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国家级龙头企业申报程序
国家级龙头企业申报程序
发布日期:2010-3-30 17:16:18 作者:未知浏览次数: 908
一、申报条件
(一)已挂牌的省农业龙头企业。
(二)企业经营的产品。企业中农产品加工、流通的增加值占增加值70%以上。
(三)企业效益。企业的总资产报酬率应高于同期银行贷款利率;企业应不欠税、不欠工资、不欠社会保险金、不欠折旧费,不亏损。
(四)加工流通企业规模。总资产1亿元以上,去年销售收入1.5亿元以上。
(五)农产品专业批发市场交易规模10亿元以上。
(六)企业负债与信用。企业资产负债率一般应低于60%;企业银行信用等级在A级以上(含A级)。
(七)企业带动能力。通过建立可靠、稳定的利益连结机制带动农户3000户以上;企业从事农产品加工、流通过程中,通过订立合同、入股和合作方式采购的原料或购进的货占所需原料量或所销售货物量的70%以上。
(八)企业产品竞争力。在同行业中企业的产品质量、产品科技含量、新产品开发能力居领先水平,主导产品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环保政
策和质量管理标准体系,产销率达93%以上。
二、申报材料
(一)经有资质的会计师事务所审定的企业的资产和效益情况;经开户银行提供证明的企业资信情况;县级以上农业部门提供证明的企业带动农户能力和利益联结关系。
(二)填报《申报国家重点龙头企业情况统计表》。
(三)申报的企业要准备好反映企业经营情况的VCD(约20分钟,待入选后再上报)。
(四)地级以上市级人民政府或厅级单位出具同意推荐函。
三、审核申报程序
(一)省农业厅根据以上申报条件和材料,经初审合格的,统一造表,提交省农业产业化联席会议成员单位会议讨论。
(二)根据省农业产业化联席会议讨论结果,专报省政府办公厅核准。
(三)以省政府名义报农业部审批。
第二篇: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申报条件
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申报条件
1、企业经工商注册、依法设立。
2、企业中农产品加工增加值占总增加值的70%以上。
3、企业规模。总资产7000万元、固定资产3000万元、年销售收入1亿元以上。
4、企业效益。总资产报酬率应高于同期银行贷款利率,做到“五不欠”。
5、企业资产负债率低于60%,企业信用等级在A(含A)级以上。
6、企业带动能力,带动农户3000户以上。在基地采购原材料占总量70%以上。
7、企业产品产销率达93%以上。
8、申报企业应是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诚科信农业策划、项目申报
第三篇:申报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程序
目前我国评定国家级风景旅游区等级的共有两种:其
一、国家级风景区,是由各级人民政府及建设部门逐级上报,最后由建设部审定报国务院审批、公告。其侧重于风景区的自然特性。其
二、国家4A级旅游区,是由旅游部门逐级上报,最后由全国旅游区质量评定委员会评定,报国家旅游局审批、公告。其侧重于旅游区的旅游服务环境和游客规模、满意度等。
一、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主要审查风景区的典型性、稀有性、丰富性、完整性以及科学文化价值、游憩价值、管理保护等方面。
申报过程具体内容详见附件一:建设部关于《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审查办法》。
其申报主要程序是:
1、县政府提出有关报告文件及《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申报书》报省;
2、省建设厅组织初评,合格后报省政府;
3、省政府提出《关于***申报列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的请示》报国务院;
4、国务院办公厅批办,交建设部;
5、建设部委托专业机构初审;
6、部级专家组考察景区;
7、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评审委员会全体会议打分表决;
8、建设部审定,报国务院;
9、国务院审批、公告。
二、国家4A级旅游区的标准
国家4A级旅游区包括以自然景观及人文景观为主的旅游区。其评定主要依据:
1、“服务质量与环境质量评价体系”;
2、“景观质量评价体系”;
3、参考“游客意见评价体系”的得分数。
(一)服务质量与环境质量评价体系:
国家4A级旅游区,应该是旅游资源品位突出,历史或科学、艺术价值在世界上具有重要意义,或其资源珍贵、稀少与奇特程度高,在世界上属于独有或罕见景观。且年接待游客量50万人以上。同时,下列七个方面的考核项目共1000分的综合评分数需达850分以上,因其要求极高、考核内容细致(具体内容详见《旅游区质量等级申请评定报告》,该《报告》共50页)。
(二)景观质量评价体系。主要是对景观资源作总体评价,详见附件二(评分细则)。
(三)游客意见评价体系。主要是对旅游服务质量作评价,详见附件三(旅游区游客意见调查表)
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审查办法
人民政府提出申请报告,按规定程序报国务院。
二、对于跨市、县的风景名胜区,由所在地人民政府协商一致后,由上级人民政府向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提出申请,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报国务院。对于跨省、自治区、直辖市的风景名胜区,由涉及到的省级人民政府按规定程序联合报国务院。
三、申报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必须经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审定公布为省(自治区、直辖市)级风景名胜区二年以上,风景名胜区面积必须在10平方公里以上。
四、申报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必须提交下列材料:
(一)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关于申报列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的请示(30份);
(二)风景名胜区资源调查评价报告(10份);
(三)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申报书(30份);
(四)风景名胜区位置图、地形图、风景资源分布图、风景名胜区土地利用现状图等图件资料(10份);
(五)重要景点、景物的图纸、照片、录像带、VCD和有关材料(10份);
(六)同风景名胜区有关的省政府有关部门的审查意见(10份);
(七)批准建立省(自治区、直辖市)级风景名胜区的文件、土地使用权属证等有关资料。
五、申报材料必须于每年的7月1日前报送,逾期则按次申报工作处理。
六、建设部成立由多学科、多专业组成的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评审委员会,负责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的评审、复查工作。
七、建设部收到国务院办公厅批办件之后,委托专业机构对申报材料进行审查。申报材料合格的,每年10月底前派出专家考察小组赴申报风景名胜区实地考察,并向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评审委员会提交考察评估报告。
八、根据各地呈送的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申报材料、专家考察评估报告和《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审查评分标准》,建设部组织评审委员会全体会议对申报项目打分表决。经评审委员会全体委员三分之二以上(包括三分之
二、含委员委托的代表或书面评审意见)表决通过的风景名胜区,具备报国务院审批的资格。
九、建设部根据评审委员会的结论,并征求有关部门意见,协商一致后报国务院。
十、凡批准建立的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必须在一年内编制完成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并按规定程序报国务院审批。
十一、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必须每年就风景名胜区的资源保护、规划编制及实施、基本建设、旅游发展、组织机构等内容提交书面报告。
十二、建设部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实行定期检查。对未按要求编制总体规划或严重违背总体规划、造成风景资源破坏的风景名胜区提出警告和书面整改意见,并在系统内通报。
十三、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在接到整改意见后,必须在限期内进行整改,并取得明显成效。对于不进行整改或整改无效、己不具备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条件的,由建设部报请国务院撤销其命名。
十四、本办法由建设部负责解释。
第四篇: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申报标准及程序
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 申报条件、材料及程序
一、申报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须具备的条件
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是指以农产品加工或流通为主业,通过各种利益联结机制与农户相联系,带动农户进入市场,使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有机结合、相互促进,在规模和经营指标上达到规定标准并经全国农业产业化联席会议认定的企业。
基本标准:
1、企业组织形式
依法设立的以农产品加工或流通为主业、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企业。包括依照《公司法》设立的公司,其他形式的国有、集体、私营企业以及中外合资经营、中外合作经营、外商独资企业,直接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登记开办的农产品专业批发市场等。
2、企业经营的产品
企业中农产品加工、流通的增加值占总增加值70%以上。
3、加工、流通企业规模
总资产规模:东部地区1亿元以上,中部地区7000万元以上,西部地区4000万元以上;
固定资产规模:东部地区5000万元以上,中部地区3000万元以上,西部地区2000万元以上;
年销售收入:东部地区1.5亿元以上,中部地区1亿元以上,西部地区5000万元以上。
4、农产品专业批发市场年交易规模 东部地区10亿元以上,中部地区8亿元以上,西部地区6亿元以上。
5、企业效益
企业的总资产报酬率应高于同期银行贷款利率;企业应不欠税、不欠工资、不欠社会保险金、不欠折旧,不亏损。
6、企业负债与信用
企业资产负债率一般应低于60%;企业银行信用等级在a级以上(含a级)。
7、企业带动能力
通过建立可靠、稳定的利益联结机制带动农户(特种养殖业和农垦企业除外)的数量一般应达到:东部、中部地区3000户以上,西部地区1000户以上;企业从事农产品加工、流通过程中,通过订立合同、入股和合作方式采购的原料或购进的货物占所需原料量或所销售货物量的70%以上。
8、企业产品竞争力
在同行业中企业的产品质量、产品科技含量、新产品开发能力居领先水平,主营产品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环保政策和质量管理标准体系,产销率达93%以上。
9、已开展省级重点龙头企业认定工作的省、自治区、直辖市,申报企业原则上应是省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
符合第1、2、3、5、6、7、8、9款要求的加工、流通企业可以申报作为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符合本办法第五条第1、2、4、5、6、9款要求的农产品专业批发市场可以申报作为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
二、申报材料及申报程序
申报材料:
1、申报企业应提供企业的基本情况并按照上文“基本标准”的要求提供有关申报材料;
2、企业的资产和效益情况须经有资质的会计师事务所审定;
3、企业的资信情况须由其开户银行提供证明;
4、企业的带动能力和利益联结关系情况须由县以上农经部门提供说明。
申报程序:
1、申报企业直接向企业所在地的省(自治区、直辖市)农业产业化工作主管部门提出申请;
2、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农业产业化工作主管部门对企业所报材料的真实性进行审核;
3、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农业产业化工作主管部门征求农业、计划、经贸、财政、外经贸、税务、证券监管、供销合作社等部门及有关商业银行对申报企业的意见后,经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同意,按规定正式行文向农业部农业产业化办公室推荐,并附审核意见和相关材料。
第五篇:省级经济开发区申报国家级开发区程序及条件
省级经济开发区申报国家级开发区程序及条件
一、省级开发区升级为国家级开发区的条件
(一)总体原则
1、具有明确的四支范围,通过清理整顿审核,符合“布局集中、产业集聚、用地集约”的总体要求。
2、符合“以提高吸收外资质量为主,以发展现代制造业为主,以优化出口结构为主,致力于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致力于发展高附加值产业,促进开发区向多功能综合性产业园转变”的三为主、两致力、一促进原则。
3、具有一级财政,实行集中精简、灵活高效、亲商务实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二)综合发展情况
1、参照国家级开发区投资环境综合评价办法,申请升级的省级开发区综合经济实力需达到同期省内国家级开发区中等以上发展水平。
2、申请升级的省级开发区上主要经济指标位于所在省的省级开发区排名前五位。
3、申请升级的开发区必须达到以下发展基础。(1)年工业产值每平方公里15亿元以上;(2)年实现税收收入达到5亿元以上;(3)年出口额达到2.5亿美元以上;
(4)实际吸收外资直接投资累计达到5亿美元。
(三)需报送的文件及证明材料
1、申请升级的开发区社会综合发展情况(包括开发区基本情况、经济发展状况、产业特点、土地集约利用、环境保护、节能减排、社会责任等内容)
2、开发区批准设立的省级人民政府文件,开发区管理体制、机构设置、主要职责、人员编制、财政体制等的批准文件以及情况说明。
3、开发区城市规划,工业、仓储、房地产等各类规划用地比例、开发区批准文件和文本、说明书、图纸等,由开发区管委会或所在城市规划管理部门共同出具,并附省级城市规划管理部门出具证明文件。
4、开发区通过清理整顿审核及公告证明文件。
5、省级商务主管部门出具的开发区在本省的综合实力排名情况证明文件及上主要经济指标。
6、所在省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出具的开发区用地情况审核报告和集约利用土地技术评价报告。
7、省级环保部门出具的开发区环境保护执行情况报告。
二、申报程序
第一步:以市政府的名义向省政府申请; 第二步:省政府行文批转省商务厅会同住建厅和国土厅会审,并出具是否上报国务院的意见;
第三步:以省政府的名义报国务院,国务院批转商务部会同国家住建部、国土资源部会审,并征询国家发改委、环保部意见,出具是否同意设立国家级开发区意见报国务院;
第四步:国务院行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