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疾人城乡最低生活保障现状、问题与对策

时间:2019-05-12 12:50:1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残疾人城乡最低生活保障现状、问题与对策》,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残疾人城乡最低生活保障现状、问题与对策》。

第一篇:残疾人城乡最低生活保障现状、问题与对策

残疾人城乡最低生活保障

现状、问题与对策

旬邑县残联

最近,我们围绕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运行以来,工作开展情况如何?在实际操作中还存在什么问题和不足?需要如何进一步完善?带着这些问题,我们深入实际,广泛了解掌握情况,现将调研情况总结如下:

一、运行现状

旬邑县处于渭北旱原沟壑区,属于国定贫困县,全县人口27万人,残疾人数为18413人,占总人口数的6.8%。2011年全县农村残疾人低保对象3100多户,占残疾人总户数的3%;低保人口7860人,占残疾人口的42.7%。

(一)、制定了实施办法。县上制定出台了《旬邑县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实施办法》,对保障标准、保障范围、低保家庭收入核算和保障对象的确定等关键环节进行了明确界定;对申请、审核、审批等程序和低保资金的筹集、管理、发放作了详细规定,《办法》详尽、周全、细致,具有较强的指导性和操作性。

(二)、健全了工作机构。县上成立了主管领导为组长的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全面负责组织、协

调、管理和指导工作。各乡镇、社区都成立了由分管领导及民政所、财政所和相关人员组成的农村低保评审委员会,负责农村低保的审核和相关管理工作;村委会也成立了由村委会委员及村民代表组成的农村低保评议小组,承担村一级低保对象的申请、初评和日常管理工作。

(三)、加大了保障力度。与以前实行的农村特困户群众救助相比,保障资金有了较大提高。城镇每人每年120元,农村每人每年50元。同时,低保资金全部实行银行统发,每个季度末或下一个季度初由县民政局把资金直接打入到低保对象一折通卡内,保证了低保资金及时、足额、安全到位。

(四)、取得了明显成效。一是真正解决了残疾人的基本生活需求。二是缓和了农村的社会矛盾。建立农村低保制度改善了农村弱势群体和贫困群体的生活,缓和了社会矛盾,为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创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三是维护了农村社会稳定和经济健康发展。近几年,城乡收入差距扩大的同时,农村本身的贫富差距也在逐步加大,残疾人因为自身的特殊原因,收入增长非常缓慢,他们与正常的农民收入差距扩大也是情理之中的事,农村社会也因此产生一些不稳定因素。二建立农村低保制度,适当增加部分低收入者的收入,为他们提供必要的生活保障,对于维护农村社会稳定发挥了积极作用。

二、存在问题

(一)、认识上存在偏差。不少乡、村干部认为,同时作为弱势群体的农村残疾人与城镇残疾人相比,前者最起码还拥有赖以生存的生产资料——土地,而城镇三无人员、下岗人员等,失去工作,就失去了任何经济来源,因此,城镇低保工作比农村低保工作更迫切、更重要。

(二)、保障范围过窄。就开展低保工作情况来看,主要保障对象是农村绝对贫困的人口和贫困残疾人,低保的覆盖面不够广。但“僧多粥少”,低保资金和低保指标有限,只能有多少钱办多少事,先解决最特困类弱势群体。

(三)、保障标准偏低。多数基层干部认为,现在农村基本生活资料涨价不少,最低保障线相对较低;救助对象得到的不差也不高,难以有效保障低保对象的基本生活需要。

(四)、对象界定困难。界定标准的困难说到底是收入难以确定。和城镇居民相比,农村残疾人收入有其自身特点,加之收入的不稳定性使得在收入界定上存在一定困难。导致残疾人怨声载道,村干部更是苦不堪言。

(五)、工作不够规范。我县虽明确了农村低保标准,但实际操作过程中,各乡镇、村委会对农户的收入、生活等基本情况的统计工作相对滞后,基本没有全面、准确、完整的数据。另外,个别乡镇对要求的“三公榜”却流于形式,不能够充分保证村民的知情权,监督权,无法真正做到公平、公正、公开。

三、主要对策

(一)、要深化思想认识,增强工作责任感。低保是社会救助体系的主体和最后一道安全防线,作为一个农业大国,农村低保工作是关系到我国能否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问题。只要还存在低保的阳光未普照到的绝对贫困人口,就谈不上起码的社会公平。低保是政府对其公民应尽的义务,是社会救济而不是福利,更不是施舍。农村低保既是社会主义公共财物的重要内容,也是政府行使的基本社会职责。基层一线工作人员应该加强这方面的思想认识。

(二)、要增加低保资金,扩大低保覆盖范围。调查中,有的认为应该提高标准,不扩大面,有的认为应该扩大面,而不提高标准,但大部分受访者还是认为主要应该提高标准,适当扩大低保覆盖面。就整体来看,对农村贫困残疾人实行应保尽保的原则,切实解决农村贫困残疾人的生活困难问题。

(三)、要完善低保机制,拓宽筹资主渠道。要实现“应保尽保”,财政负担相当大,所以,还要充分借助社会力量,发挥民间资本的重要作用,“劝富济贫”,重视各地的慈善机构建设,引导社会资金积极投资慈善事业,争取慈善资金对农村低保的支持。同时,不断完善低保制度,建立高效、透

明、便捷的各项制度,使其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

(四)、要体现公正原则,科学界定对象户。准确界定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应包括因缺少劳动力、低收入造成生活困难的家庭;因灾、因病及残疾致贫的家庭;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及无法定抚养义务的老年人、未成年人、残疾人等。要在全面调查了解掌握贫困家庭的成员结构、收入水平、生活费支出、致贫原因等情况的基础上,结合最低生活保障线标准的确定,分类别、分情况制定出属于保障对象的条件与范围,严格按审批程序进行。力争达到一个不错、一个不漏,真正让那些连温饱都难以维持的农村贫困人口在政府的帮助下享受最基本的生存权。

(五)、要建立健全制度,实现阳光下低保。一时进一步建立健全公示制度。在乡、村两级建立永久性公示栏,并将动态变化情况及时进行公开,做到一月一公开,及时接受群众的监督,做到公正、公平、公开,实现真正的阳光低保。二时建立月报、季报制度。乡村两级按月将低保对象的动态情况进行一次调查摸底统计上报,以便及时掌握对象的动态情况,把好进出口关,更好地促进动态管理的准确性、及时性、科学性。三是建立相关部门责任追究制度。上级部门对低保实施的相关部门明确其相应的责任及追究制度,各相关部门切实履行其职责。

(六)、增强“造血”机能,使其走上致富路。对那些有劳动能力和自救能力的,要实行包帮制度,制定包扶计划,要形成社会救助的良好氛围,社会各界及各有关部门通过敬老认亲、扶贫认亲、联络济困、对口帮扶、包户扶贫、扶残助残等形式,与保障对象家庭结对子,帮助解决各种困难,提供生活和精神救助。同时,在给予低保户物质救助的同时,鼓励、扶持他们通过其自身的努力脱贫致富。

第二篇:A 最低生活保障问题范文

A题低保与医保问题

温家宝总理在十届人大三次会议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贯彻落实城乡科学发展观,着力解决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相关的突出问题,高度重视解决城乡困难群众基本生活问题,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从民政部获悉,在扎实推进各项社会救助工作的同时,民政部部署建立临时救助制度,配合相关部门开展最低生活保障救助、医疗保障救助等相关救助工作,社会救助工作逐渐走上了综合协调发展的新阶段,覆盖城乡的社会救助体系基本建立。

——城市低保制度稳健运行。2008年,民政部先后两次会同财政部下发提高低保标准和补助水平的通知,督导各地根据经济发展和物价涨幅不断提高救助水平。截至2008年11月底,全国城市低保对象1092.7万户、2282万人,全国平均城市低保标准208元,低保对象月人均补助134元,进一步巩固了应保尽保成果,初步形成了低保标准与补助水平的动态调整机制。

——农村低保制度快速推进。2008年,农村低保制度全面推行,重点将因病、因残、年老体弱、丧失劳动能力和生存条件恶劣的长年贫困人口纳入低保范围。截至2008年11月底,全国农村低保对象3957万人,正向应保尽保目标迈进。目前,全国平均低保标准为每人每年978元,月人均实际补助为44元,救助水平明显提高。

——城乡医疗救助制度全面实施。2008年,城市医疗救助制度从试点探索进入全面实施,农村医疗救助制度进一步规范完善,覆盖全国城乡的医疗救助制度全面建立,直接施救和资助参保(合)相结合的救助模式基本确定。2008年,中央财政安排城乡医疗救助补助资金50.4亿元,地方财政投入42.5亿元,人均筹资水平已达120元/人。随着资金投入的增加,救助效果日渐显现

城市居民低保和医保制度的实施,对于保持社会稳定,促进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起到了及其重大的作用。

但是低保和医保制度在实施过程中,也存在一些具体问题。如在低保实施中突出表现在以下两点:一是保障标准的确定问题,既要能维持保障对象的基本生活需求,又要避免因标准设置过高降低劳动者工作的积极性;既要让标准随着社会经济发展逐步提高,又要考虑财政能力;既要和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又要防止各地在标准的高低上互相攀比。二是保障对象的资格问题。如何让实现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如何合理平衡收入因素和资产、教育、住房、赡养问题等非收入因素,如何制定更为合理有效的“分类施保”政策,避免出现贫困家庭保障不足,相对富裕家庭领取低保的现象。又如在医保实施中,存在各级财政和个人合理分担医疗费用问题等等。对这些问题,定性分析较多,定量研究尚不多。1.2.3.4.分析、确定制定保障标准的主要依据。试就以上一个或两个问题,运用数学工具,建立数学模型,并给出相应的结论。对模型做实证分析,并与当前的有关政策进行比较。撰写一篇短文,说明模型的主要特点及你的方法和结论的合理性、科学性,以利于有关只能部门采纳你的方案。

第三篇:城乡最低生活保障申请书(样本)

附件1

城乡最低生活保障申请书(样本)

XX县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书面申请书

(样本)

镇(乡)人民政府:

我系村委员会组家庭户主,现年岁。我代表家庭申请农村最低生活保障。

一、家庭成员情况:全家共有人,其中残疾人、患重病人。

二、家庭收入情况:家庭现有承包地亩,去年农作物收入元,养殖业收入元,打工等收入元,其它收入元,共计年收入元;

三、家庭贫困原因:

()因病、()因残、()临时灾难、()年老体弱、()生存条件恶劣、()其它等。

申请人(户主)签字、按手印:

年月日

XX县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书面申请书

(样本)

社区居委会:

我系社区幢单元楼号家庭户主,现年岁。我代表家庭申请城市最低生活保障。

一、家庭成员情况:全家共有人,其中残疾人、患重病人。

二、家庭收入情况:

三、家庭贫困原因:

()因病、()因残、()临时灾难、()年老体弱、()失业、()其它等。

申请人(户主)签字、按手印:

年月日

第四篇:浅析我国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工作

浅析我国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工作

——以杭州市余杭区的低保工作为例的分析

班级:社区0331 学号:030233150 姓名:

社区0332 030233245

[内容摘要] 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社会稳定机制、经济调节机制和政治调节机制。建立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有利于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公平、保证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促进发展,是一项社会效益极佳的民心工程。但是,由于我国经济、社会结构急剧转型,在推进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实现“应保尽保”的工作中产生了一些问题,并制约着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调节作用。研究最低生活保障制度问题,提出相应的建议,对构筑城乡一体化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有着重要意义。

[关键词] 城乡 最低生活保障 建议

本文所称的“低保”是指“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简称“低保”)。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部分地区的农村居民也开始享受低保。本文就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最低生活保障状况为例,对其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阐述,并提出相关的建议及对策。

一、最低生活保障工作基本情况

根据浙江省人民政府令[2001]131号文件中规定:家庭人均收入低于其户籍所在的县(市)或设区的市的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居民、村民,除《浙江省最低生活保障办法》有特别规定的外,均有从当地人民政府获得基本生活物质帮助的权利。

余杭区自1996年实施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以来,通过多年的实践,已建立了一套以政府投入为主、社会帮扶为辅的低保模式,初步构建起区、乡镇(街道)、村(社区)三级低保工作网络。低保工作在不断完善,特别是在实行应保尽保后,保障面不断扩大。到2006年3月,全区有低保对象4586户,10511人,约占全区总人口的1.29%,月支出保障金达八十多万元,基本实现了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应补尽补。

二、最低生活保障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市场经济的进一步深化发展,最低生活保障在实施过程中相继暴露出了一些问题。余杭区低保工作在基本实现应保尽保的情况下,同样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救助对象

现行低保政策对救助对象有所区别,但总体来看,政策对救助对象区分的不够详细:一是对不同情况的救助家庭没有区别。现行政策仅仅关注救助对象的收入情况,而对其支出情况、需求情况考虑的不够,由此造成了救助效果不同,因为收入相等的不同类型家庭,他们的生活支出情况,往往存在较大的差异。家庭中有重病患者或是有孩子上学,他们的生活开支要高得多。二是对不同人数的救助家庭没有区别。对单人户、双人户、多人户以及单亲家庭、老人家庭实行同一个保障标准,显然会对实际保障作用有影响,因为单人户与双人户、多人户相比,一个人的日常生活成本要高得多,所以,在获得相同保障金情况下,其救助效果也不相同。单人户的生活相对困难,这种情况在单亲家庭、残疾人家庭、独居老人家庭中会表现得更加突出。

目前的低保政策,对于低保对象的界定仅是以家庭成员的收入来考虑,没有考虑因病致贫等因素,这就出现了救助不公平问题。一些家庭收入高于低保标准,但因其家庭成员患重大疾病,生活水平低于低保标准。这类困难人员得不到救助,造成救助不公平现象的存在。

(二)进来容易退出难

无业家庭的低保收入和就业家庭的总收入差距不大,目前余杭区城镇低保标准为260元,一个三口之家,如无任何收入,每月可领低保金780元,但如有一人出去工作,每月收入600元,再给予低保补差,家庭收入还是780元。现行政策对低保对象的优惠较多,比如低保家庭除了享受每月一定补贴外,还在租房、水费、使用管道煤气、缴纳治安联防、卫生清洁费等方面享有不少优惠,有的甚至全免;如遇到大病、子女读书,政府还将给予一定资助等。因此,一些家庭宁愿享受低保政策的扶助,也不愿意出去找工作,造成政府买单养懒汉。同时也使得一部分人产生错误的思想认识,一是“政府的钱不要白不要”;二是相互攀比,“他困难,我也困难,他吃我也吃”;三是下岗了、失业了,单位不给钱,就找政府要;四是一旦入保,就不再退保,以吃低保为荣。

(三)“老养小”与“人户分离”

《杭州市市区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实施办法》的有关规定提出,低保人员与其父母是同一个户口并共同生活的,其父母的收入也要计算在家庭收入内。一些老人辛苦一辈子,本身退休养老金就十分微薄,又要倒贴给子女,不符合《宪法》关于“子女有赡养父母义务”的原则精神。

按照国务院《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条例》规定,低保必须在户籍所在地申请。近年来,随着城市建设和改造步伐的加快,使人员居住分散,人户分离的矛盾十分突出。人户分离现象的大量存在,既增加了收入和就业情况核实等工作的难度,也造成了地区间的矛盾,从而影响到低保工作的正常受理。一是入户调查难。如申请者与亲属同住,其家庭财产和生活水平很难确定。二是公示难。如申请者居住在其他地区,就使张贴公示失去意义。三是监督难。享受低保者如为隐性就业,又不向相关部门如实汇报收入情况,则造成低保失实。

(四)家庭收入调查核算难 政策规定,低保对象的保障金是按其家庭月人均收入与所在最低生活保障线之间的差额加以确定,差多少补多少,因此,对申请人家庭经济状况进行调查与核算,是实施社会救助的前提,是保证社会救助公开、公平、公正的基础性工作。从现状来看,在家庭收入核算上,缺乏一套科学合理的方法,给低保工作带来了极大的困扰。申请人申报的情况,有的与实际收入有明显差异,有些申请人的隐性收入无法确定,骗保现象也有发生。如:(1)申请者所在单位出具的证明不统一,有的只计算基本工资,不算奖金、津贴,造成证明上的收入小于实际收入;(2)个体经营户的收入不易核实,多数情况下只能申请者报多少就是多少;(3)有的职业,如营销员,单位只发保底工资,其余的如业务提成,单位未必掌握,因而也无法证明其实际收入;(4)有的人在外面有工作,但由于现在邻里交往较少,向邻里进行调查较困难,致使其在申请低保时,隐瞒了这部分收入。

(五)低保工作人员不足及对政策把握不够

由于低保标准提高,使越来越多的下岗失业人员等困难群体进入享受最低生活保障者行列。近年来,余杭区低保人数猛增,从1997年的1605户3232人到目前的4586户10511人,10年间,低保人数增长了2.25倍。现在低保人数已占到全区总人口的1.29%,并每月持续增长。目前乡镇、街道低保工作人员都是兼职的,对低保工作要求的入户调查、组织参加公益劳动、征求群众意见等工作,无法一一实施。同时,乡镇、街道基层民政干部调动较快,低保工作经费和机构也没有得到完全的落实,低保工作还停留在手工操作阶段,无法达到低保工作信息化、网络化管理的要求。低保工作的现有力量跟不上形势的需要,很难做到动态管理。

工作人员素质的高低和对政策理解的不同,在低保调查审核中存在把关松紧不一的现象。对一些政策没有规定的情况,缺乏统一标准。

(六)就业和低保工作未能有效衔接

在享受低保的人员中,有一半属于30至50岁有劳动能力的人员。这些人的就业安置难问题,给低保工作、政府财政带来很大压力。目前救助与就业,民政和劳动部门互不相连,社会保障管理信息网络不健全,造成低保管理的断层。

(七)“低保证”发放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

一张“低保证”有很高的使用效益,减免房租、减免学费、住房拆迁、廉价租房申请、看病挂号等都能使用“低保证”,拥有“低保证”,就可以享受诸多福利待遇。致使很多居民千方百计编造条件。这与国家制定低保制度的初衷相悖,对低保工作的正常进行也产生不利影响。

(八)公益劳动工作没有跟上

《城市最低生活保障条例》规定:“在就业年龄内有劳动能力但尚未就业的城市居民,在享受最低生活保障待遇期间,应当参加其所在居民委员会组织的公益性社区服务劳动”。这项工作在各个乡镇(街道)开展的并不平衡,一些乡镇(街道)重视,一些乡镇(街道)不重视,个别乡镇(街道)一次也没组织低保户参加公益劳动,缺乏具体的操作规定。

三、解决“低保”问题的建议

由于各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不平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在实施过程中,需要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必须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制定和实施建立和健全本地区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一)加强审核监督力度

充分发挥社会力量、职能部门力量,加强对低保审批的监督力度,除进一步健全完善审批结果公开制度外,将低保审核的重心放在村(社区)、乡镇(街道)。建议村(社区)成立低保评估小组,对低保申请者进行资格(包括其参加公益性服务劳动的情况)评估;乡镇(街道)建立低保工作联席会议制度(或建立低保工作服务中心),每月对乡村(社区)上报的低保申请资料进行复核;区一级对乡镇(街道)上报的对象做原则审核。

(二)对人户分离对象实行“双重管理”

户籍所在地负责救助金的支出,居住地负责管理、收入等工作。上级财政部门运用资金调控手段对因人户分离引起的人口导入区给予适当补助,以解决部分困难地区财政与救助任务不成比例的问题。加强对人户分离救助对象的科学管理,减少地区差别或相互推诿所产生的矛盾,使社会救助工作逐步走向科学化、规范化、法制化。逐步改善现行户籍制度,实现迁徙、居住自由。

(三)搞好政策配套

当前低保工作面临的许多问题,如“老养小、小不养老”、因病致贫、低保标准与就业动力的矛盾等都与政策不配套有关。政府要加强对贫困家庭进行救助的具体办法研究和制定工作,完善低保家庭收入的方法,出台鼓励低保对象就业的有关政策及其它相关措施。

(四)加大公益劳动的组织力度

组织低保户参加村(社区)公益劳动是增强低保户劳动观念、使其重新回归社会的有效途径。成立由街道民政科或社会保障站负责人为社长、低保户中的优秀分子为副社长的公共服务社,参加者按劳取酬,工资由用工单位支付,以鼓励低保户劳动脱贫。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低保户增加带来的财政压力。针对低保对象以身体不好为借口,不参加公益劳动或不从事社区介绍的工作这一问题,建议建立贫民医院或指定几家医院鉴定低保对象的身体状况。

(五)加强基层工作力量,工作重点放在村(社区)

发挥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和村(社区)居民委员会的作用,建立健全基层最低生活保障管理服务网络。建立和完善低保资格评议和公示制度,由村(社区)居委会、村(社区)民警和村民(居民)代表等组成低保资格评审小组,讨论评议本村(社区)低保对象资格等事宜。困难群众提出申请后,村民委员会(居委会)将其家庭收入情况、困难程度向辖区村(居)民公示,接受社会和群众的监督。对有争议的困难家庭,评审小组征求群众意见,进行调查核实,减少骗保现象发生。

(六)进一步加强调查研究工作

随着改革的深入,低保工作的范围和标准在不断调整,现行低保政策中没有涉及到的新情况、新问题为低保条例的落实增加了难度。面对新的形势和工作任务,要加大调研工作的力度,全面掌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城市困难群体的基本情况,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为完善立法提供依据。

除上述这些之外,还须加强低保工作力量,改变低保工作人员不足的想象,提高低保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建立就业帮扶机制,针对困难家庭的不同情况,采取多种形式的社会救助、帮扶,设立就业帮扶基金,鼓励低保对象发展生产,走上脱贫道路;家大舆论宣传力度,使群众了解低保标准和相关政策,使执法部门和工作人员提高认识,切实把工作做好;推进低保工作的信息化和社会化管理,提高低保工作效率和动态管理水平。

低保工作是当前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维护和保障困难群体基本生存权的一项根本措施。加强低保信息化建设,改进工作手段,实施分类救助,增强救助效果,逐步建立起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基础,以养老、医疗、教育、住房、司法等专项救助为辅助,以社会互助为补充,政府责任意识明确,城乡一体化、组织网络化、管理社会化、保障法制化,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想适应的新型社会救助体系,对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和社会事业健康发展起着只管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余杭区民政局社救科 救灾救济工作文件汇编(内部资料)杭州市余杭区民政局 2005.5 [2] 费梅平社会保障概论(第八章)华东理工大学 2005.7 [3] 中国人民大学 社会保障制度 中国人民大出版社 2002.2 [4] 余杭民政信息网 http://www.xiexiebang.com/

第五篇:城乡最低生活保障资金管理办法

财政部 民政部

关于印发《城乡最低生活保障资金管理办法》的通知

财社〔2012〕171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财政厅(局)、民政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财务局、民政局: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工作的意见》(国发〔2012〕45号),进一步加强城乡最低生活保障资金管理,财政部、民政部制定了《城乡最低生活保障资金管理办法》。现印发你们,请遵照执行。

附件:城乡最低生活保障资金管理办法

财政部 民政部 2012年9月28日

—1—

城乡最低生活保障资金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进一步加强城乡最低生活保障(以下简称城乡低保)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确保城乡困难群众基本生活,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财政部专项补助资金管理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城乡低保资金是指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用于保障城乡低保对象基本生活的专项资金,包括城乡低保金和城乡低保对象价格补贴、节日补贴等临时或一次性的生活补助资金。

第三条 城乡低保资金管理应遵循以下原则:

(一)预算管理科学精细。合理编制城乡低保资金预算,提高低保资金预算的科学性、完整性;加强预算执行管理,注重绩效考评,完善资金分配办法,提高预算支出的均衡性和有效性。

(二)保障标准动态调整。根据物价变动情况和经济社会发展变化适时调整城乡低保标准,切实保障低保对象基本生活。

(三)管理信息公开透明。加强低保资金管理的信息公开工作,依法公开相关政策、数据等信息,严格执行低保对象审批和资金发放的公示制度,确保补助资金用于符合条件的困难群体,实现低保对象的“应保尽保、应退尽退”。

(四)资金管理规范安全。规范城乡低保资金管理程序,健全监督机制,确保城乡低保资金专项管理、分帐核算、专款专用。完善资金支付和发放管理,简化环节,提高效率,确保城乡低保资金及时足额地发放到低保对象手中。

—2—

第二章 资金筹集

第四条 城乡低保资金的筹集渠道包括各级财政预算安排的资金、社会捐赠收入等。

各级财政部门应将城乡低保资金纳入同级财政预算。同时,通过财税优惠政策,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提供捐赠和资助,多渠道筹集城乡低保资金。

第五条 各级民政部门应按照预算编制要求,根据低保对象人数、低保标准、补助水平和滚存结余等有关数据,认真测算下城乡低保资金需求报同级财政部门。经同级财政部门审核后,列入预算草案报本级人民代表大会批准。上级财政部门应按规定及时下达城乡低保补助资金预算指标,以提高下级财政部门预算编制的完整性。

各级民政、财政部门应规范城乡低保基础管理工作,加强基础数据的搜集和整理,确保相关数据的准确性和真实性,为城乡低保资金预算的编制提供可靠依据。

第六条 在预算执行过程中,如需调整城乡低保资金预算,应由各级民政部门根据实际情况向同级财政部门提出申请,经财政部门审核并按规定程序报批后实施。

第七条 城乡低保资金年终如有结余,可结转下一继续使用。城市低保资金和农村低保资金年终滚存结余一般均不得超过其当年支出总额的10%。

第八条 各级财政部门应当将城乡低保工作经费纳入财政预算,综合考虑城乡低保工作量等因素予以合理安排。基层城乡低保工作经费不足的地区,省市级财政给予适当补助。城乡低保工作经费不得从城乡低保资金中列支。

—3—

第三章 资金分配

第九条 县级以上财政部门应当会同民政部门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采取因素分配等方法,科学合理地分配城乡低保补助资金,强化“以奖代补”机制,以加强最低生活保障管理工作。

因素分配方法主要依据城乡低保对象数量、地方财政困难程度、城乡低保资金安排情况等因素;以奖代补主要依据城乡低保资金绩效评价结果。

中央财政城乡低保补助资金重点向贫困程度深、保障任务重、工作绩效好的地区倾斜。

第十条 各级财政、民政部门应建立健全城乡低保资金绩效评价制度,对制度实施和资金使用的效果进行评价。绩效评价的主要内容包括资金安排、预算执行、资金管理、保障措施、组织实施和实际效果等。

第十一条 中央财政应当于每年9月30日前按当年扣除一次性补助之外的城乡低保补助资金实际下达数的一定比例(不低于70%、不超过当年预算数),将下一城乡低保补助资金预算指标提前通知地方。中央财政提前通知地方预算指标后的剩余部分,应当在次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批准预算后90日内尽快下达。

各省级财政部门应相应建立城乡低保补助资金预算指标提前通知制度。在接到中央财政提前通知预算指标后的30日内,连同本级安排的下一城乡低保补助资金预算指标提前通知部分一并下达各地市县,提前通知文件同时报送财政部、民政部。

第四章 资金发放

—4—

第十二条 城乡低保资金原则上实行社会化发放,通过银行、信用社等代理金融机构,直接发放到户。

县级财政、民政部门应当以低保家庭为单位为其在代理金融机构开设专门账户,代理金融机构不得以任何形式向城乡低保对象收取账户管理费用;实行涉农资金“一卡(折)通”的地方,应当将农村低保资金纳入“一卡(折)通”,统一发放。

第十三条 县级民政部门应当及时将低保对象花名册及当期发放的低保资金数额清单报同级财政部门,财政部门应当按照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有关规定及时审核并支付资金。

第十四条 城乡低保金应当按月发放,于每月10日前发放到户。个别金融服务不发达地方的农村低保金可以按季发放,于每季度初10日前发放到户。

城乡低保对象价格补贴、节日补贴等临时或一次性的生活补助资金,应当按照有关要求及时足额发放到户。

第十五条 终了,地方各级民政部门应按照规定认真做好城乡低保资金的清理和对账工作,并按要求向同级财政部门报送城乡低保资金执行情况及相关说明。

第五章 监督检查

第十六条 各级财政、民政部门和经办人员应严格按规定使用城乡低保资金,不得擅自扩大支出范围,不得以任何形式挤占、截留、滞留和挪用,不得向低保对象收取任何管理费用。对违规使用低保资金的,按有关规定严肃处理。

各级财政、民政部门应当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健全城乡低保资金发放台账,做好与金融机构的定期对账工作。

—5—

第十七条 各级财政、民政部门应建立健全城乡低保资金信息公开制度,对资金的管理办法、分配因素和使用情况等,积极主动向社会公开并接受监督。

第十八条 各级财政、民政部门应建立健全对资金安排、预算执行、资金管理、保障措施、组织实施和实际效果等的资金监督检查制度,定期或不定期地进行检查,及时发现和纠正有关问题。

财政部驻各地财政监察专员办事处在规定的职权范围内,依法对城乡低保资金的使用管理进行监督检查。

第十九条 各级财政、民政部门应自觉接受审计、监察等部门和社会的监督。

第六章 附 则

第二十条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财政、民政部门应参照本办法,结合当地实际,及时制定本行政区域城乡低保资金管理办法。

第二十一条 本办法自公布之日30日后起实施。第二十二条 本办法由财政部、民政部负责解释。

—6—

下载残疾人城乡最低生活保障现状、问题与对策word格式文档
下载残疾人城乡最低生活保障现状、问题与对策.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最低生活保障和重度残疾人基本生

    索引: 公开形式: 主动公开 330825-077-020000-2010-0026 公开时限:长期公开 责任部门: 龙洲街道 生成日期: 2010年06月23日 名称: 关于做好2010年度龙洲街道城乡居民最低生......

    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工作调研报告

    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工作调研报告2月21日,*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带领社会建设工委和教科文卫工委组成人员调研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工作情况,通过走访低保户、听取汇报、座谈交流等方式......

    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一体化路径探索 摘要:“城乡低保一体化”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统筹城乡发展的必然趋势;是消除制度性贫困,实现底线公平的必然要求;是突破改革瓶颈,促进低保......

    浅谈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目录 第一章 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实施现状 ................... 1 (一) 保障人数基本稳定 .................................... 1 (二) 低保平均标准和平均支出大......

    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

    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 申请农村低保救助的对象及条件: 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是指具有本地农业户口,且在当地农村居住一年以上,因病、因残、因灾以及生存条件恶劣等原因造成......

    最低生活保障申请书范本

    最低生活保障申请书尊敬的各级领导: 您们好! 我XX,男/女,X族,XXXX年XX月XX日出生,现住XX区XX镇XX路XX号X幢楼X单元X号。身份证号码为:***732。文化程度:高中毕业。 曾经......

    最低生活保障申请书

    最低生活保障申请书 尊敬的村领导: 我叫张付春,女,今年61岁,住板桥坪村一组。本人在上世纪七十年代中期患上慢性肾炎病,多方求医问药,上县四医院都住院多次,一直到本世纪初才治愈,肾......

    最低生活保障申请报告

    最低生活保障申请报告嫩溪垅居委会: 我叫宋东,是宏源总公司人,因我遭遇车祸,头部受伤,至今未恢复,不能参加重体力劳动,妻子腿部粉碎性骨折,现也不能参加体力劳动,而且现在儿女都在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