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再谈加强企业所得税管理的几点思考
再谈加强企业所得税管理的几点思考
企业所得税是我国税收的重要构成部分,是我国收益税中的主要税种,是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调节国家、企业、个人三者利益关系上,有着重要的作用。据统计,从收入规模上看,所得税位列我国第三大税种,在税收总体收入快速增长的同时,所得税对税收增收贡献率进一步提高,使企业所得税组织收入、调节经济和调节收入分配的职能作用得到了更好发挥,并为全面完成税收工作任务做出了积极贡献。
从近几年我州企业所得税管理户数和增长比例来看; 2005年全州企业所得税征管户数182户、入库企业所得税10万,2006年全州企业所得税征管户数279户、入库企业所得税162万,2007年全州企业所得税征管户数达370户、2007年1-10月入库企业所得税 583万,近年来我州所得税企业户数呈倍数增加的趋势,所得税在总税源中的比重也逐年提升,所得税已经成为新的税源增长点。
但是,当前国税机关在所得税管理上还存在不少问题和难点,如对企业所得税管理观念落后,管理手段相对较弱,重审批、轻管理,税前扣除项目审批和汇算清缴的方式繁琐,个别税务干部会计业务知识不够扎实和税收业务素质不高,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所得税的税收征管质量;同时,由于部分企业追求利益最大化的动机和会计从业人员的素质低等原因,会计核算不规范,会计处理随意性大,任意缩小税基、隐瞒收入,虚列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的情况严重,更加重
了所得税的管理难度。因此,迫切需要加强企业所得税的日常管理。根据实际情况,我们认为,加强企业所得税管理,应围绕“管好税基、完善汇缴、加强评估、分类管理、强化预缴”来落实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要求。
一、以税收管理员制度为依托,加强户籍管理,强化税源监控,实行分类管理。
首先,摸清纳税人底数是税收征管工作的基础和前提。如对服务业、房地产企业的企业所得税征管,由于营业税由地税部门征管,国税部门对其所得税管理的重视程度不够,仅满足于这些企业的按期申报,对其申报的准确性缺乏必要的监控,甚至有部分企业开业很久,依然没有纳入正常的税务管理。对此,我们认为,应该结合税收管理员制度的落实,加强税收管理员的巡查和调查,调查核实分管纳税人税务登记事项的真实性;及时掌握纳税人合并、分立、破产等信息,了解纳税人外出经营、注销、停业等情况,掌握纳税人户籍变化的其他情况;调查核实纳税人纳税申报事项和其他核定、认定事项的真实性;了解掌握纳税人生产经营、财务核算的基本情况,对当年或当期申报的涉税信息重点进行分析、评价,并与同行业、同规模企业的纳税情况进行比对分析,及时掌握纳税人的生产经营、财务核算和纳税的变化情况,提高企业所得税征管质量和效率。
其次,要根据掌握的情况及时调整征管手段,采取分类管理的办法。一是要抓住重点,改进方法,更加全面、准确地掌握重点税源户的情况,不断调整不同时期的重点税源户,在日常征管中予以重点
监控。二是加强行业管理,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合理制订出行业的平均赢利水平,以便对照分析。三要对财务核算不健全的企业试行核定征收企业所得税等方法保障税款的及时足额入库。
二、强化纳税评估、日常检查和税务稽查,密切相互之间的联系和信息共享。
纳税评估是税源管理的一个基本环节和重要手段,也是加强企业所得税管理的一项主要工作。
现行的纳税评估比较侧重于对增值税纳税情况的评估,而对所得税的评估则比较欠缺。其实增值税往往与所得税是紧密联系的,增值税的查补往往也意味着应纳税所得额的调增,这就要求我们把增值税的纳税评估与所得税的纳税评估紧密结合起来,方法之一就是建立纳税评估的台账,记录企业视同销售等涉及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等行为,作为对其所得税申报情况审核的辅助;方法之二就是要督促企业进行账务调整,加强纳税评估的后续管理,不能一补了之。
加大日常检查力度。由于企业所得税以应纳税所得额为计税依据,以会计利润为基础,所以,企业常常通过种种方法缩小税基或隐瞒收入、虚列或扩大成本。这就要求我们在日常的征管中要注意信息的采集、分析和研究,密切关注企业的生产经营全过程,加强对企业税前扣除的成本、费用、损失的真实性审核管理,对企业超出税前扣除范围或标准的,一律不得税前扣除;加强对企业费用、购入资产的原始发票的合法性审核,对不能提供真实、合法、有效凭据的支出、不规范的原始凭证(发票),坚决不予进账;加强对企业成本核算的监督,对那些亏损大户,我们更要具体分析,查清原因。
对纳税评估和日常检查工作中发现的偷税情况移送稽查,加大对违法行为的威慑力,从而使纳税评估、日常检查和税务稽查构成一个完整的管理体系,对企业的涉税业务进行全面监控。
三、要改进汇缴方式,提高汇缴质量。
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是所得税征管工作的核心。汇缴工作的质量直接关系着税收征管水平的高低和国家税款的安全、完整。针对企业所得税汇缴业务复杂,办税人员业务素质不高,税务人员业务不精的现状,亟待从改进汇缴方式入手,切实强化所得税汇缴管理。首先,要加强对税务机关执法人员的业务培训和对企业税法宣传的力度,提高征纳双方所得税征税、办税综合素质和技能。进行税法宣传不仅是税收征管法赋予税务机关的责任,同时也是加强所得税管理的必然要求。在日常征管中,我们发现,虽有明确的相关规定,企业在扣除项目方面依然存在着误区,如在工资、福利费及开办费摊销等项目税前列支时不符合税法规定。这是由于企业所得税的应纳税所得额涉及企业的收入、成本、费用、财务成果等生产经营各方面,业务处理涉及税法、会计法、会计制度、财务管理等相关法律、制度、政策,文件多而散,只有统一掌握政策、执行尺度和标准,着力提高征纳双方汇缴综合素质和技能,才能确保所得税政策得到及时、准确的贯彻和实施。
其次,要改变现行的汇缴方式。在现行制度下,企业所得税在年后十五日内申报,四个月内汇算清缴。由于企业户数多、时间紧,汇缴的质量难以保证。我们认为,可以把一部分汇缴工作,如应纳税所得额比较小的企业由有资质注册税务师的中介机构来完成,以确保税务机关有足够的精力和人力对重点企业的汇缴进行审核。再次,要加强对有关事项取消审批后的后续管理。要建立和完善企业所得税的台账,记录其减免税、广告费扣除、固定资产折旧、无形资产摊销、国产设备投资抵免、工效挂钩企业工资发放、企业弥补亏损、技术开发费加计扣除等情况,实行动态管理。应重点检查事前审批改成事前备案的项目、税收优惠政策享受是否符合规定等,确保所得税征管重大事项执行得正确规范,防止企业混水摸鱼、自行扩大扣除项目范围等现象的发生,以严格管理挖掘税源,从源头和根本上遏制住恶意偷逃税违法行为,进一步加大所得税秩序的规范和整治力度,净化税收的社会环境。
四、重视申报质量,加强对所得税预缴的管理,保障税款的及时均衡入库。
优化纳税服务。税务机关要加强日常辅导监督,对企业存在的问题,漏洞及时检查纠正,企业才能及时、正确的申报。一是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进一步提高纳税人自行申报的质量,如对新办企业财会人员进行所得税政策宣传、辅导和培训工作;在年度纳税申报期之前,就一年来企业所得税政策变化情况对纳税人进行讲解和辅导,使纳税人了解政策规定,做到准确如实申报。二是在企业纳税申报以后,税
收管理员要对申报资料的完整性、合法性和基本数据逻辑进行认真审核,对其中适用政策不准确、逻辑计算错误等问题,及时提请纳税人纠正。
企业所得税以会计核算为基础,税务人员不仅要掌握税收政策,还要了解财会制度,对纳税人的凭证、账簿、报表的内容及相关情况了如指掌,能够准确地运用税收法律、法规、解决实际工作中碰到的各种问题。同时在现阶段,新的会计制度相继出台,会计与税收的不一致性在现阶段将长期存在,纳税人采取的偷税手段越来越隐蔽,就要加强财务会计制度学习,以适应企业所得税规范化管理的要求。总之,企业所得税是我国财政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所得税的管理是一项面广量大、情况复杂的工作,我们要正视当前存在的一些问题,对日常征管中出现的新问题多加重视,及时研究,加强部门间的合作与协调,在完善征管上下功夫,使企业所得税征管工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逐步走上科学化、精细化的征管道路。
第二篇:企业所得税管理现状与思考
企业所得税管理现状与思考
珙县国税局肖昌勇张 伟
随着我国税收形势的不断发展变化,企业所得税在国税工作中的重要性不断提高,加强企业所得税管理对堵塞税收流失、强化税收基础管理、促进企业加强内部管理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并有利于促进税收增长和企业发展的良性互动,有利于贯彻公平税负、促进各类企业之间的平等竞争。以珙县为例,笔者就目前基层国税企业所得税管理作初浅思考:
一、企业所得税重要性分析
(一)纳税人管理户和税收收入呈正比例逐年攀升。从户籍和收入情况来看,自2002年企业所得税征管范围改革之后,国税征管范围进一步扩大,企业所得税纳税人户数和税收收入逐年攀升。就珙县而言,2002年至今,该县企业所得税纳税人管理户数已经翻了一番,所得税税收收入更是呈几何倍数增长。
此外,截止到2009年10月,我县共有纳税人共1482户,其中企业所得税纳税人就有135户,占9.1%;全县税收收入1.55亿元,其中企业所得税420万元,占总收入2.7%,收入仅次于第一大税种增值税。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无论是税源还是税收收入,企业所得税呈逐年上升趋势,企业所得税在基层国税工作中的重要性由此可见。
(二)对经济发展的杠杆调节和导向作用进一步凸显。从企业所得税税收优惠对社会经济的促进作用上来看,其重要性主要体现为以下方面:一是产业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我县水能资源丰富,企业所得税西部大开发优惠政策使全县小水电企业得到大力发展,目前,已开发建成了35 座小水电站,装机容量达25025万千瓦,“以电代燃”的产业结构优化取得显著成效;二是鼓励类产业的发展促进了我县环境保护的改善,如2006年投产运行的四川双马宜宾水泥制造有限责任公司属西部地区熟料新型干法水泥生产企业,该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不仅产生了
巨大的经济效益,同时通过采取各种环保措施,减少了水泥生产行业带来的环境污染,促进了我县环境保护的进一步改善。
因此,基层国税作为企业所得税征收管理的第一线,如何进一步完善企业所得税管理,确保收入可持续增长,大力提升基层国税所得税管理科学化、精细化、专业化管理水平及如何服务地方经济是当前基层国税的工作重点之一。但从目前企业所得税管理情况来看,基层国税在企业所得税管理过程中仍然存在许多问题。
二、管理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
从历年来企业所得税管理情况来看,目前在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大概有以下几方面:
(一)企业自主申报不实。一是部分私营企业依法纳税意识较差,财务人员完全按照业主的意愿做账,明显存在现金交易、收入不入账、费用乱列支或以白条入账等现象,造成大量申报不实。二是财务人员兼职普遍,财务核算水平较差,由于财务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和对企业所得税政策的不了解,使部分企业会计制度执行不统一,财务核算不规范,不能准确核算成本费用,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企业所得管理水平的提高,企业“长亏不倒”的问题十分严重。
(二)户籍管理困难。一直以来,基层国税企业所得税户籍管理就存在一定难度,其原因主要有几方面:一是工商交换信息取得的新办企业名单中,存在部分老企业变更后产生的新企业,这为基层国税开展户籍工作增加了难度;二是部分私营企业办理工商登记和税务登记后并未开展经营,甚至于部分企业连法人代表都无法联系,成为空壳企业,这同样为基层国税的户籍管理和征收管理加大了难度。
(三)纳税评估流于形式。由于企业所得税实行季度预缴、汇算清缴,因此,加强日常检查和监控在企业所得税管理过程中尤为重要,但在实际工作中,纳税评估作为日常工作中重要的监控手段其重要性并没有充分发挥出来,部分管理人员由于责任心和时间、精力等原因,在纳税评估过程中流于形式,就指标算指标的情况普遍存在,并未客观细致的收集企业信息和行业信息,通过指标分析发现的异常情况也未能仔细深入的调查研究,往往是与企业约谈过程中主观采信了企业相关人员的自述。
(四)征管手段粗放。基层国税部门承担的工作任务比较繁重,日常事务性管理冗杂,管理人员疲于应对各种临时性工作安排,造成税源管理部门对企业所得税的纳税情况和税收增减变化缺乏深入实际的调查研究,缺乏对相关税源信息及时、全面、准确地分析和判断,在企业所得税的税源监控和管理上缺乏主动性,不够精细。
三、加强企业所得税管理的几点思考
(一)进一步加强政策宣传,优化纳税服务,提高纳税遵从度。一是要加大对企业财务人员的学习培训力度,深入开展对纳税人的所得税政策法规的辅导,面对面,手把手,帮助企业财务人员熟练掌握所得税知识和操作流程。二是要转变服务理念,在平等服务上下功夫。要按照建设服务型国税机关的要求,牢固树立征纳双方法律地位平等的理念、公正执法是最佳服务的理念、纳税人正当需求应予满足的理念,做到依法、公正、文明服务,促进纳税人自觉主动依法纳税,不断提高税法遵从度。
(二)突出对所得税规范管理工作的考核。研究制订相应的企业所得税管理考核办法,将所得税漏征漏管情况、纳税评估质量、日常检查情况、审批事项管理情况等指标作为所得税考核的重点,并将单项考核的结果作为年终目标考核的重要内容,通过考核和引导,促使全体税收管理员统一认识,加强管理。
(三)强化纳税评估,进一步提高征管水平。纳税评估是税源管理的加强日常管理的一个基本环节和重要手段,要充分利用企业申报的各种信息资料,运
用纳税评估指标体系中的各种指标,对纳税人的企业所得税纳税申报额与评估额进行比较分析,审核其纳税申报的真实性,发现问题及时进行处理。通过项目评估、整体评估或分行业评估等多种形式开展企业所得税纳税评估,做到因地制宜、因事制宜,并通过人工计算、定性定量分析等方式选择企业所得税的重点纳税人逐步开展纳税评估。
(四)依法加强税务代理。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企业财务人员无论从数量上,还是从业务素质上都不适应经济高速发展的需要,因此,基层国税应积极发挥税务代理机构的作用,广泛推行税务代理,对会计核算基础较差,没有建帐能力的企业或财务核算混乱、帐证不健全的企业,要依法鼓励其由税务代理机构来代为建立健全帐证,进行财务会计核算和办理纳税事项,为这些企业逐步过渡到查帐征收企业所得税创造条件;此外,还应要求企业在办理申报、税收优惠审批、税前扣除审批等事项时,依法要求出具专业中介机构的鉴证报告,通过中介机构的鉴证,确保企业的办理申报、审批等事项的准确性、规范性和真实性。
(五)加强亏损企业管理。建立季度预缴申报的预警机制,加强日常监控,按期开展服务性调研,掌握企业成本、费用的列支情况,加强数据比对分析工作,根据企业报送的财务报表、申报数据等涉税信息开展数据分析比对,结合日常检查、纳税评估和税务稽查等手段,对发现的异常事项及时掌握并分析处理,并查找企业亏损的真正原因,促使企业规范核算,控制“明亏暗盈”;对于部分“长亏不倒”的企业,符合核定征收条件的,应实行所得税核定征收,确保税源不流失。
不难看出,企业所得税管理工作已然成为基层国税刻不容缓的重点工作之一,我们基层国税机关应当根据自身征管现状,探索建立贯穿企业所得税征收管理全过程的一整套科学、合理、严密的企业所得税征收管理办法,通过科学的财
务监督,对资金投入、成本管理、利润核算一直到往来款项结算等各个环节进行全方位监控,保证企业所得税收入稳定增长。
第三篇:企业所得税管理方面的几点思考
企业所得税管理方面的几点思考
企业所得税作为我国现行税制结构中的一个重要税种,是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充分发挥企业所得税的调节和监督作用,对于促进社会经济发展,保证国家财政收入具有重要意义。由于企业所得税管理涉及面广、政策性强、计算过程复杂,是一项管理难度较大的工作。因此加强企业所得税管理,促进企业所得税管理规范化,不断提高企业所得税管理水平是当前企业所得税工作的重要内容。
齐河县国税局企业所得税收入自2009年以来征收数据 管理户数变化情况,预警情况
一、齐河县国税局企业所得税管理现状
自2008年新企业所得税法施行以来,齐河县国税局不断选派业务骨干参加企业所得税业务知识培训,县局统一组织面对全部企业所得税纳税人汇缴培训工作,申报期过后组织汇缴评估检查工作,及时纠正汇缴申报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企业所得税管理水平不断提高,一开始由于企业财务人员对企业所得税扣除项目规定、扣除比例、扣除依据等企业所得税法规定的基本内容掌握不全面、准确,企业所得税申报中经常出现数据逻辑关系计算错误等问题,目前从企业的申报情况来看,企业申报数据质量普遍提高,逻辑计算错误问题极少出现,像业务招待费、福利费等三项经费、固定资产折旧计算扣除错误的现象很少发生,大部分企业就申报表中填报数据来看填写完整准确。
企业所得税是公认的核算复杂、管理难度较大的税种,在经济业务多元化发展,而社会纳税意识普遍不高的情况下,企业所得税管理仍需针对遇到的问题不断提高和完善。
(一)齐河县国税局企业所得税纳税人涉及29个大行业,几百个明细行业,企业生产经营情况千差万别,由于工艺、技术、管理、规模等方面的因素影响,即使相同规模、类型、产品的企业,盈利水平、创税能力也可能存在较大的差异。如何透过现象看本质,深化管理,提高管理水平,做到应收尽收,是企业所得税管理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二)是管理能力不强。一些直接从事企业所得税管理的税务人员,尤其是基层一线税务人员,较少有机会接受系统的、专业性岗位培训,相对于企业所得税管理的复杂性,“短、平、快”式的应用培训难以从根本上解决管理能力问题。工作中,既存在管不深、管不透的现象,也存在不会管、管不了的问题,导致对纳税人的生产经营管理难以从结果控制上升到过程控制,导致部分纳税人的收入、利润在生产经营环节隐匿、转移,加大了税收流失的风险,加大了事后查处的难度。
(三)难以调动社会管理的积极性。企业所得税税基管理涉及项目多,与社会经济发展关联度大,税收专业管理离不开社会各界的支持和配合。一方面,需要社会各界提供各类有价值的涉税信息,尤其是涉及纳税人偷逃税的信息,以及某类产品生产的工艺流程、投入产出等详细数据资料;另一方面,查处不法纳税人,需要政府相关法制部门的协同配合,彰显税收执法的刚性,但是,由于诸多复杂的因素影响,税收社会管理的作用还得不到充分的发挥。
(四)纳税人的纳税意识有待进一步提高,从纳税人心理分析,有接受税法教育自觉遵从税法的心理,也有迫于法律威严而不得不遵从税法规定和税收管理的心理。如何在加强税法宣传的基础上,不断强化税源监控、纳税评估、税务稽查等管理职能,变被动管理为主动管理,变整顿规范为管理服务,变矛盾冲突为征纳和谐,需要征纳双方的共同努力。
二、建议应对措施
全面贯彻总局提出的“分类管理,优化服务,核实税基,完善汇缴,强化评估,防范避税”24字方针,加强业务培训,提高队伍整体业务素质,采取科学的管理方法,充分发挥税收分析、税源监控、纳税评估和税务稽查的联动管理职能,内外并举,标本兼治,全面提高企业所得税管理质量和水平。
(一)强化税收法制宣传。一要认真组织开展税法知识宣传普及工作。税收宣传是各级税务机关的一项重要工作职责,西方国家一条成功的经验是在税收法律草拟之后,就开展深入的宣传工作,引导社会公众广泛参与,充分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完善税法、宣传税法。税收立法意图、实施方案细则只有被广大纳税人所理解、了解、掌握,自觉遵从税法才有可能。宣传对象要兼具广泛性,注重针对性,宣传对象要从企业财务人员逐步扩大到企业法人和经营管理层,强化企业决策管理层对税收的遵从意识和筹划能力;宣传时机要注重及时性,从纳税人经营之初就深入宣传相关税收法律法规,帮助纳税人明了税收的目的、意义、规定以及违法的责任和后果,明了税收行为界止,正确地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宣传方法要注重多样性,既要集中搞好的税法宣传月活动,也要抓好日常形式多样的宣传工作;宣传内容要注重全面、突出重点,在全面宣传税法的基础上,对重大税收政策调整,要结合不同纳税人的生产经营特点,开展个性化的税收宣传服务。二要坚持不懈地抓好税收咨询解读工作。从税收工作实践来看,基层处于税收工作的第一线,基层税务分局的税收咨询解读日制度在宣传普及税法工作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辐射面更广,实效性更强。要加大对企业财务人员的日常培训力度,定期举办企业所得税知识培训班,对企业所得税政策法规和相关税收政策法规进行系统的辅导,帮助企业财务人员熟练掌握企业所得税知识和操作流程,切实提高办税能力。三要积极开展各级领导干部重点税源企业税收服务性调研工作,提高税收宣传的层次和水平,向纳税人提出有针对性的税收管理建议。
(二)强化税源基础管理。一要全面加强纳税人户籍管理。要认真核查纳税人申报登记信息,扎实推进税收管理员日常工作“有形化”管理,加大实地核查的频率和力度,严密监控纳税人的生产经营过程,完善纳税人“一户式”管理台账;要加强日常管理与汇算清缴的工作衔接,对涉及企业所得税的众多纳税调整事项,防止平时无暇顾及,汇算清缴时集中处理,人为加大汇算清缴的工作量和难度;要加强国税、工商、地税部门之间的工作协作与配合,防止税收漏征漏管现象;要加强国税、地税之间的工作联系和沟通,防止因税务机关之间政策理解上的差异,导致税收管辖权上的争议,尤其是推行核定征收企业所得税的中小纳税企业,要统一核定征收率标准,防止因税务机关之间执行政策尺度不一,导致少数纳税人人为地选择主管税务机关,以税收上的投机行为,谋求不正当的税收利益。二要全面加强对纳税人的财务管理。企业所得税的应纳税所得额涉及纳税人的收入、成本、费用、财务成果等生产经营各方面,业务处理涉及税法、会计法、会计制度、财务管理等相关法律、制度、政策,要规范纳税人的财务管理制度和财务核算办法,统一掌握政策、执行尺度和标准,确保各项企业所得税政策得到及时、准确的贯彻和实施。三要全面提高税收信息化管理水平。要大力推进企业所得税网上申报,有效解决纳税报表复杂,申报难度和工作量较大的难题;要加强基础征管数据的采集,统一采集项目、统一录入规范、统一审核要求、统一储存管理,提高基础数据信息采集的真实性、完备性、及时性和准确性;要着力提高数据增值利用水平,充分利用税收监控决策系统模块功能,组合查询企业申报表,计算分行业的指标平均值,掌握分地区、分经济类型、分行业性质的所得税税源情况,从中找出本地区企业所得税征管的薄弱环节,提高税收管理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三)强化税源分类管理。推行企业所得税分类管理是解决现阶段税收专业管理力量不足矛盾的现实选择,是逐步提高企业所得税管理科学化、专业化和精细化水平的内在要求。一要提高纳税人行业分类的科学性。要按照企业经营规模大小、财务制度健全与否、纳税信用等级高低等标准,进行行业合理分类并采取有针对性的管理方式。对财务制度健全、经营规范、纳税信用等级高的企业,着重加强企业所得税的日常管理和案头分析评估,可以合并征期有选择地开展汇算清缴检查工作;对少数经营规模大,但账证不够健全、纳税信用等级中等的企业,着重加强日常申报辅导工作力度,提高企业纳税申报的准确性;对账证不健全、核算水平低或者无能力核算的中小企业,要督促其建账建制,同时做好企业所得税核定征收工作;对长期亏损、微利申报,且长亏不倒企业,要实施重点管理,作为纳税评估和检查的重点对象,分阶段分析其亏损的真实原因,加大纳税评估和税务检查力度。二要提高重点税源行业和企业税源管理的全面性。要以企业生产经营规模、税收收入贡献水平和业务复杂程度为主要标准,确定推进重点管理的税源行业和企业。在属地管理的基础上,突破地域界限,实行重点税源企业由重点人员管理,重点税源行业由专业队伍管理。推进分层分级管理,建立市局、县级局、责任区税收管理员三级管理监控网络,明确各自的纳税事项管理工作重点;加强季度预缴申报管理,要推进“两税”联动管理,分析纳税人当期各项收入、成本、费用与历史状况相比是否有较大波动,与同行业、同类型企业相比是否处于合理预警区间,收入和成本、费用之间是否符合配比原则,实行预警指标监控,对预缴率进行考核;加强日常评估和检查,要突出加强连续两年以上亏损企业、享受优惠政策到期企业、汇总纳税成员企业、历年税务检查中问题较多的企业、财务管理混乱和汇缴申报质量较差企业的汇算清缴检查,剖析原因,力求突破。三要提高企业所得税核定征收企业税收管理的可控性。企业所得税核定征收,管理简便、操作简单,且可保证稳定的税收收入,要切实防止仅仅依据企业的销售收入,随意扩大核定征收范围,也要防止一核了事,放松对纳税人销售收入的日常管理,导致税收的隐性流失。要严格认定标准,严格按照总局《企业所得税核定征收办法》规定的对纳税人采取核定征收方式征收的6种情形进行鉴定和确认;要合理确定核定征收的应税所得率,对某些利润率较高、效益较好的行业和企业,对其定率或定额要比照或参照同类或类似行业查账征收户的利润和税负水平从高进行核定,防止少数暴利行业和企业主动选择核定征收管理,规避正常税收管理;要把从源头上控制企业销售收入作为核定征收管理的重点,综合运用各类产量配比控制办法,通过控制企业产量来控制企业销售收入,加强发票管理,以票控税。要强化对非增值税纳税人的企业所得税管理,建立起与地税部门畅通的纳税人营业收入信息共享渠道,加强非增值税纳税人营业税收入申报数据与企业所得税收入申报数据间的分析比对,提升税收管理质效。
(四)强化行业专业管理。一要加强税收管理专业化队伍建设。在县级国税局职能科室要设立专职管理岗位,配备精干人员专司企业所得税管理工作,完善岗责体系,理顺工作关系,制定工作流程;要科学调配专业管理人员,抽调一批熟练掌握税收基础业务和财务会计知识的人员,主要负责企业所得税管理工作。要创新培训形式和方法,根据不同岗位工作要求和干部的业务熟练程度,分层次进行企业所得税专业知识培训,对基层管理人员要加强申报表审核和CTAIS2.0系统企业所得税相关业务操作培训,提高管理能力;对业务骨干要深入开展税法、财会知识,税法与会计准则差异以及经济、法律、统计等相关知识的培训。二要提高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工作水平。汇算清缴是企业所得税管理的重要环节,起着宣传税法知识,堵塞管理漏洞,防范税源流失,检验日常管理质量,打击税收违法犯罪等多重作用。各级税务机关要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各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工作。要加强对纳税申报的税收管理,纳税人企业所得税纳税申报是汇算清缴的关键程序,基层税务机关要采取集中讲解与个别辅导相结合的办法,帮助纳税人提高汇算清缴申报的全面性和准确性;要认真组织申报审核,充分运用汇缴审核系统功能,逐级把关、分层审核,提高汇缴审核质量和效率;要加大汇缴检查力度,对纳税人各项申报资料及时进行归集整理,认真分析、筛选、确定检查对象,要将税源大户、零申报或申报无纳税调整的纳税人、连续亏损或亏损数额大的企业、各期利润水平波动大及申报额变动大的企业、历年检查中问题较多的企业列为检查重点,组织分行业检查工作小组,突出重点税源企业或者行业内典型企业,排查问题,积累经验,迅速推进行业检查工作。三要加强企业所得税纳税评估数据模型的研究和建立。要认真细致地做好行业基础信息资料及纳税评估专用数据的采集,对重点税源企业要建立和完善企业主要财务税收指标及主要产品的能耗、物耗指标等,建立分行业税负预警值评估体系,为案头税收分析提供依据。一方面,对重点税源行业实行指标模型监控,不断完善行业平均利润率、平均税负、平均物耗能耗等指标体系,对比分析行业总体指标与纳税人个体指标之间的差异,具体分析企业相关税种纳税情况与其经营收入、实现利润等指标的对应关系,分析判断企业纳税申报的真实性;另一方面,对一般行业实行最低利润率预警监控,以投入产出、能耗、成本、费用等方法测定行业综合利润率,定期将测定数据与企业实际情况对照,对综合利润率存在较大偏差的纳税人,及时发出管理预警信息,提高基层税收管理的集约度和指向性。
(五)强化税源联动管理。一要不断强化企业所得税税源分析。税收分析是税收管理的“眼睛”,要通过税收与宏观经济税源分析,对税源全局或区域进行“面”的扫描;通过分行业的分析,对税源进行“线”的剖析;通过对具体纳税户的评查,对税源进行“点”的挖掘。要依托税收征管信息系统、监控决策系统、数据发布平台等,进一步完善收入分析数据采集机制,不间断地统计分析分行业税收整体变化情况与经济发展的内在联系,注重分析税收政策、税收征管等因素对企业所得税税源变化的影响,提高收入分析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要加强重点税源的分析监控,及时掌握重点税源行业和企业的生产经营变化情况,对一定时期内收入波动较大、增减变动异常企业要开展实时分析,从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税收政策变化以及企业营销策略、产品市场需求、产品价格变动等方面,了解影响税收收入增减变化的具体因素,对纳税人申报纳税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审核、评价、判定,及时发现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指导性意见,防止收入大幅波动;要加大存在关联关系企业的分析监控,详尽占有企业关联关系情况,约束企业交易定价规则,定期收集企业的基本生产经营、主要产品利润率、投资状况,征免税、关联方企业等涉税信息,建立起内容翔实、数据准确的管理档案,防止少数纳税人人为调节利润,转移税收。二要提高纳税评估工作水平。要稳步推进增值税、企业所得税“两税联评”,进一步发挥税种综合管理效能,重点加强企业所得税税基与增值税税基相关性的分析,通过比对销售额和原材料、水电气等物耗能耗指标,做好流转税、企业所得税相关信息的比对,以验证企业纳税申报信息的可靠性、真实性和匹配性;要加强对长期微利、连续亏损、成本费用占比较大企业的评估力度,加强同行业或类似行业核率征收企业的税负水平与查账征收企业税负率的直接比对分析,对查账征收企业税负率达不到同行业或类似行业核率征收企业税负水平的,要加大监控、评估力度。对纳税评估过程中发现的符合移送条件的税收违法案件,要严格按照规定的程序和办法,及时移送稽查立案查处,切实防止以查代罚,以税务行政处理替代税务司法处罚,弱化税收执法的刚性。三要不断提高社会综合治税工作水平。税收专业管理与社会协护税管理相结合是税收管理的一条重要原则。要重点加强国、地税的沟通与协作,加强涉税信息资源共享,消灭“盲区”,平添“真空”;要在各级地方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建立工商、银行、海关、交通、质监等部门的信息交换平台,最大限度地占有各类第三方经济信息,加大与税收的关联分析;要充分发挥社会中介机构的作用,提高各类鉴证的合法性、真实性,对出具不实、虚假鉴证报告的中介机构、代理人和相关纳税人,要依法予以相应的责任追究。
第四篇:浅议企业所得税管理
浅议企业所得税管理
新的《企业所得税法》及实施条例于2008年1月1日起全面实施。新税法的实施对营造公平的税收环境、推进税制的现代化建设、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将产生深远而重大的影响。认真执行新的《企业所得税法》,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确立的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完善宏观调控体系大政方针的有力举措。
根据党的十七大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国家税务总局对今后一段时间企业所得税管理工作提出24字方针的要求:“分类管理,优化服务,核实税基,完善汇缴,强化评估,防范避税”总体要求。按照这一总体要求,我们要把严格执行新的《企业所得税法》作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的重要举措,以全省“税收管理跨越年”为契机,全面加强企业所得税管理,努力提升税收管理水平。
一、企业所得税管理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企业所得税作为我国税制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组织财政收入和调节分配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而且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税制改革的逐步深化,企业所得税在我国税制体系及税收收入中的地位将会进一步提升。同时,企业所得税的管理在整个国税工作中的地位也将日益重要、任务愈加艰巨。尤其是2002年实施企业所得税分享体制改革以来,企业所得税管理在整个国税工作中的地位日益突出,纳税人户数及收入比重呈现出了明显的增长趋势。以衡水国税为例,2006年共组织入库企业所得税10122万元,占同期全市国税收入的4.8%;2007年全市组织入库企业所得税15998万元,占同期全市国税收入的7.5%。2008年全市组织入库企业所得税27305万元,占同期全市国税收入的10.8%。08年与06年相比,企业所得税收入增长了169.75%,收入增幅远远高出同期国税收入增长幅度,企业所得税已成为衡水市国税新的税收增长点。
但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目前国税部门在对企业所得税的管理方面,仍然面临着比较严峻的形势,呈现出三个“不对称”的局面,即征管基础与日益增长的管理任务不对称,征管手段与日益严峻的管理形势不对称,征管力量与日益规范的管理需求不对称。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
(一)户籍管理漏洞较大。和其他税种一样,户籍管理也是企业所得税管理十分重要的基础性工作,是管好企业所得税的前提。但从现实情况来看,在企业所得税的管理上,漏征漏管户的问题是客观存在的,主要的原因在于税务、工商信息交流渠道不够畅通,国税、地税协作机制不够健全。尽管现行的税收征管法赋予了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定期向税务机关通报办理登记注册核发营业执照的情况的职能,但没有明确相应的责任,因此很难与工商管理部门建立起真正有效的信息反馈机制。企业所得税分享体制改革以后,对于第三产业的新办企业,如餐饮、娱乐、服务、中介公司等,向地税部门缴纳营业税,在地税部门领购发票,有的企业纳税意识淡薄,很少主动向国税申请税务登记,加之国地税部门之间还没有建立起真正有效的协作机制,在客观上给企业所得税漏征漏管问题埋下了隐患。
(二)税源管理不够精细。基层国税部门承担的工作任务比较繁重,增值税的日常管理量大面广,对于采取预缴办法的企业所得税,大多数管理人员认为日常的监管没有现实意义。加上时间和精力有限,税源管理部门对企业所得税的纳税情况和税收增减变化往往不够重视,缺乏深入实际的调查研究,缺乏对相关税源信息及时、全面、准确地分析和判断,在企业所得税的税源监控和管理上缺主动性,不够精细。
(三)管理手段相对落后。相对于增值税而言,企业所得税的管理手段仍然比较落后。如在对纳税申报的审核方面,缺乏科学、有效的稽核手段和稽核方法,没有建立起能够和增值税管理相提并论的稽核机制,主要依靠人工审核的手段,而且是就表审表,仅关注表内的逻辑关系,再加上人员素质的差异,对申报表的审核基本上是流于形式的。再如,由于对企业所得税的税收分析缺乏可靠的基础、纳税评估工作开展不够深入,对企业所得税的日常监控缺乏针对性,没有科学有效的方式方法用以甄别纳税申报的真实性,从而不能进一步对可能存在问题的纳税人进行针对性的检查,这无疑会助长纳税人偷逃企业所得税的侥幸心理。
(四)纳税核算比较混乱。和其他税种相比,企业所得税的核算与企业财务会计的关系更为密切,涉及面广、政策性强、计算过程复杂,要求企业财务人员不仅要精通财务知识,还要熟悉掌握税收政策的具体规定。但由于纳税人对所得税政策了解不够全面、掌握不够准确,尤其对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项目的基本规定、扣除依据、扣除比率等掌握不够全面、准确,对同一个政策,不同的企业有不同的理解,导致企业所得税的核算比较混乱。
(五)征管力量亟待加强。由于国税部门大规模介入企业所得税管理工作的时间较短,税务干部对企业所得税管理的经验不足,加之大多数干部对企业财务会计知识不够熟悉,加之财务会计制度和企业所得税政策频繁更新,企业所得税的征管工作本身就具有很大的挑战性。特别是在越来越多的企业使用财务软件记账的情况下,对企业所得的稽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求税务人员精通各行业财务制度,还要熟练掌握各种财务核算软件。由此可见,我们现有的征管力量与企业所得税的管理要求矛盾突出。
二、制约企业所得税管理的因素分析
分析目前企业所得税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我们认为既有国税机关对企业所得税管理的征管力量不足、管理缺位的问题,也有纳税人依法纳税意识淡薄,财务核算不够规范问题。
(一)国税机关对企业所得税管理的思想认识不足。1994年税制改革以来,增值税一直是国税工作的重点,尤其是金税二期和CTAIS上线运行后,国税机关从上到下都把税收管理工作的重心转向增值税纳税人和专用发票的管理上,对于企业所得税的管理从思想认识上没有提高到相应高度,税收管理员甚至部分基层领导,对所得税分享体制改革后国税部门加强企业所得税征管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加上企业所得税一度没有纳入国税部门的税收任务考核体系,导致部分国税机关在企业所得税的日常管理工作中疏于管理,在企业所得税的税源管理上“缺位”的现象是客观存在的。
(二)国税干部对企业所得税的管理工作还没有完全适应。应该说,从1994年到2002年的这段时间里,对于国税部门而言,企业所得税管理工作量相对很少,国税干部在日常的税收征管中很少用到企业所得税政策,税务稽查也很少涉及到企业所得税业务,甚至对企业财务会计知识借助的也很少。从而在2002年实施企业所得税分享体制改革后,大部分国税干对企业所得税的管理工作显得非常生疏,还没有真正适应企业所得税管理工作。
(三)企业财务不规范的问题普遍存在。从当前企业所得税的管理中遇到的来看,纳税人财务核算不规范的问题比较普遍,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企业所得管理水平的提高。如有的企业不能按照现行的会计制度规范的设臵会计科目,不能按照会计处理程序正确核算各项经济业务,对各项成本费用列支把关不严,审核不力,导致乱摊成本、虚增虚列费用的现象时有发生;有的企业对财务制度执行不严,不能按照财务制度的规定处理有关会计事项,不能严格按照现金管理规定,严格控制库存现金限额,大额现金交易相当普遍;有的企业对财务人员管理不规范,在财务人员的使用上任人唯亲,允许不具备会计从业资格的人员从事会计职业,导致账簿记载混乱,成本、收入、费用等项目记录不全面、不完整,连最基本的企业利润都无法准确计算,更谈不上企业所得税的规范核算问题。
三、对加强企业所得税管理的几点思考
针对当前企业所得税存在的问题,应当结合总局的“二十四字方针”为指导,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切实做好企业所得税的管理工作。
(一)分类管理
1、重点行业实行专业化管理
根据本地区产业发展特点,确定若干重点行业,进一步巩固和扩大行业管理范围。掌握行业生产经营和财务核算特点等相关信息,分析企业所得税管理可能出现漏洞的环节,确定该行业企业所得税管理思路,制定分行业的企业所得税管理制度办法,建立行业纳税评估指标体系并设定峰值。
2、重点税源实行精细化管理
在现有税务组织机构中,对占本地区税源80%以上的企业,设臵重点税源科(所)。全面了解重点税源企业生产经营特点和工艺流程,深入掌握企业生产经营、财务会计核算、税源变化及税款缴纳等基本情况,积极探索重点税源企业所得税管理模型。有条件的地区,可打破行政区域的局限,以市、县为单位,积极探索重点税源重点管理的模式。
3、特殊事项实行专项管理
对汇总纳税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民办非企业单位以及企业改组改制、注销清算等,根据企业所得税管理要求,明确管理目标,落实管理责任,做好针对性的服务和管理工作。对减免税企业管理,抓好企业优惠资格认定、审核审批以及后续管理等关键环节。
(二)优化服务
1、创新服务理念牢固树立征纳双方法律地位平等的理念,公正、公开和文明执法是最佳服务的理念,满足纳税人正当需求是纳税服务导向的理念。针对企业所得税政策复杂、涉及面广、计算繁琐和申报要求高等特点,探索创新服务方式。根据纳税人分类管理工作要求,分别提供不同内容和重点的服务内容。完善服务体系,丰富服务方式和手段,不断提高服务质量,构建和谐征纳关系。
2、突出政策服务的工作重点建设主动型、服务型税政。发挥企业所得税调节宏观、引导微观的职能作用,及时发布最新政策。加强行业辅导培训,积极参与企业改组改制、合并分立等重大事项,提高政策服务和服务对象的契合度。重大政策通过政策解读、案例剖析等方式,帮助企业正确理解税法精神和政策规定。建立市、县分层培训机制,确保基层税务干部和纳税人政策辅导到位。建立政策执行情况的评价反馈机制,了解分析税收政策对经济运行和社会发展的影响,为上级决策提供依据。
3、公开管理要求,简化办税流程按照“依法、公开、便民”的服务原则,优化企业所得税工作流程,完善企业所得税操作指南,简化纳税人办税程序。一是梳理现有企业所得税管理事项,按照企业所得税法要求,明确纳税人申报资料和基层税务机关操作流程。二是调整企业所得税审批权限,企业所得税减免税由市、县局进行审批,上级税务机关实行定期督查制度。三是减轻纳税人办税负担,提高现有税收征管信息用于企业所得税征管的能力,避免重复采集涉税信息。凡是现有税收征管资料已有的财务报表及纳税申报表不重复报送,凡是同一项目分审批的相同资料不重复报送,凡是不影响审批结果的资料不报送。
(三)核实税基
1、加强收入管理。进行调查研究,努力探索加强企业收入源泉控管的有效手段。认真总结不同行业收入的来源渠道、实现时间、实现方式,以及收入与成本费用的配比关系等规律,对收入异常的企业及时采取评估、检查措施。加大对企业会计行为的监督力度,坚决纠正提前或者滞后实现收入,以及隐匿、转移收入等违法行为。
2、加强扣除项目管理。规范凭证管理,完善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凭证管理制度。对大额支出,通过发票与实物、合同、现金支出等相关凭证比对、分析,确保支出的真实性。严格建安、劳务等专用发票的管理,加强开具和接受的检查核实工作,形成收入确认、税前扣除的相互约束机制。
3、加强后续管理。依据企业所得税法更新、修订出台《企业所得税后续管理操作规程》。分户分项目建立台账,对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长期股权投资损失、亏损弥补等跨扣除项目和一次性审批减免税等项目,实行台账管理。
4、加强关联方税收管理。建立关联方登记制度。关注企业利润转移的敏感信息,防止企业利用关联方之间不同所得税政策以及不同盈亏情况而转移定价和不合理分摊费用。拓宽关联交易管理信息来源,充分搜集第三方信息。加强对跨省市大企业和企业集团关联交易管理,实行上下联动、国地税互动的联合纳税评估和检查。
5、加强清算管理。完善企业清算所得税管理办法,规范企业清算所得纳税申报制度。注重利用中介机构对清算企业审计评估资产可变现净值。对清算金额大、清算事项复杂的企业,建立法规、税政、征管等部门联合组成的清算小组,进行集体清算。关注企业清算后尚未处臵资产的变现情况,综合各税管理要求,进行跟踪管理。
6、加强纳税户登记管理。认真贯彻国家有关文件精神,强本固基,建立国、地税税户管理协调机制,积极主动地做好所得税管户的划分认定工作,防止税户减少。对存在税源转移倾向的重点税源企业,应事前做好宣传服务,并积极采取有效措施,防止税源流失。
(四)完善汇缴
汇算清缴是企业所得税管理的关键环节。通过规范预缴申报、加强汇缴宣传辅导及申报审核、引入中介机构审计等工作,不断提高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质量。
1、规范预缴申报,加强预缴收入分析根据纳税人财务会计核算质量及税款交纳情况,确定企业所得税预缴期限和方式,对年应纳税额超过1000万元的,实行按月预缴申报。把好小型微利企业认定关,防止企业从低适用税率。加强对预缴申报率的监控,确保预缴申报的正常进行,做好预缴申报的催报催缴工作,依法处理逾期申报和逾期未申报行为。进一步提高预缴的入库率,加强对预缴申报收入的分析,及时了解并掌握企业所得税收入结构变化情况、收入进度情况及收入增减变动情况。
2、加强汇算清缴全过程管理做好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的宣传辅导工作。分行业、分类型、分层次,有针对性地开展政策宣传、业务培训及申报辅导等工作,督促企业有序、及时、准确进行纳税申报。逐步扩大企业端申报软件的使用面,引导企业实行电子介质、网络等手段进行纳税申报。
受理纳税申报,认真审核申报资料是否完备、数据是否完整、逻辑关系是否准确。做好催报催缴工作,提高纳税申报率和补税入库率。
认真做好汇算清缴统计分析和总结工作。及时汇总和认真分析汇算清缴数据,分行业、分项目进行指标的对比分析,找出行业或项目的预警值,并将与预警值偏差较大的数据及时推送给基层,引导基层管理人员有针对性地做好日常管理、税源管理等工作。针对管理漏洞研究改进措施,进一步提升行业及项目管理水平,巩固汇算清缴成果。
3、积极引入中介机构参与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工作引导中介机构在提高汇算清缴质量方面发挥积极作用,按照有关规定做好相关事项审计鉴证工作。对法律法规规定财务会计年报须经中介机构审计鉴证的上市公司等企业,要求其申报中介机构鉴证的财务会计报表及审计报告。企业所得税规定需中介机构出具鉴证报告的税收事项,要求附中介机构出具的鉴证报告。有条件的地区,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探索中介机构参与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的合法、有效模式。
(五)强化评估
1、建立行业评估模型结合重点税源行业生产经营规律、财务会计核算以及企业所得税征管特点,探索建立行业纳税评估模型,充分运用企业所得税行业评估模型开展纳税评估。建立国税系统企业所得税纳税评估指标体系,按行业逐步建立企业所得税纳税评估数据库。逐步积累分行业、分企业的历年税负率、利润率、成本费用率等历史基础数据。各地根据本地区行业管理要求,探索建立本地区的行业评估模型,以推动全省企业所得税纳税评估工作。
2、充分获取外部信息全面、完整、准确采集企业申报表、财务会计报表以及营业税、个人所得税、基金(费)等相关信息,重视企业用电、用水、用工等第三方的涉税信息。加强与科技、民政、劳动、电力等部门联系,获取高新技术企业、非营利性组织、风险投资企业等资格认定相关指标以及企业用工、用电相关生产成本数据,逐步建立与外部门的信息联动平台。充分运用第三方信息与企业申报数据的比对分析工作,开展多层次、多维度的纳税评估。
3、有效运用纳税评估对企业所得税后续管理项目、连续三年以上亏损、长期微利微亏、跳跃性盈亏、减免税期满后由盈转亏或应纳税所得额异常变动的企业,作为纳税评估、税务检查和跟踪分析监控的重点。
(六)防范避税
1、加强风险管理认真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及其实施条例有关特别纳税调整的规定,严格按照规定程序和方法,加大对转让定价、资本弱化、受控外国公司等不同形式避税行为的防范调查力度,全面提升防范避税工作深度和广度。针对避税风险大的领域和企业重点实施特别纳税调整,从严核定应纳税所得额,形成对其他避税企业的威慑力度。实行行业联查、企业集团联查等方法,统一行动,重点突破,并以点带面,充分形成辐射效应。
2、完善信息基础积极利用所得税汇算清缴数据、税务登记信息、互联网信息以及其他专项数据库信息,开展特别纳税调整的选案、调查和调整工作,拓宽信息资料的来源,增强特别纳税调整案例的可比性。
3、建立信息反馈机制重视税收日常管理工作与防范避税工作的衔接和协调,通过加强关联交易申报管理,全面获取企业关联交易信息,建立健全信息传递机制和信息共享平台,使管理人员能够充分掌握企业预缴申报、汇算清缴、税务稽查等税务管理信息和资料,及时发现避税疑点。
4、积极探索内资企业防范避税管理工作新机制在吸收跨国关联企业反避税管理有益经验基础上,广泛调研,熟悉内资企业避税手段和方法,掌握特别纳税调整管理基本手段。因地制宜地选择避税风险大的领域和企业开展特别纳税调整事项调查试点。
总之,企业所得税的管理本身是一项量大面广、情况复杂的工作,新企业所得税法的实施为企业所得税管理带来了新的挑战,也带来了新的机遇,我们必须实事求是地对待当前企业所得税管理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把执行新的企业所得税法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举措,抓住贯彻新企业所得税法实施第二年这一机遇,结合实际采取有力措施全面加强企业所得税管理,努力提升企业所得税管理的科学化、精细化水平。
第五篇:企业所得税管理思路
一、近几年来我市所得税管理工作取得的成绩
近几年来,仙桃市国税局所得税管理工作逐步规范,收入稳步增长,成效日益显现,2007年共组织收入(含外资企业所得税)5985.06万元,比同期增收2248.61万元,增长60.18%,今年1-4月已入库企业所得税3585万元,比同期增收165万元,增长5%,提前二个月实现收入过半,为服务经济建设,壮大地方财政实力做出了较大的贡献。
(一)夯实基础管理。近几年,按照省局工作部署,从四个方面狠抓基础工作,有效地推进企业所得税精细化管理。一是注重户籍清理。与工商部门配合,掌握新办企业登记情况,通过强化管户巡查,摸清户籍底数、企业基本信息和税源分布状况,使管理工作有的放矢、有条不紊。2008年,纳入征管的企业达到845户。二是强化分类管理。根据企业规模大小、财务核算状况以及纳税意识等方面的具体情况,确定不同的征收方式和监控办法,严格分类征管,确保了所得税的征收面和征收率。2007年,结合实际确定核定征收户311户,占当年内资企业409户的76%,内资企业所得税征收面达到90%以上。三是加强核定征收。从本地实际出发,修订完善了企业所得税核定征收电子监控系统,统一了核定征收的标准,规范了核定征收的程序,实行了公开透明的核定办法,2007年通过该系统核定税额195.25万元,户平税收6278元。四是规范政策管理。加强政策宣传,开展政策辅导,依法及时审批、备案企业所得税相关事项,确保政策落到实处。2007年,共办理国产设备抵免337.66万元,办理财产损失备案10129.56万元,办理减免税手续16户、金额4258.99万元。
(二)加强日常监管。一是加强税源税收分析。按季分层次、分规模开展企业所得税税源分析,有效地掌控税源变化趋势,查找日常征管中的薄弱环节,促进了税收征管。二是加强重点企业税源监控。将影响所得税收入的5个重点企业纳入市局监控范围,重点指导企业的申报入库工作,加强政策辅导,确保收入的稳步增加,2007年5户企业入库所得税4788万元,占总收入的80%。三是加强房地产企业税收监管。结合房地产行业的特点和仙桃实际,借鉴周边县市房地产所得税管理的先进经验,在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加强对房地产行业税收综合治理整顿,组成工作专班,强化部门之间的协作配合,齐抓共管,确保工作效果。2007年共组织入库房地产开发企业所得税790万元,是上年242万元的3倍多,比上年净增加548万元,今年一季度又入库所得税300万元。
(三)完善汇算清缴。按照总局“转移主体、明确责任、做好服务、强化检查”的汇算清缴指导思想,进一步明确和强化纳税人自行申报的法律责任。同时,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积极倡导人性化服务,加大向纳税人进行政策宣传及纳税申报填报的辅导力度,切实做到了纳税申报辅导到位,税收政策落实到位,征管行为规范到位,从而确保了汇算清缴质量逐年稳步提升,汇算清缴面达100%。2007年,通过汇算清缴调增应纳税所得额1829万元;2008年初步摸底调增应纳税所得额将超过5000万元。
(四)严格税收检查。一方面认真抓好内资企业所得税纳税评估,2007年,从全市抽调业务骨干,对市烟草公司等17户企业进行了所得税评估。共审增应税所得额达2572万元,查补各项税款共计220万元。另一方面开展涉外企业税务审计和反避税调查,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有6户企业经税务审计,不仅扭亏为盈还补交了所得税,有2户外资企业核实进入获利。
(五)强化队伍建设。为加强所得税管理,强化队伍建设,首先从机构上予以保证。成立了所得税专业管理机构,调整选派思想品质好,业务能力强的同志充实力量。其次是组织开展政策学习,加大了培训力度。去年,组织了50名税务骨干赴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开展为期10天的新会计准则及新所得税法的培训,收到了非常好的成效。在学习的基础上组织能手考试,让优秀人才脱颖而出。最后是抽调人员开展纳税评估(审计),现场练兵,提高骨干们的实战技能,达到所得税管理人员既懂政策,又会查会管的目的。
二、当前所得税征管工作中面临的问题
当前,随着客观经济形势的变化和国家经济政策的调整,企业所得税管理工作中面临一些新的问题和挑战:
(一)征管对象参差不齐,增加了工作的难度。企业所得税实行的是法人所得税制,目前法人认定的标准较低,如生产经营性公司和商品批发业务为主的商业性公司的注册资本金起点为50万元,非公司企业法人注册资金起点为3万元,1人有限责任公司、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企业法人形式的出现,使法人企业带有家庭式经营、合伙式经营的特点,规模小、起点低的企业难以适应新税法的要求。目前,仙桃所得税征管范围内的小企业占到80%以上。此外,所得税由两个税务部门征管,企业为了避税,通过改变登记内容,选择税务机关,无疑也增加了征管的难度。
(二)企业核算水平低,会计信息准确性差。会计信息是所得税征管的基础信息,目前会计人员培训滞后,会计人才缺乏,优秀会计人员聩用成本较高,对规模较小的企业来说矛盾更突出。有些企业聘请兼职会计,主要是应付税务部门。新的会计准则和财务通则颁布后,相当多的企业财会人员对新的会计、财务知识没有弄懂弄通,会计信息的提供错漏百出,会计核算水平的低下对所得税的规范管理带来较大的负面影响。
(三)新所得税法配套政策出台滞后,影响所得税的日常管理。按照新税法的要求,相关配套的征收管理制度和办法将根据轻重缓急陆续下发,由于企业所得税的征收管理具有连续性,在新的征管制度办法没有正式发布前,在日常管理上不好操作。表现较多的是优惠政策的落实上,如农产品初加工范围的确定等,造成无法确定是否免税,是否享受低税率照顾,影响纳税人的税款预缴,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征收单位的收入进度。
(四)所得税基础管理比较薄弱。一是所得税审批制度改革后,总局取消了许多审批事项,改为备案,纳税人还未完全适应。二是税务机关对纳税人的指导服务做得不够。三是资料管理、档案管理有待加强。
(五)税务人员的素质难以适应日益复杂的所得税管理工作。企业所得税管理具有政策性、技术性、复杂性和调控性等特点,其政策多、征管工作环节多、申报采集数据多、与会计核算联系多、审核审批项目多的实际情况,不仅要求干部懂政策,还要懂财务会计,与此同时,所得税对税务人员的职业判断有更高的要求,这些对税务人员的素质都是新的挑战。
(六)长亏不倒的现象难以有效遏制。不少企业受到经济利益驱动的影响,法律意识淡薄,财务核算不健全,造成账薄虚假、资料不全、信息不足、数据不准,会计报表不能反映企业的真实情况,长亏企业面居高不下。如我市外资企业53户,2007年亏损企业26户,占50%左右。
(七)信息化运用有待进一步加强。企业所得税管理信息化建设的进展明显滞后于流转税、出口退税,目前的CTAIS V2.0只能满足所得税日常征管的基本要求,不能完全满足监控管理的需要。
三、新税法框架下推动所得税精细化、科学化管理措施
(一)严格基础管理。一是加强户籍管理。要严格按照总局划分国地税企业所得税征管范围的有关文件精神,开展管户巡查和户籍清理,杜绝漏征漏管户;特别是对从事经营活动的行政事业性单位或者团体,要督促其及时办理税务登记,依法履行纳税义务;另外,对非正常户要加大公示力度,实地调查,减少空壳企业。二是加强资料管理。首先,应加强企业所得税涉税信息管理,如各类台账、申报表、财务报表、审批备案资料、评估(审计)检查材料等,对这些资料要有序存放,在此基础上,完善对所得税税源清册资料、重点税源资料和所得税申报征收、汇算清缴和检查的资料的整理,形成比较完备的所得税分户档案资料,为所得税管理打好基础。三是要加强总分支机构户籍管理,建立起总机构征收地和分支机构管理地之间的协调沟通机制,有效防止所得税款流失。四是加强税基管理。要准确核实税基,加强对企业收入总额、应税收入、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税前扣除项目的核实工作,加强对关联交易的管理,准确计算应纳税所得额。税收管理员要加强对申报真实性的审核,将申报审核的重点放在支出项目的真实性和合法性上。凡是不合法、不真实的凭据一律不得税前扣除。五是加强所得税信息化建设,拓展CTAIS V2.0在所得税领域的运用空间。
(二)强化分类管理。企业所得税的分类管理,要在属地管理的基础上,充分考虑纳税人的税源规模、财务核算状况、纳税方式等因素,分析企业所得税管理的共性要求和特点,综合确定有利于集约化管理和体现企业所得税征管规律的有效方法。在实际工作中采用下列分类方法:一是按纳税人财务核算状况,分为查账征收企业和核定征收企业,对于出口退税企业和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要督促其健全账务,规范财务核算,实行查账征收;对于财务不健全的增值税一般纳税人或者税务部门能准确掌握其收入额的企业,要严格按照国家规定的应税所得率,实行定率征收企业所得税;对既不符合查账征收条件又不能实行定率征收的其他企业,实行定额征收。同时,国地税两部门要统一核定征收范围和标准,确保税收的公平公正。对查账征收的企业不进行申报,或者进行虚假申报的按规定实行事后核定征收税款,保证税收不流失。二是按照纳税人的税源规模,分为重点纳税人和一般纳税人,建议省局将年应纳所得税额在1亿元以上作为全省重点户进行监控管理。对重点纳税人,要以全面管户为主,以税源监控和日常管理为重点,以税源分析和预测、纳税评估为手段,在各个环节实行全面精细化管理。三是按行业分类,制定带有行业特点的所得税管理办法。要开展典型调查、综合分析测算,建立不同行业的利润率、平均税负、平均物耗能耗、投入产出等指标体系,结合行业的宏观数据、行业的历史数据,引进同行业第三方信息,对于税源数据与同行业异常的加强评估检查,查找异常原因。通过分类管理,突出重点税源、巩固一般税源、培育成长税源、挖掘潜在税源。
(三)加强政策管理。一是优惠政策管理,特别是新旧税法过渡期优惠政策的衔接;对小型微利企业的认定,要制定严格的程序。二是加强审批和备案管理。重点抓好企业所得税减免税、财产损失等审批事项的调查核实、审批审核工作,加强取消审批项目的资料备案工作和后续管理工作,建议制定专项备案制度,规范备案项目,统一备案资料,强化备案审核,不备案不予享受优惠政策,不予税前扣除。三是加强政策调查研究。新税法税率降低,并在税前扣除项目等方面放宽了标准,税收优惠政策、纳税方式等也发生了很大变化。要认真研究新税法,在实际工作中加强调查研究,研究制定有针对性的征管措施,抓住征管的重点和增长的潜力,强化征管措施,最大限度地减轻新税法实施对组织收入工作的不利影响。
(四)突出监控管理。一是加强对长亏不倒企业的评估审计工作。可以规定连续两年亏损的列作评估审计重点,对虚报亏损的严格按政策规定在核减亏损或者补税的同时,按规定予以处罚。二是加强对重点税源大户的税源税收分析。对每户重点纳税人从收入额、应纳税所得额、应纳所得税额等项目的总量、增幅、增量、增量贡献率等方面进行纵向和横向分析,对于变化较大的,应及时深入企业了解变化原因,并及时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三是抓好所得税汇缴,做好辅导和评估检查工作。在汇算清缴前和汇算清缴中,税务机关要为纳税人提供优质服务,宣传所得税政策,特别是当年出台的新政策和涉及纳税调整的政策,有针对性地派出精干人员下户进行汇算清缴辅导。针对企业所得税汇缴业务复杂,办税人员业务素质不高的现状,可以考虑把一部分汇缴工作(如应纳税所得额比较小的企业)交由有资质的中介机构来完成,以确保税务机关有足够的精力和人力对重点企业的汇缴进行审核。要认真审核纳税人报送的申报表及有关资料,如资料报送的种类和数量是否齐全,资料的填写是否规范,数据计算是否准确,相关数据逻辑关系是否正确等。汇算清缴工作结束后,税务机关应组织开展企业所得税评估和检查工作,对于发现的问题,决不留情,起到规范一个、震慑一片的作用。要抓好反避税工作。要落实好特别纳税调整的主要措施,平时税收管理员要注意收集关联方交易信息,而且要扩大反避税工作的视野,不仅盯着跨国集团公司之间的关联交易,对于国内关联方之间的非公允交易带来的避税问题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五)重视人才管理。要以学习贯彻新税法为契机,分层次开展培训工作,省局要有目的地培训一批所得税管理的拔尖人才,地市州局和区县局要培训好税收管理员。要建立所得税人才库,以点带面,带动全系统干部职工学习新税法,掌握所得税征管技能的热情。与此同时,要加强所得税管理机构的建设,在此基础上,要进一步规范岗责体系、工作流程和管理目标,加强考核监督和督办落实,强化工作执行力,促进规范管理工作上档升级。
(六)抓好服务管理。要广泛开展对企业财会人员的培训工作,特别是要加强对重点税源企业和骨干企业的纳税辅导,使他们了解和掌握各项税收政策的具体规定、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方法、新法与财务会计制度的差异,从而准确填报纳税申报表,依法履行纳税义务。税务机关还要落实好各项优惠政策,发挥所得税调节经济的功能,定期不定期地政策宣讲,纳税提醒等。抓好服务管理要将所得税管理与其信誉等级评定结合起来,对于那些建真账、如实申报的纳税人评级要高,要为他们提供更为优质的服务,提高其税法遵从度和服务的满意度。
(七)推进综合管理。一是税种联动。要将所得税的管理与流转税的管理特别是增值税的管理结合起来,采取收入比对、以票控税等有效措施强化所得税管理。二是国地税互动。主要是国地税要加强沟通协调,统一落实政策的具体办法,充分发挥和运用各自的征管优势和手段,防止并严厉打击不法纳税人利用相互间的征管漏洞偷逃国家税款,共同维护好正常的税收征管秩序。国地税部门要互通情况,发挥各自的优势,相互委托代征,减少税收征收成本等。三是相关部门联手。建立部门配合和畅通政府部门间信息反馈渠道,对于及时反映和解决执行中存在的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与财政部门配合加强对企业执行财务会计制度情况的监督,确保企业财务会计核算规范有序,不做假账。与工商部门配合加强企业法人的登记管理。对于已办理企业法人登记非因法定原因不得变更为个体工商户或者合伙企业。与房地产管理部门配合加强对房地产企业的所得税管理。房地产企业到市房地产管理局申请办理商品房预(销)售许可证以及房产证时,应当出具相关税收证明材料,否则市房地产管理局不予办理相关手续。与金融部门配合依法做好企业存款账户的查询、冻结以及强制划缴手续,确保国家税款及时足额入库。与公安等司法部门配合研究所得税违法犯罪的构成要素,加大查处力度,净化税收环境。
(八)推行企业所得税核定征收监控系统。根据新所得税法的相关规定,以及总局《企业所得税核定征收办法(试行)》,结合几年来实行电子定税的经验作法,应对所得税核定征收监控系统进行进一步完善,主要内容包括:一是进一步规范征收方式鉴定的内容、程序,做到合法务实、公开有效;二是进一步规范核定定额征收的方法步骤;三是研究强化核定定率征收企业的日常监控办法;四是研究查账征收户达到核定征收的情形时,实行核定征收的具体办法;五是完善核定征收的日常征管、汇算清缴、超额补缴的相关措施;六是推行核定征收的公平、公开办法,接受社会监督,减少工作阻力,从而把所得税核定征收监控系统打造成全省的精品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