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业税收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时间:2019-05-13 04:53:5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旅游业税收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建议》,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旅游业税收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第一篇:旅游业税收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旅游业税收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随着国家每年假期的安排,加上今年公务员根据工龄的长短还可以有不同的带薪休假期。旅游业被称为“绿色产业”和“人文产业”,也是当前促进民生的体现。将成为政府乃至民间投资开发的重点产业。旅游业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并且逐步深入平常百姓生活。目前各级税务部门对旅游业税收的管理存在不少漏洞,税源未得到有效控管,应审视存在的问题,引起了各级税务机关的关注,采取有效对策,进一步强化对旅游业良好税收环境的形成及规范化的税务管理。

对旅游业的要分两种业务:一是注册为旅行社的公司;二是以旅游景点服务的公司。进行不同的税务管理。

一是对注册为旅行社的旅游业务是指营业税“服务业—旅游业”税目规定的征税范围的业务,即为旅游者安排食宿、交通工具和提供导游等旅游服务的业务。旅行业的营业税计税依据,按照营业税政策,是旅行社组织旅游团在中国境内旅游的,以收取的旅游费减去替旅游者支付给其他单位的房费、餐费、交通、门票和其他代付费用的余额为应纳税营业额;旅游企业组织旅游者在境内或出境旅游,改由其他旅游单位或个人接团的,以全程旅游费减去该接团单位或个人的旅游费后的余额为营业额。

二是对以旅游景点服务的旅游业,从事旅游景点经营取得的门票收入,按照“文化体育业”税目征收营业税等地方各税;而对在旅游景点的特殊经营要分别不同税目不同税率征收营业税等地方各税:如在旅游景点经营游艺项目,如射击、蹦极、卡丁车等取得的收入按“娱乐业”税目征收营业税;在旅游景点经营潜水、照相、服装出租等取得的收入按“服务业”税目征收营业税;在旅游景点从事索道、游船和电瓶车等经营取得的收入按“服务业”税目“旅游业”子目征收营业税。对从事旅游景点经营的单位和个人返还给旅行社或导游的佣金、回扣,不得从计税营业额中扣除。行业计税依据的特殊性就为税收管理带来许多问题,对其税收管理秩序亟待加以规范

一、对注册为旅行社的企业的税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1、企业随意扩大营业税扣除项目以达少纳营业税,旅游企业普遍走入了将营业税扣除项目等同于营业成本的误区,在计算营业税时将本单位发生的费用全部或部分计入这个科目,多列扣除项目。多列支出、少计收入,税务部门也很难核准其成本和费用,对该行业的税收难以控管。企业将导游的交通费、电话费、补助费,发放给旅游者的旅游包、帽、纪念品,本单位招待相关单位和个人的业务招待费等均视作扣除项目,使计税营业额大大缩水。营业税扣除项目金额明显偏大,除多列的扣除项目外,还有不排除有虚列的扣除项目部分,如利用正规的景点门票、车船票、飞机票等入账多列支出。还有,对各种返还款、奖励并未区别不同情况进行相应的财务及税收处理,如未冲减营业成本,未转营业外收入;企业在向旅游服务中心或旅游景点购票享受优惠价时,以票面全额入账,虚增营业成本;在劳务已提供而款项未收取时,未将应收未收款项列作营业收入,而相应的费用均已作为营业成本入账,造成收入与成本的不相配比;一些企业借口组、接团收入需等对方单位付款后才能确认,延迟收入入账时间;一部分旅行社在接团时组团方或游客并不需要发票时不开发票,收入不入账或少入账,从而不计或少计收入。而对于这些行为税务机关则无法核实,反映出现旅行社营业税政策漏洞大、管理难的问题,导致该行业实际税负率偏低,不能体现税收公平,不利于公平竞争。

2、发票使用不规范,由于旅游业不是按票面额全额纳税,而是按收入扣除成本的差额纳税,容易出现发票填开混乱的问题。大多数旅行社均存在票据使用混乱现象,一是开具发票不规范。具体表现为:无开票日期、内容及付款单位名称;未按实际经营业务填开经营项

目,大部分单位存在开具会议费收入的行为,一种情况是旅行社组织的是旅游项目,取得收入后,开具发票时,根据客户要求将经营项目开为会议费,另一种情况是旅行社单纯提供组织会议劳务,但企业记账时对二种经营业务不分别核算,也不保留有关合同,全部按旅游收入申报纳税,既违反发票管理规定,又违反了营业税政策,少纳了营业税。对旅行社的会议费收入,由于企业不能提供相关合同、协议,不能准确区分有多少是会议业务收入、多少是旅游业务收入,给税务管理带来一定困难,如果对会议费收入,不能提供证明合同的,全额按服务业5%征收营业税,也不尽合理,如果全额按服务业5%征收营业税,部分收入存在重复征税的问题,因为企业已按旅游收入减扣除项目金额作为计税金额申报了营业税。二是在成本、费用中用不合法凭证列支相关成本。主要表现为:白条支出,以企业自制的《××旅行社回程车(船、机)票证明单》代替正式发票。证明业务真实性的原始凭证或残缺不全,或所载金额与记账凭证不相一致,或明显与所载业务无关。由于旅游业务涉及的景点门票、车(船、机)票数量众多,客观上造成企业搜集、粘贴困难,企业往往代表性地粘贴一张或几张车(船、机)票或门票,其余以自制的《证明单》代替正式发票,另一方面,企业出于扩大成本的需要,也希望借机虚增费用。由此,造成该行业原始凭证管理的混乱。

3、个人所得税方面,导游收入不实,代扣代缴机制不健全,从导游的服务行为来看,导游的收入属于向游客提供非有形商品推销代理服务活动收入,虽然账面收入的确没有到达个人所得税起征点,但大多数导游的实际收入中占比例最大的是通过拿回扣、多报支出等手段获得的。由于点多面广,收入较难掌控,因此对其个人所得税的扣缴目前基本处于失控状态。加之相当一部分旅行社的导游是兼职,这就更加给个人所得税征收工作增加了难度。到目前尚未形成健全的代扣代缴机制和税收管理措施。

二、对以提供景点服务的旅行企业税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1、旅游门票税务监制实行不到位,客观上为税收流失开了方便之门,旅游门票的税务监制尚未实行。在这种情况下,出现了几种弊端:一是旅游业本身存在多头管理问题,文化局、文物管理所、建委、风景局、旅游局等都有自己的管理范围和部门利益,形成职权分割、政出多门的状况,在旅游收入的取得和旅游门票的印制使用上各行其事,为了调整利益关系,其各自的管理范围也时有易手,加上未能实行旅游门票的税务监制,势必增加税收管理的难度,使税务部门对其旅游门票收入远难悉数掌握和准确认定;二是个别旅游管理单位在门票收入的管理上,实行本单位人员承包、按月定额包干上交、溢余归个人、不足罚款的办法,用来调动工作积极性。对于这种情况上交单位的门票收入,税务部门可以通过查帐得到了解,而对于留归个人的部分就无从掌握了;三是个别旅游管理单位为了小团体利益,故意隐匿部分门票收入,收入不作账面反映,存入单位“小金库”待用,使这部分应税收入在无监制门票控管的情况下难以被发现。四是在实行了旅游门票税务监制的地方,门票收入的税收管理从根本上得到了强化,税收流失大为减少,但仍然面临新的问题。这些问题往往与景区一些工作人员的不廉行为相联系:少许工作人员通过各种手段想方设法“回收”旧票,再出售给新的游客,形成门票的重复使用;还有工作人员对团队旅游者许以少要票就收费优惠,或者无票者可护送进入全程游览的承诺,于是在共同利益驱动之下一拍即合,形成票少客多、票实不符的现象,直接导致监制门票存根在反映计税收入上的失真,造成应征税收的流失。

2、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的涉税管理不尽人意,实现的税收难以及时征收入库,对旅游业相关产业(准旅游业)的管理失之偏松,税款征收不到位,旅游业对当地餐饮、住宿、客运、商贸等相关产业有着明显的带动效应,尤其对旅游线路附近和旅游景点的相关产业效益拉动更大。每逢春、秋旅游旺季,各相关产业的经济效益就大幅上升,这些相关产业的经营者多为实行定期定额征收管理的个体、私营业户,由于税务部门未能根据实际情况对税收定额作出相应调整,仍然执行年初一定不变的定额标准,造成税负偏低和税收的应收未收。为改善旅游环境,各地投入大量资金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如兴建宾馆、饭店,兴修旅游公

路,架设空中旅游索道等等,由于投资主体多为政府部门或政府引资,在涉及建筑业营业税等税种的征收问题上,地方政府往往以资金紧张影响旅游业发展等借口为由,对税务部门施加压力和行政干预,要求在税收上让步,使正常的税收管理受阻,影响了税款的征收入库。

3、对旅游业新的税收增长点未能及时纳入税收管理,影响税收收入。旅游从业者为了招徕和吸引游客,纷纷在出“奇”、创“新”上做文章,如生态游、探险游、民俗游、度假游、特色游等新的旅游项目不断推出;如缆车游、舟船游、坐骑游等新的游览方式不断启动;如举办祭祖、旅游节、文化节、登山节等大型旅游活动;而这些都是时间集中,活动地点游客云集,商事猛增,应税对象为日常的几倍、几十倍,按照税务机关属地管理的税收惯例,主要活动地点的税收只能由该地主管税务机关征收,而主管税务机关人员有限,管理力量不足,面对骤增的管理对象,虽然全体动员人人满负荷工作在征收一线,也难以改变征纳相比悬殊的局面,形成“管不过来”的境况,使不少税收白白流失。而旅游景点地处偏远、信息闭塞,加之旅游业从业者纳税意识差不进行主动申报等原因,致使税务部门对新出现的旅游应税项目不能及时掌握,税收管理不能及时跟进,形成管理的“空当”;而当税务部门获知情况时往往时过境迁,造成有的经营者因竞争淘汰已撤摊走人,税款难已征收;有的经营者虽然继续经营接受税务管理,但因未税经营时间较长应补税数额较大,无力缴清税款,形成欠税,致使税务部门被动地背上清欠的包袱,增加了工作难度,延缓了税款的征收入库。

三、加强旅游业税收管理的建议

1、加强申报管理,旅行社实行经营收入、扣除项目明细申报。旅行社实行经营收入、扣除项目明细申报,列明每次旅游收入和与之相应的营业税扣除项目金额,对营业税扣除项目金额明显偏大的情况,视为异常,加强评估和稽查。一是对注册为旅行社的企业在申报时先按《江西省旅游业营业税征收管理办法》及《征管法》的规定实行核定征收方式,采取核定扣除额的办法确定其付给与该旅游行为相关的其他单位的房费、餐费、交通费、门票和支付给其他接团旅游企业的旅游费,扣除率为65%-75%,其计税营业额=营业收入×(25%-35%)。先申报地方各税,按季度进行单个旅游合同核实扣除项目金额,多退少补的税务管理方式。同时加强旅行社的财务核算管理,规定企业必须保存旅游合同两年以上,合同中必须列明组织旅游团的具体时间、人数、行程、主要费用标准及其他收费、其他代付费用等项目及相应金额等,以备税务机关在核实其收入、成本支出等情况时有据可依。二是对以提供景点的旅行业的企业税务管理,以旅游门票税务监制的方式,要求企业的门票都要到税务机关领用,以收入按月申报,同时加大对新开发旅游项目从业者不进行纳税申报的处罚力度;加强与相关部门及协税护税组织的联系,建立极度灵敏的旅游涉税信息网络,以确保税务部门对旅游业新税收增长点的及时介入管理。

2、加强发票管理,旅游企业入账原始凭证比较混乱的现象,建议企业取得的景点门票价款可由景点管理部门统一开具服务业发票以替代目前通行的小票。如此,既可克服当前由于门票太多带来的搜集、粘贴方面的困难,又可切实加强企业的成本控制。税务部门对旅行社发票领购、开具、使用情况进行定期评估,加强核查力度,建立纳税人购领发票的监控和审核机制,税务部门应为每家旅行社建立发票领售台账,认真审查其发票填开范围及填开内容,掌握其发票填开金额;管理部门或稽查部门根据台账登记情况核查其发票填开金额和账面收入是否一致,看是否有收入没入账的情况,确保旅行社收入入账真实。将违规使用发票的现象从源头开始管理,加强对企业发票缴销的检查,对旅行社各种违章填开发票的行为,加大处罚力度。企业必须严格遵循《发票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及时、完整填开发票,对所有成本费用支出,一律要求凭取得的合法原始凭证方可作为税前扣除依据。

3、旅游门票收入是旅游业的一项主要应税收入,因此要尽快全面实行旅游门票的税务监制,对旅游单位原有门票库存较大的问题不能无限期迁就,应明确定出短期内取消旧票的时间表,并要求其停止旧票的印刷;对旅游用票部门不论其门票收入管理运作模式如何,一

律采取税务机关监制门票,避免留下门票监制的空白点。对监制门票“变通”使用的违法行为,要通过宣传发动公众监督举报,并给以严厉打击;同时对门票收入的应纳税额实行依票核定“双线”管理,即通过调查测算其门票收入情况,由税务部门核定其每月或每季的应纳税额,如依票计算的应纳税额高于核定数,则依票征收;如低于核定数,则应以核定数征收入库。这样既可以发挥“以票管税”的作用,又可以减少用票过程中不规行为导致的税收流失。

4、加强对导游、司机等人员的个人所得税控管纳入日常管理。导游、司机等人员为雇佣单位提供服务活动取得佣金、奖励和劳务费等名目的收入,不论该收入采用何种计取方法和支付方式,均应计入该导游的当期工资、薪金所得,按照规定计算征收个人所得税,其纳税地点为导游、司机等人员的雇佣单位机构所在地。而各个景点及购物点是旅游行程的必经之路,对这些企业,税务部门应及时做好相关税收政策宣传,使他们切实履行各类回扣、返回款的个人所得税代扣代缴义务。同时充分调研旅游行业导游、司机等人员收入状况,在测算出导游、司机等人员个人所得税平均税收负担率的基础上,确定导游、司机等人员个人所得税征收率,对导游、司机等人员的个人所得税实行核定征收。

5、加强对企业所得税税源监控。加强旅游企业纳税评估,对账面长期亏损和达不到平均利润率以及财务核算不健全,帐证混乱,收入、成本核算明显不实的旅行社,税务部门应会同旅游局、旅游公司、旅游购物中心等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掌握旅游行业的平均利润状况,测算出平均税收负担率,对企业所得税实行税源监控,对账面长期亏损、达不到平均利润的旅游企业,其企业所得税按《管理法》的有关规定由税务机关采取核定征收或定率征收的办法。加强稽查,定期开展专项稽查,对个别偷税、逃税严重的企业和个人,加大打击力度。针对旅游业相关产业的特点,要对旺季税收定额进行及时调整,以合理税负,增加收入;同时,为搞好大型旅游活动的税收控管,应充分发挥部门整体优势,在大型旅游活动期间,应从其他管理单位调集更多的管理力量,协助主管税务机关做好管理工作。

6、加大旅游行业税收政策宣传力度,及时将有关政策宣传到位。对旅游企业反映对税收政策了解不够透彻、深入,对营业税扣除范围、个人所得税代扣、企业所得税纳税调整项目等政策不甚明了。税务机关应加大宣传力度,要加强行业管理,提高自身职业素质,增强旅行社及导游的自觉纳税意识,鼓励、督促纳税人自行申报。并建立举报奖励制度,形成人人协税护税的社会环境;同时对个别偷税、逃税严重的企业和个人,要加大打击力度,该吊销执照就吊销执照,该移交公安部门追究刑事责任的就移交,决不能手软。通过税务管理员主动和强化税收宣传,取得当地政府对税收工作的理解和支持,有效化解征收工作中的阻力,积极推进依法治税,把包括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在内的各项税收及时足额征收入库。

第二篇:中小企业税收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中小企业税收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中小型企业已经成为基础税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此同时,中小企业也存在规模较小、分布零散、经营流动性大、财务管理不规范及其负责人、财务人员纳税意识不强、法制观念薄弱等问题,致使中小企业成为偷、漏税相对严重的纳税群体,造成税收大量流失。

一、当前中小企业税收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是企业流动性大。由于中小企业点多面广、经营方式灵活多样,加之开停业较为频繁,往往生产经营情况不能及时反馈到税源管理部门,造成税收管理中欠税、逃税、漏税等现象时有发生。特别是近年来国家不断降低市场准入门槛,工商部门在办理注册登记时同时放宽了各项限制,一些中小企业临时租借一两间商品房或公寓楼从事经营活动,甚至随意变动经营场所;一些中小企业虚报注册资金或先注册后抽逃资金;一些中小企业以法人代表私人账户代替对公账户进行资金往来和欠款交易;等等这些情况都增加了税务机关的监管难度。

二是收入难以准确核算。中小企业的收款方式多以现金结算为主,基本上不开发票。从调查情况来看,虽然大部分中小企业安装了税控装置,但由于他们在对外经营时往往许诺不开发票可享受一定比例的折价,造成部分消费者放弃索取发票,导致税务机关很难准确核算企业的真实收入。

三是财务核算不规范。我们在检查中发现有些中小企业通过少计收入、虚列成本费用等形式逃避纳税义务,比如:对现金结算不要发票的就不记账,只对开票部分入账;随意虚列人员工资、办公成本等费用;将营业收入长期挂在往来账上不申报纳税等。此外,由于中小企业生产规模较小、经营周期较短,为了减少支出,大多数企业只设置一名会计,有的甚至不设置会计,而由会计师事务所代理或请兼职会计做账,这部分人员做账的随意性较大,且往往以企业的意图为准,这就造成部分中小企业缺乏统一有效的财务和账务管理,具体办税人员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不熟悉,且大部分财会人员兼职多家公司,严重影响了会计核算质量和纳税申报的完整性、真实性。

四是税收管理力度不强。一方面,现阶段基层税务机关的管理手段还沿用管理员制度,是按地域点对点、面对面的分片管理模式,工作内容也局限于申报审核和电话催报催缴。人力资源浪费严重,单位征税成本较高。日常审批工作流程复杂,程序繁琐,浪费了基层税务人员大量的时间、人力和精力。基层的税收征管没有充分发挥信息技术优势,没有有效发挥税收征管应用软件的作用,税收征管实质性的工作绝大部分以手工和计算机并轨运行,手工做完,还需用微机再做一遍,工作效率低下。另一方面,对纳税人经营动态跟踪管理力度不够,不能及时掌握纳税人真实的生产经营状况;税务机关对纳税人基本情况的了解多从企业申报、计算机收集的信息中获得,很多情况事前了解不够、事后监督不力,容易陷入工作被动;对纳税资料的受理审核上,只注重审核资料的齐全性、申报的及时性,缺乏对申报真实性和对税源、税基监控的深层次管理等。

二、加强中小企业税收管理的建议

一是改进管理方式。对中小企业实行税源专业化管理,进一步强化户籍管理,特别是在企业办理税务登记后,一定要到企业经营场所、仓库进行查看,熟悉了解企业的经营状况。在抓好日常税收管理的同时,把工作重点放在税源变化分析、税收预测、责任区巡查、经营情况调查等方面,及时了解企业资金流、经营业务等综合情况,加强对企业经营的全程控制。每月定期召开中小企业税收分析例会,对中小企业的零、低税额申报、行业税负等信息进行分析比对,分析存在的问题,制定相应的征管措施。进一步改进征收方式,对符合实行查账征收条件的,采取查账征收的管理方法;对不符合查账征收的,限期整改,同时本着高于同行业建账户纳税额的原则核定其应纳税额。

二是深化信息管税。加强对税收征管系统等系统的运用,强化信息和数据的采集、更新、维护和分析,设置各类风险监测预警措施,及时查找、发现征管漏洞和风险点,进一步提高税源监控能力。

三是加强部门协作。建立部门协作机制,加强与工商、国税、银行、房地产等部门涉税信息交流共享和交换,强化部门协作,推进社会综合治税,及时掌握中小企业纳税人登记、注销、开户银行及银行账号等信息。

四是加强纳税评估。纳税评估是推行税收风险管理、促进纳税遵从的重要手段,它涵盖了风险分析识别、风险等级排序以及部分风险应对任务等内容。加强纳税评估,可以建立县(区)局、科室、税收管理员三级税收风险分析机制,深入开展税收风险排查,加强对风险户、风险点的整合,从而提高纳税评估的准确性。由于中小企业数量众多,可以采取“以点带面、集体约谈、整体补税”的评估办法,集中精力对连续三个月零申报或低申报、支出明显高于收入、申报税额较低且与其经营规模不相称、经营收入及利润率等指标变动较大的中小企业实施重点评估。对其他中小企业则以约谈、举证、实地调查为主,引导企业自查,督促其完善账务处理、规范财务核算。

五是强化以票控税。加强发票的领购管理,根据纳税人的生产经营规模、信用等级核定发票领购数量。加强发票的验旧管理,重点核查纳税人是否按规定使用发票,开出的发票金额是否如实申报纳税。加强对中小企业的日常巡查,对不开票和发票借用、涂改、单联填写、出具空白发票等行为,严格按照《发票管理办法》进行处罚。全面推行税控装置,要求企业纳税人严格按规定安装、使用税控装置。加强税收发票相关知识宣传,提高广大消费者的索票意识。加强与公安、财政等部门协作,联合开展打击假发票、打击非正规发票活动,规范发票使用秩序。

六是优化纳税服务。积极组织“送税法进企业”、举办纳税人学校培训班等纳税宣传、辅导培训活动,帮助企业健全财务制度,规范财务会计核算,提高企业自觉纳税意识和办税能力,提升申报质量。积极开展电话、短信、上门等服务,提醒纳税人办理纳税申报、发票验旧等业务。加强对企业财会人员的管理和培训,对从事财会工作的人员,实行持证上岗制度,由税务或财政部门定期进行税法业务、财会知识培训,并严格限制兼职会计兼职企业的数量,确保会计核算质量。

七是强化管理责任。进一步明确税收管员对中小企业的管理内容和管理责任,制定考核标准,将各项工作标准进行量化。通过明确任务和严格考核提高干部的绩效意识和工作积极性。进一步加强过程监管,建立税收管理员工作日志,各税收管理员按日记录税收征管活动,县局按月检查工作日志,按季进行绩效考核,并将结果进行通报,强化税收管理员的管理责任。通过以上举措,确保管理到户、责任到人,切实提高税源管理质量。

第三篇:大企业税收管理现状及存在问题

一、大企业税收管理现状及存在问题

我国对大企业税收管理基本上粗放式,统一,混合管理的税收管理模式。这一不分对象粗放管理模式大大影响了税收的财政作用发挥以及税收的杠杆效能,由于大企业有其自身特点,所以应对其采取有针对性管理措施。可喜的是总局已针对这种现状制定了相应的大企业税收管理办法,各级税务机关也设立了相应的大企业管理机构。

目前我国大企业和中小企业及个体户相比,具有自身鲜明的特点,突出体现在:一是生产经营规模大,巨大的资产规模和庞大的机构设置,税源结构具有复杂性;大企业注册资金、资产、营业收入、利润、职工人数等指标远远超过中小企业若干倍。二是生产经营范围大,三是组织机构庞大。这些大企业的管理结构较为完备,资金、物流的管理十分规范,内控机制较为健全,一般都建立较为完备的公司治理结构。特别是上市公司,一般都聘请专门的会计师事务所进行定期审计,并向社会公布年报信息,财务人员数量多而且比较精干;四是企业信息量大。大企业目前普遍使用财务软件,财务核算高度集中和规范统一,数据质量也很高。五是生产经营流程长,税源结构具有跨度性。六是具有较强的纳税意识,自身财务税收专业化水平较高;七是经济地位重要,税源举足轻重。税务机关应当根据大企业的特点及时制定出适应大企业发展的管理办法,目前这个问题已引起了有关单位的注意并已着手开始解决这一问题。但是这里我们仍有必要谈一谈当前我们税收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税务管理机构与企业级别不匹配。由于我国大企业多数为国有企业,有的更是中直企业,并有行政级别,一些副部、正厅、正市级单位屡见不鲜,其办理涉税业务的财务资产部门往往为正处级单位,而主管税务机关为科级单位,行政级别不对等,企业也因此对税务机关的管理有一定程度轻视,对税收政策的执行怠慢、打折扣,给日常工作联系和协调带来诸多不便。出现涉税问题,企业越级联系,甚至地方政府领导或上级税务机构都受其影响。以为企业规模大、贡献多、级别高所以有的企业有特权思想,这让基层税务机关颇为头痛。

(二)基层税务人员素质不适应。大企业组织机构复杂,管理环节多,业务量大,涉及多个行业且跨地域经营,专业化分工细致,信息化程度很高。为了提高竞争力,适应经济全球化的需要,大企业还培养和引进了一批高学历、高职称、高素质的管理人员。与之相比,税务机关的管理力量明显不足,尤其基层管理人员,精通法律、财会、计算机等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人才匮乏,无论是人员数量还是人员素质都存在差距,对大企业的管理力不从心。目前税务机关由于基层工作辛苦、待遇较上级机关低,所以高级人才往往滞留于上级机关,致使基层直接管理人员难以与大企业素质人才做更好管理沟通,影响了税收政策的贯彻执行。

(三)税收制度不完善。目前,一些针对大企业的税收政策还不完善,随意性比较大。由于企业经营行业的多样性和大企业业务庞大、分工细密,还存在一些政策模糊的地方,税务机关在沟通反馈方面效率较低。在税收管理方面,到目前为止全国还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针对大企业的高效的税收征管办法,仅根据自己的工作经验摸索前行,导致税收管理的盲目性,随意性、制约了对大企业税收监控和管理向深层次、多角度、专业化方向发展。

(四)税企信息平台不对称。大企业目前普遍使用财务软件,财务核算高度集中和规范统一,数据质量也很高。其工作人员受到有组织、有计划、高级别财会培训学学习。在接受新会计政策和税收法规方面领先于某些税务管理部门。而且企业采用的财务软件税务机关需学习才能更好地掌握企业核算情况。税务机关缺乏这方面的培训。数据大集中虽然实现了全省联网,但征管软件在税源分析方面还是空白,如:综合征管软件只能记录日常的征管业务操作,无针对大企业专门的税源分析、纳税评估的功能;没有登记总、分、子公司、关联企业之间关系的比对模块,因此也无法对关联企业进行监控;企业的财务数据无法读取,企业的海量信息无法充分运用等。

(五)信息渠道不畅通。对于大企业的管理成效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企业信息资源的掌握,虽然《征管法》中对纳税人报送的资料有明确的规定,但在实际工作中却经常遇到一

些困难。大企业出于保密等方面的考虑,在对外披露信息时十分谨慎,税务机关需要掌握的资产、核算等信息不予提供或需要经过一定的内部审批程序方可提供,信息的及时性难以保证。一些大企业能够出具的财务报表达几百种,但只给税务机关提供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另外,企业的所有核算单位并非都在一个税务部门管理,无法掌握整个企业财务核算的全部情况。目前税务机关获取信息的唯一途径就是企业自行申报,这些经过加工的“二手”信息,还存在是否真实准确的问题,依据这些信息开展税收分析和纳税评估,难以保证工作质量。

(六)基层管理机构薄弱

目前大多数基层税务机关管理机构人员少、待遇低、素质偏差,有能力的人才留不住。以此情况应对大企业的复杂形势真是勉为其难。多数基层税收管理部门只能做些日常申报、发售发票等简单工作,难以实施有效的管理监控。

二、加强对大企业税收管理的建议

(一)转变税源管理理念,对大企业采取分类深化管理。大企业或是上市公司,或是地方利税大户,是国家利益之重。企业内、外部都有很强的监控机制,既受到税务机关、审计署、证监会等外部执法部门的监督检查,也接受企业内部审计的日常监督,建立了一套依托信息化平台的科学管理机制,其主观上不具备主动偷税的意识,为了规避税收风险,维护上市公司的形象和股民的利益,其纳税遵从度是很高的。但站在企业的角度,出于维护自身利益的需要,对税收政策的理解可能与税务机关不一致,需要加强征纳双方的沟通和理解。税务机关应转变管理理念,对大企业采取与其他中小企业有别的管理办法。借鉴国内外的先进经验,结合大企业的特点,应以信息技术为依托,以纳税评估为主要手段,在全面掌握企业基本信息的情况下,综合评价企业经营能力和纳税能力,为企业提供高效、优质的税收管理服务,这就需要我们采取明确企业分类,专业分工详细的有针对性税收管理办法,防止粗放式混合管理,防范关联企业税收转移,科学预测税收收入,提高纳税申报质量,堵塞税收征管漏洞,达到规范大企业的目的。

(二)设立专业管理部门。由于大企业具有数量少、经营活动复杂、税收收入比重大、需要提供专业性较强的纳税服务等特征,建议成立大企业服务管理专门机构,专门负责研究制定对大企业实行专业化管理的政策法规以及管理的方式方法,按行业划分客户管理范围,对大企业进行垂直管理,负责对大企业的纳税服务、税款征收、纳税评估、税务检查等各项工作。

(三)加强一线税源管理力量。一些综合类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复杂,要求税收管理人员必须精通税收政策,掌握企业财务、金融、资本运作、生产经营等方面知识,具备不断学习、吸收和运用国家相关税收法规的能力。因此,提高税收一线人员待遇、加强对一线人员专业素质的培训显得尤为重要。每年定期组织人员开展业务培训,聘请高级财税人员授课。在人员配备上,应增加人员编制,通过调配、培养、引进等方式,配备全方位、高素质、复合型专业人才,提升整天提队伍素质。同时,要立足现实,大力开展专业技能岗位培训,针对大企业的特点,重点培训财务分析、会计电算化等方面内容,特别是要熟悉大企业财务软件的操作,掌握财务软件中设置的会计科目和会计核算规则,找出重点监控的会计科目及相关凭证,从而提高电子查账的能力。

(四)保证税源信息渠道畅通。税源信息的收集和分析是大企业税源管理的重要突破口,全面采集涉及企业组织机构、生产经营、关联交易、物流、资金流等方面的信息,同时要拓宽采集渠道,建立与审计、工商、海关、银行、证监会等相关管理部门的联系和信息沟通制度,利用相关部门的管理信息资源,丰富税源管理信息库。要建立与大企业管理人员的沟通和协调机制,增进理解,加强联系,保证企业生产、经营、核算信息的畅通。为税务管理提

供有力保证。

(五)开展模型化管理。大企业敬业业务繁杂,涉及行业较多,缺少行业可比对象,也不适合行业分类管理。但大企业组织形式十分固定,内部管理规范,因此,可以根据其经营特点对某类业务的某一个企业进行深入剖析,理清工艺流程,发现可能存在问题的关键环节,然后进行重点调查,采集相关数据。进行审核分析,建立分析模型,有针对性地对其重点环节实施分类管理。

(六)开发税源管理平台。面对大企业高度的综合性,以及当前投资兼并热潮,税务机关应建立信息涵盖更广泛,比对性更强,包括母子公司之间,子公司之间、关联企业之间等全方位信息化的征管软件,或专门针对大企业的征管软件以对大企业进行更为有效的管理监控。没有响应管理信息平台的支持是难以实现有效管理的。目前,综合征管软件中缺乏对大型企业组织结构、关联业务的记录,更缺乏税收分析和纳税评估的支持。没有全面联系,只有企业孤立的信息。因此,建立大企业税源管理和分析平台是十分必要的。

(七)完善纳税服务。完善纳税服务其目的就是为了提高纳税遵从度,保障纳税人的合法权益,促进企业更好的发展。转变管理理念,提高思想认识。完善纳税服务制度体系,建立纳税服务的专门机构。充分运用信息化手段,促进纳税服务优化发展,提高税务人员服务意识,更好的全面积极有效促进税收管理现代化发展,为企业迅速健康成长和国民经济发展在税收管理方面提供有力保障。

第四篇:国有粮食行业税收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工 作 调 研

第156期

河南省国家税务局 2006年11月3日

国有粮食行业税收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尉氏县国家税务局 路 畅 刘保亮

自1999年8月以来,为支持和配合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减轻农民负担,国家对承担粮食收储任务的国有粮食购销企业销售的粮食免征增值税。为全面掌握粮食企业减免税优惠政策的执行情况,2006年1至5月份,尉氏县国税局组织专门力量对全县粮食企业进行了一次深入细致的检查,通过内查外调和查证分析,从中发现了粮食企业存在着比较突出的税收违章与违纪等共性问题、税务机关存在的管理漏洞、以及国家对粮食企业的优惠政策执行中模糊操作的弊端,并提出了完善粮食企业税收管理的相关建议。

一、内查外调,摸清粮食企业经营现状

国家新的粮食体制改革的精神是鼓励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敞开收购农民手中的余粮。农业发展银行凭粮食单位开具的收购发票金额发放贷款,用于保证按保护价敞开收购农民手中的余粮。财政部门对粮食企业经营中的费用和亏损给予补贴。经调查了解,目前粮食购销企业的经营现状和税收情况如下:

(一)享受税收免税优惠政策情况。1999年8月1日,国家 对粮食企业的调整,给了粮食企业许多优惠政策。由于对有粮食收储任务的国有粮食购销企业实行免税,原有的各类粮油贸易公司、开发公司等为了骗取税收免税优惠,一夜之间全部改为国有粮库,并被认定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目前,全县国有粮食购销企业共有25户,粮食企业职工4568名。

(二)收购资金来源情况。一是凭开具的收购发票金额从农发行贷款。二是职工集资。三是企业自筹。四是预收货款。

(三)货物来源。一是从农民收中收购的定购粮。二是按保护价收购农民手中的余粮。三是从国有粮食企业和其他个体粮贩购进的粮食。四时企业职工为完成任务,自己联系、收购上交的粮食。五是两代一换(粮食企业代农储存、代农加工,兑换面粉)收储农民的粮食。收购的花生、大豆等非免税货物。

(四)发票使用情况。一是购进货物全部使用收购发票。二是销售货物使用增值税专用发票、普通发票、或者不开发票。

(五)纳税情况。1999年以来,粮食企业经营的品种主要是小麦、玉米、花生、大豆。企业按当月销售额向税务机关填报免税申请表。个别企业销售的花生,由于报表显示购进价高、销售价低,几乎很少纳税。

二、有的放矢,找出粮食行业税收存在“病因”

(一)未认定免税资格。全县25户享受免税的国有粮食购销企业,全部不能提供经县级国家税务局审核认定免税资格的相关手续资料。

(二)不按规定使用和开具发票。1.收购发票的填开不规范。2.从农民以外的经营单位购进的粮食也开具收购发票。3.虚增收购发票金额。粮所职工按单位分给的收购任务收购粮食,交库时将短途运费、其他杂费记入收购金额。

(三)增值税专用发票和普通发票开具混乱。1.销售不按规定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而是开具普通发票,存在着专用发票和普通发票同时开具现象。2.销售货物不开具专用发票,漏记销售收入。3.部分单位大量开具普通发票。4.纳税人销售粮食违规开具专用发票。5.虚拟业务,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

(四)企业外购外销粮食,应取得而未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而是自行开具收购发票入帐,绕开农业发展银行的信贷管理规定,骗取农业发展银行的保护价收购小麦贷款。

(五)以粮食免税为幌子,不按规定申报非免税项目和业务。各粮所内设的面粉加工厂、职工租赁承包粮油经营业务、销售‘两代一换“代储农民的粮食、向小规模纳税人销售的陈化粮等,不单独设帐分别核算,而是与免税项目一同申报骗取减免税。

(六)违反发行信贷管理规定,挤占挪用发行资金。通过深入审计检查,全县25户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有24户不同程度地挤占挪用发行资金,共计金额3804万元,用于建仓库、建面粉厂、支付违规费用等。

(七)高价位粮食不能顺价销售,作轮换帐务处理后延期申报减免税。部分国有粮食购销企业不能按政策顺价销售,暂时不做帐务处理,不按期进行纳税申报,而是留待新粮收购入库后做顺价销售处理,并申报减免税。

三、堵塞漏洞,完善粮食企业税收管理

1999年8月以来,国家对粮食政策的调整,给了国有粮食购销企业免税优惠。保护价粮食的收购,在当时一定程度上为保护农民利益、巩固农村大局安定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时过境迁,目前,随着市场经济和粮食企业改革的逐步深入,现有的国家粮食税收优惠政策已不能适应国税部门对粮食企业管理的需要,并逐渐暴露出其弊端。加强对粮食企业的税收管理,规范粮食行业纳税秩序,是当务之急。

(一)就现行政策而言,应做好三个方面工作

1、把好粮食免税关口。把好粮食免税关口,是粮食企业充分享受税收优惠政策的前提。由于对有粮食收储任务的国有粮食购销企业实行免税优惠,原有的各类粮油贸易公司、开发公司趁虚而入,一夜之间全部改头换面为国有粮库,并被认定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使能够享受免税政策的粮食企业鱼龙混珠。各类不同经营范畴的粮食企业获取了极力摆脱国税部门职能管理的“尚方宝剑”,由此导致税收政策不能及时执行到位,财务管理不能有效发挥,非免税货物税款大量流失,并违规套取农发行贷款和国家财政补贴,孽生各种腐败。因此,对各类国有粮食经营企业的免税资格必须严格把关认定,由县级国家税务局会同县财政、粮食、农发行等部门,对享受免税资格的企业进行一次全面的清理审核,实行联合办公和动态管理,每年进行一次资格合署年检。并对免税企业经营的各类非免税业务严格隔离,凡发现有违反免税资格不同情形的,第一次给予警示纠正的处理,第二次给予暂停半年免税资格的处罚,第三 次坚决取消其享受免税的税收优惠。

2、管好信贷基本账户。管好信贷基本账户,是粮食企业充分享受税收优惠政策的保障。享受免税政策的国有粮食购销企业除应当符合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企业设立的一般条件外,还应当严格具备“在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开立的基本帐户,并接受其信贷管理”的条件限制。同时,税务、财政、农发行三家应协同配合,共同强化对免税粮食企业的资金监管。享受免税的粮食经营企业应加强对货币资金的核算管理,严格遵守《现金管理条例》的规定,完善货款结算制度。收购农民粮食所需款项(包括提取现金及开具支票)必须由农发行同一银行账号支付。否则,违反资金管理规定的,由农发行给予暂停或取消收购粮食资金贷款的处理。

3.堵塞乱开发票漏洞。堵塞乱开发票漏洞,是粮食企业充分享受税收优惠政策的基础。严格对收购发票、增值税专用发票、普通发票的管理,是税务管理的关键环节和重中之重,重点加强对收购发票使用和开具的管理。为防止企业在收购发票开具方面自开自抵而出现虚开现象,对开具收购发票必须坚持一户(次)一票、一人(次)一票,不得汇总填开;不得超出粮食企业经营的适用范围;收购发票实行限量供应、验旧购新发售制度,税务机关月供票量一般不得超过企业一个月的用票量。对于不按规定开具发票的各类违章行为,除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发票管理办法》予以处罚外,给予暂停发票发售的处理。

(二)现行粮食税收政策需要调整

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要求税收政策必须与粮食企业的改革相 适应。“粮食推向市场,财政补贴到位,税收依法计征”,应当是当前税收政策调整的方向。

1、粮食推向市场。目前,粮食的经营状况是封闭运行,只允许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收购粮食而享受国家免税政策,而个人经营收购粮食不享受税收优惠。事实上,为了抢购粮食赢得国家补贴,国有粮食购销企业给职工下达粮食收购任务,粮食职工成了事实上的个体粮食经营者。就象棉花市场的开放一样,粮食市场的开放是时间迟早的问题。将粮食推向市场,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

2、财政补贴到位。粮食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物质基础。国家财政每年投入巨额资金,用于粮食收购保护价的补贴。粮食经营单位得到了财政补贴,而粮食生产者却未必得到实惠,实际上国家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的初衷也没有达到。既然事实上粮食已经推向市场,财政补贴就应该直接补贴给粮食生产者。

3、税收依法计征。现行的对国有粮食企业的税收优惠政策,已不适应目前粮食行业经营的现状,也不适合税收管理的需要,更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方向相背离。目前粮食企业的税收优惠政策,在税收管理层面上既不能准确界定,也不便于实际操作管理,对处于市场经济中的不同经营者凸显着政策歧视。在将粮食企业推向市场,财政补贴直接补贴给粮食生产者的同时,应当废止对粮食企业的税收免税优惠政策,对粮食经营企业做到依法征税、依率计征。

第五篇:存在问题及建议

存在问题及建议

吕梁市会计学校

1、学校近三年招生情况为2010年570人,2011年736人,2012年730人。学校现在校生规模为2023人,其中,中职教育开设会计、计算机及其应用、财政、物流管理等10个专业,在校生598余人;挂靠山西省财政税务专科学校开设会计与计算机操作技术2个高职专业,在校生1020余人;与吕梁学院联办经济系开设的财务管理与会计电算化2个专科专业,在校生405余人。学校现在存在的问题是专任老师严重不足,达不到国家规定的师生比例,不能满足教学的需要,学校现有专任教师97人,其中专业课54人,基础课43人,由于结构不尽合理,导致本学期专业课外聘教师11人,基础课外聘15人以满足教学需要,建议给予增加教师编制。

2、学校现有内设机构及科级职数多于编办核定的职数是由于历史原因形成的,建议给予理顺,同时,随着学校规模的扩大,建议增加教学与学生管理内设机构和科级职数。

3、学校经费只能满足日常教学使用,不能满足学校发展的需要,2011年学校总收入1700万元,财政负担940万元,学校日常经费支出1480万元,财政负担率为65%左右,2012年全年预计总收入1500万元,其中财政拨款1200万元,收取各种学费300万元,预计总支出1800万元,尚有资金缺口300万元,建议财政每年给予一定数量的专项补助款用于改善学校的办学条件,进而促进学校又好又快发展。

二0一二年十一月二十三日

下载旅游业税收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建议word格式文档
下载旅游业税收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建议.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超市税收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推荐)

    当前,超市作为一种先进的、优化的规模经济的商业形态,正在逐渐被广大消费者所接受。作为一种新型商业形式,税务机关必须建立与之相配套的管理机制和征收模式,今年行唐县地方税......

    浅议小企业税收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探讨

    浅议小企业税收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探讨近几年来,随着我国投资软硬环境的不断改善,各类投资主体注册成立的小企业数量连年递增,小企业已成为社会经济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中国旅游业存在问题及对策[推荐五篇]

    中国旅游业发展趋势及存在的问题 对我国旅游业的发展的分析 我国旅游业总收入不断增长,旅游业发展迅速,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产业体系日趋完善。 但总的说来我国旅游业仍然处于一......

    中国旅游业存在问题及对策 2范文合集

    中国旅游业发展趋势及存在的问题 旅游业具有“无烟产业”和“永远的朝阳产业”的美称,它已经和石油业、汽车业并列 为世界三大产业。随着社会的发展,旅游业已成为全球经济中发......

    电子商务存在问题及建议[大全]

    电子商务是指在互联网、企业内部网和增值网上以电子交易方式进行交易活动和相关服务活动,是传统商业活动各环节的电子化、网络化。电子商务是利用微电脑技术和网络通讯技术进......

    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1. 规划管理体制不尽统一。 由于原城乡规划局从建设委员会独立时间较短,沿沿原来的管理体制。未能将城市规划和原 居巢区范围内二城镇进行统一—管理,存在规......

    督导存在问题和建议

    三、督导结果 1、宣传情况,广播宣传1天共1次,悬挂标语2幅,张贴宣传画3张。 2、保存好乡卫生院下发的疟疾防治工作分配计划。 3、使用规范门诊日志 4、发热病人进行登记,内容完整......

    实验室存在问题及建议

    实验室存在问题及建议一、 现状与讲解词要求的差距1、设备差距:需要的设备、估计需投资(800元以上)1) 1套港口物流中心仿真模型9万元;2) 2台电瓶堆高叉车10万元;3) 1套多媒体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