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时间:2019-05-13 03:46:5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浅谈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浅谈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第一篇:浅谈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目录

第一章 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实施现状...................1(一)保障人数基本稳定....................................1(二)低保平均标准和平均支出大幅提高......................1(三)财政投入逐年增加....................................2(四)分类救助体系配套实施................................2 第二章 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存在的问题...................3(一)观念问题............................................3(二)保障标准不合理......................................3(三)低保资金筹资渠道较为单一............................4(四)缺乏必要的监督管理体系..............................4 第三章 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产生各种问题的原因....................3(一)观念问题产生的原因..................................4(二)保障标准不合理的原因................................4(三)低保资金筹资渠道较为单一的原因......................5(四)监督管理不到位的原因................................5第四章 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对策...........................6(一)转变观念............................................6(二)制定科学合理的保障标准..............................6 1.低保标准定期进行调整...............................6 2.建立科学合理的测算指标体系.........................7(三)调整财政支出、拓宽筹资来源渠道......................7

1.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加大对低保支出比重...............7 2.拓宽筹资来源渠道,扩大低保资金的来源...............7 3.充分调动民间资金的积极性...........................8(四)完善管理,强化监督..................................8 参考文献...................................................10 浅谈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存在的

问题与对策

【内容摘要】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已成为现阶段我国城镇社会救助工作的主体,当前我国城镇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在各方面依然存在不同的问题,为解决存在的问题我们要转变救助观念、合理制定保障标准、拓宽资金来源渠道及完善法制建设。

【关键词】最低生活保障;城镇低保;问题;对策

一、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实施现状

(一)保障人数基本稳定

从我国民政部发布的历年《民政事业发展统计报告》来看,1998年我国城镇最低生活保障对象人数仅为184.1万人,保障人数较少,而到了2002年保障人数一跃增至2064.7万人,较1998年的保障人数有了跳跃式的增长,到2011 年11月我国最低生活保障人数为2275万人,占全国非农人口的5.1%。经过几年的发展,我国城镇居民保障人数增速逐步减缓,保障人数基本稳定在2200万-2350万人之间。

(二)低保平均标准和平均支出大幅提高

城市低保平均标准和平均支出是衡量我国城镇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水平的两个核心指标。前者是各地方政府制定用以维持最低生活水平的人均每月所需的金额,而后者是低保标准扣除救助对象个人收入后,每人每月实际领取的现金金额。在2003年,我国平均低保标准仅为每人每月149元,低保平均支出为58元,到了2006年分别为169.6元和83.6元2008年增长到205.3元和143.7元,2010年为251.2元和179元,2011年增至278元和210元。我国城镇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保障标准及补助水平的逐年提高,极大缓解了城镇贫困居民的生活困难,有助于提高其生活水平及消费水平。

(三)财政投入逐年增加

在我国城镇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建立之初,所有保障资金均由各地区的地方财政负担,从1999年开始,中央财政开始补助我国部分贫困地区,且补助范围和力度逐年增加。2003年全国城镇低保支出资金150.5亿元,其中中央财政补贴92亿元,到了2007年全国城镇低保资金支出277亿元,中央财政支出160亿元,2008年为393.4亿元和266亿元,2009年则为482.1亿元和359.1亿元,2010年增至524.7亿元和365.6亿元,中央财政补贴力度的稳步增加为我国城镇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持续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支持。

(四)分类救助体系配套实施

经过近二十年的努力,我国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已突破了传统救助制度的保障范围,从单一的生存型救助向综合的生活型救助及发展型救助转变,并逐步形成以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核心,以优待抚恤、临时救助、专项救助、社会互助等救助方式为有益补充的多层次、立体式、广覆盖的社会救助体系,该体系基本涵盖了贫困居民生活所需的方方面面,如:住房、医疗、就业、子女教育等。从而从多个层面缓解了城镇贫困居民的生活困难,有效地提高了他们的脱困能力及生活水平。

二、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存在的问题

(一)观念问题

一方面,制度的实施主体在救助理念上还存在较大缺陷,没有树立好正确的政绩观,为了自己的政绩去实施政策,消极救助与补偿甚至中饱私囊,利用权力挪用保障资金。另一方面,不少低保人群对低保形成依赖心理,并影响周围群众,出现了“低保养懒汉”,在“政府的钱不拿白不拿”的思想支配下,向政府部门隐瞒收入,争保、赖保。

(二)保障标准不合理

现时的救助保障标准相比于现今物价仍属于相对较低的水平,长期沿用老标准,保障标准并没有紧随时代的发展,失去时效性。而且,保障标准的制定方法缺乏可行性,经济不同的地区却使用相同的保障标准。

(三)低保资金筹资渠道较为单一

现阶段我市城镇低保制度所需资金主要来源于上级以及地方政府的财政支出,而且对地方财政造成一定的压力。我国民间资金对低保的投入积极性不高,各方对低保的关注度不够,致使目前低保资金的来源比较单一。

(四)缺乏必要的监督管理体系

在对申请者的收入核查、低保金的审批、发放等工作缺少严格的管理,甚至还有些混乱;低保金发放不及时,甚至有截留扣压现;城市低保信息公开、违规、处罚都缺少必要的监督;一些基层社区低保工作人员没有电脑,低保对象申请、发放都是靠手工操作,不能实现信息的共享,导致冒领、多领现象的发生。从总体上看,经济较发达地区的低保管理机构相对比较健全,管理相对规范;而经济欠发达地区的管理机构仍不健全,工作力量相对薄弱,管理较差。

三、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产生各种问题的原因

(一)观念问题产生的原因

保障我国公民的基本的生存权利是我国城镇低保制度的基本救助理念,为城镇贫困居民提供基本的生活救助更是政府应该承担的责任。然而在该项制度的实施过程中,制度的实施主体没有把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没深入群众设身处地为低保人群服务,只顾及自己的政绩观,消极救助与补偿。

虽然城镇低保制度提供了低保人群的基本生活救助,但仍有不少低保人群本来能靠自身劳动脱贫,却一味领取政府的救助资金度过日子。他们总认为接受政府的接济是理所当然,养成了懒惰的习惯,过着得过且过的生活,导致他们永远无法摆脱贫困,走上致富道路。

(二)保障标准不合理的原因

社会不断的发展和进步,物价上涨及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的幅度也在飞速提高,现时的救助保障标准相比于传统的救助保障标准有较大幅度的提高,但是城镇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增长的幅度远追不及。所以相对来说,当前我国的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仍然偏低。

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制定,一直是我国低保制度的核心内容,但在当前我国城镇低保标准的制定过程中,由于缺少一个统一的科学制定低保标准的规划和要求,致使在全国范围内出现许多种保障标准的制定方法,由于这些方法主观随意性较大,导致我国城镇低保标准的制定出现了许多不规范和不合理的地方,极大的地影响了城镇低保的实施效果。

(三)低保资金筹资渠道较为单一的原因

虽然我国政府明确提出了“应保尽保”的目标,但目前最突出、最难解决的问题是低保资金存在较大缺口。现阶段我市城镇低保制度所需资金主要来源于上级以及地方政府的财政支出,而且对地方财政造成一定的压力。虽然近几年来,中央用于最低生活保障的补助资金连年翻番,但各级政府的财力始终是有限的,我国尚未形成各级地方政府有效的低保资金拨付机制,在巨大的低保对象的需求面前,应保未保的现象时有发生,在现行政策标准下,目前我国城镇低保资金仍存在着较大缺口。此外,我国民间资金的积极性尚未调动起来,公益团体和慈善事业很不发达。总之,我国目前低保资金的来源比较单一,多方筹备资金渠道不畅通,尚未形成有效的资金筹集机制,使得部分本该得到政府救助的城镇贫困居民游离于低保制度之外,未能确保保障制度的有效实施。

(四)监督管理不到位的原因

相关法律的实施缺乏强有力的执行力,在低保基金的筹集和运营方面缺乏有效的监督,导致了低保资金管理混乱、非法挪用及违规使用低保资金现象在我国部分地区大量出现。同时,对城镇低保制度的实施、管理与监督机构在政策法规方面没有严格的划分,很容易造成救助工作的随意化及职能的交叉重叠。除此之外,还缺乏对城镇低保对象的救助权利保护等方面的政策法规,使得低保对象在自身的救助权利受到侵害时很难及时有效地得到矫正与保障。

四、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对策

(一)转变观念

各级政府在制度的具体实施过程中要多注重人文关怀,试着从他们的角度来思考问题,不能将城镇低保的救助思想仅仅局限于消极的救助与补偿,而应树立“以人为本”的救助理念,从精神上帮低保对象走出贫困。政府还要加大宣传,贫穷只是城市低保群体的外在表现,贫志才是根本的原因,所有的社会组织和成员都要正确对待、认识他们的遭遇,充分理解、同情他们的境况。政府也应从政策层面上变“授鱼”为“授渔”,在强化政府、社会救助的同时,激发他们的自立、自强精神,充分发挥再分配投入的社会效益。

媒体要正面引导,大力宣传城市低保群体成功创业的先进事迹,塑造由弱到强的低保群体形象,宣传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百折不挠对待困难的精神,开展“如何脱贫退保,如何走出困境”等针对性强的专题讨论。引导他们正确认识社会,支持的改革发展的大局。鼓励他们强化自我发展意识,化挫折为动力,从心理困境中奋起,做生活的强者。让社会理解他们的困难,政府的救济做到有的放矢。

(二)制定科学合理的保障标准

1、低保标准定期进行调整。

由于各地区的城镇低保标准主要受经济发展水平、生活必需品上涨水平及GDP增长率的影响,所以低保标准需要定期进行调整,最好是一年调整一次。这样才能最及时有效地缓解生活必须品上涨水平给低保家庭带来的压力,不过调整的多少应结合该地区的实际情况,不能对当地财政构成巨大压力。

2、建立科学合理的测算指标体系。

农村低保涉及人员多,居住分散,家庭收入复杂且变动大,首先这要求工作人员必须进行艰苦细致的调查研究,对农村贫困人口进行全面的排查和摸底。其次,政府及相关部门要通过理论研究和实际调研,从而准确界定低保对象,科学核定收入。

为了更有效地消除“属地管理”的弊端,民政局应以全国各地区制定的低保标准为基础,并在对他们进行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制定出几个可以在全国范围内实施的科学的具有指导性的标准制定方法。

(三)调整财政支出、拓宽筹资来源渠道

1、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加大对低保支出比重

政府要按照建立公共财政的要求,扩大财政支出规模,努力调整和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增强社会保障的支出力度,探索合适的财政转移支付渠道,保证低保资金的来源。社会救助经费在国民收入中应占有一定比例,并与国民经济保持同步增长,最低生活保障资金应该在整个财政中占有一席之地,以保证其支出的需要。

2、拓宽筹资来源渠道,扩大低保资金的来源

当前城镇低保资金主要来源于各级财政,来源渠道比较单一,所以应结合当前我国国情,大力吸纳社会资金,这样不仅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各级政府财政资金方面的压力,减轻财政负担,更有利于唤起社会各界对低保人员的重视和关心。可以开辟个人所得税为低保制度的专项财源。即:根据社会中值收入计算得出个人所得税的起征线,并在中值收入的50%-6O%处设一条贫困线,凡收入在起征线上的公民均需要缴纳个人所得税,所得税采取累进制,收人越高的人缴纳的税就越多,而收入在起征线与贫困线之间的公民则免交个人所得税,收入在贫困线以下的居民则可以从政府所征收的个人所得税中自动得到补偿。该项政策不仅可以有效 的调节我国收入差距和贫富差距问题,更可以保障低保资金来源的持续性。

3、充分调动民间资金的积极性

我国现在正处在经济社会转型时期,在当前各级政府财政都比较困难的情况下,应该充分调动民间积极性,共同募集资金。民间资金具有创新性、灵活性、高效率、低成本的特点。为此,我们要重视民间的力量,政府应该大力倡导慈善赈济,使“举小善”成为社会风尚。我们可以借鉴国际做法,对捐赠给社会救助民间组织的资金免税,以调动社会各界参与。另外,我国的福利彩票的销售额日益增加,由于福利彩票的收入具有稳定性和持续性的特点,政府可以考虑将销售福利彩票收入的一部分收入辟为城市低保资金,用来缓解社会救助经费不足的矛盾。

(四)完善管理,强化监督

为了实现全国城市低保工作的信息化管理,应争取为所有的低保机构配备上电脑,提高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在此基础上,实现低保工作从申请、受理、核实和审批全程信息化,在民政、社区服务中心、银行等部门实行资料共享,从而实现保障工作的准确、快捷、科学。我国城市低保工作面临的一个突出矛盾是,低保资金严重不足但保障对象规模庞大,并且这个矛盾在短期内难以解决。因此,我们要加强社会监督,健全监管体系。

并且对不正当使用低保救助资金及擅自挪用与侵占救助专项资金的人员,根据其情节严重及造成的社会影响,追究其相应的行政、民事及法律责任,情节严重者还要追求其相应的刑事责任,以此来严厉打击那些侵占、挪用等违法行为。此外,还应该建立有关城镇低保的投诉与行政复议制,使低保对象有一个畅通的投诉渠道,对言之有据的投诉,可以让其提请行政复议。还可以适当借鉴一些国际经验,建立专门的部门及法庭来专门管理低保纠纷引起的案件,以确保低保对象的合法权益不再遭到非法侵害,能及时获得司法援助。参考文献:

1.陈颂东.财政支出结构的国际比较与我国财政支出结构优化改革,2004(01)2.王朝明.中国转型期城镇反贫困理论与实践研究[M],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4年

3.李薇薇.关注城市最低生活保障[J],社会保障制度,2002(1O)4.杨馨璇,滕建华,尹岳伟.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社会保障制度,2012(06)5.徐月宾,张秀兰.我国城镇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若干问题探讨[J].东岳论丛,2009(02):23—24.

6.王有捐.对城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政策执行情况的评价[J],社会保障制度,2007年第02期

第二篇:论我国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存在的问题与完善

论我国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存在的问题与完善

社保13-1

何红靖

1313060106 【摘要】城镇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城镇反贫困的最主要手段,是我国实施的一项社会救助措施,它在维持城市居民最低生活需求,克服贫困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本文根据对阜新市海州区低保情况的一系列调查,反映出低保户这一低收入人群的基本情况,情况包括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对低收入人群带来的影响、低保户在享受地保待遇的同时所面临的问题以及根据这些问题所提出的一些相关建议。【关键词】最低生活保障;城镇低保;问题;对策

一、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实施现状

据阜新市民政局低保办相关负责人介绍,为保障城乡困难群众基本生活,根据《省政府办公厅关于提高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和农村五保对象供养标准的通知》,结合阜新市城乡居民收入增长和消费价格指数变化对居民基本生活影响情况,市政府决定提高阜新市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和农村五保对象供养标准。本次调整包括以下几个标准:海州区、细河区、太平区、新邱区、清河门区的城区保障标准由280元提高到330元;阜彰两县、海州区等五区所辖农村乡镇,保障标准由250元提高到330元;阜蒙县、彰武县所辖农村乡镇保障标准由220元提高到270元;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由1530元/年提高到2010元/年;农村集中供养和分散供养五保对象供养金年人均增加额不低于600元,具体供养标准由县区政府确定。据了解,调增后的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和农村五保供养标准从1月1日起执行。

具体以海州区为例,本小组通过调查对该区城乡低保工作有了基本了解,其城乡低保工作基本情况如下:海州区自2002年开展城市低保工作,2004年开展农村低保工作以来,经过几年的努力探索,保障制度不断健全完善,工作水平逐年提高,城乡低保工作由点到面、由量力施保到应保尽保,城乡低保工作逐步走上了规范化轨道。城市低保标准由2002年90元每人每月调整到380元每人每月,农村低保标准由2004年800元每户的年补助标准调整到255元每人每月。2012年,区财政累计拨出低保资金203.49万元,争取上级低保资金1107.55万元,充分发挥了政府在困难群体社会保障中的主渠道作用。截止2012年底,全区享受低保家庭有2270户,共4913人,其中城市900户1823人,农村1370户3090人,基本达到应保尽保要求,有效地保障了城乡弱势群体的基本生活,为建设和谐海州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观念问题

一方面,制度的实施主体在救助理念上还存在较大缺陷,没有树立好正确的政绩观,为了自己的政绩去实施政策,消极救助与补偿甚至中饱私囊,利用权力挪用保障资金。另一方面,不少低保人群对低保形成依赖心理,并影响周围群众,出现了“低保养懒汉”,在“政府的钱不拿白不拿”的思想支配下,向政府部门隐瞒收入,争保、赖保。针对低保对象的优惠待遇越来越多,少数人把低保当成永久性福利,当做养老保障,造成“就业不如吃低保”等现象。

(二)受保对象审核难以确定

申请对象多,收入核实难。低保范围均以家庭收入为标准,家庭收入具有很大的隐蔽性和不确定性,低保工作人员不可能完全准确核实申请人的家庭收入,这也是容易造成低保对象不准确的制度性根源,同时也为“人情保、关系保”提供了滋生的空间。科学、准确地计算低保人申请人及其家庭收入是判定其能够接受低保的最为重要的手段。在实际运作过程当中,存在着不少申请者通过隐瞒实际家庭收入,提供虚假信息的方式来骗取低保资格,占用了救济特困人员的有限资源,出现“低保富翁”的现象。

(三)缺乏必要的监督管理体系

在对申请者的收入核查、低保金的审批、发放等工作缺少严格的管理,甚至还有些混乱;低保金发放不及时,甚至有截留扣压现;城市低保信息公开、违规、处罚都缺少必要的监督;一些基层社区低保工作人员没有电脑,低保对象申请、发放都是靠手工操作,不能实现信息的共享,导致冒领、多领现象的发生。同时,部分基层低保工作人员对低保政策了解不够,运用低保政策不够熟练,在执行中容易出现偏离或违背低保政策的现象,从而造成一些不好的社会影响。

(四)缺乏配套措施

低保制度与相配套的就业、医疗、教育等社会保障制度脱节,没能形成一个综合的援助系统,受助面窄。一些有劳动能力,有一技之长的低保对象很想通过自己的劳动摆脱贫困,但因身份原因就业无门;部分低保户家庭成员生病无钱医治,小病拖成大病,最后拖垮全家;由于缺乏合理的学杂费减免政策或是减免幅度不足以让低保家庭承受,很多低保户家庭子女拖欠学杂费、辍学的现象比较普遍,丧失了通过获取知识来摆脱贫困的机会,陷入了“一代又一代地贫困”这个恶性循环。

三、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对策

城乡低保工作是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内容和基础工程,是保障民生、维护民利、稳定民心的重要举措。针对我区城乡低保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以下建议:

1、加大宣传力度,进一步提高干部群众思想认识。城乡低保工作政策性强、涉及面广、工作难度大。区政府和相关职能部门要通过多种渠道,采取多种形式,在干部群众中广泛、深入宣传低保法规、政策,提高全社会对低保工作的认识。要改变落后观念,积极引导群众由“主动申请低保”向“积极走出低保”的转变。通过宣传,不断提高政策公开透明度,提升政府公信力,从而降低上访率,推动城乡低保工作的有序开展。

2、强化动态管理,进一步完善城乡低保工作机制。一是建立健全与低保相配套的救助制度,把低保与医疗救助、子女入学、廉价住房等配套政策结合起来,完善以低保为主体的社会救助体系。就业部门要加强对低保对象的就业培训,努力促进低保对象就业,使有劳动能力的低保对象逐步退出低保。二是加强对全区城乡低保对象的跟踪调查核实,力求动态管理的准确性、及时性,要根据低保家庭收入变化进行核审调整,根据具体情况取消或降低补助金,对低保对象做到进出有序。

3、建立科学合理的测算指标体系。农村低保涉及人员多,居住分散,家庭收入复杂且变动大,首先这要求工作人员必须进行艰苦细致的调查研究,对农村贫困人口进行全面的排查和摸底。其次,政府及相关部门要通过理论研究和实际调研,从而准确界定低保对象,科学核定收入。为了更有效地消除“属地管理”的弊端,民政局应以全国各地区制定的低保标准为基础,并在对他们进行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制定出几个可以在全国范围内实施的科学的具有指导性的标准制定方法。

4、夯实队伍建设,进一步提升城乡低保工作水平。基层低保管理工作力量薄弱是影响低保工作顺利开展的突出问题。要根据工作需要,选配综合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人员充实到低保工作队伍中来。同时,要加大对低保工作人员的业务培训力度,定期组织低保工作人员学习相关的法律法规和业务知识,在培训中突出理论与实际结合,注重工作经验交流,不断强化低保工作人员的职业道德,提高业务能力,增强责任意识,确保城乡低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陈颂东.财政支出结构的国际比较与我国财政支出结构优化改革,2004(01)

2.王朝明.中国转型期城镇反贫困理论与实践研究[M],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4年

3.李薇薇.关注城市最低生活保障[J],社会保障制度,2002(1O)4.杨馨璇,滕建华,尹岳伟.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社会保障制度,2012(06)

5.徐月宾,张秀兰.我国城镇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若干问题探讨[J].东岳论丛,2009(02):23—24.

6.王有捐.对城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政策执行情况的评价[J],社会保障制度,2007年第02期

第三篇:浅谈我国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浅谈我国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近年来,我国的经济改革成为当前举世瞩目的成就,但城市贫困问题也成为当前较为突出的社会问题之一。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成为城市贫困群体生活保障的一道安全网。目前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存在的问题:

1、立法严重滞后

解放以来,随着城市的发展城市贫困成为一大社会问题。到1993年上海率先建立了城市低保制度后,党中央才号召全国各地建立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但仅为有关政策的制定,然而在立法方面却严重滞后。到1999年9月也就是建国50午后才有了关于城市最低生活保障的法规——《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条例》作为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工作依据。立沾滞后,法律法规少是目前我国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建立的—个缺口因地方财政支出困难而停发、减发低保资金等到违规操作现象的出现。

2、制度的实际覆盖范围仍有限

目前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最大的问题是保障范围。我国城市贫困人口应在1500--3000万间,而1999年全国普遍实行这项制度后,受保障的也只有281万,即其覆盖面只有10%--20%上下各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大多数民政部门长期以“虚拟收入”计算家庭收入:(8)也即在18岁至55岁的男子,18岁至50岁的女子,凡是有劳动能力的人申请低保,在核算家庭收入时,不管该申请人是否失业下岗;无论有无收入,均按照当地最低工资标准对他的收入进行核算。此外,各地还制定了“五花八门”的土政策。如凡家里有电视,电冰箱等电器的家庭不考虑;居委会反映常吃荤的家庭不考虑等等。这些规定就使—部分本应该纳入低保的人被无情地“抛出’了最低生活保障安全网。

3、最低生活保障资命来源渠道狭窄,资金筹措困难 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资金是由地方财政专款专用。也就是说最低保障资金是由地方政府—方支出,—旦地方财政有困难资金也就不能筹措,从而切断了低保资金发放来源。目前各地大多采用了市、区(县)级两级分级负担的方法。但许多贫困地区的财政大多依靠市、区属企业(国有、集体)这些企业大多不景气,导致了地力财政的困难。也就直接影响了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资金的筹措。中央财政虽从一定程度上分担了部分低保补助的发放,但对于经济发展缓慢的中西部地区仍然是有困难的。

4、最低生活保障对象的生活仍有困难

民政部组织中国人民大学、南开大学师生于2001年下年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历时一个月的“百城械万户低保”抽查。调查结果显示:有28.7%的“低保”户认为最大的困难是难找工作:25.9%的“低保”户认为是医疗费用高;17.3%的“低保”户认为是子女教育负担重;3.88%的“低保”户认为住房条件亟待改善:33.7%的“低保”户家中有残疾人;64.9%的“低保”户家中有]个或1个以上的慢性病或大病病人。据调查,低保救助对象的收入可以说是仍然只糊口。他们的收入中用于购买食品的支出占50%以上,恩格尔系数越趋1说明生活也越贫困。而据统计这些家庭的恩格尔系数都在0.5以上。他们在食品方面是节省第一,很少考虑营养。穿衣的主要来源的亲友赠送,也有的是基层社区募集的衣物。有病不看是相当普遍的,对于许多贫困家庭来说,孩子的学杂费是一个沉重的负担。就当前情况看,许多地方根据物价上涨指数,对最低生活保障线作了调整,适当提高了低保补助金。但是物价上涨幅度比低保调整幅度大。即使增加了十多元的补助金,对于物价上涨幅度大来说也是杯水车薪。所以大部分低保对象的生活仍有困难。

关于促进我国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的几点建议

1、加快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的立法工作。不能单靠《城巾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条例》来指导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工作,而应该加强立法工作的步伐,并出台有关的政策措施形成最低生活保障体系。建立有效的监督系统,使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形成有法可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制度化体系。从而以法律的形式切实保障城市贫困居民的基本权利,不断完善有关的法律制度、方针政策建立科学的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2、建立科学的城市最低生活救助标准。因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极不平衡,导致各地出台的救助标准各异。就目前来看,在短期内制定一个全国统一的社会救助标准足不可能的。对此负责管理社会救助的政府职能部门应该对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线的下线根据地区发展水平作出规定。近年来,我国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也提高了,物价上涨幅度大。考虑到这些因素,最低生活保障线也应作出调整以保障受保对象的基本生活需要。

3、采取多种形式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首先在资金筹集方面采取多渠道手段。改变单一由则政拨款的形式。最低生活保障资金在坚持多级财政共同负担的原则下,中央则政的负担对中西部地区可适当照顾使政策有所倾斜。对东部地区,地方政府可以增加比重。城市贫困是一个社会性问题,治理也应该由社会各界共同参与。调动企业、事业、社团及个人等社会各界的力量,共同关心贫困人口的生活。可以建立接受社会无偿捐赠基金,缓解财政压力,提高救济水平。除了货币补贴外,还可以采取分发实物对口扶贫等形式。此外,政府可制定各种扶贫政策如小额信贷等鼓励贫困人口依靠自身力量,在政府的扶持下走出贫困,达到政府救助与个人自助相结合。

4、逐步扩大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保障范围。特别是把下岗、失业职工、退休职工纳入保障范围。取消以“虚拟收入”计算家庭收入的不科学做法。以及取消一些保障线高门槛限制的土政策。使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做到“应保尽保”保障城市贫困人口的基本权利。

5、加强对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资金的发放管理和监督。采取群众监督、主管部门抽查复核等办法,确实保障低保对象享有这项权利。取消不规范的补助发放政策。如补助发放按季度或半年发放的不规范操作应给予及时纠正。监督低保工作,使之做到客观、公正减少主观因素和人情因素的影响,真正发挥最低生活保障的功能。

6、建立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扩大和增强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和失业保险的保障功能,从不同层次上分解城市贫困人口,减轻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的压力;逐步建立科学性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达到社会的稳定发展,国家的长治久安

第四篇:浅谈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农村贫困人口大幅度减少,人民生活质量整体得到很大提高,但仍有部分农村居民因各种原因难以维持基本生活。因此,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对于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切实解决我国农村贫困人口的生活困难,实现基本生活救助制度方面城乡困难群众同等待遇,逐步缩小城乡公共服务差距等有着重要的意

义。

首先,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真实体现了“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执政理念,是一项加强“三农”工作,逐步消除贫困、控制贫富分化、化解社会矛盾、改善人民生活条件、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增加社会物质财富、体现公平正义的社会制度。

其次,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贯彻“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举措,对于统筹城乡发展、缩小城乡差距是一个有力地推动,也是对人的基本生存、生活权利的尊重。

最后,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将经济发展与社会建设,城市与农村,生产与生活,公平和效率有机的统一起来,反映了统筹兼顾的科学发展观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日益得到贯彻落实,是我国在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上开创的另一新局面。

总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一件关系农民切身利益的大事,是解决三农问题的一项重要的保障措施,是建设社会新农村的基础,是建设和谐社会实现城乡和谐、分配和谐的关键一步。所以,低保制度的完善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需要我们几年甚至十几年的努力。

第五篇: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目录 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和对象范围

农村最低生活保障管理

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指由地方政府为家庭人均纯收入低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农村贫困群众,按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提供维持其基本生活的物质帮助。该制度是在农村特困群众定期定量生活救济制度的基础上逐步发展和完善的一项规范化的社会救助制度。

编辑本段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和对象范围

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按照能够维持当地农村居民全年基本生活所必需的吃饭、穿衣、用水、用电等费用确定,并报上一级地方人民政府备案后公布执行。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随着当地生活必需品价格变化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适时进行调整。

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是家庭年人均纯收入低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农村居民,主要是因病残、年老体弱、丧失劳动能力以及生存条件恶劣等原因造成生活常年困难的农村居民。

编辑本段农村最低生活保障管理

农村最低生活保障的管理实行严格规范,从农村实际出发,采取简便易行的方法。包括:

(1)申请、审核和审批;

(2)民主公示;

(3)资金发放;

(4)动态管理。

下载浅谈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浅谈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一体化路径探索 摘要:“城乡低保一体化”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统筹城乡发展的必然趋势;是消除制度性贫困,实现底线公平的必然要求;是突破改革瓶颈,促进低保......

    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问题调查报告5则范文

    关于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问题调查报告 一.前言 作为一名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的大二学生,在大二暑假我们设计了一个关于城乡最低生活保障的问卷调查,为了真实地了解现在的城......

    我省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建设对策研究

    推进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建设是建立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举措,对统筹城乡发展,促进农村社会稳定具有重大的意义。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指出,要“探索建立农村养老、医疗......

    湖北省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浅析

    【摘要】湖北省低保政策在政策完善、管理规范、资金到位等多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在保障对象的管理、标准的指定等方面还存在不足。本文针对不足提出了解决的途径,以完善低......

    珠海市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实施办法

    珠海市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实施办法 (征求意见稿) 第一章 总则------------------------------P2 第二章 低保对象及低保家庭----------------P3 第三章 低保标准---------------......

    南海区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南海区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指对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人均月收入低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城乡居民实行差额救助的生活救济制度。 一、城乡......

    关于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研究 - 副本 (范文)

    东北财经大学网络教育 课程考试论文(设计)考核社会保障概论作者XXX 考试批次201309学籍批次201203学习中心XXXXXX 层次高起专专业行政管理完成时间2013年8月28日关于农村最低......

    评析我国最低生活保障制度1

    阅读课件“生活救助”中的案例,评析我国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一、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基本特征 根据维持最起码的生活需求的标准设立一条最低生活保障线,每一个公民,当其收入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