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鲁班镇低保工作汇报材料
鲁班镇农村低保工作汇报材料
鲁班镇地处仁怀市南大门,遵仁公路贯穿其中,全镇总面积为 119平方千米,辖10个行政村和1个社区,2011年全镇总人口4.5万人。近几年来,鲁班镇紧紧抓住发展机遇,按照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围绕“保发展、保民生、保稳定”的发展思路,全镇经济社会保持了持续、快速、健康的发展势头。2010年全镇实现工农业总产值3.9亿元;农民人均收入达到5100元。在重视经济发展的同时,镇党委、政府更加注重关心民生工作,不断提高辖区内贫困人口的生活水平,大力开展各类济贫救困活动,全面实现了农村、城镇最低生活保障。自2002年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实施以来,我镇认真贯彻省政府颁发《贵州省最低生活保障办法》和《仁怀市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实施办法》。到2011年10月,全镇享受最低生活保障的对象916户2193人,其中城镇110户203人,农村806户1990人。老年人630人,成年人882人,未成年人478人,女性759人,残疾人210人,三无人员190人,重残人员191人,重病人员298人,独生子女13户,单亲家庭102户。特残困难待遇金809人,今年累计发放最低生活保障金1067509元。季度增发补助金55821元,农村低保季节性缺粮户192户,320人(其中特别困难户109户,137人,中等困难户51户,101人,一般困难户32户,82人),年发放救助粮20850斤。完成鲁班中心敬老院的建设任务。通过农村低保制度的全面实施,确保了社会弱势群体的基本生活,减少了不安定因素,维护了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对我镇构建和谐社会,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从我镇这几年低保工作的运行情况来看,我们主要采取了如下 1
措施:
一、领导重视,认识一致
做好低保工作是维护社会稳定,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实践党的根本宗旨的具体体现。近年来,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农村低保工作,始终坚持把做好农村低保工作作为党委、政府一项实事来抓,并且把它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成立了由镇长为组长,分管领导为副组长,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农村低保工作领导小组,落实了专门的办公地点和工作人员,在此基础上,明确要求各村成立相应的农村低保工作网络组织,实时掌握低保人群的生产生活动态。特别是自《仁怀市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实施办法》出台后,镇党委、政府专门召开低保工作专题会议,分析新形势下低保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制定相应的工作措施和办法。为此,一是加强对《办法》的宣传力度,通过广播、黑板报、发放宣传资料等有效载体进行广泛宣传,使群众了解《办法》;二是规范和健全了村、居委会工作网络,配备了村、居委会兼职民政员,明确了工作职责;三是对于低保资金,做到无论财政资金如何紧张,务必确保优先、及时、足额到位。
二、严格掌握政策,确保应保尽保
随着低保制度的不断完善和规范,低保工作越来越透明。在具体工作中,我们严格按照程序,规范操作,主要抓了以下几个环节:
第一、严格申报,规范审批程序。我镇低保工作的开展严格按照本人申请——民主评议——村、社区审定上报,同时张榜公布——镇政府审核——第二次公示——民政局审批——第三次公示——镇财政按程序实施救助的程序实施。
第二、调查核实、正确把握政策。我们对每户申请低保的家庭进行认真仔细调查,弄清其家庭的真实情况。摸底调查做到四个清,既“家庭地址清,户口状况清,家庭生活状况清;就业需求清”。在调查中,如果发现不符合低保条件的,镇社事办会同村、社区干部及时上门做好工作,向他们讲清低保政策,解释原因,以寻求人民群众的理解。
在把握低保政策方面,我们主要把握好以下几个关系:
第一、处理好生大病户与办理低保的关系。由于现阶段国家医疗保障的不断健全和完善,虽然农村98%以上的农户参加了合作医疗,但因病致贫的现象还是比较突出,特别是各类大病的频发致使重病家庭陷入困境。针对这些家庭,我们首先做好调查工作,看收入是否超过低保标准,如人均收入已超过低保标准,就不能办理低保手续,我们就通过其他途径进行救助,减轻其家庭困难,帮助渡过难关;如符合低保标准或者在低保标准之下的及时纳入低保范围进行救助。
第二、处理好下岗失业与低保的关系。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部分职工暂时下岗失业,而社会上有一种误传,认为下岗失业无收入就可以低保,针对这一情况,我们社事办一方面做好耐心细致的宣传、解释工作;另一方面做好调查摸底工作,弄清其家庭的真实情况,对有就业能力的,积极与有关单位联系,帮助推荐和介绍就业,鼓励劳动自救,对无劳动能力,人均收入在低保标准以下的,及时给予低保。
第三、动态管理,做到应保尽保。从2006年开始,我镇对低保工作实行按月动态管理,对救助对象提出的申请,做到在规定的工作日内完成调查、核实和审批工作,使符合低保条件的对象及时纳入低保范围。在调查核实的基础上,对已超过低保标准的家庭,及时给予注销,真正做到了“能进能出”的低保动态机制。
第四、落实资金,按时足额发放。为确保低保对象及时领到低
保金,我镇的低保费发放实行一户一卡制,每季度由镇社会办将审核表册上报市民政局后,由市财政局直接将低保金打到群众一卡通上。
总之,我镇的低保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民政局的关心帮助下,做了一些工作,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离上级主管部门的要求还有差距,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依法落实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低保工作任重而道远。我们决心以更加严谨的工作要求,更高的标准来要求自己,扎实做好我镇的农村低保工作,为构建和谐社会,推动鲁班各项工作跨越发展而不懈努力。
鲁班镇人民政府
2011年10月9日
第二篇:整理精品濮院镇低保工作汇报材料
。。
。。
濮院镇低保工作汇报材料
濮院镇人民政府
2007年4月13日
我们濮院镇地处长江三角洲的腹地,历史上曾以“日出万匹绸”而成为“嘉禾一巨镇”,改革开放以来,因羊毛衫业迅速兴起并逐步发展成为“全国最大的羊毛衫集散中心”、“中国羊毛衫名镇”和“中国大型品牌市场”而享誉全国。全镇总面积为61平方千米,辖5个居民社区,13个行政村,2006年全镇总人口15万人,其中外来人口近11万人。著名的濮院羊毛衫市场占地1.5平方公里,有羊毛衫、针织服装交易区10个,拥有门市部6000余间,毛针织服装年交易货量达19.5万吨,共6亿多件,占全国市场份额的50%以上。近几年来,濮院镇紧紧抓住发展机遇,按照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围绕“建设现代商贸城,打造国际针织服装产销研基地”的发展定位,全镇经济社会保持了持续、快速、健康的发展势头。2006年全镇实现工农业总产值118.1亿元;农民人均收入达到9550元,在浙江省乡(镇)社会经济综合发展指数中的排名列31位,已连续两年跃居 嘉兴市入围的十个乡镇的首位,在全国小城镇综合发展水平1000强中,我镇从2004年的269位跃居到2005年的90位,成为嘉兴市唯一的全国百强镇。目前,发展的濮院镇已是中国羊毛衫名镇,全国重点镇、全国小城镇建设示范镇、全国环境优美小城镇、浙江省文明镇、浙江省卫生镇、浙江省体育强镇、浙江省教育强镇。
我们在重视经济发展的同时也不忘提高全镇贫困人口的生活水平提高,认真做好低保工作。自1997年1月实施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以来,我镇认真贯彻省政府颁发《浙江省最低生活保障办法》和《桐乡市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实施办法》。到2007年4月,全镇享受最低生活保障的对象216户,364人,其中城镇36户、57人,农村180户、307人,今年累计发放保障金达16万元。低保制度的实施较好地保障了社会弱势群体的基本生活,减少了不安定因素,维护了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同时也对我镇构建和谐社会以及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回顾我镇这几年低保工作情况,主要的体会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领导重视,认识一致。
做好低保工作是维护社会稳定,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实践党的根本宗旨的具体体现。近年来,我们镇党委、政府一直非常重视这项工作,始终坚持把做好低保工 作作为党委、政府一项实事来抓,并且把它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成立了由镇长为组长的领导小组,落实了专门的工作班子。特别是自《桐乡市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实施办法》出台后,镇党委、政府专门召开低保工作专题会议,分析新形势下低保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商量研究解决措施和办法。以此为契机,一是广泛宣传加强《办法》的贯彻力度,同时通过有线电视、广播、黑板报等载体进行广泛宣传,使群众了解《办法》;二是规范和健全了村、居委会工作网络,配备了村、居委会兼职民政员,明确了工作职责;三是对于低保资金,做到无论财政资金如何紧张,务必确保优先、及时、足额到位。
二、严格掌握政策,确保应保尽保。
随着低保制度的不断完善和规范,低保面越来越广,工作难度也逐年增加。因此,在具体工作中,我们严格按照程序,规范操作,主要抓了以下几个环节:
第一、严格申报,规范审批程序。我镇低保工作的开展严格按照本人申请——民主评议——村、社区审定上报,同时张榜公布——镇政府审核——民政局审批——第二次公示——镇财政按程序实施救助的程序实施。
第二、调查核实、正确把握政策。我们对每户申请低保的家庭进行认真仔细调查,弄清其家庭的真实情况。摸底调查做到五个清,一是家庭地址、户口状况清;二是原工作单 位清;三是下岗和贫困原因清;四是家庭生活状况清;五是就业需求清。在调查中,如果发现不符合低保条件的,镇民政办会同村、社区干部及时上门做好工作,向他们讲清低保政策,解释原因,以寻求人民群众的理解。
在把握低保政策方面,我们主要把握好以下几个关系:一是处理好生大病户与办理低保的关系,由于现阶段我国医疗保障体系尚不够健全,虽然农村98%以上的农户参加了合作医疗,但因病致贫的现象还是比较突出,特别是恶性肿瘤等大病,要花去大量医药费,致使家庭陷入困境。针对这些家庭,我们首先做好调查工作,看收入是否超过低保标准,如人均收入已超过低保标准,就不能办理低保手续,我们就通过其他途径进行救助,减轻其家庭困难,帮助渡过难关;如符合低保标准或者在低保标准之下的及时纳入低保范围进行救助。二是处理好下岗失业与低保的关系。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部分职工暂时下岗失业,而社会上有一种误传,认为下岗失业无收入就可以低保,针对这一情况,我们镇民政办一方面做好耐心细致的宣传、解释工作;另一方面做好调查摸底工作,弄清其家庭的真实情况,对有就业能力的,积极与有关单位联系,帮助推荐和介绍就业,鼓励劳动自救,对无劳动能力,人均收入在低保标准以下的,及时给予低保。三是处理好隐性收入和稳定收入的关系。由于濮院是全国最大的羊毛衫市场集散中心,第三产业比较发达,隐 性收入问题也是计算家庭总收入的棘手问题,要彻底查清缺乏有效手段,我们镇民政办、村(社区)主要采取问、看、访、算、议的办法,核实其家庭收入是否达到低保标准。问:调查核实家庭情况,弄清家庭实际收入;看:察看家庭生活状况;访:通过左邻右舍增加了解,听取周围群众的意见和反映;算:测算家庭收入来源及支出;议:组织相关人员进行评议。在此基础上,达到比较正确地把握政策,按照公开、公平、真实的原则,真正把符合条件的困难群众纳入低保范围。
第三、动态管理,做到应保尽保。从2006年开始,我镇对低保工作实行按月动态管理,对救助对象提出的申请,做到在规定的工作日内完成调查、核实和审批工作,使符合低保条件的对象及时纳入低保范围。在调查核实的基础上,对已超过低保标准的家庭,及时给予注销,真正做到了“能进能出”的低保机制的动态运作。
第四、落实资金,按时足额发放。历年来,我镇都能确保低保资金足额到位,每年把低保资金纳入财政预算,并在镇人代会上通过。为确保低保对象及时领到救济金,我镇的低保费发放实行一户一卡制,每月10日前由镇会计核算中心委托农行和信用社代发到户。
我镇的低保工作,在市委、市政府以及相关部门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做了一些工作,也取得了一点成绩,然 而依法落实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一项长期的任务,因此,低保工作任重而道远。我们决心以更严的要求,更高的标准来要求自己,为构建和谐社会作出新贡献。
第三篇:2011年XXX镇低保工作汇报
2011年XXX低保工作简介
2011年12月
今年以来,×××镇低保工作在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县民政局的关心指导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实践“以民为本,为民解困、为民服务”的民政工作宗旨,严格履行工作职责,积极完成了上级下达的各项工作任务。
一、基本情况
我镇是一个以农业为主,兼有少量畜牧业的乡镇。辖29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100个生产合作社,5007户,23732人,有汉、藏、回、蒙、撒拉等9个民族;全镇占地面积为434.54平方公里。
二、主要工作做法
(一)组织健全,工作规范。
镇领导高度重视民政工作,形成了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专职人员专门抓的工作格局。各项制度上墙,人员职责明确,办事程序规范,镇、村工作资料健全,台帐分类建档,实行信息化管理,机构健全、管理规范,有力地促进了低保工作的有序开展。
(二)严格审核四类人员的申报工作。自今年XXX月份我镇党委政府换届选举以来,镇上及时成立了低保评审领导小组,各村也相应成立了评审领导小组,加强四类人员的规范管理,保障四类人员评审工作的公开、公平、公正。要求镇村干部以身作则,2-
举既宣传了低保新规,又体现了政策的公平、公正,使广大群众交口称赞。
三、存在的问题
(一)群众要求放宽低保户评定面,保人不保户,按人数分配指标。
(二)我镇人口众多,贫困户覆盖面大,民政工作量大,工作琐碎,工作人员少,无办公经费。
四、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和业务知识学习,不断提高为民服务效率和能力,同时,在机关开展民政业务学习,让全机关同志了解民政工作,参与民政工作。
(二)做好民政信访接待和窗口服务工作。办公室人员热情接待来访,积极协调解决群众提出的问题,把矛盾处理在基层。为方便群众办事,积极协调时间、人员,做到办公室天天有人接待。
(三)严格按照财务制度办事,廉洁办公,物资按时发放到户。
(四)积极参加各种会议,及时落实会议精神,各种报表按时上报。
第四篇:低保工作汇报 6
低保工作汇报
近年来,我镇牢固树立“以民为本,为民解困”的理念,把农村低保工作作为社会救助体系建设的重中之重来抓,建立健全工作制度,严把关口,规范运作,精心打造“阳光低保”,大力推进以农村低保为基础的社会救助体系建设,保障了农村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维护了社会稳定,促进了全镇的社会经济发展。
一、基本情况
二合镇辖8个村民委员会1个社区,108个村民小组,全镇81平方公里,其中农业人口
户
人。全镇共有贫困户8户64人,占全镇农业人口45.7%。其中,残疾4户6人占贫困人口8。近年来,在各级党和政府的关心支持下,群众生活有了较为明显的改善。
2013年,全镇共有1户5人享受了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共发放低保金6万元。
二、主要做法
一、领导重视,机构健全。农村低保是党中央、国务院重视和解决“三农”问题的重大举措之一,是坚持以人为本,关心弱势群体、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体现,是改变过去临时救济阶段性生活安排,建立定期定量长效救助机制的社会保障工程。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以政府文件专门成立了我镇农村低保复核评审领导小组,由镇长任组长,分管副镇长为副组长,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下设办公室于镇民政,社会事务办主任兼任办公室主任。为进一步做好我镇农村低保各项工作,调整充实了我镇农村低保复核评审领导小组,由镇纪委书记任组长,扎扎实实地抓好农村低保工作,确保了全镇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创新工作机制,实行“阳光低保”。一是进一步建立健全公示制度。在镇、村两级建立永久性公示栏,并将动态变化情况及时进行公开,做到一季度一公开,及时接受群众的监督,做到公正、公平、公开,实现真正的阳光低保。二是建立月报、季报制度。镇、村两级按月将低保对象的动态情况进行一次调查摸底统计上报,以便及时掌握对象的动态情况,把好进出口关,更好地促进动态管理的准确性、及时性、科学性。三是建立相关部门责任追究制度。上级部门对低保实施的相关部门明确其相应的责任及追究制度,各相关部门切实履行其职责。四是实行挂牌管理增加透明度接受群众的监督。工作中严格实行“三公开、十步骤”、“三榜公布”制度,切实履行低保的审核、审批程序。
三、健全制度,动态管理,积极构筑农村低保救助体系。根据《二合镇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实施办法》和政府文件《关于认真做好农村低保扩面工作的通知》中有关动态管理的规定,在低保审核过程中严格把关,做到户数有进有出,人员有增有减,标准有升有降,努力构建符合我镇镇情的农村居民低保救助体系。2013年,一类停发101人、二类停发410人、三类停发56人,一类新增101人、二类新增410人、三类新增324人;2013年,一类停发2人、二类停发245人、三类停发177人,一类新增231人、二类新增245人、三类新增177人。低保保障金以存折的方式由镇民政办和村两委及时发放到低保对象手中,无违规现象发生。
四、以人为本,分类施保,解决受保人员实际困难。按照农村低保工作突出重点的原则,我镇对五保户、残疾人、单亲家庭、重病人员、老年人、优抚对象、计生户、以及其它特困户八类人员,进行了分类施保。重点保障了五保户、残疾人家庭和重病人家庭三种类型。
五、完善工作制度,优化工作平台。我镇在开展农村低保工作中,注重创新,科学管理,不断完善和健全各项农村低保工作制度,优化低保工作方式、方法,促进农村低保工作水平不断提高。镇民政所从农村低保信息化网络入手,建立农村低保电子台帐,内容完善,数据真实准确,进一步优化了工作平台。在具体工作中,坚持严格按照低保户申报评议公示制度、低保资金管理使用制度、监督制度、信访接待制度和民政部门优质服务承诺标准等执行,较好地体现了“公开、公平、公正”原则。为接受群众监督,镇政府里专门设立了举报电话。2007年以来,共接到群众举报4件,我们及时进行了调查处理,取消了1户家庭的低保资格,该户户主王正发,经调查,该户经济收入远远高于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的人均纯收入693元,不符合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政策。
六、落实责任,严格追究,从严查处工作不力不到位。镇民政所工作人员及村干部在申报、审核保障对象时,对符合条件的家庭无故不报或拖延申报或者将不符合条件的家庭作为保障对象上报的,一经发现,将严肃处理,确保低保工作做到公开、公正、公平。
三、存在问题 近年来,在县委政府的关心支持下、在县民政局的精心指导下,在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镇的农村低保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上级的要求和工作的需要还有一定的差距,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操作程序欠规范,工作不够细致。一是基于农村家庭收入的测算相当困难,基本上还是
以评议为主,这就不可避免地带有一定的主观性;二是公示操作无实效。低保公示基本上是结合村务公开在村委会进行,有的村民小组距离村委会较远,对公示并不知晓也在情理之中;三是一些村召开村两委会存在没有村民代表参加的现象;四是仍然有个别低保对象与低收入水平不相符。
(二)宣传工作不到位,主导思想需端正。部分低保户对低保的政策和标准不清楚、不了解,基层干部也有一些不够端正的意识,由于这些低保对象大多缺乏知识且有残疾,认为说也听不明白。
(三)档案管理不完善,基础工作欠扎实。突出表现为建档工作薄弱环节,镇、村两级的会议记录不够完整,公示缺少相应的图片资料。
(四)工作督查力度不到位。由于镇民政所、镇督查办工作繁多且人员不足,很难按时督查检查到位。
四、下步工作打算和建议
农村低保是国家对于低收入人群的一项惠民政策,不仅要从思想上高度重视此项民生工程的重要性,更要从制度上、从实际操作中保证政策的贯彻落实和资金的规范使用。
(一)要规范操作行为,注重低保工作的实际效果。一是要按照规定的程序操作,增强困难群众的主动性和对自身权利的认识,尽可能地减少主观操作行为;二是要注重公示的实效,三榜公示的程序要完善,公示地点扩大到涉项村民小组;三是要使真正贫困而失去劳动能力的人员享受到低保,防止不符合条件的对象“非常进入”; 四是对低保的申请、入户核查、审批公示和审核工作,应经常化和制度化。
(二)要加大宣传的力度,以多种形式提高农村群众对于低保工作的知晓度。部分的困难群众对低保政策缺乏了解,为此,要广泛地开展多样化、全方位、多层次的宣传工作,宣传的方式尽可能地贴近农村实际,易于接受,通俗易懂,使广大群众,尤其是困难群众能够基本了解低保的办理程序和政策规定,使享受对象能够基本知晓低保的基本内容和标准。
(三)加强基础性工作,提高工作人员业务水平。低保工作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客观而言,也与镇村两级从事低保工作的人手不足分不开。要进一步加强低保工作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和业务培训,增强低保管理人员“以人为本、为民解困”的宗旨意识和“坚持原则、依法办事”的责任意识。面对社会的弱势群体,不仅要有过硬的专业知识,还需要相应的爱心和耐心。必须照顾到救济对象的尊严,在人格平等前提下进行救助,要避免施舍、恩赐等错误的想法及态度。
(四)加大督查接访的力度,把好监督环节关。加强监督检查工作是做好低保的一项重要手段,要建立不定期的监督检查制度和全程跟踪监督制度,各相关部门应相互配合,加大查处的力度,同时,向社会公布举报电话,广泛接受群众的监督,保证国家这项利民惠民制度良性运行。
(五)科学合理用好农村低保指标,确保农村低保指标落到实处。
(六)多方筹措,积极争取农村低保指标,进一步扩大农村低保覆盖面,真正实现应保尽保。
我镇农村低保工作任重而道远,我们将以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为契机,在党和政府“以人为本”思想的指导下,时时处处以人民群众利益为重,以贫困、弱势群众体为重,切实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为我镇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创造良好环境。
(七)加强基层低保工作网络建设。建议在镇、村两级设置专职的民政低保信息员,乡镇做到有机构、有专职低保人员。村级确定低保信息员,加强对农村低保工作人员的业务培训力度,提高低保工作人员业务素质和工作水平,加强农村低保网络建设,实现信息共享。
第五篇:农村低保工作汇报
一一一市农村低保工作情况
一、基本情况
一一一是城乡一体的城市,全市辖6个县市区,国土面积1.24万平方公里,总人口305万人,其中农村人口219万人。近年来,市委、市政府按照党的十七大关于“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的要求,站在解决“三农”问题,促进农村和谐的高度,采取一系列强有力的措施,推行建立农村低保制度,让农村困难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2006年8月,市政府做出了全面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决策,10月份,在h区试点,同年,g市、g区等地开展了试点工作,2007年1月,全市全面建立起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走在了全省的前列。今年3月,在全省民政工作暨灾后恢复重建会议上作了典型发言,省政府《咨询与决策》刊发了典型经验。截至2008年7月,全市有6.04万人享受农村低保,月发放低保金308万多元,月人均补助水平51元,其中一类对象5409人,月保障标准77元,二类对象31622人,月保障标准52元,三类对象23397人,月保障标准42元。农村低保制度的全面建立,对于构建城乡一体化的社会救助体系、解决农村困难群众“三最”问题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深得民心,被誉为点亮困难群众生活希望的一盏“心灯”。
—1—
二、主要做法
(一)强化基础,建立农村低保运行机制
全面建立农村低保制度是稳定、持续、有效地保障农村困难群众基本生活的重大制度安排,是从临时救助到制度保障的重大转变。在农村低保制度实施过程中,我市着力构建保障有力、运行高效的网络组织体系,形成农村低保制度健康发展的长效运行机制。
1、完善政策措施。2006年初,市政府抽调民政、财政等部门组成调研组,对建立农村低保制度进行广泛调查摸底和研究论证,在此基础上,2006年8月,市政府下发了《一一一市人民政府关于推进全市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建设的意见》和《一一一市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实施方案》,对农村低保制度的建制目标、组织领导、申报程序、资金来源、监督、管理等各个环节做出了具体的规定。县、市、区按照市里要求,出台了相应的制度和办法,全市形成了统一、协调、完善的农村低保工作政策体系。
2、健全组织机构。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低保机构建设,要求各级政府在机构改革中,低保机构只能加强,不能削弱。市委、市政府顺应社会管理和服务体制改革的新形势,在全省率先将市低保处更名为市社会救助管理局,负责全市城乡低保的组织管理和指导工作,机构规格为副县级,工作人员10人,其中财政全额拨款编制7人,招聘3人。按照市政府的要求,—2— 各级成立了农村低保工作领导小组,落实了工作机构,增强了工作力量。f区在其他部门减员的情况下,区编委为其配备了16名低保专管员,其中派驻乡镇9人,人员经费和工作经费由财政全额负担。目前,全市已基本形成设臵合理、上下贯通、网络健全的低保管理组织服务网络,农村低保专职工作人员达到63人。
3、积极筹措资金。在管好、用好中、省农村低保资金的基础上,主要从三个方面入手,建立稳定的农村低保资金筹措机制,保障了农村低保资金的持续、稳定、足额投入。一是落实配套资金。将市县两级配套资金纳入财政预算,做到分级负责,分级筹集,分级管理。市级财政按每人每年20元落实定补,县市区财政全额兜底。2008年,全市共落实农村低保配套资金400万元,其中:市财政已连续两年按农村低保总人数每人每年20元的标准下拨农村低保补助资金共计184万元。二是落实工作经费。为保证有钱办事、有人理事,以文件的形式对农村低保工作经费做出了硬性规定,明确要求市、县财政按不低于低保资金支出总额3%的比例落实农村低保工作经费。两年来,全市共落实农村低保工作经费84万元。
4、建立1+Ⅹ救助平台。为解决农村贫困对象的实际困难,根据《一一一市人民政府关于推进全市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建设的意见》要求,按照社会救助体系建设16个成员单位的职能特点,建立了社会救助体系1+X救助平台,市社会救助体系成
—3— 员单位共同为农村低保对象提供帮助和服务,农村低保对象通过救助平台可以享受一系列的配套救助。民政部门资助农村低保户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施医疗救助,实施危房改造,仅今年上半年就资助55366人参加了新农合,参合率达到100%;劳动部门免费对农村低保户开展技能培训;卫生部门对农村低保户到公立医院就诊,免收挂号费,住院床位费、检查费减免20%;工商、税务、金融部门对农村低保户兴办的生产经营性项目,在贷款、税收、工商管理等方面给予相应的政策优惠;教育部门落实农村低保家庭子女就学“两免一补”等。2007年至今,全市为农村低保对象优惠减免费用和辅助救助资金达1000多万元,为农村低保户撑起了生活的一片蓝天。
(二)加强督办,建立农村低保工作监督机制
为保证农村低保的公开、公平、公正,强化了政府督查、部门检查、舆论监督、群众监督的四位一体的督办机制,强力推进农村低保工作。
1、强化政府督查。2006、2007年,市政府连续两年将农村低保工作列为全市十件实事之一,公开向全市人民承诺。年底,市政府督查室和市政府目标办进行专项督查,并将考核结果在全市进行通报,表彰先进,督促后进。市政府组织工作组多次对农村低保工作进行检查,及时研究解决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同时,在每年的人大议案和建议、政协提案承办期间,邀请市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进行视察,实地监督指导低保工作,—4— 有力地促进了农村低保工作的开展。
2、加强部门督办。民政部门将农村低保作为落实民生的重要工作来抓,年初以文件的形式把工作任务量化到县市区,落实承办单位、明确责任人和完成时限。4次召开督办会议,1次现场会议,组织了3个督查专班,定期深入各地调查了解农村低保情况,现场检查指导、现场解决问题。我局与市财政局、审计局、监察局和市政府督查室等部门组成联合督办组,对县市区农村低保配套资金和工作经费落实情况进行专项检查,确保农村低保资金据实列支,足额拨付,专户管理,专款专用,社会化发放。
3、深化舆论监督。市内各新闻媒体开辟了农村低保工作专栏节目,介绍农村低保制度框架、保障标准和保障对象,增加农村低保工作的透明度。一一一电视台开通了农村低保政策短信互动平台,一一一电台政风行风热线直播节目,定期安排民政、低保部门负责人现场接听听众的咨询、投诉。
4、接受群众监督。专门设立了低保群众信访接待办公室,安排专人接待群众来信、来电和来访,及时调查处理举报问题,做到件件有答复、事事有回音。去年以来,全市共接待农村有关低保的上访对象85人次,调查处理群众举报12件,取消了7人的农村低保资格。
(三)规范程序,建立农村低保工作长效管理机制 农村低保是一项长期性、制度性的工作安排,必须从申报、—5— 审批、公示、发放等环节搞好制度设计,实行规范化管理。为此,我们结合农村低保工作的实际,进一步完善申报程序,规范管理,成效明显。
1、完善申报审批程序。在坚持“个人申请、村委会申报、乡镇审核、县级民政部门审批”的基础上,形成了两级评议、两轮公示、入户调查的低保申报审批制度。一是建立了村、镇两级农村低保民主评议制度。村评议委员会成员由居住地湾长代表、群众代表、党员代表、人大代表、村干部代表组成;镇一级成立了由民政办主任、包村干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为成员的评议小组,拟保对象是否享受低保,须经评审委员会评议,到会人员签字并公示,无异议的,与低保审批表一并上报县民政局审批,县将村、镇两级评议意见作为审批的必备条件;二是实行两轮公示制度。即拟保前由村、镇两级在村务公开栏和镇农村低保公示专栏公示一个星期,县级民政部门批准后再返回村、镇长期公示,接受群众监督。在审批的过程中,坚持做到“谁入户、谁调查、谁签字、谁负责”,实行“三个不批”,即申请和民主评议情况不一致的不批,申请材料不全或不真实的不批,政策有争议没明确之前的不批,从入口上杜绝只凭申报、凭关系、凭印象吃低保的现象。
2、建立公开公示制度。为准确核定农村低保对象,做到不错保、不漏保,我们狠抓村、镇两级农村低保公示阵地建设,以基层公示阵地为平台,加强公开公示力度。目前,全市57
—6— 个乡镇(街办)建立了农村低保公示专栏,村级普遍利用村务公开栏这一阵地,将农村低保政策、拟保人员名单、家庭情况、拟补助金额、服务承诺、举报电话向社会公开,并公布了各级低保热线电话,热情接待群众咨询和举报。f县将农村低保对象名单在县编制网上向全社会公开。g区筹集资金4.5万元在全区9个乡镇设立了农村低保公示专栏,并统一规格、统一宣传内容。全市低保机构热线被农民群众亲切的称谓“低保110”。
3、建立动态管理制度。全市所有低保对象有效保障期限为一年,各地在每半年核查的基础上,每年对所有低保对象的家庭收入、人口状况进行一次全面的调查了解,并收回低保证,符合条件的办理续保手续,颁发新低保证,不符合条件的,取消低保资格。2008年上半年,全市在动态管理中共清退373人,调整了22890人补差标准,新增1.1万人。通过分类施保、重点救助,既公正合理,符合群众意愿,又提高了救助实效,群众十分满意。
三、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一)问题。
1、低保覆盖面窄。我市农村低于国家公布的693元贫困线的贫困人口8.2万人,目前纳入农村低保6.04万人,覆盖率74%,还有2.16万人符合低保条件未能纳入农村低保。目前,农村低保以指标定保障面,今年省分配我市农村低保指标1.1万人,各县市区将省分配的指标再下达到各乡镇、村。此外,—7— 由于我市自然灾害频繁发生,农村低保边缘人群规模不断扩大。例如7月份以来,我市主要以暴雨雷电大风为主,受灾人口15.565万人次。这部分受灾或处于贫困边缘的人群,由于未能纳入农村低保,只能通过临时救助解决眼前的困难,僧多粥少的现象比较突出。
2、低保补助水平偏低。目前,我市农村低保人月均补助水平51元,与省人均补助水平持平。尽管今年两次对农村低保对象补助水平进行提高,依然远远低于农村居民3327元的平均消费水平。从7月份国家公布的农村生产和生活资料6%上涨幅度来看,低保补助增长幅度远不敌物价上涨的速度,给低保对象的生活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3、低保工作力量薄弱。目前全市各县市区虽然设立了专门低保局(中心),配备了专(兼)职工作人员,但大多数是身兼数职,工作只能被动应付。乡镇(街道)一级仅设民政助理1人负责,而且是兼职。全市城乡低保对象多达15万人,服务比例1∶2632。近年来,新增加了城乡低保、城乡医疗救助、教育救助、大病救助以及其他配套社会救助等主要救助工作,常年救助对象达到35万多人,两者的服务比例1∶6100。政策性强、对象多、覆盖范围广的社会救助全面实施以后,镇、村两级的社会救助工作量和工作难度空前加大,并呈继续加大之势,原有力量远远不能适应现有工作需要,严重制约了社会救助工作的进一步规范管理和长远发展。全市县级以上机构担负着社会救助体系九大制度中五项制度的行政管理职能,但未
—8— 能纳入事业单位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范围,社会救助工作职能大大削弱。
(二)建议。
1、坚持“两手抓”,应对物价上涨。建议省政府一方面加大对物价上涨势头的抑制,从根本上平抑物价,从源头上缓解农村低保对象和低收入群众的生活压力。另一方面要坚持做到“水涨船高”,只要物价涨,低保标准就必须紧跟着提高,保障面就必须适当扩大,只有双管齐下,才能切实缓解物价上涨对低收入群体生活的影响,确保低收入群体生活水平不因价格上涨而明显降低。
2、加大资金投入,逐步实现应保尽保。我市低于国家693元贫困线的农村贫困人口8.2万人,纳入农村低保的6.04万人,还有2.16万人未能纳入。如果按照现行每人每月50元标准测算,8.2万人全年需资金4920万元。今年上半年,中央、省及地方配套资金3000万元,其中中央省补助资金2564万元,实现全民低保资金缺口1920万元。只要中央、省进一步加大支持力度,地方进一步加大配套资金和政策落实力度,在我市农村完全能够实现应保尽保。农村低保和城市低保一样,开弓没有回头箭,实现应保尽保是最终目的,只有实现应保尽保,才能避免将一部分符合条件的困难人群挡在低保的大门之外,才能真正体现农村低保制度的普惠性,才能避免出现新的不稳定因素。
—9—
3、加强机构建设,夯实基层工作基础。国务院新近批准的民政部“三定”方案,将原低保司改为社会救助管理司,主要职能是牵头做好社会救助工作。建议省政府尽快将省民政厅低保管理办公室改为社会救助管理局,并参照公务员法管理,以便上下统一,归口管理。今年,市编委将原市低保处、现社会救助管理局上报省编委将其批准为参公管理单位,由于省民政厅低保管理办公室不属于参公管理单位,故省编委不予批准,而我市同时上报的市移民局、市老龄办等40多个单位,均被批准为参公管理单位。无论从目前的工作职能、性质、任务上讲,还是从今后的发展趋势来看,社会救助管理机构都是政府开展社会建设、社会管理、社会服务的重要职能机构,若不纳入参公管理,不仅影响现有职能的发挥,而且影响纵向横向协调作用的发挥,特别是不利于履行社会救助的牵头职能,长此下去,不利于调动现有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不利于相关救助工作执行力的提高、提速,最终受到损失的是广大困难群众、弱势群体。省和市州的社会救助机构能够参公管理,对于县市区、尤其对于乡镇社会救助机构的建设,工作装备的配臵,工作人员的配备,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的激发和调动,都将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一一一市社会救助管理局 邢烨)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