社会综合治税,及时掌握中小企业纳税人登记、注销、开户银行及银行账号等信息。

四是加强纳税评估。纳税评估是推行税收风险管理、促进纳税遵从的重要手段,它涵盖了风险分析识别、风险等级排序以及部分风险应对任务等内容。加强纳税评估,可以建立县(区)局、科室、税收管理员三级税收风险分析机制,深入开展税收风险排查,加强对风险户、风险点的整合,从而提高纳税评估的准确性。由于中小企业数量众多,可以采取“以点带面、集体约谈、整体补税”的评估办法,集中精力对连续三个月零申报或低申报、支出明显高于收入、申报税额较低且与其经营规模不相称、经营收入及利润率等指标变动较大的中小企业实施重点评估。对其他中小企业则以约谈、举证、实地调查为主,引导企业自查,督促其完善账务处理、规范财务核算。

五是强化以票控税。加强发票的领购管理,根据纳税人的生产经营规模、信用等级核定发票领购数量。加强发票的验旧管理,重点核查纳税人是否按规定使用发票,开出的发票金额是否如实申报纳税。加强对中小企业的日常巡查,对不开票和发票借用、涂改、单联填写、出具空白发票等行为,严格按照《发票管理办法》进行处罚。全面推行税控装置,要求企业纳税人严格按规定安装、使用税控装置。加强税收发票相关知识宣传,提高广大消费者的索票意识。加强与公安、财政等部门协作,联合开展打击假发票、打击非正规发票活动,规范发票使用秩序。

六是优化纳税服务。积极组织“送税法进企业”、举办纳税人学校培训班等纳税宣传、辅导培训活动,帮助企业健全财务制度,规范财务会计核算,提高企业自觉纳税意识和办税能力,提升申报质量。积极开展电话、短信、上门等服务,提醒纳税人办理纳税申报、发票验旧等业务。加强对企业财会人员的管理和培训,对从事财会工作的人员,实行持证上岗制度,由税务或财政部门定期进行税法业务、财会知识培训,并严格限制兼职会计兼职企业的数量,确保会计核算质量。

七是强化管理责任。进一步明确税收管员对中小企业的管理内容和管理责任,制定考核标准,将各项工作标准进行量化。通过明确任务和严格考核提高干部的绩效意识和工作积极性。进一步加强过程监管,建立税收管理员工作日志,各税收管理员按日记录税收征管活动,县局按月检查工作日志,按季进行绩效考核,并将结果进行通报,强化税收管理员的管理责任。通过以上举措,确保管理到户、责任到人,切实提高税源管理质量。

第四篇:大企业税收管理现状及存在问题

一、大企业税收管理现状及存在问题

我国对大企业税收管理基本上粗放式,统一,混合管理的税收管理模式。这一不分对象粗放管理模式大大影响了税收的财政作用发挥以及税收的杠杆效能,由于大企业有其自身特点,所以应对其采取有针对性管理措施。可喜的是总局已针对这种现状制定了相应的大企业税收管理办法,各级税务机关也设立了相应的大企业管理机构。

目前我国大企业和中小企业及个体户相比,具有自身鲜明的特点,突出体现在:一是生产经营规模大,巨大的资产规模和庞大的机构设置,税源结构具有复杂性;大企业注册资金、资产、营业收入、利润、职工人数等指标远远超过中小企业若干倍。二是生产经营范围大,三是组织机构庞大。这些大企业的管理结构较为完备,资金、物流的管理十分规范,内控机制较为健全,一般都建立较为完备的公司治理结构。特别是上市公司,一般都聘请专门的会计师事务所进行定期审计,并向社会公布年报信息,财务人员数量多而且比较精干;四是企业信息量大。大企业目前普遍使用财务软件,财务核算高度集中和规范统一,数据质量也很高。五是生产经营流程长,税源结构具有跨度性。六是具有较强的纳税意识,自身财务税收专业化水平较高;七是经济地位重要,税源举足轻重。税务机关应当根据大企业的特点及时制定出适应大企业发展的管理办法,目前这个问题已引起了有关单位的注意并已着手开始解决这一问题。但是这里我们仍有必要谈一谈当前我们税收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税务管理机构与企业级别不匹配。由于我国大企业多数为国有企业,有的更是中直企业,并有行政级别,一些副部、正厅、正市级单位屡见不鲜,其办理涉税业务的财务资产部门往往为正处级单位,而主管税务机关为科级单位,行政级别不对等,企业也因此对税务机关的管理有一定程度轻视,对税收政策的执行怠慢、打折扣,给日常工作联系和协调带来诸多不便。出现涉税问题,企业越级联系,甚至地方政府领导或上级税务机构都受其影响。以为企业规模大、贡献多、级别高所以有的企业有特权思想,这让基层税务机关颇为头痛。

(二)基层税务人员素质不适应。大企业组织机构复杂,管理环节多,业务量大,涉及多个行业且跨地域经营,专业化分工细致,信息化程度很高。为了提高竞争力,适应经济全球化的需要,大企业还培养和引进了一批高学历、高职称、高素质的管理人员。与之相比,税务机关的管理力量明显不足,尤其基层管理人员,精通法律、财会、计算机等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人才匮乏,无论是人员数量还是人员素质都存在差距,对大企业的管理力不从心。目前税务机关由于基层工作辛苦、待遇较上级机关低,所以高级人才往往滞留于上级机关,致使基层直接管理人员难以与大企业素质人才做更好管理沟通,影响了税收政策的贯彻执行。

(三)税收制度不完善。目前,一些针对大企业的税收政策还不完善,随意性比较大。由于企业经营行业的多样性和大企业业务庞大、分工细密,还存在一些政策模糊的地方,税务机关在沟通反馈方面效率较低。在税收管理方面,到目前为止全国还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针对大企业的高效的税收征管办法,仅根据自己的工作经验摸索前行,导致税收管理的盲目性,随意性、制约了对大企业税收监控和管理向深层次、多角度、专业化方向发展。

(四)税企信息平台不对称。大企业目前普遍使用财务软件,财务核算高度集中和规范统一,数据质量也很高。其工作人员受到有组织、有计划、高级别财会培训学学习。在接受新会计政策和税收法规方面领先于某些税务管理部门。而且企业采用的财务软件税务机关需学习才能更好地掌握企业核算情况。税务机关缺乏这方面的培训。数据大集中虽然实现了全省联网,但征管软件在税源分析方面还是空白,如:综合征管软件只能记录日常的征管业务操作,无针对大企业专门的税源分析、纳税评估的功能;没有登记总、分、子公司、关联企业之间关系的比对模块,因此也无法对关联企业进行监控;企业的财务数据无法读取,企业的海量信息无法充分运用等。

(五)信息渠道不畅通。对于大企业的管理成效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企业信息资源的掌握,虽然《征管法》中对纳税人报送的资料有明确的规定,但在实际工作中却经常遇到一

些困难。大企业出于保密等方面的考虑,在对外披露信息时十分谨慎,税务机关需要掌握的资产、核算等信息不予提供或需要经过一定的内部审批程序方可提供,信息的及时性难以保证。一些大企业能够出具的财务报表达几百种,但只给税务机关提供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另外,企业的所有核算单位并非都在一个税务部门管理,无法掌握整个企业财务核算的全部情况。目前税务机关获取信息的唯一途径就是企业自行申报,这些经过加工的“二手”信息,还存在是否真实准确的问题,依据这些信息开展税收分析和纳税评估,难以保证工作质量。

(六)基层管理机构薄弱

目前大多数基层税务机关管理机构人员少、待遇低、素质偏差,有能力的人才留不住。以此情况应对大企业的复杂形势真是勉为其难。多数基层税收管理部门只能做些日常申报、发售发票等简单工作,难以实施有效的管理监控。

二、加强对大企业税收管理的建议

(一)转变税源管理理念,对大企业采取分类深化管理。大企业或是上市公司,或是地方利税大户,是国家利益之重。企业内、外部都有很强的监控机制,既受到税务机关、审计署、证监会等外部执法部门的监督检查,也接受企业内部审计的日常监督,建立了一套依托信息化平台的科学管理机制,其主观上不具备主动偷税的意识,为了规避税收风险,维护上市公司的形象和股民的利益,其纳税遵从度是很高的。但站在企业的角度,出于维护自身利益的需要,对税收政策的理解可能与税务机关不一致,需要加强征纳双方的沟通和理解。税务机关应转变管理理念,对大企业采取与其他中小企业有别的管理办法。借鉴国内外的先进经验,结合大企业的特点,应以信息技术为依托,以纳税评估为主要手段,在全面掌握企业基本信息的情况下,综合评价企业经营能力和纳税能力,为企业提供高效、优质的税收管理服务,这就需要我们采取明确企业分类,专业分工详细的有针对性税收管理办法,防止粗放式混合管理,防范关联企业税收转移,科学预测税收收入,提高纳税申报质量,堵塞税收征管漏洞,达到规范大企业的目的。

(二)设立专业管理部门。由于大企业具有数量少、经营活动复杂、税收收入比重大、需要提供专业性较强的纳税服务等特征,建议成立大企业服务管理专门机构,专门负责研究制定对大企业实行专业化管理的政策法规以及管理的方式方法,按行业划分客户管理范围,对大企业进行垂直管理,负责对大企业的纳税服务、税款征收、纳税评估、税务检查等各项工作。

(三)加强一线税源管理力量。一些综合类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复杂,要求税收管理人员必须精通税收政策,掌握企业财务、金融、资本运作、生产经营等方面知识,具备不断学习、吸收和运用国家相关税收法规的能力。因此,提高税收一线人员待遇、加强对一线人员专业素质的培训显得尤为重要。每年定期组织人员开展业务培训,聘请高级财税人员授课。在人员配备上,应增加人员编制,通过调配、培养、引进等方式,配备全方位、高素质、复合型专业人才,提升整天提队伍素质。同时,要立足现实,大力开展专业技能岗位培训,针对大企业的特点,重点培训财务分析、会计电算化等方面内容,特别是要熟悉大企业财务软件的操作,掌握财务软件中设置的会计科目和会计核算规则,找出重点监控的会计科目及相关凭证,从而提高电子查账的能力。

(四)保证税源信息渠道畅通。税源信息的收集和分析是大企业税源管理的重要突破口,全面采集涉及企业组织机构、生产经营、关联交易、物流、资金流等方面的信息,同时要拓宽采集渠道,建立与审计、工商、海关、银行、证监会等相关管理部门的联系和信息沟通制度,利用相关部门的管理信息资源,丰富税源管理信息库。要建立与大企业管理人员的沟通和协调机制,增进理解,加强联系,保证企业生产、经营、核算信息的畅通。为税务管理提

供有力保证。

(五)开展模型化管理。大企业敬业业务繁杂,涉及行业较多,缺少行业可比对象,也不适合行业分类管理。但大企业组织形式十分固定,内部管理规范,因此,可以根据其经营特点对某类业务的某一个企业进行深入剖析,理清工艺流程,发现可能存在问题的关键环节,然后进行重点调查,采集相关数据。进行审核分析,建立分析模型,有针对性地对其重点环节实施分类管理。

(六)开发税源管理平台。面对大企业高度的综合性,以及当前投资兼并热潮,税务机关应建立信息涵盖更广泛,比对性更强,包括母子公司之间,子公司之间、关联企业之间等全方位信息化的征管软件,或专门针对大企业的征管软件以对大企业进行更为有效的管理监控。没有响应管理信息平台的支持是难以实现有效管理的。目前,综合征管软件中缺乏对大型企业组织结构、关联业务的记录,更缺乏税收分析和纳税评估的支持。没有全面联系,只有企业孤立的信息。因此,建立大企业税源管理和分析平台是十分必要的。

(七)完善纳税服务。完善纳税服务其目的就是为了提高纳税遵从度,保障纳税人的合法权益,促进企业更好的发展。转变管理理念,提高思想认识。完善纳税服务制度体系,建立纳税服务的专门机构。充分运用信息化手段,促进纳税服务优化发展,提高税务人员服务意识,更好的全面积极有效促进税收管理现代化发展,为企业迅速健康成长和国民经济发展在税收管理方面提供有力保障。

第五篇:餐饮业税收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思考

餐饮业税收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思考

字体:大 中 小

访问次数:

166 发布时间: 2010-11-22 来源: 办公室

民以食为天。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餐饮业成为发展快速的服务行业之一。2010年,我市城区餐饮税户近1000户,占服务业总户数的40%。由于贴近人民生活、户数及从业人员数量众多,餐饮业社会关注度较高。今年以来,宁国市地税局对餐饮行业实施专业化税源管理,将城区餐饮业户划归城关分局管理,采取专业管理、专类管事和专项管控措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可尽管餐饮业涉及的税种较少、税收政策相对简单、财务核算不复杂,但其发展现状和内在特点给税收管理增加了较大的难度,造成税收管理风险相对集中。如何加强该行业税收征管仍是税务部门面临的一个课题。

一、当前餐饮业税收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财务核算乱。

---收入核算不实。部分建账类餐饮税户为达偷税目的,不以点菜单等记载客人消费、结账的原始记录凭证确认收入实现的主要凭据,而只就其开具发票的部分收入编制营业收入日报表,结转收入进行账务处理。对于不开票收入部分则隐匿在帐外,单独设臵账簿进行会计核算,偷逃国家税款;另外由于餐饮业直接面对消费者的特点,决定了其收入中现金占较大比重,比如承办筵席收入、个人消费收入等等,都是直接进行现金结算,容易出现隐匿现金收入等涉税问题。

---成本费用不实。点菜单、酒水单、结算单等记载客人消费、结账的原始记录凭证是记录餐饮产品消费事项最原始的单据,是判定成本费用结转真实性、合理性、完整性最重要的证据之一。部分建账类餐饮税户通过不附或故意少附点菜单等记载客人消费、结账的原始记录凭证,任意结转营业成本费用,达到偷逃税目的;同时部分餐饮税户的原材料大量从农贸市场购进,难以取得正式税务发票,计入当期成本的原材料,仅凭填制的领料单入账,随意性太大,真实性较差。

2、所得税管理难。

---企业所得税管理难。少数餐饮税户除利用隐匿收入、任意结转营业成本等手段逃避纳税外,还利用餐饮业装饰装修较为频繁、支出较大的特点,通过虚增装饰装修成本等手段来偷逃企税。比如在对自有房屋或者租赁费房屋装饰装修上大做文章,利用非法取得发票等手段虚增成本。通过虚增装饰装修成本,虚增以后的成本费用,从而减少利润达到偷逃企业所得税目的。

---个人所得税管理难。餐饮行业是比较典型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员工工资费用在餐饮成本中占较大比例;同时由于餐饮行业的人员流动大、普通服务员与厨师和管理人员的收入差别很大,造成税务机关难以核实工资费用的完整性、真实性、合理性,不利于个人所得税的征收管理。

3、信息管税难。

---信息化要求高。目前,越来越多的餐饮税户都采用专门的业务和财务计算机管理系统,比如我市快餐行业(中西休闲类餐饮)业户几乎都采用电子收银系统。电子表单、计算机数据代替了传统的纸质流水单和营业日报表,更有较大规模的餐饮企业,使用个性化软件,对税务机关的税收信息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税源监控要求高。随着经济的发展,餐饮业的连锁化发展,以至于一个公司拥有几家子公司,一家餐饮企业同时经营餐饮、住宿等多种项目的情况越来越多。这就造成了管理一户企业,往往要同时延伸管理与之相关的几家成员企业,核实一笔收入,往往涉及几个分店、营业税多个税目的情况,客观上加大了税源监控的难度。

4、纳税评估难。餐饮税户经营情况受到多种主客观因素的综合影响,档次规格、场所环境、客流量、菜肴口味、产品质量、服务质量、知名度、甚至包括业主人脉关系都有可能影响其经营。运作方式和收入情况的千差万别,导致餐饮企业相互之间缺乏可比性和参照性,行业评估模型难以建立,不便于纳税评估工作的深入开展。

二、加强餐饮业税收管理的几点思考

加强餐饮业税收管理,需要税务部门深入剖析餐饮业的内在特征,探索有针对性、符合行业特点的控管办法。建议在推行“三专”管理等现行有效措施的基础上,强化收入申报监控,抓住餐饮业税收管理的“牛鼻子”,同时辅以其他多种行之有效的方式,达到提升税收管理质量的目标。

1、强化收入申报监控。

---深化账务辅导检查。加强建账业户账务辅导性检查,侧重收入真实性、完整性的审核。强硬要求餐饮税户必须使用地税部门监制的点菜单或酒水单,消费的点菜单、酒水单等原始凭据必须附列齐全,必须按顺序号使用,对于缺页的,查看是否保存完整。必要时可以抽审比对结账单、厨房单据或库房单据与附件单据的一致性,进一步查实有无隐匿点菜单、酒水单等原始凭据以达到不计或少计营业收入现象。

---注重纳税评估方法。针对消费者索要发票意识不强、个人消费比重较大导致的业户发票开具量远低于营业收入的现状,建议通过调研,精确测算各经营户的发票使用率(即发票开具量占实际营业收入的比重)上限,作为评估主要指标之一,通过发票实际开具金额与申报情况进行比对,来监控业户应税收入申报的真实性;此外,建议多运用突击检查电子收款系统、坐店调查营业收入、专项盘存财产货物等符合餐饮业特点的调查手段,掌握业户收入状况的第一手资料,以事实证据促其如实申报收入。

---严格建账资格审批。建账类餐饮业户收入核算不实的现状,不仅导致查账征收流于形式、偷漏税现象时有发生,同时迫使税务机关花费大量的时间精力进行辅导、检查与评估,并且往往效果不佳,客观上加大了税收管理风险。建议对于未建账、建假账的偷逃税大户进行依法从重处理,做到“查处一户、威慑一片”,同时取消其查账征收资格,严格按照核定程序对其进行核定征收。

2、细化行业分类管理。建议在对整个餐饮业进行专业化管理的同时,进一步剖析业户经营特点,将餐饮业细化成正餐服务(中式饭店)、快餐服务(中西休闲餐饮)、其他餐饮服务(早点、饮料)三种小类别,制定实施更加精细化、更具针对性的分类管理措施。

3、提升信息管税水平。拓展信息采集渠道,将公安部门的旅客住宿登记信息、社保部门有关餐饮企业用工及参保信息、水电气供应部门有关餐饮企业水电气供应信息、环保部门油烟排放达标指标、物价部门定期发布粮油食品的指导价格、防疫部门核发的餐饮企业防疫检疫信息、统计部门的餐饮行业发展统计指标等与餐饮业关联度较高、实用性较强的第三方涉税信息共享到综合治税平台进行利用,以建立更加全面的税源监控分析体系。

4、推行纳税遵从管理。根据餐饮业户遵守税收法律、行政法规以及接受税务机关依据税收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进行管理的情况,制定纳税遵从考评标准对餐饮业户进行考评,按照从高到低的顺序将餐饮业户分为A、B、C、D四种等级,对不同等级的业户群体严格实施不同的激励管理措施:例如采取遵从等级信息与银行、工商、公安、政府等部门共享;对A类群体实施“一对一”重点服务,除专项检查、专案检查、涉税举报外,一般不作为重点评估监控对象;在自由裁量权范围内,对不同等级的纳税人采用不同的处罚幅度;将D类(遵从度最低)群体作为重点评估及监控对象等等举措,提升整个餐饮行业的纳税遵从度。

下载浅议小企业税收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探讨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浅议小企业税收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探讨.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福利企业税收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福利企业税收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福利企业税收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环翠国税局局长 于庆勇 残疾人群体是社会大家庭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为支持安置残疾人企业的发展,先......

    房地产行业税收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房地产行业税收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一、房地产行业税收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房地产行业企业纳税意识不强。目前,大多数房地产行业企业是地方政府通过招商引资开办的,......

    餐饮业税收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思考

    餐饮业税收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思考 字体:大 中 小 访问次数: 166 发布时间: 2010-11-22 来源: 办公室 民以食为天。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餐 饮业成为发展快......

    浅析小企业会计制度存在的问题

    目录 浅议小企业会计制度存在的问题 ........................................................................................... 2 摘要.................................

    浅谈小企业消防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范文)

    浅谈中小企业消防安全管理中的问题及对策 池永 (江苏省宿迁国安消防检测有限公司江苏 宿迁223800)【摘要】随着我国乡镇城市化、工业化进程的深入,中小企业逐渐成为一些乡镇、......

    建筑业税收管理中存在突出的问题与对策

    “领导班子抓企业带行业”分析报告: 无棣县建筑公司存在问题分析报告 ----郭学勇 第一季度,我们按照市局安排,多次深入无棣县建筑公司摸情况,分别与企业法人孟祥成,企业财务经理......

    建筑业税收管理中存在突出的问题与对策

    建筑业税收管理中存在突出的问题与对策自2007年以来,随着建筑材料等建筑成本的不断增大、我国土地政策的紧缩变动和基础建设投资的逐渐减少等原因的影响,建筑行业在部分地区呈......

    当前税收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创新对策研究

    当前税收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创新对策研究[摘要]近年来,随着税收管理的持续创新,促使税务工作的整体水平不断向前推进。但现行税收管理框架中仍存在诸多问题,譬如信息资源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