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ERP与资源管理、信息技术的关系
ERP与资源管理、信息技术的关系
具体来讲,ERP与企业资源的关系、ERP的作用以及与信息技术的发展的关系等可以表述如下:
1.企业资源与ERP
厂房、生产线、加工设备、检测设备、运输工具等都是企业的硬件资源,人力、管理、信誉、融资能力、组织结构、员工的劳动热情等就是企业的软件资源。企业运行发展中,这些资源相互作用,形成企业进行生产活动、完成客户订单、创造社会财富、实现企业价值的基础,反映企业在竟争发展中的地位。
ERP系统的管理对象便是上述各种资源及生产要素,通过ERP的使用,使企业的生产过程能及时、高质地完成客户的订单,最大程度地发挥这些资源的作用,并根据客户订单及生产状况做出调整资源的决策。
2.调整运用企业资源
企业发展的重要标志便是合理调整和运用上述的资源,在没有ERP这样的现代化管理工具时,企业资源状况及调整方向不清楚,要做调整安排是相当困难的,调整过程会相当漫长,企业的组织结构只能是金字塔形的,部门间的协作交流相对较弱,资源的运行难於比较把握,并做出调整。信息技术的发展,特别是针对企业资源进行管理而设计的ERP系统正是针对这些问题设计的,成功推行的结果必使企业能更好地运用资源。
3.信息技术对资源管理作用的阶段发展过程
计算机技术特别是数据库技术的发展为企业建立管理信息系统,甚至对改变管理思想起著不可估量的作用,管理思想的发展与信息技术的发展是互成因果的环路。而实践证明信息技术已在企业的管理层面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信息技术最初在管理上的运用,也是十分简单的,主要是记录一些数据,方便查询和汇总,而现在发展到建立在全球Internet基础上的跨国家,跨企业的运行体系,初略可分做如下阶段:
A.MIS系统阶段(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
企业的信息管理系统主要是记录大量原始数据、支持查询、汇总等方面的工作。
B.MRP阶段(Material Require Planning)
企业的信息管理系统对产品构成进行管理,借助计算机的运算能力及系统对客户订单,在库物料,产品构成的管理能力,实现依据客户订单,按照产品结构清单展开并计算物料需求计划。实现减少库存,优化库存的管理目标。
C.MRPⅡ阶段(Manufacture Resource Planning)
在MRP管理系统的基础上,系统增加了对企业生产中心、加工工时、生产能力等方面的管理,以实现计算机进行生产排程的功能,同时也将财务的功能囊括进来,在企业中形成以计算机为核心的闭环管理系统,这种管理系统已能动态监察到产、供、销的全部生产过程。
D.ERP阶段(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
进入ERP阶段後,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企业级的管理系统更为成熟,系统增加了包括财务预测、生产能力、调整资源调度等方面的功能。配合企业实现JIT管理全面、质量管理和生产资源调度管理及辅助决策的功能。成为企业进行生产管理及决策的平台工具。
E.电子商务时代的ERP
Internet技术的成熟为企业信息管理系统增加与客户或供应商实现信息共享和直接的数据交换的能力,从而强化了企业间的联系,形成共同发展的生存链,体现企业为达到生存竟争的供应链管理想。ERP系统相应实现这方面的功能,使决策者及业务部门实现跨企业的联合作战。
由此可见,ERP的应用的确可以有效地促进现有企业管理的现代化、科学化,适应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要求,它的导入,已经成为大势所趋。
第二篇:会计信息系统与ERP的关系
会计信息系统与ERP的关系
“会计信息系统”是”企业资源管理系统"(ERP)的一部分才对,因为除了ACCOUNTING外,ERP是包括生产管理MRPII、物料管理MRPI、人事管理HRM、客户管理CRM等非会计相关模组。
企业管理的目的是为企业创造利润,企业信息化只是为企业管理提供一种先进的工具、手段与技术。ERP系统以加强和提高生产及管理效率为目的,是一种有效的手段和工具,对于这一点,用户和供应商都毫无疑问。然而,我们很多企业即使在采用了信息化系统之后,仍然对信息的使用知之甚少,造成了大量经营数据的堆积和浪费,或者也只是简单地获得一些系统提供的统计数据;而更多的企业只是用信息化的一些标志把企业弄成“信息化”。却没有真正认识到信息化必须与企业管理实践现代化相结合才能成为企业发展的一种新的生产力。
很多企业被“信息化”了之后,各种企业信息被堆积在企业的各个运行环节中,如果这些信息能够企业的所有管理人员自觉地有意识地使用,信息系统就能够为企业带来真正的推动力。当前,事实状况是企业并没有因为这些“信息”的带来更多的效益,反而常常因为管理思想的落后,而成为效率与效益提升的羁绊。一方面,中国的企业必须信息化,另一方面,企业又必须尽快从农业化经济形态转向工业化经济形态,如何为处于工业化初级阶段的企业实施信息化将是中国ERP人必须认真思考和解决的问题,既不能简单照搬国外的模式和经验,也不能盲目地把信息化建立在农业化经济形态上。随着企业业务处理的复杂化,企业不再简单地要求软件系统进行记账与报表输出,还要求软件系统能够提供业务相关的成本、盈利以及绩效等方面的支持信息,这就促使由财务软件逐渐向MRP、ERP等高度集成化的软件发展。ERP将财务会计、管理会计的思想与业务流程集成到一体,完全实现了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一体化以及财务业务的一体化。
一、ERP 中会计与传统管理会计的异同
面对当今动态的市场、越来越短的产品周期以及日益激烈的竞争,ERP不是停留在仅仅能够完成计算机化的成本记录、归档等传统任务,更多的贯穿于ERP成本管理中的其实是现代管理会计的原则和思想。ERP中的管理会计思想与原则尽管与传统的管理会计思想大致相同,但是由于ERP自身的集成性与实时性很强,因此管理会计思想也充分地得到了体现,并与企业的业务连为一体。
二、ERP中会计体系的特征
ERP的会计体系提供了一个用于企业控制的高级而复杂的系统,并可以根据用户特定的需求进行组织与修改。它与ERP其他模块不同,它并不强调企业交易程序的自动化,而需要从ERP其他模块取得分析所需的信息。比如其所处理的成本信息首先由财务会计模块过账而来。
管理会计模块需要依据企业的运营情况与对管理会计信息的需求来设计,从这个方面来看,管理会计体系在ERP中并不作为一个独立的模块存在。管理会计模块实际上是一种概念性的设计。为企业各层人员提供不同的会计信息,因而必须将其设计的具有弹性,以便能持续支持变革中的组织和企业多样化的信息需求。管理会计模块支持不同对象的比较分析,同时支持多种不同的成本核算方法如各种分摊法等,并能够提供多维度的边际贡献与边际毛利的报告。管理会计模块支持成本管理与协同计划预算的功能,以提供管理者的决策需求。管理会计模块通过差异分析等工具支持成本控制与绩效衡量的功能。通过与生产流程相连接支持广泛的产能管理功能,并提供修改行动的机会。
三、会计信息系统与ERP的区别
(1)集成化程度不同: ERP系统采用的集成管理技术!远远超出了会计信息系统的范围!它是针对整个价值链的管理。
(2)信息采集方式不同: 财务系统的信息源与业务系统完全一致“ 其惟一性确保了财务信息的真实,实时,完整使得会计部门的工作重心向会计信息的再开发和再利用方面转变”,变被动的信息提供服务为主动的决策支持服务“,能更好地发挥其自身的创造性和主动性。(3)控制模式与侧重点不同:在人工环境或者非ERP系统下,对业务开支的管理是事前控制,而在ERP环境下,由于通过预算管理和利润中心控制的原则,财务对业务的控制模式改变了,ERP环境下的控制模式变成了事后审查!非ERP 环境下会计信息系统的控制权限是由财务部门确定的,控制点是动态的,多而不强。ERP 环境下,控制点是单一的强控制。
(4)为现代审计服务的功能不同
(5)两者的性能不同:会计信息系统的各子系统可分可合,用户可以根据需要选择,但各子系统设计好后,其处理流程和程序控制都是固定的。虽然用户可以通过初始化调整科目级数,每级长度,非法对应关系及自动转账凭证等,但是对系统的处理流程和程序控制难以作更多的选择或改变。各个子系统中的子模块都不能有选择地进行使用,一旦选择某一子系统,其中的子模块必然也全部投入使用,不能有所选择。ERP 系统用户不仅可以在系统初始化时设定要进行分析或责任会计核算的各项,还可以设定各业务管理子系统与总账处理子系统间自动转账凭证的科目,可以对软件进行裁剪,确定其处理流程及程序控制,用户可以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自行选择,设定每个子系统中哪些子模块必须执行,哪些可以不执行,并确定各子模块的系统的处理流程。
会计信息系统与ERP最大的差别就是ERP是将企业各种资源整合在一起管理的系统,而会计信息系统只覆盖了企业的财务会计部分。比如一个典型的ERP软件包含了物资管理、项目管理、设备管理、生产管理、销售管理、财务管理等几大模块,模块之间都是无缝集成,也就是说用一套ERP软件,就可以管理企业日常的所有业务。而会计信息系统,只能供企业中的财务部门使用而已。因为ERP也有财务管理模块,所以ERP软件是在实现会计信息化的基础上同时也实现了其他部门业务的“信息化”。
所以简单的说:ERP>会计信息系统
第三篇:浅议会计管理信息系统与ERP的关系
浅议会计管理信息系统与ERP的关系
摘要:企业在应用ERP系统之后,使得许多工作都是在此环境下完成的,改变了原有的记录方式。会计信息系统是企业最重要的模块之一,企业采用ERP系统之后如何调整原有的会计信息系统,使之适应系统的需要,为企业更为方便的提供财务方面的信息,这是至关重要的。关键词:内涵;区别;联系;融合
一、ERP系统与会计信息系统的内涵
ERP系统(企业资源计划系统)是针对物资资源管理(物流)、人力资源管理(人流)、财务资源管理(财流)、信息资源管理(信息流)集成一体化的企业管理软件。ERP是一种企业内部所有业务部门之间、企业同外部合作伙伴之间交换信息的系统;是集成供应链管理工具、技术和应用系统;是管理决策和供应链流程优化不可缺少的手段;是为企业决策层、管理层和操作层提供解决方案,帮助企业在激烈的市场中赢得竞争优势。简而言之,ERP系统是一种借助信息技术来规范、集成、控制和优化企业内、外业务流程的解决方案。
会计信息管理系统是在会计信息化环境下,对其组织中的价值运动进行会计核算、实施会计管理的信息系统,即利用信息技术对会计信息进行采集、存储和处理,通过对会计要素进行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进行会计核算,并通过会计核算和其他有关信息,对财务活动进行预测、决策、计划(预算)、控制、分析考评和监督,实施会计管理的信息系统。[1]
二、ERP系统与会计管理信息系统的主要区别与联系
(一)两者的区别
ERP系统是集成了业务和财务系统的全系统,在企业内部,所有的业务、管理、财务系统都集成在一起,通过ERP软件来实现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统一。会计信息系统使会计人员从财务账册中解放出来,但并不能从根本上提高财务信息质量问题。两者的具体区别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集成化程度不同
ERP系统采用的集成管理技术,远远超出了会计管理信息系统的范围,它是针对整个价值链的管理。ERP系统以生产制造为中心,财务及成本是这个大系统的一个子系统。虽然财务子系统占整个系统的比例不是很大,但它与其他子系统却是高度集成的。ERP系统所有的数据都从生产等业务开始,财务与生产、采购、销售、库存等环节是紧密联系的,做到了无缝连接。像ERP系统中的财务部分,采购是从填制采购订单时开始的,在开进库单和送货进库时,系统都自动进行账务处理,自动生成记账凭证传到财务部,财务人员可以自动审核、记账,也可以人工干预,但数量、种类等必须与采购部门和仓库一致,这就保证了账务处理的一致,财务数据随经营活动实时进入系统,动态地反映了企业的经营情况,全方位地反映、控制和优化企业的资源。
会计管理信息系统以财务软件为中心,在财务处理的基础上,加上采购、固定资产、销售等部分,是由一个财务软件扩充到销售、采购各部分的,整个系统并不平衡,由于是逐渐扩充的结果,很容易拘泥于原有的设计框架!以财务为中心,缺乏全局的考虑,各个子系统之间并不能完全做到紧密连接和信息集成。会计管理信息系统的子系统虽然也注意了信息的共享,但更多的是属于一种各单项管理集合的离散型管理软件,各个子系统一般仅围绕自身业务处理进行设计,子系统间仅通过访问有关数据库实现信息共享,缺乏全局化的系统设计思想。
2.信息采集方式不同
在传统的会计信息系统下,无论是手工还是基计算机,系统通常都是根据各自不同的目标和分工去实施各自不同的信息采集、处理和报告职能的,在客观上造成从不同侧面采集同一事件的信息,由于同一事件不同方面的信息由不同的信息系统分别负责,也就 是说基本依靠手工录入或部分的数据导入,这就可能导致这些信息不能满足企业决策所需的对同一事件综合化的信息要求,既使整个信息系统的采集成本增加,又存在决策效率低下的弊端。
ERP系统下,会计信息采集功能已经分散到各个业务流程中去完成,企业所有与财务活动相关的部门自然而然地成为会计信息的采集部门,这些部门所采集的信息通过系统各业务流程上的端口进入系统数据库,并自动完成信息的加工和输出,也就是说ERP财 务系统的信息源与业务系统完全一致,其惟一性确保了财务信息的真实、实时、完整,使得会计部门的工作重心向会计信息的再开发和再利用方面转变,变被动的信息提供服务为主动的决策支持服务,能更好地发挥其自身的创造性和主动性。
(二)两者的联系
1.会计信息系统是ERP系统的一个子系统
会计信息系统在ERP系统中属于财务、会计及控制的模块,它提供企业内部所需的财务规划、成本控制、利润中心等管理会计信息"以及企业外部主管机关所要求的会计报表(包括总分类账、应收应付款、财产及合并作业)和财务资金调度、投资理财、出纳等作业的管理。一般独立的会计信息系统子系统则是由总账子系统、会计报表子系统、购销存子系统、工资子系统、固定资产子系统、成本子系统、应收应付子系统构成的会计核算模块和领导查询子系统、财务分析子系统、决策子系统、其他管理子系统构成的管理与决策支持系统,这与ERP系统的财务会计信息系统的功能模块是基本一致的,而ERP系统下的会计信息系统更侧重于管理会计。
2.ERP系统是整合性的会计信息系统
ERP 系统是一个整合信息系统,它运用工作流程技术,以流程为主轴整合了企业内部各个功能的作业,配合及时供补和作业流程最佳化的设计,使企业流程运作流畅无碍,减少流程中重复、闲置和等待等无附加价值的作业,以缩短作业处理时间,有效运用企业资源,迅速响应市场需求。[2]
三、ERP系统与会计信息系统的融合
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ERP系统以及实施ERP系统管理的思想如火如荼的发展起来。市场上开发ERP软件的企业也越来越多。国外比较著名的有SAP、QAD、EMS等,国内的一些大的软件开发商金蝶、用友公司也相继走上了研发ERP软件的道路。据统计,我国对ERP软件以及相关财务软件的使用占到了企业软件需求的90%左右,可以看出我国是一个使用ERP系统很大的市场。同时,也提出了我国企业在应用ERP系统与会计信息系统融合问题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由于国内外ERP系统开发思想的不同,导致融合点是不同的。国内的ERP软件设计思想是面向功能的,金蝶、用友的ERP软件包括成本核算模块、成本报表模块、预算管理模块等,这种情况下两个信息系统不能很好的融合在一起。
西方的ERP软件的设计思想是面向流程的,即不存在独立的财务模块,如成本核算模块或者预算管理模块,而是把相关的财务信息集成到各个业务中去,如果需要财务信息就从各个业务中提取相关数据,并进行处理。以SAP软件为例,这是一个基于ERP管理的软件。它的主要模块有:销售与分销、生产计划、物料管理、管理会计、财务管理以及人力资源管理。企业进行采购业务时才采购,模块不仅要输入采购品种、采购数量、供应商、支付方式、运输方式,还要计算出采购成本、运输成本。这些会计信息随着业务的完成录入在采购模块中,但企业在年终核算成本时再从各个业务流程中提取数据,进行总结。
ERP系统与会计信息系统融合的步骤主要分为三大步:第一,重新定义和理解基础财务数据产生规则。一些管理会计的基础概念中西方存在不同的理解和定义,我们在使用西方ERP软件时要明白其各项概念数据的来源,并依照中方会计的理解和规则进行微调,使之适应我国的使用习惯。第二,分析系统财务业务流程。根据SAP模型中的事件驱动流程链,对系统中的各项业务流程进行分析,并且自动分录与实际业务相关的规则。第三,优化与重构管理会计体系流程。根据西方设计SAP的思想并且结合我国在会计处理上的习惯,对原有规则和体系进行调整和优化,使之真正实现财务与业务的一体化、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一体化。[3]
[1]单招祥,赵男男.会计管理信息系统讲义[M],湛江:广东海大寸金学院会计系,2015.(29,44)
[2]卢新国,浅议ERP系统与会计信息系统的关系[D],盐城:盐城工学院,2005 [3]张锦中,《金融经济》2012年第1期下[J],汕头:中国社会科学院网,2012.
第四篇:人力资源管理与企业效益关系
人力资源管理与企业效益关系
说到企业的经济效益,就会想到人、人的作用,有了人,企业才有了效益,人同其他资源一样又特别与其他一切资源。“人力资源”一词是当代著名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于1954年在其《管理的实践》一书提出的。在这部学术著作里,德鲁克提出了管理的三大广泛的职能:管理企业、管理经理人员和管理员工及他们的工作。在讨论管理员工及其工作时,德鲁克引人“人力资源”这个概念。他指出:和其他资源相比,惟一的区别它就是人。并且是经理们必须考虑的具有“特殊资产”的资源。德鲁克认为人力资源拥有当前其他资源所没有的素质,即“协调能力、融合的能力、判断能力”。经理可以利用其他资源,但是人力资源只能自我利用。“人对自己是否工作绝对拥有完全的自主权利”。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由于科技的发展运用于管理,人的作用曾经被忽略,但是在21世纪的知识经济中,企业必须依赖其管理人员与技术人员的创造性与主动性来赢得竞争优势,这样就不可能低估人的作用,于是人本主义管理上升为管理的主流管理价值观,即把人当作企业的主体,确立人在企业中的主导地位,把企业的一切管理活动主要围绕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来进行和展开。现代企业的终极目标,传统企业的经济目标是追求利润最大化,而现代企业的目标是追求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人力资源是进行社会生产最基本最重要的资源,和其他资源相比,人力资源具有能动性、两重性、时效性、再生性和社会性。人力资源是一切生产资源中最重要的因素,高质量的人力资源开发,可以有效地满足企业提高经济效益,降低成本的需要,从而增强企业的竞争力,使企业在知识经济的大潮中永立不败之地。那么把人作为一种资源,如何最大限度地发挥员工的个性特长,提高人力资源效益,从而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就显得尤为重要。从人力资源管理出发,研究如何最大限度地发挥人力资源效益.降低人力资源成本.从而带动社个组织的效益提升.
因为人的思想、心理和行为的不确定性和复杂性使人的需求不一致,很难使得企业的目标和员工的一致,我们就要通过各项职能活动合理分配、协调相关资源,从而达到组织的目标。人力资源管理也就是从此产生,因为其对生产经营,企业效益的重要至极,而形成一门科学。人力资源管理(Human Resourse
Mannagement),就是指企业为了保持其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人力资源的开发和使用效率,而运用现代化的科学方法,对人的思想、心理和行为进行有效的管理(包括对个体和群体的思想、心理和行为的协调、控制和管理),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使人尽其才,事得其人,人事想宜,以达到组织目标的过程。
人力资源管理重要性的突显是市场竞争加剧的结果。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人力资源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也变得日益重要。一个企业能否健康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员工素质的高低与否,取决于人力资源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受重视程度。有人说12世纪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所谓人才的竞争就是人力资源的竞争,但是再好再多的人才也需要管理,所以人力资源管理的尤
略就是企业效益的尤略,所以一个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是一个企业的核心,尽管他为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服务的。
人力资源管理将人作为一种重要资源加以开发、利用和管理,重点是开发人的潜能、激发人的活力,使员工能积极主动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对于企业管理人员来说,要求管理人员在工作中充分发挥承上启下、上通下达的纽带作用,帮助企业处理和协调各种关系。一要合理地处理好人与事的关系,确保人事匹配;二是恰当地解决员工之间的关系,使其和睦相处;三是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创造性,使员工为企业努力工作;四是对员工进行充分的培训,以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保证企业的最好效益。
根据企业目标和员工个人状况,企业运用人力资源管理创造理想的组织气氛,为员工做好职业生涯设计,通过不断培训,进行横向纵向岗位或职位调整,量才使用,人尽其才,发挥个人特长,体现个人价值,促使员工将企业的成功当成自己的义务,鼓励其创造性,营造和谐向上的工作氛围,培养员工积极向上的作风,转变员工的思想,改进员工队伍的素质,使员工变被动为主动,自觉维护并完善企业的产品和服务,从而提高员工个人和企业整体的业绩。在具体运作中实行员工岗位轮换制,通过轮换发现员工最适应的工作种类,确保企业组织结构和工作分工的合理性及灵活性,从而提高员工的工作绩效,全面提高企业工作效率
人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最根本要素。这是因为企业管理目标是由企业管理者制定、实施和控制的,但在工作过程中,管理者是通过员工的努力来实现工作目标的,这就要求员工必须具备良好的能力素质,掌握市场运作规律,圆满贯彻管理者意图。只有恰当的选用员工,才能圆满地实现企业预定的目标。人力资源管理能够创造灵活的组织体系,为员工充分发挥潜力提供必要的支持,让员工各尽其能,共同为企业服务,从而确保企业反应的灵敏性和强有力的适应性,协助企业实现竞争环境下的具体目标。
人是企业拥有的重要资源,也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所在。美国管理学教授劳伦斯.S.克需曼曾经说过:“人是一切企业竞争、发展的控制因素。”随着企业对人力资源的利用和开发,企业的决策越来越多地受到人力资源管理的约束。目前人力资源管理逐渐被纳入到企业发展战略规划中,成为企业谋求发展壮大的核心因素,也是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的至关重要的因素。
企业的经济效益的创造,主要是人力、资金、市场渠道,产品生产等诸多因素相互影响,协调下的最终结果。而要完成企业经济效益的产出,归根到底是人在企业所能提供的资源和条件下,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使得企业的经济效益最大化。但人在不同时代环境背景下,人在企业扮演的角色并不是完全一样的,这样一来,企业人力资源与企业经济效益的关系,就显得尤为重要要了。
一个企业不仅要有人力资源,而且要建立人力资源管理系统。下面我们将讨论良好人力资源管理系统能为企业带来哪些经济效益。
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建成后,将实现人力资源管理人员、部门主管、普通员工
和分公司的管理人员在同一个系统平台上工作和沟通,实现数据的集中统一和管理分布式应用,全面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的整个过程,使得人力资源管理者能够多繁琐的日常行政事务性工作中解脱出来,从事人力资源的获取、整合、保持与激励、控制与调整、开发等方面的工作。使得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以更多的精力放在以人为中心的工作重心上;更加注重人力资源管理的主动性和策略性;人力资源管理的内容更加丰富;人力资源管理从被动执行到主动参与公司的管理决策;使得人力资源管理的工作方式更加透明,公司的各个层次的人员都可以参与到人力资源管理中来;使得人力资源管理部门与其他各部门和员工关系更加和谐,合作性更强;员工可以自助服务,人力资源部门和公司能够为员工更好地服务,更好地了解员工并为员工解决问题;降低人力成本,使得人力资源部门形成生产与效益部门;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方式和方法将会有很大的提高和完善,树立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良好形象,创造良好的社会效益。建设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系统是紧迫的,系统建成后必将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更好开展做出重要贡献,并且为今后企业进行其他信息化建设打下良好的基础,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人力资源管理系统为企业带来的直接经济效益
减轻了人力资源管理人员的日常事务性工作时间,避免了重复劳动,提高了人力资源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减少了工作量,降低人力资源管理成本;通过员工对培训和招聘等工作的过程管理,降低人力成本;通过对人事信息的统一管理,可以及时地更新和管理数据,同时可以快速地查询、统计和分析,提高了数据的唯一性和准确性,同时提高了工作效率。通过数据挖掘,对人力资源管理的所有信息进行分析,形成各种统计报表和图表,为公司领导层更好、更快地进行决策和解决问题提供支持。通过完备的人才库和招聘系统,为公司提供完善的人才储备。能过员工技能管理、个人培训档案管理、培训管理和360度测评系统,可以更好为设计员工的个人职业生涯,培养员工,留住优秀员工,挖掘员工的潜能,有利于调动员工的积极性,最大发挥员工的创造价值。通过薪资的自动计算和报表生成,可能大节约工作人员的时间,提高工作的准确性和工作效率。通过对软件中蕴含的先进的管理理念的学习和掌握,改进现有的工作方式和方法,提升人力资源管理的水平。通过员工满意度调查,及时了解员工的对公司的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及时解决员工最关心并且最重要的问题,为员工创造一个更好的工作环境和氛围,充分发挥员工的积极性,提高员工对公司的满意度。
人力资源管理系统为企业带来的间接经济效益
降低人力成本,提高人力资源部门和公司各部门的工作效率,增强企业的整体竞争力; 拓宽沟通渠道,改善沟通途径,使得人力资源管理者、部门主管、员工和分公司之间的信息得以充分共享,提高整体工作效率和满意度;加快了数据的统计速度和准确性,为决策系统提供依据;与财务和第三方软件提供了良好的接口,为今后企业新的信息化建设提供平滑过度,减少了其他软件与HR软件集成的开发费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水平将会得到提高,树立企业更加稳健的良好形象,创造良好的社会效益。管理的民主化,主动化,实现员工与公司共同发展,为公司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保障。
人类进入新世纪,知识经济迅猛发展。从人力资源的重要性,人力资源能给企业带来的直接经济效益和间接经济效益中可以看出,人力资源作为企业最宝贵的财富,在企业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要提高企业的效绩就必须充分发挥人力资源的价值和作用,就必须加强人力资源的开发与管理工作。
参考文献:
《管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
《人力资源管理》人民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
《人事第一》中国铁路出版社
《西方经济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政治经济学》陕西人民出版社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原理》高等教育出版社
《亚当·斯密在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第五篇:浅谈人力资源管理与企业文化的关系
浅谈人力资源管理与企业文化的关系
20世纪七八十年代,企业文化作为一种管理理论和管理方法逐渐从管理科学丛林中分化出来,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但如何建设好企业文化在我国大部分企业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如管理层对企业文化认识不够清楚,使企业文化只停留在一些空架子上,仅作为一种向外界宣传的包装,没有得到员工的理解和认同;即使有足够的认识,但在建设上总是照搬照抄成功企业的方法与模式,缺乏创新;或者刻意创新,却没有与企业管理结合起来,没有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企业文化建设的思路。文章试图说明怎样有效地在人力资源管理中塑造和传播企业文化,真正把企业文化的建设落到实处,从而形成良好的企业文化。
一、企业文化的内涵
企业文化是指企业在长期的生存和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为企业多数员工所共同遵循的最高目标、基本信念、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等,而企业正式依赖于这些文化来组织内部的力量,将其统一于共同的指导思想和经营哲学体系中。企业文化的内涵非常广泛,既包括企业内部大家共同认可的企业观念,也包括企业外在的、看得见的行为表现。一切有形的物品、设施、办公环境、企业产品、品牌形象等等都是企业文化的内涵。企业文化是提升企业竞争力的无形资产,更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源动力。在变幻莫测的市场中,企业若想顺应改革开放的大趋势持续健康发展,离不开企业文化建设。谁拥有文化优势,谁就拥有竞争优势、效益优势和发展优势。企业文化已成为促进企业经营效益和经济增长的有效手段和精神动力之一。
企业文化一般可分为三个层次:观念层、制度层、物质层。观念层是企业文化的核心和主体,也叫企业的价值观,是形成制度层和物质层的基础,主要指企业的领导和员工共同信守的基本信念、价值标准、职业道德及精神风貌。组织文化中有无观念层是衡量该企业是否形成了自己的文化标准。制度层是指企业的行为规范,它约束企业成员的行为,维持企业活动的正常秩序。物质层是企业文化的表层部分,主要是企业内员工的行为表现和企业内有形的东西。
企业文化是企业的无形资产,随着企业的创立和不断发展,每一家企业都会形成自己独特的价值理念、行为规范、产品形象和品牌形象,这就是特定企业独特的企业内涵。例如海尔集团提出的“日事日毕,日清日高”,这一价值观被海尔人所公认,同时也是避免员工产生工作惰性的有效方法之一。烟草行业的共同价值观为“国家利益至上,消费者利益至上”,在此价值观的基础上各地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企业文化。
因此,怎样活用、开发企业文化,把企业文化内在的精神实质变成员工潜在的意识,提升团队绩效,从而创造企业经济效益,已成为当今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课题。对于改革发展中的企业而言,如何运用企业文化提高企业竞争力,同样值得人力资源管理部门认真思考。
二、企业文化与人力资源管理密不可分
企业文化和人力资源管理二者有着内在的联系,二者的联接点是人——这个企业中最大的财富。企业文化是人的观念层次上的一种群体价值观,它渗透在人力资源管理的各个方面,人力资源管理也反过来促进企业文化的生成、巩固与发展,二者有着相互依赖、相互依存、密不可分的关系。
人是企业中的最重要的资源,对人的管理是在一定的文化环境中进行的。企
业文化是人力资源管理的软件。企业文化所提供的企业价值道德标准、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不仅成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运作中的精神与行为依据,同时又为企业培育高素质的员工队伍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和氛围。
企业文化对人力资源管理的作用是巨大的,也是无形的,它将企业的观念、价值、制度、以一种权威的形式潜移默化地输入给每一个成员,让他们遵从它,从而使企业获得一种整体凝聚力。企业文化一旦形成,就会成为约束员工行为的非正式控制规则,令员工放弃一些不适宜的行为习惯和利益取向,员工最终共享统一的价值观、荣辱感和献身精神,企业的人际关系将更加融洽,人与组织的互动关系将得到更好地处理,企业文化的凝聚、规范和激励作用有了更加突出的体现。因此,通过或利用企业文化进行管理,是人力资源管理发展到今天的必然要求,也应是企业管理层所追求的最高管理境界,是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任务。另一方面,被企业文化所滋润、加强的人力资源管理反过来又会促进企业文化的营造。企业文化蕴含的道德规范和价值精神固然是在一种文化环境、氛围中生成的,但最终必须内在化为职工的一种统一的精神力量才能实现。但这种内在化的过程是必须有一定外在形式作保障的,尤其是在企业文化建设的初期。总之,企业文化和人力资源管理作为企业战略的两个方面统一在现代企业以人为本的基本理念上,毕竟一切企业行为都是通过人来实现的,但企业行为对人是有要求的,这些要求可以通过引进适合的员工和培育员工等途径来实现,这一实现是一个内在的和外在的双重化过程,而这正好是企业文化建设和人力资源管理这两种企业行为的功能,二者的结合和相互促进必会造就符合企业要求的人去推动企业的发展。
三、人力资源管理倡导建设企业文化
人力资源的组织优化管理,可以直接带来企业文化的深入开发,引起企业文化的优化变革。无论是只有几个人的个体企业还是拥有多个子公司的跨国集团,都会存在一种为大多数人所认可的行为意识,这就是企业文化的一种。当然,这种自发意识有好有坏,需要管理者对于有利于企业发展的文化进行提炼总结,并组织员工进行学习,督导员工切实有效地践行。这样,才能有效发挥企业文化的积极作用。
大量的研究和实践证明,企业文化建设的关键在于让文化经历从理念到行动、从抽象到具体、从口头到书面的过程。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必须围绕企业文化、围绕核心价值观展开,广泛征求员工意见,共同探讨企业文化,取得对原有文化优势和糟粕的认知,最后采取扬弃的办法,保留原有企业文化的精华部分,并进行广泛宣扬,让全体员工都知道企业文化产生的过程,最终使隐性的企业文化完成质的飞跃。
在企业文化形成过程中,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和企业领导层应进行有效沟通,确认企业文化是否把握到位、准确。企业领导者应做塑造企业文化的楷模,把理念转化为行动,使自己的工作与文化相结合,同人力资源管理部门一起用企业文化激励和约束员工。
一方面,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应有意识地用比较先进的理念来更新优化现有理念,从而促进企业经营效益的提升;另一方面,随着企业价值观践行的进一步深入和企业内外环境的改变及企业对于环境认知的变化,会逐渐形成企业新的思想和理念。这就要求人力资源管理部门随时深入企业内部,提炼新的理念,对原有价值观体系进行调整或者就原有价值观的具体内涵进行更好的阐释,从而对整个企业行为和个人行为提出新的要求,确保企业始终在市场中保持正确的航向。
人力资源管理需要企业文化的支撑,更需要正确管理理念的指引。每个企业从诞生的那一天起,就已经在慢慢积累、慢慢沉淀自己的企业文化,只不过很多企业没有把这些积累和沉淀的内容提炼出来,用来指导管理制度的建设。因此,很多企业的管理制度没有主导思想,制度指引和理念导向相背离,管理制度成为了“没有灵魂”的制度。只有运用正确的、系统的、完善的人力资源管理手段才能保证企业文化的贯彻和落实。可以说人力资源管理是企业文化的载体,是企业文化落地的途径。
四、在人力资源管理中推进企业文化建设
在人力资源管理的关键环节——选人、育人、用人中塑造与传播企业文化,使员工了解、认同并遵循它,逐渐形成一种深入人心的企业文化;有了员工对企业文化的认同,在建设企业文化的同时最终也达到了人力资源管理的目的,从而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一)在企业价值观的指导下选人
企业文化的核心是价值观,因此企业在选人时就要将企业的价值观与用人标准联系起来,选好企业所需的人才。企业要在企业价值观的指导下制订招聘要求,在招聘甄选过程中要选择对本企业文化认同度较高的人员,对被聘者进行严格的培训和企业文化的传播,这样选择的人员既可以满足企业的要求,又可以减少企业人才的流失,尤其可以防止那些经过企业培育并在生产中获得较高技术的人员,最终因没有认同企业而“跳槽”。
(二)结合企业文化进行育人
企业文化建设的目的是让员工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真正的职业资格。加强培训,不断提高企业员工基本素质,是建设企业文化的基础保证。
员工培训是人力资源管理中重要的一环,是企业必不可少的育人环节。培训不仅是包括使员工掌握基本的岗位、技术知识,更重要的是将企业的价值观传达给员工,也就是进行企业文化的培训。这是塑造企业价值观的关键步骤。培(下转第42页)(上接第22页)训是从思想上要用企业文化去整合和占领员工的思想,让所有员工都必须认可企业的企业文化,并用这种企业文化在现实中指导自己的行为,使员工自觉地把个人目标纳入到企业目标的轨道,激励员工的责任感。因此,企业应全方位的重视企业文化的教育工作,并投以一定的人力、经费,要尽最大努力,给员工提供良好的培训和学习机会,让他们真正学到自己想学的东西,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面,拓宽视野,不断进步。
(三)企业文化与用人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用人的目的就是为了达到人的最大效能,绩效评估可作为衡量用人结果的标准。企业文化对业绩也有很大的贡献。良好的企业文化具有使全体员工团结一致的凝聚作用,使员工产生“认同感”,积极参加企业的事务,为企业做出自己的贡献,还可以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优化企业结构,提高企业整体素质,从而提高企业业绩。
绩效评估的有效实施需要有优秀的企业文化,因为优秀的企业文化可以调整员工的行为准则、价值观,使他们在特定条件下采取正确行动,促进组织绩效的改进。设计绩效估评方案时,以定义绩效为基础。企业文化与企业战略为定义绩效确定了明确的方向;同时企业文化对绩效反馈的方式、重视程度都有很大影响。因此在员工的评估体系内,将企业价值观念的内容注入,营造一个坦诚和信任的企业文化氛围,并建立健全奖励制度,作到遵守企业文化的人受到奖励,不遵守企业文化的人受到惩罚,通过奖惩的办法,使企业文化根植于员工的头脑之中。
企业文化一旦形成,它将反过来指导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使企业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发展动力。
用企业文化优化企业的组织架构。最佳的组织架构有利于企业价值观的应用。一是总体的组织架构要适应企业的价值观,二是企业各个组成部分(某一部门或者某一岗位)的具体职责要与价值观紧密结合。在价值观的影响下,员工的自我管理能力会显著增强,企业管理也会变得更加简单、轻松。
把企业文化运用到招聘和培训体系中。在招聘员工时,应该对应聘者进行两个方面的考察,即能力考察和应聘者观念是否与组织的价值观相吻合的考察。比如,团队合作是专卖稽查员最基础的价值理念,工作中需要团队成员共同努力完成各项工作任务,如果中间某一成员出现问题,会直接导致工作的失败。这就要求成员必须有很强的团队合作意识,那么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在招聘新员工时就要考虑其团队意识强不强、是否具备团队合作能力等问题。培训方面,一是对员工进行广泛的企业价值观培训,重点是让其认同企业价值观,理解价值观对于每一名员工的意义。二是针对企业的价值观进行相关的技能(包括领导力)方面的培训。比如,企业倡导人性化管理,而实际情况是管理者领导力欠缺,这时就应针对相关人员进行领导力提升方面的技能培训。共同价值观和精神理念可以激发企业的凝聚力。员工有了共同的价值观和精神理念,就会自觉朝着共同目标前进,积极争取最佳的团队绩效和企业绩效。
将企业文化引入绩效管理和薪酬体系。企业充分将企业文化管理的过程和结果纳入已有的绩效管理体系,与成员的晋升、培训、奖励、薪酬等有效对接,不但可以使企业文化深入人心,而且能够用企业文化来指导企业的业务,提高工作效率。
综上所述,运用企业文化提升企业效益是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对企业最有成效的贡献。企业只有根据科学的方法坚持不懈地建设企业文化体系,并将人力资源管理与企业文化建设充分融合,才能实现管理的最高境界----依靠文化管理企业。
2010-6-6物专08
刘湘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