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乡镇卫生院传染病网络直报自查总结
乡镇卫生院传染病网络直报自查总结 为了进一步加强和完善疫情监测信息报告工作,了解工作情况,根据《市卫生局关于开展全市2012年传染病疫情网络直报质量督导检查的通知》要求及市疾控中心中心制定的《市2012年传染病网络直报质量督导检查方案》,和市卫生局的会议精神,我镇卫生院于4月6日分别对全院各科室进行了督导、检查。采取询问、现场查看等方式,查看了门诊部、住院部、放射科、化验室等关联网络直报科室的基础资料,总体来看,各项工作既有成绩,也存在一定的问题。
一、加强领导,建立健全传染病防治工作机制
我院很重视疫情网络直报工作,有领导分管,制定了计划和工作方案,开展了相关业务培训,明确了工作任务,建立了疫情治理的各项制度或职责。
1、执行首诊负责制,严格门诊工作日志制度,建立了门诊日志和传染病登记,负责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疫情监测信息报告工作。
2、建立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传染病疫情信息监测报告制度,有职能科室和专门的疫情网络直报人员,疫情直报人员定时下科室进行检查登记、及时填报卡、核对和自查。配齐了必要的设备,保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疫情监测信息的网络直接报告。报告法定传染病11例,其中肺结核病3例、水痘1例、病肝3例、流行性腮腺炎3例、菌痢1例,未发现霍乱、疟疾等重大疫情,无死亡病例。无甲类传染病发生。
3、配合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和标本采样。
二、存在的问题
1、部分门诊日志登记不规范,不完整,门诊发热、肠道疾病登记不全面、不及时,甚至不登记,肠道门诊未送检。
2、住院部入出院登记薄项目不全,只有姓名、现住址、和入院日期,无性别、年龄、职业、入院诊断(填在其他项目栏中)、出院日期、出院诊断和转归情况。无传染病登记,传染病发现漏报病例1例。查看从1/1至今住院登记,发热病人7例、腹泻病人3例,大部分未报。
3、检验科无门诊纸质登记薄,电子记录为5/3至今,无之前记录。
4、放射科大部分无检查结果记录,1例传染病例未报
三、下一步工作要求
1、加强对《传染病防治法》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传染病诊断标准的学习和培训,提高医务人员、网络直报人员和管理人员的管理意识、网络直报能力和诊断水平。
2、将各种传染病登记表发到每个医务人员手中,要求及时、准确、完整的登记门诊、住院日志和各种传染病登记。
不断加强自身工作治理,同时积极组织开展阶段自查工作,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镇卫生院
二0一二年4月6日
第二篇:2010年传染病网络直报自查总结
xxxx医院
2010年网络直报自查总结
为了进一步加强和完善疫情监测信息报告工作,了解工作情况,根据《关于开展全省传染病网络直报质量督导的通知》精神及《传染病网络直报质量督导检查方案》的要求,我院对全院各科室进行了督导、检查。采取询问、现场查看等方式,查看了门诊部、住院部、放射科、化验室等关联网络直报科室的基础资料,总体来看,各项工作既有成绩,也存在一定的问题。
一、加强领导,建立健全传染病防治工作机制我院很重视疫情网络直报工作,有领导分管,制定了计划和工作方案,开展了相关业务培训,明确了工作任务,建立了疫情治理的各项制度或职责。
1、执行首诊负责制,严格门诊工作日志制度,建立了门诊日志和传染病登记,负责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疫情监测信息报告工作。
2、建立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传染病疫情信息监测报告制度,有职能科室和专门的疫情网络直报人员,疫情直报人员定时下科室进行检查登记、及时填报卡、核对和自查。配齐了必要的设备,保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疫情监测信息的网络直接报告。
二、下一步工作要求
1、加强对《传染病防治法》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传染病诊断标准的学习和培训,提高医务人员、网络直报人员和管理人员的管理意识、网络直报能力和诊断水平。
2、将各种传染病登记表发到每个医务人员手中,要求及时、准确、完整的登记门诊、住院日志和各种传染病登记。不断加强自身工作治理,同时积极组织开展阶段自查工作,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第三篇:网络直报自查总结
XXX疾控中心网络直报质量自查总结
截止2012年12月31日,疾病预防控制系统共报告乙、丙类传染病240例。其中我县各医疗机构报告乙、丙类传染病167例,无漏报、无迟报。疫情报告质量不断提高。为了进一步巩固成绩,及时发现网络直报中存在的问题,使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更加规范科学、及时有效,开展了传染病网络直报质量自查。现将自查总结如下:
一、加强领导,提高认识。在县委、政府、县卫生局及疾控中心高度重视下,将传染病网络直报工作纳入疾控工作目标考核管理,加强督促检查。为使疫情管理工作落到实处,有传染病疫情管理的专职人员,负责全县传染病疫情信息管理工作。全县统一按《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要求,制定了“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制度”、“传染病疫情信息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制度”、“网络直报管理制度”、“信息网络安全及查询制度”、传染病信息监测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流程等,统一上墙。逐步完善了县、乡、村管理制度,如传染病预检分诊制度和流程、发热门诊工作制度和流程、门诊日志、住院登记本、化验室登记本、放射科登记本、传染病登记本管理使用制度。并实行了24小时疫情值班制度和零报告制度,使传染病疫情管理工作进一步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
二、全县传染病常规监测管理相关工作。传染病疫情信息管理人员每日上午、下午(包括节假日)按时进传染病监测信息网络,浏览本地、外地报告的传染病报告卡,接到传染病报告后,及时审核传染病报告卡片,并作好相关记录。每日动态监测全县的传染病报告信息,每月对全县的传染病监测信息及疫情变化态势进行汇总分析,报本单位有关领导和县分管领导并向有关科室通报。利用传染病网络直报中的疫情信息,对全县的传染病疫情进行月分析,每月5日前完成传染病月分析报告,半年、年底完成全县的传染病疫情年分析报告,且月分析中包括全县开展传染病报告的质量评价,按时上报到市疾控及县卫生局、下发到各医疗单位。
三、传染病报告管理督导检查与评估。2009年不定期开展了传染病报告管理督导检查,共计督导检查82次,根据检查方案,对各医疗单位存在的问题及时给予解决方法,提出相关建议。
四、传染病监测报告管理专业技术培训。2009年,针对传染病网络直报管理、监测资料分析利用、网络直报系统数据统计规则等技术所举办的培训共5次,培训人数达160余人次,主要内容包括传染病防治法、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规范、手足口病防治等,并及时对培训做出了总结。
五、网络直报设备。对于传染病网络直报系统,我中心有专用的台式计算机及笔记本电脑,笔记本电脑配置无线上网卡,24小时疫情值班,值班电话XXXXXXXX。
XXX疾控中心
二0一0年八月二十六日
报:市疾控中心县卫生局
第四篇:荷城街道中心卫生院传染病网络直报质量自查总结
荷城街道中心卫生院传染病网络直报质量自查总结
为进一步加强和完善疫情监测信息报告工作,了解工作情况,荷城街道中心卫生院根据《转发关于开展我省传染病网络直报质量督导检查的通知》,于7月25日分别对全院各直报单位进行了督导和检查。采取询问、现场查看、坐谈等方式,查看了各门诊、病房、化验室、防保科、网络直报等的基础资料,总体来看,各项工作即有成绩,也存在一定的问题。从检查情况看,单位比较重视疫情网络直报工作,有领导分管,制订了计划或工作方案,开展了相关工作培训,明确了工作任务,建立了疫情治理的各种制度或职责;有职能科室和固定的疫情网络直报人员;建立有门诊日志和传染病登记,但部分门诊日志登记不规范,不完整,门诊肠道疾病登记不全面、不及时,甚至不登记;防保科有疫情收报登记,有自查核实登记,有奖惩制度。疫情网络直报质量进一步提高,门诊日志和入出院登记中共查出2009年上半年乙类传染病27例,其中富湾社区卫生站漏报1例,漏报率为3.7%,填卡完整数25例,完整率为92.59%。
我院今年以来也加强了自身的工作治理,多次从疫情动态中提出指导意见、通报有关工作质量,开展了对疫情治理的培训,配备了处理疫情的物质,成立有应急处理组织,固定和公布了疫情值班电话,建立了网络直报基础资料,工作进一步加强,同时组织开展了疫情的自查工作,每2个月自查工作一次,发现问题及时纠正。,疫情直报人员定期下科室进行检查登记和填卡;网络设备专机专用。
针对工作中发现问题,提出的建议有以下几点:
1、加强对疫情网络直工作的领导,成立专门班子,建立职能科室,健全制度、制定职责,明确责任,落实奖惩措施,加强自查核实,确保工作落实到位。
2、加强对传染病诊断标准的学习或培训,提高全体医务人员和治理人员的治理意识和诊断水平。
3、要求及时、完整地登记门诊日志。
荷城街道中心卫生院防疫科
2009年7月28日
第五篇:传染病网络直报制度
传染病网络直报制度
为加强法定传染病信息监测报告工作管理,确保传染病信息报告系统的有效运行,为预防控制传染病的传播与流行提供及时、准确、完整的信息,保证报告质量,特制定本制度:
一、网络直报人员及设施
(一)责任报告人 :执行职务的医护人员、医学检验人员、卫生检疫人员、疾病预防控制人员、社区卫生服务人员、乡村医生、个体开业医生均为疫情责任报告人。
(二)硬件设施:有独立的、用于网络直报的办公室,配备疫情专用电话及能登录到网络直报系统的整套微机。
(三)人员要求:要有2人负责传染病疫情网络直报工作。
二、传染病报告病种
按照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甲、乙、丙类传染病病种进行报告。
三、报告时限:责任报告单位对发现的甲类传染病和乙类传染病中的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人高致病性禽流感和艾滋病、肺炭疽、脊髓灰质炎的病人、病原携带者或疑似病人,城镇应于2小时内、农村应于6小时内通过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系统进行报告。对其它乙类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城镇应于6小时内、农村应于12小时内通过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系统进行报告。对伤寒副伤寒、痢疾、梅毒、淋病、乙型肝炎、丙肝、白喉、疟疾等病原携带者,应当按照省疾控中心关于病原携带者管理的统一标准进行报告,并将报告的记录填写到“传染病病原携带病例报告登记表”,每旬2日(逢2)前将登记表以电子邮件的形式报文登市疾控机构疫情室。每月3日前将“登记表”报文登市疾控中心,登记表双方签字并保留三年。
四、责任报告人在首次诊断传染病病人后,应立即登记在科室传染病登记本上,并同时填写传染病报告卡,报送防疫科,防疫医生接到传染病报告卡后立即对卡片进行审核、登记、交疫情直报员,并填好收发卡记录。疫情直报员必须及时、准确上网录入传染病报告卡。并在收发卡记录上填写录入时间,卡片送交防疫医生保管,传染病报告卡保存三年。
(一)核对:传染病报告卡录入人员在录入前对每日(包括法定节假日)收到的传染病报告卡须进行认真检查,对错项、漏项、逻辑错误或有疑问的卡片必须及时向填卡人查询、核对与更正。传染病报告卡录入人在录卡后,对传染病报告卡还要进行错项、漏项、逻辑错误等检查,填写卡片编号。
(二)订正 :传染病信息管理人员收到订正报告卡时,须当日通过网络对已报告卡进行修改或订正,并在备注栏内注明“由╳╳病订正为╳╳病”。
(三)补报 :对在本报告单位中发现的未报告传染病病例,本单位应及时补填传染病报告卡,并通过网络录入报告。
(四)查重:录卡前,对填写的报告卡,须进行重卡检查,确认重复报告的卡片进行标记,不再通过网络录入。发现年龄、性别、现住址及诊断病种名称相同的报告卡时,要进行排查,对重报的报告卡,通过网络进行删除标记。
五、资料保存
(一)医疗卫生机构对所管理的《传染病报告卡》(纸质卡片)保存3年。
(二)信息报告系统使用人员未经许可,不得转让或泄露信息报告系统操作帐号和密码。发现帐号、密码已泄露或被盗用时,应立即采取措施,更改密码,并向上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否则,由此导致的系统安全问题,由个人承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