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三做谈感想
读《三做谈:做人·做事·做官》有感
更新时间:2012/8/28 来源: 点击数:1040
高琳锋
闲暇之余,拜读了艾丰之著《三做谈》,该书共三篇,即从做人的标准、素质、心理、意识、作风方面教给我们如何做人;从做事的观念、原则、方法教我们如何做事;从如何用权、如何决策、如何处理好人事、怎样拥有大将风度教我们怎样做官。该书言语平易精炼,分析深入透彻,说理科学严谨,对于我们涉世尚浅的人来说如获至宝,渴求不及。
做人难,在当今千变万化、纷繁复杂的社会中,对于我们这些刚从学校大门出来步入社会的年轻人来说,尚需好好学习体验。做事难,对于我们这些年轻人怀揣着心中的梦想步入社会,可现实总是和我们开玩笑,时常让我们这些年轻人处于不知所措状态。做官我们只是遥望。
在拜读了艾丰老师的《三做谈》之后,顿觉获益师点醒,尤为在做人方面思悟较深:
第一,如何认识“人”。我们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学到人的社会性是人的本质属性,人又具有自身的自然属性。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人也越来越复杂。作为社会中一分子,与人之间的接触是不可避免,如何识人交友也变得更为复杂。此书中为我们这些年轻人提供了检验人品的十条标准,告知识人从说话、办事等方面来检验人品,为我们提供了择友标准,提供了识人的标准。要获得良师益友不仅要求正确识人品,更重要的还要从自身做起,首先自己要学会做人。而在做人中,关键还需要从自身素质修炼做起。什么是素质,怎样才是好素质?在此书中谈论了拥有好素质六个重要基本特征,能够适应这复杂多变的环境,不断学习进步,自我完善提高等多方面的磨 练,才能拥有好素质。这也是对所有人来说至关重要的,也便于我们年轻人时刻自我检醒。同时,书中也告诉我们做人要讲良心,我们平时也说做人要讲良心,可在现实中做到“讲良心”还不是件容易的事。这不仅要提高自身的素质修养,还要具备较高的道德水准,能够自觉用道德水准约束规范自身行为,外化为我们在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诚实做事,知恩图报,严格约束自我慎微慎独。
第二,如何看待优缺点。我们每个人都有自身的优缺点。悲观的人过多的看到的是自身的缺点,看不到什么优点,以一点点微不足道的缺点无限的放大,使自己每天都患忧患愁。而乐观的人每天乐呵呵,看到的是所有的优点,有一点的成绩便无限扩大,却忽视了当时已经埋下了危险的种子。处在这个喧嚣的年代,我们一方面讲做人要谦虚,可我们又面临着竞争日趋激烈的社会中,我们需要表现自己才能赢得机会赢得成功。在别人眼中看似简单的优缺点在我们这一代人身上似乎更难。该书告诉我们要不仅看到自己的优点,同时也要看到自己的缺点,看到二者之间有着内在联系。我们在面对自身优缺点中重要的还是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客观看待自身优缺点,用辩证唯物的观点去看待优缺点,那么这样才能不断完善自身。
此外,在书中也教给我们如何面对别人的优缺点。乍看别人的优缺点似乎与我们无关,但我们所处的这个大社会是一个普遍联系的社会,是时时事事都互相联系的一个社会。那么我们在看待别人的优缺点中,要善于以别人的优点为榜样,以别人的缺点做警惕;鼓励别人发挥优点,帮助别人改正缺点,取长补短,优势互补,互勉互励。这也是给予我们年轻人的由衷教诲。
第三,如何保持良好的心理。“羡慕嫉妒恨,空虚寂寞冷”成为当前形容人们心态的常用语,尤其对我们这代年轻人来说,正处在社会转型时期,出现了许多的社会问题,面临着就业、住房等压力让我们无法承受,也不知道
该怎样去面对,因此“郁闷”、“纠结”成为我们的口头禅,满腹牢骚,满腹抱怨,更有甚者患了抑郁症。人人都知道身体的健康很重要,却每每忽视心理的健康,更不愿正视心理健康问题。因此,我们需要有一个良好的心态来面对我们所处的环境,可是这个良好的心态也正是我们最缺乏的一剂良药,而此书正为我们提供了救病良药。我们要拥有健康的心理,一方面要拥有正常的心境,这也就是我们说的平常心,遇事时不能不顾一切乱发脾气,但是也不能过分压抑自己的情绪,适当表达流露自己的心理,努力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另一方面需要拥有顽强的、需要我们磨练的意志。我们这一代人的成长条件较好,也随之出现了我们的心理承受能力较差,心理消化能力较弱,遇到困难挫折就常会一蹶不振。这也是我们在成长过程中所面临的一个最大的问题,心劲软弱。保持良好的心理,还要正确看待好得失。记得上学时老师讲的庄子鼓盆而歌的故事,“庄子的妻子去世了,他的好友来参加吊唁,庄子不仅没有流露出悲伤,反而却一旁击鼓唱歌”。有时候我们因为追求的东西太多感到很累,真想放空一切,向庄公学习。但现实的生活却不容许如此放纵,我们便被这些得失所困扰。艾丰老师分析了人们在看待得失中的三种类型,“患得患失”、“单薄平生”和“得失皆怡”,而我们正需要的是努力做到第三种状态,即“得失皆怡”,把个人得失放在恰当的位置。一方面,把自己的“得”即我们的追求建立在合乎实际的基础上放在一个适当的高度,也就是说的源于现实,高于现实。源于现实让我们看到希望充满信心,高于现实给予我们动力,让我们不断前进,避免了满足于现实而堕落。另一方面,正确看待“失”。做到塞翁失马焉知非福,不要让自己沉陷在失去的痛苦中而不能自拔;我们也不能无视这次的“失”,要知道从“失”中吸取经验教训,为下一次的“得”做准备。总之“既考虑得失,又不把它放在首位”。
以上心得仅是我个人在拜读《三做谈:做人·做事·做官》后的几点浅薄体会,此旨在自我警醒,在今后的学习、工作、生活中以指正言行,领航前进。
第二篇:三做谈(做人、做事、做官)感想
三做谈—做人、做事、做官
对大部分人来说一生一般是做人、做事“两做”,但对党政干部来说再加上做官是“三做”。所以我们就要研究如何做人,如何做事,如何做官,以及三者之间的关系。做人以诚为本。这是最根本的,其他的都是由此派生出来的。如果没有诚,对人不诚实,对朋友不诚实,对党不忠诚,没有一个诚字,“满嘴跑舌头”,没有一句实话,这种人谁还跟你交往呢?诚不诚大家心里都知道。诚是最容易做的,又是最难做的。做事以实为本。做事有两个环节,一个是实事求是,在实事里面找规律,这是个实字;找到规律后又要落实,不是为了说两句话就完了,落实了没有,出发点和归宿点都是实,所以,我认为做事以实为本。
做官以民为本。因为共产党的官是人民的公仆,是为人民服务的。民是官之本,以民为本,实际上就为民、靠民、学民,其宗旨是为人民,做事要靠人民。提高个人素质的根本途径是学人民。我认为领导要高明,领导应该高明,高明应该是学了民以后才高明。如果不学民他不可能高明。高明不是天生的,是学民的结果。
做人
(一)什么是好人。做人以诚为本,具体说就是做人要诚恳。待人诚恳,要讲良心,就是好人。我很重视人的良心,什么叫良心呢?简单地说,饮水思源、知恩图报就是良心。饮水不思源、知恩不报甚至以怨报德那叫良心吗?但有人糊涂,饮水不思源,知恩不报生活中有,只是有的时候不是自觉的。我认识广东一个企业家叫钟华生,他说了一句话:如果一个人一辈子只给你做了一件好事,你也永远不能忘了他。这就是他的交友之道。我的体会是:世界不是为你存在的,社会不是为你建造的,别人不是为你活着。明白了这些“不是”,才能懂得真正的“是”。什么是好人呢?刚才说的八个字:饮水思源、知恩图报,再就是好人就应该学“好种子”。农民种地要选好种子,好种子能增产15%到 20%甚至更多。好种子很难培养。
(二)怎样识别好人。人都愿意做好人,不愿意做坏人,怎么识别好人呢?第一,我认为最重要、最好的方法就是对比、对照。我写过一个“检验人的十条标准”,就是用一个对照的办法来检验。比如说看他顺境是否骄傲,逆境是否泄气,这就是一个对照。有的人顺境行,逆境不行。一个人在顺境的时候怎么样,逆境的时候怎么样,对强者是否屈服,对弱者是否欺凌,这就是一个人的人品。看到比自己强的就给人家磕头作揖,看到弱的不欺负不过瘾,这不是好人品,如何对待弱者更能反映一个人的本质。看到露脸的事,是抢还是让,看到困难,是上还是躲,也是一个对比。其实人就在这个对比中看得最清楚,光看一面看不清。对领导,无论是在台上,还是在台下,是否一样尊重。对同级也是一个对比,对有无提拔可能的人,是否一样团结。同级呢,有的有提拔的可能,有的没提拔的可能,是不是一样团结他们。这里有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看到哪个要提拔了,赶快跟他搞好关系,将来提拔后对自已有好处;还有一种情况是这个人要提拔了,他上去就没我的事了,我一定给他出点难题。对有无提拔可能的人都一样团结他,对下级是否一视同仁地爱护他们,这就是在对比中看人品。第二,不求全责备。好人不是完人,用完人的条件要求好人,不管你的主观愿望如何,最后肯定是打击好人,特别是打击那些能干事的好人,这是一个百事不爽的规律,用完人的条件去要求好人,这是我们多年的一个误区。为什么说打击好人呢?因为好人能干事,干事就有矛盾,而且他的缺点也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好多人看着他呢,如果拿一个完人的标准来要求他,他达不到,所以随时都可以敲打他。完人的标准是一个随时都可以敲打好人的鞭子,提出完人的标准不一定是坏心,任何一个人的缺点都是他的优点的延长,这个人很有主见,那么有人会提意见说他主观,为什么呢?因为主见和主观在内容上可以分清,在表现形式上分不清。有的人勤勤恳恳,埋头苦干,党叫干啥就干啥,这种人往往缺乏创造性。老黄牛式的人不敢越雷池一步,这种人是好人,但让他有标新立异的创新,他也没有,他的优点一延长就延长到没创新了,主见一延长就延长到主观,就是这么个关系。你让他很有主见,又让他一点主观都没有,这种人是没有的;你让他埋头苦干,又让他有创造性,也是很难的。但是我们的文件,我们的理论文章都不是这么说的,都要求我们的干部是“既„„又„„”干部,既有主见,又不主观;既埋头苦干,又有创造性。也不能说不对,我认为这只是一个努力方向,不能说我有主见,就能随便主观。但是我们在衡量好人的时候,千万不要把方向当作一个操作性的标准,哲学上叫“二律背反”,两句话都对。我们用干部往往卡在这一关,有很多很有才能的人,没有得到相应的重视,总觉得还有缺点。小平同志在世的时候,有人汇报说,某个干部,这个人急躁,小平就说,急躁好吗,说明他事业心强吗,对工作不着急,这样的干部你用他干吗?小平同志很懂辩证法,事业心强的人往往急躁,干不完他心里不好受,如果遇到慢腾腾的人,他就发脾气,就急躁。
(三)怎么做好人。这里说的做好人,不是“好人主义”中的“好人”,是正面意义上的好人。如果按一个人犯错误的次数来说,可能有的好人犯的错误比坏人还多,为什么呢?因为坏人的错误往往就是一个,即他的目的不对。但是他知道自己的目的不对,所以在方法方式上就特别讲究,能把错误的东西包装得很好,他要研究对方的心理,研究客观环境,采取什么办法才能达到他的目的,手段很讲究,就像搞假冒伪劣的,对包装特别注意一样,不然行不通。目的恶劣,手段也很恶劣,这是最蠢的坏人,真正成气候的坏人绝不是这样的。相当一部分好人是相反的,认为自己一心为工作,一心为他人,一心为事业,有一颗赤诚的心,但是就是不讲究方法,不觉得有讲究方式方法的必要,因为他觉得自己有好心已经足够了,我是好人,我一心为你好,不讲究场合,不看对象,让人不好接受。在手段上、方式方法上发生很多错误,好心达不到预期的目的,这样的情况屡见不鲜,所以说,坏人的许多空间是好人给留下的。有人老说领导喜欢拍马屁的,谁拍马屁听谁的,作为对当领导批评的一句话,领导应该考虑。我们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下级出于好心,但见到领导老说臭话,他一天累得要命,你还老跟他说这不对、那不对,这个要改进,那个要注意,他能不烦吗?他布置工作可能还有不完善的地方,但工作必须马上干,你非站出来说还有多少不完善的地方,把气氛给破坏了,你是好心,主要是方式方法不合适。心好心坏一下子难以看清楚,但是,方式方法都是直观的,于是如果不考虑方式方法问题,久而久之,就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好心,人家没有确定;坏方法,人家都感受到了。我提倡人要明快,不隐瞒观点,但好人更应该注意方式方法。我是中国医药记协的顾问,医药记协成立让我题个词,正好借题发挥,中国有句古话,“忠言逆耳、良药苦口”。这句话是对的,是对于那个被批评的人说的,人家说的话不好听,要想想有没有道理,是对听取意见者的提醒,但他不应成为对提意见者的放纵,对提意见的人不能用这个标准。忠言一定要逆耳吗?不逆耳就不是忠言了吗?我们现在很少喝汤药,而把中药制成了胶囊,照样能治病,因此我把“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改成“良药未必全苦口,爽耳忠言更利行”。好人应该记住这句话,这样可以使你的好心达到预期的目的,也使你这个好人被人们发现,使人家对你有一个正确的评价。会团结人是大本事。好人不光是独善其身,一定要和周围的人处理好各种关系,最重要的就是团结的问题,不管他有没有缺点,不管他有没有错误,不管他水平怎样,你不善于团结,不以人家的条件为条件是不行的,所以真正会团结就是大本事。很多人个人做好的本事很大,但是不会把大家团结在一块,没有这种本事,一个人混身是铁,能打多少钉呢?只有把大家都发动起来,大家的力量才大呢!内耗很少,发挥团队的优势,团结力量大,这是真有本事。
(四)好人怎样长寿。如何使好人长寿?第一,要减少心累。人有三累:一是体累,干力气活,身体很累;二是脑累,想问题,写东西,脑子很累;三是心累。对于这三种累,在一般情况下,体力再累不伤人,睡会儿觉又休息过来了;脑子再累也不会伤人,而且脑子越用越灵,大家都有这个体会;最怕的就是心累。怎么减少心累?要注意心理调节,心胸宽一点,增强心理承受能力,这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本事。我认为,一个人的心胸有多大,他可能成就的事业就有多大。如果一个人一天到晚连一点不顺的小事都放不下,那还怎么活呢?所以要扩展自己的心胸。拿得起放得下,一般的利益不去刻意追求,一般的荣辱不要老放在心上。我在办公室写了一句话:将军赶路不追小兔。小兔有两个意思,可能是利益,也可能是干扰。大将风度,取其大而舍其小,取其本质,而不被现象所迷惑。第二,对得与失的感觉要正常。我有大学文凭,我没觉得这个文凭怎么好,如果能拿到研究生文凭才好呢,研究生文凭我没有得到,这才是我的利益,大学文凭得到了这不是利益。失去的利益才是利益,原来的国企职工没有失业的危险,他也不觉得得到的是利益,如果失业了,才感觉到原来岗位的重要。所以原来的体制跟人们的心理是不吻合的,不觉得它是利益,因为他已经得到了,又没有失去的危险。第三,代价的观点。用代价的观点来调节自己的心理。我们搞市场经济有三种代价:生产成本,销售成本,风险成本。任何一个成功的企业家都知道必须付出这三种成本,才能把企业经营好。一是生产成本。有的人就认识不到生产成本,做一件好事,一件好产品,要付出更多的精力,这一点许多人不认可,总希望做一般的努力就能生产出好的产品,有更多的收获。二是销售成本。不认可的人更多,人也有个销售成本,让人家认识你,跟人家交流,跟人家沟通,包括对领导,该汇报的汇报,这样表现自己是正常的。因为你处在一个团体之中,大家是一个集体,大家互相沟通,让人家了解你,才能得到大家的支持。三是风险成本。大多数人认为做了好事一定会受到一致赞扬,根据我的体会,往往不是如此,做了好事以后可能惹了麻烦,“人怕出名猪怕壮”。比如说我们作记者的,两个人的情况差不多,我老写好文章,他老写不出来,他的心理就不平衡,就老挑毛病,你这个概念不对,那个观点不对,因为他说我几句,心理就平衡了。
(五)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善有善报,恶有恶报是善良人们的愿望,是生活中的主流事实,但不是全部事实,就是说还有一部分善不得善报,恶不得恶报。善有善报,恶有恶报,首先是制度好。但制度好也不能保证善都有善报,恶都有恶报,生活就是这样。如果所有的善都得善报,做好人也不光荣;所有的恶都得恶报,没有人做坏事了,只要做坏事,一定得到相应的报应,谁还敢做坏事?做小偷的每偷必被抓,就没有人敢偷东西了。人要有一个信念,认准一个目标不改变,好人的可贵之处就在这里,相信善有善报,也能承受善没有善报,但还行善。假如没有善报我们得到的是什么?是不是一无所获?不是的,有所得,这就是心理积淀。做好事不管有没有好报,心理积淀是好的。我帮助了一个人,我也没得到什么好处,我毕竟做了一件好事,心理积淀有了,好事越多,积淀越多。周恩来总理晚年体质那么弱,但为什么精力那么好?他心理积淀很好啊!一辈子为党、为人民、为国家做了那么多好事,很充实,这种心理积淀的获得是别人不可夺的,别人也不可以借用的。如果一个人心理积淀好,不管条件怎么差,他也是生活在幸福之中。我觉得现在对先模人物的事迹挖掘不够,只报道先模人物痛苦的一面,不吃、不喝、不睡,没命地干,家里有病人不看,让人望而生畏,没挖掘出先模人物的真正幸福。我认为就是他们的心理积淀好,他们无论在什么条件、什么场合下,都能很坦然、很乐观、很幸福地生活,这难道不是最高的生活质量吗?所以我认为先模人物是幸福的,这一点我们揭示不够。
做事
(一)什么是成功。第一,成功等于机遇加拼搏,我们中国有句古话:“有志者事竟成”,但仔细观察一下,“有志者事不成”的比“有志者事竟成”的还多,这是一句鼓励的话,不是客观的描述。为什么有些人不成功呢?并不是不努力,也很努力,就是缺一个机遇,努力只是提供了一种可能性,只有机遇才能把可能性变成现实性。对一个人来讲,在发展道路上最重要的就是发现机遇、抓住机遇。从积极方面来说,我们要抓住机遇,从消极方面来说,万一没有这个机遇,不要怨天尤人,也不是哪个人与你过不去想整你,机会就到那一步,客观的运行和主观的愿望常常不能重合,机遇往往可遇而不可求。机遇不是一个条件,是条件的组合,条件具备不见得是机遇。地球绕着太阳转,月亮围绕地球转是条件,出现日食月食必须三者同处一条直线是机遇。但机遇是不能持久的,是很难得的,遇到机遇一定要拼搏,不能一般的干,一般的干就对不起机遇了,现在中国人就遇到好的机遇了,所以说中国人就得拼。再就是机遇是为有准备的人准备的,你觉得现在没机遇你就放弃努力了,没有准备,一旦机遇来了,你就没有条件抓得住。所以在没有机遇的时候也要努力,做好准备,一旦机遇出现,才能抓住机遇用好机遇。第二,什么叫成功。适合什么干什么就是成功。过去对成功的解释我认过于狭隘,一定要当大官、发大财、成大家才是成功?你的脑子不行,抽象思维不怎么样,非要当理论家,那肯定一辈子受罪。你体力很好,干体力活也很轻松,这也算成功。社会是由多种岗位组成的,在一个岗位你适合,而且做得好,就是成功。我们自己是个什么材料,在哪些方面得心应手,就做哪方面的工作,人尽其才,就是最好的成功。一屋子教授可能没水喝,都是将军起内战。失败是成功之母,成功也是失败之母,这方面的事例也很多。《中国企业家》杂志报道了好多企业在扩张中失败,但失败之前它是成功的。现在有些企业在成功中酝酿着失败,为什么?把以前成功的经验绝对化,以前这样做成功了,就觉得这是一个永恒的真理,还那样做,不知道所处的客观条件和任务都有所变化,况且原来成功的经验既有普遍性的一面,也有特殊性的一面。由于成功了,很难听进别人的意见,前一段是成功的,后一段能不能成功,就看你能不能正确对待以往的成功,能不能研究新的形势。企业发展的战略要随市场的变化、企业自身的变化不断的调整。
(二)怎样获得成功。第一,“情况明,决心大,方法对”。这三个环节一个不能少,顺序也不能变,千万不能情况不明决心大,决心不大方法多。第二,要增加自己的思维跨度。人的思维就像一座桥梁,跨度越大越是好桥。一个人的思维能力就看他的跨度,比如说,他能不能想得很大,有的问题又想得很细:是不是能够想得很广,某些方面又想得很深;某些方面又想得很粗,某些方面想得很细,很有理性又很富感情,如此等等,都是对立的在他那儿能不能统一。还有一种跨度就是换位跨度,桥之所以好是能来往。做事也好和其他人团结相处也好,最重要的就是一个体察能力,能不能体察客观的形势,能不能体察对方的意图。刘新元到四川上任前,向毛主席请教到四川后怎么干,毛主席说我没有主意,你看一看四川武侯祠的对联吧。这副对联是这么写的:能攻心则反策自消,自古知兵非好战;不审势则宽严皆误,后来治蜀要当心。意思是会做思想工作的人能自然消除人们的判逆心理,自古以来真正懂军事的人不是好打仗的人,不战而胜的才是最高明的军事家,像刘邦对项羽围而不攻唱楚歌,是攻心。要根据实际情况,该严则严,该宽则宽,会审时度势,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方能保一方平安。第三,学会协调。我们现在大量的是经济问题,大量的是人民内部的矛盾,做事不是搞对抗,更重要的是协调矛盾,所以做事的能力,在目前主要表现为协调能力,一个人就没有能力,就看他会不会协调。协调有个前提,要善于寻找共同利益区,如买卖双方要成交的前提是价格要在双方的共同利益区内,出了这个利益区,就有一方赚不到钱,就不可能成交。因此,善于寻找共同利益区是协调的基础。具体操作要注意沟通,商量、妥协这三个环节。沟通就是大家把信息交流得很充分;商量就是求同,寻求共同利益、共同认识;妥协就是存异,暂时不能解决的先搁置,如处理外交问题。第四,办事的环节,一是议而能决,二是决而能行,三是行而能果。这里面有一个观念上的误区,在工作中什么是支出?什么是收入?我认为在果之前都是支出,只有果是收入。往往我们把收入提前了,认为行为就是收入,比如汇报某项工作,说我们根据上级文件精神,开了几次会,动员了多少人,很重视,有的人就喜欢这个,但从工作上看这些都是支出,是把支出当成果了。从这个观点上来说,有的行为不是越大越好,而是越有实效越好。所谓形式主义,就是在没有结果的地方搞得很大,把那个形式本身当成结果,误区就在这里产生。
(三)做事应该注意的问题。第一,创新是生命。第二,一定要心中有数。要有基本数字,要有关键数字,要有关节点数字,要有特殊的数字。第三,要干中学,学中干,干和学结合起来。第四,注意不要在没有是非的地方硬要分是非。比如股份制既不姓公也不姓私,为什么一定要给它找个“公”或“私”的帽子戴?再比如“干股”问题,我认为给企业经营者“干股”是对的,没必要争论,问题在于给多少,给多了,工人都给他干了,损害了职工利益,给少了等于没给,这里是非在给的比例上。
做官
(一)如何看权。三句话:权是好东西,权是坏东西,权是怪东西。权好,好在哪里?好就好在好人掌握了权力,能够更好地为人民办好事。好人没有足够权力就不能够更好地为人民办好事。权坏在哪里?有腐蚀性,特别是对掌权的人有腐蚀性。权大容易气粗,容易以权压人,以势压人,以权谋私。权怪在哪里?放大你的缺点,缩小你的优点,既不是对优缺点的一律放大,也不是对优缺点的一律缩小。我们现在有一种看法,认为提官就是提水平,实际上正好相反,级别提升后,水平相对降低。
(二)用权。三句话:有规则,有体系,有来源。掌权者要研究规矩,权力有体系,权力不是个人行为,是一个制度行为。虽然个人掌握了权,戴了官帽子,但是他是一个社会关系,是一个权力体系。所以掌权的人,一定要认识到是体系中的一员,而不是个人行为,是公职,而不是私人行为,与中央保持一致就是这个问题,要有公职概念,有来源。权力不是个人的,毛主席说权力是人民给的,要戴好戴正这个官帽子,对得起人民对得起党。
(三)如何当领导。三句话:用兵要狠,爱兵要深;为民要实,靠民要真;鞭打快牛。鞭打慢牛不起作用还耽误时间。快牛有劲,打快牛见效快,但一定要注意给快牛多吃草,快牛遇到风险要保护。
(四)能够领导上级的下级是好下级。就是领导在大的方面有一个把握,每一个领域都需要部门的创造,为领导出主意、想办法,只是利用上级的权力肯定、批准。鼓励各级干部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才能形成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
(五)领导者的素质。一是大将风度。二是不搞形式主义。要认识官架子最不值钱,花架子最害群众,三是学会讲话。由于体制的原因,教条主义的影响,我们的干部讲话照本宣科的多,不生动也不能打动人。讲话要注意三点:讲实话不讲空话,要有真实内容,不要罗列一些概念,最后自己也不知讲了些什么;讲真话不讲假话,把心交给群众;讲白话不讲官话。如何真正做到这“三要三不要”,这样的讲话才能受欢迎。讲话在现代生活中非常重要,人们了解一个人特别是一个领导,主要是通过讲话这个途径,讲不好,会影响到号召力、在群众中的威信,影响凝聚力。讲话是领导者的一个基本素质,新闻上有个“倒金字塔”理论,就是把最重要的内容放在最前面、不重要的往后边放,这是我们人类快速交流的逻辑。比如,在古代,有一个部落要去打猎,酋长先派两人去侦察情况,两人跑了好多路,翻了几座山也没发现什么特殊情况,天黑了在快回到部落时发现一群老虎,情况紧急,赶快报告,“报告酋长,老虎,就在部落附近向我们走来。”这时不能反过来按时间顺序报告,今天,你派我们去侦察,我们很认真,从这个山头到了那个山头,又到了另一个山头,怎么走的,看到了什么„„,最后才说到老虎,这能行吗?但我们的一些讲话和报告,大部分是从“山头”说起,等到大家都不耐烦了,开始走神了,才说到“老虎”,最重要的才出来,耽误多少事。要抓住要点,简明扼要。
老实做人 扎实做事 务实做官
——读《三做谈》有感
贺明初
人生在世,内容有三:做人,做事,做官。然而,人有高低之讲,事有成败之别,官有好坏之分。
转业的时候,有一年联系工作的时间,我想利用这难得的空闲,抓紧学习,充实提高,为到地方工作做好准备。于是从购书中心捧回了一大摞书,其中一本就是艾丰所著的《三做谈》。通读此书,令我茅塞顿开,大有相见恨晚之感,以致如饥似渴,废寝忘食。
全书采用杂谈、闲谈、即兴谈的方式,全面的解答了如何做好人、做好事、做好官的问题。结构新颖,文笔流畅,深入浅出,贴近生活。篇篇合情合理,句句入脑入心。谈做人,像慈祥的长辈,语重心长;言做事,像耐心的师傅,言传身教;话做官,像至高无上的权威,指点迷津。
艾丰先生认为:做人,做事,做官互为一体。做人是根本,做事是基础,做官是责任,做事、做官要先做人,做官要立足于做事。
做人,做事,做官是相互联系的,做人是每个人都要首先面对的,不管你愿意与否,喜欢与否。只有做好了人,才会做好事,做好官。古人云:宁可一生不仕,不可一日无德。做好人不一定能做好官,但是,做好官就一定要做好人。做官也要立足于做事,要办实事,做好事,干大事。孙中山先生有一句名言:要立志做大事,不要立志做大官。
艾丰先生说:“一个人的品格大体由良心、公德、爱好构成。做人要有基本的良心,社会交往要有起码的公德,学习生活要有高尚的情操。”
做人最重要的是讲究一个“实”字。说话要真实,办事要扎实,作风要老实。美国CNN是世界上著名的传媒集团,前段时间,因为在报道西藏骚乱时,不顾事实真相,断章取义,作了歪曲报道,引起全球华人的公愤,以致“做人不能太CNN”,一时成为了网上的流行语。说明做人是有底线的,做得不好就会失去做人的意义。首先,做人必须讲良心。饮水思源,知恩图报;诚实做事,不害他人;自我约束,保持慎独,这些都是有良心的表现。其次,做人要有公德心。要有团体意识,团队精神,不要个人利益至上;要宽以待人,严于律己,不要鼠肚鸡肠,嫉才妒能;要尊老爱幼,团结和气,不要恃强凌弱,仗势欺人;要助人为乐,不要损人利己;要见义勇为,不要明哲保身。再次,做人要有高尚的情操。要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贫,培养广泛的健康向上的情趣爱好而远离那些低级趣味的“人生游戏”。做一名好的领导干部,首先必须做一位“好人”,做一个高尚的人,做一个纯粹的人,才能有根基,有底气,无论遇到什么样的考验和诱惑,都能从容应对。总之,做人要厚道,要经得住事,稳得住神。
艾丰先生指出:做事有三个层次的问题:“可做”,“应做”,“实做”。它们之间有联系,又有区别。
做事离不开一个“度”字。能不能办成事,能不能把事办好,有一个分寸问题。说话有理,交往有节,办事得当,往往成功。不卑不亢,顾全大局,讲的就是一种分寸把握。有的同志在开展工作时,不该定的事,擅自定;不该管的事,乱插手;不该办的事,胡乱办;不该讲的话,到处讲,这就是没有分寸,不讲原则。一个领导干部,做事更是要把握分寸,要看是不是遵守纪律,是不是合乎规范。要时刻注意克制自我,规范自我。不揽权,多揽事;不干扰,多支持;不武断,多协调。要看看哪些事该办,哪些事不该办;哪些事能办,哪些事不能办;哪些事急办,哪些事缓办。不能不分主次,没有条理;也不能不顾实际,照办照转;更不能借口特殊,自行其事。总之,在工作中要按政策规定办事,按客观规律办事,按组织原则办事,按老百姓的愿望办事。
艾丰先生告诉我们:权力和责任是对应的,拥有权力就要尽相应的责任,权力越大,责任也就越大。
做官离不开一个“责”字。做了官都会有一定的权力,但同时也要担负起一定的责任。工程验收的事交给你了,你就必须对工程的质量把关。印章交给你保管,你就要严格按制度使用,如果出现乱盖章,就是你没有尽到责任。
作为一名国家公务员。要正确行使权力,做到权大不忘责任重,位高不移公仆心。一要立大志。要有远大的理想和心怀祖国、放眼世界的豪情壮志,奋发才能有为。要时刻想着为社会服务,为人民服务,以天下为己任,做到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二要尽本职。革命只有分工不同,工作不分高低贵贱。不管处在什么位置,也不管从事什么工作,都要尽职尽责,扎扎实实做好自己的工作,不能挑三拣
四、拈轻怕重;更不能怀才不遇、牢骚满腹,张口闭口“时命不将明主合,布衣空染洛阳城”。三要察民情。领导干部要经常深入基层,进行调查研究。只有这样,才能了解本部门、辖区内发展的优势在哪里,潜力在哪里,希望在哪里,问题在哪里,制约发展的因素又在哪里,才能结合实际,提出有利于改革和发展的新思路、新举措。四要戒浮躁。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努力按客观规律想事、办事,既不见异思迁、怨天尤人,又不急于求成、草率行事;既不闭门造车、坐而论道,又不弄虚作假、贪图虚名。五要勤学习。信息化时代,科技、知识日新月异,不学习就跟不上潮流。到一个新的工作岗位,往往情况不明,业务不熟,不学习就不能胜任本职。做一个好的领导,就必须向各位时代英模、道德楷模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成为群众所敬佩的好人;就必须对党的方针政策、法规条例等全面了解,重点把握,成为群众所希望的领路人;就必须与时俱进,不断提高业务水平和管理能力,成为带领群众开创事业的能人。六要保廉洁。要具有奉献精神,牢固树立服务意识,为民谋利,而不是与民争利。过去有“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之说,把做官跟丰厚的利益扯在一起,造成了几千年以来的“官本位”思想。有些人盲目赶潮流,认为只有当官才可以体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在他们看来,不是“权”“责”相连,而是“权”“利”相通,一旦权力到手,就可以“权”谋“利”,甚至干出超出权力,危害社会的事情。七要讲团结。单位与单位之间,单位各部门之间,要顾全大局,多协调,少对抗;同事之间要一视同仁,多沟通,少斗气,营造和谐的工作氛围。总之,做官要清醒,要肩负起使命,履行好职责。“能攻心则反侧自消,从古知兵非好战;不审势则宽严皆误,后来治蜀要深思。”这付楹联是赵藩在四川为官时为成都武侯祠书写的,我认为很值得每一位领导干部借鉴。
《三做谈》中还有句充满哲理的话,“在生活中思考,在思考中生活。”
人生须要思考,不管做人,做事,还是做官,都必须不断思考。思路决定出路,观念决定成败。只有不断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开拓进取,我们的人生才会前途光明,我们的事业才会蒸蒸日上。让我们高举起改革开放的旗帜,乘着解放思想大讨论的东风,为国家的繁荣昌盛,为中华民族的复兴而努力做好人、做好事、做好官吧!
老实做人 扎实做事 务实做官——读《三做谈》有感
人生在世,内容有三:做人,做事,做官。然而,人有高低之讲,事有成败之别,官有好坏之分。全书采用杂谈的方式,全面解答了如何做好人、做好事、做好官的问题。结构新颖,文笔流畅,深入浅出,贴近生活。篇篇合情合理,句句入脑入心。谈做人,像慈祥的长辈,语重心长;言做事,像耐心的师傅,言传身教;话做官,像至高无上的权威,指点迷津。
艾丰先生认为:做人,做事,做官互为一体。做人是根本,做事是基础,做官是责任,做事、做官要先做人,做官要立足于做事。通过阅读此书,我也有自己很深刻的感想:做人要有基本的良心,社会交往要有起码的公德,学习生活要有高尚的情操。品质是做人的核心,认识论、方法论是做事的关键,宗旨是做官的根本,所以人不管做什么,最重要的还是活个明白。以下从做人、做事、做官三个方面分别阐述:
做人最重要的是讲究一个“实”字,说话要真实,办事要扎实,作风要老实。首先,做人必须讲良心:饮水思源,知恩图报;诚实做事,自我约束,这些都是有良心的表现。其次,做人要有公德心:要有团体意识,团队精神;要宽以待人,严于律己;要尊老爱幼,团结和气;再次,做人要有高尚的情操:要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贫,培养广泛的健康向上的情趣爱好而远离那些低级趣味的“人生游戏”。总之,做人要厚道,要经得住事,稳得住神。
做事离不开一个“度”字。能不能办成事,能不能把事办好,有一个分寸问题。说话有理,交往有节,办事得当,往往成功。不卑不亢,顾全大局,讲的就是一种分寸把握。做事情就是要讲个轻重缓急、主要次要,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更不可主观主义、自我行事。总之,在工作中要按政策规定办事,按客观规律办事,按组织原则办事,按老百姓的愿望办事。
艾丰先生告诉我们:权力和责任是对应的,拥有权力就要尽相应的责任,权力越大,责任也就越大。做官离不开一个“责”字。做了官都会有一定的权力,但同时也要担负起一定的责任。
作为一名企业管理人员。要正确行使权力,做到权大不忘责任重,位高不移公仆心。尽职尽责踏踏实实做好本职工作。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少说话、多办事儿,既不怨天尤人,又不急于求成、草率行事;既不弄虚作假,又不贪图虚名。在信息化时代多学习,如今科技、知识日新月异,不学习就跟不上潮流,不学习就不能胜任本职。
《三做谈》中有句话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生活中思考,在思考中生活。”
人生须要思考,不管做人,做事,还是做官,都必须不断思考。思路决定出路,观念决定成败。只有不断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开拓进取,我们的人生才会前途光明,我们的事业才会蒸蒸日上,我们的国家和社会才能和谐发展.
第三篇:三做谈读后感
三做谈读后感
“人生在世 内容有三 做人 做事 做官”简明扼要,很对胃口。
不是“官”,不看“做官”;做事目标太大,具体事情再去寻他的方法论吧;已然为人父母,就好好的看看做人是怎么论述的。
作者艾丰是大家,为人篇五大块,五十一小点,洋洋洒洒,信手拈来。感兴趣的是他论述的“得失感觉八大条”:得失感觉与实际得失并无直接干系,只取决与个人对得失的理解和领悟。
没有自己付出的“得到”,是没有得到感觉的。
无差别的得到,依旧不能感觉“得到”,甚至会有失去的味道。
永远只会盯着没有得到的“得到”,或是永远只会怀念那些失去了的“得到”。
对此我首先想到的就是永远是别人的老婆好看,很能验证他的论点。之前大病一场,对得失有了自己的一些体会。因为是电解质紊乱,手脚腹头均出现强烈的麻痹感觉。一时间,涌上大脑的全是曾经无所谓的动作:走路、吃饭、转头、大小解等。会瘫痪吗?瘫痪会造成我哪些基本功能的失去?无法诉说当时的想法。一种强烈的挫败感和无力感充斥着大脑。我短时失去了想当然的“得到”——基本身体控制权,感觉及其深刻,那是对即将失去的东西的可惜和挽留。
“人生就像一场旅行 不必在意目的地 在乎的是沿途的风景和看风景的心情”这是曾经的广告语,享受你得到中所能得到的“得到感觉”。艾丰先生估计也是此道中人吧,等身著作,大意不得,心之向往哦。
第四篇:我谈做售货员感想
暑假实践报告
电子信息学院 09电气02班 赵雨声40903040215
我谈做售货员感想
短短的大三暑假过去了,短暂的打工生活也随之结束了。在这期间,我思考了很多,也体会到了许多道理,带给我很深的感受。而在这之前我总是在幻想着锻炼自己,却总是懒惰、胆怯,以自己没有与人沟通的能力为由,从没有付出具体行动过。
我找了一份在一家邮政局报刊门市部做售货员的工作,这是属于服务性的工作,需要和顾客交流,可以看做是对自己沟通能力的另一种形式的历练。这家店里共有四名员工,而我的工作时间是从早上的七点一直到下午的四点。
销售报纸杂志看起来很简单,但实际去做时与我们的想象是有很大的差距,开始的几天许多的具体问题会感觉无从下手。小小的商店售货员做起来,需要很多东西。首先你要熟知各种杂志所摆放的位置,当顾客说出想买哪种杂志时,你要能很迅速的找到,其次是要对各种报纸杂志价格的熟悉,开始的时候,每当顾客买东西的时候总是手忙脚乱的到处翻找定价,弄得有的人很不耐烦,我也感到很不好意思。而且基本的勤快灵活、热情细心,还需要很好的学会察颜观色,要懂得揣磨顾客的心理变化,想顾客所想,急顾客所急,等等这些也都是一个售货员所必须有的。
工作规章要求我对顾客时要真诚,询问时保持微笑,但并不是每一个顾客都是你想象中的那样,他们都拥有自己的个性,高雅、粗俗、温和、迟缓、急躁。对于你的微笑或询问有的人会不屑于回答,有些人则风风火火,对你的某些动作大声的指责。这些都是你预想不到,而你随时都可能遇到的,而对于这些你永远没有发火的权利。通过与不同类型顾客的接触,从而达到锻炼与人协调沟通的能力和随机应变能力。
每天都是在不断学习的过程,因为报纸杂志都有时新性,每天都不断的会有新的商品上架。我们要根据内容要把杂志书籍分类摆放,而对于新人的我来说,这是一件相当困难的事啦,很多杂志书籍没有看过,不知道怎么分类,所以这些事情并不是一天两天就能记住或者学会的。每当这时候我就看其他售货员怎么摆放,默默的学习,最后终于算是出师了。
有时候顾客选购完杂志后,需要你在清点商品的同时就要心算出杂志的总额。很简单的一件事情,也在考验着你的心理素质,它需要有条不紊的心理和高度的专注集中。如果算错了,不仅仅是商店损失的问题,自己也会觉得丢人,都是上大学的人了,简单的算术都算不上来,只会有辱自己的学识。有些简单的事永远不会是那么简单。
有时商店会来一些拿着钱却不认识钱的幼童,孩子只会懂得在琳琅满目的书架下穿来穿去,然后在满意的书前立足,小脸是满脸渴望的盯着它。等我过去时,就会无知的怯怯的看着我却不发一言,我需要认真的解释这书的价格,甚至里面是什么内容。虽然孩子并不能明白,依旧是茫然的脸,但我只知道我做的是我作为售货员应该做的,无论对象是什么样的人。找完钱,总会禁不住提醒孩子将钱装好,不
仅是对孩子负责,同时也是对本店信誉的有力证明。也会有一些顾客想要买某种杂志书籍,却不清楚具体的书名,这时我们就要通过简单的询问来明白顾客所指的是哪种书,从而给予正确的引导购书。
每天还必须有一次清理卫生工作,因为店临街,汽车往来频繁,店里的杂志很容易就一层灰尘,杂志虽然是新上的,但是顾客只知道东西看起来时间长了,甚至就不不会伸手去翻阅一下。这不仅仅是影响杂志的销售,重要的是给顾客带来不好印象,也许就会因此不再来。而有没有“回头客”是对一个店很重要的问题。只是作为一个员工,商店的利益看起来和自己没有多少利害关系,但也不会希望东西没有人买。因此,我需要在每天上班的开始时,拿抹布轻轻擦拭货架和商品。有些脏,有些累,但做起来还要有效率,既要擦拭干净,又要速度快,同时要保持杂志书籍的整洁。因为这仅仅只是一天工作的开始,不可能把时间浪费在做这些工作上。
供货商是不定时的送货,这样无论你正在做什么都要放下去接货,不仅认真的清点货数、检查货单,偶尔还要临时卸货,工作似乎很杂也累,但不可能待着旁边看。我觉得很多事情,看起来也许卑贱、没有价值可言,但是你去做了,总会收获一些东西,虽然表面上我们看不到,但一定收获了。
每天工作都没有固定的形式,随时有什么事情都要去干。忙的时候手脚并用,来回折腾。有时候却很闲,无事可做,做售货员闲起来是十分无聊枯燥的,因为有规定不能看书,不能玩手机,因此闲的无聊时会觉得,站在店里连目光都无处可放。
当然工作中也会有欢乐。因为不是在家里,顾客的一个微笑,或是一个点头,同事的些许关心,都会轻易的感到满足,都会使人感到无比的温暖。要想得到别人的认可和关心,首先要能很好的关心别人,带给别人温暖。对客人做到热情,热心的对待。学着与顾客沟通,顾客才有可能接受你的意见和建议
无论是一个多么简单的行业,都有它自身特有的学问,快两个月的工作,不仅提高了我的表达能力而且也很好的锻炼了我的人际关系协调、沟通、处理技巧。两个月的生活让我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开拓了视野,增长了自己的才干与能力,这必然会是我以后走向社会时一笔不小的财富。虽然是这样,但我依然不敢完完全全肯定自己以后就能胜任售货员的工作。
在社会实践中学到的有些东西,在大学校园里你永远不会了解。社会永远都是每一个人的学校,在学校里学到的东西,是用来适应社会的,可真正走向社会时也许用不到,而在社会中学到的东西,永远不会丢,甚至永远不会遗忘。而社会就是一个大染缸,总是有一些不公平的东西,也许我们现在看起来会复杂,不能理解。我们明白行走社会时会有大大小小的坎让我们磕磕碰碰,但如果只是明白没有真的去经历,我们永远也不会记住那些坎,也不会知道碰坎是什么样的感受,以及从坎上爬起后会得到什么。许多东西你不去经历,这辈子你都不会知道是什么滋味。
第五篇:谈做班主任
冯晓云,西南交通大学电气工程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电气工程基础实验中心(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主任,“电力牵引控制系统”国家级精品课程负责人,“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负责人,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评估专家,第四届全国高等学校教学名师。长期从事电力牵引与传动控制、轨道交通电气自动化领域的教学科研工作,曾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一项,铁道部科学技术学会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三等奖各一项等。
教学感言:
做事先做人,只有把人做好才能把事做得更好。
乐观积极的人生态度对成功至关重要。
真诚待人、简约生活、静心工作、追求卓越。
打开西南交通大学教务网电气工程学院冯晓云老师的主页,教师寄语一栏中写道:“志存高远,静心学习,勇于创新,快乐生活”,这是国家级教学名师冯晓云最想对学生们说的话,也是她多年以来一直坚持的教育理念。
做好本分事 教学科研齐头并进
“冯晓云老师是我上大学后遇见的最热爱教学、最有激情和感染力的老师,很幸运能成为冯老师的学生,上她的课我们都能学到东西,不管是学习上的,还是人生的。”电气工程学院的李凡同学这样说。
冯晓云1983年从西南交通大学毕业并留校任教,从最初为学生辅导、答疑,再到指导学生实习、作实验;从独立承担课程,再到现在的教授、博士生导师,冯晓云已经在教学岗位上度过了25个年头。25年中,冯晓云兢兢业业,尽职尽责,对于每一节课都认真备课,力争让每一位同学都能够得到收获。
“作为老师,教好学生是本职工作,也是对一名老师的基本要求。”冯晓云在谈及教学时如是说。她参加工作20余年来,始终工作在本科教学第一线。特别是她担任学院副院长和博士生导师后,仍能克服各种困难,一直坚持为本科生上课。
冯晓云主讲“电力牵引控制系统”、“牵引电机”、“电力牵引交流传动及其控制系统”等具有鲜明轨道交通特色的重点课程。这类课程涉及的知识面宽广、理论与实践结合密切、内容繁杂且更新快,学生学习、理解和掌握起来比较困难,这对教师的学术水平、授课水平、综合能力等有很高要求。
对此,冯晓云打破常规,跳出教材,在课堂上为同学们增加了更多案例的讲解,甚至干脆把学生带到实验室讲课。2005级的一名同学说:“冯老师思路清晰,逻辑性强,注重实践,在她的课堂上,我们经常可以接触到一些工程案例,然后再联系理论知识,深入浅出,多难的问题她一讲解就豁然开朗。” “在大学里,教师必须作科研,这样才能给学生高水平的教学。”冯晓云说。在做好教学工作的同时,冯晓云坚持科研教学相长,积极开展科研工作,转化科研成果,坚持走产学研结合之路。近10年来,冯晓云在科研与教学上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获得多项省部级以上科技奖励,主持7项国家级和4项省部级科研项目,在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目前主持在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项,铁道部重大科技开发项目1项。
同时,冯晓云针对所讲授课程与轨道交通牵引传动领域发展的密切关系,在课程教学中坚持“融入、转化、结合”一体化的教学理念,将科学研究方法、重点攻关感悟、教改成果等及时融入课堂教学,将科研工作中所研究的问题通过合理的简化提炼后作为案例引入课外科技实践教学,将科研成果与研制开发出的产品转化为实验教学平台。
“通过这样,就可以将理论教学与课外科技实践密切结合,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使我们的教育取得更好的效果。”冯晓云说。
对此,学生们受益匪浅。该校九里校区的一位研究生说:“冯老师总是及时将社会上最新的技术和成果引入课堂,我们从中收获很大。每遇到新的内容,她也都会非常清晰地交待问题的来龙去脉,再讲述解决问题所涉及的基础理论知识、解决方案等,最后讲述正在开展的相关研究工作及发展方向,对我们工程意识的培养和提高有很大帮助。”
全身心投入 永远热爱学生
“冯晓云是我见过的最负责任的老师!”西南交通大学电气化89届毕业生,现在中铁二局工作的李政说,“当时我们班的成绩较差,组织纪律性也不好,冯老师把心思全都投入到我们班上。当时,她的男朋友(现在的丈夫)也经常帮着她组织班上同学活动,使班上的氛围变好了,凝聚力变强了。冯老师的个人魅力以及她对教学、对工作的负责态度,对班上同学的影响很大。”李政回忆。
当提到自己当班主任的经历时,冯晓云表示,自己的想法很简单,就是想尽力把班级管理好,回家备课和思考班级管理工作是常事,工作和生活没有明显的界限。“我是追求完美的人,手头的事情没做好,心里就无法快乐。”这最初的工作经历对冯晓云有很大的影响,这样追求完美、执着投入的工作方式也一直保持到了现在。
“热爱教学和学生,永远充满激情,这是我多年来的深刻体会。”冯晓云说。在教学的过程中她严格要求、严谨治学,重视学生团结协作精神、求真务实的科学素养,生活中她重视培养学生诚实守信的做人原则、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等品格,并以身作则,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冯晓云对工作和学生的热爱,也让同学们深受感染。一位学生在BBS上留言说:“她像妈妈一样关心我们的成长,我们不论是学习上还是思想上遇到问题,都希望能和她谈谈,每次课间都有许多同学围着她问这问那,她总是微笑着耐心地回答每一个同学的问题,我们很爱她。”
一颗平常心 工作生活简单快乐
“在人生的过程中,往往越是单纯专一的人,就越是容易在某一方面取得成功„„在有限的人生中,你不可能做得太多,所以只能有选择、有方向地去努力。”这就是冯晓云“化繁就简”的人生的真实写照。
当越来越多的人经不起五光十色的诱惑而心浮气躁时,冯晓云却20年如一日坚守在她的“象牙塔”里。“曾经有人问我‘你到底是追名还是求利’时,我竟一时语塞,因为我压根儿就没有想过这个问题。”
冯晓云认真地说:“教学和科研是我的本职工作,对我来说它是一种习惯也是一种常态,或许我是个更重于享受心灵愉悦的人,只有做好自己的本分事我才能感觉到发自内心深处的快乐。”
冯晓云现在担任电气工程学院的副院长,平时要教学、搞科研,还是教育部本科教学评估专家、“863”项目评审专家,工作忙得不可开交,当选国家级教学名师之后,也要经常到各地开会,但冯晓云依然将工作和生活协调得很好,这得益于她良好的心态。
一颗平常心,做好分内事,没有刻意的追求,冯晓云的一切仿佛都是水到渠成。她简介后面附的一长串的荣誉和奖励说明了一切。但当有人问到:“您最看重哪一项荣誉?”冯晓云的回答令人诧异,“我最在乎的是‘西南交通大学教书育人奖’。”而这可能是她所有奖项中“级别”最低的一项。
“人才培养是高等教育的第一要务,也是高校教师的首要职责,能获得‘西南交通大学教书育人奖’,这是对我教师角色的认可和肯定,也是对我做人的肯定,作为一个教师还有什么比这项荣誉更令我珍视和快慰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