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2年我区住房城乡建设的主要预期目标
2012年我区住房城乡建设的主要预期目标:
——城镇化水平力争比2011年增加2个百分点左右。
——保障性住房新开工建设24.1万套(户),其中:新增廉租住房租赁补贴2.7万户,廉租住房3.7万套;新增经济适用住房2.7万套,公共租赁住房5.5万套,限价商品住房4万套,城市棚户区改造2万户,国有工矿棚户区改造0.6万户,国有林区棚户区危旧房改造0.38万户,国有垦区棚户区危旧房改造2.52万户;竣工保障性住房、棚户区改造住房共12万套(户)以上。
——力争实施农村危房改造20万户左右,基本消除全区农村现存约2.44万户茅草树皮房;督促指导各地力争完成村镇建设投资200亿元左右。
——督促指导各地力争完成住房和城乡建设行业固定资产投资2550亿元;其中,房地产业投资1500亿元;城镇市政公用设施投资1050亿元。实现建筑业总产值1625亿元。——城镇污水集中处理率和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分别达到70%。
——建筑节能43万吨标准煤;新建建筑强制性标准执行率达96.5%。
2012年我区住房城乡建设工作任务十分繁重,必须统筹推进、突出重点。根据全区经济工作会议和全国建设工作会议精神,2012年要重点抓好八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加快新型城镇化发展,提高城乡规划建设管理水平。二是加强质量和分配管理,全面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三是加强宏观调控,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四是大力发展建筑业,提高工程质量安全水平。五是实施茅草树皮房改造攻坚战,加快推进农村危房改造。六是完善城乡污水垃圾处理设施,深入推进节能减排。七是推进城市精细化管理,深化拓展城乡清洁工程。八是深入实施城乡风貌改造,推进特色名镇名村建设。
第二篇:区住房城乡建设和城市管理局工作计划
区住房城乡建设和城市管理局工作计划
一、重点工作基本思路:xxxx年是我区实施“千天会战”的收关之年,我局将紧密围绕区委、区政府重点工作的部署,以创建“三优”文明城市为目标,全力推进我区滨水生态园林城市建设进程,坚定信心不动摇,咬定目标不放松,在巩固成果,创新思路,提高档次,力求精品上下功夫,全面落实项目,落实责任,落实人员,继续发扬“5+2”、“白+黑”的城建精神,全力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城区绿化、棚改工程、亮化工程和城市管理综合整治等项重点项目的落实,举全局之力为打好明年收关之战,取得“千天会战”圆满胜利而努力奋斗。
二、重点工作安排
一是全力推进道路升级改造工程。目前我区“三纵三横”路网主结构已形成,将逐步修建和完善各支线路网建设。计划建设民兴路、环湖路、安平路、光明街、富江路、龙江路、康复路、利光路8条街路7.5万平方米升级改造,配套建设雨水5500米,人行道5.4万平方米,路灯160盏,预计总投资3382万元。
二是全力推进城区绿化工程建设。以打造精品绿化工程为目标,提升花园、广场等重点地段建设档次,重点实施江心岛风景区、新建和完善滨江大道、沿江路、民兴路、向阳大街、复兴路、春阳街、新华路、青年街、建华西街9条街路绿化建设,预计投资763万元。非政府投资项目有百合花园和锦江花园绿化建设预计投资368万元。预计总投资1131万元。
三是全力推进棚户区改造工程。针对我区目前房地产市场的现状,为确保房地产市场健康有序发展,棚改开发建设步调将放缓,计划开发地段为建
五、建六委,征收拆迁面积3.2万平方米,总户数506户,总建设面积8.4万平方米,回迁安置面积2.8万平方米。同时抓好棚改各地段结转项目,确保按时回迁入户。
四是全力推进亮化和综合整治工程。亮化粉刷工程以和平路、红岸大街为试点已取得了明显的效果,构成了具有我区特色的靓丽风景线,在总结成功经验的基础上,计划对向阳大街、和平路两侧39栋楼体实施亮化,27栋楼体进行粉刷,面积8.5平方米。
五是全力推进城市管理和环境卫生工作。为落实市政府提出的“两级政府、三级管理、四级网格”工作要求,进一步优化城市管理和环境卫生管理体制,落实和强化四级网络管理体制。成立城市网格化管理委员会,施行三级网格化管理,即“政府、办事处、社区”。各街道办事处由主管副主任担任城管办主任,城管大队4个管理中队分别承担各辖区管理任务,每办事处派驻2名城管队员深入社区管理,各社区(30个)由专人担任协管员。同时,在巩固今年城市综合整治工作的基础上,继续加大整治工作力度,制定切实可行,便于操作的工作措施,全力提升城市整体容貌水平。同时,有针对性地开展对占道经营、店外烧烤、探头市场、店外作业、牌匾设置、违章建筑等违法行为的专项整治行动,确保街路秩序和立面容貌得到明显改观。切实加强环境卫生日常街路清扫保洁,全面落实“定路段、定标准、定人员、定处罚”的管理和运行工作模式,通过强化日常巡查、联检评比、延长作业时间等有效措施,提升城区环境卫生整体水平。加大环卫设施建设力度,科学合理设置环境保洁设施,逐步改变街路清扫模式,由人工作业逐步转为机械化清扫。同时,做到以雪为令,采取机械与人工作业同步进行的方式,全力做好冬季清雪工作,确保冬季出行安全。
第三篇:工作计划及预期目标
工作计划书
转眼间进去了新的一年,新的一年是一个充满挑战、机遇与压力开始的一年。现在的我已经在公司的销售部门工作有一年的时间了,可以说自己已经很好的熟悉了公司目前的工作了,但是还有很多的不足之处需要解决,我相信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会做的更好。
2012年的工作计划如下:
1.对于老客户和固定客户,要经常保持联系,在有时间有条件的情况下,多见见采购,多与采购交谈,多了解客户的状态和需求,稳定好与客户的关系。
2.在拥有老客户的同时还要不断的开发新的客户。我认为目前就华南地区的大客户差不多饱和,但是华中和华北地区还有很大的发展前景。做了以后,在华中地区就只剩2011年开发的步步高,华北地区就是只所以在2012年可以开发华中和华北地区的客户。
3.从2011年的销售情况来看,总的来说还是有些进步,但是仍需要更大的发展。跟好客户的订单,降低退货率,销售量争取的增长,提高销售业绩,为公司创造利润。
4.2011年开发的新品项,努力进入到所在做客户长业务技能。
以上就是我的工作计划,工作中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但是我会向领导请示,向同事探讨,共同努力克服困难,为公司做出自己的最大贡献。虽然还有很多的不足之处需要改进,但是有你们的帮助,我相信自己会做好的。
第四篇:2018年全省住房城乡建设
2018年全省住房城乡建设 重点工作任务责任分解方案
根据全省住房城乡建设工作会议暨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会议总体部署,现就2018年全省住房城乡建设重点工作任务分工如下:
一、牢牢把握科学定位,确保人民群众住有所居 1.坚持房地产调控目标不动摇、力度不放松。各地要坚决贯彻落实国家、省房地产市场调控要求,制定本地2018年房价控制目标和库存消化周期目标。武汉、襄阳、宜昌要适时完善现行调控政策措施,确保完成国家调控目标;其他城市要综合运用行政和经济手段,确保房价稳定、供需平衡。完善“商品房+政府保障房+租赁住房+共有产权住房”的多元化供应格局,满足首套刚需、支持改善需求、遏制投机炒房,推动住房回归居住属性,落实“三个改变”。建立全省房地产市场调控会商机制,市、州、县政府要承担调控的主体责任,对工作不力、市场波动较大、未能实现调控目标的市、州、县政府,省政府将进行约谈问责。持续开展房地产市场秩序整顿,规范房地产开发、中介、物业服务市场行为。推广武汉市“红色物业”做法,着力提升物业服务和管理水平,促进全省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责任单位:房产处、公积金处、住保局(位于第一位的为牵头单位,下同)。2.大力培育和发展住房租赁市场。各地要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住房租赁市场的若干意见》和省政府实施意见,抓紧出台本地实施办法,明确土地、规划、建设、公积金、金融、税收、消防、水电气收费等环节的工作流程,确保国家和省支持政策落地。总结推广武汉市试点经验,在襄阳、宜昌、十堰等人口净流入城市发展住房租赁市场,培育多元化住房租赁市场主体,多渠道增加住房租赁市场房源供应,鼓励住房租赁消费。搭建全省住房租赁信息服务与监管平台,完成信息系统功能顶层设计和方案论证,省级应具备企业与从业人员管理、政策发布与信用管理、租赁交易监测与分析等功能;城市级应具备企业备案、人员实名登记、房源发布及核验、合同网签备案、资金监管、信用评价、金融服务等功能。加强住房租赁市场监管,规范住房租赁市场秩序,保护租赁利益相关各方合法权益,加快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责任单位:房产处、公积金处、规划处、城建处、设计处、城管处、住保局、建管局、信息中心。
3.打造千亿住房公积金。切实抓好资金归集、贷款发放、服务和监管四个环节,更好地体现住房公积金制度的互助特点和公平原则。加大非公企业缴存扩面力度,推动新市民缴存使用住房公积金,力争三年时间住房公积金归集额达到千亿元。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完善和放宽提取使用政策。加快全省住房公积金综合服务平台试点建设,拓展网上业务功能,打造“指尖上”的公积金。完善风险防控机制,守住防控廉政风险、融资运营风险、业务操作风险底线,构筑防控信息数据风险的新防线。按照建立住宅政策性金融机构的方向,推进住房公积金制度改革,争取成为国家试点省份。责任单位:公积金处。
4.筑牢城乡住房保障底线。抢抓国家棚改三年攻坚机遇,2018年实施棚户区改造24.14万套、农村危房改造8万户。进一步加强公租房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公租房竣工分配,完善公租房运营管理制度,到2018年底,政府投资建设公租房分配比例达到90%以上。完善公租房分配方式,降低准入门槛,优先保障环卫、公交等行业困难群体,将符合条件的新就业无房职工、外来务工人员和青年医生、青年教师等纳入保障范围,对低保、低收入困难家庭要实现应保尽保。责任单位:住保局、村镇处。
二、积极投身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大力推进“美丽湖北”建设
5.乡镇污水处理设施要全面建成。坚持厂网并举、建管一体、泥水并重、再生利用,严格工作标准,加强业务指导,定点跟踪督办,强化工程原材料和工程实体监督检测,抓好问题整改,严把工程质量关。在2017年底全面开工的基础上,排出时间表、作战图,建立项目建设信息档案,逐县督查、逐镇销号,确保乡镇污水处理设施2018年底全面建成并投入使用。责任单位:村镇处。6.农村生活垃圾处理要全面提速。各地要按照省政府要求,抓紧编制完善城乡生活垃圾有效治理规划,制定三年行动方案,确保2018年底,所有乡镇完成转运设施建设,90%以上村庄达到“五有”要求,存量垃圾治理、垃圾分类等工作达到考核目标。到2020年底,建制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70%,村庄生活垃圾有效治理率达到90%。责任单位:村镇处、城管处。
7.美丽宜居乡村建设要全面铺开。注重规划的美丽宜居要求,充分考虑自然禀赋、山水格局和地域文化,留住荆风楚韵。抓好试点示范、典型引路,每个县(市、区)都要打造一批精品型、提升型项目,所有村庄达到基础型村庄标准。按照“串点成线、连线成片”要求,因地制宜打造美丽宜居示范带。着力补齐乡镇建设“短板”,加强重要街区、重要地段和重要节点风貌设计,整治环境卫生,整顿城镇秩序,整修乡容镇貌,构建街区美、生态美、生活美的美丽宜居乡镇。开展设计下乡活动和乡村规划试点,探索完善乡村规划管理机制。责任单位:村镇处。
8.传统村落要全面保护。完善全省传统村落名录,抓紧实施保护发展项目,推动传统建筑挂牌保护,建立有效监管机制。坚持居敬行简、最少干预,尊重村落、尊重传统,为自然“种绿”,为村落“留白”。坚持活态保护、有机发展,充分发挥传统村落的资源禀赋优势,大力发展特色产业,提高村民生活收入,激发传统村落的生机与活力。责任单位:村镇处。
9.特色小镇创建要全面提质。活学活用浙江等地成功经验,走出湖北新路。在“特”上下功夫,防止不切实际的形象工程,把着力点放在特色产业培育和特色文化建设上,培植特色小镇的“根”和“魂”,增强特色小镇的竞争力和生命力;在“创”上下功夫,充分发挥市县镇各方面积极性,加强规划引领,完善激励机制,促进特色小镇健康发展;在“新”上下功夫,发挥政府引领作用,积极创新建设管理运营模式,激发特色小镇发展活力。加强督促考核,推动16个国家级特色小镇和20个省级特色小镇稳步健康发展,争取2018年再培育10个国家级或省级特色小镇。责任单位:村镇处。
三、着眼城市绿色发展,不断提升城市品位
10.提高规划引领水平。创新规划理念,改进规划方法,把以人为本、尊重自然、传承历史、绿色低碳等理念融入城市规划全过程,增强规划的前瞻性、严肃性和连续性,实现一张蓝图干到底。坚持城乡统筹,推进“多规合一”。以城市群为主体构建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格局。强化省域城镇体系规划在生态文明建设、省级重大设施建设等方面的调控引领约束作用,编制完成新一版城镇体系规划。推进城市总体规划“编审督一体化”改革,构建城乡一体、分级管控的城乡规划体系。转变城市发展方式,提倡“紧凑发展”。加强集约性治理,有条件的地区推进减量规划,严格控制开发规模与规划区外建设增量,盘活低效用地,优化生产生活生态用地结构。加快历史文化街区划定和历史建筑确定工作,2018年要全部完成这项任务。加强刚性管控,划定生态控制线和城镇开发边界。完善规划督察制度,建立全过程监管机制。责任单位:规划处、城建处、村镇处、城管处等。
11.提高城市绿色发展水平。开展城市建设绿色发展三年行动,补齐城市功能性设施、市政基础设施和生态文明建设短板,着力改善城市老旧小区、市政设施、园林绿化等方面的弱项;城市水环境得到有效治理,城市人均绿地面积全达标,绿色建筑和装配式建筑全面推广,城市步入集约、节约、生态发展轨道。提高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系统性,全面编制实施海绵城市建设专项规划,因地制宜推进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进一步加大城市黑臭水体整治力度,2018年底地级城市力争消除城市建成区75%以上的黑臭水体。全面推动城市生活垃圾分类试点工作,支持有条件的地方和企业开展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遵循“先民生后提升”方针推动老旧小区改造,以问题为导向,尽力而为、量力而行,解决涉及民生的“上学难、就医难、出行难、停车难、康娱难、购物难”等问题。责任单位:城建处、规划处、房产处、村镇处、设科处、城管处、建管局等。
12.提高城市管理水平。以“建管并重”为导向,构建权责明晰、服务为先、管理优化、执法规范、安全有序的城市管理体制,推动城市管理走向城市治理。全面完成县级数字城管平台建设,坚持用“绣花”功夫管好城市,既搞好城市设计,又搞好城市治理;既体现城市风貌,又提升市民文明素质;既保证市民住的舒心,又保证市民出行便捷;既注重基础设施建设,又确保城市运行安全。继续加大违法建设查处力度,开展示范道路、示范社区、示范街巷、示范工地、示范农贸市场等“五示范”创建活动。加强户外广告、门店牌匾治理,规范报刊亭、候车亭等“城市家具”设置。积极推进城镇“厕所革命”,大力发展环保、节水、节能和生态型公厕,力争达到布局合理、卫生环保、方便适用、管理科学的要求。责任单位:城管处、规划处、城建处、设科处、建管局、质安总站等。
四、坚持发展第一要务,助力全省经济高质量发展 13.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继续推动住建部门行政审批三集中改革向县市延伸,进一步下放审批项目、压缩审批时限、优化审批流程,按照“一网覆盖、一次办好”要求,大力推进“互联网+行政审批”,提高行政审批标准化、高效化、便民化、透明化水平。持续推进工程标准体制改革,建设适应国际通行规则的新型工程标准体系,引领建筑产业高质量发展。深化工程组织实施方式、非国有投资项目监管方式、建筑产业转型升级等改革,最大限度释放企业发展活力。责任单位:研究室、审批办、设科处、建管局、标准定额总站等。
14.继续发挥投资拉动作用。紧紧扭住房地产投资和城乡市政基础设施投资不放松,切实抓好重大项目落地。2018年,住建领域计划完成总投资7000多亿元。责任单位:计财处、房产处、城建处、村镇处、城管处等。
15.全力打造建筑业强省。提请省政府出台《促进湖北省建筑业发展二十条意见》。着力培育龙头骨干企业,着力打造湖北建筑业“十大品牌”,着力实施“走出去”战略,着力发展绿色建筑和装配式建筑,着力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推动我省从建筑大省走向建筑强省,力争2018年全省建筑业总产值达到1.4万亿,保持全国前列。立足我省勘察设计行业优势,以武汉建设“设计之都”为契机,以支持湖北自贸区建设为突破口,推动大型勘察设计企业兼并重组、融合发展,推行全过程工程咨询,引导建筑师事务所健康发展,破解中小设计企业发展困局,打造设计强省。大力培育现代化建筑产业工人队伍,逐步建立建筑工人技能培训、技能鉴定和使用相衔接的管理机制,培育一批懂标准、重安全的“湖北工匠”。责任单位:建管局、设科处、人事处、质安总站、标准定额总站等。
五、全面加强依法治理,促进行业安全智慧发展 16.深入推进法治建设。科学推进行业立法,树立系统思维,坚持立改废释并举,推动重点工作的同时,同步谋划法规、制度建设。有针对性地研究制定住房租赁管理、城乡垃圾治理等方面的法规制度。深化普法、严格执法,深入开展法律“六进”活动,全面提升住建系统法治意识和法治能力。加强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及行政决策行为监督。落实领导干部出庭应诉制度,加强行政复议、诉讼能力建设。抓住城市执法管理体制改革契机,明确城市管理执法范围和权责,开展律师参与城市管理执法工作,规范执法行为,推进依法执法、文明执法。责任单位:法规处、城管处、住保局等。
17.全面强化安全生产。全面落实工程质量终身负责制,全面推行住宅工程质量分户验收制度,推进信息化监管,加强城市大型基础设施及供水、供气等市政公用设施和渣土堆放的安全监管。结合国家建筑施工安全专项治理行动,认真开展安全生产打非治违专项整治,推动形成全天候、系统性、现代化的城市运行安全保障体系。认真排查建筑施工和城镇燃气安全生产、城市安全运营、社会稳定等方面的风险点,提高动态监测、实时预警能力,推进风险防控工作科学化、精细化。责任单位:厅安办(质安总站)、厅安委会各成员单位。
18.大力推进信息化建设。整合现有数据资源,加快建设住建行业大数据库,实现全系统信息资源的实时更新与共享,打造现代化信息技术平台。加强门户网站和微信公众号建设,积极推广信息化政务服务模式,倡导无纸化、电子化办公方式。充分运用大数据、云平台等技术手段,打造诚信住建、平安住建、智慧住建。责任单位:厅网信办(信息中心)、各处室、各单位。
六、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 19.认真研读原著原文。引导党员干部通过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深刻领会十九大报告“八个明确”“十四个坚持”思想要义,深化对党章和习近平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的学习,准确把握理论精髓,提高理论素养。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使更多的干部懂市场、懂投融资、懂城镇化。责任单位:机关党委(纪委)、各处室、各单位。
20.开展形式多样的学习活动。动员党员干部积极参与“新时代湖北讲习所”活动,发挥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的示范作用,上好“第一堂党课”和政治必修课,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忠实信仰者和坚定践行者。面向人民群众,深入工地一线、居民社区开设“微课堂”,推动党的创新理论家喻户晓、深入人心。借助全媒体学习,用好网站和“两微一端”等新技术、新媒体,坚持线上与线下相结合、严谨与生动相结合,讲好故事,讲活理论,讲透思想。责任单位:机关党委(纪委)、各处室、各单位。
21.深入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提前谋划、聚焦问题,精心思考谋划好开展学习教育的思路和措施。把握关键、紧扣主线,把“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精神和要求贯穿学习活动始终。要突出重点、付诸实践,把争当建设现代化强省排头兵、创新发展先行者这一最大实际作为活动成果的检验标准,通过深入开展主题教育,提振干部队伍精气神,推动住建工作落实。责任单位:机关党委(纪委)、人事处、各处室、各单位。
七、坚持从严从实抓好党风廉政建设
22.驰而不息纠正“四风”。坚决落实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在持续整治享乐主义、奢靡之风问题的同时,用更多的精力和更大的力度,防范和纠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新问题、新动向,加大对履责不力、监管不严、推诿扯皮,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等问题的查处力度。责任单位:机关党委(纪委)、各处室、各单位。
23.坚定不移推进反腐败斗争。坚持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坚决预防和查处腐败行为。进一步完善部门权力清单、负面清单管理制度,细化明晰自由裁量权,坚决反对特权思想和特权现象。开展扶贫领域突出问题专项集中治理,对农村危房改造过程中的贪污侵占、截留挪用、吃拿卡要、优亲厚友等问题,一律严肃查处。积极支持省纪委派驻纪检组开展工作,充分发挥机关纪委职能作用,保持各级党组织和领导班子、领导干部思想纯洁、肌体健康。责任单位:机关党委(纪委)、法规处、村镇处等。
24.推进贴近群众“面对面·听期盼”大走访活动常态化制度化。责任单位:人事处、各处室、各单位。
八、保持一往无前的奋进搏击姿态
25.弘扬改革创新精神。要增强改革创新意识,紧紧抓住工程监理、招标投标、分包转包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运用创新思维和现代化手段,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推动住房城乡建设事业平稳健康发展。责任单位:研究室、设科处、建管局等。
26.增强履职尽责本领。开展大培训,到2020年,将县级住建部门主要负责人轮训一遍。省厅在全系统确定100个左右调研联系点,共同破解工作中的难题。提高宣传水平,充分利用《中国建设报》《湖北日报》和湖北卫视等主媒体、主阵地,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责任单位:人事处、办公室、研究室等。
27.培育狠抓落实功夫。实现重点突破,在找准工作切入点上下功夫,城乡规划工作要从推进城市总体规划编制和实施体系改革抓起,城市建设工作要从推进城市基础的系统性建设抓起,城市管理工作要从搭建综合管理服务平台抓起。在全系统开展“争当新时代实干家”活动,大力提倡务实重行风尚,引导全体干部职工争当伟大事业的坚定者、奋进者、搏击者。责任单位:办公室、各处室、各单位。
第五篇:住房和城乡建设典范定稿
全力助推湘西城镇化建设
圆满完成十一五规划目标
州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湘西州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前身为湘西州建设局,经过多年不懈努力,部门力量逐渐壮大,为建设湘西、发展湘西、助推湘西城镇化作出应有的贡献。目前全局现有干部职工69名,其中本科及以上学历32人,硕士研究生5人;下设办公室(政策法规科)、住保科、建管科、城建科、村镇建设管理科、建筑节能和科技设计科、财务科、人事科、纪检监察室、州规划处、州风景园林办、州房产局、州质安站、州造价站、州招标办、州劳保办和州工程质量检测中心等17个科室机构。主要牵头承担推进新型城镇化、组织编制和实施全州城乡规划、提供住房保障服务、贯彻执行工程建设国家标准和制定发布工程建设地方标准、指导和管理全州建筑活动、组织拟订房地产市场监管政策并监督执行、指导城市市政公用事业和公共设施建设管理、监管全州房屋建筑和市政工程质量安全、推动全州节能减排等方面的工作。“十一五”期间,全州住建系统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全面完成规划建设任务,全州住房和城乡建设事业形成了好的趋势、好的态势和好的气势。全州城镇化进程快速发展。2010年我州城镇化水平达到37.2 %,人口突破100万,达到103.64万人,比2005年29.5%提高7.7个百分点,全州城镇集聚人口、转移就业、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功能明显增强。城镇人居环境大幅改善。“十一五”期末,全州城镇人均住房面积从06年23.3 m²增加到34.7 m²,人均道路面积达到8.2 m²,人均公共绿地面积6.0 m²,城市绿地率20.6%,燃气普及率60%,供水 1
普及率85%,全年供水量6818.6万吨,城镇人均供水156.93升/日,全州八县市城镇污水、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实现县城全覆盖,城镇污水处理率达到61%,生活垃圾处理率83.1%。宜居宜业的新型城镇建设得到长足发展。城乡规划体系日渐完善。“十一五”期间全州所有县市城镇完成了第二轮总规修改后的大部分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完成城镇控规编制59.81平方千米,规划建设用地控规覆盖率达58.8%;完成《湘西州域城镇体系规划》的编制和新一轮近期建设规划;完成一百个重点乡镇总体规划编制;完成新审批的国家和省级历史文化名镇保护规划编制。同时,根据新型城镇化需要,2010年将《湘西州州域城镇体系规划》修改工作纳入了“十二五”规划,并及时启动全州城镇第三轮总体规划修改工作,从整体上把握湘西州城镇发展大局,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规划在城乡建设中的引领调控作用逐步增强。住宅与房地产产业稳步发展。“十一五”期间,城镇住宅建设和房地产开发累计完成投资81.26亿元,累计完成房屋竣工面积124.7万平方米。住宅建设呈现良好发展态势,保障性住房建设成为主力军。我州经济适用住房竣工面积达到了11.5万平方米,竣工套数1515套;新建廉租住房建筑面积65.9万平方米,13181套,全州廉租住房累计保障户数达到17328户。同时,启动了棚户区危旧房改造工程,共改造棚户区危旧房8万平方米。城镇居民住房条件得到大幅改善,住房保障服务能力不断提升。建筑业发展进步显著。“十一五”期间,我州建筑业处于稳中有升的发展态势,其规模不断壮大,2010年与05年相比施工企业个数增长20%,建筑业企业达到78家,2010年企业总产值实现22.98亿元,比06年9.87亿元提高了13.01亿元。建筑业还带动了其他与建筑业紧密相关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就业岗位,为城乡建设和农民脱贫致富
2奔小康作出了应有的贡献。历史文化保护和风景园林建设取得新突破。2010年3月,龙山县里耶镇获批首批“全国特定景观旅游名镇(名村)”称号,是我省上榜的唯一名镇。年底,浦市镇获批国家历史文化名镇。目前全州共有国家级风景名胜区2个,省级风景名胜区6个,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一个,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三个,对外开放景点达46个。全州风景名胜区规划面积约占国土面积的7%,超过全国的1%和全省的4%,是全省唯一的每个县市有省级以上风景名胜区、每个县市有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的州市。2010年全州景区共接待游客1255.56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63.48亿元,分别增长18.4%和25.3%,极大地推动了我州旅游事业发展。建筑市场管理逐步规范。“十一五”期间,全州5万元以上房建和市政工程建设项目报建率达100%,100万元以上房建和市政建设项目应招投标率99.7%;全州共受监工程1895个,受监总面积915.76万平方米,竣工工程1497个,竣工面积550.78万平方米,竣工工程共备案1377个,一次性验收合格率达100%,一次性工程备案率92%。同时,“十一五”期间全州无重特大建筑工程、供水、供气安全和火灾事故发生,特别是2010年实现全州建设工程质量安全零事故、零死亡,为全州建筑业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
“十一五”期间,全州住建系统单位及个人先后获国家级表彰2次、省级表彰54次、州级表彰22次,其中获得全国建设系统先进工作者2人,省级先进个人27人,省级劳动模范1人;2006年获省建设厅“建设行业计划生育综合治理先进单位”、“建筑工程安全目标管理先进单位”,2008年获省建设厅“全省建设系统抗洪救灾先进集体”,2010年获省政府“省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先进单位”、获省住建厅“先进单位”等。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