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XX镇非公经济发展的几点思考

时间:2019-05-12 12:10:1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加快XX镇非公经济发展的几点思考》,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加快XX镇非公经济发展的几点思考》。

第一篇:加快XX镇非公经济发展的几点思考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发展以及 xxx老城改造的不断推进,近年来,xxx镇非公有制经济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成为了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同时也为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作出了积极的贡献。但是,作为全县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的集镇,如何进一步推进非公经济的改革,使之实现新的更快的发展,成为了我们需要进一步探讨和解决的问题。为此,我们对xxx镇非公经济的发展状况开展了一次全面的调查,现将情况报告如下。

一、全镇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状况

2005 年末,我镇有非公企业户3120户,同比增长 6.3%,比“九五”末增长46.4%,年均递增7.9%,其中:个体工商户有3070户,私营企业有50户;有非公企业从业人员9250人,同比增长3.1 %,比“九五”末增长36%,年均递增5.6%,其中个体工商户有从业人员7890 人,户均为2.6人,私营企业有从业人员1360人,户均为27.2人;非公企业当年实现营业总收入59682万元,完成现价总产值47750万元,完成增加值13190万元。非公有制经济总的发展态势良好。分行业看,全镇非公有制经济涉及农、工业、商业、服务业、餐饮业、运输业、建筑业共七个行业,其中以工业、商业和个体运输业较为集中。

总的来看,全镇非公经济呈现以下特点及走势:

(一)小城镇建设对非公经济拉动作用明显。实施小城镇建设5 年来,县城规模不断扩大,市政设施不断完善,为全镇非公经济的发展营造了良好的基础和市场条件。一是政府职能进一步转变,对一系列鼓励发展个私经济的政策措施贯彻到位,非公企业业主信心增强,投资创办企业增多;二是城市规模扩大,交通、住房、通信、集市等基础设施健全,人口数量快速增长及市场销路拓展,经营业主进一步扩大经营规模,大胆迎接市场挑战;三是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一部分国有、集体企业通过改制变为私营企业,建立了长效竞争机制,活力增强;四是居民生活水平改善,对精神、物质生活要求提高,刺激了商贸、服务、饮食等相关行业的发展;五是农村农民市场经济意识增强,组织化程度提高,拉动了城郊结合部和农村非公经济的发展,农民有序进入了市场。据统计,全镇非公有制企业2000 年有2450户,销售收31250万元,小城镇建设5 年来,增至3120户,销售收入达到59682万元,总户数增长了27.3%,销售收入增长了91%,年均分别递增4.6%和16.4%。

(二)非公经济对就业和再就业贡献率高。过去,由于受就业观念和就业渠道的限制,就业渠道较为单一,主要是从事行政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工作,俗称“铁饭碗”。随着改革的推进和非公经济的发展壮大,就业渠道也随之多样化,非公企业成为了吸纳就业的主体之一。2005 年末,全镇非公有制企业从业人员达9250人,比2000年净增2130人,增长29.9 %,年均增长5.2%,其中个体企业雇工人数7890人,私营企业雇工人数1360人,私营企业雇工超过30 人的有21户,超过100人的有13户,分别占私营企业总户数的42.6%和23.8%。个体私营企业的发展和雇工人数的增加,为扩大我镇的就业机会作出了重要贡献。部分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农村劳动力,部分大中专毕业生都充分进入非公企业就业。据统计部门分析,2005 年,全镇非公企业的业主35%以上来自下岗失业人员,非业主70%以上来自大中专毕业生及农村劳动力。收入水平上,业主平均年收入达36000元以上,利润达13500元以上,非业主人均年报酬达5520 元(含吃住、医保等折算部分)。

(三)非公有制经济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2005年末,全镇非公企业拥有生产性固定资产总值7235万元,比2000年增长1.3倍,其中:2005年就完成新增投资650万元,对全镇的投资增长做出了贡献;全镇非公企业所创造的增加值达13190万元,占2005年GDp 总量的30 %以上 ;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9523万元,活跃了城乡市场,方便了群众生活,有力地支持了国民经济的发展。

二、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一)行业结构和分布不合理,整体效益不高。首先从行业比例来看,全镇非公企业过于集中在批发零售业(商业)、小型个体加工业和个体运输业,这3个行业户数2005年分别占总户数的26.3 %、23.4%和29.5 %。这些企业多半规模小,技术含量低,作坊式生产,资源消耗高,真正从事农业开发与加工,高新技术和高附加值的生产型企业很少,而且除花枝格辖区外,没有一个上规模的企业群体。其次从企业性质来看,在户非公企业中,个体工商户有3070户,占98.4%,私营企业仅有50户,仅占1.6%,且私营企业的发展水平低劣,多以粗加工为主,产品档次低,非公有制经济的整体效益不高。

(二)基础设施滞后,资金技术缺乏,严重制约着非公经济的发展。一方面,由于我镇财困民穷,长期以来,许多与非公经济发展配套的基础设施年久失修,与非公经济的健康发展已不相适应,成为了非公经济发展的瓶胫制约,如花枝格集贸市场建设项目一直难予落实,非公企业没有一个规范的经营场所,只得以马克公路为场所开展经营,即存在安全隐患,效益又不高。二方面,非公企业资金技术落后,对外界的考察和借鉴较少,大多仍停留在传统粗放的生产状态,有的甚至处于得过且过和面临倒闭的状态,生产力低下,产品质量难予提升。

(三)龙头企业带动不明显,主导产业后劲不强。龙头企业多以片面追求短期效益为主,急功近利、拔苗助长,竞争意识和创新意识不强,对企业成长的规律性认识不够,打一枪换一个地点,换一个行业的现象突出。经营过程中只注重眼前,不考虑长远,缺乏了必要的扩大再生产投资和技术改造投资,致使大多龙头企业生产规模小,实力较弱,开发产品结构单一,效益带动不明显。有的龙头企业甚至以欺骗为主,刚投资成立投产便充充宣告“夭折”了,致使国家贷款和地方资源流失,环境受破坏,更不要说带动产业发展和农民增收了。

(四)员工素质不高,人才相对缺乏。一方面,企业雇工大多为农村剩余劳动力,从事过管理的人才和大中专毕业生较少,综合素质普遍偏低,加之企业对员工的技术培训力度不够,必要的技能培训难予开展,员工对自身业务知识和市场经济知识的掌握程度低;二方面,业主私有制思想严重,不愿意高薪聘请人才,多用临时工,且随意解雇,员工流动频繁,造成了非公企业人才相对缺乏,企业核心竞争力不足。

(五)部门干预突出,投资环境有待改善。一些部门对非公经济的重视程度不够,服务不到位,虽然,国家一再三令五申,要转变职能,改善投资环境,积极为非公经济的发展提供优质服务,创造优越条件,严禁吃、拿、卡、要,杜绝“四难”行为。但在现实当中,一些部门官僚作风仍然严重,对非公企业申办的项目相互推诱、拖着不办,认为非公企业就是一块“肥肉”,对非公企业进行乱收费、乱集资、乱摊派和乱检查工作,有的甚至强令非公企业产这卖那或产品卖给谁不卖给谁,强行对非公企业下达生产和销售任务,干预企业的自主经营权,扰乱市场秩序,严重挫伤了非公企业的生产积极性。

三、几点建议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我镇地处县城,非公有制经济已发展成为全镇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成为镇域经济的主要单元,非公有制经济事关全镇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大局,应进一步把各职能部门和广大非公业主的思想行动统一起来,在今后较长一段时期,把大力促进非公经济发展作为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的一大要务,放在与农民增收同等重要的位置来抓,继续从思想引导、政策法规、管理方式等方面为非公经济的发展搞好服务,营造亲商、安商、富商环境,大胆探索,用好、用足、用活国家有关鼓励发展个私经济的政策措施,促进全镇非公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二)加强领导,强化服务。非公有制经济成分虽然存在许多私有制性质,有其消极的一面,不能成为我镇经济发展的最终取向和目的,但是,我们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事实证明,要解决农村劳动力转移困难,人民群众增收迟缓,公有制经济管理不当等社会问题,我们还得坚定不移地依靠和借鉴非公有制经济的优势。应以“三个是否有利益”的标准来看待非公经济,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加强对非公经济的宏观管理,加大领导与指导力度,让其朝着有益的方向发展。同时要积极转变政府职能,改善服务态度,明确政府的言、行、权、责,该管什么,不该管什么,该管的一定管好,不该管的坚决不管,给非公企业一个自主经营的空间,为非公经济的发展搞好优势服务。

(三)调整和优化非公经济结构。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依托资源优势,调整和优化非公经济结构,着力加强第一产业,努力提高第二产业,积极发展第三产业,按照“农业稳、工业富、商业活”的思路来引导非公经济的发展,坚持稳中求富、富中求活,重点整合企业现有资源,加快农产品加工企业建设和产业协会建设,提高非公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同时,应努力提高私营经济在非公经济中的比例,降低私营企业设立成本,减少审批程序,鼓励有一定规模和实力的个体企业转变为私营企业,从而提高其竞争力,提升非公经济的整体质量。

(四)进行产业引导,大力发展地方特色非公经济。就我镇非公有制企业存在两三个行业过于集中的问题突出来看,还是由于缺乏引导,企业对行业缺乏预见性认识,一哄而上所致,建议有关部门结合矿、畜、建材、林、果、三

七、草果等支柱产业进行产业引导,把有条件的个体私营企业引向符合国家政策,开发地方优势资源,具有地方特色的产业和行业,从而把资源优势转变为竞争优势和经济优势,使企业的行业结构更趋合理,避免因产品价格波动带来的大起大落现象。

(五)加大扶持力度,落实优惠政策。积极采取有力措施,多渠道引进资金和技术,大力扶持非公经济发展。同时各职能部门应不断为非公经济的发展营造宽松环境,工商部门应放宽市场准入和投资领域,降低“门槛”;财税部门应坚持按照公平、公正的原则核定税额,认真执行非公经济税费优惠政策,积极为符合优惠条件的非公企业办理税费减免手续;国土部门应严格执行《 土地管理法》 和《 矿产资源法》,结合实际,严格把关,积极保障非公企业发展用地,简化用地手续;建设部门应合理规化非公经济经营场所,方便企业经营;金融部门应加大资金扶持力度,改善金融服务,不断增加对产品有市场,有效益,诚实守信的企业的贷款支持;经贸、劳保部门应定期或不定期组织非公企业业主进行政策宣讲和业务培训,引导企业沿着国家的政策要求发展。同时应建立健全非公企业人才市场和产品市场两个信息库(网站),为非公企业培训并提供合格的人才,为企业产品的外销搞好优质服务,让企业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身发展。

(六)加快小城镇建设,带动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离不开小城镇的健康发展,应把小城镇作为非公经济发展的主战场,作为连结城市和农村经济的桥梁和纽带,按照“合理规划、规模适度、注重效益”的方针实施小城镇建设,发展小城镇经济和公路沿线经济、江河沿河经济,积极引导非公有制企业向小城镇集中。

(七)扶持龙头企业,建立示范带动。应把农业产业化作为新时期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一件大事,鼓励和引导各类非公企业参与农业开发利用,发展农产品加工、储运、流通,支持企业采用新技术,开发新产品,建立原料基地,发展精深加工,增加农产品附加值,不断延伸产业链。要树立扶持非公企业的发展就是培植新税源的思想意识,落实各项产业政策,优先安排好的项目,首先扶持一批龙头企业的发展,从而带动多数企业的发展,做到扶持一个企业,壮大一个产业,培植一块税源,富足一方群众。

(八)立足防范,强化安全监督。非公经济发展过程中,应安全生产与经济建设并举,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按照“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定期或不定期进行安全生产大检查,加大对事故隐患点的排查整治力度,在广大非公业主中广泛进行安全生产宣传,督促企业增加必要的安全和环保经费投入,开展好员工安全知识培训,建立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增强企业的安全责任感,促进企业安全发展、科学发展、清洁发展、和谐发展。

第二篇:关于加快非公经济发展的调研报告

关于加快非公经济发展的调研报告

非公经济是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的生力军。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形势的变化,我县非公经济产业结构也发生了显著变化,面对新形势、新要求,县工商联通过为期几个月的调研,从立足我县自身实际,审视不足,补齐短板,再造优势,振兴内黄经济的角度出发,就如何加快全县非公经济发展,形成报告如下:

一、我县非公经济发展现状

(一)纺织、印染、农产品加工等传统支柱产业严重萎缩。

我县作为一个农业县,农产品资源丰富,原来农产品深加工企业较多,也形成了二安腐竹、豆公木材、亳城三粉、城关花生加工等产业集群。随着国际、国内形势变化,以及自身发展不足,现在我县这些产业集群严重萎缩,传统产业优势已不复存在。

(二)陶瓷产业规模扩张受限。

由于受国家宏观产业政策的影响,高耗能,高污染企业发展空间受限。就我县目前现有陶瓷企业,急需要转型升级,提升陶瓷产业发展层次,加快推进陶瓷生产方式、产品结构等转变。因此审视主、客观因素,我县陶瓷产业要实现大规模扩张发展、实现更大突破空间不大。

(三)我县目前产业结构发展不合理。

纵观全县一、二、三产业发展,目前投资拉动主要靠房地产、城市道路等三产项目。投资大、科技含量高、财政贡献率高,拉动效益好的工业项目少,大项目少,工业发展龙头企业少。一产农业不优,二产工业不强,三产商业过度依赖房地产等。全县经济发展内生动力不足,经济发展潜力不大。

(四)商业发展呈现散乱现象,没有专业园区、专业市场支撑,未形成产业集聚效应。

尽管新区已建成了万洋建材市场,但县城老区仍存在洗车店、汽车维修、汽车销售网点随处可见。各类经营门店混杂,无序经营,产业集中度低,给城市管理和创卫带来麻烦和不便。

二、我县民营企业主要诉求和存在问题

(一)职能部门重视生产监管,对企业服务重视不够。

近年来,作为攻坚战之一的污染防治工作摆在重中之重的突出位置,各相关部门主要人力、精力都放在对企业生产监管上,在服务指导企业整改方面做得还不到位,甚至出现“一刀切”现象,导致企业停产、限产。面对新形势、新要求、就如何指导企业解决企业实际困难和问题,助力企业健康发展工作不到位,如2017,陶瓷企业实际生产天数不足6个月。企业停产后造成工人没岗位,企业没效益,严重影响了陶瓷行业和地方经济发展。

(二)融资难,企业需要良好的金融环境。

由于金融部门政策收紧,银行对企业出现抽贷、断贷现象,导致企业生产经营举步维艰,发展乏力,后劲不足。

(三)非公企业家学习教育培训工作亟待加强。

面对宏观经济运行下行压力较大,企业家对现实经济环境不乐观;再加上环保治理带来的冲击,企业家缺乏主动适应意识和能力。另外企业家缺乏创新意识,在企业管理提升、产业升级等方面束手无策。

三、加快我县非公经济发展的建议

(一)领导重视,政策支持,营造良好非公经济发展环境。

领导对非公经济的重视决定了地方非公经济发展的态势。县委、县政府要把加快全县非公经济发展工作作为全县头等大事来抓。进一步充实我县非公经济领导小组,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牵头,建立县领导和县直部门领导联系企业制度,畅通政企沟通渠道,创新一套有效帮办服务企业机制。

建立民营经济发展考核、评价、监督、责任分解制度、倡导全社会“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重奖经济发展功臣,炒热全县广大党员干部干事创业思想。让企业家在政治上有安排、社会上有地位、经济上得实惠,营造加快发展的浓厚氛围,再掀非公经济发展新高潮。

县委、县政府要切实解决非公经济发展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要求政府职能部门提高服务意识,在严格执行国家环境治理政策的前提下,进一步完善环境管控措施,实施精准管控。积极协调金融部门拓宽融资渠道,加大融资力度,建立政银企三方协调联动机制,分领域、分行业,持续发展银企对接活动,为中小企业发展提供资金支持。同时,县委、县政府积极向上级争取扶持资金,搭建各种创业平台,积极吸纳社会就业。同时放开投资领域,鼓励社会有志之士创业,盘活社会民间资金,奏响经济发展大合唱。

(二)搭建平台,整合资源,引领非公经济繁荣发展。

加快工业园区建设,发挥园区的产业带动作用。在现有工业园区,盘活僵尸企业,淘汰落后产能,减少土地浪费。同时加快老企业入园步伐,形成规模效应。发挥产业集聚作用,减少政府管理成本。

规划各类专业市场,加快商业入市步伐。按照“建一处市场、兴一个产业、富一方百姓”的思路,在县城附近规划建设一些专业市场。比如:汽车销售、维修、家电、五金销售、门窗加工等专业市场。一方面避免商户无序经营,给创卫和大气污染防治带来困难;另一方面形成专业有影响市场,有利于行业做强做大,形成产业集群,辐射带动周边,甚至影响其他县区,进一步繁荣膨胀我县非公经济。

(三)吸引外资,激活内资,以商会建设为契机,促进非公经济大发展。

商会在非公经济发展中往往能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发挥内黄在外地商会作用,利用内黄在外创业成功人士,加强联系,引资金、引项目,助力家乡发展;同时在县城内成立房地产商会、建材商会、装饰装修等商会,把他们组织起来,筹集资金,聚集人气,内联外引,引导他们投资县内公共事业,发挥民间资金服务经济建设作用,为推动县域经济发展贡献民营经济力量。

另外,搞好各种商会建设,还可以畅通政府和企业交流渠道。政府能听取企业呼声,攻进工作方法,提高工作效率,有利于地方经济健康发展。

(四)加大企业家教育培训力度,培养一支有担当、有能力、有企业家精神的企业家队伍。

政府给予资金支持,帮助企业家掌握新知识、新模式、新业务。提升企业家整合资源的能力,提高经营管理水平。特别要加大领军企业奖励和支持力度,激发企业家创新创业活力。特别是在目前宏观经济压力大、企业转变升级关键,号召全社会关心支持企业发展,提振企业家信心,为企业家干事创业营造宽松环境。

加强党对企业家队伍领导。深化党建工作全覆盖,充分发挥党的思想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和密切群众优势。在政治上关心爱护企业家,在环境上营造有利于企业发展的软、硬环境,厚植企业家成长和发展基础,更好发挥企业家在经济建设中的作用。

第三篇:加快非公经济发展 助推县域经济腾飞

加快非公经济发展 助推县域经济腾飞

岳阳县委统战部

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力量。积极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对加速岳阳县科学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岳阳县具有重大意义。2005年,国务院出台了《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同年,省政府出台了《湖南省人民政府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面对新的形势,我们必须审时度势,抓住机遇,牢牢把握加快发展的主动权,主动顺应非公经济发展的大势,才能在新一轮大发展中勇立潮头。

一、我县非公经济发展的现状

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县上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实行“工业强县、项目兴县、产业立县”战略,以工业化为核心,以工业园区为平台,以体制机制创新为动力,把主攻非公经济作为加快发展的立足点,把创优发展环境作为主攻非公经济的切入点,把落实各项举措作为主攻非公经济的着力点,从政策、环境、体制等方面为非公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全县非公经济保持了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态势。

1.非公经济已经成为促进经济发展的“强引擎”。2011年底,全县共有非公企业1092家,注册资金43.92亿元;个体工商户9681户。全县非公经济实现增加值由2006年的28亿元到2011年的76.5亿元,占全县国民生产总值的47.8%,年均递增34.6%;实现销售收入由2006年的15.6亿元到2011年的38.3亿元,年均递增29.1%;规模以上民营企业达238家。丰利纸业、科伦制药、天欣科技、颐通管业、中粮集团、南方水泥等一大批发展潜力大、税收贡献大的重大项目相继落户、竣工、投产、见效,百万头生猪产业链等关系县域长远发展、辐射带动能力特别强的战略性项目落户我县。科伦制药在短短的7年时间里,从一家普通制药企业发展成为拥有总资产3.6亿元,员工1300余人,集产供销一条龙的省内外知名的民营医药企业。全县有高新技术企业 家,湖南名牌、湖南著名商标 个,个企业通过“C”标志认证,有 个省市级工程技术研究检测中心。天交所上市企业1家。张谷英镇的竹制品加工、柏祥的牲猪养殖、麻塘的花卉苗木、张谷英镇和大云山旅游业等,都是具有浓郁区域特色的产业。

2.非公经济已经成为增加财政收入的“生力军”。全县非公企业实现税收由2006年的 亿元到2011年的亿元,年均增长 %,占财政收入的比重由2006年的20.2%提高到70%。年纳税100万元以上的民营企业由2006的12户增加到2011年的36户,2011年纳税500万元以上的企业11户,纳税1000万元以上的企业8户;非公经济已成为经济增长、财政增收、民生增利、改革增效的生力军。3.非公经济已经成为创新社会管理的“新平台”。2011年,全县非公企业吸纳从业人员3.92万人,相当于全县城镇就业总数的26.65%。全县有65家非公企业被劳动部门确定为再就业基地,安置就业人员8212人。在县委的高度重视下,非公企业党建工作成效显著。在有效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的同时,也为创新社会管理搭建了实践平台。全县非公企业中党员566名。至2011年11月24日已成立44个党支部,其中独立支部23个,联合支部21个,党在非公企业党建工作中,县(区)和有关部门积极创新社会管理方式,探索出了诸如市场化招聘非公企业党务干部、对企业实行党员“星级化”管理、选派非公有制企业党建指导员等一些做法和举措,并在实践中取得了良好效果。组织覆盖率达100﹪。在非公企业党建工作中,县非公企业党工委和有关部门积极创新社会管理方式,探索出了对企业实行党员“星级化”管理、选派非公有制企业党建指导员、党建“带三建(工建、妇建、团建)”、“企村联姻,共同发展”活动等一些做法和举措,并在实践中取得了良好效果,得到了省市领导的好评。4.工业园区已经成为非公经济发展的“主阵地”。进入新世纪,我县的工业园区如雨后春笋般迅速崛起,在对外开放、吸引外资、扩大出口、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加速经济结构调整等方面,起到了重要的辐射、示范和带动作用。主题突出、特色鲜明的“三园三区”(生物医药工业园、建材工业园、台湾农民创业园和电磁铁工业功能区、食品工业功能区、鹿角临港产业新区)发展格局已经形成。至2011年,全县工业园区开发面积达到14.74平方公里,基础设施投入28.8亿元,入园企业达78户,其中投产工业企业65户;园区企业上缴税金 亿元,占当年全县财政总收入的 %。今年1-11月招商引资实际到位资金20.8亿元,同比增长101.6%。近年来,园区内引进了一批在国内外有影响的企业,如科伦制药、南方水泥、中粮集团、颐通管业等,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正在显现,产业集群的雏形正在形成,聚集效应和规模效益已初步显现。以民康医药、同安药业、利尔康为龙头的生物医药产业,以大力神、华中科技、三源精密机械、金博机床、固虹钢结构等的机械制造业,以华虹服装、永盛纺织等为龙头的纺织服装业,以新瑞化工、金海科技、富和科技为龙头的精细化工,以汇鑫油脂、洞庭油脂、湘渝焦糖、芭蕉扇业、洞庭春茶、洞庭米业为主的农副产品加工,以颐通管业、金灏达复合材料、天欣科技、金城陶瓷、华雄陶瓷、亚泰陶瓷、百森陶瓷、宏康陶瓷等为主的新型材料,以托邦电子为主的电子信息,成为支撑园区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工业园区正成为全县经济发展和投资增长的引领区。

岳阳县2008、2009连续两年跻身“湖南省经济强县”行列,连续三年被评为湖南省推进新型工业化先进县,2010年还被评为湖南省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先进县和全民自主创业先进县。

我县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大县,工业基础非常薄弱,尤其是缺少具有辐射、带动作用的国有大中型企业。从我县现有工业看,除了向红机械、南方水泥、中粮集团等少数几家国有或国有控股工业企业外,基本上是民营工业。从我县非公经济发展的现状看,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和潜力。岳阳县要实现工业化,经济要崛起,希望和潜力在非公经济,非公经济大有可为、大有作为。

二、存在的主要矛盾和问题

1.从非公经济自身发展的情况看,经济总量和产业规模仍然较小,整体实力不强。

一是企业自身素质不高,自主创新能力尚待进一步提升。目前大部分中小企业从事的是二、三产业中的劳动密集型行业,规模小、设备陈旧、工艺落后、科技含量低、市场竞争力差。这些企业往往偏重于数量上的扩张,而忽视企业整体素质的提高。还有部分企业管理不规范,企业缺乏生命力,一般性技术装备的企业,发展空间受到限制,在激烈的竞争中处于劣势,往往摆脱不了挤压、淘汰的结局。二是增长粗放。由于起步较低,以劳动密集型和中低层次技术为主,主要靠增加投入和铺设新摊子的外延式扩张。在产品结构上,存在资源性粗加工、低附加值产品多,专利产品、自主开发产品少。同时,非公经济还存在整体竞争力不强与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矛盾。三是企业规模偏小。全县规模以上非公企业238家,仅占非公企业总户数的21.79%,能够挑起经济发展“大梁”、支撑财政持续增长的大企业不多,缺乏知名企业和名牌产品。四是产业集群水平发展有待提高。据调查,三园三区的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涉及31个行业大类,产业零散,企业关联度不大,有的尽管有产业龙头,也有一些上下游企业,但满足不了配套要求,制约产业链的延伸,再加之没有相应的科技服务和研发机构以及现代物流体系,也难形成气候,园区内的企业多数只是空间上的聚集,尚未形成真正的企业集群。五是工业园区可持续发展能力较弱。目前,我县工业园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渠道主要靠财政资金,市场化运作程度偏低,加上金融信贷门槛高,难以满足园区基础设施投入的资金需求。园区的基础设施建设,由于回报周期较长,财政后续投入乏力。另外,上市企业少之又少,自身的造血功能不强,加上项目竞争激烈,优惠政策一优再优,自身积累不足,自身投入非常有限,可持续发展能力不强。六是人才缺乏。企业人才严重不足,工业企业中有技术职称的人才比例仅为员工总数的7.9%,其中高级职称只有90多人,占总数的1.4%。

2.从非公经济发展所处的外部环境看,制约发展的因素仍很突出,发展环境有待优化。

(1)融资难。融资难是企业反映非常普遍、非常突出的问题,是制约民营企业发展的主要瓶颈。融资难既有企业自身的原因,如管理不规范、财务不透明、经营状况不佳、产业和产品结构不合理,信用不高、抵押或担保不足等;也有商业银行方面的原因,如门槛高、环节多、时间长等;还有政府部门及中介等方面的原因,如改善社会信用环境工作滞后,信用担保体系不健全,抵押登记、评估等费用过高等等。

(2)招工难。劳动密集型企业用工需求量大,企业用工结构性矛盾突出,缺乏熟练技术工人,一些年轻人掌握一定技能后,流向沿海地区。随着一批用工量大的企业相继落户和投产,招工难的问题仍将继续存在。

3.从政府扶持非公经济发展的层面看,各项配套措施不能适应形势发展的要求。

主要是管理体制和机制不顺。目前,非公经济的管理体制及其运行机制尚未完全理顺,职能交叉、多头管理、职责不明、效率不高等问题仍然存在。

三、对策与建议

1.把主攻工业园区作为主攻工业及非公经济主抓手的高度来抓。要按照找准区位优势、规划产业方向、承接梯度转移、把握发展趋势、突出重点招商的要求,对园区产业进行准确定位,把发展专业园区、特色园区作为我县发展的重点,即便是几个园区整合成综合园区也要突出重点产业分类成区,制定园区产业规划。要引导园区进行重点招商,要主动跟踪世界500强,国内200强企业资本与产业转移动向,突出大企业有影响力企业招商,引来一个,配套一帮。促进园区产业升级,力争园区投资强度、产业集聚度达到发达地区水平,成为土地集约型、产业特色型、经济效益型、环境和谐型新型园区。

2.实施扶优扶强,重点扶持龙头骨干企业和支柱产业发展。重点支持生物医药、机械制造、纺织服装、新型材料、农副产品加工、电子信息六大支柱产业和精细化工等后续产业中的成长型中小企业做大做强。对年纳税额超过100万元以上的企业,以及科技型、高附加值、出口创汇、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节能、环保型企业等,各部门在为企业申报国家专项发展资金扶持项目、融资、建设用地、供电、人才引进、招工、科技项目和创名牌、创品牌、技术创新、市场开拓等方面予以优先支持,实行“一对一”,“一厂一策”的优质帮扶服务,支持龙头骨干企业做优做强,发挥重点龙头骨干企业的带动作用。

3.努力拓宽融资渠道。一是要在政府搭台,银企合作上做文章。鼓励商业性银行和政策性银行调整信贷结构,不断开发适合非公企业特色的信贷服务产品,简化程序,降低中小企业融资成本,完善对中小企业授信制度,加大对非公企业的信贷支持。二是财政要继续投入。要继续发挥财政资金“启动”和“撬动”作用,“一花引来百只蝶”,吸取更多的资金投向非公企业。对园区重大的基础设施建设,重大项目的引进,财政要舍得投入。三是包装园区信贷。要灵活采用各种方式,引导国内外有实力的公司和单个法人主体进行建园投资。四是以资源换资金。土地既是稀缺资源,也是增值资产,要通过园区商贸用地的代征、贮备、竞拍,来让土地增值,获得收益,增加投入。要按照“谁投资、谁所有、谁受益”的原则,把基础设施推向市场,吸引外来资金建设。五是包装项目向上争。目前省里对省级开发区、省级特色工业园区都有贴息和补助资金支持,但省里的资金支持往往是与项目挂钩。为此,要策划一批项目,按照以项目引资金的思路,积极争取省里资金的支持。六是要积极探索发展中小企业投资公司或投资基金机构。以民间资本为主,建立合伙制或股份制投资公司。鼓励企业拓宽融资渠道,多元化融资。七是通过股权融资、项目融资、发行企业债券来筹集发展资金。对有条件的中小非公企业支持上市融资。八是积极争取引进全国性、区域性的各类商业银行、金融机构、境外股份制银行在本县设立分支机构,扩大企业融资面。积极创造条件吸引市外股份制银行向我县非公企业放贷,大力发展异地融资,做到“多条腿走路”。

4.加大财政资金支持力度。县本级财政预算每年从非公企业上交税金地方所得部分提取一定的比例,注入县级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县级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用于下列扶持中小企业的事项:

(一)创业辅导和服务;

(二)支持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

(三)支持技术创新;

(四)鼓励专业化发展以及与大企业的协作配;

(五)支持中小企业服务机构开展人员培训、信息咨询等项工作;

(六)支持中小企业开拓国际市场;

5.积极推进信用担保体系建设。县本级预算要逐年增加对投融资担保公司的扶持力度,增加注资,壮大投融资担保公司实力。投融资担保公司要不断完善机制,提高市场化运作水平,推进企业化管理。将财政资金由投资变为融资,由直接对企业核拨转为参与社会融资;由财政直接分配转变为间接分配。

6.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提高土地利用率。一是适时适度地对在手土地进行动态管理、合理安排投放的数量和节奏,改善用地结构和产业布局,提高土地的配置和利用率。二是对签约后迟迟未动工的项目、原动工建设现停建设的“半拉子”项目、未达产达标的项目进行清理,有效地防止“晒地”、“闲地”和“圈地”。对清理出的存量土地和厂房,通过置换、租赁、嫁接等方式开展“二次招商”,提高土地平均投资额和土地利用率。三是从土地配置强度上严格把关,加强项目预审,提高准入门槛,严格按规定的投资强度标准进行供地。四是控制非生产性建筑的用地面积,调整规划区绿化率的规定,将节约下来的土地更多地用于厂房建设,安置、接纳更多项目落户园区。

7.要加大企业用工招聘和职业技能教育培训力度。一是劳动就业部门要充分发挥劳动力市场的功能,积极举办各类招聘会,帮助企业和用人单位招聘人才;二是教育主管部门和教育机构,要加大职业技能教育的培训力度,通过定向培训、委托培训等方式,有针对性地为本地企业提供合格员工。三是企业要拓宽招工渠道,多渠道招聘人才和熟练工。要实行人性化管理,保障职工权益,维护员工利益,提高生活待遇,改善工作生活条件,使人才引得进、留得住。

8.进一步优化非公经济发展的环境,营造良好的发展氛围。从一定程度上说,发展的竞争,实质就是环境的竞争。发展环境的优劣,直接决定了园区的发展水平。要深入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国务院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湖南省人民政府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加大对非公经济发展的财政支持力度,加大对非公经济发展的考核评比力度,加大对非公经济的宣传造势力度,加大对非公经济发展环境的整治力度,为非公经济的发展创造更为有利的条件。一方面要优化硬环境。要继续加大投入,重视规划建设园区的道路网络等市政配套设施、以及市场、文化活动场所、酒店、休闲等城市功能项目建设,不断改善园区的功能设施。另一方面要优化软环境。要以建立行政服务中心为载体,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为重点,切实转变 “管的”、着力减少“要的”、坚决取消“卡的”,全面提速行政办事效率,形成与国际接轨的小环境、小气候。要注意全县工业园区优惠政策的平衡问题,防止在招商引资上出现无序竞争。要建立完善“三项制度”,即服务代办制,由引资单位或园区管委会代理客商办理证照;限时服务制,确保证照审批在规定期限内办结;联合审批制,实行一个窗口、一条龙服务,真正做到“硬件不足软件补”、“政策不足服务补”,以环境的大优化促进经济的大发展。

第四篇:加快乡镇企业中小企业和非公经济发展

一、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

党的十七大是在我国改革发展关键阶段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是我们党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从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和工作布局上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作出战略部署的大会,是进一步统一思想、振奋精神、凝聚力量、鼓舞干劲的大会,是团结、胜利、奋进的大会。十七大的胜利召开,进一步展示了我们党坚持改革开放、与时俱进的良好形象,为我们党和国家的事业在新阶段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我们党和国家的发展历程中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十七大报告集中全党智慧、凝聚各方共识、反映人民心声,鲜明地向党内外、国内外宣示了在改革发展关键阶段我们党举什么旗、走什么路、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朝着什么样的发展目标继续前进,以战略性思维和前瞻性眼光描绘了我国改革发展的宏伟蓝图,是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的行动纲领。我们学习贯彻十七大精神,一定要结合全省乡镇企业、中小企业和非公经济发展和工作的实际,把十七大的要求和我们的学习成效,落实到推动加快发展、科学发展的具体措施上、落实到实际工作中去。

(一)进一步解放思想,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

十七大的思想精髓是科学发展观,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的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任务,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党对经济规律认识的继续深化,是迈向现代化的中国对发展路径的坚定选择。全面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把全社会的发展积极性引导到科学发展上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就一定能够开拓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结合我们的工作实际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当前要深化四个方面的认识。

第一,紧抓第一要务,促进加快发展。发展是硬道理,也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必须紧紧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放松,做到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当前我省乡镇企业、中小企业和非公经济的主要问题是发展不足,加快发展是第一要务,也就是说我省乡镇企业、中小企业和非公经济同时面临着既要加快发展又要科学发展的双重任务。我们必须通过深刻领会、正确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根本要求,努力实现加快发展与科学发展的有机统一,把加快发展与科学发展的双重任务统一于推动落实发展的政策措施中去,统一于谋划发展的整体工作中去。面对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做到紧抓第一要务,推动我省乡镇企业、中小企业和非公经济加快发展、科学发展,必须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创造性、开拓性地去开展各项工作。一方面要继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不断深化对发展规律的认识,不断提高引领发展的能力和水平;另一方面要不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开拓创新,以更加坚定的信心和饱满的热情,积极应对新矛盾、新问题,以更加高超的工作指导和协调服务水平,抢抓机遇,掌握工作主动权,顺势而上,把我省乡镇企业、中小企业和非公经济发展推上新的发展阶段。

第二,坚持改革开放,唱响时代主旋。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是我们党、我们国家发展进步的活力源泉,是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也是推动科学发展的强大动力。近30年来,改革开放始终是时代的主旋律。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加快科学发展。在多年的实践中,我省乡镇企业、中小企业和非公经济不断深化企业改革,加快产权多元化进程,完善生产经营机制,强化科学管理,企业的生机与活力不断增强;以开放促开发促发展始终是我们坚持的重要工作方法,通过不断扩大对内对外开放,发展外向型经济,广泛开展东西合作,通过“引进来”和“走出去”,完善内外联动、互利共赢,提高了发展的质量和水平。发展实践证明,乡镇企业、中小企业和非公经济发展中存在的影响科学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归根到底要靠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来解决。因此,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坚持改革开放,不改革就没有出路,不开放就没有发展。要把改革创新精神贯彻到我们工作的各个环节,坚持改革方向,坚持从全省乡镇企业、中小企业和非公经济的实际出发,遵循经济发展规律,认真总结改革经验、吸收国内外的有益做法,唱响时代主旋,加快工作方式、方法、内容的改革步伐,增强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不断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把扩大开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下大力气抓好促进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的贯彻落实,不断优化发展环境,充分放大区位优势、拓宽合作领域,更好地开展招商引资工作,不断扩大利用外资和招商引资的规模,提高对外开放的水平。通过深化改革开放,广泛联系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动员组织社会各方面的资源,着力构

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推动乡镇企业、中小企业和非公经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

第三,转变发展方式,力求又好又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一个全新的科学命题,更是一个重大的指导方针。它同过去所讲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相比,其内涵发生了重大变化,从“增长方式”到“发展方式”的改变,更为深刻地揭示了科学发展的内在规

律,更加符合“又好又快”的本质要求。从我省乡镇企业、中小企业和非公经济的实际情况看,近年来发展的多项指标都创出了历史最好的水平,但发展中的深层次问题和矛盾还远没有得到根本解决,要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目标,必须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解放思想,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方面取得重大进展。一是坚持走新型工业道路,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要大力发展第三产业,细化深化专业分工,降低社会交易成本,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培育和壮大新的经济增长点。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着力培育出口商品基地和企业,拓展开放空间,优化出口商品结构,扩大进出口规模。坚持依靠科技进步,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全面提高产业技术水平;积极发展为大企业协作配套的产业,鼓励和支持发展现有产业和产品的产业链延伸产品,大力发展先进装备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做大做强优势产业。二是以节能减排为切入点,积极发展循环经济。支持和鼓励发展低消耗、低污染、高效益的产业,加快改造重点耗能产业,依法淘汰落后生产能力,构建节能型产业结构,加强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大力推广清洁生产、绿色工业和绿色消费模式,实现资源的多次合理利用和对环境的有效保护。三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推进企业技术研发和创新基地建设。大力实施标准化战略和品牌战略,充分发挥品牌集聚要素、整合资源、提高产品技术含量和附加值的重要作用,培育更多的名牌商标和名牌产品,打造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知名品牌的优势企业。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建立技术研发中心,重视原始创新,开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技术、新产品,鼓励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力争在我省的特色优势产业和产业集聚区中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科技综合实力。四是加快产业集聚区建设,形成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产业集群。根据各地特色优势产业实际、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发展基础和潜力,充分发挥比较优势,确定一批重点特色优势产业集聚区,明确功能定位、发展重点、政策导向等重大问题,强化政策措施落实和扶持力度,加快产业集聚,形成特色鲜明的发展增长极,增强对区域经济的带动力。通过进一步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力求实现全省乡镇企业、中小企业和非公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

第四,加快职能转变,不断创新服务。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和谐社会建设,我们的重要任务是进一步转变职能,建设服务型机关。从省委、省政府赋予各级乡镇企业、中小企业和非公经济的工作职能看,我们的主要职能就是服务乡镇企业、中小企业和非公经济的发展,转变职能就是要把我们工作的重点转到服务上来,不断提高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新的形势和任务对服务型机关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各级都要对机关工作准确定位,要以全心全意为企业服务为宗旨,以促进加快发展、科学发展为目标,在加强监管的同时,更好地在服务发展上下功夫,围绕服务中心、服务大局、服务基层、服务企业,不断创新服务方式、服务内容、服务方法,寓管理于服务之中。要坚持依法行政,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履行职责,依法办事,依法规范行政行为,为乡镇企业、中小企业和非经济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条件。进一步完善机关运行机制,实行政务公开,加快电子政务建设步伐,改进会风、文风,严格控制和规范各种检查、评比、达标活动。要坚持一切从发展的大局出发,建立“一个窗口”对外、“一站式”、“一条龙”服务体系,严格落实服务承诺制、岗位责任制、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结制等工作制度,不断提高服务水平,提高服务效率,提升服务水平。要完善建设服务型机关的长效机制,建立和完善各项行之有效的机关工作制度,规范服务行为,自觉接受群众监督,强化服务效果。

(二)正确认识和把握乡镇企业、非公经济和中小企业肩负的重大历史使命

十七大报告对乡镇企业、非公经济和中小企业的发展问题都有明确的论述和要求,内涵深刻,重点明确,指出了乡镇企业、非公经济和中小企业发展的方向,提出了新的目标任务,比以前的论述更加全面、更加深刻,既高瞻远瞩,又实在具体,符合我国国情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符合人民的愿望,鼓舞人心,催人奋进,意义十分重大,极大地增强了我们做好工作的信心。

十七大报告在“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指出:“以促进农民增收为核心,发展乡镇企业,壮大县域经济,多渠道转移农民就业。”这一要求,赋予了发展乡镇企业的三大任务,即增加农民收入、壮大县域经济、转移农民就业。从我省当前的实际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长期实践经验不难看出,广大农村能否建成全面小康,很大程度上在于乡镇企业能否有一个大发展,因为仅靠农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是远远不够的,发展乡镇企业已经越来越成为增加农民收入的主渠道。事实上,农民收入的来源和结构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据有关资料,2002年全省乡镇企业完成的增加值已经超过了农业增加值,农民人均收入中来自非农产业的收入持续增加,而来自种植业和畜牧业的收入所占比重逐步降低。2006年,乡镇企业劳动者报酬达到112.9亿元,全省农民人均达到543元,占农民人均收入的25.4%;农民人均净增加48.6元,在当年农民收入净增部分中占到了31.8%,乡镇企业是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来源。在县域经济中,乡镇工业增加值所占比重超过了50%;乡镇企业上缴税金平均占到了县域地方财政收入的三分之一以上,其中比例最高的达到75%。同时,乡镇企业在县域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上发挥着重要作用。仅以2001年以来我省与农业部共同举办的五次“全国乡镇企业东西合作经贸洽谈会”为例,县(市、区)、乡镇、村的招商引资项目都占到了所签约项目的绝大部分。据督查,在去年白银乡洽会上的签约项目,至2006年年底已有576个项目开工建设,其中县域开工项目468个,占全部开工项目数的81.3%;落实到位引进资金68.7亿元,其中县域引进资金到位55.1亿元,占落实到位引进资金的80.2%,乡镇企业已经成为我省县域经济的主体。2006年全省乡镇企业新增从业人员7.7万人,从业人员达到了205.6万人,乡镇企业已成为全省农民转移就业的主渠道。

十七大报告在“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健全现代市场体系”中指出:“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坚持平等保护物权,形成各种所有制经济平等竞争、相互促进新格局。”“推进公平准入,改善融资条件,破除体制障碍,促进个体、私营经济和中小企业发展。”这一论述明确了非公经济的重要地位,明确了发展的重大举措。“两个毫不动摇”体现了非公经济和公有制经济在政治上的平等;“坚持平等保护物权”体现了非公经济和公有制经济在经济上的平等;“推进公平准入,改善融资条件,破除体制障碍”明确了促进非公经济和中小企业发展的举措。如果说大企业体现着经济发展的实力,则非公经济和中小企业体现着经济发展的活力。非公经济和中小企业机制灵活,已成为拉动经济增长、推动社会进步的潜力所在。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滞后,中小企业总量少、实力弱,是我省经济发展活力不足的重要原因。

2006年,全国登记注册的中小企业有430万户,我省只有8.8万户,仅占全国的2%左右;全国中小企业创造的最终产品和服务价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58%、上缴税金占50.2%、出口额占68%,而我省仅分别占34%、23.4%和26.8%。对此,我们必须保持高度清醒的认识,千方百计做好推动加快发展、科学发展的各项工作。

乡镇企业、非公经济和中小企业是民生经济、老百姓经济,是增加城乡群众收入、扩大就业、促进稳定、推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我们深感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在新农村建设、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发展乡镇企业、非公经济和中小企业的任务艰巨、责任重大,压力也很大,我们要增强加快乡镇企业、非公经济和中小企业发展的责任感、使命感,积极承担起这一重大历史使命。

(三)以科学发展观统揽全局,把握好发展的重点和方向

当前,我省乡镇企业、中小企业和非公经济的发展势头较好,近年来一直保持两位数的增长幅度。按照党的十七大和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的要求,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结合我省实际,要进一步解决好发展什么、怎样发展的问题,在乡镇企业、中小企业和非公经济发展的方向上,要重点把握好六个推进。

一是围绕优势特色农产品,着力推进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目前,全省农产品加工企业已有4.4万多户,其中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有363户,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35%,但仍未跨越粗加工、出卖原料的阶段,精深加工不足,附加值较低。我省具有多样化的气候和地理特征,优势农产品特色鲜明,围绕优势特色农产品大力发展加工业,建设一大批重点龙头企业,提高精深加工度、增加附加值,带动农业产业化进程,潜力很大,任务艰巨。

二是围绕优势支柱产业,着力推进产业链延伸项目和产品的发展。我省的有色金属、钢铁、石油化工、煤化工、水电、风能等支柱和优势产业都具有较强的发展潜力,要围绕这些支柱和优势产业,大力开发产业链延伸的项目和产品,通过产业链延伸,大力发展装备制造业、精细化工、新材料等等,支撑我省的新型工业化,推进工业化进程。

三是围绕大型企业和龙头产品,着力推进专业化协作配套,形成产业集群和产业聚集。我省拥有一批大型工业企业,但孤岛经济模式明显,对区域经济的带动作用有限。应依托大企业如兰州石化、金川公司、酒钢、吉利汽车等,通过大力发展专业化的协作配套企业,形成一批产业集群。

四是围绕多种工农业产品的附产品和废弃物,着力推进综合利用和循环经济的发展。资源综合利用和循环经济,既是乡镇企业、中小企业和非公经济今后发展的重要方向,也是实现新发展的重要潜力所在。要充分利用清洁生产技术,按照循环经济的要求,加大对工农业产品的附产品和废弃物的开发利用,变废为宝。

五是围绕生态环境保护目标,着力推进节能减排和科技进步。我省乡镇企业、中小企业和非公经济单个企业的能耗和排污较小,但累加起来的总量却较大。因此,要通过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不断推进科技进步,加大新技术、新工艺装备的投入力度,降低能耗,减少排污,积极落实节能减排目标任务,不断提升企业的科技水平。

六是围绕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要求,着力推进农村现代化发展。没有农村的现代化,就没有全省的现代化。我们乡镇企业、中小企业和非公经济系统,要根据我省新农村建设的实际,按照全省新农村建设的总体部署,积极开展万企联村助建新农村活动。通过组织一批企业与我省的新农村建设试点村结对子,积极开展帮扶工作,并结合企业的生产经营实际开展全方位的助建活动,推进新农村的现代化进程。

二、以十七大精神为指导,精心谋划好明年的各项工作

今年以来,全省各级乡镇企业、中小企业和非公经济行政管理部门按照省委、省政府的总体部署,真抓实干,狠抓落实,各项工作不断取得新进展,乡镇企业、中小企业和非公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乡镇企业已经成为增加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县域经济的主体,转移农民就业的主渠道,加快推动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力量。非公经济和中小企业的发展,增强了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活力,提高了发展的效率,为不断扩大就业,增强地方经济实力,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加快人民群众走向富裕的步伐,推动和谐社会建设做出了积极贡献。9月份,省局和省发展改革委会同各市州发展改革委、中小企业局,联合开展了为期一个月的中小企业运行情况调研,共调研了4.6万户企业。调研显示:1―8月份,这4.6万户中小企业完成增加值409.5亿元,同比增长17.9%,其中,完成工业增加值199.2亿元,同比增长18.4%。实现营业收入2131.5亿元,同比增长18.1%;实现利润99.9亿元,同比增长33.2%。亏损企业2533户,同比下降1.4%。全省中小企业开工建设招商引资项目1084个,同比增长12.7%,引进资金实际到位额89.6亿元,同比增长13.9%。建设项目总数2145个,其中,新开工项目1323个,同比增长15.6%;建成项目831个,同比增长29.3%。建设项目投资总额442.99亿元,同比增长56.3%,其中,实际完成投资额145.03亿元,同比增长23.7%。

2008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十七大精神的重要一年,我们要以党的十七大和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为指导,用科学发展观统揽乡镇企业、中小企业和非公经济发展全局,按照省委“四抓三支撑”的工作思路,结合乡镇企业、中小企业和非公经济的实际,在优化发展环境、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转变发展方式、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转变职能建设服务型机关等五个方面在今年取得突破性成效的基础上,2008年要继续强化各项措施,把我们的工作不断引向深入,在创新中推动全省乡镇企业、中小企业和非公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一是在优化发展环境上进一步深化。要继续狠抓促进乡镇企业、中小企业和非公经济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的贯彻落实,做好中小企业促进法实施办法立法的有关工作,修改完善《中小企业成长工程》、《中小企业出口工程》的实施意见,积极建议尽快建立省非公经济发展协调联席会议制度,加大宣传工作力度,发挥舆论导向作用,努力营造更加良好的发展环境。二是在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上进一步深化。要继续加强项目前期工作,大力培育特色优势产业,发展企业集群,建成一批特色优势明显、产业关联度高、对区域经济发展带动作用强的企业集聚区。实施扶持发展以非公有制中小企业为主的“千户百强”工程。要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重点做好2008年全国乡企贸洽会的筹备工作。三是在推动发展方式转变上进一步深化。要坚持依靠科技进步,不断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科技综合实力。大力实施企业标准化战略和品牌战略,打造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知名品牌的优势企业。继续以产权制度改革为核心,进一步深化企业改革,不断夯实管理基础,强化内部管理,增强企业的生机和活力,推动企业整体素质的提高。四是在中小企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上进一步深化。认真落实省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全省中小企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甘政办发[2007]98号),加快创业辅导和企业孵化基地建设,加强融资及信用担保体系建设,推动各类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建设,建立健全中小企业、乡镇企业和非公经济统计制度、报表体系和信息发布制度。五是在转变职能创新服务上进一步深化。要切实加强党的各项理论创新成果的学习,努力提高以科学发展观引领发展的能力,切实弘扬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的工作作风,努力建设服务型机关,确保省委、省政府确定的各项方针、措施落到实处,收到实效,努力实现全省乡镇企业、中小企业、非公经济加快发展、科学发展的各项目标任务。

三、要高度重视乡镇企业、中小企业和非公经济的宣传工作

(一)要充分认识乡镇企业、中小企业和非公经济宣传工作的重要性。当前,中央在宏观上特别强调发展乡镇企业、非公有制经济和中小企业,但仍有不少同志对乡镇企业、非公有制经济和中小企业的内涵、外延和地位作用的认识模糊,乡镇企业、中小企业和非公经济发展势头好、作用大、贡献突出,但声音弱、社会影响力不高,地位、作用与社会舆论不相称的问题还比较突出。要改变这一状况,必须在积极争取党委、政府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下,依靠乡镇企业、中小企业和非公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和社会贡献的不断增大,以事实来教育人,特别是要依靠强化对乡镇企业、中小企业和非公经济的正面宣传,让更多的人熟悉和了解乡镇企业、中小企业和非公经济,掌握党和国家发展乡镇企业、中小企业和非公经济的方针政策,了解乡镇企业、中小企业和非公经济发展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对经济社会发展、对和谐社会建设、对全面小康建设所做出的重大贡献。加强乡镇企业、中小企业和非公经济的宣传工作,一方面有利于推动党的方针政策和措施的落实,不断优化发展环境;另一方面有利于推动乡镇企业、中小企业和非公经济推广典型,扩大企业知名度,树立企业和产品的品牌形象,增加市场占有率,加快发展、科学发展;同时还有利于全社会和各级各方面进一步统一认识,形成发展合力,稳定队伍,鼓舞士气,增强对发展乡镇企业、中小企业和非公经济发展的信心。因此,各级乡镇企业、中小企业和非公经济行政管理部门,一定要在思想和行动上高度重视宣传工作,把宣传工作作为我们搞好服务的一项重要职责,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发展乡镇企业、中小企业和非公经济工作的一件大事来抓,真正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切实抓紧抓好,抓出成效,通过我们各级乡镇企业、中小企业和非公经济系统广大干部职工的不懈努力,把我省乡镇企业、中小企业和非公经济的宣传工作提升到一个新水平。

(二)要切实加强对乡镇企业、中小企业和非公经济宣传工作的领导。各级乡镇企业、中小企业和非公经济行政管理部门要建立和强化宣传工作的领导责任制,分管领导要具体抓,搞好策划、组织、协调和督促检查;要明确职能科室,把任务落实到人,把责任明确到人,并逐步完善激励机制;要积极主动地向党委政府领导汇报宣传工作,争取领导的支持,解决好宣传工作的经费,为做好宣传工作提供物质保障。省局将坚持把宣传工作列入考核各地工作的重要内容,还要就各地抓宣传工作的具体情况适时进行通报,并对做出突出成绩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奖励。各市州和县市区的一把手要亲自部署和安排宣传工作,当好第一责任人,要及时掌握宣传工作的进展情况,研究解决宣传工作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不断推动宣传工作。

(三)用创新的精神和创新的思路开展好乡镇企业、中小企业和非公经济宣传工作。这些年来,我省乡镇企业、中小企业和非公经济系统宣传工作已经探索形成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思路和方法,积累了一些成功经验,为我们进一步做好宣传工作奠定了良好基础。我们既要继承和坚持已有的成功做法和经验,又要打开新思路,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通过对宣传工作内容的创新、形式的创新、方法的创新,求真务实,锐意进取,创造性地开展宣传工作。我们要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下,紧密结合学习宣传和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取得的新成绩开展宣传;要紧紧围绕乡镇企业、中小企业和非公经济在改革和发展中取得的新成就、做出的新贡献、探索的新路子、总结的新经验、涌现的新典型展开宣传;要紧紧围绕解决焦点、热点和难点问题,回答广大企业和职工群众关心的问题开展宣传;要紧紧依靠我们各级行政管理部门和全系统广大干部职工自身的力量,借助全社会的支持,依托各类新闻媒体和各类重大活动开展宣传,努力开创我省宣传工作的新局面。

第五篇:改善政务环境 加快非公经济发展

改善政务环境,加快非公经济发展

刘锦春

张晨强

近年以来,太原市非公有制经济发展速度有所加快,发展质量不断提高,已经成为全市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2010年,非公经济实现增加值773.12亿元,占全市GDP的比重达到43.5%;非公有制企业上缴税金171.28亿元,占全年全市财政总收入的53.21%;非公有制经济从业人员占全市从业人数的66%。非公经济在推动经济增长、创造税收、增加就业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与全国发达地区相比,我市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对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没有完全发挥出来,正如陈川平书记指出的:“民营经济不发展,太原的率先发展就实现不了”,要加快非公经济发展,必须首先解决制约非公经济发展的政务环境问题。

一、非公经济发展政务环境不佳的主要表现

多年来,我市在改善政务环境、服务非公经济发展方面做了很多卓有成效的工作,为推动非公经济的发展创造了比较好的环境,但与加快非公经济发展,充分发挥其在转型跨越发展中积极作用的要求相比还有差距,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

1、部分干部对发展非公经济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太原虽然在发展非公经济的认识上有了长足的进步,但与沿海发达地区相比仍然有着巨大的差距。人们对发展非公经济已经达成共识,要不要发展非公经济的问题已经解决,社会对非公经济发展持肯定和支持态度已成为主流,但服务发展的观念问题依然很突出。尽管市委、市政府出台多个文件,大力鼓励和扶持非公经济的发展,但部分干部仍然存在一些阻碍非公经济发展的思想观念。一些地方和部门对发展非公经济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不能客观公正地对待非公经济,认为非公经济无足轻重,无关大局。对非公经济发展的巨大潜力估计不足,缺乏紧迫感和责任感,组织领导不力,发展力度不大。发展非公经济有的只停留在口号上,缺少具体行动,甚至采取放任自流、让其自生自灭的态度。尽管县市区和乡镇两级对发展非公经济重要性的认识更深刻;各级党政领导对非公经济的认识更深刻,发展非公经济的自觉性和积极性更高。由于全市还没有把发展非公经济指标纳入政绩考核内容,以行政考核推动非公经济发展的力度远远不够。部分政府职能部门的审批管理已经成为制约非公经济发展的一大瓶颈。实践表明,凡是思想解放彻底的地区,非公经济的发展速度就一定迅速,非公经济对社会的贡献就越大。部分干部思想解放不彻底,是造成我市非公经济发展差距的主要根源之一。

2、市场准入的渠道不太畅通,限制非公经济发展的隐形门槛依然存在。尽管我市出台政策规定,只要是国家法律没有明确禁止的领域非公经济都享有“市场准入”公平待遇。但是许多领域对非公投资虽没有明文规定的限制,但在市场准入方面与国有经济仍然存在着很大的政策差异。一些收益稳定、利润较高的行业尚未对非公资本开放,同时,行业垄断行为的存在也使得非公企业不能平等地参与市场竞争。“名义上开放、实际上限制”的“玻璃门”、“弹簧门”仍有不少,目前,我市非公经济在多个产业领域存在不同程度的“限进”情况,特别在金融、电力、交通、环保等领域,非公经济投资进入较少或进入困难。由于政府审批管理的各部门、各行业及条块之间缺乏完整的配套措施,一些政府执行部门仍习惯于原有的歧视非公经济政策规则,出现了阻碍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玻璃门”、“弹簧门”现象,产生了部分制度法规对非公经济发展存在掣肘效应。

3、行政服务存在不到位现象,部分行政审批项目繁锁。笔者通过调研发现,非公企业面临的较为集中和突出的困扰是,立项审批过程中存在的诸多前臵条件以及互为前臵的问题,因而导致企业不胜其烦,无从下手,而且找不到承担责任的部门。部分项目审批授权没有真正做到“一个窗口对外”、“一站式服务”,部分项目审批环节复杂,成了相互掣肘的“连环套”,使投资者无所适从。而周边的省会城市在审批制度改革方面探索了新经验。比如西安市下放多项审批权,对城市建设、招商引资的网上审批服务,建立起“可查询、可办事、可监督”的全方位政务应用系统,纪委监察局建设了行政审批电子监察平台,通过对行政审批事项实施电子监察促进效能建设,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4、非公经济的政策服务不足,影响了非公经济的稳定发展。由于支持非公经济发展的部分政策缺乏连贯性和稳定性,严重影响了非公企业对经济形势和政策走向的判断与把握,使其难以作出长远打算、怯于进行长期投资,引发部分非公有制非公企业生产经营行为的盲目化、短期化、投机化倾向。且一些政府行为的“多变”和干预削弱了相关政策的时效性,使得非公有制非公企业难以把握,甚至坐失发展机遇。

5、政府对非公经济进行产业引导的不够。市场是非公经济赖以生存的环境,非公经济的产业布局、产业发展,资金、人才、技术等生产要素的聚集,归根到底要靠市场来引导。成熟的政府服务体系有助于企业正确选择产业,成功走向市场,不断发展壮大。不少非公企业家迫切需要政府提供产业发展、产业指导、投资名录等方面的服务,因为企业家很难准确把握产业发展和政策支持的信息,加之太原市场化建设进程相对缓慢,各个要素市场发展不健全,使非公经济天然与市场联系的优势不能完全发挥,迫切需要政府提供相应的产业引导服务。

6、政府管理存在“越位”与“缺位”的现象。由于尚未建立和形成职能部门与非公企业的沟通机制。一些职能部门的监督和处罚细则并不为非公企业了解,在市场管理过程中,存在以监督和处罚代替维护和服务的行为。部分非公企业特别是在商业经营领域的企业反映,企业有时接到处罚通知后,还不明白错在哪里。而非公企业急需解决的问题,政府部门有时存在往往“缺位”现象,部分企业反应,向一些政府部门反应的问题迟迟得不到解决。

二、改善非公经济发展政务环境的建议

1、解放思想,提高干部发展非公经济的思想认识水平。要紧紧围绕建设一流省会城市的目标,解放思想,对标一流,充分利用综改试验区先行先试的契机,全方位消除干部中存在的妨碍非公经济发展的落后观念。形成发展非公经济的共识,即发展非公经济是实现率先发展、实现转型跨越发展的重要措施,非公经济是实现富民强市、扩大就业等方面的主力军,非公经济在我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进程中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2、加大对非公经济发展在市场准入等方面的政策支持。要真正给予非公有制企业在投融资、税收、土地使用和对外贸易等方面,与其他企业享受同等待遇。清理各种对非公企业发展的限制性、歧视性的政策和规定;取消一切不利于非公经济发展的限制。坚持“不禁止,则自由”的原则,凡法律、行政法规无明令禁止的领域和行业,均允许非公经济进入。对于允许非公经济介入的行业和领域要分别制定实施细则,明确哪些项目非公企业可以介入,哪些项目鼓励非公企业介入,同时明确享受的各项优惠政策,让非公企业明明白白投资经营。

3、建立科学规范的行政审批制度,实行“快速反应”效能机制。按照“横向对比,逐项审核,自上而下”的原则,进一步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国务院省政府没有明确规定的或已经取消的审批事项,沿海开放城市没有或已经取消的审批事项,太原应一律取消。发达地区、先进城市发展非公经济的好政策、好办法,太原要积极借鉴。要对政府的审批事项,进行“程序革命”,制定详细的操作规程,把必需的程序压缩到最低程度。对于有“前臵审批”的事项,实行“一门受理,抄告相关、同步审批、限时完成、效能监察”。政府办事大厅或服务窗口,要实行“内转外不转””的运作机制,方便企业办理审批事宜。

4、全面推进“阳光政务”。各级政府机关和具有行政职能的组织或单位,在政务行为中要坚持“从严治政、注重实效、提高效能、有利监督”的原则,实现政务公开的制度化和规范化。强化对权力运行的监督,根除政府权力商品化的行为。提高依法行政水平,使全市政务公开工作整体推进、层层落实、注重质量、取得实效。

5、科学产业引导,为非公经济的发展拓展新的空间。要引导非公经济对接大型国企,承接其剥离产业特别是生产性服务业。鼓励非公经济积极介入大型国企的服务外包产业。比如物流、商务、信息等产业,政府应抓大带小,设立传统服务业发展引导基金,重点支持一批规模大、带动力强的服务业项目。要鼓励非公企业积极加入到三大基地、四个中心建设中来。鼓励民营企业通过参股、控股、并购、品牌输出、加盟等形式开展跨行业、跨地区的资本和业务重组,以股份制的形式联合起来组建大型企业或企业集团。

6、建议设立全市非公经济发展领导组织、机构。太原对非公企业的管理,特别是对个体私营企业的管理涉及到中小企业局、工商、税务、物价等数十个单位,缺乏一个权威性的具有综合管理职能的组织机构,缺乏统一领导和协调,在很大程度上加大了政府协调管理服务的成本,降低了协调管理服务效率。因此,需要在市级层面,设立非公经济发展领导组以及具体办公机构,作为政府综合协调办事机构,负责协调全市非公经济发展的综合性问题。

(作者单位:太原社会科学院)

下载加快XX镇非公经济发展的几点思考word格式文档
下载加快XX镇非公经济发展的几点思考.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加快镇域经济发展的探索与思考

    加快镇域经济发展的探索与思考镇域经济是以集镇为中心、乡村经济为基础的多层次区域性经济体系,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基础性地位,加快镇域经济的振兴,对于繁荣农村经......

    关于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思考

    关于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思考 一、县域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一)三大现实问题 1.县域经济实力薄弱,财政运转较为困难。主要表现在区县经济总量不大,运行质量不高,经济效益综......

    关于加快乡镇经济发展的几点思考

    关于加快乡镇经济发展的几点思考近年来,xx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又好又快的发展态势,但总体上仍属于后发展地区。从经济实力看,2010年,全乡实现国民生产总值达x万元,比去年同期增长x......

    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几点思考

    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几点思考  加快县域经济发展是实践科学发展观、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是统筹城乡发展,也是解决好“三农”问题,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全面小康的现实......

    关于加快我县经济发展的思考

    关于加快武平县经济发展的思考福建武平国投集团有限公司 钟晓晖县域经济是指在县域行政区间内或其经济空间范围内的经济。其最大的特点:一是农的成份大,整个经济与农的联系也......

    关于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一些思考

    关于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一些思考(4)党双忍 原创 | 2009-05-24 12:32 | 投票编辑推荐标签: 县域经济 发展思考关于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一些思考党双忍加快县域经济发展是实践科......

    对加快镇域经济发展的探索与思考

    对加快镇域经济发展的探索与思考仁风镇镇长毕义忠镇域经济是以集镇为中心、乡村经济为基础的多层次区域性经济体系,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基础性地位,加快镇域经济的......

    加快龙山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思考

    加快龙山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思考 非公有制经济是相对公有制经济而产生的一种所有制经济形式,它是我国现阶段除了公有制经济以外的其它经济结构形式的总称,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