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三运省长在全省农村低保会上的讲话

时间:2019-05-12 12:50:1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王三运省长在全省农村低保会上的讲话》,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王三运省长在全省农村低保会上的讲话》。

第一篇:王三运省长在全省农村低保会上的讲话

王三运省长在全省农村低保会上的讲话

2008年1月2日

省政府就农村低保工作专门召开会议,是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实际举措。会议按照全国农村低保工作会议的要求,认真总结我省去年的工作,部署安排今后一个时期的任务,必将把这项事关千百万农民利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民生工程,进一步推向深入。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要坚持以人为本,高度重视农村低保工作

建立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构建和谐社会的战略之举,是高度关注民生、促进公平正义的务实之举,是城乡统筹发展、建立新型社会保障体系的开创之举。党中央、国务院作出这一重大决策部署,充分体现了我们党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合民意,遂民愿,得民心。各级、各部门都要站在全局和政治的高度,充分认识做好农村低保工作的重大意义,以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切实把这项民生工程、德政工程抓紧抓好。

对农村低收入群体生活困难问题,省委、省政府一直高度重视,多年来实施了一系列扶贫攻坚计划,建立完善了五保供养、灾害救助、特困救助、医疗救助等制度,逐步改善了他们的生活水平。党中央、国务院提出在有条件的地方探索建立农村低保制度的要求后,我省积极响应,2006年下半年开始研究,并着手准备启动工作,在省十届人大第五次会议上,省政府庄严向社会承诺实施十二项民生工程,其中第一项就是建立农村低保制度,将人均收入低于683元的绝对贫困人口纳入低保范围,人均补助260元,以后逐步扩面提标。到2007年6月底,130.9万农村

低保对象的申请、审核、审批工作全面完成,省财政2.38亿元补助资金和各市、县配套资金,在规定的时间内打卡发放到低保户手中,人均月补差达到31.66元,覆盖面达2.54%。推进中,各地根据实际情况,将保障对象分为二类或者三类,实行分类施保,尽可能体现了公平,特别是对农村困难家庭收入的核算,采取“以评议为主,以测算为辅”的办法,得到国务院的充分肯定。应该说,我省农村低保工作起步不算早,但推进比较顺利,工作很扎实;各级财力都比较紧,但都能克服困难,保证了资金的落实。成绩来之不易,这是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的结果,是各级、各有关部门同志们努力工作的结果,也是社会各界共同支持的结果。在此,我代表省委、省政府,对大家付出的辛勤劳动表示衷心的感谢,向农村低保工作第一线的同志们致以诚挚的问候!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还要清醒地认识到,这项工作还只是刚刚起步。我省农村人口多,低收入群体多,因灾、因病、因学返贫或致贫的情况多,这决定着我们提标扩面的压力大,动态管理的难度大,保障公平的责任大。面对这“三多”、“三大”,我们的工作还存在基础不够牢固、制度不够健全、管理不够到位等问题,今后的任务十分艰巨。各级、各部门要进一步增强使命感和紧迫感,克服困难,勇挑重担,真心服务,过细工作,把实事办实,好事办好,让每个困难群众都能享受到公共财政的阳光,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

二、要强化责任落实,确保完成今年目标任务

最近,省政府已研究决定,重新界定我省农村最低生活保障线,将全省180万年人均收入低于860元的农村困难群众纳入最低生活保障,保障覆盖面扩大到3.5%,年人均补差标准提高到437元,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和去年相比,今年覆盖的人口增加了49.2万人,覆盖面提高了近1个百分点,年人均补差标准较去年实际情况增加了近60元。在执行过程中,各地可根据实际和可能,确定当地标准,可适当提高,但不能低于省里要求的标准,这是一个底线。总的来说,今年的任务要比去年重,要求也更高,各级、各有关部门必须以更大的工作力度,更有效的工作措施,确保既定目标落实到位。

农村低保的实施主体是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主要责任在地方,抓好执行的关键在领导。各级政府主要负责同志要切实担负起牵头抓总的职责,带着感情关注农村低保工作,随时掌握工作情况,及时协调解决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各级、各有关部门要按照“政府主导、民政主管、部门配合、社会参与”的原则,各负其责,密切配合,加强协调沟通,搞好督促检查,形成整体合力。

抓好资金的筹措、管理和发放三个环节,是工作落实的重中之重。在来源上,目前农村低保资金70%由中央及省级财政承担,30%由市(县)承担,中央补助资金的安排重点向贫困地区和灾区、塌陷区倾斜,以平衡整体保障水平。各级财政都应根据当地的财力状况,以积极、负责的态度,尽最大努力安排好资金预算。在管理上,必须严格拨付程序和纪律,确保每一分钱都能发到低保对象手中。民政部门提出资金分配使用方案时,要征求财政部

门意见,然后报同级政府审批。财政部门要及时将本级预算和上级补助资金全部转入农村低保资金专户,专款专用,严禁挤占挪用。同时要加强监管,坚决防止和纠正同其他救助资金随意混用的错误做法。在发放上,要坚持客观公平、公正合理的原则,合理确定保障范围,明确保障对象,该保的一个不能少,不该保的一个也不能多。做到这一点,关键是要开展深入细致的调查摸底工作。不摸清情况、搞准基数,就很难真正体现公平,很难把我们补贴的这笔钱尽快发到老百姓手上,很难让最困难的群体真正享受党和政府的温暖。

围绕这三个环节,省政府将适时通报各市、县农村低保工作和资金发放情况,对不能按时足额发放的市、县政府予以通报批评,并责成主要负责人说明情况,提出限期解决措施。对玩忽职守、徇私舞弊或者贪污、挤占、截留、挪用、拖欠资金,虚报、瞒报资金发放情况的,一定要严肃追究责任。

三、要着眼制度建设,建立农村低保长效机制 建立农村低保制度,既是基本生活救助层面的制度安排,也是落实城市支持农村、工业反哺农业要求的制度创新。应当讲,这一制度创新仍处在探索实践的过程之中,我们要适应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的新趋势,进一步加强政策研究,充分借鉴国际国内好的做法和经验,着力建立和健全农村低保工作的长效机制。

我们要看到,随着经济发展和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农民的最低生活标准必然不断上升,特别在统筹城乡发展的进程中,农民对最低生活保障公正公平的诉求越来越高,我们必须适应这一

要求,从长计议,动态管理,在增加投入、扩大范围、提高标准、保障公平等方面,建立起相应的制度规范,推进农村低保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目前来讲,关键要在深化公共财政体制改革进程中,着力构建公共财政支出向民生倾斜的框架结构,建立包括低保资金在内的预算自然增长机制。同时,要完善激励奖惩机制,省级在安排下拨中央、省级财政低保补助资金时,要实行与当地财政预算安排力度、资金拨付到位程度、按时足额发放进度挂钩,依据考核情况下拨资金。

农村低保是一项新的工作,与城市低保相比,保障对象分布的地域广阔,人数多,管理复杂,工作量很大。各地要把基础建设摆在十分重要的位置,切实加强基层工作力量,保障农村低保工作经费,推进低保信息化网络建设,不断提高低保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要强化大部门工作体制,坚持政府主导,加强部门配合,动员群众参与,接受社会监督,努力形成全社会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同志们,做好农村低保工作意义重大,使命光荣。我们要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振奋精神,扎实工作,努力开创全省农村低保工作新局面,为推动跨越发展、加快崛起进程、构建和谐安徽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第二篇:王三运省长在省委常委会上的讲话

王三运省长在省委常委会上的讲话

(2011年2月15日)

中央16号文件是在新时期指导我们抓好工商联工作的纲领性文件,所以这个文件要好好吃透,只有把文件精神吃透,再结合安徽省情制定我们的实施意见,可能针对性、指导性才会得到体现。我觉得从我们安徽的非公有制经济来讲,总体上发展比较好,现在非公有制经济的比重在逐年提高,但是从我们安徽的实际出发,要解决我们发展不足的问题,发展不优的问题,要解决我们经济结构的问题,包括转变发展方式的问题,离不开加强工商联的工作,包括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从我个人的体会来讲,在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过程中,特别是工商联工作和非公有制经济这两块联系在一起,我感觉有这么几个问题需要特别关注。

第一个是思想僵硬问题。尽管这么多年来,我们党对非公有制经济在国家经济制度中的地位给予了明确,但是事实上或多或少地、若隐若现地出现的对非公有制经济的歧视、不平等是客观存在的,表现在很多方面。所以思想观念,对非公有制经济的认识,对它地位作用的认识还要深化,这个在下一步的工作当中、在文件当中要予以解决。善不善于跟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打交道,乐不乐于跟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打交道,敢不敢跟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打交道,是一个很重要的检测标准。在跟非公有制经济人士联系当中,只要是出于公心,只要是公道正派,就应当跟他们广交朋友。但在实际工作当中,很怕跟非公有制经济人士联系,深怕别人会说三道四,这个问题是客观存在的,下一步也要把这个作为一个问题来解决。

第二个是机制问题。我们现在跟非公有制经济的联系也好,推动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也好,还是有一定的随意性,还没有从制度层面坚持下来。比如,定期听取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意见和建议,对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联系制度,很多时候我们还是觉得哪个重要就抓哪个,没有形成正常的常态机制,这个要排几个方面加以解决,比如跟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联系应当有哪些方面的制度,要把它固定下来。

第三个是政策问题。这些年我们出台的政策也不少,但是有些政策已经过时了,有些政策碰到了新的问题,需要及时跟进,要像重视国有企业那样重视非公有制经济,像重视给国有企业政策那样给非公有制经济政策,破除“玻璃门”,降低准入门槛,在政策上不断跟进。

第四个是抓重点。结合安徽实际,我们的工作有哪些重点在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上需要突破,我认为当前一个很大的重点,就是跟民营企业的对接会有一个跟踪落地、推进落实、生根落实、促进转化的问题,就是要继续跟进那些还没有作为合同、只是意向和协议性的项目,促进它的转化。一个是抓已经签订的合同的落地,一个是抓协议和意向性东西的转化,还有一个抓深入挖掘,我们这一次办得很成功,后续的还有很大潜力,我们要像一开始做的那样继续跟进,要做很多战略性的、深层次的谋划和项目推进,不断地扩大成功,不满于一次成功,要抓住这几个重点,排几个重点出来。

第五个是抓落实。落实是关键,要真正通过转变作风、转变职能,使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出台的一系列关于支持工商联工作和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得到切实落实,我们的跟踪、检查、考核一定要跟进。

第三篇:王三运省长在专题座谈会上的讲话

王三运省长在专题座谈会上的讲话

今年全年工作即将进行总结,明年的工作正在进行谋划,“后金融危机”怎么办?明年的形势怎么看?下一步工作怎么干?都是当前要认真思考的问题,所以带着这些问题进行调查研究是我们此行的主要目的。所有这些问题都离不开企业,离不开基层,离不开企业从某种意义上讲更离不开中小企业,因为我们的中小企业占绝大多数,要研究中小企业就离不开中小企业碰到的难点和思考的问题,这对我们真实把握实情、研究工作将提供准确的依据。今天,各位企业的同志做了很好的发言,提了很好的建议,都是有感而发,我们确实受到教育和启发,对于我们研究明年的工作,包括下一步政府应当从哪些方面努力,都有积极的帮助作用,真诚的感谢大家。省直相关部门同志在企业同志、基层同志和市里发言的基础上,都讲了很好的意见,我都赞成,都是积极的、主动的、有考虑的、有措施的。这对于省直部门研究工作,特别是研究明年的工作,有针对性的解决基层的困难和问题会起到重要的帮助作用。

到巢湖来过多次,但了解的情况也是肤浅的,都是跑马观花多,很难掌握全面情况。我总的感觉,巢湖这些年来的发展,思路是清晰的,措施是有力的,势头是良好的,前景是光明的,这要充分肯定。我看了今年巢湖的主要经济指标,总体上都高于全省平均水平,主要是固定资产投资低于全省平均水平。而且从我们看的这些企业来讲,在促进经济发展、应对金融危机、减轻企业负担、搞好金融支持和服务等方面都有很多值得总结的经验。我们最近要召开全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工作会议,这实际上就和中小企业密切相关,因为中小企业绝大多数都是非公有制企业,所以这次调研实际上也是听听这方面意见,对下一步我们怎么对面上提要求,怎么再进一步完善政策措施都是很有收获。

对巢湖研究的不深,但对你们提两点希望,就是要深谋“三个位”,着力“三个抓”。

第一句话,深谋“三个位”:第一,要把优越的区位文章做足。巢湖的区位优越到什么程度,不言自明,不用我多说。巢湖就是合肥经济圈和皖江城市带上的重要组成部分,区位非常优越。怎么把区位的文章做足?我要求的是深谋。

第二,要把特色的错位产业做大。巢湖现在已经拥有一些比较成熟的特色产业,还要研究发展一些更有特色的产业,而且要是错位的,跟周边和全省其他地方形成互补,把错位的产业做大,凸显巢湖的特色优势。如高沟的电线电缆,合肥就不搞电缆。没有这种错位发展,我们就处于一种无序的、恶意的竞争,最后倒霉的是我们自己。

第三,要把滨湖的品位城市做优。巢湖要名副其实,滨江城市你也算,滨湖城市你也算,水湖环抱,这篇文章该怎么去做?要把巢湖打造成比合肥更有吸引力和美誉度的滨江滨湖城市,道路要畅通,周围的景观和滨湖要适应,城市的规划起点要高,功能要完善,建筑从总体到群体到单体要体现滨湖品味、滨江品味、高合肥一等的品味,这才算品味。所有你们温泉的文章,你们很多自己的东西要把它做大,做到合肥找不到的东西,巢湖有;讲城市的美感,巢湖有;讲城市的功能,巢湖全;讲特殊品味,巢湖在某些方面要更强,从而形成特色高地,形成宜居、宜游、宜玩、宜商的高地。

第二句话,着力“三个抓”。第一抓创新,第二抓人才,第三抓项目。这些要紧紧盯住不放、贯彻始终,既是当前的,也是长远的。不抓自主创新就适应不了“后金融危机”时代的竞争,没有人才谈不上创新,讲创新和人才都要落在项目上,要做到以项目引人才,靠人才抓创新。巢湖已经有很多引进、培养人才的机制,要在现有基础上不断放大。现在讲项目,不是低水平重复的项目,要讲质量、数量、体量,在追求质量的前提下再考虑数量和体量,数量越多越好,体量越大越好,质量越高越好。

从省里角度来讲,我们也初步思考了一下,明年工作怎么做?怎么样适应形势的变化发展?怎么把握工作重点?我想可能下一步要考虑“八个必须”。

第一,平稳较快发展必须保证。没有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一切都是空谈,这个首要任务不能变。我们安徽和别的地方不一样,比如东部沿海发达地区,他们要调结构,转型升级,说要“耐得住什么,忍得住什么”,那是他们的实际,他们当然可以做到,他们发展速度已经那么快,体量那么大。但安徽忍不住,也不能忍,停滞忍耐不行、盲目跟风不行、模仿照搬不行,我们有自己的实际。一是我们的基数不大所决定的。到今年GDP才能上万亿,人家发达地区已经2万多亿、3万多亿了,我们跟人家差距太远了。我们不能停下来调结构,平稳较快发展必须保证,这是我们基数不大所决定的。二是我们的资源禀赋所决定的。我们的资源禀赋就是煤多,不能不要我们搞煤产业。我们不能一谈低炭经济,就不用煤了,就不发电了,那我们的煤怎么办?各地有各地的实际,不要盲目跟风,也不要把我们该发展的速度停下来去调整,甚至去模仿人家,人家搞什么我们搞什么,说老实话,你没有那个水平,没有那么多人才,人家不到你那里去投资,我们还是要从实际出发。现在企稳回升的势头就是得益于我们盯住了首要任务不放。三是我们的规划定位所决定的。国家给安徽的定位是“三个基地一个枢纽”:即能源原材料基地、农产品加工基地、先进制造业基地和综合交通枢纽。你能不抓能源原材料吗?从我们的实际出发,基础设施建设能不抓吗?我们不是低水平重复建设,而是基础很差、欠帐很多。这几年国家的政策,以及我们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我们才有了较好的基础设施和发展前景。若干年前我们欠帐很多,一讲到安徽,就是偏僻、贫穷、受灾,在外形象就是这样。现在我们才敢讲到南京一小时不到,到武汉两小时不到。这是我们的战略规划定位所决定的。四是我们的就业压力所决定的。你不快,你没有一定的速度,那么多人要吃饭、要就业,怎么办?大量的农民工都回来,新生的很多就业人口,怎么办?你没有一定的发展速度怎么行。从安徽实际出发,我们的平稳较快必须保证,正源于刚才所说的几条:基数不大所决定的、资源禀赋所决定的、规划定位所决定的、就业压力所决定的。理由应当说比较充分,而且也是中央的基调,现在中央没有说不要平稳较快,所以我们不能动摇,必须要平稳较快发展。

第二,结构调整必须深入推进。为什么讲要深入推进?因为我们不是现在说要调结构,而是一直在调,特别是从金融危机影响显现后就一直强调要调,是保中有调。我们坚持自主创新,搞自主创新试验区,不就是在调结构吗?所以我们一直在调,也不能不调,不调就是死路一条。但我们要坚持进中快调,在推进当中调,在前进当中调,也就是在发展中调。

第三,发展方式必须迅速转变。发展方式不能含糊,不能是过去那样粗制烂造,高消耗、高排放的做法任何时候都不行,现在必须坚决有力地迅速改变过来,必须依靠科学技术,依靠提高劳动者素质,提高发展质量。

第四,节能减排必须加大力度。如果不搞节能减排,一个是国家下达的硬性指标我们完不成,第二是可持续发展没有保证,第三会制约将来的发展,所以节能减排目标任务必须完成。节能减排不是一天、两天的事,一蹴而就的事,目前我们已经按照国家有关要求去做,但节能减排力度还要进一步加大,该建的污水处理厂、有关减排措施等,我们还要继续做好。

第五,新兴产业必须有效培育。我们要做增长点文章、增长极文章,就需要加快培育新兴产业育,要实实在在去做。我们现在这些产业,是历史形成的,是历史的积淀,有改革开放前积淀的、也有改革开放后积淀的,是多少年的积淀。新兴产业的打造,不是今天说搞一个新兴产业,明天就能成功。新兴产业的培育有一个规划、论证、投入、产出的过程,但前提是我们的理念必须是科学的,是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打造新兴产业;必须立足于市场,立足于我们自身条件来选择能够做好的,既要雄心壮志,也要务求实效。

第六,改革开放必须坚定不移。一个是改革的深入,一个是开放的扩大,都要坚定不移。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就是一种开放,融入长三角发展就是一种开放,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就是开放。在改革方面,如经济体制改革、金融体制改革、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人事制度改革等都是改革,都是围绕生产力发展来改革。这两篇大文章任何时候都不能动摇,改革开放这里面可以做很多很多的工作。

第七,改善民生必须持续不断。因为我们的一切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为了老百姓,不能说今年我们搞好十几项,明年搞好二十几项,然后后年不搞或少搞,那不行。我们抓经济、抓发展为什么?为了百姓,所以我们要不遗余力地把改革和发展成果,更多地让老百姓享受。这就决定我们改善民生这项工程必须要持续不断地去做,要不遗余力去做,要扎实有效地去做。我们头脑必须要清楚,不断发展起来的资金怎么去用?就是要往老百姓头上去用。

第八,营造环境必须高度自觉。这里专门强调要高度自觉,而不是一般自觉。如果没有好的宜商、宜居、宜游、宜人环境,就不可能凝聚人才,甚至现有人才都可能流失;没有有效的政府职能转变,各项服务不到位,来一个死一个,来一个倒一个,净搞赔本的,外商来了都不赚钱,搞了一肚子气,打官司都是当地人赢,外地人打不赢,这种环境一定不行。要进一步规范我们的法律环境、诚信环境、服务环境,做到人人都是投资环境,按照这个思路来打造,我们就没有什么搞不好的。

第四篇:王三运省长在物价调研汇报会上的讲话

王三运省长在物价调研汇报会上的讲话

(根据录音整理,未经本人审核)

2011年3月30日

刚才,建中同志做了一个简明扼要、也是比较系统的汇报,有关部门也都谈了很多很好的意见。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成绩来之不易,要充分肯定

近年来,我省物价工作面临多方面的压力,尤其是“三高”带来的三大压力:一是内外价格波动关联度高带来的压力。这几年物价波动与农产品价格、国际原材料市场价格波动关联度高,我省是农产品供应大省和原材料进口大省,所以关联度相对比较高,这是一个压力。二是我省人均收入较低,恩格尔系数比较高。去年我省恩格尔系数城镇是38%,比全国高2.3个百分点,这是第二个方面的压力。三是我省输入性、传导性程度比较高带来的压力。国际金融危机过后物价上涨,敏感度越来越高,不确定因素也越来越多,所以给物价工作带来很大的压力。面对这么多压力,我们把物价工作做到现在这个水平,应该说是来之不易。去年,我省物价总体上稳定,CPI上涨3.1%,比全国略低0.2 个百分点,虽然涨幅比较高,但没有出现大起大落。今年1至2月份上涨了4.7%,也低于全国0.2 个百分点。这0.2 个百分点是不容易的,为今年调控物价留下了一定空间。所以要充分肯定我省的物价工作是好的,所采取的措施是切实有效的,现在全省的物价水平总体上也是比较正常的。这与多年来全省物价战线上的同志们兢兢业业、辛勤努力、勤奋工作和大量付出是分不开的。借这个机会,通过你们向全省物价战线上的干部职工表示问候。

二、形势不容乐观,要格外用心

新的形势、新的情况,要求我们必须进一步把物价工作抓好。那么物价工作怎么抓呢?我想了几条:

首先,要高站位。物价工作现在跟我们的科学发展、社会和谐,跟我们的民生改善、社会稳定息息相关。现在一点点的物价波动,老百姓就很敏感,这是因为物价问题联系到千家万户、联系到365天,还联系到企业、社会财富的创造者。各行各业、广大群众对物价工作都密切关注。所以,我们要高站位看待物价工作。家宝总理几次关于物价的讲话,都很深刻,他说中国要真正的出问题,甚至是影响政权的问题,只有两个:一个是物价,一个就是腐败。总理把这个问题讲得很深刻。我们抓物价工作,不仅仅是指食品或者哪个环节有什么问题,而是对整个社会的信心,尤其是群众对党和政府的信心,都会产生影响,因此必须从政治的高度来认识物价工作的特殊重要性。

第二,要广监测。要让监测点覆盖到整个物价工作的方方面面。只有做到广监测,得到的数据才是科学的、客观的,否则我们如果得到的数据不全面、不完整,不能够代表整个局面,我们的决策就会出现失误。所以我们要对已设立的价格监测点,进行客观的分析,看看它的代表性、覆盖面,能不能充分反映整个社会的全貌、物价的形势。物价局的同志对这些监测点的选择,还要进行分析研究。第三,要快反应。一定要快、一定要早,不要等到物价已经对社会产生冲击,对老百姓的心理产生影响后,才来临时抱佛脚,出台这样的措施、那样的措施。而是当物价出现迹象、出现苗头、出现趋势的时候,就要及早的给党委、政府报告,提出针对性的应对之策。有时候,一件事情及早的解决了,就比它到一定气候,再来采取综合措施解决要好得多,解决的成本也就低得多。我们反应的快慢与否,跟我们工作的力度、监测的准确度、对这项工作的站位高不高都有直接的关系,所以我认为对于物价问题,一定要高度的敏感。

第四,要准研判。能不能做到准确的研判,取决于我们监测的广度,取决于我们对形势的判断与分析是不是客观、有依据。我们分析问题,要有依据,做出结论,也要有依据,这个依据来自于对客观事实的反映,而且是全面的、真实的反映。

第五,要善参谋。给政府当好参谋,出好的主意,拿好的方案,拿务实管用的方案,也就是出手的成本是低的、效果是好的方案。有时候问题出来了,你用牛刀去杀鸡不行,这样的成本太高。如果你反应太慢的话,成气候以后你用牛刀都不行了,所以当好参谋,就是要看我们给党委、政府拿的方案是不是科学,要善于当好参谋。前段时间我们应对的方案是正确的,既能治标,很多东西又着眼于长远。今天物价局的整个汇报,我感觉到是有理有据,有分析、有数据、有对策、有建议,今天这个汇报讲得也很好,说明你们这段时间是下了功夫的。

第六,要大作为。物价工作要有大作为,做好了对我们整个社会政治局面的稳定,都会产生重要作用。物价工作直接牵涉到党和政府的形象,直接关系到广大民生,直接关系到我们工作是主动的,还是被动的,所以这项工作是很重要的,希望“十二五”期间我们在“十一五”工作的基础上取得更大的成绩。

三、协同非常关键,要加大力度

物价部门有自己的职能和作用,但光靠物价部门要把物价工作做好是很困难的,各级党委和政府、各相关部门必须通力配合,这是十分重要的。当前要重点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是建设好基地。如副食品基地、菜篮子基地、粮食生产加工基地,就是与人民群众息息相关的、与物价工作相关联的重要的基地要建设好。现在特别突出的是,去年反映天气变冷后,我省地产的蔬菜受到影响减产,外调蔬菜的价格就高起来了,这样就很容易被动。这就迫使我们无论如何在过去的基础上,要加大副食品基地、菜篮子基地的建设,提高基地的水平和档次。这样才能稳住我省蔬菜种植面积和提升种植水平。请农委牵头,从规划、土地、建设等有关方面进行通盘考虑,出台一个文件,稳住我们的菜篮子基地,提升我们现有基地的抗风险能力,确保不管刮风下雨、不管天寒地冻,我们始终能够保证一定的蔬菜供应量供应市场,掌握稳定市场价格的主动权。希望通过每年不断地努力,不断增加种植面积,5年下来,我们在设施农业上,要有一个长足的发展。

二是开辟好通道。把流通环节一定要搞好,要落实好绿色通道政策,加大“农超”对接,减少环节,降低收费,把各个环节、各项收费压到最低程度,这样才能把流通环节的成本降下来,让老百姓得到实惠,这一点非常重要。各地已经采取的措施必须坚持,同时还要针对存在的问题,在调研基础上不断地研究制定新的办法,解决好流通环节的问题。

三是监管好市场。农产品到了市场以后,也还有一个监管的问题。要严厉打击假冒伪劣商品,打击哄抬物价行为,保持健康有序的经营秩序。

通过我们的努力,抓好“十二五”期间的物价工作,我们还是有信心的。

第五篇:全省水利工作会议--王三运省长在全省水利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王三运省长在全省水利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王三运(2011年9月20日)

安徽是一个水利大省。兴水利、除水害,历来是省委、省政府高度关注的大事,历来是事关全省发展和民生福祉的要事。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加快推进我省水利的改革与发展,是关系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全局的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今天,省委、省政府召开全省水利工作会议,就是要深入贯彻中央水利工作会议精神,积极适应新时期水利改革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努力推动安徽水利的跨越式发展。

刚才,宝顺书记作了十分重要的讲话,精辟分析了中央水利工作会议的精神实质,深刻阐述了进一步加强安徽水利建设的战略意义,全面部署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省水利改革发展的总体要求、目标任务和重大举措,为我们指明了努力的方向。各级各部门都要认真学习领会宝顺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紧密结合各自实际,全面抓好贯彻落实。围绕贯彻落实好宝顺书记的讲话要求,下面,我讲六个具体问题。

一、准确把握“水利安徽”战略导向

安徽地跨长江、淮河、新安江三大水系,处于南北气候过渡带,水多、水少、水脏的问题,水资源开发、利用、保护的问题,始终是牵动全省发展命脉的大问题。新中国成立以来,全省人民为除水患、兴水利开展了一轮又一轮大规模建设,实现了水利事业的快速发展。特别是“十一五”时期,我们抓住国家进一步加强水利建设的机遇,着力完善防洪抗旱减灾体系,全面建成14项治淮骨干工程,顺利完成1394座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妥善解决1246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成功战胜多次严重洪涝干旱灾害,为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保障人民群众安居乐业提供了重要支撑。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治水安邦永无止境,兴水富民任重道远。特别是在全球性水资源危机和气候变化的大背景下,我省水利的可持续发展正面临严峻挑战。一方面要看到,我省防灾减灾能力不足的状况没有根本改变,面对近年来气象灾害多发重发之势,防洪抗旱减灾基础建设和能力还存在不少薄弱环节。另一方面要看到,我省是水利大省又是水资源十分短缺、分布严重不均的省份,全省年均水资源总量只有716亿立方米,人均占有量1204立方米,不足全国平均水平的一半,其中新安江流域人均6204立方米,长江流域人均1692立方米,淮河流域人均675立方米,南多北少的问题十分突出,特别是淮北地区拥有全省38.6%的人口,但只有全省15.7%的水资源,越来越不适应工业化和城镇化加快发展的需要。这些情况表明,水 利问题仍是制约全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突出问题,兴修水利、根治水患的任务十分艰巨,我们必须作出坚持不懈的努力。

面对我省水利发展的现状和需求,我省新时期水利的改革与发展,要按照中央水利工作会议精神,顺应水利工作的战略性要求和阶段性特征,以科学发展观指导科学治水,推动工程水利向资源水利,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转变,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省委、省政府从安徽实际出发,明确提出了实施以“治水保安、兴水富民”为核心的“水利安徽”战略,统筹推进工程水利、资源水利、民生水利、生态水利的发展,力争到2020年,建成配套完善的防洪减灾综合水利工程体系、合理高效的水资源保障体系、协调发展的农村水利基础设施体系、综合防控的水环境和水生态保护体系。总体上看,“水利安徽”战略是一个与时俱进、继往开来的治水方略,必将对安徽水利的跨越式发展和可持续发展起到重大而有力的推动作用。

全省各级各有关部门要紧紧围绕“水利安徽”的战略目标,坚持民生优先、人水和谐,坚持科学规划、统筹安排,坚持综合治理、强化保护,进一步突出水利的战略性、基础性和公益性,真正让水利成为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屏障,成为农业丰收的基础支撑,成为民生改善的重要抓手,成为生态安全的源头保障。

二、持续加强基础性水利工程

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是我省水利工作的重中之重。在多年来大规模建设的基础上,要进一步拓展领域,提高标准,努力建成更为完善的防汛抗旱减灾体系。推进中,要突出“三抓三加强”。

一要抓重点,加强薄弱环节。在加快推进新一轮治淮的同时,突出抓好长江干支流和中小河流治理、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农田水利建设等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长江干支流治理,主要是实施好长江干流及滁河、青弋江、水阳江“一干三支”工程。这次行政区划调整后,皖江城市跨江发展的进程将明显加快,要突出解决好皖江河势不稳、岸线崩塌、洲滩圩垸安全性不高等问题,着力提高三大支流防洪标准,切实保障皖江示范区“两区三片”防洪保安需要。中小河流治理,任务十分艰巨。我省共有河流2000多条,其中中小河流281条,目前已有224条列入全国中小河流治理规划,第一期85条治理任务按要求必须在明年底完成。各市县要按照责任书的要求,加强组织调度,落实工程措施,特别是水患较重的史河、淠河、大沙河、秋浦河等河流的治理,要重点调度,率先推进。水库除险加固,后期任务相当繁重。我省有5290座水库,其中大型水库13座、中型水库104座、小型水库5173座。目前已完成病险水库加固1846座,其中大型8座、中型81座、小型1757座。省里已经明确,到2013年完成新一轮国家规划内1066座小型水库加固,到2015年再完成1100余座一般小(二)型水库加固,到2020年全面完成除险加固任务。各 地要按照规划要求,进一步细化目标举措,加快前期工作进度,确保除险加固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需要指出的是,当前水库管理维护薄弱的问题比较突出,去年省里已经出台了小型水库安全管理办法,各地都要结合实际出台相应的实施细则,没有出台的要抓紧出台,进一步明确管理主体,理顺管理体制,提高管理水平,确保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一座,管护加强一座,安全到位一座。农田水利建设,目前基础薄弱,是影响农业稳定发展和粮食安全的最大硬伤。全省现有农田水利工程大多建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受当时条件所限,普遍存在工程建设标准低、配套不全等“先天不足”,加上多年运行缺少管护,又出现建筑物及机电设备老化失修、沟塘渠道淤塞等“后天不良”,全省机井完好率只有60%,塘坝工程完好率只有30%,灌溉泵站的实际灌溉保障率不足70%,排涝工程的排涝标准只有3-7年一遇,直接影响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高。近两年的持续干旱,进一步暴露了这个“软肋”。省里已经明确“十二五”时期农田水利建设的目标任务,通过灌区骨干工程的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大中型灌溉排水泵站更新改造、塘坝扩挖和沟河清淤等工程实施,改善除涝面积1500万亩、净增除涝面积150万亩,改善灌溉面积1040万亩、净增农田有效灌溉面积300万亩,建设高标准农田水利受益区500万亩。各地要以提高抗旱供水和防洪除涝水平为主要目标,以粮食主产区为重点区域,以集中连片治理为关键手段,切实抓好各项重点工程的实施。近年来,我省不少地方在治理易涝农田、疏浚 沟渠、新建修复桥涵、新打修复机井方面,做了大量实在实效的工作,在旱涝兼治、排灌结合上,探索了很多好的经验。从全省看,这一阶段用于农田水利的投入和工程量,超过过去一、二十年的总和,这为战胜连年的持续严重干旱提供了重要保障。这些成果和经验,要不断巩固、推广和扩大。

二要抓项目,加强规划引领。推进工程性水利,项目工作是第一抓手,要集中精力、加快步伐,做好项目谋划、论证、储备、争取工作。中央水利工作会议之后,是争取项目和落实项目的最佳时机。各级各有关部门要增强工作的主动性和超前性,密切加强与国家部委的衔接,提高项目的可批性和成功率,尤其是一些重大水利工程,要千方百计挤入国家的盘子。抓好项目工作,提高规划水平是关键,当前要在“十二五”规划的基础上,认真对照中央关于水利建设的最新精神和要求,更加注重科学规划、整体规划、统筹规划,处理好防洪除涝与水资源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做深做细重点项目规划,为争取国家支持奠定基础。

三要抓进度,加强质量监管。当前的水利工程建设机遇难得,机不可失,必须立足于争、立足于抢,加快推进节奏,加快项目进度。尤其要加快项目前期工作,尽可能缩短环境评价、土地报批、征地拆迁等工作周期。在施工进程中,要明确时间节点,兑现时序进度,确保早建成、早运行、早见效。特别是中小河流治理、中小水库加固,目标任务和市、县两级的责任非常明确,要逐项确定目标,强化时序进度的检查和调度,每年的目标任 务都不能留尾巴,各地的进展要齐头并进,不拖全省后腿。在强化进度的同时,要始终强化质量第一的原则,全程把好工程标准关、招标采购关、工程监理关和竣工验收关,要提高水利资金使用的透明度,加强跟踪问效,千方百计把各项水利工程打造成经得起历史检验的“放心工程”。在质量问题上,关键要强化制度保障,任何一项工程,都要明确施工质量责任主体、质量监管责任主体,确保质量责任可追溯。

三、不断加快资源性水利建设

在工业化和城镇化加速发展的新时期,水不仅是一种战略性资源,而且是一种稀缺性资源,必须把保护好、配置好、利用好水资源摆上重要日程。

一要加大水资源节约保护力度。一方面,要节约用水,加快高耗水行业和大中型灌区节水改造,大力发展节水工业和节水农业。按照规划,“十二五”时期,全省年供水总量控制在360亿立方米,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下降到118立方米,大型灌区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0.53。对照这些目标,要细致做好分解工作,把节水增效的任务落实到具体的行业、企业和灌区。另一方面,要统筹治水与治污,加快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综合治理。除了淮河、巢湖等领域,现在新安江的污染防治也进入国家战略规划,前不久国家发改委专门到安徽做了规划前期调研,流域所在地和有关部门要密切关注规划动态,合理提出我省诉求,让新 7 安江水更清、岸更绿、流域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对皖北地区来讲,地下水过度开采的问题越来越突出,随着地下水位的降低,污染的危险性日益增加,必须把地下水污染防控摆上紧要日程,合理开发使用浅层地下水,严禁超采中深层地下水。

二要加大水资源优化配置力度。针对我省水资源南多北少的状况,不失时机地推进调水工程的规划建设。现在我省缺水地区对调水工程建设呼声较高,省里对引江济巢、引江济淮等工程已做了多年的前期工作,同时还在积极研究淮水北调等工程。但值得注意的是,调水工程涉及跨地域水权问题,也涉及生态环境等敏感问题,现在国家对跨流域调水工程建设十分慎重,核准非常严格,我们要以科学、积极、务实的态度继续推进基础工作,进一步做好方案论证和对上协调争取,千方百计满足核准条件。

三要加大水资源开发利用力度。加强全省水资源的调查评价,认真算清水帐,掌握全省各地各方面用水需求,特别是根据全省各地水资源的分布情况,完善重点流域和重点区域水量的分配方案。在此基础上,加强水源建设,不失时机新建一批大中型水库,高度重视重要湖泊的储水功能建设。现在全国各地都把战略性后备水源建设摆上重要日程,我省也要加强这方面的谋划。特别是皖北作为缺水地区,要充分利用采煤塌陷区、沿淮湖泊及相关行蓄洪区的蓄水作用,把综合治理和水源建设更好结合起来。这方面,淮北市已经探出了一条成功的路子,大面积的采煤 8 塌陷区变成了一湖清水,既改善了生态,也为生产生活用水提供了战略储备。

四、积极推进民生性水利发展

我省民生性水利发展已取得良好进展,特别是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和农村饮水安全列入民生工程后,进展明显加快。下一步,要继续拓展民生水利领域,充分发挥水利造福百姓的功能。

一要确保民安。在抓好病险水库除险加固的同时,当前要把山洪地质灾害的防治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目前,全省共有地质灾害点5727个,受威胁人口16.5万人,还有大量没有列入地质灾害点名录的危险区域和潜在危险区域,对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形成较大威胁。近年来,由于极端性天气影响,我省地质灾害发生的频率明显增加,今年以来全省共发生各类地质灾害173起,其中崩塌60起、滑坡102起、泥石流6起、地面塌陷5起。由于预警和应对及时,成功避险42起重大灾害,避免了690人伤亡。但我们必须看到,避险只是应急措施,让群众远离危险区域才是根本办法。各地要在全面排查地质灾害点和危险区域的基础上,突出抓好地质灾害点上群众的搬迁安置。要统筹做好选址规划和建房指导工作,坚决杜绝从一个险区搬到另一个险区,严格禁止山区切坡建房,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二要扩大民利。首先是兴群众饮水之利,加快农村饮水工程从“保障”向“安全”转变。根据规划,“十二五”时期,我省 要解决2043万农村居民和172万农村学校饮水不安全问题,总投资108亿元,重点是要逐步提高自来水供应城乡一体化规模,渐进式解决饮水安全问题。现在自来水供应最大的问题是,部分水厂供水规模小,入户率低,所收水费不够运行维护支出,造成运行管理困难。各地要有针对性地加大对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运行维护经费的投入,有条件的地方要确立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专管机构,确保工程建得起、用得好、可持续。打造群众宜居的水生态环境,是民生水利的重大任务。要分类加强水土流失易发区和重灾区的水土保持,完成重点区域新增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面积1650平方公里。同时,强化重要水源涵养区的综合防治,扩大湿地资源面积,提升农村生态环境质量。最近,我们在皖北调研看到一些地方,注重把城市防洪和生态建设结合起来,加强水域周边的环境治理和湿地建设,使城市防洪工程成为群众休闲、赏绿的重要去处。我们的城市防洪设施建设,应当借鉴这种理念,既要重视它的坚固性,又要考虑它的生态性。

三要维护民权。水利工程的建设和水资源的开发利用,都涉及到群众权益的问题,必须坚持依法治水,坚决防止侵犯群众合法权益事件的发生。要依法开展水利工程建设中的征地拆迁,严格实行统一年产值标准、区片综合地价标准和征地补偿准备金制度。要加大大中型水库、水利移民安置和后期扶持,妥善解决被征地农民的就业、住房和社会保障问题,确保被征地农民的生活水平和质量不因征地而降低,长远生计有保障。同时,把水利改 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程度统一起来,积极探索涉民水权制度改革,稳妥推进综合水价改革。

五、全面落实公益性水利要求

水利是公益性很强的基础设施,各级政府作为推动水利改革发展的责任主体,必须进一步强化公共服务的职能,在加大投入、加强管理等方面履职尽责。

落实水利的公益性,必须加大公共投入。中央和省委“1号文件”都明确要求,建立水利投入稳定增长机制,将水利作为公共财政投入的重点领域,进一步提高水利建设资金在固定资产投资中的比重,大幅增加财政专项水利资金,从土地出让收益中提取10%用于农田水利建设,包括完善水利建设基金、加强金融支持等途径,多渠道筹集资金,力争今后10年全社会水利年平均投入比2010年高出一倍。昨天,省政府又以办公厅文件转发了“水利新十条”措施,包括加大公共财政投入、加大对大型灌区和大型泵站项目省级配套资金的支持力度等方面,省财政投入的力度和配套的份额都将有较大幅度的提高,并对大别山革命老区、比照西部政策县和皖北三市七县等进行重点支持。各级要充分发挥政府投入的主导作用,严格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大水利投入的各项决策部署,加快构建水利建设投入稳定增长机制。同时,充分发挥公共财政的引导作用,综合运用财政和货币政策,引导金融机构增加水利信贷资金投放。特别是对公益性中央和省 11 水利建设贷款贴息项目,各级财政要加大贴息力度。为调动各级加强水利投入的积极性,今后省里对市、县水利投入实行奖补政策,多投多奖,少投少补。

落实水利的公益性,必须引导社会参与。关键要积极探索新形势下社会支持水利发展、群众参与水利建设的新机制、新办法,加快形成政府、社会协同治水的合力。初步测算,今后五年我省水利投资将达到1200亿元,这么大的投入规模仅靠政府投入压力很大,必须做好社会融资的工作。现在,随着水利投入需求增加和社会投资领域放宽,水利行业将会成为社会资本关注的一个领域,要积极推进地方水利融资平台建设,充分运用政策贷款、财政贴息、收费质押等政策,撬动社会资本的投入。各市、县政府要敢闯敢试,强化激励政策的有效供给,通过鼓励民间资本参与经营性水利项目租赁承包、支持企业投资治理城镇段中小河流等多种渠道,引导各种社会资金参与水利建设,逐步构建多元化、多层次的水利投融资体系。有条件的水利企业,要积极推进合并重组,为上市融资、发行债券打好基础。要合理引导群众参与水利兴修,进一步完善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的补助机制,加大民办公助、“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力度,引导农民对直接受益的农田水利建设项目投工投劳。

落实水利的公益性,必须加强体制创新。要不断深化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加快推进城乡涉水事务一体化管理,分级推进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重点向中小型水利工程延伸。特别是对水利 工程有建无管、用而不护的问题,要善始善终地做好“两费”落实工作,积极引导经营性水利工程探索社会化、专业化的多种运行管理模式,建立健全以乡镇水利站为中心、以农民用水合作组织和村级水管员为补充的基层水利服务体系,确保各级各类水利工程管得好、用得起、长受益。“水利新十条”已经明确,各县(市、区)成立由政府牵头的农田水利规划委员会,就是要强化县级统筹农村水利综合规划的责任,对农业综合开发、现代农业、土地整治、扶贫、以工代赈等涉及农田水利建设的项目,打捆实施、集中治理、规模推进,把农民田间地头的“毛细血管”工程切实抓好,不断缩小城乡水利基本公共服务水平的差距。

六、着力提高新时期水利工作水平

当前,水利工作的形势在变化,领域在拓宽,要求在提高,我们必须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不断提高水利工作的能力水平。

一要提高政策水平。对新时期的水利改革发展,中央和省里都出台了一系列含金量很高的政策,现在最关键的就是要把这些政策用足、用好、用活。各级各有关部门都要把研究政策、吃透政策作为基础本领,着力提高准确把握政策、严格执行政策的水平。尤其要结合自身实际,紧紧围绕水利改革发展中的重点、难点和热点问题,找出作为的空间,把工作思路理得更清晰一些,13 目标任务定得更明确一些,政策措施出得更扎实一些,不断增强水利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要提高创新水平。当前正处于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可持续发展水利转变的关键时期,水资源条件发生深刻变化、涉水利益格局发生深刻调整、水利发展模式发生深刻转变,必须以改革创新的精神推动新时期的水利改革发展。首先是要创新观念,突破传统水利的思维局限,强化全局意识和系统思考,强化资源意识和战略思考,以观念创新带动思路创新,以观念跨越推动发展跨越。同时,要树立强烈的改革意识,针对水资源管理、水生态保护等领域的体制机制障碍,敢于突破,着力攻坚,为科学治水提供有力的制度保障。

三要提高服务水平。水利工作始终与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紧密联系在一起,与保障改善民生紧密联系在一起。各级水利部门和相关方面,要紧紧围绕科学发展、全面转型、加速崛起、兴皖富民的战略目标,不断提升水利服务全局的能力。尤其要突出服务民生这个重点,加快水利基本公共服务能力建设,推动水利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切实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特别在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水利工程建设中,要充分尊重群众意愿,积极回应群众关切,做好深入细致的群众工作,促进水利发展更好服务于保障和改善民生。长期以来,广大水利干部职工奋战在水利建设和防汛抗旱第一线,有着良好的素质和工作作风。希望大家继续发扬“献身、负责、求实”的行业精神,埋头苦干,扎实工作,继续创造出经得起实践、人民和历史检验的工作实绩。

同志们,推进安徽水利跨越式、可持续发展,使命光荣,责任重大。我们要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重大决策部署,深入实施“水利安徽”战略,凝心聚力,开拓进取,不断开创安徽水利改革发展的新局面!

下载王三运省长在全省农村低保会上的讲话word格式文档
下载王三运省长在全省农村低保会上的讲话.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王三运省长在省委常委扩大会议上的讲话

    甘肃省委召开常委扩大会议 省委书记王三运主持 甘肃省委19日上午召开常委扩大会议,传达贯彻胡锦涛等中央领导同志对甘肃工作的重要指示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省委书记王三......

    王三运省长在全省农村公路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精选五篇)

    王三运省长在全省农村公路工作会议上的讲话(2008年7月15日)农村公路建设,事关人民群众生产生活,事关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事关安徽崛起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今天,我们专门就抓好农......

    王三运讲话[范文大全]

    在全省创先争优活动暨岷县“5·10”抢险救灾工作表彰大会上的讲话 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 王三运 同志们: 在党的生日即将来临之际,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集会,表彰在全省创......

    王三运讲话心得体会

    心得体会 ----------关于王三运在群众教育路线实践活动大会总结的讲话 王三运领导讲话高屋建瓴、立意深远、内涵丰富,具有很强的思想性、理论性、针对性和指导性,充分彰显了......

    王三运省长在省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

    王三运省长在省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 2011年3月1日 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我省“十二五”加快发展、加快转型的重要依托,是从根本上改变我省能源资源型......

    在全省农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王三运

    全省农村工作会议文件之三在全省农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王三运(2012年2月8日)同志们:这次全省农村工作会议的主要任务是,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经济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和全省经济工......

    王三运省长在全省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会议上的讲话

    王三运省长在全省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会议上的讲话 去年,省委、省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意见》,提出了我省“十二五”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

    (王三运)联村联户讲话

    〖王三运书记动员大会讲话精彩言论摘编〗 联村联户又联心 为民富民真惠民 ※ 这是一次解放思想、转变作风、锻炼干部的创新之举,是一项固本强基、促进发展、造福群众的务实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