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住房强供给促保障

时间:2019-05-12 12:55:0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我市住房强供给促保障》,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我市住房强供给促保障》。

第一篇:我市住房强供给促保障

我市住房强供给促保障

据悉,市政府办公厅于3月30日印发了《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公布2011年度新建住房价格控制目标的通知》(渝办发[2011]79号)。通知指出:2011年,重庆市主城区(包括渝中区、大渡口区、江北区、沙坪坝区、九龙坡区、南岸区、北碚区、渝北区、巴南区)新建住房价格上涨幅度低于本年度主城区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和城镇职工工资收入增速的平均值。通知还要求:各区县、市级各有关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国家房地产调控政策,积极实施我市“低端有保障、中端有市场、高端有约束”的各项调控措施,着力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设,有效遏制投资投机性购房,进一步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确保实现房价调控目标。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古往今来,住房始终倾注着人们许多的希冀与憧憬。随着经济社会不断发展和住房制度改革不断深化,通过重庆市党委、政府、社会各方面坚持不懈的努力,目前,重庆市广大群众的住房问题会得到更好的解决。清明节前,从市城乡建委传出消息称,“民心佳园”公租房一期工程于3月31日顺利通过竣工验收,标志着我市公租房建设工作从建设阶段正式进入了市民租住阶段。“民心佳园”一期工程共计包含25栋高层建筑,总建筑面积40万平方米,截止到2011年3月30日,实际施工工期为12个月。“住有所居”的目标将一步步变为现实。

“低端有保障”,就是通过保障性住房建设解决低收入群体的基本住房需求。低收入群体由于自身经济条件的限制,没有能力进入市场,只能依靠政府保障解决住房问题。市政府加大住房保障力度,逐步改善这部分困难群众的居住条件。制订保障性住房建设规划,确保保障性住房用地在土地供应中的比例、保障性住房在住房供应中的比例,并优先保证供应。加大公共财政投入力度,多渠道筹集保障性住房建设资金,落实土地出让收入的一定比例主要用于保障性住房建设的规定。

第二篇:强保障促和谐材料

让企业职工体会到家的温暖

平湖市总工会

加强企业职工生活后勤保障工作,是关系到职工切身利益的一件实事,也是维护职工合法权益、促进企业和谐发展的重要举措。近几年来,我市各级工会坚持真情关怀职工、真诚服务职工的原则,努力从职工看得见、摸得着的小事抓起,引导企业树立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切实关心职工后勤生活,努力构建职企双赢的和谐劳动关系,取得了较好的工作效果。

一、找准定位,充分认识职工生活后勤保障工作的现实意义

职工生活后勤保障工作是工会工作的传统项目,但随着劳动关系的日益复杂,我们把大量的精力倾注于各类劳资矛盾的调处,生活后勤这些“婆婆妈妈”的事情似乎无暇顾及。但职工维权工作是不是仅限于此?是否可以找到另一种切入点,化较小的精力达到职企双赢的目的?带着这些问题,我们市总工会组织机关干部分批下企业搞调研,深入了解企业的情况和职工的需要。经过调查分析,我们感到:一是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职工对工作生活环境的要求在不断提高。新形势下,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应从职工生存发展权上做文章,这是最基础的职工维权工作。做好企业职工生活后勤保障工作有利于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稳定职工队伍,促进企业健康发展。二是始终坚持为职工办好事、做实事应该是工会工作永恒的主题。工会工作必须强调传统要发扬、作用要发挥、事业要发展。推进企业职工生活后勤保障工作既是工会传统价值的体现,也是坚持以人为本,调动职工群众创业创新积极性,构建和谐企业的支撑点。三是在新形势下开展职工生活后勤保障工作必须找准合适的载体,持之以恒抓落实,常抓不懈出成效。在这几年工作实践中,我们始终把企业职工生活后勤保障工作放到工会职工维权工作着力点来抓;始终把职工食堂、宿舍的评选放到职企双赢的结合点来抓;始终把企业文化建设放到创建和谐企业的关键点来抓,成效明显。诸暨市总工会“双十佳”评比工作获省总工会创新工作优秀奖、获全省创建劳动关系和谐企业活动先进单位;获绍兴市总工会“推进职工后勤保障工作先进县(市)工会”称号。

二、突出重点,确保职工生活后勤保障工作取得实效

坚持职工所盼和企业所需是我们开展职工生活后勤保障工作的基本原则。几年来,我们重点抓了以下几项工作。

(一)搞好“双十佳”评比,让职工生活设施现代化。从2002年以来,我市已连续六年开展 “十佳职工食堂”评比活动,并于2005年起增设 “十佳职工宿舍(生活区)”的评比。评比活动由诸暨市文明办、市卫生局和市总工会三家联合发文,事先设定严格的考评标准,由企业对照标准自行申报,经镇乡(产业)工会审查后推荐出初选名单,再由三家单位组成评审委员会下企业实地考评,最后根据得分高低确定表彰名单。经过几年的努力,“双十佳”评比活动已成为推动我市职工生活后勤保障工作的一面旗帜,得到企业的广泛响应。许多企业以获得“双十佳”称号为荣,舍得花大投入建造和改善职工的生活后勤设施,“我们的职工食堂和宿舍比宾馆饭店还好”已成为不少企业的一块金字招牌。广大职工吃得放心、住得安心,既充分享受到了企业发展的成果,又大大提高了工作积极性,为企业创造出更好的经济效益。

(二)深化“送温暖”活动,让困难职工帮扶制度化。困难职工帮扶工作是工会“送温暖”活动的必然要求,也是职工生活后勤保障工作的题中之义。我们按照“春节送温暖、夏季送清凉、平时送关怀”的要求,着力解决资金、人手等问题,建立制度化帮扶体系。一是多渠道筹措帮扶资金。在工会经费列支的同时,我们积极向市委、市政府争取,把市级困难职工慰问资金纳入全市元旦、春节“送温暖”专项资金,并做到逐年增长。与此同时,我们还积极向社会筹资设立“新宏达困难职工子女专项助学金”。帮扶市级困难职工人数达到近400人,年人均慰问(帮扶)标准提高到2000元。二是多部门援助特困职工。我们会同市民政局、劳动局等14个部门设立了特困职工证制度,市级特困职工凭证可得到免费提供的大米、食用油,免去定量的水、电和电话费,享受就医、公交、教育等优惠政策,较大幅度地降低了日常生活成本。三是多层次建立帮扶体系。我们将市职工维权中心更名为市职工维权服务中心,定编为市总工会下属事业单位,为职工提供急难救助、就业帮扶、法律援助等服务。各镇乡(街道)全部建立职工维权服务站,开展相关工作。全市大部分企业已实行困难职工帮扶机制,其中有55家且职工人数200人以上企业已建立职工互助基金会,共筹集帮扶资金830.8万元,仅2007年就救助突发困难职工107人次,救助金额达到62.3万元。

(三)开展“共建共享”,让外来职工待遇同等化。大量的外来务工人员为我市的经济社会提供了不可或缺的发展动力。为维护好他们的合法权益,我们连续六年开展了“百名优秀外来建设者” 评比活动,还与有关部门开展了以“共建家园、共享文明”为主题的外来建设者宣传教育活动。如组织“创业在诸暨”外来建设者宣讲团,宣传外来建设者优秀创业事迹;开展以“外来职工感受诸暨人文环境,促进本地职工与外来职工的人际和谐”为重点内容的优秀职工人文精神座谈会和文章表述语征集活动;举办外来建设者“西施故里风情游”、外来建设者征文比赛、才艺大赛、“团圆中秋、和谐诸暨”外来建设者广场综艺晚会等等。这些活动充分营造出全社会关心关爱外来职工的良好氛围。店口、山下湖、大唐等镇乡聘请外来职工担任劳动关系协调员,参与劳动矛盾调处。全市有30多名外来职工当选为企业工会主席,为职工说话办事。雄风集团工会主席方永红来自安徽,她在诸暨10 年,连续两届担任诸暨市政协委员、2007年11月光荣当选为浙江省十届人大代表,今年被又被授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和浙江省劳动模范称号。

(四)实施“五个一”工程,让企业文化建设多样化。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的灵魂,可以作为一种无形资产推进企业的长远发展,同时也是职工生活后勤保障工作的重要内容。近年来,我们结合“创建学习型组织,争做知识型职工”活动,在市级规模企业中积极实施树立一种企业精神,唱响一首企业之歌,建造一处职工文体活动场所,成立一支文艺骨干队伍,创办一个企业自身刊物企业文化建设“五个一”工程,取得了较好效果。目前全市96家市级规模企业共计文体活动场地近80000平方米,拥有篮球场、网球场,乒乓球室等体育设施200多个和近百个职工图书馆、读书吧,有文学创作组(社)、篮球队、演唱队、舞蹈队等文体队伍100多个,文体骨干近3000人。市总工会成立职工俱乐部协会和企业报联谊会,会员单位分别达到50家和34家。今年,我市举办首届“职工文化艺术节”,已开展了职工大合唱比赛、书法摄影作品展、演讲比赛、篮球赛和龙舟比赛等大型系列活动。这些活动的开展,既迎合了职工群众精神文化的需求,又充分展示了企业文化建设的成果。

三、创设机制,加强职工生活后勤保障工作制度建设

职工生活后勤保障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社会认可、企业支持和职工参与。通过几年的努力,我市的职工生活后勤保障工作基本上形成了全面发动、规范运作的良好格局,具体可归结为四大机制的创设。

一是部门联动机制。无论是“双十佳”的评比,还是困难职工的帮扶,包括企业文化建设和“共建共享”活动,我们都充分借助相关部门的力量,整合资源,联袂行动,使职工生活后勤保障工作成为相关部门的工作重点,合力推进。最近,我们又与市卫生局联合开办“职工健康教育流动课堂”,让健康教育专家走进企业,帮助职工。

二是舆论引导机制。我们会同市委宣传部建立了工会新闻宣传联席会议制度,对职工后勤保障工作的先进单位和企业,精心策划表彰活动并借助诸暨电视台、诸暨日报等媒体进行宣传报道,通过舆论引导增强企业的荣誉感和责任感。如2004年的“双十佳”和“百优”的表彰我们就采用了电视颁奖晚会的形式,收到了很好的宣传效果,社会影响不断扩大。今年1月25日,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栏目又专题报道我市海亮集团生活后勤保障工作情况。三是典型示范机制。我们非常注重培养和发现企业在开展职工生活后勤保障工作中涌现出来的各类先进典型,通过现场会、经验交流会、参观学习等形式推广他们的做法,从而以点带面,推动全市形成关心职工生活的良好氛围。如富润集团早在1996年就建立了特困职工基金会,有一套规范的操作程序,我们2006年召开重点规模企业座谈会,请富润集团介绍经验,使这项工作在全市顺利推开,当年就有32家企业建立职工互助基金会。

四是考评激励机制。我们把职工生活后勤保障工作列入工会重点工作目标考核内容,并作为创建劳动关系和谐企业和各类先进评比的重要条件,激励企业向更高的标准靠拢。同时,我们在“双十佳”评比中,采用复评淘汰制,对复评不合格的企业取消荣誉称号,引导企业持之以恒做好工作。

开展职工生活后勤保障工作,使其保持较强的生命力,关键是思想要重视,方法要对头,工作要落实。这几年的工作实践,我们主要有以下三点体会:

第一,抓大不能放小。工会工作的对象是广大职工群众。我们既要从职工整体上去维护他们的根本和长远利益,也要考虑关系职工切身利益的小事。职工生活后勤保障是“小事”、“琐事”,但对职工群众来说是实实在在的“大事”。贴近职工办实事应从实际出发,勿以事小而不为。

第二,引导切忌越位。职工生活后勤保障工作的主体应该在企业。工会组织主要起组织引导服务的作用。要通过舆论宣传、先进评比等手段来调动企业和职工的积极性,按照标准和工作要求指导企业开展工作,切忌越俎代庖。

第三,实事贵在坚持。工会办实事不是一日之功、权宜之计,贵在求真务实、持之以恒。开展职工生活后勤保障工作不能搞一阵风、走过场,而应一抓几年,咬定青山不放松。同时,要坚持与时俱进,善于发现和解决工作中出现的新问题、努力寻求更多深化职工生活后勤保障工作的新载体,不断丰富职工生活后勤保障工作的新渠道。

下一步,我们将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这次会议精神,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工会工作,坚持“创业创新、富民惠民”的工作主题,围绕发展大局、服务职工群众,抓创新求发展、抓统筹出亮点、抓示范强活力,按照突出重点、分类指导、以点带面、整体推进的工作思路,进一步扩大企业职工生活后勤保障工作面。要在原有工作基础上,具体做好这几件事:一是深化“双十佳”评比活动。今年起我市将在职工食堂、宿舍“双十佳”评比的基础上增加“十佳职工互助基金会”、“十佳职工文体活动中心”的评比,同时对获得“四个十佳”的企业授予“诸暨市职工生活后勤保障综合示范企业”荣誉称号。二是建立工伤求援机制。设立职工工伤救助专项资金,建立工伤求援、法律援助和探视慰问等制度,为工伤职工提供及时的医疗和生活援助。三是推动职工住房建设。建议政府建设外来农民工集体公寓,扩大廉租房承租范围,建立完善非公企业职工住房公积金制度,解决外来职工居住难问题,进一步改善职工的居住条件。四是落实职工疗休养制度。出台企业职工疗休养制度指导性文件,定期组织一定比例生产一线职工参加疗休养。开展工会劳动保障法律监督,督促企业切实贯彻国务院《带薪年休假条例》,保障职工的休息休假权。

第三篇:加强住房保障

加强住房保障

一、重要论述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副部长齐骥谈住房问题 

住房问题是一个重要的民生问题,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解决群众的住房问题,党的十七大提出了住有所居的目标,国务院《关于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的若干意见》,提出了住房保障制度的目标和框架,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这是在2008年12月国办以131号文发下来的,在这个文件中要求要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的力度,争取用三年时间基本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的困难和棚户区改造工作。

温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地提出,要采取更加积极有效的政策措施,稳定市场信心和预期,稳定房地产投资,推动房地产业平稳有序发展。加快落实和完善促进保障性住房建设的政策措施,争取用三年时间,解决750万户城市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和240万户林区、垦区、煤矿棚户区居民的住房困难问题,扩大农村危房改造试点范围。 

二、加强保障性住房建设

(一)问题/原因

2008年以来,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加大了保障性住房建设和各类棚户区改造工作力度。低收入群众住房困难问题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缓解。

一是廉租住房建设加快。据原建设部、民政部2005年的调查和测算,全国人均住房建筑面积10平米以下的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约有1000万户,经过几年的努力,到2008年底,通过新建、购置廉租住房以及棚户区改造等多种方式,以实物方式解决了250多万户的住房困难。同时,累计发放租赁补贴达到229万户,基本上实现了国务院关于到2008年底对申请租赁补贴的城市低保家庭住房困难户做到应保尽保的目标。

二是经济适用住房供应增加。2008年全国经济适用房新开工9000多万平方米,竣工6000多万平方米。

三是棚户区改造的范围在扩大。截止到2008年底,中央累计支持改造煤矿棚户区28万户,去年第四季度启动了对林业、农垦区的棚户区改造工作。

住房保障制度建设在我国取得了新的进展,各级地方政府和国务院有关部门先后制定了一系列支持政策,初步形成了包括财政投入、税费减免、信贷支持、土地供应等政策体系。2008年以来,中央加大了对财政困难地区廉租住房保障补助的力度。2008年第四季度,中央追加投资补助中也适当提高了对廉租住房建设的补助标准。调整了中央廉租住房保障专项补助资金的使用方向,明确这项资金用于租赁补贴开支后有结余的,可以用于购买、改建或者租赁廉租房支出。同时,也出台了棚户区改造和农村危房改造的资金支持政策,明确了廉租住房、经济适用房和住房租赁有关税收政策、信贷政策和土地供应政策,完善了住房保障的准入和退出机制。

(二)对策措施

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人口众多,正处在城镇化快速发展时期,解决城镇居民住房问题,将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当前,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设,不仅有利于进一步改善民生,也有利于增加投资、扩大居民消费,对拉动内需、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意义重大。2009年工作目标已经明确,中央对保障性安居工程的支持力度进一步加大,我们将全面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一系列决策部署,紧紧围绕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总体要求,一手抓保障性住房建设,着力增加廉租住房和经济适用住房的供应,着力推进棚户区改造和农村危房改造;一手抓制度建设,着力完善住房保障体系,着力健全体制机制,加快解决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困难问题。同时,完善住房保障政策体系,积极发展公共租赁住房,加快解决新就业职工等夹心层群体的住房困难,落实普通商品住房消费和供给政策,满足居民多层次的住房需要。

第四篇:住房保障

按照应保尽保、应退即退、公平公正、动态管理的原则,实行保障性住房资源整合,实现廉租住房和公共租赁住房并轨运行,形成梯度管理的租金标准。积极探索共有产权的保障性住房权属模式,科学界定保障对象和政府之间的房屋产权比例,实现住有所居,健全完善标准科学、对象准确、待遇公正、进退有序的住房保障和供应体系。

第五篇:保障住房

保障房“中考”成绩不乐观,虽然不意味着10月31日“大考”成绩不乐观,但“中考”能暴露出保障房建设的很多问题。开工率偏低,既说明地方政府重视程度还不够,也说明制约保障房开工的因素不少,如资金保障不够、行政审批效率偏低等。唯有及时发现和解决“中考”暴露的问题,“大考”才可能有好成绩

按照计划,今年1000万套保障性住房必须在10月底前全部开工。从部分城市今年以来保障房开工情况来看,成绩并不乐观,一些城市开工率不到三成。记者调查发现,目前保障房开工率不高,既是项目进程自身规律使然,也与融资困难等因素有关。预计下半年各地将逐渐迎来开工高峰期,但资金难题依然是障碍。

住建部要求各地在6月6日前必须公布保障房的项目进程,包括保障房计划、开工项目以及竣工项目信息等,可以看作是保障房“中考”。从最新数据来看,这次“中考”成绩并不理想,能否在住建部规定时间内全部开工是个大大的问号,中低收入群体的住房保障权益能否如期得到保障让人忧虑。

尽管住建部与各地政府签订了《保障性住房目标责任书》,并下达了“死命令”:所有分配完成的目标任务,必须在10月31日前全部开工,否则主要领导将遭到从约谈到行政处分乃至降级、免职等严厉处罚。但公众仍然对保障房能否如期100%开工心存忧虑,一方面是因为往年任务完成情况很不理想,另一方面,今年落实任务存在资金等难题。

以2009年为例,住建部曾表示年初下达的保障性住房建设计划年内可以完成。但媒体披露,2009年地方廉租房建设完成任务不足一半。这说明,建设保障房的困难远远超过了想象。今年与往年不同的是祭出了问责“杀招”,但问责能否保证任务完成还需观察。因为,现实中往往“上有政策下有对策”,问责同样也可能遭遇各种对策。

比如,地方政府以“哭穷”等方式为自己完不成任务进行辩解。青海省住建部门官员就表示,中央补助资金标准对青海这个欠发达省份来说还是低了一些,中央补助没有考虑青海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配套资金。“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如果青海真的不能如期开工,问责起来可能没那么容易。再比如,地方政府以银行不支持保障房建设为由,又把皮球踢给银行。

保障房“中考”成绩不乐观,虽然不意味着10月31日“大考”成绩不乐观,但“中考”能暴露出保障房建设的很多问题。开工率偏低,既说明地方政府重视程度还不够,也说明制约保障房开工的因素不少,如资金保障不够、行政审批效率偏低等。唯有及时发现和解决“中考”暴露的问题,“大考”才可能有好成绩。尤其要关注和解决如下几个问题:

其一,保障房建设开工率有没有水分。比如,一些地方是否把单位自建房、职工集资房、职工宿舍算入保障房开工率来凑数,值得追问。据报道,部分地方政府将之前在建的教师宿

舍、企业员工宿舍等统统纳入保障房房源,而保障房总量并没有增加。

其二,保障房建设当前最大困境是资金不足,那么,土地出让金净收益10%用于保障房建设是否落实?银行不积极支持保障房建设是否需要“红萝卜加大棒”?这些问题也都值得追问。据《第一财经日报》报道,去年,广州卖地收入用于廉租房建设的比例仅为5%,而国家的规定则为10%;在该市2011年的预算中,这一比例连5%都不到。显然,这种情况不仅存在于广州。

其三,对“中考”成绩很不理想的地方政府,能否提前约谈值得考虑。保障房问责制包括行政约谈、行政处分、降级、免职。在我们看来,行政处分、降级和免职,似乎更适合在“大考”之后,而行政约谈则适合“中考”———约谈不仅可以沟通,还可以警告,只有对地方政府保持高压态势,对促进保障房开工才有积极意义。

当然,我们不能只关注保障房开工率,还要关注竣工率、工程质量、保障房分配、退出等问题。如果只关注开工率,开工之后可以“磨洋工”,甚至不排除出现假开工。

在2011年元旦到来之际,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冒着严寒,在北京市实地考察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看望慰问基层干部群众,代表党中央向全国各族人民致以新年的祝福。

民生无小事,民生最关情,胡锦涛总书记时时惦念着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29日上午,他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北京市委书记刘淇等陪同下,来到北京市一些基层单位,深入到困难群众家庭,详细了解民生工作落实情况,给大家带来了党中央的真情关爱。

帮助低收入群众解决住房困难,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一件大事。胡锦涛一直把这件大事放在心上,这次特意前往朝阳区管庄路保障性住房常营项目建设区考察。

一路上,总书记听取了北京市保障性住房规划建设总体情况汇报。他希望各级党委和政府高度重视、切实抓好保障性住房建设,进一步加大资金投入,增加用地供应,确保工程质量,建好配套设施,搞好管理服务,向低收入群众提供更多实用价廉的住房。

【标准表述】

[深度分析]

在2008年的低迷和2009年的高潮之后,2010年的中国楼市站到了一个新的十字路口,调控成为最热的词汇之一。

从2010年1月份的“国十一条”开始,房地产调控疾风骤雨般地展开,“新国十条”、“国五条”、提高首付门槛、三套房停贷、“限购令”和“限外令”等让人眼花缭乱、力度空前的“组合拳”使房地产市场调控成为2010年中国经济最吸引眼球的部分。

与以往的楼市调控相比,2010年中国楼市的里程碑意义在于,保障性住房的重要性已经被调控部门充分理解,居有其屋的概念也被重新认识,廉租房和公租房将成为保障性住房最主要的组成部分,住房保障方式也将从“以售为主”向“租售并举,以租为主”转变。

继2010年4月17日国务院发布《关于坚决遏制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的通知》后,北京市于4月30日制定《北京市人民政府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坚决遏制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文件的通知》,再推十二条调控措施。

作为第一个积极响应“新国十条”的地区,北京出台的实施细则明确提出:从5月1日起,北京家庭只能新购一套商品房。这是全国范围内“限购令”的开山之举,旨在对投资投机性购房需求实施严厉打压,成为北京楼市年内的一枚重磅炸弹。几个月后,深圳、上海、广州等十余个大中城市陆续颁布“限购令”举措。

[权威观点]

向低收入群众提供更多实用价廉的住房。

——胡总书记

[表现和影响]

权威数据显示,2010年全国保障性住房已经开工建设580万套,北京市新开工各类保障性住房22.5万套,超额完成全年新开工13.6万套的任务。相当数量保障性住房的供应一方面可以让无力承担高房价的中低收入者居有其屋,一方面将改变中国楼市供应结构,缓解供需矛盾,改变“只涨不跌”的预期,起到稳定市场的作用。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拿出了2011年新增1000万套保障性住房的“天量”计划,国土资源部再曝光土地违法,2010年年末有关部门的这些表态和举措传达了中央政府对房地产调控的坚强决心。中国楼市已经开始从“价高者得”的野蛮生长走向注重普通人福祉的平民时代。

[措施]

一是完善准入机制。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严格执行三级审核、两级公示制度,确保住房保障资源真正用于需要保障的对象。

二是完善动态监管机制。依托“数字房产”信息管理平台,与社保、税务、银行、证券等机构的信息管理平台合作,积极探索建立资格审核协查机制,实行动态监管。

三是完善退出机制。为促进房源合理配置和流动,强化退出机制的刚性和力度,对年审

未通过而需要退出住房保障体系的对象实行逐步退出,并引导和鼓励退出家庭通过自行买房或租房实现“住有所居”。

下载我市住房强供给促保障word格式文档
下载我市住房强供给促保障.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如何推进我市住房保障城乡一体化向纵深发展(五篇材料)

    如何推进我市住房保障城乡一体化向纵深发展城乡一体化是县域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的趋势,也是进一步解放思想,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去年,十一届六中全会对深化户籍制......

    住房保障自查报告

    XX市住房保障规范化管理工作自查报告 省住房保障处: 根据黑住保办[2010]2号文件《关于对全省住房保障规范化管理工作进行检查的通知》要求,按照检查内容,对我市住房保障规范化......

    保障性住房[最终定稿]

    标准预测试卷七 (保障性住房) 一、注意事项 1.申论考试是对应试者阅读理解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提出和解决问题能力及文字表达能力进行考查的考试。 2.作答参考时限:阅读材料40......

    广州住房保障

    广州市实行住房货币分配的时间和范围怎样? 答:广州市直属机关事业单位从1998年3月1日起开始试行住房货币分配;其他单位(包括企业、自收自支事业单位以及中央、外地驻穗单位)从200......

    保障性住房

    保障性住房,是与商品性住房(简称商品房)相对应的一个概念,保障性住房是指政府为中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所提供的限定标准、限定价格或租金的住房,由廉租住房、经济适用住房和政策性......

    住房保障工作总结

    住房保障工作总结1 为保障脱贫攻坚住房质量安全,按照“两不愁、三保障”和“四个好”目标任务。我乡坚持“安全第一、质量至上”的原则,确保脱贫攻坚住房无质量安全隐患,现就......

    陕西省住房保障情况

    2011年,陕西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工作会议指出:未来5年,陕西将建设210万套保障性安居工程,并且将重点发展公共租赁房建设,对不同收入群体采取动态差别化的租金。 “十二五”期间,是陕......

    保障性住房

    保障房,安广厦 ――2011年保障性住房建设综述 (中国经济导报网转载) 保障房建设作为当前中国社会经济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已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数据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