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会计基础知识心得体会
《会计基础知识》学习心得体会
周四下午公司组织的全员培训,这次的培训内容是《会计的基础知识》,通过杨经理对会计的基础知识两小时的讲解,让我对会计这门行业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也明白了它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性。
会计作为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适应社会生产的发展和管理需要而不断发展和完善的。在社会生产中,会计一方面对生产过程中人力、物力的消耗量及劳动产品的数量进行记录、计算;另一方面则要对生产过程中的耗费和劳动成果进行分析、控制和审核,以促使人们节约劳动耗费,提高经济效益。正是因为在社会生产中人们很早就注意到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性,客观上就需要有一种以经济数据的记录、计算、分析、控制、审核为中心的经济管理工作。
在还没有接触会计学这门课之前,我想许多人和我一样只有感性的认识,尽管它与我们的日常生活、工作和学习有密切的关系,甚至有些人已经同会计打过交道,或者已使用过会计凭证,或者阅读过会计报表。但问到会计是什么?我们也许会说:会计就是写写、算算。通过这次的学习,我才发现会计并不是那么简单。“管理活动论”者认为,会计是一项具有反映和控制职能的经济管理活动。而“信息系统论”者则认为,会计是一个以提供财务信息为主的经济信息系统。从以上两个观点我们可以理解会计是一个数据处理,进而产生信息,利用这个信息达到加强经济
管理,从而实现预期目标的工作或者活动。要说管理学把我们带入一个概括的宏观的世界,那么会计学就把我们带入了管理的一个微观世界,让我们感受到这些知识是在用细微的力量影响一个企业。
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都离不开物质,并且他们最关心的是以最小的耗费取得最大的物资财富,这也就让会计学产生有了充足的理由。同时我们也慢慢认识到会计学发展史的内涵决不亚于任何一门学科的历史,它展现了人类用聪明才智创造了最有价值的经济事物。经济世界有多大,会计学就有多大。当我们接触了这门课程后,就会清楚的发现会计和国家是相辅相成的,退一步来说,企业自始至终也要依赖于会计。当前,伴随着经济全球一体化的发展,高科技的日新月异,并不会遗忘会计,相反会计将成为全球性经济管理工作的重要方面,同时也必将在会计学国际协调工作中,在治理整顿全球性经济秩序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学习这门课程的重要性在生活中的每个角落都会被凸现出来。
说到学习基础会计学,也不是件容易的事,而且我们所学的也不是会计学专业,这就有一定的难度了。在开篇的总论里也许还会看懂,到后来就越来越难了。有时候就算理论上搞清楚了,可是一旦走到现实中就模棱两可了。
这一次的学习虽然时间短暂,但是依然让我学到了许多知识
和经验,感谢公司领导给了我们这次学习的机会。
第二篇:会计基础知识心得体会
《会计基础知识》学习心得体会
周四下午公司组织的全员培训,这次的培训内容是《会计的基础知识》,通过杨经理对会计的基础知识两小时的讲解,让我对会计这门行业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也明白了它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性。
会计作为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适应社会生产的发展和管理需要而不断发展和完善的。在社会生产中,会计一方面对生产过程中人力、物力的消耗量及劳动产品的数量进行记录、计算;另一方面则要对生产过程中的耗费和劳动成果进行分析、控制和审核,以促使人们节约劳动耗费,提高经济效益。正是因为在社会生产中人们很早就注意到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性,客观上就需要有一种以经济数据的记录、计算、分析、控制、审核为中心的经济管理工作。
在还没有接触会计学这门课之前,我想许多人和我一样只有感性的认识,尽管它与我们的日常生活、工作和学习有密切的关系,甚至有些人已经同会计打过交道,或者已使用过会计凭证,或者阅读过会计报表。但问到会计是什么?我们也许会说:会计就是写写、算算。通过这次的学习,我才发现会计并不是那么简单。“管理活动论”者认为,会计是一项具有反映和控制职能的经济管理活动。而“信息系统论”者则认为,会计是一个以提供财务信息为主的经济信息系统。从以上两个观点我们可以理解会计是一个数据处理,进而产生信息,利用这个信息达到加强经济管理,从而实现预期目标的工作或者活动。
要说管理学把我们带入一个概括的宏观的世界,那么会计学就把我们带入了管理的一个微观世界,让我们感受到这些知识是在用细微的力量影响一个企业。
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都离不开物质,并且他们最关心的是以最小的耗费取得最大的物资财富,这也就让会计学产生有了充足的理由。同时我们也慢慢认识到会计学发展史的内涵决不亚于任何一门学科的历史,它展现了人类用聪明才智创造了最有价值的经济事物。经济世界有多大,会计学就有多大。当我们接触了这门课程后,就会清楚的发现会计和国家是相辅相成的,退一步来说,企业自始至终也要依赖于会计。当前,伴随着经济全球一体化的发展,高科技的日新月异,并不会遗忘会计,相反会计将成为全球性经济管理工作的重要方面,同时也必将在会计学国际协调工作中,在治理整顿全球性经济秩序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学习这门课程的重要性在生活中的每个角落都会被凸现出来。
说到学习基础会计学,也不是件容易的事,而且我们所学的也不是会计学专业,这就有一定的难度了。在开篇的总论里也许还会看懂,到后来就越来越难了。有时候就算理论上搞清楚了,可是一旦走到现实中就模棱两可了。
这一次的学习虽然时间短暂,但是依然让我学到了许多知识和经验,感谢公司领导给了我们这次学习的机会。
第三篇:会计基础知识
第一章:本章主要讲述了六部分内容:
一、会计的概念
(一)定义(属于新大纲中修改的内容,重点掌握):
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反映和监督一个单位经济活动的一种经济管理工作。要点:
1.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 2.会计的主要职能是反映和监督;
3.会计的对象是特定的一个单位的经济活动,而不是多个单位的经济活动; 4.会计是一种经济管理活动,而不是一般的管理活动。〔例1〕下列关于会计的概念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会计是以货币为惟一计量单位,反映和监督一个单位经济活动的一种经济管理工作 B.会计是以货币为计量单位,反映和监督一个单位经济活动的一种经济管理工作 C.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反映和监督单位经济活动的一种经济管理工作 D.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反映和监督一个单位经济活动的一种管理工作 答案:ABCD 解析:正确的说法应该是: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反映和监督一个单位经济活动的一种经济管理工作。货币是会计计量的主要单位,但并不是惟一单位。例如:对于库存商品的核算,既要反映价值又要反映数
量。
二、会计的基本职能(重点掌握)
会计的职能是指会计在经济管理过程中所具有的功能,会计的基本职能包括进行会计核算和实施会计监督两 个方面。
(一)进行会计核算
1.定义:会计核算职能是指会计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通过确认、计量、记录、报告等环节,对特定对象(或称特定主体)的经济活动进行记账、算账、报账,为各有关方面提供会计信息的功能。会计核算职能也称反映职能,是会计的首要职能,也是其它会计工作的基础。
具体说明如下:
(1)会计核算的环节:
会计核算包括确认、计量、记录、报告等环节。其中:
确认:是指通过一定的标准或者方法来确定所发生的经济活动是否应该或能够进行会计处理。计量:是指以货币为单位对已确认为可以进行会计处理的经济活动确定其应记录的金额。
记录:通过一定会计专业方法按上述确定的金额将发生的经济活动在会计特有的载体上进行登记的工作。报告:是指以通过编制会计报表的形式向有关方面和人员提供会计信息,它是会计工作的最终环节。
(2)会计核算的工作:
会计核算的工作始终离不开账簿,包括记账、算账、报账共计三项工作。
〔例2〕会计的职能指会计在经济管理过程中所具有的功能,包括进行会计核算和实施会计监督(基本职能)两个方面。
()
答案:×
解析:会计的职能是指会计在经济管理过程中所具有的功能,会计的基本职能包括进行会计核算和实施会计监督两个方面。除上述基本职能外,会计还具有预测经济前景、参与经济决策、评价经济业绩等功能。
〔例3〕下列属于会计核算的环节的是()。
A.记账 B.记录 C.报告 D.报账
答案:BC 解析:会计核算包括确认、计量、记录、报告等环节,记账和报账属于会计核算的工作。
(二)实施会计监督
会计监督职能是指会计人员在进行会计核算的同时,对特定对象的经济业务的合法性、合理性进行审查,会 计监督职能也被称为控制职能。
(三)会计核算与会计监督的关系
会计核算职能和会计监督职能是相辅相成、辩证统一的关系。会计核算是会计监督的基础,没有核算所提供的各种信息,监督就失去了依据;而会计监督又是会计核算质量的保障,只有核算、没有监督,就难以保证核算所提供信息的真实性、可靠性。
〔例4〕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是相辅相成、辩证统一的关系。核算是监督的保障,会计监督又是会计核算的基础。()
答案:×
三、会计的对象
会计的对象是指会计核算和监督的内容,凡是特定单位能够以货币表现的经济运动都是会计的对象,企业会计的对象就是企业的资金运动。
对于工业企业而言,资金指的是企业所拥有的各项财产物资的货币表现,在生产经营过程中,资金的存在形态不断地发生变化,构成了企业的资金运动,表现为资金投入、资金运用(也称为资金的循环与周转)和资金退出三个过程,既有一定时期内的显著运动状态(表现为收入、费用、利润等),又有一定日期的相对静止状态(表现为资产与负债及所有者权益的恒等关系)。
资金的投入指的是资金的取得,是资金运动的起点,投入企业的资金包括投资者投入的资金和债权人提供资金,前者形成企业的所有者权益,后者属于债权人权益(形成企业的负债)。投入企业的资金在形成企业的所有者权益和负债的同时形成企业的资产,一部分形成流动资产,另一部分构成非流动资产。
资金的循环与周转是资金运动的主要组成部分,企业将资金运用于生产经营过程就形成了资金的循环与周转,分为供应过程、生产过程、销售过程三个阶段。供应过程是生产的准备过程,在供应过程中,随着采购活动的进行,企业的资金从货币资金形态转化为储备资金形态。生产过程既是产品的制造过程,又是资产的耗费过程。在生产过程中,在产品完工之前,企业的资金从储备资金形态转化为生产资金形态,在产品完工后又由生产资金形态转化为成品资金形态。销售过程是产品价值的实现过程,在销售过程中,销售产品取得收入,企业的资金从成品资金形态又转化为货币资金形态。由此可见,随着生产经营活动的进行,企业的资金从货币资金形态开始,依次经过供应过程、生产过程和销售过程三个阶段,分别表现为储备资金、生产资金、产品资金等不同的存在形态,最后又回到货币资金形态,这种运动过程称为资金的循环。资金周而复始地不断循环,称为资金的周转。资金循环说明:资金的退出指的是资金离开本企业退出资金的循环与周转,主要包括偿还各项债务,上交各项税金以及向所有者分配利润等。
上述资金运动的三部分内容是相互支撑、相互制约的统一体,具体而言:没有资金的投入,就不会有资金的循环与周转;没有资金的循环与周转,就不会有债务的偿还、税金的上交和利润的分配等;没有这类资金的退出,就不会有新一轮资金的投入,也就不会有企业进一步的发展。
〔例5〕会计的对象是指会计核算和监督的内容,包括企业生产经营过程的全部内容。()答案:×
解析:只有能以货币表现的经济活动才是会计核算的内容,不是企业生产经营过程的全部内容都是会计核算的对象。
〔例6〕资金的退出指的是资金离开本企业退出资金的循环与周转,主要包括提取盈余公积、偿还各项债务,上交各项税金以及向所有者分配利润等。()答案:×
解析:提取盈余公积并不会导致资金离开本企业,不属于资金的退出。〔例7〕下列关于会计的对象的表述正确的是()。A.会计的对象是指会计核算和监督的内容
B.凡是特定单位能够以货币表现的经济运动都是会计的对象 C.企业会计的对象就是企业的资金运动
D.企业的资金运动,表现为资金投入、资金运用和资金退出三个过程 答案:ABCD 解析:会计的对象是指会计核算和监督的内容,凡是特定单位能够以货币表现的经济运动都是会计核算和监督的内容,也就是会计的对象;企业会计的对象就是企业的资金运动;企业的资金运动,表现为资金投入、资金运用和资金退出三个过程。
四、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重点掌握)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也称为会计假设,它是对会计核算所处的时间、空间环境所作的合理假定,是进行会计核算时必须明确的前提条件,一般认为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包括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和货币计量四项。
(一)会计主体
1.会计主体的概念:
会计主体是指会计所核算和监督的特定单位或者组织,一般来说,凡拥有独立的资金、自主经营、独立核算收支、盈亏并编制报表的企业或单位就构成了一个会计主体。会计主体可以是一个企业,也可以是企业内部的某个单位或企2
业中的一个特定部分;可以是单一的一个企业,也可以是几个企业组成的企业集团。
2.强调:
(1)法人是指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依法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组织,法人又称为法律主体。根据会计主体的定义可知,会计主体与法律主体(法人)并不是对等的概念,法人可作为会计主体,但会计主体不一定是法人(例如企业内部的某个单位)。(易考判断题)
(2)会计主体简单地说就是能够进行独立会计核算的单位,会计主体在会计核算上具有绝对的独立性,不仅要与其它会计主体分开,而且还要独立于本企业主体的所有者。也就是说,当企业与业主有经济往来时,会计应将业主当作另一个实体,做到往来账面清楚。
3.会计主体前提的主要意义:
(1)根据会计主体前提可知,会计人员只能核算和监督所在主体的经济业务,不能核算和监督其它主体的经济业务。例如:A公司的会计人员只能核算和监督A公司的经济业务,不能核算和监督B公司的经济业务。
(2)会计主体前提将特定主体的经济活动与该主体所有者及职工个人的经济活动区别开来。例如:不能把本企业股东或者职工个人的收入作为本企业的收入核算;
(3)该假设前提将该主体的经济活动与其它单位的经济活动区别开来,从而界定了从事会计工作和提供会计信息的空间范围,同时说明某会计主体的会计信息仅与该会计主体的整体活动和成果有关。例如:购买一批原材料,只需要在本企业账中反映原材料增加就可以了,不必反映卖方企业的库存商品减少。卖方企业的库存商品减少在卖方企业的账中反映。
〔例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一般来说,凡拥有独立的资金、自主经营、独立核算收支、盈亏并编制报表的企业或单位就构成了一个会计主体
B.会计主体可以是企业中的一个特定部分,也可以是几个企业组成的企业集团 C.会计主体一定是法律主体
D.会计主体假设界定了从事会计工作和提供会计信息的空间范围 答案:ABD 解析:会计主体与法律主体并不是对等的概念,法律主体可作为会计主体,但会计主体不一定是法律主体。
(二)持续经营
1.持续经营的含义:
持续经营是指会计主体在可以预见的未来,将根据正常的经营方针和既定的经营目标持续经营下去。即在可预见的未来,该会计主体不会破产清算,所持有的资产将正常营运,所负有的债务将正常偿还。
2.持续经营前提的意义:
持续经营前提是指会计核算应当以企业持续、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为前提,而不考虑企业是否破产清算等。明确了这个基本前提,会计人员就可以在此基础上选择适用的会计原则和会计方法,为解决很多常见的资产计价和收益确认问题提供基础。例如:一般情况下,企业的固定资产可以在一个较长的时期发挥作用,如果企业会持续经营下去,就可以假定企业的固定资产会在持续进行的生产经营过程中长期发挥作用,并服务于生产经营过程,固定资产就可以根据历史成本进行记录,并采用折旧的方法,将历史成本分摊到各个会计期间或相关产品的成本中。如果企业不会持续经营下去,固定资产就不应采用历史成本进行记录并按期计提折旧。
3.说明:
持续经营只是一个假定,任何企业在经营中都存在破产、清算等不能持续经营的风险,任何企业都不可能长生不老,一旦进入破产清算,就应当改变会计核算的方法。
〔例9〕持续经营假设是假设企业可以长生不老,即使进入破产清算,也不应该改变会计核算方法。()
答案:×
(三)会计分期
1.会计分期的含义:
会计分期是指将一个会计主体持续的生产经营活动划分为若干相等的会计期间,以便分期结算账目和编制财务会计报告。
2.会计分期前提的意义:
会计分期的目的在于通过会计期间的划分,据以清算账目、按期编制会计报表,从而及时地向有关方面提供会计信息。
3.会计期间:
根据《企业会计制度》的规定,会计期间分为、半、季度和月度,都是按照阳历计算,其中半、季3
度和月度称为会计中期。
会计核算的前三个基本前提之间的关系:
(1)会计主体前提为会计核算确定了空间范围,是持续经营前提和会计分期前提的基础;(2)持续经营前提是会计分期前提的基础,会计分期前提为会计核算确定了时间范围。
〔例10〕会计主体前提为会计核算确定了空间范围,会计分期前提为会计核算确定了时间范围。()答案:√
解析:会计主体指会计所核算和监督的特定单位或者组织,所以,会计主体前提为会计核算确定了空间范围。会计分期是指将一个会计主体持续的生产经营活动划分为若干相等的会计期间。因此,会计分期前提为会计核算确定了时间范围。
(四)货币计量
1.货币计量的含义:
货币计量是指会计主体在会计核算过程中,采用货币作为统一的计量单位。2.货币计量前提的意义:
由于货币是衡量一般商品价值的共同尺度,其它的计量单位,如实物计量和时间计量,只能从一个侧面反映企业的生产经营成果,无法在量上进行比较,也不便于汇总经济信息。因此,采用货币作为统一的计量单位可以全面反映企业的生产经营、业务收支等情况。
3.记账本位币(判断题):
记账本位币是记账使用的货币种类,按照《企业会计制度》的规定,会计核算以人民币为记账本位币。注意:
(1)业务收支以外币为主的单位,也可以选择某种外币作为记账本位币,但编制财务会计报告应当折算为人民币反映。
(2)在境外设立的中国企业向国内报送的财务会计报告,应当折算为人民币。会计核算四项基本前提之间的关系:(易考简答题)
会计核算的四项基本前提,具有相互依存、相互补充的关系。具体地说:会计主体确立了会计核算的空间范围,持续经营与会计分期确立了会计核算的时间长度,而货币计量则为会计核算提供了必要手段。没有会计主体,就不会有持续经营;没有持续经营,就不会有会计分期;没有货币计量,就不会有现代会计。
〔例11〕记账本位币指的是记账使用的货币种类,按照《企业会计制度》的规定,会计核算必须以人民币为记账本位币。()
答案:×
解析:业务收支以外币为主的单位,也可以选择某种外币作为记账本位币。
〔例12〕业务收支以外币为主的单位,可以选择某外币作为记账本位币,并按照记账本位币编制财务会计报 告。()答案:×
解析:业务收支以外币为主的单位,可以选择某种外币作为记账本位币,但是编制的财务会计报告应当折算为人民币。
五、会计要素
为了具体实施会计核算,还应对会计所反映和监督的内容(即会计对象)进行分类。会计要素是对会计对象进行的基本分类,是会计核算对象的具体化,是用于反映会计主体财务状况,确定经营成果的基本单位。由于企业会计对象就是企业的资金运动,因此对于企业而言也可以表述为:会计要素是对资金运动进行的基本分类。会计要素共计有六项,分为两大类。第一类会计要素表现资金运动的静止状态,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包括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三项。第二类会计要素表现资金运动的显著变动状态,反映企业的经营成果,包括收入、费用和利润三项。
(一)反映财务状况的会计要素
财务状况是指企业一定日期的资产及权益情况,是资金运动相对静止状态的表现,反映财务状况的会计要素包括三项,即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
1.资产
(1)定义:资产是指由于过去的交易、事项形成并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资源,该资源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
(2)特征:(可以出选择题)
第一,资产是由于过去的交易或事项所形成的;
第二,资产是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
第三,资产能够给企业带来未来经济利益。
(3)分类(易考选择题):
按其流动性分为流动资产、长期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及其他资产。
流动资产指的是可以在一年或者长于一年的一个营业周期(营业周期是指从取得存货开始到销售存货并收回现金为止的这段时间)内变现或者耗用的资产,包括现金、银行存款、短期投资、应收及预付款项、待摊费用(已取消该科目)、存货等。其中,“应收及预付款项”包括应收账款、应收票据、应收股利、应收利息、其他应收款、预付账款等。“存货”主要包括原材料、商品、在产品、半成品、产成品等。
长期投资是短期投资以外的投资,主要指的是投资期限在一年以上的投资,按照投资性质可以分为长期股权投资和长期债权投资。
固定资产是指为生产商品、提供劳务、出租或经营管理而持有的,使用期限超过一年,单位价值较高的有形资产。
无形资产是指为生产商品或者提供劳务、出租给他人或为经营管理目的而持有的、没有实物形态的非货币性资产,主要包括专利权、非专利技术、商标权、著作权、土地使用权、商誉等等。无形资产分为可辨认无形资产和不可辨认无形资产。不可辨认无形资产指的是商誉,其它的无形资产都是可辨认无形资产。
其他资产指的除上述资产以外的资产,如长期待摊费用。〔例13〕下列属于资产的特征的是()。A.资产是由于过去或现在的交易或事项所引起的 B.资产是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
C.资产能够给企业带来未来经济利益 D.资产一定具有具体的实物形态 答案:BC 解析:选项A的表述不正确,资产不是由现在的交易或事项所引起的。选项D明显不正确,例如无形资产属于资产,但没有具体的实物形态。
2.负债
(1)定义:负债是指过去的交易、事项形成的现时义务,履行该义务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
(2)特征:
第一,负债是由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
第二,负债的清偿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
(3)分类:负债按其流动性不同,分为流动负债和长期负债。
流动负债是指将在一年或者超过一年的一个营业周期内偿还的债务,包括短期借款、应付票据、应付账款、预收货款、应付工资、应付福利费、应交税金、应付股利、其它暂收及应付款、应付利息和1年内到期的长期借款等。
长期负债是指偿还期限在一年或者超过一年的一个营业周期以上的债务,包括长期借款、应付债券、长期应付款等。
3.所有者权益
(1)定义:所有者权益是指企业所有者在企业资产中享有的经济利益,其金额为资产减去负债后的余额。
说明:企业资产形成的资金来源有两个,一个是债权人,一个是所有者。债权人对企业资产的要求权形成企业负债,所有者对企业资产的要求权形成企业的所有者权益。
(2)特征:
第一,除非发生减资、清算或分派现金股利,企业不需要偿还所有者权益;
第二,企业清算时,只有在清偿所有的负债后,所有者权益才可还给所有者; 第三,所有者凭借所有者权益能够参与利润分配。
(3)内容(需要牢记):
所有者权益包括实收资本(或者股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等。其中,前两者是由企业所有者直接投入的(例如溢价发行股票),而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是企业在生产过程当中所实现的利润留存企业所形成的部分,因此,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又统称为留存收益。所以,也可以表述为:所有者权益包括实收资本(或股本)、资本公积和留存收益等。
〔例1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所有者权益是指企业所有者在企业资产中享有的经济利益 B.所有者权益的金额等于资产减去负债后的余额 C.企业不需要偿还所有者权益
D.所有者权益包括实收资本(或股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和留存收益等
答案:AB 解析:除非发生减资、清算或分派现金股利,企业不需要偿还所有者权益。因此,C的说法不正确;所有者权益包括实收资本(或股本)、资本公积和留存收益等。因此,D的说法不正确。
(二)反映经营成果的会计要素
经营成果是企业在一定时期从事生产经营活动所取得的最终成果,是资金运动显著变动状态的主要体现。反映经营成果的会计要素也包括三项,即收入、费用和利润。
1.收入:
(1)定义:收入是指企业在销售商品、提供劳务及让渡资产使用权等日常活动中形成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2)分类:按企业经营业务的主次分为主营业务收入和其他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收入一般指的是营业执照注明的主营业务所取得的收入,其他业务收入一般指的是营业执照注明的兼营业务所取得的收入。
(3)收入与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的关系:
收入表现为企业资产的增加或负债的减少,或两者兼而有之(部分收入还债),最终导致企业所有者权益的增加。注意:
1)并非所有资产增加或负债减少而引起的所有者权益增加都是企业的收入;(例如接受投资)2)收入只包括本企业经济利益的流入,不包括为第三方或客户代收的款项;
3)收入不包括处置固定资产净收益、固定资产盘盈、出售无形资产收益等。〔例1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收入是指企业销售商品、提供劳务形成及让渡资产使用权等活动中形成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 B.所有者权益增加一定表明企业获得了收入
C.收入只包括本企业经济利益的流入,不包括为第三方或客户代收的款项 D.处置固定资产净收益属于收入
答案:ABD 解析:收入是指企业在销售商品、提供劳务及让渡资产使用权等日常活动中形成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所有者权益增加不一定表明企业获得了收入;收入不包括处置固定资产净收益、固定资产盘盈、出售无形资产收益等。
2.费用
(1)定义:费用是指企业为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日常活动所发生的经济利益的流出。
(2)分类:按照其经济用途不同,费用可以分为生产成本和期间费用。前者计入产品成本,包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后者不计入产品成本而直接计入当期损益,包括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和营业费用。
(3)费用与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的关系:
费用表现为企业资产的减少或负债的增加,或者两者兼而有之(广告费,部分欠款)最终导致企业所有者权益的减少。
(4)费用和生产成本的关系
企业的产品销售后,其生产成本就转化为销售当期的费用,称为产品销售成本或主营业务成本,计入当期利润。注意:
1)并非所有资产减少或负债增加而引起的所有者权益减少都意味着企业发生了费用;(例如抽回投资)2)费用不包括处置固定资产净损失、自然灾害损失等。〔例1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生产成本均可以直接计入产品成本 B.制造费用属于期间费用 C.自然灾害损失属于费用
D.费用表现为企业资产的减少或负债的增加,或者两者兼而有之,最终导致企业所有者权益的减少 答案:CD 解析:生产成本包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其中,制造费用一般不能直接计入某项产品成本,而需要采用一定的方法分配计入有关产品的成本;期间费用包括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和营业费用;费用不包括处置固定资产净损失、自然灾害损失等。
3.利润
(1)定义:利润是指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它是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内生产经营活动的最终结果,即收入与费用配比相抵后的差额,它是经营成果的最终要素。
(2)内容:经常用到的利润包括营业利润、利润总额和净利润,三者的关系如下:
利润总额=营业利润+投资收益+补贴收入+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营业利润+投资收益+补贴收入+营业外收支净6
额净利润=利润总额-所得税
其中:
营业利润=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成本-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其他业务利润-期间费用(3)利润与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的关系
从企业的产权关系来看,企业实现的利润是属于所有者的,企业发生的亏损最终也应由所有者来承担。因此,利润大于零(实现利润)时,一方面表现为资产的净增加或负债的净减少,另一方面表现为所有者权益增加;利润小于零(发生亏损)时,一方面表现为资产的净减少或负债的净增加,另一方面表现为所有者权益减少。
〔例17〕利润总额=营业利润+其他业务利润+投资收益+补贴收入+营业外收支净额。()
答案:×
解析:利润总额=营业利润+投资收益+补贴收入+营业外收支净额,其他业务利润是营业利润的一部分。
六、企业会计等式
会计等式是反映会计要素之间平衡关系的计算等式,也称为会计恒等式。
(一)反映财务状况的会计等式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或:资产=债权人权益+所有者权益 或:资产=权益
简要解释如下:
企业的资产只有两个来源渠道和归属,一部分资产来源和归属于债权人,另一个部分资产来源和归属于所有者。归属于债权人的部分形成负债(即债权人权益),归属于所有者的部分形成所有者权益。债权人权益和所有者权益总称为权益。
等式的含义:
(1)该等式反映了企业任何一个时点资产的分布状况及其形成来源,无论在什么时点,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都应该保持上述恒等关系。
(2)该等式反映的是企业资金的相对静止状态,也称为静态会计等式。等式的意义:
该等式表明在同一时点上,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之间的恒等关系,是最基本的会计等式,是复式记账法的理论基础,也是编制资产负债表的依据。
强调:等式中的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针对的是同一时点,否则等式不成立。〔例18〕下列等式不正确的是()。
A.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权益
B.期末资产=期末负债+期初所有者权益
C.期末资产=期末负债+期初所有者权益+本期增加的所有者权益 D.债权人权益+所有者权益=负债+所有者权益 答案:B 解析:等式中的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针对的是同一时点,否则等式不成立。所以,选项B不正确,但是注意选项C是正确的,因为期初所有者权益+本期增加的所有者权益=期末所有者权益,而期末资产=期末负债+期末所有者权益。
经济业务类型(共计四类九种):
第一类业务:某个会计要素内部两个项目一增一减。包括三种情况:(1)一项资产增加,另一项资产减少; 例如:从银行提取现金。
(2)一项负债增加,另一项负债减少;
例如:从银行借款,并用该借款偿还原欠货款;(银行借款增加,应付账款减少)(3)一项所有者权益增加,另一项所有者权益减少;
例如:经批准用资本公积转赠资本。
第二类业务:会计等式的左右两边的两个要素项目同时增加。包括两种情况:(1)一项资产和一项负债同时增加; 例如:向银行借款并存入银行。
(2)一项资产和一项所有者权益同时增加;
例如:收到企业所有者投入的机器一台;(固定资产、实收资本增加)
第三类业务:会计等式的左右两边的两个要素项目同时减少。包括两种情况:(1)一项资产和一项负债同时减少; 例如:以银行存款偿还前欠货款;
(2)一项资产和一项所有者权益同时减少;
例如:投资者收回对企业的投资,办妥手续后以银行存款返还给投资者;(实收资本、银行存款)第四类业务:会计等式右边的两个要素项目一增一减。包括两种情况:(1)一项负债增加,一项所有者权益减少;
例如:向投资者分配利润。(未分配利润减少、应付利润增加)(2)一项负债减少,一项所有者权益增加。
例如:经批准企业已经发行的债券转为实收资本。(应付债券、实收资本)
很显然,不论哪种类型的经济业务,都不会破坏上述会计等式,因此,把上述会计等式称为会计恒等式。〔例19〕根据会计等式可知,下列哪类经济业务不会发生()。A.资产增加,负债减少,所有者权益不变 B.资产不变,负债增加,所有者权益增加 C.资产有增有减,权益不变
D.债权人权益增加,所有者权益减少,资产不变 答案:AB 解析:“资产增加,负债减少,所有者权益不变”结果导致资产大于权益,会计等式被破坏,显然,不可能发生这样的业务,所以,A是答案;“资产不变,负债增加,所有者权益增加”结果导致资产小于权益,会计等式被破坏,显然,也不可能发生这样的业务,所以,B是答案;选项C和选项D不会破坏会计等式,所以,C、D的业务会发生,不是答案。
(二)反映经营成果的会计等式
收入-费用=利润
理解:企业在取得收入的同时,也必然要发生相应的费用,通过收入与费用的比较,才能计算确定一定会计期间的盈利水平。当收入大于费用时,表明企业实现了盈利;当收入小于费用时,意味着企业发生了亏损。
等式的含义:
(1)该等式表明了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与相应的收入和费用之间的关系,说明了企业利润的形成过程;(2)它实际上反映的是企业资金的绝对运动形式,故也称为动态会计等式。等式的意义:
该等式说明了企业利润的形成过程,是编制利润表的依据。
说明:在实际工作中,由于收入不包括处置固定资产净收益、固定资产盘盈、出售无形资产收益等;费用也不包括处置固定资产净损失、自然灾害损失等,所以,收入减去费用,并经过调整后,才等于利润。
两类会计等式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区别:
1)“反映财务状况的会计等式”反映的是资金运动的静态方面,反映的是某一特定时刻的财务状况,是编制资产负债表的依据。
2)“反映经营成果的会计等式”反映的是资金运动的动态方面,反映的是某一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反映一个过程,是编制利润表的依据。
联系:
收入的实现和费用的发生会导致资产、负债发生变化,收入和费用引起的资产增加额和负债增加额的差额就是利润,利润等于收入和费用引起的所有者权益增加额。
〔例20〕“收入-费用=利润”反映的是资金运动的动态方面,反映的是某一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反映一个过程,是编制利润表的依据。()
答案:√
本章内容总结:
本章主要讲述了六个方面的内容,会计的概念;会计的基本职能;会计的对象;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会计要素;会计等式。
对于会计的概念需要牢记,因为是新大纲新修改的内容;会计的基本职能包括进行会计核算和实施会计监督两个8
方面,二者是相辅相成、辩证统一的关系。会计核算是会计监督的基础,而会计监督又是会计核算质量的保障。会计的对象是指会计核算和监督的内容,企业会计的对象就是企业的资金运动。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也称为会计假设,一般认为包括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和货币计量四项。会计核算的四项基本前提,具有相互依存、相互补充的关系。没有会计主体,就不会有持续经营;没有持续经营,就不会有会计分期;没有货币计量,就不会有现代会计。会计要素是对会计对象进行的基本分类,是会计核算对象的具体化,分为两大类。第一类会计要素表现资金运动的静止状态,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包括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三项。第二类会计要素表现资金运动的显著变动状态,反映企业的经营成果,包括收入、费用和利润三项。会计等式是反映会计要素之间平衡关系的计算等式,也称为会计恒等式。“反映财务状况的会计等式”反映的是资金运动的静态方面,反映的是某一特定时刻的财务状况,是编制资产负债表的依据,也是复式记账法的理论基础。“反映经营成果的会计等式”反映的是资金运动的动态方面,反映的是某一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反映一个过程,是编制利润表的依据。
历年考题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
1.投资人投入的资金和债权人投入的资金,投入企业后,形成企业的()。A.成本 B.费用 C.资产 D.负债 答案:C 解析:所有者投入的资金,称为所有者权益;债权人投入的资金,称为负债。资金投入企业后,形成企业的 资产。
2.下列属于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的会计要素是()。A.收入 B.所有者权益 C.费用 D.利润 答案:B 解析:会计要素是对会计对象的基本分类,是会计对象的具体化。共计包括六个会计要素,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反映财务状况的会计要素,包括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另一类是反映经营成果的会计要素,包括收入、费用和利润。
3.下列不属于会计核算三项工作的是()。
A.记账 B.算账 C.报账 D.查账 答案:D 解析:会计核算的三项工作是记账、算账和报账。4.下列属于反映企业经营成果的会计要素的是()。A.费用 B.资产 C.负债 D.所有者权益
答案:A 解析:会计要素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反映财务状况的会计要素,包括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另一类是反映经营成果的会计要素,包括收入、费用和利润。
5.下列不属于资产特征的是()。
A.是由于过去的交易或事项所引起的
B.是现在已经承担的责任并且是企业将来要清偿的义务 C.是企业拥有或控制的
D.能够给企业带来未来经济利益 答案:B 解析:资产的特征包括三个方面:第一,资产是由于过去的交易或事项所引起的。第二,资产是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第三,资产能够给企业带来未来经济利益。显然,原题答案应该是B,B是负债的特征。
6.属于流动负债的是()。
A.预收账款 B.应收账款 C.应收票据 D.应付债券 答案:A 解析:流动负债是指将在一年或者超过一年的一个营业周期内偿还的债务,包括短期借款、应付票据、应付账款、预收货款、应付工资、应付福利费、应交税金、应付股利、其它暂收及应付款、应付利息和1年内到期的长期借款等。选项B和选项C都属于流动资产,选项D属于长期负债。
7.下列属于企业流动资产的是()。
A.预收账款 B.应付利息 C.预付账款 D.无形资产 答案:C 解析:资产按其流动性分为流动资产、长期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资产。显然,D不是答案。预收账款9
和应付利息属于企业的流动负债,所以,A、B不是答案。预付账款属于预付款项,属于企业的流动资产,因此,C是答案。
8.与计算“营业利润”无关的因素是()。
A.所得税 B.营业费用 C.管理费用 D.财务费用
答案:A 解析:营业利润=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成本-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其他业务利润-期间费用,其中,期间费用包括财务费用、营业费用和管理费用,显然,B、C、D不是答案,A是答案。所得税与营业利润的计算无关,与净利润的计算有关,净利润=利润总额-所得税。
9.下列不属于流动负债的是()。
A.应付账款 B.预收账款 C.应付票据 D.预付账款 答案:D 解析:选项A、B、C均属于流动负债,而选项D属于流动资产,故选项D是答案。10.下列不属于流动资产的是()。
A.预收账款 B.预付账款 C.应收账款 D.应收票据 答案:A 解析:预收账款属于流动负债,预付账款属于流动资产。
二、多选题
1.下列属于会计等式的是()。
A.本期借方发生额合计=本期贷方发生额合计 B.本期借方余额合计=本期贷方余额合计 C.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D.收入-费用=利润 答案:CD 解析:会计等式是反映会计要素之间数量上恒等关系的一系列等式,C是反映财务状况的会计等式,D是反映经营成果的会计等式,A和B是试算平衡中用到的等式(后面将学到),不属于会计等式。
2.下列反映资金运动静态表现的会计要素是()。
A.资产 B.负债 C.收入 D.利润 答案:AB 解析:反映资金运动静态表现的会计要素指的是反映财务状况的会计要素,包括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反映经营成果的会计要素反映的是资金运动的动态过程,包括收入、费用和利润。
3.资产的特征是()。
A.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
B.企业日常活动形成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 C.企业拥有或控制的
D.能够给企业带来未来的经济利益
答案:ACD 解析:资产的特征包括三项:第一,资产是由于过去的交易或事项所引起的。第二,资产是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第三,资产能够给企业带来未来经济利益。选项B指的是收入。
三、判断题
1.会计主体必须是法律主体。()
答案:×
解析:会计主体不一定是法律主体。
2.利润是收入与成本配比相抵后的差额,是经营成果的最终要素。()答案:×
解析:利润是收入与费用配比相抵后的差额,它是经营成果的最终要素。3.利润总额=营业利润+投资收益+补贴收入+营业外收支净额-所得税。()
答案:×
解析:利润总额=营业利润+投资收益+补贴收入+营业外收支净额
4.会计主体所核算的生产经营活动也包括其它企业或投资者个人的其他生产经营活动。()答案:×
解析:会计人员只能核算所在主体的经济业务,所核算的生产经营活动不包括其它企业或投资者个人的其他生产经营活动。
本章的分值及主要内容:
本章是今年考试大纲中新增加的内容,考试时一定会涉及,但由于内容非常少,所以,分值不会太多,估计在2分左右,本章主要介绍了两部分内容:一是会计核算的具体内容;二是会计核算的一般要求。
一、会计核算的具体内容
会计核算的内容是指特定主体的资金运动,会计核算的具体内容包括七个方面:
(一)款项和有价证券的收付
1.款项是作为支付手段的货币资金,主要包括现金、银行存款以及其他视同现金和银行存款的外埠存款、银 行汇票存款、银行本票存款、信用卡存款、信用证存款和各种备用金等。其中,外埠存款是指企业到外地进行 临时或零星采购时,汇往采购地银行开立采购专户的款项;银行汇票存款是指企业为取得银行汇票按规定存入银行的款项;银行本票存款是指企业为取得银行本票按规定存入银行的款项;信用卡存款是指企业为取得信用卡按规定存入银行的款项;信用证存款是信用证保证金存款的简称,是指企业为取得信用证按规定存入银行的保证金;备用金是企业财会部门为了便于日常零星开支(如差旅费、零星采购等)的需要,预付给企业内部各单位或职工个人备用的款项。
2.有价证券是指表示一定财产拥有权或支配权的证券,如国库券、股票、企业债券等。〔例1〕下列属于款项的是()。
A.银行存款 B.外埠存款 C.信用卡存款 D.信用证存款 答案:ABCD
(二)财物的收发、增减和使用
财物是财产物资的简称,是企业进行生产经营活动且具有实物形态的经济资源,一般包括原材料、燃料、包装物、低值易耗品、在产品、库存商品等流动资产,以及房屋、建筑物、机器、设备、设施、运输工具等固定资产。
〔例2〕下列属于财物的是()。A.应收账款 B.应收票据 C.库存商品
D.运输工具 答案:CD 解析:财物是单位进行生产经营活动且具有实物形态的经济资源,选项AB没有实物形态。
(三)债权、债务的发生和结算
债权是企业收取款项的权利,一般包括各种应收和预付款项等。
债务是指由于过去的交易、事项形成的,企业需要以资产或劳务偿付的现时义务,即负债。一般包括各项借款、应付和预收款项,以及应交款项等。
〔例3〕下列属于债务的是()。A.应收账款
B.应收票据 C.预收账款 D.预付账款 答案:C
(四)资本的增减
资本是投资者为开展生产经营活动而投入的资金。会计上的资本专指所有者权益中的投入资本。
〔例4〕资本是投资者为开展生产经营活动而投入的资金。会计上的资本指的是投资者投入的资本,包括所有者投入的资本和债权人投入的资本。()
答案:×
(五)收入、支出、费用、成本的计算
收入和费用的概念我们已经学过,这里不再重复。
支出指的是企业所实际发生的各项开支以及在正常生产经营活动以外的支出和损失。成本是指企业为生产产品、提供劳务而发生的各种耗费,是按一定的产品或劳务对象所归集的费用,是对象化的费用。对于生产企业而言,成本指的是产品的生产成本;对于提供劳务的企业而言,成本指的是劳务成本。
(六)财务成果的计算和处理
财务成果主要是指企业在一定时期内通过从事生产经营活动而在财务上所取得的成果,具体表现为盈利或亏损。财务成果的计算和处理一般包括利润的计算、所得税的计算、利润分配或亏损弥补等。
(七)需要办理会计手续、进行会计核算的其他事项。
二、会计核算的一般要求 具体包括六方面的内容:
(一)各单位必须按照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要求设置会计科目和账户、复式记账、填制会计凭证、登记会计账簿、进行成本核算、财产清查和编制财务会计报告。
(二)各单位必须根据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事项进行会计核算,编制财务会计报告。目的是为了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三)各单位发生的各项经济业务事项应当在依法设置的会计账簿上统一登记、核算,不得违反会计法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规定私设会计账簿登记、核算。例如:不许为了私设小金库、隐瞒真实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偷逃税款等,设置账外账。
(四)各单位对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会计报告和其他会计资料应当建立档案,妥善保管。
(五)使用电子计算机进行会计核算的,其软件及其生成的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会计报告和其他会计资料,也必须符合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规定。
(六)会计记录的文字应当使用中文。在民族自治地区,会计记录可以同时使用当地通用的一种民族文字。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外商投资企业、外国企业和其他外国组织的会计记录,可以同时使用一种外国文字。
〔例6〕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外商投资企业、外国企业和其他外国组织的会计记录,可以使用一种外国文字,而不必使用中文。()
答案:×
解析:会计记录的文字应当使用中文。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外商投资企业、外国企业和其他外国组织的会计记录,可以同时使用一种外国文字。
本章内容总结:
本章主要讲述了两部分的内容,会计核算的具体内容和会计核算的一般要求,大致总结如下:
1.会计核算的具体内容包括七个方面:(1)款项和有价证券的收付;(2)财物的收发、增减和使用;(3)债权、债务的发生和结算;(4)资本的增减;(5)收入、支出、费用、成本的计算;(6)财务成果的计算和处理;(7)需要办理会计手续、进行会计核算的其他事项。
2.会计核算的一般要求包括六项:(1)各单位必须按照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要求设置会计科目和账户、复式记账、填制会计凭证、登记会计账簿、进行成本核算、财产清查和编制财务会计报告。(2)各单位必须根据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事项进行会计核算,编制财务会计报告。(3)各单位发生的各项经济业务事项应当在依法设置的会计账簿上统一登记、核算,不得违反会计法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规定私设会计账簿登记、核算。(4)各单位对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会计报告和其他会计资料应当建立档案,妥善保管。(5)使用电子计算机进行会计核算的,其软件及其生成的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会计报告和其他会计资料,也必须符合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规定。(6)会计记录的文字应当使用中文。在民族自治地区,会计记录可以同时使用当地通用的一种民族文字。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外商投资企业、外国企业和其他外国组织的会计记录,可以同时使用一种外国文字。考试大:
本章的分值及内容简介:
本章内容较少。主要讲述了会计科目和账户的相关内容,包括:会计科目的概念、会计科目的分类、会计科目的设置原则、账户的概念、账户的分类、账户的基本结构、账户与会计科目的联系和区别。
一、会计科目的概念(要求掌握)
(一)定义:会计科目是指对会计要素的具体内容进行分类核算的项目。
(二)说明:会计要素是对会计对象的基本分类: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这六个会计要素又是会计核算和监督的内容。而这六个会计要素对于纷繁复杂的企业经济业务的反映又显得过于粗略。因此,为满足经营管理及有关各方对会计信息的质量要求,必须对会计要素进行细化。即采用一定的形式,对每个会计要素所反映的具体内容进一步分门别类的划分,设置会计科目。
(三)会计科目在会计核算中的意义:
会计科目是进行各项会计记录和提供各项会计信息的基础,在会计核算中具有重要意义。
(1)会计科目是复式记账的基础。
复式记账要求每一笔经济业务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联系的账户中进行登记,以反映资金运动的来龙去脉。(2)会计科目是编制记账凭证的基础。
会计凭证是确定所发生的经济业务应计入何种科目以及分门别类登记账簿的凭据。(3)会计科目为成本计算与财产清查提供了前提条件。
通过会计科目的设置,有助于成本核算,使各种成本计算成为可能;而通过账面记录与实际结存的核对,又为财产清查、保证账实相符提供了必备条件。
(4)会计科目为编制会计报表提供了方便。
会计报表是提供会计信息的主要手段,为了保证会计信息的质量及其提供的及时性,会计报表中的许多项目与会计科目是一致的,并根据会计科目的本期发生额或余额填列。
二、会计科目的分类(要求掌握)
(一)会计科目按其所提供信息的详细程度及其统驭关系不同,分为总分类科目和明细分类科目。
(1)总分类科目又称为总账科目,是对会计要素具体内容进行总括分类、提供总括信息的会计科目,如“应收账款”、“应付账款”、“原材料”等。设置:总分类科目一般按财政部门制定的统一会计制度规定设置。
(2)明细分类科目又称为明细科目,是对于总分类科目作进一步分类、提供更详细更具体会计信息的科目,如“应收账款”科目按债务人名称或姓名设置明细科目,反映应收账款的具体对象。设置:除会计制度规定设置的明细分类科目以外,企业可以根据本单位经营管理的需要和经济业务的具体内容自行设置明细分类科目。
(3)总分类科目和明细分类科目的关系:
总分类科目概括地反映会计对象的具体内容,明细分类科目详细反映会计对象的具体内容。总分类科目对明细分类科目具有控制作用,而明细分类科目是对总分类科目的补充和说明。
(二)会计科目按其所归属的会计要素不同,分为资产类、负债类、所有者权益类、成本类和损益类五大类。具体如下:
(1)资产类科目是指用于核算资产增减变化,提供资产类项目会计信息的会计科目。我国现行的《企业会计制度》规定的资产类科目包括现金、银行存款、其他货币资金、短期投资、短期投资跌价准备、应收票据、应收股利、应收利息、应收账款、其他应收款、坏帐准备、预付账款、应收补贴款、物资采购、原材料、包装物、低值易耗品、材料成本差异、库存商品、委托加工物资、委托代销商品、受托代销商品、存货跌价准备、分期收款发出商品、待摊费用(已取消该科目)、长期股权投资、长期债权投资、长期投资减值准备、固定资产、累计折旧、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工程物资、在建工程、在建工程减值准备、固定资产清理、无形资产、无形资产减值准备、长期待摊费用、待处理财产损益等。
(2)负债类科目是指用于核算负债增减变化,提供负债类项目会计信息的会计科目。我国现行的《企业会计制度》规定的负债类科目包括短期借款、应付票据、应付账款、预收账款、代销商品款、应付工资、应付福利费、应付股利、应交税金、其他应交款、其他应付款、应付利息、长期借款、应付债券、长期应付款、专项应付款等。
(3)所有者权益类科目是指用于核算所有者权益增减变化,提供所有者权益有关项目会计信息的会计科目。我国现行的《企业会计制度》规定的所有者权益类科目包括实收资本(或股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本年利润和利润分配等。
(4)成本类科目是用于核算成本的发生和归集情况,提供成本相关会计信息的会计科目。我国现行的《企业会计制度》规定的成本类科目包括生产成本、制造费用、劳务成本。
(5)损益类科目是指用于核算收入、费用的发生或归集,提供一定期间损益相关的会计信息的会计科目。我国现行的《企业会计制度》规定的损益类科目包括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投资收益、补贴收入、营业外收入、主营业务成本、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其他业务支出、营业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营业外支出、所得税等。
归纳总结:上面的内容很多,对于初学者来说,要想在短时间内记清楚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下面帮助大家归纳总结强调一下,以便于记忆:
(1)很多科目名称是相对应的:
1)收付对应:
例如:应收票据和应付票据、应收股利和应付股利、应收账款和应付账款、预收账款和预付账款、其他应收款和其他应付款。
2)收支对应:
例如:主营业务收入和主营业务成本、其他业务收入和其他业务支出、营业外收入和营业外支出。
3)长短对应:
例如:短期借款和长期借款、短期投资和长期股权投资、长期债权投资
(2)有一些看得见摸得着的科目:例如:现金、原材料、包装物、低值易耗品、库存商品、固定资产、工程物资、在建工程等等。
(3)有一些根据名字就可以理解其含义的科目:
例如:现金、银行存款、短期投资、应收股利、应收账款、其他应收款、物资采购、原材料、低值易耗品、材料成本差异、库存商品、委托加工物资、委托代销商品、受托代销商品、分期收款发出商品、待摊费用(已取消该科目)、长期股权投资、长期债权投资、工程物资、在建工程、无形资产、长期待摊费用、待处理财产损溢、短期借款、应付账款、预收账款、应付工资、应付福利费、应付股利、应交税金、其他应交款、其他应付款、应付利息、长期借款、长期应付款、本年利润、利润分配、生产成本、劳务成本、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投资收益、补贴收入、主营业务成本、其他业务支出、所得税等等。
(4)有些科目的最后两个字是“准备”:
例如:短期投资跌价准备、坏账准备、存货跌价准备、长期投资减值准备、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在建工程减值准备、无形资产减值准备。
补充:对常用会计科目的简要解释和说明(只需简单了解): 资产类:
(1)库存现金科目核算的是企业的库存现金。
(2)银行存款科目核算的是企业存入银行的各种存款。
(3)短期投资科目核算的是企业购入的能随时变现并且持有时间不准备超过一年(含一年)的投资。包括各种股票、债券、基金等。
(4)应收票据科目核算的是企业因销售商品、产品、提供劳务等而收到的商业汇票,包括银行承兑汇票和商业承兑汇票。
(5)应收股利科目核算的是企业因股权投资而应收取的现金股利。企业应该收取的其它单位的利润,也在本科目核算。
(6)应收利息科目核算的是企业因债券投资而应收取的利息。
(7)应收账款科目核算的是企业因销售商品、产品、提供劳务等,应向购货单位或接受劳务单位收取的款项。(8)其他应收款科目核算的是除应收票据、应收账款、预付账款等以外的其它各种应收、暂付款项。(9)坏帐准备科目核算的是企业提取的坏帐准备。
(10)预付账款科目核算的是企业按照购货合同规定预付给供应单位的款项。(11)原材料科目核算的是企业库存的各种材料的计划成本或实际成本。
(12)库存商品科目核算的是企业库存的各种商品的实际成本或计划成本。
(13)待摊费用(已取消该科目)科目核算的是企业已经支出,但应由本期和以后各期分别负担的分摊期限在一年以内(包括一年)的各项费用。
(14)长期债权投资科目核算的是企业购入的在一年内不能变现或不准备随时变现的债券和其它债权投资。(15)长期股权投资科目核算的是企业投出的期限在一年以上各种股权性质的投资,包括购入的股票和其它股权投资等。
(16)固定资产科目核算的是企业的固定资产的原价。(17)累计折旧科目核算的是企业固定资产的累计折旧。
(18)在建工程科目核算的是进行基建工程、安装工程、技术改造工程、大修理工程等发生的实际支出,包括需要安装的设备的价值。
(19)固定资产清理科目核算的是企业因出售、报废和毁损等原因转入清理的固定资产价值及其在清理过程中所发生的清理费用和清理收入等。
(20)无形资产科目核算的是企业为生产商品、提供劳务、出租给他人、或为管理目的而持有的、没有实物形态的非货币性长期资产。主要包括专利权、非专利技术、商标权、著作权、土地使用权和商誉等。
(21)待处理财产损溢科目核算的是企业在清查财产过程中查明的各种财产盘盈、盘亏和毁损的价值。
负债类:
(1)短期借款科目核算的是企业向银行或者其它金融机构等借入的期限在一年以下的各种借款。
(2)应付票据科目核算的是企业因购买材料、商品和接受劳务供应等而开出并承兑的商业汇票,包括银行承兑汇票和和商业承兑汇票。
(3)应付账款科目核算的是企业因购买材料、商品和接受劳务供应等而应付给供货单位的款项。
(4)预收账款科目核算的是企业按照合同规定向购货单位预收的款项。
(5)应付工资科目核算的是企业应该支付给职工的工资总额,包括各种工资、奖金、津贴等。但是注意:退休人员的工资不在本科目核算,而是在实际发放时直接计入管理费用。
(6)应付福利费科目核算的是企业提取的福利费(按照应付工资的14%计提)。
(7)应付股利科目核算的是企业经董事会或股东大会,或类似机构决议确定分配的现金股利或利润。企业配的股票股利,不通过本科目核算。
(8)应交税金科目核算的是企业应该交纳的各种税金,但是注意:印花税、耕地占用税以及契税不通过应交税金科目核算。
(9)其他应付款核算的是企业应付、暂收其他单位或个人的款项。
(10)应付利息科目核算的是企业按照规定从成本费用中预先提取但尚未支付的费用,如预提的租金、保险费、借款利息、固定资产修理费等。
(11)长期借款科目核算的是企业向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借入的期限在一年以上的各种借款。
(12)应付债券科目核算的是企业为筹资长期资金而实际发行的债券及应付的利息。企业发行的一年期及一年期以下的短期债券,通过“应付短期债券”科目核算。
所有者权益类:
(1)实收资本(或股本)科目核算的是企业按照企业章程的规定,投资者投入企业的资本。对于股份有限公司的投资者投入的资本,通过“股本”科目核算。企业收到的投资者投入的资金,超过其在注册资本所占的份额的部分,做为资本溢价或股本溢价,在“资本公积”科目核算,不计入实收资本或股本科目。
(2)资本公积科目核算的是企业取得的资本公积。
(3)盈余公积科目核算的是企业从净利润中提取的盈余公积。本科目常用的明细科目包括:
1)法定盈余公积; 2)任意盈余公积;
3)法定公益金。
(4)本年利润科目核算的是企业本年实现的净利润(或发生的净亏损)。
(5)利润分配科目核算的是企业利润的分配(或亏损的弥补)和历年分配(或弥补)后的积存余额。成本类:
(1)生产成本科目核算的是企业进行工业性生产所发生的各项生产费用。(2)制造费用科目核算的是企业为生产产品和提供劳务而发生的各项间接费用。(3)劳务成本科目核算的是企业对外提供劳务所发生的成本。损益类:
(1)主营业务收入科目核算的是企业在销售商品、提供劳务及让渡资产使用权等日常活动中所产生的收入。(2)其他业务收入科目核算的是企业除主营业务收入以外的其他销售或其他业务的收入,如材料销售、代购代销、包装物出租等收入。
(3)投资收益科目核算的是企业对外投资所取得的收益或发生的损失。
(4)营业外收入科目核算的是企业发生的与其生产经营无直接关系的各项收入,包括固定资产盘盈、处置 固定资产净收益、出售无形资产收益、罚款净收入、教育费附加返还等。
(5)主营业务成本科目核算的是企业因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或让渡资产使用权等日常活动而发生的实际成本。(6)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科目核算的是企业日常经营活动应负担的税金及附加,包括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资源税、土地增值税和教育费附加等。注意:不包括增值税。
(7)其他业务支出科目核算的是企业除主营业务收入以外的其他销售或其他业务所发生的支出,包括销售材料、提供劳务等而发生的相关成本、费用,以及相关税金及附加。
(8)营业费用科目核算的是企业销售商品过程中发生的费用(包括运输费、装卸费、包装费、保险费、展览费和广告费),以及为销售本企业的商品而专设的销售机构的职工工资及福利费、类似工资性质的费用、业务费等经营费用。注意:商品流通企业在购买商品过程中发生的运输费、装卸费、包装费、保险费、运输途中的合理损耗和入库前的挑选整理费等,也在本科目核算。
(9)管理费用科目核算的是企业为组织和管理企业生产经营所发生的费用,主要包括行政管理部门职工工资、福利费、办公费、差旅费、业务招待费、计提的坏帐准备等。
(10)财务费用科目核算的是企业为筹集生产经营所需资金等而发生的费用。注意:为构建固定资产的专门借款所发生的借款费用,在固定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之前按规定应予以资本化的部分计入“在建工程”,不计入“财务费用”。
(11)营业外支出科目核算的是企业发生的与其生产经营无直接关系的各项支出,如固定资产盘亏、处置固定资15
产净损失、出售无形资产损失、罚款支出、捐赠支出、非常损失等。
(12)所得税科目核算的是企业按照规定从本期损益中减去的所得税。
三、会计科目的设置原则(易考选择题,只需简单记忆)
会计科目在设置过程中应努力做到科学、合理、适用,应遵循三个原则:
(1)合法性原则:要求所设置的会计科目应当符合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规定。主要是为了保证会计信息的可比性。
说明:对于国家统一会计制度规定的会计科目,根据自身的生产经营特点,在不影响会计核算要求和会计报表指标汇总,以及对外提供统一的财务会计报表的前提下,企业可以自行增设、减少或合并某些会计科目。
(2)相关性原则:要求设置会计科目时,充分考虑会计信息的使用者对本企业会计信息的需要。主要是为了提高会计核算所提供的会计信息相关性,满足相关各方的信息需求。
(3)实用性原则:要求在合法性的基础上,根据企业自身特点,设置符合企业需要的会计科目。
例如:对于工业企业,由于主要的经营活动是制造产品,因而需要设置反映生产耗费的科目,如“生产成本”;还需要设置反映生产成果的科目,如“库存商品”等。而对于商品流通企业而言,由于主要的经营活动是购进和销售商品,不进行产品生产,因而一般不需要设置“生产成本”科目,但需要设置反映商品采购、商品销售,以及在购、销、存等环节发生的各项费用的会计科目。
〔例1〕会计科目是对()的具体内容进行分类核算的项目。A.经济业务
B.会计主体 C.会计对象 D.会计要素
〔答案〕D 〔解析〕会计科目是对会计要素的具体内容进行分类核算的项目。〔例2〕下列属于资产类科目的是()。A.坏账准备 B.累计折旧
C.待摊费用(已取消该科目)D.应付利息
〔答案〕ABC 〔解析〕应付利息属于负债类科目。坏账准备、累计折旧、待摊费用(已取消该科目)都属于资产类科目。〔例3〕下列项目中,属于所有者权益类科目是()。A.实收资本 B.资本公积 C.盈余公积 D.未分配利润
〔答案〕ABC 〔解析〕常见的所有者权益类科目包括实收资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本年利润和利润分配等。注:“未分配利润”属于所有者权益的内容,但不属于所有者权益类科目。
〔例4〕下列会计科目中,属于损益类的是()。
A.待摊费用(已取消该科目)B.应付利息 C.制造费用 D.财务费用 〔答案〕D 〔解析〕选项A属于资产类科目,选项B属于负债类科目,选项C属于成本类科目,选项D属于损益类科目。〔例5〕在下列项目中,与管理费用属于同一类科目的是()。A.无形资产 B.本年利润 C.应交税金
D.投资收益
〔答案〕D 〔解析〕选项A属于资产类科目,选项B属于所有者权益类科目,选项C属于负债类科目,选项D属于损益类科目与管理费用属于同一类会计科目。
〔例6〕下列项目中,属于成本类科目是()。A.生产成本 B.制造费用
C.主营业务成本 D.长期待摊费用 〔答案〕AB 〔解析〕C属于损益类科目,D属于资产类科目,A、B属于成本类科目。常见的成本类科目包括生产成本、制造费用、劳务成本等。
四、账户的概念和分类(要求掌握)
(一)概念:
账户是根据会计科目设置的,具有一定格式和结构,用于分类反映会计要素增减变动及其结果的载体。
(二)分类:
账户的分类与会计科目的分类一致。
1.按照其所反映会计要素具体内容的详细程度及其统驭关系,账户分为总分类账户和明细分类账户。总分类账户是指根据总分类科目设置的,用于对会计要素具体内容进行总括分类核算的账户,简称总账账户或总账。明细分类账户是根据明细分类科目设置的,用于对会计要素具体内容进行明细分类核算的账户,简称明细账。
2.根据所反映的经济内容,账户分为资产类账户、负债类账户、所有者权益类账户、成本类账户、损益类账户五类。
(1)资产类账户分为流动资产、长期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其他资产等。其中流动资产又分为现金及各种存款、短期投资、应收账款、原材料和库存商品等。
(2)负债类账户分为流动负债和长期负债。其中流动负债包括短期借款、应付账款、应付工资、应交税金、应付利润以及应付利息等。
(3)所有者权益类账户包括实收资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本年利润和利润分配等。
(4)损益类账户包括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成本、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营业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其他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支出等。
(5)成本类账户包括生产成本和制造费用等。
五、会计账户的基本结构(了解):
(一)账户的基本结构:账户的结构是指账户的格式,账户的基本结构包括两部分,一部分反映数额的增加情况,另一部分反映数额的减少情况。根据这个需要,把账户划分为左右两方,账户的左方称为“借方”,账户的右方称为“贷方”,即“左借右贷”。注意:账户哪一方登记数额的增加,哪一方登记数额的减少,取决于所记录的经济业务和账户的性质。具体
情况如下:
(1)对于负债类、所有者权益类和收入类账户,借方登记减少数,贷方登记增加数;所谓收入类账户包括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投资收益、营业外收入等等;
(2)对于资产类和费用类账户,借方登记增加数,贷方登记减少数。其中的费用类账户包括生产成本、劳务成本、制造费用、主营业务成本、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其他业务支出、营业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营业外支出、所得税等等。
(3)对于资产类账户,有些账户特殊,借方登记减少数,贷方登记增加数,主要包括累计折旧、短期投资价准备、坏帐准备、存货跌价准备等等。
(二)账户余额的计算方法: 在账户登记时,登记本期增加的金额称为本期增加发生额,登记本期减少的金额称为本期减少发生额,增减相抵之后的差额称为余额。余额按照表示的时间不同,分为期初余额和期末余额。本期期末余额和本期期初余额的基本关系为:
期末余额=期初余额+本期增加发生额-本期减少发生额
其中,“期末余额、期初余额、本期增加发生额、本期减少发生额”统称为会计账户的四个金额要素。
注意:期初余额和期末余额是相对于一定的会计期间来说的,一定会计期间结束时的期末余额,在下一个会计期17
间开始时就成为期初余额。也就是说,本期的期末余额=下期的期初余额。
(三)账户基本结构中包括的具体内容 1.账户的名称(即会计科目); 2.记录经济业务的日期; 3.所依据记账凭证的编号; 4.经济业务摘要;
5.增加和减少的金额;
6.余额(包括期初余额和期末余额)。
(四)借贷记账法账户的基本格式:
借贷记账法是我国《企业会计制度》规定采用的记账方法,根据实际工作的需要,会计账户的格式分为简单 格式和标准格式两种。
(1)简单格式:
简单格式由于于大写的字母“T”或汉字“丁”形似,因此,也称为T型账户或丁字账,这种格式的内容中只包括账户的名称、增加和减少的金额、期初余额、期末余额,不包括记录经济业务的日期、所依据记账凭证的编号以及经济业务摘要。使用这种格式可以很方便地将会计要素所发生的增减变动情况记录下来,并对其进行汇总。在日常会计要素核算中,如果单位采用科目汇总表的账务处理程序,则在登记总帐之前,先登记丁字账,然后,根据丁字账进行汇总,最后按其结果登记总分类账。
(2)书面格式:
书面格式是会计账户的正规格式,包括账户基本结构中的全部内容,在实际工作中,为了详细记录经济业务,并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完整,各单位必须按照《会计法》的有关规定,依法设置并使用会计账簿,因此,会计账户必须使用正规格式。
例8〕在下列项目中,属于会计账户的金额要素的是()。A.本期借方发生额 B.本期贷方发生额 C.本期减少发生额 D.借方余额
〔答案〕C 〔解析〕期末余额=期初余额+本期增加发生额-本期减少发生额,“期末余额、期初余额、本期增加发生额、本期减少发生额”统称为会计账户的四个金额要素。
〔例9〕会计账户的各项金额的关系可用()表示。A.期末余额=期初余额+本期增加发生额-本期减少发生额 B.期末余额-期初余额=本期增加发生额-本期减少发生额 C.期末余额-期初余额-本期增加发生额=本期减少发生额 D.期末余额+本期减少发生额=期初余额+本期增加发生额 〔答案〕ABD 〔解析〕根据“期末余额=期初余额+本期增加发生额-本期减少发生额”很容易知道ABD是答案,C不是答案。〔例10〕在会计账户的标准格式中,包括()等项目。A.增加 B.减少 C.借方
D.余额
〔答案〕CD 〔解析〕会计账户的标准格式中,包括下列项目:日期、凭证编号、摘要、借方、贷方、借或贷、余额。〔例11〕账户的简单格式分为左右两方,其中:左方表示增加,右方表示减少。()
〔答案〕×
〔解析〕账户哪一方登记数额的增加,哪一方登记数额的减少,取决于所记录的经济业务和账户的性质。
六、会计账户与会计科目的联系与区别(要求掌握,易考简答题):
(一)联系:
1.二者都是对会计对象具体内容的科学分类,口径一致,性质相同,会计科目是账户的名称,也是设置账户的依据,账户是会计科目的具体运用;
2.没有会计科目,账户便失去了设置的依据;没有账户,会计科目就无法发挥作用。
(二)区别:
1.会计科目仅仅是账户的名称,不存在结构;而账户则具有一定的格式和结构。
2.会计科目仅说明反映的经济内容是什么,而账户不仅说明反映的经济内容是什么,而且系统反映和控制其增减变化及结余情况。
3.会计科目的作用主要是为了开设账户、填凭证所运用;而账户的作用主要是提供某一具体会计对象的会计资料,为编制会计报表所运用。
说明:在实际工作中,对会计科目和账户不加严格区分,而是相互通用。
〔例12〕下列关于会计账户和会计科目的说法正确的是()。A.会计科目是开设账户的依据,账户的名称就是会计科目
B.二者都是对会计对象具体内容的科学分类,口径一致,性质相同 C.没有账户,会计科目就无法发挥作用
D.会计科目不存在结构,账户则具有一定的格式和结构 〔答案〕ABCD 本章内容总结
本章主要讲述了会计科目和账户的相关内容,大致总结如下:
会计科目是指对会计要素的具体内容进行分类核算的项目。会计科目是复式记账的基础,是编制记账凭证的基础,为成本计算与财产清查提供了前提条件,为编制会计报表提供了方便。会计科目按其所提供信息的详细程度及其统驭关系不同,分为总分类科目和明细分类科目。按其所归属的会计要素不同,分为资产类、负债类、所有者权益类、成本类和损益类五大类。设置会计科目时应该遵循三个原则:合法性原则、相关性原则、实用性原则。
账户是根据会计科目设置的,具有一定格式和结构,用于分类反映会计要素增减变动及其结果的载体。
账户的分类与会计科目的分类一致。按照其所反映会计要素具体内容的详细程度及其统驭关系,账户分为总分类账户和明细分类账户。根据所反映的经济内容,账户分为资产类账户、负债类账户、所有者权益类账户、成本类账户、损益类账户五类。
账户的基本结构包括两部分,一部分反映数额的增加情况,另一部分反映数额的减少情况。账户分为左右两方,左方称为“借方”,右方称为“贷方”,即“左借右贷”。账户哪一方登记数额的增加,哪一方登记数额的减少,取决于所记录的经济业务和账户的性质。
本期期末余额和本期期初余额的基本关系为:期末余额=期初余额+本期增加发生额-本期减少发生额。其中,“期末余额、期初余额、本期增加发生额、本期减少发生额”统称为会计账户的四个金额要素。
会计账户与会计科目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联系:二者都是对会计对象具体内容的科学分类,口径一致,性质相同,会计科目是账户的名称,也是设置账户的依据,账户是会计科目的具体运用;没有会计科目,账户便失去了设置的依据;没有账户,会计科目就无法发挥作用。
区别:会计科目仅仅是账户的名称,不存在结构;而账户则具有一定的格式和结构。会计科目仅说明反映的经济内容是什么,而账户不仅说明反映的经济内容是什么,而且系统反映和控制其增减变化及结余情况。会计科目的作用主要是为了开设账户、填凭证所运用;而账户的作用主要是提供某一具体会计对象的会计资料,为编制会计报表所运用。
历年考题解析
一、单选题
1.应在账户的借方核算的是()。A.负债的增加额
B.所有者权益的增加额 C.收入的增加额 D.资产的增加额
答案:D 解析:注意本题答案与“对于资产类账户,有些账户特殊,借方登记减少数,贷方登记增加数”这个说法并不矛盾,原因是这些资产类账户都是资产的抵减账户,也就说,这些账户的余额的增加导致资产减少,这些账户余额的减少导致资产增加。例如:计提折旧时,累计折旧的余额增加,计入贷方,但是,固定资产净值=固定资产原价-累计折旧,因此,累计折旧的贷方发生额核算的是固定资产净值的减少额。反之,累计折旧的借方发生额核算的是固定资产净值的增加额。
二、多选题
1.下列属于成本类科目的是()。A.生产成本 B.主营业务成本 C.制造费用 D.营业费用
答案:AC 解析:成本类科目主要包括三种,即生产成本、制造费用和劳务成本。选项B主营业务成本和选项D营业费用都属于损益类科目。
2.关于总分类会计科目与明细分类会计科目表述正确的是()。
A.明细分类会计科目概括地反映会计对象的具体内容 B.总分类会计科目详细地反映会计对象的具体内容 C.总分类会计科目对明细分类科目具有控制作用 D.明细分类会计科目是对总分类会计科目的补充和说明 答案:CD 解析:总分类科目是概括地反映会计对象的具体内容,明细分类科目是详细反映会计对象的具体内容。总分类科目对明细分类科目具有统驭和控制作用,而明细分类科目是对总分类科目的补充和说明。
3.下列属于损益类科目的是()。A.制造费用
B.生产成本 C.主营业务成本
D.管理费用 答案:CD 解析:AB属于成本类科目,CD属于损益类科目。损益类科目包括收入和费用两类,其中,收入类有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等;费用类有主营业务成本、营业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等。
本章主要内容简介:
本章主要讲述了下列内容:(1)复式记账法的概念和特点;(2)借贷记账法的记账符号、账户基本结构和记账规则;(3)试算平衡的应用;(4)会计分录的编制方法;(5)总分类账户与明细分类账户的关系以及平行登记。这五部分内容都是要求必须掌握的。
具体内容讲解:
一、复式记账法的概念和特点
所谓的记账方法,简单地说,就是在账簿中登记经济业务的方法。按其记录经济业务方式的不同,记账方法可以分为单式记账法和复式记账法。
(一)单式记账法的概念和特点
概念:单式记账法是指对发生的每一项经济业务,只在一个账户中进行登记的记账方法。例如:对于用现金支付工资的业务,只在现金账户中登记现金减少,而不在“应付工资”账户中登记应付工资的减少。
特点:单式记账法记账手续简单,但是由于它没有一套完整的账户体系,账户之间不能形成相互对应的关系,所以不能全面系统地反映各会计要素的增减变动情况以及经济业务的来龙去脉(即资金从何处来,又往何处去),也不便于检查账户记录的正确性和完整性。
(二)复式记账法的概念和特点
概念:复式记账法是以资产与权益平衡关系作为记账基础,对于每一笔经济业务,都要以相等的金额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联系的账户中进行登记,系统地反映资金运动变化结果的一种记账方法。例如:上述用现金支付工资的业务,在复式记账法下,一方面在“现金”账户中登记现金减少,另一方面在“应付工资”账户中登记应付工资减少。
特点:与单式记账法相比,复式记账法具有以下特点:(1)由于对于发生的每一项经济业务,都要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联系的账户中同时登记。因此,通过账户记录不仅可以全面、清晰地反映出经济业务的来龙去脉,而且还能通过会计要素的增减变动,全面、系统地反映经济活动的过程和结果。
(2)由于每项经济业务发生后,都要以相等的金额在有关账户中进行登记,因此,可以对账户记录的结果进行试算平衡,以检查账户记录是否正确。
〔例1〕复式记账法是指对于发生的每一项经济业务都要以相等的金额同时在相互联系的两个账户中进行登记的一20
种记账方法。()
答案:×
解析:复式记账法是指对于发生的每一项经济业务都要以相等的金额同时在相互联系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账户中进行登记的一种记账方法。
〔例2〕复式记账法可以保持账户之间的平衡关系。()答案:√
解析:由于运用复式记账法,当每笔经济业务发生时,要用相等金额、在相互联系的两个或多个以上的账户中同时加以记录,所以,复式记账法可以保持账户之间的平衡关系。
二、借贷记账法的记账符号、账户基本结构和记账规则
(一)记账符号
借贷记账法用“借”和“贷”作为记账符号,反映会计要素的增减变动情况。
(二)账户基本结构
1.对于负债类、所有者权益类和收入类账户,借方登记减少数,贷方登记增加数; 其中:
(1)负债类和所有者权益类账户的期末余额一般出现在贷方,其余额计算公式为:
期末贷方余额=期初贷方余额+本期贷方发生额(增加额)-本期借方发生额(减少额)注意:个别负债、账户的期末余额可能在借方。例如:应付利息、本年利润。“应付利息”属于负债类账户,核算企业按规定从成本费用中预先提取但尚未支付的费用。贷方登记预先提取的数额,借方登记实际支付的费用,余额一般在贷方,表示已经预提但尚未支付的费用。如果期末余额在借方,表示实际支付大于预先提取的数额,应视为待摊费用(已取消该科目)。“本年利润”属于所有者权益类账户,贷方登记由收入类账户转来的,企业本期内的全部收入数额,借方登记由费用类账户转来的,企业本期内发生的全部费用支出数额,如果余额在贷方,反映的是利润数额;如果余额在借方,反映的是亏损数额。
(2)收入是企业在一定期间取得的经营业绩,不应留存到下一会计期间,应当在当期予以结转,以便下一会计期间的收入账户金额能够反映下一会计期间的实际收入情况,期末要将收入类账户的全部余额计入“本年利润”账户的贷方,以便结算本期利润,收入类账户结转之后没有余额
2.对于资产类和费用(包括成本)类账户,借方登记资产、费用增加数,贷方登记资产、费用减少数。(1)资产类账户的余额一般在借方,其余额计算公式为: 期末借方余额=期初借方余额+本期借方发生额-本期贷方发生额
注意:
①个别资产类账户的余额一般在贷方,例如:累计折旧、短期投资跌价准备、坏帐准备、存货跌价准备等等。其余额计算公式为:期末贷方余额=期初贷方余额+本期贷方发生额-本期借方发生额
②有些资产类账户的余额既可能在借方也可能在贷方,例如:对于“应收账款”账户,如果本期收回的款项大于应收款项(即存在预收款项),则期末“应收账款”账户的余额在贷方,表示预收的款项,此时“应收账款”账户变成负债性质的账户了。
(2)费用(包括成本)类账户在期末一般没有余额,如有余额,应为借方余额。具体而言: ①生产成本、劳务成本账户在期末一般有余额,其余额在借方,期末借方余额=期初借方余额+本期借方发生额-本期贷方发生额 ②制造费用账户在期末结转(计入生产成本)之后一般没有余额。③属于损益类的费用账户期末(结转计入本年利润)没有余额。
总结:
(1)借方登记:资产的增加额、负债的减少额、所有者权益的减少额、收入的减少额、费用的增加额; 贷方登记:资产的减少额、负债的增加额、所有者权益的增加额、收入的增加额、费用的减少额。(2)对于每一个账户来说,如果有期初余额,只可能在账户的一方(借方或贷方);
(3)如果期末余额与期初余额的方向相同,说明账户的性质未变;如果期末余额与期初余额的方向相反,则说明账户的性质已经发生改变。例如上述提到的“应收账款”账户。除此以外,还有“应付账款”账户、“预付账款”、“预收账款”账户、“待处理财产损溢”账户等。
(4)对于收入类账户以及属于损益类的费用账户,本期发生额在期末结账时都要转入“本年利润”账户,期初、期末没有余额。
〔例3〕下列计入借方的是()
A.资产的增加额 B.负债的增加额
C.所有者权益的增加额 D.费用的增加额
〔答案〕AD 〔解析〕借方登记:资产的增加额、负债的减少额、所有者权益的减少额、收入的减少额、费用的增加额;贷方登记:资产的减少额、负债的增加额、所有者权益的增加额、收入的增加额、费用的减少额。
(三)记账规则
1.内容: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
含义:对于一笔经济业务事项,必须同时在相互联系的账户的借方和贷方登记,并且借方登记的数额等于贷方登记的数额。(稍后结合会计分录举例说明)
三、会计分录的编制方法
(一)会计分录 1.会计分录的概念:
确定经济业务涉及的账户及其借贷方向和金额的方法就是编制会计分录。所谓的会计分录是指按照复式记账的要求,对每项经济业务列示出应借、应贷的账户名称及其金额的一种记录,会计分录又称为记账公式或简称分录。一笔会计分录主要包括三个要素:会计科目(账户)、记账符号、金额。
2.会计分录的分类:
根据每项经济业务所涉及的会计账户的多少,可以把会计分录分为简单会计分录和复合会计分录。
(1)简单会计分录指的是一项经济业务仅涉及两个账户的分录,即“一借一贷”的分录。例如:把现金存入银行的分录:
借:银行存款 贷:现金
(2)复合会计分录指的是一项经济业务涉及两个以上账户的分录,即“一借多贷”、“一贷多借”或“多借多贷”的分录。例如:
(1)采取赊销方式销售商品的分录:
借:应收账款
贷:主营业务收入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2)一般纳税人赊购原材料的分录: 借:原材料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贷:应付账款
(3)采取赊销方式(另外一部分货款通过银行收到)销售商品的分录: 借:应收账款
银行存款
贷:主营业务收入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注意:不能把几项业务合并编制复合会计分录。会计分录的编制方法:
(1)确认经济业务所涉及的账户及性质;
(2)分析涉及的资金是增还是减,数额是多少;
(3)根据账户的基本结构确定每个账户的借贷方向;(4)按照规定的格式写出分录,具体规定如下: ①先写借方科目,后写贷方科目;
②贷方的文字和数字都要比借方后退两格书写;
③在一借多贷或一贷多借和多借多贷的情况下,借方或贷方的文字要对齐,金额也要对齐。(5)检查借方和贷方合计是否相等。编制试算平衡表时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1)必须保证所有账户的余额均已计入试算平衡表,否则可能会导致余额平衡的等式不成立。
(2)试算不平衡,表明账户记录肯定有错误,应认真查找,直到平衡为止。
(3)试算平衡了,不一定说明账户记录绝对正确,因为有些错误不会影响借贷双方的平衡关系。如:漏记某项经济业务;重记某项经济业务;某项经济业务记错有关账户,借贷仍然平衡;某项经济业务在账户记录中,颠倒了记账方向,借贷仍然平衡;借方或贷方发生额中,偶然发生多记或少记并且相互抵消,借贷仍然平衡等等。
〔例16〕下列哪些错误不会影响借贷双方的平衡关系()。A.漏记某项经济业务
B.重记某项经济业务
C.记错方向,把借方计入贷方 D.借贷错误巧合,正好抵消 〔答案〕ABD 〔解析〕注意“记错方向,把借方计入贷方”的结果导致贷方两次计入数据,而借方没有计入数据,贷方余额大于借方余额,影响借贷双方的平衡关系。
〔例17〕关于试算平衡法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包括发生额试算平衡法和余额试算平衡法 B.试算不平衡,表明账户记录肯定有错误 C.试算平衡了,说明账户记录一定正确
D.理论依据是“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 答案:ABD
五、总分类账户与明细分类账户的平行登记
(一)总分类账户与明细分类账户的关系 1.总分类账户对明细分类账户具有统驭控制作用
解释:总分类账户提供的总括核算资料是对有关明细分类账户资料的综合;明细分类账户所提供的明细核算资料是对其总分类账户核算资料的具体化。
2.明细分类账户对总分类账户具有补充说明作用 解释:总分类账户是对会计要素各项目增减变化的总括反映,提供总括的资料;而明细分类账户反映的是会计要素各项目增减变化的详细情况,提供了某一具体方面的详细资料,有些明细分类账户还可以提供实物数量指标和劳动量指标等。
3.总分类账户与其所属明细分类账户在总金额上应当相等。
解释:由于总分类账户与其所属明细分类账户是根据相同的依据来进行平行登记,所反映的经济内容是相同的,其总金额必然相等。
(二)总分类账户与明细分类账户的平行登记
1.含义:所谓总分类账户与明细分类账户的平行登记是指对所发生的每项经济业务都要以会计凭证为依据,一方面计入有关总分类账户,另一方面也要计入有关总分类账户所属的明细分类账户的方法。
2.意义:便于账户核对和检查,纠正错误和遗漏。3.要点:
(1)依据相同:所依据会计凭证相同。
(2)方向相同(借贷方向相同):即如果登记总账时是记借方,则登记其所属的明细账也是记借方;如果 登记总账时是记贷方,则登记其所属的明细账也是记贷方。
(3)期间相同(所属会计期间相同):即对于当期发生的经济业务,必须在同一期间将其登记到总分类账和其所属的明细分类账中。注意:“期间相同”的含义是在同一个月份内,例如:假设某项业务在明细账中是4月10日登记的,而总账中是在4月20日登记的该业务,则属于期间相同。
(4)金额相同:计入总分类账户的金额与计入其所属明细分类账户的合计金额相等。总结:总账与其所属的明细账之间在数量上存在的勾稽关系: 总账账户的期初余额=所属明细账账户期初余额合计
总账账户的本期发生额=所属明细账户本期发生额合计 总账账户的期末余额=所属明细账账户期末余额合计
〔例18〕下列关于平行登记的说法正确的是()。A.总账账户的期初余额=明细账账户期初余额合计
B.计入总分类账户的金额与计入其所属明细分类账户的合计金额相等 C.总账账户的本期发生额=所属明细账户本期发生额合计
D.总账账户的期末余额=所属明细账账户期末余额合计
答案:BCD 解析:A的正确表示应该是:总账账户的期初余额=所属明细账账户期初余额合计 本章主要讲述的是复式记账的相关内容,主要内容如下:
复式记账法是以资产与权益平衡关系作为记账基础,对于每一笔经济业务,都要以相等的金额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联系的账户中进行登记,系统地反映资金运动变化结果的一种记账方法。与单式记账法相比,复式记账法不仅可以全面、清晰地反映出经济业务的来龙去脉,还能通过会计要素的增减变动,全面、系统地反映经济活动的过程和结果,并且可以对账户记录的结果进行试算平衡,以检查账户记录是否正确。
借贷记账法用“借”和“贷”作为记账符号,反映会计要素的增减变动情况。借方登记:资产的增加额、负债的减少额、所有者权益的减少额、收入的减少额、费用的增加额;贷方登记:资产的减少额、负债的增加额、所有者权益的增加额、收入的增加额、费用的减少额。在记账时,应该遵循的基本规则是: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会计分录是指对某项经济业务事项标明其应借应贷账户及其金额的记录,简称分录。根据每项经济业务所涉及的会计账户的多少,可以把会计分录分为简单会计分录和复合会计分录。简单会计分录指的是一项经济业务仅涉及两个账户的分录,即“一借一贷”的分录。复合会计分录指的是一项经济业务涉及两个以上账户的分录,即“一借多贷”、“一贷多借”或“多借多贷”的分录。
所谓的试算平衡指的是根据“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的恒等关系以及借贷记账法的记账规则,检查和验证所有账户记录是否正确的一种方法,包括发生额试算平衡法和余额试算平衡法两种方法。涉及三个平衡关系
等式:
全部账户本期借方发生额合计=全部账户本期贷方发生额合计
全部账户的借方期初余额合计=全部账户的贷方期初余额合计 全部账户的借方期末余额合计=全部账户的贷方期末余额合计
在实际会计核算中,是通过编制“试算平衡表”的方法来完成试算平衡的。注意:试算不平衡,表明账户记录肯定有错误。试算平衡了,不一定说明账户记录绝对正确。所谓总分类账户与明细分类账户的平行登记是指对所发生的每项经济业务都要以会计凭证为依据,一方面计入有关总分类账户,另一方面计入有关总分类账户所属的明细分类账户的方法。要求做到四点:(1)所依据会计凭证相同;(2)借贷方向相同;(3)所属会计期间相同;(4)计入总分类账户的金额与计入其所属明细分类账户的合计金额相等。
历年考题解析
(一)单选题
1.对于负债类账户而言()。A.增加记借方 B.增加记贷方 C.减少记贷方 D.期末无余额
答案:B 解析:对于负债类、所有者权益类和收入类账户,借方登记减少数,贷方登记增加数。
2.应付账款账户期初贷方余额为35400元,本期贷方发生额为26300元,本期借方发生额为17900元,该账户 期末余额为()。A.借方43800元 B.借方27000元 C.贷方43800元
D.贷方27000元 答案:C 解析:“应付账款”属于负债类账户,负债类账户的期末余额一般在贷方,其余额计算公式为:期末贷方余额=期初贷方余额+本期贷方发生额-本期借方发生额,本题中,期末贷方余额=35400+26300-17900=43800 3.企业计算应交所得税时,正确的会计分录是()。A.借:本年利润 贷:所得税
B.借:管理费用 贷:所得税 C.借:所得税
贷:银行存款
D.借:所得税
贷:应交税金-应交所得税 答案:D 解析:“所得税”属于费用类账户,所得税的增加计入借方。应交所得税通过“应交税金-应交所得税”核算,增加计入贷方。
(二)多选题
1.用公式表示试算平衡关系,正确的是()。
A.全部账户本期借方发生额合计=全部账户本期贷方发生额合计 B.全部账户本期借方余额合计=全部账户本期贷方余额合计 C.负债类账户借方发生额合计=负债类账户贷方发生额合计 D.资产类账户借方发生额合计=资产类账户贷方发生额合计 答案:AB 解析:所谓的试算平衡指的是根据资产与权益的恒等关系以及借贷记账法的记账规则,检查所有账户记录是否正确的过程,包括发生额试算平衡法和余额试算平衡法两种方法。涉及三个平衡关系等式:
全部账户本期借方发生额合计=全部账户本期贷方发生额合计 全部账户的借方期初余额合计=全部账户的贷方期初余额合计 全部账户的借方期末余额合计=全部账户的贷方期末余额合计 2.在借贷记账法下,可以在账户借方登记的是()。A.资产的增加 B.负债的减少 C.收入的减少 D.费用的减少 答案:ABC 解析:(1)借方登记:资产的增加额、负债的减少额、所有者权益的减少额、收入的减少额、费用的增加额;(2)贷方登记:资产的减少额、负债的增加额、所有者权益的增加额、收入的增加额、费用的减少额。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资产类账户增加记贷方,减少记借方 B.负债类账户增加记贷方,减少记借方 C.收入类账户增加记贷方,减少记借方 D.费用类账户增加记贷方,减少记借方 答案:BC 4.会计分录的内容包括()。A.经济业务内容摘要 B.账户名称 C.经济业务发生额 D.应借应贷方向 答案:BCD 解析:会计分录是指对某项经济业务事项标明其应借应贷账户及其金额的记录。选项A是账户应该具备的内容。
(三)判断题
1.试算平衡时,试算平衡了,说明账户记录是绝对正确的。()答案:×
解析:试算平衡了,不一定说明账户记录绝对正确,因为有些错误不会影响借贷双方的平衡关系。2.核算期间费用的各账户期末结转入“本年利润”账户后应无余额。()
答案:√
解析:核算期间费用的账户包括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和营业费用,期末余额全部转入“本年利润”账户,转入“本年利润”后,核算期间费用的账户无余额。
3.记账时,将借贷方向记错,不会影响借贷双方的平衡关系。()答案:√
解析:“借贷方向记错”对借贷方余额的影响相同,不会影响借贷双方的平衡关系。
4.编制试算平衡表时,也应该包括只有期初余额而没有本期发生额的账户。()答案:√
解析:试算平衡表中不仅仅包括本期发生额平衡,还包括余额平衡。本章主要内容简介:
本章讲述了五方面的内容,即(1)会计凭证的概念和种类;
(2)原始凭证的概念、种类、基本内容、填制要求、审核内容;(3)记账凭证的概念、种类、基本内容、编制要求和审核内容;
(4)会计凭证的传递和保管;
(5)会计凭证的意义。其中,前三项内容是必须掌握的,第四、五项内容只需要一般了解。
一、会计凭证的概念、意义和种类(概念和种类需要掌握):
会计核算共计包括七种方法:第一种方法是设置会计科目和账户;第二种方法是复式记账;第三种方法就是本章要学习的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
概念(掌握):会计凭证是记录经济业务事项发生或完成情况的书面证明,是登记账簿的依据。通过填制或取得会计凭证,可以明确经济责任。注意:任何会计凭证都必须经过有关人员的严格审核,只有经过审核确认无误的会计凭证,才能作为登记账簿的依据。
意义(了解):
(1)记录经济业务,提供记账依据;(2)明确经济责任,强化内部控制;
(3)监督经济活动,控制经济运行。
种类(掌握):按照编制程序和用途的不同,分为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两大类。其中原始凭证是登记账簿的原始依据,而记账凭证是登记会计账簿的直接依据。
〔例1〕原始凭证是会计核算的原始资料和重要依据,是登记会计账簿的直接依据()。答案:×
解析:原始凭证是登记账簿的原始依据,而记账凭证是登记会计账簿的直接依据。
二、原始凭证的概念、种类、基本内容、填制要求、审核内容(需要掌握):
(一)原始凭证的概念
原始凭证又称为单据,是在经济业务发生或者完成时取得或填制的,用以记录或证明经济业务的发生或者完成情况的原始凭据。它是会计核算的原始资料和重要依据。
(二)原始凭证的种类:
按照来源的不同,分为外来原始凭证和自制原始凭证
(1)外来原始凭证是指在经济业务发生或完成时,从其他单位或个人直接取得的原始凭证,如购买材料时取得的增值税专用发票、银行转来的各种结算凭证、对外支付款项时取得的收据、职工出差取得的飞机票、车船票等。(2)自制原始凭证是指由本单位内部经办业务的部门或个人,在执行或完成某项经济业务时填制的、仅供单位内部使用的原始凭证。如收料单、领料单、限额领料单、产品入库单、产品出库单、借款单、工资发放明细表、折旧计算表、开工单、成本计算单、本单位开具的销售发票等。
按照填制手续及内容不同,原始凭证分为一次凭证、累计凭证和汇总凭证。
(1)一次凭证是指一次填制完成、只记录一笔经济业务的原始凭证。它是一次有效的凭证,即一经填写完毕就不能再次填写使用的凭证。如购货发票、销货发票、收据、领料单、借款单、银行结算凭证、收料单、工资结算单等。一次凭证与外来原始凭证和自制原始凭证的关系:外来原始凭证都是一次凭证,自制原始凭证绝大多数是一次凭证。如自制原始凭证中的限额领料单就不属于一次凭证。因此不能认为自制原始凭证都是一次凭证。
(2)累计凭证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多次记录发生的同类型经济业务的原始凭证。它是多次有效的原始凭证,即可多次填写使用的凭证。最常见的累计原始凭证是企业为了控制生产成本,在领用材料时填写的限额领料单。
特点:在一张凭证内可以连续登记相同性质的经济业务,随时结出累计数及结余数,并按照费用限额进行费用控制,期末按实际发生额记账。
一次凭证与累计凭证的比较:
①二者都仅仅包含一张原始凭证;
②一次凭证一次有效,只能填写一次;累计凭证多次有效,可以填写多次。
(3)汇总凭证也称原始凭证汇总表,是指对一定时期内反映经济业务内容相同的若干张原始凭证,按照一定标准综合填制的原始凭证。如发出材料汇总表、工资结算汇总表、销售日报、差旅费报销单、收入材料汇总表等。
特点:合并了同类型经济业务,简化了记账工作量。累计凭证和汇总凭证的比较: 相同点:
①二者都可以简化会计核算手续;
②二者都包括多项经济业务,并且经济业务内容相同。不同点:
累计凭证只包括一张原始凭证,是把多笔同类型的经济业务反映在一张原始凭证上;汇总凭证中包括多张原始凭证,是对多张反映相同经济业务的原始凭证进行汇总。
按照格式的不同,分为通用凭证和专用凭证(1)通用凭证指的是由有关部门统一印制、在一定范围内使用的具有统一格式和使用方法的原始凭证。如某省(市)印制的在该省(市)通用的发货票、由人民银行制作的在全国通用的银行转账结算凭证、由国家税务局统一印制的全国通用的增值税专用发票等。
(2)专用凭证指的是由单位自行印制的、仅在本单位内部使用的原始凭证。如领料单、差旅费报销单、折旧计算表、工资费用分配表、收料单等。
〔例2〕下列属于外来原始凭证的是()。A.本单位开具的销售发票 B.供货单位开具的发票
C.职工出差取得的飞机票和火车票 D.银行收付款通知单 答案:BCD 解析:外来原始凭证指的是在经济业务发生或者完成时,从其它单位或个人直接取得的原始凭证。选项A属于自制原始凭证。
〔例3〕下列关于原始凭证的说法正确的是()。
A.按照来源的不同,分为外来原始凭证和自制原始凭证
B.按照格式的不同,分为通用凭证和专用凭证
C.按照填制手续及内容不同,分为一次凭证、累计凭证和汇总凭证 D.按照填制方法不同,分为外来原始凭证和自制原始凭证 答案:ABC 〔例4〕自制原始凭证都是一次凭证,外来原始凭证绝大多数是一次凭证()。答案:×
解析:外来原始凭证都是一次凭证,自制原始凭证绝大多数是一次凭证。〔例5〕下列属于累计凭证的是()。A.限额领料单 B.领料单
C.收入材料汇总表
D.工资汇总表 答案:A 解析:选项B属于一次凭证,选项C和D属于汇总凭证,选项A属于累计凭证。累计凭证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多次记录发生的同类型经济业务的原始凭证。
〔例6〕下列属于通用凭证的是()。
A.本单位开具的销售发票 B.供货单位开具的发票 C.工资费用分配表 D.差旅费报销单
答案:AB 解析:通用凭证指的是由有关部门统一印制、在一定范围内使用的具有统一格式和使用方法的原始凭证。选项CD属于专用凭证。
(三)原始凭证的基本内容:(1)原始凭证的名称和编号;
(2)填制原始凭证的日期;
(3)接受原始凭证的单位名称;
(4)经济业务内容(含数量、单价和金额等);(5)填制单位签章;(6)有关人员签章;
(7)凭证附件(今年新增内容)。
〔例7〕原始凭证的基本内容中包括()。A.原始凭证的名称和编号 B.原始凭证的种类 C.经济业务的性质 D.凭证附件 答案:AD
(四)原始凭证的填制要求(易考简答题、多选题):
1.记录要真实。要求原始凭证所填列的经济业务内容和数字必须真实可靠,符合实际情况。2.内容要完整。原始凭证所要求填列的项目必须逐项填列齐全,不得遗漏和省略。3.手续要完备。即原始凭证的有关签章要齐全,以明确经济责任。
4.书写要清楚、规范。具体要求如下:
(1)原始凭证要按规定填写,文字要简要,字迹要清楚,易于辨认,不得使用未经国务院公布的简化汉字。(2)大小写金额必须相符且填写规范,小写金额用阿拉伯数字逐个书写,不得写连笔字。
(3)在小写金额前要填写人民币符号“¥”,人民币符号“¥”与阿拉伯数字之间不得留有空白。例如:不能表示为:¥ 108.00,而应该表示为¥108.00(4)金额数字一律填写到角分,无角分的,写“00”或符号“-”;有角无分的,分位写“0”,不得用符号“-”代替。例如:“人民币贰拾陆元整”应写成“¥26.00”或“¥26.-”,而不能写成“¥26”;“人民币贰拾陆元捌角整”应写成“¥26.80”而不能写成“¥26.8”或“¥26.8-”。
(5)汉字大写金额一律用正楷或者行书体书写。(6)大写金额前如未印有“人民币”字样的,应加写“人民币”三个字,“人民币”字样和大写金额之间不得留有空白。例如:不能表示为“人民币贰拾陆元整”。
(7)大写金额到元或者到角为止的,后面要写“整”或“正”字;有分的,不写“整”或“正”字。例如:可以表示为“人民币贰拾陆元整”、“人民币贰拾陆元捌角整”,但是不能表示为“人民币贰拾陆元捌角伍分整”。
5.编号要连续。如果原始凭证已预先印定编号,在写坏作废时,应加盖“作废”戳记,妥善保管,不得撕毁。6.不得涂改、刮擦、挖补。正确的处理包括:
(1)原始凭证有错误的,应当由出具单位重开或更正,更正处应当加盖出具单位印章。
(2)原始凭证金额有错误的,应当由出具单位重开,不得在原始凭证上更正。因为原始凭证上的金额是反映经济业务事项情况的最重要的数据。如果允许随意更改,容易产生舞弊行为,不利于保证原始凭证的质量。
注意:上述两点实际上讲的是“原始凭证的错误更正”的相关内容,这是很重要的内容。
7.填制要及时:要求各种原始凭证一定要及时填写,并按规定的程序及时送交会计机构、会计人员进行审核。〔例8〕下列表示方法正确的是()。A.¥ 508.00 B.¥86.00 C.人民币伍拾陆元捌角伍分整 D.人民币 柒拾陆元整
答案:B 解析:按照规定,大写金额数字有分的,分字后面不写“整”或“正”字。所以,C的写法不正确;人民币符号“¥”与阿拉伯数字之间不得留有空白,所以,A的写法不正确;“人民币”字样和大写金额之间不得留有空白。所以,D的写法不正确。
(五)原始凭证的审核内容:
为了正确反映经济业务的执行和完成情况,发挥会计工作的监督作用,财会部门对各种原始凭证要进行严格的审查和核对。原始凭证的审核内容主要包括:真实性、合法性、合理性、完整性、正确性和及时性(今年新增内容)。
1.真实性:审核原始凭证日期是否真实、业务内容是否真实、数据是否真实等。
2.合法性:审核原始凭证所记录的经济业务是否有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情况,是否履行了规定的凭证传递和审核程序,是否有贪污腐化等行为。
3.合理性:审核原始凭证所记录经济业务是否符合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需要、是否符合有关的计划、预算等。4.完整性:审核原始凭证各项基本要素是否齐全,是否有漏项情况,日期是否完整,数字是否清晰,文字是否工整,有关人员签章是否齐全,凭证联次是否正确等。
5.正确性:审核原始凭证各项金额的计算及填写是否正确。
6.及时性:审查是否在经济业务发生或完成时及时填制有关原始凭证。审核结果的处理:
1.对于完全符合要求的原始凭证,应及时据以编制记账凭证入账;
2.对于真实、合法、合理但内容不够完善、填写有错误的原始凭证,应退回给有关经办人员,由其负责将有关凭证补充完整、更正错误或重开后,再办理正式会计手续。
3.对于不真实、不合法的原始凭证,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有权不予以接受,并向单位负责人报告。
〔例11〕原始凭证的审核内容包括()。A.有关数量、单价、金额是否正确无误 B.是否符合有关的计划和预算 C.记录的经济业务的发生时间 D.是否有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情况
答案:ABCD 解析:原始凭证的审核包括六方面的内容,即真实性、合法性、合理性、完整性、正确性和及时性。选项A属于正确性的要求,选项B属于合理性的要求,选项C属于及时性的要求,选项D属于合法性的要求。
〔例12〕对于真实、合法、合理但内容不够完善、填写有错误的原始凭证,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不予以接受()。
答案:×
解析:对于真实、合法、合理但内容不够完善、填写有错误的原始凭证,应退回给有关经办人员,由其负责将有关凭证补充完整、更正错误或重开后,再办理正式会计手续。
三、记账凭证的概念、种类、基本内容、编制要求和审核内容(需要掌握):
(一)记账凭证的概念
记账凭证又称为记账凭单,是会计人员根据审核无误的原始凭证,按照经济业务事项的内容加以归类,并据以确定会计分录后所填制的会计凭证。
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的区别(新增内容)
1.填制人员不同。原始凭证由经办人员填制,而记账凭证则一律由会计人员填制。
2.填制依据不同。原始凭证是根据已经发生或完成的经济业务填制的,而记账凭证则是根据审核后的原始凭证填制;
3.填制方式不同。原始凭证仅用以记录、证明经济业务已经发生或完成,而记账凭证则要依据会计科目对已发生或完成的经济业务进行初步归类、整理编制;
4.发挥作用不同。原始凭证是记账凭证的附件和填制记账凭证的依据,而记账凭证则是登记会计账簿的依据。
(二)记账凭证的种类:
1.按其反映的经济业务的内容,记账凭证分为收款凭证、付款凭证和转账凭证三种。
(1)收款凭证:收款凭证是指用于记录现金和银行存款收款业务的会计凭证,它是出纳人员根据库存现金收入业务和银行存款收入业务的原始凭证编制的专用凭证,据以作为登记现金和银行存款等有关账户的依据,分为现金收款凭证和银行存款收款凭证两种。
(2)付款凭证:付款凭证是指用于记录现金和银行存款付款业务的会计凭证。它是出纳人员根据库存现金和银行存款付出业务的原始凭证编制的专用凭证,作为登记现金和银行存款等有关账户的依据,分为现金付款凭证和银行存款付款凭证两种。
(3)转账凭证:转账凭证是用于记录不涉及现金和银行存款业务的会计凭证,它是会计人员根据有关转账业务的原始凭证编制的,作为记账依据的专用凭证。
这样分类的优缺点:
优点:便于按经济业务对会计人员进行分工,也便于提供分类核算数据,为记账工作带来方便。缺点:工作量较大。
适用范围:
该种分类方式适用于规模较大、收付业务较多的单位。
说明:对于经济业务较简单、规模较小、收付业务较少的单位,为了简化核算,可以采用通用记账凭证来记录所有经济业务。
2.按照填列方式不同,记账凭证分为复式凭证和单式凭证:
(1)复式凭证亦称多项记账凭证,是指将每一笔经济业务事项所涉及的全部会计科目及其发生额均在同一张记账凭证中反映的一种凭证。它是在实际工作中应用最普遍的记账凭证。上述收款凭证、付款凭证和转账凭证,以及通用记账凭证均为复式凭证。
优点:全面反映了经济业务的账户对应关系,有利于检查会计分录的正确性。
缺点:由于一张凭证填列多个会计科目及其内容,因此不便于会计岗位上的分工记账。
(2)单式凭证亦称单项记账凭证,是指每一张记账凭证只填列经济业务事项所涉及的一个会计科目及其金额的记账凭证。
优点:由于一张凭证只填列一个会计科目及其内容,所以便于分工记账,便于按会计科目汇总。缺点:不能在一张凭证上反映经济业务的全貌,不便于检验会计分录的正确性。〔例1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按其反映的经济业务的内容,记账凭证分为收款凭证、付款凭证和转账凭证 B.按照填列方式不同,记账凭证分为复式凭证和单式凭证 C.复式记账凭证便于汇总计算每一个会计科目的发生额 D.单式记账凭证便于分工记账 答案:ABD
(三)记账凭证的基本内容:(1)记账凭证的名称;
(2)填制记账凭证的日期;(3)记账凭证的编号;
(4)经济业务事项的内容摘要;
(5)经济业务事项所涉及的会计科目及其记账方向;(6)经济业务事项的金额;(7)记账标记;
(8)所附原始凭证张数;
(9)会计主管、记账、审核、出纳、制单等有关人员的签章
三、记账凭证的概念、种类、基本内容、编制要求和审核内容(需要掌握):
(一)记账凭证的概念
记账凭证又称为记账凭单,是会计人员根据审核无误的原始凭证,按照经济业务事项的内容加以归类,并据以确定会计分录后所填制的会计凭证。
(四)记账凭证的编制要求:
1.记账凭证编制的基本要求
(1)记账凭证各项内容必须完整。
(2)记账凭证应连续编号。一笔经济业务需要填制两张以上记账凭证的,可以采用分数编号法编号。例如: 表示第7笔业务需要填制三张记账凭证,这是其中的第一张。
(3)记账凭证的书写应清楚、规范。具体要求同原始凭证的填制要求。
(4)记账凭证可以根据每一张原始凭证填制,或者根据若干张同类原始凭证汇总填制,也可以根据原始凭证汇总表填制。但不得将不同内容和类别的原始凭证汇总填制在一张记账凭证上。例如:不能将购货发票和销货发票汇总到一起。
说明:一张原始凭证所列的支出需要由几个单位共同负担时,应当由保存该原始凭证的单位开具原始凭证分割单给其他应负担的单位。
(5)除结账和更正错误的记账凭证可以不附原始凭证外,其它记账凭证必须附有原始凭证。(6)填制记账凭证时若发生错误,应当重新填制。具体规定如下:
1)已经登记入账的记账凭证在当年内发现填写错误时,可以用红字填写一张与原内容相同的记账凭证,在摘要栏注明“注销某月某日某号凭证”字样,同时再用蓝字重新填写一张正确的记账凭证,注明“订正某月某日某号凭证”字样;
2)如果会计科目没有错误只是金额错误,也可以将正确数字与错误数字之间的差额,另编制一张调整的记账凭证,调增金额用蓝字,调减金额用红字;
3)发现以前记账凭证有错误的,应当用蓝字填制一张更正的记账凭证。
注意:上述内容实际介绍的是“记账凭证的错误更正”的内容,这是很重要的内容。
(7)记账凭证填制完经济业务事项后,如有空行,应当自金额栏最后一笔金额数字下的空行处至合计数上的空行处划线注销。
〔例14〕一张原始凭证只能填制一张记账凭证()。
答案:×
解析:一张原始凭证可以填制两张以上的记账凭证,不过要使用分数编号法编号。〔例15〕记账凭证只能根据一张原始凭证填制()。答案:×
解析:记账凭证也可以根据若干张同类原始凭证汇总填制。
〔例16〕记账凭证可以根据每一张原始凭证填制,或者根据若干张原始凭证汇总填制,也可以根据原始凭证汇总表填制()。
答案:×
解析:记账凭证可以根据每一张原始凭证填制,或者根据若干张同类原始凭证汇总填制,也可以根据原始凭证汇总表填制。
〔例17〕凭证编号中的表示第10笔业务需要填制三张记账凭证,共有三张原始凭证,该记账凭证是根据其中的第一张原始凭证编制的()。
答案:×
解析:凭证编号中的表示第10笔业务(只有一张原始凭证)需要填制三张记账凭证,这是其中的第一张记账凭证。〔例18〕所有的记账凭证都必须附有原始凭证,否则,不能作为记账的依据()。答案:×
解析:除结账和更正错误的记账凭证可以不附原始凭证外,其它记账凭证必须附有原始凭证。
〔例19〕除结账和更正错误的记账凭证可以不附原始凭证外,其它记账凭证必须附有原始凭证。否则,不能作为记账的原始依据()。
答案:×
解析:除结账和更正错误的记账凭证可以不附原始凭证外,其它记账凭证必须附有原始凭证。否则,不能作为记账的直接依据。
〔例20〕记账凭证填制完经济业务事项后,如有空行,应当自金额栏最后一笔金额数字下的空行处至合计数上的空行处用文字注销()。
答案:×
解析:记账凭证填制完经济业务事项后,如有空行,应当自金额栏最后一笔金额数字下的空行处至合计数上的空行处划线注销。
〔例2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已经登记入账的记账凭证,在当年内发现填写错误时,直接用蓝字重新填写一张正确的记账凭证即可
B.发现以前记账凭证有错误的,可以用红字填写一张与原内容相同的记账凭证,再用蓝字重新填写一张正确的记账凭证
C.如果会计科目没有错误只是金额错误,也可以将正确数字与错误数字之间的差额,另填制一张调整的记账凭证,调增金额用蓝字,调减金额用红字
D.发现以前记账凭证有错误的,应当用蓝字填制一张正确的记账凭证 答案:C 解析:已经登记入账的记账凭证,在当年内发现填写错误时,可以用红字填写一张与原内容相同的记账凭证,在摘要栏注明“注销某月某日某号凭证”字样,同时再用蓝字重新填写一张正确的记账凭证;注明“订正某月某日某号凭证”字样。发现以前记账凭证有错误的,应当用蓝字填制一张更正的记账凭证。
2.收款凭证、付款凭证和转账凭证的编制要求
具体的编制要求并不是考试的出题点,重点掌握以下内容即可:
(1)凭证上的日期指的是编制凭证的日期,并不是经济业务发生的日期;
(2)对于涉及“现金”和“银行存款”之间的经济业务,为避免重复记账,一般只编制付款凭证,不编制收款凭证。即:
1)以现金存入银行时,根据该项经济业务的原始凭证,只填制一张现金付款凭证。记账时,根据该凭证同时计入“现金”和“银行存款”账户(借记:银行存款,贷记:现金)。
2)从银行提取现金时,根据该项经济业务的原始凭证,只填制一张银行存款付款凭证。记账时,根据该凭证同时计入“现金”和“银行存款”账户(借记:现金,贷记:银行存款)。
(五)记账凭证的审核内容:(1)内容是否真实;(2)项目是否齐全;(3)科目是否正确;(4)金额是否正确;(5)书写是否正确。
四、会计凭证的传递和与保管(一般了解):
(一)会计凭证的传递:
会计凭证传递是指从会计凭证的取得或填制时起至归档保管过程中,在单位内部有关部门和人员之间的传送程序。会计凭证的传递,一般包括传递程序和传递时间两个方面,要求能够满足内部控制制度的要求,使传递程序合理有效,同时尽量节约传递时间、减少传递的工作量。
(二)会计凭证的保管: 1.会计凭证的保管的概念:
会计凭证的保管是指会计凭证登记入账后的整理、装订、归档和存查工作。2.会计凭证的保管的主要要求:
(1)会计凭证应定期装订成册,防止散失。
(2)会计凭证封面应注明单位名称、凭证种类、凭证张数、起止号数、、月份、会计主管人员、装订人员等有关事项,会计主管人员和保管员应在封面上签章。
(3)会计凭证应当加贴封条,防止抽换凭证。原始凭证不得外借,其它单位如有特殊原因确实需要使用时,经本单位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批准,可以复制。向外单位提供的原始凭证复印件,应当在专设的登记簿上登记,并由提供人员和收取人员共同签名或者盖章。
(4)原始凭证较多时可单独装订,但应在凭证封面注明所属记账凭证的日期、编号和种类,同时在所属的记账凭证上应注明“附件另订”及原始凭证的名称和编号,以便查阅。注意:出纳人员不得兼管会计档案。
(5)严格遵守会计凭证的保管期限要求,期满前不得任意销毁。〔例23〕原始凭证原则上不得外借,其它单位如有特殊原因确实需要使用时,经本单位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批准,可以外借()。
答案:×
本章内容总结:
本章介绍的是会计凭证的相关知识,大致总结如下:
会计凭证是记录经济业务事项发生或完成情况的书面证明,是登记账簿的依据。按照编制程序和用途的不同,分为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两大类。其中原始凭证是登记账簿的原始依据,而记账凭证是登记会计账簿的直接依据。原始凭证又称为单据,是在经济业务发生或者完成时取得或填制的,用以记录或证明经济业务的发生或者完成情况的原始凭据。它是会计核算的原始资料和重要依据。按照来源的不同,分为外来原始凭证和自制原始凭证;按照填制手续及内容不同,原始凭证分为一次凭证、累计凭证和汇总凭证。按照格式的不同,分为通用凭证和专用凭证。
原始凭证的基本内容包括:
(1)原始凭证的名称和编号;(2)填制原始凭证的日期;
(3)接受原始凭证的单位名称;
(4)经济业务内容(含数量、单价和金额等);(5)填制单位签章;(6)有关人员签章;(7)凭证附件。
原始凭证的填制要求包括:(1)记录要真实;(2)内容要完整;(3)手续要完备;
(4)书写要清楚、规范;(5)编号要连续;
(6)不得涂改、刮擦、挖补;(7)填制要及时。
原始凭证的错误更正的相关规定为:
(1)原始凭证有错误的,应当由出具单位重开或更正,更正处应当加盖出具单位印章。(2)原始凭证金额有错误的,应当由出具单位重开,不得在原始凭证上更正。原始凭证的审核内容主要包括:真实性、合法性、合理性、完整性、正确性和及时性。
(1)对于完全符合要求的原始凭证,应及时据以编制记账凭证入账;
(2)对于真实、合法、合理但内容不够完善、填写有错误的原始凭证,应退回给有关经办人员,由其负责将有关凭证补充完整、更正错误或重开后,再办理正式会计手续。
(3)对于不真实、不合法的原始凭证,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有权不予以接受,并向单位负责人报告。
记账凭证又称为记账凭单,是会计人员根据审核无误的原始凭证,按照经济业务事项的内容加以归类,并据以确定会计分录后所填制的会计凭证。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的区别表现在四个方面:
(1)填制人员不同。原始凭证由经办人员填制,而记账凭证则一律由会计人员填制;
(2)填制依据不同。原始凭证是根据已经发生或完成的经济业务填制的,而记账凭证则是根据审核后的原始凭证填制;
(3)填制方式不同。原始凭证仅用以记录、证明经济业务已经发生或完成,而记账凭证则要依据会计科目对已发生或完成的经济业务进行初步归类、整理编制;
(4)发挥作用不同。原始凭证是记账凭证的附件和填制记账凭证的依据,而记账凭证则是登记会计账簿的依据。按其反映的经济业务的内容不同,记账凭证分为收款凭证、付款凭证和转账凭证三种;按照填列方式不同,记账凭证分为复式凭证和单式凭证。
记账凭证的基本内容包括:
(1)记账凭证的名称;(2)填制记账凭证的日期;
(3)记账凭证的编号;
(4)经济业务事项的内容摘要;
(5)经济业务事项所涉及的会计科目及其记账方向;(6)经济业务事项的金额;(7)记账标记;
(8)所附原始凭证张数;
(9)会计主管、记账、审核、出纳、制单等有关人员的签章。记账凭证编制的基本要求是:(1)记账凭证各项内容必须完整;(2)记账凭证应连续编号;
(3)记账凭证的书写应清楚、规范;
(4)记账凭证可以根据每一张原始凭证填制,或者根据若干张同类原始凭证汇总填制,也可以根据原始凭证汇总表填制;
(5)除结账和更正错误的记账凭证可以不附原始凭证外,其它记账凭证必须附有原始凭证;(6)填制记账凭证时若发生错误,应当重新填制。
(7)记账凭证填制完经济业务事项后,如有空行,应当自金额栏最后一笔金额数字下的空行处至合计数上的空行处划线注销。“记账凭证的错误更正”的相关规定为:
(1)已经登记入账的记账凭证在当年内发现填写错误时,可以用红字填写一张与原内容相同的记账凭证,在摘要栏注明“注销某月某日某号凭证”字样,同时再用蓝字重新填写一张正确的记账凭证,注明“订正某月某日某号凭证”字样;
(2)如果会计科目没有错误只是金额错误,也可以将正确数字与错误数字之间的差额,另编一张调整的记账凭证,调增金额用蓝字,调减金额用红字;
(3)发现以前记账凭证有错误的,应当用蓝字填制一张更正的记账凭证。
记账凭证的审核内容主要包括:(1)内容是否真实;(2)项目是否齐全;(3)科目是否正确;(4)金额是否正确;(5)书写是否正确。
会计凭证传递是指从会计凭证的取得或填制时起至归档保管过程中,在单位内部有关部门和人员之间的传送程序。会计凭证的保管是指会计凭证登记入账后的整理、装订、归档和存查工作。原始凭证不得外借,出纳人员不得兼管会计档案。
历年考题解析
一、单选题
1.原始凭证有错误的,正确的处理方法是()。A.向单位负责人报告 B.退回,不予接受 C.由出具单位重开或更正 D.本单位代为更正 答案:C 解析:原始凭证有错误的,应当由出具原始凭证的单位重开或更正,更正处应当加盖出具原始凭证单位的印章。2.可以不附原始凭证的记账凭证是()。A.更正错误的记账凭证 B.从银行提取现金的记账凭证
C.以现金发放工资的记账凭证 D.职工临时性借款的记账凭证 答案:A 解析:根据规定,除结账和更正错误的记账凭证可以不附原始凭证外,其它记账凭证必须附有原始凭证。所以,A的说法正确;选项B“从银行提取现金的记账凭证”后面应该附上相关的原始凭证;选项C“以现金发放工资的记账凭证”后面应该附上工资表;选项D“职工临时性借款的记账凭证”后面应该附上职工的借款收据。
3.将现金送存银行,应填制的记账凭证是()。A.现金收款凭证 B.现金付款凭证 C.银行存款收款凭证 D.银行存款付款凭证
答案:B 解析:对于涉及“现金”和“银行存款”之间的经济业务,为避免重复记账,一般只编制付款凭证,不编制收款凭证。
二、多选题
1.在原始凭证上书写阿拉伯数字,正确的是()。A.金额数字一律填写到角、分
B.无角分的,角位和分位可写“00”或者符号“-” C.有角无分的,分位应当写“0”
D.有角无分的,分位也可以用符号“-”代替
答案:ABC解析:金额数字一律填写到角、分(所以,A的说法正确);无角分的,写“00”或符号“-”(所以,B的说法正确),有角无分的,分位写“0”(所以,C的说法正确),不得用符号“-”代替(所以,D的说法不正确)。
2.原始凭证审核的内容包括()。
A.经济业务内容是否真实 B.会计科目使用是否正确
C.应借应贷方向是否正确
D.经济业务是否有违法乱纪行为 答案:AD 解析:原始凭证的审核内容主要包括:真实性、合法性、合理性、完整性、正确性和及时性。所以,AD是答案。选项BC属于记账凭证审核的内容。
3.对原始凭证发生的错误,正确的更正方法是()。
A.由出具单位重开或更正
B.由本单位的会计人员代为更正
C.金额发生错误的,可由出具单位在原始凭证上更正 D.金额发生错误的,应当由出具单位重开
答案:AD 解析:原始凭证有错误的,应当由出具原始凭证的单位重开或更正,更正处应当加盖出具原始凭证单位的印章。原始凭证金额有错误的不得更正,只能由出具原始凭证的单位重开。
4.其他单位因特殊原因需要使用本单位的原始凭证,正确的做法是()。A.可以外借
B.将外借的会计凭证拆封抽出
C.不得外借,经本单位会计机构负责人或会计主管人员批准,可以复制 D.将向外单位提供的凭证复印件在专设的登记簿上登记
答案:CD 解析:会计凭证不得外借,其它单位如因特殊原因需要使用原始凭证时,经本单位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批准,可以复制。向外单位提供的原始凭证复印件,应当在专设的登记簿上登记,并由提供人员和收取人员共同签名或者盖章。
三、判断题
1.原始凭证是会计核算的原始资料和重要依据,是登记明细账的原始依据()。答案:×
解析:原始凭证是会计核算的原始资料和重要依据,是登记会计账簿的原始依据。其中的“会计账簿”既包括明细账也包括总账。
2.原始凭证发生的错误,正确的更正方法是由出具单位在原始凭证上更正()。答案:×
解析:原始凭证有错误的,应当由出具原始凭证的单位重开或更正,更正处应当加盖出具原始凭证单位的印章。3.已经登记入账的记账凭证,在当年内发现填写错误时,可以用红字填写凭证冲销,同时再用蓝字重新填制 一张更新的记账凭证()。答案:√
4.根据规定,记账凭证必须附有原始凭证,但是,结账和更正错误的记账凭证可以不附原始凭证()。答案:√
解析:根据规定,除结账和更正错误的记账凭证可以不附原始凭证外,其它记账凭证必须附有原始凭证。5.发现以前记账凭证有错误,不必用红字冲销,直接用蓝字填制一张更正的记账凭证()。答案:√
解析:已经登记入账的记账凭证,在当年内发现填写错误时,可以用红字填写一张与原内容相同的记账凭证,同时再用蓝字重新填写一张正确的记账凭证。发现以前记账凭证有错误的,不必用红字冲销,直接用蓝字填制一张更正的记账凭证。
6.会计人员对于不真实、不合法的原始凭证有权不予以接受()。答案:√
解析:对于不真实、不合法的原始凭证,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有权不予以接受,并向单位负责人报告。第六章
本章内容简介:
本章主要讲述了下列七方面的内容:
(1)会计账簿的概念、意义、分类以及与账户的关系;(2)会计账簿的内容、启用与记账规则;(3)会计账簿的格式和登记方法;
(4)对账的概念和内容;(5)错账的更正方法;
(6)结账的内容、程序和方法;
(7)会计账簿的更换与保管。前六项内容是大纲要求必须掌握和熟悉的,第七项内容一般了解即可。
一、会计账簿的概念、意义以及与账户的关系
(一)会计账簿的概念:
会计账簿是指由一定格式账页组成的,以通过审核的会计凭证为依据,全面、系统、连续地记录各项经济业务的簿籍,简称账簿。
(二)设置和登记会计账簿的意义:
(1)可以记载、储存会计信息;
(2)可以分类、汇总会计信息;(3)可以检查、校正会计信息;(4)可以编报、输出会计信息。
(三)会计账簿与账户的关系:
二者的关系是形式和内容的关系,账簿只是一个外在形式,账户才是它的真实内容。具体说明如下:
(1)账户存在于账簿之中,账簿中的每一个账页就是账户的存在形式和载体,没有账簿,账户就无法存在;(2)账簿序时、分类地记载经济业务是在个别账户中完成的。
〔例1〕会计账簿是指由一定格式账页组成的,以会计凭证为依据,全面、系统、连续地记录各项经济业务的簿籍()。
答案:×
解析:会计账簿是指由一定格式账页组成的,以通过审核的会计凭证为依据,全面、系统、连续地记录各项经济业务的簿籍。
二、会计账簿的内容、启用与记账规则
(一)会计账簿的内容:
各种账簿都应具备封面、扉页和账页三个基本内容。其中:
封面主要标明会计账簿的名称,如总分类账、现金日记账、银行存款日记账等。
扉页主要用来标明会计账簿的使用信息,如科目索引、账簿启用和经管人员一览表等。
账页是账簿用来记录经济业务事项的载体,包括账户的名称、登记账簿的日期栏、凭证种类和号数栏、摘要栏(记录经济业务内容的简要说明)、金额栏(记录经济业务的增减变动情况)、总页次(账簿总页数)和分户页次(该账户所在的页数)栏等基本内容。
(二)会计账簿的启用(并非重点)
具体规定如下:
在启用会计账簿时,应当在账簿封面上写明单位名称和账簿名称,并在账簿扉页上附启用表。更换记账人员时,应办理交接手续,在交接记录内填写交接日期和交接人员姓名并签章。
启用订本账应当从第一页到最后一页顺序编定页数,不得调页、缺号。使用活页式账页,应当按账户顺序编号,并须定期装订成册,装订之后再按实际使用的账页顺序编定页码,另加目录,记明每个账户的名称和页次。
(三)会计账簿的记账规则 主要掌握下列内容:
(1)应当根据审核无误的会计凭证登记会计账簿。账簿记录中的日期,应该填写记账凭证上的日期;以自制原始凭证(如收料单、领料单等)作为记账依据的,账簿记录中的日期应按有关自制凭证上的日期填列。
(2)登记完毕后,要在记账凭证上签名或者盖章,并注明已经登账的符号,避免重记、漏记。
(3)账簿中书写的文字和数字上面要留有适当的空格,不要写满格,一般应占格距的1/2。
(4)登记账簿必须使用蓝黑墨水或者碳素墨水并用钢笔书写,不得使用圆珠笔或者铅笔书写,但是,银行的复写账簿可以用圆珠笔书写。
(5)下列情况,可以用红色墨水记账(易考多选题)
1)按照红字冲账的记账凭证,冲销错误记录;
2)在不设借贷等栏的多栏式账页中,登记减少数;
3)在三栏式账户的余额栏前,如未印明余额方向的,在余额栏内登记负数余额。
4)根据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规定可以使用红字登记的其它会计记录。
(6)在登记各种账簿时,应按页次顺序连续登记,不得隔页、跳行。如果发生隔页、跳行,应在空页、空行处用红色墨水划对角线注销,或者注明“此页空白”或“此行空白”字样,并由记账人员签名或者盖章。
(7)凡需要结出余额的账户,结出余额后,应当在“借或贷”栏内注明“借”或者“贷”字样。没有余额的账户,应当在“借或贷”栏内写“平”字,并在余额栏内用“0中间加浪线的特殊符号”表示。注意:现金日记账和银行存款日记账必须逐日结出余额。
(8)每一账页登记完毕结转下页时,应当结出本页合计数及余额,写在本页最后一行和下页第一行有关栏内,并在摘要栏内注明“过次页”和“承前页”字样;也可以将本页合计数及金额只写在下页第一行有关栏内,并在摘要栏内注明“承前页”字样。
〔例2〕会计账簿的基本内容包括()。A.封面
B.扉页
C.账页 D.账簿名称 答案:ABC 解析:会计账簿的基本内容包括封面、扉页和账页三个部分。
〔例3〕账页是会计账簿的主体,会计账簿由若干账页组成,下列各项属于账页内容的是()。A.账户的名称 B.登记账簿的日期栏 C.摘要栏
D.总页次和分户页次栏 答案:ABCD 解析:账页包括账户的名称、登记账簿的日期栏、凭证种类和号数栏、摘要栏、金额栏、总页次和分户页次栏等基本内容。
〔例4〕在登记账簿时如果发生隔页、跳行,可以在空页、空行处用蓝色墨水划对角线注销()。
答案:×
解析:应该把“用蓝色墨水划对角线注销”改为“用红色墨水划对角线注销”。
〔例5〕登记账簿必须使用蓝黑墨水或者碳素墨水并用钢笔书写,绝对不得使用圆珠笔或者铅笔书写()。答案:×
解析:银行的复写账簿可以用圆珠笔书写。
〔例6〕下列情况可以用红色墨水记账的是()。A.按照红字冲账的记账凭证,冲销错误记录 B.在不设借贷等栏的多栏式账页中,登记减少数
C.在三栏式账户的余额栏前,印明余额方向的,在余额栏内登记负数余额 D.在三栏式账户的余额栏前,未印明余额方向的,在余额栏内登记负数余额 答案:ABD 〔例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凡需要结出余额的账户,结出余额后,应当在“借或贷”栏内注明“借”或“贷”字样 B.没有余额的账户,应当在“借或贷”栏内写“-” C.现金日记账必须逐日结出余额 D.银行存款日记账必须逐日结出余额
答案:ACD 解析:没有余额的账户,应当在“借或贷”栏内写“平”字
三、会计账簿的分类、格式和登记方法
(一)会计账簿的分类
按照用途的不同,会计账簿分为序时账簿、分类账簿和备查账簿。
(1)序时账簿又称为日记账,是按照经济业务发生或完成时间的先后顺序逐日逐笔登记的账簿。按照记录内容的不同,又可分为普通日记账和特种日记账,前者用来记录全部经济业务的发生情况,后者用来记录某一类经济业务的发生情况。实际工作中常用的是特种日记账,如现金日记账和银行存款日记账。
(2)分类账簿是对全部经济业务事项按照分类账户进行登记的账簿。按照分类的概括程度分为总分类账簿(简称总账)和明细分类账簿(简称明细账),前者按照总分类账户分类登记,后者按照明细分类账户分类登记。
(3)备查账簿简称备查簿,是指对某些在序时账簿和分类账簿等主要账簿中都不予登记或登记不够详细的经济业务事项进行补充登记时使用的账簿。这类账簿不是根据会计凭证登记也没有固定的格式,只是用文字进行补充登记。如租入固定资产登记簿、受托加工材料登记簿、代销商品登记簿、委托加工材料登记簿、应收票据登记簿等。
按照账页格式的不同,会计账簿分为两栏式账簿(今年新增内容)、三栏式账簿、数量金额式账簿和多栏式账簿(主要掌握适用范围)。
(1)两栏式账簿是指只有借方和贷方两个基本金额栏目的账簿。普通日记账和转账日记账一般采用两栏式。(2)三栏式账簿是设有借方、贷方和余额三个基本栏目的账簿。各种日记账、总分类账以及资本、债权、债务明细账都可以采用三栏式账簿。
(3)数量金额式账簿的借方、贷方和余额三个栏目内,都分别设有数量、单价和金额三小栏,借以反映财产物资的实物数量和价值量。原材料、库存商品、产成品等明细账一般都采用数量金额式账簿。
(4)多栏式账簿是在账簿的两个基本栏目借方和贷方按需要分设若干个专栏的账簿。如多栏式日记账、多栏式明37
细账。收入、费用明细账一般均采用这种格式的账簿。账簿按其外型特征可以分为订本账、活页账和卡片账(主要掌握优缺点、适用范围)。
(1)订本账是指启用之前就已将账页装订在一起,并对账页进行了连续编号的账簿。一般适用于总分类账、现金日记账和银行存款日记账。补充说明:按照规定,总分类账、现金日记账和银行存款日记账必须使用订本账。
优点:可以避免账页散失,防止账页被抽换。缺点:不能准确为各账户预留账页。
(2)活页账是指在账簿登记完毕之前并不固定装订在一起,而是装在活页账夹中的账簿。各种明细账一般 采用活页账形式。
优点: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随时将空白账页装入账簿或抽去不需用的账页,并且便于分工记账。缺点:如果管理不善,可能会造成账页散失或故意抽换账页。
(3)卡片账是将账户所需格式印刷在硬卡上,由若干零散的、具有专门格式的硬纸卡组成的账簿。严格地说,卡片账也是一种活页账,只不过它不是装在活页账夹中,而是装在卡片箱内。其优缺点与活页账相同。在我国卡片账一般适用于固定资产的明细账。
〔例8〕按照用途的不同,会计账簿分为()。A.序时账簿 B.分类账簿 C.备查账簿
D.数量金额式账簿 答案:ABC 解析:按照用途的不同,会计账簿分为序时账簿、分类账簿和备查账簿;选项D属于按照格式对会计账簿的分类。按照账页格式的不同,会计账簿分为两栏式账簿、三栏式账簿、数量金额式账簿和多栏式账簿。
〔例9〕下列适于建立备查账的是()A.租入的固定资产 B.应收票据 C.委托加工材料 D.购入的固定资产
答案:ABC 解析:备查账是指对某些在序时账簿和分类账簿等主要账簿中都不予登记或登记不够详细的经济业务事项进行补充登记时使用的账簿。选项D已经在分类账中记录充分反映了,不需要建立备查账。
〔例10〕下列属于序时账的是()。A.现金日记账 B.银行存款日记账 C.应收账款明细账 D.主营业务收入明细账 答案:AB 解析:序时账是按照经济业务发生或完成时间的先后顺序逐日逐笔登记的账簿,现金日记账和银行存款日记账是典型的序时账簿。选项CD属于分类账。
〔例11〕下列应该使用多栏式账簿的是()。
A.主营业务收入明细账 B.管理费用明细账
C.库存商品 D.原材料 答案:AB 解析:收入、费用明细账一般均采用多栏式账簿,选项C、D应该使用数量金额式账簿。〔例12〕下列可以用三栏式账簿登记的是()。A.总账 B.现金日记账 C.应收账款 D.实收资本 答案:ABCD 38
解析:三栏式账簿是设有借方、贷方和余额三个基本栏目的账簿。各种日记账、总分类账以及资本、债权、债务明细账都可以采用三栏式账簿。
〔例13〕订本账一般适用于()。
A.总分类账 B.现金日记账
C.银行存款日记账 D.固定资产明细账 答案:ABC 解析:订本账一般适用于总分类账、现金日记账和银行存款日记账,固定资产明细账一般采用卡片账
(二)会计账簿的格式和登记方法
按照用途的不同,会计账簿分为日记账、分类账和备查账。其中,备查账不是根据会计凭证登记,也没有固定的格式,所以,只需要介绍日记账和分类账的格式和登记方法。
1.日记账的格式和登记方法
日记账包括普通日记账和特种日记账,常见的特种日记账有现金日记账、银行存款日记账和转账日记账。普通日记账和转账日记账一般采用两栏式,由于它们很少使用,因此主要介绍现金日记账、银行存款日记账的格式和登记方法。
格式:现金日记账、银行存款日记账的格式有三栏式和多栏式两种。具体如下:(1)三栏式
在三栏式日记账中设“借方”、“贷方”和“余额”三个基本的金额栏目,一般将其分别称为“收入”、“支出”和“结余”三个基本栏目。在金额栏与摘要栏之间常常插入“对方科目”专栏。
(2)多栏式
在多栏式日记账中也包括三栏式中的三个栏目,与三栏式日记账的区别是“对方科目”并不是设置在金额栏与摘要栏之间,而是设置在“收入(借方)”、“支出(贷方)”栏内。
说明:在实际工作中,如果要设多栏式现金日记账,一般常把现金收入业务和支出业务分设“现金收入日记账”和“现金支出日记账”两本账。其中,现金收入日记账按对应的贷方科目设置专栏,另设“支出合计”栏和“结余”栏;现金支出日记账则只按支出的对方科目设专栏,不设“收入合计”栏和“结余”栏。
登记方法:
(1)上述提到的“借贷方分设的多栏式现金日记账”的登记方法是:
先根据有关现金收入业务的记账凭证登记现金收入日记账,根据有关现金支出业务的记账凭证登记现金支出日记账;每日营业终了,根据现金支出日记账结计的支出合计数,一笔转入现金收入日记账的“支出合计”栏中,并结出当日余额。
(2)另外还需要掌握下列内容:
①日期栏登记的是记账凭证的日期,即编制记账凭证的日期,而不是登记入帐的日期。
②要做到日清月结。“日清”的含义是:每日终了,应分别计算现金收入和付出的合计数并结出账面余额,同时将余额与出纳员的库存现金核对;应分别计算银行存款的收入和支出的合计数,计算出余额。“月结”的含义是:月终要计算出现金收、付和结存的合计数,计算出银行存款全月收入、支出的合计数。
2.分类账的格式和登记方法
(1)总分类账的格式和登记方法
格式:总分类账最常用的格式为三栏式,设置借方、贷方和余额三个基本金额栏目。
登记方法:总分类账的登记方法取决于所采用的账务处理程序,它可以根据记账凭证逐笔登记,也可以根据经过汇总的科目汇总表或汇总记账凭证等登记。
(2)明细分类账的格式和登记方法
格式:明细分类账的格式主要有四种:三栏式、多栏式、数量金额式和横线登记式(或称平行式)。1)三栏式明细账设有借方、贷方和余额三个栏目,适用于只进行金额核算不进行数量核算的账户,如债权、债务等账户。
2)多栏式明细账是将属于同一个总账科目的各个明细科目合并在一张账页上进行登记,适用于成本费用类 科目的明细核算。
3)数量金额式明细账其借方(收入)、贷方(发出)和余额(结存)都分别设有数量、单价和金额三个专 栏,适用于既要进行金额核算又要进行数量核算的账户,如“原材料”、“库存商品”等。
4)横线登记式(今年新增加内容)明细分类账是采用横线登记,即将每一相关的业务登记在一行,从而可 依据每一行各个栏目的登记是否齐全来判断该项业务的进展情况。该种明细账实际上也是一种多栏式明细账,适用于登记材料采购业务、应收票据和一次性备用金业务。登记方法:
不同类型经济业务的明细分类账可根据管理需要,依据记账凭证、原始凭证或汇总原始凭证逐日逐笔登记或 定期登记。其中:固定资产、债权、债务等明细账应逐日逐笔登记;库存商品、原材料、产成品收发明细账以及收入、费用明细账可以逐笔登记,也可以定期汇总登记。说明:仓库保管员登记库存商品、原材料、产成品收发明细账时,依据原始凭证或汇总原始凭证。
〔例1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总分类账的登记方法取决于所采用的账务处理程序 B.三栏式明细账中只包括三个栏目
C.总分类账最常用的格式为多栏式
D.明细分类账的格式主要有三种:三栏式、多栏式和数量金额式 答案:A 解析:三栏式明细账中还包括日期栏、摘要栏等栏目,所以B的说法不正确;总分类账最常用的格式为三栏式,因此C的说法不正确;明细分类账的格式主要有四种:三栏式、多栏式、数量金额式和横线登记式,所以D的说法不正确。
〔例15〕下列可以作为现金日记账借方登记的依据的是()。A.现金收款凭证 B.现金付款凭证
C.银行存款收款凭证 D.银行存款付款凭证
答案:AD 解析:选项A显然应该是答案。对于从银行提取现金的业务,按照规定只能编制银行存款付款凭证,此时应该根据银行存款付款凭证登记现金日记账的借方。所以D也是答案。选项BC可以作为银行存款日记账借方登记的依据。
〔例16〕下列可以作为总分类账登记依据的是()。A.记账凭证 B.科目汇总表 C.汇总记账凭证 D.明细账
答案:ABC 解析:总分类账可以根据记账凭证逐笔登记,也可以根据经过汇总的科目汇总表或汇总记账凭证等登记。〔例1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应收账款明细账可以采用三栏式格式 B.原材料明细账可以采用数量金额式格式 C.生产成本明细账可以采用数量金额式格式
D.应收票据业务可以采用横线登记式格式 答案:ABD 解析:数量金额式明细账适用于既要进行金额核算又要进行数量核算的账户,所以选项C的说法不正确。生产成本明细账可以采用多栏式格式,多栏式明细账适用于成本费用类科目的明细核算。
〔例18〕不同类型经济业务的明细分类账,可根据管理需要,依据()逐日逐笔登记或定期登记。
A.记账凭证 B.科目汇总表 C.原始凭证
D.汇总原始凭证 E.汇总记账凭证 答案:ACD 解析:不同类型经济业务的明细分类账可根据管理需要,依据记账凭证、原始凭证或汇总原始凭证逐日逐笔登记或定期登记。选项B和选项E属于总分类账的登记依据
四、对账和结账
(一)对账的概念和内容
1.对账的概念:对账就是指核对账目,是指对账簿、账户记录所进行的核对工作。通过对账,应当做到账证相符、账账相符、账实相符。
2.对账的内容(易考多选题):对账的内容一般包括账证核对、账账核对、账实核对。
账证核对:
含义:是指账簿记录与会计凭证之间的核对。注意:“会计凭证”包括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
内容:核对会计账簿记录与原始凭证、记账凭证的时间、凭证字号、内容、金额是否一致,记账方向是否相符。账账核对:
含义:核对不同会计账簿之间的账簿记录是否相符。
内容:主要包括四方面(易考多选题):
(1)总账有关账户的余额核对(通过对总账编制试算平衡表来完成)
说明:资产类账户的余额应等于权益类账户的余额,或总账账户的借方期末余额合计数应与贷方期末余额合计数核对相符。
注意:在填制记账凭证和登记账簿过程中可能会发生一些并不影响平衡的错误,所以,全部总账账户的期末余额的借贷方合计数相等并不能完全证明会计记录没有错误。因此,还必须进行其它方面的核对。
(2)总账与所属明细账核对
说明:总账账户的期末余额应与所属明细账期末余额之和核对相符。(这是平行登记中的一个等式)(3)总账与日记账(序时账)核对
说明:指的是期末余额的核对,即现金日记账和银行存款日记账期末余额应分别与现金、银行存款总分类账的期末余额核对相符。
(4)明细账之间的核对
说明:指的是期末余额的核对,即会计部门各种财产物资明细账的期末余额与财产物资保管和使用部门有关明细账的期末余额应核对相符。
账实核对:
含义:财产物资、债权债务等账面余额与实有数额之间的核对。
内容:主要包括四方面(易考多选题)
(1)现金日记账账面余额与库存现金数额是否相符。
(2)银行存款日记账账面余额与银行对账单的余额是否相符。
(3)各项财产物资明细账账面余额与财产物资的实有数额是否相符。(4)有关债权债务明细账账面余额与对方单位的账面记录是否相符。〔例19〕对账的内容一般包括()。A.账证核对 B.账账核对 C.账实核对 D.账表核对 答案:ABC 〔例20〕账证核对指的是核对会计账簿记录与原始凭证、记账凭证的()是否一致,记账方向是否相符。A.时间
B.凭证字号 C.内容 D.金额
〔答案〕ABCD 解析:账证核对是指核对会计账簿记录与原始凭证、记账凭证的时间、凭证字号、内容、金额是否一致,记账方向是否相符。
〔例21〕下列属于对账的是()。
A.账簿记录与原始凭证之间的核对
B.总分类账簿与其所属明细分类账簿之间的核对
C.现金日记账的期末余额合计与现金总账期末余额的核对 D.财产物资明细账账面余额与财产物资实存数额的核对 答案:ABD 解析:选项A属于账证核对,选项B属于账账核对,选项D属于账实核对。注意:选项C的说法不正确,总账期末余41
额与其所属的明细账期末余额之间核对时,需要计算其所属的明细账期末余额的合计数,而现金日记账不是现金总账的明细账,现金日记账属于序时账,明细账属于分类账。
〔例22〕下列属于账实核对的是()
A.现金日记账账面余额与现金实际库存数的核对 B.银行存款日记账账面余额与银行对账单的核对
C.财产物资明细账账面余额与财产物资实存数额的核对 D.应收、应付款明细账账面余额与债务、债权单位核对 答案:ABCd
(二)结账的内容、程序和方法:
1.结账的内容:结账的内容通常包括两个方面: 一是结清各种损益类账户,并据以计算确定本期利润;
二是结清各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账户,分别结出本期发生额合计和余额。2.结账的程序
(1)将本期发生的经济业务事项全部登记入账,并保证其正确性。
(2)根据权责发生制的要求,调整有关账项,合理确定本期应计的收入和应计的费用。
(3)将损益类科目转入“本年利润”科目,结平所有损益类科目。
(4)结算出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科目的本期发生额和余额,并结转下期。3.结账的方法(很重要,几乎每年都考)
(1)对不需按月结计本期发生额的账户,每次记账以后,都要随时结出余额,每月最后一笔余额即为月末余额。月末结账时,只需要在最后一笔经济业务事项记录之下通栏划单红线,不需要再结计一次余额。
(2)现金、银行存款日记账和需要按月结计发生额的收入、费用等明细账,每月结账时,要结出本月发生额和余额,在摘要栏内注明“本月合计”字样,并在下面通栏划单红线。
(3)需要结计本年累计发生额的某些明细账户,每月结账时,应在“本月合计”行下结出自年初起至本月末止的累计发生额,登记在月份发生额下面,在摘要栏内注明“本年累计”字样,并在下面通栏划单红线。注意:12月末的“本年累计”就是全年累计发生额,全年累计发生额下通栏划双红线。
(4)总账账户平时只需结出月末余额。年终结账时,将所有总账账户结出全年发生额和年末余额,在摘要栏内注明“本年合计”字样,并在合计数下通栏划双红线。
(5)终了结账时,有余额的账户,要将其余额结转下年,并在摘要栏注明“结转下年”字样;在下一会计新建有关会计账户的第一行余额栏内填写上年结转的余额,并在摘要栏注明“上年结转”字样。(注意:此时不必编制会计凭证)。
〔例23〕新旧账有关账户之间转记余额,不必编制记账凭证。()
答案:√
〔例24〕下列需要划双红线的是()。A.在“本月合计”的下面 B.在“本年累计”的下面
C.在12月末的“本年累计”的下面 D.在“本年合计”下面 答案:CD 解析:注意:在“本年累计”下面不一定划双红线,只有在12月末的“本年累计”下面才划双红线,因为12月末的“本年累计”就是全年累计发生额。
〔例2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对不需按月结计本期发生额的账户,月末结账时,只需要在最后一笔经济业务事项记录之下通栏划单红线,不需要再结计一次余额
B.总账账户年终结账时,将所有总账账户结出全年发生额和年末余额,在摘要栏内注明“本年累计”字样,并在累计数下通栏划双红线
C.总账账户年终结账时,将所有总账账户结出全年发生额和年末余额,在摘要栏内注明“本年合计”字样,并在合计数下通栏划双红线
D.需要结计本年累计发生额的某些明细账户,在月份发生额下面,在摘要栏内注明“本年累计”字样,并在下面通栏划双红线
答案:AC 42
解析:B的错误在于不应该是“累计”而应该是“合计”;D的正确说法应该是只有在12月末时才划双红线,否则划单红线。
五、错账的更正方法(几乎每年必考):错账的更正方法通常有划线更正法、红字更正法和补充登记法等几种。
1.划线更正法(又称红线更正法):
适用范围:记账凭证没有错误,但在登记账簿时发生文字错误或数字错误。
更正方法:先将错误的文字或者数字划一条红线注销,然后在红线上方填写正确的文字或者数字,并由记账人员在更正处盖章。
注意:
对于错误的数字,应当全部划红线更正,不得只更正其中的错误数字。对于文字错误,可只划去错误的部分。例如:
假如记账凭证上是9800,而在账户中误记成了8900,则在更正时,应该用红线把8900全部划掉,然后在划线的上方写上正确的数字9800,而不能只划掉“89”。
假设记账凭证上的“摘要”栏内写的是“收回货款”,但是,在登记账簿时,误写为“支付货款”,则在更正时,只需要用红线把“支付”二字划掉,然后,在“支付”二字的上方写上正确的文字“收回”,而不必把“支付货款”四个字全部划掉。
2.红字更正法:
红字更正法是指用红字冲销原有错误的账户记录或凭证记录,以更正或调整账簿记录的一种方法。通常适用于两种情况:
第一种情况:记账后在当年内发现记账凭证所记的会计科目错误。
更正方法:先用红字填写一张与原记账凭证完全相同的记账凭证,以示注销原记账凭证,然后用蓝字填写一张正确的记账凭证,并据以登记入账。
3.补充登记法:
适用范围:会计科目无误而所记金额小于应记金额。
更正方法:按少记的金额用蓝字编制一张与原记账凭证应借、应贷科目完全相同的记账凭证,以补充少记的金额,并据以记账。
划线更正法、红字更正法和补充登记法总结涉及的情况适用的错账更正方法 记账凭证没有错误 划线更正法
在当年内发现记账凭证所记的会计科目错误 红字更正法
会计科目无误,所记金额大于应记金额 会计科目无误,所记金额小于应记金额
补充登记法
〔例26〕下列原因导致的错账应该采用红字更正法更正的是()A.记账凭证没有错误,登记账簿时发生错误 B.在当年内发现记账凭证的会计科目错误
C.记账凭证的应借、应贷的会计科目没有错误,所记金额大于应记金额 D.记账凭证的应借、应贷的会计科目没有错误,所记金额小于应记金额 答案:BC 解析:A应该采用划线更正法,D应该采用补充登记法。〔例27〕对于划线更正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对于文字错误,应当全部划红线更正 B.对于错误的数字,应当全部划红线更正 C.对于文字错误,可只划去错误的部分
D.对于错误的数字,可以只更正其中的错误数字 答案:BC 〔例28〕下列属于错账更正方法的是()。A.红字更正法 B.划线更正法
C.红线更正法 D.补充登记法 答案:ABCD 解析:注意选项C也是答案,因为划线更正法又称红线更正法。
〔例29〕简述错账的更正方法。
〔解答〕错账的更正方法通常有三种即划线更正法、红字更正法和补充登记法。划线更正法适用于记账凭证没有错误,但在登记账簿时发生文字错误或数字错误;红字更正法适用于两种情况:一是在当年内发现记账凭证所记的会计科目错误,二是会计科目无误,所记金额大于应记金额;补充登记法适用于会计科目无误,所记金额小于应记金额。
六、会计账簿的更换和保管(简单了解)
(一)会计账簿的更换:
1.会计账簿的更换通常在新会计建账时进行。
2.一般来说,总账、日记账和多数明细账应每年更换一次。3.各种备查账可以连续使用。
(二)会计账簿的保管
1.终了,各种账户在结转下年、建立新账后,一般都要把旧账送交总账会计集中统一管理;
2.会计账簿暂由本单位财务会计部门保管一年,期满之后,由财务会计部门编造清册移交本单位的档案部门保管。〔例30〕所有的明细账,年末时都必须更换。()答案:×
解析:多数明细账应每年更换一次,对于有些财产物资明细账和债务明细账由于材料品种、规格和往来单位较多,更换新账,重抄一遍的工作量较大,可以不必每更换一次。
本章内容总结:
本章讲述的是会计账簿的相关知识,主要讲述了七方面的内容:(1)会计账簿的概念、意义、分类以及与账户的关系;(2)会计账簿的内容、启用与记账规则;(3)会计账簿的格式和登记方法;(4)对账的概念和内容;(5)错账的更正方法;
(6)结账的内容、程序和方法;(7)会计账簿的更换与保管。
大致总结如下:
会计账簿是指由一定格式账页组成的,以通过审核的会计凭证为依据,全面、系统、连续地记录各项经济业务的簿籍。账页包括账户的名称、登记账簿的日期栏、凭证种类和号数栏、摘要栏、金额栏、总页次和分户页次栏等基本内容。会计账簿与账户的关系是形式和内容的关系,账簿只是一个外在形式,账户才是它的真实内容。
登记账簿必须使用蓝黑墨水或者碳素墨水并用钢笔书写,不得使用圆珠笔或者铅笔书写,但银行的复写账簿可以用圆珠笔书写。下列情况,可以用红色墨水记账:
1)按照红字冲账的记账凭证,冲销错误记录;
2)在不设借贷等栏的多栏式账页中,登记减少数;
3)在三栏式账户的余额栏前,如未印明余额方向的,在余额栏内登记负数余额。现金日记账和银行存款日记账必须逐日结出余额。
按照用途的不同,会计账簿分为序时账簿、分类账簿和备查账簿;按照账页格式的不同,会计账簿分为两栏式账簿(今年新增内容)、三栏式账簿、数量金额式账簿和多栏式账簿(主要掌握适用范围);账簿按其外型特征可以分为订本账、活页账和卡片账。普通日记账和转账日记账一般采用两栏式,各种日记账、总分类账以及资本、债权、债务明细账都可以采用三栏式账簿,原材料、库存商品、产成品等明细账一般都采用数量金额式账簿,收入、费用明细账一般均采用多栏式的账簿。按照规定,总分类账、现金日记账和银行存款日记账必须使用订本账。
现金日记账、银行存款日记账的格式有三栏式和多栏式两种,登记时要做到日清月结。总分类账最常用的格式为三栏式,可以根据记账凭证逐笔登记,也可以根据经过汇总的科目汇总表或汇总记账凭证等登记;明细分类账的格式主要有四种:三栏式、多栏式、数量金额式和横线登记式(或称平行式)。横线登记式是今年新增加的内容,适用于登记材料采购业务、应收票据和一次性备用金业务。明细分类账可根据管理需要,依据记账凭证、原始凭证或汇总原始凭证逐日逐笔登记或定期登记。对账的内容一般包括账证核对、账账核对和账实核对。账证核对是指账簿记录与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之间的核对。账账核对的内容主要包括四方面:
(1)总账有关账户的余额核对;(2)总账与所属明细账核对;
(3)总账与日记账(序时账)核对;(4)明细账之间的核对。
账实核对的内容主要包括四方面:
(1)现金日记账账面余额与库存现金数额是否相符;
(2)银行存款日记账账面余额与银行对账单的余额是否相符;
(3)各项财产物资明细账账面余额与财产物资的实有数额是否相符;(4)有关债权债务明细账账面余额与对方单位的账面记录是否相符。结账的内容通常包括两个方面:
一是结清各种损益类账户,并据以计算确定本期利润;
二是结清各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账户,分别结出本期发生额合计和余额。结账时多数情况下划单红线,有两种情况需要划双红线:
(1)全年累计发生额下通栏划双红线;
(2)年终结账时在“本年合计”下通栏划双红线。
错账的更正方法通常有划线更正法、红字更正法和补充登记法等几种。划线更正法(又称红线更正法)
适用于记账凭证没有错误,但在登记账簿时发生文字错误或数字错误的情况。红字更正法通常适用于两种情况:(1)记账后在当年内发现记账凭证所记的会计科目错误;
(2)会计科目无误,而所记金额大于应记金额。补充登记法适用于会计科目无误,而所记金额小于应记金额的情况。
会计账簿的更换通常在新会计建账时进行。一般说来,总账、日记账和多数明细账应每年更换一次。各种备查账可以连续使用。
历年考题解析
一_______、单选题
1.下列适合采用多栏式明细账格式核算的是()。A.原材料 B.制造费用 C.应付账款 D.库存商品
答案:B 解析:多栏式明细账适用于成本费用类科目的明细核算,选项B属于成本类科目。成本类科目包括制造费用、生产成本和劳务成本等。A和D适合采用数量金额式,C适合采用三栏式。
2.更正错账时,划线更正法的适用范围是()。
A.记账凭证上会计科目或记账方向错误,导致账簿记录错误 B.记账凭证正确,在记账时发生错误,导致账簿记录错误
C.记账凭证上会计科目或记账方向正确,所记金额大于应记金额,导致账簿记录错误 D.记账凭证上会计科目或记账方向正确,所记金额小于应记金额,导致账簿记录错误 答案:B 解析:A和C应该使用红字更正法,D应该使用补充登记法。3.登记账簿时,错误的做法是()。A.文字和数字的书写占格距的1/2 B.使用圆珠笔书写
C.用红字冲消错误记录
D.在发生的空页上注明“此页空白”
答案:B 解析:登记账簿必须使用蓝黑墨水或者碳素墨水并用钢笔书写,不得使用圆珠笔(银行的复写账簿除外)或者铅笔书写。
4.下列做法错误的是()A.现金日记账采用三栏式账簿
B.产成品明细账采用数量金额式账簿
C.生产成本明细账采用三栏式账簿 D.制造费用明细账采用多栏式账簿 答案:C 解析:多栏式账簿一般适用于成本、费用类的明细账,选项C应该使用多栏式账簿。5.对账时,账账核对不包括()。A.总账各账户的余额核对 B.总账与明细账之间的核对 C.总账与备查账之间的核对 D.总账与日记账的核对 答案:C 解析:账账核对的内容主要包括四方面:(1)总账有关账户的余额核对;(2)总账与所属明细账的核对;(3)总账与日记账的核对;(4)明细账之间的核对。
二、多选题
1.应当建立备查账核算的是()。A.企业接受的固定资产捐赠 B.临时租入的固定资产 C.收到的商业汇票 D.无形资产
答案:BC 解析:租入的固定资产、受托加工材料、代销商品、委托加工材料和应收票据都应该建立备查账簿,收到的商业汇票通过应收票据账户核算,所以,答案为BC。
2.账页包括的内容是()。A.账户名称 B.起止页次 C.摘要栏
D.总页次和分页次 答案:ACD 解析:账页应该包括:(1)账户名称;
(2)登记账簿的日期栏;(3)记账凭证的种类和号数栏;(4)摘要栏;
(5)金额栏;
(6)总页次和分户页次栏。
3.出纳人员可以登记和保管的账簿是()。A.现金日记账
B.银行存款日记账
C.现金总账
D.银行存款总账 答案:AB 4.可采用三栏式明细分类账核算的是()。A.原材料 B.实收资本 C.生产成本 D.短期投资 答案:BD 解析:三栏式明细账适用于只进行金额核算的账户;多栏式明细账一般适用于成本、费用类的明细核算;数量金46
额式账簿一般适用于具有实物形态的财产物资的明细核算。选项A应采用数量金额式明细账核算,选项C应采用多栏式明细账核算。
5.收回货款1500元存入银行,记账凭证误填为15000元,并已入账。错误的更正方法是()。
A.采用划线更正法
B.用蓝字借记“银行存款”,贷记“应收账款” C.用蓝字借记“应收账款”,贷记“银行存款” D.用红字借记“银行存款”,贷记“应收账款” 答案:ABC 解析:本题应该用红字更正法更正,即红字借记“银行存款”,贷记“应收账款”,数额为15000-1500=13500(元)。6.结账时,正确的做法是()。
A.结出当月发生额的,在“本月合计”下面通栏划单红线 B.结出本年累计发生额的,在“本年累计”下面通栏划单红线 C.12月末,结出全年累计发生额的,在下面通栏划单红线 D.12月末,结出全年累计发生额的,在下面通栏划双红线 答案:ABD 7.必须逐日结出余额的账簿是()。A.现金总账
B.银行存款总账 C.现金日记账 D.银行存款日记账 答案:CD 解析:现金日记账和银行存款日记账必须逐日结出余额。8.对账的内容包括()。A.证证核对 B.账证核对 C.账账核对 D.账款核对 答案:BC 解析:对账的内容一般包括账证核对、账账核对、账实核对。
三、判断题
1.登记账簿时,发生的空行、空页一定要补充书写,不得注销()。
答案:×
解析:如果发生隔页、跳行,应在空页、空行处用红色墨水划对角线注销,或者注明“此页空白”或“此行空白”字样,并由记账人员签名或者盖章。
2.由于编制的记账凭证会计科目错误,导致账簿记录错误,更正时,可以将错误的会计科目划红线注消,然后,在划线上方填写正确的会计科目()。
答案:×
解析:本题适用的方法应该是红字更正法而不是划线更正法。
3.期末对账时,也包括账证核对,即会计账簿与原始凭证、记账凭证核对()。答案:×
解析:账证核对是指会计账簿记录与原始凭证、记账凭证核对,不是指会计账簿与原始凭证、记账凭证核对。4.企业的序时账簿和分类账簿必须采用订本账()。答案:×
解析:按照规定,总分类账、现金日记账和银行存款日记账必须采用订本账。各种明细分类账一般采用活页账形式。
5.结账时,没有余额的账户,应当在“借或贷”栏内用“0”表示()。
答案:×
解析:结账时,没有余额的账户,应当在“借或贷”栏内用“平”表示。
6.为便于管理,“应收账款”、“应付账款”的明细账必须采用多栏式明细分类账格式()。答案:×
解析:多栏式账簿一般适用于成本、费用类的明细账,本题应该采用三栏式明细分类账 本章主要内容简介:
本章主要介绍了四部分内容:(1)账务处理程序的概念、意义和种类;(2)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的程序、优缺点和适用范围;(3)汇总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的程序、优缺点和适用范围;(4)科目汇总表账务处理程序的程序、优缺点和适用范围。第一项内容简单了解即可,后三项内容是要求必须掌握的。
一、账务处理程序的概念、意义和种类(简单了解):
(一)概念:账务处理程序也称为会计核算组织程序或会计核算形式,是指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相结合的方式。包括会计凭证和账簿的种类、格式,会计凭证与账簿之间的联系方法,由原始凭证到编制记账凭证、登记明细分类账和总分类账、编制会计报表的工作程序和方法等。
(二)科学、合理地选择适用于本单位的账务处理程序具有以下重要意义:
(1)有利于会计工作程序的规范化,确定合理的凭证、账簿与报表之间的联系方式,保证会计信息加工过程的严密性,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
(2)有利于保证会计记录的完整性、正确性,通过凭证、账簿及报表之间的牵制作用,增强会计信息的可靠性;
(3)有利于减少不必要的会计核算环节,通过井然有序的账务处理程序,提高会计工作效率,保证会计信息的及时性。
(三)种类(易考多选题):
(1)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
(2)汇总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
(3)科目汇总表账务处理程序(又称记账凭证汇总表账务处理程序)。
二、账务处理程序的基本内容:
(一)相关内容的比较项目 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
汇总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 科目汇总表账务处理程序 特点
直接根据记账凭证逐笔登记总分类账,它是最基本的账务处理程序。定期根据记账凭证分类编制汇总收款凭证、汇总付款凭证和汇总转账凭证,再根据汇总记账凭证登记总分类账。编制科目汇总表并据以登记总分类账。
凭证设置:
可以是通用记账凭证,也可以分设收款凭证、付款凭证和转账凭证。除设置收款凭证、付款凭证和转账凭证之外,还应该设置汇总收款凭证、汇总付款凭证和汇总转账凭证。与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基本相同。
账簿设置
需要设置现金日记账、银行存款日记账、明细账和总分类账。与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基本相同。与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基本相同。
优点
简单明了、易于理解,总分类账可以较详细地反映经济业务的发生情况。(1)减轻了登记总分类账的工作量;(2)便于了解账户之间的对应关系。可以减轻登记总分类账的工作量,并可以做到试算平衡,简明易懂,方便易学。缺点 登记总分类账的工作量较大。不利于会计核算的日常分工,并且当转账凭证较多时,编制汇总记账凭证的工作量较大。不能反映账户对应关系,不便于查对账目。
适用范围
规模较小,经济业务量较少的单位。规模较大,经济业务较多的单位。
经济业务较多的单位。
〔例1〕在不同的账务处理程序中,登记总账的依据不同。()
答案:√
〔例2〕汇总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便于了解账户之间的对应关系,并可以做到试算平衡。()
答案:×
解析:科目汇总表账务处理程序可以做到试算平衡。
〔例3〕科目汇总表账务处理程序中,科目汇总表不能反映各科目的对应关系,不便于查对账目。汇总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可以克服科目汇总表账务处理程序的这个缺点。()
答案:√
〔例4〕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适用于经济业务量较多的单位。()答案:×
解析: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适用于规模较小,经济业务量较少的单位。〔例5〕在我国,常用的账务处理程序主要包括()。A.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 B.汇总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 C.科目汇总表账务处理程序
D.记账凭证汇总表账务处理程序 答案:ABCD 解析:在我国,常用的账务处理程序主要有三种(1)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2)汇总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3)科目汇总表账务处理程序。其中,科目汇总表账务处理程序又称记账凭证汇总表账务处理程序。
(二)各种账务处理程序的一般程序 1.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的一般程序:(1)根据原始凭证编制汇总原始凭证;
注意:不能将不同内容和类别的原始凭证汇总到一起。例如:不能把赊销和现销的原始凭证汇总到一起。(2)根据原始凭证或汇总原始凭证,编制记账凭证;
(3)根据收款凭证、付款凭证逐笔登记现金日记账和银行存款日记账;(4)根据原始凭证、汇总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登记各种明细分类账;
注意:在日常会计核算中,明细分类账主要是根据记账凭证登记,只有个别明细分类账(例如原材料明细账)根据原始凭证或原始凭证汇总表登记。
(5)根据记账凭证逐笔登记总分类账;
(6)期末,现金日记账、银行存款日记账和明细分类账的余额要同有关总分类账的余额核对保证相符;(7)期末,根据结账以后的总分类账和明细分类账的记录,编制会计报表。2.另外两种账务处理程序的一般程序:
其内容与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基本相同,惟一的区别是登记总分类账的依据不同,在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中根据记账凭证登记总分类账。而在汇总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中需要编制有关汇总记账凭证,然后根据各种汇总记账凭证登记总分类账。在科目汇总表账务处理程序中需要编制科目汇总表,然后根据各种科目汇总表登记总分类账。说明:根据经济业务数量的多少,科目汇总表可以全月编制一次,也可分上中下旬分别编制,编制方法是:①根据记账凭证登记丁字账;②结出各丁字账的本期借方、贷方合计数;③根据各丁字账的本期借方、贷方合计数编制科目汇总表。下面是一张编好的科目汇总表以及根据科目汇总表登记的银行存款总账,〔例6〕下列关于三种账务处理程序的说法正确的是()。A.都是根据原始凭证编制汇总原始凭证
B.都是根据原始凭证或汇总原始凭证,编制记账凭证
C.都是根据原始凭证、汇总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登记各种明细分类账
D.期末,都是把现金日记账、银行存款日记账和明细分类账的余额同有关总分类账的余额核对相符
答案:ABCD 本章内容总结:
本章介绍的是账务处理程序的相关内容,要求掌握三种账务处理程序(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汇总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科目汇总表账务处理程序)的程序、优缺点和适用范围。大致总结如下:
在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中根据记账凭证逐笔登记总分类账,它是最基本的账务处理程序。其优点是:简单明了,易于理解,总分类账可以较详细地反映经济业务的发生情况。
其缺点是:登记总分类账的工作量较大。该账务处理程序适用于规模较小、经济业务量较少的单位。在汇总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中根据汇总记账凭证登记总分类账。
其优点是:(1)减轻了登记总分类账的工作量;(2)便于了解账户之间的对应关系。
其缺点是:不利于会计核算的日常分工,并且当转账凭证较多时,编制汇总转账凭证的工作量较大。该账务处理49
程序适用于规模较大、经济业务较多的单位
在科目汇总表账务处理程序中根据科目汇总表登记总分类账。
其优点是:减轻了登记总分类账的工作量,并且可以做到试算平衡,简明易懂,方便易学。
其缺点是:科目汇总表不能反映账户的对应关系,不便于查对账目。该账务处理程序通常适用于经济业务较多的单位
第八章
主要内容简介:
本章主要讲述了三方面的内容:
(1)财产清查的概念、意义、种类和一般程序;(2)财产清查的方法;
(3)财产清查结果的处理。其中,对于财产清查的意义和一般程序简单了解即可。
一、财产清查的概念、意义、种类和一般程序:
(一)财产清查的概念:
财产清查是指通过对货币资金、实物资产和往来款项的盘点或核对,确定其实存数,查明账存数与实存数是否相符的一种专门方法。
(二)财产清查的意义(简单了解):
1.通过财产清查,做到账实相符,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可靠性,保护各项财产的安全完整。
2.通过财产清查,可以查明财产物资盘盈盘亏的原因,落实经济责任,从而完善企业管理制度,挖掘财产物资潜力,提高资金的使用效能,加速资金周转。
3.通过财产清查,可以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弥补经营管理中的漏洞,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
(三)财产清查的种类:
1.按照财产清查的范围,分为全面清查和局部清查。(1)全面清查:
含义:全面清查是指对全部财产进行盘点与核对。
特点:全面清查的范围大、内容多、时间长、参与人员多。
应该进行全面清查的几种情况主要包括:(易考多选题)
年终决算前;单位合并、撤销以及改变隶属关系前;中外合资、国内合资前;企业股份制改制前;开展全面的资产评估、清产核资时;单位主要领导调离工作前等。
(2)局部清查:
含义:局部清查是指根据需要对部分财产进行盘点与核对。主要是对货币资金、存货等流动性较大的财产的清查。特点:局部清查范围小、内容少、时间短、参与人员少,但专业性较强。内容:
①现金应每日清点一次;
②银行存款每月至少同银行核对一次; ③债权债务每年至少核对一至两次; ④各项存货应有计划、有重点地抽查; ⑤贵重物品每月清查一次。
1.按照财产清查的时间,分为定期清查和不定期清查。(1)定期清查:
含义:定期清查是指根据计划安排的时间对财产进行的清查。定期清查一般在期末进行。
范围:可以是全面清查,如年终决算之前的清查;也可以是局部清查,如季末、月末结账前的清查。(2)不定期清查:
含义:不定期清查是指根据实际需要对财产物资所进行的临时性清查。
范围:不定期清查一般是局部清查,如改换财产物资保管人员进行的有关财产物资的清查、发生意外灾害等非常损失进行的损失情况的清查、有关部门进行的临时性检查等。注意:不定期清查也可以是全面清查,如合资、改制、撤销前的清查。
(四)财产清查的一般程序(简单了解)1.建立财产清查组织;
2.组织清查人员学习有关政策规定,掌握有关法律、法规和相关业务知识,以提高财产清查工作的质量;
第四篇:会计基础知识
会计基础知识
1、会计对象会计核算和监督的内容。
2、会计核算是会计监督的基础,而会计监督是会计核算的保证。
3、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具有核算、监督两大基本职能。
4、会计核算的特点有:
5、会计核算主要程序的三个重要环节
6、会计监督的特点:
7、会计监督的主要内容:
8、“会计多功能论”认为,会计除了核算和监督外,还有预测、决策、计划、控制和分析等职能。
9、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特点:
10、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的对象是指预算会计核算和监督的基本内容。
11、行政单位会计的核算对象:
12、事业单位会计的核算对象:
13、行政事业单位会计要素分为五大类:
14、企业会计要素分为六大类:
15、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恒等式:
16、企业会计恒等式:
17、资金运动具体包括资金的取得、资金循环与周转和资金的退出等方面。
18、收入、支出、结余构成了行政事业单位的资金运动。
19、会计方法主要涉及以下方面的内容:
20、会计核算是最为基础,也是最为重要的会计方法。
21、会计核算方法:
22、复式记账:
23、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
第五篇:管理会计基础知识
管理会计基础知识
(三)二、管理会计的基本假设
根据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的认识论,认识同时具有无限性和阶段性的特点,这对矛盾迫使人们不得不依据已掌握的事实做出合理推断,以认识和改造世界。这种推断有其逻辑上的合理性,但又必须接受事实的检验。依据有限事实而做出的合理推断,便称为假设。管理会计的基本假设是管理会计发挥作用的前提,它是针对管理会计领域中存在的某些尚未确知或无法验证的事物所做出的合乎逻辑的推断或命题。由于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交融性,财务会计的某些基本假设在管理会计中依然存在,但根据现代管理会计的本质和职能特征,应该赋予它们新的内涵。
管理会计的基本假设包括五个方面:
(一)多层主体假设
会计主体假设规范了会计信息的空间范围。与财务会计的会计主体假设所不同的是:管理会计的会计主体具有多样性的特点,它既可以是独立经营单位也可以是企业内部的各个层次的责任单位。比如:全面预算的空间范围往往是独立经营的企业,从而将其与企业之外的各相关团体,如其控股企业、关联企业的预算相区分;责任会计的空间范围则是企业内部不同责任层次的责任中心,从而将各级以及各个责任中心的经营责任和业绩相区分。管理会计的会计主体主要视管理当局的控制目标和具体需要而定,没有强制规定。
(二)持续经营假设
管理会计中持续经营假设与财务会计的持续经营假设的含义一样,即假定管理会计的主体将无限期地经营下去。管理会计为计划、控制、评价所确认、分析、传递的财务信息都是以持续经营为基础的。管理会计中资产、权益的分类,是以财务会计的分类为依据,建立在持续经营假设基础上的;管理会计在资本预算中的长期投资决策分析,是建立在未来预期的现金净流量可实现的基础上进行的,这也有赖于企业的持续经营假设;本量利分析、经济批量的确定、预算的编制和实施等等,都是建立在持续经营的基础上才有意义。由此可见,只有在持续经营的假设前提下,管理会计的决策对象及其方法体系才能保持稳定和有效。
(三)灵活分期假设
会计分期界定了会计信息的时间范围。为了在持续经营的假设前提下及时地提供管理会计的信息,会计分期的假设是必不可少的,其意义与财务会计相似。但由于管理会计的目标特征,决定了对管理会计信息的及时性要求更高,因此,管理会计中的会计分期与财务会计中的会计分期并非完全相同,管理会计的会计分期具有灵活性的特征,比如:各责任中心的现金流量报告、业绩报告的报告期可以是日、周、旬、月;资本支出预算和长期筹资预算的时期却可以长达若干年甚至数十年。管理会计进行会计分期主要应根据其业务对象的具体情况和企业管理的具体要求而定,无强制要求。
(四)理性行为假设
理性行为假设包含两重意义:第一,由于管理会计在履行其职能时,往往需要在不同程序或方法中进行选择,就会使其工作结果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人的主观意志影响,因此,管理会计假定,管理会计师总是以设法实现管理会计工作总体目标为动机,能够采取理性行为,自觉地按照科学的程序与方法办事;第二,假定每一项管理会计具体目标的提出,完全出于理性或可操作性的考虑,能够从客观实际出发。既不将目标定得过高,也不至于含糊不清,无法操作。
(五)充分占有信息假设
充分占有信息假设从信息搜集及其处理的角度提出,一方面,管理会计采用多种计量单位,不但充分占有和处理相关企业内部、外部的价值量信息,而且还占有和处理其他非价值量信息;另一方面,管理会计所占有的各种信息在总量上能够充分满足现代信息处理技术的要求。
三、管理会计的信息质量要求
为了实现管理会计的职能,管理会计的信息质量应具备七个基本要求。
(一)相关性
有用的信息首先必须是相关的信息。所谓“相关”,是指对决策具有影响或对预期产生的结果有用。所谓相关信息就是能够帮助使用者了解过去、预测现在和将来事项的结局,或者去证实或纠正以前预期的情况,从而是具有决策影响能力的信息。管理会计必须提供与使用者决策相关的信息,忽视了信息的相关性将可能误导决策者。这里需要注意的是:相关与否是相对而言的,与某些决策相关的信息不一定与另一项决策相关。与某使用者相关的的信息不一定与其他使用者相关。因此,管理会计必须根据特定的使用者和具体决策,区分相关和无关事务,并汇集和传递各种相关信息。
(二)可信性
信息的可信性包括可靠性和可理解性两个方面。
可靠性是指所提供的未来信息估计误差不宜过大,必须控制在决策者可以接受的一定可信区间内。可靠即准确,是指信息能够合理,不受错误或偏见的影响,能够真实地反映其想反映的东西。不可靠的信息对管理者是无用的,甚至可能导致错误的决策,所以,可靠也是作为有用信息的基本要求。它规范的是管理会计信息内在质量的可信性。由于管理会计所针对的主要是各种未来的事项,管理会计的信息常常会在假设和估计的基础上产生,因此对于管理会计信息的可靠性要求难以如财务会计那样用“精确”“可靠”来衡量,但应尽可能客观、准确、完整。
可理解性是指信息的透明度必须达到一定的标准,不至于导致决策者产生误解。它规范的是管理会计信息外在形式上的可信性。
(三)及时性
正因为管理会计主要针对各种未来事项,所以信息是否及时也是影响其是否有用的重要方面。在风云莫测的经济环境中,在日新月异的信息时代,管理者要提高管理效率,需要获取最新的信息,所以,管理会计的信息传递越快越好。当然,信息的及时性和可靠性存在相互矛盾的一面:通常,越是及时的信息,因其不确定性因素越多,其可靠性往往缺乏保证;反之,要提高信息的可靠性,往往需要通过更多的调查、研究,从而又将影响其及时性。因此,对及时性原则不能绝对地理解,较好的做法应该是根据信息使用人的需要,在及时和可靠之间进行权衡,尽可能实现两者的均衡。
(四)一致性
管理会计实施控制和评价都是建立在比较的基础上,而只有具备可比性,即前后一致的信息才可以用于比较,因此,管理会计提供信息还应该遵循一致的原则。在此,一致性主要是指用于形成管理会计信息的概念和方法必须一致。比如,在管理会计短期决策中,共同的固定成本作为不相关成本,决策者将会以边际贡献的大小作为决策依据,此时,方案相关的机会损益也应同样以边际贡献来衡量,保持一致。除非以新的基础提供的信息具有更高的价值,即能增强其有用性,否则应尽可能维持管理会计信息的一致性。
(五)经济性
所谓经济性,即成本与效益相权衡,效益必须大于成本,即所得大于所费。信息虽不同于一般商品,但根据信息经济学的理论,它也有相应的成本、效益,自然存在两者相比较的问题,因此也必须遵循经济性原则。即,管理会计系统设计、管理会计模式及方法的选择、管理会计信息揭示的详略程度等等,都应该在经济原则的指导下,以效益大于成本作为其可行性的前提。
(六)重要性
虽然管理会计并不需要像财务会计那样,利用重要性原则来修订全面性原则,但也强调在进行信息处理时,应当突出重点,抓住主要矛盾。对关键的会计事项,认真对待,采取重点处理的方法,分项单独说明;对次要事项,可以简化处理,合并反映;对于无足轻重或不具有相关性的事项,甚至可以忽略不计。要做到重要性要求,必须考虑到经济性和相关性要求,同时它也是实现及时性要求的重要保证。
(七)灵活性
尽管管理会计也十分讲求其工作的程序化和方法的规范化,但必须增强适应能力,根据不同任务的特点,主动采取灵活多变的方法,提供不同信息,以满足企业各方面管理的需要,从而体现灵活性的要求。
四、管理会计的基本内容
管理会计内容与方法的构成必然受到管理会计理论体系的指导。管理控制系统的运行包括目标确定、目标落实和目标实现、结果评价三个主要环节,它们离不开管理会计的规划与控制职能。管理会计的内容与方法体系必须围绕管理会计的实质(管理控制系统)及其职能而构建。
管理会计的内容与企业内部管理程序相适应,与管理会计的职能相对应,包括“规划与决策会计”“控制与业绩评价会计”两部分。20世纪60年代以前,管理会计的内容主要包括标准成本制度、预算控制、本量利分析、差异分析、决策分析、责任会计制度等几个内容。20世纪70年代后,管理会计不断吸收现代管理科学、运筹学、预测和决策技术等研究成果,使其内容更加丰富。需要强调的是,管理会计主要为企业内部管理服务,企业管理当局对信息的需求决定了管理会计的信息提供。由于不同企业内部管理中对信息的要求差别很大,并且可能随时进行调整,因此管理会计的内容很难有一个统一且固定的模式。管理会计包括哪些内容,到目前为止尚未完全定型,也没有形成一个完全公认的范围。
(一)规划与决策会计
规划与决策会计在现代管理会计中居核心地位,它是在预测企业经营前景的基础上规划未来并参与决策。它是利用企业的会计信息系统和其他管理信息系统提供的信息和数据,运
用特定的科学方法对企业未来的经营活动和各项经济指标(销售、成本、利润和资金等)进行预测分析,并采用专门的决策方法对企业经营的和投资有关的问题进行决策分析,然后将预测和决策所确定的各项目标和任务,用数量化的形式加以汇总、平衡,编制企业的全面预算,对企业未来经营活动的各个方面进行全面的规划,使企业的各种生产要素和经济资源得到最优配置,即取得最佳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主要内容包括预测、短期经营决策、长期投资决策和预算管理。
(二)控制与业绩评价会计
控制与业绩评价会计是对企业正在发生或即将发生的经营活动进行监控,使之达到预定的目标。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要及时将实际执行结果与预算数或标准数进行比较,计算并分析差异,对有关部门或人员的工作质量和经营业绩进行考核和评价,以保证企业各项预算目标的顺利实现。主要内容包括存货控制、标准成本控制、质量成本控制和责任会计制度等。
五、管理会计的基本方法及基础信息收集
(一)管理会计的基本方法
管理会计基本方法主要包括成本性态分析、本量利分析、边际分析法等内容。这些内容为“规划与决策会计”和“控制与业绩评价会计”提供了基本的理论基础和分析方法,贯穿于企业经营管理的各个领域和整个经营过程。
1.成本性态分析法
成本按其性态分类,就是根据成本总额与业务量的关系,将成本划分为以下三类:(1)固定成本(2)变动成本(3)混合成本
成本按其性态进行分类,可以有助于企业管理人员从定性与定量两个方面把握成本的各个组成部分与业务量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和变动规律,从而为有效地进行成本管理和控制奠定基础。
2.本量利分析法
本量利分析法是以成本习性分析为基础,通过研究一定期间的成本、业务量和利润之间的规律性联系来进行各项分析的一种方法。利用本量利分析方法,可以进行各项预测、决策和控制分析,对企业管理有着重要意义。
3.边际分析法
经济学概念中的“边际”是指因变量随着自变量的变化而变化的程度,即自变量变化一个单位,因变量会因此改变的量。在经济学中根据不同的经济函数,可求出不同的边际,如边际成本、边际收入、边际效用、边际消费、边际储蓄等。边际分析的实质是研究函数和在边际点上的极值(即研究因变量在某一点递增、递减的规律)。边际点的函数值就是极大值或极小值,边际点的自变量是做出判断并加以取舍的最佳点,据此做出决策。
4.成本效益分析法
在企业经营决策中,不同的决策会形成不同的成本概念(如差别成本、边际成本、机会成本、沉没成本等)和相应的计量方法,成本效益分析法就是以此为基础,对各种可供选择 的方案的净收益进行对比分析,以判别各有关方案的经济性,是企业用来进行短期经营决策分析评价的基本方法。
5.折现的现金流量法
将长期投资方案的现金流出(投资额)及其建成投产后每年能实现的现金流入,按复利法统一换算为同一时点的数值(现值、终值)来表现,然后进行分析对比,以判别有关方案的经济性,使各方案投资效益的分析和评价建立在客观可比的基础上。这是企业用来进行长期投资决策经济评价的基本方法。
6.战略分析法
管理会计进入战略管理发展阶段后,吸收了战略管理的一些理论方法,如SWOT法、PEST法和价值链分析法等。这类方法为企业进行经营战略分析、战略决策和规划时使用,是战略管理会计的基础性方法。
(二)管理会计的基础信息收集
对决策有用信息的产生往往涉及对企业内部外部环境的分析、对过去的评价和对未来的预期。因此,管理会计不仅拓展了会计的视角,使会计由财务会计的单纯事后反映发展到分析过去、筹划未来,由一个被动的信息系统发展为一个管理控制系统。而且,管理会计方法体系中也更多地采用了各种数学方法进行分析,因此带来了数学模型应用中的取数问题。这一取数分析过程的科学与否,直接影响到管理会计方法的应用,它是管理会计方法应用中关键的基础性问题。
1.数据类型
管理会计的定量分析既包括对未来事项的规划分析,也包括对已发生事项的控制分析。这些分析中所需要的原始数据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类:
一是按照数据涉及的时期,可以分为历史数据和未来数据。历史数据是关于过去事项的记录和说明,准确度较高,应用中主要考虑其分析对象的相关程度及其详细程度是否能满足管理会计分析方法的需要。未来数据是关于未来事项的预计和判断,一般要采用特定的取数分析方法来收集,其准确及详尽程度取决于所采用的取数分析方法,以及被反映事项的特定性质。
二是按照数据反映的对象,可以分为内部数据和外部数据。内部数据是关于企业内部生产经营活动的有关信息资料;外部数据是关于市场、行业等企业外部环境变动的信息资料。前者的准确程度较高,后者相对于前者来说获取的难度较大,准确性也较低。
三是按照数据的性质,可以分为财务信息和非财务信息。财务信息是有关企业市场经营活动的价值计量信息,如有关收入、成本、利润信息等;非财务信息是有关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情况的非价值计量信息,如有关产品的废品率、生产周期等。有些非财务信息可以通过一定的方式反映为财务信息,如废品率的高低影响成本的高低,但有些无法直接转换,如生产周期信息。
2.取数方法
取数方法即获取数据的方式。视数据类型的不同,管理会计师人员可以采取不同方法获得分析所需要的数据。取数方法主要有两种类型,即直接调查法和间接调查法。
直接调查法是以获取数据为直接目的而专门组织的调查活动,常用于获取难以从间接渠道获得的信息。这种方法往往涉及较多的人力资本投入,需要较长时间才能完成,在管理会计的取数分析中应用较少。
间接调查法是通过非直接的方式获取所需要的信息。这是管理会计取数分析中常用的方法,一般有三种具体方式:
(1)查阅。它是最常用和普通的取数方法,即通过对有关账簿、内部资料和公开发表报刊的查阅来获取所需要的数据,这种方法一般用于历史数据的获取,查阅的可以是企业内部数据,也可以是外部数据。
(2)咨询。即通过向专家、咨询机构或其他企业查询、委托调查等方式获取数据的取数方式。一般来说,这种取数方法所获取的数据有较高的权威性、信息可靠程度较高,但相应的取数成本较高,一般用于较为重要的关于未来的外部数据的获取,如对新产品销售前景的预测、投资方案所涉及现金流量的确定等。
(3)经验判断。即由分析人员根据自己的经验加以判断,决定分析中应用的参数值。由此可见,各种取数方法各有利弊,实务中通常是结合使用。3.取数风险与取数成本
取数风险是由于所获取的原始数据不能达到基本的质量要求而导致分析结果的不确定,即由于原始数据在相关、准确方面的欠缺,而使分析结果不准确或与客观环境变化不相符合的可能性增加。
取数成本即获取数据所付出的代价,它包括外显成本和隐含成本两类。所谓外显成本是在数据获取过程中所耗费的人力、物力、财力;所谓隐含成本是由于所获取数据不能达到必需的质量要求,导致分析结果不准确而带来的损失。
由于上述取数风险的存在,取数不当就可能影响到分析结果的准确性,从而导致决策失误,给企业造成损失。例如,由于新产品市场销售情况的数据确定不当,就可能导致新产品生产、定价决策的失误,给企业带来损失;业绩评价的不准确可能影响有关部门和人员的积极性,影响企业的效益等等。
取数的外显成本和隐含成本往往存在此消彼长的关系。取数范围越小、方法越简单、渠道越单一,取数的外显成本就越低,但取数风险加大,取数的隐含成本增加。因此,降低隐含成本的途径主要是通过增大取数范围、选择更为科学和可靠的取数方法及渠道来增加数据的相关性、准确性和保证其充分性,以增加管理会计分析结果的准确性。但相应的,这种做法又会增大取数的外显成本。所以,基础信息系统的建立必须进行成本与风险的权衡,在将取数风险控制在一定水平条件下使取数成本最小。
管理会计的基本内容和方法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