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会计信息质量的现状及对策(5篇)

时间:2019-05-12 12:34:2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我国会计信息质量的现状及对策》,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我国会计信息质量的现状及对策》。

第一篇:我国会计信息质量的现状及对策

龙源期刊网 http://.cn

我国会计信息质量的现状及对策

作者:李祥富 计惠芝

来源:《沿海企业与科技》2005年第09期

[摘要]会计信息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到会计在经济生活中的作用,我国目前会计信息质量不尽人意,既有内在原因,也有外部大环境的影响。文章从四个方面提出了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对策。

[关键词]会计信息质量;现状;措施

[中图分类号]F230

[文献标识码]A

第二篇:证券市场会计信息质量监管现状及对策

龙源期刊网 http://.cn

证券市场会计信息质量监管现状及对策 作者:白平袁建国

来源:《财会通讯》2012年第05期

一、上市公司会计信息质量监管现状

(一)证监会会计信息质量监管现状本文以2005年~2010年间中国证监会发布的违规处罚数据为样本,从四个方面分析了近年来政府部门对上市公司会计信息质量的监管现状。

(1)处罚数量。根据深圳国泰安信息有限公司公司的数据库平台,对2005年至2010年六年间证监会和交易所发布的违规处罚公告进行统计,数据显示,受处罚上市公司的数量从2005年的107家,下降到2010年的53家,下降了50%;处罚次数从2005年的271次下降至2010年的103次,下降了63%,其中2006年和2008年处罚次数和受处罚公司的数量下降比例较大,在2008其数量几乎比上年减少了一半。(2)处罚原因。统计发现,上市公司受处罚的原因大致分为信息披露违规、虚假、遗漏、延误和其它。信息披露违规是指上市公司在生成和披露会计信息的过程中违反了证券法律法规的条款;信息披露的虚假、遗漏、延迟是指公司在不同时间点进行会计信息披露时存在着财务数据造假、重要事项的故意隐瞒和延迟发布等违规行为;其它是指公司的运营违规,担保、发行、投资违规、领导人持股等方面的违规行为。2005至2010监管部门发布的违规处罚事件926起(见表1),其中公司运营行为违规321起、信息披露违规238起、延误147起、虚假124起和遗漏96起,分别占总数的35%、26%、16%、13%和10%。(3)处罚对象。监管部门对于上市公司违规处罚对象的范围涵盖了市场上所有的参与者,包括证券的提供者、购买者以及市场中介机构。证券的提供者包括上市公司本身和公司董事、高管人员等;证券的购买者包括机构投资者和个人投资者;市场中介机构包括会计师事务所、证券经营机构、证券从业人员、监管机构、律师事务所、咨询机构等。2005年至2010年监管部门对上市公司违规行为的926起处罚中,处罚对象为上市公司本身的有424起,占处罚总数的46%,处罚对象为公司领导人的有413起,占到处罚总数的45%,处罚对象为关联企业及其领导人的有79起,占处罚总数的8.6%。市场其它参与者受到的处罚微乎其微,其中中介机构受到的处罚数量为零。(4)处罚结果。2005年至2010年上市公司受到证监会处罚结果如表2。

第三篇:我国金融企业会计信息质量失真分析及对策

金融企业会计课程结课作业

我国金融企业会计信息质量失真分析及对策

姓名:和衍 院系:经济管理学院 专业:08 级金融学 学号:08600144

我国金融企业会计信息质量失真分析及对策 和衍

摘要: 从我国目前情况看,各金融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出现不同情况的会计 信息质量失真现象,不仅损害了金融企业信誉,扰乱了会计秩序,还破坏了金融 机构对国家经济的重要作用,造成的负面影响和后果是非常严重的。基于对这样 一种情况的思考,进而分析我国金融企业会计信息质量失真的原因,以及制定一 系列相关的 对策去克服,从而改善我国金融企业会计信息质量失真的状况,提高金融企 业的信誉,规范会计秩序,稳定国家经济的良好发展。

关键词:会计信息 质量 失真 经济秩序

(一)金融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的重要性及我国现状 众所周知,信息,顾名思义,是指对人有用的,能够影响人们行为的数据。信息是客观世界中各种事物的变化和特征的最新反映,是客观事物之间联系的表 征,也是客观事物状态经过传递后在人脑中的再现,从而可以对人产生指导。任 何信息只有经过传递才能被人接受和利用。金融会计信息是指从事金融业的会计 单位通过财务报表、财务报告或附注等形式向投资者、债权人或其他信息使用者 揭示该金融企业单位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信息。因此,金融企业会计信息质量 特别是客观真实与否关系重大,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但是,从我国目前的情况看,不管是在商业银行经营过程中还是在证券公司、保险机构的经营过程中,由于局部利益,短浅的眼前利益或者个人利益等原因的 驱动,较为普遍地存在着乱设乱用会计科目,擅自更改会计帐表,甚至设置联外 账、隐藏资金的现象,严重早晨金融企业会计信息失真。这样,不仅仅损害了金 融企业的信誉、扰乱了会计秩序,并且还破坏了金融机构对国家经济的重要作用,造成的负面影响和后果是非常严重的。因此,及时发现和辨别金融企业会计信息 质量的优劣真假以及对于这种失真情况发生的因素认真分析及提出对策,对于经 济的发展,会计秩序的维护都会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近年来,财政部不断加大对金融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的检查力度,对整顿和规 范市场经济秩序,打击金融企业会计作假行为,维护国家、投资者和社会公众利 益发挥了积极作用。2008 年,我国财政部对部分证券公司、保险公司及农业发 展银行部分省分行检查的结果显示,被查的大部分企业建立健全了内部控制制 度,会计核算较为规范,财务管理水平不断提高,总体财务状况

逐步改善。但仍 有部分企业存在会计核算不规范、内控制度执行不力、违规经营而导致会计信息 失真等问题。为全面反映检查情况,督促被查单位认真整改,《会计信息质量检 查公告》除披露查处的问题外,对被查单位截至 2009 年 11 月底的纠正整改情况 也进行了披露,对内部管理规范、会计报表基本真实、公允地反映经营状况的企 业予以肯定,对少数未落实财政部处理决定的企业逐一列示,以引导和鼓励企业

合法合规经营,不断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今后一个时期,财政部将更加重视对金 融企业的会计信息质量监管,继续加大对金融企业监督检查和公告的力度,促进 金融企业不断提高财务管理水平和会计信息质量。可见,国家财政部不断加大对 金融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的检查力度说明,我国金融企业会计信息质量所存在的问 题还是比较多的,至关重要的一点就是我国金融企业会计信息质量失真。金融企业会计信息主要用来处理金融企业经营过程中价值运动所产生的数 据,按照规定的会计制度,法规,方法和程序,把他们加工成有助于决策的财务信息 和其他经济信息。具体地说,它包括:反映过去所发生的财务信息,即有关资金的取 得,分配与使用的信息,如资产负债表等;管理所需要的定向信息,如各种财务分析 报表,对未来具有预测作用的决策信息,计划,规划,金额等。会计通过信息的提 供与使用来反映过去的经济活动,控制目前的经济活动,预测未来的经济活动。金融企业会计信息是金融行业有效运行的重要基础,而真实性是对金融企业 会计信息质量最基本的要求,金融行业以及各金融机构的有效运行要求金融企业 会计信息能够与它所反映的客观事实相符。我国目前经济运行中存在的一些严重 的问题如国有资产流失、证券市场发育不良、社会交易费用高昂、企业筹资困难 等很大程度上都与企业会计信息失真有关。由于国有企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体系中 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其会计信息失真所带来的后果是十分严重的。

(二)金融企业会计信息质量失真类别及表现 金融企业会计失真是指会计信息的形成与提供违背了可观的真实性原则,不 能正确反映金融企业会计主体真实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会计信息失真可分为无意失真和故意失真两种类型。其中无意失真的内容包 括:一,原始记录和会计数据的计算、抄写错误;二,对事实的疏忽和误解;三,对会计政策的误用。传统核算技术错误导致会计信息失真,主要是纯技术层面的 原因,如会计核算进程中的重记,漏记,串账,笔误,借贷方向错位等错误造成的会计 信息失真。有些

些错误与会计人员练程度有关,如果其业务水平和熟练程度较低,就 会发生较多的错误; 也有些错误与其熟练程度并无直接联系。从人的生理角度看, 财会人员在大量的业务面前,难免会由于疲劳或大意而发生一定比例和一定数量 的差错。而故意失真则包括:一,伪造、编造记录或凭证;二,侵占资产;三,隐瞒 或删除交易或事项; 四,记录虚假的交易或事项; 五,蓄意使用不当的会计政策。研究故意失真,必须弄清谁是故意失真的实施者,即会计造假的主体。会计造假主 体是指会计造假的策划,组织,指挥,参与和具体实施者,也就是假账的涉案人和后 果承担者。假账是会计人员直接制造的,但造假既需要综合知识,做假技巧,胆量, 更需要适宜的环境和背景,因而一般决不是一个会计人员能完成的,会计造假主体 应包括炮制假账和相关违法乱纪活动的主谋,共谋和执行者。准确界定会计造假 主体对追究造假责任,杜绝造假行为十分重要。我国金融企业会计信息质量失真的表现为:

1、原始凭证失真。有些单位的原始凭证填写不完整,不规范,甚至采取制作假 原始凭证的方法进行“变通”,使一些非法的收支变成“合法”的收支。

2、原始凭证的要素填写不全,使收支的资金渠道不能明确地划分,混淆了成本 和专项基金的界限。财务账目管理混乱,在会计账簿设置和会计科目的使用上,没有严格按照财

3、

政部的有关规定来设置,会计核算缺乏系统性,账目混乱,账证,账账,账表,账实严重 不符。

4、会计报表虚假,具体表现在撇开账簿,人为地调整报表数字,甚至编报两套 报表,一套自用,一套对外提供,导致报表使用者不能了解企业真实的财务状况和 经营成果。

5、收入,成本,费用,资产失真。收入的失真主要表现是截留,转移,坐支收入; 成本,费用失真的表现是多列或少列成本,费用,甚至通过人为方式调整损益,虚盈 实亏或虚亏实盈; 资产不实主要表现为企业资产账面价值不能反映企业各项资产 的实际拥有数额,资产管理混乱,造成家底不清,账实不符。

6、设置账外账,帐外搞经营。这主要是大帐以外另开新帐,高利吸储,高 息放贷,搞帐外经营,谋取小团体利益。一是商业银行相对独立核算单位,二是 非银行金融机构。

7、逃避税收,隐匿利息收入,私设“小金库”,个别金融机构为逃避国家税 收,采用转移利息收入办法将利息收入直接转成存款,形成“小金库”,这不仅 造成偷税漏税,也是金融部门产生腐败的一个“温床”。这部分资金往往掌握在 极个别人手里,开支比较困乱,违反财经纪律和财务制度,甚至出现贪污、挪用 等违法行为。金融企业会计信息

失真现象在现实生活中日趋严重,对人们的工作生活以及 金融市场的秩序稳定产生了重大的危害,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传递错误信息,误导经济行为。金融企业会计信息的影响渗透于生产 经营活动的全过程,包含投资,融资,利益分配的决策,计划或控制等。金融企业会计 信息的失真可能引起错误的社会经济政策出台,并涉及社会,带来严重的社会经济 问题。第二,损害各方利益,导致企业亏损。金融企业会计信息失真仅仅是一种表 现,其实质关系到经济利益的分配。从一项虚假的购销经济业务分析,若入账价值 大于实际价值,其中只能包含有不正当的购销行为,使有关人员获得好处。第三,扰乱经济秩序,诱发经济犯罪。金融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的一些问题,如 假造会计票据,乱摊成本,搞“两本账”隐瞒收入,偷逃国家税收,转移国家资金搞“小 金库”等这些行为,使企业经营决策失误,企业亏损倒闭,职工待岗或者失业。第四,导致国家政策出台的方向性错误。近年来我国的金融企业会计信息失真问题已经到了严重的地步。根据吴联生(2001)的统计和估计,1984 到 1999 年共 16 年中有 15 年估计总体违纪金额超 过了当年国民生产总值的一半,其中 7 年超过了当年的国民生产总值。1998 年 总体违纪金额更是达到了当年国民生产总值的 3.45 倍。而其中会计信息失真的 主体绝大部分是国有公司。具体表现为:

1、经济交易失真。指企业为了粉饰财务报表,利用资产重组、关联方交易、资产评估、利息资本化、交易时间差等多种手段,虚构经济业务、从事不等价将 换,从而导致的会计信息失真。

2、会计核算失真。指会计核算过程不能真实记录和反映企业发生的经济业 务。具体可分为原始凭证失真、会计账簿失真和会计报表失真。

3、会计信息披露失真。指隐瞒应披露的会计信息或不及时披露应及时披露 的会计信息。其手段主要有:

1、操纵利润。公司通过多计收入、少计成本、提前确认收入或滞后确认成

本的方法来虚增利润或通过相反的操作手法来虚减利润,或通过关联交易转移利 润。

2、调节资产。包括通过虚假的资产评估和虚拟资产的方法虚增企业资产和 通过加速折旧、隐瞒债权的方法虚减企业资产。

3、其他方法。如为了逃税虚减应纳税所得和增值税销项税额,虚增进项税 额等等。由以上现状分析可以看出,我国国有公司中虽然存在着地方政府和企业经营 者两个会计信息失真主体,但是由于只有企业经营者直接控制着会计信息,地方 政府是通过人事任免权等行政权力控制经营者从而间接控制会计信息的,所以必 须有企业经营者
的合作才能达到目的。我们这里从企业经营者单方面入手建立一 个会计信息失真模型。企业经营者相对于地方政府和其它利益相关方来说拥有控制会计信息的优 势,可以利用这一优势实现“内部人”控制,通过会计信息失真达到以下目的: 一是掩盖违法行为;二是增加不正当的在职消费;三是骗取政绩和地方政府的资 金、荣誉;四是偷逃国家税收。

(三)我国金融企业会计信息质量失真对策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我国金融企业会计信息质量要求要求 如下:

一、可靠性,可靠性要求企业应当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为依据进行确 认、计量和报告,如实反映符合确认和计量要求的各项会计要素及其他相关信息,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靠、内容完整。

二、相关性,相关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与投资者等财务报告使用 者的经济决策需要相关,有助于投资者等财务报告使用者对企业过去、现在或者 未来的情况作出评价或者预测。

三、可理解性,可理解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清晰明了,便于投资 者等财务报告使用者理解和使用。

四、可比性,可比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相互可比。

五、实质重于形式,要求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者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确 认、计量和报告,不仅仅以交易或者事项的法律形式为依据。

六、重要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反映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 和现金流量有关的所有重要交易或者事项。

七、谨慎性,要求企业对交易或者事项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应当保持 应有的谨慎,不应高估资产或者收益、低估负债或者费用。

八、及时性,要求企业对于已经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及时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不得提前或者延后。我国金融企业会计信息的编制一定要根据我国金融企业会计信息质量要求 而进行。然而,对于整顿金融企业会计工作秩序,解决金融企业会计信息失真问 题,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第一,加大力度对会计工作者的培训,以期提高从业人员素质,坚持客观公 正的原则,做好对企业经济活动和相关事项的会计记录,依法生成和提供会计信 息,加强对会计信息的质量管理,对各种违法违纪行为进行依法查处。第二,加强内部会计控制以及制定内部会计业务操作规程。这样做,不仅有

利于保护财产资金安全、方盒子经济案件发生,更能作为顺利里进行会计核算的 保证。第三,外部会计环境应保持良好。外部会计环境的优化包括:完善会计行为 规范,高会计职业团体的社会地位,在全社会树立诚信的良好风气。

这样,才可 以在全社会范围内形成讲诚信的氛围,让会计诚信深入人心。第四,加强对金融会计的监督。首先,各金融企业应该把会计检查当作加强 内部审计的核心,监管各分支行严格执行会计法规和制度,确保各类会计信息的 真实性;其次,金融监管机构(三会)要加强对金融会计的领导和监督。当前,应当继续整顿金融会计工作秩序和开展会计“打假”斗争,清除存在于金融会计 工作中的各种不良习气,营造自觉遵守会计法规的氛围,严格会计核算,诱惑金 融会计信息质量。第五,增强会计法制观念。对于一个金融企业而言,单位会计工作秩序的好 坏,领导是扮演着很重要的角色。带头遵守并引导全体人员遵守会计法规,把保 持良好的会计工作秩序当作加强内部管理的重要内容,严格会计核算,在保证会 计信息客观真实的基础上,努力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以便充分发挥会计的职能作 用。第六,加大对会计造假处罚力度。鉴于金融会计的特殊性地位,国家相关部 门应当进一步规范金融会计核算,约束违规行为,加大对金融企业会计造假的处 罚力度,进而确保各项会计法规和金融会计制度、规定的顺利实施,保证金融会 计信息的客观真实。

参考文献: [1] 徐 仁 艳 金 融 会 计 信 息 必 须 保 持 真 实 [J] 金 融 会 计,FINANCIAL ACCOUNTING,编辑部邮箱 1997 年 07 期 [2]郭世勇,杨振坤 金融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及对策探究[J] 金融理论与实 践,FINANCIAL THEORY AND PRACTICE,编辑部邮箱 1996 年 10 期

姓名:和衍 专业:08 级金融学 院系:经管院 学号:08600144


第四篇:浅谈我国城市管理现状及对策

浅谈我国城市管理现状及对策 内容摘要: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发展,城市管理工作日益得到重视。实现城市化、构建和谐社会则必须加强城市管理体制的改革与创新,如何提高城市的管理水平,一直是城市政府的努力方向,本文通过分析我国城市管理现状和问题,并浅谈相应的对策,提供部分个人意见完善城市管理体系和政策法规,优化城市管理环境。关键词:城市管理 行政执法 现状及问题 对策 前言:温家宝总理曾经提到:“城市建设和管理水平是一个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是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体现”。城市管理,是一种建立在现代物质文明基础之上的,为城市活动和发展提供科学的、民主的、法制的保障和有效的控制,运用现代管理手段,以实现最大综合效益的政府行为。

一、提高城市管理的重要意义

(一)城市管理是推进城市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城市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载体,城市环境本身就是一种价值极高的无形资产。城市管理搞好了,可以为城市经济开拓新的发展空间,可以推进城市化进程,不断提高市民生活质量。因此,提高城市管理水平,改善城市环境,把环境效益转化为社会生产力,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存在要求。

(二)高水平的城市管理体现了当代城市精神文明建设的内涵。城市管理水平是城市文明程度的重要体现。城市管理是对城市的规划、公用设施、经济建设等多方面进行客观调控与管理,在社会文明进步中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城市管理与精神文明建设相结合,通过多种途径和载体,培养广大市民的卫生、环保、交通、法律、社会公德等现代文明意识,使他们的文明素质与现代化的城市相适应,从而营造出具有良好道德风尚,具有科学、健康、文明、进步的思想观念、生活方式和社会环境,这是当代城市精神文明建设的内涵。

(三)高水平的城市管理放映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城市管理的根本目的,就是要为广大市民营造一个良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城市环境对于人的精神状态、身心健康有重要意义,把城市搞得亮一些、美一些、绿一些、干净一些、整齐一些、通畅一些,这既是城市管理的重要内容,也是人民群众所企盼的。加大城市管理力度,强化整体服务功能,努力提高广大群众物质和文化生活质量,就是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体现。

二、新形式下的城市管理现状分析

(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同时,也将使城市管理面临严峻考验,比如:在实施城市管理、行政执法过程中如何应对外资企业和外来投资者;如何调整行政执法人才结构、引进精通外语翻译兼执法人员以及配备中外文对照的城市管理法律文本和警示标语牌;如何面对外资企业和外国公民参与城市公共设施投资与经营管理等。

(二)城市化进程日益加快,给城市管理带来了新挑战。面对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都市圈的大幅扩容,市区人口将越来越多。因此,城市管理必须考虑加强城市管理体制改革、调 08 届行政管理专业毕业论文 整行政区划、拓展城市发展空间;加快城市规划工作,推进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大力改善城市基础设施,建立快速高效的交通体系;加强外来人口管理,完善城市环境综合整治等问题,不断提高城市管理水平。

(三)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给城市管理带来了新挑战。经济发展迅速,经济成分、物质利益、就业方式的多样化势必带来人们思想观念、价值取向、生活方式的多样化,由此给城市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别是在城市管理氛围尚未形成的情况下,执法队伍在执法中遇到的群众不理解、不支持等问题,困扰着执法工作顺利开展。

三、目前城市管理中面临的问题和困难 城市管理工作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政策性、群众性、流动性较强,涉及面广、难度大、矛盾多,情况复杂。我国在城市管理中也存在不少值得重视的问题。

(一)执法环境差。城市管理需要举全社会之力,但目前还没有形成齐抓共管以及理解、支持、配合城市管理的格局。首先是少数市民缺乏法律意识,对执法队伍的检查采取逃避态度甚至抵制举动。其次是部分市民文明意识较差,经常出现违规闯红灯、影响交通秩序的情况。再次是说情风盛行,严重影响公正公平执法。

(二)管理对象复杂。一是部分经营户法制意识较差,善于与执法队员“捉迷藏”,想尽一切办法“钻空子”。二是失业人员(含下岗工人)和进城农工以及孤寡残等弱势群体,他们大多从事简单商品买卖活动,维系基本生活需求,由于受习惯势力影响,往往对城市管理不理解、不支持,甚至产生抵触情绪。三是部分城区居民无视城市管理工作,导致违章建筑、随意改变房屋用途和墙体结构等现象时有发生。

(三)乱摆乱卖屡禁不止。社会的某些弱势群体一无资金开设门店,二无专业技能从事固定职业,经常流落城区占道经营,增加城管工作难度。执法人员去管,他们会抱怨“不准在街头巷尾摆摊,叫我们到哪里卖”,这种现象反映出城市功能完善与否。如果各类市场、停车场等设施比较完备,就可以使那些为生计所迫的占道摊贩、乱停乱放的各类车辆“有场可进”、“有市可归”。

(四)治安问题。城市化流动人口比重比较大,给治安带来一定的难度。

(五)法律法规不完善。现行的有关城市管理法规虽然较多,但仍不够健全。一是城市管理目前仍没有一部独立完备的法律法规。二是有些城市管理法规缺乏可操作性的处罚规定,如对流动摊贩的管理就没有具体的条文。三是立法空白或立法不配套。如摩托车载客扰乱客运市场,非机动车乱停乱放影响市容环境。但对其进行处罚时却没有相关的法律依据,城管执法无所适从。

(六)城市管理的执法队伍素质有待提高。社会上流传着这样一段话:城管管的是穷人,工商管的是富人,公安管的是犯人。我觉得很有道理,城市管理中矛盾最突出的就是与穷人,或者说是弱势群体之间的冲突。如小摊贩、马路菜场的菜农以及小餐饮店经营者。不能说他们的素质差,穷人摆摊只是为了养家糊口,而罚款、没收商品等行为势必会直接危及到个人及其家庭的生存,当人的最基本的生存权受到威胁时,不管何等高素质的人都会采取不理性的行为,这是弱势群体的生存权与城市环境品位权之间矛盾的反映,这种矛盾冲突的产生势必影响到执法对象对执法工作的抵制和抗拒,也势必会导致执法环境的恶化。目前仍有不少 08 届行政管理专业毕业论文 执法工作人员不熟悉相关法规,方法简单粗暴,缺乏对突发事件的处理能力,稍有不慎易与管理对象发生争吵,酿成恶性事件。

四、提高城市管理水平的对策和建议 城市管理作为政府的主要职能之一,肩负着城市规划、市政工程、公用事业、公安交通、工商行政和市容环卫等职能,面临着点多、面广、线长和工作量大的局面,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是城市两个文明建设的重要窗口。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必须树立“人本主义” 理念,建立服务型城管,为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发挥应有的职能作用。

(一)树立现代化的城市管理观念。

1、坚持“以人为本,以环境为中心”的指导思想。城市管理要忠实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一是遵循“人性化”原则。所谓“人性化”就是要充分尊重人的存在和价值,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包括现实的需要和可持续发展的需要。现实的需要已由过去的“水电路房”四大瓶颈转变为绿化、环卫等方面的滞后。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则应大力加强环境建设,确保资源的可持续开发。二是追求“人格化”品质。所谓“人格化”,就是把城市赋予具有吸引力的人文色彩和特色风范,从而产生独到的人格魅力。三是发挥人的创造性。人是环境建设的主体,必须发挥广大人民群众的主动性和创造精神,使每一个人都成为环境建设中的活力“因子”,成为我们美好家园的风景线。

2、坚持“依法治市、以德治市”的基本方针。“依法治市”的基本方针就是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把城市管理纳入法制化的轨道,不断提高依法行政的水平。一是要彻底解决城管综合执法的合法地位问题。二是要坚持“严管重罚”的原则。三是不断强化执法手段,加大执法力度。“以德治市”的基本方针就是要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急群众之所急,想群众之所想,用优良的作风感染群众,用优秀的品德鼓舞群众,用优质的服务方便群众。一要坚持以民为本的执法理念。执法中要讲究执法艺术,针对管理对象的在社会各阶层的不同特点,有的放矢地采取不同的管理方法。尤其是对下岗职工、进城农民、残疾人等弱势群体,更要注意方式方法区别对待。二要尊重和保障人权。执法中既要坚持原则严格管理,也要换位思考,多为管理对象着想,运用疏堵结合、管理与教育并重的方式,尊重其人格、维护其权益、体恤其需求、顾及其感受,通过实行柔性管理,来体现人文关怀,充分尊重和保障人权。

3、坚持“丰富文化内涵、提升城市品位”的工作思路。城市就象一本书,有的粗俗浅薄,有的博大精深,之所以给人的感受不同,就在于文化内涵的多寡、城市品位的高下。城市管理工作要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必须不断丰富文化内涵,提升城市品位。一是提升城市个性品位。发挥城市的特色和优势,展示其文化色彩,使其发挥独特个性。二是提升城市经济品位,构筑区域性的科教、文化、商贸、信息中心,明确经济发展的侧重点和主攻方向,有所为而有所不为,实施高科技和优秀文化带动,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经济与环境的良性互动。三是提升城市建设品位。做到给排水、供电、通讯、道路交通、自身建筑等多系统并举,实现层次递进、功能升级、协调发展,从而不断改善人的生存状态。四是提升城市管理品位。增强公德意识和法制观念,理顺综合执法、行政管理等体制,引导市政、环卫、园林走社会化、市场化的路子,形成相互协调、运转自如、精简高效的管理格局。08 届行政管理专业毕业论文

4、坚持“由突击型到长效型、由粗放型到精细型”的历史转变。城市管理应当由过去被动迎检,突击执法转向经常性、规范化的管理,由过去粗线条、低层次、低水平徘徊的局面转向从细微着手,注重塑造精品的高级阶段。一是要运用综合手段来管理。在运用行政手段的同时,要同时运用经济、法律等手段,真正实现标本兼治。比如处理乱摆乱卖问题,在驱赶、取缔的同时,要出台配套招商政策加快相关市场的建设,引导马路市场归市经营,马路摊担归店经营,从根本上解决严重影响市容的顽症。二是要逐步延伸推进。城市管理要上新台阶,上新水平,必须由主干道向背街小巷延伸、由公共地域向居民小区、单位庭院延伸、由城区向城郊结合部延伸、由重点时段管理向全天候管理延伸、由市容管理向综合管理延伸。在地域上,应当整治一片、巩固一片,然后逐步推进,最终实现城市的每一角落都没有脏乱差的容身之地,但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必须一步一个脚印扎扎实实地抓,不断巩固和扩大成果。在时间上,由现在的着力抓违章现象出现较多或特定的重点时段的管理到全天候 24 小时的监控跟踪管理。在内容上,通过巩固市容管理的基础上,推进对环保、静态交通等多面、综合性管理。

5、坚持“管理现代化、城市现代化”的目标取向。我国正处在大发展的重要历史时期,无论国际还是国内,说到底就是环境竞争,环境是金钱、是品牌、是生产力,哪个城市环境好,人就往那去,资金就往那里流,各种物质就往那里聚集。因此,城市管理从某种意义来说就是发展生产力,通过管理现代化,促进城市的现代化。一是要创新管理观念,打造服务型城市管理。二是创新作业方式,通过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和高新技术,使传统的市政、环卫、园林等的作业方式发生革命性变化。三是创新管理手段。要加速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的进程,充分运用遥感、宽带网、GIS(地理信息系统)、GPS(全球卫星定位系统)等技术,真正把城市管理的水平提升到一个崭新的高度。

(二)建立规范高效的城市管理体制。

1、改革现行城管执法体制,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根据国家《行政处罚法》等有关规定,从 1996 年开始至今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试点工作在 23 个省、自治区的 79 个城市和 3 个直辖市相继开展,可以效仿其他城市,组建城市管理综合执法机构,负责集中行使市容环境卫生、市政设施、城市规划、城市绿化、环境保护、工商行政管理、公安交通等方面管理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行政处罚权,有效地解决了分散执法,效率不高的弊端。

2、统一管理模式。实行“两级政府、三级管理”的城市管理构成模式,明确市、区、街三级管理的职责与职权。市与城区两级政府都有责任管理城市,市与城区两级政府都设市政管理局机构,市设综合执法支队,各城区设立综合执法大队,形成“以市为中心、以区为重点、以街道为基础”的城市管理体系。

3、统一执法队伍。注重执法队伍“内强素质、外树形象”,统一执法身份、统一执法职能、统一执法牌证、统一执法程序、统一执法服装。

(三)提高执法队伍素质,切实依法行政。现代文明城市需要高素质的执法队伍来管理,这支队伍应受到良好的训练,行为规范体现城市的风貌,代表城市管理的素质。其做出的具体行政行为必须合法、公正、公开。

1、推行执法公示制。要根据自身工作职能和权限要求,向社会公开办案程序、办案时限、处理依据、处理标准和处理结果。08 届行政管理专业毕业论文

2、推行执法责任制。按照职责分工,明确规定各执法岗位的权限、范围、程序以及相对应的责任,要求执法人员必须履行职责,不失职;遵循权限,不越权;符合法定目的,不滥用职权;合理行使自由裁量权,避免行政失当。同时,实行执法过错追究制,在行使职权过程中,一旦行为侵犯公民、法人和其它组织合法权益,要敢于承担相关责任,并对有故意和重大过失者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3、推行执法承诺制。要从公正文明执法、提高办事效率等方面向社会公开承诺。在公正执法方面,要做到“四个严格”:即严格执行法律规定,不乱罚款;严格案件集体审定,杜绝关系案、人情案;严格案件督查,防止漏查行为的发生;严格办案程序,实行规范执法。在文明办案方面,实行挂牌着装上岗,要做到语言文明、服务热情、行为文雅、诚实守信、礼貌周到。在办事效率方面,实行首问负责制和接警、立案报批限时制;同时制订鼓励诚信实践活动的内容、目标、制度及奖惩措施,广泛开展“文明诚信,公正执法,争做人民满意 城管卫士”活动,彻底解决执法不规范、不公正、推诿扯皮及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等破坏党群干群关系、损害党和政府形象的行为。

(四)营造城市管理的良好氛围。城市管理的根本目的是为人民服务,从这个意义上讲,所谓的“执法”也只能是特定历史时期的产物。毕竟现在很多让城市管理工作者为难的破坏城市环境的现象和行为主要还是因经济、文化条件和城市基础设施落后造成的,故意违法的人和事在任何时候和地方都是少数的。因此,城市管理的主要任务是如何采取一些更具有人性化和人情味的管理操作方法来更好地为广大市民服务。

1、加强城市公益性基础设施的合理规划并力争建设得更多更快更好,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更多便利,充分满足群众的合理需求,消除影响城市环境行为产生的根源。

2、根据城市的区域功能、交通流量等因素,在城市功能不完善的情况下,为缓解社会的就业压力,应考虑弱势群体的生活问题,提供部分场地及次要街道并加强行政管理手段,让部分弱势群体有谋生之希望,真正体现为广大人民服务的宗旨;同时,教育和监督他们在城市生活中的经营行为,使其树立自觉爱护城市环境卫生的意识,以引导的方式逐步规范和提升城市的品味。

3、加大对城市管理相关法规的宣传力度,采取多种形式向单位、市民广泛宣传,使城市管理法规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

4、形成齐抓共管的氛围,使各单位、市民主动参与城管工作,协助城管工作。城市管理部门既是城市文明窗口的管理者,更是人民群众的服务员。要主动贴近群众,经常到各单位、门店和居民当中征求意见,及时了解人民群众的想法,及时为群众排忧解难。同时要加强与横向、纵向各职能部门的联系和协调,集中解决城市管理中的重点、难点问题以及人民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真正为人民群众办好事、办实事,为人民群众创造一个舒适宜人的工作生活环境。[结语] 08 届行政管理专业毕业论文 我国城市管理的问题在于缺乏真正从群众间自发自觉的意识的唤醒。文明不应该是规范出来的,而应该靠一个社会的自然向前发展的文明意识的萌发,法律法规只能起到规范人们的具体行为,而无法干预到人们文明意识的形成与存在。想要真正解决我国城市管理的问题,就应从提高全民素质开始,增强人们保护城市生活环境意识,此为治本之策。相信随着人们意识的提高,执法环境的优化,城市管理问题终究会被解决,我们的城市也一定会更加美丽、文明。

第五篇:浅谈我国高考制度现状及对策

浅谈我国高考制度的现状及对策

摘要:高考是一项重要的国家选拔人才制度,已经成为社会公平、政府信义、政治稳定和国家发展前景的一面镜子。我国一直致力于探索公平、公正的高考制度的改革与完善,现在基本已形成了中国特色的高考制度。但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发展目标的变化,创新型国家的建立,高校大众化的加快,素质教育理念的推进,现行高考制度仍旧有许多的弊端。本文通过对我国高考制度的历史回顾,深刻把握我国高考制度改革及发展趋势,然后探讨当今我国高考制度中存在的问题并加以分析,最后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高考、演变、现状、对策

高考是社会上公众关注度极高的一个话题,高考制度改革关系到人才的选拔、国家的发展、社会的稳定和千家万户的利益,也是世界各国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我国的高考始终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需要紧密相连,已经走过了一条在曲折中不断前进,在前进中不断反思,在反思中不断改革的历程。回顾和研究我国高考历史演变,对深刻把握我国高考制度的改革中现存问题有重要意义。

一、我国高考制度改革的历史回顾

1904年,清政府在张之洞等人的主持下颁行了《奏定学堂章程》,1905年科举考试制度寿终正寝,从此中国结束了一千三百多年的科举制度,现代教育登上了历史舞台。从考试发展史来看,现代高考制度不是市场经济的产物,也不是计划经济的标签,统一高考是招生考试发展到一定阶段或者说是高级阶段的产物【1】。我国的高考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简到繁,从精英化 到大众化,逐渐成为世界最大规模的考试,走过了一条不平坦的道路。

(一)新中国成立前的高考

民国时代,各省积极举办高等教育,大部分的省都建立了省立大学,到1936年全国已经有一百多所大学。由于当时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基础教育还远远没有普及,因此高等教育招生的规模一直不大,到抗战爆发前全国高校招生人数不到3万人左右。当时没有现在的全国统一的高考,各所学校自主组织命题,学生可以选择报考多所大学,也可能同时被多所大学录取。当时的考试招生很灵活,不像现在如果总分达不到分数线,就算某门课考的再好也很难上大学。比如钱钟书考清华时数学只考15分,但是外语和国文很好,就被破格录取了。

(二)新中国成立后到改革开放前的高考

新中国成立后,一开始也是沿袭民国时期的高校招生办法,到了1952年才建立起来全国统一高等学校招生制度。现在有不少人批评今天的高考制度,但在当时是有很大积极意义的。首先,全国统一考试招生能大大减少学生奔赴各地学校考试的成本;其次,统一高考招生也能更好的显示出公平;最后,统一高考也适应了当时国家快速选拔人才的需要。今天很多人还主张回到以前大学自主招生的时代,那是根本无法办到的,因为现在高校招生的规模太大,如果每个学校的自行组织考试,社会成本太高,而且无法有效实现公平。取消高考需要非常慎重,这是有历史教训的。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教育部在全国范围取消了高考,高校也停止招生。后来推荐入学,上大学不看成绩,看出身。结果上大学的学生文化课什么都不懂,有的小学数学都需要补课,高等教育没有办法保证质量,直接导致国家人才的断档。

(三)改革开放后的高考

1977年邓小平出任国家副总理,分管文教,立刻主持恢复高考。当年参加高考的人数达到570万人,录取了27万,录取率4.7%。恢复高考改变了千百万人的命运,挽救了中国教育,也挽救了整个中国。

1977年恢复高考的时候,高考科目包括语文,数学,物理,化学,历史,地理,政治七门学科,文科课理科都考政治,文科和理科都是考五门课,总分500分。英语是1983年才纳入必考科目的,后来理科又增加了生物科。1995年高考生物和地理被取消高考,名义上是为学生减负,结果非但减不了负,还导致学生地理和生物知识的贫乏。1999年广东实行实行3+x考试,生物和地理也

在随后恢复了高考。再到后来,高考改革又施行分省命题、高校自主招生等改革措施。高考科目也发生很大变化,而且各个省都差别很大。例如,除了语文数学和外语外,有的地方考小综合,有的地方还考大综合,还有的把学业水平测试纳入招生参考等。

二、现今高考制度的弊端

高考发展到今天,受到的关注程度越来越高,公众对高考的批评之声也越来越大。例如,有人就尖锐的提出,“高考不死,害人不止”;也有人把今天出不了创新人才的根源归于高考;也有人把高考当成素质教育的障碍;也有人把很多社会经济的问题都归于今天的应试教育。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一)造成区域间教育机会的不均等

毋庸置疑,我国现有高考与招生的竞争态势是相当明显的。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高等教育的资源十分有限,而绝大多数公民都期盼自己的子女能够上大学接受高等教育。然而,现存不公平现象主要表现在地域性差距,如录取比例、录取学校及专业分布、录取控制分数线的差距上,部分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之间的录取率和录取分数线成倒差,加剧了我国部分地区之间已经存在的教育不平等现象。

(二)催生了高考移民现象

我国现行高考招生制度设定分省录取方式,高等学校负责制订分省招生来源计划,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自行划定录取控制分数线。由于招生来源计划决定着各地录取控制分数线的高低,因此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之间录取控制分数线的地区性差异十分明显,不同省(市)重点批次录取控制分数线的差异有时高达100分之多。为了逃避招生中的地区性分数线差异,“高考移民”层出不穷,屡禁不止。

(三)不利于多样化人才的选拔

随着高等教育教育大众化时代的到来,大学培养目标的多元化,需要通过高考招生来选拔学术研究型、综合应用型、技术操作型等不同种类的人才。然而,目前我国仍然沿用以往选拔精英人才的“一个标准、一次性统一考试”的模式,难以适应多样化人才选拔的需求,不易甄别出多种类型的大学生【2】。

(四)阻碍素质教育的推行

由于目前我国高考招生主要看重的是考试分数,导致中学为追求高分和升学率采取各种手段,教学以应付升学考试为主要目的。教学内容围绕高考“指挥棒”转,高考考什么,中学教什么,忽视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素质教育的开展以及创造性人才的培养。虽然这种状况近年略有好转,有些省份开始向社会公告今后在录取工作中除看重考生高考分数外,还要注重其在中学期间的综合素质情况。但从总体上讲,目前我国的高考招生方式仍然不利于中学教学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与素质教育推行。

(五)影响高校自主权的发挥

我国目前主流上还是统一的招生考试制度,属于中央集权制。虽然《高等教育法》等相关法规也赋予了高校一定的自主权,但由于有关法律法规对高校招生自主权行使范围、应该履行的义务和法律责任规定得过于笼统,缺乏具体的解释,可操作性不太强【3】。因此,对于我国的绝大多数高校而言,目前其招生考试的自主权均没能得到充分的体现。在我国,高校的自主权没有得到充分的体现还表现在具有自主招生权利的高校太少,即使是具有自主招生权利的高校,其自主招生的学生人数比例也很小。这种情况对于我国高校自身特色的建设和增强竞争能力是极为不利的。

三、我国高考制度存在问题的对策

(一)实施公平、公正、诚信的考试原则

机会均等原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从政策层面上,加强宏观调控,促进高等教育资源科学、合理的配置,为我国经济落后地区、边远地区、少数民族地区的考生创造更多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二是从技术层面上,继续推进高校招生的“阳光工程”,采取有效措施,维护和促进高校招生选拔的公平性

【4】。诚信原则指未来高考招生制度的实行,将给学校很大的自主权,但这些权力的执行,有一个重要的前提,那就是诚信。只有逐步建立诚信制度,才可以积极稳妥地推进高考制度改革。

(二)实行多样化的考试方法

1.科学命题。国外许多国家都非常重视考试研究,注重命题与考试的科学化。我国应借鉴国外的做法,在高考命题上有所改革、有所创新,从高考命题上突出素质教育与创新人才的培养,更好地体现地方特色,丰富试题形式,提

高试题内容的科学性、代表性、信效度与区分度,使试题内容的难度控制在科学适当的范围内【5】。

2.实行分类考试。随着国家经济与社会的发展,我国高等教育迈向大众化阶段,因此对人才和质量的要求和标准也发生了新的变化。高等教育在培养少数“学术精英”的同时,更要培养大量的应用型人才。由于大众化阶段高校类型及人才培养模式的多样化,对人才选拔的要求和标准也应多样化。我国在新出台的《国家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不同类型的高等学校可以采取不同的考试办法,本科院校实行全国统一考试,高职高专院校由各省组织考试招生,高水平大学可以另外加试。另外鼓励实行联考,现在已经有一些学校在实行联考,本科院校高水平高校、高职高专可以有不同的考试办法。

3.尝试多次考试。自恢复高考制度以来,我国高考在大多数情况下都是一年一考,每年在夏季举行。这样做的效果有利有弊,利的方面是节约成本,考试与录取管理实施的工作量和难度更小,然而对于考生来讲,这种状况往往导致“一考定终身”的“惨烈”局面。因此,在未来的改革中,考试上将不止一年一次,有的科目一年可以进行多次考试,给考生多次机会。

(三)推行综合评价制度

目前国际上高考招生评价机制的改革趋势是突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综合考查评价。例如,美国的哈佛大学实行的就是三结合考评模式:高考成绩+高中平时成绩+社会活动、学术活动、文体活动、公益义工和工作经历。借鉴国际经验,我们除了分数这一重要评价手段外,还要建立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和中学阶段的综合素质评价,这两项实际上也是对学生更全面的评价【6】。到条件成熟的时候,这两项将会作为选拔学生的依据之一。

(四)采取多样化录取方式

多元录取是指录取的基本原则是择优录取,根据学生的综合评价,包括高考成绩,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来择优录取,同时高校逐步扩大自主录取的比例,还可以推荐录取、定向录取、破格录取,这样就可以招来不同才能的学生,特别是有特殊才能的学生,突破现在高考招生制度对学生评价的局限。

(五)建立高校招生考试监督机制

精英型高等教育直接影响的仅仅是少数人,但在进入大众型高等教育时代后,公众对入学机会和高等学校招生更加关注,高考招生的社会影响越来越大。因此,我国各级招生考试机构应注意发掘广大人民群众参与和监督招生考试工作的巨大热情和潜力,动员、吸纳、组织全社会力量,对涵盖高等学校招生全过程的机构及人员进行监督,建立和完善高等学校招生监督制度,保证高等学校和招生考试机构真正代表广大考生的利益【7】。

高考问题关系到千家万户,轻言取消高考并不现实。如何能让高考既有利于素质教育,又有利于高校选拔人才,还要能让让百姓满意,这就需要对高考进行不断的改革。改革高考制度不仅需要优化考试制度,还要改进招生制度。从各个方面全面改革,从而促进我国高考制度的健全。

文献参考:

【1】王红兵.试论我国高考改革的历史、现状和发展前景—兼论高考历史试题的变化[c].华中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集,2003 年.【2】张耀萍.高考形式与内容改革研究—基于利益博弈的视角[c].厦门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 年.【3】李禹阶.汪荣.我国高考的历史与现状及其发展趋向窥探[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 会科学版[J],20105.【4】 刘智运.高考制度改革的新思路:从统一走向多样化[J].湖北招生考试,2005,(1).【5】 姜刚.公平公正,构建和谐[J].煤炭高等教育,2005,(1).【6】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改革开放30年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经验专题研究

[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7】谢名春,郭英,荀丽城.我国高考招生制度改革的几点思考[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2003,36(2).

下载我国会计信息质量的现状及对策(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我国会计信息质量的现状及对策(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我国食品安全现状及对策

    我国食品安全现状及对策 我国食品安全现状及对策2006-5-11 14:26:55 http://www.xiexiebang.com/chinese/news.asp?step=3001&pid=163&mtype=行业动态 民以食为天,食品的......

    我国会计信息披露的现状及完善(5篇)

    开题报告 一、论文题目:我国会计信息披露的现状及完善 二、选择本课题的目的、意义: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资本市场的市场化程度不断加深。我国上市公司数量不断增多,影响力逐渐......

    浅谈我国商业银行会计信息质量的问题

    浅谈我国商业银行有关会计信息质量方面的问题 09182158 金融91 周洁茹 一、商业银行会计信息的质量要求 提高商业银行会计信息质量是强化市场约束、提高金融透明度的必然要......

    会计信息质量

    专业定制各类报告,淘宝ID:华中秘书网 加强企业信用管理,保证会计信息质量 摘要 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步发展,会计信息的质量显得尤为重要,然而屡禁不止的会计造假案不仅挫伤了投资者......

    我国绿色食品发展现状及对策

    我国绿色食品发展现状与对策资源环境科学062班0640300426王建华[论文关键词]绿色食品 发展现状 问题 发展对策[论文摘要]我国发展绿色食品,取得了不凡的成绩。介绍我国绿色食......

    我国环境问题现状及对策

    我国环境问题现状及对策环境,《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将其定义为“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包括大气、水、海洋、土地、矿藏、森......

    我国贫富差距现状及对策分析

    09学年《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实践论文我国贫富差距现状及对策分析信息技术系 05级4班 沈珊珊(2047)[论文关键词]贫富差距 现象 影响 原因 对策[论文摘......

    我国电子政务发展现状及发展对策

    我国电子政务发展现状及发展对策 姓名:王慧学号:11142128 【中文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因特网的快速发展,电子信息技术日益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同时也给传统政府的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