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工程建设项目质量管理规定-(xiexiebang推荐)
附件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 工程建设项目质量管理规定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和规范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以下简称集团公司)工程建设项目质量管理,认真贯彻“诚实守信,精益求精”的质量方针,提高工程建设项目质量水平,增强核心竞争力,根据国家工程建设法律法规和集团公司有关规定,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本规定适用于集团公司及其全资子公司、直属企事业单位(以下简称所属企业)对新建、扩建、改建等工程建设项目的质量管理工作。抢险救灾和临时性工程建设项目以及油气田工程技术服务和炼油化工检维修作业的质量管理工作不适用本规定。
集团公司及所属企业控股公司的工程建设项目质量管理,应当通过法定程序贯彻执行本规定。境外工程建设项目质量管理按照项目所在国的法律法规,参照本规定执行。
第三条 本规定所称工程建设项目包括油气田地面、油气储运、销售和炼油化工等石油石化专业工程项目以及矿区建设等其他工程项目。
第四条 集团公司质量与标准管理部负责工程建设项目质量的综合管理与监督,主要履行以下职责:
(一)贯彻执行国家工程建设质量管理法律法规,制订集团公司工程建设质量管理相关规定;
(二)组织和指导所属企业建立健全工程建设项目质量管理体系,并监督检查体系运行情况;
(三)负责集团公司工程质量监督业务管理工作,归口管理石油天然气工程质量监督总站和各监督站(以下简称集团公司工程质量监督机构);
(四)组织集团公司对工程建设项目的质量检查,负责工程质量信息管理,掌握质量动态;
(五)归口管理工程建设重要产品、设备驻厂监造工作;
(六)协调处理集团公司及所属企业与外部用户、专业分公司之间发生的重大工程质量纠纷,组织调查处理特大工程质量事故以及涉及两个或两个以上专业分公司的工程质量事故。
集团公司总部机关其他有关部门在其职责范围内负责工程建设项目质量管理相关工作。
第五条
专业分公司负责本专业工程建设项目质量管理工作,主要履行以下职责:
(一)贯彻执行国家工程建设质量管理法律法规,组织落实集团公司工程建设质量管理规定,制定本专业工程建设项目质量管理的实施细则;
(二)对归口管理企业建立的工程建设项目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情况进行检查、评审和审核,促进体系不断完善并有效运行;
(三)组织对本专业工程建设项目的质量检查,对工程质量信息进行统计分析,掌握质量动态;
(四)按照集团公司投资管理权限,负责在(预)可行性研究、初步设计、开工报告审查(批)、竣工验收等环节中,落实工程建设项目质量管理的有关要求;
(五)组织协调处理本专业范围内的重大工程质量纠纷,组织调查处理本专业内的重大工程质量事故,参与相关特大工程质量事故调查处理;
(六)集团公司授权的其他有关管理工作。
第六条
承担工程建设项目建设管理的所属企业(以下简称建设单位)是项目质量管理的责任主体,主要履行以下职责:
(一)贯彻执行集团公司总部、专业分公司工程建设质量管理规定,落实工程建设项目管理机构和人员的质量管理责任;
(二)按照集团公司投资管理权限,负责在(预)可行性研究、初步设计、开工报告审查(批)、合同管理、施工图设计、施工过程管理、竣工验收等环节中,落实工程建设项目质量管理的有关要求;
(三)检查工程建设项目质量,实施质量改进,对工程质量信息进行统计分析,掌握质量动态;
(四)组织调查处理本企业的一般和较大工程质量事故,配
合上级部门对重、特大工程质量事故的调查处理。
第七条
集团公司工程质量监督机构负责实施具体工程建设项目质量监督工作,主要履行以下职责:
(一)受国家主管部门委托,依法对集团公司投资的石油石化专业工程质量实施监督管理,并对委托部门负责;
(二)对工程建设项目执行集团公司工程质量管理规定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对集团公司负责;
(三)负责工程质量监督信息的统计分析,向国家和集团公司主管部门报告工作情况。
第八条
集团公司总部机关有关部门、专业分公司和所属企业开展工程建设活动,应严格执行基本建设程序。
工程建设项目的物资采购、承包商使用、招标、合同管理、档案管理等工作,应严格遵守集团公司相关规定,规范运作。
第九条
建设单位和PMC、EPC、勘察、设计、施工、检测、监理、监造、咨询评估等承包商及有关人员,在工程设计合理使用年限内对工程建设项目质量各负其责。物资采购单位和供应商对工程建设项目采购物资的质量负责。
承包商和供应商应具有相应的资质,从业人员应取得相应资格。第十条
建设单位应按照集团公司规定选择确定项目管理模式,积极采用“业主+PMC+EPC”等工程建设项目管理模式,并明确各承包商在工程建设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工作界面和工作职责。
第十一条
集团公司鼓励在工程建设项目中采用先进的科— 6 —
学技术和管理方法,开展全员质量管理活动,不断提高工程建设质量,争创优质工程。
第二章
项目前期阶段质量控制
第十二条
工程建设项目立项建议应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集团公司业务发展规划,严禁采用落后或已淘汰的生产工艺技术和产品方案。
第十三条
编制和审查工程建设项目(预)可行性研究报告,应对影响项目重大质量风险的因素进行论证,在质量方面满足以下要求:
(一)选址选线方案符合工程所在地的城市规划,符合地质、地震灾害、水土保持、矿产压覆等专项评估结论;
(二)拟采用的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等按规定通过了鉴定,无重大质量风险或规避风险的措施科学可靠;
(三)建设规模、内容、生产工艺技术路线、产品方案及质量性能指标、技术水平等研究结果经过了多方案比选和论证,结论科学准确;
(四)拟定工期科学合理;
(五)其他应满足的质量要求。
第十四条 建设单位应委托设计单位编制项目初步设计文件。编制和审查初步设计文件应满足以下质量要求:
(一)符合批准的可行性研究报告,无违反国家法律法规、— 7 —
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的内容;
(二)依据的标准规范现行有效、适用范围准确;
(三)内容和深度符合国家、行业和集团公司的规定,设计依据的原始资料真实、准确、齐全;
(四)按照国家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明确了工程设计合理使用年限;
(五)选址选线、主要工艺流程、总平面布置科学合理,主要建构筑物的地基基础、主体结构体系安全可靠;
(六)采用的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等成熟可靠,技术水平、主要经济技术指标先进,符合实际;
(七)选用的主要设备、材料科学合理,质量要求明确;
(八)公用设施、产品检验等生产辅助设施齐全配套,能够满足生产和质量管理工作需要;
(九)其他应满足的质量要求。
第十五条 经批准的项目(预)可行性研究报告、初步设计,其建设规模、选址选线、工艺技术、产品方案等内容发生重大变化,或批准超过两年未开展实质性工作的,应重新报批,并对影响质量的重大风险因素和内容进行重新评估和审核。
第三章 项目实施阶段质量控制 第一节
勘察、设计质量控制
第十六条
建设单位应向承包商提供满足作业需要的原始资料。原始资料必须真实、准确、齐全。
第十七条
建设单位应要求勘察单位按照标准规范进行勘察。勘察单位出具的勘察成果应真实、准确,并满足工程建设项目规划、选址、设计、岩土治理和施工的需要。
第十八条 建设单位应要求设计单位按照项目批准文件、勘察成果进行工程设计,不得擅自改变项目批准文件的质量要求。
第十九条 建设单位应要求设计单位优先采用标准化设计成果,对涉及结构安全、重要工艺流程等关键设计环节应进行详细准确的计算。
第二十条 施工图设计文件中选用的原材料、构配件和设备等,应注明规格、型号、材质、性能等技术指标。除有特殊要求的原材料、专业设备、工艺生产线等外,设计单位不得指定生产厂家、供应商。施工图设计文件的内容和深度应符合国家、行业和集团公司的规定,并满足施工需要。
建设单位不得要求设计单位违反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降低工程质量。
第二十一条 建设单位应要求勘察、设计单位与施工、监理单位积极配合,做好现场技术服务,参加相关质量验收和质量问题的分析处理。
第二节
施工准备阶段质量控制
第二十二条
建设单位应制订可量化考核的工程建设项目质量目标,并在招标文件和合同中明确。
第二十三条
承包商应成立项目管理机构,建立现场质量责任制,按照合同约定配备满足工程需要的管理人员、标准规范、施工机具、设施、检测仪器、设备等。未经建设单位同意,承包商不得随意更换合同中约定的关键岗位不可替换人员,不得随意减少承诺的其他资源投入。
建设单位应对承包商资源投入和现场工程质量保证体系建立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第二十四条
施工单位应编制施工组织设计,针对施工难点和关键工序制订施工方案,对工序、原材料、构配件、设备以及涉及结构安全的试块、试件等制订质量检验计划,确定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点和控制措施。
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质量检验计划应经监理单位审核,并报建设单位审批。
第二十五条
按照国家《建设工程监理范围和规模标准规定》应实施监理的工程建设项目,建设单位应当委托监理单位进行监理。监理单位与被监理单位不得有直接隶属关系或者影响监理工作客观公正的其他利益关系。
第二十六条
监理单位应编制监理规划,对专业性较强的工程建设项目,还应分专业制订监理实施细则。监理规划和监理实施细则应结合工程实际,明确巡视、平行检验、旁站的部位、检— 10 —
查内容、抽检比例和质量控制要求等。
监理规划和监理实施细则应报建设单位审批。
第二十七条
建设单位应与施工单位在合同中明确各自物资采购的范围。物资采购单位应与供应商明确物资质量标准,约定质量验收方法和质量责任等。采购物资的质量应符合技术标准、设计要求和合同规定。
第二十八条
列入集团公司产品驻厂监造目录的工程建设重要产品和设备,应由建设单位委托监造单位实行监造。监造单位与被监造单位不得有直接隶属关系或者影响监造工作客观公正的其他利益关系。
第二十九条
监造单位应编制监造计划和监造实施细则,并报建设单位审批。监造计划和监造实施细则应结合生产制造工艺,明确对生产制造过程各阶段的监督检验内容、方法、标准和质量控制指标等。
第三十条
建设单位应要求监造单位认真履行监造职责,确保被监造的产品或设备的质量符合标准和采购合同要求,并对监造工作质量进行监督检查。
监造单位发现质量问题时,应责令被监造单位采取措施进行整改,直至符合质量要求,重大质量问题应及时报告建设单位。
第三十一条
建设单位应组织设计交底和施工图会审。设计单位就项目工艺技术特点、施工难点、特殊部位和关键环节的质量要求作出详细说明,明确施工质量验收规范。施工、监理
等单位结合现场施工技术条件,审查实现设计意图的可行性,对施工图设计文件中存在的疑问和问题与设计单位达成一致意见。
第三十二条
当工程建设项目主要原材料、构配件、设备和施工图设计文件交付进度能够满足连续施工需要,具备项目实施条件后,建设单位应按照国家和集团公司有关规定,领取施工许可证或者办理开工报告审批。
第三节
施工质量控制
第三十三条
建设单位应要求施工单位按照施工图设计文件、标准规范、工艺操作规程进行施工,并进行监督检查。
施工单位不得偷工减料、以次充好,不得擅自修改工程设计进行施工。在施工过程中发现勘察、设计文件有差错或与现场实际情况不符的,应当及时提出意见和建议。
第三十四条
建设单位应要求施工单位严格按照施工图设计文件、标准规范和合同约定,对原材料、构配件和设备质量进行检验,经监理工程师确认合格后,方可在工程建设项目中安装使用。
施工单位应对原材料、构配件和设备在工程中安装使用的部位做好详细记录,确保质量控制的可追溯性。
第三十五条
施工质量应严格执行施工操作人员自检、工序交接互检、专职质量检查员检查的质量三检制。施工单位应与工程进度同步做好工程质量检查记录,并按规定向监理单位申报核查。— 12 —
隐蔽工程等关键工序质量未经监理工程师签字认可,施工单位不得进行下一道工序的施工。施工单位对已完工程应有成品保护措施。
第三十六条
工程建设项目原材料、构配件、设备的现场抽样检验、焊接质量无损检测等涉及结构安全的实体质量检测,应由建设单位委托检测单位进行检测。检测单位与被检测的施工单位不得有直接隶属关系或者影响检测工作客观公正的其他利益关系。
第三十七条
建设单位应要求检测单位严格按照标准规范、设计要求和监理指令开展工程质量检测工作,并进行监督检查。对需进行现场抽样检验的原材料、构配件及有关试块、试件等,施工单位应在建设单位或监理单位的见证下现场取样。
第三十八条
建设单位应要求监理单位认真履行对施工质量的监理职责,保证施工过程质量始终处于受控状态,并对监理工作质量进行监督检查。
监理单位发现质量缺陷,应及时下达监理工程师通知单或工程暂停令,审查处理方案,并检查整改结果。工程质量监督计划中确定的停(必)监点,监理单位应向工程质量监督机构报验,并经其检查合格。
第三十九条
建设单位应充分利用信息化管理手段,对承包商资源投入情况和现场质量保证体系运行的有效性进行监督检查,实施动态管理。
第四节
验收和试运投产质量控制
第四十条
石油石化专业工程建设项目按照施工图设计文件建成,并按照规定程序完成中间交接和联动试车后,由建设单位组织交工验收,确认工程质量达到验收标准后,方可组织试运投产工作。
第四十一条
石油石化专业工程建设项目试运投产前,负责生产运营的单位应编制报批试运投产方案,明确试运质量目标、试运程序、工艺技术指标、关键质量控制点、开停车正常操作要点和事故处理预案等。
试运投产期间,设计、施工等单位应按照合同约定的要求承担保运工作。
第四十二条
石油石化专业工程建设项目试运投产后,负责生产运营的单位应按规定对工程建设项目的装置生产能力、工艺指标、产品质量、设备性能、自控水平等是否达到设计要求进行生产考核。
第四十三条
工程建设项目竣工验收应符合以下质量方面的要求:
(一)工程建设项目按照批准的设计文件内容全部配套建成,并满足生产使用需要;
(二)现场查验工程质量不存在影响结构安全和使用功能的严重质量问题,对少量遗留的工程质量问题提出了整改意见并限期整改;
(三)经连续试运考核,主要生产工艺技术指标、生产能力、— 14 —
产品品种和质量达到了设计要求;
(四)建设单位、各承包商和物资采购单位分别对质量管理工作进行了总结和评价,竣工验收资料齐全完整;
(五)其他应满足的质量要求。
第五节
保修和后评价质量控制
第四十四条
工程建设项目实行质量保修制度。建设单位应要求施工单位出具质量保修书,质量保修书应当明确工程建设项目保修范围、期限和责任等内容。
第四十五条
工程建设项目在保修范围和保修期间发生的质量问题,建设单位应责成施工单位履行保修义务,分析质量责任,并由责任方承担造成的损失。
第四十六条
工程建设项目后评价工作应对以下与质量相关的内容进行评价:
(一)项目建设质量是否达到原定质量目标;
(二)生产的产品性能、技术指标是否达到设计要求和国家规定;
(三)生产工艺技术是否成熟、可靠,主要设备和材料选型是否科学合理,能否做到长周期、平稳运行;
(四)原计划工期与实际工期相比是否合理;
(五)应汲取的质量管理经验和教训;
(六)其他与质量相关的内容。
对后评价中发现的质量隐患,应进行整改,并经质量验收合格。第四十七条
工程建设项目达到设计合理使用年限后需要继续使用的,资产所有人应当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单位进行鉴定,并根据鉴定结果采取加固、维修改造等措施,重新界定继续使用期限。
第四章 质量监督管理
第四十八条
集团公司实行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制度。建设单位和承包商应按照国家《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接受工程质量监督机构的监督管理。
第四十九条
建设单位在领取施工许可证或开工报告前,应依法办理工程质量监督手续。石油石化专业工程建设项目,建设单位应向集团公司工程质量监督机构办理工程质量监督手续。矿区建设等其他工程建设项目,建设单位应向项目所在地相关专业工程质量监督机构办理工程质量监督手续。
未办理工程质量监督手续的工程建设项目,建设单位不得组织进行施工。
第五十条
石油石化专业工程建设项目监督工作开始前,集团公司工程质量监督机构应按规定编制和审批监督工作方案。监督工作方案应明确项目监督机构设置、人员组成、检测仪器、设备和工作设施的配备,还应针对工程建设项目质量监督工作的重点及难点作出分析,明确抽查方法和数量等。
第五十一条
集团公司工程质量监督机构应编制监督计划,— 16 —
在项目开工前下达到建设单位和各承包商。集团公司工程质量监督机构应按照监督计划确定的停(必)监点对实体质量进行监督检查,还应对以下质量行为进行监督检查:
(一)建设单位办理工程建设项目(预)可行性研究、初步设计和开工报告审批情况,工程发包、合同管理以及对承包商的质量监管情况;
(二)各承包商的资质及有关人员的资格,现场资源投入和质量责任制落实情况;
(三)勘察、设计质量情况,监造、监理、施工、检测等单位质量管理控制文件的编制和审批情况;
(四)原材料、构配件及设备的检验、使用前审批、安装使用记录等情况;
(五)施工和监理单位工序质量检验和管理情况;
(六)工程验收、试运投产的组织、程序和内容;
(七)建设单位和承包商应遵守的其他质量行为。第五十二条
集团公司工程质量监督机构在建设过程中发现有违反工程质量管理规定的行为和工程实体质量的问题,应当采取责令改正、限期整改、暂停施工等措施进行处理,并记录不良质量行为。
集团公司质量与标准管理部对不良质量行为记录予以定期公布,并纳入诚信档案。
第五十三条
建设单位和承包商对工程质量监督机构提出
— 17 — 的有关质量行为和工程实体质量的问题应进行整改,直至符合国家法律法规、集团公司工程质量管理规定和标准规范的要求。
第五十四条
集团公司实行工程质量信息报告制度。建设单位按年度向集团公司质量与标准管理部和专业分公司上报工程建设项目质量情况综合分析报告。
建设单位在项目开工后,应通过集团公司质量管理信息系统按进度填报项目各阶段质量情况。集团公司工程质量监督机构应按照监督工作程序,定期向集团公司质量与标准管理部上报工程质量监管情况。
集团公司质量与标准管理部、专业分公司、建设单位应作好工程质量的动态管理工作,及时督促有关单位对重大质量问题和质量管理违规行为进行整改。
第五十五条
集团公司质量与标准管理部和专业分公司组织工程建设项目质量检查,并对发现的严重质量问题予以通报和处理。
第五十六条
石油石化专业工程建设项目在竣工验收前,集团公司工程质量监督机构应向竣工验收机构提交工程质量监督报告。其中,集团公司一、二类项目的工程质量监督报告应报集团公司质量与标准管理部备案。矿区建设等其他工程建设项目,由实施监督的相关专业工程质量监督机构出具工程质量监督报告。
工程质量监督报告结论为不具备竣工验收条件的工程建设项目,不得组织竣工验收。
第五十七条
建设单位和承包商不得影响或者干扰工程质— 18 —
量监督机构依法依规开展工作,保证其独立、客观、公正。
第五十八条
建设单位和承包商对工程质量监督提出的问题存在异议的,可向工程质量监督机构提出申诉,也可向其上级主管部门提出申诉。集团公司工程质量监督机构直接受理的申诉,其处理结果应及时报告集团公司质量与标准管理部。
第五十九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对工程建设项目质量事故、质量缺陷都有权检举和投诉。
第五章
质量责任
第六十条
集团公司实行工程建设项目质量责任追究制度。违反本规定发生质量事故或者受到国家行政处罚的,应追究有关单位和人员的责任。
第六十一条
工程建设项目质量情况纳入各级单位负责人的绩效考核,绩效考核按照集团公司管理人员绩效考核办法执行。
第六十二条
集团公司总部机关部门、专业分公司和建设单位违反本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给予批评教育,并责令改正;应当承担纪律责任的,按照集团公司违纪违规行为处分规定给予责任人相应处分:
(一)(预)可行性研究报告、初步设计文件违反国家法律法规、产业政策,或者存在严重错误,予以批复的;
(二)违反基本建设程序开展工程建设活动的;
(三)建设单位未按规定实行监理、监造、检测的,未按规
定办理工程质量监督手续、开工报告审批或者领取施工许可证的;
(四)建设单位不履行质量管理职责,以包代管的;
(五)在工程建设项目招标、物资采购、合同管理、工程验收、试运投产、保修、后评价、工程质量事故处理、工程质量信息报告等工作中违反质量管理规定的。
第六十三条
承包商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给予批评教育,并责令改正;造成损失的,按照合同承担违约责任,并按照集团公司承包商管理办法纳入对承包商的评价;对隶属集团公司的承包商,应当承担纪律责任的,按照集团公司违纪违规行为处分规定对责任人给予相应处分:
(一)将承揽的工程建设业务转包或者违法分包的,或无资质从事工程建设相关业务的;
(二)工程咨询评估技术服务机构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开展工作,在(预)可行性研究报告或专项评估中出现重大错误的;
(三)勘察、设计单位违反工程建设标准进行勘察、设计的,或不履行现场技术服务职责的;
(四)设计单位违规指定原材料、设备等生产厂家和供应商的;
(五)原材料、构配件和设备未经检验或检验不合格,在工程上安装使用的,或使用部位记录不详,无法追溯的;
(六)施工单位不按施工图设计文件、标准规范和工艺操作规程施工,存在偷工减料行为的,或者不履行施工质量检验职责,— 20 —
将不合格的工程按照合格检查验收的;
(七)工程建设项目质量管理有关记录和资料等收集整理归档与工程进度不同步,或弄虚作假的;
(八)监造、监理、检测单位未按规定履行职责,或弄虚作假的;
(九)其他违反本规定造成严重后果的。
第六十四条
集团公司工程质量监督机构和人员未按照规定履行监督职责的,由主管部门给予批评教育,并责令改正;应当承担纪律责任的,按照集团公司违纪违规行为处分规定对责任人给予相应处分。
第六十五条
建设过程中发生工程质量事故,有关单位应按照集团公司质量事故管理规定进行报告、调查和处理。
第六章 附 则
第六十六条
本规定由集团公司质量与标准管理部负责解释。第六十七条
本规定自2012年7月1日起施行。
第二篇: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工程建设项目管理办法.精讲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 工程建设项目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以下简称集团公司)工程建设项目(以下简称项目)管理,规范项目建设行为,提高项目管理水平和投资效益,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集团公司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集团公司及全资子公司、直属企事业单位(以下称建设单位)的境内项目管理。
集团公司及建设单位控股公司的境内项目管理,应当通过法定程序贯彻执行本办法。
境外项目及国内对外合作项目管理参照本办法执行。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项目包括集团公司投资新建、改建及扩建的油气田地面、炼油化工、油气储运、加油(气)站、建构筑物等(详见附件)。
第四条
项目管理应严格执行建设程序,突出质量和效益,强化风险控制,积极推广标准化设计、规模化采购、工厂化预制、模块化建设,充分应用集团公司企业资源计划(ERP)系统、项
— 3 — 目管理(EPM)系统,优选承包商和供应商,加强项目全过程管理,确保项目各项目标顺利实现。
集团公司对在项目管理工作中做出突出成绩的集体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五条
集团公司工程建设项目领导小组(以下简称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制订集团公司工程建设项目管理办法和相关政策,统筹协调工程建设实施过程中的重大事项。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集团公司规划计划部,负责落实领导小组各项决定,督促相关部门和专业分公司履行项目管理相关职责。
集团公司相关部门按照权限和职能分工履行项目管理与监督职责。
第六条
专业分公司履行以下职责:
(一)贯彻落实国家、行业和集团公司有关工程建设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及标准规范;
(二)负责权限范围内项目(预)可行性研究工作组织、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审批、项目基础设计(初步设计)审批及专项技术方案审批;
(三)负责一类、二类项目管理手册备案管理和执行检查;
(四)组织、指导、监督建设单位办理项目专项评价和核准、备案手续并获取所需支持性文件;
(五)初审提前采购计划,审查引进设备技术方案、引进设备清单,审批或会签权限内招标方案、招标结果和可不招标事项;
(六)审批一类、二类项目总体部署及开工报告;
(七)指导、监督项目质量、健康安全环保(HSE)、进度、投资和风险控制等工作;
(八)组织审查和审批一类、二类及专业分公司指定项目试运行投产方案,负责协调落实试运行投产所需资源;
(九)组织一类、二类项目竣工验收;
(十)集团公司总部授权管理的其他事项。第七条
建设单位履行以下职责:
(一)贯彻落实国家、行业和集团公司有关工程建设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及标准规范;
(二)组织编报项目(预)可行性研究报告,审批四类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负责办理项目专项评价报告并获取核准、备案项目所需的支持性文件;
(三)负责提出项目管理模式,组建业主项目部;
(四)组织编制项目基础设计,审批四类项目基础设计,组织详细设计(施工图设计)审查及设计交底;
(五)负责权限内物资采购、服务采购、招标组织和合同签订,以及权限外的报批工作;
(六)组织编制项目总体部署、开工报告,办理项目工程质量监督申报手续,审批三类、四类项目总体部署和开工报告;
(七)负责项目质量、HSE、进度、投资和风险等管理与监督;
(八)编制项目试运行投产方案,审批三类、四类项目试运
— 5 — 行投产方案,负责项目试运行投产组织和指挥;
(九)负责项目文件资料收集、整理和归档工作;
(十)组织一类、二类项目初步验收和三类、四类项目竣工验收;
(十一)集团公司总部、专业分公司授权管理的其他事项。
第二章
前期工作管理
第八条
项目前期工作主要包括项目(预)可行性研究,项目专项评价及报批,项目审批、核准或备案,项目管理机构组建以及管理模式选择等。
第九条
项目(预)可行性研究,应以集团公司中长期业务发展规划为依据。未纳入业务发展规划的项目,原则上不得开展(预)可行性研究。
特殊、复杂项目应开展预可行性研究,待批复后再组织开展项目可行性研究;其他项目可直接开展可行性研究。
第十条
项目(预)可行性研究,应委托集团公司承包商资源库内具有相应咨询资质及业绩的承包商开展。委托方应及时向其提供准确、有效和完整的项目基础资料。
需多家承包商共同开展项目(预)可行性研究的,应明确负总责的承包商。
第十一条 项目可行性研究应遵循国家、行业及集团公司有 — 6 — 关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和标准规范,以批复的项目预可行性研究报告和国家、地方政府、集团公司相关批复文件及委托函或合同为依据,对项目资源、市场、技术、经济和社会环境影响等进行调查分析和研究,论证项目可行性,为项目决策提供依据。
结合项目特点,在项目可行性研究阶段,根据需要可开展初步勘察工作。
第十二条
项目可行性研究应突出风险分析,对项目建设和运营过程中主要风险因素及其发生概率和影响程度,进行定性、定量分析,提出防范风险对策。
第十三条
项目可行性研究应对市场、技术和经济等方面的竞争力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综合评价项目竞争力。
第十四条
项目可行性研究应按照国家和集团公司有关规定,对项目社会影响进行分析评价,研究论证当地社会条件对项目的适应性和可接受程度,评价项目的社会可行性。
项目规模大、使用土地较多、涉及拆迁和移民范围较广、对社会或生态环境影响较大的,应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进行重点社会影响评价分析。
第十五条
项目可行性研究阶段应根据国家及地方政府有关规定同时开展专项评价。专项评价应委托具有相应资质及业绩的专业机构承担,专项评价报告应按照有关规定获得政府相关部门批准。
前款所称专项评价主要包括:地震、地质灾害、水土保持、土
— 7 — 地复垦、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矿产压覆、环境影响、安全、职业病危害、节能、文物调查、防洪、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等。
不涉及新征土地、变更厂址的改扩建类项目,根据有关规定可适当减少专项评价内容。
第十六条
项目可行性研究应按照集团公司发布的相关业务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规定,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内容和深度应满足规定要求,研究结论实事求是、客观真实,不得有虚假说明、误导性陈述和重大遗漏。投资500万元以下的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内容和深度在满足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可适当简化。
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中涉及保密内容的,应单独成册。第十七条
实行核准制项目的申请报告和备案制项目的备案材料,应根据国家及地方政府有关规定编制,满足项目核准、备案要求。
第十八条
项目(预)可行性研究报告审批及变更,按照集团公司投资管理办法相关规定执行。
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审批应按照集团公司“三重一大”决策制度的要求,充分论证,集体决策。
第十九条
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批复后或项目申请报告核准、备案后,应组建业主项目部。集团公司总部直接组织实施的项目,由集团公司组建业主项目部,按建设单位管理并承担项目管理职责;建设单位组织实施的项目,由建设单位组建业主项目 — 8 — 部,并授权其负责项目管理。
第二十条
集团公司实行项目管理人员职业资格制度,业主项目部等关键岗位人员应具备相应的职业资格。职业资格管理办法由集团公司另行制定。
第二十一条
在项目可行性研究阶段或总体设计阶段,建设单位应根据项目特点和建设目标要求,结合本单位人力资源能力等条件,按以下项目管理模式,提出选择方案:
(一)投资规模大、一体化程度高、工艺技术复杂、实施环节多的大型炼油化工及液化天然气(LNG)等项目,一般应采用“业主(建设单位)+项目管理承包(PMC)+工程总承包(EPC)”模式;需要项目管理团队(PMT)或与项目专业管理公司组建联合项目管理团队(IPMT)的,采用“PMT/IPMT+EPC+监理”模式。
(二)技术复杂的整装油气田地面建设、天然气处理厂、大型炼油化工装置、大型油气储运、多个加油(气)站捆绑建设等项目,一般应采用“业主+EPC+监理”模式。
(三)其他项目可采用“业主+设计(E)+采购(P)+施工(C)+监理”、“业主+EP+C+监理”或“业主+E+PC+监理”等模式。
第二十二条
项目管理模式选择方案应按照以下要求履行审批手续:
(一)一类项目管理模式,报专业分公司审批,并报领导小组办公室备案;
(二)二类项目管理模式,报专业分公司审批;
(三)三类、四类项目管理模式由建设单位自行审批。第二十三条
项目管理模式确定后,建设单位应通过合同明确参建各方的权利和义务。
第二十四条
业主项目部应组织编制项目管理手册。项目管理手册应全面覆盖项目质量、HSE、进度、投资、采购、风险、文档等管理内容,明确项目管理目标、职责划分、管理界面、工作流程,建立项目管理执行的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制度、标准规范指引等。四类项目管理手册内容可适当简化。
项目管理手册由建设单位审批,一类、二类项目报专业分公司备案,并在开工报告批复前发布实施。专业分公司和建设单位应对项目管理手册执行情况进行跟踪检查。
第三章
实施过程管理 第一节
工程设计
第二十五条
建设单位应按照国家法律法规及集团公司招标管理和承包商管理相关规定,选择具有相应资质及业绩的设计承包商。
第二十六条
建设单位应按合同约定督促设计承包商按以下要求开展工作:
(一)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及国家、行业、集团公司相关标准规范;
(二)采用先进、成熟、可靠的工艺技术、装备和材料,同等条件下优先采用集团公司自有的工艺技术、装备和材料,积极推动国产化;
(三)加强设计方案优化工作,优选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可靠的方案,实现项目投资效益最大化;
(四)积极推行标准化设计,采用先进的设计方法和手段,提高设计效率、水平和质量;
(五)不得指定设备和材料供应商。
第二十七条
根据项目需要,建设单位可组织开展项目勘察工作。建设单位应明确选址勘察、初步勘察和详细勘察各阶段具体内容和要求,组织勘察承包商依照国家和集团公司相关规定开展勘察工作,形成勘察报告。勘察报告应满足项目设计各阶段工作需要。
第二十八条
项目设计应按照基础设计和详细设计两个阶段进行。基础设计应依据批准的可行性研究报告等进行,满足长周期设备订货和开展详细设计需要,预留合理的采购、制造周期和建设工期。详细设计应按照批准的基础设计开展,满足设备材料采购、非标设备制造和施工安装的需要。实行EPC模式的项目,详细设计由总承包商按合同约定负责组织实施。
工艺技术复杂的大型炼油化工项目,在基础设计前还应进行总体设计。建设单位在组织总体设计过程中应统一确定设计标准和原则,协调指导各设计承包商开展相关工作。
— 11 — 第二十九条
总体设计、基础设计应由建设单位组织预审或审查,并按以下规定进行审批:
(一)一类、二类项目由专业分公司审查,规划计划部会签后,报集团公司分管领导审批;
(二)三类项目由专业分公司审批,报规划计划部备案;
(三)四类项目由建设单位审批,报专业分公司备案。第三十条
经批准的基础设计,需变更投资主体、建设地点、建设规模、工艺技术方案、主要设备选型、工程范围和建设标准等重大事项的,应按照审批权限重新报批。
第三十一条
详细设计文件应由建设单位组织审查并形成审查意见,设计承包商应按审查意见和相关标准规范修改完善。
建设单位应组织相关参建各方做好设计文件交底工作。
第三十二条
建设单位在与设计承包商签订的合同中,应明确设计承包商在设计、施工、工程保修阶段工作内容,以及勘察、设计成果归属。建设单位就一个项目委托多个设计承包商的,应明确划分各设计承包商之间设计工作内容与范围。
第二节
物资采购
第三十三条
项目物资采购应遵守国家和集团公司物资采购和招标有关规定,原则上采取招标采购和网上采购方式。不符合招标和网上采购条件的,可采用竞争性谈判、询价、单一来源等采购方式。
— 12 — 第三十四条
项目所需物资原则上由建设单位按集团公司规定的权限负责采购。实行EPC模式的项目,应按合同约定执行,建设单位应加强监督管理。任何单位、部门或个人不得以任何理由和方式,指定或变相指定供应商。
第三十五条
在同等条件下,项目物资采购应优先采购经质检部门检测合格节能环保型物资,以及集团公司自产、国产和战略供应商物资。
第三十六条
项目进口机电产品的采购,以及涉及集团公司《限制与禁止类引进技术目录》的工艺、技术、装备等的采购,应按照国家和集团公司有关规定,履行审批手续。未经审批,不得自行进口,禁止以任何方式变相进口。采购进口物资应充分利用国家有关鼓励政策。
第三十七条
基础设计批复前确需提前引进的工艺技术及提前采购的长周期设备,在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批复或项目核准后,由建设单位提出申请、设计承包商出具技术证明文件,经专业分公司初审,由规划计划部审查后报集团公司分管领导审批。
第三十八条
物资采购应严格执行国家、行业和集团公司技术标准和项目设计文件要求。确需变更的,应经设计承包商出具设计变更单,报建设单位审批。
第三十九条
物资采购应严把质量关,加强关键设备和材料的监造、检验、验收以及运输和仓储等工作的管理,落实相应管理责任,确保物资合格入场。
第三节
工程施工
第四十条
建设单位应按照国家法律法规及集团公司招标管理和承包商管理相关规定,选择具有相应资质及业绩的施工承包商。建设单位按照不同项目管理模式要求,以合同形式明确承包商的责任。
建设单位应加强工程施工管理与监督,不得以包代管,禁止承包商将工程转包,禁止承包商将主体工程分包、将工程肢解后分包及分包给资质不符合要求的分包商。允许分包的工程,建设单位应在与承包商签订的合同中明确分包内容,但不得指定分包商;分包商短名单应经建设单位认可,最终确定的分包商及分包合同应报建设单位备案。
第四十一条
项目开工应具备以下主要条件:
(一)项目已经核准或备案,基础设计文件已批复;
(二)项目投资计划已下达;
(三)项目施工合同已签订,开工所需的设备、材料、人员、施工机具等已落实;
(四)开工部分详细设计已完成审查、交底;
(五)施工组织设计及专项施工方案已经审查;
(六)已取得工程质量监督手续、用地许可、建设工程施工许可等;
(七)项目总体部署、项目管理手册、开工报告已经批准。
— 14 — 第四十二条
建设单位应要求施工承包商按合同约定组建现场管理机构,配备满足施工需要的人员、机械设备和生活设施,关键岗位和特殊工种应持证上岗。建设单位根据需要可对施工承包商关键岗位人员进行考核,考核不合格的应要求更换合格人员。
第四十三条
项目施工过程中,建设单位应要求施工承包商加强现场质量和HSE管理,制定并落实管理计划和目标,强化隐蔽工程、关键工序及设备材料质量控制,实现工程建设本质安全。
第四十四条
建设单位应组织协调参建各方做好工作衔接,要求参建各方按合同约定做好施工现场配合工作,解决施工中出现的问题。
建设单位应根据需要及时协调项目所在地供水、供电、通信、消防、土地、医疗等政府部门和企业,为工程施工提供保障。
第四十五条
建设单位应加强施工过程中的变更管理,建立并履行变更审批程序,及时以书面形式通知相关方实施。
第四十六条
建设单位应监督参建各方做好施工过程中各项记录,并按规定及时归档。
第四节
工程监理
第四十七条
建设单位应按照国家法律法规及集团公司招标管理和承包商管理相关规定,选择具有相应资质及业绩的监理承包商。监理承包商与被监理单位不得存在影响监理工作客观公
— 15 — 正的利益关系。实行PMC模式的项目管理承包商不具备相应监理资质的,应另行选用第三方监理承包商。
第四十八条
建设单位应按合同约定督促监理承包商按以下要求开展工作:
(一)成立项目监理机构,建立总监理工程师、总监理工程师代表、专业监理工程师、监理员各负其责的工程监理体系,配置满足工作需要、具有相应资格的监理人员,并保持人员稳定;
(二)根据项目实际编制监理规划和实施细则,明确监理工作重点和要求,并报建设单位审批;
(三)依据设计文件和施工组织设计,按照监理规划和实施细则,采取旁站、巡视和平行检验等方式对工程质量、安全生产和工程进度实施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应及时提出改进意见、发出整改通知或责令停工,做好监理日志记录,并按规定及时归档;
(四)依据授权,对主要设备材料使用、关键工序交接验收、高危有害作业安全措施、隐蔽工程验收、施工变更、项目竣工验收等进行检查,并签字确认。
第四十九条
建设单位应按合同约定和监理规划对监理工作进行管理与监督。
第五节
招标与合同
第五十条
项目招标应执行国家和集团公司有关招标管理法律法规和规定。符合招标条件的,应通过招标选定承包商和供 — 16 — 应商;符合可不招标条件的,应按照集团公司招标管理权限进行审批。
任何单位、部门或个人不得指定或变相指定承包商和供应商,不得干预正常招标工作,不得篡改招标结果、改变中标单位,禁止串标、围标等行为。
第五十一条
项目招标优先委托招标专业机构组织,按管理权限取得招标管理部门资格认可的,可自行招标。委托招标的,应从集团公司认可的招标专业机构名单中选择。
依照合同约定由承包商组织分包招标的,其公开招标的资格审查结果及邀请招标的短名单应经建设单位认可。建设单位应对招标过程进行全程监督。
集团公司总部和专业分公司管理的招标项目应由集团公司招标中心组织实施;特殊专业的,可委托集团公司认可的具有相应资质的其他招标专业机构组织实施。
第五十二条
项目招标方案、招标结果和可不招标事项,应按集团公司招标管理权限履行报批或备案手续。
国家法律法规规定必须招标的项目,原则上应公开招标;符合邀请招标条件的,方可邀请招标。邀请的投标人应在集团公司工程建设承包商资源库和物资供应商库中选择,同等条件下优先选择集团公司内部承包商和供应商。具有高温高压、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等特性的项目,投标人必须具备相应的资质、专业技术能力和业绩。
— 17 — 第五十三条
招标项目的工期、造价和标段划分应科学合理,建设单位不得以任何形式拆分、肢解工程项目以规避招标,不得任意压缩合理工期,不得迫使承包商以低于成本价格竞标。
建设单位应按照不高于批准概算投资额度进行限额招标,超出的作废标处理,特殊情况应按集团公司投资管理权限报批。
第五十四条
建设单位应严格执行集团公司及本单位合同管理规定,落实合同管理责任制,做好项目合同的订立、履行工作;项目合同实行统一管理,并明确专人负责。
第五十五条
建设单位应与项目承包商、供应商在交易发生前依法订立书面合同,并依照集团公司合同管理规定履行审查、审批手续。合同未签署和未生效的,不得实际履行。合同文本应优先使用集团公司合同示范文本。
建设单位在与承包商订立的合同中,应明确承包商HSE责任,或按照国家和集团公司有关规定同时订立HSE合同。
第五十六条
实行EPC模式的项目,工程总承包合同应以固定总价合同为主要模式。
工程总承包商为联合体的,应在总承包合同中明确联合体成员各自承担的工作范围及连带责任。建设单位应审核联合体成员之间签署的联合体协议,做好总承包合同与联合体协议内容的衔接。
第五十七条
建设单位应统筹协调项目各个合同的功能和内容,合理界定各主体的权利和义务,确保各个合同之间有序衔接。
第五十八条
建设单位应根据项目性质,按照集团公司有关 — 18 — 规定,要求承包商和供应商提供投标保证金、履约保函、预付款保函等。集团公司内部承包商和供应商按集团公司有关规定执行。
第五十九条
建设单位应严格执行合同履行确认制度,加强现场签证管理,禁止无权或越权签证。
第六十条
项目合同发生变更或履行过程中发生纠纷的,应按照集团公司合同管理办法和法律纠纷案件管理办法有关规定执行。
第六节
试运行投产
第六十一条
项目试运行投产前,建设单位应做好生产人员配备、培训以及技术、物资、资金、生产配套条件和产品市场营销等生产准备工作。
第六十二条
建设单位应按合同约定,组织EPC总承包商、施工承包商和监理承包商进行项目单机试运行,并在试运行合格后签字确认。
单机试运行合格后,建设单位应按合同约定与EPC总承包商或施工承包商办理中间交接手续。
第六十三条
建设单位应成立试运行投产组织协调机构,统一组织试运行投产工作,组织编制试运行投产方案,按程序审批后实施。涉及成品油、LNG等危险化学品的项目,试运行投产方案应按有关规定报政府主管部门备案。
建设单位应梳理项目试运行投产和运行风险,编制专项应急
— 19 — 预案,并组织应急演练。
建设单位应按规定办理安全、环境保护、职业卫生、消防、防雷防静电等专项验收手续;签订供水、供电、通信等协议;向政府主管部门办理环境保护试生产申请批复、压力容器取证、应急预案备案等。
第六十四条
项目联动试运行和投料试运行由建设单位组织实施,协调参建各方解决试运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缺陷。
第六十五条
投料试运行合格后,建设单位负责组织实施生产考核工作,对项目生产能力、工艺技术指标、环保指标、产品质量、设备性能、自控水平、能耗、消耗定额等进行全面考核。
第六十六条
项目已具备试运行投产条件,非承包商原因不能按期试运行投产的,建设单位应与承包商协商,延长承包商保管期限,并给予合理的经济补偿。
第七节
竣工验收
第六十七条
项目达到以下条件,应及时组织竣工验收:
(一)项目建成投产平稳运行,经生产考核确认达到各项设计指标,生产组织系统建立并转入正常运行;
(二)完成环境保护、安全设施、消防、职业病防护设施等专项验收;
(三)取得工程质量监督报告、项目完整竣工决算审计报告;
(四)项目建设档案完整、准确,并经验收合格;
(五)根据有关规定和项目类别应具备的其他条件。第六十八条
项目竣工验收应依据国家和集团公司相关规定组织实施。
国家组织竣工验收的项目,经专业分公司审查通过后,由集团公司报请国家主管部门组织;一类、二类项目由专业分公司组织,二类项目可授权建设单位组织;三类、四类项目由建设单位组织。
建设单位应要求参建各方按合同约定做好竣工验收配合工作。第六十九条
项目经竣工验收不合格的,建设单位应根据验收意见组织限期整改,并按权限重新申请竣工验收。
第七十条
建设单位应按有关规定及时办理土地登记,取得土地使用权证。使用划拨国有土地的,建设单位应在竣工验收后及时办理土地登记手续。
第七十一条
建设单位应按规定及时接收项目资产,参建各方应提供相关资产清单并办理资产移交手续。
第八节
后评价
第七十二条
集团公司实行项目后评价制度。项目正式投产运行后,应按照集团公司有关规定及时开展项目后评价工作,形成项目后评价报告。
第七十三条
建设单位应对所有项目开展自评价。集团公司规划计划部负责选择重点典型项目并委托第三方开展独立后评价工作,专业分公司予以协助。超过批复工期一年以上仍未建成或
— 21 — 建成后一年以上不能投产的项目,集团公司规划计划部应开展阶段性中间评价或专项评价。
第七十四条
集团公司相关部门、专业分公司和建设单位应根据后评价成果对所评价项目组织整改,后评价成果作为相关单位和人员考核的重要依据。
第四章
目标和风险控制
第一节
质量
第七十五条
建设单位是项目质量管理第一责任主体,应按照国家和集团公司有关项目质量管理法律法规和规定,确定项目质量目标,制定质量控制措施,加强项目建设全过程质量管理。建设单位负责人是质量第一责任人,对项目质量负总责。
在项目可行性研究、设计、采购、施工等环节履行相应职责的有关人员,对质量实行终身负责制。
第七十六条
建设单位应以合同形式明确参建各方质量责任,加强对承包商、分包商和供应商质量监督管理,实现项目质量全面受控。因承包商、分包商和供应商原因发生质量问题或事故的,应追究其相应责任。
第七十七条
建设单位应选用具有相应资格和良好质量业绩的承包商、供应商。禁止选用没有相应资质、借用和冒用他人资质的承包商。
— 22 — 第七十八条
建设单位应加强勘察设计质量控制,要求承包商优先采用标准化设计成果,严格执行设计规范,不得违反强制性标准。
第七十九条
建设单位在申请开工前,应按照国家和集团公司相关规定办理工程质量监督手续,未办理的不得组织施工。
受国家主管部门委托,石油与天然气工程质量监督总站和各监督站负责对石油石化项目实施监督;其他项目报项目所在地相关专业工程质量监督机构实施监督。建设单位和参建各方对工程质量监督发现的问题应及时组织整改。
第八十条
建设单位应加强施工过程的质量监督和控制,要求施工承包商按照详细设计文件、标准规范、工艺操作规程施工,并监督检查。禁止施工承包商在施工过程中偷工减料、以次充好、擅自修改工程设计。
建设单位应对承包商资源投入和现场工程质量保证体系建立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第八十一条
属于集团公司规定应驻厂监造的重要产品和设备,建设单位应按集团公司有关规定委托监造单位实行监造。
第八十二条
建设单位应选择具有相应资质及业绩,且与被检测承包商或供应商不存在利益关系的检测单位,对项目关键工序及重要设备、材料等质量进行检测。经检测不合格的不得安装使用或进入下一道工序。
第八十三条
集团公司实行项目质量保证和保修制度。
— 23 — 建设单位应在合同中明确要求承包商、供应商提供项目质量保证金或保函。集团公司内部承包商和供应商按集团公司有关规定执行。
建设单位应要求承包商出具质量保修书。保修范围和期限内发生的质量问题,应按合同规定履行保修责任。
第八十四条
项目发生质量事故的,应按照集团公司质量事故管理规定处理。
第二节
健康安全环保
第八十五条
建设单位是项目HSE责任主体,应按照国家和集团公司有关HSE法律法规和规定,配备项目HSE管理人员,统一协调、监督参建各方的HSE工作。
第八十六条
建设单位应按照政府主管部门有关规定,组织开展环境影响评价、安全评价、职业病危害预评价等专项评价及安全设施设计审查、职业病防护设施设计审查和消防设计审核等相关工作,并取得政府主管部门批复或备案手续。
第八十七条
建设单位应按合同约定要求参建各方建立并有效运行HSE体系,落实HSE责任,加强项目全过程危害辨识、评估、控制和应急管理,防范事故发生。
第八十八条
油气处理和储运、炼化生产等具有流程性工艺特征的项目,建设单位可在基础设计审查前或工艺包设计完成后开展危险与可操作性分析(HAZOP分析),分析结果应在后续工 — 24 — 作中逐项落实。
第八十九条
项目安全设施、环境保护设施、消防设施、职业病防护设施、水土保持设施等应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使用。
第九十条
项目HSE施工保护费实行专款专用,建设单位应在招标文件中列出HSE施工保护费用项目清单,投标人的报价中应单列此项费用。建设单位应及时足额拨付给项目参建各方,不得挪作他用。
第九十一条
发生HSE事故,建设单位应立即启动事故应急预案,防止事故扩大,避免和减少人员伤亡及财产损失,并按规定及时上报,禁止迟报、瞒报。事故调查处理应按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集团公司有关规定执行。
第三节
进度
第九十二条
建设单位应在项目总体部署批复后,编制项目进度计划。项目进度计划应按照总体部署确定的工期目标和质量目标,统筹考虑设计、物资采购、工程施工、外部环境、资源、资金及风险等因素后进行编制,确保工期目标实现。
第九十三条
项目进度计划实行分级管理。一级进度计划是项目总进度计划,由业主项目部编制并报建设单位批准,在批复的总体部署中已列明总进度计划的不再重复编制;二级进度计划是项目控制进度计划,由业主项目部按照项目各阶段分类编制;
— 25 — 三级进度计划是项目具体实施计划,由各承包商和供应商编制,报监理承包商审查、业主项目部审批后执行。
第九十四条
业主项目部应监督参建各方执行已批准的项目进度计划,分析项目进度风险,落实进度控制措施;建立项目进度报告制度,定期召开现场进度协调会议,分析进度偏差原因,采取相应措施,确保项目按计划进度实施。
第九十五条
需要调整项目进度计划的,应按进度计划审批权限履行审批手续。一类、二类项目一级进度计划调整与批复的总体部署确定的工期目标不符的,应报专业分公司审批。
第四节
投资
第九十六条
建设单位应按集团公司投资管理办法有关规定,对项目建设全过程进行投资控制。
编制项目可行性研究估算、基础设计概算、详细设计预算应按照集团公司工程造价等相关标准,原则上概算应控制在估算内,预算应控制在概算内。
第九十七条
项目基础设计批准后,建设单位应根据进展情况,分批上报投资建议计划,集团公司计划部门按程序审核后下达投资计划,财务部门根据投资计划和项目建设进度向建设单位拨付资金。未列入集团公司投资计划的项目不得实施,不得开展招标和提前采购。
第九十八条
建设单位应组织限额设计和限额采购,控制设 — 26 — 计变更和材料预算,禁止擅自提高设计标准。
第九十九条
建设单位应加强项目资金管理,按集团公司有关规定支付建设资金,不得拖欠或超拨,禁止挤占、截留或挪用。
第一百条
建设单位应对承包商提交的项目竣工结算书进行审查或审计,并办理项目竣工结算。项目保修期结束后,办理最终决算。
第一百零一条
建设单位应按照国家和集团公司有关规定,在项目竣工结算后编制项目竣工决算报告,按集团公司审计管理规定进行审计。
第五节
风险控制
第一百零二条
建设单位应加强项目风险管理,根据风险控制费用与投资效益配比的原则,将项目风险管理贯穿于项目建设全过程,通过有效的风险管理,实现项目质量、HSE、进度、投资等控制目标最优化和风险管理成本最小化。
第一百零三条
建设单位应对项目可行性研究、工程设计、物资采购、工程施工、生产准备、试运行投产、竣工验收等各个阶段进行常态化风险识别及评估,持续分析风险变化趋势,及时提出风险解决方案,实现风险动态循环管理和有效管控。
第一百零四条
建设单位应组织参建各方对项目全过程进行风险识别,重点关注设计方案、重大施工、安装作业、试运行投产等主要活动中可能发生的风险事件,形成项目风险清单。
— 27 — 第一百零五条
建设单位应依据集团公司风险评估规范,对识别出的风险事件予以定性、定量分析,依据其发生概率和影响程度确定综合排序,形成项目风险评价报告,结合自身风险偏好和承受度,选择风险回避、抑制、自留或转移等合适的风险应对策略,制定针对性风险解决方案,并合理配置资源,确保风险解决方案落到实处。
第一百零六条
建设单位根据集团公司有关规定,可通过工程保险转移项目风险,并按合同约定组织参建各方统一办理工程保险。因工程变更等原因,保险期限和范围发生变化的,应及时通知保险公司。
第五章
监督与责任
第一百零七条
集团公司有关部门和专业分公司按照职能分工和相关管理制度,对项目建设进行监督检查,并督促建设单位对监督检查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整改。能够联合监督检查的,原则上不得单独组织。
第一百零八条
建设单位应落实项目建设主体责任,将监督检查贯穿于项目建设全过程,确保项目质量、HSE、进度、投资、风险控制等符合国家和集团公司相关规定和目标要求。
第一百零九条
违反本办法及相关制度规定有以下行为之一的,给予批评教育;情节严重的,按集团公司有关规定对相关 — 28 — 责任人给予处分;涉嫌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处理:
(一)未按规定开展项目可行性研究的;
(二)项目可行性研究分析和论证不充分、不深入、不真实,导致决策失误的;
(三)未按规定履行可行性研究报告、总体设计、基础设计和详细设计等审查程序,或者不认真履行审查职责的;
(四)违反决策权限和程序,擅自决策项目的;
(五)应招标未招标、人为干预招标及其他违反招标规定和程序的;
(六)擅自改变项目建设规模、内容和标准的;
(七)违反法律法规和强制性标准进行设计和施工的;
(八)转包或者违法、违规分包工程的;
(九)未经批准或未取得法定开工手续自行开工建设的;
(十)施工过程中对环境、社会稳定造成不良影响的;
(十一)未经批准擅自组织项目试运行投产的;
(十二)未按规定进行项目竣工结算、决算、验收的;
(十三)违反集团公司投资、质量、HSE、招标、物资采购、合同、监理等管理规定应处罚的,从其规定。
第一百一十条 承包商、供应商未按合同约定履行相应义务,导致项目出现质量问题,发生质量、HSE事故,或者造成集团公司经济和信誉损失的,建设单位应追究其合同违约和损失赔偿责任,并按集团公司承包商、供应商准入管理有关规定处理。
第六章
附
则
第一百一十一条
本办法由集团公司规划计划部负责解释。第一百一十二条
本办法自2013年12月1日起施行。
附件: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工程建设项目分类目录
— 30 — 附件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 工程建设项目分类目录 一、一类项目
(一)年产100万吨及以上的新油田开发项目,年产20亿立方米及以上的新气田开发项目。
(二)新建炼油及扩建一次能力项目,新建乙烯及扩建乙烯能力项目,新建及扩建对二甲苯(PX)、煤化工项目。
(三)新建跨省(自治区、直辖市)输油及输气干线管网项目,新建进口LNG接收、储运设施项目。
(四)其他须报集团公司常务会审批的工程建设项目。二、二类项目
(一)需上报国家核准、备案的工程建设项目。
(二)煤层气、页岩气、油页岩等新能源开发新项目。
(三)新建及扩建对苯二甲酸(PTA)、燃料乙醇、甲醇、化肥项目。
(四)投资1亿元及以上油气田产能地面建设之外的新建及改扩建系统配套、油气储运、炼油化工及配套、销售网络及配套、安全环保隐患治理、节能减排等工程建设项目。
(五)办公、科研、培训用房等楼堂馆所项目,医院、图书
— 31 — 馆、文体活动中心等矿区公共用房项目。
(六)集团公司授权管理的其他工程建设项目。三、三类项目
(一)年产20万~100万吨的新油田开发项目,年产5亿~20亿立方米的新气田开发项目。
(二)投资3000万元~1亿元的油气田产能地面建设之外的新建及改扩建系统配套、油气储运、炼油化工及配套、加油站及成品油销售配套、安全环保隐患治理、节能减排等工程建设项目。
(三)投资1亿元以下成品油油库工程建设项目。
(四)集团公司授权管理的其他工程建设项目。四、四类项目
(一)集团公司、专业分公司管理以外的油气田开发项目。
(二)投资3000万元以下的油气储运、炼油化工及配套、加油站及成品油销售配套、安全环保隐患治理、节能减排等工程建设项目。
(三)集团公司及专业分公司授权管理的其他工程建设项目。
第三篇: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档案工作规定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档案工作规定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规范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以下简称集团公司)档案工作,加强档案业务建设,发挥管理职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企业档案管理规定》等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本规定适用于集团公司总部机关及所属企事业单位(以下简称各单位)。
第三条 本规定所称档案是指各单位在生产建设、科学研究、经营管理等各项工作活动中形成的,具有查考利用价值的,并且经过专门保管机构整理后集中保管的各种载体的原始记录。
第四条 档案是各单位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档案工作是各单位生产、经营和管理的基础工作。集团公司档案工作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原则,维护档案完整与安全,坚持资源整合和资源开发,为各项工作提供有效服务。
第二章 档案管理机构和人员 第五条 集团公司办公厅是档案工作的归口管理机构,其主要职责是:
(一)负责宣传贯彻国家有关档案工作的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组织制定集团公司档案工作的各项管理制度。
(二)制定和实施集团公司档案事业发展规划和计划,对集团公司档案工作实行统筹规划和宏观管理。
(三)组织、指导、检查、监督、协调各单位档案业务工作。
(四)负责总部机关档案的收集、整理、鉴定、保管、统计和提供利用。指导总部机关各部门、临时项目组和重大活动组织机构文件材料的形成、积累、整理及归档工作。
(五)负责组织协调集团公司档案教育、档案宣传、档案科学技术研究和档案业务的交流与培训工作。
(六)负责档案信息化建设。
(七)负责档案编研工作。
第六条 各单位档案工作机构的基本职责是:
(一)负责宣传贯彻国家有关档案工作的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执行集团公司档案工作的各项管理制度。
(二)制定和实施本单位档案工作规划和计划。
(三)负责本单位档案的收集、整理、鉴定、保管、统计和提供利用。指导本单位各部门、临时项目组和重大活动机构文件材料的形成、积累、整理及归档工作。对所属单位的档案工作进行监督、检查、指导和考核。
(四)负责组织本单位档案教育、档案宣传、档案科学技术研究和档案业务的交流与培训工作。
(五)负责组织档案管理新技术、新方法的推广和信息化管理的应用工作。
(六)负责开展本单位档案编研工作。
第七条 档案工作人员负责档案的收集、整理、鉴定、保管、统计和提供利用,监督、指导各归档单位(部门)、临时项目组或重大活动组织机构文件材料的归档工作,对所属单位档案工作进行监督、指导和检查,对档案管理工作质量负责。
第三章 档案工作基本要求
第八条 各单位应当加强对档案工作的领导,建立以主营业务档案为核心的档案管理体系;明确分管档案工作领导,建立适应工作需要的档案机构;确定档案部门的负责人,配备档案工作人员。
第九条 各单位应当将档案工作纳入本单位领导工作议事日程;纳入本单位规章制度及工作流程;纳入本单位有关人员的业绩考核或岗位责任制;纳入本单位发展规划和计划。
第十条 各单位应当对档案工作人员定期进行业务培训。档案工作人员应当遵纪守法、忠于职守,具有档案专业及相关专业知识,符合专业技术或管理人员要求,具备大专以上或同等学识水平。
第十一条 各单位应当为档案安全保密和档案工作发展提供相应的技术和设施、设备保障。
第十二条 各归档单位(部门)、临时项目组、重大活动组织机构应当明确档案工作负责人,配备专职或兼职档案工作人员。
第十三条 各归档单位(部门)、临时项目组、重大活动组织机构的档案工作负责人对本单位(部门)、项目、机构归档文件材料的齐全、完整、准确负责。文件形成者应按规定向本单位(部门)、项目或机构专兼职档案人员移交。各单位(部门)、项目或机构的专兼职档案人员负责收集、整理本单位(部门)、项目或机构归档的文件材料,并按要求做好文件材料的移交工作,对文件材料的归档质量负责。
第十四条 产品定型、科研成果鉴定、建设项目竣工验收、设备仪器开箱验收及项目引进等有关活动应有档案工作人员参加,并负责有关文件材料的验收。没有完整、准确、系统的文件材料不得验收或鉴定。第十五条 涉及地质资料汇交的单位应当按照集团公司相关规定做好汇交工作。
第十六条 资产与产权变动时档案的处置按照《国有企业资产与产权变动档案处置办法》的规定执行。
第十七条 各单位员工调出本单位时,必须清退应归档的文件材料和借阅的档案,档案部门签署意见后,方可办理有关手续。
第十八条 各单位应当依据国家有关规定评聘档案工作人员的专业技术职务,并给予其享受管理人员或其他专业技术人员同等待遇。
第四章 档案基础业务管理
第十九条 各单位应当实行归档范围确认制与备案审批制,保证归档文件材料齐全、完整、准确。
第二十条 各单位应当简化档案实体整理、深化档案信息著录,加强归档文件材料的全过程保护,提高档案信息检索与利用效率。
第二十一条 各单位档案保管应当做到档案实体保护与档案信息安全保密并重,最大限度地延长档案实体寿命。保护国家秘密和商业秘密,维护国家和集团公司的权益。第二十二条 各单位应当制定档案管理应急预案,对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和自然灾害制定档案抢救应急措施,确保档案实体安全。
第二十三条 各单位应当重视档案的鉴定工作,对超过保管期限和保密期限的档案进行鉴定。
第二十四条 各单位应当建立完善档案利用制度和保密制度,规范利用档案的审批权限。
第二十五条 各单位应当按照信息公开的范围、方式和程序,结合实际情况积极开展档案编研工作。
第二十六条 各单位应当加强档案统计工作,保证统计准确。
第五章 档案信息化建设
第二十七条 各单位应当适应集团公司信息化建设和档案事业发展的要求,使档案信息化建设与本单位信息化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发展。
第二十八条 集团公司建设统一的档案信息管理平台,实现档案管理现代化、档案信息数字化、档案利用网络化。
第二十九条 各单位应当加强电子文件收集、保管和利用工作。第三十条 各单位应当以档案利用为导向,对馆藏档案数字化进行总体规划、分步实施。
第六章 奖励与惩罚
第三十一条 有下列事迹之一的单位和个人,各单位应当给予表彰和奖励:
(一)对档案的收集、整理、提供利用做出显著成绩的;
(二)对档案的保护和现代化管理做出显著成绩的;
(三)将重要的或者珍贵的档案捐赠给国家或企业的;
(四)同违反档案法律、法规的行为作斗争,表现突出的。
第三十二条 各单位应当实行档案工作责任追究制度。有拒绝归档、玩忽职守、涂改抽换、损毁丢失、盗窃倒卖档案等行为的,根据国家及集团公司相关规定给予处分,造成损失的责令赔偿。
第七章 附 则
第三十三条 本规定由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办公厅负责解释。第三十四条 本规定自印发之日起施行。原《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档案管理规定》(中油办字〔2001〕522号)同时废止。
第四篇: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环境保护管理规定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环境保护管理规定
中油质安字〔2006〕362号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推进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以下简称“集团公司”)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和谐发展,防止和减少生产经营活动对环境的不利影响,保护生态环境,依据国家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本规定适用于集团公司各企事业单位(含股份公司地区公司,以下简称“企业”)。
第三条
集团公司坚持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以人为本、环保优先、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全面实施健康安全与环境(HSE)管理体系,大力推行清洁生产,构建环境保护长效机制,创造能源与环境的和谐。
第四条
企业应当严格遵守所在国家和地区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追求“零事故、零伤害、零污染”,履行社会责任,建设环境友好型企业。
第二章
管理机构和职责
第五条
集团公司环境保护实行分级管理。集团公司设立HSE委员会,对环境保护实行统一领导;企业对所辖区域内环境问题负责,对本企业环境保护工作实行统一管理。
第六条
总部机关质量安全环保部门是环境保护的归口业务管理部门,对环境保护工作实施统一监督管理。总部机关各部门依据各自职责,分工负责环境保护工作。
总部机关质量安全环保部门的环境保护职责是:
(一)贯彻国家环境保护、清洁生产和水土保持法律法规,制定集团公司环境保护规划计划、技术政策和规章制度;
(二)落实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负责环境保护管理指标的制订与监督考核,参与环境保护重大工程项目的技术论证;
(三)推行清洁生产,实施ISO 14000环境管理体系,指导循环经济发展,参与环境保护重大科研项目的技术论证和环境保护技术推广应用;
(四)协调环境影响评价和环境保护验收管理,督导环境监测网和应急体系的建设,参与特大、重大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故的调查处理;
(五)负责环境保护信息管理,开展环保宣传、培训和对外交流,指导环保产业建设。第七条
企业法定代表人(或行政正职)是环境保护第一责任人,全面负责本企业的环境保护工作。企业应当指定一名分管领导为HSE管理者代表,具体负责本企业环境保护工作。
第八条
企业应当成立HSE委员会(或环境保护委员会),环境保护第一责任人任主任。委员会应定期召开会议,研究部署本企业的环境保护工作。
第九条
企业HSE委员会(或环境保护委员会)的环境保护职责是:
(一)贯彻政府及集团公司有关环境保护、清洁生产和水土保持等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
环境保护管理规定
(二)审定企业环境保护长远规划和计划;
(三)审查突发重大环境事件应急预案;
(四)审定环境保护考核指标,并组织检查考核;
(五)协调处理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故;
(六)讨论决定环境保护工作中的其它重大事项。
第十条
企业应当设立环境保护管理部门,健全环境保护管理组织网络,实行环境保护统一管理。
(一)企业环境保护主管部门中,应当配备专职负责环境保护的处长或副处长,设立环境保护科,配备专业环境保护管理人员。
(二)企业二级单位环境保护主管部门中,应当配备专职负责环境保护的科长或副科长,配备专业环境保护管理人员。
(三)物探、钻井、测井、采油(气)、井下作业、管道集输、炼油化工、工程建设等主要基层生产单位,应当配备专职环保工程师或环保技术员;其他单位应配备兼职环境保护管理人员,可由技术员兼任。
第十一条
企业环境保护管理部门的职责是:
(一)贯彻政府和上级部门有关环境保护、清洁生产和水土保持等法律法规和规章,负责制定企业环境保护管理制度;
(二)制定和实施环境保护规划、计划,协调组织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和工程竣工环境保护验收;
(三)组织实施清洁生产,对生产全过程污染控制和生态保护进行监督,协调组织污染治理工程的技术论证及环境保护新技术的推广应用;
(四)组织ISO 14000环境管理体系、HSE管理体系的实施,负责环境监测和环境统计信息管理工作;
(五)提出环境保护培训计划,协调开展环境保护宣传教育;
(六)参加突发环境事件现场应急处置。
第十二条
企业计划、财务、生产、设备、科技、人事、监察、思想政治、应急管理等部门应当贯彻政府和集团公司有关环境保护政策法规和规定,按照各自职责分工开展环境保护工作。
(一)计划、财务部门的环境保护职责:
1.负责将环境保护内容纳入企业计划,督促建设项目落实环境保护“三同时”制度; 2.审定企业财务预算中的环境保护投资,落实环境保护工作所需成本,并考核预算执行情况。
(二)生产、设备管理部门的环境保护职责: 1.负责污染治理设施的运行管理;
2.组织制定生产作业和设备使用过程中的环境保护措施,并监督落实。
(三)工程技术、科技部门的环境保护职责:
1.负责落实工程技术服务、工程建设和技术改造过程中的有关环境保护技术标准和措施;
2.负责将环境保护、清洁生产技术研究等科研课题列入科技计划,并协调组织实施。
(四)人事劳资、监察部门的环境保护职责:
1.负责环境保护组织管理网络建设,组织落实全员环境保护培训计划;
2.负责管理人员环境保护违纪违规行为处理处分,参与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事故的调查。
环境保护管理规定
(五)办公室、应急管理部门的环境保护职责:
1.组织制订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按规定程序报告突发环境事件;
2.负责突发环境污染事件,以及突发公共事件次生或衍生的环境污染事故的应急处理。
(六)思想政治工作部门的环境保护职责: 1.协助组织开展环境保护宣传活动; 2.参与环境保护先进评选工作。
第三章
目标责任管理
第十三条
企业应当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实行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明确决策、生产、营销、服务等环节的环保责任人,实施生产全过程环境保护责任管理。
第十四条
企业应当将环境保护目标和指标纳入生产经营责任制,并层层分解和控制,定期组织考核。
第十五条
每个员工都有保护环境的义务,并有权对污染和破坏环境的单位和个人进行批评和检举。
员工应当遵守环境保护管理规章制度,执行岗位职责规定的环境保护要求。
第十六条
企业制定工作计划必须有环境保护内容,确定目标、任务和措施,以及重点环境保护项目和相应投资。
第十七条
企业应当将环境保护费用作为优先项目纳入生产经营成本预算中,落实环境管理、污染防治、生态保护、清洁生产、环境应急等项目费用。
第十八条
集团公司实行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制度。
企业应当制订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计划,并将控制指标层层分解,逐级落实到基层和重点排污单位。
污染物排放总量必须符合当地政府下达的控制指标要求。
第十九条
签订合同涉及环境保护内容时,应当依法明确双方环境保护责任,落实并单列环境保护费用。
合同委托方应当在合同中将环境保护信息清晰传达给合同受托方,并对受托方履行环境保护条款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第四章
环境影响评价
第二十条
规划和建设项目应当符合项目所在国家和地区环保法律法规规定,并满足集团公司HSE管理体系、清洁生产技术政策、环境风险管理、污染物总量控制的总体要求。
第二十一条
企业发展规划应当包括环境保护篇章,对规划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估,提出预防或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
国家规定需要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的规划计划,应当组织开展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并按规定程序报批。
第二十二条
项目实施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进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海外投资、并购项目应当进行环境影响分析,并作为其可行性研究报告审批的依据。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应当按照规定程序报批。
第二十三条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未经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审查或者审查未予批准的,有关主管部门不得批准其建设,项目实施单位不得开工建设。
第二十四条
项目实施单位应当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报告表制订项目环境保
环境保护管理规定
护计划。
项目实施单位应当将项目环境保护计划传达到施工单位和承包商,定期进行监督检查。第二十五条
项目实施单位应当执行建设项目环境保护“三同时”制度。
项目竣工后,项目实施单位应当依法向审批该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申请环境保护验收。
第五章
污 染 防 治
第二十六条
废物管理应当符合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和相关标准规范的要求,并按下列顺序进行控制:
(一)预防:从工艺、原材料、设备等源头消除或最小化废物的毒性和数量;
(二)再循环:对废物进行最大可能限度地回收和再使用;
(三)处理:通过对废物进行有效处理使废物产生量或毒性最小化;
(四)处置:采用环境友好且可靠的方法对废物进行处置。
第二十七条
污染物排放必须符合政府规定的污染物排放标准,固体废物处置应当满足有关技术规范要求,并依法缴纳排污费。
企业应当实施污染源分类分级管理,明确每个污染物排放口达标排放的责任人。对于产生污染的生产过程,操作规程中应当有明确的污染物控制和排放规定。
第二十八条
企业应当建立完整的废物处理和排放控制档案,执行废物排放管理申报登记制度,依法申请办理排污许可证。
第二十九条
企业应当加强污染治理、废物处置和生态保护等环境保护设施的管理,建立健全岗位责任制、操作规程和环境监测等规章制度,定期检维修。
未经环境保护管理部门许可,环境保护设施不得擅自闲置、停运或者拆除。
第三十条
产生危险废物的企业,必须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制定危险废物管理计划,并向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进行申报。
产生危险废物的企业,必须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处置危险废物,不得擅自倾倒、堆放。转移危险废物的企业,必须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危险废物转移联单制度。未经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批准,不得转移。
第三十一条
生产装置开停车和进行检维修作业时,应当制订并实施污染防治方案,有效处理处置作业过程中产生的废物。
第三十二条
外委处理处置可能污染环境的废物时,应当核实受托方的资质和能力,并监督处理处置过程。
禁止将污染严重的生产项目和有毒有害产品委托或者移交给没有污染防治能力的企业生产和经营。
第六章
生 态 保 护
第三十三条
企业应当按照“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的原则,坚持生态保护与生态建设并举,实施全过程生态保护监督管理。
第三十四条
油气资源开发应当采取有效措施保护生物多样性,选取有利于生态保护的工期、区域和方式,降低或减少开发活动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在环境敏感区域进行勘探、开发及其它生产作业的,应当经政府有关部门批准。施工结束、资源枯竭后应及时恢复自然生态。
环境保护管理规定
第三十五条
从事生产作业的企业基层单位应当制订并实施HSE“两书一表”(即:HSE作业指导书、作业计划书、现场检查表),执行环境保护方案,防止破坏自然生态环境。涉及环境敏感区生产作业的HSE“两书一表”,应当经企业环境保护管理部门审核批准。第三十六条
企业从事可能引起水土流失的生产建设活动,应当采取措施保护水土资源,并负责治理因生产建设活动造成的水土流失。
在山区、丘陵区、风沙区等区域进行油气资源开发和管道建设等项目,项目实施单位应编制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并按照有关规定报水行政主管部门审查同意。
第三十七条
对于环境影响报告书规定需要开展环境监理或者位于环境敏感区的建设项目,项目实施单位应当实施工程环境监理制度,并按规定程序上报工程环境监理报告。
第七章
放射性污染防治
第三十八条
放射性污染防治实行“预防为主、防治结合、严格管理、安全第一”的原则。
生产、运输、储存和使用放射性物质的企业,应当建立专门的管理制度,严格监督检查,有效防止因泄漏或丢失等造成环境污染。
第三十九条
涉源企业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申请办理辐射安全许可证。放射源的采购、废弃应当按照国家法规要求申请办理准购证和注销手续。
进、出口放射性物品时,应当向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申请办理许可,并报总部质量安全环保部门备案。
第四十条
放射作业场所应当划出安全防护区域,设置辐射警示标志,必要时应设专人警戒。涉及到放射性同位素跨地区使用的,应当向使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放射性物品贮存、运输应当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及有关标准规范的要求,采取有效防护措施,防止放射性物品丢失、泄漏。
第四十一条
发生辐射事故后,施工或使用单位应当启动应急预案,采取应急措施,并向当地公安、环境保护、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和上级单位报告。
第四十二条
购买放射源应当按照有关法规规定与生产厂家签定废旧放射源返回协议。按照协议规定,废旧放射源应当及时返回生产厂家或者返回原生产国。
放射性物品应用中产生的固体废物,以及不能返回生产厂家的废旧放射源,应当送有相应资质的放射性废物集中贮存单位贮存。
第四十三条
企业应当建立放射源动态管理信息档案,并每半年报总部质量安全环保部门备案。
企业应当定期对放射场所和装置进行检查,对于不符合国家法规标准要求的场所和装置,责令限期整改,并在整改后组织验收。
第八章
清 洁 生 产
第四十四条
企业应当把清洁生产持续地应用于生产、产品和服务中。其中:
(一)对生产,应当从全过程防治污染和保护生态,减降所有废弃物的数量和毒性;
(二)对产品,应当从原材料提炼到产品最终处置的实施生态设计管理,减少对人类和环境的不利影响;
(三)对服务,应当将环境因素纳入设计和所提供的服务中,提高资源环境效率。第四十五条
企业应当严格执行国家环境保护产业政策和清洁生产技术标准,淘汰高消
环境保护管理规定
耗、高排放、低效益的落后生产能力,严禁新上浪费资源、污染环境的建设项目。重大设备更新改造应当进行清洁生产论证,严禁购置不符合国家及集团公司产业政策的设备。
第四十六条
石油天然气勘探开发和生产过程中,应当采用有利于合理利用资源、保护环境和防止污染的方法和工艺技术;石油产品研发生产和服务过程中,应当优先采用资源利用率高、无毒无害或者低毒低害的原材料以及污染物产生量少的清洁工艺、技术和设备。
第四十七条
使用有毒有害原材料进行生产或者在生产中排放有毒有害物质的企业,以及排放污染物超过国家和地方规定的排放标准,或者超过经政府核定的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的企业,应当依法实施强制清洁生产审核。鼓励其它企业自愿开展清洁生产审核。
清洁生产审核结果应当按照规定的程序报告。第四十八条
企业应当落实清洁生产审核确定的环境管理方案(或清洁生产方案),制订实施计划。对无费、低费方案,筹措资金、及时整改;对中费、高费方案,纳入企业规划和固定资产投资计划,逐步实施。
第四十九条
企业应当贯彻ISO 14000环境管理系列标准,鼓励开展ISO 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或产品环境标志认证。
企业应当开展创建绿色基层队(站)、车间(装置)活动,按照标准规范配备环境保护设备,持续提高清洁生产水平。
第五十条
按照污染物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强化污染预防和全过程控制,实施生态设计管理,延伸产业链条,加强资源综合利用,倡导绿色消费,促进循环经济发展。
第九章
环 境 应 急
第五十一条
企业应当建立HSE管理体系,严格控制和管理环境风险。风险管理按下列程序进行:
(一)识别:筛选与活动相关的环境因素;
(二)评估:判断环境因素的环境敏感性,确定重大环境风险;
(三)控制:制订并实施环境管理方案,使环境风险尽可能低并可承受;
(四)恢复:制订并实施事故应急预案,减轻环境污染和破坏事故的危害。第五十二条
企业应当进行环境因素识别和评估,定期开展环境管理体系审核。环境因素的控制与管理应纳入生产管理过程中,重要环境因素制订环境管理方案。
第五十三条
企业应当建立环境应急体系,制定并完善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明确责任,配备应急设备和物资,提高应对突发环境事件的能力。
企业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应当报当地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和集团公司备案。第五十四条
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应当纳入同级总体应急预案中。对于突发公共事件可能出现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风险,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应当充分考虑环境保护要求。企业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应当满足集团公司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有关要求,基层单位突发环境事件处置预案应当满足企业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有关要求。
第五十五条
发生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故时,应当启动应急预案,同时按照有关规定向政府有关主管部门和集团公司报告,并及时通报可能受到污染危害的单位和居民。
第五十六条
发生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故,或者发生对环境可能造成影响的突发公共事件时,应当对事故现场及受影响区域进行应急监测,并按照有关规定将监测信息上报有关主管部门。
第十章
环境信息管理
环境保护管理规定
第五十七条
企业应当加强环境信息管理,健全环境保护技术档案和相关记录,建立获取和更新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的有效途径。
第五十八条
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企业应当制定环境监测计划,实施环境监测。环境监测费用从企业生产成本中列支。
对于重点污染源应当安装自动在线监测系统,实行在线监控。第五十九条
企业应当设置专职环境信息管理人员,定期对环境污染及防治、资源开发及保护、环境状况和环境管理等信息进行收集、整理和分析,并按规定及时上报环境统计信息。
第六十条
企业可定期编制和发布环境保护公报,公布环境绩效,接受政府、公众及相关方的监督。
环境保护公报中环境信息的披露范围和内容按照集团公司有关规定执行。
第十一章
科研与培训
第六十一条
企业应当加强环境保护科学研究工作,在制订科技规划计划时把清洁生产、污染防治、循环经济、节能降耗、环境应急等作为优先领域。
第六十二条
企业应当鼓励自主创新、引进消化吸收环境保护关键技术,推广应用先进的污染防治和清洁生产技术。
积极发展环保产业,开展专业化环境治理。
第六十三条
企业应当加强环境保护和清洁生产宣传教育工作,制订并实施宣传培训计划,开展全员环境保护培训,增强环境保护意识。
各级干部培训机构的工商管理、各类高级专业培训班的教学计划中应包括环境保护知识。
第六十四条
环境保护管理人员应当进行专业培训。
企业环境保护管理部门负责人应当通过总部组织的岗位资格培训,培训时间不少于120学时;岗位资格培训合格后,每两年至少进行一次再培训,脱产再培训时间不少于24学时。
企业和二级单位环境保护管理人员应当通过集团公司认可的培训机构组织的专业培训,每年脱产培训时间不少于32学时。
企业基层单位的环保工程师和专(兼)环保技术员应当通过企业组织的环境保护培训,每年脱产培训时间不少于16学时。
第六十五条
加强环境保护技术合作,积极引进国内外先进环境保护技术与管理经验,开展环保信息交流。
第十二章
奖励与处罚
第六十六条
企业应当建立完善环境保护激励约束机制,开展创建环境友好型企业活动,对环境保护工作成绩突出的单位或个人予以表彰和奖励。
鼓励员工积极参与环境保护工作,对环境保护提出合理化建议的员工给予表彰,对举报环保违法、违规行为的个人给予保护。
第六十七条
企业应当加强环境保护监督管理,建立环境保护工作问责制。
对于违反国家和地方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和集团公司环境保护规定,造成环境污染事件的,依据有关规定,对有关责任人员给予相应处罚。
凡造成重大、特大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故的,集团公司将按照《集团公司管理人员违纪违规行为处分规定(试行)》等有关规定,对企业主要负责人和相关责任人进行相应责任
环境保护管理规定
追究。
第十三章
附
则
第六十八条
企业可根据本规定制定实施办法。
第六十九条
本规定由集团公司质量安全环保部负责解释。第七十条
本规定自发布之日起施行,原规定同时废止。
(发文日期:2006年6月29日)
第五篇: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领导人员廉洁自律规定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领导人员廉洁自律规定
中油党字〔2005〕103号
根据中央纪委第五次全会精神,结合集团公司实际情况,为进一步做好反腐倡廉工作,推进党风廉政建设,特制定以下十条禁止性规定:
第一条:违反规定收送现金、有价证券和支付凭证的,按照组织程序一律先免职,再依据规定处理。
第二条:“跑官要官”的,要批评教育,不能提拔重用,在重要岗位上的要予以调整,已经得到提拔的要坚决撤下来;对“跑官要官”制止不力造成用人严重失察失误的,要严肃追究责任。
第三条:放任、纵容配偶、子女及其配偶和身边工作人员利用领导干部职权和职务影响经商办企业或从事中介活动谋取非法利益的,要辞去现任职务或者由组织责令辞职,并按照规定给予纪律处分。
第四条:利用婚丧嫁娶等事宜收钱敛财的,要严肃查处。
第五条:参加赌博的,应予以免职,再依据规定处理;到国(境)外赌博的,要从严惩处。
第六条:违反决策原则和程序决定企业生产经营的重大决策、重大项目安排、大额度资金运作事项及重要人事任免的,要严肃追究责任。
第七条:违反规定兼任下属企业或者其他企业、事业单位、中介机构的领导职务,按照组织程序先辞去现任职务,再依据规定处理;经批准兼职的,擅自领取兼职工资或者其他报酬,依据规定处理,并责令全数退还或上缴。
第八条:国有企业领导人员和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中对国有资产负有
经营管理责任的其他人员,不准在本企业的同类经营企业、关联企业和与本企业有业务关系的企业从事证券投资以外的投资入股;对已投资入股的要退出股份,拒不退出的,按照规定处理。
第九条:截留企业收入,设立帐外资金(小金库),以办福利等各种名义侵吞国有资产的,按照规定从重处理。
第十条:违反规定超标准接待、用公款进行高消费娱乐活动、用公款支付或者报销应由个人承担的各类费用的,按照规定从严处理。
二OO五年十月十九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