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对于传统文化认识的问卷调查5篇

时间:2019-05-12 12:45:4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大学生对于传统文化认识的问卷调查》,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大学生对于传统文化认识的问卷调查》。

第一篇:大学生对于传统文化认识的问卷调查

大学生对于传统文化认识的问卷调查

年级:性别:

()

1、对于京剧或其他某个地方剧种(如评剧、豫剧、秦腔、黄梅戏、粤剧等),你:

A、非常喜欢B、可以去看看C、不感兴趣D、非常讨厌

()

2、“百家讲坛”中于丹、易中天等学者用新观点解读传统文化的节目,你喜欢看吗?

A、喜欢B、无所谓C、没时间看D、情愿看电视剧E、不喜欢看

()

3、当前,一场从未出现过的“中华文化浪潮”(“中国风”)正吹拂着流行乐坛:对《曹操》、《霍元甲》、《老子说》、《本草纲目》、《牧笛》、《叶落归根》等流行音乐,你认为:

A、很喜欢B、一时的商业行为C、是一种怀旧风D、听不懂

()

4、你曾经学习过书法、国画等民族传统艺术吗?

A、是B、否

()

5、如果你要学习一门艺术,你会选择民族传统艺术还是外来的艺术呢?(如乐器)

A、传统艺术B、外国艺术

()

6、国画、京剧及下列哪一项并称中国传统国粹?

A、中医中药B、儒家文化C、古代建筑D、书法E、其它

()

7、对于“四大名著”,你:

A、多次阅读过全部B、阅读过全部C、阅读过少部分D、一本也没阅读过

()

8、知道四书五经分别指什么吗?

A、只知道一部分是哪些书,也没有阅读过B、只知道分别是哪些书,却没阅读过

C、从来不知道有四书五经存在D、根本不知道是哪些书,也没阅读过

E、知道分别是哪些书,而且都阅读过F、只知道分别是哪些书,但只读过一部分的书

()

9、四书五经等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你是是怎样看待的?

A、四书五经应该有精华的部分,值得吸收

B、四书五经都是过时的东西,与现代化社会格格不入,应该摒弃C、说不清

()

10、如果你在空闲时间手边只有两本书,一本是西方名著一本是中国古典名著,你会选择:A、西方名著B、中国古典名著

()

11、你能够记住中国的传统节日吗? A、全部记住B、记住一部分C、记不住

()

12、你更喜欢参加西方节日(如圣诞节)活动还是民族传统节日活动?

A、喜欢传统节日,没啥原因B、喜欢传统节日,有名族特色

C、喜欢西方节日,气氛浓厚D、喜欢西方节日,没啥原因E、在两者之间寻找平衡点

()

13、对传统节日习俗的看法:

A、全都知道但自己不会做 B、知道一些,但都是家里长辈做 C、全都知道并且乐于参加

D、不清楚,过节就做自己喜欢的事情E、知道一些,但自己不会做

()

14、现在国家将传统节日列入公共假期,你怎样看待此事?

A、赞成,传统节日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B、赞成,可以趁机会好好休息

C、不赞成,传统节日过时了,浪费时间D、说不清

()

15、你认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未来怎样?

A、很乐观B、不太乐观C、不乐观D、可能会消失

()

16、你认为最能弘扬我国传统文化的方式是:(可多选)

A、国家提倡B、学校开设必修课程C、媒体宣传D、民间人士及组织推动

E、颁布法律或法规加以保护、发扬

第二篇:对于中华传统文化的认识

对于中华传统文化的价值,看起来似乎没有什么人怀疑,其实,相当多的中国人并不持肯定态度,而在那些倾向于肯定的人群中也往往说不出个所以然来,真正明确中华传统文化巨大价值和伟大意义的人可以说微乎其微。

当代中国人对于中华传统文化的态度,主要有这样几种类型:敝履类、泛泛类、古董类、历史类。

所谓“敝履类”,就是视中华传统文化若敝履,扔之犹恐不及,就别谈什么价值不价值了。这类人又可分为精英型和附和型。所谓“精英型”,即主张全盘西化的人;所谓“附和型”,即盲目跟着别人崇洋媚外的人。在他们的眼中,外国的什么都好,中国的什么都糟。在这一类人看来,“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简直是“痴人说梦”、“荒唐可笑”。“精英型”在专家、学者中占有一定比例;“附和型”则在一般市民和小青年中占有很大比例。

所谓“泛泛类”,就是对中华传统文化知之泛泛的人。他们嘴里念叨着“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但若问他们什么是中华传统文化、究竟怎样弘扬?他们便只好“枉顾左右而言它”了。这类人在那些平庸的官员中几乎比比皆是。

所谓“古董类”,就是把中华传统文化视为古董的人。他们很清楚甚至很精通中华传统文化的经济价值,积极收藏,经常品玩,作为传家之宝,但也仅此而已;也有的用以牟取财利,发家致富。前者主要是殷实的文化人;后者则是一般的古董商。

所谓“历史类”,就是把中华传统文化看作历史文物的人。他们对中华传统文化有相当深入的研究,深知其历史意义和文物价值。他们不仅自己搞研究,而且大声呼吁社会妥善保护之。这类人主要是国学素养很深又富有爱国激情的人。他们很值得尊敬,但可惜的是,他们只清楚中华传统文化的历史意义,却不大清楚中华传统文化在整个人类社会现实与未来中所具有的极其重大的意义。用形象的语言表述,他们把中华传统文化当作了“夕阳文化”,竭尽全力地加以挽留,却恨无回天之力,因而往往发出“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的悲壮感慨。他们对于中华传统文化,确实发挥了“保护”之力,却难以建树“弘扬”之功。以上,便是现代中国人看待中华传统文化的基本状况。如果仅止于此,这“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从何谈起呢?所以,必须弄清中华传统文化究竟价值何在?它在现实与未来究竟有什么样的意义?才能进而谈论弘扬什么与怎样弘扬的问题。中华传统文化的价值究竟何在?

要谈中华传统文化的价值,就必须将它与西方文明作一番比较,没有比较便无以鉴别。

上面谈了,中华传统文化的特质在于一个“和”字,那么,西方文明的特质又在于何处呢?西方文明的特质刚好与中华文化相反,在于一个“争”字。因为,西方文明强调突出个人,强调物质财富。而强调突出个人,务求一枝独秀,必然导致人与人的争斗;强调物质财富,追逐奢侈豪华,必然导致人与自然的争斗。

对于这种“争”的哲学,其利弊可以用14个字来概括:获显利而伏隐患,得近利而播远忧。

正是由于这种“显利”和“近利”的驱动,包含“争”的特质的西方文明得以盛行于世。经过三百多年“工业文明”的发展,历年所伏的“隐患”渐渐显化为“明患”,历年所播的“远忧”渐渐进逼为“近忧”,才造成目前这种愈演愈烈的生态危机和社会危机,以至威胁到人类的生存!好评率:0%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任,已经历史地落到了当代中华儿女的肩上。这个判断肯定是正确的,然而,如果不能明确地回答“中华传统文化的价值究竟何在”这个问题,便不能明确地回答“为什么要弘扬”、“弘扬什么”以及“怎样弘扬”等一系列问题,那么,上述判断便成了一句空洞的口号,有什么实际的意义呢?所以,只有弄清中华传统文化的确切价值,才能谈得上“弘扬”的问题。

中华传统文化的价值究竟何在?

要谈中华传统文化的价值,就必须将它与西方文明作一番比较,没有比较便无以鉴别。

上面谈了,中华传统文化的特质在于一个“和”字,那么,西方文明的特质又在于何处呢?西方文明的特质刚好与中华文化相反,在于一个“争”字。因为,西方文明强调突出个人,强调物质财富。而强调突出个人,务求一枝独秀,必然导致人与人的争斗;强调物质财富,追逐奢侈豪华,必然导致人与自然的争斗。

对于这种“争”的哲学,其利弊可以用14个字来概括:获显利而伏隐患,得近利而播远忧。

正是由于这种“显利”和“近利”的驱动,包含“争”的特质的西方文明得以盛行于世。经过三百多年“工业文明”的发展,历年所伏的“隐患”渐渐显化为“明患”,历年所播的“远忧”渐渐进逼为“近忧”,才造成目前这种愈演愈烈的生态危机和社会危机,以至威胁到人类的生存!

为什么提出“可持续发展”?不就因为此前的发展模式是不可持续的吗?

为什么纷纷要求“回归自然”?不就因为人们越来越深切地体验到繁华的弊端,转而怀念和向往昔日横遭破坏的淳朴与安宁吗?

为什么大声疾呼“救救地球”?不就因为各种危机的态势已经岌岌可危了吗?

为了对付这些危机,世界各国已经投入了巨量的人力、财力和物力,却无法从根本上扭转这些危机继续恶化的势头。原因何在呢?就在于没有能够从观念上彻底地化争斗为和解——虽然有所“和解”的举措,但总的还是在唱着“争斗”的老调。

可以断言,只要人类依旧热衷于人与人、人与自然的争斗,人类就绝不可能从危机的泥潭中解脱出来。而要想彻底地化争斗为和解,就必须高扬东方文化(尤其是中华传统文化)所固有的“和”的精义。这,就是中华传统文化最重要的价值所在。这同时说明,中华传统文化并非“夕阳文化”,而是生机不竭的“朝阳文化”。

21世纪不仅是东西方文化合流的世纪,而且应当是从“以西方文化为主流”转向“以东方文化为主流”的世纪。惟有如此,才能实现恩格斯所主张的“人类同自然的和解以及人类本身的和解”(《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第603页),从而化解各种危机,缔造一个和平和睦、融融乐乐的人类理想社会。因此,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全球炎黄子孙共同的历史使命。正是从这个意义出发,才能得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任,已经历史地落到了当代中华儿女的肩上。”这样的判断。

需要强调两点:

所谓“以东方文化为主流”,绝非意味着东方文化对西方文化的“征服”,而是意味着东方文化对西方文化的“融汇”。因为,东方文化的特质在于“和”,是包容性的。

所谓“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自然不等于全部的中华文化,而是指剔除了糟粕的精华部分。如何鉴别精华与糟粕?根本的一条,就看是否符合“和”的精义——凡是不具备“和”的精魂的,便是已经死亡的躯壳,便是已经腐朽的糟粕。

一旦明确了弘扬什么的问题,那如何弘扬的问题也就顺理成章了。这就是在进一步深入研究的基础上,通过与世界各国、各民族的广泛交流,透彻地阐释中华文化“和”的特质及其对于化解当代人类各种危机的决定性意义,逐步达成“和”的共识,从而在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文学、艺术、环境保护、生态优化、发展模式、生活方式、道德伦理、价值取向等各个方面,积极地化争斗为和解,以求实现恩格斯所主张的“人类同自然的和解以及人类本身的和解”,最终缔造一个和睦、和谐、和祥、和乐的人类理想社会。

也就是说,只要让各个国家的学术界、政界和广大民众真正认识到中华文化“和”的特质及其对于化解各种危机、缔造美好前程的根本意义,人类社会的和睦、和谐、和祥、和乐,便会像瓜熟蒂落、水到渠成一般自然而然地实现了。

第三篇:关于大学生对于支教看法的问卷调查

关于大学生对支教看法的问卷调查

1、您的受教育程度? ①大一 ②大二 ③大三 ④大四

2、您对支教是否了解?

①深入了解过 ②了解得不全面 ③只是听别人说过 ④一点也不了解

3、您是否有参加支教的意愿?

①已参加 ②有意愿但未参加 ③不想参加

4、(没参加支教的回答)您为什么没有参加支教?

①时间问题 ②没有兴趣 ③没有途径 ④能力不足

5、您认为支教的意义是?

①服务社会 ②锻炼自己 ③对学业有帮助 ④其它

6、您认为支教以何种形式开展更为合适?

①周末支教 ②寒暑假支教 ③支教一年或更长

7、若要支教,您希望到哪些地方支教?

①条件好的地区 ②离家较近的地区 ③偏远地区 ④其他

8、您的家人是否支持您参加支教吗?

①支持 ②不支持 ③不干涉

9、您对参加支教的同学的看法?

①敬佩 ②没感觉 ③是带有个人目的的 ④其它

10、您认为边远地区的孩子对支教老师的需求高吗?

①很高 ②不需要 ③不知道

11、您认为支教老师对边区孩子的精神生活帮助多大? ①很大 ②不大 ③几乎没有 ④不知道

12、您认为大学生支教需要具备什么样的能力?

13、您希望国家出台针对支教的哪些新政策?

第四篇:传统文化问卷调查

传统文化问卷调查

1.您对传统文化是否了解?

A.非常了解B.有一定了解C基本不了解

2.您觉得开展优秀传统文化学习活动有无必要?

A.非常有必要B.没有必要C.有无暂可

3.您认为传统文化学习与业务工作之间的关系如何?

A.不矛盾,相辅相成B.有矛盾,影响工作开展C.无所谓

4、你怎样看待中国文化()

A.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应以继承发扬为主

B.传统文化有糟粕也有精华,我们接受时要有所扬弃

C.在现今时代,传统文化显得过时了,保守了

D.不关心也没有什么认识

5、你对下列那些传统文化比较感兴趣或是有些了解()多选

A.古典诗词赋或小说B.民族音乐或乐器C.民族戏曲D.书法E.国画F.传统节日G.玉器H.瓷器I.先秦诸子百家的著作和思想J.其他_________

6、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儒释道(儒家、佛家、道家)的三大思想精神你了解吗?()

A.知道并能够区分三者观点

B.了解大致思想,但不能完整的描述

C.有其中

一、两家不太清楚

D.基本不知道

7、对中国四大名著的阅读情况如何()

A.都看过并多次读过

B.多次看过其中一两部

C.看过其中一两部

D.基本没看过

8、你认为当今社会还有没有必要学习“四书五经”等历史文化古籍()

A.有必要,“四书五经”所载的内容及哲学思想对现代人有积极的意义和极强的参考价值

B.没必要,“四书五经”是维护封建制度的,其中一些陈腐的观念束缚现代人的思想

9、你喜欢听中国古典器乐吗,比如说高山流水、二泉映月等()

A.很喜欢,听的很多,甚至可以辨别出曲名

B.比较喜欢,听过一些

C.一般,但是对名曲有机会会考虑听一下

D.不太喜欢也不太了解,相对更喜欢流行音乐

10、你对国粹京剧的看法()

A.我很喜欢B.我知道一些C.我很了解并熟知它D.我一点也不喜欢

11、你能区别一般的书法字体吗,比如行书、草书、隶书、篆书等()

A.能,甚至可以看出是哪些名家的字体,对中国书法史也有些了解

B.可以区分

C.勉强可以

D.不能区分

12、与其他绘画相比,你怎样看待我们的国画()

A.可以从较专业的角度进行点评

B.只能感受其中的美,但不能进行较专业的点评

C.只能体会到部分书画的美,不少作品还是看不懂

D.完全没有鉴赏能力

13、你对于法定节假日的修订增加了中国传统节日有什么看法?()

A.很有必要,弘扬中国传统文化

B.没有实际意义,只是走形式

C.纯属繁文缛节,不利于社会进步

D.无所谓,不关心

14、你怎样看待中国的玉器和瓷器?()

A.它们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我们应该多学习,多创新

B.我认为自己对玉器和瓷器有些了解

C.知道这些是好东西,但说实话自己并不太了解

D.一般吧,不是特别感兴趣

15、在做此次调查之前,你知道传统文化包含哪些方面吗()

A.很清楚B.大概了解C.了解一些D.不了解

16、你对传统文化的未来怎么看?()

A.传统文化与全球化并行不悖

B.传统文化将逐渐受到中国人民甚至全世界人民的发扬推崇

C.随着西方文化的冲击,中国传统文化将逐渐淡忘

D.传统文化将来会成为少部分人研究的小众文化

17.您对我国传统文化的态度

A.喜欢B.热爱C无兴趣

18.您所了解的我国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是()(可多选)

A历史文学知识B传统艺术C生活智慧D实用技巧E民俗游艺F其他

19.您平时接触和感受我国传统文化的途径

A.电影电视书刊B.课堂和父母长辈 C.讲座和展览网络D.广播、剧院、游戏、20.您对当前以我国传统文化为题材的影视剧的评价

A.总体很好B.总体较好C.总体一般D.总体不满

第五篇:大学生对于劳动法的认识

07651蒋赢37号

大学生对于劳动法的认识

我国理论界对于劳动关系的认识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将劳动关系视为隶属关系,完全通过行政手段进行调节;第二阶段,将劳动关系视为平等关系,用民法的理论来协调劳动关系;第三阶段,认识到劳动关系是兼有隶属性和平等性的一种社会关系,用社会法的理论来揭示劳动关系的内涵。尽管第三阶段的理论最具科学性,但其他两种认识还继续为一部分人所接受,至今对劳动关系的实践工作有一定的影响。

1、行政认识论

建国以后,经过民主改革,所有国营企业也建立了与当时苏联体制相仿的管理体制。1953年开始执行第一个五年计划以后,我国的国民经济体制大体效仿前苏联,形成了对国营工业、基本建设、物资供应等部门的管理体制。而我国的通过劳动立法及有关的劳动政策,形成在劳动、工资、保险、福利几方面相互配套、高度集中统一的管理体制。这一阶段对劳动关系的认识,基本停留在行政认识论的阶段。

在这种体制下,劳动关系被当作一种依附于行政关系的社会关系来看待,在理论和实践上对劳动关系和劳动行政关系往往不加区别,许多劳动法规对这两种关系的调整也往往是融合在一起。虽然,以后我国开始实行市场经济,但劳动关系行政认识论的影响依然存在,这种影响,造成了人们对劳动争议的性质产生错误认识。例如,在劳动用工制度改革过程中,很多劳动者要求签订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希望通过这种合同,与用人单位建立稳定而长期的劳动关系。而事实上这种想法是计划经济体制下,固定工制度给人们留下的影响。又例如在劳动争议处理过程中,人数众多的团体性争议,当事人往往更愿意直接通过行政部门来解决,而不是通过法律途径。因为按他们的理解,这不是简单的劳动争议,而是国家对劳动者的就业分配问题。而这种对劳动争议性质的错误认识,又导致对劳动争议处理制度的错误认识。例如,有很长一段时间内,当事人对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的裁决不服,竟然将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作为被告,将其诉讼到行政庭作为行政案件处理。这显然是把劳动争议仲裁制度错误理解成行政制度的结果。

2、民法认识论

我国在八十年代初开始探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路。市场经济是自由经济和平等经济。与此相一致的是,注重平等、自愿原则的民法理论开始在我国得到重视。这一理论进而被用来调整各种社会关系,包括劳动关系。这一理论把每一劳动者都视为他自己的“劳动力”的所有者,作为平等主体,劳动者可以“自由地”把他的“劳动力”转让给任何一个雇佣他的人。这时就出现了所谓“自由”的劳动关系。很多民法学者主张将这种劳动关系视为民法的调整对象。

这种看法忽视了劳动力所有关系背后的资本增殖关系,在表面平等掩盖下的事实上的不平等,因而具有局限性。持这种理论认识的学者往往将劳动争议看作一般民事争议,或者将劳动争议与一般民事争议相混淆。例如,劳动者在工作期间发生工伤,很多学者就认为应该以民法上的人身伤害赔偿来追索用人单位的责任。而事实上,一旦将此案件作为人身伤害赔偿案来处理,对劳动者并不公平。因为,在人身伤害赔偿案件中,执行过错责任,也就是用人单位有过错才承担责任。而事实上很多工伤案件,用人单位是没有过错责任的,过错往往在劳动者一方。如果用民法理论,将此案件视为一般民事案件,而不是劳动争议案件,劳动者的权益很难得到“平等”的保护。

07651蒋赢37号

正是这种民法认识论的影响,导致我国的劳动争议处理制度采用了民事诉讼制度。而且,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的许多制度沿袭了民事诉讼制度,导致劳动者在看似平等的诉讼制度下,得不到真正的保护。例如,举证责任,民事诉讼案件根据谁主张谁举证的原则处理民事案件,法院主动调查的职能极其有限。而劳动争议案件中,这一原则被机械地套用,导致在劳动关系中处于被管理一方的劳动者无法提供证据,同时,法院又不主动调查取证。这种结果显然是对民法原则适用劳动争议案件的一种否定。

3、社会法论

社会法是国家为保障社会福利和国民经济正常发展,通过加强对社会生活干预而产生的一种立法。公法一般以国家利益为本位;私法以个人利益为本位;社会法以社会利益为本位。而劳动法就是一种社会法,兼有公法和私法的性质。

一般意义上,关于劳动关系的定义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从广义上说,劳动关系是人们在劳动中结成的相互关系。从法律研究的角度,这一定义并没有揭示劳动法学所要研究对象的特点,与“经济学”上对劳动关系的定义差别不大。从狭义上说,劳动关系是劳动者与劳动力使用者在劳动过程中发生的社会关系。这一定义从劳动法学研究的角度,揭示了所要研究的劳动关系的主体为劳动者、劳动力使用者,劳动关系的性质为社会关系,而且是劳动过程中的社会关系。这就排除了很多劳动过程以外的许多劳动行政关系和社会保障关系。而从社会法的角度,我们将进一步分析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在劳动关系中的地位,以及劳动关系的主要特征。

(1)劳动者与生产资料所有者在劳动关系中的地位。

根据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基本理论,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根本的决定因素。而生产力是在劳动过程中形成的,是劳动者凭借劳动资料作用于劳动对象时发生的生产物质资料的能力。因此,劳动对象、劳动资料和劳动者构成生产力的基本三要素。在这三要素中,劳动者是主导因素,因为劳动者是最活跃的能动的要素,物的因素(包括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归根到底要为人所用,而且物的作用的发挥取决于人的劳动技能及其劳动过程中的发挥程度。因此劳动者是生产力的主导因素。但是,在现代社会,劳动者往往不是劳动资料的所有者。劳动资料通常为企业、事业等用人单位所掌握。这时,劳动者与劳动资料的结合不是直接的,而是间接的,必须通过生产资料所有者才能实现。

案例:农民进城务工受伤,是按农村居民标准,还是按城镇居民标准获赔?因原告张某多年来一直在县城从事汽车修理业,经常居住地和主要收入来源均为县城,9月19日,陕西省镇坪县人民法院依照城镇居民的标准对此案作出判决。

2006年11月21日9时许,原告张某骑摩托车行驶至镇坪县兴隆汽车厂门前时,与被告某局司机驾驶的该单位小轿车迎面相撞,原告当即受伤并住院治疗。经过救治,鉴定原告伤情程度为八级伤残。交管部门认定,本起交通事故被告单位司机负全部责任。

双方在协商赔偿事宜时,原告认为自己系汽车修理工,应按在岗职工平均工资标准计算误工费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计算伤残赔偿金,被告则认为原告为农村户口,只能按农业人口平均收入计赔。由于双方未能就赔偿事宜达成一致,引发诉讼。

法院审理后认为,原告有证据证明其多年来一直在县城从事汽车修理业,经常居住地和主要收入来源均为县城,故根据实际情况,应支持原告的请求,遂作出农民工伤残按城镇标准获赔的判决,按上述标准计算农民工将多获赔4万余元。

编写人:蒋赢

2008年6月10日

下载大学生对于传统文化认识的问卷调查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大学生对于传统文化认识的问卷调查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关于大学生对于日本地震的看法的问卷调查(★)

    关于大学生对于日本地震的看法问卷调查 亲爱的朋友们,患难时候见真情,拜托大家我们小组的忙,填一下下面这份调查问卷吧!以后有烦事,也恭候大家烦我哈。麻烦大家了,不胜感激各位! 注......

    青少年传统文化问卷调查(最终版)

    关于中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了解程度的调查问卷 本问卷旨在调查当代中学生对于中华传统文化的兴趣及了解程度,希望可以引起中学生 对于传统文化的重视,同时为相关教育工作单位制......

    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问卷调查

    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问卷调查 问卷主题:随着社会的发展,各个国家和人民的文化交流日益频繁。在文化多样性的时代主题下,每一种文化都在经历着考验,中国的文化也不例外。那么作为......

    关于传统文化的问卷调查(推荐五篇)

    关于传统文化的问卷调查回执报告本次调查共发放调查表20份,有效收回20份。调查人数20人,其中理科生10人(8男2女),文科生10人(2女8男),艺术生4人(2男2女)。调查详情如下:4题,您怎么看待中......

    我对于大学生心理健康的认识

    古人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在今天社会,知己知彼仍然至关重要,尤其作为一个独立的当代大学生,更应该剖析自我,认清自己的长短、优劣,才能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中把握自己的长处并使......

    对于大学生网络创业的认识

    对于大学生网络创业的认识 你心里在想,你以后要从事什么工作,要做什么,那现在就无论如何也要一步一步往那靠近,从零开始! 随着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迈进,高校毕业......

    关于“大学生对于电子商务认识”的调查报告

    关于“大学生对于电子商务认识”的调查报告 电子商务是指在互联网、企业内部网和增值网上以电子交易方式进行交易活动和相关服务的活动,是传统商业活动各环节的电子化、网络......

    大学生问卷调查

    问卷调查 亲爱的同学: 您好! 此份问卷的目的在于了解我校的学生工作状况以及同学们的学习、思想状况,请详细阅读题目内容,并根据每道题目的叙述认真、放心地选择你认为最适合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