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企业文化构建策略培训
企业文化构建策略培训
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蓬勃发展,伴随着改革开放成长起来的中国民营企业不断发展壮大,已经成为推进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截止2006底,中国目前广义的民营企业所创造的产值已经占到全国GDP的65%左右,占年度经济增量的70%-80%,是中国经济发展的最大动力。同时,民营企业已成为吸纳中国社会就业的绝对主体。
但是,伴随着一些民营企业的做大,做强,并逐步走向品牌化,规模化,国际化的道路。其原有的管理模式已经很难适应企业的发展,原有的管理模式与企业文化的冲突已经成为制约民营企业发展的一大瓶颈,构建合适的企业文化,促进中国民营企业的进一步发展也越来越为广大民营企业家所关注。
(一)海象纸业企业文化建设现状。
1-1. 企业文化以标语形式随处可见。
在海象纸业公司厂房随处可见一些代表企业文化的标语,例如“品质为本,财富为果”,“意思之差,优劣分家”,“找方法才能成功,找借口只会失败”,“全员参与,强化管理”等等。标语虽然挂在墙上,而在落到实处的过程中,是否能够不打折扣呢?
1-2. 员工对企业文化认同感不够,执行不到位。
而通过与一线职工和基层干部的交谈中却可以发现,企业文化制定的很全面,而在执行这个最为重要的环节上,后续工作缺乏跟进,“说是说,做是做”,两个环节完全脱钩。
1-3. 企业发展缓慢,质量问题,管理问题不断出现。
在与企业领导的沟通和对企业各部门的调研后,我发现,海象纸业发展速度比较缓慢,利润率始终徘徊在一个比较低的区间。而产品质量不能保证,员工与中层领导的矛盾时常出现是众多问题中比较突出的。
(二)海象纸业问题分析。
1-1. 企业文化的传播力度不够,员工只是看看,而不能深刻明白其内涵,就更谈不上认同企业的文化,并培养出较好的工作习惯和对企业的认同感及忠诚度。
1-2. 员工薪酬采用计件工资,而质检环节缺乏有力监督并与员工收益直
接挂钩,所以大家普遍只认数量而疏忽质量,致使产品质量不能保
证,影响品牌的建设。
1-3. 企业不注重建立起公开并顺畅的沟通平台,员工的意见不能与领导
层进行交流。致使员工抱怨的情绪普遍存在。
(三)对策建议。
1-1. 由个人管理向团队过渡。
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仅仅依靠个人的经验力量,已经很难满足企业的发展需求。于是,通过职业经理人和管理团队来管理企业的团队管理模式越来越为人接受。但是将团队管理模式应用到个人模式下成长起来的民营企业中,自然会面临很多的问题。权利的分配,人际关系的协调,各个层次沟通的处理,文化的融合等等。通过制度我们可以进行规范,但是只能是口服心不服,只有通过文化的构建才能从根本上解决。
1-2. 由制度管理向人性过渡。
中国民营企业的发展仅仅靠制度管理人的模式已经显了其不足。人性化就要求将人作为管理的核心,人不仅仅是物质的,同时还是精神的。而且精神因素在人的行为意识中很大程度上主导了人的行为。通过构建企业文化来引导员工精神层面的发展也是我们企业管理发展唯一的可行办法。
1-3. 由物质刺激向精神满足过渡。
按照管理学需求理论的理解。人的需求在不同阶段是不同的,随着物质满足的提高,精神的需求将不断增强。只有把握员工的需求发展方向,才可能构建与之相适应的需求激励体系,保证对员工激励的持久性。中国民营企业的发展已经走过了早期的物质阶段,现在对人才的需求很多都是高,尖人才的需求。对他们的激励仅仅停留在物质上是远远不够的,只有通过进一步深化的精神激励才是保证人才队伍,稳定人才结构的有力保障。这些都是企业文化的重要职能所在。
1-4. 制定实施规划,改善企业形象。
通过企业整体形象设计,以及简单的员工教育,普及企业的核心价值观。并通过各种手段改善企业在员工中的形象。构建新的员工对企业的价值体系的认识。初步形成员工对企业的基本价值观的认同。保证企业的对内,对外的宣传及其他活动与企业核心价值观一致。
1-5. 深化实施,全面推广。
改进原有的组织结构,并不断完善,补充,丰富企业文化内涵。在原来实施的基础上继续加强企业文化的深化培植力度。进一步促进员工对企业的认同感。同时,开始逐步实施企业文化的互动。不断调和原有意识形态与新的企业文化之间的矛盾,使二者逐步趋同。
任何一个企业的发展都是同时需要软实力和硬实力同时推进的。经历了改革浪潮的中国民营企业,特别是一些大型民营企业,经过老一辈人的努力,已经积累了相当深厚的硬实力基础。但是由于时代的局限性,以及企业自身发展的规律,自身的软实力却颇显不足。中国民营企业希望继续发展壮大,并且创建自己的品牌价值,实现国际突破,就只有通过构建自身的企业文化,在原有的硬实力的基础上不断的加强自身的软实力建设。
参考文献:
(1)《试论企业文化》罗尚喜、郑友武2007-04-13
(2)《中国民营企业的现状和发展》 刘永好2005-09-05
(3)《中国民营企业竞争力报告》中国网佚名2007-1-23
(4)《略论企业文化建设》福建学习在线网 佚名2007-06-10
(5)《管理学原理》青岛海洋大学出版社 孙凤芝2004-9-1
第二篇:构建个性化企业文化的策略研究
构建个性化企业文化的策略研究
[摘要] 本文从个性化企业文化的内涵着手,分析了企业文化的个性化与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关系,提出了构建个性化企业文化的策略。
[关键词] 企业文化 个性 可持续发展 策略
企业文化是企业在长期的生产经营实践中逐步形成的带有本企业特征的思想观念和行为观念的总和,它为企业全体成员所接受,对员工起到激励、凝聚和规范、约束的作用。一个企业的竞争,从形式上看,似乎是产品的竞争、劳动竞争和科技竞争,实质上是企业家和企业文化的竞争。企业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获得优势,打造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就必须打造有着鲜明个性、与别的企业保持着差异的企业文化。
一、个性化企业文化的内涵研究
从企业的层面上来看,企业文化是企业所依赖的一种文化价值观,对企业的长远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包括三个层次:文体活动、企业道德、企业精神,其中企业精神是企业文化建设的核心理念。从企业员工个人的层面上来看,企业文化就是就是全体员工认可和共同遵守的企业核心价值观。它还具有一定的延续性和感染性,能够将新进员工的思维模式和行为模式也统一起来,真正实现“化”人的作用。
企业文化具有共性,即出发点均是为企业提供不断发展的思想保证和精神动力。与此同时,企业文化又必须具有鲜明的个性。个性,首先是一种自然的表现,因为每一个企业都有自己独特的环境、条件、文化传统、发展目标、经营管理方式,在这些基础上形成的企业文化不可能彼此相同。同样属于日本文化,索尼强调开拓创新、尼桑则强调顾客至上;同样属于美国文化,惠普强调对市场和环境的适应性、IBM则强调尊重人、信任人、善于运用激励手段。个性,更是企业发展到高层次境界的成熟表现,是现代企业长远发展的内在需要。尽管有个性的未必都是优秀的,但优秀的必定是有个性的。纵观肯德基、微软等世界著名企业,无不具有深厚的文化意蕴和独特的个性风格,其最大特点就是个性鲜明,不可能被原汁原味地复制和模仿。因而,这些优秀的企业文化就成为企业的“文化基因”和核心竞争力,牢牢扎根并不断延续、发展。
二、企业文化的个性化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众所周知,物质资源总有一天会枯竭。然而,企业文化却是生生不息的,是支撑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支柱。财富杂志曾指出:世界500强企业胜出于其他公司的根本原因,就在于这些公司善于给他们的企业文化注入活力,凭借着企业文化的力量,这些一流的公司保持了百年不衰。我国一些经营了近百年的老字号:同仁堂、瑞福祥等,也正是因为形成了比较稳定的、有独特风格的企业文化,它们才能生存、发展至今。由此可见,在多变的市场环境中,企业应根据自身特点,构建符合企业客观、充满个性的企业文化,从而推动企业持续健康地发展。
1.企业自身特点要求个性化的企业文化
每个的企业都具有鲜明的自身特点,其所处的行业和背景、组织形态和员工的素质以及企业发展经历都有很大的差别,这就要求企业文化应具有强烈的个性。否则,就会流于形式,起不到对企业发展的作用。首先,企业的类型不同、生产的产品以及市场和服务对象有差别,企业文化的侧重点就应不一样。虽然我们可以在一些优秀的企业所推崇的核心价值观中发现一些共同的东西,但每个公司最为称道的企业理念是具有鲜明的个性的。如波音的“在航空的世界中吃饭、呼吸、睡觉”;迪斯尼的“把欢乐带给大家”等等。其次,自觉地创建个性化的企业文化就要考虑企业自发形成的文化氛围。从分析现有文化入手,将其加以提炼和完善,升华为理论、制度和规范。另外,企业文化要得到全体员工的理解和支持,也必须考虑员工的心态和素质。最后,企业的发展阶段不同,企业文化也应有所差别。企业文化不是一成不
变的,它随着企业的发展而发展。
2.企业外部环境的变化亟须个性化的企业文化
随着竞争压力的增加,企业必须提高自己的核心竞争能力。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是一个企业独有的取得竞争优势的能力,既包括技术和产品质量方面的,也包括文化和机制方面的。调查发现,独特个性的企业文化是领先竞争对手的关键力量。企业文化作为企业核心竞争力培养的土壤,只能通过企业文化的渗透而形成的不同于别人的竞争力,才能成为核心竞争力。如今企业间的竞争已更多地表现为企业文化的竞争,纳科尔公司的一位主管总结说:“我们的成功20%来自干新技术,80%来自于我们公司的企业文化”。国内有不少企业因不注重企业文化的建设,在短期内取得成功,然而由于没有企业文化的引导,在多变的市场、激烈的竞争中很快就被淘汰。因此,在“与狼共舞”的时代企业必须打造属于自己的企业文化。
三、构建个性化企业文化的策略
1.提炼企业的核心理念
企业的核心理念是指企业在终极目的、总体经营思路方面的根本信念,它是企业文化建设中最重要的内容,是经营理念、行为准则的基础,对员工起到指引和激励的作用。提炼企业的核心理念应从企业的行业、环境入手,与企业战略、远景目标相结合,避免口号化、公式化,如果提炼过于抽象化,缺乏针对性和企业个性,无法真正指导企业员工的具体工作与行为表现。许多跨国企业能持续成长、不断发展,其动力就在于他们具有不可替代的优秀企业文化,有着独特的经营哲学、共同的价值观。如沃尔玛“尊重每位员工,服务每位顾客,每天追求卓越”;诺基亚“科技以人为本”等等。在提炼企业的核心价值观、创建有个性的企业文化时也不能一味地追求独特,为个性而个性。苹果公司在创办初期曾在楼顶悬挂海盗旗,向世人宣称“我就是与众不同”,创新与冒险成为其公司的核心理念,但他们的这种做法中也隐含着特例独行,桀骜不驯,没有了合作与协调同样要把公司引向崩溃的边缘。
2.正确导入CIS战略系统
目前,导入CIS系统已经成为不少企业构建企业文化、提升企业形象的重要途径。CIS系统主要包括三个子系统。其一为MI(Mind Identity),即理念形象识别,包含企业价值、企业精神、企业目标和企业伦理等具体内容。其二是BI(Behavior Identity),即行为形象识别,包含了对内的企业行为准则、教育培训和对外的促销活动、公关活动等内容。其三为VI(Vision Identity),即视觉形象识别,包括产品标志、吉祥物、服装、礼品等等。CIS系统的三个子系统与企业文化的不同层次内容有一定的对应关系,MI对应企业精神文化,BI对应企业行为文化,VI则与企业物质文化相对应。MI才是CIS系统的核心部分,也是CIS系统功效的原动力,BI和VI只是MI的动态和静态表现。MI系统是灵魂,决定支配着BI与VI,企业在导入CIS系统的过程中,应当将关注点集中于MI之上。当企业发展到一定程度,自行或通过有实力的专门的由机构对企业价值观、企业精神信条、企业伦理等思想内容进行精心提炼、准确的表达,形成企业的MI系统,再以MI系统去指导BI、VI系统建设,才能有效建设企业文化,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
3.结合企业的自身实际
不少企业在自身的发展历程都形成了自身的优良传统,它们都是企业发展壮大的基础和优势,要想有所作为,就必须充分了解自身发展过程中的历史与光荣传统,利用好这些传统和历史。在构建个性化企业文化的过程中首先应尊重企业的优良传统和光荣历史,其定位必须源于企业的历史,尊重企业的传统,又能够不断推陈出新。其次要追求适合自身的企业文化。明白本企业与同行业企业相比,其优势与不足究竟是在哪些方面,让企业文化为企业发展服务。无论是微软还是 IBM,它们企业文化的特色之所以被人们津津乐道,正是因为它们的文化适合于企业,推动了企业的发展并且造就了非凡的商业成就。最后,不人云亦云,从解决企业存在的实际问题来谋划企业文化的建设,避免雷同、凸显个性。在具体行动中,可以借助一些重大活动,如公司庆典活动,公司年夜饭等活动或一些主题活动来推波助澜,像当初海尔张瑞敏怒砸76台劣质冰箱就是一个实例,既表明了海尔对劣质产品绝不姑息的坚定决心,还通过这一主题活动来达到统一全体员工质量意识的效果。
4.倡导人性化的管理
文化建设离不开人的活动。企业文化的个性化,要突出以人为本,通过各种载体和富有个性化的活动设计,构建民主人本型的企业文化模式。首先要发挥领导的表率作用。实践证明,个性化企业文化的构建能否成功,关键在于各级领导干部能不能首先自己先认同、传播并执行企业的文化,这是构建个性化企业文化成败的关键。一个成熟的企业领导人,必须对本企业的文化建设有比较深入的思考和长远的决策,把企业文化建设与企业经营管理活动紧密融合在一起,从而有效地推动企业文化建设和整个企业健康发展。第二要创造宽松的成长环境。把“理解人、尊重人、关心人”作为企业管理的出发点,造就出一种全体职工所认同的团结向上的精神风貌,增加企业凝聚力、战斗力。如东台市国贸大厦,把“尊重人,为爱岗敬业的员工创造一个和谐、富有激情的工作环境”写进《员工手册》,从而激励员工不断追求创新,追求卓越。最后应设计丰富多彩的活动载体。企业文化建设的个性化,不能脱离企业生产经营的实际。作为一种新型管理理论的企业文化,应该重视并强调企业的内部管理。企业文化建设只有从实际出发,与生产经营管理实际结合,才能与企业发展相协调,形成特色。参考文献:
[1]苗顺太:浅谈如何加强企业核心竞争力[J].商场现代化,2006(8)
[2]庄培章:现代企业文化新论[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01
[3]赵永光:创建独特而有凝聚力的企业文化[J].集团经济研究,2006(5)
[4]刘燕:基于科学发展观的企业文化建设思考[J].企业经济,2006(5)
[5]张晶晶:企业文化视角下核心竞争力的培养[J].集团经济研究,2006(2)
[6]赵长贵:企业文化建设与管理初探[J].山东社会科学,2004(2)
[7]李明:刍议企业文化先进性[J].商业时代·理论,2005(6)
[8]马红梅赵兵徐晓庆:企业文化建设的关键要深入人心商场现代化,2006(11)(免费论文网)
第三篇:企业文化构建草案
企业文化塑造纲要
一、企业文化的概念和内涵
二、企业文化的意义和作用
三、企业文化培训实务
(一)企业文化建设目标分解
(二)企业文化建设流程
(三)企业文化培训内容及课程设计
小企业做事、中等企业做人、大型企业做文化,是现阶段企业发展的一个趋势。一个企业由小到大,在管理方面逐渐地也开始“由实及虚”。中国著名经济学家张维迎在“从历史看管理”高端课程开课的新闻发布会上说,中国企业要提高自己的竞争力就需要规范化、制度化,这就需要让企业文化成为核心竞争力。
文化无所不在,你的一切,竞争对手都可能模仿,但他们不能模仿你的企业文化。企业竞争的最高境界就是文化的竞争。
一、企业文化的概念和内涵
企业文化的立体架构:金字塔和同心圆模式
二、企业文化的意义和作用
企业文化的作用:
1.2.3.4.5.三、企业文化培训实务
如何落实企业文化:
一、核心价值观的引导和反复宣讲,二、制度体系的支撑,三、组织结构和考核体系的保障
其一,企业文化建设针对的目标是企业员工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通过改变思维方式与行为方式,达到其他管理手段所不能达到的效果。而研究思维方式与行为方式,是典型的心理学研究范围,所以,无论是对企业文化进行调查评估,还是设计规划,都要大量地应用心理学的指标与方法。例如各种职工满意度量表,企业知名度与美誉度量表的设计与使用。凝聚力 激励机制 规范机制 宣传辐射力 协调弥补机制
其二,企业文化建设要达到的目的是提高企业员工的工作效率和改善工作时的心理状态。工作效率的指标对不同行业、不同专业来说,其工作内容虽有不同,但都是单位时间或单位成本完成的工作量的统计,既是管理指标,也是物理指标。而对心理状态的描述,如成就感、沟通能力、团队荣誉感、心理接纳程度等,都是心理指标。物理指标、管理指标、心理指标的设计与统计,都是极其严格的操作过程,都要以相应学科的理论作为依据。
其三,企业文化建设的方法主要是学习(培训)、沟通(互动)、设计(创新)、实行(实践)等,也叫导入过程。这个过程,就是一个教育与自我教育的学习过程,其采取的方式与考核的办法,是教育学的原理与手段。不论是企业自己进行这种教育或是请外部专家进行这种教育,都是要遵循教育学的原理与规律
(二)、企业文化建设流程
企业文化塑造五阶段(需要2-3年时间):
第一阶段企业文化战略定位
即根据企业发展战略制定出符合公司战略的企业文化定位
从企业成长的历史、企业所处的地域文化、企业所处的行业特点、企业家的风格和公司未来的发展战略五个维度分析了客户现有的企业文化内涵,从中找出历史上帮助和促进企业发展的优秀文化要素
第二阶段调研阶段
即对现有企业文化进行全面审视
一是思想准备。通常,企业管理者要首先认真学习和领会企业文化理论的精髓,并据此对本企业的企业文化现状与发展前景产生相对明晰的认识。然后,企业管理者要根据企业人员多少和机构设置的繁简,召开高中级员工直至全体员工的动员大会,并在会上讲述为什么本企业要进行文化建设或变革?什么叫企业文化建设或变革?本企业面临的问题及文化建设或变革的必要性,以及文化建设或变革涉及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它要求员工做些什么?它会给员工和企业带来什么益处?它在进行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什么阻力,以及企业领导者准备怎样克服这些阻力,等等。同时,也可以从企业高中层管理者开始,直至基层员工,组织企业文化理论的讲座或读书会等,使之对企业文化建设的理论和国内外知名企业的案例有所了解后,再思考本企业的企业文化建设或变革问题。
二是组织准备。对企业文化建设工作的组织准备应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内部机构设置,如根据企业规模和实力,可以设置企业文化委员会、企业文化部、企业文化办公室、企业文化领导小组等等。这些机构都应是在企业主要领导者直接指挥下,有专门工作人员,有具体工作职责,可以对企业文化建设发挥作用的工作机构。一方面是从社会中介机构聘请的咨询顾问,其职业可以使他在调研中保持公正的客观的态度,即用第三者的眼光进行观察,因此,常常可以在本企业人员习以为常的现象中发现许多潜在问题。另外,咨询顾问具有专业的调研知识、技巧和经验,能够运用规范、科学的调研分析方法。
三是文案准备。调研工作涉及大量的文案工作,在调研工作开始前,这些工作就要准备好。一般而言,文案准备取决于调研工作所准备采取的调研方法和调研工作所涉及的内容。从调研方法看,有文案调查法、观察法、专题研讨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等等。所有这些调查方法的实施,事先都要有详细的计划,诸如调查哪些人?调查什么内容?怎样处理调查
结果等等。
以文案调查为例,事先要求企业准备好企业历史沿革资料、企业当年及上年工作总结报告、企业人力资源及组织架构资料、各种媒体近年对企业的宣传报道、企业日常规章制度、企业高层领导近年的重要讲话和文章、企业现有的经营战略规划或设想等资料。这些资料的调查,是调研工作的基础。例如查阅企业历史沿革,可以了解企业发展历程和企业传统文化;查阅工作总结报告,可以了解企业的基本经营状况和制度安排;查阅领导的重要讲话,可以了解企业家的价值取向;查阅企业的经营规划,可以了解企业的未来愿景及具体目标等。
除了思想准备、组织准备、文案准备这些最重要的准备工作,一些具体的工作环节,也应列入准备工作的计划内,如为调研人员安排好办公地点、办公设施,组织落实各种访谈活动和问卷的工作等。
在对企业愿景、使命、核心价值观、经营理念、经营哲学、企业作风、企业形象、传统习惯、道德伦理、精神风貌、行为规范、规章制度等进行详细调研、挖掘、提炼的基础上,分析现有文化因子中适应未来竞争需要、行业特点、具有企业个性和普遍认同度的核心价值观念, 同时根据未来战略对企业核心竞争能力的要求,进行创新性的企业文化内容体系的设计, 包括企业文化的精神层、制度层和行为层。
第三阶段分析诊断阶段
根据调研报告编写企业文化综合情况报告书
第四阶段规划阶段
运用工具和方法重塑文化
为保证企业文化建设的可操作性,设计了企业文化建设的组织体系、推动方法体系以及评价体系,包括具体的步骤和详细的措施,指导下一步强势文化的培育。
撰写《企业文化建设纲领》、《企业文化推广实施方案》,《员工手册》,以进行宣传教育、灌输提高,使之成为员工潜意识的思想和行为。《企业文化培训系列课程》导入。
第五阶段追踪执行阶段
企业使命是对企业存在意义与目的的高度概括,是指企业开展各项活动的根据,是企业存在目标、价值以及达到目标的手段,它是企业生存的基本点。在动荡的环境中,正确的、积极的企业使命可以指导企业把握好营运的大方针,对于任何一个企业,只有认真地遵守和执行神圣的企业使命,才能永葆青春与活力。
企业精神是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谋生存、求发展的精神支柱和力量源泉,它表明了企业的追求和志向,伟大的精神需要伟大的精神来支持,伟大的精神成就了伟大的事业!企业精神表面上看不见摸不着,但并不虚无缥缈,而似一股绵绵不绝的神奇力量,使之拥有无坚不摧、不屈不挠的强大力量!
价值观:企业发展必须及永恒不变的基本理念
企业宗旨是对企业“存在理由”的宣言,是确定企业经营领域与重点、制定战略目标和分配资源的基础,是企业之魂。
企业价值观就是一个企业在追求经营成功的过程中,对生产经营和目标追求以及自身行为的根本看法和评价,是企业文化的核心,是企业组织的基本思想和信念,具有强烈文化的企业内部都存在着为员工们所认同和拥有的价值观,为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了基本方向与行动指南,是企业成功的信条。
企业作风是企业在各种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行为处事的风格。它与企业价值观、企业精神等密切相联,具有一贯性和独特性等特点,对企业的生产经营等各项活动会产生持久的影响。良好的企业作风,将有利于树立优秀的企业形象也有利于企业的持续发展。
企业座右铭是指企业为了激励员工实现企业总体目标所选择的具有识别意义的格言和警句。
企业信念是指企业渴望实现企业目标所付出的积极行动和心理愿望。
第四篇:企业文化及构建
第六讲 企业文化建设及企业形象设计
企业文化
一、企业文化的由来与发展
企业文化(Enterprise Culture)是一种新的企业理念,它孕育于20世纪70年代末,创立于20世纪80年代初,其实践来源于日美之间的经济竞争。
结论:日本之所以能够在竞争中取胜,主要原因不在于技术设备,而在于管理;不在于管理的硬件,而在于管理的软件。这些管理的软件,因为不属于硬性的管理纪律,所以美国学者把它称为“文化因素”,企业文化理论因此得名。这个“文化因素”,主要强调了三个问题,即在企业管理中:要尊重人的地位,重视集体的作用,重视精神因素的作用。这是日、美企业管理的主要区别。
1981—1982年,美国管理学界连续推出四部重要著作:《Z理论——美国企业界怎么样迎接日本的挑战》(1981年4月)、《战略家的头脑——日本企业管理艺术》(1981年)、《企业文化》(1981年7月)、《寻求优势——美国最成功公司的经验》(1982年10月)。这四部著作在当时被称为管理新潮流中的“四重奏”。它以崭新的思路,独到的见解,精辟的论述和丰富的例证,构成了企业文化这一新的理论系统,标志着企业文化理论的诞生。
二、企业文化的含义
企业文化实际上是一个颇有争议的概念,美国的威廉·大内认为:“一个公司的文化是有其传统和风气所构成。此外,文化还包含着一个公司的价值观,如进取、守势、灵活性”。美国的托马斯·彼得斯指出:“所谓公司文化,包含为数不多的几个基本原则,这些原则是算数的,必须严肃对待,他们代表了公司存在的意义。”
分开来看,企业文化这个词是由“企业”和“文化”两个词构成的: 企业:“企业就是‘能把事办成’的机构”。
——哈佛大学 西奥多里维特教授
企业是从事生产、研发、流通或其他服务性经济活动的基本单位‘实实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法人主体。
“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周礼》文化:“所谓文化或文明即是指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以及包括作为社会成员的个人而获得的其他任何能力、习惯在内的一种综合体。”——E·B·泰勒 当这两个词合并到一起形成企业文化时我们也可以从广义和狭义两个方面去理解它:
广义上,它既包括一个企业的物质文化(有形的“显文化”或“硬文化”),也包括一个企业的精神文化(无形的“隐文化”或“软文化”),如生产经营的环境、设备、产品,企业的组织结构和各种制度,企业的经营管理哲学、经营风格,群体内部相互沟通的方式,星湖制约的规范,企业职工的共同价值理念、历史传统、生活习惯、办事准则等等。
从管理学上讲,企业文化是指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逐步创造和发展起来的,影响企业凝聚力、创造力、适应性和持久力,具有自身特色的企业价值观、经营特色、经营哲学、伦理道德、企业精神、厂风厂貌等各种文化因素的有机复合体。
三、企业文化的结构
1.企业文化的内容
从企业文化的结构来看,企业文化的内容可分为显性和隐性两大类。
从企业文化建设的层次来看,企业文化的内容一般可分为表层文化、中层文化和深层文化。
(1)表层文化,又称为视觉文化(Visual Culture)、标识文化(Marking Culture)这是一种以物质为基本形态的显示在表层的企业文化。它将企业所创造的文化品位、文化理
念,通过企业的物质设施和产品的造型、商标、包装等表达出啦,以其直观形象,而被更多的人所感知。这种视觉文化往往会让人产生“首因效应”,成为社会公众对一个企业作总体评价的起点和首要因素。
这种视觉文化是通过一个完整的有机显示系统来表现的,主要有:
a.企业名称
企业名称是企业间相互区别的特定标志,也是企业的一种无形资产和竞争工具。企业名称涉及法律、风俗习惯、公众心理、美学、语言学等方面的问题,它具有很强的社会性,体现着一种文化道德走向。
b.企业标志
企业标志是企业用以象征自己文化特征的视觉符号,也是拥有者传达、宣传信息和理念的文化载体。它由图形、文字和色彩构成,能综合反映企业的整体特点和体现企业的个性。
c.企业代表色
企业根据经营特色和产品特点,选择一个色调作为其代表色,形成企业的色调风格,在企业的整体形象传播中,发挥其鲜艳的识别效能,使公众产生固定印象,起到视觉聚焦作用。
d.建筑装饰
企业建筑式样和内部环境,既要体现出企业的个性、风格和审美观,又要使其余企业整体形象完美结合,把企业内在精神凝结到企业外显物之中,创造出企业外显事物和内在精神合一的最佳境界,显示出现代企业的风采。
(2)中层文化,又称行为文化制度文化
行为文化所包括的主要内容有:规章制度、企业楷模、礼仪活动等。
(3)深层文化,又称理念文化
这是企业文化内容的最主要层次,它在企业文化内容系统中起着核心作用,是企业文化建设的灵魂,影响和决定企业文化的导向和发展。企业理念是企业的最高意识形态,是企业境界的核心构筑,是指导企业实践的根本思想。
企业理念文化主要包括:企业宗旨、企业价值观、企业精神、企业道德等。
四、企业文化的功能
在企业的生产经营实践中,企业文化具有具有多种功能,主要有以下五种:
(1)导向功能
这是指企业文化能对企业整体和企业每个成员的价值取向及行为取向起导向作用,使之符合企业的目标。企业文化的导向方法强调通过企业文化的塑造来引导企业成员的行为,使人们在一种文化的潜移默化中接受共同的价值观念,自觉地把企业目标与个人目标有机地结合起来。
(2)约束功能
一种优秀的企业文化确立之后,对企业每个成员的思想和行为具有约束和规范作用。企业文化的约束作用与传统管理对员工的约束不同。企业文化建设既要经过长期的培育,形成一些成文的或约定俗成的规章制度、道德规范和人际关系交往准则,并为广大职工所认同为“硬性”约束;又更强调的是不成文的“软约束”,即靠一种传统,一种风气,一种环境来规范员工的行为,通过职工的思想和行为起到来自心理的、自我约束的控制作用。
(3)凝聚功能
企业文化所体现的强烈的集体意识,是增强企业凝聚力的内在动因。企业文化的凝聚功能,还反映在企业文化的排他性上。
(4)激励功能
企业文化通过一种文化效应,通过职工对文化的认同,激励职工进而产生一种甘愿为本企业奉献的精神。
(5)辐射功能
企业文化的辐射作用可以分为两个部分:一是企业形象的辐射作用。二是通过企业人员对外交往所产生的辐射作用。
五、企业文化的构建
(一)企业文化建设原则
1.以人为本
文化应以人为载体,人是文化生成与承载的第一要素。企业文化中的人不仅仅是指企业家、管理者,也体现于企业的全体职工。企业文化建设中要强调关心人、尊重人、理解人和信任人。企业团体意识的形成,首先是企业的全体成员有共同的价值观念,有一致的奋斗目标,才能形成向心力,才能成为一个具有战斗力的整体。
2.表里一致
企业文化属意识形态的范畴,但它又要通过企业或职工的行为和外部形态表现出来,这就容易形成表里不一致的现象。建设企业文化必须首先从职工的思想观念入手,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和哲学思想,在此基础上形成企业精神和企业形象,防止搞形式主义,言行不一。形式主义不仅不能建设好企业文化,而且是对企业文化概念的歪曲。
3.注重个性
个性是企业文化的一个重要特征。文化本来就是在本身组织发展的历史过程中形成的。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的历史传统和经营特点,企业文化建设要充分利用这一点,建设具有自己特色的文化。企业有了自己的特色,而且被顾客所公认,才能在企业之林中独树一帜,才有竞争的优势。
4.重视经济性
企业是一个经济组织,企业文化是一个微观经济组织文化,应具有经济性。所谓经济性,是指企业文化必须为企业的经济活动服务,要有利于提高企业生产力和经济效益,有利于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前面讨论的关于企业文化的各项内容中,虽然并不涉及“经济”二字,但建设和实施这些内容,最终目的都不会离开企业经济目标的实现和谋求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所以,企业文化建设实际是一个企业战略问题,称文化战略。
5.继承传统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但他们并不是随心所欲地创造,而是在直接碰到的从过去继承下来的条件下创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603页)中国企业文化建设也是这样,它应该是在传统文化的基础上进行增值开发,否则企业文化就会失去存在的基础,也就没有生命力。增值开发就是对传统文化进行借鉴,弃其糟粕,取其精华。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民本思想、平等思想、务实思想等都是值得增值开发的内容。中国民本思想自古以来就相当强烈,并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专制行为。社会主义企业中,劳动者是企业的主人,企业文化建设自然要以民本思想为重要的思想来源,并通过这一思想的开发利用,使职工群众产生强烈的主人翁意识,自觉地参与企业的民主管理。中华民族坚持人的平等性,认为“人皆为尧舜”,这正是过去中国革命的思想基础。这种思想的增值开发并用于现代企业的文化建设,将为企业职工提供平等竞争的机会,有利于倡导按劳分配,同工同酬的运行机制。务实精神要求人们实事求是、谦虚谨慎、戒骄戒躁、刻苦努力、奋发向上。对此如能发扬光大,必将形成艰苦创业、勇于创新的企业精神。大庆“三老四严”的“铁人精神”就是这种民族精神增值开发的结果。
(二)企业文化构建的要素
1、企业环境
企业环境并不是指企业的内部环境,而是指“企业经营所处的极为广阔的社会和业务环境”,包括市场、顾客、政府、技术状况、法律环境与竞争对手等具体内容,是企业存在与发展的最基本的条件。企业环境是形成企业文
化唯一的而且是最大的影响因素。企业一方面生存并适应于这种环境中,使其环境中积极的因素作用于企业,促进企业的发展;另一方面,企业在不断适应环境中发展,同时又改造和创新着环境,促进了外部环境的改善,而企业文化就是在不断适应和改善环境中采取的全部策略的体现。
2、价值观
价值观,这里不是指个别人评价是非曲直的准则,而是指“一个组织的基本观念和信仰”,是企业凝聚人心、支配行为、激励取胜的价值体系与行为准则。价值观具有鲜明的企业个性,能够反映一个企业的基本特征,便于把一个企业对内对外的态度与另一个企业区别开来,使员工产生一种与众不同的自豪感,其主要作用表现在三方面:⑴、能够引导企业发展,提升管理境界;⑵、能够指导企业决策,规范企业行为;⑶、能够鼓舞员工士气,激励员工进步。
3、英雄人物
企业英雄是企业价值观的化身,是企业精神、理念的“人格化”与具体化的典范和员工行为规范的楷模。企业英雄人物身上往往体现着不可动摇的个性与作风,这是企业文化的支柱与希望,他们是企业的中流砥柱和企业“每当遇到困难时人人都想依靠的对象”,他们使员工在个人追求与企业目标之间找到了一种现实的联系,对员工能起到鼓舞和激励的作用。
4、习俗与礼仪
习俗与礼仪是社会文化、地域文化在企业的影响与反映,它们是两个内涵不同的概念。
习俗是企业的风俗习惯。它是企业在日常管理活动中,长期出现且人人知晓而习以为常却没有明文规定的东西,是程式化的并显示内聚力程度的文化要素。其表现形式有游戏(开玩笑、逗趣、即兴表演等)、聚餐、谈话或谈心、小型活动等。它的作用可以缓和人们之间的紧张气氛,可以加强人们彼此之间的了解与联系,以增进友谊,促进团结,创建和谐宽松的人际关系与企业创新环境。
礼仪是企业按照一定的标准和程序在一定的时间内进行的时空有序的活动。主要形式有:⑴问候仪式;⑵颁奖仪式;⑶升职仪式;⑷会议仪式;⑸庆典仪式;⑹工作仪式;⑺交接仪式;⑻升旗仪式;⑼管理仪式;⑽宣誓仪式。习俗和礼仪往往是在随和、自然、轻松、幽默的戏剧化气氛中实现的,它给员工施加影响,使他们在语言文字、公共礼节、行为方式、人际交往等方面程序化、规范化,把企业的价值理念、信仰追求等潜移默化地印入到员工的脑海中,以指导其行为。
5、文化网络
文化网络是指企业内正式与非正式的信息传播渠道。正式的文化网络主要指企业会议、文件、报刊杂志、广播电视、局域网、图书馆、俱乐部、体育文化中心等文化信息载体与文体活动实施。
非正式文化网络是指企业内部以轶事、故事、笑话、流言、猜测等形式来传播的非正式信息渠道,是与组织意愿相距甚远的,而且是消极的、隐蔽的分级联络体系。这种网络传播的内容往往是与组织解释的信息不同,而且是经过艺术加工的,生动形象、富于感染力,传播速度快,影响面广。这种传播过程没有文件,没有录音,不留任何证据,传播者全凭嘴一张,进行有意或无意的加工。这种消极的信息,转移工作中心,离间干群关系,制造人身舆论攻击,涣散组织凝聚力,对企业文化建设多有负面的影响,企业管理人员必须充分认识它的重要性,灵活地把握它,正确地引导它,并加强正面宣传教育,利用企业文化网络,形象地灌输企业的价值观,加强与员工的联系,巩固组织的基本信念,增强企业内聚力。同时,可以扩大企业形象对外宣传,增加的企业知名度与美誉度,有利于塑造良好的企业形象。
六、企业文化的构建步骤
1、回顾历史,总结经验
2、重塑企业文化架构,设计整体方案
3、确定新的价值观念和企业精神
4、全面实施文化建设方案
5、认真分析文化建设中的问题,研究对策
6、总结、评价和巩固文化建设的成果
第五篇:如何构建企业文化
如何构建企业文化
三、企业文化建设中的需要关注的问题
1)基本的道德观念,诚信不可缺,没有基本的诚信,讲再多的文化也没人信。
2)文化的建设是长期的,长期的东西要有制度来保证,制度面前,人人平等,象在日本的某些企业,每周一次的训话,上面部长讲,下面老板也在毕恭毕敬地听,领导人的以身作则,是推动文化建设最有效的方法。
3)文化的传播,离不开沟通与交流,上司与下属,员工与员工之间,保持经常性的沟通,才能了解彼此的想法,尤其是领导人与下属的沟通与交流,从来不嫌多,多多益善。
4)建设开放性的文化,只有开放的环境,才能有助于建设创造性的文化,才能吸引更多人参加,没有大多数人参与的文化建设,最终只能成为老板的个人想法。
企业打好了文化基础,才容易学习吸纳新的东西,我们看到很多企业重视引进一些先进的管理手法,但因为缺乏一定的文化基础,常常使这种努力付诸东流。
企业管理的手法,是在一定企业文化基础上总结出来的,比如象品质管理,没有领导者的高度重视,没有员工的积极参与,没有管理人员敢于面对现况的勇气,就象缺乏品质的土壤,再好的qc手法也生不了根,发不了芽。
四、企业文化建设离不开企业领导者的作用
中国的传统文化就是要有一个头儿,大家跟着头儿干。领袖的魅力来源于其人格的魅力,而不是权力。领袖型人物通常具有足够的识人之智,容人之量,用人之术,同时具有强烈的创新和冒险意识,他们身上具有引领众人实现远景的特殊力量。
企业领导者对构筑企业文化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管理学理论的企业计划、组织、领导、控制中,领导是重要因素。领导者通过其非常敏锐的观察力,观察出
这个组织所有人的心理以及客观的困境,透过口号,透过行为,形成一个共同远景,让大家行为一致,形成一个文化,形成一种力量。这个力量通过长期的经营实践,在员工中形成共同拥有的理想、信念、行为准则,最终可以演化为企业真正的文化。
纵观中外优秀的企业文化,都闪现着创业领袖的个人信念、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领头人的风格、精神,以及其经营理念的传播和贯彻,极大地影响着企业各方面行为,对企业长期发展至关重要。美国新港新闻造船和码头公司的创办人杭亭顿曾经在 1866年说过这样一段话:“我们要造好船,如果可能的话,赚点钱。如果必要的话,赔点钱。但永远要造好船。”直到 1987年,他的这段话还被他的公司的副总裁引用并铭刻在公司最显眼的地方,成为公司的文化和信仰。中国现有企业制度和结构,注定了领导者与企业文化的深刻关联。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以及中国的企业股权结构集中,公众化不够的现实,使得中国 90%以上甚至 99%的企业文化深受企业领导者的影响,甚至可以称其为企业家文化。所以,构筑学习型企业文化,企业领导者责任重大,它要求企业领导者将其宏大抱负,统一成为企业全体员工的创新和求变的共同意志,贯穿于企业经营行为,实现于市场终端。
韦尔奇先生是全世界公认的此类企业精英。他在 20世纪 80年代初就提出“追求卓越”的理念,并诠释其为“超越过去我们对品质要求的极限,我们要做得比我们认为最好的还要好的信念”。他认为,“卓越”并非是一种成就,而是一种精神。这种精神会掌握一个人或一个公司的生命与灵魂,它是一个永无休止的学习过程,本身就带有“创造性不满足”。韦尔奇先生运用其超前的意识和精心塑造的以“求新求变”等信念引领的公司文化,最终使得“追求卓越精神”化为现实。
21世纪的社会经济环境对企业领导者自身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如何构筑适合本企业特点、使知识成为创造力和竞争力源泉的企业文化,是对中国企业家的现实考验。企业领导者们能否运用自身能力和知识观念,准确把握社会发展方向,适时构筑学习型企业文化,通过创新、整合企业的发展战略、组织结构、人力资源、企业品牌等等企业经营管理要素,在信息化和全球化市场竞争环境中实现“求新求变”,在很大程度将决定企业的成败,决定中国企业在世界经济贸易环境中的总体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