抚州市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实施办法

时间:2019-05-14 07:48:2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抚州市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实施办法》,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抚州市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实施办法》。

第一篇:抚州市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实施办法

抚州市人民政府令

第3号

《抚州市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实施办法》已经2013年9月27日市政府第26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公布,自公布之日起实施。

市长 张和平2013年10月24日

抚州市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实施办法

(2006年8月30日市政府令第13号公布,根据2013年9月27日市政府第26次常务会议审议结果修正)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保障农村困难居民基本生活,推进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建设,根据《江西省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办法》(江西省人民政府令第183号)和《江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完善城乡社会救助体系的意见》(赣府发〔2006〕13号)及省民政厅、省财政厅《关于建立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实施意见》(赣民发〔2006〕19号)文件精神,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实施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以下简称农村低保)制度,指政府对家庭年人均纯收入低于当地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农村困难家庭给予生活救助的制度。

第三条 实施农村低保制度坚持以下原则:

(一)保障基本生活的原则;

(二)政府救助与社会帮扶、生活救助与扶持发展相结合的原则;

(三)属地管理与动态管理的原则;

(四)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

(五)突出重点,照顾一般的原则。

—1—

第四条 农村低保制度实行各级人民政府负责制。县(区)人民政府是农村低保工作的责任主体,民政部门是开展农村低保工作的主管部门,财政、审计、农业、林业、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统计、发改等部门应当分工负责做好相关工作。

第五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加强对民政部门、财政部门、乡(镇)人民政府的领导,严格按照《江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完善城乡社会救助体系的意见》“充实力量,增加必要的工作经费”的要求,为县(区)低保工作机构、乡(镇)民政机构配备必要的农村低保专职工作人员。各级财政部门按照农村低保对象人数安排农村低保工作经费,并确保足额到位,切实解决有人办事、有钱办事的问题,使农村低保工作落到实处。

第六条 县(区)民政部门负责本辖区内农村低保的具体管理工作。

(一)加强规范管理,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完善各级评议、评审和监督员制度,接受社会和群众的监督,确保农村低保每个工作环节的公开、公平、公正。

(二)坚持动态管理,对生活困难的对象及时纳入保障范围,对生活状况好转不符合条件的对象及时取消其农村低保待遇,做到应保尽保、应退尽退。

(三)做好农村低保待遇的审批、资金发放及保障标准调整等相关工作;加强与有关部门的协调和联系,制定和落实帮困措施,完善低保政策,确保农村低保对象的基本生活。

(四)加强农村低保政策指导和调查研究,解决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加快信息网络化建设,提高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管理水平。

(五)抓好农村低保业务培训,提高基层工作人员业务水平,及时受理群众的来信、来访、咨询等事宜,向社会宣传、解释有关政策。

第七条 乡(镇)人民政府及辖有农业户口居民的街道办事处负责农村低保具体实施。村(居)民委员会主要负责配合管理审批机关做好农村低保对象的日常管理和服务。

第八条 财政部门负责农村低保资金的筹集和拨付,定期督促、检查县(区)农村低保资金的拨付和使用情况。审计部门要依法监督农村低保资金的管理使用情况,定期进行审计。

第九条 农业、林业部门要为民政部门核定农村困难家庭农业、林业、养殖业等各项收入提供参考依据,配合民政部门制定农村困难家庭收入评

—2—

估。

第十条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要积极开展就业培训工作,指导和帮助农村低保对象就业或自谋职业,为申请对象出具就业状况和求职登记相关证明。

第十一条 统计、发改部门要积极支持、配合民政部门做好农村低保标准的测算和调整等工作。

第二章 保障标准

第十二条 农村低保标准,按照当地能够维持农村居民基本生活所需的吃饭、穿衣、用水、用电等费用,并结合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物价指数变化、消费水平和财政承受能力等因素确定。

第十三条 农村低保标准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物价指数的变动可进行适时调整。具体标准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制定,报上一级人民政府备案后公布执行。临川区农村低保标准的调整必须报市政府批准后执行。农村低保标准应当在乡(镇)人民政府、村(居)民委员会所在地公布,并通过政府网站、报纸、广播电视进行广泛宣传。

第三章 保障对象和范围

第十四条 凡持有本市农业户口的居民,其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年人均纯收入低于户籍所在地农村低保标准的应纳入保障范围,实行应保尽保。

第十五条 农村低保对象分为常补对象和非常补对象。常补对象是指老、弱、病、残和丧失劳动能力,靠自身努力难以改变生活状况的家庭。常补对象按照当地农村低保标准实行全额救助。非常补对象指在劳动年龄段有一定劳动能力,通过自身努力能够改变生活状况的家庭。非常补对象按照当地农村低保标准实行差额救助。乡(镇)人民政府和县(区)民政部门对常补对象至少每年审查一次,对非常补对象至少每半年审查一次,并根据其家庭经济状况的变化,及时按程序办理维持、提高、降低或者停发低保资金手续。

第十六条 农村低保对象家庭成员是指共同生活且具有法定赡养、扶养或者抚养关系的人员。主要包括:

—3—

(一)祖父母(外祖父母);

(二)父母(岳父母或公婆);

(三)配偶;

(四)子女(包括共同生活的养子女、继子女)及户口迁往大中专学校就读的子女;

(五)孙子女或外孙子女;

(六)兄、姐与父母双亡的未成年弟、妹。

户口迁出的大中专院校就读学生和服现役义务兵为农村居民家庭成员。

第十七条 家庭成员户口不在同一居住地的,由户主通过居住地村(居)民委员会向所在的乡(镇、街道)提出申请,户口不在居住地的家庭成员,由其户口所在地的村(居)民委员会提供有关户籍、收入、是否享受低保等证明材料,按居住地农村低保标准享受低保待遇。

第十八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得享受农村低保待遇:

(一)家庭成员有使用移动电话(市场价高于八百元或月平均通讯费用超过二十五元)、摩托车(或非经营性机动车辆)、计算机等非基本生活必需品的;

(二)3年内自建住房、购买商品房(因拆迁安臵除外)或高标准装修现有住房的;

(三)经常出入餐饮、娱乐高消费场所的,因赌博、吸毒、嫖娼行为而造成家庭生活困难且尚未改正的;

(四)安排子女择校就读或子女在义务教育期间到高价收费学校就读的;

(五)在法定劳动年龄内有劳动能力(在学校就读学生除外),无正当理由不参加劳动而造成家庭生活困难的;

(六)不按规定如实提供有关证件、证明、家庭收入,或家庭收入状况明显好转而不主动向村(居)民委员会或管理机关报告的;

(七)无特殊原因连续两次不按时领取低保金的,或不按规定参加低保待遇年度审核的;

(八)县(区)政府规定的其他不能享受低保待遇的;

(九)法定赡养抚养扶养义务人有赡养抚养扶养能力但不履行义务,致使家庭年人均纯收入低于当地农村低保标准的。

—4—

第四章 资金筹集、拨付、发放

第十九条 农村低保资金的筹集渠道包括各级财政预算安排的资金、社会捐赠收入等。各级财政部门应将农村低保资金纳入同级财政预算。同时,鼓励和引导社会组织和个人为农村低保提供捐赠和资助。

第二十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财政部门应当将农村低保资金纳入社会保障基金财政专户或者专账,实行专项管理,专账核算,专款专用。

第二十一条 民政部门应按期将核定批准的农村低保资金发放人数及金额情况报送同级财政部门。财政部门据此在每月20日前将资金从财政专户拨到乡(镇)金融网点,直接存入低保对象的存折,实行社会化发放。各县(区)实行社会化发放所需费用,由县(区)财政安排解决,不得挤占农村低保资金。

第二十二条 农村低保对象持身份证、领取证、低保金代发存折等有关证件按月到指定代发点领取低保金,行动不便的低保对象可委托他人凭领取证、身份证、代发存折、代领证等相关证件代领农村低保金。农村低保金发放和领取要手续齐全,严禁冒领,确保低保资金及时发放到位。

第五章 家庭收入的计算

第二十三条 农村居民家庭收入是指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全年的货币收入和实物收入的总和。具体包括:

(一)家庭所有成员从事农业、林业、养殖业、手工业、农产品加工业及其他家庭经营收入;

(二)家庭成员外出务工、自谋职业所获得的劳务、经营、管理收入;

(三)法定赡养人、抚(扶)养人应当给付的赡养费、抚(扶)养费(一般计算方式:有法院判决(调解)书或有法律效力的协议书的按生效的判决(调解)、协议书计算。无生效的判决(调解)、协议书的,按法定赡养人、抚(扶)养人年人均收入高出低保标准部分的30%计算);

(四)依法继承的遗产或接受的赠与;

(五)出租或变卖家庭资产所得的收入;

(六)工资性收入(包括奖金、补贴、福利等);

—5—

(七)县(区)政府规定的其他应计算的收入。第二十四条 以下内容不计入家庭收入:

(一)优抚对象、见义勇为人员享受的抚恤金、优待金;

(二)对国家、社会和人民做出特殊贡献,政府给予的奖励金和市级以上劳动模范享受的荣誉津贴;

(三)奖学金、助学金、生活津贴、困难补助、勤工俭学收入及政府和社会给予困难学生的救助金;

(四)政府、社会和个人给予的临时性生活抚慰金;

(五)政府给予的良种补贴及下拨的救灾、扶贫款物;

(六)参加各种保险或因工(公)负伤和意外伤害发生伤亡获得的医疗费、误工费、营养费、护理费、丧葬费和一次性抚恤金等;

(七)独生子女费、农村计划生育政策奖励扶助金;

(八)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报销的医疗费;

(九)农村贫困家庭成员因病享受的大病医疗救助费;

(十)子女为农村(城市)低保对象的或者夫妻离异,对方为农村(城市)低保对象的,视为无赡养、抚(扶)养能力。

(十一)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认定的其他不固定收入。

第二十五条 家庭中既有非农业户口又有农业户口的,分别根据家庭人均收入和城市(农村)低保标准来确定其享受金额。

(一)家庭成员中农业户口人员享受的农村低保金额按照农村低保月保障标准减去家庭月人均收入的差乘以家庭农业人口数计算。

(二)家庭成员中非农业户口人员享受的城市低保金额按照城市低保月保障标准减去家庭月人均收入的差乘以家庭非农业人口数计算。

第二十六条 家庭年人均纯收入,根据申请农村低保待遇家庭提出申请之日起前12个月家庭纯收入总和除以家庭人口数确定。长期在外且有固定务工地点的家庭成员,如不能提供相关的收入证明,收入难以确定的,按务工地最低工资标准计算。

第二十七条 各县(区)民政部门应会同相关部门制定统一的农村居民家庭收入核算评估办法,并根据市场价格的变化适时进行调整。

第二十八条 核实家庭收入的方法:

(一)入户调查。直接深入到申请对象居住地进行调查,核实家庭收入情况和吃、穿、住、用等实际生活状况。

—6—

(二)邻里走访。通过走访村民,了解申请对象及其家庭收入和实际生活状况。

(三)信函索证。对不便走访的有关人员,通过发信索取有关证明材料。

(四)跟踪消费。由乡(镇、街道)或村(居)委会对申请对象家庭的消费情况进行跟踪调查,如果实际消费水平高于低保水平的,则不予保障。

第六章 申请、审核、审批程序

第二十九条 享受农村低保待遇要在个人申请的基础上,坚持属地管理原则,按照“三查、三评、三公示”的程序办理。

第三十条 农村低保待遇的申请。由户主填写《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申请表》,通过村(居)委员会向户口所在地的乡(镇、街道)民政机构提出申请,同时出具以下材料。

(一)申请书;

(二)户口簿、居民身份证;

(三)家庭成员收入情况证明;

(四)结婚证或离婚证、离婚判决(调解、协议书);

(五)优抚对象的优抚证;

(六)残疾人的残疾证;

(七)家庭成员中有患病人员的,出具县级以上医院的医疗诊断证明;

(八)享受城市低保待遇的家庭成员的《城市低保金领取证》;

(九)县(区)民政部门要求提供的其他相关证明材料。第三十一条 农村低保待遇的审核。

(一)乡(镇、街道)民政机构委托村(居)民委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组织2人以上对申请人的家庭收入和实际生活情况进行核实,并由调查人填写《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家庭收入调查表》。

(二)组织评审小组进行民主评议,提出初审意见。民主评议时应当有乡(镇)驻村干部参加。评审小组成员从村(居)民委员会成员、村(居)民代表中选取;评审小组成员人数应当不少于7人;民主评议可以一个月组织一次。

—7—

(三)将调查核实情况和初审意见在本村(居)民委员会和相应的村民小组张榜公示7日。公示的内容包括拟给予救助对象户主的姓名、家庭人口、救助金额和举报方式等,公示榜上应当加盖村(居)民委员会公章。对无异议的,公示结束后2日内填写《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审批表》并签署意见,连同居民户口本、身份证、家庭收入状况及其他相关证明材料上报乡(镇、街道)。对经评议或公示后复审不符合条件的,要书面通知申请人本人,并告知原因。

(四)乡(镇、街道)民政机构在收到材料后,采取邻里走访和对村(居)委会上报的家庭收入调查表进行核算等办法,在5个工作日内完成申请对象有关情况的调查核实工作,并在《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家庭收入调查表》上签署调查意见。

(五)召开评议小组会议,对申报对象的家庭生活状况和调查情况进行审核评议。

(六)将核查结果和审核意见在申请人所在村(居)民委员会和相应的村民小组张榜公示7日。公示的内容包括拟给予救助对象户主的姓名、家庭人口、救助金额和举报方式等,公示榜上应当加盖乡(镇)人民政府公章。对无异议的,公示结束后2日内在《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审批表》上签署意见,并将有关证件和证明材料报县(区)民政部门审批。对经评议或公示后复审不符合条件的,要书面通知申请人本人,并告知原因。

第三十二条 村(居)民委员会成员本人及其直系亲属申请享受农村低保救助的,在调查核实和民主评议时,该村(居)民委员会成员应当回避。

第三十三条 农村低保待遇的审批。

(一)县(区)民政部门接到申报材料后,应在7个工作日内完成对申报对象材料的审核和重点调查工作;

(二)召开评审委员会会议。对申报对象的材料和调查情况进行评审,通过乡之间、村之间经济发展水平和群众实际生活状况的综合比较,填写《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家庭收入调查表》并签署意见,确定农村低保对象和审批金额;

(三)对拟决定给予农村低保救助的对象,在申请人所在村(居)民委员会和相应的村民小组张榜公示7日,公示期不计算在规定的期限内。公示的内容包括拟给予救助对象户主的姓名、家庭人口、救助金额和举报方式等,公示榜上应当加盖县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公章。对无异议的,在《农

—8—

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审批表》上签署意见,并发给《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领取证》,从批准之月起领取低保金。对不符合条件的,要书面通知申请人本人,并告知原因。

第三十四条 申请人对村(居)民委员会初审意见有异议的,可以向乡(镇)人民政府申请复核;对乡(镇)人民政府审核意见有异议的,可以向县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申请复核;对县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作出的有关农村低保救助决定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

第七章 监督和管理

第三十五条 从事农村低保管理和审批工作的人员应依法办事,接受社会监督。有下列行为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一)对符合享受农村低保条件的家庭,无正当理由无故拖延或拒不签署同意享受农村低保待遇意见的,或者对不符合条件的家庭,擅自签署同意享受农村低保待遇意见的;

(二)滥用职权、徇私舞弊、优亲厚友,谋取私利,收受他人财物的;

(三)贪污、挪用、克扣、无正当理由拖欠农村低保金的;

(四)玩忽职守,损害农村居民低保权益,影响农村低保制度正常施行的。

第三十六条 享受农村低保待遇的家庭有下列行为之一的,民政部门按有关规定予以教育、警告,追回低保金。

(一)采取虚报、隐瞒、伪造等手段,骗取享受农村低保待遇的;

(二)因家庭经济状况好转,不按规定告知户口所在地村(居)民委员会或乡(镇、街道)办理变更手续,继续享受农村低保待遇的。

第八章 附 则

第三十七条 本实施办法由市民政局负责解释。第三十八条 本实施办法自公布之日起实施。

—9—

第二篇:云阳县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实施细则

云阳县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实施细

云阳县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实施细则

(试 行)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切实保障农村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维护农村稳定,促进新农村建设,根据《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全面建立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意见》(渝府发〔2006〕149号)、《云阳县人民政府关于建立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意见》(云阳府发〔2007〕3号)精神,结合本县实际,特制定本实施细则。

第二条 本细则所称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以下简称农村低保),是指政府对持有我县常住农村户口、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以下简称家庭成员)年人均收入低于我县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符合农村低保条件的农村居民,以户为单位实行差额救助的制度。

第三条 实施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应遵循以下原则:

(一)坚持保障基本生活的原则;

(二)坚持政府救助与劳动自救和社会帮扶相结合的原则;

(三)坚持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原则;

(四)坚持公平、公正、公开和属地管理的原则;

(五)坚持动态管理的原则;

(六)坚持突出重点,分类施保的原则。

第四条 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实行分级负责制

县民政部门负责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的审核、审批和管理工作。

县财政部门负责保障资金按时足额到位,并根据农村低保工作需要,每年应安排必要的工作经费,用于农村低保工作的表证印制、调研、培训、核查、建档、奖励等。

县统计、审计、劳动和社会保障、监察、教育、扶贫、公安等有关部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负责农村低保的有关工作。

乡镇人民政府负责对申请对象的调查、复核、公示和低保金的发放等日常管理工作。

村民委员会受乡镇人民政府委托,承办申请书接受、入户调查、组织评议、张榜公布等具体工作。

第五条 鼓励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个人为最低生活保障对象提供各种形式的帮助和服务。

第二章 保障对象

第六条 凡持有我县常住农村户口,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上年人均纯收入低于我县农村低保标准的农村居民,均纳入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范围。家庭成员是指具有法定赡养、扶养或抚养关系的人员,主要包括:祖父母(外祖父母)、父母(岳父母或公婆)、配偶、子女、孙子女(外孙子女)以及其他具有法定赡养、扶养或抚养义务关系的直系亲属(含户口已迁往学校的大中专在校学生)。

第七条 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农村居民不得享受农村低保待遇:

(一)家庭生活水平高于最低生活保障水平的;

(二)在法定劳动年龄内有劳动能力(在读学生除外),而不从事生产劳动的;

(三)不按规定如实申报家庭收入的;

(四)正在服刑、劳教的;

(五)被公安机关处罚的赌博、吸毒、卖淫嫖娼人员,一年内不得享受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

(六)有违反计划生育、殡葬改革等法律法规行为,没得到依法处理的;

(七)依法具有赡、扶、抚养关系,义务人有赡、扶、抚养能力,但未履行法定义务的;

(八)与户主无法定赡、扶、抚养关系的挂靠户口人员;

(九)在就业年龄内,有劳动能力,经就业服务机构1年内3次介绍就业无正当理由拒绝或无特殊原因辞掉工作的;

(十)拒绝参加公益性劳动及政府组织的其他义务劳动、好逸恶劳的人员;

(十一)享受低保期间有大办红白喜事,造成社会不良影响的。

符合五保条件的农村居民,纳入农村五保供养范围,不得重复救助。

第八条 家庭人口的核定:申请享受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的家庭人口,以《婚姻法》规定和公安部门制发的《居民户口簿》及身份证为依据,按具有法定赡养、扶养、抚养关系的家庭成员并共同生活的依据核定。申请享受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家庭成员中户口不在本县的在校就读的大、中专学生,纳入申请人家庭计算人口。

第九条 家庭年收入,是指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全年的全部货币和实物折价收入的总和。具体包括:

(一)从事农副业生产及其他合法劳动经营所获纯收入;

(二)各类工资、劳务收入、奖金、津贴、补贴(助)、基本生活费、遗属生活补助费;

(三)出租或变卖家庭财产获得的收入;房屋交易所得收入以提供的房产交易有关凭证为依据,按当地农村低保标准逐年分摊计完为止;出租房屋收入以租赁协议为准,需经村委会入户调查人员签字认可后计入家庭收入。

(四)法定赡养(扶养、抚养)人应当给付的赡养(扶养、抚养)费。法定赡养、扶养和抚养人未与被赡养、扶养和抚养人共同生活的,其家庭人均收入低于或者等于本县当年农村低保标准(非农业人口低于城市低保标准)的,视为无赡养、扶养、抚养能力,不计算申请人家庭的赡、扶、抚养费收入;其家庭人均收入超过本县农村低保标准(非农业人口超过城市低保标准)的,有协议、裁决、判决的,按照协议、裁决、判决的赡、扶、抚养费数额计算;没有协议、裁决、判决,或者虽有协议、裁决、判决,但数额低于给付方家庭总收入减去家庭应留生活费(家庭人口数×城市或农村低保标准数)后的30%的作为申请人家庭的赡、扶、抚养费按30%计算;给付方有两个以上需要赡、扶、抚养对象的,计算其需负担的数额最高不得超过其收入的50%。上述计算应保证给付后给付人家庭实际收入达到当地低保标准。

(五)依法继承的遗产或接受的赠与;

(六)申请人或其家庭成员从政府或企事业单位取得的补偿金或安置费等一次性收入,减去按规定应扣除部分后,根据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逐年分摊计入家庭收入,计完为止。

第十条 有下列情况之一的,按以下办法计算家庭收入:

(一)家庭中有外出打工或在企事业单位就业人员,提供的工资证明高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按证明工资计算,工资证明低于我县最低工资标准和不能提供其工资收入证明的,按我县最低工资标准(2006年为440元/月)计算收入;

(二)车船驾驶人员的收入按每月不低于600元计算;

(三)在新县城使用固定门面或摊位从事个体经营的,区别不同地段门面最低按400元,摊位按250元计算月收入,无固定门面或摊位最低按200元计算月收入;在乡镇政府驻地使用固定门面或摊位从事个体经营的,区别不同地段门面最低按250元,摊位按180元计算月收入,无固定门面或摊位从事个体经营的,区别不同地段门面最低按150元,摊位按130元计算月收入(年收入按月收入×12计算)。

(四)申请享受低保的家庭共同生活成员中有非农业户口的,非农业户口人员不纳入农村低保,但其收入应计入家庭收入,然后根据双方总收入计算家庭人均收入。

(五)在法定劳动年龄内,有劳动能力的人员从事打零工、下散力等收入应据实申报,凡没有如实申报的按每月不低于重庆市公布的当年最低工资标准计算。

(六)对拥有农业生产资料且在法定劳动年龄段内,有劳动能力的人员,又不属于以上各款情况的,按该乡镇农村上年年人均纯收入计算其个人收入。

对法定劳动年龄段内,身体健康,有劳动能力,但无农业生产资料的人员,又不属于以上各款情况的,按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计算其个人收入。

第十一条 下列收入不计入家庭收入:

(一)优抚对象领取的各类抚恤金、补助费、护理费、保健金及义务兵家属优待金;

(二)对国家、社会和人民作出特殊贡献,政府给予的一次性奖励金;

(三)奖学金、助学金、勤工俭学收入及由政府和社会给予困难学生的救助金;

(四)因工(公)负伤和意外伤害的医疗费、误工费、营养费、护理费及死亡人员的丧葬费和一次性抚恤金等;

(五)独生子女费、农村计划生育政策奖励扶助金;

(六)农村特困医疗救助金;

(七)政府、社会或个人给予的临时性生活抚慰金;

(八)政府给予的生产性补助资金。

县民政部门应会同有关部门制定统一的农村居民家庭收入核算评估办法,并根据市场价格的变化适时进行调整。

第三章 申报和审批程序

第十二条 农村贫困家庭申请最低生活保障待遇,按下列程序办理:

(一)户主申请。由户主向户口所在地的村委会提出书面申请,除需提交户口簿、身份证复印件外,还应提供以下证明材料: 1.家庭成员有残疾人和丧失劳动力的,应提供《残疾人证》复印件和县级以上医院的鉴定证明;2.家庭成员中有从政府或企事业单位取得一次性收入的,应提供一次性收入证明;3.家庭成员中有离婚的,应提供离婚证或离婚判决(调解)书复印件;4.家庭主要成员中有死亡的,应提供死亡证明复印件;5.法定赡养、扶养、抚养人要出具月收入证明;法院判决(调解)的赡养、扶养、抚养费要提供判决(调解)书复印件;无赡养、扶养、抚养能力的要提供《重庆市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领取证》或《重庆市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领取证》复印件;6.有外出打工的,应提供用工单位出具的收入证明; 7.其他需提供的证明材料。

提供上述复印件时必须同时提供其原件,由村委会指定专人署名对复印件签注验讫意见。

(二)入户调查。乡镇人民政府及村委会低保工作人员2人以上应深入申请对象家庭,采取入户调查、实地察看、邻里访问或其他有效形式调查核实其家庭人口和收入状况,申请对象必须主动配合,如实提供有关情况,并在《云阳县申请享受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入户调查表》上签名确认。

(三)民主评议。民主评议成员由村委会主要干部、村民代表、乡镇驻村干部组成,可邀请驻村县乡人大代表、县政协委员参加,人数为7至9人。村委会低保民主评议小组在入户调查的基础上对每一户低保申请对象进行民主评议,确定上报乡镇的人员,提出建议补助金额;对不符合条件的申请对象,村委会要告知申请人不予保障的原因。

县民政部门应会同有关部门制定统一的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民主评议制度,保证民主评议的规范、准确、公平、公正。

(四)一榜公示。村委会根据入户调查情况,对拟享受对象进行张榜公示,公示内容书写必须规范、醒目,公示地点必须在村务公开栏等固定、显眼、群众集中的地方,公示时间必须在5天以上,接受群众监督。对有异议的应重新调查核实并公示。

(五)乡镇审核。对张榜公示后群众无异议的家庭,由村委会填写《云阳县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调查审批表》,签注意见后报乡镇人民政府审核,乡镇人民政府对符合条件的拟享受对象签署审核意见,公示后报县民政局审批,对不符合条件的申请对象,乡镇人民政府要书面告知申请人不予保障的原因。

(六)二榜公示。乡镇审核后,在乡镇政务公开栏进行张榜公示,公示时间在5天以上,群众无异议后,报送县民政部门审批。

(七)县民政局审批。县民政部门对乡镇人民政府上报材料进行审查,对符合条件的农村困难户给予批准,确定救助金额并填发《重庆市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补助金领取证》,对不符合条件的,应书面说明理由。

(八)三榜公布。县民政局审批后,由享受最低生活保障待遇人员所在的村委会张榜公布5天,群众无异议的,由乡镇人民政府代为发放《重庆市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补助金领取证》。

(九)按月发放低保金。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资金从批准享受待遇的次月起以货币形式由各乡镇按月组织发放或委托辖区金融机构打卡发放;不得抵扣、代扣各类欠款。

每年10月底前为农村困难家庭提出低保申请时间;11月1日至15日为入户调查和民主评议时间;11月16日至20日村委会一榜公示时间;11月21日至30日为乡镇人民政府调查核实和二榜公示时间;12月1日至20日为县民政部门对各乡镇上报材料进行审批的时间;21日至25日为各村对县民政部门已批准享受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的家庭进行三榜公示时间;12月26日至31日为填证、造册登记及资金安排时间。

第十三条 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实行动态管理。各乡镇和村委会要对享受农村低保的对象进行追踪调查,凡享受对象已经失踪或死亡的,应及时办理停发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的手续。《重庆市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领取证》实行审核,未经审核的自动失效。

因重大自然灾害、重大疾病等因素导致生活水平低于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可按程序申报,并及时审核、审批。

第四章 保障资金

第十四条 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为每人每年700元,今后,由县政府根据本地经济发展水平和消费状况适时调整。

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按家庭上年人均纯收入低于保障标准的差额给予救助。突出保障重点,对享受最低生活保障待遇人员中的80岁以上老年人、长期卧床不起的重病人员和一、二级重残人员每年增加120元的救助金额。坚持按月发放,确保最低生活保障补助资金按时足额发放到对象手中。

第十五条 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资金由县财政预算安排,专帐管理,专款专用,不得挤占、挪用。县民政部门根据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实际需求每年年底提出下一用款计划,经县财政部门审核后,编列财政预算。

第十六条 鼓励多渠道筹集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资金,县民政、财政部门可以接受社会各界及企业、民间组织和个人为实施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提供捐助和资助。

第五章 档案管理

第十七条 县民政部门及乡镇人民政府应建立相应的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档案管理制度,分级对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资料归类、建档、立卡,并按规定妥善保存或销毁。

第十八条 乡镇人民政府及村委会要分级次建立最低生活保障统计台账和统计报表制度,逐级填报。

第六章 监督管理及过错责任追究

第十九条 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资金的管理使用应接受监察、审计及其他相关部门的监督。

县民政部门、乡镇人民政府、村民委员会应采用多种形式公开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政策规定、申报程序、保障标准、享受人数和资金支付情况等;并公布县、乡镇、村三级监督电话,接受社会监督。

县民政部门应接受公民对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的投诉并负责办理(县民政局举报电话:85865923)。

第二十条 建立过错责任追究制度。

(一)对县民政部门的责任追究制

县民政部门不认真履行职责,不按规定对低保享受对象进行审批,不认真贯彻执行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的方针、政策和法规,造成全县的农村低保工作不能正常有序开展,视其情节对相关人员给予通报批评或行政处分。单位在目标考核中不能评为先进,直接责任人在考核中不能评为优秀。

(二)对乡镇人民政府的责任追究

各乡镇人民政府不严格执行农村低保政策,对农村低保工作组织管理不力,在低保动态管理过程中不按程序管理,审核把关不严,不按时足额发放低保金,将低保资金挪作他用,弄虚作假,故意套取上级资金,对群众投诉不认真调查处理,引发不稳定因素的,经县民政部门随机抽查,如在已享受对象中有超过5%“应保不保、不应保而保障”的,该乡镇人民政府在三个文明建设考核中不能评为先进,乡镇人民政府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和相关责任人在考核中不能评为优秀,入户调查人员全额追回或赔偿损失的低保金,并视情节轻重给予通报批评或党纪、政纪处分,构成犯罪移交司法机关处理。

(三)对村委会的责任追究

村委会不认真履行职责,入户调查不认真仔细、把关不严、优亲厚友、徇私舞弊、弄虚作假、接受吃请、收受贿赂、贪污、挪用、扣压、拖欠低保资金,向低保对象乱收费,不认真进行低保民主评议,搞暗箱操作,不按规定进行张榜公布,不按低保政策对低保对象进行动态管理,从而造成群众意见大,社会影响较坏的,视其情节轻重,对村委会进行通报批评,对直接责任人按有关规定严肃处理,涉嫌构成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四)对低保对象的责任追究。

申请享受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员和相关单位的有关人员,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乡镇人民政府给予批评教育或警告,停止或追回其冒领的低保金,情节恶劣的,处以1—3倍罚款,涉嫌构成犯罪的,由民政部门移送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1.采取虚报、隐瞒、伪造等手段,骗取享受低保金的;

2.在享受低保期间家庭收入情况好转,故意不按规定告知管理机关或村委会,继续享受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的; 3.不听劝阻,无理取闹,干扰、破坏低保工作秩序的。

单位出具不实证明材料,责任人是党员、干部的,交由纪检、监察部门处理。

辱骂、欧打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人员的,由公安机关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处罚,情况严重,涉嫌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七章 附 则

第二十一条 对农村低保工作考核由县财政、民政部门共同制定。

第二十二条 本细则由云阳县民政局负责解释。

第二十三条 本细则自印发之日起执行。

第三篇:珠海市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实施办法

珠海市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实施办法

(征求意见稿)

第一章 总则------------------------------P2 第二章 低保对象及低保家庭----------------P3 第三章 低保标准--------------------------P5 第四章 分类施保--------------------------P7 第五章 申请和审批------------------------P8 第六章 低保对象的待遇及义务--------------P14 第七章 家庭财产和家庭收入核算------------P16 第八章 部门职责--------------------------P20 第九章 保障措施--------------------------P23 第十章 监督及法律责任--------------------P26 第十一章 附 则--------------------------P28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立法目的、依据]为保障我市城乡居民的基本生活权益,促进社会公平与和谐,维护社会稳定,根据国家、省有关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适用范围]本办法适用于本市户籍城乡居民的最低生活保障(以下简称“低保”)工作。

第三条 [低保制度概念]本办法所称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指对家庭人均月收入低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城乡居民实行差额救助的社会救济制度。

本办法所称的当地,是指区级行政区管辖范围。第四条 [基本原则]低保制度遵循下列基本原则:

(一)保障基本生活,鼓励劳动自救;

(二)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

(三)与其他社会保障制度相衔接;

(四)政府保障与法定赡养、扶养、抚养相结合;

(五)公开、公平、公正、及时。

第五条 [属地管理体制]低保工作实行属地管理,由各级人民政府负责。具有社会事务管理职能的经济功能区参照区级人民政府履行低保工作职责。第二章 低保对象和低保家庭

第六条[低保对象、低保家庭概念]本办法所称低保对象,是指有本市户籍,家庭人均月收入低于当地低保标准并纳入低保救助的城乡居民,纳入低保救助的家庭为低保家庭。

不符合低保救助条件的其它困难城乡居民,可根据需要向有关部门申请专项救助和临时救助。

第七条[家庭成员概念]本办法所称的家庭成员是指依法形成赡养、抚养或扶养关系并共同生活在一起的人员。主要包括以下人员:

(一)夫妻;

(二)父母与未成年的子女、养子女、继子女、非婚生子女;祖父母、外祖父母与父母双亡的未成年孙子女、外孙子女;

(三)子女与无生活来源的父母(养父母、继父母);孙子女、外孙子女与子女亡故的祖父母、外祖父母;

(四)兄、姐与父母双亡或父母无力抚养的未成年的弟、妹;

(五)父母与丧失劳动能力或虽未完全丧失劳动能力,但收 入不足以维持生活的子女,尚在校就读的确无独立生活能力和条件的子女;

(六)市、区民政部门依法认定的其他人员。

第八条[低保对象分类]根据致贫原因及困难程度,低保对象分为以下三类:

(一)A类(重点保障对象)

1、“三无”对象,即无生活来源,无劳动能力,无法定赡养人、扶养人或抚养人,或虽有法定赡养、扶养、抚养义务人,但赡养、扶养、抚养义务人无赡养、扶养、抚养能力的居民;

2、五保对象,即老年、残疾或未满16周岁,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又无法定赡养、抚养、扶养义务人,或其法定赡养、抚养、扶养义务人无赡养、抚养、扶养能力的村民;

3、麻风病人。

(二)B类(特殊保障对象)

1、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证》的残疾人;

2、经相关职能部门依法鉴定完全丧失或大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家庭成员;

3、患有本市城乡医疗救助制度规定的中高额医疗费用疾病的家庭成员; 4、60年代精简退职职工; 5、60周岁以上低保对象;

6、在校学生(指在义务教育、高中、中专、中技、职高和全日制高等教育阶段的学生);

7、单亲家庭中的未成年人。

(三)C类(基本保障对象):其他人员。

第九条[低保家庭分类] 根据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规模,低保家庭分为以下四类:

(一)Ⅰ类:家庭成员1人;

(二)Ⅱ类:家庭成员2人;

(三)Ⅲ类:家庭成员3人;

(四)Ⅳ类:家庭成员4人及以上。

第三章 低保标准

第十条[低保标准概念]本办法所称低保标准,是政府为帮助收入难以维持其基本生活的社会成员而制定的社会救助标准。

我市低保标准以区级行政区为单位分别制定。同一区级行政区范围内低保标准原则上一致,并适当区分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低保标准。

第十一条[低保标准的制定办法:基本需求法和比例法]市民政部门会同财政、统计、物价等部门按照低保家庭所需基本商品和服务需求,结合市场价格变动情况确定基期低保标准基数,并根据当地居民平均收入、最低工资标准、物价指数等指标调整低保标准。

第十二条[低保标准调整机制]低保标准适时调整,一般每两年调整一次,调整方案由市政府决定。

第十三条[临时物价补贴概念]低保标准实施期间,由于物价上涨过高,低保救助金不能维持低保对象基本生活时,政府应对低保对象发放临时物价补贴。第十四条[发放临时物价补贴的条件] 发放临时物价补贴的条件:

(一)当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连续3个月平均增幅≥5%且食品类价格指数连续3个月平均增幅≥10%时,发放临时物价补贴。距新标准实施不满3个月不再发放;

(二)国家和省要求对低保对象发放临时物价补贴时,发放临时物价补贴。

第十五条[临时物价补贴标准]临时物价补贴标准:

(一)当食品类价格指数连续3个月平均增幅≥10%且<15%时,临时物价补贴为当地低保标准的10%;

(二)当食品类价格指数连续3个月平均增幅≥15%时,临时物价补贴为当地低保标准的15%。

第十六条[临时物价补贴发放程序] 临时物价补贴发放的程序:市民政部门根据发放条件,商财政部门确定补贴标准并报市政府批准后实施。区相关部门应在10日内将临时物价补贴发放到低保对象手中。

第十七条[临时物价补贴发放期限]临时物价补贴发放期限一般为3个月,期满仍符合发放条件时,自动发放至不符合条件为止。

第四章 分类施保 第十八条[分类施保概念]本办法所称分类施保,是指根据低保家庭规模与低保对象分类施行不同的低保救助金额。

第十九条[分类施保计算方法]低保救助金额计算程序:

(一)确定家庭规模系数:

1、Ⅰ类:1;

2、Ⅱ类:0.85;

3、Ⅲ类:0.8;

4、Ⅳ类:0.75;

(二)确定低保对象分类增发救助金额:

1、A类:按低保标准的50%增发;

2、B类:按低保标准的20%增发;

3、C类:按其家庭人均收入低于当地低保标准的差额确定救助金额。

低保对象同时符合以上分类保障多种条件的,按其中最高一项增发标准执行。

A类对象的低保标准按当地城镇低保标准执行,其中麻风病人按香洲区低保标准执行。

(三)以家庭为单位低保救助金额计算办法:(当地低保标准×家庭人数-家庭收入)×家庭规模系数+低保对象分类增发救助金额。

第五章 申请和审批

第二十条[申请低保条件]同时符合以下条件的人员可以申请低保:

(一)具有本市户籍;

(二)前3个月的家庭人均月收入低于户籍所在地的低保标准,且申请当月家庭人均月收入仍低于低保标准的;

(三)家庭财产状况符合本办法第八章相关规定的。第二十一条[申请低保材料] 申请低保的城乡居民,以家庭为单位由户主向户籍所在地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提出申请,填写《珠海市城乡居民低保救助金申请审批表》(一式三份,以下简称《审批表》),并根据申请人家庭成员不同情况提交以下材料:

(一)家庭收入材料: 家庭成员的收入证明;

家庭成员从事个体经营活动的,应提供工商营业执照和纳税凭证;从事农业生产的,应提供土地(山林、水塘)承包或租赁合同,以及由村(居)民委员会出具的农渔业收入和其他收入证明;

家庭成员有劳动能力但未就业的,应提供失业证或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出具的失业登记证明;

学生在读证明、完全丧失或大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证明、残疾人证;

(二)家庭财产材料:本办法第四十四条规定的财产证明材料;本市范围内居住地不在户籍地的,须提供现居住地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出具的家庭收入和财产情况证明书;

(三)家庭支出材料:前2个月的衣食、住房、教育、医疗支出材料、水电费缴费单、家庭成员通讯费缴费单等;

(四)其它材料:户口簿及家庭成员身份证等有效身份证明材料;疾病证明书、离婚协议书及法院判决书等其他必需的有关证明。

第二十二条[家庭成员不同户籍的低保申请]家庭成员户籍在本市但不在同一区域的,可以选择向其中之一户籍所在地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提出申请,其各成员收入都计入家庭总收入,按其申请所在地的低保标准核定低保救助金额。

户籍不在本市的家庭成员,其收入计入家庭总收入,在计算家庭人均收入时计入家庭成员数,但不享受低保救助。

第二十三条[特殊家庭成员单独申请低保]共同生活家庭成员中的下列人员,可以本人作为户主,单独提出低保申请:

(一)无生活自理能力、靠父母及兄弟姐妹抚养(扶养)照料的成年单身重度残疾人员;

(二)靠祖父母(外祖父母)抚养照料的、父母已经死亡的未成年人或尚在校就读的成年人;

(三)丧失劳动能力、与60周岁以上(含60周岁)或退休的父母共同生活的单身的成年子女。第二十四条[低保受理] 对申请人提交的符合本办法第二十一条规定的申请材料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予以受理,并出具书面受理凭证。

对申请材料不齐全或不符合规定形式的,应当场一次性告知申请人需要补正的全部材料。

申请人应如实向低保管理审批机关提供家庭财产和收入状况证明材料,并配合调查;不配合调查或拒绝接受调查的,视为放弃申请。

第二十五条[公示] 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当自受理材料之日起2日内将申请人的基本情况在申请人户籍所在地或现居住地张榜公示,公示期限为3日。

任何单位和个人对申请人提出异议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当对异议进行核实,在公示期满后5日内做出处理决定,并将处理结果告知提出异议的单位或个人。

异议处理时间不计入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的调查核实时间。

第二十六条[调查核实] 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当自公示期满之日起5日内对申请人家庭收入、家庭财产等情况进行调查核实。

申请人户籍所在地和现居住地不在同一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辖区内的,受理申请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当委托申请人现居住地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协助调查。受委托协助调查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当在5日内完成调查。

第二十七条[民主评议] 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要组织村(居)民委员会成员、村(居)民代表组成的不少于三人的评议小组,对低保申请进行民主评议,按三分之二以上成员的意见一致原则提出审查意见,并接受群众监督,民主评议时间记入调查核实时间。参加民主评议小组的村(居)民委员会成员、村(居)民代表可采取抽签方式产生。

符合申请条件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签署意见报区民政部门审批;不符合申请条件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将处理结果书面告知申请人,并说明理由。

第二十八条[区民政部门审核程序] 区民政部门应自接到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递送的审核材料起5日内对申请作出是否批准的决定。

决定批准的,签发《珠海市低保救助金领取证》(以下简称《低保证》),确定低保家庭规模系数和低保对象类别,计算出救助金数额及期限;决定不予批准的,应书面通知申请人,并说明理由。

区民政部门完成审批后,将《审批表》一份留存归档,其余两份送申请人所在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和村(居)民委员会存档。

第二十九条[授权]经申请低保的家庭授权,区民政部门、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可以对家庭成员或申请人家庭的收入及财产状况进行查询。公安(户籍和车辆管理)、劳动和社会保障、住房城乡建设(房地产)、金融、工商、税务、公积金等部门和机构应予以配合。

第三十条[低保申请不予批准、取消低保待遇条件]申请人有下列情况之一的,申请不予批准;已批准享受低保救助的,从查实的次月起取消其家庭的低保救助,并追回已发放的救助金。

(一)家庭成员前3个月或申请当月月人均收入高于当地低保标准的;

(二)人均持有家庭财产价值总额超过当地低保标准10倍的;

(三)为获得低保待遇而放弃、转移个人或家庭财产的;

(四)购买商品房、自建房未满5年的;

(五)购房入户未满5年的;

(六)超过社会平均消费水平,享受价值相当或超过全部家庭成员5个月低保救助金总额的高档消费项目或购买高档消费品的;

(七)家庭因使用移动电话、固定电话、家用电器连续2个月所产生的月通信、用电费用总额超过当地家庭月低保标准20%的;

(八)安排子女付费择校就读、自费出国留学或子女在十二年免费教育期间转入收费学校就读的;

(九)无正当理由两次经介绍拒不就业,或三次拒不参加公益劳动的;农村低保对象有承包土地(山林、水塘),无正当理由不耕种的;

(十)违反计划生育有关规定未依法采取补救措施的;

(十一)家庭成员有违法收养、赌博、吸毒等行为造成家庭困难而不采取措施或屡教不改的;

(十二)有法定赡养、扶养或抚养人,且有赡养(扶、抚)养能力、无正当理由而未履行赡养(扶、抚)养义务的;

(十三)离开户籍所在地,举家迁往市外半年以上的(特殊情况除外);

(十四)违反第六章规定的相关义务的;

(十五)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情形。

第六章 低保对象的待遇和义务

第三十一条[低保待遇]低保对象按规定获得下列待遇:

(一)低保救助金;

(二)专项救助;

(三)临时物价补贴;

(四)依相关规定享受的优惠扶助待遇。

第三十二条[低保救助金社会化发放]低保救助金实行社会化发放。低保救助金要委托金融机构进行发放;确无法委托金融 机构发放的,须建立低保对象签领制度。

低保对象的各种临时性补贴、慰问金参照低保补助金发放程序通过金融机构发放。

第三十三条[专项救助]政府有关主管部门根据符合专项救助标准的困难家庭的申请给予教育、医疗、住房、法律援助等专项救助。专项救助的申请、审批和发放程序按照本市相关规定执行。

第三十四条[低保待遇期限] 低保对象自申请的当月起获得低保待遇,并根据其类别确定低保待遇期限。

A类对象低保待遇期限直到其丧失条件为止(孤儿每年一审,其他对象由所在地村(居)每年提供生存证明),B、C类对象期限为半年。

低保对象待遇期满,仍需获得低保待遇的,应当在期满前1个月重新办理申请和审批手续,获得批准的,继续获得低保待遇;未获批准的,由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收回申请人的《低保证》,并送回区民政部门注销。

第三十五条[低保对象义务]低保对象应履行下列义务:

(一)家庭收入或家庭财产情况发生变化的,应10日内通过村(居)民委员会告知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并办理调整低保救助发放数额或停发低保救助的手续;享受专项救助的低保对象,还应当及时告知相关专项救助管理部门,办理专项救助增发、减发或停发的手续;

(二)户籍发生迁移或家庭人口发生变化的,应向原户籍所在地的区民政部门办理低保待遇变更或转移手续;

(三)法定就业年龄内有劳动能力的,应主动就业,参加劳动部门举办的就业培训,接受有关部门推荐就业;

(四)法定就业年龄内有劳动能力但尚未就业或参加生产的,应参加所在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村(居)民委员会组织的公益性劳动(每月不少于4次);居住地与户籍地不在同一区域内的低保家庭,应参加居住地组织的公益性劳动;因身体原因不能参加公益性劳动的,须提供本市医疗机构出具的有效证明;

(五)配合低保管理部门进行有关低保工作的调查研究、统计等工作。

第七章 家庭收入和家庭财产核算

第三十六条[家庭收入概念]本办法所称家庭收入,是指申请人家庭成员一定期限内的全部货币收入和实物收入总和,包括扣除缴纳的个人所得税以及个人缴纳的社会保险费支出后的工薪收入、经营性净收入、财产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等。

第三十七条[计入家庭收入范围]家庭收入包括:

(一)工资、奖金、津贴、补贴等劳动报酬性收入;

(二)自谋职业收入;

(三)因劳动合同解除或终止获得的经济补偿金、赔偿金;

(四)离退休养老金、失业保险金;

(五)因病或非因工死亡后由单位或失业保险基金发放的供养配偶、直系亲属的一次性救济金(或称生活补助费)、抚恤金; 工伤职工除医疗费用外由用人单位或工伤保险基金支付的住院伙食补贴、生活护理费、一次性伤残补助金、伤残津贴、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因工死亡职工工伤保险基金支付的供养亲属抚恤金和一次性工亡补助金;

(六)人身伤害赔偿金医疗费以外的部分;

(七)储蓄存款及利息、有价证券及红利、保险给付金收入;

(八)特许权使用收入;

(九)出租或变卖家庭财产获得的收入;

(十)法定赡养人、抚养人或扶养人应当给付的赡养费、抚养费或扶养费;

(十一)继承的遗产和接受的赠予;

(十二)由市、区民政部门认定的其他应计入的家庭收入。实物收入按市场价计算。

第三十八条[不计入家庭收入范围]家庭收入不包括:

(一)转业士官及退伍义务兵的转业退伍安臵费;优抚对象享受的抚恤金、补助金、护理费、保健金;义务兵家属优待金;

(二)长寿生活补贴、困难老党员补助;

(三)对国家、社会和人民做出突出贡献,政府给予的一次性奖励金和市级以上劳动模范退休后享受的荣誉津贴;见义勇为 人员一次性奖励金、抚恤金、补助金、护理费、保健金;

(四)在校学生获得的奖学金、助学金、生活津贴、困难补助、勤工俭学收入等;

(五)各级政府、社会各界给予的临时性救助款物;

(六)按《珠海市农民和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过渡办法》发放的老年津贴和养老金;

(七)丧葬费;

(八)计划生育奖励费;

(九)残疾人困难补助;

(十)由市、区民政部门认定的其他不应计入的家庭收入。第三十九条[收入豁免概念]本办法所称收入豁免,是指在核定低保申请人家庭收入时,对其特定家庭成员的部分收入予以豁免,不记入家庭收入。

(一)对法定抚养人达到60周岁以上(含60周岁)或退休,有未成年重度残疾人的家庭,豁免法定抚养人其个人收入中当地低保标准100%的金额;

(二)对用退休金维持生活的家庭,豁免退休人员其个人收入中的当地低保标准的80%的金额;

(三)被安臵就业的残疾人,属重度残疾的,豁免其个人收入中的当地低保标准50%的金额;其他残疾人,豁免其个人收入中的当地低保标准20%的金额。

第四十条[低保渐退]低保对象在就业年龄范围内且有劳动 能力的,在享受低保待遇期间,就业上岗后,其家庭月人均收入高于当地低保标准但低于当地低保标准两倍的,仍可按原标准给予不超过6个月的低保救助;家庭月人均收入达到或高于当地低保标准两倍的,停止获得低保救助。

第四十一条[收入无法界定的情况] 从事个体经营及其他有劳动报酬工作的,其收入无法界定或本人提供不出相关收入证明的,按户籍所在地职工最低工资标准的150%计算。

第四十二条[富余劳动力的收入计算]在法定就业年龄内有劳动能力而未就业的城镇居民或农村富余劳动力(在全日制高等院校或普通高中、职中就读和服兵役者除外),不接受劳动部门就业推荐的,按当地职工最低工资标准的100%计算。

第四十三条[赡养费、抚养费、扶养费计算]赡养(抚养、扶养)义务人家庭人均月收入低于当地低保标准的,视为无力提供赡养(抚养、扶养)费;赡养(抚养、扶养)义务人家庭人均月收入高于当地低保标准的,赡养(抚养、扶养)费的计算标准为:(—)赡养费:子女家庭月人均收入超过户籍所在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时,超出部分的30%为赡养费。如果被赡养人不在同一家庭,则将应付的赡养费除以被赡养人数得出给付每个被赡养人的赡养费;

(二)抚养费:夫妻离异不与未成年或不能独立生活的子女一起生活的,应负担子女的抚养费。只有一个子女时抚养费按给付方月总收入的20%给付;有多个子女时,每增加一名子女,按给 付方总收入的10%递增,最高不超过其月总收入的50%;

(三)扶养费:扶养费按给付方月总收入的20%计算,有多个被扶养人的,每增加一名被扶养人,按给付方总收入的10%递增,最高不超过其月总收入的50%;

(四)赡养(抚养、扶养)费的给付经法院判决、裁决或协议生效时,实际给付额高于上述计算标准的,按实际给付额计算;实际给付额低于上述计算标准的,按上述计算标准计算。第四十四条[家庭财产概念]家庭财产是指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拥有的有价证券、存款、房产、车辆等财产。

家庭人均住房使用面积超出本市人均住房使用面积的部分,按市场价计入家庭财产。

利用集体所有土地建设的自建房家庭人均使用面积由各区确定。

第四十五条[不计入家庭财产范围]本办法不计入家庭财产范围包括:

(一)家庭人均住房使用面积不超出本市人均住房使用面积的房产;

(二)生产用摩托车、残疾人专用车;

(三)由市、区民政部门认定的其他不应计入的家庭财产。

第八章 部门职责 第四十六条[联席会议制度]建立由民政、财政、统计、劳动和社会保障、物价等部门组成的低保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办公室设在民政部门,主要负责解决低保制度执行中的重要问题和跨部门协调工作。

第四十七条[市民政部门职责]市民政部门是本市低保工作的主管部门,负责组织和实施全市低保工作,具体履行以下职责:

(一)贯彻国家、广东省及本市有关低保的法律、法规、规章和政策;

(二)制定低保的规范性文件;

(三)对各区民政部门低保工作进行监督和指导;

(四)对从事低保工作的工作人员进行政策法规、计算机网络管理、统计汇总、档案管理等业务培训;

(五)组织、协调、指导各种社会力量开展社会帮困工作。第四十八条[区民政部门职责]区民政部门负责所管辖行政区域内的低保工作,具体履行下列职责:

(一)贯彻国家、广东省及本市有关低保的法律、法规、规章和政策;

(二)按时向同级财政部门编报低保救助金预算,发放低保补助和临时物价补贴;

(三)开展居民申请享受低保待遇的审批工作;

(四)对享受低保待遇对象违反本办法的行为进行查处;

(五)对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的低保工作进行指导、管理和监督;

(六)负责本辖区低保工作的报表统计和档案管理;

(七)组织、协调、指导社会力量进行社会帮困活动。第四十九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职责]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职责:

(一)负责居民申请享受低保待遇的受理工作;

(二)负责居民申请享受低保待遇的审核工作;

(三)负责将低保申请人名单及对其调查核实结果予以公示;

(四)负责本辖区居民低保救助金的管理工作;

(五)负责本辖区低保对象的日常管理和服务工作;

(六)负责对本辖区低保申请人及低保对象的家庭财产和收入进行核查;

(七)负责本辖区低保工作的报表统计和档案管理;

(八)组织、协调、指导各种社会力量进行社会帮困活动; 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经区民政部门同意,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将上款第一项、第三项、第五项及第六项规定的工作委托辖区内的村(居)民委员会承担。

第五十条[财政部门职责]财政部门职责:

(一)配合民政部门制定低保标准、临时物价补贴方案;

(二)负责落实和检查本级低保救助金的预算和筹集情况;

(三)对本级民政部门提出的下一的保障资金的预算进行审核,按用款计划保证拨付;

(四)按时将低保救助金通过银行拨付到低保对象个人帐户;

(五)检查、监督低保救助金的使用管理,建立和健全低保救助金财务制度,保证会计核算的准确。

第五十一条[编制管理部门职责]编制管理部门按本办法第九章的规定做好低保机构和专职人员的设立、定编等工作。

第五十二条[劳动社保部门职责]劳动社保部门职责:

(一)为达到法定就业年龄并具有劳动能力的低保对象举办就业培训,并为其提供就业援助服务;

(二)提供推荐低保申请人或低保对象就业的证明;

(三)协调做好低保对象参加社会保险相关工作;

(四)为低保申请人或低保对象出具有关社会保险、就业和再就业情况等相关证明。

第五十三条[计生部门职责]做好低保对象的人口和计划生育宣传教育工作;审核低保对象计划生育情况。

第五十四条[金融部门职责]金融部门配合低保管理审批机关核查低保家庭收入和家庭财产情况。商业银行接受民政部门的委托,为低保户代发低保补助和临时补贴等,不收取低保帐户的年费和管理费等费用。

第五十五条[农业部门职责]农业部门对有一定生产自救能力的农村低保对象,优先给予生产项目扶持,帮助其发展生产。第五十六条[监察、审计部门职责]监察、审计部门对低保救助金的管理使用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第五十七条[其它部门、单位职责]供排水、供电、供气、电信、广播电视、殡葬等其它单位和部门对低保家庭和低保对象相关费用给予减免等优惠。

第九章 保障措施

第五十八条[低保救助金管理原则]低保救助金按照属地管理原则,由各级政府列入财政预算;低保救助金必须按照预算内专项救助金管理办法进行管理,确保专款专用。

第五十九条[低保救助金来源]低保救助金的来源:

(一)各级财政预算安排的资金;

(二)社会各界为低保捐赠的资金;

(三)低保救助金的利息收入;

(四)其他资金。

第六十条[低保救助金分级负担制度]低保救助金实行政府财政分级负担制度。市、区财政分担比例为5:5(市、斗门区为6:4),区与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的分担比例由区人民政府确定,村(居)委员会原则上不负担低保救助资金。

第六十一条[低保专户]未实行国库集中支付的财政部门要设立“低保救助金财政专户”,用于核算低保救助金的收支情况。城镇、农村低保救助金要分账核算。

市财政局、市民政局每季度根据各区财政、民政部门核实的低保人数及低保救助金安排情况核定市财政负担部分,市财政局以转移支付方式将市财政负担部分拨付各区国库或“低保救助金财政专户”。

第六十二条[定期对帐]财政、民政部门要与承担发放低保救助金的金融部门定期对帐。受委托金融部门每季度要向委托的财政、民政部门提供发放清单和资金余额情况。财政部门要对发放的余额及时进行处理,防止低保救助金沉淀。

第六十三条[低保工作机构和人员确定标准]各级政府要按以下标准设立低保工作机构和配备足够工作人员:

(一)市民政部门:有专门的低保工作机构,每5000名低保对象至少配备1名定编专职低保工作人员;

(二)区民政部门:有专门的低保工作机构,至少配备1名定编专职低保工作人员,且每2000名城镇低保对象或每5000名农村低保对象增加配备1名定编专职低保工作人员;

(三)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至少配备1名专职低保工作人员且每300名低保对象增加配备1名专职低保工作人员,并可适当聘请专业社会工作者;

(四)村(居)民委员会:每100名低保对象至少聘请1名专业社会工作者从事低保工作,每个村(居)民委员会至少聘请1名专业社会工作者。第六十四条[低保工作经费]各级政府要将低保工作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并根据低保人数的变化和低保工作量等因素适时调整。

第六十五条[低保办公场所]各级要有专门的低保办公场所,并为残疾人提供方便,办公场所标识要明显。

第六十六条[低保信息化建设]建立统一、高效的网络信息管理系统,做到市、区、镇(街)、村(社区)四级联网;各级低保机构要配备低保工作专用计算机,并具备上网和数据传输条件。

第六十七条[建立家庭收入审核计算机信息共享]建立家庭收入审核计算机信息系统,有效利用户籍和车辆管理、社会保障、住房城乡建设、金融、工商、税务、住房公积金等政府部门及有关机构的数据,实现信息共享,方便信息对比和核查,建立科学、高效的收入审核信息平台。

第六十八条[低保档案管理]区民政部门、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当依照档案管理规范化的有关规定建立、管理低保对象档案。

第六十九条[低保考核]将低保工作纳入各级党政领导班子考核内容,考核结果作为党政干部实绩考核的内容及提拔任用、奖励惩戒的重要依据。

第十章 监督及法律责任

第七十条[停止发放低保情形]低保对象采取弄虚作假、隐瞒、伪造等手段,骗取享受低保待遇的,停止发放低保救助金,并由区民政部门予以警告,责令退回骗取的低保救助金, 计入人民银行企业和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及有关部门建立的诚信体系;情节严重的,处以骗取金额一倍的罚款;涉嫌犯罪的,依法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低保对象有前款规定行为,一年内无特殊生活困难提出低保申请的,不予受理。

第七十一条[低保救助金调整] 低保对象的家庭收入或家庭财产状况发生变化,未申请低保待遇变更的,由区民政部门做出调整低保待遇的决定,并责令其退回多领的低保救助金。

第七十二条[诚信体系]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村(居)民委员会以及其他社会组织,不如实提供申请收入核定的家庭及家庭成员的有关情况,或出具虚假证明的,由区民政部门提请其上级主管机关或有关部门依照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处理,并计入人民银行企业和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及有关部门建立的诚信体系。

第七十三条[低保机构和人员责任]从事社会救助工作的相关部门和机构及其工作人员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上级机关、主管机关或所在单位责令改正,依法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对符合法定条件的救助申请不予受理,或者未依法说明不予受理的理由的;

(二)对符合救助条件的拒不签署同意意见,或对不符合救助条件的故意签署同意意见的;

(三)玩忽职守,徇私舞弊,贪污、挪用、扣压、拖欠、虚报社会救助款物,擅自提高或降低社会救助水平的。

第七十四条[投诉机制]市、区民政部门及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当将低保政策、办事程序、低保救助金发放情况向社会公示,并设立低保工作投诉、举报电话。受理单位自受理投诉、举报之日起30日内调查完毕,并将处理结果告知投诉人、举报人。

第七十五条[复议诉讼机制]低保申请人或低保对象对不受理低保申请、不批准享受低保待遇或减发、停发低保救助金的决定以及行政处罚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对复议决定仍不服的,可以依法提起行政诉讼。

第七十六条[低保社会监督委会]建立以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社会组织代表和其他专业人士为成员的低保社会监督委会,负责对低保制度进行政策评估和提出政策建议。

第十一章 附 则

第七十七条[本办法解释部门]本办法由市民政部门负责解释。

第七十八条[工作日规定]本办法所称的日为工作日(特别注明除外)。

第七十九条[实施日期]本办法自2010年1月1日起实施。《珠海市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实施办法》(珠府[2003]79号)、《关于印发珠海市城乡居(村)民低保家庭收入核算办法的通知》(珠民[2005]103号)同时废止。

第四篇: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实施办法

。市。区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实施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规范本区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以下简称农村低保)工作,根据《陕西省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暂行办法》,结合本区实际,制定本工作实施办法。

第二条 农村低保工作遵循以下原则:

(一)保障农村居民的基本生活,并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

(二)实行属地管理、差额救助;

(三)按标施保、分类施保,分类管理、动态管理;

(四)与其他社会救助相结合,与其他社会保障制度相衔接,鼓励劳动自救、社会互助;

(五)公开、公平、公正。

第三条 农村低保工作实行政府负责制。区人民政府为农村低保提供物质条件和组织保障,对在农村低保工作中做出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建立健全“政府领导、民政主管、部门配合、基层落实、群众参与”的工作机制。

(一)区民政局负责农村低保工作的组织实施和保障对象的审批管理工作;区财政局负责农村低保资金的落实和监管工作;区审计局负责农村低保资金使用情况的专项审计工作;相关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协同做好农村低保有关工作。

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承担具体责任,负责农村低保对象的审核管理工作。

村民委员会做好协助入户调查、评议和服务工作。

(二)区民政局建立农村低保工作管理机制,配备相应工作人员;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建立民政工作站,配备专职低保工作人员;村级成立农村低保评议小组,明确农村低保工作人员。

第二章 保障标准

第四条 区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按市人民政府制定的保障标准公布执行。

第五条 农村低保保障标准随着当地生活必需品价格变化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适时调整,在基本生活必需品价格上涨较快时,按照市人民政府的要求为农村低保家庭发放临时价格补贴。

第三章 申请条件

第六条 申请农村低保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一)拥有本区农业户籍并长期居住的;

(二)家庭年人均纯收入低于市人民政府公布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主要是因病残、年老体弱、丧失劳动能力及其他特殊原因造成生活常年困难的农村居民家庭。

第七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家庭,不得纳入农村低保:

(一)家庭成员有劳动能力、无正当理由拒绝劳动,撂荒承包土地或无正当理由拒绝参加有关部门组织的就业培训和劳务输出的;

(二)不按规定程序申报、证明材料不全、弄虚作假的;

(三)拒绝配合入户调查,不提供有效收入证明材料或转移、隐瞒家庭真实收入的(包括非稳定性隐蔽收入);

(四)法定赡养、抚养、扶养义务人有赡养、抚养、扶养能力,不尽赡养、抚养、扶养义务的;

(五)购买高档非生活必需品或长期高消费的;

(六)有赌博、吸毒等恶习经教育不改正的;

(七)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在职工作人员的父母、配偶;

(八)经区政府认定其他不能纳入农村低保的。

第四章 申请、审核与审批

第八条 由户主以家庭为单位向户籍所在地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提出书面申请,特殊情况下户主也可委托家庭成员、法定监护人或村民委员会代为申请,并提供下列材料:

(一)农村低保申请书;

(二)居民户口簿、居民身份证;

(三)涉及家庭成员收入的相关证明以及需要提供的其他材料。

第九条 家庭成员是指具有法定赡养、扶养、抚养关系并共同居住、共同生活的所有家庭成员。

户籍迁出但尚在大中专院校就读的学生应计入家庭成员;现役军人,在监狱、劳动教养场所内服刑、劳动教养的人员不应计入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

第十条 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受理申请人申报材料并如实登记。

第十一条 农村低保按集中受理、审核、审批一次。

第十二条 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收到申请后,对申请人材料进行初审、入户调查、组织村级民主评议,符合低保条件的,提出核准意见,并进行公示,公示无异议的,报区民政局审批,有异议的重新审核;不符合农村低保条件的,出具不予批准通知书,将全部申请材料退回申请人。

第十三条 区民政局对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上报的拟纳入的低保对象进行审查,符合条件的予以批准,并将审批结果通知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不符合条件的,出具不予批准通知书,通过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送达申请人。

审批结果要进行公示,公示无异议的发给《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证》;有异议的,重新审核。

第五章 家庭经济状况调查

第十四条 应计入家庭收入的内容 :

(一)工资性收入,指因任职或者受雇而取得的工资、薪金、奖金、劳动分红、津贴、补贴以及与任职或者受雇有关的其他所得;

(二)经营性收入,指从事生产、经营及有偿服务活动所得。包括从事种植、养殖、采集及加工等农村牧渔业的生产收入,从事工业、建筑业、手工业、交通运输业、批发和零售贸易业、餐饮业、文教卫生业和社会服务业等经营及有偿服务活动的收入;

(三)财产性收入,包括动产收入和不动产收入。动产收入包括出让无形资产、特许权等收入,储蓄存款利息、有价证券红利、储蓄性保险投资及其他股息和红利等收入,集体财产收入分红和其他动产收入等;不动产收入包括转租承包土地经营权,出租或出让房产,以及其他不动产收入;

(四)转移性收入,指无须付出任何对应物而获得的收入,包括赡养费、扶养费、抚养费,遗属生活补助、人身伤害赔偿中的生活补助性质的费用,继承性所得、赠与所得和偶然所得等;

(五)其他应计入家庭收入的项目。

第十五条 不计入家庭收入的内容:

(一)优抚对象及享受政府特殊照顾人员的优抚、特殊照顾待遇。包括优抚对象享受的定期抚恤金、定期定量补助金、伤残抚恤金、优待金,建国前入党的农村老党员的定期补助等;

(二)政府、政府部门及有关单位对工作、学习优秀者颁发的非报酬性奖励。包括劳动模范荣誉津贴、奖学金、见义勇为奖金、独生子女费、计划生育政策奖励金等;

(三)政府、政府部门及有关单位给予的特定用途的非生活补助资金和实物。包括因公(工)负伤人员的公(工)伤医疗费、护理费、一次性伤残补助金、残疾辅助器具费,丧葬费、抚恤金,在校学生获得的助学金,困难补助,农村医疗救助补助的医疗费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报销的医疗费,高龄津贴、孤残儿童基本生活费、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个人缴费及基础养老金,生产性补贴、临时性补贴、捐助款物、慰问款物等;

(四)其他不应计入家庭收入的项目。

第十六条 核算办法。

(一)工资性收入:能提供有效收入证明材料的,按相关证明材料计算;不能提供有效证明材料的,按照当地同行业的平均收入水平计算;

(二)经营性纯收入:从事生产、经营及有偿服务活动的收入,按照当地同行业的平均收入水平计算;

(三)财产性收入:有财产租赁、转让或变卖协议(合同、票据),按协议(合同、票据)内容计算;不能提供财产租赁、转让或变卖协议(合同、票据)的,按当地同类财产的市场租赁、转让或变卖价格计算。储蓄存款利息、有价证券红利、储蓄性保险投资及其他股息和红利收入等,按实际所得计算;

(四)转移性收入:有裁决、判决、协议的,按照裁决、判决、协议计算;没有裁决、判决、协议的,按照实际所得计算。

第六章 民主评议与公示

第十七条 村级低保评议小组人员组成。

村级低保评议小组应有村党支部和村委会成员、村民监督委会成员、熟悉村民情况的党员代表、村民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人员组成,总人数原则上不少于12人,每次会议出席人数不得少于2/3,其中,村民代表人数不得少于总人数的2/3。村级民主评议必须在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工作人员指导下进行。

第十八条 村级民主评议程序。

(一)民政工作站工作人员宣读低保政策;

(二)由村低保负责人介绍评议小组组成人员情况,并介绍该村申请低保对象家庭基本状况;

(三)村级农村低保评议小组对申请人家庭经济状况调查情况展开讨论,对调查结果的真实性和准确性进行评价。

(四)由民主评议小组推荐计票、监票人;

(五)村级农村低保评议小组对申请人是否符合最低生活保障条件,对已纳入最低生活保障对象是否需要清退或增减最低生活保障金进行无记名投票表决;

(六)现场唱票、计票,表决结果得到2/3以上参会代表同意方为有效,主持人宣布民主评议结果;

(七)列席会议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工作人员就评议的真实性、有效性发表意见,所有参加评议人员签字确认评议结果。

第十九条 公示实施主体及内容。

(一)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对经村级民主评议和审核符合低保标准的进行公示;区民政局对拟纳入最低生活保障对象的申请材料及相关情况进行核查审批后,通知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将审批结果进行公示;

(二)公示内容:拟纳入低保的申请人姓名、住址、家庭成员、家庭收入及补助金额,举报电话等。

第二十条 公示要充分利用固定的村务公开栏或公示牌,选择便于群众知晓的地点,包括申请人和低保对象所在的自然村。每次公示时间不少于7天,接受群众和社会监督。

第二十一条 对群众有异议的公示对象,应再次调查核实。

第七章 资金管理与发放

第二十二条 农村低保资金来源:

(一)上级补助资金;

(二)区财政配套资金;

(三)农村低保专户利息收入;

(四)社会捐赠资金。

第二十三条 农村低保资金实行专户管理、专款专用、结转使用。

第二十四条 农村低保金以货币的形式按月发放,每月由金融机构发放到保障对象个人存折账户,不得以实物救助冲抵和扣缴其他款项。

第二十五条 区民政局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经费,按照上级要求由财政局每年以区财政预算安排的农村低保资金总额规定比例从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专户中单列。

第八章 工作管理

第二十六条 区民政局要通过组织培训、以会代训、现场观摩和经验交流等各种形式,加强农村低保工作人员培训和农村低保政策的宣传普及工作。

第二十七条 农村低保对象实行一户一证,持证救助。

第二十八条 农村低保实行档案管理和信息化管理。区民政局建立健全农村低保保障对象社会救助动态监控系统。

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对申请农村低保的家庭要做好入户调查、信息采集和录入归档工作。

农村低保对象实行一户一档管理,档案材料包括:农村低保申请表、家庭成员户口簿、身份证复印件、家庭收入证明材料、入户调查表、农村低保审核审批表、变动调整(注销)表以及其他应当归档的材料。

第九章 监督与处罚

第二十九条 区民政局要向社会公开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政策、审批程序、保障情况等,公开咨询投诉举报电话。

第三十条 农村低保信访工作实行首问负责制,工作人员接到群众咨询、投诉、举报等信访事项,应当进行书面登记,按照规定程序办理,不得推诿、拖延。

第三十一条 农村低保管理服务工作人员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给予批评教育或处分。涉嫌违法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依法查处。

(一)对符合农村低保条件的家庭拒不签署同意纳入农村低保意见的,明知不符合农村低保条件的家庭执意签署同意纳入农村低保意见的;

(二)利用工作之便向农村低保申请人或低保对象吃、拿、卡、要、刁难的;

(三)玩忽职守、徇私舞弊,或者贪污、挪用、扣压、拖欠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资金的。

第三十二条 农村低保对象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区民政局、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给予批评教育或者警告,并停止发放和追回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骗取最低生活保障金行为,涉嫌违法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依法查处。

(一)在纳入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期间,家庭收入、财产增加或人口减少而不按规定如实申报的;

(二)采取虚报、隐瞒、伪造等手段,骗取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的。

第三十三条 侮辱、殴打低保工作人员,干扰、妨碍低保工作,涉嫌违法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依法查处。

第三十四条 经查出具虚假证明的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由区民政局或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提请其上级主管机关依法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

第十章 附 则

第三十五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第五篇:完善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思考

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是指以保障农村居民基本生活为目的,合理地确定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对人均收入低于保障标准的家庭成员给予差额补助的社会救济制度。能否深入贯彻党中央及省市有关文件精神,进一步完善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牢固构筑以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主,救助和扶持、输血和造血、政策和社会相结合的多层次、立体化、全覆盖的农村社会救助体系,是当前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在对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实施情况和存在问题作出剖析的基础上,提出进一步完善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对策和建议。

一、基本情况:

我县辖24个乡镇279个村(社区)居委会,总人口47.2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9.8万人。为妥善解决农村贫困人口生活困难,切实保障农村低收入居民基本生活,根据省、市人民政府的工作部署,2004年初,我县开始在全县范围内建立和实施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县委、县政府从解决“三农问题”,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战略高度出发,认真组织县、乡、村各级各部门扎实开展农村低保工作,出台了《**县人民政府关于全面建立和实施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本文权属文秘之音所有,更多文章请登陆www.xiexiebang.com查看)的通知》、《**县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实施办法》、《**县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资金管理暂行 办法》等有关配套文件,按照“四个满意”和“三个确保”的要求全面健康有序地开展农村低保工作。至今年三月底,全面建立了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全县39万农业人口中,18069名年均收入低于1000元的贫困居民享受到农村低保,占全县农业人口的4.62%,月均发放保障金65.9万元(其中省财转移支付补助 70%,县财配套30%),人均月补差36.5元(其中五保户人均月补差83元,特困户人均月补差32.8元),受保对象中五保户1373人,社会老人1024人,计生困难户1656户4221人,残疾人1076户2548人,其他困难户2172户(含特困归侨31户50人),基本实现了“应保尽保”的目标。

二、存在问题:

自2004年开始全面建立和实施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以来,至今已经有十个月时间了,客观地说,实施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对维护我县农村社会安定和稳定,促进我县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从实施过程和效果来看,仍然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

1、农村居民的家庭收入界定难。家庭收入是指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所获得的货币收入和实物收入的总称,主要包括家庭经营性收入、工资性收入、财产性收入与转移性收入四大项。但由于收入多元化、农产品市场价格不稳定,以及家庭养殖自养自给部份、临时工收入带有很大隐蔽性等原因,实际收入难以跟踪测算,加之有的农民拒绝如实提供其个人状况,现行的法律法规未明确规定村民必须履行如实告知其收入的义务,也未赋予民政部门、乡政府、村民委会员对本行政辖区内村民收入的调查权,导致家庭收入界定难。

2、农村共同生活的家庭人口难以界定。统计农村家庭人口,一般以当地公安派出所的户口簿登记数为依据,但在实践中,有的农村居民实际现有的共同生活家庭人数与户口簿上登记的家庭总人口数不一致,这种“人户分离”现象给农村居民家庭人口的计算带来一定难度。

3、农村低保工作透明度不够。有些乡镇、村民委员会,由于有怕麻烦的思想或受人情观念、宗族观念的影响,对申请低保的农户,没有调查摸底,没有通过村民代表会议进行评议,也没有公示,直接由村两委或村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确定,有优亲厚友现象。

4、部分村未实现“应保尽保”。我县虽然已经完成了省政府下达的农村低保工作任务,将18069名农村贫困人口纳入保障范围,但从实际情况来看,由于未考虑地域生活水平、经济发展状况等因素,加之时间紧(省政府规定今年农村低保工作必须在一个月时间内完成)等原因,部分经济水平较差的乡镇、村可能还有部分符合低保条件的对象未曾入保,导致“漏保”。

5、农村居民返贫现象未能得到有效遏制。实施农村低保制度,最根本的目的是要改革传统的社会救济制度,保障贫困农民的基本生活,减轻贫困农民的生活负担,从而使他们能够发展生产,脱贫致富,但由于受目前经济条件的制约,农村保障程度比较低,农村社会保险、社会福利等社会保障制度不够完善,扶持扶助政策不够健全,相应配套措施比较缺乏等因素影响,相当一部分农村低保户虽然一时基本 解决了生活困难,但又可能因病、因子女上学或因遭受自然灾害、意外事故等原因而重新返贫。

三、对策和建议

针对上述问题,笔者认为要进一步完善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建立和完善农村贫困家庭备案制。建立和完善农村贫困家庭备案制是顺利实施农村低保制度的前提和基础。县、乡民政、统计、扶贫办等有关部门,应当未雨绸缪,尽早组织人员深入乡村访贫问苦,了解情况,摸清实情,并将贫困对象建帐立卡,设立台帐,台帐应包括家庭人口、收入、劳动力状况、致贫原因等相关内容,从而做到“情况清、底子明”,心中有数,胸有成竹,为下一步正确决策提供依据。

(二)、合理确定保障标准。由于受地域、生产者、生产力状况等因素影响,因此,制定保障标准应遵循因地制宜、实事求是的原则,宜细不宜粗,宜繁不宜简,避免出现“一刀切”现象。一是要努力探索“三类”乡镇不同保障标准。高坎抚片区,是我县经济相对较发达地区,应当将保障标准适当提高(建议以1100元为宜),避免出现“无人或少人入保”现象;城关片区,是我县经济相对发达地区,保障标准应当基本持平(建议以1000元为宜);金丰片区,是我县经济相对较不发达地区,应当降低入保门槛(建议以900元为宜),保证“应保尽保”。二是要对不同家庭结构实行不同(本文权属文秘之音所有,更多文章请登陆www.xiexiebang.com查看)保障标准。主要以其家庭结构成员是否有劳动能力为参考标准,无劳动能力者(如五保户、残疾户、重点贫困户等),应当实行全保,而有部分劳动能力者的保障标准应当略低于无劳动能力者,略高于有劳动能力者。三是要随着经济发展的变化适当调整保障标准。保障标准并不是一成不变的硬性指标,随着经济发展水平、财政承受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物价水平的较大变化,保障标准也应随之作适当变化。

(三)、准确界定家庭收入。准确界定家庭收入,是低保工作的难点。当前,主要应抓好三项工作:一是要建立农民工外出务工登记制度。农民工在城乡之间双向流动,外出就业,应当即时向村委会告知或登记,劳动就业单位应予详细登记,并通知所在乡镇、村,从而能够准确掌握其就业及工资性收入状况;二是要逐步规范经营性收入计算口径。由于农村家庭经营收入类别繁杂,价格因地域因农户本身能力而高低不一,因此,在家庭经营性收入的计算上,应本着宜粗不宜细的原则,大体上根据当地统计局上半年采用的农产品第一次交易价(计算农产值的单价)乘以农业部门提供的亩产一般经验下限匡算出收入,再扣除生产必要费用得出纯收入;三是应当尽快制定法律,赋予民政部门必要的居民收入调查权,使民政部门能够更好地掌握申请对象家庭财产状 况,准确核定其家庭收入。

(四)、规范申请审核审批程序。规范运作是农村低保工作的关键环节。按照农村低保申报工作的要求,村(社区)居委会应成立村(社区)居书记或主任任组长,支部委员或村委会成员,村民小组长及县(乡)人大代表为成员的低保对象资格评议小组,收到低保申请后,村(社区)居应在7个工作日内完成初审,并组织评议小组进行评议,经评议符合低保条件的申请对象在村务公开栏张榜公示,公示时间为3-5天,公示无异议后报乡镇。乡(镇)要成立农村低保工作领导小组,同时成立农村低保工作队,落实包村领导责任制,由包村领导任队长,负责指导、督促村(社区居)委员会开展农村低保工作,乡(镇)低保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对村(社区居)报送的申请对象在10个工作日内完成审核,并将审核确认后的申请对象在乡(镇)政务公开栏张榜公示,公示时间为3-5天,公示无异议后报县民政局(本文权属文秘之音所有,更多文章请登陆www.xiexiebang.com查看),县民政局收到乡(镇)上报的申请情况后,在7个工作日内完成审核工作并提交局长办公会议研究决定,研究确定的低保对象名单、补助标准情况及时反馈至乡(镇)民政办,由乡镇民政办将审批结果在乡镇政务公开栏内张榜公示,公示时间为3-7天,公示无异议后,发给农村低保对象《低保金领取证》。

(五)、完善动态管理机制。动态管理,既是农村低保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提高农村低保工作运行质量的重要手段。在已基本实现应保尽保的情况下,农村低保制度建设应转移到动态管理方面来。县、乡、村三级要建立农村低保对象分类档案,一是把老弱病残,无劳动能力,不存在有收入变动的低保对象,列为享受低保待遇中较为稳定的群体,经常予以关心慰问,尽力解决他们生活中遇到的困难;二是把年龄偏大、身体不好,就业机会较少的低保对象及在读大学、职高或技校即将面临就业的低保人员,列为享受低保待遇中相对稳定的群体,采取定期走访形式进行管理;三是把比较年轻、身体较好、有就业潜力的低保人员,列为有隐性就业,享受低保待遇相对较不稳定的群体,经常了解他们的隐性就业情况,依据实情给予及时变更,从而实现动态管理的目的。

(六)、健全监督制约机制。完善的监督制约机制是顺利开展农村低保工作的有力保障。县、乡、村三级要开通低保工作热线电话和举报电话,方便群众了解低保政策,畅通投诉渠道;县纪检监察部门要对农村低保工作全程跟踪督查,对违法违纪的人和事严肃查处,维护低保工作纪律;县、乡人大代表及其工作部门要定期视查农村低保工作开展情况,及时了解民情,反映民意,监督农村低保工作“公开、公平、公正”进行,促使农村低保工作真正成为一项“阳光作业”。

(七)、制定配套政策。农村低保制度是反贫困的最后一道防线,它解决的是农村困难群众的最低生活困难问题,解决不了农村低保对象的根本问题。为了弥补农村低保制度的缺陷,由全社会联手,各司其职,各尽所能,积极打造农村社会体系的新平台,是我们防范“返贫”的一个重要措施,一方面,各级各部门都要制定和实施农村低保对象的优惠扶持政策,如:教育部门要实施义务教育补贴或教育费减免的政策,建立就学援助制度,救助失学学生;医疗卫生部门要积极探索(本文权属文秘之音所有,更多文章请登陆www.xiexiebang.com查看)农村合作医疗的新路子,发展农村医疗保险,建立医疗救助制度,对患重病的农村困难居民实施医疗救助;建设部门要建立危房翻建补助制度,解决低保对象住房困难;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要深入开展农民工技术技能培训,发展农村社会保险事业,培育农村劳动力市场,建立农民工外出务工援助制度等等。另一方面,要广泛发动社会各方面力量,深入开展扶贫捐赠、包户扶贫和慈善活动,为贫困对象提供生活帮助;要大力发展各种公益性的社会救助组织,特别是志愿者组织,为贫困对象提供志愿性的家庭服务;要充分调动民间的积极性,经常性地通过各级各类组织,持续开展“献爱心”等社会募捐活动,建立社会弱者权益保障基金,为贫困对象提供切实帮助。

下载抚州市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实施办法word格式文档
下载抚州市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实施办法.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曲靖市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暂行办法(5篇)

    曲靖市人民政府公告 第24号 现公布《曲靖市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暂行办法》,自2007年7月18日起施行。 曲靖市人民政府 二○○七年七月十八日曲靖市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

    《黄冈市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实施办法(试行)》

    《黄冈市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实施办法(试行)》文号:黄政发〔2007〕36号【摘要】 实施原则:坚持“政府领导、民政主管、部门协作、社会参与、乡村落实”的原则,实行政府救助与劳......

    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

    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 申请农村低保救助的对象及条件: 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是指具有本地农业户口,且在当地农村居住一年以上,因病、因残、因灾以及生存条件恶劣等原因造成......

    贵州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全面建立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有关

    【发布单位】贵州省 【发布文号】黔府办发〔2007〕57号 【发布日期】2007-07-05 【生效日期】2007-07-05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贵州省 贵州省人......

    浅谈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农村贫困人口大幅度减少,人民生活质量整体得到很大提高,但仍有部分农村居民因各种原因难以维持基本生活。因此,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对于......

    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目录 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和对象范围 农村最低生活保障管理 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指由地方政府为家庭人均纯收入低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农村贫......

    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一体化路径探索 摘要:“城乡低保一体化”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统筹城乡发展的必然趋势;是消除制度性贫困,实现底线公平的必然要求;是突破改革瓶颈,促进低保......

    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申请书

    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 申请村委会: 申请人:,性别:,族,文化,生 于年月日,身份证号:庭人口人,家住安龙县龙广镇村组。 申请事由:由于 原因,造成我户常年生活困难,故特向书面申请,请求审批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