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企业信息化的整体框架
企业信息化的完整框架
确立和分析企业信息化构成要素,其主要目的在于,为企业提供信息化建设工作中具有实际
效用和指导意义的框架指南,通过专家研究结合企业实际案例分析探讨企业信息化建设存在的内在规律,以促进企业能够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迅速判断信息化建设的水平并发现其中的问
题。
企业信息化构成要素的提出
由于企业是国民经济的构成细胞和命脉,推动企业信息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如何推动我国企业信息化建设,成为各级政府关注的焦点;同时,中国巨大的企业信息化市场中也汇聚着行业主管、企业IT厂商和合作伙伴的多方关注,但在市场竞争激烈的环境下,政府、企业在不同程度上存在着困惑,市场也缺乏统一的游戏规则,企业信息化亟待得到有效的组织和必要的引导。
针对此种情况,2002年4月,信息产业部信息化推进司委托计算机世界研究中心/ 计世资讯(CCW Research)进行企业信息化构成要素研究,开展企业信息化深层次的研究工作。研究的主要目的在于为企业提供信息化建设工作中具有实际效用和指导意义的框架指南,通过专家研究并结合企业实际案例分析探讨企业信息化建设存在的内在规律,以促使企业能够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迅速判断信息化建设的水平并发现其中的问题。例如,不同规模、处于不同信息化实施阶段的企业在各个层面和各个环节应该达到的水平、与成功企业的差距和努力的方向等。研究的出发点在于有效地指导和推进企业信息化工作,将推进工作中的各种要素加以提炼,形成可以量化的核心要素,进而帮助和引导企业对信息化过程中存在的瓶颈问题有比较清晰的认识,提高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针对性。研究的最终成果在于提炼出企业信息化工作中的核心要素,形成基本的企业信息化框架,为企业提供广泛的指导性建议,使企业避免不必要的偏差。构成要素的主体内容
企业信息化是一项革命性工程,本次研究的主要内容也力图涵盖信息化推进过程中的各个方面和各个环节,既有战略层次的要素,也有管理层次、操作层次的要素;既有衡量财务性能的要素,又有衡量技术、管理的要素;既有外部环境因素,又有内部因素;既有较为抽象的一级要素,又有非常具体的二级、三级要素。可以说,“企业信息化构成要素”是一个立体交叉的体系结构,能为企业信息化提供全面的指导。其中五个一级要素分别为:认知与推动、企业信息化投入与产出、制造全过程信息化、经营、管理与决策支持,以及对于企业信息化有着深远影响的外部环境因素。它们各自包括的主要内容是:
认知与推动:其中包括企业各层领导对于企业信息化的认识、相应的企业信息化总体规划和实施方案、机构设置,企业管理基础、企业资源整合与优化以及企业信息化人才培养和基础设施建设。
企业信息化投入与产出:其中包括企业信息化总体投入状况、企业信息化投入所占比例及每年增长状况、投入资金在不同项目中的分配状况以及企业信息化投资所带来的效益。
制造全过程信息化:其中包括标准与信息编码体系的建立和应用、产品管理、数据仓库及其应用、产品设计信息化、生产过程信息化、产品生产制造系统及其应用、生产管理系统及其应用。
经营、管理与决策支持: 其中包括企业资源规划(ERP)系统及其应用、供应链管理(SCM)系统及其应用、客户关系管理(CRM)系统及其应用、辅助决策支持(DSS)系统及其应用及电子商务应用状况。企业信息化外部环境:其中包括国际发展环境、国家信息化政策和经济环境、行业信息化环境及关联企业信息化发展等其他环境因素。
构成要素的行业适用性
企业类型的多样性决定了它们推进信息化的重点也应有所不同。我国企业根据生产方式的不同至少可以划分为五大类型,包括离散型制造企业、流程型制造企业、混合型制造企业、流通企业及服务型企业。其中,离散型制造企业包括机械加工、电子元器件制造、汽车、家用电器、医疗设备、玩具生产等行业;流程型制造企业包括化工、钢铁、医药、造纸等行业;混合型制造企业包括兼具离散型和流程型特征的制造企业;商品流通型企业及项目管理型企业(如建筑业)的生产过程及管理模式与制造业存在较大差异,其信息化关注的重点应有所区别。
以离散型制造企业为例,它遵循着产品本身的生产与市场的发展规律,形成了从专业的零件加工、零部件配套、装配到产品分销至售后服务的一整套制造——销售——服务体系结构。企业产品的生产过程通常被分解成很多加工任务来完成,每项任务仅要求企业的一小部分能力和资源。企业一般将功能类似的设备按照空间和行政管理建成一些生产组织(部门、工段或小组)。在每个部门,工件从一个工作中心到另外一个工作中心进行不同类型的工序加工。企业常常按照主要的工艺流程安排生产设备的位置,以使物料的传输距离最小。另外其加工的工艺路线和设备的使用也是非常灵活的,在产品设计、处理需求和定货数量方面变动较多。
从企业信息化投入方面分析,各行业之间也存在较大差异。总体上看,制造行业比较重视硬件(含自动化设备)和网络建设的投入。随着几年来持续地投入,针对低端应用的硬件设备的投入已经趋缓,但依然有10%的企业其信息化重点放在了硬件设备的添置和升级方面。制造业企业信息化在软件方面的投资比例也呈现越来越大的增长趋势,目前约为40%左右。
对于实施信息化的主体——企业而言,在选购信息系统时应该充分体现行业特色,从企业生产流程特点入手,分清不同类型企业的管理本质和流程脉络,从而选择合适的解决方案。例如,斯达作为传统行业的下游企业和流程型制造企业,其核心能力就是制造能力,需要更多地关注企业内部资源的优化、成本的控制并保证按订单交货,因而成本控制和管控一体化在斯达的管理系统中占有重要位置,这是系统开发过程中必须首先考虑的问题。联想和海尔作为IT、家电行业的上游企业和离散型企业,相对来说更加关注客户关系管理和供应链管理,注重客户服务中心建设和推动以订单流为中心的供应链同步工程。
另一方面,对于企业信息化的服务提供商——IT合作伙伴来说,由于企业在生产及管理流程上存在很大差异,用一套ERP系统服务于所有行业、不同规模的企业,无论从管理学还是方法学的角度考虑都是不现实的。因此,正确对待行业的差异性,是国内每一个ERP产品提供商都不能回避的问题。
企业信息化构成要素研究课题组在研究初期已深刻意识到,行业差异性在企业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的重要作用。综合分析以往的企业信息化建设经验,60%~70%的高失败率曾经让企业裹足不前,其中一个主要原因就在于IT合作伙伴对于企业核心业务了解不够,任何一个良好的解决方案也无法包治百病。
有鉴于此,对于企业信息化建设进行指导的企业信息化构成要素也应该根据企业核心业务和工艺流程的差异而有所不同。为避免因为面面俱到,反而造成顾此失彼的问题产生,仅以制造业企业为例来阐明信息化建设的重点及其构成的核心要素,为制造业企业信息化提供指导性框架。当然,各级核心要素也为其他类型的企业信息化提供了参照。即使在制造行业中,由于流程型、离散型和混合型企业的制造流程和工艺大相径庭,因此构成要素在具体指导某类型企业进行信息化建设时,其构成要素也不尽相同。
相关背景
企业信息化构成要素研究过程与方法
企业信息化构成要素研究涉及电子信息制造、钢铁制造、化工制造、汽车制造、机械制造、烟草制造、航天制造、轻工制造(造纸)、纺织制造等多个细分制造行业,基本体现了制造业企业信息化的全貌。在整个研究过程中先后邀请多达近30位专家参与其中,不同类型的专家包括国家信息化管理机构(信息产业部、原国家经贸委、科技部及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行业信息中心、相关学者以及各大企业主管信息化工作的一把手,他们之中不乏原国家信息化专家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工程院士、教授、高工等在企业信息化方面的资深研究人士。邀请的企业专家均为部委信息化试点及推进代表,如宝钢、斯达、联想、长虹、一汽、海尔、二汽、安彩高科、广西柳工、精纬纺机、红河卷烟……
企业信息化构成要素研究集合了众多专家的智慧并经过了许多企业信息化实际案例的检验,达到了寻找企业信息化内在规律的根本目的,并通过诸多的核心构成要素体现出来。企业信息化构成要素研究和培训工作整体分为以下几大部分:
资料收集及初期预研工作 历时1个月时间,主要内容包括对于目前已有的企业信息化研究体系进行研究、对当前企业信息化的资料进行了解和吸收,同时走访专家、学者和行业信息化主管领导。对企业信息化的关键环节形成初步认识。
企业信息化构成要素研究工作 历时4个月时间,主要内容包括三轮专家调查及相关政府主管机构座谈、专家座谈、行业和企业座谈等小型座谈会。这期间课题组明确了企业信息化进程中的关键问题和核心要素,基本形成企业信息化的框架体系。2002年11月20日,由信息产业部牵头并联合原国家经贸委、科学技术部在北京召开企业信息化构成要素研究高层研讨会,研究成果受到了与会领导和专家的一致认可。
应用研究、案例分析和问卷调查阶段 历时5个月时间,课题组开展了企业信息化构成要素应用的抽样研究工作,选取处于不同信息化建设阶段的企业进行问卷调查、深度访谈和研究。针对各行业的特点,与各行业信息中心联合研究制订出各行业企业信息化的构成要素,并以行业企业信息化的实际应用结合各行业要素进行案例分析。目前已系统开展了电子信息行业、化工行业和钢铁的应用研究工作,随后还将展开更多行业的应用研究工作,为更多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服务。
目前,企业信息化构成要素研究工作即具备了理论基础,又得到了实践的检验。从2004年4月开始,计算机世界报社/计世资讯(CCW Research)将在信息产业部信息化推进司的指导下,在全国范围内展开企业信息化构成要素研究巡回研讨活动,聆听更多专家学者和企业CIO对于该研究成果的意见和建议,为后续的培训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二篇:企业信息化框架协议书
企业信息化战略合作协议
甲方:
乙方:
现就双方共同加速*******公司的信息化建设达成如下战略合作协议。
一、战略合作目标
甲方通过实现信息集成达到企业集中管理的目标,更好地推进企业管理进步,利用信息化的手段来帮助企业更好的全程管理和监控已经建成的
一条完整、稳定、可控的市场+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链,产品的可追溯性和产品品质能够得到更大的提升,最大限度地减少企业生产销售组织过程中的各种不必要的开支和占用,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二、近期合作内容
1.甲方在所属企业的范围内,向乙方提供进行各种管理职能及业务处理过程全面调查的条件,并且在过程中充分介绍甲方的管理经验及信息化应用的特殊要求。同时也把信息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希望改进的设想与乙方进行充分的交流。
2.乙方应派出行业专家及产品专家对甲方目前的信息化状况做出分析,并通过认真与甲方相关领导进行共同研究后,制定出甲方信息化总体框架。同时指出针对甲方应具有的管理模式及信息化的业务处理流程。
3.在总体框架及管理模式的基础上,双方共同探
讨如何充分发挥原信息化过程中建立的各个系统的功能,以便通过整合,完成甲方信息化的整体要求,从而使整个公司的信息化是建立在一个统一完备的数据基础之上。
4.甲、乙双方一致认为信息化建设必须在总体框架的基础上进行的,它将能够保证与今后的系统是一体化的,它体现的是整体规划、分布实施的原则。
5.为了双方的利益,甲乙双方都将共同努力,合作成立项目组,专项完成这个合作。并确信这是一次强强合作,定能达到满意的效果。
6.为取得政府对信息化项目资金的支持,由甲方成立由专人负责向政府对口部门申报信息化有关项目,乙方全力支持和配合获得政府的资金支持。
三、长期合作方向
1.乙方将甲方视为在北京乃至全国范围内的最重要客户,乙方为甲方提供长期的专业化、个性化的服务。
2.根据双方合作做出的信息化框架,按照甲方所需要的范围和进度来整合甲方的信息子系统。
3.随着甲方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和业务的不断拓展,乙方将对甲方新产生的高层次的管理和决策需求给予响应和解决。
此协议为双方的战略合作协议,今后双方针对具体的合作项目和合作内容所商谈的服务和开发合同,都将遵循此战略合作协议。
甲方(印章): 乙方(印章): 法人代表: 法人代表: 签订日期:
签订日期:
第三篇:2015发电企业信息化整体解决方案
方案概述
2.1系统目标
通过计算机软件系统使电厂生产、运行、经营、管理人员完成电厂的生产、经营及各项管理工作,共同达到如下目标:
·提高各级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信息处理能力
·对电厂的生产和经营进行科学管理,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实现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网络化管理,提高管理水平·动态反映电厂的生产情况、设备运行状态、运行成本及上网电价 ·协助进行生产管理,实现设备消缺及状态检修 2.2系统设计原则
·先进性:在考虑实用性、经济承受能力的前提下,尽量采用各项先进、成熟的技术,使系统设计建立在一个高起点上,无论系统的硬件设备和网络产品选型,还是系统集成、软件开发,都应具有一定先进水平,在较长的时间内不落后。
·实用性:系统以满足企业需求为目标,以实用易用取得实效为目的,不搞花架子,不搞形式主义。
·可靠性:可靠性是系统的重要指标,可靠性包括系统硬件的可靠性,系统软件及应用软件的可靠性。系统平台的选择应考察厂商产品的应用情况,并对其进行严格的测试和验收,保证系统平台的可靠性。应用软件的设计也应提供各种容错功能,投入使用前进行全面测试,保证应用系统的可靠性。
·安全性:保证数据不会被非法用户访问,预防病毒侵扰和硬、软件故障对数据的破坏,保证数据来源的唯一性。
·可扩展性:设计时尽量考虑系统对变化的适应性,使得系统不仅能满足电厂目前的业务需要,而且当需求甚至管理模式发生变化时,系统的软、硬件改变与已有系统可以无缝衔接。2.3系统内容
采用现代化的管理思想以及科学的数据处理方法,借助于计算机、网络和通信技术,实现电厂生产时期的全过程(初始阶段、正规阶段、尾期阶段)、全范围(生产运行、设备维护、成本核算、市场经营、办公事务等方面)、全成本的信息管理,达到生产、经营、办公管理自动化、网络化、无纸化及数字化,为电厂的生产管理者提供真实、准确、及时的生产管理信息,市场经营信息,以达到提高工作效率,提高管理水平,提高决策的正确性,适应网厂分开、竞价上网的市场经营模式,建立起以计算机技术为基础,以人为本,信息为纽带,经济效益为中心的管理信息系统阶段。
生产系统:生产管理系统是以设备管理子系统为核心的应用系统。设备管理要以设备台帐(即设备编码,设备安装位置,设备生产、安装、调试、运行资料等)资料为基础,以成本控制为中心,以检修工作单的提交、审批和执行为主线,覆盖设备维护、检修工作的全过程,包括设备维护、检修(含外包工程)管理、设备台帐管理、检修所需物资管理、物资的采购管理、检修工作人员工作计划和工时管理、设备的故障(缺陷)分析等内容。除设备管理外,生产管理系统还应包括与发电生产过程中的其它相关生产信息管理的内容:运行管理,技术监督管理,安全管理等子系统内容。
经营管理:,计划统计管理,财务管理,燃料管理等内容。
办公事务管理:办公事务管理系统主要由人力资源管理,档案管理和办公自动化管理等系统组成。详细架构如下:
3详细内容 3.1 计划统计管理 3.1.1目标
计划统计管理为制定电厂的发展战略,以及各项目标的分解提供支撑,主要包括战略规划、综合计划、物资需求计划、能力计划的编制与管理工作。为降低生产成本提供依据。通过系统计划与控制这条主线,规划电厂的长远发展目标,协调和控制电厂的各项生产经营活动,以实现电厂的经营战略目标。并实现主要生产经营信息的统计和报表输出。3.1.2功能说明 ·电厂中、长期规划
实现中、长期规划内容的编制、调整与纠偏。生产规划内容包括规划目标、规划依据、资源需求、管理措施、目标与考核等; ·电厂综合计划
落实生产经营目标形成综合计划,分解调整下达各月度综合计划。采集运营实绩,支持指标滚动预测。·计划统计报表
统计电厂主要经济技术指标信息、企业经济效益信息并生成各类年、月、日报表及打印。综合计划管理子系统与指标、费用、设备、运行、物资、燃料、人力资源、财务管理等子系统存在数据接口关系。3.2燃料管理 3.2.1目标
使燃料的进、耗、存信息传递计算机网络化,辅助数据管理,建立燃料信息数据库,保证资料的唯一性、一致性和完整性,达到数据处理快速,及时和准确,实现燃料管理的现代化。自动生成各种统计报表,为领导提供管理、决策依据。3.2.2功能说明
燃料消耗占电力企业生产成本的1/2左右,通过对燃料从计划、采购、运输、检斤检质、存放、掺配、上卸、核算等所有环节的管理,最终实现对入厂煤标煤单价的有效控制。·计划管理
检索以往燃料计划信息,根据厂存煤、煤耗率等预测下一年/月的耗煤量。根据燃煤费用制定年月燃料采购计划、调运计划、并对计划执行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分析燃料到货率燃料资金耗用率等。燃煤预测 月度燃煤预测 燃料采购计划 月度燃料采购计划 月度燃料调度计划 ·合同管理
实现燃料合同的检索、录入,以及对合同执行情况、到货情况、质量情况、付款情况、索赔情况等进行查询、统计与分析。燃料合同台帐维护 燃煤合同管理 燃油合同管理 合同执行情况查询 ·计量管理
实现对燃料到港(站)、出港(站)、到厂时的接运、卸载、过衡,以及入炉时的计量等作业的数据管理,计量器具的定期校验和日常维护管理,统计输出燃料各种计量信息台帐,分析燃料到货率、厂损、运损等。到港(站)燃料计量管理 出港(站)燃料计量管理 入厂燃料计量管理 入炉燃料计量管理 计量器具维护管理 ·检质管理
对进出港(站)、入厂/入炉煤的采样、制样、化验进行管理,录入化验结果,统计分析煤质情况,输出台帐、报表。燃煤采样管理 燃煤化验管理 燃油验收管理 燃料分析 ·库存管理
实现燃料(港口煤场)、厂内煤场的入库信息、出库信息、转储信息、仓库燃料库存信息等的检索、录入、维护、统计等,输出各种报表,支持煤场煤堆管理、煤种管理、盘存管理。入库管理 出库管理 转储管理 存量管理 盘仓管理 ·成本管理
根据燃料合同、采购计划、计量及质检信息完成燃料费用结算,实现燃料相关的帐务处理,计算单位燃料发电成本等指标,进行燃料费用构成分析,输出燃料综合月报等。·燃料基本信息维护
进行燃料编码、供应商、人员等基础信息管理 ·燃料综合查询管理
根据燃料合同、价格、计量、质检、耗用信息、生成各种上报统计报表,为相关部门提供库存信息、出入库信息、燃料计划信息、燃料采购信息、燃料成本信息等的综合查询,分析计划到货率、合同完成率、库存资金占用、燃料资金使用率、检斤率、检质率、厂损率、运损率、热量损耗率等。3.3 企业资产管理 EAM系统包括8个功能子系统(模块),是一个高度集成的企业资产管理应用系统,以资产全面管理为基础,并将维修计划、备品备件、成本控制、决策分析系统、快速的开发工具等等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其主要模块的功能如下 : 3.3.1设备子系统
1.带编码的设备在工厂或设施范围内移动时,跟踪该设备及其相关费用、历史记录和故障情况。
2.使用“资产模拟”应用来决定一件设备、其所处地点及可能与之相关的系统这三者之间的关系。
3.建立层次体系、将设备的操作位置确定为多重系统的一部分。4.建设设备的关联结构和分层结构,显示设备间的关系和累计费用。5.建立故障代码体系结构来记录设备的问题,以供分析。6.设置测量点,通过“状态监测”应用进行趋势和缺陷分析。
7.设备移动时,记录设备所在库位、修理车间或供应商的详细情况以便连续跟踪。3.3.2工作单子系统
1.通过“工作单跟踪”屏幕察看详细的计划信息—工作计划、进度安排、费用、人力、物料、设备、故障分析和相关的文档。
2.通过“工作请求”屏幕输入简单或详细的日常维修作业请求。
3.通过“快速报告”屏幕在作业现场记录维修作业和报告一个工作单的结束。
4.工作单要求的作业是按紧迫程度安排的,这里考虑工作单的优先级及接近完成的程度。5.根据地点和/或设备来决定多项设备上的工作,安排工作的顺序。
6.为相关工作单或项目建立WBS(工作分解结构,即步骤、人力需求和材料需求)。7.查看当前工作单和以往的工作单,比较成本及所用时间的估计值和实际发生值。3.3.3预防性维护子系统
1.单独、成批或自动生成预防性设备维护工单。2.允许采用多重标准以生成工作单。
3.为计划停机时间生成周期性预防性维护工作单。
4.安排多项作业计划的顺序,集成多项标准作业规程于单一预防性设备维护计划中。3.3.4劳动力子系统
1.按照雇员、工种和承包商分类储存信息。
2.保存有关每个雇员的出勤率、休假、病假和非生产性时间的个人档案;记录加班时和每人的报酬标准。
3.建立工种记录,包括正常和加班报酬标准。
4.将劳动力记录和工种记录联系起来,以便按照工种组织劳力。5.能用日历卡片汇报实际劳力的使用。3.3.5作业计划子系统
1.按照操作计划或作业计划跟踪各种数量和成本。
2.将作业计划按顺序安排,每一个计划都包括各自的所需配件、劳动力和工具预测。3.自动检索最新的单价和成本信息,以便进行物料、劳动力和工具成本的预测。4.复制作业计划以便进行修改。3.3.6采购子系统
1.生成邀请多个供应商投标的物料和服务招标书。2.生成物料和服务的采购申请单或订单。
3.从头生成采购申请单,或者从库存和工作单模块生成采购申请单。
4.自动从采购申请单生成订单;根据多个详细开列的采购申请单汇总生成批量订单。5.储存用于采购申请单、订单或发票上的项目的标准说明。6.生成协议订单以在一段时间内从基本一供应商定期采购部件。7.自动发出协议订单。
8.如果备件未在库存管理数据库中存档,可根据采购定单或采购申请的描述,在数据库中重新建立。
9.使用直接采购来采购备件和服务,并将它们直接发往相应的工作单或总帐帐户代码。10.在采购时分析供应商的表现。
11.使用“发票核对”应用在系统内部完成采购周期,以和其它企业财务应用软件平滑地衔接;自动进行。
12.两方(订单/发票)核对和三方(订单/收据/发票)核对。13.定义数量不限的货币种类,支持国际采购。14.为跨州和跨国采购定义多种税率。3.3.7库存子系统
1.定义属性;能够根据属性查寻物品、设备和地点。2.定义物料分类模板。
3.跟踪多个仓库里库存和缺货的物品。4.按货位、货架和仓库跟踪的品的种类、成本和库存余量。5.在数量低于某一下限时从供应商、中心仓库或其他仓库补充库存。6.根据架上周期自动重新订购物品。
7.记录物料成本,包括平均采购成本,最新采购成本和用户宣言标准成本等。
8.按照用户规定的EOQ(经济订购数量)、ROP(重新订购点)和安全库存计算公式自动重新订购物料。
9.使用ABC分析指定库存物品的优先顺序,该顺序决定了库存盘点的频率。10.访问物料需求预测和现存物品信息。
11.判断缺货的物品,或利用替代部件、备选供应商及地点实行替代。12.设定各仓库的EOQ,ROP,和安全库存量。
13.将备件直接或成批量地发往工作单和总帐帐户代码。14.察看为工作单预留的库存物品。
15.对于任何存储在库存中的备件,可以显示所有使用该备件的设备及其使用量。16.任何仓库库存发生变化时,必须得到有日期/时间标识的系统确认的授权。17.随时获取最新的成本信息和物品库存水平。3.3.8报表子系统
1.系统能自动生成用户所需要报表。
2.能将系统生成的报表转化为Excel格式,供用户使用。3.4运行管理 3.4.1目标
通过对电厂设备运行、试验及节能等的管理,实现电厂运行管理的规范化和运行环节的全程监控,确保系统安全、经济运行。3.4.2功能说明 ·运行基础数据管理
实现运行部门人员、班次、运行方式、启停参数、轮值表等有关基础数据的管理功能。·工作日志管理
实现各种岗位运行交接班管理及相关日志(值长日志、班长日志、运行日志等)记录、统计、分析、查询等功能。·运行数据采集
实现各岗位巡检记录、设备运行纪录。可定制生产运行统计日报/月报/年报、运行大、小指标统计报表等。·定期切换与试验管理
实现系统的定期切换与试验的标准项目管理、任务管理及实施记录、统计、分析、考核、查询等功能。·机组启停机管理
实现启停机计划、启停机记录(日志)。·节能管理
通过综合汇总各机组锅炉、汽机等的运行信息,计算分析各项运行指标,参照对比,对全厂及各机组的经济指标进行综合分析,生成分析报表;对节能技改项目进行综合管理,包括项目计划、项目工作内容等,并统计分析项目完成情况;建立机组调峰台帐。·生产调度管理 实现总调度向各值长发布的各种命令的记录、统计、查询等功能。·规程管理
实现运行规程的审批、下发、查询、统计、分析等功能。3.5技术监督管理 3.5.1目标
实现对电厂生产技术监督、可靠性、技改及科技等生产技术管理,促进电厂的设备健康状况和安全经济生产。
3.5.2功能说明 ·技术监督管理
在电能质量、金属、化学、绝缘、热工、电测、环保、继电保护、节能、锅炉压力容器等十个方面对设备健康水平及与安全、质量、经济运行有关的重要参数,性能与指标进行监督、监察、调整及评价。制定技术监督计划。技术监督情况登记。
查询技术监督网、监督技术报表、技术监督总结等技术监督信息。·可靠性管理
事件管理:对停运事件各种信息及记录的管理。
指标管理:统计分析停运事件的各种信息,计算可靠性指标,并生成各种相关报表。分析统计管理:停运事件的产生原因及过程进行综合管理,与其它功能模块配合,对各种事件进行科学分析。·技改管理 制定技改计划 记录技改合同台账 技改项目管理 ·科技管理 制定科技计划 记录科技合同台帐 科技项目管理 ·合理化建议管理 记录合理化建议 记录合理化建议奖励情况 查询、打印合理化建议台帐 ·QC活动管理
QC小组注册登记、查阅、打印 QC成果登记,查阅、打印 ·计算机信息管理 记录计算机设备台账 计算机故障登记管理 计算机IP地址分配登记 计算机软件资源登记 ·计量器具管理
制定计量器具定检计划 记录计量器具管理台账 计量器具检定情况管理 ·科技情报信息管理
科技情报信息网成员登记、查阅、打印 科技情报网的管理 打印科技情报年报表 3.6 安全管理 3.6.1目标 电力工业的安全生产对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关系极大,也是电力企业提高经济效益的基础。通过实现安全监察的全面现代化管理,全面提高电厂工作效率,及时消除事故隐患,防止事故的发生,直接体现安全监察管理工作的目的。3.6.2功能说明
本系统应实现日常安全事务如安全月报的上报、两措计划的上报、审批,安全天数记录的登记、统计查询、安全员登记查询及事故信息统计查询。·安全计划管理
制定反事故措施计划和安全技术劳动保护措施计划 制定劳保用品的预算和审批计划。·安全预防管理
记录员工的安全培训、考试成绩、安全资格证书获得情况。
记录员工的安全奖惩情况,安全奖惩情况指对员工的一些先进事迹、先进个人、特殊贡献、公司百日安全和部门安全进行奖励并对一些员工违规、违纪及违章进行惩罚。人员数据从人事系统获得。记录安全活动事件。
记录安全器具、劳保用品的定额、发放情况。记录安全工器具检查和试验情况,防止人身、重大设备事故的发生。
建立设备的安全档案。设备数据从设备管理中获得。
进行安全指数评估,根据发电企业安全管理评估表对组织领导、安全机构和安全人员、规章制度、安全规程的执行、防火防爆,危险品管理与环境保护、设备安全管理、事故调查统计、安全教育与培训、监督检查活动与安全分析、反事故措施与安全技术措施计划及紧急处理计划等十一种情况进行评估。
记录驾驶员、车辆和车辆保险的各种指标。包括登记、注销、培训、年检。打印驾驶员登记表、机动车辆登记表。·安全事故管理
详细记录事故经过与原因、责任分析和事故防范措施。分为道路交通事故、人身事故、火灾事故和设备事故,相应的记录内容有所不同。道路交通事故情况分轻微、一般、重大、特大,人身事故情况分记录、轻伤、重伤、死亡情况,火灾事故情况分一般、重大、特大,设备事故情况分记录、一般、重大、特大。同时制作事故卡片和分析报表。
记录统计全厂与各个部门或专业的安全天数,并具有中止和修改各个部门或专业的安全天数的功能。·安全查询
统计全年的安全生产情况。
对大部分的安全监察指标进行全面的统计分析。
从生产管理系统中计算查询两票的累计和合格率等各项指标。对车辆报废提供准确的预测。
各查询情况可以打出固定格式或简易格式报表。打印安全月报、事故报表、整改通知单。
生成安全生产简报,简报内容包括事故通报、安全活动、安全奖惩等有关安全方面的内容。3.7人力资源管理
3.7.1人力资源的实务管理: 考勤管理 差旅费管理 项目报告 医疗福利管理 职业卫生和安全管理 3.7.2 核心HR 组织及岗位设置 员工信息管理 临时工管理
3.7.3人力资源的开发管理: 人员招聘.能力管理.员工发展管理.培训管理
职业计划和岗位继任分析 员工考核与绩效管理 3.8档案管理 3.8.1目标 依据电力企业档案管理的有关规定,利用计算机实现对各类档案、资料、图书等的录入、查询、图纸修改、报表输出、各项统计和流通,达到档案管理计算机化的目的。提高档案资料的利用率,更好的为电厂生产服务。3.8.2功能说明
本系统可实现企业范围内所有档案的电子化管理,包括文书档案、科技档案、会计档案、声像档案、事物档案、专门档案管理和其它资料管理。设计图纸提供电子版,对其实行内容管理;文书档案可以与公文系统连接,实现内容级管理,其它档案实现目录级管理。对分布在各部门的图书、资料实现网络集中管理,功能包括资料入库、查询、借阅、催还、销毁、分布和存储。该图书资料范围包括:书籍、报刊、企业发展资料、声像介质及一些关键的电子文档等。记录档案台帐,打印档案登记簿、分类帐、卡片、封面。·科技档案管理
管理设计图纸的变更情况,图纸的修改需经过有关人员的审批,记录审批过程。修改的图纸在数据库中保留新、旧版本并予以标注。提供在线浏览电子版设计图纸。
区分部门归档和资料室归档,提供各部门档案输入端口,档案员对部门记录进行案卷编号后记录入数据库,档案原件集中移交。档案自动分卷。
录入整编前文件,并提供借阅,并在整编后将数据转入,减少数据录入量。
系统可以通过登录索引号、版本号、合法性状态和版本说明等信息连续而清晰地跟踪版本;对文档的任何修改均能被保留,易于日后跟踪;且在版本跟踪过程中,可以清晰地显示文档的不同处理步骤以及它们的相互关系。
为了快速检索,可以使用关键词查询各种文档。可以打印标签,需要时可带条形码,以便于一致而清晰地识别及保管所有文档。
为便于电厂员工使用文档,应提供对取用文档的支持;可提供可供选择的检索参数,轻松实现复杂的检索;检索结果可以列表显示,并可在列表基础上进行进一步检索;通过识别标识和存储位置,用户可以从已归档的档案中取出文档。
系统应能建立文件处理的特殊的工作流程,并能控制和确定这些工作流程。所有文档均可存在档案库中,支持档案位置的重构、快速存取。·文书档案管理
记录档案台帐,打印档案登记簿、分类帐、卡片、封面。提供与公文系统的接口。对公文系统传递的归档数据进行检查。确认归档后数据转入档案数据库中。提供文档的销毁管理功能。·其它档案管理
录入整编前文件,并提供借阅,并在整编后将数据转入,减少数据录入量。记录档案台帐,打印档案登记簿、分类帐、卡片、封面。·档案流通管理
对用户借阅、归还进行登帐或销帐处理,并提供某档案或资料的借阅状况和档案资料催还功能。对员工借阅状况进行查询,包括总借阅量查询和分类查询。记录图书和期刊征订、采购情况,打印相关报表。3.9 OA系统
为推动企业管理工作的全面信息化,为生产经营管理提供全方位的信息和辅导决策,从技术上保证各项工作始终处于高效率、高效益的最佳状态,努力进行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同时,掌握OA的发展动向,不断采用先进技术,改进办公系统性能,促进企业效益的不断提高。实现公司办公管理,提高工作效率,使公司的政令上通下达是公司的一项重要举措。3.9.1系统组成
根据国内企业办公具体情况和特点,博奇B/S办公系统包括个人事务子系统、企业文化子系统、公文管理子系统、档案管理子系统、办公管理子系统及系统配置子系统六个模块。3.9.2新工作、新邮件提醒功能
此功能是可在不登陆OA系统都可以知道是否有新有邮件、新的工作要办理。3.9.3个人事务子系统
个人办公:包括待办工作、电子邮件、通讯录、和个人文档等功能模块。
待办工作:用户点击“待办工作”按钮,可见到待自己处理的工作,用户直接打开联接即可根据实际情况办理自己的工作。
电子邮件:办公系统办每个系统用户开辟个人专用信箱、实现内部电子邮局,在发送邮件时,可以发给个人也可以群发。
通讯录:这里所指的是个人通讯录,已经集成到个人邮件系统中了,可把常用的个人地址或部门添加到个人通讯录中,每次进入邮件地址时,默认是个人通讯录,想在进入企业通讯录,选择企业通讯录即可完成进入操作。
个人文档:个人文档模块是专门为个人设置的个人空间,其作用是用于个人存放自己文档,形成自己的个人资料库,方便在异地使用和查询。3.9.4企业文化子系统
主要包括:新闻动态、电子期刊、交流天地、电子公告
新闻动态:提供一个企业发布企业新闻的空间,由公司领导指定人进行新闻发布,由系统管理给指定人员赋予新闻发布权限,及具有新闻发布操作权限。
电子期刊:在企业内总会有大大小小不少的刊物,此模块是专门发布企业内部期刊而设 交流天地:交流天地了为企业内部全体员工提供一个交流的空间,比如有什么好的想法、好有见意等;每个系统用户都可以在这里发布和创建讨论主题
电子公告:由公司领导指人员并由系统管理授权限,在些模块中发布通知、公告等 3.9.5 公文管理子系统
公文管理主要包括发文管理、收文管理、函件管理、签报管理及程批件的管理等。发文管理:是指在机关单位、企业内部文件运转处理的过程,这项工作是办公室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上传下达、互通信息的枢纽。管理好公文处理工作,有助领导掌握情况、联系各方、处理公务、推进工作,并在此基础上为领导当好参谋、助手。
收文管理:完成单位外来公文的登记、批阅、办理、归档、查询等全过程处理。呈批件:指在完成下级对上级的申请、请示、报告等,并能跟踪具体的办理情况。3.9.6 档案管理子系统
档案管理子系统主要指的是书档案管理部份,主要功能是把办公系统中的已经处理完成的发文、收文、签报、函件等自动或手动归入文书其中,并由指定人员进行维护与管理 3.9.7 办公管理子系统
办公管理子系统主包括:会议管理模块、车辆管理模块、企业规章制度管理模块、企业大事记管理模块、企业内部网连接热点 3.9.8 系统配置子系统
系统配置包括系统应用配置、系统用户信息、修改个人口令。系统应用设置:包括用户设置和系统字典设置
系统用户信息:此模块提系统用户信息查询的空间,内容包括系统所以部门以及部门所有人员名单、用户电话、手机、电子邮件地址等信息 修改口令:主要实现用户修改自己的口令。3.10 综合查询
系统提供的综合查询功能可以在公司内部网站上通过Web浏览器查询到有关信息。3.10.1目标 综合各子系统的查询模块,将生产系统、经营管理系统和办公事务系统信息融合为一体。将查询频繁的数据信息集中起来,可以减少查询入口,提高信息的查询效率和工作效率。3.10.2功能说明 ·生产系统
包括生产系统的各查询模块,主要有两票完成量统计、设备档案查询、员工处理情况查询、缺陷情况查询、安全天数查询、生产实时信息查询等。·经营系统
包括经营系统的各查询模块,主要有生产计划查询、计划完成情况查询、当前累计发电量、发电成本、供电成本查询等。·办公系统
包括办公事务系统的各查询模块,主要有会议纪要查询、会议安排查询、员工调配情况查询、教育培训安排查询、当前通知、当前新闻等。·系统设置
授权用户,指定用户可查询的模块。并对用户提供查询功能,查询本人的授权范围。
第四篇:工程企业信息化整体解决方案
工程企业信息化整体解决方案
背景分析
伴随着中国经济高速增长,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大量投入和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执行,以及全球经济一体化及中国加入WTO,建筑行业正获得前所未有的发展良机,2008年,全国建筑业企业完成建筑业总产值61144亿元。但与此同时,中央企业、全国性企业以及国际承包商直接或间接地介入中国建筑业市场,也给我们建筑施工企业带来前所未有的生存发展与淘汰的残酷争夺战。
当前中国建筑业同质化无序竞争、企业管理水平落实、生产效率低下、人均产值极低、质量安全事故频发、行业和企业“大而不强”等问题也日益突出。很多企业面对现状,积极寻求突破的方法与手段,行业主管部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以战略和发展的眼光,通过推出新的资质标准的方式,引导企业成为技术含量高,融资能力强,管理水平高的龙头企业,促进建筑业企业向工程总承包发展,引导企业规避盲目规模扩展的风险,向技术、管理、规模全面和良性发展的方向前进。
对于建筑施工企业而言,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严密的成本控制体系+完善的质量保证体系+科学的管理制度。而信息化建设正像是“催化剂”和“加速器”,与管理工序有机结合,使得施工企业的成本控制、质量保证和管理机制变得高效、规范、先进和卓有成效。“鼠标+水泥”将为中国建筑业带来彻底的变革。是建筑业实现生产要素高消耗、低产出的扩张型向资源节约型转变,从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变的重要途径。
建设部推出新的特级资质标准,引导企业发展方向
2007年3月13日建设部推出新的《施工总承包企业特级资质标准》,定位首先体现“保护先进、淘汰落后”的要求,保护优势企业;还体现了“调结构、上水平”的要求,进一步激发优势企业的活力,促进其健康发展,引领建筑业的结
构调整和水平的提高。
特级企业在资信、人才、科技,以及信息化、市场开拓、项目管理等方面的综合实力,处于建筑企业中的领先水平,在国内从事高端领域的总承包业务,更重要的是在国外能够与发达国家的优秀建筑企业“比拼”,从而引导建筑企业具有先进的管理模式。
特级企业主项施工总承包能力要很强,相应的设计能力也要强,在其它建设领域也能占有一席之地,从而引导建筑企业具有先进的经营模式。
特级企业要具备工程建设领域技术创新和新材料、新工艺的研发与应用能力,信息化应用管理能力位居行业内先进水平,从而引导建筑企业具有先进的发展模式。
(一)资金能力和融资能力
资金运作和融资能力是建筑企业成功经营的关键因素,如果没有很强的资金能力和融资能力,将很难承接对资金和融资能力要求较高、竞争相对不激烈、收益较大的“技术型、融资型”项目,只能去竞争低盈利项目。因此,新《特级标准》增加了银行授信额度的要求。调研显示,146家特级企业的平均银行授信额度为24.74亿元,其中高于平均值的企业有41家,在100亿以上的有9家。
(二)运用现代化管理手段能力
在信息技术突飞猛进的今天,各行各业都在推行信息化建设,它给企业带来的是“革命性”的管理变化,促进建筑企业的管理从传统的粗放型向现代的集约型的转变,是大势所趋。新《特级标准》强化了科技进步方面的工法、行标、技术中心、科技经费等指标,并增加了信息化建设方面的要求。调研显示,有106家企业参加过省部级行业标准的编制或近五年获得过省部级以上的科技进步奖,有70家企业具有国家级工法,有31家企业科技活动经费支出占营业额的1%,有33家企业具有省部级以上技术(研发)中心,有104家企业已建立企业管理信息平台和项目管理信息平台。
(三)施工与设计一体化能力
施工与设计本身就是价值链中上下游关系,把两者结合起来,资源融为一体,施工与设计互动,使得建筑企业形成一个整体,显现竞争高端市场、价值放大、抗风险能力增强等作用,国外大企业已普遍采用。新《特级标准》增加了设计人员的要求。调研显示,有61家企业曾经承接过合同额在5000万元以上的BT/BOT项目,有34家企业自身或其全资子公司具备甲级设计资质。
系统部署
第五篇:社工整体复习框架
一、社会工作师考试背景相关介绍 考试背景介绍
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了要建设一支规模宏大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第十二次全国民政会议,进一步明确了民政部门在推进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中的职能作用。
2012年,发布了《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中长期规划(2011—2020年)》(以下简称《社工规划》)。
《社工规划》是我国第一个关于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中长期规划。制定实施《社工规划》,是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重要举措,是加快推进我国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迫切需要,对于积极发展中国特色专业社会工作事业、加强创新社会管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大意义。
2013年,李克强总理则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中直接指出:要推进政府购买社会组织服务,将钱用在刀刃上。相关的政策推出,加上近年来我国非营利组织的蓬勃发展、社区建设的快速推进都体现了社会对于社会工作专业人员的强烈诉求。
二、考试概况(考试科目、考试时间、分值)考试形式
作为全国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考试(中级)三门课程中唯一的以主观题呈现和考核的科目:社会工作实务历来是考生们公认的难点。
该考试的题型为两类:一是案例分析题;二是方案设计题。其中,案例分析题考查的重点是考生在知识点上的应用分析能力,其中包括《社会工作综合能力》(中级)的知识点理解及应用;而方案设计题则考查考生在实务领域中的知识应用,两种题型,一种考察分析能力,一种考察执行能力。考试题型
1、案例分析题:4道题
2、方案设计题:1道题
考试时长
考试时间150分钟,共计100分,合格分数线:60分。
分数分配:权重在20-25分之间,依据题目长度和难度有所不同。时间分配:3/5时间案例分析,2/5时间方案设计 考试特点
1.试卷整体难度适中,主要考查重点考点。
2.中级实务需要掌握的考点较多,如何成系统地记忆是难点和重点所在。3.答题的关键在于如何把考点迁移到考题中去。
4.需要加强练习,做到教材知识点和考题的过度与对接。
(二)历年社工实务中级考试内容回顾 1、2008年:3道案例,1道方案设计,总题量为4道。
从2009年-2012年,均为4道案例,1道方案设计,总题量为5道。2、2008年总体难度不大,涉及知识点优势视角;家庭社会工作中的家庭结构治疗;基线测量法以及通用过程模式(方案题)。3、2009年难度增加,医务社会工作、社区工作的任务目标与过程目标、矫正社会工作、优势视角、女性社会工作的基本原则,危机介入(方案题)4、2010年趋于成熟的考试,老年社会工作的机构照顾与居家养老;理性矫正社会工作的小组工作与情绪治疗模式;社会救助社会工作;结构式家庭治疗模式以及学校社会工作的抗逆力理论(方案);
5、2011年中规中矩,考查重点;老年社会工作中的社会参与;残疾人社会工作的社区康复模式;社工通用过程中接案步骤中面谈的任务;行为理论中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生态系统理论设计服务(方案)6、2012年涉及社区矫正;通用过程模式中的正式、非正式资源;督导;小组工作以及直接介入、间接介入 7、2013年社区矫正、社区服务中的正式、非正式资源;教育性督导;直接以及间接介入 8、2014年老年社工中的特殊问题、社会救助中的城市低保、儿童社会工作中的亲子沟通平行小组、矫正社会工作服务对象的基本需求及个案管理中的注意事项;提升社区居民骨干能力等
第一章:社会工作实务的通用过程模式 本章内容
第一节 通用过程模式的理论依据 1.概念2.4大理论依据 3.分析范式 第二节 通用过程模式的特点
1.特点2.运用通用过程模式应该考虑的因素
第三节 通用过程模式的4个基本系统对社工实务的作用 1.4个基本系统是什么2.在社工实务中的运用 第一节 通用过程模式的理论依据 本节要求大家掌握9个知识点 1.1 社会工作是个有顺序的过程p2 持续性:学习雷锋活动? 程序性/步骤:六大环节 通用性:各个领域、各类人群 1.2 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 身边现象:择校、雅安地震 简单表述:人与环境的双向建构
书中表述:人与社会环境的理论是关于人的理论,重点是放在人与环境的互动上。(p4第二段)
现实运用:要求我们将视角放到个人和环境的双重因素上(好学校的孩子不一定能考上好大学),尤其是重视社会结构、系统和文化规范 1.3 社会工作的系统视角 身边现象:家庭结构、一叶知秋
简单表述:从哲学上个体与整体来理解系统 书中表述:系统视角强调:(第五页)1.注重人与环境的交叉互动和相互影响
2.强调社会系统,类似与社会学的思维。一叶知秋 3.注重运用社会资源
立德社工事务所提出:资源链接是社工基本能力 理论运用:用系统视角看待服务对象及其问题
1.拒绝归因个体,采取”社会病理“——环境因素、社会因素 2.动态评估问题
3.整合看问题——360度思考。横向上的相关层面,纵向上的流程和阶段性步骤
1.4 生态系统理论
身边现象:在城市中、猫为什么不抓耗子了?
猫生活在城市的环境中、城市中耗子少了、愿意给猫喂食的人多了,所以猫就逐步的适应这种环境开始不抓耗子了。如果猫还坚持抓耗子,那可能就会饿着。这种现象就可以用生态系统论来解释。简单表述:人是通过与环境的各种因素的相互作用来发展和适应的,社工是通过对人与自然和社会环境见的功能失调的处理,来强化能力,解决问题的 比如:我是在天气、交通、个人学识、家庭出身、社会发展形势、工作单位领导气质、同事关系等很多因素的作用下才形成现在的我的,也形成我现在的问题。那么解决我的问题就要从这些因素出发。书中表述: p6页最后一段 理论运用:
1、关注人与环境的调和度,即适应性、互惠性 社工帮助人适应环境
2、环境的品质,即是否有利于人的发展。社工帮建立支持网络
3、社工应该善于倡导,推动政策和环境改变 1.5 优势视角理论
身边现象:三人行必有我师、化悲痛为力量
简单表述: 人人都是有优点的,我们要通过强化有点来增强其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
书中表述:p10中间(1)-(5)
理论运用:注重自决和增能; 社工要于案主协作; 把优势看做是一种资源、可再生、扩展的资源 8个发现服务对象优势的方法
1、多留意细微不显眼的事;
2、不要只着重问题,多谈兴趣或喜欢做的事;
3、不要只关心现在,多了解过往的历史,尤其是过往的工作、成就;
4、从了解如何面对逆境去寻找强项;
5、离开主流角度或意识形态;
6、从另外一个环境或处境及人的不同身份去发掘强项;
7、相信及强调凡事有正反两面;
8、从家庭、小组、组织及社区强项去寻找个人强项。1.6 增能理论
身边现象:我不会打电话 日常表述:授之以渔 理论表述:助人自助
理论运用:案主参与与案主自决额、增加解决问题的能力 1.7 内外影响力范式:分析解释工具
1.8 生命周期理论 0-1岁 信任阶段 1-3岁 自主阶段 4-6岁 主动阶段 7-11岁 勤奋阶段 12-17岁 身份认同阶段 18-22岁 亲密感阶段 23-45岁 关怀阶段 45岁以上 完美阶段 1.9 全面认识资源
非正式资源:家庭、朋友、邻居、同事、亲戚等。情感支持帮助获取正式资源
正式资源: 群团组织——工青妇、单位等
社会服务组织——学校、医院、派出所等
这两种资源构成了社会处境,在考察一种社会情景时,要关注所面对的生命任务,以及完成生命任务的资源和条件,之后再决定提供哪些帮助。
前疑惑
如何应考《社会工作法规与政策》
(一)《社会工作法规与政策》主要内容及特点: 主要内容
(1)规范社会工作者、社会工作组织的相关法规政策(2)从事社会工作需了解熟悉掌握的法规与政策 如何应考《社会工作法规与政策》
(一)《社会工作法规与政策》主要内容及特点:
特点:知识量、信息量大 各章节相对独立,不能融会贯通更多需要理解和重点记忆整体难度低。
(二)《社会工作法规与政策》考试难度:难度逐年加大,但题型决定能够把握内容决定在三个科目学习中更容易理解和接受知识体系决定复习要全面重要章节内容必须理解掌握透彻。
考试数据分析 2013年:
2014年: 考点广泛、重理解、超出教材内容涉及法律法规原文 重点未变
2015年教材变化
增加规范社会工作者、社会工作组织的相关法规政策 删除已经废止的法律法规
将修订后的、最新公布实施法律法规进行更新
四、通关保障 制定合理复习计划
1.听课、学习教材、通读法规政策原文(2、3、4月)2.以章节为单位做习题、复习教材(5月)
3.集中模拟题、真题训练,查找教材内容理解方面的不足(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