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病管理及疫区处理等制度

时间:2019-05-12 12:44:0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传染病管理及疫区处理等制度》,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传染病管理及疫区处理等制度》。

第一篇:传染病管理及疫区处理等制度

传染病管理及疫区处理等制度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上级防疫部门的规定,特制定如下制度

一、管理制度

一、各医疗工作单位,建立传染病管理组织,县、乡村防保组织构成报告网。

二、配专(兼)职人员负责具体工作。

三、对甲、乙两类26种法定传染病进行管理。并做好结核病人的转诊工作。

四、对丙类传染病也和甲、乙类传染病相同,及时上报。

二、报告制度

1、按月报告:村卫生所防保人员、乡防保组织必须每月上报疫情,村逢二十日上报乡、乡逢二十五上报防疫站,如无传染病发生时,注明“本月无疫情”,并在脊髓灰质炎一栏划“0”。

2、快速报告:有甲类传染病发生和乙类传染病流行或爆发时,要以最快的通讯方式报告。甲类:城镇6小时,农村12小时内报出;乙类:城镇12小时内,农村24小时内报出。

3、订正报告:根据县防疫站的疫情反馈,订正乡、村的传染病发病数,使县、乡、村数字一致准确,底码清楚,保留本底资料以便查对。次年的一月十五日前作出疫情年报表逐级上报县防疫站。

4、登记制度:县、乡、村各级医疗单位必须设立门诊登记簿和传染病登记册。认真登记就诊的病人和传染病人,详细填写传染病报告卡,按规定时间报出。

三、疫区处理制度

发生疫情时,应立即逐级上报,及时划分疫点疫区范围,必要时请示进行封锁,隔离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对疫点疫区进行消毒、杀虫、灭鼠,搞好个案调查和病例的核实诊断。加强防疫知识的宣传和卫生管理。疫情控制后,方可取消疫点、疫区或解除封锁,做好兵力随访和病原携带者的管理。

甲类传染病和乙类传染病中的肺炭疽、艾滋病、脊髓灰质炎、乙脑、疟疾、流行性出血热、伤寒和副伤寒或已消灭的传染病发生时,要有疫点处理和疫情控制记录、其他法定报告传染病暴发流行时,要有疫区处理记录或报告。

消毒隔离制度

1、医院建立消毒隔离管理领导小组,负责本单位的消毒监测和技术指导工作,定期对本院内消毒灭菌效果进行监测,及时提出改进意见。

2、有关科室(包括手术室、产房、处置室、供应室、注射室、牙科)应根据科室具体情况,制定相应消毒隔离制度。

3、诊室、病房、手术室、产房、注射室、处置室等科室定期对地面、空气及物品进行消毒。

4、定期对医务人员进行消毒灭菌技术培训,使其掌握消毒知识,并按规定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

5、凡进入人体组织或无菌器官的医疗用品,必须达到灭菌,各种注射穿刺、采血器具必须一人一用一灭菌,凡接触人体皮肤粘膜的器械和用品必须达到消毒。

6、一次性使用的医疗用品,用后必须及时销毁处理,并记录备案。队医院内的污水、污物进行无害化处理后再进行排放,废旧辅料焚烧消毒。

7、对就诊的传染病患者,必须进行隔离治疗。按各种不同的传播途径进行隔离。隔离至无传染性为止。做好病人的排泄物、分泌物及用品的消毒。待病人出院后,做好终末消毒。

8、各种器械和物品的消毒必须达到规定的压力、温度、时间或规定的浓度。

第二篇:传染病和食物中毒处理预案制度

红旗中心小学

食物中毒处理预案制度

根据目前预防食物中毒事件,为使防治工作指挥有力、有序、有效的开展,特制订本工作方案:

一、组织机构

总指挥:

李书贤(校长)

副指挥:

朱秀明(副校长)兼任外部协调组长

李文霞(副校长)兼现场紧急营救组长

成员:

刘宏伟及各班班主任组成。

主要服务现场及协调、安排现场的具体工作并和医疗部门取得联系。

指挥部下设以下工作小组:

1、现场保护组。李文霞(副校长)任组长,张娜(教导主任)任副组长,部分教师,主要负责对“病例”所在区域及直接接触者进行隔离封闭和现场保护。

2、摸底调查组。朱秀明(副校长)任组长,高明静(教导主任)任副组长。主要负责第一时间调查“病例”所接触的有关人员以便及时隔离,严密监控其它师生员工的健康情况。

3、消毒组。皇甫大刚(少队大队辅导员)任组长,成员各班班主任,主要负责对病例所活动的区域进行消毒,加强重点场所如教室、专用教室、厕所、食堂、小商店等场所的消毒,并对封闭区域随时进行消毒。

4、后勤保障组。汤玉平(工会主席)任组长,成员刘宏伟、张明顺、毕晶伟,组成学校后勤组成员,主要负责所需的各种物质供应的保障。

5、思想工作组。李书贤(校长)任组长,成员有各班主任,主要负责被隔离人员的思想稳定和疏通工作,消除紧张和恐惧心理并做好外围家长及相关人员的劝解工作。

6、接待组。李书贤(校长)任组长,成员由学校工会等有关人员组成,主要负责接待家长及社会有关人员并做好宣传解释工作。

7、联络汇报组。朱秀明(副校长)任组长,成员由各班班主任组成,主要负责向上级领导和卫生部门汇报疫情,向社会及有关部门发布信息。

二、应急措施

当食物中毒事件后,在第一时间即采取如下措施:

1、学校指挥部领导及现场指挥组,以最快速度到达现场,进行防治工作的指挥、协调工作。

2、联络汇报组,立即向区教育局体卫艺、区疾控中心、区卫生监督所、乡教育办公室等有关单位取得联系,争取上级领导及有关部门的支持。

3、隔离封闭组,对“病例”所在区域及直接接触者进行隔离封闭,建立隔离室,有必要时取得当地政府及公安派出所的支持。

4、消毒组,在有关卫生部门的指导下,对“病例”所活动的区域进行严格消毒,并对封闭区域随时进行消毒。各班主任做好早、中晚教室三次通风工作。

5、后勤保障组,根据疫情的需要,及时采购、保障并提供所需的防护、消毒等用具用品、药品等必需品。

6、思想工作组,在第一时间到达“病区”,及时做好相关人员的思想稳定和疏通工作,并做好学生、家长及有关人员的思想工作。及时使用电话等多种方式进行询问关怀。

7、接待组,及时做好来访家长及社会有关人员的宣传、解释工作。

三、充分重视,严格防范交叉感染。

每一个开展工作的环节必须周密考虑各种防范措施,杜绝一切感染的机会与可能性。停止一切大型活动、专用教室暂停使用。

四、做好被隔离学生的教学工作。

学校调整课程和授课时间,提供在教师指导下自学、及上门补课、电话辅导等方式改变教学和学习的行为和方式。

五、积极争取上级行政部门和医疗卫生部门的支持,依靠社区等各方,力争做好一切工作。

安阳市红旗中心小学校

第三篇:传染病管理疫情报告制度

传染病管理疫情报告制度

一、认真贯彻“预防为主”方针,加强对传染病管理,由副院长分管,公共卫生科具体负责传染病疫情报告及监督管理。

二、认真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的规定。服从省、市各级卫生行政部门的监督和各级疾控中心的业务指导、监督管理。

三、凡诊治病人的中、西医务人员、检验、放射人员均为法定报告人,法定报告人必须熟悉国家规定的法定传染病病种和报告方法。

四、严格执行疫情报告制度,发现法定传染病、病原携带者或疑似传染病人时,要立即按规定的内容、程序、方式和时限报告,不迟报,不漏报,不错报。并要做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1、发现甲类传染病(鼠疫、霍乱)、乙类传染病中的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炭疽病人及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的病人、病原携带者和疑似传染病病人时,立即报告公共卫生科科长及院领导,并同时填好传染病报告卡交公共卫生科,公共卫生科于2小时内,以最快的通讯方式报告卫生行政部门和市疾控中心。

2、发现乙类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和疑似传染病病人时,立即填好传染病报告卡,报公共卫生科,公共卫生科于6小时内网上直报国家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

3、发现丙类传染病病人时,也必须填好传染病报告卡交公共卫生科,公共卫生科于24 小时内网上直报国家CDC。

4、发现传染病暴发、流行时,应立即报公共卫生科及医院领导,医院以最快方式向市疾控中心和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5、填写传染病报告卡片时,要提高填卡质量,要做到:字迹清楚,项目填全。

6、在门诊日志上详细填写患者的家庭住址,城镇填写到门牌号,农村填写到村。并详细询问流行病学相关资料及联系方式(电话号码)等,住院病人还需详细记录身份证号码。

五、科室发现传染病病人,该转院的要及时转院,不能转院的应根据病种及时采取相应的隔离、治疗和控制传播等措施,并对被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场所、物品以及医疗废物做好消毒和无害化处理。

六、按卫生行政部门规定时间,按时按规范开设肠道门诊和发热预检诊室,并做好相应的消毒隔离工作和标本采检工作。

七、各科室医护人员必须严格执行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有关防止传染病的管理制度、诊疗护理操作规范、安全防护、消毒隔离和医疗废物处理等规范,防止传染病的医源性感染和医院感染。

八、切实做好病人保密制度,不准将就诊的淋病、梅毒、麻风病、艾滋病病人和艾滋病病原携带者及家属的姓名、住址和个人病史公开。

九、公共卫生科要经常深入科室督促检查疫情报告执行情况,发现问题要及时提出整改意见予以纠正,保管好传染病报告卡至三年,以备查验

第四篇:2、传染病管理相关制度

传染病管理相关制度

1.传染病防控部门工作制度

(1)医院成立传染病疫情管理领导小组,由主管业务副院长、感染科、医务科、护理部、门诊部、住院部、检验科、放射科等负责人组成,负责对医院内传染病管理工作的领导、督查、协调等工作并根据最新情况制订传染病疫情管理有关制度。

(2)每年新职工岗前培训必须有学习传染病防治法的内容,学习结束必须进行考试。

(3)要求每个科室每年至少学习传染病法二次,并有培训记录及每人学习后考试成绩存档。每个科室院内感染监控医生为传染病监控医生。

(4)门诊医生有完善的门诊日志。门诊日志内容包括:姓名、家长姓名(14岁以下患儿时必填)、性别、年龄、详细家庭地址、诊断、发病日期、就诊日期、出诊和复诊。

(5)出入院登记本的管理。病人入院后,必须填写完整的相关内容:病人的姓名、性别、年龄、职业、住址、入院日期、入院诊断、转归情况(是否死亡、死亡原因、死亡日期等)。出院时,必须根据病历所书写的最后诊断填写病人的出院诊断。

(6)检验科化验结果登记必须有病人姓名、检验方法、检验结果、检验日期、检验科检验人员签名。

(7)放射科报告结果登记必须有病人姓名、性别、年龄、就诊科室、检查项目、放射结果诊断、放射科医生签名。

(8)门诊医生接到病人结果报告单后,做出诊断,如有报告病例,则按传染病报告卡要求填写完整传染病报卡后将报卡送至感染科。

(9)病房内,要求每位上班医生对新送到科室的所有化验或检查单结果进行分析、诊断,如有诊断传染病例,则按传染病报告卡要求填写完整,由科室传染病监控医生送到质控办公室。

(10)当天疫情粗略检查:每天感染科到放射科及检验科对当天所报出的结果进行查对,如有应上报的传染病结果,则检查是否有上报。(如有未上报的门诊病人,则查找开单医生,确定为病房临时出门诊的医生所填写的单,则根据该医生的门诊日志帮助填写上报。

(11)每月在院周会上通报上月传染病报告情况:包括传染病动态,迟报、漏报的检查结果,并作出惩罚通告。

(12)如果出现传染病的迟、漏报现象,除外依照传染病法追究情况外,可视情节严重与否进行相当处罚。如传染病发生漏报三次者,接诊医生当年不得参加医院评优、评先、职称晋升。

2.门诊传染病预检、分诊制度

(1)各部门应当根据传染病的流行季节、周期和流行趋势做好特定传染病的预检、分诊工作。当在接到卫生部和通辽市人民政府发布特定传染病预警信息后,按照卫生行政部门的要求,加强特定传染病的预检、分诊工作。必要时,设立相对独立的针对特定传染病的预检处,引导就诊病人首先到预检处检诊,初步排除特定传染病后,再到相应的普通科室就诊。

(2)对呼吸道等特殊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病人,应当依法采取隔离或者控制传播措施,并按照规定对病人的陪同人员和其他密切接触人员采取医学观察和其他必要的预防措施。

(3)当不具备传染病救治能力时,应当及时将病人转诊到具备救治能力的医疗机构诊疗,并将病历资料复印件转至相应的医疗机构。

(4)转诊传染病病人或疑似传染病病人时,应当按照卫生行政部门的规定使用专用车辆。

(5)感染性疾病科具体负责医院传染病的分诊工作,并对医院的传染病预检、分诊工作进行组织管理。

(6)感染性疾病科和分诊点应当标识明确,相对独立,通风良好,流程合理,具有消毒隔离条件。

和必要的防护用品。

(7)感染性疾病科和分诊点应当采取标准防护措施,按照规范严格消毒,并按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的规定处理医疗废物。

(8)门诊导诊工作人员、各门诊分诊处分诊护士应注意观察、询问患者是否有呼吸道症状,如咳嗽、发热等,若有上述症状,应向患者提供体温计,测量体温,体温≥37.5℃时应引起重视,结合病人的主诉、病史、症状和体征等,经预检为呼吸道传染病患者或者疑似呼吸道传染病患者的,应当将患者分诊至发热门诊,护士做好个人防护,并向患者及陪人发放外科口晕。

(9)门诊导诊工作人员、各门诊分诊处分诊护士应做好患者呼吸道卫生和咳嗽礼仪的宣教工作,尤其在呼吸道传染病的流行季节,对有呼吸道症状的患者重点进行教育。

(10)各门诊设立分诊点,医师在接诊过程中,应当注意询问病人有关的流行病学史、职业史,特别是体温≥37.5℃者,结合病人的主诉、病史、症状和体征等,对来诊病人进行传染病的预检。对伴有呼吸道症状(鼻塞、流涕、咳嗽、咽喉肿痛、气促、呼吸困难等)的急性呼吸道发热病人,要首先为其提供一次性外科口罩,避免交叉感染。经诊断不能排除呼吸道传染病的,要将病人转至发热门诊进一步明确诊断。

(11)分诊点要设立《预检分诊病人登记本》,对预检为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要进行详细登记,内容应包括:姓名、性别、年龄、单位、职业、详细住址、联系电话、接触史、发病时间、发病地点。

(12)经预检为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的,应当将病人由导诊护士分诊至发热门诊,导诊护士做好个人防护,病人及陪人带口罩,同时对接诊处采取必要的消毒措施。

(13)发热门诊对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病人,应当采取隔离,对病人的陪同人员和其他密切接触人员应采取医学观察和其它必要的预防措施。

(14)发热门诊应设立《发热门诊接诊登记本》,对每一位接诊病人进行详细登记,内容包括:姓名、性别、年龄、职业、单位、详细住址、联系电话、接触史、发病时问、发病地点、流行病史、主要临床症状及检查结果、就诊时间、排查结果、病人去向。

(15)发热门诊的医护人员要按照规定对接诊传染病或疑似传染病病人的场所进行消毒,要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医院隔离技术规范》、《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2012)》、《医院空气净化管理规范》、《医疗废物管理条例》,以及我院相关规定做好疫情的报告、医院感染的控制和医疗废物的处理工作。

(16)应当定期对医务人员进行传染病防治知识的培训,培训应当包括传染病防治的法律、法规以及传染病流行动态、诊断、治疗、预防、职业暴露的预防和处理等内容。

(17)从事传染病预检、分诊的医务人员应当严格遵守卫生管理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认真执行临床技术作规范。

3.儿科传染病预检、分诊制度

为筛查儿科门诊各种传染性疾病,早期发现预警并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从而防范疫情的扩散蔓延,依照卫生部《医疗机构传染病预检分诊管理办法》的规定,以及我科实际情况特制定儿科传染病预检分诊制度如下:

(1)儿科根据传染病的流行季节、周期、流行趋势做好特定的传染病的预检、分诊工作。当在接到卫生部及通辽市人民政府发布特定传染病预警信息后,按照卫生部行政部门的要求,加强特定传染病的预检、分诊工作。已设立相对独立的针对特定传染病的预检处,引导就诊病人首先到检诊处检诊,初步排除特定传染病后,再到儿科普通诊室就诊。

(2)儿科门诊分诊处分诊护士应注意观察,询问患者是否有呼吸道症状、如咳嗽、发热等,若有上述症状,应向患者提供体温计测量体温,体温≥37.5℃时应引领重视,结合病人的主诉、病史、症状及体征等,经预检为疑似呼吸道传染病患者,将患者分诊至相对隔离的分诊室就诊,分诊护士做好个人防护,并向患者及陪护人员发放外科口罩,同时对接诊处采取消毒措施。

(3)儿科门诊分诊处分诊护士做好患者呼吸道卫生和咳嗽礼仪的宣教工作,尤其在呼吸道传染病流行的季节,对有呼吸道针状的患者重点进行教育。

(4)儿科门诊设立相对隔离的分诊室,医师在接诊过程中注意询问病人有关的流行病学史,特别是,体温≥37.5℃者,结合病人的主诉、病史、症状及体征等,对来诊病人进行传染病的预检,对伴有呼吸道传染症状(鼻塞、流涕、咳嗽、咽喉肿痛、气促、呼吸困难等)的急性呼吸道发热病人,首先为其提供一次性口罩避免交叉感染,再进行常规诊疗,分诊室医生做好个人防护。

(5)分诊出设立《预检分诊病人登记本》,对预检为传染病的或疑似传染病病人进行详细登记,内容包括:姓名、性别、年龄、职业、详细住址、接触史、发病时间、发病地点。

(6)明确为传染病病人的,及时将病人转诊到通辽市传染病医院进一步治疗,并将病历资料复印件转至该院。转诊传染病病人按照卫生部行政部门的规定使用专用车辆。

(7)定期对医务人员进行传染病的防治培训,培训包括传染病防治的法律、法规,以及传染病的流行动态,诊断、治疗、预防、职业暴露的预防和处理等内容。

(8)从事传染病预检、分诊的医务人员严格遵守卫生管理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认真执行临床技术规范、常规以及有关工作制度。

4.急诊传染病预检、分诊制度

(1)分诊应由有经验的护士主持,一般急症要分清轻、重、缓、急依次就诊、对危重病人立即通知医生和护士长等,迅速组织抢救。

(2)对患有或疑似传染病的病人,均应到隔离室就诊,以防交叉感染和传染病扩散。

(3)必要时,挂号、交款、取药等均可由医务人员陪伴者代办。(4)扼要了解需要,重点观察体征,并进行必要的体格检查。

(5)根据病情需要,填写血、尿、粪、等检验申请单,并记录在病历上。(6)急、危、重病人应先抢救,而后补办手续。采取首诊负责制,各有关科室接到分诊护士通知后要积极主动配合,不得已任何借口推诿病人。

(7)遇到大批伤病人或突发性灾难时,应立即报告科主任、医务科或总值班等协同抢救,于丹涉及法律问题应向公安部门报告。

(8)在分诊中遇到困难时,应由护士长组织共同会诊解决,以提高分诊质量,分诊符合率应在90%以上。

5.传染病首诊医生负责制度

(1)传染病报告实行谁接诊、谁报告,首诊医生负责制。

(2)传染病报告实行属地化管理,传染病报告卡由首诊医生使用钢笔填写,内容完整、准确、字迹清楚,填报人签名。

(3)首诊医生一旦发现甲类传染病和乙类传染病中的肺炭疽、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脊髓灰质炎、高致病性禽流感的病人、疑似病人以及其它暴发传染病、新发或不明原因传染病疫情时,应立即报告医院感染科,同时报告区疾控中心和市疾控中心,医务科组织有关专家会诊确诊后,接诊医师必须及时填写传染病报告卡,网络直报员必须在2小时内进行网络直报。

(4)首诊医生在接到检验科或放射科的传染病检查结果报告后,必须及时填写传染病报告卡,并同时报告感染科。

6.传染病疫情管理与医院感染报告制度

(1)凡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规定的传染病,在门诊确诊或凝似的病例一律书写病志并填写传染病报告卡片,报卡率和报卡及时率达100%。

(2)责任疫情报告人发现甲类传染病和乙类传染病中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脊髓灰质炎、肺炭疽的病人、病原携带者和疑似传染病病人时,或发现传染病暴发和不明原因疾病暴发时,应立即报告感染管理科或总值班人员,并填写“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报告卡”送至感染管理科。感染管理科应于2小时内进行网报,并立即电话报告市疾控中心流病科。

(3)发现其他乙类传染病和丙类传染病病人及规定报告的传染病病原携带者时,经治诊断医生应立即填写“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报告卡”于24小时内送至感染管理科或总值班室,感染管理科应于24小时内进行网报。

(4)有一名院长分管疫情工作,不定期深入科室了解解决传染病报告中具体的问题。

(5)感染管理科有专职疫情报告员负责收卡登记,统计分析按规定时间网报,资料至少保存3年。感染管理科派人深入病房、门诊检查,发现错报、迟报、不合格的卡片进行登记,及时处理。

(6)感染管理科每周到各科室核对一次疫情报告,同时每月要进行自查一次、查传染病登记,出入院登记、门诊就诊登记、化验登记、放射登记、诊断书及病志。发现传染病漏报、迟报、项目不齐全地址不详等卡片,除了让经治医生补报外、酌情给予处罚。

(7)感染管理科负责对全院各级各类人员的传染病防治知识和报告知识的培训,通过答卷组织讲课和随机提问等形式进行。

(8)感染管理科定期对全院的疫情管理情况进行总结分析,定期向主管院长和医院疫情管理委员会汇报,及时解决存在问题,提出改进措施。

(9)发现传染病要及时转诊,并按规定要求对病人污染的环境和物品进行严格消毒处理。

(10)临床科室医务人员发现医院传染病例应于24小时内填写医院感染病例报告卡报感染管理科。发现医院感染爆发或有爆发趋势时应立即报感染管理科,感染管理科酌情上报或通报有关科室。

7.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传染病疫情信息监测报告制度(1)认真学习《传染病防治法》确保疫情报告的及时性。

(2)对本单位责任报告人进行法定传染病疫情报告和分析报告技能的培训。(3)发现传染病,立即上报疾控中心。甲类传染病城市农村2小时内报告,按甲类报告的乙类传染病:SARA、人禽流感、肺炭疽、脊灰病人、疑似病人,其他传染病和不明原因疾病暴发,2小时内报告科区疾控中心。其它乙类、丙类传染病24小时内报告,暴发疫情立即电话迅速上报,杜绝漏报现象。

(4)凡甲类传染病确诊和疑似病历必须在第一时间上报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5)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应迅速以电话或传真方式报告疾控中心。(6)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积极救治病人,降低死亡率。

(7)严格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防止疫情扩散,减少发病人数。(8)严格执行疫情报告制度,做好记录,并做好流调工作。8.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传染病疫情信息监测报告流程

发生传染病疫情或突出公共卫生事件时→立即报告科主任、护士长→报告医院感染管理科→立即报告院长和医务处→12h(2h)报告辖区卫生局、CDC→24h(2h)报告上级卫生局、CDC→报告国家卫生部

9.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

(1)首诊医师发现传染病病人时,应立即填写传染病报告卡,同时在科室传染病登记本上进行登记。

(2)网络直报员每天接到各科室传染病报告卡,并在双签本上登记,由收卡人员与填卡人员签字。收回的传染病卡必须在专用的传染病登记本上登记。

(3)发现甲类传染病、乙类传染病中的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肺炭疽、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脊髓灰质炎的病人、病原携带者或疑似病人,首诊医师必须在2小时内填写传染病报告卡,同时网络直报员通过中国疾病控制信息系统进行网络直报。

(4)发现乙类、丙类传传染病,首诊医师必须在24小时内填写传染病报告卡,同时网络直报员通过中国疾病控制信息系统进行网络直报。

(5)每天下午4点前,网络直报员在疾病控制系统上报。

(6)网络直报员每月、季对全院各类传染病进行分类统计,做出报表。年终进行总计,并做出年终总表。

10.传染病报告奖惩制度。

为了认真贯彻执行“医院传染病管理相关制度”,提高医务人员传染病疫情报告意识,促进传染病管理工作质量的不断提高,特制定传染病奖惩制度。

(1)传染病漏报一例扣1分。

(2)传染病卡片填写有不完整、不准确、不及时者,各扣0.5分。(3)门诊日志、出入院登记簿、检验登记、放射登记不完整扣0.5分,登记漏一项扣0.5分,登记书写不规范一例扣0.5分,漏登一例扣0.5分。

(4)对违反传染病隔离、消毒制度,发生交叉感染一例按传染病法规定数目罚款。

(5)传染病疫情管理人员未尽职责导致疫情漏报或不坚持奖惩制度一例,扣0.5分。

(6)对传染病报告质量好,无漏报、迟报的医务人员及科室,给予一定的奖励。

(7)发生疫情时,若迟报、漏报和瞒报,造成不良后果者,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等相关规定处理,严重者由司法部门追究刑事责任。

(8)保留奖罚依据及资料。

11.传染病报告卡填写、收卡、核对、订正、查重、补报制度(1)传染病报告卡填写

《传染病报告卡》同意格式,用A4纸印刷,使用钢笔或圆珠笔填写,内容完整、准确、字迹清楚,填报热签名。

(2)传染病报告数据管理

①核对:传染病报告卡录入人员对收到的传染病报告卡须进行错项、漏项、逻辑错误等检查,对有疑问的报告卡必须及时向填卡人核实。②订正:发现报告病例诊断更正,已报告病例死亡或填卡错误时,并重新填写传染病报告卡。类别选择订正项,并注明原报告病名。对报告的疑似病例,应及时进行排除或确诊。

③查重:录入人员每日对报告信息进行查重,对重复报告信息进行删除。④补报:发现本内漏报的传染病病例,应及时补报。12.传染病疫情自查制度

为认真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范全院传染病报告管理工作,杜绝漏报现象,特制定疫情自查制度:

(1)感控科每月初对上月门诊和住院部中内、儿、感染、妇、皮肤、急诊、肠道、肝病专科、化验室、放射科等科室进行自查,并做好自查记录,将自查记录交被查科室负责人签名后,按月装订成册,归档备查。

(2)自查内容全面,包括:检查日期、当月挂号或处方签人次、门诊日志登记人次数、门诊日志登记符合率、查出传染病数、报告传染病数、漏报传染病数、错报传染病数、纸质卡片报告率等。

(3)在已归档保存的门诊日志上,要明显标识出已查出的传染病。(4)在每本门诊日志上注明登记人次数、查出及报告传染病病种及数量、自查人、自查日期等。

(5)每月对网络直报质量进行自查一次,并有记录。

(6)及时将自查情况汇总,写出自查小结,自查小结内容包括检查时间、检查人、当月挂号或处方签总人次数、门诊日志登记总人次数、门诊日志登记符合率、查出传染病病种、数量、报告率、漏报率、各科室传染病报告情况、提出奖惩建议、分管领导签字。

13.传染病疫情登记与转诊制度

(1)门诊日志和登记本,包括门(急)诊、检验科、放射科等,对传染病病例,要详细记录就诊病人的基本情况,项目齐全,书写规范,14岁以下儿童必须注明家长姓名。初诊病人,注明“传染病卡已报”,复诊病人注明“复诊”字样,首诊发现传染病人立即转传染病医院。

(2)临床科室、检验科、放射科等必须建立传染病登记本,记录项目和内容与门诊日志及出入院登记本相一致,且在一定时间段内,二者人数相符合。(3)感染科应建立全院传染病登记本,对各科室报告的传染病病例信息,详细登记,并定期进行汇总分析。

(4)不具备传染病诊疗条件的科室,在发现传染病病人或疑似病例时,要认真、详细地做好登记,及时填写传染病报告卡并将病例转到传染病医院。

14.传染病法规知识培训制度

(1)疫情管理人员、网络直报人员和有关院科领导要积极参加各种有关传染病知识培训,全面了解有关法律法规及其规章制度。

(2)对全院医务人员每年进行传染病相关知识培训。

(3)新入院的医生和实习生必须进行传染病相关知识培训,经考试合格后,方可上岗。

(4)培训内容主要包括: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管理条例、传染病监测信息工作指南、传染病诊断标准、传染病信息报告系统工作管理技术规范等。

(5)疫情管理人员和网络直报人员必须接受上级疾控部门的培训,经考试合格后方可上岗。

(6)拒绝参加培训者按有关制度处置。15.传染病漏报自查制度

(1)医院各科室每星期进行一次科室传染病报告自查,检查是否有漏报传染病例,如有漏报,应及时补报。

(2)每月统计传染病发病例和报卡情况,发现普通性问题及时与各科医生沟通,如发现有漏报病例,参照相关规定予以处理,并立即将漏报病例补报。

(3)及时将自查和接受防疫部门检查的结果反馈给各科,以便提醒相关科室并加强整改。

(4)强化对报病工作的管理,特别是疫情报告工作内容和检查要求。(5)传染病卡填写如发现问题,应立即找填卡医生修改。

(6)加大漏报传染病的处罚力度,与医务人员的责、权、利挂钩。传染病报告评价结果作为个人奖励、晋级、工资浮动和再聘用的主要依据,必要时实行单项否决。

16.传染病诊断及转诊制度

(1)医院实行传染病预检、分诊制度。(2)对疑似传染病病人,应当引导至相对隔离的分诊点进行分诊。(3)按照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传染病诊断标准和治疗要求,采取相应措施;对不能确诊的疑似传染病病人应组织医院专家组会诊病人,同时上报科区疾控中心,按照规定报告传染病疫情。

(4)按照规定对传染病病人、疑似传染病病人提供医疗救护、现场救援、接诊,对不具备传染病诊疗条件的科室,在发现传染病病人或疑似病例时,要认真、详细地做好登记,按照传染病管理相关规定进行报告,非危重病人转到传染病院归口治疗,危重病人先就地抢救,待病情稳定后再转诊到传染病院进一步治疗。

(5)对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书写病历记录以及其他有关资料,并妥善保管。

(6)不外泄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疑似传染病病人、密切接触者涉及个人隐私的有关信息、资料。

(7)对肺结核病人应按相关规定进行归口治疗,同时填写传染病报告卡和结核病人转诊三联卡。

备注:传染病病人、疑似传染病病人:指根据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发布的《中华人员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管理的传染病诊断标准》,符合传染病病人和疑似传染病病人诊断标准的人。

17.医院检验科、放射科登记管理制度

(1)为认真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范传染病管理工作,杜绝传染病漏登漏报现象,特制定检验室、放射科登记报告管理制度。

(2)检验科、放射科对所有检验或放射工作均要进行登记(检验室要分类登记:包括血常规、大便常规、生化、肝功、两对半),做到登记项目齐全、准确、书写清楚。检查登记率、登记合格率要达到100%。

(3)登记薄项目包括被检查人的姓名、性别、年龄、检查项目、检查时间、检查结果、检验(放射)医师签名、传染病阳性结果反馈时间,反馈医生签名等项目。

(4)检验科对检测出的疑似霍乱弧菌、沙门氏菌等重点传染病阳性菌株必须按相关规定保存、转送到区CDC。(5)医院传染病管理领导小组定期对化验室、放射科的登记工作进行检查。发现项目不齐、漏登等情况,严格按照《传染病管理奖惩制度》进行处罚;违反法律法规,由司法部门追究刑事责任。

18.传染病会诊转诊制度

(1)根据病情需要,凡遇疑难病例、疑似病例时,应及时申请会诊。(2)传染病及疑似传染病病人会诊,实行首诊负责制。会诊中应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

(3)科内会诊由经治医师或主治医师提出,医务科主任召集有关人员参加,经治医师提供病人的简要病例,体检结果和必要的辅助检查、初步诊断和会诊目的、要求等。

(4)科间会诊由医务科主任提出,准备各种资料,确定会诊时间,提前通知有关人员参加。

(5)个别危重或疑难病例经科主任批准后可请院外专家会诊。

(6)会诊医师在进行会诊时,应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并认真负责,提出诊断及处理意见。对需转诊的病人,会诊医师注明转诊原因,提出转诊意见,并在会诊单上签名。

(7)对病情复杂的传染病人,应转往传染病医院治疗。主治医师应详细填写病案,注明转诊原因,经医务科主任签署意见后转诊,对病情较重者,应事前与转往医院联系,防止意外发生。对于病情危重者,先抢救治疗,待病情稳定后转诊。

(8)不具备传染病诊疗条件的科室,在发现传染病病人或疑似病例时,要认真、详细地做好登记,及时填写传染病报告卡并转到本院的传染科或当地传染病专科医院。

19.传染病患者消毒隔离制度

(1)医务人员上班时间要衣帽整齐,下班就餐时应脱去工作服。

(2)诊疗、换药、处置工作后均应洗手,必要时用消毒液泡洗。无菌操作时,要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

(3)无菌器械容器、器械敷料缸、持物钳等,要定期消毒、灭菌,消毒液定期更换,体温计用后要用消毒液浸泡。

(4)病房应定时通风换气,每日空气消毒,拖洗地面,床头桌及椅子每日湿擦,抹布要专用,定期消毒。

(5)换下污衣被服,放于指定处,不随地乱丢,不在病房清点,便器每次用后清洗消毒。

(6)各种医疗用具,使用后均须消毒备用,药杯、餐具必须消毒后再用,病人被褥要定期更换消毒。

(7)有严重感染手术病人,放单独病房,病室在事先进行消毒。

(8)出院病人的单元,必须做好终末处理,床、椅、及墙壁,应用消毒液擦洗,床垫被褥洗晒消毒,死亡病人的被褥应更换.用具应消毒。

(9)传染病人按常规隔离,疑似传染病应单独隔离观察,病人的排泄物和用过的物品,要进行消毒处理。未经消毒的物品,不得带出病房,也不得给他人使用,病人用过的被服应消毒后再交洗衣房清洗。

(10)传染病人在指定的范围内活动,不准互串病房和外出,应做好消毒隔离工作,出院、转院、死亡后应进行终末消毒。门诊病人应在指定地点候诊、检查和治疗,不要在门诊各处走动,以防交叉感染。

(11)传染病人,按病种分区隔离,工作人员进入污染区要穿隔离衣,接触不同病种时,应更换隔离衣、洗手,离开污染区时,脱去隔离衣。

(12)凡厌氧菌、绿脓杆菌等特殊感染的病人,应严格隔离。病人用过后的器械、被服、房间都要严格消毒处理,用过的敷料要烧毁。

(13)进入治疗室、换药室应衣帽整洁、戴口罩、私人物品不准带入室内,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隔离伤口用物立即消毒处理。

(14)治疗换药室,每天通风换气,清洁、用消毒液拖地,紫外线照射,或用消毒液喷雾消毒.每周彻底大扫除一次,每月做细菌培养一次。

(15)每天检查无菌物品是否过期。用过的物品与未用过的物品严格分开,并有明显标志。

(16)治疗室的抹布、拖把等用具应专用。

(17)换药车上用物定期更换和灭菌,每周总灭菌一次。换药用具应先消毒处理,再进行清洗、灭菌。

20.传染病防控工作职能部门间协调机制 为预防控制传染病传播和蔓延,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维持正常的工作、学习和生活秩序,加强我院各职能部门间沟通与协调, 医务部、护理部、公共卫生管理科、院感科、院办、感染内科、急救中心、急诊科等相关科室根据各自工作特点,建立以下协调机制。

一、传染病防治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整个传染病防治协调工作,制定紧急救治措施,指挥应急救治队员迅速到达岗位开展紧急救治工作,同时紧急调配药品、设备、各种物资、交通工具等,以保证救治工作顺利进行。

二、各部门工作职责:

(一)医务部负责组织制定已发生的重大传染病和传染病暴发流行时的具体救治方案,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指挥部审批后统一指挥实施医疗救治工作,紧急通知救治队员于20分钟内集合装备完毕,待命参加应急救治工作,并把救治情况随时报告救治指挥部,并报市卫生局,负责平时组织救治人员急救技能培训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救治演练。

(二)护理部负责协助医务部制定重大传染病和传染病暴发流行时的具体救治方案,紧急通知护理人员在20分钟内集合装备完毕,参加应急救治工作,负责协助120急救中心做好平时护理人员的急救技能培训。

(三)公共卫生管理科负责组织做好传染病疫情的监测和疫情报告、协助当地疾控部门做好流调、采样工作;并同时做好记录及网络报告工作。

(四)院感科负责指导相关科室做好消毒隔离工作,医务人员的个人防护,避免传染病院内播散。

(五)120急救中心负责重大传染病和传染病暴发流行时的院前(现场)急救及现场伤病员分类,按指挥部指令,对伤病员进行急救转诊,负责将传染病人和疑似传染病人转运到指定的医疗机构或科室处理。

(六)急诊科负责重大传染病和传染病暴发流行时的院内急救和院内紧急分诊与转运工作,以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传染病疫情首诊报告工作;并将诊治情况随时向指挥部应急办公室报告,做好消毒隔离等院内感染控制工作。

(七)感染内科负责传染病人的救治、疫情报告,并将诊治情况随时向指挥部应急办报告,做好消毒隔离等院内感染控制工作,配合市、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对患者进行采样调查工作。

(八)其它临床科室在科室已收治的病人中若发现有传染病人时要及时转入感染内科救治,并及时上报疫情,如有特殊情况不能转出时,要采取严格的消毒隔离措施。在遇到重大传染病和传染病暴发流行时,根据医院的具体布置和要求,提供人力支持和专家技术援助。

(九)各职能部门在充分协调的基础上,共同研究、建立并完善疫情通报制度、健康告知制度、传染病人交接制度、传染病定点医疗救治等工作制度,并定期对各部门传染病防控工作落实情况进行联合监督检查。

三、建立部门例会制度

由公共卫生管理科牵头,主管领导主持,各相关部门参加,每年召开1-2次协调会议。主要是通报传染病疫情和防治工作情况,对疫情进行分析预测,共同研究重大传染病疫情防控措施,协商解决工作中出现的问题。21.新生儿室疑似传染病消毒隔离制度

一、按照传染病管理有关规定实施单间隔离、专人护理。

二、疑似传染病患儿按病种分区隔离,病室外挂明显隔离标志。

三、工作人员进入隔离室要穿隔离衣、换鞋。接触不同病种时,更换隔离衣、洗手。离开污染区时脱去隔离衣、换鞋、洗手。

四、疑似传染病患儿所用物品优先选择一次性物品,非一次性物品必须专人专用专消毒,不得交叉使用。

五、疑似传染病患儿重复使用的物品经初步消毒后再送洗衣房、供应室。

六、医疗器械严格按要求进行消毒和更换,各种消毒液及无菌器械要定期更换。

七、病历、医嘱本不得带入病室,医生查房完毕后,要洗净双手,脱去隔离衣,然后再翻阅病历,开医嘱。

八、出院、转院、死亡后进行终末消毒。

九、用后的一次性物品必须放入双层黄色塑料袋内密闭运送,按感染性医疗废物处理

22.新生儿室传染病消毒隔离制度

一、按照传染病管理有关规定实施单间隔离、专人护理。

二、传染病患儿按病种分区隔离,病室外挂明显隔离标志。

三、工作人员进入隔离室要穿隔离衣、换鞋。接触不同病种时,更换隔离衣、洗手。离开污染区时脱去隔离衣、换鞋、洗手。

四、传染病患儿所用物品优先选择一次性物品,非一次性物品必须专人专用专消毒,不得交叉使用。

五、传染病患儿重复使用的物品经初步消毒后再送洗衣房、供应室。

六、医疗器械严格按要求进行消毒和更换,各种消毒液及无菌器械要定期更换。

七、病历、医嘱本不得带入病室,医生查房完毕后,要洗净双手,脱去隔离衣,然后再翻阅病历,开医嘱。

八、出院、转院、死亡后进行终末消毒。

九、用后的一次性物品必须放入双层黄色塑料袋内密闭运送,按感染性医疗 废物处理。

23.血液净化科传染病人隔离制度

1、在血液透析治疗区域内设置供医务人员手卫生设备。

2、配备足够的工作人员个人防护设备。

3、乙型肝炎和丙型肝炎患者分区分机进行隔离透析。

4、护理人员相对固定,护理乙肝和丙肝患者的护理人员不能同时护理乙肝和丙肝阴性的患者。

5、感染患者使用的设备和物品如被服、病历、血压计、听诊器、治疗车、机器等有标识,定时消毒。

6、传染病人产生的医疗废物应当使用双层黄色包装袋,并及时密封、防止泄露。

7、对长期透析的患者每半年检查乙肝、丙肝病毒标志物1次;保留原始记录并登记。

24.发热门诊、留观病房感染管理制度

1、应设在独立区域,与普通门诊相隔,有明显标识,认真执行消毒隔离制度,严格划分“三区”,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防止交叉感染。

2、病室空气、地面、物表应严格消毒。病人转出后及时进行终末消毒。

3、器械与物品的配备齐全,室内物品固定使用,所有物品需消毒后方可使用,必须做到一人一消毒灭菌。

4、有工作制度及消毒隔离制度,工作流程图、登记表、临床诊断标准。

5、办公室与留观室,隔离区无交叉,留观室病人一人一室,病人戴口罩,严禁病人相互接触。

6、室内外环境清洁定时消毒擦拭。

7、污染物品按规定做无害化处理或焚烧。25.肺结核病人归口管理制度

1、加强对肺结核病人归口管理的领导,层层落实工作任务,并责任到人。

2、把肺结核病人发现任务落实到科室,重点抓好内科系统、儿科、X光室,把好门诊和X光室两个关口。发现肺结核病人及可疑病人做好登记、转诊工作。

3、有责任和义务将肺结核病人、可疑病人转到结核病防治所进行确诊、治疗和管理。

26.结核病转诊报告制度

1、宣传工作:加大宣传力度。利用各种宣传形式向广大群众广泛深入的宣传结核病防治知识及其法律,宣传党和政府对加强肺结核病管理工作的重视。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2、报告方法:凡来医院就诊的肺结核病人,经医院放射线科胸透、胸片检查的,均由放射线科填写报告卡片、病人转诊单,做好登记后报到医院专管人员。由临床医生接诊的其它医院检查确定为肺结核及“小儿结脑”的病人,由接诊医生填写报告卡片、转诊单,做好登记报告给医院专管人员。

3、发现病人应及时报告、及时转诊,按上级结防所的转诊要求履行手续。为了对传染病加强管理,每个月抽查一次,如有违犯者,按传染病漏报、漏转有关扣罚规定执行。

27.结核病疫情报告制度

1、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肺结核属于乙类传染病。必须按乙类传染病的报告要求对肺结核病例限时进行报告。

2、各临床医生如发现肺结核病人,应在24小时内填写传染病报告卡。上报医院感染管理科,同时转诊到科尔沁区结防所,并做好报告转诊登记工作。

3、凡在我院做胸透、胸片及肺部CT的病人,如发现是肺结核病人,由放射科、CT室在24小时内填写传染病报告卡,上报到医院感染管理科,同时转诊到科尔沁区结防所,做好报告转诊登记工作。

4、医院感染管理科设有专人管理肺结核病人报告卡,接到结核病报告卡后立即登记,并网络直报科尔沁区疾控中心。

5、医院感染管理科对结核病人疫情报告情况每半年做一次总结,做好流行病学调查报告。

(1)监测区的肺结核病人24小时内报告。

(2)如有肺结核病暴发流行时,应以最快的通讯方式向上级防疫站及结核病防治中心报告。

28.住院传染病人登记制度

1、各疗区建立出入院登记薄。

2、凡到各疗区住院的病人都要进行出入院登记,按登记薄上要求填写齐全,字迹工整准确,一律用同样蓝色笔填写。

3、在住院期间发现传染病人及病源携带者,要按传染病种类及时填卡上报,并记录。

4、凡是化验及其它辅助检查所提示的传染病及传染病携带者应及时填卡上报登记。

5、传染病人报卡后必须在出入院登记薄上注明传染病的诊断。29.传染病管理的补充规定

1、各科室医生必须在传染病患者的病程记录中体现传染病的相关内容。

2、各科室医生必须在传染病患者的住院病案首页的其它诊断栏内注明传染病的诊断。

3、传染病报告卡的备注栏内必须填写诊断依据,即:将检验阳性结果和患者症状填入备注栏内。例如:

一期梅毒:梅毒螺旋体特异抗体阳性,梅毒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阳性,硬下疳。

二期梅毒:梅毒螺旋体特异抗体阳性,梅毒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阳性,玫瑰疹。

三期梅毒:梅毒螺旋体特异抗体阳性,梅毒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阳性,三期梅毒的症状表现。

隐性梅毒:梅毒螺旋体特异抗体阳性,梅毒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阳性,无症状

4、梅毒诊断的分期与本科室工作性质相符。

①皮肤科、妇产科、性病科可以诊断梅毒Ⅰ期、梅毒Ⅱ期、梅毒Ⅲ期、梅毒隐性等。

②非皮肤科不能诊断梅毒Ⅰ期、梅毒Ⅱ期、梅毒Ⅲ期,只有诊断梅毒隐性。③非皮肤科必要时可以请皮肤科、妇产科、性病科会诊来确定梅毒Ⅰ期、梅毒Ⅱ期、梅毒Ⅲ期等。

④如果不能做出明确诊断,应通过转诊或会诊方式归口到由皮肤性病专业医生进行诊断。

第五篇:传染病管理各项制度

传染病管理各项制度

一、传染病管理工作制度

1、医院成立传染病疫情管理领导小组,由主管业务副院长、预防保健科、医务处、门诊部、住院部、检验科、放射科等负责人组成,负责对医院内传染病管理工作的领导、督查、协调等工作并根据最新情况制订传染病疫情管理有关制度。

2、每年新职工岗前培训必须有传染病疫情管理相关法律法规制度的内容;定期对医务人员进行传染病防治知识、技能的培训,有学习记录,并进行考试。

3、各医疗单位要确定专门的部门或者人员负责本单位传染病管理工作;门诊部、住院部以外的科室,应配合做好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工作。

4、各医疗单位应根据条件设立传染病区(室),不同类别的传染病人要相对分开,传染病人应接受隔离治疗,住满隔离期后方可出院。

5、严格执行诊疗器械一用一消毒制度,一次性诊疗用品要按照“先消毒后破坏再焚烧或深埋”的程序处理并有处理记录。

6、肠道传染病流行季节应设立肠道门诊,有专人或兼人负责。

7、医院污水、病人粪便、污物等应进行无害化处理。

8、年终应对本单位传染病防治管理情况进行总结。

9、各医疗单位对传染病防治工作应有奖惩措施。

10、医护人员要有自我防护意识。

二、传染病登记报告制度

1、各医疗机构为责任疫情报告单位,承担责任范围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任务。

2、执行职务的医疗保健人员、疾病控制人员、卫生监督人员为责任疫情报告人。

3、医疗保健人员遇有法定传染病时,应及时认真填写传染病报告卡,并有医嘱。

4、医务人员对报告的疑似病例,应及时填写订正卡;定期核查门诊日志,确保每位就诊病人信息的完整,对核查出的漏报、误报病例应及时补报和订正;病人出院时,如果与入院诊断病名不符,住院医生需及时填写传染病订正卡。

5、化验室人员遇有传染病阳性结果时,应有疫情报告提示制,并将报告单交经治医生处理(确诊或排除)。

6、放射科和化验室对结核病或其他传染病检查结果应专册登记。

7、报告的时限、方式按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第十八条、第十九条规定执行。

三、化验室传染病阳性结果管理制度

1、各医疗单位的检验室对法定传染病的阳性检验结果除在原始簿中登记外,还必须登记到“法定传染病阳性检验结果登记簿”中。登记项目包括姓名、性别、年龄、住址、送检医生、结果、诊断病名、疫情报告等。

2、在出具的阳性检验报告单上要注明“注意疫情报告”的字样。

3、门诊病人阳性检验报告单不得直接交给患者或家属,必须交给门诊经治医生,由其根据病情综合分析判断、确定是否填卡报告,并在专册簿中注明“疫情已报”或其它疾病的病名,并签名。

4、复查、慢肝病人在阳性检验结果登记簿上注明“慢肝”或“复查”字样,并有医生签名。

5、未来门诊复诊的病人,其阳性检验报告单必须粘贴于专册登记簿上,以备查。

6、配合预防保健科(传染病管理医生)做好医院内传染病报告自查等工作。

四、传染病报告奖惩制度

1、各医疗单位考核方案中应有传染病报告奖惩条款。

2、责任疫情报告人应认真履行职责,经调查核实传染病报告率达100%的,由其所在单位给予适当的奖励。

3、责任疫情报告人不报、漏报、迟报传染病疫情的,由市卫生局责令限期改正并扣罚责任人100元/例。

4、对主管人员和直接责任人员由其所在单位或者市卫生局根据情节,可以给予行政处分。

五、传染病隔离消毒制度

1、有条件的医疗单位应设立相对独立的传染病区或传染病房,发现传染病人应隔离收治。

2、所有传染病人均需按病种分室隔离收治。

3、传染病房要配备消毒药物,传染病人的检查器械要专用,用后及时消毒。

4、传染病人应在指定范围内活动,不得互串病房或外出,到他科诊疗,应做好隔离消毒工作。

5、传染病房应严格陪伴探视制度,做好陪伴人员预防保健工作。

6、传染病人住满隔离期后,方可出院;病人出院、转院或转科,应进行终末消毒。

7、传染病人的粪便、污水、污物必须经消毒处理。

8、医护人员要提高自我保护意识,进入传染病区要穿隔离衣,接触不同病种,应更换隔离衣、洗手后,离开污染区,脱去隔离衣。

六、传染病区(房)探视陪住制度

1、为加强传染病管理,预防交叉感染,对传染病患者严格探视制度。

2、探视者必须在规定时间内探视,非探视时间一律不得探视,重危病人持病危通知单可随时探视。

3、每次探视限1-2人,时间不超过1小时。

4、儿童严禁进入病区探视。

5、探视时间:按院部规定执行。

6、探视者必须按医院消毒、隔离制度在指定点探视,探视一般病人不得进入病室,探视危重病人经医护人员同意,可在床边探视。

7、探视者的携带物品未经允许不得带入病房。

8、传染病人原则上不允许陪住,因病情需要,陪住者须经病区主任、护士长同意并发级陪住证方可陪住,医护人员对陪住者须进行消毒隔离须知教育。

9、对探视、陪住人员必须采取必要的免疫接种或预防服药措施。

七、传染病疫点处理制度

1、防疫人员必须每天上网浏览下载传染病报卡,及时发现辖区内的传染病人,对乙类传染病在24小时内抵达疫点现场进行疫点处理。

2、认真做好疫情的流行病学调查,随时发现有关联的病例,掌握疫情动态,采取有效措施,控制疫情。

3、认真彻底地做好疫点终末消毒,并指导病家做好随时消毒。

4、对密切接触者应做好预防工作,防止交叉感染。

八、肠道门诊工作制度

1、各医疗单位必须按“三专五有”要求建立肠道门诊,并于每年4月1日开诊。专(兼)职医生必须经过培训后才能上岗。

2、门诊医生必须详细询问患者的流行病学史、现病史,认真填写肠道门诊登记簿,及时报出旬报表。

3、对门诊发现的典型疑似霍乱病人,要立即组织抢救和报告疫情,对门诊中发现的其他法定传染病要依法进行报告。

4、对疑似病例和重点人群中的腹泻病人要采样送检,送检率要达到10%以上。

5、对门诊病人的吐泻物及其污染的场所要及时进行消毒。

6、门诊医生要做好自身保护,每日下班前对门诊室要全面进行消毒。

7、要建立换、代班交接制度。

8、肠道门诊休诊期间(休息日、夜间),急诊室或值班医护人员要承担起肠道门诊的登记和采样检索等职责。

九、预防保健科(传染病管理医生)传染病疫情管理制度

1、每天到门诊部、住院部等收集传染病报告卡,同时核实传染病报告卡漏、缺、错项,提醒报卡医生及时订正报告卡。

2、按照要求登记“医院传染病登记本”,确保登记内容与传染病报告卡信息相一致。

3、定期开展院内传染病漏报自查工作自查工作要有记录。对于自查工作中发现的迟报、漏报、错报问题,及时向医院传染病疫情管理领导小组反映。

4、每年至少组织一次全科人员传染病疫情管理相关法规学习,并有学习记录。

5、组织、参与医院传染病疫情知识的培训。

下载传染病管理及疫区处理等制度word格式文档
下载传染病管理及疫区处理等制度.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传染病报告管理相关制度

    关于调整xxxx卫生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传染病疫情管理领导组的通知 各科室、卫生站: 因xxx卫生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传染病疫情管理领导组部分成员变动,现对其进行调整。其组成人......

    传染病管理相关制度(含五篇)

    传染病报告信息实时监控制度 1、疫情管理人员每天应登录系统,浏览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信息,对其进行实时监控。 2、疫情管理员必须每天至少2次登录系统查询,上、......

    传染病管理及报告制度

    传染病管理及报告制度 一认真学习宣传贯彻执行《国家传染病防治法》和《突发公共卫生 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的各项规定,积极承担本地段的传染病防治与管理......

    医院传染病管理相关制度

    第三章 传染病诊断及转诊制度 1、实行传染病预检、分诊制度。 2、对疑似传染病病人,应当引导至相对隔离的分诊点进行初诊。 3、按照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传染病诊断标准......

    甲类传染病疫情调查处理制度范文

    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 一、组织管理 医院按照专业分工,承担责任范围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与管理工作,具体职责为:1、按照属地化管理原则,社区医院负责对......

    医疗机构传染病报告管理相关制度

    医疗机构传染病报告管理组织要求:成立以院长或分管院长为组长的疫情管理领导小组,疫情管理领导小组由院长、分管院长、保健科科长、疫情管理人员、医务科和护理部负责人组成,成......

    传染病报告管理自查制度

    传染病报告管理自查制度 1、责任报告人发现传染病时,在抢救处置患者的同时应及时、规范填写“传染病报告卡”。 2、责任报告人发现甲类传染病和按甲类传染病管理的传染病时,要......

    传染病管理及报告制度[合集5篇]

    传染病疫情登记报告制度 1、 医疗机构内医生为传染病疫情责任报告人。 2、 责任报告人需认真执行首诊负责制,及早发现传染病人,并在门诊工作日志上登记完整,报出传染病报告卡,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