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银市廉租房

时间:2019-05-12 12:55:4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白银市廉租房》,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白银市廉租房》。

第一篇:白银市廉租房

白银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关于印发白银市城镇最低收入家庭

廉租住房制度实施办法的通知

市政办发„2006‟124号

各县、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市属各企事业单位,中

央、省在银各单位:

《白银市实施城镇最低收入家庭廉租住房制度的意

见》已经2006年5月25日市政府第13次常务会议研究通

过,经进一步修订完善后,形成了《白银市城镇最低收入家

庭廉租住房制度实施办法》(试行),现予印发,请认真贯彻

执行。

二OO六年八月十五日

白银市城镇最低收入家庭廉租住房制度实施办法

住房公积金制度、经济适用房制度和廉租住房制度是我国住

房保障制度的主要内容。廉租住房制度保障的主要对象为城

镇最低收入家庭中的住房困难户(简称“双困户”)。为完善

我市住房保障制度,解决城镇最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困难,切

实体现社会公平,特制定如下实施办法:

一、保障的对象

保障对象为连续享受最低生活保障1年以上,且家庭住房人

均使用面积不足8平方米的家庭。我市将利用3年时间(2006

年—2008年)分批解决786户“双困”家庭的住房困难。其

中:市直(中央、省、市属企业称为“市直”)150户、白银

区153户、平川区115户、靖远县103户、会宁县127户、景泰县138户。

二、实施的原则

(一)分级负责、分批实施的原则。各县区要制定城镇最低

收入家庭廉租住房制度实施方案,具体工作接受市房地产行

政部门的指导监督,应当根据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

每年确定一定比例的“双困户”,分期分批解决他们的住房

困难。市直企业“双困户”享受廉租住房保障,应由所在单

位报市城镇最低收入家庭廉租住房保障办公室(简称廉租

办)申报,经市廉租办核批后,由市财政部门每年按比例向

县、区划拨资金,由相关县区组织落实。

(二)租金补贴、实

物配租和租金核减相结合的原则。

1、租金补贴,是指政府为符合条件的“双困户”以家庭配

租标准发放补贴资金,由其到市场上自行租赁房屋,资金来

源以财政预算安排为主,多渠道筹措为辅,主要包括:市、县(区)财政预算安排的资金;住房公积金增值收益中按规

定提取的城镇廉租住房补充资金;社会捐赠的资金;其它渠

道筹集的资金等。

2、实物配租,是指政府将收购的二手房、建设的廉租房,向“双困户”直接廉价出租,租金标准由政府按维修费、管

理费两项定价。廉租住房房源为:政府出资收购、建设的廉

租住房;腾退且符合廉租住房标准的公有住房;社会捐赠的住房和其他渠道筹集的住房。实物配租的廉租住房以收购现

有旧住房为主。

3、租金核减,是指租住政府和企事业单位公房的“双

困户”向廉租办申请租金核减。

市直企业不搞实物分配,实行租金补贴。有公房的县、区,可适当采用实物配租的办法。实物配租实行轮候制。

(三)动态管理的原则。县、区廉租办每半年对廉租住

房保障情况进行核查,并根据保障家庭收入、居住条件的变

化进行调整。经县、区民政部门和廉租办审核,住房保障家

庭人均月收入连续一年超出当年当地低保标准的,从批准之

日起,停发租金补贴;实物配租的在15日内收回廉租住房,并报市廉租办备案。

廉租住房的申请、审核和退出等程序按照《白银市城镇最低收入家庭廉租住房实施细则》执行。

三、市直“双困户”的租金补贴核算

市直150户“双困户”住房问题将分3年解决,每年50户。租金补贴的测算公式为:保障户数×47.34平方米(人均补贴建筑面积为26.3平方米×60%,按每户3人计)×

[3.24元/平方米(成本租金标准为建筑面积3.24元/平方米/月,接近市场租金标准)×70%(住房租赁补贴按70%予以补贴)]×12个月。2006年市直补贴约资金需要6.44万元,2007年需要资金12.88万元,2008年需要资金19.32万元。

各县区根据当地成本租金标准,按照此计算公式,核算本地的年租金补贴资金量。

四、组织领导

为加强对我市城镇最低收入家庭廉租住房制度实施工作的领导,市上成立由市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市房管、民政、财政、建设、土地、社保、税务等部门相关领导为成员的“白银市廉租住房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廉租住房的领导、组织和协调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市房地产管理局,负责处理各种日常事务。各县、区也要成立相应的组织机构。

第二篇:白银市政府工作报告

关于白银市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

——2011年11月15日在白银市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作者:byfgw文章来源:本站原创点击数:171 更新时间:2011-12-13

12:27:10

各位代表:

受市人民政府委托,现将2011年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提请市八届人大一次会议审议,并请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11年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情况

2011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起步之年,也是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承上启下的关键之年。一年来,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全市上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省委、省政府提出的跨越式发展战略新要求,统筹兼顾,扎实工作,经济社会发展实现了“十二五”规划的良好开局,市七届人大七次会议确定的奋斗目标预计可全面或超额完成。预计实现生产总值350亿元,比上年增长13%;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60亿元,增长18%;固定资产投资211亿元,增长2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2亿元,增长18.6%;大口径财政收入40亿元以上,增长18.3%;一般预算收入15.15亿元,增长27.94%;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920元,增长12%;农民人均纯收入3798元,增长12.15%;人口自然增长率6.98‰;城镇登记失业率4%。万元生产总值能耗和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量完成省上下达的控制目标。

(一)计划执行情况

1.“三农”工作扎实推进,农民收入稳步增加

粮食生产再创新高。完成农作物播种面积452.51万亩,同比增加6.95万亩。其中,完成粮食播种面积361.15万 亩。推广全膜双垄沟播面积136万亩、测土配方施肥320万亩、无公害农产品和绿色食品200万亩,建成万亩高产示范片7个,粮食总产量突破70万吨,达到71.33万吨,同比增长6.91%。

特色产业长足发展。新建改建日光温室1万亩、塑料大棚0.6万亩,蔬菜种植面积达到26.12万亩,同比增长1.76万亩。蔬菜产量122万吨,增长5%。新建标准化养殖小区(场)56个,累计达到285个。牛、羊、猪饲养量分别达到12万头、320万只和150万头,分别增长10.1%、11.2%和12.7%。肉蛋奶总产量13万吨。马铃薯脱毒种薯普及率达到100%。特色林果种植面积达到40万亩,水果产量14.36万吨,增长6.7%。

基础设施逐步完善。完成各类水利建设投资2.4亿元。发展有效灌溉面积2.5万亩,兴修梯田17万亩,完成水土保持综合治理面积202平方公里,建成农村户用沼气10237户、大型沼气工程7处,解决了10万农村人口的饮水不安全问题。新建通乡油路70公里、村道畅通工程180公里。引洮一期会宁北部供水工程开工建设,工农渠泵站改造工程有序推进。

新农村建设全面展开。新增市级试点村15个,完成乡镇总体规划25个,村镇建设规划447个,城乡一体化建设工作全面启动实施,试点村农民人均纯收入高出所在县、区2个百分点,试点示范带动作用明显。会宁县10个综合试点村和14个单项试点村完成投资8600万元,村容村貌等基础工程加紧建设,发展基础进一步夯实,优势产业初具规模,农民收入大幅提高。实施整村推进项目22项。

小城镇建设步伐加快。市列小城镇试点工作全面推进,市上下达专项资金1000万元,小城镇基础设施及综合开发项目进展顺利。郭城驿镇完成道路改排水及铺油工程;红水镇完成环评和详规初稿,道路及给排水工程可研、初设已批复,已下达中央专项资金500万元;刘川乡完成可研审批和环评;四龙镇详规、可研及环评报告加紧编制;水泉镇总规已完成。

2.工业经济稳健运行,质量效益明显提高

生产经营较快增长。1-10月,完成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37.03亿元,同比增长18.1%。有色、煤炭、电力、化工四大行业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80.34%。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累计完成销售产值448.35亿元,同比增长41.4%;产销率为97%。前三季度,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405.5亿元,增长62.34%;实现利润总额11.19亿元,增长22.64%;实现税金总额15.11亿元,增长54.51%。工业项目进展顺利。银光集团万吨PC软件包完成开发,大象能源200吨磷酸铁锂项目试生产,甘肃德宝公司2000吨高品质稀土抛光粉生产线年底建成,郝氏炭纤维年产500吨炭纤维新材料二期主设备开始安装。白银公司年处理140万吨铜冶炼渣高效磨浮生产线及贵金属资源综合利用等项目进展顺利。刘化集团25万吨硝基复合肥、统一集团9万吨饮料等项目开工建设。中材水泥二期日产4500吨新型干法水泥生产项目可研完成。

非公经济加快发展。全市现有担保机构13户,有10户融资性担保机构开展业务,共发生融资性担保额4.2亿元。全市中小企业发展到3004户,完成增加值53.4亿元;全市非公经济企业3047户,非公经济组织71153户,非公经济完成增加值52.76亿元。争取国家和省上中小企业技术改造及发展专项11项,争取资金1310万元。

节能降耗不断强化。积极开展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工作,先后对30个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进行了节能评估审查,从源头上控制能源消耗。大力推行合同能源管理,促进节能服务产业发展,白银鑫盛能源技术服务有限公司顺利通过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审核备案,引进鞍山荣信节能服务公司、甘肃省节能总公司等外地节能服务机构来我市实施节能技术改造项目。在全市集中开展限制生产销售使用塑料购物袋专项行动,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非法销售使用的现象。组织申报节能循环经济项目60项,已争取国家和省上支持22项,争取资金8210万元。

3.投资规模逐步扩大,项目建设继续加快 投资拉动经济作用明显。1-10月,全市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96.56亿元,同比增长23.62%,占年计划的93.6%。其中:城镇投资完成192.69亿元,增长23.73%;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14.58亿元,增长36.41%。截止10底,全市在建项目577项,同比增加94项,新开工317项,增加34项。千万元以上骨干项目496项,完成投资178.44亿元,增长22.63%。其中:亿元以上项目74项,完成投资87.16亿元。市列重点项目有序推进。今年市上确定重点项目53项,计划投资109.56亿元。截止目前,完成投资80.33亿元,占年计划的73.32%。其中:续建项目15项,完成投资30.72亿元,已竣工6项。新建项目22项,开工建设19项,开工率86.36%,完成投资48.85亿元。前期项目16项,完成投资0.75亿元。白银公司锌冶炼资源综合利用焙烧系统、稀土公司高性能钕铁硼永磁材料生产线、靖煤公司安全改造、华鹭铝业电解铝炭素系统节能环保技术改造、中石油白银销售分公司成品油库改造提升等项目竣工投运;定武高速营盘水(宁甘界)至双塔景泰段、华电马昌山一期、中电投黄河上游公司红山风电场、国投平川捡财塘二期、中电投黄河上游公司上沙沃10兆瓦光伏发电等新项目进展顺利;广泰铝业10万吨铝型材深加工、颐通管业4万吨PE实壁管等项目开工建设。同时,靖远双永人畜饮水及生态供水工程省发改委已批复立项,白银市热电联产、白银至靖远天然气管道工程、白银至中川机场等级公路等项目前期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

国家投资争取成效显著。截至目前,全市共争取到国家和省上发改系统各类投资项目167项,资金11.16亿元,超过去年全年水平。其中:中央预算内资金7.54亿元,中央预算内专项资金2.66亿元,省财政补助资金0.1亿元,省预算内基建资金0.32亿元,地方政府债券0.54亿元。主要涉及农业、工业、城建、高新技术、社会事业、节能循环经济、商贸流通、经济转型、交通能源、以工代赈及易地扶贫搬迁等方面。

项目储备机制初步建立。出台了《白银市重大项目储备库管理办法》,积极开展市级项目储备库建设,已筛选凝炼开展前期工作的重点项目26项,估算总投资1600亿元,主要涉及农业、工业、城建、交通能源、商贸流通、资源环境等方面。

基建项目监管扎实有效。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和省上项目管理规定,督促做好扩大内需项目收尾工作,积极开展重大项目稽察。围绕保障性安居工程、社会事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等重点领域,对景泰县第四期廉租房、会宁县城区供水改扩建一期工程等20个项目进行了稽察,对会宁县农网改造项目开展了专项稽察,共查出问题36个,下发整改通知8份。目前,除个别项目正在加紧整改外,其它项目已全部整改到位。扎实开展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工作,对涉及水利、土地开发整理、矿产资源转让、农村公路等30多个项目进行了检查,对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跟踪复查。

4.生态建设强力推进,污染治理成效突出

生态建设取得实效。全面实施都市生态屏障“八大工程”和中心城区绿化“六大工程”。全年完成各类造林绿化32万亩。其中:农田林网3万亩;特色经济林12.96万亩;大环境绿化1.8万亩;绿色通道建设1.2万亩;“千村万户”村屯绿化点662个、庭院绿化示范户49838户,绿化面积5.3万亩。生态乡镇和生态村创建活动扎实推进,全民生态保护意识明显提高。

污染治理深入开展。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不断强化饮用水安全保障工作。白银公司铜业公司含砷废水治理和西北铅锌冶炼厂电收尘改造项目建成投运,白银市城郊东大沟流域重金属污染治理示范工程、白银公司第三冶炼厂含重金属废水治理改造等项目加紧实施。继续强化减排设施的运行监管力度,定期或不定期开展检查和抽查,及时跟踪环保设施运行、管理制度落实等情况。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防治试点工作进展顺利。

5.社会事业全面进步,民生保障更加有力

教育事业优先发展。白银矿冶职业技术学院挂牌招生。累计落实校舍改造维修资金2.28亿元,安排校舍改造项目55项。撤并中小学90所,新建校舍26万平方米,新改扩建幼儿园13所、职业教育实训基地4个。

文化体育旅游事业蓬勃发展。建成乡镇综合文化站30个、“农家书屋”30个。市体育中心和5个乡镇及社区体育健身中心建成投用,“一村一场”建设项目进展顺利,“一院三馆”前期工作加紧开展。成功举办了省第六届农运会和市三运会,省十三运筹办工作全面启动。旅游宣传推介力度加大,“黄河石林、甘肃白银”旅游形象广告亮相中央电视台,寿鹿山森林公园通过3A级旅游景区评审,新增“农家乐”示范村7个,改造、新开“农家乐”105户,全市接待游客超过28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达到14亿元。

卫生服务体系更加健全。争取卫生建设项目62项,市精神卫生中心、3个乡镇卫生院、49所标准村卫生室开工建设。实施了县级医院能力建设等项目,县级急救中心项目前期工作进展顺利。白银区人民医院急诊综合楼竣工投用,市中医院住院部年底投入使用,靖远县、景泰县、平川区人民医院住院部及会宁县18项灾后重建项目年底竣工,会宁县人民医院住院部完成主体工程。全市城镇职工医保参保率稳定在98%,城镇居民医保参保率稳定在97%,新农合参合率达到97%。

民生保障水平进一步提高。争取中央、省上就业专项资金7802万元,市、县区自筹资金3000多万元,开展创业就业工作。新发展私营企业777户,个体工商户5512户,农民专业合作社303户。劳动合同签订率达到88.5%。全年新增城镇就业岗位2.84万个,新增小额担保贷款基金4245万元,发放小额担保贷款6.59亿元。认定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基地第一批27个。完成劳务输转28万人,创劳务收入28亿元。新改建“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农家店230家,直营店和示范店50家,新建5个商品配送中心。完成进出口总额9亿美元。全市电视人口覆盖率达到93.4%。开工建设保障性住房15893套,预计年底主体竣工率61.2%;改造农村危旧房1.6万户。

6.调控监管措施得力,价格水平趋于稳定

调控政策落实有力。针对去年下半年以来物价高位运行态势,认真落实国务院16条和省政府13条调控政策,及时出台了8条调控措施,建立了全市统一的价格调节基金制度,切实加大市场价格调控力度,坚决遏制市场物价过快上涨。稳定蔬菜价格,市上安排450万元专项资金,扶持设施蔬菜生产,积极落实蔬菜生产用水、用电、用气等方面的价格优惠政策。稳定粮油价格,向市场投放平价粮油3.2万吨,开展面粉直销活动。减少流通环节,争取到省级农超对接“以奖代补”项目资金100万元,开展农超、农贸、农校对接试点。降低流通费用,全面落实绿色通道政策,加快市场服务体系建设,设立自产自销摊位。保障低收入群体基本生活,落实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联动机制,及时发放临时价格补贴。1-10月,居民消费价格指数逐月小幅回落,累计上涨5.7%,预计全年累计上涨5.2%。价费监管措施强化。坚持市场价格巡查制度,大力整顿出租车价格秩序,平抑市场食盐价格波动,落实商品房一房一价明码标价规定,实施公路客运运价与燃油价格联动机制,努力维护市场价格秩序。认真开展涉农价费、药品和医疗服务价格、教育收费专项检查和电力、成品油价格重点检查,查处价格违法案件,规范行业价费秩序,共查处价格违法案件50起,实施经济制裁金额59.77万元。审慎出台政府性调价项目,实行价格限时审批制度。认真落实国家降价清费政策,整顿规范收费行为,取消64项不合理收费,降低了253个规格剂型的单独定价药品和1427个规格剂型的统一定价药品最高零售价格,平均降幅达28%。全面落实学前教育收费标准调整政策。强化价格监测力度,对涉及人民生活必需品及工农业重要生产资料的4大类9小类164个品种价格进行持续性监测预警,应急商品储备制度不断完善。积极开展供热企业成本监审试点工作。及时宣传报道政府在稳定物价方面的政策措施,稳定了群众消费预期。

7.改革开放继续深化,利用外资初见成效

关键领域改革深入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全面完成确权颁证、合同签订等工作,完成确权面积241.91万亩。白银公司完成对长通集团生产性有效资产收购,原企业职工已重新安置。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纳入政府目标管理,政策框架基本建立,基本药物制度达到全覆盖,各县、区公立医院改革试点有序推进。审慎推进价格改革,积极探索水价调整成本公开试点工作。

外资利用进展良好。亚行贷款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项目通过中期检查,市政府与亚行驻北京代表处、省财政厅签署了中期检查谅解备忘录。亚行二期项目申请报告已报国家发改委,黄河石林世行贷款项目基本完成。小城镇利用世行贷款建设农村经济综合开发示范镇项目已通过预审,前期工作进展良好。

园区建设步伐加快。召开了全市重点项目和开发区建设工作会议,明确了各项工作重点。白银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被列入国家园区循环化改造示范试点,铝材工业园建设全面启动;平川经济开发区陶瓷建材城投运;白银区中小企业创业基地完成二期开发;刘川工业集中区一期开发进展顺利。全市各开发区基础设施和重点项目建设有序推进。

招商引资规模扩大。制订了《白银市促进招商引资和民间投资优惠政策及其实施办法》。全年共签约项目180项,签约资金270亿元。新开工160项,竣工130项,到位资金96亿元,完成投资60亿元。其中,在17届兰洽会期间,签约合同项目60项,签约资金135亿元,资金数创历届之最。引进了汇源果汁、统一集团、中国华电集团等知名大企业。

(二)推进计划执行的主要做法

今年以来,面对国内外复杂多变的经济形势,市政府紧紧围绕年初市七届人大七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强化管理,明确责任,真抓实干,确保了全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目标的顺利完成。1.实行目标管理,逐级靠实责任。市政府按照省政府下达的目标任务,及时与各县区政府签订了目标管理责任书,分解下达了各部门目标任务,对目标责任逐项进行分解落实,明确了责任部门、责任领导和具体负责人,靠实责任,强力推进。对市列53项市级领导联系重点项目,市政府与各县区政府、重点企业、有关部门等29家单位签订了责任书,进行定期跟踪,按季通报,确保建设进度。2.加强组织协调,推进计划执行。围绕各项目标任务,建立完善相关制度,发挥制度的规范、约束和驱动作用,着力推进工作落实。一是建立了重大事项联席会议制度。市上下发了《白银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领导联席会议制度》、《白银市委市政府经济形势分析会议制度》和《白银市地企领导联席会议制度》,建立了价格调控联席会议制度,通过联席会议研究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遇到的突出问题,为计划顺利实施排忧解难。二是建立了经济运行逐月分析研判制度。市政府有关部门就全市经济运行情况逐月进行研判,按季分析,及时以呈阅件方式向市上四大班子主要领导呈送,为领导决策提供有力依据。三是建立了项目建设访谈和约谈制度。市上主要领导带队到重点企业开展调研访谈,帮助企业协调解决困难和问题。市发改等部门不定期与各县区、市直相关部门领导进行约谈,互通信息,谋划对策措施,加快推进项目建设工作。四是建立了向国家和省上投资主管部门的工作汇报制度。对国家和省上的投资项目,各县区、各部门主动向国家、省上有关部门汇报衔接,积极争取支持。今年以来,市上主要领导先后两次亲自带队赴国家有关部委和省上相关厅局,就全市重点项目建设情况进行专题汇报,得到了部委领导的肯定和支持。通过建立健全协调机制,充分调动了各方面的积极性,形成了工作合力,促动了一批沉淀多年的重大项目有了新的进展。

3.主动接受监督,狠抓整改落实。市政府及时向市人大常委会、市政协报告和通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主动接受监督。就全市2011年上半年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向市政协五届十八次常委会议进行了通报,就全市2011年上半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全市2011年重点项目建设情况分别向市七届人大第三十次、三十一次常委会议进行了报告。对市人大常委会议的审议意见,市政府高度重视,及时反馈各相关部门,逐项督促做好整改落实工作,并专题就审议意见的落实情况向市七届人大第三十二次常委会议进行了报告。通过市人大、市政协的有效监督,各部门针对工作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切实加大整改力度,有力促进了全市经济社会的平稳较快发展。4.实施预警监控,着力攻坚克难。根据省政府控物价降能耗减排放保增长专题会议要求,为确保全年各项目标任务的顺利完成,市政府78次常务会议决定对经济运行实行预警监控措施,设立了预警警示指标。召开了全市“控物价降能耗减排放保增长”专题电视电话会议,安排部署了四大攻坚任务,要求各县区、各部门在第四季度消化前9个月欠账的基础上,全面完成年初确定的各项任务,出台了一揽子调控监管政策,先后下发了《白银市人民政府关于强化经济运行调控确保完成全年发展目标任务的实施意见》、《白银市人民政府关于实行预警监控坚决遏制市场价格过快上涨的实施意见》、《白银市人民政府关于实行预警监控确保完成全年节能降耗目标任务的实施意见》和《白银市人民政府关于实行预警监控确保完成全年污染减排目标任务的实施意见》,对各项指标完成实行逐月预警监控,为确保全年目标任务完成奠定了坚实基础。

5.严格督查考核,强化保障措施。为切实做好各项目标考核工作,市上下发了《白银市目标管理考核办法》,有关部门制定了单项目标考核办法,逐项确定分值,严格考核程序和具体奖惩措施。市政府从相关部门抽调专人组成重点项目建设和四大攻坚任务督查组,深入县区、部门、企业开展督查落实工作,并将结果作为年终考核主要依据。特别是针对重点项目建设进展不平衡、个别项目推进慢的实际,市上召开了项目建设推进汇报会,并建立了重点项目定期通报制,推动重点项目建设。通过有效的督查考核措施,加快了工作进度,提高了工作效率,为促进全年目标计划的落实提供了有力保障。

(三)计划执行存在的问题

总体上看,全市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较好,主要经济指标快速增长,为“十二五”规划起好步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经济社会发展中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一是经济总量小,人均占有水平低,促进发展的内生动力不足,市场化融资程度不高,自主创新能力不强。二是完成固定资产投资的任务十分艰巨。由于受宏观调控政策、房地产投资增效放缓以及国家对固定资产统计口径进行调整等方面的影响,加之缺乏大项目的支撑,实现投资较快增长的难度加大。三是三次产业发展有待提质增效。农业特色产业规模化、产业化水平有待提高,农产品加工企业科技创新能力相对较弱,没有形成品牌效应,整体竞争力不强。绿色有机农业及制种产业的发展速度还不够快,农产品质量的安全体系建设仍然存在薄弱环节。工业经济增效减缓,难度加大。原材料、人工工资以及融资成本的大幅上升,“高进低出”的价格走势,增加了企业生产的经营成本,加大了工业经济增效的难度。服务业发展整体水平有待提高,行业内部结构不合理且新型服务业发展不足。四是价格水平仍然高位运行,物价的持续上涨对消费形成制约,市场及流通等环节的监管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大。五是居民收入水平偏低。受居民收入增速低于经济发展速度、收入分配调节体系不健全及社会保障制度不完善等因素影响,全市城乡居民收入虽然有一定的增长,但除去物价上涨因素实际收入水平仍然偏低,成为影响居民幸福感的客观因素,也是制约居民消费需求不旺的根本原因。六是节能降耗形势仍然严峻。白银是资源型产业为主导的地区,“十一五”时期全市万元生产总值能耗已下降20.45%,重点企业节能降耗空间已十分有限。在火电及有色等高耗能行业拉动工业经济增长的同时,能耗增幅居高不下,保增长与降能耗的矛盾越发凸显。对于这些问题,我们将在今后的工作中努力加以解决。

二、2012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预期目标及主要任务和措施

2012年是新一届市委、市政府带领全市人民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开局年。市第七次党代会以“融入中心,跨越发展,为建设繁荣文明幸福白银而努力奋斗”为主题,明确提出今后五年在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目标的基础上,经济社会发展迈上新的台阶,经济结构调整取得重大进展,综合实力更加雄厚,城乡面貌明显改善,体制机制不断完善,公民素质全面提高,社会大局和谐稳定,人民生活更加幸福,兰白都市经济圈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效,我市在全省的地位进一步巩固提升。力求发展速度快于全省、发展效益高于全省、发展质量优于全省,努力实现“四翻番、三提升”的奋斗目标,确立了“民生优先、项目带动、三化联动、创新引领、绿色发展、和谐发展”的战略要求。根据新形势新任务,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生产总值增长13%,工业增加值增长17%,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增长13%,财政收入略高于生产总值增长,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4.5%左右,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以内。万元生产总值能耗下降和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控制在省上下达指标内。基于上述目标,重点抓好九个方面的工作:

(一)贯彻“中心带动”战略,夯实联动发展基础

一是积极争取国家支持。抢抓国家继续实施西部大开发、支持甘肃发展、资源型城市转型、循环经济示范区、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有色金属加工及新材料基地建设、棚户区改造和省上区域发展战略、加快开发区发展等方面重大政策机遇,组织实施好《兰州—白银经济区发展规划》,加大工作力度,搞好政策对接,细化工作措施,谋划一批重大项目,争取更大支持。继续做好国家资源枯竭城市财力性转移支付资金、资源型城市吸纳就业资源综合利用和发展接续替代产业等专项资金的争取工作。

二是强力推进园区建设。坚持统筹谋划,整合资源,集中财力的原则,依托白银现有的产业基础和资源条件,按照轴线延伸、板块聚集的总体思路,充分利用国家级白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金子招牌,以兰白、刘白高速公路和黄河为轴线,以白银区、平川区、刘川工业区、景泰正路工业区为支点,构建总规划面积300平方公里的工业集中区空间格局,以着力打造国家级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基地为契机,全面开展白银工业集中区规划建设,健全完善管理体制和省市协调联动机制,力争比照兰州新区开发建设管理模式建立组织机构开展工作。积极争取国家投资和国际金融组织贷款,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步伐,谋划引进一批具有支撑能力的大项目、好项目。对接兰州新区开发,规划建设景泰正路工业区,推进兰州至景泰经济长廊建设。

三是融入中心联动发展。按照面向兰州、依托兰州、服务兰州的发展思路,充分借助兰州交通、物流、科技、金融、人才、信息等方面的优势,主动融入,促进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实现借力发展。充分发挥我市区位和资源优势,加快建设兰州能源建材供应基地、鲜活农畜产品供应基地和旅游休闲目的地,共建共赢,实现联动发展。主动搞好规划、产业、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方面的对接,遵循市场规律,实现融合联动发展。

四是加快建设特色城镇。立足兰白核心经济区建设,以中心城市为龙头、以三县县城为纽带、以重点城镇为平台,构建区域城镇体系,完善提升城市功能。做好市区总体规划及道路、给排水、供热供气等专项规划编制工作,完成老城区7平方公里控制性详规及小城镇规划编制等工作。高度重视规划实施管理,在城市规划设计中融入铜城文化和黄河文化元素,精心打造一批地标性建筑,搞好城市水系规划,增加文化内涵,凸显地域特色。加强白银区与平川区、刘川新区的协调联动、功能互补,加快城中村改造、国有工矿棚户区改造、县区旧城改造步伐。推进市列小城镇建设进程,支持黄河沿岸城镇优先发展。

(二)创新招商融资方式,推动项目开工建设

一是抓好项目前期谋划。准确把握国家产业政策,国家对西部落后地区的资金支持方向以及省上的整体规划,争取在循环经济、产业转移、园区建设、污染源治理、生态建设和关键性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谋划凝练一批项目,加速办理项目规划、用地、环评、能评等方面的审核备案手续,形成储备一批、开工一批、建成一批的良好项目工作机制。加快推进景泰至中川机场、景泰至礼县高速公路、白银至景泰黄河石林高等级公路、兰白沿黄快速通道、包兰线银川至兰州扩能改造工程(白银段)、红会支线铁路改扩建及延伸工程、干塘至武威增建二线景泰段、白银至平凉铁路、西北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产业基地、西部有色金属新材料研发生产示范基地、中石油永登至白银成品油输油管道及白银油库扩建、华鹭铝业155千安培预焙槽产能置换、黄河黑山峡梯级开发、黄河靖南峡水电站、甘宁两省中北部扶贫暨生态移民兴电二期供水工程等18个总投资超过千亿元的重点项目前期协调、论证规划、立项争取工作。

二是做好项目规划编制。按照“发展抓项目,根本抓规划”的要求,结合国家、省上和全市“十二五”规划重点,以及国家政策走向和投资方向,组织相关部门、单位及企业抓好对重大项目的前期规划编制,加强汇报衔接,争取列入国家、省上专项规划。重点配合做好《兰西格经济区发展规划》和《黄河上游经济带建设规划》、《陕甘宁革命老区振兴规划》的编制工作,并依据上述规划,精心组织编制《白银市生产力布局规划》、《白银市产业布局规划》和《白银市开发区(工业集中区)发展总体规划》,及时修编城市建设规划,确保我市提出的各项重点工作任务落实到每个具体项目上,实现利益最大化,为推进规划实施和促进投资较快增长提供有力支撑。

三是抓好重大项目建设。加快87个续建项目进度,完成投资70.02亿元。确保白银公司铜冶炼、锌冶炼,广泰、宏达10万吨铝型材,扎布耶锂业废渣综合利用,郝氏碳纤维节能复合材料,中电国际新能源白银20兆瓦光伏发电、华电景泰马昌山风电二期等72个项目年内建成;刘化集团25万吨硝基复合肥、寿鹿山日产4500吨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等15个项目完成投资12.67亿元。确保新开工142 个项目,完成投资57.58亿元。力争靖煤集团煤矿安全技术改造、白银供电公司电网建设与改造、会宁西城产业开发区基础设施建设等63个项目竣工;开展资源勘查,摸清资源状况,抓好白银公司内蒙萤石矿开发、陕西和西藏等3家矿山收购,加快靖煤集团庆阳环县沙井子西、宁中煤炭资源基地及煤矿矿井建设。力争白银市热电联产、靖远、景泰25万千瓦风电场、平川区城市供水改扩建工程、黄河上游生态环境综合治理试验示范区、国家防灾减灾物流储备基地、白银至中川机场等级公路、全市等级公路改造升级等12个项目立项建设,完成投资100亿元。进一步规范项目管理机制,严格项目建设“四制”要求,推进地方配套资金及时足额到位,建立健全项目联合检查监督制度,加大项目稽察力度,加强资金监管,确保项目建设合法合规,及早建成发挥效益。继续实行投资目标责任制和部门联动机制,提高项目审批会商效率,全力推进项目建设。

四是改进招商引资方式。坚持以项目为核心,依托全市资源优势和产业特点,创新招商引资方式,转变项目引进思路,从招商引资向招商选资转变,把引资重点从注重数量引进转到追踪精品项目、从注重广泛吸纳资金转到重点打造产业链条、从注重提供优惠政策转到提升比较优势上来,认真研究终端市场,实行点对点招商,重点引进一批污染程度低、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的项目,力争在承接产业转移中实现招商引资的新突破。继续做好签约项目的跟踪落实工作,提高项目履约率和资金到位率。

五是拓展投资融资渠道。加快企业重组联合,推动白银公司、聚银公司上市。扶持有条件的中小企业在中小企业板和创业板上市,扩大直接融资规模和比重。鼓励民间资本参与重点产业和基础设施建设,撬动民间投资。搭建银企合作平台,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及担保体系建设,建立灵活务实高效的融资平台。创新担保方式,建立中小企业信用贷款、信用担保风险补偿机制,提供高效便捷的担保服务,确保项目建设资金落实。积极引进股份制银行在我市设立分支机构,支持发展地方银行和村镇银行,提升金融机构的服务水平。实施好世行、亚行等国际金融组织的主权外贷项目,谋划一批外资项目,争取亚行贷款白银城市发展二期项目进入国家三年滚动规划,提高利用外资的质量和水平。

六是加快财政支付进度。财政支付进度要保持与项目建设进度同步,对项目建设的前期费、园区建设的专项费和市政府重点投资项目的支出,要优先支付,发挥资金的使用效率。

(三)落实宏观调控政策,保持物价基本稳定

一是保障供应。全力保障主要农产品、基本生活必需品、重要生产资料的生产和供应,加强蔬菜生产基地建设,完善扶持生猪、奶牛、禽蛋生产和农资综合补贴等优惠政策,积极扶持粮食、蔬菜等农产品的生产,切实抓好粮食、肉食、蔬菜等“菜篮子”工程,保证群众生活必需品货源充足,供需平衡。二是降低成本。降低重要商品市场的流通成本,加强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积极开展农超、农贸、农校对接,畅通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规范和降低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和超市的进场费、集贸市场的摊位费及卫生费,从源头上降低成本。三是完善制度。完善重要商品的储备制度和主要农产品零时收储制度,加快启动实施价格调节基金制度,增强市场的调控能力。四是创新方式。创新中低价位商品的供应方式,建立适合中低收入群体的消费市场,满足中低收入群体对日常消费品的需求。五是加强监管。加强价格预警监控和市场监测监督检查,充分发挥价格调控联席会议的作用,调动各部门及各方面的积极性,及时发现苗头性、倾向性的问题,重点整顿粮油、蔬菜、农资流通、教育、医疗、商品房销售等领域价格秩序,加强成本监审和节假日市场价格监管,严厉打击哄抬物价、垄断定价、价格欺诈等不正当竞争行为,维护市场繁荣和物价的基本稳定。

(四)发挥农业特色优势,提高农民收入水平

一是稳定粮食生产。把推广全膜双垄沟播技术作为农村经济特别是粮食增产的关键,确保稳定在125万亩,突出发展玉米和马铃薯,种植面积均达到100万亩,稳定发展小麦、水稻、小杂粮等优质粮食品种,粮食总产量稳定在70万吨。实施好国家新增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景泰示范项目,加快建设会宁、靖远、景泰产粮大县。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完成测土配方施肥320万亩,发展高效节水示范田40万亩,确保水地粮播面积稳定在90万亩。

二是壮大特色产业。进一步发展壮大瓜菜、草畜、林果等产业。大力发展无公害、绿色、有机优质蔬菜产品,新改建日光温室1万亩。加快牛羊产业大县和奶产业建设,重点扶持规模养殖场、良种繁育体系和检测体系建设,新建标准化养殖小区(场)50个,全市牛饲养量达到15万头,羊饲养量达到360万只。大力推广农牧复合型生态循环农业,力争秸秆利用率提高到55%以上,废旧农膜回收利用率达到45%以上。加快建立马铃薯一级、二级良种扩繁基地,脱毒种薯覆盖率保持在100%。

三是推进农业产业化。制定更加有效的扶持政策,培育和发展产业化龙头企业,逐步增强带动能力。培育一批规模型、成长型、创新型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形成产业集群优势,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58%以上。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控制源头污染,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大力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力争加入合作社的农户比重提高3个百分点,50%以上的农产品通过企业和合作社加工、销售。扎实推进农业科技服务和新型农民培训工作,加大农业新品种和新技术的引进、实验、示范、推广力度,加快农业机械化、信息化、标准化进程,力争科技对农业增长的贡献率提高1个百分点。

四是注重农村基础设施。加快工农渠泵站改造,抓好引洮一期会宁北部供水、靖远双永人畜饮水及生态供水工程建设,争取靖会、兴电、刘川大型泵站改造列入国家计划。发展有效灌溉面积2.5万亩,兴修梯田15万亩,解决10万农村人口饮水不安全问题。新建农村户用沼气3189户、大型沼气工程5处、小型沼气工程11处。新建农村公路400公里、通乡油路80公里。加快10个乡镇客运站和350个村级停靠点等项目建设。继续推进空白乡镇邮政所建设。五是加大扶贫开发力度。积极拓宽农民就业创业空间,增加农民经营性收入和工资性收入,促进农民增收。实施整村推进项目20项,新建、改扩建小型水利工程20个。实施以工代赈项目10项,完成易地扶贫搬迁460户2194人。

(五)突出工业主导地位,促进产业转型升级

继续实施工业强市战略,突出工业在全市经济发展中的主导地位,优化产业布局,改造提升传统产业,通过发展循环经济,延伸产业链,促进主导产业转型升级。积极发展以新能源产业为主的战略性新兴产业,进一步扩大工业经济总量,加快工业化建设步伐。

一是强化服务,全力支持企业发展。树立服务意识,把服务企业作为促进工业经济快速发展的主要抓手。加强工业经济运行分析预警监测,重点做好31户企业产品铁路运输任务,搞好煤电油运等生产要素的保障供应。支持白银公司等大中型企业加大后续找矿力度,解决好企业办社会职能遗留问题。加快推进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发展,提升服务企业发展水平。

二是抓好协调,做大做强优势产业。建立重点企业定期会谈协商机制,助推重点产业改造升级,做大做强。重点协调做好白银公司铜冶炼技术提升改造、锌冶炼资源综合利用技术提升、贵金属综合利用、小铁山多金属矿深部开拓工程及选矿节能工艺技术提升工程、银光公司12万吨PVC等项目达标生产,加快推进白银有色长通公司电线电缆生产线、银光公司5万吨TDI和2万吨PC、靖煤公司环县沙井子西及庆阳宁中煤矿矿井建设、刘化集团25万吨硝基复合肥等项目进度。实施74项重点工业项目,完成投资78亿元。

三是重视投入,推进技术创新和产学研联合。不断完善企业科技创新投入机制,切实加强技术创新平台和研发队伍建设。充分发挥国家级、省级技术开发中心的作用,强化产学研合作,积极推进重大技术攻关,广泛推广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和新设备,尤其重视我市目前在全国同行业具有代表性技术或领先水平的炭纤维复合材料真空高温技术、兆瓦级风电叶片制造技术、碳酸锂生产加工技术、超导变电站核心技术、TDI大规模产业化技术、稀土萃取分离技术等10项技术的应用,提升产品市场竞争力。

四是优化政策,繁荣壮大非公经济。进一步完善鼓励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快速发展的优惠政策,优化政策环境,降低市场准入门槛,除国家明令禁止的外,凡允许国有资本和外资进入的领域,一律对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经济开放。鼓励中小企业围绕大企业和重点项目发展配套产业,拉长产业链和产品链,形成产业集聚。鼓励大企业把非核心的生产制造外包给中小企业,促进中小企业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

(六)加大环境保护力度,抓好生态文明建设

一是持之以恒开展造林绿化。统筹搞好城市绿地系统建设,实施重点林业生态建设工程,大力发展经济林,努力让绿色拥抱城市,让生态造福人民。全年完成造林绿化32万亩,其中:特色经济林10万亩,农田林网3万亩,城区及大环境绿化1.3万亩,绿色通道700公里,“千村万户”村屯绿化点200个、庭院绿化示范户5000户。二是继续强化环境综合治理。坚持绿色发展,促进产业生态化,构建节约、高效、环保的低碳产业体系。加快实施白银城郊东大沟流域农田重金属污染治理示范工程、白银公司铅锌冶炼厂含铅镉酸性废水改造项目、白银公司危险废弃物储存库等重金属污染治理工程。加强工业废水排放管理和循环利用,继续推进大气污染和水污染防治,支持清洁能源建设,淘汰落后工艺设施,及时查处偷排和超标排污等环境违法行为。推进有色金属冶炼灰渣、粉煤灰等工业废弃物综合利用,全面完成历史遗留铬渣的无害化处置,全力搞好煤矿塌陷区治理。高度重视农村环境污染防治,加强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和农业面源污染治理。三是强力推进节能减排工作。全面开展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工作,提高能源利用率。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全过程控制污染物排放,不断延伸产业链,促进资源循环利用。积极组织编制节能减排和循环经济项目,加大对节能新技术、新产品的推广和应用力度,积极引进实行节能新机制。加大淘汰落后产能力度,加快推进建筑节能和公共机构节能。深入开展节能、节地、节水行动,强化矿产资源保护和综合开发,推动形成文明、节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

(七)发展现代服务产业,扩大城乡消费需求

一是加快发展物流业。推动物流业与制造业联动发展,逐步完善仓储、配送、信息等服务平台,积极发展连锁经营、电子商务、物流配送、农副产品仓储等物流业,谋划建设白银仓储物流园区。二是不断完善市场体系。积极培育土地、产权、资本、技术、劳动力等要素市场,进一步优化商业网点布局,改造农家店200家,建设特色商业街区和市区菜农直销暨蔬菜综合批发市场,推进放心粮油进社区、进农村示范工程,发展社区商业、物业、家政等便民服务。做好“家电下乡”工作。三是加强特色文化建设。重视地质遗迹保护、文物单位申报评级、非物质文化申报等工作,进一步挖掘地方特色文化资源,实施文化精品工程,加大新闻出版和文化市场监管力度,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建设白银大剧院、博物馆、图书馆、档案馆“一院三馆”,抓好乡镇文化站、农家书屋、文化资源共享工程等城乡文化设施建设工作,对全市所有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免费开放。推进20户以下自然村“村村通”工程、农村数字电影放映工程,电视人口覆盖率达到94.9%。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加快文化产业发展步伐,组织实施一批带动辐射作用强的文化产业项目,打造具有白银特色的文化产业品牌,努力提高文化产业占经济总量的比重。四是大力发展旅游产业。继续加强旅游招商引资工作,完善旅游产业体系,整合现有旅游资源,丰富旅游产品,提升旅游链附加值。加大会师圣地红色游、黄河石林风光游、铜城工业游、“农家乐”休闲游等特色旅游宣传推介力度,积极开发旅游产品,促进旅游与相关产业协调联动发展,努力把旅游产业打造成新的支柱产业。力争旅游接待量超过336万人次、综合收入17亿元。

(八)落实民生保障措施,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一是推进教育公平和质量提升。新建改建公办幼儿园15所,50所小学附设学前班。新改扩建校舍20万平方米,建设标准化学校30所,改造农村寄宿制初中30所、寄宿制小学15所,撤并农村中小学80所。二是健全公共卫生体系。加快建设市级重点医院、县区标准化医院、乡镇卫生院、标准化村卫生室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实施医疗卫生工作示范工程、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信息系统建设工程。开工建设县级卫生监督机构和县级急救中心业务用房。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稳定低生育水平,人口出生率控制在13.1‰以内。三是加快发展体育事业。建成全民健身示范村15个,“一村一场”体育设施30个。争取开工建设靖远县体育场及部分乡镇、社区全民健身场。以筹办备战省十三运为契机,完善竞技体育体制机制,深入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四是促进全民就业创业。完成人力资源市场和社会保障服务中心主体工程,新增小额担保贷款基金3000万元,完成就业培训3万人,新增城镇就业岗位2.7万个,输转劳动力30万人次。全面推进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工作。五是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及时启动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联动机制,增加企业最低工资标准,创造条件提高城镇居民收入水平。六是进一步改善住房条件,建设保障性住房3410套。完成省上下达的农村危旧房改造任务。七是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健全矛盾预警和调处机制,强化安全生产和安全监管,切实保障食品药品安全,提高事故灾难及社会安全事件的预防预警和应急处置能力,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八是组织开展文明城市创建活动。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龙头,大力开展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和省级园林城市“五城创建”活动,推进实施人文精神培育、文明风尚引导、白银形象塑造工程,共创共建美好家园。

(九)深化改革创新机制,切实增强发展活力

坚持将深化改革创新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以改革创新拓展发展空间,以改革创新争得发展先机,以改革创新增添发展活力。不断深化重点领域改革,努力构建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

继续深化企业改革,稳妥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配合做好国家、省上对我市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验收工作。加快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五项重点工作,完善基本药物制度,推行新农合“一卡通”,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探索城区建设经营管理体制改革模式,推进财税、金融、投资体制、资源环境等领域改革。认真落实成品油和电价改革方案,严格落实水资源费征收标准,积极稳妥推进资源性产品等价格改革。继续繁荣壮大非公有制经济,让各种资源和资本得到合理配置和有效流通。努力增加科技创新投入,继续深化产学研合作,不断提高创新能力,加快推进创新型白银建设。探索建立实现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的收入分配体系,明显增加低收入者的收入,持续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努力扭转城乡、区域、行业和社会成员之间收入差距扩大的趋势。按照建设服务型政府的要求,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努力为投资创业者提供速度最快,效率最高,环境最佳,服务最优的发展平台。继续规范项目审批流程,简化办理程序,压缩办理时间,方便办事群众。完善联审联办的电子审批模式和电子监察系统,实现各部门的相互监督和市政务大厅的实时监督。深化与沿海发达地区的交流合作,探索出台有利于加快白银经济社会发展的政策措施和具体办法,努力拓宽政策空间,进一步打造充满活力的内陆开放型城市。大力优化进出口商品结构,促进对外贸易方式转变。鼓励引导更多具有潜力的企业参与全球合作和竞争,不断开拓国际市场。完成进出口总额10亿美元,增长10%以上。

各位代表,2012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大政方针已经确定,目标催人奋进,任务繁重艰巨。我们将按照市委的统一部署,围绕本次会议提出的任务,开拓创新,锐意进取,齐心协力,狠抓落实,努力推进全市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

第三篇:白银市环境污染

白银市环境污染

甘肃省白银市的名字让人一听就忘不了。实际上,白银市最大的特产不是白银,而是铜,它的铜产量曾连续18年位居全国第一,因此白银市还有个外号,叫铜城。不管叫白银,还是叫铜城,两个名字都给人美好的印象,可它的环境实在与美好的名字相差太远。

甘肃省白银市位于甘肃省中部,境内蕴藏着丰富的铜、铅、锌等重金属,新中国成立后组建了一批以金属冶炼、重化工为主的国有企业,曾经连续18年铜产量位居全国第一。

上世纪90年代以来,这些国有企业设备老化,自身积累减少,经济效益下降,环保投入不足,“三废”排放长期不能达标,对当地环境造成了严重破坏。

近几年,白银市各种污染事故不断发生,2002年底,白银市发生了历史上最为严重的污染事件,污染事件发生时白银市空气中二氧化硫的含量高达7.36毫克 /立方米,比1955年导致5000多人伤亡的伦敦污染事件还高一倍。

2004年下半年,在短短几个月的时间里,白银市又先后发生7次严重的污染事故。

烟雾和蒸汽,特别下雨以后,二氧化硫大量附着到地上能见度就非常低最严重的时候达到了十几米。污染事件接二连三降临到白银市头上,并不偶然。白银是国家在“一五”期间重点建设的老工业基地,依靠有色金属冶炼和煤电能源开发,短短五十年,白银就成了甘肃省第二大城市。但是,严重依赖资源型产业,也让白银陷入了环境困境,大量高污染企业,工艺落后,设备陈旧,成了城市中的一个个毒瘤。

在白银市厂矿企业比较集中的郝家川地区,远远望去,冒着黑烟的烟囱随处可见,其中的一家水泥厂,两个烟囱正在冒着浓烟,整个场区弥漫在烟雾之中。

尽管知道烟囱坏了,烟囱正在超标排放,但是银城水泥厂并没有立刻停掉设备的意思。和银城水泥厂相隔不远,有一个烟囱冒着浓浓的黑色烟雾,循着烟囱,那就是白银有色金属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铜冶炼厂,厂区烟雾弥漫,现场工作的工人都带着厚厚的口罩,整个场区散发强烈的硫酸味,距离设备稍微近一点,记者被熏得连眼睛都难以睁开。

同样污染严重的还有白银有色金属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的第三冶炼厂,不说和国外,就是和国内的同行相比,第三冶炼厂的设备都已经落后了整整三十年,排出的废气严重超标。职工铅中毒率达到78%以上,很多职工由于受环境影响,他的身体状况是很差的。”

甘肃白银是黄河流域最大的重金属污染源

在白银,有两个污染巨无霸,一家是刚才看到的白银有色金属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另一家是甘肃银光公司,这两家企业排放的高浓度工业废气,最严重的时候能超过国家标准14倍。更严重的是,它们不仅把白银的天弄的乌烟瘴气,连流过白银的黄河,也在劫难逃。

在黄河白银段,有一条白银市的最大的排污河——东大沟,东大沟的污水源源不断得排进黄河,看起来不太黑的污水污染程度却很严重。按照国家有关环保的要求,这种水是不能排进黄河的

根据白银市环保局提供的2005年东大沟污水的污染数显示,东大沟排入黄河废水的重金属铜铅锌镉砷都严重超标,其中最严重的砷超标达25.68倍。一年排的量有1894万吨。”

向东大沟排放污水的10多家企业都属于白银有色集团责任有限公司,其中有一半以上的企业都是和铜冶炼厂的污水一样,没有经过任何处理就直接排放.在白银市环保局的一份材料里面明确指出,白银是黄河流域最大的重金属污染源。

白银环保部门面对严重的污染束手无策

严重的污染,为白银市赢到了很多不光彩的纪录,现在白银不仅是黄河最大的重金属废水污染源,还是黄河上游最大的氨氮废水污染源、甘肃省最大的二氧化硫和硫酸浓缩废气污染源。面对一连串的纪录,当地的环保部门却显得束手无策。

在白银市,环保不达标的企业还有很多,和银城水泥厂相邻的一家动力厂,烟囱排放严重超标,长期以来,环保部门同样一直在要求其限期治理,但是也是限而无期,在一张2006年一月白银市环保局在检查时拍摄的照片可以看到烟囱冒着黑烟。

白银的治理计划需要资金2亿多元,如果治理计划得以实施,东大沟的污水处理后将被循环利用,基本不再向黄河排放,黄河流域最大的重金属污染源将彻底消失,但是同样由于没有资金,治理计划已经作了十多年却一直都没有实施,东大沟到目前为止仍然在源源不断向黄河排放着重金属严重超标的毒水。

2005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盛华仁到白银视察污染状况,随后,白银历史上最大的环保工程——白银有色金属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铜业公司制酸系统改造工程开工建设,工程由国家环保总局、国家发改委、甘肃省环保局共同支持,耗资2.48亿元。

2月12日,工程正式交付使用后大幅度减少白银市的空气污染状况。

甘肃白银最大的污染源是当地历史悠久的国有企业。对于一些新开工的高污染高能耗企业,可以很容易做出关停并转的决定;但对于像白银市的这些老国有企业,却很难下决心停掉,因为这些企业大多亏损运行,靠它们自己来解决污染问题,完全不现实;但如果要关掉它们,成千上万的国有企业职工如何安置,同样是一个大问题。

事实上,在过去计划经济的几十年里,有许多国有企业,为国家贡献了它们所创造出的绝大部分财富,剩下的财富仅仅够工人们过上温饱的生活,无论是企业的发展还是周围环境的治理,企业根本无能为力。国家应该而且必须对它们施以援手,帮助它们治理污染。一是因为道义应该这样做,二是现实如此,只有帮助解决它们的历史包袱,企业才能实现节能减排的目标。

今年7月5日,国家环保总局对甘肃省白银市下达了暂停“除污染防治和循环经济类外所有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审批”通知,并限期整改。

白银市委、市政府痛下决心治理污染。白银公司、银光公司、稀土公司等一批国有老企业,在生产经营陷入严重困难的情况下,通过争取国家项目,拿出上亿元资金,投入到污染治理之中。

2005年8月,白银市政府拿出当年财政收入的四分之一,即6000万元,用于支持当地最大污染源白银公司铜冶炼制酸系统污染治理工程。每年就可减少排放二氧化硫4.7万吨,占了甘肃省二氧化硫减排量的70%。

作为白银市另一重要污染源的银光公司,今年开始了全面的污染治理。已向国家申请了3.98亿元硫酸雾治理改造资金,计划引进国外先进的真空浓缩技术,通过两年的工程建设,到2009年,把企业排放的硫酸雾治理好。

白银市治理污染的信心和决心很大,目前已经取缔关闭违法排污企业69家,对甘肃稀土公司下达了限期治理通知书,对其他6家排污企业下达了停产治理通知书。今年已确定保证年内完成减排3.3万吨二氧化硫、1500吨化学需氧量的目标。

加强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实现绿色转型,遏制了污染加重的趋势,白银市环境综合治理取得了显著成效,正在走出严重污染的阴影,再造天蓝、地绿、水净、气爽的美好环境,逐渐步入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新天地。

第四篇:廉租房

关于公布杭州市萧山区2010年廉租住房租金补贴申请受理公

(时间:2010年12月02日)

为进一步解决我区城镇居民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困难,根据《杭州市萧山区城镇廉租住房保障管理实施细则》(萧政办发〔2008〕158号)及《杭州市萧山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扩大廉租住房保障范围的通知》(萧政办发〔2010〕208号)文件精神,现就萧山区2010年廉租住房保障(租金补贴)申请受理事宜公告如下:

一、申请时间:

各申请家庭申请廉租住房保障(租金补贴)的时间为2010年12月2日—12月16日。

二、申请条件:

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家庭,可以申请廉租住房租金补贴:

1、申请家庭至少有一人具有本区城镇常住居民户口并居住5年以上;

2、申请家庭持有区民政部门认定的《杭州市萧山区最低生活保障救助证》(以下简称《救助证》)、区劳动保障部门、区总工会认定发放的《杭州市萧山区特困家庭援助证》(以下简称《援助证》)或2003年已摇号取得安居房购房房号,因经济困难而无能力购买的困难家庭;申请家庭人均年收入在城镇低保标准2.5倍(2010年萧山区城镇居民最低生活标准为每月440元,即人均年收入13200元以下);

3、申请家庭人均现有房产建筑面积在15平方米(含)以下且家庭现有房产建筑面积在45(含)平方米以下。

其他条件认定按萧政办发〔2008〕158号文件执行。

三、申请方法:

(一)符合廉租住房租金补贴条件的家庭,携带申请人及家庭成员的身份证、户口本、婚姻状况证明(结婚、离婚、配偶死亡证明、单身证明)等证件到户籍所在社区领取以下表格(申请人户籍不在社区的按户籍所在镇街指定社区受理):

1、《杭州市萧山区廉租住房保障申请表》(一式二份)

2、《萧山区申请保障住房收入证明》或《萧山区申请保障住房收入具结书》

3、家庭成员属农业或农转非户口的领取《萧山区申请保障住房批地建房证明》

(二)申请家庭如实填报后于申请截止日前向社区提交下列材料:

1、《杭州市萧山区廉租住房保障申请表》(一式二份)

2、家庭成员身份证明、户口本和婚姻状况证明(单身证明需原件)

3、家庭成员收入证明:设有劳动人事部门的单位职工,由单位劳动人事部门出具收入证明;退休人员提供由社保出具的收入证明;失业人员出具由区劳动保障部门发放的《失业证》,并填写收入具结书;其他就业人员填写收入具结书;低保人员出具有效的由区民政部门认定的《救助证》,特困家庭出具有效的由区劳动保障部门、区总工会发放的《援助证》。

4、家庭成员房产情况证明:如承租公、私有住房需提供住房承租证明;户口属外地城镇户口的,由当地房地产管理部门出具住房情况证明;户口属农业或农转非户口的,由当地批地建房管理部门出具批地建房证明。

社区根据申请家庭提交的材料打印《萧山区住房保障房产查档申请表》(一式二份)统一到区房地产管理处进行房产查档。对照我区廉租住房租金补贴申请条件对申请家庭进行核实,对符合条件的家庭在规定时间内予以公示7天,公示期满无异议的报镇街初审,镇街初审盖章后将申请表及相关证明材料移交区民政局进行收入审核认定,后由各镇街交区住房保障办复核。

复核后符合条件的申请家庭将在《萧山日报》及区政府网站上予以公示,接受社会监督。

四、保障标准:

申请家庭廉租住房租金配租标准:1人户家庭按建筑面积36平方米(含申请家庭核定的房产面积,下同)标准配租;2人户家庭按建筑面积40平方米标准配租;3人户及以上家庭按建筑面积48平方米标准配租。

对持《救助证》或《援助证》的申请家庭全额发放货币补贴;对认定为低收入的申请家庭按60%发放货币补贴。

五、其他事项;

请各申请家庭在申请前仔细阅读《杭州市萧山区城镇廉租住房保障管理实施细则》(萧山区政府网站),了解政策条件,如实填报,对采取虚报、隐瞒、伪造等手段骗取廉租住房租金补贴的家庭将取消其配租资格,并按照萧政办发〔2008〕158号文件相关规定处理。

第五篇:廉租房

廉租房

所谓的廉租房是中国推行解决城市特困人口住房问题的一项保障措施。廉租房的分配形式以租金补贴为主,实物配租和租金减免为辅。

2014郑州廉租房申请条件

1.具有市区常住人口且家庭成员中至少有1个人取得本市常住户口3年以上;

2.持有民政部门发放的《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领取证》,或者家庭人居月收入低于我市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2倍的低收入家庭认定证明;

3.无自有住房,或人均住房建筑面积低于12平方米。

申请廉租房应以家庭为单位,家庭成员间具有法定的赡养、抚养及扶养的关系,包括申请人及其配偶、子女、父母等。申请家庭应当推举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家庭成员作为申请人。

2014郑州廉租房价格

近日,从郑州市房管局相关部门了解到,郑州廉租房分配原则是每个人能分到20平米以下的面积,郑州廉租房的价格在0.36元/平米。

高新区的西湖春天小区内18层高的青色大楼是郑州市2011年新开工的公共租赁房的一部分,共有165套。据相关人士称高新区公共租赁房的租金标准为每月每平方805元,而附近房租为每月每平方12-15元。据了解为了加大公共租赁房的建设力度,高新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去年还投入2350万元对瑞达路上一栋未完工的楼房进行改造,改造后还可以增加70套公共租赁房,目前该楼正在进行天然气安装。

通过上述的介绍,相信大家对郑州廉租房申请条件及郑州廉租房价格等内容都有了一定的了解,当然这些信息都会随着时间的变化而不断改革,希望您时刻关注我们的最新资讯,那对您申请廉租房也会有很大的帮助。

我给你整理了公租房/廉租房的申请条件和所需要的材料,供你参考:

中等偏下收入住房困难家庭、新就业职工和来郑务工人员等,只要满足郑州公租房申请条件,皆可到各区管委会或街道办事处提出申请。

郑州公租房申请条件:

郑州公租房申请条件依据人群的不同也有一定的差异。

(1)郑州公租房申请条件之中等偏下收入家庭

同时具备以下条件可申请公租房:

1、家庭成员中至少有1人取得本市常住户口3年以上;有户口迁入的,迁入时间必须在2年以上;

2、家庭成员无自有住房或未租住公有住房。(公有住房是指如家属院、职工宿舍等企、事业单位投资兴建的房屋、住宅);

3、家庭人均月收入低于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5倍。(目前,郑州市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5倍为1900元);

4、单身人员年龄应满28周岁。

(2)郑州公租房申请条件之新就业职工

同时具备以下条件可申请公租房:

1、具有本市常住户口(此户口需持有郑州市居住证进行申请办理);

2、已与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此条被大多数新就业职工所忽略);

3、月工资、家庭净资产低于相关标准(目前,对于新就业职工,这一标准调整为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6倍,即2280元;预计未来将逐步调整为8倍,即3040元);

4、本人及父母在本市市区无自有住房。

(3)郑州公租房申请条件之来郑务工人员

同时具备以下条件可申请公租房:

1、连续缴纳社会保险1年以上或累计缴纳社会保险3年以上(或持有郑州市居住证1年以上)

2、已与用人单位签订2年以上的劳动合同;

3、月工资低于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5倍,即1900元;

4、在本市市区范围内无自有住房;

以上三种人群在确定满足郑州公租房申请条件之后,就可按照郑州公租房申请流程进行申请了。

当然,人群不同,郑州公租房申请流程及所提交的材料也有所差别。

(1)、郑州公租房申请流程之中等偏下收入家庭

符合郑州市公租房条件的中等偏下收入家庭须以家庭为单位,向户籍所在地的社区提出申请,领取《郑州市公租房申请表》如实填写,交由户籍所在社区或居住地社区受理,之后交由街道办事处、市民政部进行初审、复审。审核无异议的由区住房保障部门核准并备案,备案结束后,区住房保障部门向申请人发放资格证并进行配租。

(2)郑州公租房申请流程之新就业职工及外来务工人员

符合郑州市公租房条件的新就业职工和外来务工人员,需经用人单位统一向街道办事处领取《郑州市公共租赁住房申请表》,向街道办事处提出申请。申请核准后,交由相关部门审核、备案,备案结束后区住房保障部门向申请人发放《郑州市公共租赁住房租赁资格证》。

下载白银市廉租房word格式文档
下载白银市廉租房.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廉租房

    廉租房,是由政府在住宅领域实施社会保障职能,向具有城镇常住户口的最低收入家庭,或者说是住房弱势群体提供的租金相对低廉的普通住宅,或由私人机构开发经营、政府提供补贴的商品......

    廉租房

    达州通川区第二批廉租住房实物配租正式实施2011年10月09日 16:47来源:新华网四川频道手机看权威新闻10月9日,从达州市通川区经济适用和廉租住房办公室获悉,为切实解决通川区城......

    廉租房

    北京廉租房准入标准 区县城六区门头沟区房山区通州区顺义区昌平区大兴区怀柔区平谷区密云县延庆县 家庭人均月收入人均住房使用面积 96073***3***31731 7.5......

    廉租房[精选]

    一、什么是廉租房 廉租房是指政府以租金补贴或实物配租的方式,向符合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且住房困难的家庭提供社会保障性质的住房。廉租房的分配形式以租金补贴为主,实......

    白银市城乡规划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科学制定我市城乡规划,加强城乡规划管理,明确有关部门职责,保障城乡规划顺利实施,促进城乡经济、社会、文化和环境协调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

    白银市2010年政府工作报告

    白银市2010年政府工作报告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09年政府工作回顾 过去的一年,在中共白银市......

    白银市实施意见

    白银市人民政府 关于贯彻落实“甘肃省人民政府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投资体制改革决定的实施意见”的意见 (征求意见稿) 各县、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中央在银各单位: 为了全面贯......

    白银市工商局效能

    白银市工商局“六抓六创六解决”掀起“效能风暴” 新闻来源:白银市工商局 发布时间:2012年06月12日 商系统开展效能风暴行动视频动员大会结束后,白银市工商局迅速召开专题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