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新企业所得税法对中小企业所得税负担影响

时间:2019-05-12 12:04:2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探析新企业所得税法对中小企业所得税负担影响》,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探析新企业所得税法对中小企业所得税负担影响》。

第一篇:探析新企业所得税法对中小企业所得税负担影响

探析新企业所得税法对中小企业所得税负担影响

摘要:新企业所得税法实现了两税统一,是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重要制度。中小企业作为我国企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新企业所得税法的颁布实施对其经营及税收负担方面将产生重要影响,因此有必要调整经营思路和策略,对其进行新的税收筹划,以实现中小企业税负最小。本文阐述了新企业所得税法的相关调整及其实施中存在的问题,指出了实施新企业所得税法对中小企业税负的影响,并针对中小企业如何进行所得税筹划做了简要探析。

关键字:新企业所得税法;中小企业;影响;税务筹划

引言

《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以下简称新企业所得税法)的出台与施行是我国税制改革进程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与此同时,企业所得税纳税筹划的思路和方法随着新税法的实施,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中小企业作为我国经济发展中一支重要的生力军,财会人员应在充分了解新企业所得税法对企业经营及税负影响的基础上,改变旧思路,合理避税,进而降低中小企业税收负担、提高经营效益。

一、新企业所得税法的主要变化

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并于2008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的新企业所得税法按照“简化税制、放宽税基、降低税率、严格征管”的税改原则,实现了“四个统一”,给企业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新企业所得税法是是一部与我国现阶段经济发展相适应的法律,在企业所得税的纳税主体、纳税方式、税率、计税依据、税收优惠政策等方面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相关调整事项具体如下:

(一)重新界定了纳税主体。在新企业所得税法实施之前,我们是以“独立经济核算”为标准确定纳税义务人的;新企业所得税法实行的则是法人所得税制度,即只对有法人资格的企业的经营所得征收独立的法人所得税。新企业所得税法对法人所得税纳税主体的确定做出了统一规定,即依据民法通则等相关法律中有关民事主体的规定,并兼用注册登记地和实际管理机构地的标准,采用“居民法人”和“非居民法人”概念对纳税主体加以认定。“居民法人”承担无限纳税义务,“非居民企业”则只需对来自于中国境内的收入承担有限纳税义务。与此同时,新企业所得税法改变了原先的纳税方式,明确规定中国境内不具有法人资格的分支机构将不再作为独立的纳税义务人,而是由法人实行统一汇总纳税。

(二)统一并适当降低税率。税率是企业所得税制度的核心问题,考虑到要尽量减轻内外资企业的税负,并结合我国国情、国家财政承受力以及类同于我国国情的其他周边国家的税率水平,新企业所得税法将法定税率统一为25%。参照全世界范围内实行企业所得税国家28.6%的平均税率水平,以及我国周边18个国家26.7%的平均税率水平,新法确定的25%的企业所得税率税率与我国实情是相符的,利于内外资企业纳税人在同一起跑线上公平竞争,这个处于国际适中偏低水平的税率能够更好地吸引外商投资。

(三)统一并规范税前扣除项目标准和办法。新企业所得税法在税收基础的确定过程中,对企业实际发生的费用支出扣除做了统一规范。具体如下:取消对内资企业的计税工资扣除的限制,按企业实际发放的工资予以据实扣除;统一企业广告费扣除标准,规定对不超过当年销售收入15%的部分实行据实扣除;扩大

固定资产加速折旧的适用范围以及适当缩短算折旧年限,以加快固定资产更新,促进企业技术进步;统一公益性捐赠支出的扣除标准,规定在其年度利润总额12%以内的部分准予在计算纳税额时据实扣除;对于企科技投资项目发生的研发费用,除允许据实扣除外,还给予50%的加计扣除;此外,对企业出于经营风险考虑而计提的相关风险准备金等准予适当扣除。

(四)统一并整合税收优惠。新企业所得税法采取以下方式对现行税收优惠政策进行了整合,将“以区域优惠为主”的所得税优惠格局调整为“以产业优惠为主”的新税收优惠格局:一是对符合条件的高新技术企业实行15%的优惠税率,小型微利企业则享受20%的优惠税率。二是对在经济特区及沿海经济开发区内新设立的国家需要重点扶持的高新技术企业,实行五年期的过渡性税收优惠;三是对劳服企业、福利企业、资源综合利用企业的直接减免税政策实行替代性优惠政策。四是取消了对外资生产性企业“两免三减半”、一般项目设备投资的普惠性投资抵免、产品出口外资企业减半征税等的税收优惠政策。此外,对企业从事公共基础设施、节能及安全生产、环境保护等项目给予减免税的税收优惠,体现了国家鼓励环境保护和技术进步的政策精神。

(五)强化了反避税制度。新企业所得税法明确规定了关联企业间转让定价税务调整的独立交易原则、预约定价安排的重要方法以及关联企业提供相关资料协助调查的义务,完善了纳税履行的相关程序规定;同时,新法和实施条例在核定征收、补征税款加收利息、防范受控外国企业避税、一般反避税条款等方面也作了明确规定。反避税力度的加强,增加了关联方交易避税的成本和风险,利于规范企业行为,遏制其偷税避税。

二、新税法的实施对中小企业所得税负担的影响

新企业所得税法将内外资企业所得税基本税率统一为25%,对小型微利企业统一按照20%的税率征税,对国家需要重点扶持的高新技术企业统一施行15%的优惠税率。税率下调、税基计算确定及优惠政策的统一规范为内外资企业创造了公平竞争的税收政策环境,更加利于企业以实际净所得来衡量税收负担能力。我国企业中95%左右是中小企业,承担了大部分的就业问题,其对于缴税,贡献也很大。新企业所得税法所作的相关调整,在不同层面上对中小企业税收负担有着重要的影响。

第一,统一税率的影响。原企业所得税法对中小企业规定18%、27%两档优惠税率,即对年应纳税所得额不超过3万元的企业实行18%的企业所得税征收税率,对年应纳税所得额介于3万元与10万元之间的企业则实行27%的所得税税率。较之原企业所得税法对微利企业的优惠政策,新税法则对符合条件的小型微利企业统一实行20%的优惠税率,使得年应纳税所得额不超过3万元的小企业的所得税税率上升了2个百分点,略微加重了其税收负担。但由于新企业所得税法对小型微利企业,规范设置了20%这一档税率,缩小了5个百分点的税率差空间,总体上较之原税法的三档全额累进税率而言,小型微利企业的税负还是下降的。然而,在原材料价格上涨、制造费用增加的大环境下,20%的税率对年应税所得额在在3万元以上至10万元的中小型企业来说仍然偏高,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其税收负担。

第二,统一税前扣除标准的影响。新企业所得税法改变了企业原先的费用限额扣除方式,整体在税前扣除标准上放宽了限制,统一规范并且提高了在计税工资、公益性支出、研发费、广告宣传费等方面税前扣除标准与比例,有效解决了长期困扰中小企业的生产经营成本费用税前无法充分扣除而需要纳税调整的项目处置,提高了税前成本费用的扣除总额,缩小了税基,进而降低中小企业的税

收负担,增强企业的盈利能力。

第三,统一纳税方式的影响。新企业所得税法实行以法人为主体的总分机构汇总纳税制度,实现了总公司与分公司间的盈亏互抵,分公司仍旧享受其所在地所得税适用税率;同时,不再将企业内部业务往来视同销售行为,使企业所得税得以免缴。另外,总分支机构汇总纳税的方式,有效分散了企业风险,并且实现了纳税人税收负担的降低。而且,汇总纳税企业的所得税征收程序严格按照“统一计算、汇总清算、分级管理、就地预缴、财政调库”的管理办法执行,50%由总机构预缴,50%在各分支机构间分摊预缴,使财源与税源保持一致,也使分公司所在地税收利益得到保障,为企业设立分公司创造了良好的税收环境。因此,企业应依据经营管理需要,在投资建立新企业或设立下属公司时,合理选择总分公司组织形式与母子公司组织形式,可有效降低税收负担。

第四,税收优惠政策的影响。新企业所得税法扩大了低税率税收优惠的范围,取消了低层次产业的税收优惠,增加了照顾弱势群体和自然灾害状况减免税收优惠,更加注重基础性、发展性、环保性、创新性及公益性产业的发展。新法对享受低税率优惠政策的企业设定了5年期的平稳过渡期的税收优惠政策,缓解了新税法出台对部分老企业增加税负的影响,减少对原优惠企业的冲击。

三、新企业所得税法下中小企业税务筹划的相关对策

新企业所得税法下,中小企业应合理理财,积极调整,全面加强在经营、投资、理财等环节上的税务筹划,可通过采用下列措施实现企业税收负担的最小化。

(一)合理规划与调整企业的组织形式。按新企业所得税法的规定,个人独资企业与合伙企业不属于法人组织,只需缴纳个人所得税,而股份有限公司、有限责任公司在缴纳完企业所得税后股东还需缴纳个人所得税,考虑到后两种企业组织形式较前两者而言要承担更多的责任,因而,企业要综合考虑发展前景、市场风险、规模预测等因素,合理选择企业最佳组织形式,最大程度地减少税负。

(二)合理安排成本费用支出,实现税负最小化,增加企业后劲。新所得税法在税前扣除标准上放宽了限制,通过充分利用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的规定,可建立持续研发投入的良性机制,有利于加快产品研发与技术创新的进程;通过有效利用加速折旧方法,可加大技术和设备改造,从而增强企业后劲。同时,在新企业所得税法规定的限额范围内采用“就高不就低”原则,足额提取职工薪酬及福利费,合理、有度增加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支出等,利于降低企业税负,增加税后盈余,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

(三)充分利用政策优惠,调整企业规模及投资方向。新企业所得税法在整体上降低了税率,因此,企业在权衡自身规模和盈利水平下,可将盈利水平控制在特定范围内,以适用较低的企业所得税率。在新企业所得税法构建的“以产业优惠为主、区域优惠为辅、促进社会进步” 新税收优惠格局下,企业应及时调整投资方向,推进转型升级,将视角转变到投资方向的税收筹划上,投资于高新技术产业、进行创业投资或投资于绿色制造体系及资源综合利用产业发展、基础设施投资等,以最大限度地享受税收优惠;对那些能够享受五年过渡期优惠政策的企业,过渡期内应适度加大对引进高端人才、技术创新、研发费用等的投资力度,以增强企业未来竞争实力。

(四)注重规范纳税行为,合理避税。从新企业所得税法中关于转让定价等条款可以看出,对企业反避税的规范力度明显加大。因此,中小企业需要重新审视和调整自身税务状况,在营运流程及财务处理方式上应有所准备和改变,将风

险和问题控制在安全范围内,避免出现违规行为。

结语

新企业所得税法的实施总体上对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有着利好的影响。中小企业作为稳定国家财政收支的基础,要想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尽量减少成本、扩大收益,而纳税金额作为成本的一部分关系着企业的盈利能力,企业在经营决策中要充分考虑新税法对其影响,用足用好新税收优惠政策和实施条例,科学合理开展纳税筹划。

参考文献

[1]陈静.新企业所得税法对中小企业经营的影响[J].财税金融,2009,2.[2]程淑玲.新企业所得税法对外资企业影响与税务筹划[J].企业管理,2009,11.[3]滕雷.新企业所得税法实施的影响及对策[J],税务研究,2010.[4]王振川.浅谈新企业所得税对我国企业的影响[J].西安社会科学,2009.

第二篇:新企业所得税法对中小企业经营的影响

陈静(长江水利委员会水文局荆江水文水资源勘测局)

摘要:《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已于2008年1月1日正式实施,新的企业所得税法按照简税制、宽税基、低税率、严征管”的税制改革原则,实现了两税统一。中小企业作为我国企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新税法对其经营产生了重要影响,如何通过税务筹划以促进自身的发展,是中小企业必须考虑的问题。

关键词:新企业所得税法中小企业经营影响

0 引言

中小企业是稳定国家财政收支的基础,也是确保国家财政收入,特别是地方财政收入的稳定来源。中小企业通过提供大量的就业岗位,不仅为国家减少了在社会保障方面的财政开支,同时也创造了大量的财富。中小企业所得税在企业经营活动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而于2008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在税率、税前扣除、资产的税务处理、税收优惠、征管方式等方面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它降低了中小企业的所得税税率,加大了中小企业税前扣除额度,整合了中小企业税收优惠政策,给中小企业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两法”合并对中小企业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它不仅会影响企业的税负,甚至会导致企业经营战略的调整。新企业所得税法作出的调整

1.1 有关纳税义务人的界定 新企业所得税法实行法人所得税制度。法人所得税界定了纳税义务人,即只对有法人资格的公司的经营所得征收独立的法人所得税。法人所得税纳税人的确定,应以民法通则等有关法律中关于民事法律主体的规定为依据,并兼用注册登记标准和住所标准,认定居民法人和非居民法人。在此框架下,非法人的分支机构不作为独立纳税人,由法人实行统一汇总纳税。

1.2 纳税义务的范围 新企业所得税法税收基础的确定过程中,取消对工资、广告费等扣除的限制;折旧年限可以短一点,根据国家财政承受能力来算短折旧年限,加快固定资产更新,促进企业的技术进步;对科技投资、技术开发等项目,除允许据实扣除外,还可给与一定的加计扣除;对于企业出于经营风险考虑而提取的风险准备金等适当允许扣除;一些体现公益特征的支出,如教育、捐赠等,也给与考虑。

1.3 税率的变化 新企业所得税法的另一显著变化就是将所得税率统一为25%。虽然原内外资企业所得税率均为33%,但由于减免税优惠和税前列支标准项目不同,造成实际税负差别很大。新税法对税率的确定确保了内外资企业纳税人在同一起跑线上公平竞争。

1.4 纳税优惠政策的调整 新的企业所得税法对现行税收优惠政策进行了适当调整,将区域优惠为主的格局,调整为以产业优惠为主、区域优惠为辅的新的税收优惠格局。其中包括对国家需要重点扶持的高新技术企业实行15%的优惠税率,对小型微利企业实行20%的优惠税率,还对企业从事公共基础设施、环境保护、资源综合利用等项目给与税收优惠。

1.5 强化了反避税条款 新企业所得税法从税务调整的一般规则、预约定价安排等相关程序规范了转让定价税制,完善了纳税履行的规定,同时强化了反避税条款。首先,明确规定独立交易原则是关联企业间转让定价税务调整的基本原则;其次肯定了预约定价安排作为转让定价调整的一个重要方法;最后,规定关联企业的协助义务,税务机关在征税、调查取证的过程中,企业有提供相关资料协助调查的义务。通过上述制度安排,企业利用关联交易避税的风险和成本明显加大,从而在制度上遏制了企业避税行为的发生。新企业所得税法对中小企业经营的影响

2.1 降低了中小企业的税收负担 首先,对于中小企业而言,新税法实施后,企业法定税率有较大幅度的降低。旧税法中,两档照顾性税率规定对年应纳税所得额在3万元(含3万元)以下的企业,暂减按18%的税率征收所得税;年应纳税所得额在10万元(含10万元)以下至3万元的企业,暂减按27%的税率征收所得税。新税法对小型微利企业的税

率优惠重新进行了界定,对符合条件的小型微利企业减按20%的税率征收所得税。与原企业所得税微利企业优惠政策相比,年应纳税所得额在3万元(含3万元)以下的企业的税率上升了2个百分点,这类企业较之以前加重了税收负担。但是,由于新企业所得税法对小型微利企业,只设置了一档20%的税率,缩小了税率差的空间(5个百分点),较之原税法事实上的18%、27%和33%几档全额累进税率,从总体上看小型微利企业的税负还是下降的。对介于年应税所得额在10万元(含10万元)以下至3万元的企业税收负担也相对大减,如果在不是“小型微利企业”条件下,它与年应税所得额超过10万元的企业税负减少率相比也处于优势,少了16.83个百分点(24.24-7.41%),更不用说是小型微利企业了。其次,新税法统一税前扣除标准后,改变了企业所得税法改革之前的费用限额扣除方式,取消了计税工资的限制,提高了捐赠支出的税前扣除标准等,其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成本、费用能够得到据实的扣除,提高了企业可在税前扣除的成本、费用,增加了税前扣除总额,其应纳税所得额有所降低,实际上降低了中小企业的税收负担。

2.2 有利于促进内外资企业公平竞争 公平竞争是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解决目前内资、外资企业税收待遇的不同、税负差异较大的问题,实现公平税负,是新税法的主要目标。新税法着眼于企业间税负的公平,统一了内、外资企业适用的税率,统一了税前扣除标准,统一了各种税收优惠措施,实现了内资企业与外资企业的无差别待遇,促进了统一、规范、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的建立。

2.3 有利于增强中小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和自主创新能力 从短期看,税率降低对国家税收产生一定影响。但从长远看,通过统一税前费用扣除、降低中小企业的税收负担,一方面,中小企业的税后剩余利益有所提高,有利于处于发展阶段的中小企业财务状况的好转,增加财务收益,加快资金积累,提高创新力和竞争力,扩大其生产经营规模;另一方面,新税法的税收优惠政策关注的是基础性、环保性、创新性、公益性、发展性的产业,提高了企业的创新激励,这将有效促进企业的技术创新和科技进步,将加快企业产品研发、技术创新和人力资本提升的进程,促进企业竞争能力的提高。

2.4 有利于促进中小企业提升产品附加值 为促进我国产业升级,新税法优惠政策调整对低附加值企业提出新要求。一般加工企业、低附加值的中小加工制造企业,不具备竞争优势,特别是过去靠享受区域优惠政策照顾的企业,更要适时调整产业方向,提升产品附加值,加强管理,降低成本才能继续保持发展的势头。

2.5 对财务人员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中小企业财务人员素质普遍不高,而新税法多处提出“合理性”原则,如何把握其“合理性”对中小企业财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考验。新税法对部分企业的费用列支标准放宽,实质上也是一种对所企业的优惠政策。比如对工资列支额度的取消,对业务招待费、业务宣传费以及广告费等支出的额度变化,这些都是在今后账务处理中需要关注的问题。新企业所得税法下中小企业的税务筹划

企业所得税的筹划是企业在合法经营范围内的一种理财活动,属于财务管理范畴。其筹划的对象和落脚点是企业所得税,筹划的主题是企业自身或者其授权委托的代理机构,筹划的前提或基础是不违反国家现行的税收法规,筹划的目的是最大限度地减少所得税负担和降低纳税风险,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生产经营决策方案和利润分配方案的合理选择开展纳税筹划工作,必将给企业合理合法地减轻所得税负担,增加税后利益带来的益处。

3.1 利用税前扣除筹划 税前扣除主要是指成本、费用的扣除。新《企业所得税法》与原企业所得税法相比,取消或提高了成本费用的扣除标准。成本费用筹划涉及面广,要求比较复杂,企业需要准确把握税法的规定,建立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才能顺利实现成本费用的最大化扣除。

第一,工资薪金筹划。可采用的措施有:①提高职工工资,超支福利部分以工资形

式列支;②持职工股的企业向职工发放的股利改为绩效奖金发放,当然在筹划时应注意权衡职工工资需缴纳的个人所得税;③在相同岗位要求条件下合理选择人员,如安置残疾人和国家鼓励安置的待业人员可以加计薪金税除扣除,以获取税收优惠。

第二,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筹划。新《企业所得税法》没有区分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规定企业发生的符合条件的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支出,不超过当年销售收入15%的部分,准予全额扣除,超过部分可以在以后结转,此条规定较以前标准有所提高。因此,可以适当统筹广告费、业务宣传费的列支比例,避免最后作纳税调整。

3.2 企业组织形式的筹划 由于新税法及其实施条例对企业组织形式、税率及税收优惠政策都进行了较大调整,这必然会给新办企业的税务筹划带来影响。一些法人企业可以选择投资设立下属公司的方式进行税收安排,即选择设立子公司或分公司进行纳税筹划。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规定,子公司是独立法人,如果盈利或亏损,均不能并入母公司利润,应当作为独立的居民企业单独缴纳企业所得税。当子公司微利的情况下,子公司可以按20%的税率缴纳企业所得税,使集团公司整体税负降低;在给母公司分配现金股利或利润时,应补税差,则设立子公司对于整个集团公司来说,其税负为子公司缴纳的所得税和母公司就现金股利或利润补交的所得税差额。分公司不是独立法人,不形成所得税的居民企业,其实现的利润或亏损应当并入总公司,由总公司汇总纳税。如果是微利,总公司就其实现的利润在缴纳所得税时,不能减少公司的整体税负;如果是亏损,可抵减总公司的应纳税所得额,当巨额亏损的情况下,从而达到降低总公司的整体税负。

3.3 小型微利企业临界点的税收筹划 新《企业所得税法》除规定所得税基本税率为25%之外,还采用了优惠税率,如小型微利企业适用20%。《实施条例》第92条对小型微利企业进行了量上的规定:工业企业,应纳税所得额不超过30万元,从业人数不超过100人,资产总额不超过3000万元;其他企业,应纳税所得额不超过30万元,从业人数不超过80人,资产总额不超过1000万元。

通过计算,可以得出企业应税所得的不可行区域为30万元~32万元,其中一个筹划思路是将应税所得控制在30万以下,利用《实施条例》中一些允许扣除的规定,可实现应税所得额的下降。另外,《实施条例》第9条明确规定企业应税所得的计算,以权责发生制为原则,但顾及到现实经济活动中的交易方式和习惯,第23条又规定以分期收款方式销售货物的,按照合同约定的收款日期确认收入的实现。于是,可以考虑通过合同将收入分期实现,并且实现跨收款,这样可以减少当年的应税所得并限制在30万以下,又不影响正常的交易。另外一个筹划思路就是减少费用的支出,从而扩大和提高应税所得额使其超过32万,当然这个思路不利于职工福利的改善和企业形象品牌的推广,因此建议在预计应税所得在32万左右时采用。当然,企业经营的目的是盈利,并且收益越大越好,所以从长远来看,最好的筹划思路则是不失时机地增强生产和销售能力,突破32万的规模,实现更多的应税所得,这应该也是国家对小型微利企业实行20%优惠税率的政策意图所在。

3.4 利用产业优惠筹划 新《企业所得税法》规定,对国家需要重点扶持的高新技术企业实行15%的优惠税率,这样扩大了对创业投资企业的税收优惠,其中规定创业投资企业采取股权投资方式投资于未上市的中小高新技术企业2年以上的,可以按照其投资额的70%在股权持有满2年的当年抵扣该创投企业的应纳税所得额;当年不足抵扣的,可以在以后结转抵扣,没有时间限制。同时,企业从事环境保护项目的所得和企业符合条件的技术转让所得可以享受减免税优惠,企业可以利用这些产业优惠政策进行纳税筹划。参考文献:

[1]王桂平.新企业所得税法下企业所得税税收筹划[J].科技信息.2009,(07):64-65.[2]顾玲艳.基于新《企业所得税法》影响下的纳税筹划探讨[J].商业会计.2009,(07):20-21.[3]张璠.以成本费用为切入点的企业所得税税收筹划研究[J].商场现代化,2009(03):83-84.[4]王玉娟.试析新会计准则与新企业所得税法规的协调[J].商业会计.2009,(07):14-15.[5]刘晓伟.跨地区经营汇总纳税企业所得税申报规定解析[J].财会通讯.2009(01):16-18

第三篇:新企业所得税法对筹建期外商投资企业影响的调研对策

截止2007年12月31日,我分局共有外商投资企业104户,其中正常申报户数为56户、筹建期户数48户,在筹建期户数中2007年3月16日之前在工商部门登记的有46户。由于筹建期外商投资企业众多投资经营决策是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法》,筹建期结束的外商投资企业要执行新企业所得税法,新法的实施对于这些企业产那一世小说网 穿越小说网 言情小说网 免费小说网生了很大的影响。

一、新企业所得税法实施对筹建期外商投资企业的影响

(一)税法执行时间性的影响。《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对在2007年3月16日前经工商等登记管理机关登记成立的外商投资企业,依照当时的税收法律、行政法规规定享受定期减免税优惠的,按照国务院规定,可以在该法施行后继续享受到期满为止,但因未获利而尚未享受优惠的,优惠期限从本法施行起计算。2007年3月16日之前在工商等登记管理机关登记成立的处于筹建期外商投资企业,筹建期结束后,从2008年起即使亏损也作为获利执行“两免三减半”优惠政策。2007年3月17日以后经工商等登记管理机关登记成立的筹建期外商投资企业,筹建期结束后,统一适用新税法及国务院相关规定,不享受新税法第五十七条第一款规定的过渡性税收优惠政策。

(二)税收优惠政策变化的影响。新税法取消了原对外资企业特定地区直接投资、新办生产型外商投资企业、追加投资、产品出口企业、再投资退税、购买国产设备抵免企业所得税等税收优惠政策。取消了外国投资者从外商投资企业分回利润免征企业所得税的优惠政策,改为征收10%的预提所得税。2008年1月1日之前外商投资企业形成的累积未分配利润,在2008年以后分配给外国投资者的,免征企业所得税;2008年及以后外商投资企业新增利润分配给外国投资者的,依法缴纳企业所得税。筹建期的外商投资企业今后将无缘上述税收优惠,一部分即得利益将无法实现。

(三)税率变化的影响。新税法实施后,随着对外资企业特定优惠政策的取消,外资企业的整体税负将有所上升。但具体对每个外商投资企业税负影响是不同的,一是原来享受税收优惠政策的外商投资企业税负将有所上升。二是对原来未享受税收优惠政策的外资企业税负将下降。三是符合条件的微利企业按新税法的规定将享受20%的优惠税率;四是原对设立在高新技术开发区内高新技术企业享受15%的优惠税率,现改为对国家需要重点扶持的高新技术企业减按15%的优惠税率,取消了区域限制。对原适用24%或33%企业所得税率并享受国发[2007]39号文件规定企业所得税定期减半优惠过渡的企业,2008年及以后一律按25%税率计算的应纳税额实行减半征税。我区处于沿海经济开放区,今后不再适用24%的税率,对于在2007年3月16日前在工商等登记管理机关登记成立的外商投资企业筹建期结束后优惠期内一律按25%税率计算的应纳税额实行减半征税。

(四)税前扣除限制的影响。一是对业务招待费的税前扣除的变化。原外资企业与生产经营有关的业务招待费,全年销售净额在1500万元以下的,不超过销售净额的0.5%; 全年销售净额超过1500万元的部分,不得超过该部分销售净额的0.3%。全年业务收入总额在500万元以下的,不超过业务收入总额的1%; 全年业务收入总额超过500万元的部分,不得超过该部分业务收入总额的0.5%。新税法规定,企业业务招待费按照实际发生额的60%税前扣除,但最高不得超过当年销售(营业)收入的0.5%,主要是考虑了企业招待费有公私不分现象,其中包含部分与生产经营无关的个人消费支出。二是原税法对外商投资企业的广告费、业务宣传费及公益性捐赠没有限制比例据实扣除。新税法规定,企业发生的符合条件的广告费、业务宣传费不超过当年销售(营业)收入15%的部分;公益性捐赠支出,在利润总额12%以内的部分,准予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筹建期结束后的外商投资企业对筹建期间发生的费用将不再按原来的规定执行,今后发生应税前扣除的项目按上述规定执行,对应纳税所得额产生影响。

(五)纳税变化的影响。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细则》第八条规定,经当地主管税务机关批准以满十二个月的会计为纳税的外国企业,其2007-2008企业所得税的纳税截止到2007年12月31日,并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法》规定的税率计算缴纳企业所得税。自2008年1月1日起,外国企业一律以公历为纳税,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规定的税率计算缴纳企业所得税,筹建期结束后的外商投资企业将以公历为纳税,对纳税内的应纳税所得额和以前的计算相比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六)新增税收优惠政策的影响。一是对农林牧项目免征企业所得税;对渔业和花卉、茶叶及其他

大争之世 网游之复活 炼宝专家 混在三国当军阀重生之官道

第四篇:中小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对技术创新的影响及对策

中小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对技术创新的影响及对策[摘要]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因存在风险、资金和外部性等制约因素而导致供给不足,单靠市场机制并不能增加市场供给,需要借助于税收优惠政策鼓励企业技术创新。但是,我国现行的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存在逆向调节现象,对科技创新的激励效果并不明显,有必要进行相应的政策调整。

[关键词]企业所得税;中小企业;];逆向调节

在充分的市场竞争条件下,企业平均利润率趋近于零,中小企业只有创新才能取得竞争优势。正因为如此,中小企业从来都是技术创新的主要力量。美国高新技术企业75%以上是由中小企业发展而来的。但与此同时,由于技术创新面临的技术风险和市场风险、模仿者的跟进以及技术扩散所产生的外部利益,中小企业自主技术创新市场供给不足。为了增加供给,新企业所得税法大幅度地调整了税收优惠政策,明确地把中小企业和技术创新型企业作为重点扶持对象。但税收政策工具在实施过程中有时候会无效甚至出现设计者不期望出现的结果,即逆向调节问题,需要谨慎地予以关注,并不断地进行政策调整。

一、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特点及其配套的税收政策工具

我国政府和学术界关注中小企业问题,起因于对我国企业改制过程中所产生的大量隐性失业人口可能会引起社会不公平和社会不稳定的担忧。其切入点是,中小企业能够吸纳大量的就业人口,维持居民收入水平,保持社会稳定。最初人们经过研究发现,影响中小企业发展的瓶颈主要是资金问题,为此,原国家经贸委于1999年制定了《关于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试点的指导意见》,国务院办公厅于2000年转发了该指导意见,期望通过国家和地方财政资金的政策性担保,提升中小企业信用能力,解决融资难题。后来人们又把研究的视角转向了技术创新,期望通过中小企业创新能力的提升,保证资金的使用效益,从而从根本上解决融资问题,并藉此提高国家综合竞争力。所以,新企业所得税法以此为导向,为支持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安排了多项优惠政策,包括税率优惠、技术转让收入减免、创业投资抵税等;新企业所得税法还从单纯扶持中小企业,延伸到同时扶持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服务的创业投资企业,体现了对税收政策工具的使用逐步趋于理性和成熟。

企业技术创新主要有三个制约因素,其一是风险,其二是资金,其三是外部性。特别是外部性因素,决定了技术创新具有公共产品的性质,单靠市场机制这只“看不见的手”并不能增加其有效供给,必须借助于政府公共财政政策,包括减免税等政策工具,帮助企业提高创新能力、规避创新风险、增加技术创新的市场供给。减免税是最直接和最有效的税收政策工具之一,它可以使税收工具趋于中性,相对增加税后收益,降低企业风险;减免税还可以减少企业现金流出,相对增加现金流入,缓解企业资金紧张的局面;对创新型中小企业外部合作者减免税,还可以使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和产业化等各市场主体独立的技术创新活动联合起来,以分散技术和市场风险;减免税同时也是对技术创新外部利益的补偿,可以缩小技术创新期望收益与实际收益之间的差距。

(一)技术创新的风险性与技术转让所得减免政策

企业技术创新活动,具有风险综合性强且风险指数高的特征。其一,技术创新投资量大、时间跨度长、不确定性强,尤其是前期科学研究,成功的把握更小。其二,技术创新环节较多,对应的风险也比较多。技术创新必须经过科学研究、技术开发、中间试验和产业化等几

个阶段,同时必须承担技术风险、开发风险和市场风险等多重风险;特别是市场风险,是部分中小企业所无力承担的,客观上要求中小企业把部分创新活动分散给其他利益主体,以期将风险控制在可以接受的范围之内。

目前,企业所得税法主要是运用技术转让所得减免税政策工具,鼓励中小企业向其他经济主体转让技术,同时鼓励其他经济主体承接技术,参与科技成果的中间试验和产业化活动,共担技术创新风险。

(二)技术创新的外部性与税率优惠政策

技术创新具有外部效应,它不但会部分地向“免费信息使用者”提供无代价的信息资源,而且还会诱导“模仿者”跟进,从而产生技术扩散效应。技术创新所带来的技术扩散效应,非常有利于国家整体技术创新能力的提升。所以,技术创新具有公共产品属性,不应当属于纯粹的私人投资范畴。技术创新所具有的公共产品性质,决定了技术创新成果的原创者不可能也不应当通过垄断市场的方法完全控制技术创新的外部利益,因而其外部利益损失也不可能完全通过市场途径得到补偿;即创新风险是由私人承担的,而创新收益却为社会所共享。鉴于此,如果没有国家财税政策干预,那么理性的中小企业都会自动放弃自主创新战略,而选择跟随战略或模仿创新战略,从而窒息企业技术创新的活力。

目前,企业所得税法主要是运用减免税、优惠税率等政策工具,增加技术创新收益水平,以期维持私人利益与外部利益的平衡,实现风险与收益对等,保护中小企业的创新热情。

(三)技术创新资金的短缺性与投资抵税政策

如上所述,技术创新必须经过科学研究、技术研究、中间试验、市场开发等阶段,每一个阶段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特别是中后期的中间试验和市场开发阶段对资金需求量更大。但是,由于技术创新活动的高风险性,中小企业很难通过正常的银行信用方式融入必要的资金。其一,创新企业的资产主要表现为无形的知识资本,由于其在会计确认方面所存在的不确定性,以及在会计计量方面所存在的不可靠性等原因,致使目前以知识资本为代表的无形资产并没有被完全纳入到财务报表体系之中。得不到会计这一目前最具有权威性的估价体系的认可,无形资产的价值便无从真实体现,自然也难以通过抵押的方式获得与其内在价值相称的等量现金贷款。其二,技术创新活动不符合金融资本安全性和流动性要求,如果不大幅度提高融资成本,是根本无法吸引信贷资本的。目前,按照国家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相关规定,商业银行都专门为中小企业安排有一定比例的贷款配额,但是这毕竟不是一种市场行为。站在银行的立场上来看,贷款配额的对象是不应该分配给创新型中小企业的,商业银行约束风险并没有错。其三,科技创新的实施者与资金的供给者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现象。为了控制外部利益,技术创新成果信息并非是完全开放的,自然无法满足潜在的资金供给者的信息需求。信息是决策的基础,信息供给不足,必然会导致资金拥有者裹足不前。

目前,企业所得税法主要是运用创业投资企业投资抵税等政策工具,增加创业投资收益,抵消投资风险,鼓励创业投资企业向中小企业融资,以增加创新资金的有效供给。

二、企业所得税的逆向调节现象

对于逆向调节,我国理论界最早关注的税种是个人所得税,它泛指高收入者少纳税、低收入者多纳税的反常现象。企业所得税作为直接税体系中最主要的一个主体税种,同样也存在逆向调节问题。如原企业所得税有关地区税收优惠的规定,目的是支持落后地区经济发展,结果却使地区差距进一步拉大,即所谓的越帮越贫、越扶越弱。逆向调节现象的存在,说明所得税在制度设计方面还存在问题。新企业所得税 法取消了一般企业的税收优惠,规范了地区优惠,重点支持企业技术进步,鼓励产业升级的导向十分明确。但是,经济活动的动态性、经济现象的隐蔽性、创新活动的复杂性以及税收政策工具的时滞性,使税收工具极有可能因为被曲解和规避而失效,甚至收到与预期相反的效果。

(一)亏损后转的逆向调节问题

就收益实质而言,亏损结转属于纳税人应有的权利;但是就税法权力而言,亏损结转又可以被视为税收优惠。我国《企业所得税法》第十八条规定:“企业纳税发生的亏损,准予向以后结转,用以后的所得弥补,但结转年限最长不得超过五年”。可见,我国税法对企业亏损补偿采取的是后转制。根据后转制,纳税人前期亏损可以抵消后期所得(以五年期为限,且不可中断计时),但纳税人前期所得不得抵消后期亏损;换言之,解缴入库的税款是不可以退库的。可见,亏损后转的政策效应取决于企业收益的稳定性、时间效力和强度。亏损后转是税法授予纳税人的一项普适权,并不是专门针对创新型中小企业的。但是由于中小企业在技术创新活动中的特殊地位以及其所独有的高风险性,该政策工具对于创新型中小企业具有特殊意义。由于收益的单一性和高风险性,创新型中小企业所得税税基不稳,收益波动大,不规则性强,亏损不能抵补的风险大。因此,仅就该政策工具而言,创新型中小企业的实际税负要高于一般企业,会对其技术创新产生负激励效应。不仅如此,亏损后转还有可能导致其他税收政策工具失效,如出于纳税成本考虑,企业通常会理性地控制正、负纳税义务状态,刻意地安排研发支出时间,使前期出现亏损,后期出现盈利,而不管这种安排是否符合商业目的。

(二)利息税前扣除的逆向调节问题

从费用与所得的因果关系角度考察,利息是对业主所得的分配,而不是对业主所得的扣除;也就是说,利息不应当视为一项费用在税前扣除。所以,允许利息税前扣除,应当视为一项税收优惠。既然利息可以在税前扣除,那么利息支出便具有了税收屏蔽作用。因而,企业实际承担的债务成本总是会低于其名义成本,所得税税率越高,税收屏蔽的功效越显著。但是,为了防止纳税人以利息支出为名,行非法转移利润、规避纳税义务之实,所得税法一般都会对债务利息的扣除范围和标准作出限制性规定。

如上所述,创新型中小企业无形资产比重大,收益不稳定,其流动性风险通常会高于商业银行设定的警界线,迫使其不得不转向资金成本较高的非金融企业融资。但是,所得税法对非金融企业贷款利息迫不得已的歧视性规定,削弱了创新型中小企业税收屏蔽的自动保护功能,导致其实际税率要高于一般企业,会对其技术创新融资形成负激励。

(三)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的逆向调节问题

为了鼓励企业加大科技投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企业所得税法》第三十条规定:企业为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发生的研究开发费用,未形成无形资产计入当期损益的,在按照规定据实扣除的基础上,按照研究开发费用的50%加计扣除;形成无形资产的,按照无形资产成本的150%摊销。

研发费用允许加计扣除的部分,并不是企业实际费用支出。所以,研发费用允许加计扣除可以视为税法赐予纳税人的额外的税收优惠,类似于财政补贴,在企业盈利的情况下,它会直接减少企业现金流出,使企业现金流量得以流动增长,对于现金流量不足的中小企业具有特别重要的财务意义。但是,研发费用只能在其发生的当期加计扣除,意味着如果当期的利润强度达不到扣除标准或者当期发生亏损,那么就等于放弃了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的权利。研发费用只能在发生的当期加计扣除的规定,还会导致其他税收政策工具无效。例如,快速折旧是帮助企业保全资金,鼓励企业不断进行技术创新的一种非常有效的税收工具,但是如果将快速折旧与研发支出并用,则很可能会置企业于负纳税义务的境地,导致加计扣除

无从落实。所以,为了保证研发支出能够足额地加计扣除,纳税人有可能会理性地选择放弃对固定资产进行快速折旧,从而导致快速折旧政策工具无效。

可见,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工具极易对包括创新型中小企业在内的高风险产业的研发活动产生逆向调节。

(四)技术转让所得减免税的逆向调节问题

为了鼓励企业转让技术,提高技术创新成果的商品化率,《企业所得税法》第二十七条规定:一个纳税内,居民企业技术转让所得不超过500万元的部分,免征企业所得税;超过500万元的部分,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这一政策规定意味着,如果纳税人完全封闭地和独立地开展技术创新的全部活动,并独立地承担技术创新过程的全部风险的话,那么就可以使自己处于无纳税义务状态;反之,则必然会使自己部分地或完全地处于纳税义务状态,除非技术转让收入在免征额之下。

显然,技术转让所得减免税政策工具并不完全鼓励纳税人将技术开发风险和市场开发风险等进行隔离,对期望通过技术合作而分散风险的活动形成负激励,会抑制合作创新。

(五)优惠税率的逆向调节问题

为了照顾小型微利企业,并鼓励企业技术创新,企业所得税法专门设置了一档照顾税率和一档优惠税率。《企业所得税法》第二十八条规定:符合条件的小型微利企业,减按20%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国家需要重点扶持的高新技术企业,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足见我国为了扶持中小企业发展,推动企业技术进步,不惜以牺牲税率统一性为代价的决心。

优惠税率固然可以使企业最大限度地保全现金,但与此同时,人为地在不同企业之间设置税率差异,不可避免地会产生纳税人通过资本弱化、转让价格、企业并购嫁接(改变纳税人身份)等方式,转移利润、规避所得税的问题,从而加大税收监管的难度。优惠税率还会导致其他税收政策工具无效或弱化。优惠税率越低,利息税前扣除、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和快速折旧等政策工具的激励效果越差。

三、政策建议

目前,技术创新已经成为可以替代劳动和资本的最为重要的经济增长要素和引擎,而税收是增强企业技术创新的最有效和最直接的手段之一。美国经济学家曼斯菲尔德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对美国、加拿大和瑞典所实施的研发税收抵免效果的实证分析表明,税收刺激使研发支出增加近2%。而我国现行的税收优惠政策对科技创新的促进作用有限,相关研究结果表明税收政策激励效果不明显。需要加以改进。

(一)所得税亏损弥补模式和期限调整

亏损结转问题,实质上是如何消除对纳税人亏损征税所产生的不利后果。企业是持续经营的,企业是盈利还是亏损,只有等到企业寿命结束才能确定。所以,盈亏确认是以会计分期为前提的,也只有如此,所得税款才能及时入库。但是,分期确认盈亏,并不能割断和否定各个会计期间盈亏的互济关系。本期盈利,只能说明本期收入与费用配比的结果是盈利的,并不代表在整个寿命期内收入与费用配比的结果也是盈利的;企业出现亏损的时候也是如此。所以,本期的盈利应当允许与其他期间的亏损互抵,否则,就可能会出现对亏损征税的问题。基于上述原因,准许亏损结转已成为世界各国普遍遵循的税收惯例。

如果把视角拓宽到国际范围,那么亏损结转的基本方法有两种:一是准许前后结转,如加拿大规定为 前转3年,后转7年;美国规定为前转3年,后转5年;印度尼西亚为前转

5年,后转8年。二是只准向后结转,如阿根廷规定后转10年;法国、巴西和泰国规定为后转5年;英国、新西兰、新加坡规定可以无限期结转。后转操作简便,但企业却会在亏损的情况下,仍然承担着以前的税款。

从理论上讲,只有当亏损抵补期限可以向前和向后无限期结转,才能完全避免对亏损征税,才符合所得征税的实质。亏损前转,即为纳税人设定负纳税义务,涉及到前期已征税款退税问题,对于现金流量不足的纳税人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处于负纳税义务地位的企业通常都是成长期的小型企业以及从事大型高风险投资项目的企业。这类企业大多缺乏资金,资本成本较高,如果不能全额退税,势必使其本来已经紧张的资金流量雪上加霜。因此,退还税款对企业来说比等现值的未来减税(亏损后转)获取的资金更有价值。

(二)允许利息支出全额扣除

根据收益与风险对等的原则,较高的融资风险只能与较高的融资成本相匹配。技术创新的高风险性,使创新型中小企业很难与商业银行结成亲密的合作伙伴。所以,创新型中小企业只能立足于现有的商业银行主渠道之外寻求生存资金,而且必须以较高的融资成本为代价。只有允许创新型中小企业比照金融机构贷款利息的扣除方式,在税前全额扣除非金融企业贷款利息,才能帮助其利用税收屏蔽功能,降低融资成本,使其融资成本接近于一般的非创新型企业。

当然,利息全额扣除应当有一个前提,即取消创新型中小企业的优惠税率。否则,如前所述,基于避税目的,纳税人以贷款为合法形式的非法利润转移,将会使该政策工具部分甚至完全失效。

(三)允许研究开发费用后转加计扣除

创新型中小企业收益不稳定,费用发生的当期很可能没有足够的所得用于研发费用的加计扣除,该政策不能落实的风险比较大。鉴于此,应当允许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向后无限期展转扣除,排除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权利不能实现的不确定性,以消除纳税人的后顾之忧,使纳税人能潜心按照商业目的安排研发活动。

有必要说明的是,研发费用加计扣除部分并不属于纳税人实际支出,所以并不适用于向前展转扣除,否则,还会出现税款退库的问题。

(四)对技术转让所得全额免税

技术创新具有前期风险大、后期投入高、组织化程度强的特征。作为科技创新的主体,中小企业应当而且必须承担前期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风险,至于后期产业化风险,则可以通过技术成果转让的方式分散给其他企业组织承担。所以,科技成果转让具有重要的宏观经济意义,它可以将各经济主体之间独立的科学研究、技术开发、成果转移和产业化等创新活动在全社会范围内进行整合,提高技术创新的“专业化”和“合作化”程度,以分散技术创新风险,加速技术和信息交流,加快技术转化和产业化的速度。税收政策工具应当顺应这一要求,对技术成果转让实行全额免税,以降低全社会创新资源的整合成本,优化创新资源配置。

(五)以特定活动的税收优惠替代企业优惠税率

优惠税率政策工具的效果,取决于纳税人纳税义务状态和盈利的强度。在负纳税义务的情况下,低税率并不能够为纳税人带来任何实际的税收利益;在盈利能力较低的情况下,低税率为纳税人带来的税收利益意义不大;更重要的是,低税率还可能导致其他政策工具失效。因为优惠税率的优惠对象是企业,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前已述及的纳税人利用税率在不同企业之间的差异,将利润由高税率企业向低税率企业转移而非法避税,破坏公平的竞争秩序。优

惠税率是发展中国家采用最为广泛的鼓励投资的政策工具,但使用优惠税率在提供投资激励方面并不是最有效的工具。所以,可以考虑以特定活动的税收优惠政策取代企业优惠税率,例如前已述及的创业投资抵税、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利息支出税前全额扣除抵税等。从纯粹的税收技术角度,或者从税收操作层面而言,基于特殊活动的税收优惠等于把一个整体企业分解为一个个能够识别的相对独立的业务活动,然后对其中具有创新价值并且对于特定的税收工具比较敏感的活动给予相应的税收激励政策。例如,创业投资企业对于投资抵减投资税比较敏感,则允许其投资额直接抵减其投资所得税;研发费用对于能够被税前全额扣除激励效果比较明显,则准予其研发费用后转扣除,直到扣完为止。以特定活动的税收优惠替代企业优惠税率,还具有优惠对象明确、便于识别、避税困难的特征。

鉴于特定活动的税收优惠具有显著的技术优势,以特定活动的税收优惠替代税率优惠政策,有利于从整体上抑制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对中小企业技术创新产生负面的影响

第五篇:新旧所得税会计准则比较及对企业的影响

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发布了新 会计 准则,并于2007年1月1日起首先在上市公司中执行。这次新会计准则体系的制定,是我国会计改革路上一个新的里程碑。其中新所得税准则格外引人注意,新所得税准则直接借鉴《国际会计准则第12——所得税》所得税准则,引入计税基础和暂时性差异概念,要求 企业 采取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所得税处理 方法。这是一次所得税会计革命性的变革。

一、新旧所得税会计准则的差异

1.计税基础

旧准则强调收入和费用与纳税收益和纳税扣除之间的差异,主要是从发生额的角度进行 分析。新准则则强调企业在某一特定时日的资产、负债的账面价值与其计税基础之间所存在的暂时性差异。

2.暂时性差异取代时间性差异

暂时性差异取代时间性差异,是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的结果,也是与国际会计准则第12号趋同的结果。暂时性差异在以后资产收回或负债清偿时,会产生应税所得或可抵扣金额。暂时性差异又分为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和可抵扣暂时性差异。所有的时间性差异均是暂时性差异,但某些暂时性差异并非时间性差异。

3.要求使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

旧会计准则要求企业采用应付税款法和纳税 影响 会计法核算所得税。新准则要求企业只能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核算所得税,收益表债务法注重时间性差异,可 计算 对当期的影响,不能直接反映对未来的影响;资产负债表债务法以资产负债表为基础来计算递延所得税资产或递延所得税负债,注重暂时性差异,可直接得出递延所得税资产、递延所得税负债,能直接反映对未来的影响。

4.弥补亏损处理

新准则规定企业对于能够结转以后的可抵扣亏损和税款抵减,应当以很可能获得用来抵扣可抵扣亏损和税款抵减的未来应纳税所得额为限,确认相应的递延所得税资产。一般称之为当期确认法,即后转抵减所得税的利益在亏损当年确认。目前 税收政策允许企业亏损可在未来首次盈利的连续5年内税前弥补,使用该方法,企业应当对五年内可抵扣暂时性差异是否在以后经营期内很可能取得足够的应税利润作出判断,如果不能,企业不应确认。

二、新旧所得税会计准则差异对企业的影响

新所得税会计准则将改变所有企业的所得税费用,并导致净利润的改变。另外,新所得税会计准则充分体现了谨慎性原则的要求,规定对于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在该差异的转销期间内,要有足够的应税利润可供抵扣。同时对已经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资产,应在每一资产负债表日重新估价,如果不符合确认标准,应将预计不能实现的部分立即确认为当期所得税费用。新所得税会计准则规定需有合理的证据说明预期未来的所得税利益将会实现。从而避免企业财务人员过于高估递延所得税资产。目前很难测算原采用应付税款法或纳税影响会计法的企业在采用资产负债表债表法后,所得税费用会发生多大的差异。但总体来说,原采用纳税影响会计法的公司,影响相对较小;原采用应付税款法的公司,所得税费用可能会有重大调整。

下载探析新企业所得税法对中小企业所得税负担影响word格式文档
下载探析新企业所得税法对中小企业所得税负担影响.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再议新企业所得税法下企业所得税纳税筹划(共5则)

    再议新企业所得税法下企业所得税纳税筹划 【摘 要】新《企业所得税法》已于2008年1月1日开始实施。新《企业所得税法》统一了企业所得税的纳税义务人,统一了税率,统一了税前扣......

    高新企业新所得税法(五篇范文)

    新企业所得税法与原税法相比较,在促进科技创新上的政策变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高新技术企业享受15%税率的执行范围取消地域限制,原政策仅限于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内......

    新企业所得税法疑难问题解答

    》》新企业所得税法疑难问题解答 目 录 第一章 固定资产的所得税处理 一、新税法下企业是否可以延长固定资产折旧年限?„„„„„„„„„„„„(1) 二、新税法与增值......

    新企业所得税法热点(5篇范文)

    新企业所得税法热点问题答疑 深圳新闻网讯 新的企业所得税法已经开始实施,但是很多市民对于新的税法依然不清楚。为此,本专栏针对市民关心的问题,邀请税务部门的相关负责人进......

    新企业所得税法及实施细则解析

    一、企业所得税分立模式下的弊端我国以往企业所得税实行区分内外资企业,分别立法、分别征收的税制,即内资企业适用1993年国务院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暂行条例》,外......

    浅谈企业员工人数对所得税的影响及对策

    浅谈企业员工人数对所得税的影响及对策免费文秘网免费公文网 浅谈企业员工人数对所得税的影响及对策2010-06-29 18:18:00免费文秘网免费公文网浅谈企业员工人数对所得税的影......

    浅谈企业员工人数对所得税的影响及对策

    企业员工是企业生产经营不可缺少的劳动力资源,他们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一个企业的员工素质高低决定着企业发展的前途和命运,同样也对企业经济效益有着重大影响。当然,合理的员......

    浅谈企业员工人数对所得税的影响及对策

    企业员工是企业生产经营不可缺少的劳动力资源,他们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一个企业的员工素质高低决定着企业发展的前途和命运,同样也对企业经济效益有着重大影响。当然,合理的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