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邱县创新低保机制、打造群众满意的城乡低保的调查

时间:2019-05-12 12:50:3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对邱县创新低保机制、打造群众满意的城乡低保的调查》,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对邱县创新低保机制、打造群众满意的城乡低保的调查》。

第一篇:对邱县创新低保机制、打造群众满意的城乡低保的调查

五条标准画线 九个部门会审

制度化操作编织低保安全网

——对邱县创新低保机制、打造群众满意的城乡低保的调查

低保是维持最起码的生活水平而设立的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是保障困难群众生活的最后一道防线。近年来,为真正把低保工作办成群众满意的民生工程,邱县着力在公开化运作、制度化保障上进行了积极探索,形成了五条标准画线、九个部门会审的低保工作运行机制,取得了明显成效。今年8月份,在张家口沽源县召开的河北省社会救助规范化管理工作会议上,邱县作为全省七个县之一做了典型发言,该做法得到省民政厅的高度认可和肯定。

背 景

1993年6月,上海市首创“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线制度”,由此拉开了中国社会救济制度改革的序幕。作为一项普遍而有效的社会救济制度,城乡低保制度在保障弱势群体利益、构建和谐社会上发挥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但是,近年来,随着低保工作的迅速普及和低保标准的逐步提高,一些不合理现象、不公平问题也渐渐暴露出来,集中体现在低保对象的确定上。虽然各地都针对确定低保对象出台了很多实施办法或细则,但科学合理的家庭收入核算标准尚未建立,加上缺乏有效的监管机制,“关系保”、—1—

“人情保”等不良现象时有发生,一些真正的贫困家庭却被拒之门外。这既影响了国家政策的严肃性,又损害了困难群众的切身利益。在去年国家民政部召开的农村低保形势分析会上,把建立科学有效、简便易行的低保对象确定方法作为低保工作的三大问题之一,明确提了出来,要求各地把此问题作为当前低保工作的当务之急,着力探索创新。结合上级精神和县情实际,邱县对过来的低保工作进行了认真审视,认为问题的根源在于家庭收入核算缺少“硬框框”和有效依据,单纯依靠民政部门审定工作量过大,容易顾此失彼,难免出现疏漏。经深入研究摸索,该县创造性地在全省率先推行了多部门联合审查制度,将民政部门单独审核改为九部门联合把关,将传统的以核算家庭收入为主、民主评议方式为辅定低保的方法,变为设立五条标准画线定低保,化繁为简,公开公平,制度化操作,着力编织低保安全网。

做 法

邱县实行五条标准画线,推进九部门会审,授权明责,去伪存真,使低保对象确定方法简便易行,为公开公平确定低保对象提供了有力保证。

一是反证倒推,实行五条标准排除法。在低保办理程序上,一般采取的是村委会或居委会、乡镇、民政局三级申报和“三榜”公示的方式。这样做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不应保的享受低保”现象的发生,但还不能彻底杜绝。基于此,该县积极探索破解办法。能否享受最低生活保障,家庭人均收入情况是唯一要件。但

—2—

准确计算一个家庭的人均收入,对于民政部门等具体办事部门来说并非易事。但是如果逆向思维、反证倒推,找出申请人收入或生活水平明显高于保障标准、明显不符合保障条件的家庭将其排除在外,不失为一种好方法。为此,该县结合实际,经过认真调查研究,列出了五项必要条件:

1、家庭成员中有县财政供养人员;

2、非财政供养人员,但有工作单位,工资能够正常发放且工资水平较高;

3、经商办企业的家庭;

4、房产较多或拥有豪宅者;

5、有私家车的家庭。申请人凡具备其中一项,便“一票否决”。

二是合力把关,推行多部门联合会审。五项条件逐步排除需要相关部门配合。去年7月份,该县以县委、县政府名义出台了《关于成立了城镇低保联合会审工作领导小组的通知》,由县委办、政府办牵头,监察局、民政局、财政局、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工商局、国税局、地税局和交警队等九个部门为成员,分工负责五项条件把关。由民政局负责对低保工作进行初审,并将申报对象每名家庭成员的详细情况汇总成册,提供给各成员单位;财政局负责审查申报对象中是否存在财政供养人员;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负责对申报对象中涉及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在职在岗干部职工和离岗离休人员情况进行审查;工商局、国税局和地税局负责审查评估申报对象拥有的工商业经营项目以及该项目的收益情况;住房和城乡建设局负责对申请对象的住房情况进行评估;交警队负责对申请对象拥有私家车情况进行审查;监察局监督整个评审过程,确保各个单位按原则办事。

—3—

三是开好“过堂会”,“放大镜”下去伪存真。九部门联合会审,每月进行一次,由低保申请人自我申述,村委会或居委会出具相关证明,相关负责人就申报家庭的调查情况进行说明,乡镇民政办反馈上报意见,然后由民政局、监察局等九个职能部门组成会审小组,对低保申请对象的就业状况、经商办企业、房产、机动车辆等方面进行审查,任何一项不能通过就严禁准入。同时,对于通过审批的低保家庭,会审小组定期半年进行复审,如出现经济状况好转、不再符合低保条件的,及时予以取消资格。九部门联合会审制度,确保了不符合条件的相对高收入家庭“混不进来”和“及时清理出去”,有效解决了核实收入难和核实手段软化的问题。

四是权力下放,责任延伸,卡住人情关。民政部门是城乡低保的组织者和管理者,也是申报审核的最后把关者。这种情况客观上也造成了乡村两级责任意识的淡化,甚至认为,民政部门负责最后把关,出了问题是民政部门的事。为切实增强基层工作人员的职责意识,该县以县委、县政府“两办”的名义下发了《关于进一步明确城乡低保申报审批工作职责的通知》,对县民政局、乡镇和村(居)委会在城乡低保申报审批工作中的职责进行了再明确。实际工作中,由县民政局将申请审批系列表格全部发放到乡镇,由乡镇再发放到村(居)委会,真正做到了权力下放。同时,进一步明晰了对各级的责任追究内容,为基层工作人员敲响了警钟,使其认识到自身职责的重要性和可能引发的后果。通过

—4—

对基层职责的明确,加强了城乡低保工作的规范化、标准化、制度化建设,在思想源头上解决了基层工作人员责任意识不强的问题,从而在县、乡、村三级构建起了城乡低保申报审批工作层层负责的工作格局。

成 效

该机制运行一年多来,操作运转有力,群众反响良好,产生了多方面的积极影响。

一是促进了低保工作公平公正运作,提高了群众满意度。这种简便易行的操作办法,不仅方便了审核部门把关,而且大大增强了低保工作的透明度、公平性。在去年试行会审制度时,全县申报城镇低保的316户711人中,通过九部门联合会审,共清查出71户162人,淘汰率高达22.5%,群众满意度大幅提升,保证了低保工作在公平公正的轨道上健康运行。

二是强化了低保工作人员责任,转变了干部作风。五条标准画线、九部门合力把关,把“人为操作”的余地最小化,让一些“投机取巧”者无机可乘,低保对象确定的制度化操作,辅之以严厉的惩罚措施,有力地强化了低保工作人员的责任意识、为民意识、服务意识,塑造了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锤炼了干部作风,使干部队伍面貌焕然一新。

三是推进了低保工作制度创新,实践了创先争优。创先争优就是要保持和增强“争”“创”意识、创新理念。该县把群众是否满意作为工作的导向,对低保工作进行大胆探索和创新,扎实

—5—

开展群众工作,连续三年被评为“全省民政信访工作先进集体”,在全县树立了标杆,用实际行动实践创先争优活动,有效激发了广大干群的工作活力。

—6—

第二篇:创新农村低保工作机制的思考

创新农村低保工作机制的思考

——以三明市为例

内容摘要:自福建省开始实施农村低保制度以来,三明市的农村低保制度逐步健全完善,建立了规范的管理运行机制、稳定的低保增长机制、刚性的资金约束机制,农村低保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三明市的农村低保工作还存在农村贫困对象的识别困难,农村低保工作力量极为薄弱,补差和低保标准略显偏低等问题。创新农村低保工作机制,需要在加快最低生活保障法制建设,建立有效的贫困识别系统,强化基层低保机构和队伍建设,根据经济差异确定补差和低保标准等方面着力,以发挥农村低保的作用。

关键词:三明 农村低保 工作机制 创新

2004 年1月,福建省开始全面建立和实施农村最低生活保障(简称 ‚低保‛)制度,从而打破了我国社会保障城乡分割的状态。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政府对农村贫困人口按最低生活保障标准进行差额救助的新型社会救济制度。分析农村低保工作中存在的缺陷,逐步完善农村低保制度,创新农村低保工作机制,才能使农村低保真正显示其效力。

一、现行农村低保工作现状

按照《福建省实施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试行规定》的要求,2004年1月起,三明市全面建立实施农村低保制度,并由量力施保到应保尽保,逐步走上平稳运行、规范管理的健康轨道,有力保障了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

(一)建立规范的管理运行机制。第一,评审程序化。每个低保对象的确定,须经过村委会初审评议,乡镇政府审核,县级民政审批的‚三审‛程序。第二,公示规范化。低保对象入保前,须经过两次公示,即村委会入户调查后及民政审批后,张榜公示。并对公示格式文本、内容和时间作了统一规定,公布咨询举报电话,确保公平公正,打造阳光低保。第三,监督多元化。通过行政监督、审计监督、纪检监督、群众民主评议、社会舆论监督等渠道多管齐下,有效防止了滥用职权、暗箱操作、截留挪用、弄虚作假等违法违纪违规行为。第四,管理动态化。实行低保对象有进有出、补差金额有升有降的动态管理机制,每年10月对所有农村低保对象进行年审,根据农村低保家庭人口或收入变化情况,办理续发、停发、减发或增发农村低保金的手续。第五、建档标准化。根据省里统一规定,各地实行县、乡(镇)、村三级档案管理模式,实行‚一镇一柜、一村一盒、一户一袋‛,按统一标准整理资料档案,装订成册,规范管理。

(二)建立稳定的低保标准增长机制。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财政承受能力、农民基本生活必需品价格变动等适时调整救助标准,逐步提高保障水平。先后三次提高低保标准,从2004年的每人每年1000元提高至1900元;2009年起,针对副食品价格上涨问题,先后两次按标准提高低保对象补助水平。同时于2011年3月在全市全面建立社会救助制度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联动机制,根据物价水平的变化发放价格补贴。

(三)建立刚性的资金约束机制。在资金筹措上,对县(市、区)负担20%部分,列入各地政府财政预算,并实行县乡财政分级负担,确保资金及时到位。如大田县确定乡镇财政负担15%、10%、5%和不负担4个档次,明溪县实行县与乡镇6:4比例负担,并由县财政直接划拨,年底再与乡镇财政结算,确保资金及时到 2 位。在资金管理上,将低保资金全额进入县财政‚社会保障基金财政专户‛的“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资金”分户‛,每月(季)直拨县民政局,专户专管、专款专用。在资金发放上,统一实行社会化发放,即由金融机构按城乡低保金发放程序进行操作,将保障金发放到低保户存折中,低保户凭存折领取,确保资金不被截留挪用。

二、现行农村低保工作存在的问题

城乡一体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建立,为消除城乡经济社会的二元结构、消除城乡居民之间不同待遇走出了一条新路,取得了可观的成绩。但也存在一些现实问题,成为农村低保工作进一步发展的障碍。

(一)农村贫困对象的识别存在困难。家庭收入的核算是做好低保工作的基础,也是一个难题。福建省在家庭经营收入、工资性收入、财产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等四类收入基础上,虽然对劳务收入和各种临时、隐性的收入再作细化规定,但在实际执行时把握和准确计算还有难度。有的外出务工人员因个人能力和就业机会不同,实际收入差异较大。另外,家庭成员界定难。我国婚姻法规定子女及(外)孙子女有赡养其父母、祖(外)父母的义务,但在现实的农村生活中,女儿出嫁以后,社会约定俗成不再承担赡养父母的义务,没儿子的老人,没有固定的赡养人。同时,有的村干部在执行低保政策时,计算收入未按户为单位,而是以家庭成员中的某一成员或两三个成员有无劳动能力,来确定是否可纳入低保对象,因此有的地方出现一户保部分成员的现象。另外,个别村干部把低保政策当困难照顾政策,对家庭成员 3 有残疾等无劳动能力对象,给予纳入低保照顾。

(二)农村低保工作力量极为薄弱。落实农村低保工作,最繁重任务在基层,特别是乡镇民政的审核把关工作。但乡镇机构改革后,原有的乡镇民政办并入乡镇社会事务办公室,没有专职干部承办民政事务,事务办的干部在遇中心任务时,还得服从其他工作安排,基层民政力量完全削弱。另外,大部分的乡镇社会事务办缺少必要办公条件和经费,进村入户的交通工具也难于保障。这样容易出现低保对象核查不到位,动态跟踪不及时等问题,有的应保不能尽保,有的应退不能及时尽退。

(三)补差和低保标准略显偏低。目前省定农村低保标准为每人每月158元,省定月人均补差为110元。三明市农村低保标准执行省定标准,人均补差在省定110元的基础上提高至119元,但与2012年三明市农村居民人均月食品支出257元相比,保障水平仍然偏低,没有达到最低生活保障的要求。主要因为:省定三明市低保资金筹措比例为省补助金80%,县、乡二级承担20%,且省级补助资金按核定数的月人均补差110元的80%给予补助,而新增人员和资金省里当年不补助,第二年按60%补助,且一年一核定,这种情况造成一些县、乡镇财政负担过重,在不同程度上制约了补差标准的提高;且低保标准动态调整的弹性小,增长速度落后于社会经济发展速度。

三、农村低保工作机制的创新

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在三明市广大农村中建立了‚一条重要的保障线‛,它保障了贫困农民最低生活,改善了农村干群关系,促进了新农村建设。因此,必须进一步创新农村低保工作机 4 制,解决农村低保制度运行中存在的问题,(一)加快最低生活保障法制建设。目前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由于立法的滞后,不能适应其建设的需要,造成了工作上和管理上的许多不规范现象。因此,只有通过立法,统一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规范最低生活保障的各项工作程序,规定各部门的职责,实现最低生活保障的法制化、规范化管理。2005年以来,民政部联合国务院法制办等部门启动了社会救助法的立法程序,《社会救助法》的出台将从根本上保证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权威性和连续性,才能使最低生活保障工作步入有法可依的法制化轨道,从而确保每一个公民的基本生活权益不受侵害。

(二)建立有效的贫困识别系统。一是开展低保票决制试点工作。由乡镇工作人员、村两委成员、村民监督委员会成员、村民政助理员和熟悉村民情况的村民代表等组成评议小组,召开民主评议票决会,通过对低保申请人进行现场无记名投票,以提高低保对象界定的准确率。三明市已有20%的村进行低保票决制试点工作。二是建立低保申请家庭经济状况核对机制。按照‚一个机构、一个办法、一个平台‛的目标,建立一个跨部门、多层次、信息共享的救助申请家庭经济状况核对机制,通过与公安、工商、税务、住建、社保、金融等部门协作,对居民的户籍、车辆、房产、公积金、社保、就业、工商、国土、国税、地税、金融资产等信息全面审查,推进低保救助工作实现跨越式发展。三明市已在梅列区、明溪县、清流县、沙县、将乐县开展试点工作。三是要逐步完善个人财产、收入申报制度,建立健全社会个人资信体系,从根木上解决受保障对象难确定的问题。

(三)根据经济差异确定补差和低保标准。一是探索城乡低保‚并轨‛一体化。鼓励有条件的县按照‚城乡并轨、同城一体‛的原则,先行先试。梅列区自2010年起开展试点工作,目前农村低保‚门槛‛按年人均收入1900元标准进入,补助水平按照城市低保标准月人均350元执行,实现城乡一体补助水平,减少‚剪刀差‛。二是实施分类施保。在农村低保对象实行分档补助的基础上,应对不同类型的低保对象区别对待,如对危重病人、老年人、重度残疾人、单亲家庭成员、非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根据实际按保障标准增发20%、25%、30%不等的低保金,并实行审核制;对有一定劳动能力,但由于个人能力原因贫困,每人每月可根据实际按保障标准下浮10%比例享受,着力从帮扶措施上增强脱贫能力。这样,既能够保证贫困人口受到低保的覆盖,又可以真正做到‚保障到位‛。

(四)强化基层低保机构和队伍建设。一是建立健全县级低保工作机构。目前一些县在机构改革中,对县级低保工作机构没有明确,应给予明文规定,并核定人员编制经费;二是建立健全乡镇民政机构。根据乡镇所承担的救灾、救济、低保等众多的民政职能和繁重的任务,设置乡镇社会救助办公室,核定具体的行政编制人员;三是设立村级民政协理员。2012年9月起,三明市实行‚县聘、乡管、村用‛管理办法,在村一级选聘民政协理员,做到有人做事、有人管事。同时,保证基层必要的工作经费,建议在下拨省级低保补助金的同时配套一定比例的工作经费。在此基础上,加大对基层特别是村一级干部的业务培训,加强低保对象的动态管理,更好地实现‚应保尽保、应退尽退‛的要求。

综上所述,农村低保作为社会保障体系中的最后一道安全网,是政府直接对困难群众给予‘兜底’式定期救助,是快速、稳定地解决部分人口的温饱问题的重要渠道。明确职责,细化分工,相互配合,统一行动,积极探索和创新农村低保工作的长效机制,是民政部门在社会发展中需要关注的重要方面。

参考文献:

[1]林志达.农村低保制度绩效分析及机制创新—以闽四山区为例[J],财会月刊,2008(6)

[2]杨来胜、郭殿生.城乡居民低保目标选择与机制创新——以南京市为例 [J],人口学刊,2005(12)

[3] 刘祎.农村低保制度的缺失与创新 [J],陕西老年学通讯,2012(6)

[4]林春生.农村低保:创新救助模式 [J],安徽日报,2007-11-21 [5] 贾康、阎坤、鄢晓发.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机制创新研究——对江苏省农村低保、医疗卫生和教育情况的调研 [J],发展研究,2007(8)

第三篇:某区完善城乡低保工作机制的主要做法

某区完善城乡低保工作机制的主要做法

近年来,该区以打造“阳光低保、民主低保、动态低保”为工作目标,逐步完善审批机制,建立健全公示制度,规范操作程序,创新核算办法,确保低保政策公平、公正落到实处。目前全区有城乡低保3419户6058人,农村低保人均救助水平达到低保标准的58.3%,城镇低保人均救助水平达到低保标

准的55.5%。其主要做法:

一是规范申报,建立低保诚信制度。困难群众申请低保时,主动与村(居)委会签订低保诚信承诺书,保证申报材料真实有效,并承诺在保期间履行公益性劳动义务。如申请人提供虚假材料、隐瞒真实情况,或已保障对象在保障期内已不符合条件但不及时申报或隐瞒不报家庭收入状况,一经核实,立即取消申请资格或终止保障待遇,记入诚信不良档案,并作为下次申报低保时的重要参考指标。

二是落实公开,推行民主评议制度。组建民主评议会,保证低保申请与审批环节公开透明。村(居)民主评议小组除由村(居)委会干部、党员、村(居)民代表等人员组成外,还必须有群众代表参加,有乡镇(街道)工作人员或驻村干部列席,民主评议小组不得少于15人,扩大了民主评议小组的群众基础。民主评议时,先由申请人或村干部介绍申请人的家庭状况和收入情况,再由评议小组成员向申请人提问,根据申请人回答情况进一步了解掌握申请人的家庭和收入情况,最后由民主评议小组成员无记名投票,有三分之一以上弃权或反对票的,该申请人不能通过评议,不能作为拟保障对象。村(居)委会对评议结果在辖区内公示七天,公示通过后,将符合申报的名单上报乡镇(街道)审核。通过开展民主评议,使申请人和群众亲自参与决策的全过程,扩大了群众的参与权、知情权和监督权,改变了以往村(居)委会上报低保由村(居)干部说了算的局面,真正实现了阳光操作。

三是科学界定,出台家庭收入核算办法。随着城市化的推进和社会多元化的发展,城乡居民的收入来源逐渐增多,家庭收入呈现出多元隐形的态势,申报低保对象的家庭收入很难准确把握。为此,该区出台了《城乡低保对象家庭收入计算办法》,通过规范性文件的出台,细化了家庭收入的种类和标准,把家庭收入的范围进行科学界定,明确区分计入家庭收入与不计入家庭收入的种类。同时把农村家庭的种植、养殖、务工、运输等15类主要收入项目设定了具体的收入标准,进一步把家庭收入核算做实、做细、做准,打破了低保界定工作的瓶颈。

四是务求公正,实行“三个100%”式调查。为准确掌握每个申请对象的家庭情况,杜绝人情保、关系保等现象的发生,区民政部门对申报低保的对象实行“三个100%”式调查。即村(居)评议小组对辖区所有申请低保家庭的走访入户率为100%、乡镇(街道)核查组对村(居)委会上报的所有申请对象的入户核查率为100%、区民政局对各乡镇(街道)上报的所有申请对象入户复查率为100%,做到准确掌握情况,政策宣传到位。把入户复查作为低保审批中的重要环节,在人员与车辆配备和使用上给予充分保障,专门抽调民政干部组成若干调查组对每批申报对象逐户进村入户复查,并将复查情况做详细笔录。在入户复查的内容和方式上,做到“看、访、问、查、核、宣传”,即看家庭住房和摆设,访左邻右舍了解生活来源,问本人家庭情况,查相关证件是否属实,核家庭收入,宣传低保相关政策。

五是有进有退,加强城乡低保动态管理。低保制度是救助制度,不是永久福利,“保障容易退出难”一直是困扰低保制度规范管理的难题。为了切实解决这一难题,该区对低保对象实行“红、黄、绿”三卡分类管理。其中对五保“三无”、孤儿等实行红卡管理,长期固定补助,此类对象基本上按自然新增与死亡而调整;对残疾人、缺劳力、因灾致贫等特困家庭,实行黄卡管理,相对固定,定额补助,此类对象每年定期复查;对有一定致富能力、通过劳动和适当扶持可摆脱贫困的实行绿卡管理,此类对象实行不定期复查。目前全区有红卡救助344人,黄卡救助1473人,绿卡救助4241人。通过分层分类管理,能够及时掌握在保对象的家庭经济状况,避免了低保养“懒汉”和把低保当福利的弊病,真正做到“有进有退,应保尽保”的动态管理。“红、黄、绿”三卡分类管理的经验得到了省民政厅领导的充分肯定,并在全省进行交流推广。加强低保档案的规范性建设,做到申请表、调查表、审批表和资金发放名册(三表一册)相统一,低保资料全部订册、装盒、归档,实现纸制档案和电子档案同步建立,有力推进了城乡低保工作信息化、管理网络化。

第四篇:调研报告:城乡低保存在的问题和对

城乡低保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城乡低保是一项群众拥护的民生工程,但由于规章制度不健全,操作不规范,管理服务不到位等问题仍有一些不同程度存在,影响了城乡低保工作的开展,究其原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城乡低保制度不健全,对基层单位工作人员的工作任务和责任化分不清楚,造成了不能及时掌控城乡低保家庭成员就业、收入变化情况,形成了低保待遇的常规化、工资化、终身化的现象。

二、办公条件差、经费不足,直接影响了服务网络和工作程序,工作靠突击,难以实现便民化、规范化和集约化,更难以支持动态管理所需基础信息的及时更新与处理,难免出现救助对象的遗漏。

三、技术落后,影响城乡低保工作的开展。城乡低保是一项政策性、专业性和联系性很强的工作,涉及面广、工作量大,需要运转高效、协调有序、机制健全的工作平台支撑,从目前低保工作的开展来看仍然采取比较原始的方法。

四、信息失灵,城市低保对象居住较分散,农村低保对象居住较偏远,且交通不便,对低保对象的非正规收入、隐性收入很难掌握,原有财力、物力显然不能适应现有工作需要,严重制约了低保工作的开展。

五、家庭收入难以核实。对收入缺乏有效的审核手段,或者隐性收入难以量化和认定。农村居民收入中农作物等实物收入占相当比重,在价值转化过程中,存在较大的随意性;城镇居民由于就业渠道和收入来源多元化,以及我国传统的现金支付习惯,社会信用体系的缺失,造成对隐性就业、隐性收入难以核实。

六、家庭成员难以界定。我国现有法律制度明文规定,子女及(外)孙子女有赡养其父母、祖(外)父母的义务,但在现行风俗中,特别是农村,往往只把儿子作为赡养义务人,把有赡养能力的女儿(特别是出嫁)、(外)孙子女这类人员不计算为赡养义务人,采取人户分离的办法,把有赡养义务的子女有意分开来申请低保,把法律规定应该承担的赡养义务推向政府。

为进一步健全完善城乡低保制度,规范低保工作管理,加强基层低保队伍建设,提高基层低保工作人员素质,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把深入民心的民生工程落到实处。对此提出以下建议:

一、建立一支高素质队伍,同时加大经费的投入。加强对低保工作人员的培训,不断提高他们的政策业务水平。充实基层低保工作力量已成为当前低保工作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建议在社区、农村配置专门机构、专门工作人员,加大经费的投入,提高工作人员的待遇,为低保工作的进一步开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高度重视低保资金补助标准问题。县城市最低生活保障中心、农村最低生活保障中

心及主管部门要向政府提出可行性建议,在合理适度范围内适当提高确实丧失劳动能力的老、弱、病、残的低保户补贴标准,扩大低保户的覆盖面。

三、建立城乡低保户定期报告制度。及时掌握其变化情况,及时上报调整低保对象;县民政局要做到上报一个,核查一个,审批一个,确保城乡村(居)民应保尽保,应退则退。

四、制定城乡低保户收入报告审核制度。及时掌握家庭收入状况,使动态管理落到实处。

五、尽快制定并出台《低保工作岗位责任过错追究制度》,加大低保工作岗位责任过错追究的力度。对低保工作人员的违规行为,可采取多种方式进行处罚;对低保对象造假骗保的,应立即停发低保金,并追回发放的款项。

六、建立永久性公示板和举报箱、举报电话,解决动态管理中清退难的问题。接受群众和全社会的监督,有利于公开、公平、公正原则的贯彻执行。

七、加大宣传力度,使低保工作更加规范化。民政局及城乡低保单位要采取多种渠道、多种形式,定期和不定期地广泛开展宣传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工作,坚持做到公开保障政策、对象、标准和资金“四公开”。

八、要自觉接受和积极配合财政、监察、审计等部门对城乡低保工作情况的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和查处。要积极协调和争取有关部门支持,政府领导重视,切实加强社会救助能力建设,确保城乡低保工作健康发展,规范运行。

第五篇:创新举措 科学管理扎实推进城乡低保规范化建设2010.10.16

创新举措

科学管理 扎实推进城乡低保规范化建设

尤溪县民政局(2010年10月22日)

尤溪县辖8镇7乡,250个村委会、11个社区居委会,总面积3463平方公里,总人口42.047万人。目前,全县共有城市低保对象732户1932人,农村低保对象6893户14695人,2010年1-9月发放城市低保金227.24万元,农村低保金1006.49万元;多年来,我县始终把低保规范化建设作为民政工作的重要内容,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和省民政厅、市民政局的关心指导下,按照“应保尽保,应退尽退”为目标,通过健全完善制度、规范有序操作、科学民主管理等举措,城乡低保规范化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效。主要做法是加强组织领导,推进工作体系规范化;强化四项措施,推进管理手段规范化;把好“三关”,推进操作程序规范化;坚持四个到位,推进监督检查规范化。

一、加强组织领导,推进工作体系规范化

实施城乡低保制度,是党和政府关心困难群众的一项重大举措,事关社会和谐与稳定。尤溪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城乡低保工作,始终将低保工作摆上议事日程,列入乡镇人民政府精神文明目标管理考评。县成立了城乡低保工作领导小组,县长任组长,分管副县长任副组长,相关单位负责人为成员,不定期召开城乡低保工作专题会议,听取汇报,研究部署低保规 范化建设工作。强化了层级责任制,县与各乡镇签订城乡低保目标管理责任书,进一步细化县民政局、乡镇人民政府和村委会城乡低保工作职责,努力做到工作有领导,管理有措施,经费有保障。

二、强化四项措施,推进管理手段规范化

1、健全规章制度。为了进一步规范城乡低保工作,提高科学管理水平,我县先后制定完善了审核审批、责任追究资金管理制度、信访接待、档案管理等多项内部管理制度,形成依法办事、以制度管人管事的良好管理体制。2010年制定《尤溪县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规范化工作的通知》(尤政文[2010]121号),进一步规范了城乡低保工作范围、城乡低保标准确定与调整、城乡低保申请审批程序、城乡低保家庭收入核实与计算、城乡低保对象管理、城乡低保资金管理。

2、规范档案管理。多年来,我们不断加大投入,推进低保档案规范管理,加强了县、乡镇、村(居)三级低保对象档案管理,做到县有档案室,乡镇有档案柜,村有档案盒,实行一户一档、一村一盒,材料齐全。今年,我县投资10万元为各乡镇民政办配置了低保工作专用电脑,为县低保中心更新办公电脑,以福建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系统为平台,对城乡低保对象个人信息资料实行网络信息化管理。

3、强化责任追究。为了加强低保工作队伍职业道德和党风廉政建设,强化责任追究,我县建立城乡低保工作责任追究制 度,对城乡低保工作人员因违反低保工作程序,玩忽职守、徇私舞弊、滥用职权、暗箱操作、优亲厚友造成错保、“人情保”、“关系保”的,以及未严格执行低保资金“封闭运转、社会化发放”管理,挤占、截留、挪用、二次分配低保金的,由纪检监察机关依照有关规定对主要负责人和直接责任人给予党纪政纪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4、提供人性化服务。一是开展上门审批活动,县城乡低保工作人员深入乡镇村,与乡村干部面对面现场办公,做好低保对象的审核审批工作;二是即时办理特殊对象低保的审核审批工作,对因天灾人祸、患有重大疾病等特殊对象及时办理审核审批。三是落实优惠政策,提高低保对象保障水平。在全面贯彻落实城乡低保对象临时救助、医疗救助、住房救助、教育救助、司法援助等其他专项救助基础上,建立城乡低保低保对象殡仪服务费减免制度,从2010年1月开始将农村五保、城镇“三无”人员及城乡低保对象特殊困难人员的殡仪基本费给予减免,纳入县财政预算列支。

三、把好“三关”,推进操作程序规范化

1、把好入保关。在城乡低保申请审批工作中,坚持“三原则两优先一从严”,做到坚持标准统一入保原则,严把低保标准关;坚持总量平衡原则,保持低保人数相对稳定;坚持入退保对象困难程度对比原则,确保新增对象比退保对象更困难。做到家庭主要劳动力因故、因病、因残的困难户给予优先入保,二女结扎困难户在同等条件下优先入保;对不遵守国家法律、法规的困难户和年纪轻、身体健康的困难户给予从严把关,把好低保对象的入保关。

2、把好测算关。在测算家庭收入上,坚持“三个结合”,做到采取个人申请与村委会摸底相结合,实行计算收入与家庭实际生活状况相结合,计算收入与家庭成员勤劳程度相结合,把好低保对象家庭收入测算关,杜绝等、靠、要思想,鼓励自食其力,勤劳致富。

3、把好审批关。在申请审批过程中,侧重抓好“三个环节”。第一个环节是以入户调查为重点,全面掌握申请对象实际情况。村(居)委会受理困难群众申请后,在7个工作日内完成对申请人家庭收入及生活状况等情况的入户调查,并实行“谁入户、谁签字、谁负责”的工作责任制。乡镇低保工作人员对村(居)委会上报的调查材料进行核查,核查率不低于30%。县低保中心对乡镇报批材料进行认真审核,对有异议的,深入乡村、低保申请对象家中进行复查。第二个环节是以民主评议为重点,做到公开、公平、公正。村(居)委会在入户调查的基础上,组织由村(居)民代表、村(居)委会成员、驻村(居)委会乡镇干部、段警等组成低保评议小组对申请人家庭收入情况进行民主评议,作出初审决定,形成记录并存档。第三个环节是以张榜公示为重点,接受群众监督。村(居)委会把经过低保民主评议、初审后符合条件的申请对象予以张榜公示,公示后无异议的,由村(居)委会签署意见并上报乡镇人民政府。乡镇审核、县民政局审批后,由乡镇人民政府通知村(居)委会,对拟批准享受城乡低保待遇的家庭再次张榜公示。

四、坚持四个到位,推进监督检查规范化

1、整顿核查到位。根据《福建省民政厅关于印发福建省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规范和福建省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规范的通知》(闽民保„2009‟109号)有关规定,我县从2009年开始,分别对城市低保、农村低保进行了清理核查整顿,及时把因残、因病等最困难、最需要帮助的群众纳入了低保范围,真正实现“应保尽保,应退尽退”工作目标,做到群众满意、政府放心。通过清理核查整顿,全县有732户1932人获得了城市低保待遇,其中新增低保对象117户260人,注销低保对象393户1069人,变动补差124户248人,享受城市低保待遇人数减少664人;有6893户14695人获得农村低保待遇,其中新增低保对象1921户4032人,注销低保对象1958户6198人,变动补差1370户4398人,享受农村低保待遇人数减少2166人。

2、督查检查到位。为了把低保政策贯彻落实到位,确保专项资金专款专用,我县强化城乡低保工作督促检查力度,出台了《关于切实加强农村低保管理,规范低保运作的意见》,成立了低保政策和专项资金管理督查领导小组,组织纪检、审计、财政等部门工作人员深入乡镇、村督查低保申请审批程序是否规范,公示制度是否落实到位,低保资金是否实行社会化、按时足额发放,是否存在截留、挪用、挤占、冒领、二次分配低保金等违规现象,扎实推进低保政策贯彻落实。

3、政策宣传到位。充分利用广播、电视、宣传栏等宣传载体,通过做客县有线电视台《说法》栏目、开展送法下乡和综治法制宣传月等活动,有效地宣传低保政策。今年印制3万册低保政策宣传小册,发放到低保对象、基层干部、村(居)党员、村(居)民小组长、村(居)民代表手中,做到人手一册;《说法》栏目低保政策节目播放时间长达半个月;每年接受干部群众低保政策咨询3000多人次。

4、社会监督到位。坚持“一申请二公示三审核”程序,实行二榜公示;深入开展城乡低保公示月活动,对全县城乡低保政策和城乡低保对象户主姓名、家庭人数、家庭收入、救助金额等情况进行公示,接受群众监督;聘请县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退休干部等7位同志为我局行风政风监督员,组织监督员深入乡镇、村进行低保工作调研;公开监督举报电话,倾听社会群众对低保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两年来,我县按照省民政厅两个《工作规范》要求,扎扎实实推进城乡低保规范化建设,取得了一些成绩和经验。城乡低保工作规范化建设是一项长期工作,今后我们将按照规范化建设标准,在实践工作中不断总结经验,开拓创新,继续加大工作力度,规范操作程序,强化管理,促进我县城乡低保规范化建设再上一台阶,为构建和谐海西做出新的贡献。

下载对邱县创新低保机制、打造群众满意的城乡低保的调查word格式文档
下载对邱县创新低保机制、打造群众满意的城乡低保的调查.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