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医院职能部门第二季度对传染病 管理定期督导检查反馈分析

时间:2019-05-12 12:57:5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13医院职能部门第二季度对传染病 管理定期督导检查反馈分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13医院职能部门第二季度对传染病 管理定期督导检查反馈分析》。

第一篇:2013医院职能部门第二季度对传染病 管理定期督导检查反馈分析

2013医院职能部门第二季度对传染病

管理定期督导检查反馈分析

根据我院传染病管理的规定,职能部门第二季度传染病进行了检查,对督导检查反馈分析如下:

一.对我院结核病进行督导检查,发现了存在的问题,现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整改:

1.结核病痰检阳性率有所提高,痰检室仍无专职负责痰检人员,由细菌室人员轮流纸片读片,导致痰检登记本字迹潦草,混乱,在洗手间涂片染色,第二季度痰涂片发现标本不合格

整改为:检验室要加强培训,并进行痰涂片质控,作为可是绩效发放的依据。检验室要设臵痰检专职人员,改变过去人员轮流读片,检验室要单独 设立读片室,加强图片技能的培训,防止不合格片子的出现。

2.科室特别是内科要加强对医护人员取痰的培训,保证痰的质量,防止和减少无效痰和口水痰。

3.由于没有传染病科,凡是结核病需住院的病人,医院要尽快设立传染病专科,以减少传染病转至上级医院进行住院治疗。

二.对我院艾滋病进行督导检查,发现了存在的问题,现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整改:

1.对艾滋病住院部只有妇产科能做到百分之百的HIV筛查,外科门诊对HIV的筛查都未达到要求。

2.本季度门诊及住院部共计筛查HIV1621例。发现二例HIV阳

性,转县疾控中心进一步确诊。

3.整改措施:希望门诊,内儿科纠正缺失,避免漏诊,漏报的现象。外科内科要加大监测力度尽量做到100℅的监测,纠正缺失,避免漏诊,漏报的现象。

三.对三病防控工作进行督导,发现了存在的问题,现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整改:

1.三病防控检测工作未发现三病的流行,麻疹,流脑发病率为0,甲肝发现1例,均属正常。

2.门诊及住院部的医生要进一步加强对流脑的检测。

3.整改措施:加强对临床医生的培训,学习,增强临床医生的责任心。

柯坪县人民医院

2013年7月1日

第二篇:《传染病管理部门对传染病定期监督检查》

传染病管理部门对传染病定期监督检查、总结分析报告

为了准确了解、掌握我县医院传染病报告情况,进一步加强传染病管理,健全疫情报告制度,提高报告质量,防止传染病流行。依照《医院传染病报告管理检查方案》和市、县有关会议、文件要求,我院组织人员于2003年11月20日—12月5日,对医院的传染病管理及疫情报告等工作,进行督导检查,现总结于下。

一、检查内容与方案

1、内容。医院传染病管理的组织制度建设和落实情况;2003年1月—9月医疗单位就诊的甲、乙、丙类法定传染病报告情况;传染病防治宣传情况等。

2、检查对象与方法:按《江西省医院传染病报告管理方案》的要求,结合我院实际,采取听、查、看相结合的百分制法进行综合评分,其中传染病管理30分,疫情报告70分。

二、检查结果

1、疫情管理。本次抽查3级15个单位,县级医疗单位3个、中心卫生院7个、乡镇卫生院3个和6个卫生站及2个个体医院,各医院均成立了疫情管理组织,建立健全了疫情管理制度,绝大多数医院做到了门诊、住院部和化验室有登记本,保健科有疫情资料。通过考核评分,得分最高的是县人民医院(95.50分),其次是罗家中心卫生院(91.50分),得分最低的是博爱医院(43.50分)和金溪镇卫生院(47.50分)

2、传染病报告。本次抽查了各级医院的门诊部、住院部、化验室,共抽查出乙、丙类传染病12种,计198例,报告157例,报告率为 79.3%,漏报41例,漏报率为20.7%。其中门诊查出136例,报告102例,报告率为75%。漏报34例,漏报率为25%。住院部查出传染病51例,报告率为96.1%,漏报2例,漏报率为3.9%。化验室查出的传染病有11例,报告6例,报告率为54.5%。传染病报告得分最高的是县人民医院,其次是罗家中心医院、金溪中心卫生院、济民医院,得分最低的是金溪镇卫生院、博爱医院。

三、分析通过本次对各级医院传染病管理报告检查,共查出乙、丙两类传染病198例,漏报41例,漏报率为20.7%,其中,县级医院漏报率为8%,区级漏报率为20.4%,乡级为30.3%,个体医院漏报率为20.7%。县级医院、罗家、金溪中心卫生院、济民医院通过每年检查督促,建立了完整的管理制度,并有专人负责、分管领导亲自抓,疫情报告与奖惩挂钩,故传染病报告率达100%,但部分乡镇卫生院和个体医院管理制度不健全,无人过问,传染病报告率低漏报现象严重:一是部分医疗单位的领导重治轻防,医务人员缺乏有关传染病防治的基本知识、法律意识淡漠,忽视传染病报告。二是有的医院传染病管理制度虽然健全,但不落实,措施不力,管理不善,致使传染病漏报严重。三是大部分医院有门诊日志,但使用情况差,有的项目填写不齐全,无发病日期、住址、年龄填与不详,有的医生以种种理由不登不报传染病。四是少数村卫生站和个体诊所未建立门诊日志,即使有的门诊日志和传染病登记簿,但都未登记,空白一本,致使看过的传染病无处可查。五是部分中心卫生院检验科无专用登记簿,使用材料纸或门诊日志,且填写不全、不规范,无法核实是哪位医生送检的样品。

四、建议

1、卫生行政部门要加大贯彻执行《传染病防治法》及《实施办法》的监督管理和依法处罚力度,增强医务人员的法律意识,逐步把传染病防治工作纳入法制化管理轨道。

2、按照传染病报告管理制度的要求,各级医院要制订切实可行的奖惩制度,加强检查和督促,提高疫情报告率、准确率、完整性和及时性,降低漏报率。

3、各级各类医疗单位和个体诊所必须建立规范的门诊日志,加强门诊日志的管理,提高使用率,对不登记、漏报或将传染病改成非传染病等行为要依法严处,以减少或杜绝门诊传染病漏报。

4、各医疗单位的专(兼)职防疫人员应加强学习,提高业务技术水平,增强责任心,定期收集疫情及时上报,以提高本院传染病报告质量。

第三篇:传染病管理部门对传染病定期监督检查

传染病管理部门对传染病定期监督检查、总结分析报告

为了准确了解、掌握我县医院传染病报告情况,进一步加强传染病管理,健全疫情报告制度,提高报告质量,防止传染病流行。依照《江西省医院传染病报告管理检查方案》和市、县有关会议、文件要求,我院组织人员于2003年11月20日—12月5日,对医院的传染病管理及疫情报告等工作,进行督导检查,现总结于下。

一、检查内容与方案

1、内容。医院传染病管理的组织制度建设和落实情况;2003年1月—9月医疗单位就诊的甲、乙、丙类法定传染病报告情况;传染病防治宣传情况等。

2、检查对象与方法:按《江西省医院传染病报告管理方案》的要求,结合我院实际,采取听、查、看相结合的百分制法进行综合评分,其中传染病管理30分,疫情报告70分。

二、检查结果

1、疫情管理。本次抽查3级15个单位,县级医疗单位3个、中心卫生院7个、乡镇卫生院3个和6个卫生站及2个个体医院,各医院均成立了疫情管理组织,建立健全了疫情管理制度,绝大多数医院做到了门诊、住院部和化验室有登记本,保健科有疫情资料。通过考核评分,得分最高的是县人民医院(95.50分),其次是罗家中心卫生院(91.50分),得分最低的是博爱医院(43.50分)和金溪镇卫生院(47.50分)。详见表1。

2、传染病报告。本次抽查了各级医院的门诊部、住院部、化验室,共抽查出乙、丙类传染病12种,计198例,报告157例,报告率为 79.3%,漏报41例,漏报率为20.7%。其中门诊查出136例,报告102例,报告率为75%。漏报34例,漏报率为25%。住院部查出传染病51例,报告率为96.1%,漏报2例,漏报率为3.9%。化验室查出的传染病有11例,报告6例,报告率为54.5%。传染病报告得分最高的是县人民医院,其次是罗家中心医院、金溪中心卫生院、济民医院,得分最低的是金溪镇卫生院、博爱医院。传染病报告的及时率、卡片填写的完整率、准确率得分情况详见表1。各级医院门诊部、住院部、化验室传染病报告统计详见附表2。法定传染病报告分病种统计详见附表3。各级医院传染病报告情况见附表

4、表5。

三、分析通过本次对各级医院传染病管理报告检查,共查出乙、丙两类传染病198例,漏报41例,漏报率为20.7%,其中,县级医院漏报率为8%,区级漏报率为20.4%,乡级为30.3%,个体医院漏报率为20.7%。县级医院、罗家、金溪中心卫生院、济民医院通过每年检查督促,建立了完整的管理制度,并有专人负责、分管领导亲自抓,疫情报告与奖惩挂钩,故传染病报告率达100%,但部分乡镇卫生院和个体医院管理制度不健全,无人过问,传染病报告率低漏报现象严重:一是部分医疗单位的领导重治轻防,医务人员缺乏有关传染病防治的基本知识、法律意识淡漠,忽视传染病报告。二是有的医院传染病管理制度虽然健全,但不落实,措施不力,管理不善,致使传染病漏报严重。三是大部分医院有门诊日志,但使用情况差,有的项目填写不齐全,无发病日期、住址、年龄填与不详,有的医生以种种理由不登不报传染病。四是少数村卫生站和个体诊所未建立门诊日志,即使有的门诊日志和传染病登记簿,但都未登记,空白一本,致使看过的传染病无处可查。五是部分中心卫生院检验科无专用登记簿,使用材料纸或门诊日志,且填写不全、不规范,无法核实是哪位医生送检的样品。

四、建议

1、卫生行政部门要加大贯彻执行《传染病防治法》及《实施办法》的监督管理和依法处罚力度,增强医务人员的法律意识,逐步把传染病防治工作纳入法制化管理轨道。

2、按照传染病报告管理制度的要求,各级医院要制订切实可行的奖惩制度,加强检查和督促,提高疫情报告率、准确率、完整性和及时性,降低漏报率。

3、各级各类医疗单位和个体诊所必须建立规范的门诊日志,加强门诊日志的管理,提高使用率,对不登记、漏报或将传染病改成非传染病等行为要依法严处,以减少或杜绝门诊传染病漏报。

4、各医疗单位的专(兼)职防疫人员应加强学习,提高业务技术水平,增强责任心,定期收集疫情及时上报,以提高本院传染病报告质量。

第四篇:第二季度急诊绿色通道管理督导检查总结

2014年急诊绿色通道管理督导检查总结

(第二季度)

为继续持续改进急诊绿色通道医疗质量与安全质量管理,保证急危重症患者医疗质量与安全,按照计划和要求,评审办组织专业人员对急诊绿色通道管理进行本第二季度急诊绿色通道医疗质量督察,检查结果如下所示:

一、存在问题:

1、急诊抢救工作检查发现急诊服务流程相关人员不熟悉;抢救记录部分记录不完整。

2、急诊绿色通道已设置预检分诊处,预检分诊人员不到位;抢救设备未全部在备用状态。

3、科室重要抢救流程已上墙,科室医务人员未完全掌握。

4、部分急诊危重患者抢救记录有缺陷,记录不全、无上级医生签字等问题。

5、未对急诊绿色通道患者进行流向情况分析。

6、护理人员对预检分诊业务未能熟悉掌握。

7、现场检查急诊绿色通道登记本,部分患者漏登记,未按急诊绿色通道流程执行。

8、检查留观病历,有部分不合格,合格率为90%。9.现场模拟急诊应急演练,部分医务人员反应能力不到位,呼叫10个临床科室急会诊,合格率为90%,到多数医师均在规定时限内到急诊科会诊,而且大多为主治医师,仅有普外科到场会诊医师为住院医师不符合规定;急诊会诊病历书写过于简单。10.现场考核急诊科医务人员电除颤操作,有不合格现象。

二、原因分析:

1、急诊科医务人员对抢救工作认识不足,记录过于简单;对呼吸机等设备要求摆放在备用状态的意义认识不足。

2、急诊科对相关制度、规范、流程、诊疗常规、技术规范学习不到位、执行力不足。

3、急诊患者较多,医生忙于日常治疗工作,对各项学习不重视,尤其是对相对较少用到的急救设备不是很熟练。

4、急诊科室质控小组未能按要求真正开展质量监督与控制工作。5.部分科室对急诊会诊制度未能真正领会。6.急诊服务流程各相关部门人员未能真正学习相关规定要求。

三、整改措施:

1、急诊科继续加强制度、流程、诊疗常规、技术规范学习。

2、各种急救设备务必摆放在备用状态,并且按时进行功能监测,定时开关机测试并做好监测记录。

3、急诊绿色通道管理作为重点事件在科室会议上汇报,共同监督急诊绿色通道患者的管理工作。

5、严格规范执行会诊制度,加强对相关科室培训教育,务必在规定时限内到诊。

6、医院组织对急诊绿色通道急诊服务流程各相关部门人员培训,使急诊服务流程体系相关责任部门人员知晓履职要求。

四、总结及持续改进:

结合第一季度急诊绿色通道管理结果可以看出,急诊科经过多次整改后,成效较为明显,并且我院计划将新建门诊大楼及急诊科,到时急诊科建设将严格按照急诊建设指南的要求规范合理建设。还有一个主要原因是医院领导重视,以及全科人员努力的结果。但还是存在较多问题,特别是急诊绿色通道的管理,各科室的协调机制,要按照医院相关规定切实执行,预检分诊人员要尽快到位,严格执行分区救治。急诊科主管人员和医生加强业务学习、提高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水平,持续改进医疗质量与安全。科室质量与控制小组会议主要内容还是以召开会议形式为主,在实际诊疗活动中未能正真按程序执行,导致科室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浮于形式。主管部门继续加大对急诊绿色通道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活动进行动态监管和加强督查力度,继续实行每季度的专项抽查工作。

医务科 2014-07-15

第五篇:住院、出院时间督导检查总结、分析及反馈

住院、出院时间督导检查总结、分析、整改

医务部于2012-8-27至2012-8-31 对各科室住院、出院时间管理制度执行情况进行督导检查,总结如下:

一、检查科室:内1科、外5科、内2科、内3科、儿科、新生儿科、妇科、产科、内7科、外2科、外6科、感染科、外3科、骨1科、骨2科。

二、检查内容:

1、科室是否有出院患者平均住院日的明确要求(多少天)。

2、是否有缩短平均住院日的具体措施。

3、是否应用“临床路径”缩短患者平均住院日。

4、相关管理人员与医师是否均知晓缩短平均住院日的要求,并落实各项措施。

5、对住院时间超过 30 天的患者进行管理与评价,是否有明确管理规定。

6、科室对住院时间超过 30 天的患者,是否作大查房重点,是否有评价分析记录。(抽查电子病历)。抽查了62份住院超30天电子病历(内7科20份、外2科11份、内6科12份、内5科2份、骨2科3份、内2科2份、外7科2份、骨1科2份、外5科2份、外6科6份)。

三、结果及反馈:有7个科室没有缩短平均住院日的具体措施。2个科室没有应用“临床路径”缩短患者平均住院日。有2个科室相关管理人员及医师不知晓缩短平均住院日的要求。有2个科室对住院时间超过30天的患者没有管理与评价,也没有明确的管理规定。有4个科室对住院超过30天的患者没有在疑难病例讨论本上记录重点查房的评价分析。62份住院超过30天的电子病历,有13份按要求每月书写了阶段小结,有18份按要求每月书写了重点查房评价分析,有32份没有按要求及时书写阶段小结和重点查房评价分析。

四、整改意见:请各科室到医务部公共文件柜下载东华医院患者平均住院日及超长住院患者管理制度及2012年住院各专科平均住院日目标,通过学习制订本科室缩短平均住院日的具体措施及住院超30天的患者的明确管理规定,并认真落实改进。

医务部

2012-8-30

下载2013医院职能部门第二季度对传染病 管理定期督导检查反馈分析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13医院职能部门第二季度对传染病 管理定期督导检查反馈分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