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领导人员廉洁自律规定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领导人员廉洁自律规定
中油党字〔2005〕103号
根据中央纪委第五次全会精神,结合集团公司实际情况,为进一步做好反腐倡廉工作,推进党风廉政建设,特制定以下十条禁止性规定:
第一条:违反规定收送现金、有价证券和支付凭证的,按照组织程序一律先免职,再依据规定处理。
第二条:“跑官要官”的,要批评教育,不能提拔重用,在重要岗位上的要予以调整,已经得到提拔的要坚决撤下来;对“跑官要官”制止不力造成用人严重失察失误的,要严肃追究责任。
第三条:放任、纵容配偶、子女及其配偶和身边工作人员利用领导干部职权和职务影响经商办企业或从事中介活动谋取非法利益的,要辞去现任职务或者由组织责令辞职,并按照规定给予纪律处分。
第四条:利用婚丧嫁娶等事宜收钱敛财的,要严肃查处。
第五条:参加赌博的,应予以免职,再依据规定处理;到国(境)外赌博的,要从严惩处。
第六条:违反决策原则和程序决定企业生产经营的重大决策、重大项目安排、大额度资金运作事项及重要人事任免的,要严肃追究责任。
第七条:违反规定兼任下属企业或者其他企业、事业单位、中介机构的领导职务,按照组织程序先辞去现任职务,再依据规定处理;经批准兼职的,擅自领取兼职工资或者其他报酬,依据规定处理,并责令全数退还或上缴。
第八条:国有企业领导人员和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中对国有资产负有
经营管理责任的其他人员,不准在本企业的同类经营企业、关联企业和与本企业有业务关系的企业从事证券投资以外的投资入股;对已投资入股的要退出股份,拒不退出的,按照规定处理。
第九条:截留企业收入,设立帐外资金(小金库),以办福利等各种名义侵吞国有资产的,按照规定从重处理。
第十条:违反规定超标准接待、用公款进行高消费娱乐活动、用公款支付或者报销应由个人承担的各类费用的,按照规定从严处理。
二OO五年十月十九日
第二篇: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档案工作规定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档案工作规定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规范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以下简称集团公司)档案工作,加强档案业务建设,发挥管理职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企业档案管理规定》等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本规定适用于集团公司总部机关及所属企事业单位(以下简称各单位)。
第三条 本规定所称档案是指各单位在生产建设、科学研究、经营管理等各项工作活动中形成的,具有查考利用价值的,并且经过专门保管机构整理后集中保管的各种载体的原始记录。
第四条 档案是各单位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档案工作是各单位生产、经营和管理的基础工作。集团公司档案工作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原则,维护档案完整与安全,坚持资源整合和资源开发,为各项工作提供有效服务。
第二章 档案管理机构和人员 第五条 集团公司办公厅是档案工作的归口管理机构,其主要职责是:
(一)负责宣传贯彻国家有关档案工作的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组织制定集团公司档案工作的各项管理制度。
(二)制定和实施集团公司档案事业发展规划和计划,对集团公司档案工作实行统筹规划和宏观管理。
(三)组织、指导、检查、监督、协调各单位档案业务工作。
(四)负责总部机关档案的收集、整理、鉴定、保管、统计和提供利用。指导总部机关各部门、临时项目组和重大活动组织机构文件材料的形成、积累、整理及归档工作。
(五)负责组织协调集团公司档案教育、档案宣传、档案科学技术研究和档案业务的交流与培训工作。
(六)负责档案信息化建设。
(七)负责档案编研工作。
第六条 各单位档案工作机构的基本职责是:
(一)负责宣传贯彻国家有关档案工作的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执行集团公司档案工作的各项管理制度。
(二)制定和实施本单位档案工作规划和计划。
(三)负责本单位档案的收集、整理、鉴定、保管、统计和提供利用。指导本单位各部门、临时项目组和重大活动机构文件材料的形成、积累、整理及归档工作。对所属单位的档案工作进行监督、检查、指导和考核。
(四)负责组织本单位档案教育、档案宣传、档案科学技术研究和档案业务的交流与培训工作。
(五)负责组织档案管理新技术、新方法的推广和信息化管理的应用工作。
(六)负责开展本单位档案编研工作。
第七条 档案工作人员负责档案的收集、整理、鉴定、保管、统计和提供利用,监督、指导各归档单位(部门)、临时项目组或重大活动组织机构文件材料的归档工作,对所属单位档案工作进行监督、指导和检查,对档案管理工作质量负责。
第三章 档案工作基本要求
第八条 各单位应当加强对档案工作的领导,建立以主营业务档案为核心的档案管理体系;明确分管档案工作领导,建立适应工作需要的档案机构;确定档案部门的负责人,配备档案工作人员。
第九条 各单位应当将档案工作纳入本单位领导工作议事日程;纳入本单位规章制度及工作流程;纳入本单位有关人员的业绩考核或岗位责任制;纳入本单位发展规划和计划。
第十条 各单位应当对档案工作人员定期进行业务培训。档案工作人员应当遵纪守法、忠于职守,具有档案专业及相关专业知识,符合专业技术或管理人员要求,具备大专以上或同等学识水平。
第十一条 各单位应当为档案安全保密和档案工作发展提供相应的技术和设施、设备保障。
第十二条 各归档单位(部门)、临时项目组、重大活动组织机构应当明确档案工作负责人,配备专职或兼职档案工作人员。
第十三条 各归档单位(部门)、临时项目组、重大活动组织机构的档案工作负责人对本单位(部门)、项目、机构归档文件材料的齐全、完整、准确负责。文件形成者应按规定向本单位(部门)、项目或机构专兼职档案人员移交。各单位(部门)、项目或机构的专兼职档案人员负责收集、整理本单位(部门)、项目或机构归档的文件材料,并按要求做好文件材料的移交工作,对文件材料的归档质量负责。
第十四条 产品定型、科研成果鉴定、建设项目竣工验收、设备仪器开箱验收及项目引进等有关活动应有档案工作人员参加,并负责有关文件材料的验收。没有完整、准确、系统的文件材料不得验收或鉴定。第十五条 涉及地质资料汇交的单位应当按照集团公司相关规定做好汇交工作。
第十六条 资产与产权变动时档案的处置按照《国有企业资产与产权变动档案处置办法》的规定执行。
第十七条 各单位员工调出本单位时,必须清退应归档的文件材料和借阅的档案,档案部门签署意见后,方可办理有关手续。
第十八条 各单位应当依据国家有关规定评聘档案工作人员的专业技术职务,并给予其享受管理人员或其他专业技术人员同等待遇。
第四章 档案基础业务管理
第十九条 各单位应当实行归档范围确认制与备案审批制,保证归档文件材料齐全、完整、准确。
第二十条 各单位应当简化档案实体整理、深化档案信息著录,加强归档文件材料的全过程保护,提高档案信息检索与利用效率。
第二十一条 各单位档案保管应当做到档案实体保护与档案信息安全保密并重,最大限度地延长档案实体寿命。保护国家秘密和商业秘密,维护国家和集团公司的权益。第二十二条 各单位应当制定档案管理应急预案,对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和自然灾害制定档案抢救应急措施,确保档案实体安全。
第二十三条 各单位应当重视档案的鉴定工作,对超过保管期限和保密期限的档案进行鉴定。
第二十四条 各单位应当建立完善档案利用制度和保密制度,规范利用档案的审批权限。
第二十五条 各单位应当按照信息公开的范围、方式和程序,结合实际情况积极开展档案编研工作。
第二十六条 各单位应当加强档案统计工作,保证统计准确。
第五章 档案信息化建设
第二十七条 各单位应当适应集团公司信息化建设和档案事业发展的要求,使档案信息化建设与本单位信息化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发展。
第二十八条 集团公司建设统一的档案信息管理平台,实现档案管理现代化、档案信息数字化、档案利用网络化。
第二十九条 各单位应当加强电子文件收集、保管和利用工作。第三十条 各单位应当以档案利用为导向,对馆藏档案数字化进行总体规划、分步实施。
第六章 奖励与惩罚
第三十一条 有下列事迹之一的单位和个人,各单位应当给予表彰和奖励:
(一)对档案的收集、整理、提供利用做出显著成绩的;
(二)对档案的保护和现代化管理做出显著成绩的;
(三)将重要的或者珍贵的档案捐赠给国家或企业的;
(四)同违反档案法律、法规的行为作斗争,表现突出的。
第三十二条 各单位应当实行档案工作责任追究制度。有拒绝归档、玩忽职守、涂改抽换、损毁丢失、盗窃倒卖档案等行为的,根据国家及集团公司相关规定给予处分,造成损失的责令赔偿。
第七章 附 则
第三十三条 本规定由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办公厅负责解释。第三十四条 本规定自印发之日起施行。原《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档案管理规定》(中油办字〔2001〕522号)同时废止。
第三篇: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环境保护管理规定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环境保护管理规定
中油质安字〔2006〕362号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推进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以下简称“集团公司”)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和谐发展,防止和减少生产经营活动对环境的不利影响,保护生态环境,依据国家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本规定适用于集团公司各企事业单位(含股份公司地区公司,以下简称“企业”)。
第三条
集团公司坚持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以人为本、环保优先、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全面实施健康安全与环境(HSE)管理体系,大力推行清洁生产,构建环境保护长效机制,创造能源与环境的和谐。
第四条
企业应当严格遵守所在国家和地区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追求“零事故、零伤害、零污染”,履行社会责任,建设环境友好型企业。
第二章
管理机构和职责
第五条
集团公司环境保护实行分级管理。集团公司设立HSE委员会,对环境保护实行统一领导;企业对所辖区域内环境问题负责,对本企业环境保护工作实行统一管理。
第六条
总部机关质量安全环保部门是环境保护的归口业务管理部门,对环境保护工作实施统一监督管理。总部机关各部门依据各自职责,分工负责环境保护工作。
总部机关质量安全环保部门的环境保护职责是:
(一)贯彻国家环境保护、清洁生产和水土保持法律法规,制定集团公司环境保护规划计划、技术政策和规章制度;
(二)落实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负责环境保护管理指标的制订与监督考核,参与环境保护重大工程项目的技术论证;
(三)推行清洁生产,实施ISO 14000环境管理体系,指导循环经济发展,参与环境保护重大科研项目的技术论证和环境保护技术推广应用;
(四)协调环境影响评价和环境保护验收管理,督导环境监测网和应急体系的建设,参与特大、重大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故的调查处理;
(五)负责环境保护信息管理,开展环保宣传、培训和对外交流,指导环保产业建设。第七条
企业法定代表人(或行政正职)是环境保护第一责任人,全面负责本企业的环境保护工作。企业应当指定一名分管领导为HSE管理者代表,具体负责本企业环境保护工作。
第八条
企业应当成立HSE委员会(或环境保护委员会),环境保护第一责任人任主任。委员会应定期召开会议,研究部署本企业的环境保护工作。
第九条
企业HSE委员会(或环境保护委员会)的环境保护职责是:
(一)贯彻政府及集团公司有关环境保护、清洁生产和水土保持等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
环境保护管理规定
(二)审定企业环境保护长远规划和计划;
(三)审查突发重大环境事件应急预案;
(四)审定环境保护考核指标,并组织检查考核;
(五)协调处理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故;
(六)讨论决定环境保护工作中的其它重大事项。
第十条
企业应当设立环境保护管理部门,健全环境保护管理组织网络,实行环境保护统一管理。
(一)企业环境保护主管部门中,应当配备专职负责环境保护的处长或副处长,设立环境保护科,配备专业环境保护管理人员。
(二)企业二级单位环境保护主管部门中,应当配备专职负责环境保护的科长或副科长,配备专业环境保护管理人员。
(三)物探、钻井、测井、采油(气)、井下作业、管道集输、炼油化工、工程建设等主要基层生产单位,应当配备专职环保工程师或环保技术员;其他单位应配备兼职环境保护管理人员,可由技术员兼任。
第十一条
企业环境保护管理部门的职责是:
(一)贯彻政府和上级部门有关环境保护、清洁生产和水土保持等法律法规和规章,负责制定企业环境保护管理制度;
(二)制定和实施环境保护规划、计划,协调组织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和工程竣工环境保护验收;
(三)组织实施清洁生产,对生产全过程污染控制和生态保护进行监督,协调组织污染治理工程的技术论证及环境保护新技术的推广应用;
(四)组织ISO 14000环境管理体系、HSE管理体系的实施,负责环境监测和环境统计信息管理工作;
(五)提出环境保护培训计划,协调开展环境保护宣传教育;
(六)参加突发环境事件现场应急处置。
第十二条
企业计划、财务、生产、设备、科技、人事、监察、思想政治、应急管理等部门应当贯彻政府和集团公司有关环境保护政策法规和规定,按照各自职责分工开展环境保护工作。
(一)计划、财务部门的环境保护职责:
1.负责将环境保护内容纳入企业计划,督促建设项目落实环境保护“三同时”制度; 2.审定企业财务预算中的环境保护投资,落实环境保护工作所需成本,并考核预算执行情况。
(二)生产、设备管理部门的环境保护职责: 1.负责污染治理设施的运行管理;
2.组织制定生产作业和设备使用过程中的环境保护措施,并监督落实。
(三)工程技术、科技部门的环境保护职责:
1.负责落实工程技术服务、工程建设和技术改造过程中的有关环境保护技术标准和措施;
2.负责将环境保护、清洁生产技术研究等科研课题列入科技计划,并协调组织实施。
(四)人事劳资、监察部门的环境保护职责:
1.负责环境保护组织管理网络建设,组织落实全员环境保护培训计划;
2.负责管理人员环境保护违纪违规行为处理处分,参与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事故的调查。
环境保护管理规定
(五)办公室、应急管理部门的环境保护职责:
1.组织制订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按规定程序报告突发环境事件;
2.负责突发环境污染事件,以及突发公共事件次生或衍生的环境污染事故的应急处理。
(六)思想政治工作部门的环境保护职责: 1.协助组织开展环境保护宣传活动; 2.参与环境保护先进评选工作。
第三章
目标责任管理
第十三条
企业应当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实行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明确决策、生产、营销、服务等环节的环保责任人,实施生产全过程环境保护责任管理。
第十四条
企业应当将环境保护目标和指标纳入生产经营责任制,并层层分解和控制,定期组织考核。
第十五条
每个员工都有保护环境的义务,并有权对污染和破坏环境的单位和个人进行批评和检举。
员工应当遵守环境保护管理规章制度,执行岗位职责规定的环境保护要求。
第十六条
企业制定工作计划必须有环境保护内容,确定目标、任务和措施,以及重点环境保护项目和相应投资。
第十七条
企业应当将环境保护费用作为优先项目纳入生产经营成本预算中,落实环境管理、污染防治、生态保护、清洁生产、环境应急等项目费用。
第十八条
集团公司实行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制度。
企业应当制订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计划,并将控制指标层层分解,逐级落实到基层和重点排污单位。
污染物排放总量必须符合当地政府下达的控制指标要求。
第十九条
签订合同涉及环境保护内容时,应当依法明确双方环境保护责任,落实并单列环境保护费用。
合同委托方应当在合同中将环境保护信息清晰传达给合同受托方,并对受托方履行环境保护条款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第四章
环境影响评价
第二十条
规划和建设项目应当符合项目所在国家和地区环保法律法规规定,并满足集团公司HSE管理体系、清洁生产技术政策、环境风险管理、污染物总量控制的总体要求。
第二十一条
企业发展规划应当包括环境保护篇章,对规划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估,提出预防或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
国家规定需要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的规划计划,应当组织开展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并按规定程序报批。
第二十二条
项目实施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进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海外投资、并购项目应当进行环境影响分析,并作为其可行性研究报告审批的依据。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应当按照规定程序报批。
第二十三条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未经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审查或者审查未予批准的,有关主管部门不得批准其建设,项目实施单位不得开工建设。
第二十四条
项目实施单位应当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报告表制订项目环境保
环境保护管理规定
护计划。
项目实施单位应当将项目环境保护计划传达到施工单位和承包商,定期进行监督检查。第二十五条
项目实施单位应当执行建设项目环境保护“三同时”制度。
项目竣工后,项目实施单位应当依法向审批该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申请环境保护验收。
第五章
污 染 防 治
第二十六条
废物管理应当符合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和相关标准规范的要求,并按下列顺序进行控制:
(一)预防:从工艺、原材料、设备等源头消除或最小化废物的毒性和数量;
(二)再循环:对废物进行最大可能限度地回收和再使用;
(三)处理:通过对废物进行有效处理使废物产生量或毒性最小化;
(四)处置:采用环境友好且可靠的方法对废物进行处置。
第二十七条
污染物排放必须符合政府规定的污染物排放标准,固体废物处置应当满足有关技术规范要求,并依法缴纳排污费。
企业应当实施污染源分类分级管理,明确每个污染物排放口达标排放的责任人。对于产生污染的生产过程,操作规程中应当有明确的污染物控制和排放规定。
第二十八条
企业应当建立完整的废物处理和排放控制档案,执行废物排放管理申报登记制度,依法申请办理排污许可证。
第二十九条
企业应当加强污染治理、废物处置和生态保护等环境保护设施的管理,建立健全岗位责任制、操作规程和环境监测等规章制度,定期检维修。
未经环境保护管理部门许可,环境保护设施不得擅自闲置、停运或者拆除。
第三十条
产生危险废物的企业,必须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制定危险废物管理计划,并向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进行申报。
产生危险废物的企业,必须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处置危险废物,不得擅自倾倒、堆放。转移危险废物的企业,必须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危险废物转移联单制度。未经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批准,不得转移。
第三十一条
生产装置开停车和进行检维修作业时,应当制订并实施污染防治方案,有效处理处置作业过程中产生的废物。
第三十二条
外委处理处置可能污染环境的废物时,应当核实受托方的资质和能力,并监督处理处置过程。
禁止将污染严重的生产项目和有毒有害产品委托或者移交给没有污染防治能力的企业生产和经营。
第六章
生 态 保 护
第三十三条
企业应当按照“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的原则,坚持生态保护与生态建设并举,实施全过程生态保护监督管理。
第三十四条
油气资源开发应当采取有效措施保护生物多样性,选取有利于生态保护的工期、区域和方式,降低或减少开发活动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在环境敏感区域进行勘探、开发及其它生产作业的,应当经政府有关部门批准。施工结束、资源枯竭后应及时恢复自然生态。
环境保护管理规定
第三十五条
从事生产作业的企业基层单位应当制订并实施HSE“两书一表”(即:HSE作业指导书、作业计划书、现场检查表),执行环境保护方案,防止破坏自然生态环境。涉及环境敏感区生产作业的HSE“两书一表”,应当经企业环境保护管理部门审核批准。第三十六条
企业从事可能引起水土流失的生产建设活动,应当采取措施保护水土资源,并负责治理因生产建设活动造成的水土流失。
在山区、丘陵区、风沙区等区域进行油气资源开发和管道建设等项目,项目实施单位应编制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并按照有关规定报水行政主管部门审查同意。
第三十七条
对于环境影响报告书规定需要开展环境监理或者位于环境敏感区的建设项目,项目实施单位应当实施工程环境监理制度,并按规定程序上报工程环境监理报告。
第七章
放射性污染防治
第三十八条
放射性污染防治实行“预防为主、防治结合、严格管理、安全第一”的原则。
生产、运输、储存和使用放射性物质的企业,应当建立专门的管理制度,严格监督检查,有效防止因泄漏或丢失等造成环境污染。
第三十九条
涉源企业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申请办理辐射安全许可证。放射源的采购、废弃应当按照国家法规要求申请办理准购证和注销手续。
进、出口放射性物品时,应当向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申请办理许可,并报总部质量安全环保部门备案。
第四十条
放射作业场所应当划出安全防护区域,设置辐射警示标志,必要时应设专人警戒。涉及到放射性同位素跨地区使用的,应当向使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放射性物品贮存、运输应当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及有关标准规范的要求,采取有效防护措施,防止放射性物品丢失、泄漏。
第四十一条
发生辐射事故后,施工或使用单位应当启动应急预案,采取应急措施,并向当地公安、环境保护、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和上级单位报告。
第四十二条
购买放射源应当按照有关法规规定与生产厂家签定废旧放射源返回协议。按照协议规定,废旧放射源应当及时返回生产厂家或者返回原生产国。
放射性物品应用中产生的固体废物,以及不能返回生产厂家的废旧放射源,应当送有相应资质的放射性废物集中贮存单位贮存。
第四十三条
企业应当建立放射源动态管理信息档案,并每半年报总部质量安全环保部门备案。
企业应当定期对放射场所和装置进行检查,对于不符合国家法规标准要求的场所和装置,责令限期整改,并在整改后组织验收。
第八章
清 洁 生 产
第四十四条
企业应当把清洁生产持续地应用于生产、产品和服务中。其中:
(一)对生产,应当从全过程防治污染和保护生态,减降所有废弃物的数量和毒性;
(二)对产品,应当从原材料提炼到产品最终处置的实施生态设计管理,减少对人类和环境的不利影响;
(三)对服务,应当将环境因素纳入设计和所提供的服务中,提高资源环境效率。第四十五条
企业应当严格执行国家环境保护产业政策和清洁生产技术标准,淘汰高消
环境保护管理规定
耗、高排放、低效益的落后生产能力,严禁新上浪费资源、污染环境的建设项目。重大设备更新改造应当进行清洁生产论证,严禁购置不符合国家及集团公司产业政策的设备。
第四十六条
石油天然气勘探开发和生产过程中,应当采用有利于合理利用资源、保护环境和防止污染的方法和工艺技术;石油产品研发生产和服务过程中,应当优先采用资源利用率高、无毒无害或者低毒低害的原材料以及污染物产生量少的清洁工艺、技术和设备。
第四十七条
使用有毒有害原材料进行生产或者在生产中排放有毒有害物质的企业,以及排放污染物超过国家和地方规定的排放标准,或者超过经政府核定的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的企业,应当依法实施强制清洁生产审核。鼓励其它企业自愿开展清洁生产审核。
清洁生产审核结果应当按照规定的程序报告。第四十八条
企业应当落实清洁生产审核确定的环境管理方案(或清洁生产方案),制订实施计划。对无费、低费方案,筹措资金、及时整改;对中费、高费方案,纳入企业规划和固定资产投资计划,逐步实施。
第四十九条
企业应当贯彻ISO 14000环境管理系列标准,鼓励开展ISO 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或产品环境标志认证。
企业应当开展创建绿色基层队(站)、车间(装置)活动,按照标准规范配备环境保护设备,持续提高清洁生产水平。
第五十条
按照污染物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强化污染预防和全过程控制,实施生态设计管理,延伸产业链条,加强资源综合利用,倡导绿色消费,促进循环经济发展。
第九章
环 境 应 急
第五十一条
企业应当建立HSE管理体系,严格控制和管理环境风险。风险管理按下列程序进行:
(一)识别:筛选与活动相关的环境因素;
(二)评估:判断环境因素的环境敏感性,确定重大环境风险;
(三)控制:制订并实施环境管理方案,使环境风险尽可能低并可承受;
(四)恢复:制订并实施事故应急预案,减轻环境污染和破坏事故的危害。第五十二条
企业应当进行环境因素识别和评估,定期开展环境管理体系审核。环境因素的控制与管理应纳入生产管理过程中,重要环境因素制订环境管理方案。
第五十三条
企业应当建立环境应急体系,制定并完善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明确责任,配备应急设备和物资,提高应对突发环境事件的能力。
企业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应当报当地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和集团公司备案。第五十四条
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应当纳入同级总体应急预案中。对于突发公共事件可能出现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风险,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应当充分考虑环境保护要求。企业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应当满足集团公司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有关要求,基层单位突发环境事件处置预案应当满足企业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有关要求。
第五十五条
发生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故时,应当启动应急预案,同时按照有关规定向政府有关主管部门和集团公司报告,并及时通报可能受到污染危害的单位和居民。
第五十六条
发生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故,或者发生对环境可能造成影响的突发公共事件时,应当对事故现场及受影响区域进行应急监测,并按照有关规定将监测信息上报有关主管部门。
第十章
环境信息管理
环境保护管理规定
第五十七条
企业应当加强环境信息管理,健全环境保护技术档案和相关记录,建立获取和更新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的有效途径。
第五十八条
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企业应当制定环境监测计划,实施环境监测。环境监测费用从企业生产成本中列支。
对于重点污染源应当安装自动在线监测系统,实行在线监控。第五十九条
企业应当设置专职环境信息管理人员,定期对环境污染及防治、资源开发及保护、环境状况和环境管理等信息进行收集、整理和分析,并按规定及时上报环境统计信息。
第六十条
企业可定期编制和发布环境保护公报,公布环境绩效,接受政府、公众及相关方的监督。
环境保护公报中环境信息的披露范围和内容按照集团公司有关规定执行。
第十一章
科研与培训
第六十一条
企业应当加强环境保护科学研究工作,在制订科技规划计划时把清洁生产、污染防治、循环经济、节能降耗、环境应急等作为优先领域。
第六十二条
企业应当鼓励自主创新、引进消化吸收环境保护关键技术,推广应用先进的污染防治和清洁生产技术。
积极发展环保产业,开展专业化环境治理。
第六十三条
企业应当加强环境保护和清洁生产宣传教育工作,制订并实施宣传培训计划,开展全员环境保护培训,增强环境保护意识。
各级干部培训机构的工商管理、各类高级专业培训班的教学计划中应包括环境保护知识。
第六十四条
环境保护管理人员应当进行专业培训。
企业环境保护管理部门负责人应当通过总部组织的岗位资格培训,培训时间不少于120学时;岗位资格培训合格后,每两年至少进行一次再培训,脱产再培训时间不少于24学时。
企业和二级单位环境保护管理人员应当通过集团公司认可的培训机构组织的专业培训,每年脱产培训时间不少于32学时。
企业基层单位的环保工程师和专(兼)环保技术员应当通过企业组织的环境保护培训,每年脱产培训时间不少于16学时。
第六十五条
加强环境保护技术合作,积极引进国内外先进环境保护技术与管理经验,开展环保信息交流。
第十二章
奖励与处罚
第六十六条
企业应当建立完善环境保护激励约束机制,开展创建环境友好型企业活动,对环境保护工作成绩突出的单位或个人予以表彰和奖励。
鼓励员工积极参与环境保护工作,对环境保护提出合理化建议的员工给予表彰,对举报环保违法、违规行为的个人给予保护。
第六十七条
企业应当加强环境保护监督管理,建立环境保护工作问责制。
对于违反国家和地方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和集团公司环境保护规定,造成环境污染事件的,依据有关规定,对有关责任人员给予相应处罚。
凡造成重大、特大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故的,集团公司将按照《集团公司管理人员违纪违规行为处分规定(试行)》等有关规定,对企业主要负责人和相关责任人进行相应责任
环境保护管理规定
追究。
第十三章
附
则
第六十八条
企业可根据本规定制定实施办法。
第六十九条
本规定由集团公司质量安全环保部负责解释。第七十条
本规定自发布之日起施行,原规定同时废止。
(发文日期:2006年6月29日)
第四篇:大同煤矿集团公司领导人员廉洁自律规定
大同煤矿集团公司领导人员廉洁自律规定
为进一步规范领导人员廉洁从业行为,加强集团公司反腐倡廉建设,根据《国有企业领导人员廉洁从业若干规定》、《中国共产党党员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结合企业实际,对领导人员廉洁自律作出如下规定。
第一条严禁滥用职权或损害国家和企业利益,不得有下列行为:
(一)违反决策原则和程序决定企业生产经营的重大决策、重要人事任免、重大项目安排及大额度资金运作事项。
(二)违反规定决定企业的资产处置。
(三)在生产、经营中弄虚作假,虚报指标完成情况,虚列成本、转移利润,隐瞒安全事故,授意、指使、强令财会人员做假账,违反“收支两条线”规定设立账外账、“小金库”等。
(四)未经批准或者经批准后未办理保全国有资产的法律手续,以个人或者其他名义用企业资产在国(境)外注册公司、投资入股、购买金融产品、购置不动产或者进行其他经营活动。
(五)未经集团公司批准,随意扩大本级领导和管理人员的薪酬、奖金发放范围,擅自提高标准。
(六)其他滥用职权、损害国家和集团公司利益的行为。
第二条严禁侵犯员工合法权益,不得有下列行为:
(一)违反国家法律、法规中关于劳动用工制度规定用工的;
(二)违反民主管理制度和程序,擅自决定涉及员工切身利益的重大事项;
(三)违反企务公开、党务公开等制度规定,对应当公开、公示的事项不予公开、公示;
(四)在员工利益分配中暗箱操作、克扣截留员工工资奖金;
(五)将社保基金、住房公积金挪作他用;
(六)违反劳动、安全、环境保护、社会保障等法规,忽视员工安全卫生保护,危害员工生命、健康;
(七)其他侵犯员工合法权益的行为。
第三条严禁利用职权和职务上的影响谋取不正当利益,不得有下列行为:
(一)个人从事营利性经营活动和有偿中介活动,或者在本企业的同类经营企业、关联企业和与本企业有业务关系的企业投资入股;
(二)在职或者离职后接受、索取本企业的关联企业、与本企业有业务关系的企业,以及管理和服务对象提供的物质性利益;
(三)利用企业上市公司的重大内幕消息、本企业的资质、商业秘密、知识产权、核心技术、业务渠道等无形资产或者资源,为本人或者配偶、子女及其他特定关系人谋取利 益;
(四)将企业经济往来中的折扣费、中介费、佣金、礼金,以及因企业行为受到有关部门和单位奖励的财物等据为已有或者私分;
(五)干预和插手建设工程项目承发包、物资采购、中介机构聘用服务、煤炭营销、煤矿资源整合重组、房地产开发与经营等市场经济活动;
(六)干预和插手企业重组改制、兼并、破产、产权交易、清产核资、资产评估、资产转让、重大项目投资以及其他重大经营活动等事项;
(七)索取、接受或者以借为名占用管理和服务对象以及其他与行使职权有关系的单位或者个人的财物;
(八)接受可能影响公正执行公务的礼品、宴请以及旅游、健身、娱乐等活动安排;
(九)在公务活动中接受礼金和各种有价证券、支付凭证;
(十)违反规定多占住房,或者违反规定买卖经济适用房、“两区”住房等保障性住房。
(十一)以明显低于市场的价格向请托人购买或者以明显高于市场的价格向请托人出售房屋、汽车等物品,以及以其他交易形式非法收受请托人财物;
(十二)委托他人投资证券、期货或者以其他委托理财名义,未实际出资而获取收益,或者虽然实际出资,但获取 收益明显高于出资应得收益。
(十三)离职或者退休后三年内,在与原任职企业有业务关系的私营企业、外资企业和中介机构担任职务、投资入股,或者在上述企业或者机构从事、代理与原任职企业经营业务相关的经营活动。
(十四)其他利用职权谋取私利的行为。
第四条严禁私自从事营利性活动,不得有下列行为:
(一)个人或者借他人名义经商、办企业:
(二)违反规定拥有非上市公司(企业)的股份或者证券;
(三)违反规定买卖股票或者进行其他证券投资;
(四)个人在国(境)外注册公司或者投资入股; 第五条严禁违反规定兼职和领取兼职薪酬,不得有下列行为:
(一)未经批准,兼任下属企业或其他企业、事业单位、行业组织、中介机构的领导职务;
(二)未经批准,在外部企业兼任技术、经济顾问;
(三)未经批准,安排本企业人员或利用本企业的设备、技术外出劳务谋取私利;
(四)经批准兼职的,擅自领取薪酬及其他收入。第六条严禁违反公共财物管理和使用规定,不得有下列行为:
(一)用公款报销或者支付应由个人负担的费用;
(二)违反规定借用公款、公物或者将公款、公物借给他人;
(三)私存私放公款;
(四)违反规定用公款购买商业保险,缴纳住房公积金,滥发津贴、补贴、奖金等;
(五)非法占有公共财物,或者以象征性地支付钱款等方式非法占有公共财物;
(六)挪用或者拆借社会保障基金、住房公积金等公共资金或者其他财政资金。
第七条严禁利用职权和职务上的影响为亲属及身边工作人员谋取利益,不得有下列行为:
(一)要求或者指使提拔配偶、子女及其配偶、其他亲属以及身边工作人员;
(二)用公款支付配偶、子女及其配偶以及其他亲属学习、培训、旅游等费用,为配偶、子女及其配偶以及其他亲属出国(境)定居、留学、探亲等向个人或者机构索取资助;
(三)妨碍涉及配偶、子女及其配偶、其他亲属以及身边工作人员案件的调查处理;
(四)利用职务之便,为他人谋取利益,其父母、配偶、子女及其配偶以及其他特定关系人收受对方财物;
(五)默许、纵容、授意配偶、子女及其配偶、其他亲属以及身边工作人员以本人名义谋取私利;
(六)为配偶、子女及其配偶以及其他亲属经商、办企 业提供便利条件,或者领导人员之间利用职权相互为对方配偶、子女及其配偶以及其他亲属经商、办企业提供便利条件;
(七)本人的配偶、子女及其他特定关系人,在本企业的关联企业、与本企业有业务关系的企业投资入股;
(八)将国有资产委托、租赁、承包给自己的配偶、子女及其他特定关系人经营;
(九)为配偶、子女及其他特定关系人所办企业或者所在单位拆借资金或者提供贷款担保;
(十)从配偶、子女及其他特定关系人所办企业或者所在单位以非招标投标方式购买物资;
(十一)违反工程项目招投标规定,将本单位的工程项目承包给配偶、子女及其他特定关系人所办企业或者所在单位;
(十二)本人的配偶、子女及其他特定关系人投资或者经营的企业与本企业或者有出资关系的企业发生可能侵害公共利益、企业利益的经济业务往来;
(十三)在企业经济业务活动中,按照规定应当实行公务回避而没有回避。
第八条严禁违反组织纪律,不得有下列行为:
(一)采取不正当手段为本人或者他人谋取职位:
(二)不按照规定程序推荐、考察、酝酿、讨论决定任免干部;
(三)私自泄露民主推荐、民主测评、考察、酝酿、讨 论决定干部等有关情况;
(四)在干部考察工作中隐瞒或者歪曲事实真相;
(五)在民主推荐、民主测评、组织考察和选举中搞拉票等非组织活动;
(六)利用职务便利私自干预下级或者原任职单位干部选拔任用工作;
(七)在机构变动和工作调动时,突击提拔、调整干部;
(八)在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封官许愿,任人唯亲,营私舞弊。
(九)为配偶、子女及其他特定关系人录用、考核、职务晋级、评定职称等施加影响;
(十)突破机构设置和定员编制任用领导人员;
(十一)按规定应当执行有关回避制度而没有回避的。
第九条严禁违反职务消费规定,不得有下列行为:
(一)将履行工作职贡以外的费用列入职务消费,用公款支付或者报销应当由本人、配偶、子女及其他特定关系人负担的各种费用;
(二)在特定关系人经营的场所进行职务消费;
(三)不按照规定公开职务消费情况;
(四)用公款旅游或者以考察、学习、培训、研讨、招商、参展等名义用公款出国(境)旅游;
(五)在企业发生非政策性亏损或者拖欠员工工资期间,购买或者更换小汽车、装修办公室、添置高档办公设备 等;
(六)使用信用卡、签单等形式进行职务消费,不提供原始凭证和相应的情况说明;
(七)其他违反规定的职务消费行为。
第十条严禁挥霍公款、铺张浪费,不得有下列行为:
(一)在公务活动中提供或者接受超过规定标准的接待;
(二)违反规定决定或者批准兴建、装修办公楼、培训中心等楼堂馆所,超标准配备、使用办公用房和办公用品;
(三)擅自用公款包租、占用客房供个人使用;
(四)违反规定配备、购买、更换、装饰或者使用小汽车;
(五)违反规定决定或者批准用公款或者通过摊派方式举办各类庆典活动。
第十一条严禁损害企业领导人员形象,不得有下列行为:
(一)用公款大吃大喝或或违反禁酒规定;
(二)利用本人及家庭成员婚丧嫁娶、子女圆锁等事宜大操大办(主要是指:婚庆宴席超过15桌、圆锁宴席超过1 0桌),造成不良影响,或者借机敛财;
(三)接受下属企业、关联企业为本人、配偶、子女及其他特定关系人提供的各种名义的资助;
(四)默许、纵容配偶、子女和身边工作人员利用本人 的职权和地位从事可能造成不良影响的活动;
(五)袒护、包庇下属或分管单位进行违纪违法活动;
(六)弄虚作假,骗取荣誉、职务、职称、待遇或者其他利益;
(七)以不正当手段获取荣誉、职称、学历学位等利益;
(八)参与黄、赌、毒等违法活动;
(九)从事有悖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的活动。第十二条违反本规定的,依照《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监察法》、《国有企业领导人员廉洁从业若干规定》、《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关于实行党政领导干部问责的暂行规定》和集团公司有关规定给予批评教育、组织处理或者纪律处分,涉嫌违法犯罪的,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第十三条本规定由集团公司各级纪委负责监督执行。第十四条本规定自下发之日起施行。
第五篇: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HSE审核员管理规定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
HSE审核员管理规定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加强HSE管理体系审核员的管理,提高HSE管理体系审核工作质量,促进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以下简称集团公司)HSE管理体系的规范运行,制订本规定。
第二条HSE审核员分为集团公司HSE审核员和企业HSE内审员。集团公司HSE审核员实行注册管理,企业HSE内审员实行备案管理。
第三条集团公司HSE审核员可从事HSE管理体系企业内部审核、第二方审核(包括总部对企业的审核,企业对其下属单位的审核、企业对承包方和/或供应方的审核等)和认证审核。企业HSE内审员可从事本企业的HSE管理体系内部审核工作。
第四条本规定适用于集团公司及企业对HSE审核员的管理。
第二章审核员培训管理
第五条集团公司HSE审核员培训应纳入集团公司培训计划,由集团公司认可的HSE培训机构进行培训。1
第六条参加HSE审核员培训的人员应具备4年及以上的工作年限、初级及以上职称。
第七条HSE培训机构应依据集团公司《HSE审核员培训大纲》安排培训内容,包括但不限于以下:
(1)集团公司HSE管理政策、制度等;
(2)集团公司HSE管理体系标准;
(3)审核基础知识、审核程序、技巧和实践应用;
(4)HSE审核员管理的要求。
第八条集团公司HSE培训机构应加强对参加培训人员的管理,考核合格后,方可颁发集团公司HSE管理体系审核员培训合格证书。
第九条企业HSE内审员培训应纳入企业培训计划,由企业自行组织,由集团公司认可的HSE培训机构进行培训。经考核合格后,由培训机构颁发企业HSE内审员证书,培训名录报集团公司HSE委员会办公室备案。
第三章审核员注册管理
第十条集团公司HSE审核员由集团公司HSE委员会办公室统一管理,委托相关机构(以下称注册机构)具体负责HSE审核员注册业务工作。
第十一条集团公司HSE审核员的注册遵循自愿原则。注册审核员分为实习审核员、审核员和高级审核员,级别的晋升按
照逐级考核晋升的原则。
第十二条提出集团公司HSE审核员注册申请的人员应取得培训合格证书,并提交相应的注册材料。注册机构负责组织资料审核和注册工作。
第十三条申请注册HSE实习审核员的人员应符合以下要求,并提供相应证明材料:
(1)具有大专(含)以上高等教育学历;
(2)5年及以上工作经历,参加过企业HSE内部审核工作;
(3)在申请注册的前2年内取得集团公司HSE审核员培训合格证书。
第十四条申请注册HSE审核员的人员应符合以下要求,并提供相应证明材料:
(1)具有2年及以上HSE实习审核员资格,中级及以上技术职称;
(2)参加了不少于4次、累计不少于20天的HSE管理体系审核(包括第二方审核和认证审核);
(3)所有审核经历应当在申请前2年内获得。
第十五条具有国家注册OHSMS或EMS审核员资质的HSE实习审核员,可直接申请注册为HSE审核员。
第十六条申请注册HSE高级审核员的人员应符合以下要求,并提供相应证明材料:
(1)具有3年及以上HSE审核员资格;
(2)担任3次及以上HSE管理体系审核组长(包括第二方审核和认证审核);
(3)所有审核经历应当在申请前2年内获得。
第十七条具有国家注册OHSMS或EMS高级审核员资格的HSE审核员,可直接申请注册为HSE高级审核员。
第十八条企业HSE内审员由企业负责管理。
第四章审核员日常管理
第十九条审核员权利和义务
(1)遵纪守法,诚信敬业,客观公正,保守秘密;
(2)服从安排,按时参加HSE体系审核。
(3)按要求参加再培训或继续教育;
(4)对任何在HSE审核员培训和注册管理方面的争议,可以书面形式向HSE委员会办公室提出申诉。
第二十条HSE实习审核员、审核员和高级审核员资格证书的有效期均为3年,到期前需申请办理再注册,换发注册证书。
第二十一条再注册要求:
(1)注册证书到期前3个月内,应向注册机构提出再注册申请;
(2)能够履行HSE审核员的义务;
(3)如有任何针对其审核表现的投诉,应已妥善解决;
(4)在注册证书有效期内,审核员应参加3次及以上HSE
管理体系审核;高级审核员应作为审核组长参加3次及以上HSE管理体系审核。
第二十二条集团公司HSE审核员和企业HSE内审员每年应参加不少于8学时的再培训或继续教育。
第二十三条注册机构应建立集团公司HSE审核员和技术专家库,实施动态管理。企业应结合实际,对HSE审核员合理调度使用。
第二十四条主管部门应对HSE审核工作做出突出贡献的人员给予适当的奖励。
第二十五条HSE审核员发生违章失职行为的,视其情节轻重,给予警告、暂停或降低审核员级别直至注销资格的处分,并予以公告。
第五章附则
第二十六条本规定由集团公司安全环保部负责解释。第二十七条本规定自发布之日起施行,《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HSE审核员注册管理暂行规定》(质安字[2000]第113号)同时废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