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我国企业自主创新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我国企业自主创新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湖北经济学院 项投Q1142 刘玲
摘要:目前,我国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提升,表现出良好的发展趋势,但仍旧存在一些问题。另外,我国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与发达国家和新兴工业化国家及地区相比有很大差距。因此,我国各行业需要思考并采取一些对策来进一步提高我国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
关键词:企业 自主创新 问题 对策
一、我国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现状
科技创新,企业是基础,我国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严重不足。我国发明专利授权中3/4为外国人所拥有;申请专利数量最多的10家电子信息企业,5年申请之和仅相当于美国IBM公司1年申请的专利数量。由于缺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我国不少行业存在产业技术空心化的危险。我国虽然是DVD激光视盘机生产大国,但因不掌握核心技术,每出口一台价格40美元的DVD视盘机,就要向外国公司交纳专利使用费20美元。我国已成为PC机生产和消费大国,但CPU芯片和操作系统这两大核心技术却掌握在Intel和微软手中。在医药生物技术领域,几乎所有药物的专利均为发达国家拥有,他们赚取了高额利润,而中国的生产厂商利润极低。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薄弱,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
二、我国企业自主创新存在的问题
1.企业体制约束,动力不足
企业是自主创新的主体,在市场经济中,企业创新无可替代,只有各个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得以提升,才能使国家整体的自主创新能力加强。多年来,一些企业未能处理好技术引进与消化、吸收创新的关系,对引进技术和吸收创新能力方面的投入严重不足,以致出现无休止的“引进,引进,再引进”的模式,有的甚至陷入“引进,落伍,再引进,更落伍”的恶性循环。鼓励科技自主创新的经济政策体系有待完善。技术政策是经济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在具体的实践中,在各部门的政策措施上还存在不少不明确、不协调、不配套的问题,使企业的创新行为无所适从。
2.企业缺乏创新的社会环境
首先,我国缺少一部有关创新体系和企业自主创新的基本法,目前的科技进步法已经不能适应自主创新活动对法律的要求。其次,市场经济体制还不完善。在市场运行规则、价格体系和调节机制、市场准入和退出机制以及为企业创新提供服务的市场中介组织等方面,还远没有形成。最后,国际经济中的产业壁垒和技术封锁仍然存在,发达国家利用自己的技术优势继续寻求在竞争中的垄断地位,对关键技术和核心技术采取严格的保护措施,他们是绝不会出卖和转让的。加之某些行业和技术领域因为存在严重的垄断而导致竞争不足等创新环境的问题,已经成为影响企业自主创新内在动力的最大问题。
3.研发投入不足
加大研发投入,加强技术开发力度,是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然而,正是在这一关键问题上,我国企业却存在着明显的不足。如政府财政科技拨款在同期财政支出中的比例,1992年为5.5%,而到了2002年不增反降,为3.7%;全社会研发投入总量,我国只相当于美国的4%,人均科研经费只相当于日本的1/12和韩国的1/8;研发投入占GDP的比重,2004年我国为1.23%,而美国为
2.9%,日本为2.83%,韩国为2.79%。2005年中国企业500强最新数据显示,平均每家企业的研发投入为2.47亿元,仅占平均销售收入的1.05%;只有106家企业的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例超过2%。2005年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企业的平均研发投入为1.9亿元,只占相关企业销售投入的1.88%。可见,即使是中国500强企业,其研发投入尚未达到维持企业生存的水平。而事实上,在我国的大企业中,仍有30%的企业未建立自己的研发机构,对于引进技术,我国企业的“内生技术能力”还不强。
4.企业家素质总体不高
企业技术创新的根本目的在于增强企业基于市场的竞争能力,衡量技术创新成功与否关键看其是否给企业带来利润。国内外技术创新的实践表明,技术创新离不开市场。在技术创新的过程中,企业是主体,客户是导向,市场是机制,政府是环境,院校是支撑,而在整个创新过程中,企业家是灵魂。纵观国内企业技术创新活动比较好的创新型企业,都有一批创新新意识强烈的企业家。但就目前国内企业家队伍的总体状况而言,我们不得不承认,我国的企业家队伍特别是民营企业家队伍,多数是从销售人员转化而来,他们的创新意识比较薄弱,风险意
识不强,只重视跟踪模仿,不重视自主创新。企业的自主创新说到底要有人带领,在人的因素里,不得不说企业家处于最重要的甚至是起到决定性作用的地位。企业家队伍素质不高,不能不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影响我国自主创新的能力和水平。
三、培育和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建议和对策
1.把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置于国家战略的高度来认识
对于科技创新,长期以来,我们习惯更多地关注科研机构和大学,但近百年世界产业发展的历史表明,真正起作用的技术几乎都来自企业。比如,通讯领域的贝尔实验室,汽车领域中的福特公司,飞机领域的波音和空客,化工领域中的杜邦和拜耳,机床领域中的西门子,计算机领域的IBM、英特尔、微软等。因此,我们要转变观念,加强领导,把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建设真正置于国家战略的高度,使企业真正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
2.深化改革,落实政策,强化企业自主创新的动力机制
一是加快推进企业产权及现代企业管理制度改革,克服研发投入的体制性障碍,增强企业技术创新的内在动力。二是强化国家财税优惠政策的落实工作。建议国家将相关政策的主要内容纳入即将修订的“科技进步法”之中,使政府行为上升为国家意志;同时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制定易操作的实施细则。三是改革国有企业业绩考核指标体系。建议增加自主创新方面的考核指标,以促进企业的自主创新和长远发展。此外,对地方政府的考核也应该有技术创新指标。
3.加强企业科技人才队伍建设,规范人才流动秩序
一是对特殊人才要给予特殊待遇。湖北化学研究院等企业实施“二八制”或“三七制”,即把80%或70%的奖金提供给20%或30%的技术骨干,对吸引和留住尖子人才产生了良好效果,值得借鉴。此外,实施股权激励政策也是企业稳定和吸引尖子人才的很好办法。二是建议国家像在大学和科研机构那样在企业中实施“人才工程”,积极引导人才向企业流动。大学和科研院所的专家教授,可以挂职到具有博士后工作站的企业技术中心工作。三是规范人才流动秩序。有的国企科技人员被民营企业挖走,把核心技术、商业秘密也带走了,给原企业造成很大损失。建议国家制定相应法律、法规,在鼓励人才流动的同时,更要加以规范。
4.促进企业创新体系的建设与发展
一是积极支持企业建立完善研发中心。国家有关部门要采取措施鼓励企业建
立技术中心,并设立专项基金,加强对中心人员的培训。二是产学研结合模式必须以企业为主。“产学研”,“产”在前,没有“产”,“学”、“研”就失去了动力和方向。建议国家组织的产学研项目,特别是应用性较强的项目,要以企业为主体,由企业来牵头。三是促进企业组建技术联盟。建议政府设立产业研发基金,通过支持企业建立和发展各种形式的创新战略联盟以大力推动应用基础性、行业共性、战略性技术的研发。
5.加强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和自主创新
一是国家应设立消化吸收专项基金,引导鼓励企业和科研单位一起对引进技术进行消化吸收再创新。二是制定优惠政策,大力鼓励自主创新和对引进技术再创新,促使自主研发的技术和产品所占比重逐步增加。三是国家在重点产业领域要制定限制重复引进技术和设备的政策。
6.转变政府职能,促进产业自主创新
作为政府部门,首先应该转变职能,在推动自主创新方面,要“积极有为”,而不是“无为而治”,对企业自主创新的社会服务机构发展作正面的引导,出台相关政策鼓励发展,努力构建完善的创新服务体系,为企业自主创新做强有力的支撑。其次,建立完善的自主创新法律体系,建立良好的市场秩序,健全和完善市场机制,保证市场的统一、公平、开放和有序,努力为企业自主创新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第三,政府把支持自主创新技术开发放在比支持技术引进更重要的位置,对国家级科研院所的功能进行重新定位,调整科研经费支持重点,加大对企业的资金投入力度,作企业自主创新强有力的后盾。
参考文献:
[1]科学技术专题研究组.我国产业自主创新能力调研报告[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3):14-16
[2]李纪珍.产业共性技术供给体系研究[D].北京:清华大学博士论文,200
2[3]张荣峰.章利华自主创新的理论、国际经验和模型构建[R].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2006,(4):64-66
[4]徐冠华.始终把自主创新能力摆在突出位置[N].经济日报,2006-01-09
第二篇:企业自主创新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企业自主创新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当今时代,品牌是企业和产品品质、信誉、文化的标志和结晶,是科技、经营管理、企业文化等综合优势和价值的集中反映。提高企业的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创造更多世界著名的品牌,对于我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应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的挑战,提高我国经济和企业的国际竞争力,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只有抓住世界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新的历史机遇,创造和掌握更多的自主知识产权,创造出引领世界潮流的高新技术和著名品牌,提高国家和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形成更多自主创新品牌经济集聚之地,才能使我国在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和全球合作中逐步占据主动地位。要想切实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就必须从以下方面开展工作:
第一,要加快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支持企业大力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打造知名品牌,增强企业的研究开发能力。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是国家技术创新能力的基础,资源配置的优化和产业升级也都要依靠企业的技术进步和市场竞争力的提高去实现。作为企业,应加大技术开发中心建设,加大对研究开发活动的投入,大力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形成自己的核心技术和专有技术,打造知名品牌,增强核心竞争力。政府部门要努力营造有利于技术创新、发展高科技和实现产业化的政策环境,为各类企业开展科技创新活动提供平等竞争的条件。
第二,要坚持先进技术引进和消化、吸收、创新相结合,从体制机制入手,克服重引进、轻消化吸收的现象,充分利用国外先进技术资源,依托重大工程项目,培育自主创新能力,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必须妥善处理好引进先进技术与自主创新之间的关系,把吸引外商投资与产业产品结构的调整优化结合起来,制定相应的规划与调控政策,引导外资更多地投向高新技术产业和现有企业的技术改造。要加强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高起点引进国外先进技术,重点引进专利技术、软件和必要的关键设备,同时加强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实现创新和提高。要加强一些关键性、战略性技术领域的消化吸收和自主创新力度,加大研究与开发的投入力度,增强持续创新的能力。
第三,要完善鼓励创新的政策体系,大力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实行有利于技术创新的财税金融等政策,加快技术创新服务体系建设,促进创新成果不断涌现。今后在制定经济政策时,必须把技术政策纳入政策系统,协同配套地贯彻执行。例如,知识产权制度是保障和促进自主创新的重要工具,其实质是在保护创新者利益和积极性的同时,促进技术合理、有偿地扩散,最终目的是为了促进自主创新。但是,它不能孤立地发挥作用,而是要体现在各种配套政策和市场环境中,落实在技术、经济、贸易管理等各个有关部门的工作中。还要培养全民的知识产权意识,引导企业提高运用、管理和保护知识产权的能力,以真正建立起一个有效的激励机制。
第四,大力培育富有创新能力的各类人才,紧紧抓住培养、吸引和用好人才这三个重要环节,充分发挥人才在科技创新中的关键作用。要进一步落实人才强国战略,坚持把发现、培养、使用、凝聚优秀科技人才作为科技发展的重要任务,促进科技创新人才脱颖而出。要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人才资源管理和开发体制,形成能够鼓励提高创新能力和创新效率的机
制,完善客观、公正的评价体系。
第三篇:浅析我国资源型企业存在问题及对策
浅析我国资源型企业存在问题及对策
自从人类进入工业社会后,资源消费量日趋上升,自然资源日趋枯竭,我国资源型企业面临的形势也越来越严峻。何谓资源型企业?资源型企业是相对于劳动密集型、技术和知识密集型、资金密集型而言的。一般来说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资源型企业涉及了所有的自然资源领域(主要是地下的矿产资源和地上的动植物资源)的企业,狭义的资源型企业仅指在作为自然资源重要类型的矿产资源领域运作的企业。结合上述广义和狭义资源型企业的定义,本为认为资源型企业主要是指以自然资源的开采和初级加工为基本生产方式,初级原材料产品为最终产品,在产品成本结构中,自然资源占据主体地位的,依靠资源的消耗来实现企业的增长,以资源占有优势为核心竞争力的企业类型。根据《国民经济行业分类》的口径,结合定义,“资源型企业”涉及煤炭开采和洗选业、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黑色金属矿采选业、有色金属(华诚金属网 www.xiexiebang.com)矿采选业、非金属矿采选业、其他采矿业、食品加工业、烟草制品业、纺织业、皮革皮毛羽毛(绒)制品业、造纸及纸制品业、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力口工业及有色金属冶炼等行业。
资源型企业是我国企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国家的经济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长期以来,对资源进行过多的掠夺式开采,使自然资源逐渐枯竭。加之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市场经济体制的冲击,以及国有企业的改革要求,我国资源型企业出现了一些困难,也存在一些问题。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四点。
一、资源型企业赖以生存的资源逐步枯竭
长期以来,企业对资源进行掠夺式的过度开采,导致资源逐步枯竭。现在大多数资源型企业仍然采取的是粗放型的发展模式,通过不断增加能源消耗来推动企业的发展,在客观上加剧了资源的消耗速度。在这种情况下,资源型企业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后,必然会受到资源缺失的制约。
二、企业内部体制制约明显存在
地址:上海市宝山区友谊路40号12楼
电话:021-56785532
邮编:201900
网址:www.xiexiebang.com
首先,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规定:矿产等自然资源属于国家所有,是国有性质的。并且由于我国多数资源型企业建立于计划经济时期,因此,我国的资源型企业大部分属于国有企业,其发展模式直到现在依然带有浓厚的行政色彩。也就是说,大部分企业在作为企业履行其企业职能的同时,还要承担社会、政府的职责,即“大而全”、“小而全” 的发展模式。企业要办学校、医院、建筑队、老年活动中心等这些附属机构对企业都是沉重的负担。其次,资源型企业税务沉重。长期以来,我国资源型企业税收与制造业同等,且存在许多认识上的混乱和政策上的不合理,导致我国资源型企业很大一部分利润上交政府,这就导致企业资金短缺,企业正常运营比较困难。再次,企业管理体制落后。受各种条件制约,资源型企业大多是在资源开发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而资源的禀赋及分布状况决定了资源型企业的区位分布,与我国自然资源分布的现状结合,全国大部分资源型企业分布在中西部地区。而众所周知,我国区域发展极不平衡,中西部较东部沿海经济落后,管理理念陈旧,企业领导者的开拓意识和创新意识都比较薄弱。这些落后的旧体制都严重阻碍了我国企业的健康发展。
三、生态环境破坏严重,矿产资源损失浪费严重
资源型企业以自然资源开采为依托,在这个过程中,存在严重的生态环境破坏。矿山的开采活动形成的露天采矿坑、尾矿库、废石场,首先破坏了植被、占用了大量土地,还有一些采空区、陷落区等严重破坏了公路和建筑,带来了极大的环境破坏,给人民的生活带来了不便和危害。其次地质结构和地质条件的变化、开采程度的加深,产生很多伴随性的灾害,如水位下降等。最后,矿产回采率偏低是各类资源型企业普遍存在的问题,这既破坏了环境,还造成了资源的损失浪费。有些企业片面追求高效率,采富弃贫,只开采一些富集矿,对一些贫矿以及一些开采难度大的矿产直接划出开采范围。还有一些企业只开采伴生矿中的一种,开采后的矿产当废料弃之不用。据统计,我国资源型企业对共伴生矿产进行较好开发的矿山只占1/3,全国固体矿产采选每年产生的尾矿废弃物约5亿吨,尾矿资源潜在价值巨大,我国矿产资源总回收率和共伴生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率分别为30%和35%左右,比国外先地址:上海市宝山区友谊路40号12楼
电话:021-56785532
邮编:201900
网址:www.xiexiebang.com
进水平低20个百分点。大中型矿山中,几乎没有开展综合利用的矿山占43%。
四、采矿权分散,非国有部分规模较小
我国矿产资源(华诚金属网 www.xiexiebang.com)的采矿权分布是比较分散的。根据我国矿产资源的分布情况,很多地方的大部分探矿权和采矿权都掌握在非国有企业手中,有些地方的非国有企业占有采矿权的比重甚至超过了50%。与采矿权分散相对应的是,非国有企业的规模都较小,特别是分布在县域和小乡镇,小规模经营构成了地方矿产资源开采的突出问题。小规模企业资金实力和设计、开发技术都十分有限,矿井布局不合理,设备简陋陈旧,技改资金投入不到位,回采率远远低于国家规定,没有最大限度地发挥资源型企业的规模优势。并且由于小规模矿产开采在全国范围内尚未占有较大市场分额,所以在抵御市场风险、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能力较弱,以及缺少在谈判中的竞争力,远不能适应现代市场经济和社会发展要求的规模化和集约化生产。
为了应对我国资源型企业面对的严峻形势,提出适合资源开发利用的对策建议,对我国资源型企业的健康发展,实现资源的可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具体对策建议包括以下四点。
1、转变政府职能,积极发挥政府引导扶持作用
资源型企业要得到健康发展,迫切需要政府职能的转变。转变政府职能可以让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从而消除外部性给企业带来的不利影响,还意味着政府放手价格管制,让市场主导价格的变化,使政府则从行政型政府转变为服务型政府。首先,政府应当根据资源型企业的特点,制定适合资源型企业的政策,给予足够的发展空间,从根本上解决政府在经济活动中的越位、缺位、错位的问题。其次是改变政府不合理的政绩观。政府不能再单纯地以企业生产总值作为衡量企业发展的唯一指标,而应加入绿色GDP、资源综合回收率等衡量发展循环经济的指标。而且,政府应对绿色GDP、资源综合回收率的计算方法有个统一的标准,以便进行对比;政府还可设立一个最低标准,对达到这个标准的煤炭企业进行奖励,而没有达到这个标准的则要公告批评或罚款,以促进其积极发展循环经济。
地址:上海市宝山区友谊路40号12楼
电话:021-56785532
邮编:201900
网址:www.xiexiebang.com
2、改变我国资源型企业粗放型生产方式,实行可持续发展战略
由于大部分自然资源是稀缺有限的、不可再生的,资源型企业又是我国国名经济的支柱产业,并且具有典型的行业特征。但是我国某些自然资源已逐渐接近枯竭。因此必须改变我国“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浪费”的社会经济发展模式。坚持资源开发和节约并举,把节约放在首位,克服各种浪费现象,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必须严格执行土地、水、森林、矿产、海洋等资源管理和保护的法律,实施资源有偿使用制度。例如,目前我国对自然资源征收的矿区使用费、资源税和矿产资源补偿税等,并且要根据我国国情,选择有利于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产业结构和消费方式。
3、对我国的企业旧体制进行改革,使企业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
在现代市场经济中,企业必须满足企业各利益相关者需求的客观要求,即要满足包括股东、债权人、顾客、竞争对手、社会、环境等个人或团体的需求。而我国旧有的资源型企业一般带有浓厚的行政色彩,领导者一般来说只执行上级行政命令。因此,首先必须改变企业的旧体制,建立起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产权清晰、权责明确、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其次要建立科学的绩效考评管理体系和有效的薪酬激励机制。对不同层次,不同岗位的员工,实施不同的考评细则,实行有效的激励制度。最后是不断创新,制定一系列鼓励创新的制度。对资源型企业而言,创新在于寻找新的替代产品,以代替枯竭的自然资源,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同时将创新制度与薪酬制度挂钩,融入到企业制度的各个方面,从而激励企业员工不断追求创新。
4、大力推进大公司、大集团战略,提高产业集中度和市场竞争力
从我国的整体利益出发,对国内煤炭、冶金、有色、石化等传统资源型产业以市场化的方式进行整合重组,把矿产资源吸纳到大型企业手中,通过掌握相当数量的资源,获取价值的话语权,在价格谈判与产业合作中处于主动地位。让小矿主入股国有大中型企业,作为大型企业的小股东,有掌握控股权的国有企业统一经营管理,统一设备标准以及安全和环保标准,实现资源的平稳过渡。用以解决当前我国资源型企业面临的规模小、经营分散、竞争力地址:上海市宝山区友谊路40号12楼
电话:021-56785532
邮编:201900
网址:www.xiexiebang.com
弱等问题。以提高我国资源的生产销售的集中度和市场竞争力,从而改变我国一些资源型企业多头管理、分散经营、竞争无序的格局,提高资源行业的整体经济效益。例如,在2009年,山西省煤炭企业进行了较大的整合,提高山西省煤炭企业整体效益,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我国其它小型资源型企业依然很多,因此还需要进行进一步的兼并和重组。企业的规模化、大型化已成为一种世界潮流。
地址:上海市宝山区友谊路40号12楼
电话:021-56785532
邮编:201900
网址:www.xiexiebang.com
第四篇:中小企业自主创新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中小企业自主创新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发布时间:2009-6-
4信息来源:
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贯彻到现代化建设各个方面”。到2007年6月底,我国的中小企业数已达4200多万,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9.8%,中小企业创造的最终产品与服务价值、出口总额和上缴税收,分别占全国的58%、68.3%、50.2%,中小企业的发明专利占全国的66%以上,而且还提供了城镇就业人口75%以上的就业机会。目前在信息技术、工业设计、生物技术等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物流、社区服务等新兴服务业的发展中,中小企业是我国市场经济中最具活力的部分。在提升产业技术水平,加快传统产业技术进步等方面,中小企业也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是,中小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弱、融资难、人才缺、竞争力不足等已经引起各界人士的广泛关注。
过去的20年,虽然我国经济以平均9.5%的速度增长,但进一步分析可以看到,我国经济增长的质量还不高,缺乏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关键技术自给率较低,技术创新还没有成为推动我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经济增长的外贸依存度较大,大部分中小企业仅限于简单的组装和来料加工,缺少自主研发的核心技术。自主创新能力弱,将直接影响到我国的经济安全和国家利益。作为发展中国家,面对国际市场的竞争压力,如果不能快速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就无法突破技术垄断和技术壁垒。可以说,提升中小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是保证国家安全、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迫切要求。也有助于促进经济增长质量的提高。
一、中小企业在自主创新方面存在的问题
1.缺乏技术创新人才。我国从事科研开发的科技人员虽然60%在企业,但绝大多数集中在大企业,在中小企业从事技术创新的人员很少。企业自身人员素质较低,中小企业中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职工占职工总数不足10%,初中以下的职工占60%左右,企业科技人员不足且流失严重,直接影响了中小企业的自主创新。
2.创新资金来源不足。中小企业资本的社会化程度低且总量小,难以应对技术创新成本高、回收期长等风险。融资难,使很多企业因资金缺乏而无力搞技术创新,整体技术装备水平也较低。
3.企业技术创新投入不足。据有关部门统计,2006年,我国成长型中小企业用于研究开发的费用占其销售收入的比重只有0.41%,不仅大大低于发达国家的水平,也低于我国工业企业的平均水平。
4.信息不畅,创新服务能力弱。中小企业获取信息途径少,不及时等,直接影响着中小企业的创新发展。已有的各类科技中介机构服务产品少,服务面窄,服务缺乏深度,还不能完全承担起沟通研究机构与中小企业、中小企业与市场的重任。
二、中小企业自主创新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十一五”时期,国家要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和降低消耗的基础上,实现2010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比“十五”期末降低20%左右,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知名品牌、国际竞争力较强的优势企业。要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科学技术发展的战略基点和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因此我们要从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全局和战略高度,深刻认识提高中小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从我国中小企业的总体情况看,传统产业中低技术含量和低附加值的产品仍占主导地位,积极采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提升中小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对于促进产业优化升级具有重要意义。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市场化、信息化、国际化步伐加快,资源配置的全球化、产业分工的细化成为可能。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加速了科技创新的速度,新兴产业的发展加速了产业结构的调整,对传统产业中的中小企业也提出了挑战,提升中小企业创新能力,是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迫切要求。从新一轮全球经济结构调整的现实看,谁掌握了世界经济主导产业和战略产业的核心技术,谁就掌握了竞争的主动权,谁就能占据产业链的高端,赢得竞争优势。否则,就只能处于产业链低端,成为别人的“组装车间”、“加工基地”,获取低微的加工收入。为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提升我国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把握经济发展主动权,缩短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我们必须大力提升中小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提升中小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有助于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目前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在很大程度上是依靠资金、劳动力和能源、资源等生产要素的投入实现的,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高污染、资源利用效率低下,成为影响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和国际竞争力的最大问题。中小企业也存在着低水平盲目投资、重复建设、浪费资源、污染环境、生产不安全等现象。提升中小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加快中小企业的技术进步,运用科技手段解决经济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实现经济增长从要素驱动型向创新驱动型的转变,是中小企业生存与发展的需要,也是保证国家安全、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迫切要求。
三、中小企业实现自主创新的对策
1.提高自主创新意识,建立中小企业自主创新的激励机制。创新是企业生存发展的永恒主题,更是中小企业的立身之本。要充分认识创新对企业发展的推动作用,增强企业的创新意识,使创新成为企业的自觉行动。实践证明,自主创新是我国经济转型时期的战略选择。只有切实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增强企业科研自主开发能力,掌握自主知识产权,才能突破发达国家及跨国公司的技术垄断和封锁,争取更为有利的贸易地位和竞争优势,为提高我国国际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提供重要支撑。我们要不断探索符合市场规律、体现企业优势和具有自身特色的创新发展道路。通过管理创新,建立健全有利于企业自主创新的制度与激励机制,包括市场快速反应机制、科学决策机制、资金保障机制和人才激励机制等,加快科技自主创新,加大科技投入的步伐,将技术成果以专利形式推向市场,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增强对市场机会的捕捉能力和把握能力。
2.要充分利用国家的优惠扶持政策,我国今年即将实施的新的《企业所得税法》中规定,中小企业的所得税税率为25%,被认定为高新技术产业的中小企业的所得税率只有15%。微型企业,就是微利的中小型企业的所得税是20%,此举体现了财政税收方面对中小企业发展的支持,特别是对拥有高新技术中小企业发展的支持。当前国家为中小企业自主创新提供的有效政策环境,使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得到了大幅度、跨越式的发展。
3.企业要走出去,开拓国际市场。目前,国家许多部门都有一些支持的政策和措施。比如每年财政专门有一项资金是支持和鼓励企业走出去,许多行业协会每年组织会员参加各种国外博览会,为中小企业走出去搭建了公共服务平台。这样企业可以开阔眼界,转变观念,增强自己的创新意识,提高自己开拓国际市场的能力。比如中国中小企业对外合作中心,在这个公共服务平台里就有许多咨询项目,包括法律、国情、产业方面的一些咨询服务。另外还提供对外经贸的促进往来和技术交流方面的服务,目的就是促进我们的中小企业走出去开。拓国际市场。
4.加强企业自主研发队伍建设是企业自主创新的根本条件。高素质人才是自主创新、科技开发的最重要资源。企业应着力培养和吸纳研发人才,特别要重视牵头人、领军人才的发掘与培养。通过国家、企业、个人等多种投资方式培养科研人员,尤其是通过企业各种形式的在职培训等再教育形式培养,建立一支熟练的技术人才队伍。为企业自主创新奠定广泛的群众基础,不断提高企业技术创新的能力。还可以通过国内外选拔、招聘、再培养或者企业与教育、科研机构重点培养等方式,建立一支专业研究人才队伍,逐步形成企业自主创新的中坚力量。运用社会资源弥补企业自身不足,增强依托社会资源联合创新的能力,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实施〈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的若干配套政策》就高度关注中小企业自主创新,提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配套政策》提出,允许国有高新技术企业对技术骨干和管理骨干实施期权等激励政策;在大学、院所设立面向企业创新人才的客座研究员岗位,并引导和规范大学、院所科技人才到企业兼职;支持企业为大学和职业院校建立学生实习、实训基地;引导优秀博士到企业从事博士后科研工作;企业招聘大学毕业生和吸引优秀人才可不受户籍限制。
5.以企业为主体,建立完善的产学研创新体系。企业是市场经济的主体。以企业为主体,主要是因为企业最贴近市场,既了解市场现实的需求和潜在的需求,又有能力将科技成果转化为商品而收回研发成本,科技研发需要投入大量资金和人力,只有企业通过市场才能体现科研成果的作用和价值。企业只有掌握产业技术的制高点,才能在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这也是企业自身生存的需要。缺乏自主创新的知识产权,就推不出有竞争力的产品,就不能适应国际、国内市场上的激烈竞争,节约资源,降低成本,开拓新的市场需求等环节都将长期处于劣势。此外,企业是国家经济实力的基础,科技创新体系都以企业为主导力量,而企业自主创新关键在人才。如果高校和企业联动,对企业来说,可缩短创新的流程,降低创新的成本,让创新产品更快地推向市场。对高校来说,这也是学生实验的基地,其形成的知识产权受到保护,人尽其才,防止创新成果流失。因此,以企业为平台,加强与国内外各种科研机构和大专院校的交流合作,建立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制,可以优化配置国际、国内优秀的科研资源,为企业创新创造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四、结束语
中小企业的发展关系着我国企业整体的发展,也关系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中小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全面提升也会最终带来国家创新能力的全面提升,当前信息化的到来为我们实现跨越式发展、赶超发达国家提供了历史性机遇。我们必须抓住这一机遇,通过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以及重点领域的突破,带动中小企业的整体竞争实力的提升。我国企业要改变在世界经济格局中“打工者”的角色和形象,改变目前的弱势地位,必须通过不断提升自己的创新能力,通过不断地学习和再创新,增强核心竞争能力,实现企业与国家的共同跨越式发展。胡锦涛总书记在“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之路”院士座谈会上,曾明确提出了三点要求:“进一步确立自主创新的战略目标,进一步加强国家自主创新体系建设,进一步造就自主创新的人才队伍”。这实际上就是为中国未来发展描绘出了一条自主创新之路。我们希望,越来越多的国人对中小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给予关注给予支持给予信心,使越来越多的企业对国家竞争力给予支撑给予提升给予引领。自主创新在带给中小企业跨越式发展的同时,也会使中国经济实现新的发展和跨越,带动中国经济进入快速健康发展的新轨道。
参考文献;
[1]王 洪:促进我国中小企业自主创新的有效途径[J].经济学家,2006(5):124~126
[2]黄宇峰 蒋 丹:从国际经验看政府在中小企业自主创新中的角色[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2006,33(4):41~44
[3]陈乃醒 傅贤治:中国中小企业发展报告2005~2006[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6
第五篇:浅谈我国企业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谈我国企业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 要】质量管理是企业生存的基础,是企业发展的助力,只有建立质量管理体系,才能保证持续地生产出能够满足顾客要求的产品。本文分析了我国企业质量管理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了企业加强质量管理的策略。
【关键词】企业;质量管理;问题;对策
质量是企业的生命,质量管理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可以说,质量管理水平是衡量企业前景的重要因素。质量管理知识的全员普及,是企业为了取得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活动。全面质量管理、精益管理等新时代质量管理知识的学习,是企业提高竞争能力、健康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一、我国企业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以顾客为中心的理念不强
随着中国企业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标准认证的推行,尤其是以ISO9000标准为框架基础的认证体系广泛实施,一些企业已经开始根据市场的动态 及顾客的需求作为企业制定经营策略的依据,但大多数企业仍局限于追求产量及照搬同行的生产模式进行新产品的开发和市场的开拓,从而导致企业难以保证生产出 的产品满足顾客的需要或者产品质量无法超越同行。
(二)管理制度不健全,质量意识淡薄
随着国外先进质量管理模式及理念的引入,以及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标准认证的运行,一些企业已经根据标准要求及企业内部情况,制定了系统的管理 制度,但仍有管理制度不健全现象,尤其是民营中小企业,没有一套健全的规范的管理制度。目前我国大多数企业的质量管理是被动反应型的,即企业不是研究本企 业内部存在问题提出持续改进,而是为了认证、审核需要或者盲目效仿同行企业质量管理模式,从而导致质量管理成本高但效果不明显。另外,绝大多数企业员工对 质量的意识局限于本工序产品质量符合合同或工艺要求,没有延伸拓展到整个生产过程及顾客满意上,远远达不到全员参与的地步,企业领导及员工中存在重生产、轻质量现象。
(三)企业质量管理方法落后
企业的质量管理应用方面,依然停留在以国有企业或大型企业为主的状况,例如私有中小企业、外资企业很少有QC活动、质量月等;质量管理的研究 应用工具上,没有使用或者使用的依然是那些初步的定性的基本方法,如调查表、排列图、直方图等;质量管理的信息应用上,与信息化时代相去甚远,如我国大多 企业文件传递、审批以纸质为主,大大浪费了人力物力且效率低下。我国企业的现代化质量管理方法欠缺、质量监控手段薄弱等问题,最终导致企业竞争力不强。
(四)企业质量体系认证效果不显著
目前我国很多企业通过实施ISO9001质量体系认证消除国际贸易壁垒,增强了国际间的合作,让企业获得更多机会,改进了企业的绩效、提高了 内部管理水平等等。但我国企业在质量体系认证推行过程中出现应付审核、只为发证现象,从而导致企业在推行质量管理体系时困难重重。其原因:一是大多企业为 了获得证书而推行体系认证,应付认证而没有认真学习落实质量管理方法,从而不能提高企业管理和绩效;二是咨询、认证机构为了本企业的效益或者是咨询师、审 核人员缺乏工作经验,从而在引导企业引用质量管理体系时,盲目的照搬认证标准条款,从而与企业实际情况脱节,不能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建立行之有效的质量管 理体系;三是很多企业管理人员尤其是公司领导及质量管理人员缺乏工作经验及相关知识,不了解质量管理的理论和工具,不能带动全员参与全面质量管理。
二、提高我国企业质量管理的对策
(一)以顾客为导向
在现代企业管理理论中,突出强调顾客的地位,以顾客为中心的理念是企业管理层或企业所有者必须要了解的理论。企业通过了解客户现在和将来的需 求,并且灵活、快速的根据市场机会作出决策,才能提高企业利益和市场份额,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按照“现代管理之父”Peter F.Drucker的观点:企业的存在就是为了创造顾客。畅销的产品不仅为企业创造了直接的财富,还获得了最宝贵的顾客忠诚度。
(二)切实发挥领导作用,提高全员质量意识
企业各级管理人员应从全局高度充分认清质量的重要性,要有做好质量工作的使命感、责任感和紧迫感。以自身行为习惯引领全体员工理解组织的目标,应该创建并维持一个全体员工参与企业目标实现的企业环境,激励全员建立质量意识,最终实现组织目标。
质量管理工作最根本的使命在于始终并广泛地传递质量意识,引导企业文化建设,目的就是养成员工的惯习,最终升华为企业性格凝聚核心人员、影响 全体员工、纽系企业客户、促进企业长青。企业应通过有针对性的培训、宣传、教育等方式提高全员质量意识,只有全员参与才能更全面的推动和落实质量管理工 作。全员参与是质量管理的基础。
(三)利用信息化加强质量管理方法应用
企业利用信息化平台可以使企业领导快速共享信息从而作出决策,并且可以利用信息化建立数据库,从而可以有效使用新老七种工具、‘6σ’、‘精益管理’等质量管理手段。最终在运用质量管理方法过程中可以获得良好的效益。
(四)完善质量管理体系
以ISO9000族标准为基础的质量管理标准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最成熟的质量管理体系框架。它帮助各类企业通过客户满意度的改进、员工积极性的 提升以及持续改进来获得成功。企业要加强法规、标准及管理工具的学习,真正理解和掌握体系相关文件要求,要坚持贯彻企业制度落实,防止并克服有章不循、循 章不严的“两张皮”现象。要提高执行力,确保各项质量要求的落实,增强质量管理体系自我改进、纠偏和完善能力。
(五)重视质量管理的经济效益
质量经济效益分析的原理就是提高顾客满意度的同时,降低质量成本。其指导思想是有效的利用资源,以最小的资源消耗满足对产品质量的要求。合格 的产品决不仅限于产品按技术特征来设计,制造并达到要求,而应该在客户需要时,以合理的价格和最短的时间,能够提供给顾客真正需要的产品和服务。企业只有 将质量管理和经济效益进行有机的结合,质量管理在企业中才能更有效发挥其潜能,才能走得更远。
三、结束语
质量管理是企业生存的基础,只有建立质量管理体系,才能保证持续地生产出能够满足顾客要求的产品;质量管理是企业发展的助力,质量管理体系对 企业而言具有持续改进和自我完善的功能;质量管理是企业成长的机制,以顾客为中心,不断通过PDCA循环进行持续的质量改进来满足顾客的需求;质量管理是 企业飞跃和升华的平台,标准要求在建立质量管理体系后要按有关要求不间断地进行内部质量审核和管理评审,以确定质量管理体系实施的有效性。这样就能够做到 对产品或服务质量进行有效的控制,并实现对质量的持续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