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加强企业文化建设促进企业健康发展1
加强企业文化建设促进企业健康发展
1作者:李峰编辑:studa20
[摘要]企业文化是与企业相伴而生的客观现象,企业文化提供了必要的企业组织结构和管理机制,企业文化的建设和企业发展战略、企业管理具有同等重要的作用。企业文化是凝聚人心、增强企业竞争力的无形资产和力量,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原动力。对外,它是企业的一面旗帜;对内,它是一种向心力。注重企业文化建设和人本管理是企业走向成功的一条重要途径。从企业的层面上看,企业文化是企业所依赖的一种文化价值观,企业文化对企业的长远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从企业员工个人的层面上来看,企业文化是员工行为的指导思想。但是,我国企业文化建设中存在着一定的误区:注重企业文化的形式而忽略其内涵;将企业文化等同于企业精神而脱离企业管理实践;忽视了企业文化的创新和个性化。所以,我们在全面构建企业文化中应该注意几个问题:首先,企业文化的构建要以人为本;其次,立足于内部;第三,走出口号,走向员工;第四,融进员工的意识;第五,突出和依靠主体;另外,企业文化要不断创新,这是企业文化获得巩固和发展的必然要求。
[关键词]企业文化 企业发展 认识误区
企业文化是与企业相伴而生的客观现象。早在企业这一经济组织形态诞生之时,就存在企业文化。但是,人们对这一文化现象的认识和研究,则始于上世纪80年代初期。首先提出并倡导企业文化理论的是美国的管理学者。20世纪70年代起,美国经济长期陷于停滞状态,而日本经济迅速发展,其产品大量冲击和占领美国曾居于优势的市场领域。这一严峻的挑战引起美国各界的震惊和深刻反思。经过多方面的比较研究,美国学者发现成功的企业管理是日本经济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而日本的企业管理方法中有不少是为美国企业界所忽视的,其根本差异表现在,美国企业注重管理的硬件方面,强调理性的科学管理。日本企业则不但重视“硬”管理,更注重“软”管理,即注重企业中的文化因素,注重为全体职工共有的价值观念,注重强化职工对本企业的向心力,注重企业中的人际关系。比较的结果使美国学者认识到,文化是企业管理中不可忽略的重要因素,对于企业的成功与否具有深刻的影响作用。美国关于企业文化的研究引起日本企业界和理论界的强烈反响,并相继波及其他国家,由此兴起一股世界范围的企业文化热潮。
目前,企业文化在理论和实践方面均得到长足发展,企业文化学作为一门新兴边缘学科,已成为现代管理从物质的、制度的层面向文化层面发展的趋势,被称为自古典管理以来管理理论发展的第四个阶段。
企业文化之所以对企业经营管理起作用,是靠了其对职工的熏陶、感染和引导。企业文化中所包容的共同理想、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作为一个群体心理定势及氛围存在于企业职工中。在这种企业文化面前,职工会自觉地按照企业的共同价值及行为准则去从事工作、学习、生活,发自内心地为企业创造财富,这种作用是无法去度量和计算的。
企业文化又是一种信念的力量,道德的力量,心理的力量。这三种力量相互融通、促进,形成了企业文化优势,这是企业战胜困难,取得战略决策胜利的无形力量。特别是在当它的力量十分雄厚的时候,能够产生较强有力的经营结果,无论是在市场上的竞争,还是为客户提供服务,或是激励职工共同奋斗,企业文化均可以成为企业的指导思想。
企业要生存发展就必须寻求更科学、更系统、更完整的管理体系。企业文化提供了必要的企业组织结构和管理机制,当代企业要保持平稳和持续发展,必须开发具有自己特色的企
业文化。企业文化的建设和企业发展战略、企业管理具有同等重要的作用。企业文化,从狭义上讲体现为人本管理理论的最高层次。企业文化重视人的因素,强调精神文化的力量,希望用一种无形的文化力量形成一种行为准则、价值观念和道德规范,凝聚企业员工的归属感、积极性和创造性,引导企业员工为企业和社会的发展而努力,并通过各种渠道对社会文化的大环境产生作用。关于文化的概念最早定义来自英国文化人类学家泰勒,他认为文化是指知识、信仰、艺术、法律、道德、风俗以及人类作为 社会 成员所获得的其他能力和习惯的复杂整体。在跨文化管理产生以前,关于文化及文化的差异性和相似性的研究仅限于文化人类学家。在企业界,尽管人们已经认识到文化环境与公司决策的相关性,但在国内经营环境中,很少有企业把它作为一个主要的因素加以考虑,管理学界也很少注重文化的研究。然而经济全球化趋势推动了企业界和管理学界对文化与经营管理关系及其重要性的认识不断深入。
企业文化是凝聚人心、增强企业竞争力的无形资产和力量,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原动力。对外,它是企业的一面旗帜;对内,它是一种向心力。企业文化其实质也是企业对员工素质的培养和提高,因为人才是企业的核心战略资源,注重企业文化建设和人本管理是企业走向成功的一条重要途径。
一、企业文化与企业发展之间的辩证关系
从企业的层面上来看,企业文化是企业所依赖的一种文化价值观。企业是一个经济实体,企业里的一切围绕着生产和经营展开活动,只有经济价值观,没有文化价值观。但事实是在企业的一切经济活动中无不充满着文化的气息,文化的价值观始终主宰着企业的一切营销活动和它的经济价值观。企业文化已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地溶入到企业管理的方方面面。但是,由于企业文化的抽象性,所以在日常的生活中往往不被人们所认识与重视。其实它就像空气里的氧气一样无时无刻地环绕在我们身边,虽然看不见摸不着,可是离了它却不行。所以,企业文化对企业的长远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从企业员工个人的层面上来看,企业文化是员工行为的指导思想。现代企业里的员工,已不仅仅只想通过劳动从企业中获得相应的经济回报,他们还需要被社会和企业认可,并有一种个人的成就感和归属感。企业是员工赖以实现自身价值的环境寄托,企业也就是员工之家。让员工们认识到企业是自己的企业,这就是好的企业文化产生出来的积极作用。反之,员工们认为企业不是自己的企业,吃光、用光、败光,这是失败的企业文化产生的消极作用。企业文化就是全体员工认可和共有的企业核心价值,它规划了员工基本的思维模式和行为模式,并渐渐将其演变成一种习以为常的规则。而且这种思维模式和行为模式还能在新老主管交替、新老员工交替过程中具有延续性和保持性,这样的企业文化能使企业真正立于不败之地。
二、我国企业文化建设中存在的误区
1.注重企业文化的形式而忽略了内涵
在中国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最突出的问题就是盲目追求企业文化的形式,而忽略了企业文化的内涵。企业文化活动和企业CI形象设计都是企业文化表层的表现方式。企业文化是将企业在创业和发展过程中的基本价值观灌输给全体员工,通过教育、整合而形成的一套独特的价值体系,是影响企业适应市场的策略和处理企业内部矛盾冲突的一系列准则和行为方
式,这其中渗透着创业者个人在社会化过程中形成的对人性的基本假设、价值观和世界观,也凝结了在创业过程中创业者集体形成的经营理念。将这些理念和价值观通过各种活动和形式表现出来,才是比较完整的企业文化,如果只有表层的形式而未表现出内在价值与理念,这样的企业文化是没有意义的,难以持续的,所以不能形成文化推动力,对企业的发展产生不了深远的影响。
2.将企业文化等同于企业精神而脱离企业管理实践
有些企业家认为,企业文化就是要塑造企业精神或企业的圣经,而与企业管理没有多大关系。这种理解是很片面的。企业文化就是以文化为手段,以管理为目的,这种理解是有一定道理的,因为企业组织和事业性组织都属于实体性组织,它们不同于教会的信念共同体,它们是要依据生产经营状况和一定的业绩来进行评价的,精神因素对企业内部的凝聚力、企业生产效率及企业发展固然有着重要的作用,但这种影响不是单独发挥作用的,它是渗透于企业管理的体制、激励机制、经营策略之中,并协同起作用的。企业的经营理念和企业的价值观是贯穿在企业经营活动和企业管理的每一个环节和整个过程中的,并与企业环境变化相适应的,因此不能脱离企业管理。
3.忽视了企业文化的创新和个性化
企业文化是某一特定文化背景下该企业独具特色的管理模式,是企业的个性化表现,不是标准统一的模式,更不是迎合时尚的标语。综观许多企业的企业文化,方方面面都大体相似,但是缺乏鲜明的个性特色和独特的风格。其实,每一个企业的发展历程不同,企业的构成成分不同,面对的竞争压力也不同,所以其对环境作出反应的策略和处理内部冲突的的方式都会有自己的特色,不可能完全雷同。企业文化是在某一文化背景下,将企业自身发展阶段、发展目标、经营策略、企业内外环境等多种因素综合考虑而确定的独特的文化管理模式,因此,企业文化的形式可以是标准化的,但其侧重点各不相同,其价值内涵和基本假设各不相同,而且企业文化的类型和强度也都不同,正因如此才构成了企业文化的个性化特色。
三、全面构建企业文化应注意的若干问题
1.企业文化的构建要以人为本
首先,发现并关注细节。企业中蕴含着某种有价值的独特文化因素,这是任何一个企业在创办或运行过程中都会有的因素。比如说,有的员工非常爱护自己的机器,有的员工上下班非常准时,有的员工特别节俭,有的员工喜欢着装朴实整洁,有些员工非常喜欢学习新的知识,甚至业余时间自费去读培训班,有的员工喜欢钻研,总想改进产品形状和功能等等,这些都是比较好的细小的文化现象。我们的管理者通常不会特别注意这些事情,这些事情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只有善于培育企业文化的管理者,才会知道它们的价值,发现它们的价值,因为它们是企业文化形成的基础要素。好的企业文化,就是在一些琐碎的积极要素基础上成长起来的。
其次,立足于内部。对于企业文化因素,有些管理者不看重本企业孕育,而是看重外部的引进和移植。这些企业管理者通常认为:企业可以任意造就文化,甚至认为管理者自己可以造就企业文化。其实,这种企业文化移植论,少数人创造论是不合乎实际的。企业文化是内生的,而不是外在的,更不可能由少数人强加给多数人。这种强加给企业的文化由于缺少根基,往往成为一种装饰。好的管理者恰恰善于发现本企业积极的文化因素,能够慧眼识珠,加以光大。
第三,走出口号,走向员工。把概括的企业文化其特征描述、标志性事件、典型案例与代表性人物品格、思想、选择恰当的方式和途径传达给全体员工,使他们努力理解这种文化
表现。员工接受与否是企业文化形成的关键。前面的三道程序任何一道程序做得不到位,都可能影响员工接受这种文化,非本企业产生的文化因素会引起抵触,难以与本企业完全对接,管理者本身没有文化潜质则很难发现企业文化的因素,即使看到一些文化因素也难以与之产生共鸣,概括提炼失真,不当,员工也不会接受。利用各种渠道将企业文化向员工渗透,目的就是让员工了解企业文化,接受企业文化,并按企业文化规范自己的行为。
第四,融进员工的意识。员工对企业文化的接受、理解和认同,要在企业经营活动中体现出来,即表现在日常的工作中。员工最初可能是被动的按照企业文化的要求约束自己、规范自己。如果这种被动的约束与规范不能转变成员工的自觉行动,企业文化建设也会流产。所以企业文化建设必须使员工产生自觉行动,没有外在约束,这时的企业文化才算初步建立起来。员工的自学行动是企业文化初步建立的标志。再有,企业每一项经营战略的实施、每一件高质量的产品都要靠全体员工的有效工作来实现。要通过多种方式加强对员工的文化教育和业务培训,并教育引导员工树立为用户服务、为用户提供满意产品的价值观念和职业道德观念,增强工作责任心。企业经营要开展丰富多彩的、有企业特色的文化娱乐活动,以各种活动为载体,丰富员工的团队精神,提高企业凝聚力。
第五,突出和依靠主体。在企业文化建设中,领导者的关键作用和员工的主体作用缺一不可,员工的主体地位不可忽视和动摇。强调突出和依靠主体,就是要注意吸收员工长期以来在实践中创造的特色文化原料,注意发现和升华员工在工作中创造的闪光点,不断充实企业文化的内容。突出和依靠主体,还要在提出和形成企业文化关键要素的过程中走群众路线,使企业文化的内涵在反映企业发展方向与反映职工的意志和根本利益两个方面有机结合起来。突出和依靠主体,还要在企业文化诸多要件都按程序正确确立起来以后,必须通过反复深入的宣传教育和思想工作达到全员认同,变为全体员工的自觉行动。突出和依靠主体,还表现在领导者和领导班子要率先垂范地实践企业文化的信条,自觉接受职工群众的监督,使企业文化不仅成为领导者对全体员工的要求,也同样成为全体员工对领导者群体的要求。
2.企业文化要不断创新
员工把企业文化与自身融为一体,从自己身上就能体现出企业文化,员工需要像完善自身一样去完善企业文化,这些都仅仅完成了企业文化建设的初始进程。创新企业文化才是企业文化建设的第二步进程。由于企业是处在一个不断变化的环境中,企业不能固守一种固定文化表现形式,它既要保持其文化的本质不变,又要不断创新它的表现形式,增添新的文化内容,这是企业文化获得巩固和发展的必然要求。
创新不能一次完成,员工能根据环境发展变化自觉不断地创新企业文化,才能使企业文化走向成熟。成熟的企业文化是一个能随着环境变化而变化的文化,其标志是上下同欲,自觉求新求变。企业文化深入到企业的各个层面、各个环节、各种活动,并有巨大的同化作用,使新的企业员工能很快融入到企业的文化当中,接受、理解企业文化、认同企业文化、自觉约束自己,通过自身体现企业文化、加入到创新企业文化的过程中。
创新是企业活的灵魂。创新是企业文化建设的特点和生命力所在,是企业价值观的内核,它与时代的发展和环境变化同步,不能有丝毫的窒息和停滞。没有创新的文化就没有创新的企业英雄人物和创新的员工队伍,就没有创新的技术、创新的管理、创新的产品、创新的服务和市场,企业就会丧失其社会价值的依据。把创新这个内核植入企业价值观,全方位融入企业文化诸多要素和建设企业文化的全过程,培育全体员工的创新精神,使创新成为企业的品质,这是企业文化建设必须始终关注的焦点问题,也是所有成功企业的共同经验。创新作为一条成功的共同经验,又存在于各个企业的个性化实践之中,以本企业特有的表达方式、实践方式和实际效果表现出来,使企业成为富有创新精神的企业,与企业的发展目标保持一致。关键是要激发和培养员工的创新意识,同时为其提供创新的外部环境,大力推进企业的经营理念创新、管理创新、技术创新和产品创新。在企业文化建设中,注意发现、总结、提升独具特色的创新内核,无疑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
我们不能说,缺少文化力量源泉的企业,一定不能够取得成功,但我们可以断言,没有文化力量源泉的企业会缺少企业持久发展的动力。因而注定不会长期成功,注定不能够成为做大,做强、做久的“百年老店”。
企业是一个社会经济系统,企业的行为绝不仅仅是一种经济行为,文化对企业经营活动同样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虽然有关企业文化的基本定义有很多,但所谓企业文化,无非主要描述一个企业全体员工的价值观念、行为规范。为什么在企业这种经济组织中,有关价值观念、行为规范被人们所重视,为什么在企业这种经济组织中,有关价值观念、行为准则之类的文化因素被人们赋予“化腐蚀为神奇”的巨大作用呢?抛开一些研究者将无法从经济角度解释清楚的问题都归为文化原因以及故弄玄虚的因素以外,客观地说,由于企业文化旨在培育员工的共同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因而企业文化在企业竞争与发展过程中具有调动员工积极性的激励功能,具有引导和规范员工行为的约束功能,具有指明共同努力方向的目标导向功能,以及促进全体员工为了企业目标的实现而众志成城、团结奋斗的凝聚力功能。
3.树立正确的利润观
然而,实际上企业文化对企业发展的影响和作用绝不是直接的。很多管理者和员工在企业管理实践中并不能直接感受到企业文化的力量。没有意识建设企业文化、同样在商场上纵横驰骋取得重大成功的企业并不鲜见,现实中我国很多企业是在取得很大成功后才开始有意识地培育自己的企业文化的。但这并不能说明企业文化对企业成长是可有可无的,只能说明企业文化对企业的绩效不是短期直接有效的,而是长期发挥作用的。也就是说,企业文化的力量是长期逐渐显现的,有意识地培育企业文化和没有意识地建设企业文化的区别只有在企业长期经营过程中才能显示出来。这就是说,对于那些追求迅速发家致富的企业家而言,辛辛苦苦培育企业文化对于其“暴富”的目标意义不大,而对于心存高远、志在打造百年企业的企业家而言,有意识地培育企业文化则至关重要。
企业价值观中最主要的、最核心的是企业的利润观。培育企业文化,首先应该树立正确的利润观,奠定精神文化基础。创办和经营企业最终目标是什么?企业能否始终对企业利润目标是什么?企业能否始终对企业利润目标具有科学、合理、合法的追求方式?利润最大化目标在企业长期经营过程中是否始终处于首要地位?当企业的利润目标与社会目标发生冲突时,企业如何处理这种冲突?企业对这一系列问题回答的差异,反映了企业基本利润观的不同。而这种利润观的差异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企业能否成为成功的百年企业。那么,优秀的百年公司应该具有怎样的利润观呢?美国著名的智囊公司——兰德公司花费了20年的时间跟踪世界500家大公司,发现百年长生不衰的企业具有的一个共同的特征,就是树立了超越利润的社会目标,不以利润为唯一追求目标。具体包括三条原则,一是人的价值高于物的价值,二是共同的价值高于个人的价值;三是客户价值和社会价值高于企业的生产价值和利润价值。这表明,那些能够持续成长的公司,尽管它们的经营战略和实践活动总是不断地适应着变化的外部世界,却始终保持着稳定不变的超越利润最大化的核心价值观和基本目标。从这个意义上说,要打造百年企业,必须将“以人为本”、“以顾客为中心”、“努力服务社会”、“平等对待员工”、“平衡企业利益相关者的利益”、“提倡团队精神”等这些看似非常“虚”的口号落到实处,实实在在地将其作为企业的行为准则。
4.建立起超越企业家个人文化的制度文化
在企业文化中,制度文化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然而制度作为一种文化,与一般意义的文化不同,制度是有形的,往往以责任制、规章、条例、标准、纪律、指标等形式表现出来,制度文化是在有形的制度中渗透的文化,通过有形的制度载体表现出的无形文化。由于企业员工普遍认同一种精神文化一般需要经过较长时间,而把精神文化“装进”制度,则会加速这种认同过程。当科学的企业制度逐渐成为一种优秀的制度文化时,企业就获得了长期的生命力,百年企业需要培育的是优秀的制度文化,而不能仅仅停留在建立科学的制度上。由于无论是企业制度建设还是企业制度文化培育,往往都是由企业家和少数精英主导推进的,因而很难避免在企业制度文化中留下企业家越是英明和伟大,该企业的制度文化就会受企业家个人影响程度越大,于是掉进魅力型领轴的陷阱——个人的生命周期被复制成了一个企业的生命周期——的可能性就更大。对于企业而言,其制度文化能够超越企业家个人的自然寿命,从而保证了企业持续经营与发展。通用公司总裁韦尔奇无疑是当今伟大的商业领轴,但通用公司更是卓越的百年企业,韦尔奇的角色只是其中的一部分。这才是一个真正的百年企业所应该具有的超越企业家个人文化的优秀的制度文化。这种优秀的制度文化着眼于建立使公司拥有更多卓越领导者的制度和机制,而不是仅仅依靠一个企业领袖。
企业家个人寿命是有限的,而企业经营是要持续的,企业只有通过培育超越企业家个人自然寿命的限制的制度文化,才有可能成为持久经营的百年企业。1999年,长虹集团董事长倪峰离任,但其后任者因为种种原因而无法控制这个品牌价值高达260亿的庞大企业集团,一段时间后倪润峰又重新执掌帅印。这说明象长虹这样中国企业的佼佼者也无法超越企业家生命周期。近些年,许多鼎鼎大名的中国企业都随着曾风光一时的企业精英或领袖的沉陷而销声匿迹了。我们必须承认,绝大多数中国企业还缺少超越企业家个人生命周期的机制,还没有建立起超越企业家个人文化的制度文化。通过培育优秀的制度文化而打造“百年企业”,中国企业还任重而道远。
没有与时俱进的企业文化创新,企业持续经营的文化力量源泉就可能逐渐枯竭。毋庸说培育百年企业,即使是已有的百年老店也会走向衰亡。诸如王麻子菜刀之类的著名百年老字号由于无法适应市场经济而破产的案例,并不鲜见。
5.学习吸收其他先进文化创新企业文化
然而,任何一种企业文化模式都不可能是凭空全新产生的,一方面企业文化的形式有其历史渊源和路径依赖性,在创新过程中要注意以下三方面原则,一是要重视对原企业文化中优秀内容的继承和发扬,尤其是要继承和发扬企业文化中被证明正确的核心的价值观,这些观念被认为是保证企业长期稳定经营的基础,应该继承下来并保持下去;二是要学习吸收其他企业先进的企业文化。在学习吸收其他企业先进的企业文化。在学习移植先进的企业文化过程中,一定要结合企业的具体情况学习,要开展研究,有选择地学习和借鉴,但是绝不能盲目照搬,要在消化吸收基础上进行创新,学习——消化——吸收——创新是企业文化发展的必然过程;三是要注意将历史文化传统与当今社会经济现实背景有机的结合起来。对于中国企业而言,既要注意继承和发扬我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中的优秀部分,从中吸取有效的营养成分,同时要将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部分与我国当今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结合起来,从而为我国企业进行文化创新奠定坚实的基础。
第二篇:加强企业文化建设促进企业健康发展
加强企业文化建设促进企业健康发展
企业文化建设对企业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每个企业都有自己不同的创业和发展的轨迹,由此而形成不同的企业文化。我们中国船舶工业物资东北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船东北公司)自2002年10月由国有企业改革改制为股份制企业后,凭借良好的信誉、优质的服务和全体员工十足的干劲,按照中船重工集团公司和中船重工物贸集团“四统一”的要求,不断地完善自身企业文化建设,从而增强了企业凝聚力,促进了公司持续发展、健康发展。
一、“以人为本”强化人才建设
企业文化建设的核心是人的建设。人才是企业竞争与发展的动力。随着市场体制的完善,竞争的日益激烈,企业能否在竞争中站稳脚跟,能否取得长远的发展,人才起到了核心的作用。
(一)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积极引进竞争机制选拔、使用人才,力争做到人尽其才,能者优先,同时,注重培养人才,并保持人才的稳定性。
在2002年10月中船东北公司的改革改制中,公司积极推广竞争机制,实行竞聘上岗,力求做到优胜劣汰,形成人员能进能出、岗位能上能下、收入能增能减,在企业内部形成一种积极向上的人才竞争机制。这充分开发了全体员工的潜能,调动了员工的积极性。公司领导班子、中层干部、一
般员工都是经过激烈的竞聘产生的。同时形成制度,公司的中层干部和员工每年都进行个人述职,并重新进行竞聘上岗,最大限度地体现每个人的能力和水平,做到量才适用。
企业要发展离不开对人才的培养。除了引进、使用人才外,更重要的是注重人才的培养。公司加强对员工的培训,创造各种机会,不定期地、有针对性地对业务员举办营销知识讲座,如对料帐员进行财务知识讲座,对综合管理人员进行相关管理知识的讲座,通过多方面、多渠道的培训,使全体员工对企业的目标和企业文化都有了深刻地体会和了解,极大增强了员工对企业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二)注重人才激励,健全分配激励机制。
中船东北公司改制以来,一直注重对人才的激励,坚持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并重,使员工感到每一天的工作都是自己在向未来挑战,都是在实现人生的价值。为此,公司实行了新的内具公平性外具竞争力的薪酬制度。按照“有保障、顾积累、重绩效”的原则核定中层干部和一般员工的工资标准和奖惩办法,极大地提高公司的凝聚力和吸引力。同时,制定相应政策对能力强、贡献大的员工给予提高待遇或特殊的奖励,充分体现公司对人才的重视,以防人才流失。
同时,公司建立了完善的保障机制。除按月足额缴纳五险一金外,还建立了企业年金制度。由于公司的经营性质,多数员工需要经常出差,为此,公司为每名员工购买了交通
意外保险。这些完善的保障,解除了员工的后顾之忧。
二、科学管理着力制度建设
企业文化建设的目的是促进企业健康、持续发展,为此,中船东北公司企业文化建设紧紧围绕这一中心任务,强化制度建设,推行先进管理办法,强化管理,提高管理效率。
(一)与时俱进,逐步实现办公、管理现代化
中船东北公司引进天心ERP管理软件,通过运行已极大地提高了财务、人事管理等方面的效率。同时,公司还积极向国际质量管理体系标准靠拢,获得了ISO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证书。并连续三年顺利地通过了年审。近期,公司还将向取得国军标认证方向努力,以不断提升公司管理建设方面的综合实力。
(二)完善制度,规范行为
中船东北公司改制后,制定并完善了有关经营、薪酬、股权管理、劳动纪律与考勤、财务和合同审计管理等规章制度,作为员工行为活动的准则和约束,使各级人员都有章可循,保障公司的有序发展。
(三)严控风险,加强合同管理和资金管理
在国内、外金融、经济形势十分严峻,航运及造船形势不容乐观的情况下,中船东北公司顺应形势发展,通过采取多方面措施,提高抵御风险的能力,有效地防范政策风险、经营风险和资金风险。
一是加大思想认识力度,提高防范风险意识。上下一心,充分认识危机的严重性和持久性,紧密结合公司的实际情况,统一员工思想和行动,增强防范风险意识,提高抵御风险能力。
二是积极开辟新的经营业务,增强抵御风险的能力。一是全面开启鞍山钢材加工中心理货功能,实现新的创收手段;二是加大铜材销售规模。通过深入研讨,公司加大了对铜材销售的支持力度,想法设法增加资源的占有量。同时,努力开辟上海市场等新的销售渠道,争取将铜材的销售量进一步扩大,用量保利,力争销售量少减,利润额多增;三是努力开发建材销售的渠道。鉴于当前国家4万亿投资拉动内需和增加固定资产投资力度这一政策机遇,公司决定开发与固定资产投资方面关系更加密切的建筑用钢的经营。
三是注重强化管理,节约开支。进一步加强财务管理,严格资金的控制和使用,强化合同的审批、识别和管理,充分利用和挖掘天心ERP办公管理软件的多种潜能在进、销、存等多方面的应用,有效地规避经营的风险。
三、树立品牌狠抓环境建设保证公司经营活动的有序性,不仅依靠纪律和各项严格的规章制度约束着公司员工的行为,还要通过无形的文化氛围来规范员工的行为。中船东北公司通过搞好大环境的建设,不断塑造形象,提高企业声誉,为企业增加无形财富的同时,也增强了员工的向心力。
公司天心ERP办公管理软件不断地升级和完善,适应了各业务处不断扩大的业务需求;公司板报宣传专栏,内容紧跟形势的变化既是宣传党的方针、政策、科学发展观活动的宣教平台,也是员工娱乐和获取信息的平台;按照集团公司“四统一”的要求,公司实现了统一着装、统一标识,统一企业宣传手册、统一名片格式等等;公司组织员工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充实员工业余文化生活,同时也增强了公司的凝聚力,提高了团队精神;在献爱心活动中,公司广大员工积极为四川地震灾区的群众捐款捐物、为公司所在社区贫困家庭捐款捐物,帮扶特困学生,为创建和谐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公司的员工食堂,为员工提供了丰富、卫生、营养搭配合理的早餐和午餐,确保广大员工的身体健康;公司还不定期组织员工进行健康体检,强化防病意识,提高健康理念,使员工以最充沛地精力投入到工作中去。
不胜枚举的事例昭显出中船东北公司不断增强的凝聚力,不断提高地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公司员工团结一致、爱岗敬业,不断激发出自身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在公司求真务实、团结和谐、奋发向上的工作环境中,在践行科学发展观活动中,东北公司2009年上半年又实现时间过半,销售、利润双过半的好成绩。实践证明,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对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至关重要的,只有真正把企业文化建设好,企业才会兴旺发达,永久不败。◆
第三篇:加强企业文化建设 促进企业健康发展
加强企业文化建设
促进企业健康发展
一、将企业文化融入到发展中,着力提升战略文化
企业要谋求持续发展,必须做好战略规划,将文化与企业的长远利益联结,建立共同愿景,从而为全体员工树立一个为之奋斗的目标,提高企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这也是谋求企业和员工共同发展的内在驱动力。为此,哈物流中心在企业转型的关键时期,根据当前企业面临的内外环境的变化,坚持以企业理念为统领,做到文化与经营管理紧密结合,文化与思想政治工作融合,本着重在建设、不断创新的原则,适时调整、丰富企业文化内涵,慎重、精心地提出了企业未来发展的指导思想和目标,明确提出了企业的发展定位,建立了全体员工的共同愿景,并将企业发展战略作为重要内容纳入《企业文化手册》中。为了确保全员都能正确理解、掌握企业的发展战略定位和愿景,使之能深入人心,成为全员的共同目标,中心通过企业文化宣贯活动和举行企业文化培训、研讨等系列措施,充分发挥企业文化独特的导向作用,引领员工的价值取向及行为取向符合企业的战略目标,与企业达成一致方向。可以说,在中心产业结构调整不断向纵深发展的进程中,正是因为将企业文化作为赋予企业永续发展的内在驱动力,充分发挥企业文化的导向、凝聚、激励、约束、协调等功能,才创造出了有利于企业变革并持续发展的良好企业环境,消除了传统文化障碍,使全体员工齐心协力为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而奋斗。
二、将企业文化凝结到管理上,着力革新管理文化
管理创新不仅为技术和产品创新提供良好的运行机制和生存环境,而且能强力冲击旧的思想观念和行为习惯,使人们去旧迎新,接受新观念,形成新思维,从而实现“超越自我”的精神追求。
一是调整产业结构,打造经营文化。首先,顺应市场需要,适时退出没有发展前景的防腐加工行业,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全力打造仓储物流和钢材市场,经过几年的不懈努力,逐步培育和发展起了以家电物流、钢材市场和木材市场为主导的物流产业,并借助自办钢材市场的有利条件开展了钢材贸易和金融物流业务,成功实现了由生产加工型企业向物流服务型企业的转变,形成了新的经济增长点。其次,在经营空间上进行了调整,突破了原来物流运输只局限在省内的局面,紧跟市场导向,先后在长春、济南、青岛、大连、牡丹江等地建立区域运输配送和金融物流网点,初步实现了“立足哈市,面向全省,走向全国”的市场战略。
二是实施流程再造,创新组织文化。为了适应企业转型变化和新产业发展需要,企业从调整组织机构入手,着力实施业务流程调整再造。首先按照精干、高效的原则,对企业的组织机构进行了初步调整,机构和机关人员得到较大幅度的压缩,管理职能得到初步理顺;随后以调整业务流程为重点,本着“以客户为中心”的理念和强化管理、方便客户、有利于经营的原则,对业务和管理流程重新规划调整。通过业务流程调整,裁短了管理链条,精简了办事环节,提升了效率文化,最大限度地适应了以客户、竞争、变化为特征的市场环境。
三是建立绩效考核,增强执行力文化。员工行为靠制度来规范,而团队的执行力要靠文化去支撑。这就需要把制度化管理与企业文化融合起来,对那些管理制度规范尚未涉及或无法涉及的领域,当管理难以干预而又对企业产生不良影响时,通过文化的力量,促使员工自觉自愿去行动,从而达到企业管理的目的。因此,哈物流中心在加强制度建设的同时,努力建设以绩效为目标的执行力文化,用文化引导员工自觉维护、执行企业的各项规章制度。同时打通了员工能进能出的渠道,在员工聘用和提拔上,条件公开,赛马不相马,公平竞争,择优选用。员工上岗之后,不搞一岗定终身,仍然有选择和被选择的机会。同时,中心实行绩效考核制,每半年对员工的岗位业绩进行定期考核评定,并对中层干部民主测评,年终按民主测评和绩效考核结果评定名次,实行末位淘汰制,绩效优异的提拔,碌碌无为者下岗。这样,不仅使员工在浓厚的竞争氛围中保持了高涨的工作激情,也为年轻员工提供了广阔的事业舞台。
三、将企业文化贯穿到服务中,着力打造品牌服务文化
现代市场经济的发展表明,服务竞争在企业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哈物流中心在彻底退出防腐生产经营,成为商贸物流企业后,提供的产品已由有形的枕木产品转变为无形的服务产品,培育服务文化,实现“服务增值”对于企业的发展显得尤为重要。哈物流中心在产业转型的过程中,不断总结提炼具有自身特色的服务理念,通过高标准的服务行为营造强势的服务品牌文化。
1.培育具有企业特色的服务理念。服务理念是企业服务文化的灵魂。在服务理念培育的过程中,哈物流中心根据产业结构调整的大趋势,引导、教育员工树立 “服务为本,客户至上,合作共赢”的经营理念和“以客户为中心,客户永远是正确的”服务理念,并充分利用各种手段大力宣传,开展了“树立新理念,提供新服务,塑造新形象”的“三新”活动,努力使员工真正地确立“客户是上帝的”的思想,从而让企业的服务理念得到了全体员工的共识,变为企业员工共享的精神财富。
2.养成客户称道的服务行为。物流企业的产品就是服务,只有通过“增值”型的服务行为才能达到创效的目的。尤其当前客户导向经济的新时代,如何做好服务,巩固老客户与发展新客户,是摆在每个企业面前的课题。哈物流中心在大力宣传企业服务理念的同时,通过制定《员工行为规范》、《员工服务手册》等在制度上规范员工的服务行为,提供标准服务。同时在员工中实施“四全”,即全过程、全方位、全天候、全身心的“金牌服务”,对待抱怨客户、刁蛮客户要坚持“为建立忠诚顾客群、终身顾客群和传人顾客群而尽职尽责地忠诚服务”,还对为此设立了“委屈奖”和“优质服务奖”, 并对为此做出显著成绩的员工进行宣传表彰。中心还将服务行为视为一种特殊的“情感式劳动”,不仅在日常工作中提供优质服务,还利用节假日与客户们举行联谊、联欢、座谈等活动,从而在企业员工与客户之间搭建了富有成效的相互沟通的“互动关系”。在中心诚恳服务理念的感召下,通过卓越的服务行为,让许多老客户成为了企业能行走的“活动广告牌”,他们发挥了“客户告诉客户”的口碑影响力作用,创造了更多的新客户群。
四、将企业文化体现在人本管理上,着力建设人本文化
人才是企业的第一资源。人才兴、企业则兴。美国优秀企业管理者戴维?奥格尔认为,“如果人们得不到任何乐趣,他们就很少有出色的工作表现。”中国古代管理者也认为,要想真正得到别人的忠诚与归顺,必须从情感和良知上征服他。因此,哈物流中心在培育人本文化,实施“以人为本”管理的过程中,不仅通过严格的制度来规范员工的行为,还努力为员工们营造一种轻松快乐的氛围。
1.重视关怀员工情感。把员工的冷暖装在心里,以情感人、以情留人,实施“暖心工程”,是哈物流中心人本文化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中心坚持从员工日常生活小事做起,关心、帮助员工解决实际困难,如当员工遇有婚丧嫁娶的事情,中心工会和中心义务服务队都会到现场提供帮助和服务;逢年过节中心主要领导都要陪没能回家休假的单身大学生吃饭、联欢,家住外地的大学生结婚时中心工会帮助他们操办婚事;当有员工生病住院或手术时,中心领导都及时到医院探望,送去慰问金。中心还多次为身患重病而且家比较困难的员工组织“献爱心”捐助活动,并建立了员工重病互助金制度。正是这些在员工身上投入的真挚情感,营造了哈物流中心良好的人文环境,融洽了干群关系,使员工对企业产生了强烈的认同与依恋。
2.创造良好的人本氛围。实现“以人为本”的文化理念,不仅要做好感情投入,还要把员工作为企业改革和发展的主体,重视员工的角色,重视员工的参与。为此,哈物流中心在坚持职工代表大会制度的同时,结合员工的特点,充分利用现代化的管理手段,通过内部办公网络设立专栏、论坛等形式与员工进行交流,创造民主的人本管理氛围。中心还把经营过程和决策信息尽可能地对员工公开,以厂情发布会、办公网、公开栏等形式定期向员工报告企业改革和经营管理情况,使员工真正成为企业的主人。另外,中心还根据中心任务组织开展“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在各主要节日来临前以营造欢乐、喜庆、祥和的节日氛围为目的,组织座谈、联欢活动、球类比赛、爱心捐助等活动;年终开展“双先双十佳”评选表彰活动。通过这些活动,丰富了企业文化建设的手段和表现形式,优化了企业人本文化氛围。
3.建立整洁的工作环境。在“人可以改造环境,环境也能影响人”的思想引导下,企业领导班子始终把环境建设作为人本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常抓不懈。在改善环境的过程中,哈物流中心坚持“自己的事自己办,自己的活自己干,自己的家园自己建”的方针,努力营造催人奋进的工作环境,健康向上的文化环境,安居乐业的生活环境,有序可控的安全环境。在此基础上,中心先后投资30多万元,改善了职工休息室条件,开设了图书室、阅览室、乒乓球室和职工健身房等,为职工提供了良好的工作休息和娱乐环境。并把企业理念和安全口号等用办公网、标语牌、板报、书法作品等展现给职工,让职工在充满文化气息的环境中不知不觉受到熏陶和教育。
几年来,通过开展企业文化建设,哈物流中心的两个文明齐推进,共发展,成功创办了仓储物流和钢材市场,实现了由传统生产加工型企业向商贸物流型企业的彻底转型,建成了黑龙江省最大的钢材市场和家电仓储配送中心,企业经济效益和职工收入大幅增长,使一个深陷困境的夕阳企业,重新焕发了生机和活力。企业还先后荣获“全国用户满意服务企业”、“全国质量效益型企业”、“黑龙江省文明单位标兵”、“黑龙江省重合同守信用企业”、“火车头奖杯”等荣誉称号。□(编辑/李舶)
第四篇:加强廉洁文化建设,促进企业健康发展
加强廉洁文化建设,促进企业健康发展
加强企业廉洁文化建设,是国有企业贯彻落实党中央反腐、防腐方针的要求,是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迫切需要。加强廉洁文化建设既有利于提高党员领导干部的思想境界、文化素养和道德情操,又有利于建设和谐稳定的发展环境,促进企业健康发展。
一、廉洁文化的内涵
廉洁文化,是廉洁理论和行为方式及其相互关系的文化总和,是关于廉洁的知识、理念、制度及与之相适应的生活方式、行为规范的总概括。简言之,就是反腐倡廉的文化,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胡锦涛总书记指出:“反腐倡廉教育要面向全党全社会。要加强对广大党员的思想信念教育,对公职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对公民的社会公德和家庭美德教育,增强全社会的反腐倡廉意识,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中央纪委公报强调:“要大力推进廉政文化建设,积极倡导以廉为荣、以贪为耻的社会风尚”。就企业而言,廉洁文化就是要建立“以廉为荣、以廉为美、以廉为乐”的廉洁文化观念,促进职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正确的地位观、权力观、利益观,为反腐倡廉提供智力支持和思想保证。枣矿集团从2007年初开展的廉洁文化“六进”(进班子、进机关、进项目、进社区、进家庭)工程,就是廉洁文化贴近企业实际的一个有效例证。
二、如何加强企业廉洁文化建设
当前,加强和推进企业廉洁文化建设应在四个结合上狠下功夫。
1、坚持重点与载体相结合,体现群众性。
企业廉洁文化建设的主体是职工,职工群众是企业各类文化的创造者和执行者,企业的一切文化来源于群众,来源于群众的实践活动。因此,职工是廉洁文化建设的“主力军”,要充分发挥职工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在“建”中引导职工广泛参与,在“建”中培养职工的廉洁意识。一是突出廉洁文化的教育重点,紧紧围绕树立廉洁文化价值观深入开展。应该说为民、务实、清廉是廉洁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其中,“为民”是核心,“务实”是基础,“清廉”是内在要求,企业廉洁文化教育就是帮助每一个职工认同这一核心价值观,并在工作和社会生活中践行这一价值观。二是丰富廉洁文化教育的载体。要使廉洁文化贴近职工、贴近生活、贴近实际,就必须不断丰富廉洁文化教育的载体,广泛开展一些职工喜闻乐见、生动有趣、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如企业党政领导定期主讲廉政党课、举办反腐倡廉文艺晚会、廉政图片、书画展、廉洁文化演讲比赛、有奖征答等活动,增强宣传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如枣矿集团联创公司开展的“小
1手牵大手,争做廉洁小助手”活动,既加强了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教育,又实实在在感召了家长。企业廉洁文化教育如果没有重点,则会失去灵魂和方向;如果没有载体,廉洁文化教育则显得枯燥乏味,难以引人入胜、深入人心。
2、坚持继承与创新相结合,把握时代性。
企业廉洁文化建设既要保持优良传统,又要体现时代特色。我们的先辈创造了丰富的廉洁文化,是宝贵的精神文化财富。建国后,我们党的三代领导人都把反腐倡廉作为坚定的政治追求,这些文化资源,是新形势下开展廉洁文化建设的基石。企业加强廉洁文化建设要注意把握时代特点,不断适应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努力体现时代特色,提高文化品位。如在廉洁文化建设的内容上,不仅要弘扬传统廉洁文化中的精神营养,把节欲守操、正直爱民作为重要内容,而且要根据时代要求唱响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情为民所系的主旋律。在廉洁文化建设的形式上,要善于运用现代科技、现代传媒来传播廉洁文化。如运用广播、电视、板报、专栏、网站、手机短信等,进行廉洁文化的宣传、灌输。只有把继承和创新结合起来,才能使廉洁文化在传承的基础上有所创新,不断发展,体现出浓郁的时代气息。
3、坚持内容与对象相结合,增强针对性。
就企业廉洁文化建设而言,应立足实际,根据不同的教育对象施以不同的教育内容,增强针对性。如针对各级领导干部的教育活动,要坚持以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为根本,以艰苦奋斗、廉洁奉公为主题,以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为目标。职工的廉洁文化教育,可通过举办廉洁主题讲座,给职工发放廉洁教育读物,设立廉洁宣传实物橱窗,将廉洁文化教育作为职工政训、技训的重要内容等,让职工树立“以廉为荣、以廉为美、以廉为乐”的思想观念。针对领导干部配偶的教育活动,可组织观看反腐倡廉电教片,举办贤内助廉政培训班,每逢新年由领导干部给配偶发一封廉洁公开信,签订助廉承诺书等,运用情感交流,时刻提醒亲人做到不义之利不沾、不道之财不取、不法之手不伸,切记“手莫伸,伸手必被捉”。
4、坚持领导带头与职工参与相结合,注重实效性。
企业廉洁文化建设成效如何,关键在领导干部的认识是否到位、措施是否得力。因此,各级领导干部要自觉把廉洁文化建设作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作为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具体措施,作为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有效途径来抓,进而引导好、保护好、发挥好广大职工参与廉洁文化建设的积极性。同时,廉洁文化建设也离不开广大职工的积极参与。要注重发挥企业“大宣教”的作用,构建党政工团齐抓共管的宣教格局,整合各方面的宣教
资源,调动各方面参与廉洁文化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通过上下联动、干群合力和广泛持久的廉洁文化建设,让廉洁文化进班子、进基层、进机关、进项目,进社区、进家庭,在企业形成人人思廉、人人倡廉、人人保廉、人人促廉、人人反贪的良好风尚。
三、加强企业廉洁文化建设的几点启示
1、惩治腐败仅靠“严惩”是不够的。
加强廉洁文化建设,意义重大,势在必行。有人说违法违纪现象之所以层出不穷,屡禁不止,是因为惩治的力度不够,其实不然。以史为鉴,惩治腐败最严的莫过于朱元璋。为了对贪官形成更大的威慑力量,朱元璋大量滥用律外重刑,刑罚手段令人发指。他的女婿附马都尉欧阳伦,出使办事时私贩茶叶,朱元璋下令依法把他处死,惩治腐败的决心可见一斑。尽管朱元璋采取了重典的方法惩治官吏,但是仍然没有摆脱腐败的滋生蔓延,因此朱元璋到死都没弄明白这是为什么,在临死前仍然在叹息:“奈何朝杀而暮犯”。
现代刑法学的开山鼻祖、意大利法学家贝卡里亚曾有过精辟的论述:“对于犯罪最强有力的约束力量不是刑罚的严酷性,而是刑罚的必定性。”因此,反腐败,既要严肃查处一些违法违纪的案件,更要注意逐步铲除滋生腐败现象的社会思想根源,在广大干部和群众中营造出一种“以廉为美、以廉为乐、以廉为荣、以贪为耻”的理念,努力促进全社会形成“人人思廉”、“人人保廉”、“人人促廉”、“人人反贪”的良好文化环境。教育引导广大党员顾大局识大体、不为私心杂念所扰,不为人情世俗所困,牢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权力观,努力打造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企业廉洁文化,使其成为引领企业健康稳定发展的持久动力。
2、制度建设是廉洁文化建设的有力保障。
一种文化的建立,离不开制度的支持,建设企业文化,不但要从精神文化层面搞多种形式的教育、宣传,还应对制度、机制做进一步的健全和完善。特别是在企业廉洁文化建设初始阶段,人们认识还不能完全到位,必须通过“规矩”形成“方圆”。在133个国家廉政排名中,芬兰连续五年列为榜首。芬兰政府之所以能最廉洁,透明公开接受公众监督是主要原因。公共部门一切公开,实行透明、透明行政,例如开放政府记录,供民众查询,接受市民和媒体的监督。监督机制是建立廉洁文化的关键,用严格的制度规范用权行为,权力行使到哪里,活动延伸到哪里,监督就要跟到哪里。但就目前而言,在监督上还存在三个方面的问题需要我们深思:一是上级监督不到;二是同级监督不了;三是下级监督不好。
所以我们要在以下环节上加强监管。第一,要关注“重要时间”。如婚丧喜庆、职务升迁调动、逢年过节等,以及“八小时之外”的“生活圈”、“社交圈”、“亲属圈”,都要察言观色,作为一个重要方面予以监督。第二,要关注“苗头”,主要是听群众议论,如果群众经常议论一个干部,这就不正常,对在重要岗位担任重要职务的,如果发现苗头就应该果断采取措施,不能任其发展。第三,疏通监督渠道。关键要疏通群众举报渠道,北京采取了网上无记名有赏举报的方法,举报人不用署名,还给一个密码,如果该案被查处,举报人可以根据号码领奖,举报人一点心理负担也没有。
3、事前控制是建立廉洁文化的前提。
古人曰:“大防,防患于未然”。事后控制不如事中控制,事中控制不如事前控制,关键是事前控制,不能等到出现了重大问题才寻求弥补、亡羊补牢。一个单位,一个企业如果问题接二连三,能建设什么文化?因此,廉洁文化必须建立在勤政务实的基础上,事前控制是创建廉洁文化的根本。那么,如何抓好事前控制?
(1)教育常抓,超前预防。首先要重视廉洁文化理论学习,广泛宣传党的廉政方针、政策、要求。培养廉洁理念,丰富精神内涵,提升思想境界,增强企业员工参与企业廉洁文化建设的信心,扩大企业廉洁文化建设的群众基础;其次,要重视企业廉洁文化建设,不断总结广大干部职工的智慧和创造,积极创新企业廉洁文化理论,以科学的廉洁文化理论成果拓展企业文化,以丰富的企业廉洁文化建设实践进一步完善企业廉洁文化理论,逐步从根本上铲除企业内部滋生腐败的文化条件。
(2)监督到位,抓关键环节。一是教育的对象不但要签订《党风廉政责任书》,还要签订《行风廉洁责任书》,实行责任追究制。二是公开常搞,职工监督。三是积极围绕生产管理,推出阳光决策、阳光采购、阳光管理和阳光监督,落实职工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四是警钟长鸣,扫盲点,进行全方位的警示教育,制定《重点岗位人员遵纪守法廉洁从业准则》,把管人、管事、管财、管物的“四管”人员列入正常的监督教育对象。同时,加强外来队伍的管理,从源头上进行治理。
(3)坚持廉政谈话,强化廉政理念。对新任职、新提拔干部进行任前廉政谈话,早打预防针,增强免疫力;对群众有反映、出现轻微违纪的党员干部进行诫勉谈话,做到“红灯亮在越轨前”,防患于未然;对受到纪律处分的党员干部进行跟踪回访谈话,使其放下包袱、轻装上阵。在面对面的交流,心贴心的交谈中使廉政理念逐步为党员干部所认识、理解和接受,进而成为他们共同的价值观和行
为准则。
总之,一种文化一旦被人们所接受,它对人的行为和社会价值取向的影响将是根本性、长期性、广泛性的。廉洁文化如此,腐朽文化也如此。如果不重视廉洁文化的建设,腐朽文化就会乘虚而入,腐蚀人们的意志,误导人们的行为。因此,推进廉洁文化建设要提高认识,乘势而上。当务之急,是提高人们对廉洁文化的认识。把廉洁文化建设纳入党的建设和企业文化建设的整体规划,做到同步部署、同步规划、同步实施,保证廉洁文化建设任务的落实,为企业的发展保驾护航。
第五篇:加强企业文化建设促进企业和谐健康发展
加强企业文化建设促进企业和谐健康发展
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为广大员工所共同接受的价值观念、行为准则等意识形态与物质形态的总称。企业文化是企业综合实力的体现,是一个企业文明程度的反映,也是知识形态的生产力转化为物质形态生产力的源泉。如今企业发展大都面临新的形势、新的任务、新的机遇、新的挑战,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险中取胜,把企业做大做强,实现企业的跨越式发展,就必须树立“用文化管企业”、“以文化兴企业”的理念,最终达到“文兴企盛”的目标。
一、构建制度文化是企业文化建设的首要任务
企业文化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建立科学的管理体制、灵活有效的运行机制,不断提高企业的经验管理水平,实现企业的发展目标和经营战略。我们知道,企业文化是形成和建立管理制度、运行机制的“思想”,并且通过制度和机制得到集中体现。科学的管理制度和灵活的运行机制,直接作用于员工的思维观念和行为方式,在很大程度上起着价值导向的作用,有力地促进企业文化价值观的形成。因此,如不把先进的文化理念融贯于创新的经营管理机制之中,如不通过加强企业管理,转换机制来促进观念的更新,企业文化的创新亦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优秀的企业文化就是要将企业的经验理念、道德标准和行为规范渗透到经营活动的各个环节,通过科学的管理制度和运行机制来实现的。制度建设是企业文化建设中的最重要的基础工作。因此,要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和行为规范,杜绝随意性,增强企业自身的约束机制,实现企业的制度化、规范化管理;要建立健全企业自身的教育培训管理体系,加大教育培训力度,围绕企业的发展方向,有计划、有步骤地加强员工岗前、岗位培训和考核,不断提高员工的技术业务素质,改善和优化员工的知识结构;健全和完善在用人、用工、薪酬、升迁、奖惩、安全生产等管理中的激励机制知竞争机制,加大力度,兑现承诺,激发员工敬业爱岗,争创一流,奋发向上的热情。
二、构建和谐企业文化是促进企业发展的有效途径
企业文化建设服务于企业发展,而企业发展依赖于企业的和谐稳定。和谐的企业文化主要体现在企业内部各要素之间的和谐、企业与外界各方面的和谐,而关键在于内部的和谐。企业是社会的细胞,是社会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的主要生产基地,没有企业的和谐文化就不可能有整个社会的谐。和谐文化的理性涵义是公平、正义,感性含义是合情合理,即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得到妥善协调和平衡。和谐文化不是惰性文化,不是自足文化,是一种在和谐中不断发展和创新的进取文化。
首先,和谐理念是和谐企业文化的精神支柱和谐理念是一种价值观。从哲学上讲,和谐原本就是一种文化。和谐文化既体现在社会制度、社会生活、社会关系中,也体现在社会的精神道德思想观念中。通过和谐理念的培育,可以为和谐企业文化建设提供精神和道德的支撑。树立和谐理念,培育和谐精神文化,这对于企业的每一个员工特别是位居优势的企业资本拥有者和管理者来说,应当努力把和谐理念中蕴含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转化为思维方式和行为准则。
其次,构建企业文化两重性。体现和谐利益企业文化具有两重性:第一层是企业员工的价值观,它具有差异性与易变性。第二层是企业的核心价值观,它必须是稳定并有生命力的员工价值观。企业的核心价值是稳定并有生命力的。无论采取什么形式都是向所有的人传播企业的核心价值观。人们能不能接受企业的核心价值观就看它有没有生命力。当人们能够认可与赞同时,就说明企业的核心价值观有生命力。企业核心价值观的生命力是以它的经济性来支撑的。企业核心价值观要能给企业所接触的内外所有消费者带来经济性的满足。作为企业领导要把企业的价值观与员工个人的价值观统一管理起来,这个统一是指在认同企业价值观的前提下保持员工个人价值观的活力,使二者协调起来,而不是相互对立。
三、构建企业文化关键是加强领导,齐抓共管,全员参与
企业文化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企业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各个方面,必须抓住主要矛盾,从关键环节切入,重点突破,持续投入。
一要靠领导者的示范带动。企业领导者是企业的精神领袖。其在企业文化建设中起到影响示范的表率作用,团结信任的激励作用、培训员工的“园丁”作用和发现典型的“伯乐”作用。因此企业领导者要用高度的热情去关注企业文化建设,不仅为企业文化建设指明方向,更要身体力行,鼓掌助威。
二要健全企业文化建设网络。企业党组织和党政领导要进一步加深对企业文化建设重要意义的认识,把企业文化建设摆到重要议事日程,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切实加强领导。健全涵盖机关各部门、基层、单位直至生产一线的企业文化建设网络,党政工团分工协作,齐抓共管,合力推进企业文化建设。把企业文化建设纳入强化企业管理工作之中,做到制定企业发展目标、经营战略与建设企业文化的有机结合;把企业文化建设融入精神文明建设之中,作为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手段,抓好思想政治教育,形成良好的企业文化建设氛围,使建设、热爱自己的企业文化变成全体员工的自觉行动,使企业文化真正成为促进企业发展、凝聚和激励全体员工的重要力量。
三要制定出符合企业发展的指导思想、目标、方向原则和具体措施。通过对企业历史文化、企业发展现状和职工思想动态的调查研究,制定详细的企业文化发展方案。使文化建设目标清晰、有的放矢、指向明确、有章可循。四靠职工的积极参与。干部职工对企业理念、精神的认同感及主人翁意识是提高其参与企业文化建设积极性的关键。要在职工中营造和倡导昂扬向上、守信明礼、敬业爱岗的良好氛围,使大家形成共同的价值取向、道德规范、信念抱负。使文化建设由被动转主动、自发转自觉,能动转行动,形成文化兴企、人人参与的良好局面。五要持之以恒。企业文化建设任重道远,绝非朝夕之功,要舍得投入,耐得寂寞。要从企业发展的长远目标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因时而具,随事而动。通过挖掘、整理和宣传企业在发展中形成的好经验、好做法,使企业文化内涵丰满、继承创新、发扬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