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传染病疫情的报告与管理
疫情的报告与管理
一、疫情报告内容
* 传染病报告病种(目前39种)
* 甲类传染病(2种):鼠疫、霍乱;
*乙类传染病(26种):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甲型H7N9、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氏菌病、淋病、梅毒、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
* 丙类传染病(11种)感冒管理)、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包虫病、丝虫病,除霍乱、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手足口病(2008年5月2日)。
* 其他法定传染病水痘、结核性胸膜炎、不明原因肺炎等。
二、慢性传染病的报告
病例只报一次,以后在我院不管就诊住院、多少次都不再填卡上报。
– 举例:2003年的乙肝治愈,2009年又发病,是否需要报告。–
1、首先要清楚传染病网络直报中只需要报告当年新发病例。(即慢性传染病患者必须在我院初次诊断并填写传染病报告卡并进行网络直报过,以往的传染病登记本登记过该病人,以后来复诊的不需要在填写报告卡上报,但必须登记传染病登记本并注明复诊)–
2、乙肝病例治愈分为临床治愈和病原学治愈两种情况,临床治愈标准是肝功能正常,可维持半年以上;病原学治愈标准是HBsAg清除,并产生HBs抗体。
– 如果是病原学治愈是不会复发的,如果患者仅是肝功能正常,乙肝病毒学标志仍为阳性,则有复发的可能,一般慢性乙肝仅能达到临床治愈。
– 因此以上所说病例2003年应该是临床治愈,2009年应该是复发,因此不需再次报告。对能够完全治愈的,再次发病与以前发病无病原学联系的,如流感、腹泻等,在观察期间内一人可多次患病,则应多次计为新发病例数,要多次填卡上报。
三、传染病报告程序及方式
-传染病报告实行属地化管理,执行首诊负责制。
-各级各类医疗机构门诊应规范门诊日志及出入院登记记录。-其他传染病必须24小时内填写传染病报告卡并进行上报。传染病迟报、漏报的严格按传染病处罚管理制度进行处罚,造成严重后果的严格按照《传染病防治法》追究法律责任。
四、结核病的报告、转诊与追踪
1、综合医院诊断的肺结核病例,当痰检为阳性或病理确诊时,在传染病报告卡“病例分类”中须选择“实验室诊断病例”。在其它情况下,如未痰检或痰检阴性时,在“病例分类” 中均选择“疑似病例”。
2、为及时追踪病人,做好病人管理,应详细、认真询问病人现住址,注明省、市、区县、乡镇、街道,村组、门牌号码及通讯电话,对学生和老师应填写学校名、班级或系。特别是姓名、地址和联系电话等项须准确、详细,便于结核病专业机构进行疫情追踪和调查。
五、传染病报告卡的填写要求
• 要求内容完整、准确,字迹清楚,无错项、漏项和逻辑错误,填报人应签名。
• 报卡类别:初诊病例及初诊死亡的病例直接标识“初次报告”。对已填报过卡片的传染病病人,在订正诊断或发生死亡时,必须再次填报,标识“订正报告”;其中,死亡病例的报告须是因患传染病死亡的病例,患传染病但因意外或因非传染病死亡时,不需填报传染病报告卡。病人同时患两种或两种以上传染病时应分别填卡上报。
• 14 岁以下的患儿要求填写患者家长姓名。
• 工作单位:填写患者发病时所在工作单位的名称(含农民工);学生(托幼儿童)详填发病时所在学校(托幼机构)及班级名
称;无“工作单位”者填写“无”;联系电话:填写本人或者可与患者保持联系的电话号码,以便追踪、核实和随访。
• 病人属于:用于标识患者常住地址(居住时间≥6 月)与报告单位的相对位置。
*病例分类 :实验室确诊病例、临床诊断病例、疑似病例、病原携带者。
明确时,填就诊日期。病原携带者填写初次检出日期或就诊日期。
似病例订正为确诊病例、一种传染病订正为另一种传染病、传染病的一个病种订正为另一个病种(如肺结核由“未痰检”订正为“菌阳”时),填写确诊的日期;同一病种由临床诊断订正为实验室确诊,仍填写初诊的日期。诊断日期不得早于发病日期。*传染病报告卡的订正
对疑似病例确诊后、临床诊断病例更改诊断时或发现因填卡选择病种错误时,应及时进行订正报告,重新填写传染病报告卡,卡片类别选择订正报告,并填写订正后的病种名称。
对已进行发病报告的传染病病例,死亡后应重新填写报告卡进行死亡报告(注明死亡日期)。
* 备注:在填写传染病报告卡中诊断,痰检阴性及未痰检结核病人一律填写疑似病例,结核病报
卡的同时必须填写传真追踪单一并上报;甲、乙、丙肝一律填写实验室诊断;腮腺炎、手足口、水痘等填写临床诊断病例;风疹、麻疹一律填写疑似病例并由首诊医生负责血样采集和填写流行病学调查表;梅毒必须两种检测方法(金标和酶标)才能确诊上报并填写分型和实验室诊断;其他感染性腹泻(白细胞2+以上必须填卡上报)
第二篇:传染病管理疫情报告制度
传染病管理疫情报告制度
一、认真贯彻“预防为主”方针,加强对传染病管理,由副院长分管,公共卫生科具体负责传染病疫情报告及监督管理。
二、认真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的规定。服从省、市各级卫生行政部门的监督和各级疾控中心的业务指导、监督管理。
三、凡诊治病人的中、西医务人员、检验、放射人员均为法定报告人,法定报告人必须熟悉国家规定的法定传染病病种和报告方法。
四、严格执行疫情报告制度,发现法定传染病、病原携带者或疑似传染病人时,要立即按规定的内容、程序、方式和时限报告,不迟报,不漏报,不错报。并要做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1、发现甲类传染病(鼠疫、霍乱)、乙类传染病中的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炭疽病人及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的病人、病原携带者和疑似传染病病人时,立即报告公共卫生科科长及院领导,并同时填好传染病报告卡交公共卫生科,公共卫生科于2小时内,以最快的通讯方式报告卫生行政部门和市疾控中心。
2、发现乙类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和疑似传染病病人时,立即填好传染病报告卡,报公共卫生科,公共卫生科于6小时内网上直报国家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
3、发现丙类传染病病人时,也必须填好传染病报告卡交公共卫生科,公共卫生科于24 小时内网上直报国家CDC。
4、发现传染病暴发、流行时,应立即报公共卫生科及医院领导,医院以最快方式向市疾控中心和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5、填写传染病报告卡片时,要提高填卡质量,要做到:字迹清楚,项目填全。
6、在门诊日志上详细填写患者的家庭住址,城镇填写到门牌号,农村填写到村。并详细询问流行病学相关资料及联系方式(电话号码)等,住院病人还需详细记录身份证号码。
五、科室发现传染病病人,该转院的要及时转院,不能转院的应根据病种及时采取相应的隔离、治疗和控制传播等措施,并对被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场所、物品以及医疗废物做好消毒和无害化处理。
六、按卫生行政部门规定时间,按时按规范开设肠道门诊和发热预检诊室,并做好相应的消毒隔离工作和标本采检工作。
七、各科室医护人员必须严格执行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有关防止传染病的管理制度、诊疗护理操作规范、安全防护、消毒隔离和医疗废物处理等规范,防止传染病的医源性感染和医院感染。
八、切实做好病人保密制度,不准将就诊的淋病、梅毒、麻风病、艾滋病病人和艾滋病病原携带者及家属的姓名、住址和个人病史公开。
九、公共卫生科要经常深入科室督促检查疫情报告执行情况,发现问题要及时提出整改意见予以纠正,保管好传染病报告卡至三年,以备查验
第三篇: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组织
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组织、制度
组长:潘得明组员:潘立明
马树国
消毒隔离管理组织、制度
组长:潘得明组员:潘立明
马树国
医疗废物管理组织、制度
组长:潘得明组员:潘立明
马树国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组织、制度、预案
组长:潘得明组员:潘立明
马树国
医院感染管理科科室人员个人档案
姓名:潘立明
第四篇: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组织与职责
关于成立传染病疫情监测报告管理领导小组的通知
各科室:
为加强传染病疫情监测管理工作,及时、准确、规范上报疫情信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的规定,经院长办公会议研究决定成立“传染病疫情监测报告管理领导小组”。
组
长: XXX 副组长: XXX 成员: XXX 同时决定:疫情管理由预防保健科(防保科)负责 疫情管理员:XXX 疫情直报员:XXX 附件:传染病疫情监测报告管理领导小组职责
****年**月**日
主题词:传染病
疫情
领导
通知
**医院
****年**月**日
附件: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领导小组职责:
1、负责对全院传染病管理工作进行监督,每月对传染病管理工作进行检查,根据最新情况制定相应的制度。
2、贯彻执行上级指示,在上级主管部门指导下,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开展工作。
3、制定疫情报告的管理制度、人员职责、报告流程。
4、协调处理本医院在疫情报告中遇到的特殊问题。
5、对疫情报告管理各环节进行监督检查。
6、对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的部门和个人进行惩处。对在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工作中做出贡献的人员,给予表彰和奖励。
医院疫情管理领导小组及其职责:
疫情领导班子:由主管业务副院长、防保科科长、疫情管理人员、医务科主任、护理部主任、感控科科长、质控科科长,组成传染病管理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医院预防保健科,预防保健科科长为办公室主任。
第五篇:传染病疫情报告
传染病疫情报告
(report for infection diseases)中国办理传染病的一项重要措施。2004年8月28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第三十条规定:“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医疗机构和采供血机构及其执行职务的人员发现本法规定的传染病疫情或者发现其他传染病暴发、流行以及突发原因不明的传染病时,应当遵循疫情报告属地管理原则,按照国务院规定的或者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内容、程序、方式和限时报告。”第三十一条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发现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时,应当及时向附近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或者医疗机构报告。”1991年12月6日卫生部发布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实施办法》规定:“执行职务的医疗保健人员、卫生防疫人员为责任疫情报告人。”“责任疫情报告人发现甲类传染病和乙类传染病中的艾滋病、肺炭疽病的病人、病原携带者和疑似传染病病人时,城镇于6小时内,农村于12小时内,以最快的通讯方式向发病地的卫生防疫机构报告,并同时报出传染病报告卡。责任疫情报告人发现乙类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和疑似传染病病人时,城镇于12小时内,农村于24小时内向发病地的卫生防疫机构报出传染病报告卡。责任疫情报告人在丙类传染病监测区内发现丙类传染病病人时,应当在24小时内向发病地的卫生防疫机构报出传染病报告卡。”报告内容要求全面、准确。“词条内容来源于七维教育支持中心与特殊教育辞典第二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