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城市低保边缘群体生活困难问题及相关建议(大全)

时间:2019-05-12 12:51:0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关于城市低保边缘群体生活困难问题及相关建议(大全)》,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关于城市低保边缘群体生活困难问题及相关建议(大全)》。

第一篇:关于城市低保边缘群体生活困难问题及相关建议(大全)

关于城市低保边缘群体生活困难问题及相关建议

(2010年12月23日)

一、城市低保边缘群体的基本情况

(一)概念界定。城市 低保边缘群体是指收入水平虽然高于当地低保标准,但由于未享受低保待遇且不享受低保的一些优惠政策和生活补贴,如水、电、暖的减免,教育、医疗、住房等的救助,实际生活水平偏低甚至低于城市低保对象,处于相对贫困状态的城市居民。可以概括为,收入水平高但实际收益低于低保的生活困难群体。

(二)主要特征。由于当前确定城市低保户身份主要是以城市家庭人均收入为标准,一旦出现家庭成员患病、致残、子女非义务教育阶段投入等情况,城市低保边缘群体就面临着入不敷出的实际问题。主要表现为:生存环境与低保群体相差不大,收入相对较低,自我发展能力和抵御各种风险的能力较弱,且享受不到政府城市低保政策待遇。

(三)我省现状。由于缺乏统一的救助标准、救助项目及统计口径,目前,各地无法对城市低保边缘群体的人数进行精确统计。目前,我省城市居民人口万人。按人口数的10%测算,全省城市低收入群体人口约万人,扣除同期已纳入城市低保的万人,预计全省城市低保边缘群体约万人。

二、城市低保边缘群体的主要困难

综上可见,城市低保边缘群体实际生活质量较差,生活面临居多困难,概括起来就是“四难”:就业难、就医难、上学难、住房难。

(一)就业难。大多数低收入家庭因劳动力文化素质低、无一技之长或身患残疾,在就业竞争日趋激烈的环境下,难以找到固定工作,收入不稳定,仅依靠临时劳动收入维持生活,这也是造成城市低保边缘生活困难的主要原因。

(二)就医难。对于低收入家庭来说,由于其家中老弱病残者相对较多,且不少患有难治的慢性病、重疾或绝症等,需长期靠药物维持,医药费开支是城市低保边缘的大包袱,有些家庭因筹不够钱,平时只能靠买药吃撑下去。

(三)就学难。目前教育政策均向低保家庭倾斜,实施了城镇家庭子女义务教育阶段减免学杂费的政策,这些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低收入家庭负担,缓解了生活压力。但非义务教育阶段的各项支出较高,如一个高中生一个学期的学杂费是900元左右,一个大学生一年的费用最少也要到1万元,而低收入家庭一年的人均可支配收入才是3000元左右,对于他们来说子女的高中或大学的费用是很大的生活负担。

(四)住房难。随着住房货币化改革的深入,城镇居民添臵住房已赴走上城市化道路。低收入群体家庭由于经济较为困难,面对高昂的商品房价格,只能望房兴叹。老少三代“蜗居”一堂的情况较大,但在核定低保收入时,老人的退休金加上子女打零工的不稳定收入,往往超出低保标准,导致生活和住房困难日益凸现出来。

三、相关对策建议

关心和帮助城市低保边缘群体是迫切需要,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应当引起导高度重视。对此,我们初步提出如下思路和建议:

(一)加大收入调节力度,提高城市低保边缘群体收入水平。在第二次分配中更加注重公平,加大税收在调节收入分配方面的力度,减轻中低收入者的税收负担,加大对高收入者的税收调节;建立完善临时救助制度,按照《民政部关于进一步建立健全临时救助制度的通知》要求,建立健全城市低保边缘群体临时救助制度,将游离于低保线外的困难群体纳入救助制度框架,并根据物价上涨和家庭困难情况,给予临时物价补贴,提高边缘群体收入水平。

(二)实行就业援助制度,支持城市低保边缘群体实现就业。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对边缘群体实行就业援助,为有一定劳动能力和劳动意愿的低收入群体提供就业机会。对用人单位吸纳边缘困难人员中的零就业家庭成员就业给予公益性岗位补贴、社会保险补贴和一次性就业奖励。同时,通过提供技能培训、岗位信息等服务,落实职业培训补贴、职业技能鉴定补贴、小额担保等政策,鼓励和支持边缘群体实行自主创业和组织起来就业。

(三)完善社保政策体系,缓解城市低保边缘群体生活困难。进一步完善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制度,鼓励和支持城市边缘人群参加基本医疗保险;充分利用政府医疗救助资金资助边缘人群参加医疗保险,并对其大病给予救助;积极探索建立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制度,通过给予参保补助等方式支持引起其参加养老保险,解决病有所医、老有所养等问题。

(四)完善就学援助制度,支持城市低保边缘群体子女就学。建立健全城市低保边缘家庭学生资助体系,使用边缘家庭学生公平享有受教育的机会;完善国家助学金制度和助学贷款政策,资助边缘家庭学生完成学业;完善中小学贫困学生助措施,减免边缘家庭学生相关费用;对零就业家庭子女考入技工学校、技师学院学习的,给予适当补贴。

(五)加强社区建设,完善城市低保边缘群体服务功能。充分发挥社区职能作用,为城市低保边缘群体提供基本公共服务,推进社区救助工作,加强对边缘人群体的动态管理,及时掌握其就业和生活状况,切实做到应助尽助;对住房有困难的家庭,尽量提供廉租住房或经济实用房,对边缘人群居家养老提供补贴;广泛动员社会力量,依托慈善超市、结对帮扶、街道扶贫解困基金、阳光助学基金、福彩慈善基金等多种形式广泛开展助困活动。

(六)规范救助体系,强化城市低保边缘群体管理措施。改进低保制度设计,不能简单地以家庭收入为衡量指标,应以“家

庭实际收益”为综合性核定指标;完善低保标准弹性调整机制,根据社会居民消费水平及物价变化情况,及时调整低保标准;对低保对象实行动态管理,确保低保对象的真实性,确保低收入群体应保尽保。此外,积极开展社会捐赠活动,发挥慈善组织、福彩基金等互帮互助作用,建立以政府投入为主导、社会各方面积极参与的、多元化、多层化的救助筹资机制,提高城市低保边缘生活保障能力。

第二篇:关于农村低保边缘群体救助问题的思考

关于农村低保边缘群体救助问题的思考

作为社会弱势群体中的最困难部分,农村低保人群正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近年来,政府不断采取措施提高补助水平,而且积极出台配套的帮扶政策,社会各界也是广献爱心,使农村低保人群越来越多地感受到了公平与关爱的阳光。而游走在他们不远处的另一部分人群---农村低保边缘群体,却与这缕“阳光”失之交臂。农村低保边缘群体是指年人均收入高于农村最低生活保障线标准,但仍在农村低保线边缘徘徊的这部分群体,我们不妨简称之为农村低保“边缘户”。这部分人的生存环境其实与低保人群一样脆弱,收入相对较低,自我发展能力和抵御各种风险的能力都较弱,但他们却较少得到机制上的帮扶和救助。由于当前的农村低保政策以测算家庭收入为基础,未考虑农村家庭支出,这些“边缘户”家庭一旦出现收入未增加,但支出却大幅增加的情况,如遭遇灾害、重病以及子女非义务教育阶段投入等问题,他们的实际生活可能会比农村低保人群更艰难。关心社会弱势群体,完善社会救助体系,一方面需要巩固现有低保覆盖面和保障水平,做好农村低保工作;另一方面也亟需对农村低保边缘人群予以关注。基于此,本文仅以南平市情况为例,作一些初步探讨。

一、农村低保边缘群体的现状

截止目前,南平市低于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线(年人均收入1000元)的人口有89688人,占全市农业人口4.43%,已全部纳入农村低保的保障范围;据南平市扶贫办统计,处于农村低保边缘(即年人均收入在1001-1500元之间)的人口还有12.58万人,占全市农业人口6.21%,这是一个比农村低保对象更加庞大的群体。综合分析农村低保“边缘户”的生活状况可以看出,造成他们生活窘迫的原因复杂多样,既有社会层面的原因,也有自然环境和自身条件等诸多方面的因素。

1、文化素质低、生产效益差。调查中发现,在农村低保边缘人口中,劳动力文化水平在高中以上的只占5%,“缺乏知识和技能”已成为他们挣不到钱的重要原因之一。因而,绝大部分农村低保边缘人群仍维持着传统的小农经济模式,留守在农村以从事传统农业生产为主业,除了种粮,别无所长。但目前传统农业的效益仍然过低,即使在丰收之年,也会出现“增产不增收”的现象,导致生活水平低下。

2、“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突出。据初步统计,在南平市农村低保边缘人群中,因病致贫人口占38%。目前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尚未全面实施。在广大农村,卫生资源严重不足,条件差、设备少、水平低,农村缺医少药的局面还没有根本扭转,农民患病在当地难以得到有效治疗,要到外地、到大医院就诊,不仅造成了看病困难,也增加了农民的经济负担。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统计数据显示,目前在中国,一旦得了大病,平均花销在7000多元钱,而农村低保“边缘户”的年人均纯收入最高不过1500元,可以说一场大病就会让一个农村低保“边缘户”家庭沦为特困户,“大病拖、小病顶”已成普遍现象。

3、子女教育花费负担重。据零点调查与指标数据共同发布的《2005年中国居民生活质量指数形容报告》指出,在2004年10月-2005年10月,在拥有就学阶段孩子的农村家庭,子女的教育花费占家庭收入比重达到了32.6%。对于农村低保“边缘户”来说,就更是一个不小的压力,小学收费他们尚可承受,上初中就觉着困难,高中、大学的费用对于他们来说,就已不是“沉重”两个字可以形容。于是他们往往就让子女缀学,从而又造成了下一代“走不出去”、发展能力弱的问题,形成了一种“越穷---智力投资越少---越穷”的恶性循环。

4、常常受到各种自然灾害的侵袭。农村是自然灾害频发地区。从闽北近521年的洪涝历史资料看:平均9年发生一次大洪灾,3年一次较大洪灾。1998年至2004年,灾害发生频率明显上升,发生了5次全局性较大、特大洪涝灾害和旱灾。2005年更是陆续遭受雪灾、低温冻害、风雹、台风、暴雨、洪涝等十余次局部或全局性自然灾害袭击。由于农村低保“边缘户”一般都居住在偏远山村,居住状况往往也极为恶劣,因而也是最容易受灾的一部分群体,反复多次受灾给农村低保边缘人群恢复生活造成极大困难。每次灾害发生后,各级政府虽然全力救助,但最终仍主要靠自力更生、生产自救,而农村低保“边缘户”恢复生产能力弱,即使遇上大的灾害,政府对他们的救助也只是“杯水车薪”。自然灾害已成为农村低保“边缘户”致贫返贫的一个重要原因。

二、农村低保边缘群体救助的缺失

近年来,政府和社会已经开始对低收入人群给予充分的关注和帮扶,社会救助工作也从单项制度的建立实施逐步向制度的体系化方向发展,为民解困的长效保障机制正在形成。但目前,帮扶的对象主要还集中在低保线以下的那一部分人群,而处于低保边缘、随时可能“跌进”低保线的人群在客观上存在着被忽视的状况。

1、低保边缘人群游离于各类专项救助之外。根据“单项突破、系统完善”的推进思路,近年来,针对农民普遍反映强烈的教育、医疗等民生问题所建立的各项专项救助,形成了与农村低保相配套的农村社会救助体系。然而这些专项救助制度都是以农村低保制度为基础,如农村医疗救助制度的救助对象为“享受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的对象(含“五保”对象)、在乡重点优抚对象(含革命“五老”人员)”,农村教育救助制度的救助对象为“享受农村低保家庭子女、依法由社会福利机构监护的未成年人及革命烈士子女”。在目前,凡低保对象就可以自动享受医疗、教育等专项救助,经过多层面的“减负”,使他们重新树立走出贫困、战胜贫困的信心。而处于农村低保边缘的这部分困难群体,他们的生存状态仍然恶劣,在面临看病难、看病贵和教育经费负担重等问题时,却得不到实际需要的救济,导致他们的实际生活水平往往还大大地低于低保户在享受各种优惠政策后的生活水平,出现了一种“有了低保什么都有,没了低保什么都没有”的现象,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农村低保核定的压力。

2、体制性的专项救济杯水车薪。当前,从民政救济渠道而言,国家体制性的专项救济主要有针对自然灾害的紧急转移安置补助、冬令春荒救济、灾后灾民住房恢复重建补助。从用途上看,这些救济和补助主要是针对受灾群众而实施的, 紧急转移安置只是解决灾民临时衣、食、住、医等生活困难,一般以实物形式予以救济;灾后恢复重建补助用于因灾倒房户的恢复重建补助。这两类专项救济,“边缘户”只有在受灾的情况下才能得到。在现实工作中,只有冬令春荒救济补助中可列支部分用于解决“边缘户”中一些长期贫困户的生活困难问题。然而,春荒、冬令救济资金总量有限,并且主要是解决口粮问题,实际分到每户的救助资金极少,只能暂时缓解一小部分群众的生活困难问题,救助效果有限。以南平市2004年冬令救济情况为例,共投入资金490万元,救济68973人,人均只有71元。同理,灾区民房恢复重建补助也极为有限,在南平市要建一座砖混结构、100平方米的二层农村居民住房,每平方米建筑造价约为550-600元(不含土地征用和“三通一平”等费用),建成约需5.5至6万元,而上级对重建补助资金设置了具体测算标准:每间以20平方米计算,每间给予100至300元的补助,平均每户给补3000元左右,仅占重建费用的1/20。同时,受灾地区的建材价格受往往供不应求的市场制约突升,再加上物价指数上升等因素,国家给予的重建补助往往还不够补贴建材涨价等因素。“边缘户”受灾后要重建家园,又将背负沉重债务。

近年来,国家在实施灾害救济时,充分考虑了重点扶持的原则,对受灾特困户(主要指农村低保户)予以倾斜,如在南平市2005年“6.17”特大洪灾的灾后恢复重建过程中,省财政在原来补助的基础上,给予重建户中的低保对象每户1.5万元的再次救助,极大地缓解了低保对象的重建压力。而处于农村低保外的“边缘户”这部分群体,因为政策原因,享受不到这一政策,他们自救能力普遍较弱,一旦受灾后,往往几年都无法恢复到灾前的生活水平。

3、临时救助制度日趋消退。在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建立前的很长一段时期内,临时救助面对的主要是农村特困人群,由于救济面广、救济人数多,曾经成为我国的一种主要救济形式,为解决农村特困家庭的实际困难发挥了积极作用。但随着农村低保制度的建立,低于农村低保保障线标准的最困难群体已全部被纳入了保障范围。从当前农村低保的实际运作情况看,还难以做到随时性的入保退保。无论是上级政府的农村低保资金补助,还是基层财政配套,对农村低保资金都只能是一年一定,列入预算。加上农村低保对象的家庭收入测算、评价、公示等,点多面广、工作量大,无法出现一个核定一个估。因此,即使一些农户在当年因病、受灾等因素致贫、返贫,也要年终经过核定后,符合条件的,次年纳入农村低保的保障范围。然而,随着近年来各项救济机制的规范化、制度化,临时救助制度由于保障水平低、工作随意性大以及救助资金来源的不确定性等问题,临时救助机制作为社会救助一个必要的辅助性措施,功能正在逐渐弱化,农村低保边缘人群可以从中获得的救助极低。

三、农村低保边缘人群救助问题的思考

没有完善的农村社会救济工作,就没有完善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只有协调好不同群体的利益关系,解决不同层面的困难群众多方面的特殊困难,才能逐步建立规范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才能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顺利进行,保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因而,政府在加大对农村低保对象扶持力度的同时,也应该从巩固低保工作成果、保障社会稳定的战略高度出发,重视对农村低保边缘人群的帮扶,努力在低保线之上为他们再构筑一道新的防线,使我们的社会保障工作更加具有主动性和积极性。

1、建立农村低保边缘人群数据库。以南平为例,将收入在1001-1500元之间的农村低保边缘人群,通过严格的家庭收入调查和计算,由相关部门和村(居)委会派专人负责采集每个家庭的家庭人口、贫困原因、劳动力状况、文化水平等基本信息,进行梳理分类并逐一登记造册,以街道、乡镇为主要平台设立社会救助管理网络,建立农村低保边缘人群数据库。以便及时、准确、动态地汇集农村各类困难群众的基本信息,形成一个能够反映贫困现状的贫困监测网络,完善帮扶“预警”机制,为有针对性地做好各类农村贫困人群的社会救助工作提供基本依据和技术保障。

2、扩大专项救助政策的覆盖面。随着农村社会救助体系的逐步建立,“农村低保”这个身份所带来的附加补助收益越来越多,使农村低保边缘群体获取这种身份的欲望越来越强烈,有的甚至采取隐瞒、虚报家庭收入等各种各样的手段想方设法挤进低保队伍。而农村种养业收入的不确定性、在外打工者收入的不可知性,给基层工作增添了难度,时有一些不该保的对象也享受低保。这种现象的存在与农村低保要严格把握保障标准、合理确定保障人数的精神存在差距,对农村低保制度的顺利开展造成了压力,容易引发新的矛盾,不利于农村社会稳定。从整个农村来看,农村低保只是救助手段之一,低保对象在获得低保救助后,在基本生活方面已与“边缘户”没有太大差别,但在就学、就医等方面却优于农村低保“边缘户”。因此,在建立各项专项救助制度应当考虑逐步向农村低保边缘群体扩展,做到“缺什么补什么”,逐步形成斜坡式的救助体系,改变目前所有救助帮困政策高度聚焦低保群体的“悬崖效应”。

3、加大专项救济投入水平。救灾资金投入应与国民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随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救灾资金总量也应有所增加,按照“以人为本”和“为民解困”的要求,真正保障灾民的生活权益。因此,建议提高紧急转移安置、冬令春荒救济、灾后恢复重建等专项救济补助标准,增加补助资金总量,以适应新的物价水平和经济发展水平,充分体现党和国家对受灾群众的关怀。同时,在制定灾害补助标准时要综合考虑重点扶持原则,对农村低保“边缘户”也应予以适当倾斜,以最大限度地实现救灾资金的社会效益。

4、健全和完善临时救助制度。临时救助作为一种定期、专项救助的补充,必须进一步规范和完善,通过建立健全各项机制,使其充分发挥社会效益。一是要保证临时救助的资金来源。民政部门是代表政府拾遗补缺的部门,也代表政府关心、关注社会弱势群体。长期以来,基层群众遇到生活困难找民政已成习惯,但往往民政部门因手中无“米”,对求助群众爱莫能助。因此,各级政府要按照建立公共财政的要求,加大财政支出结构的调整力度,通过合理测算所需资金,将临时救助所需资金列入财政预算,确保临时救助资金的落实。对经济发展落后的困难地区,中央和省级财政要予以统筹,通过转移支付渠道帮助解决。同时,建立临时救助资金补助机制,在各县级财政合理费用超过预算时,可向省、市适当申请资金补助。二是要明确临时救助的救助范围和救助标准。临时救助制度应成为低保制度的有益补充,专门为遭遇突发困难的低收入群体“救急”。如因患急重病造成生活出现暂时较大困难,经其他各种救助措施后,个人自负医疗费仍难以维持家庭基本生活的;因自然灾害或遇到突发性、不可抗拒因素导致家庭生活发生困难的;其他特殊情况造成家庭生活特别困难的,都应纳入临时救助范围。同时,根据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合理设置救助标准。三是要严格申请审批程序。凡申请临时救助待遇的,需以家庭为单位,由户主向户籍所在地社区居(村)民委员会提出书面申请。居(村)民委员会接到救助申请并进行公示后,及时提交村民评议小组或村民代表会议民主评议,对符合救助条件的,可根据救助对象的实际情况,提出救助意见,报送街道办事处或乡镇人民政府审核。街道办事处或乡镇人民政府核实申请人家庭情况,确认其符合救助条件后,应及时对村委会提出的救助意见进行复核,最后将审核意见报送县级民政局批准。

5、设立扶贫济困基金。在国外,民间的救助组织非常发达,通过各种慈善基金会募集资金后,可以帮助那些身处困境的人们,而我们的民间却缺乏这样的慈善基金。我国是发展中国家,贫困人口众多,政府财力却相对不足,而社会各界却有着相当丰富的可供开发资源。因此,政府要制定相关的政策,如通过建立捐赠激励机制,对捐赠者在税收方面给予减免,在信誉方面给予保证等等,激发社会力量参加捐赠的热情。通过鼓励社会组织和个人为社会救助提供捐赠、资助,设立扶贫济困基金,作为临时救济机制的一项重要补充,使农村低保边缘人群在遭受灾害、重大疾病、子女就学等特殊困难时,在获得国家的临时救助外,还可以通过扶贫济困基金及时得到帮助,为农村低保边缘人群构筑起又一道防线。

此外,还应积极实施“开发式扶贫”,即根据农村低保边缘人群自我发展技能差、抗风险能力弱的特点,积极开展农村科普和农业科技推广、“一户一就业”的就业援助以及建立党员、干部包扶低保边缘人群活动等,从而多渠道地关心、关注低保边缘人群,使之增强“抗弱”能力,获得相对稳定的收入,远离低保标准线

第三篇:XX城市困难家庭低保申请书

XX城市困难家庭低保申请书

导语:写低保申请书对贫困家庭来说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相关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XX城市困难家庭低保申请书范文

**县**镇第三居委会:

我叫xx,男性,小学文化,现年x岁,家中口人,无业,现住xx。由于家庭收入低基本生活无以为继,特申请城镇最低生活救助。现将我家具体情况介绍如下: 本人,因常年患病找不到稳定工作。妻子,26 岁,无业。女儿,因家庭生活拮据没有多余的钱送女儿上学,至今一直在家里。由于我们夫妻二人工作不稳定,没有稳定的生活来源,致使家庭异常困难,生活十分拮据,年收入还不能维持基本生活,常常是吃了上顿没下顿 , 生活特别艰苦。幸好,我听说我的这种情况可以申请低保,心里非常高兴高兴,好似抓住了一根救命的稻草,看到了一线黎明的曙光,也只有您们能救我全家于水火之中。于是几经思考,特向您们申请低保,以度过目前的艰难时日。望政府批准为盼。

此致

敬礼!

申请人 : 20xx 年 1 月 24 日

XX城市困难家庭低保申请书范文

尊敬的领导:

我叫xxx,xx县xxx镇(乡)xxx村第x组人.xxxx年xx月出生,现年xx岁,由于原来家境贫寒,小学只读了x年级,家中有四口人,现在居住在自家的土房子里,房屋是xx年自己动手建的,住房面积为xx平方米。我家收入只有xx元,家中生活困难,特申请低保。我的家庭情况是:

我本人,xxxx年生,xxx病,长年有病。一直没有没有工作也没有固定的收入。

妻子,xxx,xxxx年生,没有参加过工作,没有任何收入。

女儿,xxxx年出生,早就远嫁外地,住贵州省xxx,曾在当地的砖厂打小工,月工资xx元。其夫,是同厂的拉砖工人,月工资xx元。她有一个女儿,x周岁。她家生活也很困难,不能给我生活费用。

儿子,xxx,xxxx年生,先天性呆傻,无工作无收入。

由于我和我丈夫年纪大了,干不动农活了,加上积劳成疾,昂贵的医药费让我没敢再跨过医院的门槛,现在生活举步维艰,特请求政府给我们解决实际困难,给予我最低生活保障。现在不能劳动,年老多病,妻子早丧.冬天没有棉被盖,大冷天也没有炭火烤.两个儿子也都是本土农民,家境一直不太好,为抚养孙辈长大成才,俱已负债累累.根本无力照看我这孤寡老头.由于旧伤在身,腿部风湿一直没得痊愈.每年医药费开支都在三四千元以上,凭一己之力根本不能负担.加之现在已丧失基本劳动能力,只能靠日常捡些破烂来维持基本生活需要.没有固定的生活来源,常常是有这顿,没下顿,生活特别艰苦.现在连平时控制病情的药只好停了;幸好,我听说我的这种情况可以申请低保,我异常的高兴,好似抓住了一根救命的稻草,看到了一线黎明的曙光,可以救我于水火。于是几经斟酌之后,我个人特向您们申请低保,以度过目前的艰难时日。

我有理由相信伟大的中国共产党,相信伟大的政府会给我解决实际困难,解决我的生活危机,向我伸出援助之手!

此致

敬礼!

申请人:xxx

20xx年xx月xx日

XX城市困难家庭低保申请书范文

我叫xxx,xx县xxx镇(乡)xxx村第x组人.xxxx年xx月出生,现年xx岁,由于原来家境贫寒,小学只读了x年级,家中有四口人,现在居住在自家的土房子里,房屋是xx年自己动手建的,住房面积为xx平方米。我家收入只有xx元,家中生活困难,特申请低保。我的家庭情况是:

我本人,xxxx年生,xxx病,长年有病。一直没有没有工作也没有固定的收入。

妻子,***,xxxx年生,没有参加过工作,没有任何收入。

女儿,xxxx年出生,早就远嫁外地,住贵州省***,曾在当地的砖厂打小工,月工资xx元。其夫,是同厂的拉砖工人,月工资xx元。她有一个女儿,x周岁。她家生活也很困难,不能给我生活费用。

儿子,***,xxxx年生,先天性呆傻,无工作无收入。

由于我和我丈夫年纪大了,干不动农活了,加上积劳成疾,昂贵的医药费让我没敢再跨过医院的门槛,现在生活举步维艰,特请求政府给我们解决实际困难,给予我最低生活保障。现在不能劳动,年老多病,妻子早丧.冬天没有棉被盖,大冷天也没有炭火烤.两个儿子也都是本土农民,家境一直不太好,为抚养孙辈长大成才,俱已负债累累.根本无力照看我这孤寡老头.由于旧伤在身,腿部风湿一直没得痊愈.每年医药费开支都在三四千元以上,凭一己之力根本不能负担.加之现在已丧失基本劳动能力,只能靠日常捡些破烂来维持基本生活需要.没有固定的生活来源,常常是有这顿,没下顿,生活特别艰苦.现在连平时控制病情的药只好停了;幸好,我听说我的这种情况可以申请低保,我异常的高兴,好似抓住了一根救命的稻草,看到了一线黎明的曙光,可以救我于水火。于是几经斟酌之后,我个人特向您们申请低保,以度过目前的艰难时日。

我有理由相信伟大的中国共产党,相信伟大的政府会给我解决实际困难,解决我的生活危机,向我伸出援助之手!

此致

敬礼!

申请人:xx

申请日期

第四篇:X区城市低保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一、城市低保基本情况

我区自1997年7月开始实行城市低保以来,城市低保已由原来的部份人员享受扩大到全区,基本上做到了应保尽保。截止今年6月底,全区有465户、1013人享受了城市低保,占全区非农人口(2.13万人)的4.76(全市为9.74),居全市倒数第一。今年上半年共计发放低保金451893元。低保人员分布情况见表

1、表2。其中,享受城市低保对象中,残疾人有69人,占6.81(男性46人、女性23人)。表1.从低保人员身份来看分布情况

分类

企事业单位在职人员

企业下岗人员

失业

人员

退休

人员

民政对象

学生

其他

人数

547

422

3546

比例()

5.43

4.64

5.53

2.17

6.32

22.0

153.9

表2.从低保人员年龄结构看分布情况

分类

未成年段

(18岁以下)

劳动年龄段

(男:18—60)

(女:18—55)

超过劳动

年龄段

127

284

128

302

人数

255

586

172

比例()

25.17

57.85

16.98

二、主要做法

1.领导重视到位。自城市低保制度实施以来,区委,区政府领导高度重视,多次听取城市低保工作专题汇报,经常关注此项工作的开展执行情况,并要求把完善和巩固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作为我区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全区社会稳定工作的重要举措来抓。各镇(街)领导积极按照区里的要求,采取各种办法,将低保政策落实到各社区居委会,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2.政策宣传执行到位。根据2002重庆市人民政府第129号令,结合我区的实际情况,出台了《XX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贯彻<实施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条例>办法的意见》,并在2003年1月1日起在全区试行。经过全区各有关单位和相关部门及社区居委会的共同努力、对城市低保工作的市、区法规,政策进行了多种形式的广泛宣传,基本上做到了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城市低保工作严格按照一评(居委会评议);两审(镇、街集体研究审核,区民政局集体研究审批);三榜(评议情况张榜,审核情况张榜,审批结果张榜)。“人情保”“关系保”得到了很好的遏制。

3.配合协调到位。城市低保工作作为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单靠民政部门是无法很好完成的。在民政局认真抓好城市低保工作的同时,各有关部门也积极参与共同做好城市低保工作。如人事劳动、经贸等部门帮助提供失业、下岗人员情况,国土部门提供农转非人员情况,工会提供特困职工的情况,司法、公安部门提供“两劳”释放人员情况等。

三、基本经验

1.加强领导,树立全局观念,是做好低保工作的根本保证。实践证明,只有把低保工作摆上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要工作日程,站在改革发展稳定的高度,深刻理解中央、市委关于应保尽保决策的重大意义,把低保工作作为一项政治任务,重点研究,重点部署,重点检查,才能保证低保工作的全面推进,健康发展。

2.深怀爱民之心,恪守为民之责,是做好低保工作的思想基础。实践证明,只有本着对贫困人口高度负责的精神,关心群众生活,倾听群众呼声,时刻把群众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及时解决工作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出色履行职能,才能保质保量地实现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

3.规范工作程序,完善配套政策,是做好低保工作的制度保证。城市低保工作既是一项依法行政的管理工作,也是一项保障贫困居民基本生活权益的维权工作。实践证明,只有制定科学周密的工作程序,才能使低保工作走上规范管理的轨道;只有制定和实施相关的配套优惠政策,切实解决低保对象在教育、医疗、住房、就业等方面的突出困难,才能提高低保工作的实际效果,使困难群众安居乐业。

4.完善工作机制,充实工作力量,是做好低保工作的组织保证。城市低保工作是一项涉及方方面面的系统工程,离开有关部门的理解、支持与配合,很难达到预期的目的。实践证明,只有不断完善政府领导、民政主管、部门协作、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健全机构,充实力量,充分发挥有关部门的职能作用,调动各方面的积极因素,才能形成合力,把低保工作不断向前推进。

5.强化监督,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是确保低保工作质量的有效途径。实践证明,只有把低保工作置于广大人民群众的直接参与和监督之下,自觉接受财政、审计、监察等部门的行政监督,自觉接受社会

第五篇:X区城市低保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一、城市低保基本情况

我区自1997年7月开始实行城市低保以来,城市低保已由原来的部份人员享受扩大到全区,基本上做到了应保尽保。截止今年6月底,全区有465户、1013人享受了城市低保,占全区非农人口(2.13万人)的4.76%(全市为9.74%),居全市倒数第一。今年上半年共计发放低保金451893元。低保人员分布情况见表

1、表2。其中,享受城市低保对象中,残疾人有69人,占6.81%(男性46人、女性23人)。

表1.从低保人员身份来看分布情况

分类

企事业单位在职人员

企业下岗人员

失业

人员

退休

人员

民政对象

学生

其他

人 数

547

422

3546

比例(%)

5.43

4.64

5.53

2.17

6.32

22.0

153.9

表2.从低保人员年龄结构看分布情况

分类

未成年段

(18岁以下)

劳动年龄段

(男:18—60)

(女:18—55)

超过劳动

年龄段

127

284

128

302

人数

255

586

172

比例(%)

25.17

57.85

16.98

二、主要做法

1.领导重视到位。自城市低保制度实施以来,区委,区政府领导高度重视,多次听取城市低保工作专题汇报,经常关注此项工作的开展执行情况,并要求把完善和巩固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作为我区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全区社会稳定工作的重要举措来抓。各镇(街)领导积极按照区里的要求,采取各种办法,将低保政策落实到各社区居委会,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2.政策宣传执行到位。根据2002重庆市人民政府第129号令,结合我区的实际情况,出台了《XX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贯彻<实施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条例>办法的意见》,并在2003年1月1日起在全区试行。经过全区各有关单位和相关部门及社区居委会的共同努力、对城市低保工作的市、区法规,政策进行了多种形式的广泛宣传,基本上做到了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城市低保工作严格按照一评(居委会评议);两审(镇、街集体研究审核,区民政局集体研究审批);三榜(评议情况张榜,审核情况张榜,审批结果张榜)。“人情保”“关系保”得到了很好的遏制。

3.配合协调到位。城市低保工作作为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单靠民政部门是无法很好完成的。在民政局认真抓好城市低保工作的同时,各有关部门也积极参与共同做好城市低保工作。如人事劳动、经贸等部门帮助提供失业、下岗人员情

况,国土部门提供农转非人员情况,工会提供特困职工的情况,司法、公安部门提供“两劳”释放人员情况等。

三、基本经验

1.加强领导,树立全局观念,是做好低保工作的根本保证。实践证明,只有把低保工作摆上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要工作日程,站在改革发展稳定的高度,深刻理解中央、市委关于应保尽保决策的重大意义,把低保工作作为一项政治任务,重点研究,重点部署,重点检查,才能保证低保工作的全面推进,健康发展。

2.深怀爱民之心,恪守为民之责,是做好低保工作的思想基础。实践证明,只有本着对贫困人口高度负责的精神,关心群众生活,倾听群众呼声,时刻把群众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及时解决工作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出色履行职能,才能保质保量地实现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

3.规范工作程序,完善配套政策,是做好低保工作的制度保证。城市低保工作既是一项依法行政的管理工作,也是一项保障贫困居民基本生活权益的维权工作。实践证明,只有制定科学周密的工作程序,才能使低保工作走上规范管理的轨道;只有制定和实施相关的配套优惠政策,切实解决低保对象在教育、医疗、住房、就业等方面的突出困难,才能提高低保工作的实际效果,使困难群众安居乐业。

4.完善工作机制,充实工作力量,是做好低保工作的组织保证。城市低保工作是一项涉及方方面面的系统工程,离开有关部门的理解、支持与配合,很难达到预期的目的。实践证明,只有不断完善政府领导、民政主管、部门协作、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健全机构,充实力量,充分发挥有关部门的职能作用,调动各方面的积极因素,才能形成合力,把低保工作不断向前推进。

5.强化监督,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是确保低保工作质量的有效途径。实践证明,只有把低保工作置于广大人民群众的直接参与和监督之下,自觉接受财政、审计、监察等部门的行政监督,自觉接受社会舆论的监督,才能使低保工作成为名副其实的“阳光工程”,才能不断提高依法行政的水平,确保低保工作的优质高效。

四、存在问题

1.动态管理难度大。我区人口少、面积少,低保工作透明度高是其特点。但在实际工作中,由于现行低保法规、政策的不完善,对有的单位或部门出具虚假收入及家庭情况证明无法约束,加之城市改造、居民住房的拆迁,导致人户分离,造成跟踪调查工作困难。还有居民家庭收入的复杂多元,个人存款,赠予收入和赡养收入难以界定和核实的原因,导致低保享受对象家庭收入核实难。使该“出保”的“出不了保”,影响了城市低保工作的动态管理。

2.城市低保应保尽保工作压力大。近年来,随着国有、集体企业的改革改制,大量职工下岗、失业(特别是商贸系统、供销系统)。加之领取救济金最高时限为两年,当时限满后这部份下岗失业人员将寻求最低生活保障救济。另外,随着农转非人员的增多,部份农转非人员由于安置费用完而又无法找到工作,也将寻求城市低保救济。据估计,近两年将有一定数量的农转非人员将纳入城市低保享受;领取失业救济金的人员也将进入城市低保享受范围,或寻求城市低保救助。因此,使城市低保应保尽保工作任务艰巨和繁重。

3.低保人员“进来容易、出去难”。由于现行低保法规、政策取消了年龄段的限制,致使部份有劳动能力的人员千方百计挤入了城市低保这条保障线。现在,我区城市低保享受人员中有57.85%的人在劳动年龄段内,按理他们应该努力去找工作来提高生活水平,而实际情况是:低保人员在知识、技能、年龄等方面均占劣势,就业难度大。即使就业、收入也不会太高,不能使受助家庭的平均收入明显高于保障标准,因此,部分有劳动能力的人宁愿靠低保,不愿去就业。如:2003年区劳动人事部门在组织对低保享受人员进行培训时,有部份因经济条件差不愿参培。有一部份是因工资低而不愿参培。理由是:参培后如果有了工作,假如1户以1人计算,该人有300元/月的工资收入,除去每月所支付的交通费后,实际收入还不到200元/月,而低保收入是按每月300元/月计算,就必然超过了185元/月(后才是205元/月)的标准,这将意味着将取消低保享受待遇,倒不如就在家中享受100多元的低保金。客观上造成了城市低保人员“进来容易、出去难”。

4.低保工作力量不足。从全区低保工作的力量来看,区民政局只有1名兼职工作人员负责低保工作(含农村低保),镇、街和社区居委会没有专职的低保工作人员,客观上造成对低保工作管理难度增加,压力增大。

五、工作建议

1.充实低保工作力量。目前,由于我区没有专职的低保工作人员,使低保干部在工作中力不从心。根据市政府的有关要求结合我区区情,配备1—2名专职低保工作人员,进一步加强低保(含农村低保)工作队伍建设,并使低保工作的人员和经费都得到保障。同时要加强对低保工作人员的培训,经常进行低保政策法规、低保管理服务及计算机应用等方面的培训,不断提高他们的政策业务水平,培养一支政治觉悟高、业务能力强、全心全意为低保对象服务的高素质低保工作队伍,为低保工作的正常开展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证。

2.进一步建立健全制度。进一步充实规范操作、强化管理、监督检查,进一步明确低保人员家庭备案制,定期抽查制、评议制和公示制,并对低保人员的家庭状况、年龄状况和身体状况加以明确限制。对低保人员就业机会、参加公益活动和志愿者活动作出进一步明确规定。同时加大对低保工作人员的监督、防止暗箱操作,在现有的监督机制下,每半年或一季度对全区低保享受对象不遗不漏地向社会予以公示。分片区对低保人员的情况在本幢楼进行公示,以接受社会和群众的监督评

议,确保低保工作的公开、公平、公正。

3.试行“分类施保”,解决低保家庭的特殊困难。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按照分类施保的原则,对“三无对象”、残疾人、重病人及老年人、下岗职工、失业人员给予最大的关心和特殊照顾,把低保金重点用到此类人身上。并作好登记造册,建档工作,切实把全区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保障好。

4.建立顺畅的退保进保机制。在全区低保户中进行拉网式普查,普查的重点是应保未保和达到最低生活保障线以上应退保的人群。普查结束后将低保数据输入微机,构成低保工作信息平台,形成随机调查样本库。对生活在保障线以上的应退保人员,及时取消低保享受。对生活在保障线以下的困难人员,及时纳入低保享受范围,从而使低保对象有进有出,低保补差有高有低的动态管理机制得以很好体现。实现城市低保在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不该保的绝不保。

5.转变工作方式,改进工作作风。低保工作主要是做人的工作,我们要深怀爱民之心,恪守为民之责,把低保对象时刻挂在心上。发扬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深入基层,体察民情,落实各项低保政策,为最需要帮助的困难群众服务,把党和政府的温暖送到千家万户。进一步改进工作方法,转变工作方式,增强创新意识,学会通过行政的、法制的手段来做好低保工作。进一步加强调查研究,善于从实践中总结经验,发现问题,及时推广好的经验和做法。

下载关于城市低保边缘群体生活困难问题及相关建议(大全)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关于城市低保边缘群体生活困难问题及相关建议(大全).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城中村改造与城市低收入群体住房困难问题调研

    城中村改造与城市低收入群体住房困难问题调研一、城中村改造的现状早在2003年9月,我市政府就启动了城中村改造工程。数据显示,从2005年下半年以来,我市每个月都有1~2个城中村开......

    城市低保问题及相关对策研究

    城市低保问题及相关对策研究 【摘要】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我国社会保障制度中的一个特色,自建立以来保障了很大一部分城市贫困人口的基本生活,但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

    XX镇低保边缘家庭和支出型困难家庭认定实施方案

    XX镇低保边缘家庭和支出型困难家庭认定实施方案为巩固拓展脱贫致富奔小康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健全完善社会救助制度体系,规范我镇低保边缘家庭和支出型困难家庭认定工作,分......

    进一步健全城市困难群体社会救助体系

    进一步健全城市困难群体社会救助体系 李诗伟 2008年第3期 ——社会建设近年来,武汉市汉阳区坚持把改善困难群体生活状况作为建设“和谐汉阳”的重要抓手,把加强对困难群体的......

    当前城市低保工作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建议

    当前城市低保工作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建议近年来党和国家关注民生,各级政府出台了不少的城乡救助制度。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

    当下城市低保工作调研建议[全文5篇]

    当下城市低保工作调研建议 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是我国目前社会保障体系的最后一道防护网,它充分体现了党和政府对社会弱势群体的关心和照顾。我区自XX年全面推行低保政策......

    关于城市低收入群体的生活状态的调查报告

    思想政治社会实践调查报告关于城市低收入群体 的生活状态的调查报告姓名 专业:************专业班级:************学号:************指导教师关于城市低收入群体的生活状态......

    遗属生活困难补助问题

    关于国家机关、人民团体、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死亡后遗属生活困难补助的暂行规定 关于国家机关、人民团体、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死亡以后遗属生活困难补助问题,一九五七年、一九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