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封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完善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意见

时间:2019-05-13 18:41:3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开封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完善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意见》,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开封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完善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意见》。

第一篇:开封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完善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意见

开封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完善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意见

各县、区人民政府,开发区管委会,市人民政府有关部门:

为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切实保障农村困难群众基本生活的一系列指示精神,妥善解决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进一步完善我市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以下简称农村低保)制度,建立保障农村困难群众基本生活的长效机制,特提出以下工作意见:

一、充分认识完善农村低保制度的重要意义

农村低保是政府对家庭人均收入低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农村贫困居民,按照保障标准进行补助的新型社会救助制度。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明确要求:“完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做到应保尽保,不断提高保障标准和补助水平”,国务院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农村低保要做到应保尽保”。我市自2006年开始实施农村低保制度以来,救助水平不断提高,救助覆盖面不断扩大,管理和操作水平有了很大改进,这对于保障农村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起到了重要作用。进一步完善农村低保制度,认真做好农村低保工作,全面提高规范化管理水平,确保农村低保工作健康、可持续发展,让困难群众共享发展成果,是我们党执政为民的重要体现,是坚持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迫切需要,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完善农村低保制度,把符合条件的农村低保对象全部纳入保障范围,基本实现应保尽保,推行分类施保,确保这项合民心、顺民意的德政工程真正落到实处。

三、保障标准和保障覆盖面

我市农村低保标准,要本着既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又符合财政承受能力,既保障低收入农村居民的基本生活,又要有克服依赖思想,调动生产劳动积极性的原则。各县、区要在5月中旬以前以县、区政府名义出台低保标准并上报市民政局备案。2009年,各县、区农村低保月人均补助水平不低于50元。

各县、区要根据当地实际确定救助覆盖面,既要将低于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贫困家庭纳入低保范围,又不能超越本地的经济发展水平。要把有残疾人、重病人、艾滋病患者、子女无能力赡养的老年人、孤儿等经济困难的家庭纳入低保范围。全市农村低保覆盖面占农业人口总数的4.5%左右。

四、实行分类施保

农村低保对象按照“分类施保,特困重保”的原则享受低保待遇。

(一)享受农村低保待遇的家庭分为三类:

1.一类家庭。为长期重点保障户,包括应保未保的农村五保对象,家中主要劳动力伤亡、重病、重残、家庭其它成员无劳动能力等特殊困难家庭。

2.二类家庭。为长期保障户,包括家庭主要劳动力伤亡、重病、重残、家庭其它成员劳动能力较差,生活状况短期内不会有较大变化,需要长期保障的家庭,由一方抚养未成年子女的单亲家庭。

3.三类家庭。为短期保障户,包括家庭主要成员有劳动能力,但需要赡养或抚养的人口较多,负担过重的家庭。

(二)不同类型的农村低保家庭实行不同的补助标准:

1.一类家庭月人均补助为70元。

2.二类家庭月人均补助为50元。

3.三类家庭月人均补助为30元。

各类家庭的保障比例各县、区要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五、复核认定低保对象

各县、区要对农村低保对象进行全面复核认定,在认定过程中,要采取入户调查、邻里走访、信函索证、跟踪消费、综合评估等方式,通过“看、问、查、核”的办法,弄清其家庭收入的实际情况和生活状况,对不符合条件的低保对象坚决予以清退。要采取得力措施,坚决纠正保人不保户,一户保一人的问题。

六、申请、审核、审批程序

各县、区要坚持村民自愿申请和村“两委”推荐相结合,经村“两委”会议、党员会议和村民代表大会讨论,评议出拟保对象人员名单,在村务公开栏张榜公布7日,无异议后将拟保对象名单和评议原始记录上报乡(镇)政府。乡(镇)政府和县、区民政部门要严格把关,核查其申报资料是否齐全,拟保对象分类是否合理。乡(镇)政府要对所有申报对象入户调查核实,县、区民政部门对申报对象的入户抽查率不低于40%,并将审核和审批结果分别在村务公开栏张榜公布7日,对有异议的对象进行重新审核和审批,确保对象认定准确无误。

七、加强规范化管理和监控

1.农村低保实行动态管理。要按照“政府领导,民政主管,部门协作,社会参与”的管理办法,对农村低保实行动态管理,基本实现应保尽保。要定期对农村低保对象进行审核。三类低保家庭半年审核一次,二类低保家庭一年审核一次。

2.建立档案管理制度。各县、区要加大对农村低保对象的档案管理,对农村低保对象的档案应一户一档,做到各乡(镇)有档案柜,村有档案盒,并逐步建立健全农村低保信息管理制度,提高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管理水平。

3.严格工作监控。各县、区要对农村低保工作运行情况实行全程监控,对享受低保待遇的农村居民在村务公开栏中实行常年公示,并公布所在县民政局、乡(镇)的投诉电话,不间断的对农村低保工作运行情况进行监督。

八、加强领导,确保农村低保制度的顺利实施

农村低保制度政策性强、涉及面广、工作量大、情况复杂,关系到农村困难群众的切身利益,各县、区政府要切实加强领导,加大推进力度,狠抓工作落实。

1.加强组织领导。各县、区要把这项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由主要领导负总责,并建立相应机构,明确任务,落实责任。

2.强化部门协作。民政部门要精心组织、周密安排、规范运作,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按照基本实现应保尽保、分类施保的要求逐一落实;财政部门要落实农村低保资金,加强资金管理,定期督促、检查资金的拨付和使用情况,并落实必要的工作经费;发展改革、统计、劳动保障、教育、审计、扶贫等部门要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共同做好农村低保标准的测算、调查以及农村家庭收入计算等相关工作。

3.严肃责任追究。农村低保工作基本实现应保尽保,分类施保,时间紧、任务重,因此,各级各部门要严格依法办事,严格按照规定程序操作,对违法、违纪、违规问题,监察部门要依照相关规定,对主要责任者和直接责任人给予相应处分,对触犯刑律的,由司法机关追究其刑事责任。对采取虚报、瞒报、伪造等非法手段骗取低保待遇的农村居民,视情节轻重予以处罚。

二○○九年四月二十九日

第二篇:完善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思考

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是指以保障农村居民基本生活为目的,合理地确定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对人均收入低于保障标准的家庭成员给予差额补助的社会救济制度。能否深入贯彻党中央及省市有关文件精神,进一步完善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牢固构筑以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主,救助和扶持、输血和造血、政策和社会相结合的多层次、立体化、全覆盖的农村社会救助体系,是当前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在对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实施情况和存在问题作出剖析的基础上,提出进一步完善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对策和建议。

一、基本情况:

我县辖24个乡镇279个村(社区)居委会,总人口47.2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9.8万人。为妥善解决农村贫困人口生活困难,切实保障农村低收入居民基本生活,根据省、市人民政府的工作部署,2004年初,我县开始在全县范围内建立和实施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县委、县政府从解决“三农问题”,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战略高度出发,认真组织县、乡、村各级各部门扎实开展农村低保工作,出台了《**县人民政府关于全面建立和实施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本文权属文秘之音所有,更多文章请登陆www.xiexiebang.com查看)的通知》、《**县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实施办法》、《**县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资金管理暂行 办法》等有关配套文件,按照“四个满意”和“三个确保”的要求全面健康有序地开展农村低保工作。至今年三月底,全面建立了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全县39万农业人口中,18069名年均收入低于1000元的贫困居民享受到农村低保,占全县农业人口的4.62%,月均发放保障金65.9万元(其中省财转移支付补助 70%,县财配套30%),人均月补差36.5元(其中五保户人均月补差83元,特困户人均月补差32.8元),受保对象中五保户1373人,社会老人1024人,计生困难户1656户4221人,残疾人1076户2548人,其他困难户2172户(含特困归侨31户50人),基本实现了“应保尽保”的目标。

二、存在问题:

自2004年开始全面建立和实施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以来,至今已经有十个月时间了,客观地说,实施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对维护我县农村社会安定和稳定,促进我县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从实施过程和效果来看,仍然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

1、农村居民的家庭收入界定难。家庭收入是指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所获得的货币收入和实物收入的总称,主要包括家庭经营性收入、工资性收入、财产性收入与转移性收入四大项。但由于收入多元化、农产品市场价格不稳定,以及家庭养殖自养自给部份、临时工收入带有很大隐蔽性等原因,实际收入难以跟踪测算,加之有的农民拒绝如实提供其个人状况,现行的法律法规未明确规定村民必须履行如实告知其收入的义务,也未赋予民政部门、乡政府、村民委会员对本行政辖区内村民收入的调查权,导致家庭收入界定难。

2、农村共同生活的家庭人口难以界定。统计农村家庭人口,一般以当地公安派出所的户口簿登记数为依据,但在实践中,有的农村居民实际现有的共同生活家庭人数与户口簿上登记的家庭总人口数不一致,这种“人户分离”现象给农村居民家庭人口的计算带来一定难度。

3、农村低保工作透明度不够。有些乡镇、村民委员会,由于有怕麻烦的思想或受人情观念、宗族观念的影响,对申请低保的农户,没有调查摸底,没有通过村民代表会议进行评议,也没有公示,直接由村两委或村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确定,有优亲厚友现象。

4、部分村未实现“应保尽保”。我县虽然已经完成了省政府下达的农村低保工作任务,将18069名农村贫困人口纳入保障范围,但从实际情况来看,由于未考虑地域生活水平、经济发展状况等因素,加之时间紧(省政府规定今年农村低保工作必须在一个月时间内完成)等原因,部分经济水平较差的乡镇、村可能还有部分符合低保条件的对象未曾入保,导致“漏保”。

5、农村居民返贫现象未能得到有效遏制。实施农村低保制度,最根本的目的是要改革传统的社会救济制度,保障贫困农民的基本生活,减轻贫困农民的生活负担,从而使他们能够发展生产,脱贫致富,但由于受目前经济条件的制约,农村保障程度比较低,农村社会保险、社会福利等社会保障制度不够完善,扶持扶助政策不够健全,相应配套措施比较缺乏等因素影响,相当一部分农村低保户虽然一时基本 解决了生活困难,但又可能因病、因子女上学或因遭受自然灾害、意外事故等原因而重新返贫。

三、对策和建议

针对上述问题,笔者认为要进一步完善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建立和完善农村贫困家庭备案制。建立和完善农村贫困家庭备案制是顺利实施农村低保制度的前提和基础。县、乡民政、统计、扶贫办等有关部门,应当未雨绸缪,尽早组织人员深入乡村访贫问苦,了解情况,摸清实情,并将贫困对象建帐立卡,设立台帐,台帐应包括家庭人口、收入、劳动力状况、致贫原因等相关内容,从而做到“情况清、底子明”,心中有数,胸有成竹,为下一步正确决策提供依据。

(二)、合理确定保障标准。由于受地域、生产者、生产力状况等因素影响,因此,制定保障标准应遵循因地制宜、实事求是的原则,宜细不宜粗,宜繁不宜简,避免出现“一刀切”现象。一是要努力探索“三类”乡镇不同保障标准。高坎抚片区,是我县经济相对较发达地区,应当将保障标准适当提高(建议以1100元为宜),避免出现“无人或少人入保”现象;城关片区,是我县经济相对发达地区,保障标准应当基本持平(建议以1000元为宜);金丰片区,是我县经济相对较不发达地区,应当降低入保门槛(建议以900元为宜),保证“应保尽保”。二是要对不同家庭结构实行不同(本文权属文秘之音所有,更多文章请登陆www.xiexiebang.com查看)保障标准。主要以其家庭结构成员是否有劳动能力为参考标准,无劳动能力者(如五保户、残疾户、重点贫困户等),应当实行全保,而有部分劳动能力者的保障标准应当略低于无劳动能力者,略高于有劳动能力者。三是要随着经济发展的变化适当调整保障标准。保障标准并不是一成不变的硬性指标,随着经济发展水平、财政承受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物价水平的较大变化,保障标准也应随之作适当变化。

(三)、准确界定家庭收入。准确界定家庭收入,是低保工作的难点。当前,主要应抓好三项工作:一是要建立农民工外出务工登记制度。农民工在城乡之间双向流动,外出就业,应当即时向村委会告知或登记,劳动就业单位应予详细登记,并通知所在乡镇、村,从而能够准确掌握其就业及工资性收入状况;二是要逐步规范经营性收入计算口径。由于农村家庭经营收入类别繁杂,价格因地域因农户本身能力而高低不一,因此,在家庭经营性收入的计算上,应本着宜粗不宜细的原则,大体上根据当地统计局上半年采用的农产品第一次交易价(计算农产值的单价)乘以农业部门提供的亩产一般经验下限匡算出收入,再扣除生产必要费用得出纯收入;三是应当尽快制定法律,赋予民政部门必要的居民收入调查权,使民政部门能够更好地掌握申请对象家庭财产状 况,准确核定其家庭收入。

(四)、规范申请审核审批程序。规范运作是农村低保工作的关键环节。按照农村低保申报工作的要求,村(社区)居委会应成立村(社区)居书记或主任任组长,支部委员或村委会成员,村民小组长及县(乡)人大代表为成员的低保对象资格评议小组,收到低保申请后,村(社区)居应在7个工作日内完成初审,并组织评议小组进行评议,经评议符合低保条件的申请对象在村务公开栏张榜公示,公示时间为3-5天,公示无异议后报乡镇。乡(镇)要成立农村低保工作领导小组,同时成立农村低保工作队,落实包村领导责任制,由包村领导任队长,负责指导、督促村(社区居)委员会开展农村低保工作,乡(镇)低保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对村(社区居)报送的申请对象在10个工作日内完成审核,并将审核确认后的申请对象在乡(镇)政务公开栏张榜公示,公示时间为3-5天,公示无异议后报县民政局(本文权属文秘之音所有,更多文章请登陆www.xiexiebang.com查看),县民政局收到乡(镇)上报的申请情况后,在7个工作日内完成审核工作并提交局长办公会议研究决定,研究确定的低保对象名单、补助标准情况及时反馈至乡(镇)民政办,由乡镇民政办将审批结果在乡镇政务公开栏内张榜公示,公示时间为3-7天,公示无异议后,发给农村低保对象《低保金领取证》。

(五)、完善动态管理机制。动态管理,既是农村低保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提高农村低保工作运行质量的重要手段。在已基本实现应保尽保的情况下,农村低保制度建设应转移到动态管理方面来。县、乡、村三级要建立农村低保对象分类档案,一是把老弱病残,无劳动能力,不存在有收入变动的低保对象,列为享受低保待遇中较为稳定的群体,经常予以关心慰问,尽力解决他们生活中遇到的困难;二是把年龄偏大、身体不好,就业机会较少的低保对象及在读大学、职高或技校即将面临就业的低保人员,列为享受低保待遇中相对稳定的群体,采取定期走访形式进行管理;三是把比较年轻、身体较好、有就业潜力的低保人员,列为有隐性就业,享受低保待遇相对较不稳定的群体,经常了解他们的隐性就业情况,依据实情给予及时变更,从而实现动态管理的目的。

(六)、健全监督制约机制。完善的监督制约机制是顺利开展农村低保工作的有力保障。县、乡、村三级要开通低保工作热线电话和举报电话,方便群众了解低保政策,畅通投诉渠道;县纪检监察部门要对农村低保工作全程跟踪督查,对违法违纪的人和事严肃查处,维护低保工作纪律;县、乡人大代表及其工作部门要定期视查农村低保工作开展情况,及时了解民情,反映民意,监督农村低保工作“公开、公平、公正”进行,促使农村低保工作真正成为一项“阳光作业”。

(七)、制定配套政策。农村低保制度是反贫困的最后一道防线,它解决的是农村困难群众的最低生活困难问题,解决不了农村低保对象的根本问题。为了弥补农村低保制度的缺陷,由全社会联手,各司其职,各尽所能,积极打造农村社会体系的新平台,是我们防范“返贫”的一个重要措施,一方面,各级各部门都要制定和实施农村低保对象的优惠扶持政策,如:教育部门要实施义务教育补贴或教育费减免的政策,建立就学援助制度,救助失学学生;医疗卫生部门要积极探索(本文权属文秘之音所有,更多文章请登陆www.xiexiebang.com查看)农村合作医疗的新路子,发展农村医疗保险,建立医疗救助制度,对患重病的农村困难居民实施医疗救助;建设部门要建立危房翻建补助制度,解决低保对象住房困难;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要深入开展农民工技术技能培训,发展农村社会保险事业,培育农村劳动力市场,建立农民工外出务工援助制度等等。另一方面,要广泛发动社会各方面力量,深入开展扶贫捐赠、包户扶贫和慈善活动,为贫困对象提供生活帮助;要大力发展各种公益性的社会救助组织,特别是志愿者组织,为贫困对象提供志愿性的家庭服务;要充分调动民间的积极性,经常性地通过各级各类组织,持续开展“献爱心”等社会募捐活动,建立社会弱者权益保障基金,为贫困对象提供切实帮助。

第三篇:郑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意见

郑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意见

郑政〔2008〕28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各部门,各有关单位: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切实提高我市城乡社会救助水平,根据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不断加大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力度的要求与《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做好全省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的意见》(豫政〔2008〕16号)文件精神,结合我市实际,提出如下意见,请认真贯彻执行。

一、建立低收入家庭救助制度

(一)城市低收入标准凡具有我市城市居民户口且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月人均收入低于城市低保标准2倍,均可申请享受城市低收入家庭待遇。(二)城市低收入家庭救助内容

1.住房救助。城市低收入家庭人均住房建筑面积低于12平方米或无自有住房,实施廉租住房制度。实施廉租住房保障,主要通过发放住房租赁补贴。家庭月人均收入在城市低保标准1倍至1.5倍的,按照廉租住房补贴标准的70%发放住房补贴;家庭月人均收入在城市低保标准1.5倍以上至2倍的,按照廉租住房补贴标准的50%发放住房补贴。

2.教育救助。城市低收入家庭子女考入高中、大学入学前,按照城市低保家庭子女救助标准的50%给予救助。3.临时救助。对因交通事故等意外事件或者其他特殊原因,导致基本生活暂时出现较大困难的城市低收入家庭,每户一次性救助500—2000元。根据物价上涨情况,适时启动物价调节基金,为城市低收入家庭发放生活补助。

4.参保补助。帮助城市低收入家庭60周岁以上的老年人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在享受市政府规定的补助的基础上,每人每年再补助60元。

二、开展低保分类施保制度

(一)城市低保分类施保。对享受城市低保待遇的“孤老”、“孤儿”特殊对象,每人每月增发200元;对享受城市低保待遇的一级残疾人、在校大学生、70周岁以上的老年人,每人每月增发100元。

(二)农村低保分类施保。对享受农村低保待遇的“无劳动力”的家庭,按照农村低保标准的80%核定补差;对享受农村低保待遇的“成年人部分成员无劳动能力”的家庭,按照农村低保标准的60%核定补差;对享受农村低保待遇的“成年人都有劳动能力”的家庭,按照农村低保标准的40%核定补差。

三、完善城乡医疗救助制度

按照维护医疗权益、整合救助资源、统筹城乡发展、资金同步结算的原则,完善建立以资助参保和大病救助为主要内容的医疗救助制度,努力缓解特困群众看病难问题。

(一)参保救助。全额资助城市低保对象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农村低保和农村五保对象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

(二)大病救助。对城乡低保对象、农村五保对象患病住院治疗,实施大病救助。大病救助不设起付线,不限定病种。城乡低保、农村五保对象住院医疗费用经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或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机构报销后,个人负担医疗费用,按照50%的比例予以救助,全年每人累计救助最高5000元。

四、提高城乡低保标准

建立城乡低保标准动态增长机制,根据物价涨幅比例,及时调整城乡低保标准,保障城乡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从2008年7月1日开始,城市低保标准:市区由每人每月260元,提高到每人每月275元,县(市)在原标准上,每人每月提高15元;农村低保标准:市区由每人每月150元,提高到每人每月160元,县(市)由每人每月100元,提高到每人每月110元。同时,在物价上涨影响低保家庭基本生活时,发放物价补贴,减少物价上涨对低保家庭生活造成的影响。

五、加大社会救助资金投入

(一)加大城乡低保资金投入。各级财政部门要进一步调整财政支出结构,足额预算安排城乡低保资金,保证低保资金按时足额发放。要随着财政收入的增长逐步增加城乡低保资金预算,地方财政不得因上级财政加大支持力度而减少投入。

(二)认真落实医疗救助资金。市、县两级财政在保障全额资助城乡低保、农村五保对象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或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基础上,分别根据上城乡低保对象、农村五保对象总人数,按照每人每年100元的标准,预算安排大病医疗救助资金。市、县两级财政部门要建立大病医疗救助基金专户,实行专账管理,封闭运行,专款专用,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截留、挤占、挪用。

(三)安排好低收入家庭救助资金。住房救助资金,按照廉租住房资金筹集渠道筹集。资助低收入家庭60周岁以上老年人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资金,中央财政安排30元,市财政筹集20元,县级财政筹集10元。教育和临时困难救助资金,由市、县两级财政按照1∶1的比例筹集安排,并纳入财政预算。

(四)保证各项社会救助工作经费。市、县两级财政部门根据城乡低保、农村五保、医疗救助、低收入家庭救助的工作需要,为本级民政部门适当安排工作经费,用于各项救助工作的调查、建档、制证、印表、信息库建设、调研、培训等项业务,保障社会救助工作顺利开展。

六、强化社会救助组织保障

(一)加强机构建设。按照有机构理事、有人员办事的要求,健全社会救助工作机构,有效保障城乡低保、农村五保、医疗救助、低收入家庭救助等项社会救助工作的深入开展。

(二)搞好协调配合。按照“政府主导、民政负责、部门配合、社会参与”的原则,积极开展社会救助工作。民政部门负责城乡低保、农村五保、医疗救助、低收入家庭的调查、认定、发证、资金发放等工作;财政部门负责安排落实各项救助资金和工作经费;房管部门负责落实住房救助工作;教育部门负责落实教育救助工作;监察、审计部门负责对各项社会救助资金实施监督和审计,确保各项救助资金按时拨付和合理使用,杜绝挤占挪用等违纪违法行为;各有关部门按照职责,为党委、政府的社会救助工作决策当好参谋和助手。(三)强化人员培训。加强对基层社会救助工作人员职业道德、业务素质的综合培训,强化责任意识、服务意识、效率意识,不断提高城乡社会救助工作人员的政策水平和业务能力,为全面提高城乡社会救助工作水平奠定基础。

郑州市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从1996年7月开始的。最低生活保障标准随时间的推移和经济条件的变化而在不断的变化。到目前为止,共变化了八次。具体的变化情况如下:

一、1996年7月至1998年9月,城市低保标准为:120元/人/月;

二、1998年10月至1999年6月,城市低保标准为:130元/人/月;

三、1999年7月至2001年6月,城市低保标准为:169元/人/月;

四、2001年7月至2003年12月,城市低保标准为:180元/人/月;

五、2004年1月至2005年12月,城市低保标准为:200元/人/月。

六、2006年1月至2007年6月,城市低保标准为:220元/人/月。

七、2007年7月至2008年6月,城市低保标准为:260元/人/月。

八、2008年7月至2009年9月, 城市低保标准为:275元/人/月。

九、2009年10月至12月,城市低保标准为:285元/人/月。

十、2010年1月至今,城市低保标准为:300元/人/月。

为了解郑州市低收入居民生活状况,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我们到有关部门收集资料,走访了郑州市中原区、金水区这两个最具代表性的市区,到办事处、社区和居民住户家庭实地进行了调查和访谈。中原区是郑州市的主要工业区,这里集中了包括原国棉几大厂在内的国有大中型企业71家,集体、乡镇企业5000余家,下岗职工比较集中,是郑州市生活困难居民比较多的一个区;金水区是郑州市的行政区,不仅集中了众多的省直机关,还集中了众多的高校和医疗卫生等机构,下岗职工相对较少,是郑州市人均收入水平较高的一个区,但也分布着一些生活困难居民。调查后我们发现,这些年来,国家通过建立国有企业下岗职工服务中心并对进中心职工按规定标准发放基本生活费、失业养老保险社会统筹机制、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等制度,构筑起三道相互衔接、严密有效的防线,使城市困难居民的合法权益和基本生活得到了维护和保障,其中,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叉发挥了安全网的“兜底”

第四篇:河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建立和完善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通知(

【发布单位】河北省

【发布文号】冀政〔2005〕40号 【发布日期】2005-05-17 【生效日期】2005-05-17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河北省

河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建立和完善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通知

(冀政〔2005〕40号)

各设区市人民政府,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

为进一步完善社会救助体系,维护和保障农村居民的基本生活权益,推进我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步伐,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中发〔2004〕1号)和省委六届六次会议精神,现就建立和完善我省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通知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大精神为指导,以促进农民增加收入,保障低收入农民的基本生活权益,建立和谐社会为目标,因地制宜,建立规范、完善的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促进城乡社会经济协调发展。

二、保障原则

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指政府对家庭年人均纯收入低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农村常住户口居民实行救助的制度。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要遵循以下原则:(一)保障基本生活。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以确保农村居民衣、食、住等基本生活需求为目的。(二)政府保障与劳动自救相结合。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实行各级政府负责制,市、县两级政府是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责任主体。有劳动能力的保障对象应当发展生产、艰苦奋斗、自食其力,通过劳动增加收入,逐步改善生活状况,发挥家庭保障的作用。(三)属地管理。农村居民申请和享受最低生活保障待遇应按照户籍所在地的具体政策执行,由户籍所在地民政部门负责管理。(四)动态管理。对符合低保条件的困难家庭要及时纳入保障范围,并根据收入变化适时调整保障水平;对已不符合低保条件的,要及时停止其低保待遇。(五)公开、公平、公正。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做到保障对象、保障资金和保障标准三公开。

三、保障范围

凡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年人均纯收入低于户籍所在地农村低保标准、持有本地居民常住户口的农村居民均属保障范围。无当地常住户口的人员不享受当地农村低保待遇(不含已迁往学校的大中专在校学生)。

家庭成员是指具有法定赡养、扶养或抚养关系的人员,主要包括:祖父母(外祖父母)、父母(岳父母或公婆)、配偶、子女、孙子女(外孙子女)以及其他具有法定赡养、扶养或抚养义务关系的直系亲属。

农村低保对象的具体资格条件由县(市、区)民政部门会同财政等有关部门制定,报同级政府批准。

四、保障标准

农村低保标准,由各县(市、区)民政部门会同财政、物价、统计等部门,根据当地维持农村居民基本生活所必需的衣、食、住费用,适当考虑用电、取暖、未成年人义务教育等所需费用确定,经同级政府批准后执行。农村低保标准要根据当地经济发展水平、财政负担能力、农村居民生活水平、物价指数等因素的变化适时调整。

五、保障方式

(一)对低保对象按照其家庭年人均收入低于当地农村低保标准的部分,予以补助;(二)农村最低生活保障金由乡(镇)政府以货币形式发放,有条件的地方要采取社会化发放。

六、收入计算

(一)农村居民家庭收入是指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全年的货币收入和实物收入的总和。主要包括:

1、从事农副业生产的劳动收入;

2、外出务工、自谋职业等获得的劳务、经营、管理等收入;

3、出租或变卖家庭财产获得的收入;

4、法定赡养人、扶养人或抚养人应当给付的赡养费、扶养费或抚养费;

5、依法继承的遗产或接受的赠与;

6、受灾户领取的救济款(物);

7、其他应计入的收入。(二)以下内容不计入家庭收入:

1、优抚对象按照国家规定享受的抚恤金、优待金等;

2、对国家、社会和人民做出特殊贡献,由政府给予的奖金及市级以上劳动模范享受的荣誉津贴;

3、为解决在校学生就学困难,由政府和社会给予的补助金;

4、因意外伤亡获得的护理费、丧葬费和一次性抚恤金等;

5、独生子女费;

6、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享受的医疗费;

7、农村贫困家庭大病救助费;

8、其他按规定不应计入的收入。

七、申请、审批程序

(一)申请:凡申请享受农村低保待遇的,应按照属地管理原则,以家庭为单位,由户主或委托村民小组向户口所在地的村委会提出书面申请,填写《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申请书》,同时提交居民户口本、居民身份证、收入证明以及其他相关证明材料。

贫困户所在村的村民委员会每年向乡(镇)政府出具申请低保待遇贫困户的收入及其他证明。(二)受理:村民委员会对申请人的家庭收入和实际情况进行调查、核实,提请村民代表会议评议,经评议符合低保条件的申请对象,在村务公开栏公示7日以上,对无异议和虽有异议但经村委会复审确认符合条件的,在《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申请书》上签署意见,同时将所有相关证明材料报乡(镇)政府。对经评议或公示后复审不符合低保条件的,要在其《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申请书》上签署意见后备案,并将所有证明材料退还申请者本人,同时要做好解释工作。(三)审核:乡(镇)农村低保评审小组要通过入户调查核实,邻里走访及家庭收入计算等办法,在10个工作日内完成申请人基本情况和相关证明的审核和报批工作,对符合条件的要在《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申请书》上签署意见,并填写《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申请人员家庭情况调查表》,同时将相关证明材料报县(市、区)民政部门审批。经评审不符合低保条件的,要在其《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申请书》上签署意见,登记后将《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申请书》及其所有证明材料退回村委会,做好解释和答复工作。

(四)审批:县(市、区)民政局要在10个工作日内完成对乡(镇)政府报批的农村低保对象材料的审核,符合低保条件的,核定其享受低保待遇标准,并委托村委会再次公示3日。经公示无异议的,填写《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审批表》,发放《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领取证》;不符合低保条件的,要在其《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申请书》上签署意见,登记后将《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申请书》及其所有证明材料退回乡(镇)政府。

八、资金的筹集、管理、发放

(一)资金来源

1、财政预算资金:农村低保所需资金主要由市、县(市、区)财政承担,省级对困难地区给予适当补助;

2、农村低保资金财政专户所形成的利息收入;

3、社会捐赠资金;

4、按规定可用于农村低保的其他资金。(二)资金管理低保资金以县(市、区)为单位统一核算和管理。市、县(市、区)财政每年将农村低保资金列入财政预算,具体数目由民政部门会同财政部门确定,报同级政府和人民代表大会批准后执行;省、市、县(市、区)财政预算资金要定期拨付;市、县(市、区)民政部门要定期向同级财政部门和上级民政部门报送预算执行情况。

(三)资金发放

农村低保资金发放方案由县(市、区)民政部门会同财政部门制定。县(市、区)财政部门要按农村低保资金发放方案将低保资金拨付到乡(镇)政府,由乡(镇)政府按季发放到低保对象手中;实行社会化发放的地方可以由县(市、区)财政按照低保户名单直接划拨经办金融机构设立的低保对象个人账户;对行动不便的低保对象,可由乡(镇)政府送达或委托邮局发放。

九、管理和监督

(一)各地各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农村低保工作,切实加强领导,采取有效措施,确保2005年年底前各市、县(市、区)基本建立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要做好政策宣传工作,积极动员社会力量捐赠,支持农村低保工作。(二)各县(市、区)政府要成立由民政、财政、农业、物价、统计、审计等部门组成的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管理和监督委员会,负责有关组织、协调、管理和指导工作,民政部门负责具体业务工作;乡(镇)政府成立由政府主管负责同志及民政、财政等部门和群众代表组成的农村低保评审小组,负责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的审核和相关管理工作;村民委员会受县(市、区)、乡(镇)政府委托,承担本村低保对象的申请和初审、日常管理等工作。(三)各级民政部门要认真调查研究,精心组织,严格审批,规范管理,完善程序,确保农村低保制度落到实处。(四)各级财政部门要制定农村低保资金管理办法,及时审核民政部门报送的用款计划,根据审核确定的用款计划及时将低保资金拨付到位。(五)各地要公布享受农村低保的范围、申请条件、补助标准等,采取张榜公布等措施,定期公布低保资金的具体收支、使用情况,接受群众监督。(六)县(市、区)农村最低生活保障管理和监督委员会以及各级财政、审计部门要定期检查、监督、审计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资金使用和管理情况,确保低保资金按时拨付和合理使用,杜绝挤占挪用等现象的发生。对虚报数字骗取上级补助的,除责令立即纠正,追究有关单位和人员的责任外,将根据情况减拨或停拨上级补助资金。采取虚报、隐瞒、伪造等手段,骗取享受低保待遇的由县(市、区)民政部门给予批评教育和警告,并在有关部门的协助下追回冒领的款物。对为申请享受农村低保待遇对象出具虚假证明的有关单位人员,单位和上级主管部门要视情节轻重给予批评教育或行政处分。

二○○五年五月十七日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五篇:抚州市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实施办法

抚州市人民政府令

第3号

《抚州市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实施办法》已经2013年9月27日市政府第26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公布,自公布之日起实施。

市长 张和平2013年10月24日

抚州市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实施办法

(2006年8月30日市政府令第13号公布,根据2013年9月27日市政府第26次常务会议审议结果修正)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保障农村困难居民基本生活,推进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建设,根据《江西省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办法》(江西省人民政府令第183号)和《江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完善城乡社会救助体系的意见》(赣府发〔2006〕13号)及省民政厅、省财政厅《关于建立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实施意见》(赣民发〔2006〕19号)文件精神,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实施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以下简称农村低保)制度,指政府对家庭年人均纯收入低于当地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农村困难家庭给予生活救助的制度。

第三条 实施农村低保制度坚持以下原则:

(一)保障基本生活的原则;

(二)政府救助与社会帮扶、生活救助与扶持发展相结合的原则;

(三)属地管理与动态管理的原则;

(四)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

(五)突出重点,照顾一般的原则。

—1—

第四条 农村低保制度实行各级人民政府负责制。县(区)人民政府是农村低保工作的责任主体,民政部门是开展农村低保工作的主管部门,财政、审计、农业、林业、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统计、发改等部门应当分工负责做好相关工作。

第五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加强对民政部门、财政部门、乡(镇)人民政府的领导,严格按照《江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完善城乡社会救助体系的意见》“充实力量,增加必要的工作经费”的要求,为县(区)低保工作机构、乡(镇)民政机构配备必要的农村低保专职工作人员。各级财政部门按照农村低保对象人数安排农村低保工作经费,并确保足额到位,切实解决有人办事、有钱办事的问题,使农村低保工作落到实处。

第六条 县(区)民政部门负责本辖区内农村低保的具体管理工作。

(一)加强规范管理,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完善各级评议、评审和监督员制度,接受社会和群众的监督,确保农村低保每个工作环节的公开、公平、公正。

(二)坚持动态管理,对生活困难的对象及时纳入保障范围,对生活状况好转不符合条件的对象及时取消其农村低保待遇,做到应保尽保、应退尽退。

(三)做好农村低保待遇的审批、资金发放及保障标准调整等相关工作;加强与有关部门的协调和联系,制定和落实帮困措施,完善低保政策,确保农村低保对象的基本生活。

(四)加强农村低保政策指导和调查研究,解决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加快信息网络化建设,提高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管理水平。

(五)抓好农村低保业务培训,提高基层工作人员业务水平,及时受理群众的来信、来访、咨询等事宜,向社会宣传、解释有关政策。

第七条 乡(镇)人民政府及辖有农业户口居民的街道办事处负责农村低保具体实施。村(居)民委员会主要负责配合管理审批机关做好农村低保对象的日常管理和服务。

第八条 财政部门负责农村低保资金的筹集和拨付,定期督促、检查县(区)农村低保资金的拨付和使用情况。审计部门要依法监督农村低保资金的管理使用情况,定期进行审计。

第九条 农业、林业部门要为民政部门核定农村困难家庭农业、林业、养殖业等各项收入提供参考依据,配合民政部门制定农村困难家庭收入评

—2—

估。

第十条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要积极开展就业培训工作,指导和帮助农村低保对象就业或自谋职业,为申请对象出具就业状况和求职登记相关证明。

第十一条 统计、发改部门要积极支持、配合民政部门做好农村低保标准的测算和调整等工作。

第二章 保障标准

第十二条 农村低保标准,按照当地能够维持农村居民基本生活所需的吃饭、穿衣、用水、用电等费用,并结合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物价指数变化、消费水平和财政承受能力等因素确定。

第十三条 农村低保标准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物价指数的变动可进行适时调整。具体标准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制定,报上一级人民政府备案后公布执行。临川区农村低保标准的调整必须报市政府批准后执行。农村低保标准应当在乡(镇)人民政府、村(居)民委员会所在地公布,并通过政府网站、报纸、广播电视进行广泛宣传。

第三章 保障对象和范围

第十四条 凡持有本市农业户口的居民,其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年人均纯收入低于户籍所在地农村低保标准的应纳入保障范围,实行应保尽保。

第十五条 农村低保对象分为常补对象和非常补对象。常补对象是指老、弱、病、残和丧失劳动能力,靠自身努力难以改变生活状况的家庭。常补对象按照当地农村低保标准实行全额救助。非常补对象指在劳动年龄段有一定劳动能力,通过自身努力能够改变生活状况的家庭。非常补对象按照当地农村低保标准实行差额救助。乡(镇)人民政府和县(区)民政部门对常补对象至少每年审查一次,对非常补对象至少每半年审查一次,并根据其家庭经济状况的变化,及时按程序办理维持、提高、降低或者停发低保资金手续。

第十六条 农村低保对象家庭成员是指共同生活且具有法定赡养、扶养或者抚养关系的人员。主要包括:

—3—

(一)祖父母(外祖父母);

(二)父母(岳父母或公婆);

(三)配偶;

(四)子女(包括共同生活的养子女、继子女)及户口迁往大中专学校就读的子女;

(五)孙子女或外孙子女;

(六)兄、姐与父母双亡的未成年弟、妹。

户口迁出的大中专院校就读学生和服现役义务兵为农村居民家庭成员。

第十七条 家庭成员户口不在同一居住地的,由户主通过居住地村(居)民委员会向所在的乡(镇、街道)提出申请,户口不在居住地的家庭成员,由其户口所在地的村(居)民委员会提供有关户籍、收入、是否享受低保等证明材料,按居住地农村低保标准享受低保待遇。

第十八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得享受农村低保待遇:

(一)家庭成员有使用移动电话(市场价高于八百元或月平均通讯费用超过二十五元)、摩托车(或非经营性机动车辆)、计算机等非基本生活必需品的;

(二)3年内自建住房、购买商品房(因拆迁安臵除外)或高标准装修现有住房的;

(三)经常出入餐饮、娱乐高消费场所的,因赌博、吸毒、嫖娼行为而造成家庭生活困难且尚未改正的;

(四)安排子女择校就读或子女在义务教育期间到高价收费学校就读的;

(五)在法定劳动年龄内有劳动能力(在学校就读学生除外),无正当理由不参加劳动而造成家庭生活困难的;

(六)不按规定如实提供有关证件、证明、家庭收入,或家庭收入状况明显好转而不主动向村(居)民委员会或管理机关报告的;

(七)无特殊原因连续两次不按时领取低保金的,或不按规定参加低保待遇审核的;

(八)县(区)政府规定的其他不能享受低保待遇的;

(九)法定赡养抚养扶养义务人有赡养抚养扶养能力但不履行义务,致使家庭年人均纯收入低于当地农村低保标准的。

—4—

第四章 资金筹集、拨付、发放

第十九条 农村低保资金的筹集渠道包括各级财政预算安排的资金、社会捐赠收入等。各级财政部门应将农村低保资金纳入同级财政预算。同时,鼓励和引导社会组织和个人为农村低保提供捐赠和资助。

第二十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财政部门应当将农村低保资金纳入社会保障基金财政专户或者专账,实行专项管理,专账核算,专款专用。

第二十一条 民政部门应按期将核定批准的农村低保资金发放人数及金额情况报送同级财政部门。财政部门据此在每月20日前将资金从财政专户拨到乡(镇)金融网点,直接存入低保对象的存折,实行社会化发放。各县(区)实行社会化发放所需费用,由县(区)财政安排解决,不得挤占农村低保资金。

第二十二条 农村低保对象持身份证、领取证、低保金代发存折等有关证件按月到指定代发点领取低保金,行动不便的低保对象可委托他人凭领取证、身份证、代发存折、代领证等相关证件代领农村低保金。农村低保金发放和领取要手续齐全,严禁冒领,确保低保资金及时发放到位。

第五章 家庭收入的计算

第二十三条 农村居民家庭收入是指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全年的货币收入和实物收入的总和。具体包括:

(一)家庭所有成员从事农业、林业、养殖业、手工业、农产品加工业及其他家庭经营收入;

(二)家庭成员外出务工、自谋职业所获得的劳务、经营、管理收入;

(三)法定赡养人、抚(扶)养人应当给付的赡养费、抚(扶)养费(一般计算方式:有法院判决(调解)书或有法律效力的协议书的按生效的判决(调解)、协议书计算。无生效的判决(调解)、协议书的,按法定赡养人、抚(扶)养人年人均收入高出低保标准部分的30%计算);

(四)依法继承的遗产或接受的赠与;

(五)出租或变卖家庭资产所得的收入;

(六)工资性收入(包括奖金、补贴、福利等);

—5—

(七)县(区)政府规定的其他应计算的收入。第二十四条 以下内容不计入家庭收入:

(一)优抚对象、见义勇为人员享受的抚恤金、优待金;

(二)对国家、社会和人民做出特殊贡献,政府给予的奖励金和市级以上劳动模范享受的荣誉津贴;

(三)奖学金、助学金、生活津贴、困难补助、勤工俭学收入及政府和社会给予困难学生的救助金;

(四)政府、社会和个人给予的临时性生活抚慰金;

(五)政府给予的良种补贴及下拨的救灾、扶贫款物;

(六)参加各种保险或因工(公)负伤和意外伤害发生伤亡获得的医疗费、误工费、营养费、护理费、丧葬费和一次性抚恤金等;

(七)独生子女费、农村计划生育政策奖励扶助金;

(八)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报销的医疗费;

(九)农村贫困家庭成员因病享受的大病医疗救助费;

(十)子女为农村(城市)低保对象的或者夫妻离异,对方为农村(城市)低保对象的,视为无赡养、抚(扶)养能力。

(十一)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认定的其他不固定收入。

第二十五条 家庭中既有非农业户口又有农业户口的,分别根据家庭人均收入和城市(农村)低保标准来确定其享受金额。

(一)家庭成员中农业户口人员享受的农村低保金额按照农村低保月保障标准减去家庭月人均收入的差乘以家庭农业人口数计算。

(二)家庭成员中非农业户口人员享受的城市低保金额按照城市低保月保障标准减去家庭月人均收入的差乘以家庭非农业人口数计算。

第二十六条 家庭年人均纯收入,根据申请农村低保待遇家庭提出申请之日起前12个月家庭纯收入总和除以家庭人口数确定。长期在外且有固定务工地点的家庭成员,如不能提供相关的收入证明,收入难以确定的,按务工地最低工资标准计算。

第二十七条 各县(区)民政部门应会同相关部门制定统一的农村居民家庭收入核算评估办法,并根据市场价格的变化适时进行调整。

第二十八条 核实家庭收入的方法:

(一)入户调查。直接深入到申请对象居住地进行调查,核实家庭收入情况和吃、穿、住、用等实际生活状况。

—6—

(二)邻里走访。通过走访村民,了解申请对象及其家庭收入和实际生活状况。

(三)信函索证。对不便走访的有关人员,通过发信索取有关证明材料。

(四)跟踪消费。由乡(镇、街道)或村(居)委会对申请对象家庭的消费情况进行跟踪调查,如果实际消费水平高于低保水平的,则不予保障。

第六章 申请、审核、审批程序

第二十九条 享受农村低保待遇要在个人申请的基础上,坚持属地管理原则,按照“三查、三评、三公示”的程序办理。

第三十条 农村低保待遇的申请。由户主填写《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申请表》,通过村(居)委员会向户口所在地的乡(镇、街道)民政机构提出申请,同时出具以下材料。

(一)申请书;

(二)户口簿、居民身份证;

(三)家庭成员收入情况证明;

(四)结婚证或离婚证、离婚判决(调解、协议书);

(五)优抚对象的优抚证;

(六)残疾人的残疾证;

(七)家庭成员中有患病人员的,出具县级以上医院的医疗诊断证明;

(八)享受城市低保待遇的家庭成员的《城市低保金领取证》;

(九)县(区)民政部门要求提供的其他相关证明材料。第三十一条 农村低保待遇的审核。

(一)乡(镇、街道)民政机构委托村(居)民委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组织2人以上对申请人的家庭收入和实际生活情况进行核实,并由调查人填写《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家庭收入调查表》。

(二)组织评审小组进行民主评议,提出初审意见。民主评议时应当有乡(镇)驻村干部参加。评审小组成员从村(居)民委员会成员、村(居)民代表中选取;评审小组成员人数应当不少于7人;民主评议可以一个月组织一次。

—7—

(三)将调查核实情况和初审意见在本村(居)民委员会和相应的村民小组张榜公示7日。公示的内容包括拟给予救助对象户主的姓名、家庭人口、救助金额和举报方式等,公示榜上应当加盖村(居)民委员会公章。对无异议的,公示结束后2日内填写《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审批表》并签署意见,连同居民户口本、身份证、家庭收入状况及其他相关证明材料上报乡(镇、街道)。对经评议或公示后复审不符合条件的,要书面通知申请人本人,并告知原因。

(四)乡(镇、街道)民政机构在收到材料后,采取邻里走访和对村(居)委会上报的家庭收入调查表进行核算等办法,在5个工作日内完成申请对象有关情况的调查核实工作,并在《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家庭收入调查表》上签署调查意见。

(五)召开评议小组会议,对申报对象的家庭生活状况和调查情况进行审核评议。

(六)将核查结果和审核意见在申请人所在村(居)民委员会和相应的村民小组张榜公示7日。公示的内容包括拟给予救助对象户主的姓名、家庭人口、救助金额和举报方式等,公示榜上应当加盖乡(镇)人民政府公章。对无异议的,公示结束后2日内在《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审批表》上签署意见,并将有关证件和证明材料报县(区)民政部门审批。对经评议或公示后复审不符合条件的,要书面通知申请人本人,并告知原因。

第三十二条 村(居)民委员会成员本人及其直系亲属申请享受农村低保救助的,在调查核实和民主评议时,该村(居)民委员会成员应当回避。

第三十三条 农村低保待遇的审批。

(一)县(区)民政部门接到申报材料后,应在7个工作日内完成对申报对象材料的审核和重点调查工作;

(二)召开评审委员会会议。对申报对象的材料和调查情况进行评审,通过乡之间、村之间经济发展水平和群众实际生活状况的综合比较,填写《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家庭收入调查表》并签署意见,确定农村低保对象和审批金额;

(三)对拟决定给予农村低保救助的对象,在申请人所在村(居)民委员会和相应的村民小组张榜公示7日,公示期不计算在规定的期限内。公示的内容包括拟给予救助对象户主的姓名、家庭人口、救助金额和举报方式等,公示榜上应当加盖县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公章。对无异议的,在《农

—8—

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审批表》上签署意见,并发给《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领取证》,从批准之月起领取低保金。对不符合条件的,要书面通知申请人本人,并告知原因。

第三十四条 申请人对村(居)民委员会初审意见有异议的,可以向乡(镇)人民政府申请复核;对乡(镇)人民政府审核意见有异议的,可以向县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申请复核;对县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作出的有关农村低保救助决定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

第七章 监督和管理

第三十五条 从事农村低保管理和审批工作的人员应依法办事,接受社会监督。有下列行为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一)对符合享受农村低保条件的家庭,无正当理由无故拖延或拒不签署同意享受农村低保待遇意见的,或者对不符合条件的家庭,擅自签署同意享受农村低保待遇意见的;

(二)滥用职权、徇私舞弊、优亲厚友,谋取私利,收受他人财物的;

(三)贪污、挪用、克扣、无正当理由拖欠农村低保金的;

(四)玩忽职守,损害农村居民低保权益,影响农村低保制度正常施行的。

第三十六条 享受农村低保待遇的家庭有下列行为之一的,民政部门按有关规定予以教育、警告,追回低保金。

(一)采取虚报、隐瞒、伪造等手段,骗取享受农村低保待遇的;

(二)因家庭经济状况好转,不按规定告知户口所在地村(居)民委员会或乡(镇、街道)办理变更手续,继续享受农村低保待遇的。

第八章 附 则

第三十七条 本实施办法由市民政局负责解释。第三十八条 本实施办法自公布之日起实施。

—9—

下载开封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完善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意见word格式文档
下载开封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完善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意见.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