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财务经理人跳槽曲线
财务经理人跳槽曲线
前两天周末闲来无视,在网上找了一些关于职场的电视节目在看,有一个节目叫《商解杜拉拉》。节目一般,但中间有一段内容倒是引起本人的共鸣,就是关于跳槽的话题!
节目中提到一个跳槽的黄金曲线:大企业普通职员 》小企业中层 》大企业中层 》小企业高层》大企业高层
节目对于这个黄金曲线的解释为大企业的工作经历在小企业容易受到认可,而小企业的管理经验又能为你在大企业的管理职位竞争中加分。
对于这条曲线,倒跟本人目前的经历颇为相似,所以由感而发,结合自身经历,来此处侃侃我们财务人员的跳槽曲线。先简单的介绍下本人的职场经历,本人05年毕业于国内某一本财经院校,英语六级,在校期间学习中上,性格也算偏内向。毕业后报考上财研究生失利进入一普通税务师事务所从事税务代理工作,当时还算是所长特招的人才重点培养。
刚进事务所的一段时间,工作很无趣,跟着顾问老师跑税务,填报表。但当时事务所也有代理记账部、纳税申报部,由于基本都是女性,我作为资源稀缺的男同志在所里还是很吃的开的,所以会到各个部门去串。在串的过程中学到了不少东西,月末别人来不及做账,我就帮她们输凭证、报税,不会的时候问问别人,别人也挺愿意教的,这样很快商贸企业的一套账务流程就掌握了。这个过程其实很合算,一方面自己学到了东西,另一方面还给别人留下好印象,这也为我以后的工作建立了良好的人脉(事务所的人跟工商、税务、银行关系都很好)。
事务所年底很忙,主要做税务审计,年底的时候,所长把自己的老企业全部交给我来做,她来审核,这样不单独算我的提成,但是我还是很乐意接受的,我想这样自己很快能独挡一面。果不其然,第二年税审结束后,我要求独立考核,所长立马同意了,因为我05年的税审做不错,所长对我的专业水平比较放心。独立以后做的事情就基本上比较单调了,主要是拉业务挣钱,平时到企业看看凭证、跑跑税务,年底审计才是最主要的工作。这样就一直做到07年底,中间因为身体原因休息了近半年。
到07年下半年的时候,被一个客户看中,把我挖去做他们公司的财务负责人,该客户是典型的家族企业。有两家公司,一个假外资,一个是内资。之所以看中我,我估计有两方面原因:一是在为其提供顾问服务的时候,就当时外资企业采购国产设备这个政策,为其进行筹划,帮他申请了几十万的退税;二是我偶尔代表事务所对客户财务人员进行继续教育培训,而该公司老板娘也作为财务人员听我讲课,估计觉得我讲的还不错。当时在事务所,我的保底工资是4万,提成看个人能力,07年6万左右,08年应该会更高。而这家公司刚开始开出的条件为5万一年,后来听说我的待遇后调整到6万。
上任之前,实际上心里很没底的,因为之前只是在事务所做,没有企业的工作经验,而这家企业又是最令人担心的家族企业,财务管理也比较混乱(主要是仓库,之前审计提出过,就是改正不了),人际关系据说也比较复杂,总之,心里非常的没底。但是,我当时的想法很明确,我不想在事务所这个行业继续干下去了,要去企业,尽管当时事务所收入比企业还要略高,我也要出来。这次机会其实也挺好,只要我扛下来了,以后就是财务经理级别的,即便失败也是一种经验。也正是这个原因,我在07年10月份到这家公司去上班了。在这个期间还联系过两家美资企业,待遇4-5万,一个是出纳,一个是费用稽核,虽然刚毕业的时候很想去外企,但现在毕业两年多让我从基层做起,自己又不甘心,最终还是去了那家民企。
进去以后,情况果然很糟,由于企业经历没有,跟各部门的领导打交道就很伤脑筋,还好当时老板全力支持我整顿,所以面子上大家还是尊重我的。当时接近年底,加上仓库又非常混乱,所以就从仓库入手,先进行了一次全面的清查,将仓库物资重新归类,仓库用电子表格建立了明细账(去之前,仓库账等于没有,跟实际差异太大)........总之,中间做了很多事情,以前都没做过,边买书看边学习,这样搞了3个月,到年底就把仓库理了一下,中间还设立了第三家公司,但没什么显著成绩。老板耐心有限,加上自己可能魄力还不够吧,年底老板说要减薪(估计是变相的劝退),于是就一拍两散了。
年后开始重新找工作,投的都是财务经理岗位,中间有几家企业面试,主要是外企,招不到英语好的财务人员,就让我去谈谈,结果基本上都是在总经理那边给刷掉了,觉得我资
历和年纪都太小(我读书早,当时才25岁),做财务负责人他们不放心,也怕我镇不住下属。几经周折,在3月份的时候和一家小型的港资企业谈妥,董事长是在深圳做风投的,日常管理都是交给这边总经理---他丈母娘,是个老企业厂长,老太太很喜欢读书人,所以对我很有好感,加上我事务所的工作经历,当场要和我签约。
这家公司规模实在小,小到只有两个车间30几个工人,财务只有3个人,一个出纳、一个助理、一个主办(给我封的是财务经理),但公司效益很好,年利润有两三百万,老太太怕我不来,还给我画饼,说以后要创业板上市......我回去考虑后,跟他提出来我的要求,要双休(其他人都是单休的)、下午没事提前走(公司在郊区)、月薪5000(上任是3500),这些她都同意了,我想想先积累一些管理经验也好的,就到那边上班了。
有了前一次3个多月的工作经验,再加上那边人少容易管理,开始压力还不算太大的。一段时间后,情况熟悉了,账务也理顺了,我自己向往财务管理方面去发展,便去找老太太谈自己的想法,怎么加强内控、怎么控制成本等等,不料正是老太太要找我谈的。就这样,我真正开始了我的财务管理之路,也在那时接触了财务经理人网站。网上学到的东西拿到现实中去用,并不断的和老太太沟通,慢慢的发现自己的水平在不断的提高。现在回想起来,这段经历,对我后期的职业发展是非常关键的。
那边做到09年10月份,现在的单位人事主管给我电话(之前去面试过,被总经理唰了),说他们现在子公司又需要一个财务经理岗位,我考虑到今后的发展,便再次跳槽到现在的单位,在总部考察了3个月后派到现在两家子公司担任财务总监职务(公司为新并购单位、在外地,估计没人可派)........啰啰嗦嗦写了这么多,感觉自己都偏离主题了,我归纳一下自己的跳槽曲线:事务所审计人员 》小公司财务经理》中型企业财务负责人,个人认为目前也算是比较成功的,下一步自己的发展方向是往集团中层去奋斗,然后再是子公司总经理,再然后.......(遐想一下)。
根据个人的经历强调一下,职业规划很重要,你的职业规划决定了你的职业发展,也可以避免少走很多弯路。我08年考出注税后,陆续接到很多事务所和猎头的电话,待遇有的比我现在还高,但我都一一拒绝了,因为我很明确我的发展方向。
中间接了很多电话,思路被打乱了,就这样了
第二篇:财务经理人跳槽曲线
[转载]财务经理人跳槽曲线
(2014-03-08 12:46:39)
转载▼
标签:分类: 财会与税务 转载
原文地址:财务经理人跳槽曲线作者:财务经理人网
前两天周末闲来无视,在网上找了一些关于职场的电视节目在看,有一个节目叫《商解杜拉拉》。节目一般,但中间有一段内容倒是引起本人的共鸣,就是关于跳槽的话题!
节目中提到一个跳槽的黄金曲线:大企业普通职员 》小企业中层 》大企业中层 》小企业高层 》大企业高层
节目对于这个黄金曲线的解释为大企业的工作经历在小企业容易受到认可,而小企业的管理经验又能为你在大企业的管理职位竞争中加分。
对于这条曲线,倒跟本人目前的经历颇为相似,所以由感而发,结合自身经历,来此处侃侃我们财务人员的跳槽曲线。先简单的介绍下本人的职场经历,本人05年毕业于国内某一本财经院校,英语六级,在校期间学习中上,性格也算偏内向。毕业后报考上财研究生失利进入一普通税务师事务所从事税务代理工作,当时还算是所长特招的人才重点培养。
刚进事务所的一段时间,工作很无趣,跟着顾问老师跑税务,填报表。但当时事务所也有代理记账部、纳税申报部,由于基本都是女性,我作为资源稀缺的男同志在所里还是很吃的开的,所以会到各个部门去串。在串的过程中学到了不少东西,月末别人来不及做账,我就帮她们输凭证、报税,不会的时候问问别人,别人也挺愿意教的,这样很快商贸企业的一套账务流程就掌握了。这个过程其实很合算,一方面自己学到了东西,另一方面还给别人留下好印象,这也为我以后的工作建立了良好的人脉(事务所的人跟工商、税务、银行关系都很好)。事务所年底很忙,主要做税务审计,年底的时候,所长把自己的老企业全部交给我来做,她来审核,这样不单独算我的提成,但是我还是很乐意接受的,我想这样自己很快能独挡一面。果不其然,第二年税审结束后,我要求独立考核,所长立马同意了,因为我05年的税审做不错,所长对我的专业水平比较放心。独立以后做的事情就基本上比较单调了,主要是拉业务挣钱,平时到企业看看凭证、跑跑税务,年底审计才是最主要的工作。这样就一直做到07年底,中间因为身体原因休息了近半年。
到07年下半年的时候,被一个客户看中,把我挖去做他们公司的财务负责人,该客户是典型的家族企业。有两家公司,一个假外资,一个是内资。之所以看中我,我估计有两方面原因:一是在为其提供顾问服务的时候,就当时外资企业采购国产设备这个政策,为其进行筹划,帮他申请了几十万的退税;二是我偶尔代表事务所对客户财务人员进行继续教育培训,而该公司老板娘也作为财务人员听我讲课,估计觉得我讲的还不错。当时在事务所,我的保底工资是4万,提成看个人能力,07年6万左右,08年应该会更高。而这家公司刚开始开出的条件为5万一年,后来听说我的待遇后调整到6万。
上任之前,实际上心里很没底的,因为之前只是在事务所做,没有企业的工作经验,而这家企业又是最令人担心的家族企业,财务管理也比较混乱(主要是仓库,之前审计提出过,就是改正不了),人际关系据说也比较复杂,总之,心里非常的没底。但是,我当时的想法很明确,我不想在事务所这个行业继续干下去了,要去企业,尽管当时事务所收入比企业还要略高,我也要出来。这次机会其实也挺好,只要我扛下来了,以后就是财务经理级别的,即便失败也是一种经验。也正是这个原因,我在07年10月份到这家公司去上班了。在这个期
间还联系过两家美资企业,待遇4-5万,一个是出纳,一个是费用稽核,虽然刚毕业的时候很想去外企,但现在毕业两年多让我从基层做起,自己又不甘心,最终还是去了那家民企。进去以后,情况果然很糟,由于企业经历没有,跟各部门的领导打交道就很伤脑筋,还好当时老板全力支持我整顿,所以面子上大家还是尊重我的。当时接近年底,加上仓库又非常混乱,所以就从仓库入手,先进行了一次全面的清查,将仓库物资重新归类,仓库用电子表格建立了明细账(去之前,仓库账等于没有,跟实际差异太大)........总之,中间做了很多事情,以前都没做过,边买书看边学习,这样搞了3个月,到年底就把仓库理了一下,中间还设立了第三家公司,但没什么显著成绩。老板耐心有限,加上自己可能魄力还不够吧,年底老板说要减薪(估计是变相的劝退),于是就一拍两散了。
年后开始重新找工作,投的都是财务经理岗位,中间有几家企业面试,主要是外企,招不到英语好的财务人员,就让我去谈谈,结果基本上都是在总经理那边给刷掉了,觉得我资历和年纪都太小(我读书早,当时才25岁),做财务负责人他们不放心,也怕我镇不住下属。几经周折,在3月份的时候和一家小型的港资企业谈妥,董事长是在深圳做风投的,日常管理都是交给这边总经理---他丈母娘,是个老企业厂长,老太太很喜欢读书人,所以对我很有好感,加上我事务所的工作经历,当场要和我签约。
这家公司规模实在小,小到只有两个车间30几个工人,财务只有3个人,一个出纳、一个助理、一个主办(给我封的是财务经理),但公司效益很好,年利润有两三百万,老太太怕我不来,还给我画饼,说以后要创业板上市......我回去考虑后,跟他提出来我的要求,要双休(其他人都是单休的)、下午没事提前走(公司在郊区)、月薪5000(上任是3500),这些她都同意了,我想想先积累一些管理经验也好的,就到那边上班了。
有了前一次3个多月的工作经验,再加上那边人少容易管理,开始压力还不算太大的。一段时间后,情况熟悉了,账务也理顺了,我自己向往财务管理方面去发展,便去找老太太谈自己的想法,怎么加强内控、怎么控制成本等等,不料正是老太太要找我谈的。就这样,我真正开始了我的财务管理之路,也在那时接触了财务经理人网站。网上学到的东西拿到现实中去用,并不断的和老太太沟通,慢慢的发现自己的水平在不断的提高。现在回想起来,这段经历,对我后期的职业发展是非常关键的。
那边做到09年10月份,现在的单位人事主管给我电话(之前去面试过,被总经理唰了),说他们现在子公司又需要一个财务经理岗位,我考虑到今后的发展,便再次跳槽到现在的单位,在总部考察了3个月后派到现在两家子公司担任财务总监职务(公司为新并购单位、在外地,估计没人可派)........啰啰嗦嗦写了这么多,感觉自己都偏离主题了,我归纳一下自己的跳槽曲线:事务所审计人员 》小公司财务经理 》中型企业财务负责人,个人认为目前也算是比较成功的,下一步自己的发展方向是往集团中层去奋斗,然后再是子公司总经理,再然后.......(遐想一下)。根据个人的经历强调一下,职业规划很重要,你的职业规划决定了你的职业发展,也可以避免少走很多弯路。我08年考出注税后,陆续接到很多事务所和猎头的电话,待遇有的比我现在还高,但我都一一拒绝了,因为我很明确我的发展方向。
中间接了很多电话,思路被打乱了,就这样了
第三篇:高级经理人跳槽前要三思
高级经理人跳槽前要三思
李明是欧洲某工业品巨头在华投资企业的南方大区销售总监。8年前公司进入中国市场在上海设办事处时,李明是最早二个销售员之一,进入中国第一个订单就是李明完成的。随着中国业务的不断扩大,销售队伍也从最初二个人发展到六十多人,李明也从一个普通的销售人员快速提升为南方大区销售总监。公司由原来从欧洲进口产品到中国建有三家工厂同时生产,最终占有国内最大市场份额成为行业内的领头羊,李明和他的销售团队功不可抹立下了汗马功劳,为此李明连续二次受到总部金牌雇员的嘉奖。
随后的几年是李明比较轻松的阶段,销售团队日趋成熟,品牌知名度也越来越大,销售也步入平稳增长期,但李明的仕途却从此失去了向上的势头,所谓职业生涯的瓶颈期。一直以来中国区销售总监的位置空缺,李明在业务上是直接向亚太区销售总裁报告,李明认为:无论从资历还是业绩,中国区销售总监的位置将来都非他莫属,除对打下江山的感情因素外,这也是李明能在公司一待8年的原动力。可最近一个来自台湾的空降兵成为公司中国区的销售总监,彻底打破了李明的梦想,他的内心渐渐不平静了。
过去也有不少猎头公司鼓动他跳槽,对方也都是500强的跨国公司,职位比目前要高薪金和待遇也不菲,李明都是礼貌的拒绝。一来他考虑目前公司的大好江山是他和兄弟们打下的,轻易拱手让人感情上接受不了,再说销售总监的位置迟早还不是他的,忍忍吧。二来自己的年龄也近不惑,公司在薪金和待遇方面也待他不薄,家里上有老下有小,万一跳槽一脚踏空,要东山再起这把年龄可不是件容易的事,身边这样的例子李明也见的不少。但这次情况不同,当一个业内有很好声誉的猎头公司打来电话相邀时,李明毫不迟疑的答应见一面,对方的客户是一家美国的上市公司,要寻找一位负责中国区业务的高级经理。随后的进展是相当的顺利,经过几次三番的会谈和面试,客户的总部还从美国请来专业咨询公司的心理学家,对候选人进行评估,目的就是为了找到不但能合适目前职务而且能适合公司长期发展有担当更高职位潜力的人才。最终对方对李明各方面都非常满意,猎头公司也一直为找不到合适的候选人而现在终于可以结案,极力鼓动李明加入新的公司。现在轮到李明做决定了。
其实李明对这家公司的背景也做过一番调查,这是一家位列美国500强的工业品公司,在美国股市上的表现也一直十分出色,同时对方提供的职位薪金和待遇也确实让李明心动,除了薪金要比目前提高不少外,还有许多住房医疗子女补贴等,完全是与总部的高级经理待遇相同。但有一点使李明有些迟疑不决:公司的亚太地区总部还在香港,他的直接上司是一个美籍华人,见过几次面对方也是客客气气,李明以前的上司都是洋鬼子,崇洋媚外的想法李明的确也有一些,但对海外华人在跨国公司中的工作作风,李明也是有所耳闻。
一方面猎头公司的鼓励和怂恿,再想想在现在的公司确实也没有上升的空间,与其
这么耗着,到不如闯一闯,也可能是另一番天地。李明最终决定与新公司签约,但同时也对未来与新上司和新的团队的合作和市场竞争等所带来的可能困难作了充分的心理准备,把它看成人生中的又一次创业。其实李明的内心还有另一种冲动,就是要证明目前的成功不是偶然的,他要用再一次的成功来证明自己的能力。
二周的美国总部培训结束了,刚在新的办公室前坐下,打开电脑的第一封邮件是
他的香港上司的,第一句话是欢迎他加入公司,随后就要求李明开始熟悉公司在中国组织机构、业务状况、团队和市场和竞争对手等等,三天后他会来上海与他讨论未来三个月的工作计划,随后上司的邮件源源不断扑面而来,虽然李明理解上司需要他迅速熟悉情况进入状态同时对美国公司的快节奏工作有些心理准备,但他还是感到了一些压力。
一个月过去了,李明对公司的状况有了更多的了解。在他以前一共有三个前任,最短的任期只有三个月,最长的也只有八个月,离开的原因只有一个业绩。这是一家比所有美国公司更美国的公司,具有极强的企业文化和价值观,其核心价值观:“为股东创造利益”是每年公开财务报表的第一页全球CEO讲话中反复强调的一句话,完全彻底地以业绩为导向,准确地说主要以短期业绩为导。所以高薪高待遇不是公司给的,是要自己挣的。但这不是李明所担心的,事实上他相信自己的能力,也做好面对最糟糕局面的准备。
三个月后,李明在三个月一次的亚太地区业务会议上又见到了他的上司,似乎他的笑容比三个月前少了许多。中国区的业务上季度勉强完成原定的目标,但利润率和库存水平都不理想,而且行政支出高出去年同期的50%。不过库存过大是前任留下的尾巴,行政开支过高是因为招兵买马也在计划之内,李明也就勉强过关。
从香港回来后,新一季度的销售目标和计划又要开始执行了,上司的电话来的更
多了,电子邮件、计划、各种报表扑面而来,李明每天要花大部分时间来处理这些事情,根本没有时间去思考、深入市场和拜访客户,只有本月销量、销售利率、费用和库存这些数字像梦呓一样围绕在他的脑海中,甚至连下个月的工作都没有时间考虑,李明感到很不适应,完全没有在以前公司那种得心应手的感觉。很显然与有些急功近利的美国上市公司相比,以前的欧洲家族企业对中国市场更有些长远规划,他开始怀疑跳槽决定是不是错了。
另一个使李明不适应的问题是:目前的这家公司有极强的企业文化,在全球实行
统一的大客户第一商业管理,同时要求中高级管理人员每年必须参加总部的培训(李明称之为洗脑),使之成为公司全球管理的灵魂和基石,并将它应用在生产、销售、客户服务、仓储物流、财务等所有部门。李明认为:虽然公司的商业管理模式在全球非常成功,其实中国市场和西方市场很不相同,期望以一招一式打遍天下显然是不现实的,但在公司强大的文化中,这种想法在公司的高层看来是很不合时宜也很另类。
以前企业的那种“看重员工今天的活动给企业带来长远利益”的文化在李明身上
留下深刻的烙印,但李明知道必须完全彻底忘记过去,努力学习与认同新公司的企业文化和价值观。公司的企业文化和核心价值观不会因为某个个人而改变,甚至全球CEO都无法做到这一点。否定过去是一件极其痛苦的事尤其是李明这样年龄的人,但李明知道不这么做连在公司生存都会有问题。
品牌营销网AdCIS.COM.CN
李明的确非等闲之辈,用365天日日夜夜的外出奔波、瘦了整10斤的肉和太太女
儿的强烈抗议,换来了一年后李明领导的中国团队也不负众望,完成了公司所有目标。也在同一天他向总部提交了正式的辞职报告。原来公司的那位台湾总监因为种种原因而离职了,以前的老上司正式邀请李明重新加盟,李明接受了这一邀请。他从内心还是觉得更喜欢原来公司的那种文化氛围,还有他所熟悉的团队。
李明自我总结这次跳槽的经历,认为至多只是成功了一半,至少证明了他的能力
还有开阔了眼界,但要是说一年的工作经历给李明的工作履历留下什么辉煌的一页那就很难说了。
专家点评:
跳槽对于如今的职业经理人来说,似乎是家常便饭。部分人是带着无奈和苫涩被
动地跳槽,而更多主动跳槽者,则是源于追求自身价值的最大化。但统计资料也显示: 中高级经理人跳槽的成功率仅有40-50%,专家认为:中高级跳槽者中50%的失败者,绝大部分是因为无法认同新公司的企业文化和价值观所致。跳槽者带着原公司的惯性思维,对新老公司文化差异所带来的冲击完全没有心理准备,导致工作开展中处处受制,个人才能大打折扣,甚至危及自身在企业中的生存地位;而企业在挑选经理人时更多关注个人品行能力如:是否有战略的头脑,发现商业机会的能力;有事业心等,很少会考虑应聘者原公司的背景和企业文化的影响。
中国的民营企业和西方企业文化背景巨大的差距, 使原被外企玻璃天花顶所累,欲满怀豪情在民营企业大展宏图实现自己人生价值的职业经理人纷纷折戩而归。其实不要说在西方企业工作很久的职业经理空降到民营企业会由于文化背景差距导致水土不服,就是同为西方公司的不同企业(如本案例所述)也存在这样的问题。
虽然同为西方公司,如欧洲公司和美国公司的企业文化和价值观还是有很大的区
别。在美国股市主导经济,大部分美国企业(也多为上市公共公司)衡量业绩的唯一标准是股东权益,企业存在的目的就是增加股东利益,利润是衡量效果和效率的唯一标准。在美国公司工作很有挑战性,但一切以业绩说活(准确地说是短期业绩)的企业文化也很残酷。而
典型的欧洲企业的企业价值观是创造和维护客户利益,认为客户是真正推动企业健康持续发展的根本因素,而不是股东或股东利益。欧洲公司看重员工今天的业绩,但更看重员工今天的活动给企业带来的长远利益。
GE就是通过“价值观-业绩”图来评估不同的员工。
第一种:能够实现很好的业绩,又能够认同GE的价值观。这些人是GE的“明星
员工”
第二种:这类员工业绩不很理想,但能够认同GE所有的价值观。GE会给这部分员
工多次机会来改善业绩状况。
第三种:既做不出好的业绩,又不能认同GE的价值观。GE会毫不留情让他卷铺盖
卷走人。
第四种:这部分人业绩不错,但却不能够认同GE的价值观。管理这部分员工很有
挑战性。如果这部分人是通过欺骗、违反规则的方式来取得业绩,应该要把这些员工开除掉。尽管他们短期的业绩不错,杰克·韦尔奇曾经亲自解雇过许多这样的员工。曾经有一位经理
不相信GE开展的“群策群力”计划,根本不明白“无边界”的涵义,结果他被解雇了;
职业经理人在跳槽前,除薪金职位公司规模未来发展外,还必须高度重视不同企
业文化的冲突对未来职业生涯发展造成的影响。在一个新的企业里,你不但要全身心投入,发挥职业技能,更应尽快认同学习企业价值观溶入企业文化中,为职业生涯发展铺平道路。否则,只是胸怀一腔热血,自认忠心耿耿,而漠视不同企业间文化的差异,就可能会遇到很多的问题也得不到上级的认同,轻者阻碍个人才能的最大发挥,甚至将危及自身在企业中的生存地位。
第四篇:财务经理人的角色定位
财务经理人的角色定位
一个企业的财务经理人,当你面对复杂的企业财务现象时,你如何迅速了解企业的财务状况?又如何在复杂的财务现象中把握企业财务管理的实质,找出所在问题?这是一个财务经理人在一个新企业里所面临的第一个问题。以下是从几个角度阐述财务经理人的角色定位。
什么是一个财务经理人?财务经理人就是公司财务的管理者。在管理的早期历史中,“经理人”被定义为“对其他人的工作负有责任的人”。这种传统的定义已不合时宜了,因为大批以个人方式作出贡献的专业人员在企业中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传统的层级制度受到了挑战。
CFO是一个令人羡慕的职位,是职业财务人的终极职业目标。但是,当你成为一个企业的CFO,当你面对复杂的企业财务现象时,你如何迅速了解企业的财务状况?又如何在复杂的财务现象中把握企业财务管理的实质,找出所在的问题?这是一个CFO在一个新企业里所面临的第一个问题。作为一个成熟的CFO,应该从如下几个角度考察企业的财务管理现状:
1、财务经理人首先要了解公司总体财务战略
财务战略是指公司在一定时期内,根据宏观经济发展状况和公司发展战略,对财务活动的发展目标、方向和道路,从总体上作出的一种客观而科学的概括和描述。财务战略的选择,决定着企业财务资源配置的取向和模式,影响着企业理财活动的行为与效率。企业总体财务战略是否明晰关系到集团筹资、投资、分配等各方面的决策。尤其对拥有上市公司及多元化经营的集团公司来说,由于管理跨度大,资金调控频繁,财务战略更是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值得注意的是,CFO在这个阶段还不适于讨论企业财务战略是否符合企业客观情况,解决这个问题还需要进一步了解企业的状况。
2、企业财务经理人定位是否明确
财务定位是指公司经营管理中对财务职能的具体要求。由于每个企业文化的区别,以及管理习惯和CEO的管理理念的影响,不同企业对企业的财务定位有较大差异。从理论上讲,一般有两个基本思路,一是定位于管理型,二是定位于监督型。这两种财务定位并非是两个极端,而且实践中往往这两个定位是混合在一起的,只是存在取向上的差别。财务定位对一个企业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它直接影响企业整体财务功能在内部管理活动中的作用。而且财务定位还对企业财务战略的形成与实施有直接的影响,因此,CFO必须了解企业的财务定位,才能进一步掌握企业的财务管理状况。
3、企业财务经理人的财务管理体制是否完善
财务管理体制是指规定企业财务管理方面的权责利关系的企业管理制度,是财务关系的具体表现形式。一般来说包括企业投资者与经营者之间的财务管理体制和企业内部的财务管理体制两个层次。主要涉及到财务责任、财务权限、财务利益等方面的内容。
我国目前的财务管理体制,基本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两权合一”型,就是所有权和经营权合为一体的财务管理体制,一般适用于小型企业、合资企业和私营企业等。其集中表现是集权的财务管理体制,往往是“一支笔”的处理方式;另—种是“分权”型,就是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财务管理体制,一般适用于集团公司。对集团公司来说,财务管理体制是明确集团各级财务管理机构的财务权限、责任和利益的制度,其核心问题是财务经理人thldl.org.cn如何配置财务管理权限,其中又以分配母公司与子公司之间的财权为主要内容,一般是采取集团总公司――下属事业部公司――子公司三级管理体制的模式。
企业的财务管理体制直接影响企业财务功能的实现,而且,财务管理体制的设置还直接影响到财务管理人员的职责和权限的划分。财务总监、财务经理和一般财务人员之间的职责和权限的设置,也会影响到企业财务管理的效率。
因此,CFO要重点了解企业的财务管理体制,这是CFO融入企业管理之中的钥匙。当然也存在CFO无法适应企业财务管理体制的情况,这时CFO就应该考虑是否继续工作下去了。
4、企业财务经理人管理的运行机制
企业财务管理的运行机制是指企业财务管理体制的基本执行规则和程序。企业的财务管理制度只有在良好的财务管理运行机制保障下才能充分发挥其作用。由于企业财务管理的运行机制往往决定于企业的管理文化和管理理念,这也是CFO们最难以处理的问题。如何使企业的财务管理的运行机制与CFO自己认同的财务管理的运行机制相对接,对每个CFO来说都是一个痛苦的选择。
5、财务经理人管理控制体系
财务管理控制体系是指企业进行财务控制的一系列具体制度。财务管理控制体系具有唯一性,也就是说不同的企业必须设计不同财务管理控制体系。财务管理控制系统的核心是预算管理,其他管理控制系统则处于从属地位,如KPI指标体系、作业管理等都通过一定的接口与预算管理对接。CFO应该深入的了解企业的财务管理控制体系,对财务管理控制体系的调整和改革是CFO的重要工作之一。
6、财务经理人风险预警体系是否健全
财务预警体系是指对企业的财务危机状况进行监测,并发出警情信号,及早采取相应措施加以防范的体系。企业建立财务预警体系可以有效的发现、控制和化解企业财务危机,保证企业的生存。财务预警体系对集团公司来说尤其有重要的意义,集团公司由于管理的跨度较大,通过财务预警体系可以有效的控制下属企业的财务危机。CFO在第一次了解企业财务预警体系的同时应该坐相应的测试,以增加对财务预警体系的实质性认识。
7、财务经理人管理软件系统
由于财务管理的复杂性,其需要处理大量的财务和非财务数据,因此使用财务管理软件系统是搞好财务管理工作的物质保证,可以极大的提高财务系统运行效率。
认为上述问题是CFO对企业的财务管理状况的基本认识,仅仅了解和掌握这些内容还是不够充分的。因此CFO还应该了解其他方面的情况,笔者认为主要包括如下几个问题:
1、企业财务经理人管理组织结构(如是集团公司,还应该了解母、子公司结构及股权比例);
2、企业的主要业务和在行业中的竞争地位;
3、企业的未来发展战略目标定位;
4、企业采取的会计政策;
5、企业的管理章程及现行各项管理制度或文件;
6、企业财务结算制度与执行情况;
7、企业内部审计情况;
8、其他需要了解的问题。
成为优秀财务经理人,诚信的品格是任何知识、能力所不能替代的,所以个人修养的建立应该成为第一要务。财务管理人的管理技能、沟通能力、人际关系的管理和学习能力展现个人魅力,这就是领导风格、财务经理人领导力。
第五篇:3位成功转型的经理人的跳槽故事
3位成功转型的经理人的跳槽故事,还有他们切身的真实体会。虽然有点长,但读下来还是有启示的
在中国做职业经理人也许是最幸运的。经济发展的黄金时代,机遇多得让人眼花缭乱。但是,面对机遇背后的诱惑和风险,究竟是跳槽还是坚守?这是许多职业经理人常常需要面对的抉择。其实,不同的答案,都能带来一样的精彩。
这里展示的不仅是3位成功转型的经理人的跳槽故事,还有他们切身的真实体会。虽然有点长,但读下来还是有启示的
在中国做职业经理人也许是最幸运的。经济发展的黄金时代,机遇多得让人眼花缭乱。但是,面对机遇背后的诱惑和风险,究竟是跳槽还是坚守?这是许多职业经理人常常需要面对的抉择。其实,不同的答案,都能带来一样的精彩。
三位有着不同行业背景、不同经历,和不同性格的成功经理人,在帮助雇主实现经营目标的同时,也证明了自身的价值。伊顿公司大中华区总裁高峰、上海世茂皇家艾美酒店总经理董诚康(Akram Touma),以及北京东方中科集成科技有限公司的CEO王戈,与我们分享了各自在职业生涯发展道路上的体会。
高峰的故事:机遇是自己创造的
你的职业生涯看起来非常丰富多彩,跨越了不同的国家、不同的行业、不同的公司,也做过不同的职位。大概谈谈你的经历?
高峰:从1985年我大学毕业到现在,一共换过5份工作,中间还在美国读了两个学位。我在中直机关、跨国公司还有本土创业企业都工作过。涉及的领域包括业务拓展、兼并收购、融资、战略规划等方方面面。最长的做了六年,那是在通用汽车;最短的不到一年,在UT斯达康。2002年开始,我加入了伊顿,现在负责公司在整个大中华区的经营管理。
看起来你似乎是那一种不太“安分”的经理人?
高峰:我先要给自己正名,我并不觉得自己是很爱跳槽的人。与其说不太安分,不如说我是很愿意接受挑战的。当然,在国外,为同一家公司工作十年、二十年甚至更久是很常见的。而在中国,二十年的时间,几乎浓缩了欧美将近一百年的发展,整个大市场充满了各种机遇。
我比较擅长抓住机遇,或者说为自己创造机遇。举个例子,大学毕业以后我进了商业部,在那个时代,中直机关基本上是最理想的工作了。和我一起毕业的年轻同事里,很多都过着非常安逸的生活,下了班一起打打牌聊聊天。而我一直坚持学英语,并没有什么特别的目的,就是觉得时间不能这样浪费。后来美国巨人公司有一个领导力项目到商业部来招人,我很自然地就拿到了这个机会。
如果一个人在他的一生中,能够抓住那么几个重要的机遇,就会和他的同伴区别开来。而机遇不是你等来的,有时候靠自己去创造和发现,并且你要时刻准备好,要有能力去抓住它。
高峰:每个人对自己的职业生涯都有一个规划,而公司也会给你提供一条职业发展的道路。那么这两者是不是能吻合?如果是,长期做下去没有任何问题;如果不,就有两种选择,要么你自己调整自己,按照公司给你的那个方向做下去;要么你就坚持自己的选择,换一家能够符合你期望值的公司。这是一个互相调适的过程。
比如我当时离开通用,就是因为公司把我从中国调回了美国。虽然那是一次升职,但是我觉得国内更适合我。我分析过自己的优势:既了解中国的文化和市场,又对跨国公司的管理体系非常熟悉。回美国不是我想去的方向,那么我就决定离开。
有些人不太愿意轻易离开自己熟悉的领域,认为“做熟不做生”,面对新环境总觉得有压力。你会有这种感觉吗?
高峰:压力肯定是有的。说到这个我想起了1988年我刚到美国的时候,衣食住行所有的生活方式完全不同,我连麦当劳是什么都不知道。开始那半年真是非常痛苦,但是我觉得自己一定能过这一关。我属于满外向的人,比较乐观、自信、愿意主动和别人沟通。
这在我的职业生涯中也帮了很大的忙,包括刚到伊顿来做总裁的时候。你知道,员工对一位新老板,很容易因为不沟通而形成隔阂。我一来就跟大家说,直接称呼我的名字,而且只要我办公室的门开着,就可以随时进来找我,不用和秘书约时间。这些都帮助我融入新环境。
面对新工作,也要保持自信,遇到问题不要逃避或者着急。当然自信不是盲目的,前提是要了解自己的优势在哪儿,有什么潜力,然后理清头绪,从细节入手去做。以前我的职业背景更多侧重在财务方面,但我也擅长做战略规划和业务扩张,所以有信心站在更高的层面来经营一整盘生意。伊顿给我提供了一个从CFO转向CEO的挑战,这当然有压力,但更是一种吸引力。
总是喜欢新挑战的这种性格,会不会影响你对一份工作的长期投入呢?
高峰:人对环境的适应并不是无限的,当有些事情超出了你的原则,你就会想这里真的并不适合你。而且任何公司都不是靠一个人能够改变的。至于喜欢挑战,和长期投入,两者本身并不矛盾。挑战其实无处不在,只要公司和职业经理人的目标一致,双方就会保持长期的合作。
以你的个性,为什么没有自己创业?
高峰:创业并不是唯一实现理想的方式。我在伊顿的这五年,我们从5家工厂、1,000多名员工,发展到20家工厂、5,000多名员工,增长非常快。只要有创业精神,并且找到了适合的平台,即使是做职业经理人,也同样可以找到满足感。
董诚康:享受现在的工作
你在酒店这一行工作了二十多年。还记得你的第一份工作吗?
董诚康:当然。那是在我十八九岁的时候,我在伦敦一家酒店的餐厅,做些洗盘子、削洋葱这类的杂事。
过了多久后,你第一次成为一家酒店的总经理?
董诚康:大约十八年。这些年充满了乐趣,我在世界上的三个大洲、五个不同国家的酒店工作过,酒店所有的基层岗位我几乎都曾做过,包括调酒师、行李员、前台接待等等。36岁时有一个很好的机会,我加入了喜达屋酒店与度假村集团(Starwood Hotels & ResORts)。当时在桂林喜来登酒店,我成为那里的总经理。之后这十年,我一直为喜达屋集团工作。
从酒店最基层的员工,到顶级豪华酒店的总经理,这种经历,对你现在的员工来说是很好的榜样。不过十八年是一个很漫长的时间,现在的年轻人可能不愿意等待那么久,他们总是希望尽快地获得提升。你对他们有些什么建议?
董诚康:在酒店行业,不管你学的专业或者你的背景如何,第一份工作必须是很初级的,每个人都一样。侍应生、收银员,前台,所有岗位的人都有机会成为总经理。我把这些经历看作人生的财富。
在中国,特别是在上海,酒店业的员工流失率很高。因为在这里,一年有十家左右的五星酒店开业,而在欧洲,有时两年才新开一家。所以机会的确非常多,我能够理解那些总是在酒店之间跳来跳去的年轻人,不过这对职业发展并没有什么好处,他们需要更多的耐心。
年轻人觉得跳槽能够获得更快的提升,更多的加薪。难道不是这样吗?
董诚康:我也经历过那个阶段。但我慢慢发现,那样的简历是非常虚弱的。现在站在一个总经理的位置,我宁可雇用一个在四星级酒店工作了2年的人,也不愿选择一个每三个月就换一家豪华酒店的人。
让我这么说吧,人生就像一场等待的游戏。每个人都在等待“正确”的工作,就像他们等待“正确”的房子、“正确”的车子、“正确”的爱人。人们总觉得下一个才是更好的,这些人往往错过了眼前的生活,眼前的机会。
我的感受是,要活在现在,享受现在的工作。所以即使我做侍应生的时候,也是专心致志地去做。因为我知道现在所做的一切,都将影响我的未来。
酒店就像一个金字塔,越到高层职位越少。你这十年一直在同一家酒店集团工作,是否会影响职业发展的速度呢?
董诚康:喜达屋有一套很完善的培训和发展体系。随着集团的发展,作为酒店经理人,我也同样能够获得很多的机会。从桂林喜来登,到澳门威斯汀,以及现在的上海世茂皇家艾美酒店,我所管理的酒店规模越来越大,员工人数也越来越多,酒店的定位也各不相同,这对我的管理能力都是不同的挑战和提升。董诚康:享受现在的工作
你在酒店这一行工作了二十多年。还记得你的第一份工作吗?
董诚康:当然。那是在我十八九岁的时候,我在伦敦一家酒店的餐厅,做些洗盘子、削洋葱这类的杂事。
过了多久后,你第一次成为一家酒店的总经理?
董诚康:大约十八年。这些年充满了乐趣,我在世界上的三个大洲、五个不同国家的酒店工作过,酒店所有的基层岗位我几乎都曾做过,包括调酒师、行李员、前台接待等等。36岁时有一个很好的机会,我加入了喜达屋酒店与度假村集团(Starwood Hotels & ResORts)。当时在桂林喜来登酒店,我成为那里的总经理。之后这十年,我一直为喜达屋集团工作。
从酒店最基层的员工,到顶级豪华酒店的总经理,这种经历,对你现在的员工来说是很好的榜样。不过十八年是一个很漫长的时间,现在的年轻人可能不愿意等待那么久,他们总是希望尽快地获得提升。你对他们有些什么建议?
董诚康:在酒店行业,不管你学的专业或者你的背景如何,第一份工作必须是很初级的,每个人都一样。侍应生、收银员,前台,所有岗位的人都有机会成为总经理。我把这些经历看作人生的财富。
在中国,特别是在上海,酒店业的员工流失率很高。因为在这里,一年有十家左右的五星酒店开业,而在欧洲,有时两年才新开一家。所以机会的确非常多,我能够理解那些总是在酒店之间跳来跳去的年轻人,不过这对职业发展并没有什么好处,他们需要更多的耐心。
年轻人觉得跳槽能够获得更快的提升,更多的加薪。难道不是这样吗?
董诚康:我也经历过那个阶段。但我慢慢发现,那样的简历是非常虚弱的。现在站在一个总经理的位置,我宁可雇用一个在四星级酒店工作了2年的人,也不愿选择一个每三个月就换一家豪华酒店的人。
让我这么说吧,人生就像一场等待的游戏。每个人都在等待“正确”的工作,就像他们等待“正确”的房子、“正确”的车子、“正确”的爱人。人们总觉得下一个才是更好的,这些人往往错过了眼前的生活,眼前的机会。
我的感受是,要活在现在,享受现在的工作。所以即使我做侍应生的时候,也是专心致志地去做。因为我知道现在所做的一切,都将影响我的未来。
酒店就像一个金字塔,越到高层职位越少。你这十年一直在同一家酒店集团工作,是否会影响职业发展的速度呢?
董诚康:喜达屋有一套很完善的培训和发展体系。随着集团的发展,作为酒店经理人,我也同样能够获得很多的机会。从桂林喜来登,到澳门威斯汀,以及现在的上海世茂皇家艾美酒店,我所管理的酒店规模越来越大,员工人数也越来越多,酒店的定位也各不相同,这对我的管理能力都是不同的挑战和提升。
王戈:职业生涯要经营
请谈谈你的工作经历?
王戈:我1990年大学毕业,那个时候找工作有点难,说起找这份工作的经历还挺有意思:那天我去菜场买菜,回来的时候经过一个写字楼,看到上面写着“东方科学仪器进出口集团公司”,当时正惦记着找工作的事,我忽然想:“这里是不是需要人呢?”
于是我都没回家,拎着菜就闯进去了,说我是学电子工程的刚毕业的学生,想找一份工作。没想到对方说:行啊!我们需要学这个专业的,你明天就来吧。第二天我就穿得整整齐齐地去了。就这样我来到了这家公司。这十几年来我在这个集团公司下面的三个公司工作过,从技术支持做起,然后做销售,再到副经理、经理,一直到副总经理、总经理,从1998年开始,我开始担任北京东方中科集成科技公司的负责人,一直到现在。
当初来到这家公司的时候,想到过会在这里工作这么多年吗?
王戈:说实话,我自己也没想到在这里一干就是十多年,当初我来的时候,打算在这里最长就呆两年。
那你为什么最终在这个公司工作了这么多年呢?
王戈:关于“走”还是“留”的问题,中国有一句老话,叫做“树挪死,人挪活”,换一个公司,可能会收入高一点,发展空间更大一些。但同时中国还有一句谚语,叫“滚动的石头不生苔”,每换一个公司,你都需要重新积累,你的能力需要重新被大家承认—来到一家新公司,头三个月,才算是和大家认识了,第一年如果还没有被赶走的话,那么算是大家接受你了,接着你还要再花时间融入这个集体,继续取得大家的信任和认可。如果你是真有点想法的人,到你能甩开膀子干的话,起码要到两年以后了。所以“走”有“走”的道理,“留”也有“留”的道理,要根据每个人的具体情况考虑。
要考虑哪些因素呢?
王戈:我认为最主要有两个:第一,你所在的公司以及行业是否有发展前景,这是决定你职业发展的很重要的因素。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么实际上意味着你也有更多的机会获得更高的职位、更多的收入、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如果答案是否定的,你的发展机会也会受到影响。
第二,这个公司和我自己的资源和能力是否匹配。你自己最大的优势和这家公司最需要的能力是否有很高的重叠度。我是学电子测试和电子工程的,但我知道自己不是一个踏踏实实搞科研的人,所以我要去研究所就不合适。这是一个在IT行业做服务和流通的公司,我愿意和人打交道,也善于沟通,所以这家公司对我来说就很适合。我后来从技术支持转做销售,后来做管理,发挥出了我的优势。
如果这两个问题的答案都是肯定的,那么一个人就不用考虑跳槽的问题,他要考虑的就是怎样努力地干,如果你努力地干了,那么成功只是一个迟早的问题了。
在这些年当中,一定也有很多其他的机会,你想到过离开吗?
王戈:有过这样的时候。比如参加工作头一两年,就有这样的机会。当时做一个项目很成功,跟我们合作的一家英国公司就想挖我去,然后在中国设立一个办事处,我来做首代,当时确实有点动心,但最终还是没有去。
还是从前面说的那两个因素考虑,那个公司的产品市场容量很小,前景很有限,所以虽然两边的收入很悬殊,我还是放弃了这个机会,留了下来。现在回想起来,这个决定还是很正确的,因为当年的那家公司已经不知道到那里去了,而今天我负责的这家公司已经是国内仪器仪表行业最大的产品经销商、系统集成商和综合服务商之一,发展前景非常好。
很多人跳槽是因为失去了进入公司时的新鲜感,希望换一个环境去寻找新的挑战,你在一个公司工作了这么多年,是否新鲜感也在失去?怎样解决这个问题?
王戈:新鲜感是一个很有意思的话题。我想拿婚姻做比方来探讨这个话题:婚姻专家说了,爱情的保险期最多是18个月,婚姻不是“结”出来的,而是“经营”出来的。“经营”出来的婚姻才会长久。
同样的道理,当你在一个公司的时候,你需要经营你的职业生涯、你的团队,你手头的事情。怎样经营呢,一个是不断地扩大(Enlarge),获得提升就是一个典型—原来你管一摊事,现在要管三摊,不断地有新的面孔和新的挑战。另一个是不断地丰富(Enrich),不断地学习新东西,不断成长,就会不断产生新鲜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