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国共产党对当前私营企业主阶层的认识和策略
中国共产党对当前私营企业主阶层的认识和策略
要研究当前社会的新阶层,就不得不先说一下党的“十五大”报告。因为党的“十五大”报告明确指出:“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要继续鼓励、引导,使之健康发展。这对满足人们多样化的需要、增加就业·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有重要作用。”正是在这一精神的指引下,我国私营企业得到了迅猛发展,并扩展到各行各业,其经营规模进一步扩大。回过头来看一下,我们就会发现私营企业的确活跃了我国经济、充实了就业渠道、拓宽了经济市场,也带动一部分人先富裕起来了。所以江泽民在“七一”讲话里把吸收新兴社会阶层入党作为重要内容之一。这说明随着这些年市场经济的发展,新生社会阶层的出现和壮大已成事实
一、正视和承认私营企业主阶层的出现
私营企业主阶层是指拥有一定数量的私人资本或固定资本并进行投资以获得利润的人,他们也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而壮大的,占整个社会阶层的0.6%。一个时期以来,他们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主要实践者和重要组织者,对推动中国经济发展发挥了重大作用,享有足够的经济地位。但是由于政治意识形态的影响,他们的政治地位一直不高。
私营企业主阶层是我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不可忽视的新生力量,这些阶层是当今社会经济、生活中极其活跃的成分。能否调动好这些阶层的创造性、积极性,甚至说能否稳定好这些阶层的情绪,直接关系着我们的政治文明、经济文明建设,直接关系着我们今后小康乃至大康社会的目标能否实现。特别是经过改革开放二十多年的发展,私营企业主队伍已经初具规模,逐步发展成了一个稳定的私营企业主阶层,私营经济已经成为中国经济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目前私营经济和私营企业队伍仍以较高的速度向前发展,其在我国经济社
会生活中的影响越来越重要。
二、基于正确认识,制定正确政策
1.正确认识私营企业主阶层的力量和思想意识关键的一点就是满足几乎不占有组织资源者阶层主要是新兴私营企业主阶层的组织资源需求,这可以说是在新时代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新发展。在强调意识形态斗争的时代,私营企业主是作为人民的对立面而存在的,是无产阶级改造或专政的对象,他们想获得必要的组织资源是不可能的。所以,在那一时代,每逢政治运动,这一阶层就惶惶不安。直至上一世纪末,已经获得相当发展的私营企业主,一谈政治还心有余悸。中国共产党“十六大”经过认真研究,确认这一阶层已经是社会主义建设特别是活跃市场经济必不可少的成分。改革开放以来,私营经济已占我国经济总量的三分之一多。据统计,私营经济以每年超过20%的速度增长,大大高于我国国民经济年均9.5%的速度。截至2000年底,全国私营企业已达176万多家,私营企业主达395.35万人,注册资本总额达13307.69亿元,雇佣工人2011.15万人,经营各类企业176.18万家。随着私营经济的发展壮大,私营经济在经济社会生活中发挥着重大作用。私营企业带动并促进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私营企业以市场机制作为配置资源的基本方式,他们在发展中逐步形成了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经营机制、灵活的用工方式和分配方式,培养了一大批经营管理人才,促进了商品、劳动力、资本、技术等各类市场的发育,其对社会所作贡献不可忽视。私营企业的发展,创造了大量就业岗位,促进了社会稳定, 2000年我国私营企业从业人员达到2406.5万人;丰富了商品市场,满足了人们多样化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数千万群众通过从事个体私营经济增加了收入,为国家拓展了税源;并推动了经济结构的调整等。从根本上说,私营企业的发展满足了广大人民的部分物质和文化需要。
私营企业主作为一个新的阶层开始形成。由于有着独特的经济地位和经济利益要求,私营企业主作为一个迅速崛起的社会阶层,已经广泛地参与到政治领域中,表达他们的政治诉求,通过自己的活动影响并推动政治系统决策过程。私营企业主在拥有了大量的物质财富之后,其消费观念、社会心态和价值取向就会逐渐发生变化,金钱和物质财富作为一种社会资源开始逐渐升值,并越来越成为可以对政治决策过程产生影响作用的一种力量。所以,新形势下私营企业主的政治参与是一个需要认真研究并加以解决的问题,它关系到能否化解阶层之间的矛盾和冲突,能否真正实现政治社会的稳定。私营企业主的政治参与情况:(1)政治参与意识逐渐高涨。促使其政治参与意识高涨的原因在于有一个好的政策环境;实现政治参与,有利于宣传私营企业及其产品,树立企业形象,扩大企业主的社会影响,以维护企业的利益;私营企业工会组建率不高等。(2)政治参与渠道灵活多样。最为广泛和最具影响力的政治参与渠道主要有推举自己在政治上的代言人,争当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在工商联、青联、妇联等群团组织中担任一定的职务并参加相关的政治活动,通过媒体宣传自己,通过支持公益事业、竞选社区领导等几个方面。(3)政治参与的动机趋于稳定。经1999年修改后的宪法确认,私营经济成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保护私营企业的合法权利和利益。有了宪法的保障,私营企业主政治参与的胆子更大了,动机趋于明朗和稳定。这主要表现在,由于政府信息公开化,政策透明度增强了,使得私营企业主能够以较低的成本参与政治,决策企业发展走向;同时私营企业主对本阶层的共同处境与共同利益有了清醒认识。(4)私营企业主的政治参与存在着急需规范的问题。以便于他们由被动的政治参与转向主动;由非法转向合法;由个人的无组织政治参与转向有组织。于是中国共产党在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制定了一条新政策,决定吸收私营企业主阶层入党,提高其政治地位,满足其组织资源占有诉求。大会还通过了关于《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的决议。修正后的党章明确规定:“年满十八岁的中国工人、农民、军人知识分子和其他社会阶层的先进分子,承认党的纲领和党章,愿意参加党的一个组织在其中积极工作、执行党的决议和按期交纳党费的,可以申请加入中国共产党。”以党章的形式加以规定,使私有企业主入党的问题得到了政策层面的解决。
2.改革意识形态,实现执政为民改善充分占有组织资源阶层(特别是国家和社会管理者层)的形象,为其执政地位寻求合法化依据。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阶层结构出现了显著的变化,作为执政党的中国共产党能否认识到这一变化,吸收更加广泛的阶层进入党内,使中国共产党从一个革命党转变为一个执政党,转变为现实社会阶层序列中的普通一员,是能否巩固中国共产党执政之基的前提。中国共产党既然是各个阶层的利益代表,那么,就必须摒弃旧有的阶级分层观念,积极协调好不同利益阶层的矛盾。私营企业主阶层的利益如果不能得到保证,将会对社会主义建设起到难以预料的破坏作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作为我国最主要的政治制度,理应能够充分体现各阶层人民的意志,才能充分体现社会主义民主的优越性。这样,在基于对新的社会阶层结构承认的情况下提出对人大常委会人员结构的优化尤为必要
第二篇:私营企业主阶层不可能发展成独立的阶级
即将出版的第14期《求是》杂志发表秋石文章《如何认识中国社会阶层结构的变化》。文章认为,中国私营企业主阶层不会也不可能发展成为一个独立的阶级,他们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文章全面分析了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社会阶层结构变化的情况、原因和作用,对如何正确看待中国社会阶层结构的新变化进行了比较深入的论述。文章认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伴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作为我国社会结构重要方面的社会阶层结构也发生了十分深刻的变化。社会阶层出现的显著变化,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和完善的必然结果,是经济发展的体制环境所发生的重大变化在社会层面的客观反映。文章指出,改革开放条件下我国社会阶层结构的新变化,是经济发展的产物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方面,对改革的继续深化、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具有多方面的持久的积极影响。社会阶层结构的新变化有利于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有利于社会的长期稳定,有利于人的解放和全面发展。文章强调,客观地、全面地认识和对待社会阶层结构出现的新变化,处理好各阶级、各阶层之间的关系,对于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扩大党的社会基础和群众基础,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文章指出,要坚决维护工人阶级作为国家和社会领导阶级的地位。工人阶级始终是推动我国生产力发展的基本力量,是国家的主人,是改革开放的排头兵。我们必须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始终坚持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应该看到,工人阶级承担了经济和社会转型的主要成本,作出了巨大的牺牲。我们要在客观地承认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再就业等问题的同时,积极寻求克服和解决问题的途径。应超越个人利益、阶层利益的局限,站在时代的、历史的、发展的、民族振兴的高度,来分析和处理这些问题。文章指出,要正确认识和看待我国经济社会生活中出现的新的社会阶层。新的社会阶层中的广大人员,也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他们中的大多数通过诚实劳动和守法经营,为发展生产力作出了贡献。由于我国生产力不发达,发展私营经济对发展生产力、增加就业、扩大财政来源,是有利的。在劳动者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社会,在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下,国家始终掌握着国民经济命脉,私营企业主阶层不会也不可能发展成为一个独立的阶级。总体上而言,我国现有包括私营企业主阶层在内的各社会阶层之间不存在对抗性的矛盾,更不存在阶级对立。社会各阶层根本利益、根本目标是一致的,他们都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文章指出,要以科学、积极和务实的态度对待社会阶层结构出现的新变化。要首先考虑并满足广大工人、农民群众的利益要求,切实保障他们的合法权益,解决好他们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对改革开放以来出现的新的社会阶层,在充分发挥他们作用的同时,要加强教育引导,增强他们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要加强政策调整和宏观调控的力度,进一步深化改革。要根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及时有效地调整社会管理方式,化解各种社会矛盾,充分调动各社会阶层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
第三篇:论私营企业主阶层的社会定位问题
论私营企业主阶层的社会定位问题
黄文新
作者简介:黄文新,党建副教授。市委党校副校长,市党建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1966年12月出生,1991年7月毕业于东北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长期从事党的理论与建设专业的教学与研究工作,在执政党建设理论、基层党建、领导科学等方面的研究有所建树。多次承担干部培训班的党建、领导科学类的专题课教学;到校外多个单位作过学习报告;在国家级、省、市级报刊上公开发表论文20多篇。
内容提要:现阶段私营企业是党的改革开放政策的产物。它与建国初期的资本主义企业既无延续关系也无血缘关系,而是在社会主义阳光普照下诞生的一种新型的私有制经济成分,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私营企业主阶层的经济地位、渊源和党对其团结、帮助、引导、教育的政策,决定其政治态度的主导方面是拥护党拥护社会主义的,愿意在党的领导下参政议政、报效祖国,是爱国、守法、敬业的积极力量。用“三个有利于”标准衡量,是属于有利于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一种社会力量,是“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的主要成员,是党既要团结又要依靠的力量之一。
关键词:私营企业 私营企业主 社会定位
分类号:K7125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6201(2000)02-0038-0
5私营企业主阶层是在改革开放中新崛起的一个利益群体。怎样看待私营企业主阶层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中的地位和作用?党对这一社会阶层在政治上只能团结不能依靠,还是既要团结又要依靠?这不仅是私营企业主本身,也是社会普遍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本文想就此谈谈看法,以就教于读者。
不少同志从传统的观念出发,把私营企业主阶层同建国初期的民族资产阶级简单地类比和等同起来,认为“私”与“公”是对立的,私有制经济与资本主义有着内在联系,干社会主义事业绝不能依靠私营企业主阶层。我认为这种观点是片面的僵化的。考察私营业主阶层必须从它产生的时代背景出发,客观地剖析其经济地位和政治态度,视其价值取向和客体效用是否与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奋斗目标相一致,是否同党和国家的法制、方针政策相契合,尔后才能作出准确的判断。
了解私营企业主的社会属性,不能不首先考察一下私营企业的来龙去脉、社会地位和客观作用。现阶段的私营企业产生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是党的改革开放政策的产物。追溯起来,私营企业从1978年至1987年间仅是起步阶段。党的十三大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制定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并首次采用“私营经济”的概念,指出允许和鼓励私营经济的存在和发展,是由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的实际状况决定的,只有这样做才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随后国务院于1988年6月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私营企业暂行条例》,此后私营经济得到迅速发展,到1990年发展到98万户。1992年邓小平的南巡讲话和党的十四大提出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共同发展的方针后,特别是党的十五大把上述方针作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之后,私营经济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到1997年底已达96万户,是1987年的20多倍。就是说,绝大部分私营企业是近10年特别是近6年发展起来的,与建国初期的资本主义企业既无延续关系,也没有血缘关系,完全是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党的改革开放政策的产物。
私营企业产生和发展的大背景决定它具有如下特点:首先,从外部关系上看,产生和发展于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占绝对优势、法制比较健全的大环境里,它的资金、能源、交通和原材料的来源、商品流通渠道都与公有制经济紧密相联,是在公有制经济的阳光普照下,在社会主义法制规范下运行的,它已不是公有制经济的对立面,而是公有制经济必要的补充和
协同发展的经济成分;其次,就其内部关系来看,雇主与工人之间已不是单纯的剥削与被剥削、统治与被统治的关系,工作也不是一无所有的无产者,而是平等占有社会公有生产资料的主人,他们与雇主在政治上是平等的,经济上有不受雇佣的权力,在企业内部有依法监督企业经营活动的权力。雇主与工人之间的矛盾已不是对抗性的矛盾,而是人民内部非对抗性的矛盾,在一定意义上说,雇主与工人之间是相互依赖、相互帮助的关系。再次,就其社会作用来看,私营企业能汇聚社会闲散资金,吸纳城乡剩余劳动力,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有利于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有利于满足人民生活需求;有的私营企业还吸引外资,积极参与国际贸易,增强我国在外贸中的竞争力。尤其当前在国有经济深化改革的过程中,由于私营企业的积极参与,在筹措资金、吸纳下岗职工再就业,通过购买、租赁、参股帮助中小型国有企业改制解困方面,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同时出现了公私融合的混合型企业,展示了未来企业发展的方向。这一切,都是与建国初期的资本主义企业不相同的。当然,私营企业存在雇佣剥削,以牟取利润为目的,自发性、盲目性大,一些企业存在不同程度的违法经营,制假贩假,偷漏国税,危害国家和人民利益等消极面,但这些并不是私营企业的主流,而且是可以通过法制等途径逐步解决的,所以江泽民在党的十五大政治报告中为其正名定位,他说:“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①(P22-24)
那么怎样看待私营企业主阶层呢?笔者认为只有坚持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和辩证的分析方法来剖析,客观地考察其经济地位和政治态度,才能认清该阶层的基本属性、本质特征及其发展动向,为党制定政策和策略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离开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和辩证的方法,企图借助西方流行的分层论或利益群体说,都不能追根溯源,达不到分析的准确性和目的性。
考察私营企业主的经济地位,首先应看到他们是生产资料私人所有者和支配者,当然也是企业剩余价值的获得者,是在改革开放中首先富起来的利益群体,同时也应看到私营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和利润分配都是在国家监督、管理、引导下运行的,是受国家法律严格规范的。法律、条例的作用向来都是双重的,既保护私营企业主的合法权益,又约束其非法的经营和活动,同时也规定工人的最低工资保障,维护工人的权益。
私营企业主的政治态度主要是由经济地位决定的。他们是党的改革开放的最大受益者,没有党的“一主多容、共同发展”及各种富民政策,就没有“新富阶层”,而他们的形成和发展又离不开社会主义公有制,与社会主义是“同舟共济”关系,因此他们主导方面是拥护党拥护社会主义的,有强烈的爱国意识和守法、敬业的一面,当然也存在趋利性、剥削性乃至损人利己性的消极一面。
私营企业主阶层在政治上拥护党、拥护社会主义的态度,又和他们的来源乃至个人成长史分不开。尽管他们原来的职业分工有不同,但多数来源于公有制企事业部门或党政等机关单位,有领导干部、管理人员、科技人员、复转军人或农村集体经济的带头人、技术能手。他们长期受到党的教育和社会主义的熏陶和影响,有不少人还是党团员。他们开办企业的目的,除了发财致富和改变自身的物质生活条件之外,也是为了实现自身价值,提高社会地位,进而回报社会,“兴业报国”是他们的普遍愿望,尤其当企业具备一定规模后,这种愿望便愈益强烈。1994年四川希望集团董事长刘永好等发起“光彩事业”倡议,全国有3000多家私营企业积极参与,投资20多亿元搞扶贫开发工程就是典型的一例。1998年夏季在抗洪抢险的捐赠活动中,不少私营企业主争先恐后,充分显现出爱国的政治热情。
私营企业主阶层的政治需求和价值观念的主导方面也是积极的,是与社会主义政治民主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目标相融相通的。据广东省委和深圳市委统战部的相关调查表明,私营企业主中的多数人关注国家政治生活,要求有一个政策稳定、安定团结的政治环境;要求完
善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保护其合法权益;参与意识明显增强,愿意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参政议政,以参加人大、政协和地方政府为荣,特别是他们中涌现出一批坚决拥护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的积极分子队伍,更热衷于参政议政,愿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多做贡献。据全国工商联统计,全国当选为县以上人大代表的私营企业家已有5400多人,推荐为县以上的政协委员已有8600多人,其中当选为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8人,第八届全国政协委员23名,第九届全国政协委员更增加到40多人。当然私营企业主阶层中也有另一面,例如不少人不关心国事,不愿参加政治生活活动,怀疑参政议政的有效性,个别人甚至提出不当“政治花瓶”;他们希望加强民主与法制,但有人又钻法制不健全的空子,甚至搞违法经营活动;他们极力反对腐败,但有人又利用腐败谋一己私利等等,但这些是非主导方面。就其精神文明状况和价值取向而言,私营企业主阶层是文化层次比较高的一个社会群体,他们中多数人相信社会主义前途,能正确对待国家、社会和个人利益关系,遵纪守法,履行应尽的社会职责,乐于奉献国家,回报社会,这是其主导方面,同时也存在崇尚西方文明、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严重,甚至损人利己的一面,个别人甚至干坑国坑民、违法损德的勾当,这些都需要加强教育和引导,用法律手段加以规范。
上述情况表明,我国现阶段的私营企业主阶层,既不同于社会主义劳动者,也不同于原来的工商业者,他们是在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占绝对优势和法制比较健全的条件下,在党和政府鼓励和扶植下成长和发展起来的,有助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发展的积极力量。只要我们党在改革开放中坚持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和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只要加强国家对私营企业的引导、监督和管理,加强对私营企业主阶层的团结、帮助、引导、教育工作,那么就不会产生新的资产阶级。正如邓小平在1985年所说:“会不会产生新的资产阶级?个别资产阶级分子可能会出现,但不会形成一个资产阶级。”②(P139)
那么,应当怎样判定这一新的社会阶层的社会定位呢?笔者认为,这不仅取决于该阶层自身的属性,也取决于党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战略与策略需求,正如社会主义革命时期不同于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一样,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也不同于社会主义革命时期。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依据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确定了以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政治路线,规划了实现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奋斗目标,特别是1992年初邓小平在全面改革进入新的发展阶段,面对许多新问题,从价值观的高度提出了“三个有利于”的根本判断标准,这也就成为我们现阶段判定该社会阶层定位的基本依据。邓小平指出:改革开放与工作是非“判断的标准,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②(P372)我理解这“三个有利于”标准贯穿着两条密不可分的线,一条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迅速增强我国综合国力,实现国家现代化的目标;一条是规定现代化的社会主义性质和方向,最终以是否有利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为最高标准,两者缺一不可。那种片面强调私人资本在形成新的社会生产力中的特殊作用,把私营企业主摆在工人、农民、知识分子之上的观点是不对的。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告诉我们,工、农、知识分子是先进生产力的开拓者和主力军,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中坚力量,党必须首先依靠他们作为驱动历史前进的主要动力。另一种观点,认为私营企业与社会主义水火不容,怀疑私营企业主阶层对党和社会主义的真诚性,认为党对他们只能团结不能依靠的观点,也是片面的,不切实际的。因为第一,私营企业主阶层的根本利益同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是须臾不可分离的,他们的政治需求与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是大体一致的;第二,他们的存在和发展,他们对发展企业的追求和爱国、敬业精神与行为,是符合“三个有利于”标准的。据统计,到1997年底非公有制经济总产值已达到8470亿元,缴纳税金540亿元,占总税收的7%左右;接纳就业8500多万人,如今年1月沈阳香江集团开发的家俱装饰材料光彩大市场,近期即可为下岗职工解决10万个就业机会。他们除了对社会提供就业、税收、商品等有形财富外,在探索与创造具有中国特色的新
型企业管理模式、为国有企业改革积累经验、提供借鉴等无形财富也具有很大意义。这些都是有助于发展社会生产力,增强我国综合国力,丰富和改善人民生活的,所以用“三个有利于”标准衡量,他们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帮手而不是对手,是助力而不是阻力,他们中的大多数特别是积极分子,是党既要团结又要依靠的社会力量之一。
江泽民在党的十四大政治报告中明确指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必须依靠广大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必须依靠各民族人民的团结,必须依靠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的最广泛的统一战线。”③(P14-15)这是对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依靠力量理论最精辟的概括,它既指出了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依靠谁的问题,也阐明了如何依靠的问题。其中第一个“必须依靠”,即“必须依靠广大工人、农民、知识分子”,是指明依靠谁的问题。党领导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首先必须依靠工、农、知识分子,这是实现民族团结、巩固扩大爱国统一战线的基础;第二个“必须依靠”,即“必须依靠各族人民的大团结”,是总结国际国内社会主义建设经验,从民族关系的角度,既指明依靠谁,也指明如何依靠的问题,即坚持我国特色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实现民族团结,这是我们的一大优势;第三个“必须依靠”,即“必须依靠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的最广泛的统一战线”,集中体现了邓小平博大宽容的大依靠、大团结的思想。从依靠谁的方面看,统一战线中有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社会主义劳动者”,这是党必须首先依靠的统一战线中的基础力量。第二层次是“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私营企业主阶层是这一层次的主要成员。他们与第一层次相同之处是“拥护社会主义”的一致性,都是社会主义国家的主人,不同的是,工农知识分子是社会主义的劳动者,私营企业主不属于劳动者。而“拥护社会主义”是对这一层次的基本定性、定位。第三层次是“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这里主要指港澳台同胞和国外侨胞,他们与第二层次相同之处在于爱国和拥护祖国统一,不同的是是否“拥护社会主义”的区别。第一层次是党在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必须依靠的基本力量,第二层次总体上是既要团结、又要依靠的力量,第三层次是党要争取和团结的力量。从如何依靠的角度说,民族区域自治和统一战线是实现中华民族大团结的基本政治制度和法宝。可见,江泽民所概括的“三个必须依靠”的思想,是对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事业依靠力量理论的重大发展,它准确阐明了私营企业主阶层的社会定位问题。
任何一个新事物的出现,都有一定的历史必然性,也都有一个被人们逐步认识和接受的过程。相信随着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深入发展和理论再认识过程的进展,人们对私营企业主阶层社会定位问题也会取得共识的。
参考文献:
①江泽民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Z]北京:人民出版社,1997
②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③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文件汇编[Z]北京:人民出版社,1992(发表刊物及时间:《东北师大学报》2000年2月。)
第四篇:对当前党风廉政建设认识
对当前党风廉政建设认识
在这一年里,加强党风建设成为了热点话题,我们一直在弄党风的建设,而现在已经上升到了加强党风建设的高度上了。因为当前的国内外形势复杂多变。在国际上,**此起彼伏,动荡不安,西方借民主的幌子不停地无事生非、散播谣言、制造事端、煽风点火、挑起矛盾冲突,在中亚、东欧,形成了许多的颜色革命。颜色革命已经成为世界各国政坛不稳定、政权变异、国家战乱的主要推手。同时,作为社会主义的我们,在资本主义的那里就是眼中钉。只要我们一天没有和平演变,那么这种超越遏制战略就不会停止,在马克思主义中曾说到内因是事物变化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变化的条件。而且习近平多次在会议上提到打铁还需自身硬。只要一个国家、一个执政党根基不稳、失去民心、得不到民众支持,势必沦为弱势,势必卷入国内外敌对势力所设好陷阱圈套之中。在国内,民族分裂主义猖狂,恐怖威胁愈演愈烈。在党内,风气奢靡,政风腐化问题突出,导致民心丧失,危机重重,“肌肤溃烂”,干群关系矛盾激烈,时有冲突事件发生。所以党风廉政建设显得特别的必要和紧迫,这既是面对国际形势的要求,也是面对国内形式的要求。坚持党的群众路线,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
不可否认,在之前的反腐斗争和党风建设中取得了巨大的成绩,在世情、国情、党情深刻变化的形势下,反腐倡廉建设的形势依然严峻,任务依然艰巨,当前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面临不少新情况新问题。从一些地方、一些领域看,有这样那样不廉洁行为的干部还为数不少;某些不正之风还比较严重,群众反映仍然比较强烈;一些导致腐败现象滋生蔓延的深层次问题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损害群众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依然存在;特别是一些重大腐败案件,不仅破坏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而且败坏了社会风气,损害了党群、干群关系,损害了党和政府的形象,影响了人民群众对党对社会主义的公信力,正因如此,反腐败是一场关系到党和国家生死存亡的政治斗争。各级党委既要把反腐败作为一项长期工作,又要作为一项紧迫任务,扎扎实实地抓好反腐倡廉各项工作的落实。要按照中央的部署和要求,坚持不懈地贯彻“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反腐倡廉战略方针,抓紧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把反腐倡廉工作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中,拓展从源头上防治腐败领域,加大工作力度,采取有效措施,坚定不移地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
在我们国家,腐败是个很严重的问题,甚至一个小小的科员,村长之类的,贪污受贿的款项都达到了上百万,这是个很难想象的数字,数额如此的巨大。正因为这些害群之马,才让我们党的形象受到严重的玷污,使我们远离了群众。加强党风建设,把害群之马驱除出去,让我们走到群众里,坚持为人民服务,坚持社会主义,让大家都过上好日子。我想这就是加强党风建设的意义。
第五篇:对中国共产党的认识
结合自身实际,谈谈对中国共产党的认识
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马克思列宁主义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分析了资本主义制度本身无法克服的固有矛盾,指出社会主义必将代替资本主义,共产主义必将在全人类实现。
《共产党宣言》发表一百多年的历史,充分证明了社会主义的强大生命力。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的总结。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经过长期的反帝、反封建、反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斗争,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发展了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和文化,尤其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共产党总结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把工作重心转向经济建设,实行改革开放,创立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理论、路线、方针和政策,开创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
实践证明,中国共产党是伟大、光明、正确的党,它善于在实践中不断的总结经验,完善自己,保持正确的航向;它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它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同广大人民同甘共苦;它坚持民主集中制,充分发挥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它实行民主的科学决策,制定和执
行正确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从严治党、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提高党的战斗力;它维护和发展国内各民族的平等、团结、互助关系,坚持实行和不断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帮助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经济、文化,实现各民族的共同繁荣和全面进步;它积极团结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各种爱国力量,加强同港、澳、台同胞的联系,按照“一国两制”的方针,完成祖国统一大业;它积极发展对外关系,在国际事务中,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当下,中国共产党日益强大,政务处理和人民的内部问题的处理能力日益强大,作为中国共产党员的我,越来越有自豪感和自信感。所以本人一定努力工作,认真学习,以切身实际支持党的工作,在学习和工作中起到带头的作用,尽到一个作为共产党员的应尽的责任。其次,一定切实落实科学发展观,协助党构建和谐社会,做一个有理想,有几率的青年人。
我会努力学习好各门学科,在班级和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中,积极培养自己的综合素质。我还经常作自我批评,并发现自己身上的不足之处。如理论学习不够灵活、工作中有些情绪化、政治理论水平不高、工作方法比较简单等。不过我会尽我所能予以改正的,同时还请组织给与指导和帮助。努力使自己成为一个有为青年!
09工商企业管理2班 0505090233 吴国洪
2011-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