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1(省龙头企业申报)发展农业产业化专题报告
湖南神宝牧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
发展农业产业化专题报告
一、公司概况
湖南神宝牧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地处风景秀丽的茶乡——古丈县,是湘西自治州唯一一家农业部授牌的生猪养殖标准化示范场。省道S229线从公司门口经过,距猛洞河火车站仅4公里,距张家界国际机场70公里,环境优美,交通便利。公司下辖花果山良种生猪养殖场、红石林镇良种山羊养殖场,待建有冷鲜肉类加工项目和休闲农业项目,总占地面积300余亩,注册资金500万元,固定资产2000余万元,年销售收入7100多万元;公司法人代表彭继升,男,土家族,现年46岁,原为畜牧局干部,从事畜牧工作10多年,懂技术,会管理,有现代企业经营理念;公司现有员工58人,其中养殖技术专业人员占90%,60%以上拥有大中专学历,员工队伍素质好,技术力量雄厚,是湘西自治州重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目前已成为湘西地区开发100个产业项目之一——万吨分割冷鲜肉类深加工项目的业主单位,是湘西自治州种养相结合的大型综合性畜牧良种养殖基地,也是古丈县专业从事畜牧业新品种引进、试验、示范及良种繁育的民办科研基地。现已取得无公害山羊、生猪产地认定、产品认证和定点屠宰证。
公司花果山生猪养殖场建成现代化标准栏舍16875平方米,商品猪年生产能力达2.5万余头,年供种猪4千余头;红石林镇山羊养殖场建有标准化羊舍6510平方米,年可提供种羊3千余只,1
商品羊7千余只;公司基地养殖户年出栏生猪4万余头、商品羊
1.2万余只。另外还拥有牧草基地300亩,柑桔园200多亩,年产柑桔20多万公斤。公司提供的商品猪、商品羊、种猪、种羊质好价优,买者放心,多年来一直赢得客户们的一致好评。公司还建立了比较完善的良种繁育、疫病防控、质量监管、饲料供应、信息服务体系,基本实现了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经营。同时,公司也建有污水处理设施和大型能源工程(沼气),尽最大努力做到低碳生产,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积极创建负责任的和谐发展企业。
二、各项目产业发展介绍
㈠生猪养殖基地和山羊养殖基地建设
公司创建时(2004年),仅有4栋破旧猪舍、1栋土砖平房、25头老母猪、50亩荒山。董事长彭继升带领公司员工发挥愚公移山的精神,陆续投资一千多万元,建成了规模化、标准化生猪养殖场和山羊养殖场。仅这两个养殖基地就拥有标准化生猪养殖栏舍60多栋,拥有南江黄羊、波尔山羊、长白种猪、大约克种猪、杜洛克种猪、湖南黑猪等10多个优良猪羊品种。栏舍建设符合“两化一型”规格要求,即标准化,规范化和生态型。2010年,公司实现销售收入7113万元,净利润325万元,产销率达99%。随着公司基地规模的扩大,预计今后销售收入和利润将实现8%以上的增长。
养殖龙头企业带动农村养殖业发展。公司依托花果山生猪养殖基地和红石林镇山羊养殖基地,每年提供种猪、种羊7千余头
2(只),辐射带动全县农村农户养殖生猪养殖1886户,规模养殖大户10户;农户养殖山羊288户,规模养殖大户15户。同时积极组织养殖户向河南省等地拓展销售市场,扩大销售渠道。每年,促进城乡剩余劳动力从事生猪、山羊养殖和营销就业达5千多人,此外,发展玉米、牧草等原料种植带动农户数达万余户。这样,为促进社会和谐、农民增收、劳动力就业和市场繁荣作出了一定的贡献。
㈡分割冷鲜肉类深加工系统项目建设
项目总投资3000万元,累计完成投资940万元,完成投资总额的31%。目前基础工程完成征地工作,建好“三通一坪”工程11500平方米,同时完成环境评估批复及建设规划许可证和项目设计;着力实施草场建设25000平方米,投入100万元;切实做好品种改良工作,先后花费100万元引进种猪、种羊。项目竣工达标后,年可屠宰加工冷鲜肉10000吨,生产有机肥2000吨,年可增加销售收入2.1亿元,利税4000万元。
㈢环境保护及能源工程
公司自成立以来,陆续建成了污水、废物处理设施6处(套),场区绿化面积达50%以上,主要排放物基本达标,并通过环评,实现了场区干净、卫生、环境优美的园林式单位。另外,公司通过努力积极争取国家项目资金100多万元,建成了一套大型沼气设施,可为公司养殖场供暖、照明、供电、产出的沼渣可生产有机肥等等,使养殖产生的废物得到有效地利用。仅此一项,可为公司节省能源开支60%,有效地支持了国家倡导的节能降耗政策。
3㈣公司发展前景及规划
当前,我国畜产品市场需求潜力巨大。据统计,我国城镇居民人均肉类消费总量为 69.4公斤/年,农村居民人均消费内类仅27.5公斤,占全国人口30%的城镇居民消费掉全国一半以上肉类产品。城乡居民肉类消费的巨大差距表明我国肉类消费存在相当大的市场潜力。再者,公司作为古丈县最大的养殖和良种推广基地,获得了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关心,更得到了省、州各级领导的关怀,省、州发改委已把该公司作为扶贫示范项目给予重点支持,省扶贫开发办、省农业银行将其确定为“全省信贷扶贫重点支持单位”。2005年,省人民政府常务副省长于幼军、许云昭、杨泰波到古丈指导工作时专程到公司视察,对公司“无偿投种让农户种养、农户发展后还种、公司再将种投给别的农户放养”这种模式给予高度评价,认为发展思路好,服务农村路子对。
在今后,公司将率全体员工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促进生猪生产的一系列扶持政策,推进生猪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并以党的十七大精神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响应中央支持农业生产政策,创新生猪、山羊产业发展模式,推进由量的扩张为主向量和质并举转变、由分散养殖为主向标准化规模养殖转变、由销售活大猪、大羊为主向集中屠宰销售加工产品为主转变,着力推进产业化经营和科技创新,着力提升综合生产能力和质量效益,着力增强发展后劲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劲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全面构建现代生猪产业体系,实现生猪产业又快又好发展。做到良种繁育、疫病防控、质量监管、饲料供应、信息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规模化、4标准化、产业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具体有如下几个重点:
1、尽快建好公司主导项目,搞好花果山生猪养殖基地和红石林山羊养殖基地扩建项目,项目达产后,固定资产将增加3000万元以上,年可出栏生猪3万头,出栏山羊2万只。
2、按时完成扩建及分割冷鲜肉类深加工项目,最终实现年分割加工1万吨肉类,大大地延伸公司产业链,逐步走上经营多元化之路。
3、搞好资源综合利用,向上积极争取资金,筹建有机肥加工厂。
4、加快完成红石林镇征地工作,高标准、高质量建好定点屠宰厂和休闲农业项目。
5、在年底前做好组建2011年养鸡合作社(专门针对本地土鸡养殖)前期准备工作。届时,由我公司牵头负责提供小鸡苗,发放给农户养殖,再由公司统一回收销售。
6、大力发展生猪山羊基地养殖户,带动更多农户共同走上产业化致富道路。届时将发展基地生猪和山羊养殖户3000户,年出栏商品猪20万头,出栏商品羊5万只,产值逾3亿元。
湖南神宝牧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
二○一一年四月一十六日
第二篇:发展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若干思考
发展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若干思考
在我国发展现代农业、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过程中,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一直被当做重要的引领力量。但是,在其发展过程中,仍有一些重要关系需要处理好。
一、龙头企业与农户的关系
当前,龙头企业较高的政策地位很大程度上源自政府对龙头企业实际作用的肯定。但是,在发展现代农业、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方面,龙头企业带动农产的效果也并非尽如人意,以致于经常有人提出:扶持产业化就是扶持农业不假,但扶持龙头企业是否就等于扶持农民?
作出“扶持龙头企业就是扶持农民”的判断,实际上基于一个假定,扶持龙头企业的效果能够有效地传递甚至放大到农民手中,龙头企业与农民形成了利益共同体。但是,如果传递机制扭曲或传递渠道堵塞,换句话说,龙头企业与农户之间的利益联结机制出现问题,也很难保证扶持龙头企业的效果能有效地传递给农民。如,有些地方龙头企业与农户之间只是单纯的买卖关系,未形成紧密型利益联结机制;有些地方龙头企业与农户的合作,存在强烈的短期行为和“机会主义”倾向;还有一些地方,龙头企业依托其市场强势地位,对农产品压级压价,或与地方政府合谋压低土地流转价格,损害转出土地的农民利益。龙头企业缺乏社会责任的“坑农”行为也不鲜见。至于因企业家素质不高、企业经营能力不强,导致农业产业化经营缺乏特色和竞争力、可持续发展能力的现象也比较常见。
解决这些问题,通常的思路是强化龙头企业与农户之间的利益联结机制,鼓励龙头企业通过合同、合作和股份分红、保底收购、利润返还等方式,形成与农户之间的紧密型利益联结机制。但是,将此落到实处,要做更多的努力,政府支持龙头企业,固然需要看龙头企业自身的发展状况,但更为关键的是,要把龙头企业带动农户的方式、效果及其可持续性,甚至龙头企业对区域主导产业开发、农业产业链成长的带动情况,作为评价和支持龙头企业的主要依据。近年来,已有不少地方将龙头企业带动农户数,作为评价龙头企业带动农户状况的重要依据。但从实际情况来看,这种数据往往由于
缺乏经济合理的科学复查,存在很大的“水分”,有些地方甚至普遍存在“编造”或夸大带动农户数的问题。
当然,龙头企业的社会责任状况、龙头企业主要经营者的企业家素质,也应是评价和支持龙头企业的重要依据。应借此鼓励龙头企业及其企业家提升素质,增强龙头企业对农户和区域发展的带动力。
此外,以下两方面也很重要。一是通过典型示范、宣传推广等方式,引导龙头企业寻找与农民利益的结合点,完善龙头企业和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二是加强对龙头企业的监督和约束机制建设。有些龙头企业之所以缺乏社会责任,不注意对农户和区域发展的带动作用,一个重要原因是缺少有效的惩罚,甚至淘汰退出机制。近年来,从中央到地方,在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评审中,对以前的龙头企业往往也有一定的淘汰退出机制,但总体而言力度远远不够。有些龙头企业“名声”很大,但在带动区域农业产业化经营和农民增收方面往往“盛名之下,其实难副”,与此有很大关系。
二、龙头企业与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关系
在某些地方某些时期,龙头企业的作用远大于合作社;在另一些地方、另外一些时期,可能情况正好相反。但更多情况下,二者实际上存在一个优势互补或相生相克的问题。有些大型龙头企业直接面向一个个农户发展订单农业,往往交易成本高、运行风险大;在直接带动农户参与区域专业化、规模化生产和标准化、品牌化经营方面,效果未必理想。合作社作为联结龙头企业与农户的桥梁,发挥着中介作用,不仅有利于节约交易成本、降低运行风险、保障农产品原料供给的数量和质量,而且可更好地带动农户参与农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化经营,提升区域主导产业的竞争力、附加值和抗风险能力。还有一些地方,随着大型龙头企业的进入,龙头企业凭借其强势地位和垄断力量,很容易形成“企业控制产业”的现象,弱化农民同龙头企业的谈判能力,导致农民在市场和价格的谈判中处于被动地位。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可形成对龙头企业垄断行为的制衡力量。可见,在多数情况下,至关重要的可能不是要不要发展龙头企业,要不要发展农民
专业合作社,而是要创造条件、优化环境,促进二者竞争发展或优势互补、各展其长。
总体而言,在农业产业化较发达的大中城市,更宜把龙头企业发展放在优先地位,支持龙头企业带合作社、合作社带农户的复合型农业组织创新。合作社往往本土根植性更强,同农户之间的利益联结机制更为紧密,尤其是“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合作社往往更具有亲和力;而相对于合作社,大多数龙头企业规模更大,产业链更长,产业层次更高,更容易同消费需求特别是城市中高端消费需求对接。至于有些地区,农民合作社发展到一定阶段后,由于外部环境和内部制度的变化,出现了合作社“转化”为龙头企业的倾向,但只要仍能带动农户从事农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化经营,也不宜“横加干涉、盲目否定”。要充分尊重农民和合作社在农业组织创新中的选择权。不顾条件、不加区分地过分高估(或贬损)合作社带动农户的能力,与过分高估(或贬损)龙头企业带动农户的能力一样,都是不足取的。
三、大型龙头企业与中小企业、企业家成长之间的关系 在发展现代农业、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过程中,大型龙头企业与中小龙头企业各有特色,不可偏废。大型龙头企业的优势往往在于塑造品牌、提升显示度、带动产业升级、增强产业竞争力;中小企业的优势往往在于带动农户、创新创业和培育产业本土根植性。在支持龙头企业发展或农业产业化经营的过程中,要努力营造二者各展其长、优势互补、网络发展的格局,促进其在竞争中发展,在合作中共赢。科学处理支持大型龙头企业与支持中小企业的关系,在一定程度上涉及如何处理支持龙头企业与支持企业家成长间的关系。因为中小企业往往是企业家成长的“温床”;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过程,往往也是支持其企业家能力提升的过程。将支持龙头企业发展与支持其企业家成长结合起来,可通过促进龙头企业的提档升级,增强其带动农户的能力。有些地方在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的过程中热衷于引进大企业、大项目。这在一定程度上有其合理性。但是,如果引进的大企业、大项目不注意立足本地农业产业化经营基础,富有创新地开发利用本地资源和农业产业链,只是把在其他地
区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简单移植到本地,不能有效带动相关中小企业发展农业产业化集群,形成衍生产业、配套产业或跟随产业,充其量只能是区域农业产业化经营中的一块“飞地”,其实际作用仍是有限的。
对龙头企业和企业家的引进,要优先考察其对市场需求变化的灵敏度,对围绕本地现代农业发展和农业结构调整进行创新创业的专注度和对本土产业链开发、本土企业家成长的带动力。这有利于增强龙头企业和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本土根植性,增强其辐射带动农户的能力。在农业产业化经营中,有些中小企业,甚至小微企业当前规模不大,带动农户的能力不强,但创新创业精神突出,产业发展理念和商业模式新颖,未来成长潜力较大,很可能会是农业产业化经营中开天辟地的创新型企业,并会在不太长的时间内,成长为较具影响和带动力的大型龙头企业,对此,要有战略眼光。将支持大企业、中小企业与创新型企业结合起来,有助于完善支持龙头企业支持结构,加快形成不同类型、不同层次龙头企业“梯队发展”、优势互补的格局,全面、可持续地增强龙头企业体系带动农户的能力。
(作者单位:国家发展改革委宏观院产业所)
第三篇:发展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情况汇报
湘回药发[2011]第09号
湖南省回春堂药业有限公司发展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情况汇报
公司基本情况
我公司是由湖南省回春堂制药厂改制而来的股份制企业,位于涟源市回春堂路1号,是集中药材种植、中成药生产、农业生态园、水力发电为一体的现代农业生产企业,中成药生产厂区占地50余亩,建筑面积近2万平方米;种植中药材桔梗、金银花、白术等十几个品种,种植面积8000余亩。生态园内有休闲农庄、果园等各种设施齐全。现有固定资产9015余万元,员工358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80余人。
公司是湖南省重要的中成药生产厂家,药业公司拥有片剂、胶囊剂、丸剂、颗粒剂、口服液、糖浆剂等六条高标准生产线,2009年3月公司通过了国家组织的GMP换证验收。并多次被评为涟源市“先进企业”和“纳税先进”单位。2010年完成工业总产值10892万元,销售收入10500万 1
元,税收200多万元。企业连续6年位列涟源市财源建设目标管理45家企业前列。已建立了遍布全国二十多省份的销售网络,享有较高的市场知名度。
农业产业化建设现状
当前,我国农业已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农产品供求关系己由数量制约为主,转变成质量和品种为主,农村经济由追求农产品总量向追求经济效益、增加农民收入转变。推进农村工业化、城镇化、农业产业化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础,也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根本途径。我公司是以中药材为主要原料的生产厂家,为响应党和国家号召,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带动农民持续增收和农村经济全面发展,在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我公司在这方面作出了很大努力,也取得了一定成绩。
我公司有5000多平方米的中药材储存仓库。共建有古塘、温江、龙山等药材种植基地,面积8000余亩、水面养殖面积100亩、果园600亩、水力发电站2座。我公司所需原料如金银花、板蓝根、白术、桔梗、生地、厚朴等均由基地提供,供给量已达到90%以上。鱼场已引进了回头鱼、湘白鲫等品种,果园已种植了良种乌梅600亩,水力发电站年发电量100万KWH。
近年来,医药行业的竞争日趋激烈,为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 适应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要求,回春堂不断进行管理体制的创新和产品的开发,在现有三十九个产品的基础上,每年投巨资进行新产品的开发,以此创造新的增长点。加大技改投入,去年已投入技改资金2000万元,对现有的前处理车间、提取车间进行技术改造,生产能力扩大了四倍。
保证产品质量,关键的是原材料的质量,实行药材种植基地化,是保
证原药材质量的重要手段之一。2009年11月,省局批准我公司享受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待遇,以此为契机,我公司加快了药材种植基地建设步伐,以公司+基地+农户的方式,以“订单农业”为标准,用多种方式推进行基地建设。目前,公司在涟源的古塘镇、石马山镇、三甲乡、龙山林场、伏口镇胡家坪建有五个药材基地,一个药材收站、一个药材初加工厂。种植面积已达到8000多亩,扶持农户4100多户,公司为此已投入资金近2900多万元。药材种植基地建设已成为回春堂的“第一车间”。
公司药材收购站坚持上门收购制度,在药材成熟季节每天安排多路人马上门收购药材,不仅收干货,也收刚采接下的鲜品,2010年古塘收购站玉竹一项我公司就收购鲜货1000多吨,投入近400万元。
主动与科研教育、技术推广机构相互结合,努力把回春堂办成药材种植与中成药生产的高科技的示范基地。我们与省中医大学、湖南农大等科研单位就药用植物资源、种苗培育等方面展开多次合作,力争在药材种植的关键技术和成果转化上有新的突破,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产品,使更多的新成果、新技术尽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同时注意追踪国际国内药材种植、生产、加工的高新技术,通过开发、引进,加强技术改造,我们在全省率先执行国家制定的药材质量标准,把质量标准及相应的技术规范引入农户,带动农户和生产基地实行标准化生产,创造优质名牌中药材。同时确保中药材质量安全,对中药材种植、加工、包装、储运等进行严格的质量管理,实行中药材产地、质量、等级标识,建立可追溯制度。已获得“金银花、桔梗、白术、白芍、茯苓的中药材原产地证书。
针对“七味一枝花”这一濒临灭绝的珍稀药材,已与湖南农大确定了“七味一枝花”的人工栽培及种苗培育工程的研究,目前我公司古塘基地
已开始人工繁育种苗的工作。
基地建设方式
面向农村、服务农民,互利双赢,这是回春堂药材种植基地建设的基本思路,尊重农民的意愿和市场主体地位,我们通过示范和各种服务,引导农民调整药材种植结构,保障农民的经营自主权;遵循市场规律,按照平等互利的原则与农民打交道,不断探索与农民的有效联结形式,自觉维护农民的利益,在发展中实现“双赢”。
依照农民的意愿选择基地建设方式,这是回春堂为致富农民所采取的一大有力措施,在公司所建成的基地中,既有公司全额投资建设的基地—石马山镇温江药材基地和即将建设的水平村基地,又有公司与当地种植大户共同投资建设的基地—古塘乡破石药材基地,也有“公司+农户”的方式,由公司提供种子和技术、由农民自行组织种植、由公司承诺负责回收药材的基地—三甲乡三联药材基地、伏口镇胡家坪药材基地。同时,我们充分发挥公司所建基地的示范性作用,积极扶持基地周边农户种植药材,提高农民收入。同时,在公司所属基地建设中,聘请当地农民作为基地工作人员,传授种植技术,让农民不出家门就能学到技术和赚到较满意的工资。我公司温江基地基地2010年支付给当地农民的工资就达成110多万元。
为规范基地建设,公司投资成立了“涟源市回春堂药材种植有限公司”,专门负责公司所属基地、收购站、加工厂的建设和管理。发起并组建了“涟源市回春堂天草药材种植合作社”、“涟源市回春堂古塘药材种植合作社”,以合作社方式规范农户药材种植的行为,统一规划、统一采购、集中管理,以维护农户的权益,调动其种植药材的积极性。组建了“涟源
市药材种植技术协会”,积极推广新技术、新品种,降低种植成本,开展药材种植技术培训,2010年举办了二期药材种植技术培训班,培训人员90多人。
困难和问题
目前阻碍公司基地发展的主要有二大问题:
一、资金问题:现阶段公司基地建设所需资金基本上全由公司自行投资,要想加快药材种植基地快速、大规模发展,必须得到政府有关职能部门的大力支持,尤其是资金方面希望得到扶持。
二、人才问题:需要有技术、会管理的人才参与基地的建设。公司所建基地大都是偏僻的山区,交通不便、信息不通,条件非常艰苦,尽管公司以高薪等优惠条件多方引进和留住人才,但人员流失依然严重,对基地的建设影响很大。如年初温江基地的药材种植工程师因耐不住条件艰苦而辞职。
药材基地建设规划
1、为做大做强企业,将以回春堂药业公司、温江实业公司、湖南永康生物制品公司、回春堂药材种植公司、长沙振康物流公司为主体,组建回春堂集团公司,为上市打好基础。并与中国医药集团达成了战略合作的框架协议,由国药集团与回春堂药业共同投资,在涟源市工业开发区投资3亿元,建设“回春堂中药现代化产业园”,完成中药材规模化种植2万亩、中成药产业升级、生物药品制造、医药物流四大产业布局,实现产业联动发展;加大产业与技术升级,提升回春堂品牌的综合竞争力;营造“诚信、务实、创新、发展”为主要内涵的企业文化。
依靠我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以公司药材加工和销售的优
势,不断加快药材种植基地的建设,带动农户致富、振兴农村经济、推进新型工业化建设,大力发展药材流通和药材粗加工,在为企业提供优质道地原料药材的同时,将药材粗加工向饮片生产这一方向发展,这是回春堂的战略重点,我们将紧紧依托这一重点,依靠广大农民,不断发展壮大,成为推动农业快速发展的中坚力量。、2、根据公司种植规划,2011年,在安平镇水平村、渡头塘镇胜旗村、伏口镇胡家坪村(已建成)、杨市镇园艺场再建四个基地,新增种植面积3550亩。在十二五期间,基地面积要达到2万亩,带动农户达到9000户以上。将建设以道地药材为主的八大药材种植基地。
3、2011年将投资800万元,在古塘镇和石马山镇新建二个药材初加工厂,及时处理公司所属基地、各地收购站和农户采收的药材。
4、我公司己列入娄底市131重点工程,根椐公司“十二五”规划的安排,在2015年左右,公司产值将突破2亿元大关,进入湖南省中成药生产企业前五名之列。每年所需的中药材近6000吨,可为农民带来9000万元的经济效益。
5、按GAP要求建设药材种植基地,这是回春堂基地建设的目标要求之一。在今后五年内,依托公司实施GMP认证的经验,我们将以公司所属基地为样板,建设一个桔梗、金银花GAP认证基地,依此带动基地建设的全面发展。
5、湖南省回春堂药业有限公司
2011年3月26日
第四篇:申报第三批农业产业化省重点龙头企业
XXXXXXX 申报第三批农业产业化省重点龙头企业
材
料
XXXXXX 二OXX年一月六日
资
料
目录
一、申请报告
二、企业情况表
三、XXXXXX产业化建设情况
四、农业银行AAA级资信证书
五、审计报告
六、农业局证明
七、工商、税务、劳动保障、环保部门证明
八、外贸合同
九、与XXXXX合同
十、企业法人营业执照、企业代码证
十一、企业立项批复
十二、企业有关证明、证书十三、五项科技成果鉴定证书
XXXXXXXXX 申报第三批农业产业化省重点龙头企业
申
请
XXXX2003年改制成立,在县府的指导下,改制为XXXXX,成为国有股控股XX%的股份制企业,XXX年,国有股全部退出,成为民营股份制企业。集团公司注册资本XXX万元,拥有职工XX名,目前,公司年加工玉米XX万吨,大豆XX万吨,带动农户XXX余户,充分发挥了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形成了XXXX、XXX、XXX和XXX、豆粕、XXXX两大系列产业化生产链,2003年,被XX市确认为市重点龙头企业。公司XXXX生产线是我国XXXX生产线,X是国家粮食深加工高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项目列入国家火炬计划,项目建设过程中,先后有五项成果通过省科技厅成果鉴定,是省高新技术企业。
集团公司始终坚持质量第一的方针,产品质量均达到或超过国家标准,XXX符合美国及英国药典标准,公司大豆一级油是XXXXX,“XXX”商标是XX市知名商标,公司是全国首批通过QS市场准入标志的企业。公司年生产XXXX吨,XXX万吨,XXX万吨,XXX万吨,产品销往二十多个国家和地区,产销率达XX%以上,年实现销售收入XXX多元。
公司以科技为导向,大力发展高新技术项目,以国际先进技术与传统工业对接,消化吸收国际先进工艺技术,各项技术指标代表了国内同行业最高水平,多项技术填补国内空白。XXXXX生产工艺国产化的成功,使建设投资与引进相比降低三分之二,为粮食增值转化奠定了技术
基础。公司在经营过程中,注重龙头作用的发挥,带动了产业结构调整,促进了粮食加工业的技术进步,对农村社会稳定和县域经济的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根据公司目前的技术能力和经营能力,以及粮食深加工产业化建设的现有水平,具备了农业产业化省重点龙头企业的申报条件,现将申报材料一并上报,请审批。
特此申请
XXXXXXX 二OXX年一月六日
邹平怡康集团有限公司 农业产业化经营情况
邹平怡康集团有限公司,是以高技术为依托,以粮食增值转化产业化建设为导向,以玉米淀粉、结晶葡萄糖、无水葡萄糖和大豆一级油、豆粕为主导产品,以“龙头﹢基地+农户”为经营模式的高技术农业产业化集团。怡康集团的发展,始终坚持农业产业化的建设目标,一期工程建设了消化吸收国外先进技术的省级重点工程;公司二期工程建设了消化吸收国外关键技术装备,由国家计委批复的高技术示范工程,并得到了国家计委和国家科技部分别拔发的无偿资金支持。集团辖有邹平怡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邹平瑞雪无水葡萄糖有限公司、邹平怡康油脂有限公司三个子公司,2004年总资产10亿元, 销售收入11亿元,实现利税7878万元,企业在册员工630名,是滨州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山东省高新技术企业,中国农业银行山东省分行AAA级信用企业,国家粮食增值转化高技术产业化示范基地。
一、建设玉米基地,保障农民利益
山东省是我国玉米主要产区之一,年产玉米1800万吨,其中滨州市年产玉米约170万吨,玉米资源丰富,邹平怡康集团有限公司依托玉米深加工项目,在山东省农业发展银行的支持下,与收储企业实行联营合作,实行公司+基地+农户,和公司+收储企业+农户的经营模式,使农民增加了收入,收储企业搞活了流通,获得了利益,公司稳定了粮食供应渠道,粮食收购资金的不间断供给,使集团公司和收储企业有能力以保护价收购农民余粮,使农民利益得到了有效的保障,实现了三赢的目的,发挥了巨大的龙头带动作用。目前,公司带动邹平县11家收储企业,外地贸易商35家,带动农户13万户,其中邹平县本地农户6万户,公司现年加工玉米10万吨,基地供应7.5万吨,占加工能力的75%。
公司自2000年成立以来,根据本地资源情况,在县粮食局的指导下,建立了150000亩优质玉米生产基地,集团公司与基地村委会签订玉米繁育合同,并向农户提供良种、技术、农资等系列化服务。为保障农户利益,公司在收购过程中,严格执行国家保护价政策,对基地农户执行的收购价格实行优惠,较市场价高出50元/吨,仅此一项,基地农户增收375万元;实行就近定点收购,基地农户在村委的组织下,到公司设立的收购点或附近粮所交售玉米,为基地农户提供最大便利,减轻农户负担,增加农户收入。2003年集团公司被滨州市确认为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
二、加强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升级
农业产业化立足于粮食工业的技术水平,邹平怡康集团依托现代化高技术工艺装备,瞄准市场高科技、高附加值产品,建设具有中长期发展潜力的高技术产业链,提高粮食转化增值水平,以保证公司的可持续发展,并长期发挥龙头作用。2001年,公司成立了生物科技研究所,聘请国内知名的专家,并与科研院所合作,对玉米、大豆加工高端产品进行研制,先后开发了注射级无水葡萄糖生产工艺、大豆分离蛋白生产工艺,成为我国玉米深加工的龙头企业。
为进一步提高产业化水平,2004年,公司改造结晶葡萄糖项目,将一水结晶葡萄糖生产线改造成年产1.5万吨无水葡萄糖生产线,使公司无水葡萄糖生产能力达到3万吨,占国内现有生产能力的60%,成为我国最大的无水葡萄糖生产基地。在项目建设中,公司采用消化创新国际
先进工艺装备的方案,先后有五项重大科技成果通过省科技厅成果鉴定,其中一项成果获省科技进步三等奖,三项成果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两项获二等奖。
公司积极推行名牌战略,注册“怡康”、“瑞雪”、“利生”等商标,公司“利生”牌色拉油连续多年被山东省粮油工业协会评为放心粮油,“怡康”牌淀粉、葡萄糖质优价廉,是滨州市知名商标,无水葡萄糖产品是我国现沿用结晶葡萄糖的更新换代产品,产品远销二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形成了强劲的竞争力。
至2007年,集团计划完成L-乳酸、无水葡萄糖注射液等项目建设,并再配套年产6万吨玉米淀粉生产线一条,使公司玉米年加工能力达到20万吨,基地规模扩大一倍,达到300000亩,公司将依托高技术项目,实现更大的经济效益,为农户提供更好的服务,勇挑龙头企业的重任,为带动农民增收,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做出企业应有的贡献。
邹平怡康集团有限公司 二OO五年一月六日
第五篇:关于全县培育发展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
关于全县培育发展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
(2011年4月)
根据县人大常委会2011年工作计划和常委会主任会议安排,为配合县人大常委会第34次会议听取和审议县人民政府关于全县培育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以下简称农业龙头企业)工作情况的报告,常委会组成由副主任谭天贵任组长、副主任何建华任副组长、相关工委人员及部分常委会委员为成员的调研组,于4月7日至12日,对全县培育农业龙头企业工作情况进行了调研。调研组分别深入到乡镇、企业和部门,采取现场查看基地和企业生产发展现状、召开座谈会听取培育农业龙头企业工作情况汇报和征求意见建议等形式,充分调查了解全县农业龙头企业培育发展现状,认真分析研究培育农业龙头企业工作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积极讨论和探索进一步抓好培育农业龙头企业工作的政策取向及工作措施。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全县培育发展农业龙头企业的基本现状
近年来,我县以党的十七大精神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推进转型,加快发展,促进跨越”和实现“六个重点领域跨越”的工作思路统领工作全局,把培育壮大龙头企业作为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全面提高农业整体效益和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措施来抓,加强引导和服务,落实政策和资金,大力培育发展农业龙头企业,初步形成了以种养、加工、流通为主的农业龙头企业体系。
(一)全县农业龙头企业数量、规模不断扩大,带动能力和影响明显增强。目前,全县注册农业龙头企业47个,其中有企业22家(包括县烟草公司),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25个(以下简称专合组织,正在申请注册的专合组织6个)。农业龙头企业总资产达3.35亿元(不含县烟草公司),比“十五”末增长4.6倍;固定资产达1.3亿元,其中专合组织固定资产达0.458亿元。已获省级龙头企业称号的有2家,获地级龙头企业称号的有7家,另有5家企业正在分别申报省级或地级龙头企业称号,特别是华丰果蔬专业合作社成为全省专合组织中唯一的省级农业龙头企业。直接带动农户4561户(订单农户),间接带动农户6万余户,参与农户户均年增收达1500元以上。龙头企业品牌创建和产品认证工作得到加强,品牌效应不断增强,产品市场竞争力不断提高。
(二)全县农业产业呈现向区域化、规模化和特色化发展的总体趋势。全县各乡镇根据市场导向和农业产业总体布局规划,依托本地的资源优势积极发展符合本地实际的特色产业及与之相应的农业龙头企业。通过农业龙头企业的带动,促进农业产业向区域化、规模化和特色化发展,全县烤烟、生态茶、中药材、蔬菜、经果林等产业基地化生产、规模化种养、商品化营销的格局初步形成,主要农产品结构不断优化,农产品质量不断提高,产业特色日益凸现。
(三)农业龙头企业与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初步确立。通过引导发展合同农业、订单农业、建立专合组织等多种形式,引导农业产业化经营利益主体之间逐步形成了“公司+基地+农户”、“合作社+基地+农户”的“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松散型经营共同体,多数农业龙头企业初步确立了与市场和当地实际相适应的产业化组织形式和利益联结机制。
(四)农业龙头企业技术示范引领和优质产品优价收购助推了农业生产技术推广和生产专业化发展,同时促进了农民生产观念转变,淡化了对土地的依恋情结,弱化了对土地的依赖程度,“猪—沼—菜”、“猪—沼—茶”立体生态循环农业生产模式逐步推行,农业生产专业化服务队伍雏形出现。
调研组通过调研认为,在培育发展农业龙头企业工作中,县政府切实把培育发展农业龙头企业作为发展农村经济、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真正把这项工作提上重要的议事日程来抓好。成立了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了联席会议制度,并结合实际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决定》,切实做好引导和服务工作,狠抓 “扶持壮大龙头企业,培育发展专合组织,品牌创建和产品认证,基地建设和龙头企业与农民利益机制建立”四项工作措施落实,积极实施“走出去、请进来”招商战略,促进了全县农业龙头企业培育发展。
二、全县培育发展农业龙头企业工作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近年来,我县培育发展农业龙头企业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存在不少的困难和问题,主要体现在:
(一)农业龙头企业数量少,规模小,实力弱,带动发展能力不强。调研中,我们发现进入全县统计范畴的农业龙头企业仅47家,除县烟草公司每年合同发展种植面积在4万亩以上外,但由于其是流通型企业,没有产品加工增值环节,其带动能力有限;其他企业和专合组织都未达到5000亩,带动农户致富的能力不强,特别是部分招商引进来的企业和专合组织,虽有名而无其实,根本就没有起到带动发展的作用。
(二)农业龙头企业产品链条不长、科技含量和附加值不高,且行业分布不均匀。我县农业龙头企业总体水平不高,生产规模小,大多为初级加工,缺乏精、深加工能力,产品链条不长,产品档次和附加值不高,生产成本高,经济效益低,市场竞争能力不强,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弱,与市场经济竞争不相适应。而且企业所属行业分布不平衡,多数集中在农产品初级加工领域,不利于我县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全面持续发展。
(三)农业龙头企业体制不健全,运行机制不活,应对市场变化能力不强。我县部分国有农业龙头企业没有完全政企分开,一部分民营农业龙头企业还是家族式管理模式,企业内部缺乏激励动力,导致市场决策机制建立滞后,市场运行机制不活,应对市场变化能力弱,难以做大做强。
(四)融资渠道不畅,资金瓶颈制约发展。我县农业龙头企业大多处于发展扩张阶段,资金需求缺口较大,且由于生产加工的原料大都是农产品,收购农产品季节性强,时间相对集中,企业需要的收购资金额度也很大,而银行贷款条件苛刻,企业融资困难,制约了企业的发展壮大,影响了产品占有市场,出现了全县目前农产品有“优”而无“势”、有“特”而不“强”、有“名”而不“响”的怪现象。
(五)利益分配体制不健全,利益联结机制不紧密。我县龙头企业、专合组织、生产基地和农民之间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已建立了利益联结机制,但很大一部分存在不同程度行政推动的干预,大多数关系还不稳定,没有真正意义上形成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利益共同体,带动辐射作用还没有得到完全、充分发挥。由于受市场变化、自然风险以及企业追求自身利润最大化等因素的影响,农户在这一利益联结链中始终处于弱势地位,权益的有效保障将是各级党委、政府必须面对和拿出解决办法的重大历史课题。
(六)政策扶持和资金支持难以形成聚合效应。近年来,我县虽然出台了一系列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政策措施和实施办法,但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因阻碍龙头企业发展壮大的信贷难、用地难等问题由于多种原因没有探索到根本的解决途径和办法,同时财政资金困难,导致在培育发展农业龙头企业工作过程中存在政策扶持“练推手”和资金支持“撒胡椒”的现象。加之,考核评价工作机制没有完全建立,政策扶持和资金支持难以形成聚合效应。
(七)市场经理人队伍建设体制不畅,教育培训滞后,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市场经济价值观念落后,商业精神缺失。
三、抓好培育发展农业龙头企业工作的对策建议
(一)坚持规划引导,制订符合实际的发展规划。参照国家产业政策导向,按照适应市场需求、发挥比较优势的原则,抓住区域发展新优势和结构调整新契机,紧紧围绕生态畜牧、生态茶、烤烟、经果林、无公害蔬菜、中药材等主导产业和名特优农产品,制定培育发展龙头企业和专合组织中长期规划,明确具体方向和目标,并通过配套完善的政策措施落实下去。
(二)进一步抓好扶持政策的完善和落实工作,加大扶持力度。一是认真落实好中央、省、地对农业产业化的扶持资金和优惠政策,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导向性作用,把财政支农资金和各类涉农资金以及其它有关开发项目,实行捆绑使用,通过贷款贴息、技改扶持、建立经营风险基金等多种方式,重点支持龙头企业和专合组织的基地建设、科研开发、质量标准、检测体系和信息网络建设,切实增加投入,尽快构建和完善培育发展龙头企业的政策支撑和投资保障机制。二是对已制订出台的扶持政策进行一次全面的检查,对照政策,抓好具体落实,鼓励并支持龙头企业和专合组织的发展建设。三是做好扶持政策的完善工作,着重解决当前制约龙头企业和专合组织发展壮大的贷款难、用地难等突出问题,促进快速发展。
(三)切实转变作风,提高服务发展的质量和水平。一是各级各部门要切实增强群众观念,深入基层及时了解情况,积极为龙头企业和专合组织解难题办实事。二是加强信息服务,帮助龙头企业和专合组织与大专院校、科研单位联姻,帮助引人才、引技术、引项目,提高企业科技水平。三是要强化领导,切实做好指导和监督工作,同时建立起与重点龙头企业和专合组织对口联系帮扶制度,落实具体帮扶措施,加强龙头企业和专合组织与优秀同行的联合与合作,迅速做大规模,打造一批能够参与市场竞争的骨干龙头企业和专合组织。四是建立完善培育发展龙头企业和专合组织工作的考核评价工作机制,纳入目标管理和绩效考核体系,对政策扶持不到位要问责,对资金支持无结果要问效。
(四)突出重点,扶大、扶强、扶优有竞争力的龙头企业和合作经济组织。按照一手抓量的扩张,一手抓质的提高的要求,不断提升农业龙头企业和专合组织的档次水平。一是按照“扶大、育新、兴小”的思路,对全县的农业龙头企业和专合组织逐个分析,重点扶持和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二是鼓励农业龙头企业和专合组织大力发展订单农业,建立合同生产基地,把产品需求与农户的生产经营通过契约合同固定下来,与农户建立起紧密的利益关系,实现共同利益最大化。同时,在自愿的基础上,鼓励和引导龙头企业和专合组织采取农户入股、建立风险基金、制定最低收购保护价、按农户出售产品的数量适当返还利润等多种方式,与农户结成“龙头企业+专合组织+基地+农户”等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共同体,这样既可稳定互相之间的关系,促进支柱产业的形成,又能增加农民的收入,实现企业、专合组织与农户的“三赢”。三是帮助引导龙头企业和专合组织抓紧建立健全标准化体系,全面推行标准化生产,严格标准化管理,加强监督规范农副产品的加工生产,形成一批较强竞争力、较高市场占有率的名优农产品。同时,积极引导农户逐步淘汰分散的种养模式,下大气力抓好标准化种养小区建设,把种养生产向小区集中,不断扩大标准化生产规模。
(五)加快科技和体制创新,提升核心竞争力。一是在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过程中,引导并鼓励龙头企业和专合组织要把科技创新放在重要位臵,不断增加科技开发投入,加强高新技术的引进和开发,加速优良品种的选育和推广运用,大力开发优质高效技术、农业节本增效技术,引进、开发一批市场潜力大、附加值高、特色明显的农产品,提高农产品及其加工品的科技含量,努力打造核心竞争力。二是加强企业和合作组织管理人员教育培训,灌输市场经济价值观念,培育市场经理人意识,树立紧贴时代的商业精神,同时要注重从业人员知识更新和技术培训,注重对农民的实用技术培训,包括栽培模式、养殖模式,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生产技术等,提高农业经营者和劳动者的素质。三是企业和专合组织要尽快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完善经营运行机制,增强市场竞争力和发展后劲。
(六)改革市场营销方式,努力提高市场开拓能力。一是以龙头企业和专合组织为主体,通过政府的大力支持、配合,大力开拓新市场,积极推行新营销方式,抓好“农超对接”,拓展农产品销售空间,力争把我县的农产品打入全国大中城市特别是大超市,尽快形成市场多元化格局。二是全方位开通绿色通道,搞好农产品配送,巩固提高现有市场。同时,要认真总结参加农产品展销会的经验,积极组织召开农产品订货会和推介宣传,扩大市场占有份额;龙头企业和专合组织要充分运用信息技术和现代营销手段,发展网上交易、电子商务、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等形式,提高农产品营销组织化程度。三是在政策、资金等方面给予扶持,搞好引导和规范,大力发展农民营销队伍,搞活流通,拓宽产品营销渠道和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