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北京市人民政府印发市民政局关于完善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若
【发布单位】北京市 【发布文号】
【发布日期】2002-06-26 【生效日期】2002-07-01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中国法院网
北京市人民政府印发市民政局关于完善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若干意见的通知
各区、县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委、办、局,各市属机构:
市民政局《关于完善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若干意见》已经第131次市长办公会议讨论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二00二年六月二十六日
关于完善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若干意见
(市民政局二00二年六月十九日)
为进一步完善本市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根据国家和本市有关规定,提出以下意见。
一、对申请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以下简称城市低保)待遇人员领取的一次性经济补偿费用,在计入家庭收入时,按以下原则办理:
(一)与企业解除劳动合同后,领取各种一次性经济补偿金、安置费的职工和一次性领取失业保险金的失业人员,应按规定及时办理养老、医疗、失业等社会保险续缴手续,并向受理其城市低保申请的民政部门出具缴费凭证及复印件。核定其收入时,按110%的比例,从一次性经济补偿费用中,扣除其从解除劳动合同到法定退休年龄期间参加社会保险的缴费金额,结余部分按本市当年城市低保标准110%的比例,计算家庭人均可分摊月数。在可分摊月数外,符合条件的可享受城市低保待遇。以上人员再就业后,按其实际收入重新核定。
(二)一次性领取住房拆迁补偿费后,在一年内购买住房人员,其拆迁补偿费余额计入家庭收入,符合条件的可申请享受城市低保待遇,但不再享受本市廉租住房政策;无力解决住房且本人自愿将拆迁补偿费交廉租住房管理部门专户存储的,由廉租住房管理部门通过实物配租解决住房;已享受城市低保待遇和廉租住房政策的,住房拆迁时按此执行。
(三)因建设征地由农业户口转为非农业户口,本人自愿申请自谋职业,并办理公证一次性领取安置补助费人员,申请享受城市低保待遇时,应出具社会保险缴费凭证及复印件,其安置补助费不计入家庭收入,符合条件的,可享受城市低保待遇;因特殊情况未参加社会保险的,应当按规定及时办理社会保险缴费手续。核定其收入时,按110%的比例,从其一次性领取的安置补助费中,扣除参加社会保险的缴费金额,结余部分按本市当年城市低保标准110%的比例,计算家庭人均可分摊月数。在可分摊月数外,符合条件的可享受城市低保待遇。
郊区中心镇开发建设地区的本地农转非人员,符合条件的可纳入城市低保范围。
(四)以上人员在可分摊月数内,因病、因灾等特殊情况将一次性领取的补偿费用提前用完,生活确有困难的,可申请享受城市低保待遇。
二、下列人员申请享受城市低保待遇时,其收入核定按以下原则办理:
(一)在各级劳动保障和人事部门经办的职业介绍机构、人才交流中心存档人员,应出具参加社会保险缴费凭证及复印件,并如实申报就业和收入情况,经核实后,按家庭实际收入计算。
(二)企业内部退休人员,参照企业出具的证明,根据企业实际发给的生活补助费和其他收入情况核定其家庭收入。
(三)与企业签定“保留社会保险关系协议书”人员,按家庭实际收入计算。
(四)其他无固定收入且在就业年龄段内的有劳动能力人员,一律按实际收入计算。
(五)核定申请享受城市低保待遇家庭中就业人员的收入时,应先扣除本市职工最低工资和城市低保标准的差额部分,再计算家庭月人均收入。
三、无力参加社会保险,停产三个月以上,且不能足额支付职工工资、退休金和基本生活费的原劳服(联社)等小集体企业,由市和区县人民政府责成主管部门审核确认,其职工或退休人员可持被确认的企业证明向户籍所在地街道(乡镇)民政部门提出申请。其家庭符合条件的,享受城市低保待遇;不符合条件的,对其本人按照企业实际发给的工资、退休金或基本生活费低于本市当年城市低保标准的差额,按月发给生活补助;本人有其他收入且高于本市当年最低工资标准的,不再发给生活补助。
各级劳动保障部门应加大监督检查力度,督促有条件的企业及时足额支付职工工资、退休金和基本生活费,对无故不履行职责和义务的企业,依有关规定处理。
四、凡在就业年龄段内有劳动能力人员,经两次介绍而无正当理由拒绝就业的,暂不享受城市低保待遇及生活补助。
五、具有本市常驻户口、年满16周岁、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证》、生活不能自理的重残人,经户籍所在地区县残联审核确认,家庭月人均收入高于本市当年城市低保标准、低于最低工资标准的,本人或监护人可持确认证明向户籍所在地街道(乡镇)民政部门提出申请,参照本市当年城市低保标准,对其本人按月发给生活补助。
符合城市低保条件的重残人家庭,重残人员全额享受低保待遇。
六、进一步加强城市低保工作的领导,建立健全工作机构,完善规章制度,保障城市低保政策的落实。
(一)各区县政府应切实加强对城市低保工作的领导,实施城市低保所需资金列入财政预算,并确保及时足额拨付到位,切实做到专账管理、专款专用。同时,应采取有效措施健全基层低保工作机构,落实工作人员和经费。
(二)街道(乡镇)社会保障事务所应在上级民政部门的业务指导下,做好城市低保对象的收入核实、档案管理、数据统计及微机录入、组织社区公益性劳动(活动)、发放保障金等工作。各区县应根据辖区内城市低保对象人数和工作任务,合理确定街道(乡镇)社会保障事务所城市低保工作人员编制。
(三)市和区县建立城市低保联席会议制度,民政、劳动保障、工会、残联等部门和单位参加,加强城市低保工作的协调和督促检查。
七、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城市低保工作的规范化管理
(一)健全完善社区城市低保资格评议制度。由社区居委会、社区民警及居民代表等组成城市低保资格评审小组,讨论评议本社区保障对象资格等事宜;认真做好城市低保公示工作;积极组织有劳动能力的城市低保对象及享受生活补助人员参加社区公益劳动(活动)。
(二)街道(乡镇)民政部门及居(村)委会应及时了解城市低收入人员情况,积极宣传政策,对符合城市低保条件尚未提出申请人员,可协助其办理相关手续。
(三)坚持属地管理原则,城市低保待遇的审批及资金保障由申请人员户籍所在地负责。居住地与户籍所在地不一致人员应当按规定办理户籍迁移手续。
八、上述意见自2002年7月1日起施行。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二篇:北京市《关于完善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若干意见》实施细则
《关于完善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若干意见》实施细则(试行)
为认真贯彻落实《北京市人民政府印发市民政局关于完善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若干意见的通知》(京政发[2002]19号)精神,进一步推动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以下简称城市低保)工作,制定本实施细则。
第一条
与企业解除劳动合同后,一次性领取经济补偿费、失业保险金及自谋职业安置补助费的人员提出享受城市低保待遇申请时,受理机构按以下原则办理:
(一)从其领取的各种一次性经济补偿费用中按110%的比例,扣除其从解除劳动合同到法定退休年龄期间(应缴费年限),参加社会保险应缴纳的金额,结余部分按本市当年城市低保标准110%的比例,计算家庭人均可分摊月数。具体计算公式如下: 公式一:扣除金额 = 年缴纳保险费用×应缴费年限×110% 公式二:结余金额 = 一次性领取的各种经济补偿费-扣除金额 公式三:家庭月留生活费 = 家庭人口×城市低保标准×110%
公式四:可分摊月数 = 结余金额/(家庭月留生活费-家庭其他月收入)
申请家庭为在农村定居的非农业和农业户口混居家庭,其家庭月留生活费为:(非农业人口×城市低保标准+农业人口×农村低保标准)×110%
按以上方法计算后,其家庭在可分摊的月数外,符合条件的可申请享受城市低保待遇;无结余金额的,不再计入家庭收入。上述人员再就业后,按其实际收入重新核定。
(二)申请人应向申请受理机构提交以下材料:
1、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办理养老、医疗、失业保险缴费手续凭证及复印件。
2、领取各种经济补偿费凭证及复印件。
3、其它必须提供的相关证明及材料。
第二条
因城建、危改、拆迁一次性领取住房拆迁补偿费的人员,申请享受城市低保待遇时,根据不同情况,按以下原则办理:
(一)一年内购买住房的,应当向申请受理机构出具城建、危改、拆迁合同和领取住房拆迁补偿费、购房交费凭证及复印件。
购买住房后有结余金额的,其结余部分按“分摊月”的方法计算家庭收入。在可分摊的月数内,该家庭不享受城市低保待遇;无结余金额(包括拆迁补偿费不足,通过亲友资助、民间借贷、银行或住房公基金贷款的金额)的,可申请享受城市低保待遇,按规定程序办理,但不再享受廉租住房政策。
(二)领取一次性拆迁补偿费后未购买住房,及采取规避法律(法规)手段转移拆迁补偿费的,暂不受理其城市低保申请。
(三)未享受廉租住房政策的城市低保对象以及经审核符合城市低保条件人员,一次性领取住房拆迁补偿费后,无力解决住房且本人自愿将拆迁补偿费交廉租住房管理部门专户储存的,由廉租住房管理部门通过配租方式安排其住房。
(四)已享受城市低保待遇和廉租住房政策的对象,住房拆迁时按上述条款执行。
第三条
因建设征地由农业户口转为非农业户口,本人自愿申请自谋职业,并办理公证一次性领取安置补助费的人员,申请城市低保待遇时,按以下原则办理:
(一)已缴纳社会保险并无结余金额,其安置补助费不计入家庭收入;有结余金额的,结余部分计入家庭收入,按“分摊月”的计算方法核定。在可分摊月数内,该家庭不享受城市低保待遇;在可分摊月数外,符合条件的可申请享受城市低保待遇。
(二)申请人应向申请受理机构提交以下材料:
1、领取一次性安置补助费和缴纳社会保险的凭证等证明材料及复印件。
2、其它必须提供的相关证明及材料。
(三)郊区中心镇开发建设地区的本地农转非人员,符合条件的可纳入城市低保范围;通过自费购买住房及投资等方法获得本地“小城镇”户口的外地人员,暂不纳入城市低保范围。
第四条
2002年7月1日后,一次性领取经济补偿费、失业保险金、自谋职业安置补助费的人员,必须按规定及时参加社会保险,办理缴费手续。此前领取以上相关费用的人员,也应当参加社会保险并按规定办理缴费手续。对因特殊情况不能按规定参加社会保险的人员,其领取的有关费用应纳入家庭收入,计算可分摊月数。
第五条
以上领取各种一次性补偿费用人员,在可分摊月数内,因病、因灾等特殊情况将一次性领取的经济补偿费提前用完,生活确有困难的,向受理机构出具有效证明材料后,经审核,符合条件的,可申请享受城市低保待遇。
第六条
在各级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人事部门经办的职业介绍机构、人才交流中心存档人员,申请城市低保待遇时按以下原则办理:
(一)应向申请受理机构出具以下证明材料:
1、职业介绍机构、人才交流中心存档的证明,职业介绍情况的证明。
2、提供参加社会保险缴费凭证、求职证明及复印件。
3、其它必须提供的相关证明及材料。
(二)应当如实申报就业和收入情况。
(三)申请受理机构核实后,按其家庭的实际收入计算。
第七条
中央、市及区(县)所属国营企业以及集体企业等内部退休人员,申请享受城市低保待遇时,应当出具企业实行内部退休制度的相关文件、领取生活补助费及其它相关证明;申请受理机构审核后,按照企业应当发给的生活补助费和家庭实际收入计算。
第八条
与所在企业签定“保留社会保险关系协议书”人员,申请低保待遇时,应当出具与所在企业签订的协议书原件及复印件。经受理机构核实后,按其家庭的实际收入计算。
第九条
申请享受城市低保待遇时,企业在职人员应当提交企业出具的收入证明。计算家庭总收入时,下岗(待岗)职工的收入按不低于本市当年下岗职工基本生活费标准计算;在岗(正常上班)人员的收入按不低于本市当年最低工资标准计算。高于以上相关标准的,按实际收入计算。
第十条
其他无固定收入且在就业年龄段内的有劳动能力人员,申请享受城市低保待遇时,一律按实际收入计算。
第十一条
为鼓励就业,在核定已经享受或申请享受城市低保待遇家庭中就业(国营、集体、私营等各类就业形式)人员,应当先扣除本市当年最低工资标准和城市低保标准的差额部分,然后再计算家庭月人均收入。计算公式如下:
家庭月人均收入 = {总收入-[就业人口×(最低工资标准-城市低保标准)]}/家庭人口
就业人员的月收入低于本市当年最低工资标准的,按本市当年城市低保标准核定。从事弹性工作的人员,其月收入低于本市当年城市低保标准的,按实际收入核定。
第十二条
对无力参加社会保险、停产三个月以上,且不能足额支付职工工资、退??,由市和区县人民政府责成主管部门审核认定,并经区县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协助民政部门,对本辖区此类企业参保情况等进行核实后,将企业名录报市民政局。市民政局对此类企业名录进行汇总,转发各区县民政局备案;此类企业所属职工可申请享受生活补助待遇。具体办理原则如下:
(一)应当向申请受理机构出具以下证明及材料:
1、向户籍所在地社区居委会提交申请书(附件一),按要求填写“北京市城市居民生活困难补助申请审批表”(附件二)。
2、提交被确认企业出具的职工身份证明、收入证明,职工户口簿和居民身份证。
3、其它必须提供的相关证明及材料。
(二)应当如实申报就业和收入情况。
(三)申请受理机构对申请人本人的实际收入进行核定,视不同情况确定申请人是否享受生活补助待遇。
1、企业不能足额支付职工工资、退休金和基本生活费的,对申请人按照企业实际发给的工资、退休金或基本生活费低于本市当年城市低保标准的差额,按月发给生活补助;高于本市当年城市低保标准且职工在家待业的,不享受生活补助待遇。
2、企业停产期间,申请人另行就业,月实际收入低于本市当年最低工资标准的,按其收入与最低工资标准的差额发给生活补助,补助金额高限不超过本市当年城市低保标准。
3、申请人的实际收入超过本市当年最低工资标准的,不享受生活补助待遇。
(四)经审核申请人符合条件的,由受理机构对其本人发放“北京市城市居民生活困难补助金领取证”(统一样式),按月领取生活补助。
(五)申请人家庭符合城市低保条件的,可按规定程序申请享受城市低保待遇。
第十三条 具有本市非农业户口,年满16周岁,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证》、生活不能自理的重残人,经户籍所在地区县残联审核确认,并向同级民政部门提供名单;经审核符合条件的,参照本市当年城市低保标准享受生活补助待遇。具体办理原则如下:
(一)申请人(或监护人)应当向申请受理机构出具以下证明及材料:
1、向户籍所在地社区居委会提交申请书,按要求填写“北京市城市居民生活困难补助申请审批表”。
2、提交身份确认证明、收入证明及户口簿、残疾证和居民身份证。
3、其它必须提供的相关证明及材料。
(二)申请人(或监护人)应当如实申报家庭收入情况。
(三)申请受理机构对申请人家庭的实际收入进行核定,家庭月人均收入高于本市当年城市低保标准,低于本市当年最低工资标准的,由申请受理机构对其本人发放“北京市城市居民生活困难补助金领取证”,参照本市当年城市低保标准,重残人本人享受全额生活补助待遇。
(四)重残人家庭月人均收入低于本市当年城市低保标准的,可按规定程序申请享受城市低保待遇,符合条件的,重残人本人全额享受城市低保待遇。具体按以下原则办理:
1、已经全额享受城市低保待遇的重残人员,维持原标准不变;差额享受城市低保待遇的,重残人本人改为全额享受,家庭其他成员标准不变。
2、已经领取生活补助费的重残人家庭申请享受城市低保待遇时,重残人领取的生活补助不计入家庭收入,重残人本人计入家庭人口。符合条件的,其家庭其他成员差额享受城市低保待遇,重残人享受的生活补助待遇改为城市低保待遇。
第十四条 按月享受生活补助的人员,不享受城市低保粮油帮困等其他配套帮困待遇。
第十五条 各级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应加大监督检查力度,确保企业及时足额支付职工工资、退休金和基本生活费。对无故不履行或不全面履行法定义务的企业,劳动监察部门应当按照有关规定进行查处。
第十六条 就业年龄段内有劳动能力的人员,申请享受或已经享受城市低保待遇的,应在街道相关部门备案登记,并按时参加就业、求职等培训。经两次介绍而无正当理由拒绝就业,或因本人原因被辞退的,相关部门应将其“就业登记表”提交民政部门,民政部门将不受理其申请,或暂停其享受城市低保待遇。
第十七条 各区县人民政府应当切实加强对城市低保工作的领导,建立健全工作机构,完善规章制度,确保城市低保政策的落实。
(一)将城市低保所需资金列入财政预算,确保及时足额拨付到位,并切实做到专账管理、专款专用。
(二)建立区县城市低保联席会议制度,加强城市低保工作的协调和督促检查。联席会议由区县政府主管领导主持召集,区县民政、财政、劳动保障、工会和残联等单位和部门参加,一般每半年召开一次,必要时可随时召开。
(三)采取有效措施健全低保工作机构,根据辖区内低保对象人数和实际工作任务,成立区县城市(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事务中心,落实工作人员和经费。
(四)进一步明确街道(乡镇)社会保障事务所工作职责,确定低保工作人员编制,并在各级民政部门的业务指导下,做好城乡低保事务性工作。
1、接受市、区县和街道(乡镇)民政部门的业务指导,做好城市低保对象的收入核实、档案管理、数据统计及微机录入、组织社区公益性劳动(活动)、发放保障金等工作,并协助医疗救助、廉租住房制度的实施。
2、组织有劳动能力、未就业的城市低保对象及领取生活补助人员参加社区公益性劳动(活动);对两次以上无正当理由拒绝参加者,应按照城市低保审批程序,及时上报相关民政部门,暂停其享受城市低保或者生活补助待遇。
第十八条 健全完善社区城市低保资格评议制度。由社区居民委员会、社区民警及居民代表等人员组成城市低保资格评审小组,讨论评议本社区城市低保对象资格等事宜,认真做好城市低保公示工作,做到公开、公平、公正,接受社会和群众的监督。
第十九条 街道办事处、社区居委会应当及时了解辖区内城市低收入人员情况,积极宣传城市低保政策,对符合城市低保条件尚未提出申请的人员,可协助其办理相关手续。
第二十条 坚持属地管理的原则,城市低保待遇的审批及资金保障由申请人户籍所在地负责。居住地与户籍所在地不一致人员应当按规定办理户籍迁移手续。
因特殊情况,暂时不能办理户口迁移的,应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由申请人户籍所在地和长期居住地协商做好低保人员的管理和服务工作,确保低保政策的落实。
第二十一条
本实施细则由市民政局负责解释,自公布之日起试行。主题词:社会保障
民政
实施细则
通知 抄送:市财政局
北京市民政局办公室
2002年8月6日印发
第三篇:北京市《关于完善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若干意见》实施细则
《关于完善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若干意见》实施细则(试行)
为认真贯彻落实《北京市人民政府印发市民政局关于完善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若干意见的通知》(京政发[2002]19号)精神,进一步推动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以下简称城市低保)工作,制定本实施细则。
第一条与企业解除劳动合同后,一次性领取经济补偿费、失业保险金及自谋职业安置补助费的人员提出享受城市低保待遇申请时,受理机构按以下原则办理:
(一)从其领取的各种一次性经济补偿费用中按110%的比例,扣除其从解除劳动合同到法定退休年龄期间(应缴费年限),参加社会保险应缴纳的金额,结余部分按本市当年城市低保标准110%的比例,计算家庭人均可分摊月数。具体计算公式如下:
公式一:扣除金额 = 年缴纳保险费用×应缴费年限×110%
公式二:结余金额 = 一次性领取的各种经济补偿费-扣除金额
公式三:家庭月留生活费 = 家庭人口×城市低保标准×110%
公式四:可分摊月数 = 结余金额/(家庭月留生活费-家庭其他月收入)申请家庭为在农村定居的非农业和农业户口混居家庭,其家庭月留生活费为:
(非农业人口×城市低保标准+农业人口×农村低保标准)×110%
按以上方法计算后,其家庭在可分摊的月数外,符合条件的可申请享受城市低保待遇;无结余金额的,不再计入家庭收入。上述人员再就业后,按其实际收入重新核定。
(二)申请人应向申请受理机构提交以下材料:
1、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办理养老、医疗、失业保险缴费手续凭证及复印件。
2、领取各种经济补偿费凭证及复印件。
3、其它必须提供的相关证明及材料。
第二条因城建、危改、拆迁一次性领取住房拆迁补偿费的人员,申请享受城市低保待遇时,根据不同情况,按以下原则办理:
(一)一年内购买住房的,应当向申请受理机构出具城建、危改、拆迁合同和领取住房拆迁补偿费、购房交费凭证及复印件。
购买住房后有结余金额的,其结余部分按“分摊月”的方法计算家庭收入。在可分摊的月数内,该家庭不享受城市低保待遇;无结余金额(包括拆迁补偿费不足,通过亲友资助、民间借贷、银行或住房公基金贷款的金额)的,可申请享受城市低保待遇,按规定程序办理,但不再享受廉租住房政策。
(二)领取一次性拆迁补偿费后未购买住房,及采取规避法律(法规)手段转移拆迁补
偿费的,暂不受理其城市低保申请。
(三)未享受廉租住房政策的城市低保对象以及经审核符合城市低保条件人员,一次性领取住房拆迁补偿费后,无力解决住房且本人自愿将拆迁补偿费交廉租住房管理部门专户储存的,由廉租住房管理部门通过配租方式安排其住房。
(四)已享受城市低保待遇和廉租住房政策的对象,住房拆迁时按上述条款执行。
第三条因建设征地由农业户口转为非农业户口,本人自愿申请自谋职业,并办理公证一次性领取安置补助费的人员,申请城市低保待遇时,按以下原则办理:
(一)已缴纳社会保险并无结余金额,其安置补助费不计入家庭收入;有结余金额的,结余部分计入家庭收入,按“分摊月”的计算方法核定。在可分摊月数内,该家庭不享受城市低保待遇;在可分摊月数外,符合条件的可申请享受城市低保待遇。
(二)申请人应向申请受理机构提交以下材料:
1、领取一次性安置补助费和缴纳社会保险的凭证等证明材料及复印件。
2、其它必须提供的相关证明及材料。
(三)郊区中心镇开发建设地区的本地农转非人员,符合条件的可纳入城市低保范围;通过自费购买住房及投资等方法获得本地“小城镇”户口的外地人员,暂不纳入城市低保范围。
第四条2002年7月1日后,一次性领取经济补偿费、失业保险金、自谋职业安置补助费的人员,必须按规定及时参加社会保险,办理缴费手续。此前领取以上相关费用的人员,也应当参加社会保险并按规定办理缴费手续。对因特殊情况不能按规定参加社会保险的人员,其领取的有关费用应纳入家庭收入,计算可分摊月数。
第五条以上领取各种一次性补偿费用人员,在可分摊月数内,因病、因灾等特殊情况将一次性领取的经济补偿费提前用完,生活确有困难的,向受理机构出具有效证明材料后,经审核,符合条件的,可申请享受城市低保待遇。
第六条在各级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人事部门经办的职业介绍机构、人才交流中心存档人员,申请城市低保待遇时按以下原则办理:
(一)应向申请受理机构出具以下证明材料:
1、职业介绍机构、人才交流中心存档的证明,职业介绍情况的证明。
2、提供参加社会保险缴费凭证、求职证明及复印件。
3、其它必须提供的相关证明及材料。
(二)应当如实申报就业和收入情况。
(三)申请受理机构核实后,按其家庭的实际收入计算。
第七条中央、市及区(县)所属国营企业以及集体企业等内部退休人员,申请享受城市低保待遇时,应当出具企业实行内部退休制度的相关文件、领取生活补助费及其它相关证明;申请受理机构审核后,按照企业应当发给的生活补助费和家庭实际收入计算。
第八条与所在企业签定“保留社会保险关系协议书”人员,申请低保待遇时,应当出具与所在企业签订的协议书原件及复印件。经受理机构核实后,按其家庭的实际收入计算。
第九条申请享受城市低保待遇时,企业在职人员应当提交企业出具的收入证明。计算家庭总收入时,下岗(待岗)职工的收入按不低于本市当年下岗职工基本生活费标准计算;在岗(正常上班)人员的收入按不低于本市当年最低工资标准计算。高于以上相关标准的,按实际收入计算。
第十条其他无固定收入且在就业年龄段内的有劳动能力人员,申请享受城市低保待遇时,一律按实际收入计算。
第十一条为鼓励就业,在核定已经享受或申请享受城市低保待遇家庭中就业(国营、集体、私营等各类就业形式)人员,应当先扣除本市当年最低工资标准和城市低保标准的差额部分,然后再计算家庭月人均收入。计算公式如下:
家庭月人均收入 ={总收入-[就业人口×(最低工资标准-城市低保标准)]}/家庭人口就业人员的月收入低于本市当年最低工资标准的,按本市当年城市低保标准核定。从事弹性工作的人员,其月收入低于本市当年城市低保标准的,按实际收入核定。
第十二条对无力参加社会保险、停产三个月以上,且不能足额支付职工工资、退??,由市和区县人民政府责成主管部门审核认定,并经区县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协助民政部门,对本辖区此类企业参保情况等进行核实后,将企业名录报市民政局。市民政局对此类企业名录进行汇总,转发各区县民政局备案;此类企业所属职工可申请享受生活补助待遇。具体办理原则如下:
(一)应当向申请受理机构出具以下证明及材料:
1、向户籍所在地社区居委会提交申请书(附件一),按要求填写“北京市城市居民生活困难补助申请审批表”(附件二)。
2、提交被确认企业出具的职工身份证明、收入证明,职工户口簿和居民身份证。3、其它必须提供的相关证明及材料。
(二)应当如实申报就业和收入情况。
(三)申请受理机构对申请人本人的实际收入进行核定,视不同情况确定申请人是否享
受生活补助待遇。
1、企业不能足额支付职工工资、退休金和基本生活费的,对申请人按照企业实际发给的工资、退休金或基本生活费低于本市当年城市低保标准的差额,按月发给生活补助;高于本市当年城市低保标准且职工在家待业的,不享受生活补助待遇。
2、企业停产期间,申请人另行就业,月实际收入低于本市当年最低工资标准的,按其收入与最低工资标准的差额发给生活补助,补助金额高限不超过本市当年城市低保标准。
3、申请人的实际收入超过本市当年最低工资标准的,不享受生活补助待遇。
(四)经审核申请人符合条件的,由受理机构对其本人发放“北京市城市居民生活困难补助金领取证”(统一样式),按月领取生活补助。
(五)申请人家庭符合城市低保条件的,可按规定程序申请享受城市低保待遇。
第十三条 具有本市非农业户口,年满16周岁,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证》、生活不能自理的重残人,经户籍所在地区县残联审核确认,并向同级民政部门提供名单;经审核符合条件的,参照本市当年城市低保标准享受生活补助待遇。具体办理原则如下:
(一)申请人(或监护人)应当向申请受理机构出具以下证明及材料:
1、向户籍所在地社区居委会提交申请书,按要求填写“北京市城市居民生活困难补助申请审批表”。
2、提交身份确认证明、收入证明及户口簿、残疾证和居民身份证。
3、其它必须提供的相关证明及材料。
(二)申请人(或监护人)应当如实申报家庭收入情况。
(三)申请受理机构对申请人家庭的实际收入进行核定,家庭月人均收入高于本市当年城市低保标准,低于本市当年最低工资标准的,由申请受理机构对其本人发放“北京市城市居民生活困难补助金领取证”,参照本市当年城市低保标准,重残人本人享受全额生活补助待遇。
(四)重残人家庭月人均收入低于本市当年城市低保标准的,可按规定程序申请享受城市低保待遇,符合条件的,重残人本人全额享受城市低保待遇。具体按以下原则办理:
1、已经全额享受城市低保待遇的重残人员,维持原标准不变;差额享受城市低保待遇的,重残人本人改为全额享受,家庭其他成员标准不变。
2、已经领取生活补助费的重残人家庭申请享受城市低保待遇时,重残人领取的生活补助不计入家庭收入,重残人本人计入家庭人口。符合条件的,其家庭其他成员差额享受城市低保待遇,重残人享受的生活补助待遇改为城市低保待遇。
第十四条 按月享受生活补助的人员,不享受城市低保粮油帮困等其他配套帮困待遇。第十五条 各级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应加大监督检查力度,确保企业及时足额支付职工工资、退休金和基本生活费。对无故不履行或不全面履行法定义务的企业,劳动监察部门应当按照有关规定进行查处。
第十六条 就业年龄段内有劳动能力的人员,申请享受或已经享受城市低保待遇的,应在街道相关部门备案登记,并按时参加就业、求职等培训。经两次介绍而无正当理由拒绝就业,或因本人原因被辞退的,相关部门应将其“就业登记表”提交民政部门,民政部门将不受理其申请,或暂停其享受城市低保待遇。
第十七条 各区县人民政府应当切实加强对城市低保工作的领导,建立健全工作机构,完善规章制度,确保城市低保政策的落实。
(一)将城市低保所需资金列入财政预算,确保及时足额拨付到位,并切实做到专账管理、专款专用。
(二)建立区县城市低保联席会议制度,加强城市低保工作的协调和督促检查。联席会议由区县政府主管领导主持召集,区县民政、财政、劳动保障、工会和残联等单位和部门参加,一般每半年召开一次,必要时可随时召开。
(三)采取有效措施健全低保工作机构,根据辖区内低保对象人数和实际工作任务,成立区县城市(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事务中心,落实工作人员和经费。
(四)进一步明确街道(乡镇)社会保障事务所工作职责,确定低保工作人员编制,并在各级民政部门的业务指导下,做好城乡低保事务性工作。
1、接受市、区县和街道(乡镇)民政部门的业务指导,做好城市低保对象的收入核实、档案管理、数据统计及微机录入、组织社区公益性劳动(活动)、发放保障金等工作,并协助医疗救助、廉租住房制度的实施。
2、组织有劳动能力、未就业的城市低保对象及领取生活补助人员参加社区公益性劳动(活动);对两次以上无正当理由拒绝参加者,应按照城市低保审批程序,及时上报相关民政部门,暂停其享受城市低保或者生活补助待遇。
第十八条 健全完善社区城市低保资格评议制度。由社区居民委员会、社区民警及居民代表等人员组成城市低保资格评审小组,讨论评议本社区城市低保对象资格等事宜,认真做好城市低保公示工作,做到公开、公平、公正,接受社会和群众的监督。
第十九条 街道办事处、社区居委会应当及时了解辖区内城市低收入人员情况,积极宣传城市低保政策,对符合城市低保条件尚未提出申请的人员,可协助其办理相关手续。
第二十条 坚持属地管理的原则,城市低保待遇的审批及资金保障由申请人户籍所在地负责。居住地与户籍所在地不一致人员应当按规定办理户籍迁移手续。
因特殊情况,暂时不能办理户口迁移的,应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由申请人户籍所在地和长期居住地协商做好低保人员的管理和服务工作,确保低保政策的落实。
第二十一条本实施细则由市民政局负责解释,自公布之日起试行。
主题词:社会保障民政实施细则通知
抄送:市财政局
北京市民政局办公室2002年8月6日印发
第四篇:论我国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存在的问题与完善
论我国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存在的问题与完善
社保13-1
何红靖
1313060106 【摘要】城镇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城镇反贫困的最主要手段,是我国实施的一项社会救助措施,它在维持城市居民最低生活需求,克服贫困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本文根据对阜新市海州区低保情况的一系列调查,反映出低保户这一低收入人群的基本情况,情况包括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对低收入人群带来的影响、低保户在享受地保待遇的同时所面临的问题以及根据这些问题所提出的一些相关建议。【关键词】最低生活保障;城镇低保;问题;对策
一、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实施现状
据阜新市民政局低保办相关负责人介绍,为保障城乡困难群众基本生活,根据《省政府办公厅关于提高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和农村五保对象供养标准的通知》,结合阜新市城乡居民收入增长和消费价格指数变化对居民基本生活影响情况,市政府决定提高阜新市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和农村五保对象供养标准。本次调整包括以下几个标准:海州区、细河区、太平区、新邱区、清河门区的城区保障标准由280元提高到330元;阜彰两县、海州区等五区所辖农村乡镇,保障标准由250元提高到330元;阜蒙县、彰武县所辖农村乡镇保障标准由220元提高到270元;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由1530元/年提高到2010元/年;农村集中供养和分散供养五保对象供养金年人均增加额不低于600元,具体供养标准由县区政府确定。据了解,调增后的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和农村五保供养标准从1月1日起执行。
具体以海州区为例,本小组通过调查对该区城乡低保工作有了基本了解,其城乡低保工作基本情况如下:海州区自2002年开展城市低保工作,2004年开展农村低保工作以来,经过几年的努力探索,保障制度不断健全完善,工作水平逐年提高,城乡低保工作由点到面、由量力施保到应保尽保,城乡低保工作逐步走上了规范化轨道。城市低保标准由2002年90元每人每月调整到380元每人每月,农村低保标准由2004年800元每户的年补助标准调整到255元每人每月。2012年,区财政累计拨出低保资金203.49万元,争取上级低保资金1107.55万元,充分发挥了政府在困难群体社会保障中的主渠道作用。截止2012年底,全区享受低保家庭有2270户,共4913人,其中城市900户1823人,农村1370户3090人,基本达到应保尽保要求,有效地保障了城乡弱势群体的基本生活,为建设和谐海州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观念问题
一方面,制度的实施主体在救助理念上还存在较大缺陷,没有树立好正确的政绩观,为了自己的政绩去实施政策,消极救助与补偿甚至中饱私囊,利用权力挪用保障资金。另一方面,不少低保人群对低保形成依赖心理,并影响周围群众,出现了“低保养懒汉”,在“政府的钱不拿白不拿”的思想支配下,向政府部门隐瞒收入,争保、赖保。针对低保对象的优惠待遇越来越多,少数人把低保当成永久性福利,当做养老保障,造成“就业不如吃低保”等现象。
(二)受保对象审核难以确定
申请对象多,收入核实难。低保范围均以家庭收入为标准,家庭收入具有很大的隐蔽性和不确定性,低保工作人员不可能完全准确核实申请人的家庭收入,这也是容易造成低保对象不准确的制度性根源,同时也为“人情保、关系保”提供了滋生的空间。科学、准确地计算低保人申请人及其家庭收入是判定其能够接受低保的最为重要的手段。在实际运作过程当中,存在着不少申请者通过隐瞒实际家庭收入,提供虚假信息的方式来骗取低保资格,占用了救济特困人员的有限资源,出现“低保富翁”的现象。
(三)缺乏必要的监督管理体系
在对申请者的收入核查、低保金的审批、发放等工作缺少严格的管理,甚至还有些混乱;低保金发放不及时,甚至有截留扣压现;城市低保信息公开、违规、处罚都缺少必要的监督;一些基层社区低保工作人员没有电脑,低保对象申请、发放都是靠手工操作,不能实现信息的共享,导致冒领、多领现象的发生。同时,部分基层低保工作人员对低保政策了解不够,运用低保政策不够熟练,在执行中容易出现偏离或违背低保政策的现象,从而造成一些不好的社会影响。
(四)缺乏配套措施
低保制度与相配套的就业、医疗、教育等社会保障制度脱节,没能形成一个综合的援助系统,受助面窄。一些有劳动能力,有一技之长的低保对象很想通过自己的劳动摆脱贫困,但因身份原因就业无门;部分低保户家庭成员生病无钱医治,小病拖成大病,最后拖垮全家;由于缺乏合理的学杂费减免政策或是减免幅度不足以让低保家庭承受,很多低保户家庭子女拖欠学杂费、辍学的现象比较普遍,丧失了通过获取知识来摆脱贫困的机会,陷入了“一代又一代地贫困”这个恶性循环。
三、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对策
城乡低保工作是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内容和基础工程,是保障民生、维护民利、稳定民心的重要举措。针对我区城乡低保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以下建议:
1、加大宣传力度,进一步提高干部群众思想认识。城乡低保工作政策性强、涉及面广、工作难度大。区政府和相关职能部门要通过多种渠道,采取多种形式,在干部群众中广泛、深入宣传低保法规、政策,提高全社会对低保工作的认识。要改变落后观念,积极引导群众由“主动申请低保”向“积极走出低保”的转变。通过宣传,不断提高政策公开透明度,提升政府公信力,从而降低上访率,推动城乡低保工作的有序开展。
2、强化动态管理,进一步完善城乡低保工作机制。一是建立健全与低保相配套的救助制度,把低保与医疗救助、子女入学、廉价住房等配套政策结合起来,完善以低保为主体的社会救助体系。就业部门要加强对低保对象的就业培训,努力促进低保对象就业,使有劳动能力的低保对象逐步退出低保。二是加强对全区城乡低保对象的跟踪调查核实,力求动态管理的准确性、及时性,要根据低保家庭收入变化进行核审调整,根据具体情况取消或降低补助金,对低保对象做到进出有序。
3、建立科学合理的测算指标体系。农村低保涉及人员多,居住分散,家庭收入复杂且变动大,首先这要求工作人员必须进行艰苦细致的调查研究,对农村贫困人口进行全面的排查和摸底。其次,政府及相关部门要通过理论研究和实际调研,从而准确界定低保对象,科学核定收入。为了更有效地消除“属地管理”的弊端,民政局应以全国各地区制定的低保标准为基础,并在对他们进行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制定出几个可以在全国范围内实施的科学的具有指导性的标准制定方法。
4、夯实队伍建设,进一步提升城乡低保工作水平。基层低保管理工作力量薄弱是影响低保工作顺利开展的突出问题。要根据工作需要,选配综合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人员充实到低保工作队伍中来。同时,要加大对低保工作人员的业务培训力度,定期组织低保工作人员学习相关的法律法规和业务知识,在培训中突出理论与实际结合,注重工作经验交流,不断强化低保工作人员的职业道德,提高业务能力,增强责任意识,确保城乡低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陈颂东.财政支出结构的国际比较与我国财政支出结构优化改革,2004(01)
2.王朝明.中国转型期城镇反贫困理论与实践研究[M],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4年
3.李薇薇.关注城市最低生活保障[J],社会保障制度,2002(1O)4.杨馨璇,滕建华,尹岳伟.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社会保障制度,2012(06)
5.徐月宾,张秀兰.我国城镇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若干问题探讨[J].东岳论丛,2009(02):23—24.
6.王有捐.对城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政策执行情况的评价[J],社会保障制度,2007年第02期
第五篇:从低保对象现状论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完善
从低保对象现状论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完善
一、我省低保对象的现状分析
低保对象指的是按国家有关规定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的城市居民。笔者通过对我省5个市(州)用7个县(区)的低保状况调研和低保人员问卷调查资料进行统计分析,本次调查共收回调查表2%份,从统计分析表看我省低保对象的基本状况与实际情况基本吻合,表现为:
l享受低保人员以中老年为主。40岁以上人员占全部低保对象的比例为70.94%,其中以40一
50岁年龄段(4050人群)最多,占32.09%。
2、下岗、失业人员多。享受低保前有固定工作的人占56.42%,工龄在10年以上的占75.36%。
3、家庭人口较多。经济负担较重。享受低保人员中家庭人口在3人及以上的占68.64%。
4、文化水平较低。享受低保人员中大学学历只占2.46%,中专(高中)学历占14.08%,小学文化水平及文盲人数较多,占40.14%。
5、很多人在享受低保后仍积极寻找工作和其他收入来源。占被调查人员的89.67%。
6、低保金只能解决低保对象的一部份生活问题,低保对象还希望政府能提供其他优惠措施。
二、针对低保对象的改进措施
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作为“最后一道安全网’,受到了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省政府将应保尽保工作列为2002年政府要办的八件实事之一,写进了政府工作报告,并建立了目标管理责任制,层层签定了责任书,使我省低保工作上了一个新台阶。我省于1998年开始低保试点工作,1999年在全省各地州所在城市及建制县推开,当年纳入低保人员9.8万人;2001年全省保障面进一步扩大,到年底有32.5万人进入低保,全年发放低保保障金1.26亿元;2002年6月基本做到了“应保尽保”,到2002年底为止,全省享受低保人数达55.7万人,预算安排低保资金3.9亿元,近期全省每个月的资金平均发放额已经超过3200万元。
低保救助金对于身处困境中的贫困群体而言确实是最后一块“奶酪”,低保对象大多认为领取低保金体现了党和政府的关心,不仅密切了党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而且有力的保证了经济体制改革(尤其是国企改革)的顺利进行,维护了社会稳定。正如***主席所说:“这项工作不仅是重大的经济问题,也是重大的政治问题”,只有解决了城市低保对象的基本生活问题,才能有效维护绝大部分贫困人群,尤其是特困职工的基本权益。完善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社会长治久安,经济持续增长的心要保证,我认为今后应注意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尽快落实低保的配套救助措施。调查中发现目前的低保金。基本能解决低保对象的生活问题,即保证有饭吃,有衣穿,但无法解决医药费,子女教育费和住房困难等问题。民政部公布的“全国百城万户低保抽查’,结果显示,6成以上低保户家庭中有一个或一个以上的人生有大病或患有需要长期治疗的慢性病,疾病已成为城市居民致贫的头号因素,云南的情况也基本相同。贫困家庭基本没有参加医疗保险,很多人贫病交加,往往小病拖成大病、重病,为切实解决贫困人群就医难、子女就学难等问题,第一,应尽快建立城镇低保家庭医疗救助体系。该体系包括:(l)由财政投资与社会捐赠相结合,建立“低保家庭医疗救助基金’,救助对象主要是低保家庭中的重特病患者;(2)对特殊低保对象(如长期卧床病人,精神病患者、绝症患者、残疾者孤寡老人等)制定特殊的收入计算办法,以照顾其医疗、护理费支出;(3)待相关条件成熟时,在非营利性医院中选择并组建l一2个慈善医院,专门为特困人群提供质优价廉的医疗服务。、第二,严格执行《云南省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办法》第二十条的规定,并对低保对象子女教育费的减免细化为:(l)属义务教育阶段的国家计划正式录取的小学、初中学生,免交杂费;(2)属非义务教育阶段(幼儿园、高中教育)学杂费、保育费等减半;(3)对大、中专学生考取入学时给予一次性补助,并继续享受原来的低保待遇等优惠办法。
第三,设立专门的管理机构,为低保对象提供廉租住房或解决其他住房困难问题。
第二,加强宣传工作,全面、深入宣传低保政策。政府部门在宣传和努力做到“应保尽保”的同时,应倡导“劳动光荣”,鼓励有劳动能力的人劳动自救,不应把低保作为依赖。低保制度的建立既是党和政府对弱势贫困群体的关心,享受低保也是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调查中只有13.92%的低保对象意识到了这一点。今后应加强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教育,让他们明确化民在享有基本权利的同时也必须尽公民的义务,如参加社区组织的公益劳动,提供真实、可靠的收入状况证明,接受入户调查,在接受帮助的同时力所能及的帮助别人等。领取低保金思想压力小(调查对象中61.36%的人认为无思想压力)本是好事,可一些人认为拿低保比做一份不好的工作有面子,宁可拿低保不就业,应大力宣扬社会保障虽然是保护网,但不是“免费的午餐”,不可能把所有的社会风险全都包下来,也不可能长期养“‘懒汉”,人们应增强风险意识,防患于未然,在有收入来源时,尽量参加各种社会保障项目,自觉交纳社会保险费。
第三,劳动就业部门对低保对象提供优惠政策。针对低保对象中“4050人群”较多,文化水平较低,就业较困难等状况,劳动就业部门应尽量提供各种服务和优惠政策,目前的当务之急是将劳动就业培训作为政府工作的重点。“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低保对象要实现劳动自救,首先须有一技之长,各级政府部门,尤其是社区应划出专门的场所,配备相关人员和专业教师、划拨经费进行培训,使技能培训成为社区低保管理的重要方面。对无正当理由拒绝培训和就业者,停发低保助济金;为鼓励低保对象就业,可实行“救助渐退”办法,即低保对象重新就业后,尽管低保家庭的收入有一定的增加,但对其不立即取消救助金,而实行救助金递减办法,给予一定的缓冲期,待就业和收入稳定后再完全取消救助,使再就业者没有后顾之忧。
第四,加强劳动执法、检查工作。目前由于《劳动法》贯彻执行中的一些问题,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低保工作,扩大了低保人员。如没有严格执行最低工资制度,有些人因为在就业后,工资太低或不能按时领取,宁愿放弃工作而领取低保;有的企业试用期过长,或正式上班后却不与职工签订劳动合同,使得这部分人不愿也不敢放弃低保。而低保工作机构和工作人员都没有执法权,明知违法而无能为力。
第五,做好“三条保障线’,的衔接工作,各部门各负其责,不要人为地加重低保负担。具体为:按照中央精神确保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费和离退体人员基本养老金的按时足额发放,不得再发
生新的拖欠;扩大养老保险覆盖面,加强养老基金征缴,全面推进养老金社会化发放,严格控制提前
退体;逐步完善失业保险制度,加强失业保险金的管理。真正做到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失业保险和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线的相互衔接,构筑牢固的社会保障安全网。
第六,增加低保工作透明度,建立公开的监督、检查办法,形成制约和激励机制。低保工作实行动态管理,审核工作量大,光靠低保人员的努力是不够的,必须广泛发动群众,让大家都关心、关注低保工作,对于弄虚作假者勇于检举揭发,对于真正困难者热心帮助,真正做到“不该保的一个也不保,应该保的一个也不漏”。
一是为增强低保资金的安全性,减轻低保工作人员的工作量,应尽快实现低保资金的银行发放。具体操作程序可由民政部门定期将低保享受人员(家庭以户主为准),名单造册,或录入磁盘交给银行,银行按单发放,民政部门通过组织公益劳动和走访调查等方式进行动态管理。
二是根据国家民政部的有关精神,尽快改变部分地区按季节发放低保金的不规范做法。尽快做到按月发放。
三是为了规范低保工作及享受其他配套服务,应制作全省统一规格、内容、式样的《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领取证》,并对“领取证”的取得、保管和使用作出具体严格的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