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企业管理与发展问题座谈会上的讲话(五篇)

时间:2019-05-12 12:04:4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在企业管理与发展问题座谈会上的讲话》,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在企业管理与发展问题座谈会上的讲话》。

第一篇:在企业管理与发展问题座谈会上的讲话

在企业管理与发展问题座谈会上的讲话

各位朋友:

大家好!

本来不想讲,原因非常多,随便就可以抓几条,但是不少同志还是希望听我说说有关企业管理和发展方面的话题。真是盛情难却,所以只能利用同志们的一些宝贵时间,聊一聊这方面的话题,仅供参考,可以批评、甚至批判,不过我还是真心希望仅供大家参考而已。

第一个问题我们说说管理。管理与发展,首先是管理,只有在严密,实际,充分,高效管理的前提下,保证企业正常运转才谈得到发展,否则就像人一样你连基本温饱都达不到怎么能奢谈小康,甚至富足。管理就是基本功,就像学习一样要把基本知识掌握好,把基本功练好,那么企业发展自然是水到渠成的事了,是管理工作的果实,因此我不认同曾经听到过的什么哪年是管理年,哪月是管理月的提法,管理是贯穿企业的诞生,发展甚至消亡的全过程的重要工作,不是也不可能想抓就抓,想放下就放下的事情。人们一说企业之间的差距,总是怨天尤人,其实,谁也怨不着,就怨自己,关键还就是在管理方面的差距。

谈到管理,我提倡用一句老的口号说明,这个口号就是:向解放军学习。当然,不只是我们的解放军,任何一国的军队,它的管理较比地方或者说其他行业应该说是所有团体中管理最严密,最实际,最充分和高效能的管理,因为国家赋予它的职能不允许有丝毫的懈怠,最不愿意看到它有任何失败,只希望它永远成功。但是当你把各国的军队之间相互比较时,你就会发现它们之间的差异,因而也就出现了一旦发生战争时会有胜败的结局,不过这是另外的话题,不在我们今天的内容里面。所以我们要学习解放军,要研究部队的管理,要学习部队的经验,我们周围一定会有不少转业退伍的官兵,他们有发言权,可以通过他们的亲身体验参照部队的管理及保障机制研究我们的管理。因此我们的社会中不乏部队大熔炉中锻炼的人才在地方企业管理和发展中成功的人士,这不能不说明问题。

谈到管理,有几个原则不能不说。第一个原则言而有信的原则。不知大家理解不理解,不知大家是否能够把这个原则贯穿你的自始至终的管理工作中。至于道理很简单,不少老话,象‘军中无戏言’,‘君子一言驷马难追’,‘一言九鼎’,‘言而有信’,‘无信无德’等等吧,我想大家还能举出不少这方面的话。做人是这样,管理企业经营企业对内对外犹如做人一样,说了就要兑现,吃亏上当吸取教训就要交学费,宁输钱不丢人。特别是挂‘长’的同志都在内,不要想说啥就说啥,信口开河,前脚说了后脚你就忘了,可别人忘不了,时间一长你就是‘屁屁’,‘屁屁’是什么,是放屁,要是臭屁还有点味,响屁连点味也没有响了一下,‘语惊四座’,下文没了,大家想想,只要有几件就会由量变发展到质变,谁还能相信你,一个不被大家信任的领导鬼都不相信你能办好企业。在社会上也是一样,一个人会把一个企业的形象搞臭,会让和你企业打过交道的人不敢也不会再继续和你的企业来往,同时他们会成为反面的义务宣传员,使企业形象大打折扣,时间一久企业就会全面溃退。一个普通人都要讲究言而有信,何况一个有权利,负有责任的领导者,不管他是大领导还是小领导。有个叫‘狼来了’的寓言想必大家都知道,我在这里也就不重复了。所以这是个原则,不能随便说,不负责任的随便说,随便许诺。

第二个原则,法律是严肃的原则。企业不管大小,也不管多少都有规章制度,小的说叫规章制度,从国家大的说叫法律,为了提高对它严肃性的认识,我况且称它为法律的严肃性。企业的各种规定,规章制度等法规性文件是规范企业员工和运转的规范性文件,它是企业处理一切事务的重要依据,因此它应该具有相当的严肃性。

我们有理由相信在一个企业建立之初开始就成文或不成文形成种种规章、规定、制度等具有约束性规范性的企业法规,并且随着企业的发展在不断的补充和完善,逐渐形成每个员工的换句话说也就是一个企业‘习惯’,因此我想说的关于严肃原则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它的延续性。

大家都看到了许多私营企业在创业之初是很艰难,但他们发展很快,原因和因素非常多,但是有一条可以肯定地说是重要的决定性作用,那就是企业管理法律的延续性,不管是人治成分大还是法治成分大。大家应该知道历史的经验是宝贵的,很多经验是用金钱甚至是生命换来的,不是也不可能是前人凭空臆造的。因此注意保持企业法律的严肃性对于企业是很重要的,企业任何一项变化或变动的完全实施都需要时间,需所有相关人员去重新适应,这个过程是需要控制的,如果失控,相关的员工不明确,不认真或无所适从,那么带来的将是企业有形或无形的损失,或大或小。因此我说,一个企业历史形成的这种规章、制度等在没有可行可靠有效的东西替代之前不可轻言修改,废而不除甚至废除,这好比一个罐子虽然旧了还有些漏,但它还能盛水,你要是在没有新的之前先把它摔碎了那你就没的盛水了,用手捧吧。

那有的同志会问,那历史形成的东西就不可以改变了吗?,答案肯定是否定的,我的意思是说虽然是历史的但同时也适应现实的有效的,那就没必要标新立异拿企业的生命去争个人之气。它是历史的但它已经实践证明确属过时的,已丧失可执行度甚至成为企业管理与发展的绊脚石时当然要修改了,就像国家修改和废除过时的法律、法规一样要经过必要的程序来进行修改或废除,不能凭某人的兴趣喜好,凭某人的一句话,这么严肃的事情就成儿戏了,是不可以的。所谓创新是相对旧的而言,但并不应该笼统的说是创新就好,好不好对不对要经过实践的检验,历史证明它为企业发展显现了贡献它是对的,否则就是错误的,推陈出新,标新立异可不是说凡是旧的就都要改改它。我们要反对拍脑门,心血来潮,一觉醒来一个决策。大家可能听说过,美国人不喜欢调查研究周密计划,总是先干了再说,日本人决策慢得很,一件事想到没有什么可想了那才做出决定。其实这两种说法都不太全面,美国人做事也不是没有计划没有调查论证,日本人也不是一件事论证到没有可再讨论的时候还在犹豫。我所讲的意思要综合前面例子中的长处,敢于决断一定要在认真全面的调查论证之后,而不是之前。

然而,关于法律是严肃的原则往往在民营企业能够较好地实现,前提是那些民营企业的决策者们能够有所认识。为什么呢?我觉得首先是因为民营企业的决策者和经营们不会总是不定期的被更换,这个重要的人的因素条件自然得到保证,所以这是许多民营企业迅速发展取得成功的很重要原因之一,我说的是之一。国营企业,甚至包括一些股份制企业往往比较难。主要的问题还是决策者和经营者的问题,这些人时常的被调换,升迁,离岗,退休,或者腐败,企业的总是要接受新的领导者,总是要在适应和被适应的过程里面损失许多有形的或无形的财富,不管是人才还是资产。走马换将,信誓旦旦,摩拳擦掌雄心勃勃大干一场,这本应是件好事。上任伊始,头三脚总是要提的,三把火总是要烧的。踢得好进球了,踢不好界外了还不错,要是乌龙了那不就惨了。烧把火,防火通道烧成了荒火不会再蔓延,烧不好风向一变把自己烧了,光眉毛胡子头发了了还好,要是把命搭上那不更惨了。因此说这就是任何事物的两面性或多面性,好与坏,正与反,进步与退步等等都是相互依存的。经营管理者的更迭是绝对的,少更迭只是说是相对的。就是民营企业不也得面对自然规律,人总之要死的吗,你死了不换也得换嘛。我的意思是说不管人员怎么更迭,但一定要尊重企业法律的严肃性,不能由着性子来,任何员工都要在企业法律框架内工作。像较多发生的越级指挥现象,实际上也是不把企业组织结构的法律当回事,高级领导中总是越级指挥那还何必搞出那么多的机构,还要配许多负责人。有文献说一个人最适合管理的人数是七到九人,况且我们不去争论它科学到什么程度,但至少认同人的能力是有局限的。总把法律当儿戏了,离垮塌就很近了。

第三个原则叫整体划一的原则。说起来也很好理解,大家知道我们人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是由各个硬件和软件组成。比如说我们的五官,口腔负责容纳食物,牙齿负责咀嚼,咽部负责吞咽,食管是通道,胃肠负责消化吸收,他们共同组成消化吸收系统,为人体提供热量。耳朵,鼻子,眼睛负责信息采集提供给大脑分析判断。嘴巴鼻子还兼职呼吸为人体提供氧气能量,等等不一一列举。这些是大家看的到的,还有一些是大家看不到但的确存在的,象现代医学所说的神经系统,像我们中医说到的脏腑,经络,穴位等等。所有这些组成我们人体,使人正常的存活。但是,一旦某个部位出现问题立刻就会给人带来麻烦,虽说有大有小,但即使小麻烦也足够让你不舒服,久而久之就会由小麻烦演变成大麻烦,甚至可能演变成不治之症,这不是危言耸听,想必大家都理解。以上是举例,我想说的,在管理中一定注意不管你的单位大与小,人员多与少,经营的规模怎么样都要注意它都是一个有机的整体,都会存在点与面的问题,都会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问题,都会存在由局部扩展到全局的问题,没有单纯的独立的人与事件。不知在坐的同志当中有没有搞计算机软件程序的,计算机有硬件,大家都知道,也有软件,大家也知道,但是软件设计原则可能许多同志就不知道。我在这也简答说一下,任何软件从设计到完成要经过许多道程序和过程,是这些软件编程人员辛勤脑力劳动的结果,首先要具有抽象思维的能力,而这些抽象的东西首先要从实际中来,经过大脑逻辑分析整理还要再还原成实际。在这个过程中,软件开发人员极其遵循的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系统的原则,框架结构,层次的区分,字段及其相关的设计,数据库的设计与应用,字段,数据之间的相互关联等等,要瞻前顾后,左顾右盼,前呼后应,要把全局照顾到了,忽略了这个原则这个系统就不会成功。刚才又举了软件开发的例子,意思就想告诉大家管理中一定千万要注意整体划一的原则,在作出某一个决议前一定把相互关联的问题及相互之间的影响和利害分析清晰。希望每个单位部门中的最高领导者注意,因为地位越高有可能破坏与损害性越大,做得好,结果会相反,对企业发展的贡献会最大。

第四个就是共同但有区别的原则。这词也不是太新的词,它来自世界气候大会中国政府阐述的原则中的一句话,我想用它来说可能大家会好理解一点。企业管理是企业全员的管理,绝不只是管理人员的事,更不只是基层员工应该如何如何的事,每个人都有责任,不过是层面深浅,高低,涉及面大与小的问题,但绝没有哪个重要哪个不重要的问题。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企业也一样,大家都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只有落后的领导没有落后的群众,这句话几十年前说过,我看现在也不过时。领导错了,你有私心跟着领导跑,你不去劝说,不去提出反对意见,到时事情砸锅了,你推给领导我看不太公平。不应该说领导就高明,群众就愚蠢,毛主席说过‘群众是真正的英雄’,因为他们在做着每件具体的工作,是在第一线,甚至是最后一道程序的工作,他们是最了解实际的,因此说他们是最聪明的,最有发言权的。所以管理不只是领导的事,跟群众没关系,群众是听喝的,这也不正确,对企业负责的同时也就是对自己负责,所以我说管理首先是共同的。

其次是说有区别的。有句话说,家有千口主事一人,就是部队也讲究个军政分工,总是要有个最终决心人,这本身没有错的。因此随之区别也就产生了,既然你负的责任比人家大那么你就要比别人敢于担当,既然你负的责任比别人多那么你就要为企业多贡献个人一切,成功是你的,失败也是你的,所有的成绩与错误都要能够承担,这就是区别。当然,成功的喜悦自然也会降临到你的头上,这是应该的,也是正常可以理解的,它符合管理工作共同但有区别的原则。既然有区别就要区别的清晰,不能够说一套做一套,谁的事谁做,而且要做好,谁见过正常比赛教练员,裁判,领队,急眼了一块跑上场踢球的,没有,训练可以,娱乐可以,着火了大家去救火可以,因为有规矩,企业既然也有规矩,那么企业的全体员工也都要共同遵守这个原则,为企业的正常运转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实现共同但有区别的收获。所有管理者特别是最高管理者一旦走向极端,偏颇式管理,产生巨大反差或差距,那也离垮塌不远了。

以上只是谈了一下有关管理的大原则,没有涉及具体的管理方面的问题,主要是因为时间比较紧,准备不足,也没能更多了解些具体事例引经据典的加以分析说明,可能很空泛,况且这是一个很大很大话题,请大家原谅。

最后再占用大家一点时间讲一讲发展问题。其实发展这个问题应该也是一个贯穿企业诞生和成长过程永远相伴的话题。他是一个设立,修订,再设立,在修订的议题。但不管怎么设立和修订,有几个要点是非常重要的,一,要做什么,你服务的对象是谁。二,谁来做,也就是人的问题。三,怎么做,也就是方法问题。以上要点还都需要有一个实际切实的可行的方法来加以保证,不能是沙滩楼阁更不能是空中楼阁。一个企业要选好产品或服务,也就是方向,因为任何产品或服务都是有生命周期的,只不过或长或短,因此要调查研究,要做市场分析,要分析对手。要确定你为哪些人服务,你说我为人民服务,我看你那是瞎说,痴人说梦。政府可以说为人民服务,因为他就是要为全体公民服务,不能挑三拣四,做得到要做做不到也要努力去做,这是不能推卸的义务和责任。企业就不行了,只能在社会全员中去占一定的份额,不可能全是你的。如何选择和判断这就靠智慧了,企业应该追求利润最大化,不管通过怎样的方法,不管你是规模化还是高科技含量,还是独此一家等等,当然前提是守法经营。孙子兵法有不战而屈人之兵一说,这在商场上也是最高境界,想想你得修行到怎样的程度那钱才能自己送上门来。国家容易做到,因为那是铁的机器,它可以专你的政,你该送不送可以把你抓起来,就这还有想方设法不给送的。所以,还是要本分些好好修行,功到自然成。军事中有句话叫‘以最小的代价夺取最大的胜利’,我看可以时时的参考运用。

二就是人的问题,做哪行事要有哪行人这是个再简单不过的道理。有同志说外行就能领导内行,像三国中的刘备有什么武艺?,不照样指挥千军万马吗?。从表面看是这样,但有一条大家要看明白,刘备知道要桃园三结义,刘备会膝下摔阿斗等等,他会用人,老百姓讲话他会巧使唤人,可那么多的猛将勇士就甘愿赴汤蹈火英勇陷阵这不值得我们思考吗?。也就是说,你不大内行甚至外行,但你可以以德服人能够把他们团结起来为你去做内行事,那实际上是你就间接地成了内行。德才兼备是最好,有才也行,有德也行,都能做些事,哪方面都不行那肯定死裤裆里了。因此永远的外行是不行的,必须努力学习变成内行,至少你的一只脚要在门里。因材施教,因人而异,量才适用,不能做嘴尖皮厚腹中空的伪君子。如果你就不信邪就要由着性子来,你不交学费那就出了鬼了,有很多例子可以证明肯定要或多或少交学费,因为我们到现在没看见过鬼。一个合理的全方位的人才结构很重要,技术人才,行政人才,万金油人才都需要合理搭配,各自威风一面。,有句话说,千军易得一将难求,我看还有‘众将易得一帅难求’的情况,不是所有人都适合当将,更不会所有人适合当帅。还是要像唱戏那样,演哪个角就要努力唱好哪个角,在舞台上你不可能同时扮演两个以上的角色,除非你下台换行头再上台。你不换那是达人秀。你浑身100多斤都是铁能碾几颗钉,大家的事大家做,不是说众人拾柴火焰高吗?。

三就是怎么做的问题。这个问题非常不好讲,因为太复杂,绝不是几句话能讲清楚的。既然复杂那就简单讲讲,一是当你疑惑时就多走走多看看周围人家。不是有句话‘傻子过年看人家’吗,‘没吃过猪肉还没见过猪走’吗。不知大家发现没有,有一个现象就是肯德基和麦当劳,在大多地方只要有麦当劳的店,附近就会有肯德基的店,谁学谁,谁跟着谁跑我没做过调查,但说明这两家企业都是聪明过人的,不断地开新店是不是至少说明经营还红火。

二还是句老话,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做事。练好内功,练好基本功,没听说过‘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这句话吗?,半瓶子醋,一知半解,满足现状,好大喜功,目空一切,目中无人等等都不妥的。基本功扎实的企业就能抵抗风险抵抗风浪,否则三下两下就会被淘汰。大楼瞬间垮塌可究其原因可不是瞬间的事,是由来已久的是多方面的,‘千里之堤溃于蝼蚁之穴’嘛。

有句话说‘爱情是需要更新的’,有的人就理解成要经常换换老婆老公,其实是大错特错了。我理解是‘要给老的东西不断地赋以新的生命力’,要给老的东西赋以新的感觉,要处理好新与旧转换关系。等你修炼到大师级的水平那做起事来就得心应手了。即使大师级更要谦虚不骄傲,不停的学习新知识,不断地去既适应又引领市场,永远的去追求市场环境下的最高境界。

耽误大家许多宝贵时间,有些不好意思,不是说时间就是金钱吗。最后还是前面的那句话,这个话题很大,很深,很广没人能讲全面,没人能讲清楚,我更是这样,水平有限仅供参考,有机会或时间愿意和大家继续探讨这两方面的话题。

谢谢大家。

第二篇:在企业管理与发展问题座谈会上的发言稿

就企业管理与发展问题的浅薄看法

——刘伟

企业管理和发展方面的话题,是一个大话题。在这里简单讲一下个人的浅薄认识,仅供参考,请批评指正。

第一个问题说说管理。管理与发展,首先是管理,只有在严密,实际,充分,高效管理的前提下,保证企业正常运转才谈得到发展,管理就是基本功,就像学习一样要把基本知识掌握好,把基本功练好,那么企业发展自然是水到渠成的事了,是管理工作的果实,管理是贯穿企业的诞生,发展甚至消亡的全过程的重要工作,不是也不可能想抓就抓,想放下就放下的事情。

谈到管理,有几个原则我想重点说一下。第一个原则,言而有信的原则。我们是否能够把这个原则贯穿在自始至终的管理工作中。是至关重要的,至于道理很简单,不少老话,象‘君子一言驷马难追’,‘一言九鼎’,‘言而有信’,‘无信无德’等等吧,做人是这样,管理企业,经营企业对内对外犹如做人一样,说了就要兑现,吃亏上当吸取教训就要交学费,宁输钱不丢人。特别是领导同志,不要想说啥就说啥,信口开河,前脚说了后脚就忘,可别人忘不了,时间一长谁还能相信你,一个不被大家信任的领导是不可能办好企业的。所以这是个原则,不能随便说,不负责任的随便说,随便许诺。第二个原则,法律是严肃的原则。企业不管大小,也不管多少都有规章制度,小的说叫规章制度,从国家大的说叫法律,为了提高对它严肃性的认识,我况且称它为法律的严肃性。企业的各种规定,规章制度等法规性文件是规范企业员工和运转的规范性文件,它是企业处理一切事务的重要依据,因此它应该具有相当的严肃性。

我们在企业建立之初就成文或不成文形成种种规章、规定、制度等具有约束性规范性的企业法规,并且随着企业的发展在不断的补充和完善,逐渐形成每个员工的‘习惯’,换句话说也就是一个企业‘习惯’,因此我想说关于严肃原则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它的延续性。大家应该知道历史的经验是宝贵的,很多经验不是也不可能是前人凭空臆造的。因此注意保持企业法律的严肃性对于企业是很重要的,企业任何一项变化或变动的完全实施都需要时间,需要所有相关人员去重新适应,这个过程是需要控制的,如果失控,相关的员工不明确,不认真或无所适从,那么带来的将是企业有形或无形的损失,或大或小。因此我说,历史形成的这种规章、制度等在没有可行可靠有效的东西替代之前不可轻言修改,废而不除甚至废除,这好比一个罐子虽然旧了还有些漏,但它还能盛水,你要是在没有新的之前先把它摔碎了那你就没的盛水了,用手捧吧。但这并不是说历史形成的东西就不可以改变,我的意思是说虽然是历史的但同时也适应现实的有效的,那就没必要修改它。它是历史的但它已经实践证明确属过时的,已丧失可执行度甚至成为企业管理与发展的绊脚石时当然要修改,就像国家修改和废除过时的法律、法规一样要经过必要的程序来进行修改或废除,不能凭个人的兴趣喜好,凭个人的一句话,这么严肃的事情就成儿戏了,是不可以的。所谓创新是相对旧的而言,但并不应该笼统的说是创新就好,好不好对不对要经过实践的检验,历史证明它为企业发展显现了贡献它是对的,否则就是错误的,推陈出新,标新立异可不是说凡是旧的就都要改改它。我们要反对拍脑门,心血来潮,一觉醒来一个决策。要决断在认真全面的调查论证之后,而不是之前。同时,人员不管怎么更迭,一定要尊重企业法律的严肃性,任何员工都要在企业法律框架内工作。像常见的越级指挥现象,实际上也是不把企业组织结构的法律当回事,高级领导要老是越级指挥那还何必搞出那么多的机构,还要配许多负责人。人的能力总是有局限的,集体的力量是无限的。

第三个原则叫整体划一的原则。在管理中一定注意不管单位大与小,人员多与少,经营的规模怎么样都要注意它都是一个有机的整体,都会存在点与面的问题,都会存在由局部扩展到全局的问题,没有单纯的独立的人与事件。在管理中一定要注意整体划一的原则,在作出某一个决议前一定把相互关联的问题及相互之间的影响和利害分析清晰。每个单位部门中的最高领导者因为地位高,做得好,对企业发展的贡献会最大,反之则有可能破坏与损害性最大。

第四个就是共同但有区别的原则。企业管理是企业全员的管理,绝不只是管理人员的事,更不只是基层员工应该如何如何的事,每个人都有责任,不过是层面深浅,高低,涉及面大与小的问题,但绝没有哪个重要哪个不重要的问题。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企业也一样,大家都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只有落后的领导没有落后的群众。领导错了,你有私心跟着领导跑,你不去劝说,不去提出反对意见,到时事情砸锅了,你推给领导就不太公平。不应该说领导就高明,群众就愚蠢,因为群众在做着每件具体的工作,是在第一线,他们是最了解实际的,最有发言权的。所以说管理首先是共同的。其次是说有区别的。有句话说,家有千口主事一人,总要有个最终决定人,这本身没有错,因此随之区别也就产生了,既然你负的责任比人家大那么你就要比别人敢于担当,既然你负的责任比别人多那么你就要为企业多贡献,这就是区别。既然有区别就要区别的清晰,不能够说一套做一套,谁的事谁做,而且要做好,谁见过正常比赛教练员,裁判,领队,急眼了一块跑上场踢球的,没有,因为有规矩,企业既然也有规矩,那么企业的全体员工也都要共同遵守这个原则,为企业的正常运转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实现共同但有区别的收获。下面说一说发展问题。其实发展这个问题应该也是一个贯穿企业诞生和成长过程永远相伴的话题。他是一个设立,修订,再设立,再修订的议题。但不管怎么设立和修订,有几个要点是非常重要的,一,要做什么,我们服务的对象(目标)是谁。二,谁来做,也就是人的问题。三,怎么做,也就是方法问题。以上要点还都需要有一个实际切实的可行的方法来加以保证。

企业要选好产品或服务,也就是方向,因为任何产品或服务都是有生命周期的,只不过或长或短,因此要调查研究,要做市场分析,要分析对手。要确定我们为哪些人(机构)服务,企业应该追求利润最大化,不管通过怎样的方法,不管是规模化还是高科技含量,还是独此一家等等。

二就是人的问题,做哪行事要有哪行人这是个再简单不过的道理。有人说外行就能领导内行,像三国中的刘备有什么武艺?,不照样指挥千军万马吗?。从表面看是这样,但有一条,刘备知道要桃园三结义,刘备会膝下摔阿斗等等,他会用人。也就是说,不大内行甚至外行,但我们可以以德服人,能够把他们团结起来为我们去做内行事,那实际上是我们就间接地成了内行。一个合理的全方位的人才结构很重要,技术人才,行政人才,万金油人才都需要合理搭配,各自独挡一面。在舞台上我们不可能同时扮演两个以上的角色,除非下台换行头再上台。大家的事大家做,不是说众人拾柴火焰高吗?。

三就是怎么做的问题。这个问题非常不好说,因为太复杂,绝不是几句话能说清楚的。既然复杂那就简单谈谈,一是当我们疑惑时就多走走多看看周围人家。不是有句话‘没吃过猪肉还没见过猪走’吗?。不知大家发现没有,有一个现象就是肯德基和麦当劳,在大多地方只要有麦当劳的店,附近就会有肯德基的店,谁学谁,谁跟着谁跑我没做过调查,但说明这两家企业都是聪明过人的,不断地开新店是不是至少说明经营还红火。二还是句老话,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做事。练好内功,练好基本功,半瓶子醋,一知半解,满足现状,好大喜功,目空一切,目中无人等等都不妥的。基本功扎实的企业就能抵抗风险抵抗风浪,否则三下两下就会被淘汰。有句话说‘爱情是需要更新的’,有的人就理解成要经常换换老婆老公,其实是大错特错了。我理解是‘要给老的东西不断地赋以新的生命力’,要给老的东西赋以新的感觉,要处理好新与旧转换关系。要谦虚不骄傲,不停的学习新知识,不断地去既适应又引领市场。

第三篇:在全市农业产业发展座谈会上讲话

同志们:

最近一个阶段以来,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就是如何按照党的十六大确定的新的发展目标和任务,加快构建常州现代农业新体系,增创常州农业发展新优势,为加快推进“两个率先”作出我们农业战线应有的贡献。我想,这一问题是在新形势下,农业和农村工作同志面临的一项重大课题。今天我们召开全市农业产业发展座谈会,目的就是为了进一步研究我市农业产业发展的思路、目标和方向,进一步统一思想,把握重点,加快推进常州现代农业发展。

上午,各辖市、区以及市委农工办,市计划、质监、科技、农林等部门,围绕如何建设常州现代农业这一主题,分别从不同的层面和角度,提出了很好的意见和建议,都作了很好的交流发言。许多观点很有深度、很有见解。听了以后,我感到很受启发,也很受鼓舞。下面,我根据最近的调研、学习和思考,也作一个发言,主要讲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关于今年以来全市农业和农村工作情况

今年以来,全市各级各部门坚持把“三农”工作作为全局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精心组织,加快推进,较好地实现了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主要特点是:

(一)特色产业优势进一步放大。一是花卉苗木生产基地继续扩大。去冬以来,全市新增花卉苗木3.36万亩,总面积达到18.36万亩。全市85%以上的花木种植面积集中在省道219沿线,夏溪、嘉泽、尧塘等5个“省级花木之乡”花木面积已达13万亩,占该区域耕地总面积的75%。品种结构进一步优化,产业链条进一步延伸,从花木生产、经营逐步向园林工程建设、园艺观光休闲等方面扩展,“花木板块”优势进一步显现。二是经济林果发展势头较猛。以武进东部地区、金坛和溧阳丘陵山区和新北区沿江地带为主的三条经济林果带初步形成,全市经济林果总面积已近47万亩。特别是武进东部优质时令果品基地,呈现出品种新、机制活、速度快、水平高等显著特点。三是特种水产养殖规模继续扩大。全市以洮湖、滆湖区为主的特种水产面积已经达到48.5万亩,特种水产养殖覆盖面已扩大到92%。全市共有千亩以上养殖场36个,面积13万亩;初步形成了一批生态、科技、规模、高效养殖基地。

(二)农业产业化经营继续推进。一是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稳步发展。上半年省、市两级20家重点龙头企业完成销售收入54.2亿元,增长15.1%;实现利税2.1亿元,同比增长16%,为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发挥了积极作用。二是机制不断创新,龙头企业与基地、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及农户的联结更加紧密,不少企业普遍采用订单方式、保护价收购、二次分配等形式与农户结成了经济共同体。三是市场带动作用进一步显现。上半年凌家塘农产品市场、夏溪花木市场、苏浙皖边界市场、滆湖水产品市场等完成销售45亿元,优势农产品交易活跃,市场知名度进一步提高,辐射面进一步扩大。

(三)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稳步提升。一是无公害农产品基地建设和产品申报认定工作扎实推进,到目前为止,全市已认定无公害农产品42个,无公害农产品产地39个,获得绿色食品标志使用权产品19只。今年以来又组织了53家单位申报省无公害农产品,面积达30万亩,其中28家单位已经通过了省环境检测。二是农产品及投入品的安全监管进一步加强。组织开展了种子、农药、化肥、兽药、饲料等农业投入品市场专项整治,强化了对蔬菜农药残留安全检测。三是农产品市场准入制度加快实施。各类专业培训广泛开展,检测设施和手段明显改进,建成了全省首家具有省级资质的农畜水产品质量检验测试中心。农产品重点批发市场和大部分零售农贸市场基本配备了农产品安全检测设备,有效地促进了全市农产品质量提升和品质安全。

(四)市场竞争主体进一步壮大。一是农产品生产专业大户、生产基地、加工企业和专业批发市场等市场主体全面发展。全市已建成粮油、蔬菜、水产、花卉苗木等各类农产品专业批发市场40多家,形成各类农业特色乡镇16个、特色农业专业村300多个、特色种养大户5000多户,带动作用进一步增强。二是“三资”投资开发农业势头强劲,成为推动全市农业综合开发的一个亮点。到目前为止,全市共引进“三资”项目60多个,投资总额近6亿元,投资强度、投资规模和投资领域不断扩大。三是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日趋活跃。试行了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考核评比,加大了对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建设的政策扶持。今年上半年,全市新增农民合作经济组织20家,总数达到了342个;各级各类合作组织兴建无公害生产基地31个,总面积39万亩,拥有农产品注册商标85个,进一步提高了农业生产专业化、市场化和组织化程度。

总之,今年以来全市各级各有关部门进一步加大了农业和农村工作的组织力度和推动力度,各项工作有序推进,取得了新的业绩,积累了新的经验,为今后常州农业和农村工作奠定了更加坚实的基础。

二、关于常州现代农业发展的背景、定位和重点

当前,农业和农村经济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党的十六大提出了今后一个时期,农业和农村工作的“四大任务”,就是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其中后三条实际上就是我们过去所讲的“三农”问题,而第一条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是十六大总结几十年来解决“三农”问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个新思路、一个大战略。其根本目的,就是要打破城乡二元结构,把农村和城市作为一个整体紧密联系起来,实现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统筹城乡经济,统筹城乡投入,统筹城乡就业,统筹城镇与农村保障,统筹城乡社会事业,真正实现城乡一体、良性互动、共同繁荣的新格局;最终目标就是要构筑新型的城乡关系、实现城乡一体化。从农业产业内部来讲,十六大提出的“建设现代农业”的新课题,不仅为农业产业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也对广大农业农村工作者提出了新的要求。

应该看到,近几年来,常州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取得了新的进展,农业的区域化、标准化、外向化、产业化、服务社会化水平有了新的提高,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但是对照“两个率先”的总目标,对照建设常州现代农业的总任务,对照市委、市政府“实现常州农业农村更快提升”的总要求,农业工作的任务仍然十分艰巨。应当看到,当前农业产业基础还比较脆弱,农业比较效益仍然偏低,农业自我发展能力仍然很弱,这是我们面临的基本现实。如何立足现有的农业产业基础,牢固确立现代农业新概念,加快构建我市现代农业新平台,取得新阶段农业发展的主动权,为加快推进农业和农村现代化,做出农业产业自身的努力和贡献,这是农业和农村工作十分重要的、紧迫的和首要的任务。解决这一重大问题,必须首先明确什么是现代农业,以及怎样建设现代农业。

所谓现代农业,是相对于传统农业来说的。与传统农业相比,主要有这样几方面的特征。第一,传统农业是自给自足、满足温饱的封闭型农业,而现代农业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追求商品利润的效益型农业;第二,传统农业的发展主要是靠资源、靠劳动和经验为主要手段,而现代农业则是依靠科技、装备、资本和改革创新来推动发展;第三,传统农业采用的是“条块分割、区域自求平衡”的管理方法,而现代农业必须采用适应市场和贸易自由化的现代管理方式和管理手段;第四,传统农业商品率低、农业运作空间狭窄、交易方式简单,现代农业则是大生产、大市场、大流通条件下的高商品率农业,要求市场机制不断完善,中介组织充分发育;第五,从事传统农业的农民,强项是劳动能力和经验积累,而从事现代农业的农民则必须提高科技文化素质、信息接受能力和市场经营水平;第六,传统农业与其它产业关联度小,而现代农业与其它相关产业则必须结成“共生共赢”的产业体系。

因此,建设常州现代农业,在总体思路和工作定位上,就是要突破“就农业抓农业”的传统思维,坚持“用现代科技改造农业、用现代工业装备武装农业、用现代产业经济思想指导农业、用现代市场经济组织来管理农业”,坚持用“工业的理念、市场的意识、科技的支撑、产业的思路”,来推进和加快常州现代农业发展。按照这样的理念和思路,建设常州现代农业,我初步考虑应该大力组织实施“四大战略”,着力提升“五大能力”。所谓“四大战略”:

一是优势农产品主导战略。通过组织开展优势农产品布局规划和建设,加快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加快建立自然条件好、生产规模大、产业基础强、区位优势明显的优势农产品生产基地,不断放大优势农产品的辐射带动能力,做大做强主导产业的竞争优势,从而带动加工、储藏、运输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增加农民收益。

二是农业产业化带动战略。农业产业化经营按照社会化大生产的要求,通过产加销一体化,实现资源整合,促进了农业生产力,加快了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不仅是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途径,是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也是提升农业综合竞争力的重要举措。建设常州现代农业,必须紧紧依靠农业产业化经营。

三是科教兴农推动战略。传统农业为什么弱?弱就弱在农业的生产力水平,弱在农业劳动生产率。建设常州现代农业,最终要靠农业科技的支撑,靠科技进步和创新。调整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提高农产品品质、质量和竞争力,降低农业生产成本,合理开发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增加农民收入,都离不开农业科技的贡献。

四是绿色农产品行动战略。随着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步伐的加快、大宗农产品数量的增加、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国内外市场竞争的加剧,人们对农产品的需求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加快开发绿色农产品,不仅有利于提高农产品质量,确保农产品安全,而且对于进一步调整农业结构、发展效益农业、提升产业层次、增强市场竞争力,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这“四大战略”当中,绿色农产品行动战略主要是解决农业生态环境和长远发展方向,优势农产品主导战略着重是解决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农业产业化带动战略主要是解决现代农业的实现形式和基本途径,科教兴农推动战略关键是解决现代农业的支撑和保障,它们都是影响常州现代农业长远发展的根本性问题。所谓“提升五大能力”:一是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二是提升农业产业化经营能力;三是提升农业市场竞争能力;四是提升农业科技支撑能力;五是提升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具体地说:

第一,着力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提升常州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从总体上讲,就是要始终把农业放在国民经济的首位,不断增加农业投入,加强基本农田水利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健全种子种苗引繁体系以及农产品生产、加工、包装、储藏等设施装备,完善重大农作物病虫害和动物疫病的预测、预警和防控体系,增强农业抗御自然灾害能力。从农业产业内部来讲,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首先是要优化农业生产力布局,大力实施农业结构战略性。

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产业化经营是农业发展的一般趋势和必然规律,也是现代农业的重要标志。这既是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重要手段,也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途径。抓住了农业产业要素的跨区域整合,就是抓住了农业产业结构战略调整和生产力优化的关键。只有充分发挥农业比较优势,突出抓好布局的调整和优化,发展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农产品,做大、做强一批优势农产品生产基地,培育一批知名品牌,推动优势产业向优势产区集中,才能进一步优化农业结构,提高农业整体素质,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因此,制定农业产业发展规划,整合农业资源,优化区域布局,培植农业产业增长极,这是推进我市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主抓手,是农业现代化的必须要求,也是当前建设常州现代农业的一项首要任务。搞好农业产业布局规划,在总体思路上,我想要重点把握这么几点:

一是要着眼于发挥比较优势。这是推进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的基本出发点。要着眼于发挥比较优势,充分考虑市场需求、资源条件和产业基础,综合运用传统工艺和先进技术,优先选择优势主导产业和优势农产品,规划建设资源条件好、生产规模大、市场区位优、产业基础强、环境质量佳、集中连片的优势区域,明确主攻方向、发展目标和建设重点。

二是实施差别竞争、错位发展的竞争策略。这是推进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的基本原则,也是推进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的基本落脚点。建设常州现代农业,决不能“四面出击”、“全面开花”,必须突出优势农产品,着眼于比较优势的发挥,致力于培育优势主导产业,立足国内、国外两个市场,主动接轨上海,实行差别化的市场竞争策略。根据不同的产品定位、市场定位和主体定位,找准竞争的切入点,确定自己的发展目标,进行重点扶持和建设。

三是要集中力量把优势农产品生产基地做大、做强、做出名。这是推进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的关键所在。要加快构建多元化投入机制,通过“政府推动、市场引导、资源整合、资本运作”等办法,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导工商资本、民间资本、外来资本,加快对优势农产品和优势主导产业进行综合开发。要根据农业产业发展规划,实行“规划引路、产业经营、基础配套、集中建设”的办法,一年一年排项目,一项一项搞配套,推动优势农产品向优势生产基地集中,加快建设一批规模大、效益高、品牌响、布局合理、优势明显的名特优农产品生产基地,影响和带动全市现代农业产业的发展。

第二,着力提升农业产业经营能力

传统农业条件下指导农业生产,主要是考虑“怎么种、什么时候种”等“生产性问题”,而现代农业则要更多地考虑“种什么、种多少、能不能卖得出、市场如何进入”等“经营性问题”。长期以来,传统农业生产存在着“两个脱节”,一个是千家万户的家庭生产经营与千变万化的社会需求和市场相脱节;另一个是计划经济遗留下来的产、加、销等环节相互脱节。过去农民收入增长缓慢,除了传统种养殖方式和技术落后、劳动生产率低以外,主要原因还在于这“两个脱节”所造成的“农业产业链短”,农业的效益难以在农业内部得到充分体现。现代农业的发展,很突出的一条,就是通过产业的概念,把生产、加工、销售、科技等各类组织联结成为一体,通过产业链把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有机结合起来,通过产业化带动把现代科学技术、先进营销理念吸纳进来,通过产业整合把农民组织起来,从而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农业“强在生产、弱在加工、难在流通、低在效益”的状况,提高了农业综合效益,提升了农业产业竞争力。

一是要突破加工。进一步确立“扶持农业产业化就是扶持农业,扶持龙头企业就是扶持农民”的理念,加快发展“产业延伸、专业分工、培植基地、带动农户”的龙头企业,培育一大批农产品加工企业。要按照产业发展规划,立足主导产业,明确发展重点,坚持“一企一策、分类指导”原则,加快龙头企业发展速度,重点扶持产业关联度大、带动力强和科技型、外向型龙头企业,扩张规模,增强实力,提升档次,做大做强。同时,采取各种有效措施,鼓励、引导和扶持各类农产品加工企业,千方百计把资金和技术带进农业,把初级农产品转化为商品带进市场。

二是要培育主体。充分发挥我市资源优势和产业特色,加快建设一批市场定位准、生产水平高、投入密度大、带动能力强的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和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形成优势特色明显的园区农业。坚持以产业化龙头企业、加工企业、规模生产基地和种养大户为载体,以农业项目建设为着力点,采取积极有效的激励政策,引导“三资”开发农业,用工业的方法来培育农业产业的市场竞争主体。进一步加强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大力发展各种形式的物流业态,通过建设专业特色市场、搭建物流平台、强化与上海市场对接等各种手段,促进产销紧密衔接,不断增强农民进入市场的能力。

三是要不断增强农民组织化程度。要围绕主导产业的发展,按照“民有、民营、民享”的原则,鼓励和支持龙头企业、农技组织、基层供销社、农村集体经济合作组织联合种养销大户,兴办各类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鼓励和支持有能力、有实力的龙头企业,牵头组建农产品行业协会,把相关的加工营销企业、专业大户组织起来,努力发挥行业代表、行业服务、行业自律、行业协调等方面的功能,提高农业生产的组织化程度。要善于发现能人,敢于引进能人,重点扶持能人,鼓励和支持他们带领更多农民闯市场、办基地、谋实业,增强千家万户农民的产业经营能力。

第三,着力提升农产品市场竞争能力

经过20多年改革开放,农业形势已经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大宗农产品已经形成了供求基本平衡、丰年有余的格局。农业的主要问题已经不是生产能力不足的问题,而是市场能否销售、竞争能否有优势和经济效益是否明显的问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的决定性因素,除了价格因素以外,主要在于农产品本身在市场上的竞争力,在于农产品是不是符合消费心理、消费习惯和消费需求。随着生活质量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强调农产品质量、品质和安全。因此,大力推进农业标准化建设、提升农产品质量品质、维护农产品消费安全,已经成为提高农业经济综合效益、提高农产品市场份额的重要手段,也是常州农业主动接轨上海农产品市场、参与国际竞争、发展优质高效农业的必备条件。

一是要加快建立常州现代农业质量标准体系。立足于体制创新和机制创新,按照国家质量标准,坚持规范管理、扶优扶强、政府和市场双重推动等原则,建立以质监部门为主体的监督管理体系,以农林部门为主体的行业管理体系。横向突出专业优势,纵向衔接相互配套,加快构建涵盖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监督管理、行业管理、检验测试分工明确,监督检测、受托检测和自我检测相结合的常州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新体系。要围绕大宗农产品、名特优新产品、出口创汇农产品,加快农产品质量标准建设,重点加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生产采标、贯标以及企业标准的制定和推广应用。

二是要加快无公害农产品基地建设。加快结构调整,应对“入世”挑战,农产品的安全性及品质已经成为关注的焦点。要切实加强农业生态环境保护,进一步加快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积极争取省和国家级无公害农产品基地认证,重点抓好大宗农产品和区域特色农产品的无害化生产。要把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的生产标准和生产技术,作为农技培训、“绿色证书”培训、现代农民培训的重要内容,全面提升农业生产者、经营者的绿色环保意识和水平。

三是要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进一步健全农产品安全管理制度,完善质量检测和监督体系,集中统一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要进一步完善检测手段,制定强制性措施,切实加强对生产过程中有毒、有害物质使用的控制。要严格把好市场准入关,对于一些有害物严重超标的农业生产资料和农产品,要坚决禁止其流入市场,确保农业生产安全。切实加强从“田头到餐桌”全过程质量监管,保证上市农产品质量和品质安全。

第四,着力提升农业科技支撑能力

在现代农业竞争中,农业科技水平的高低,已经并将越来越成为确立农产品比较优势的核心因素。生产成本要靠科技来降低,农产品品质要靠科技来提高,质量安全要靠科技来保证,市场品牌要靠科技来打造。因此,推进农业科技进步是发展常州现代农业的决定性因素。

一是要合理定位农业科技发展的重点和方向。着重加快农业科技工作的“五个转变”:一是从追求数量,向更加注重质量和效益转变;二是从为农生产服务为主,向为生产、加工与生态协调发展服务转变;三是从以资源开发为主,向资源综合利用、集约利用转变;四是从主要面向农业内部,更多地向面向市场、超级市场转变。五是从侧重于单项技术、种子推广应用,向致力于农业综合技术和大面积推广、培育优势主导产业转变。既要努力提高农业科技自主创新能力,更要积极引进和消化吸收先进农业技术和经验,加速科技成果转化。

二是要坚持“产学研”协同推进。要紧紧围绕常州现代农业产业发展规划,进一步加强农业科技“产学研”联合,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制定好农业科技发展长期计划和分工作计划。围绕壮大农业主导产业,做大做强优势农产品,坚持走 “产学研”联合的新路子,大力组织和加强与科研院所、大专院校以及农技推广机构的合作。要充分发挥农业科技示范园和优势农产品新品种和新技术推广基地的作用,进一步引导科技力量向优势农产品生产基地和科技示范园区集中,使优势农产品生产基地和示范园真正成为农业科技攻关、科技示范、科技推广、科技培训的主战场。

三是要加快培养一支具有较高素质的农业科技队伍。要坚持“农科教”相结合,加快培养和引进一批农业科技带头人、农业技术推广人才、农业科技企业家、高素质农民和农业科技管理人才;进一步加强农民职业技术教育和技能培训,提高农民参与科技创新、吸纳先进技术的能力;进一步加强农村基层农技队伍建设,强化科技服务,增强科技应用和成果转化能力。通过专业培训、定向辅导、继续教育等多种途径,提高农业技术人员和农民的专业素质,全面提升科技对农业和农村经济增长的贡献率。

第五,着力提升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

农业资源是农业生产的基本条件,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改善农业生产基本条件,治理生态环境,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农业发展的一项长期任务,也是建设常州现代农业必须具备的资源和环境保证。

一是要确立生态农业理念。发展生态农业,不仅是改善农业生产环境、增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标志,也是现代农业发展的特征和方向。要牢固确立农业生态理念,加快建立“优质、高产、高效、安全、生态”的现代农业生产新体系。既要追求高产高效,更要重视安全和生态。要以高新技术、现代生物技术为手段,充分利用我市农业生态资源,把优势农产品的生产纳入生态循环,大力发展现代绿色农业、生态农业和有机农业。

二是加强农业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坚持“合理利用、有序开发”和可持续发展,有效保护和合理开发土地资源、生态资源,切实加强和改善农业基础条件,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要在加快农业结构调整、提高资源产出率和农业综合生产力的同时,积极改进资源利用方式,增加农业生态性投入,努力建设集约化经营和资源节约型农业。要切实加强农田水利、土壤和水资源建设与保护,严格控制并禁止高毒、高残留、高污染生产,切实保护农业生态环境。

三是要打造绿色农产品品牌。随着“集市农业”向“超市农业”的转变,市场对农产品质量、保鲜和加工技术以及品牌都提出了越来越明确的要求。要按照绿色品牌的建设标准,加快建立涵盖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并与国际标准相接轨的绿色农产品标准体系,逐步实现以绿色标准“组织生产、评价质量、规范流通、指导消费”的目标,进一步加强绿色农产品基地认定、产品认证和标志管理。特别是充分利用上海农产品流通平台、展示平台、科技平台、信息平台,突出绿色主题,加快建设一批“绿色农业生态工程”,使常州成为江苏和“长三角”地区绿色生态农业的新亮点。

三、关于当前重点要抓好的几项工作

今年以来,我市的农业经济形势总体是好的,但要完成全年的目标任务,工作还十分艰巨。各级各部门一定要咬定全年的目标不动摇,确保全年各项目标任务的完成。当前要重点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是要抓紧做好常州现代农业产业发展规划。今年国家农业部发布了《优势农产品布局规划》,省里也制订了《江苏省优势农产品产业发展总体规划》和15个优势农产品产业发展规划。我市也已经明确提出了农业产业规划的要求。今天的会议上,农林部门已经就这项工作做了说明。希望各辖市、区和市各有关部门要结合各自的产业优势和工作职责,按照“全面规划、分步实施、总体布局、重点建设”的基本思路,切实加强对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工作的研究,抓紧制定相关的区域配套规划和专题计划,并协助有关部门和研究机构,共同做好全市农业产业发展规划的编制工作。

二是要组织落实好常州农业(上海)推介会暨名特优农产品展销会。今年10月份,我市将在上海举办常州农业投资说明会和农产品展销会。这是我市围绕上海市“四大中心”建设目标、主动宣传常州、集中展示常州优势农业、加快与上海农产品市场接轨的一次重大活动。市委、市政府对这一项活动十分重视,将组织专门工作领导机构和筹划办公室。希望各地、各有关部门按照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抓紧落实好各自承担的任务,超前做好项目联系、市场对接、企业展示等各项准备工作,确保这一次上海投资说明和产品展销会取得圆满成功。

三是要进一步加快农业结构调整。要按照农业产业发展规划,及早安排好明年结构调整重点建设项目。要进一步加强对在建农业重点项目的管理,按照项目建设内容和序时进度要求,抓紧组织实施,尽快发挥效益。要建立项目实施情况报告制度,加大项目验收和考核力度,规范项目建设管理,保证支农资金的有效投入。通过农业项目的有效组织、实施和推动,加快农业结构调整,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

四是进一步落实好全年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的各项工作。进一步消除“非典”和洪涝灾害等不利影响,抓紧抓好农业生产的各项指导工作,抓好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切实加强防治技术指导和为农技术服务,确保秋熟增产增收。进一步完善“一事一议”筹资制度,积极稳妥地推进农户承包地使用权有序流转。组织实施好市政府即将出台的“土地换社保”政策,切实解(本文权属文秘之音所有,更多文章请登陆www.xiexiebang.com查看)决失地农民、农村低收入家庭和弱势群体的生活保障问题,维护好农民的合法权益。

五是要认真组织好无公害农产品及产地的申报认定。要以无公害农产品产地整体认定为契机,全面开展无公害农产品产地环境评价。今年要确保金坛、溧阳两辖市无公害农产品产地整体认定成功。同时要积极组织无公害农产品申报认定,确保今年全市无公害农产品数量有较大幅度的增加。

同志们,建设常州现代农业是贯彻十六大精神、全面提升我市农业发展水平的根本要求,也是加快推进农村“两个率先”的战略性举措。希望全市各级、各有关部门进一步认清形势,把握机遇,求真务实,真抓实干,为推进富民强市、创造常州农业发展新业绩作出新的贡献!

第四篇:在全省文化产业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

在全省文化产业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

(2011年9月3日)

孙 守 刚

这次全省文化产业发展座谈会,是省委、省政府决定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文化改革发展的一系列决策部署,总结交流经验,研究部署下一步工作。省委、省政府对这次会议非常重视,异康书记作出重要批示、大明省长专门致信,充分肯定了我省文化改革发展取得的成绩,对进一步加快文化产业发展提出了明确要求,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我们一定要认真学习领会,切实抓好贯彻落实。李群同志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致辞,给我们以很大的鼓舞。

这次会议时间虽然不长,但内容十分丰富。我们用一天半的时间,先后参观了淄博、潍坊、青岛三市的有关文化产业项目、企业,刚才表彰了“山东省文化企业30强”,省直有关部门单位介绍了有关情况,四个市作了大会发言,讲得都很好。通过观摩和交流,比较深的感受主要有三点:一是发展热情高。各地把文化产业摆在了更加突出的位臵,形成了许多很好的工作思路,确立了切实可行的发展规划和目标任务,决心大、劲头足,全省文化产业发展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势头。二是特色亮点多。各地充分发挥资源优势,打特色牌,做优势文章,涌现出一批辐射带动力强的文化产业项目,一批规模较大的文化企业,一批“两个效益”俱佳的文化产品,一批发展文化产业的先进典型。这次观摩的文化项目和文化企业,涉及了民俗工艺、新兴业态、产业园区、演艺娱乐和文化旅游等多个方面,既有传统特色项目,也有高新技术项目,既有小而精的项目,也有大项目大园区,一定程度上展现和反映了我省文化产业发展的成果。三是政策措施实。省直有关部门单位对文化产业发展给予了有力支持,各地结合实际制定了促进文化产业振兴的配套政策,文化产业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这次会议印发了8个文件,就推动文化企业上市、文化产品走出去、文化与科技旅游融合发展、大力发展农村文化产业以及文化产业项目、企业、园区(基地)的管理认定等,出台了具体意见,政策实,含金量高,有很强的针对性、指导性和可操作性。应该说,这次会议既是一次观摩会、交流会,更是一次动员会、鼓劲会。大家普遍反映,收获很大,深受鼓舞,进一步坚定了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信心和决心。

黄胜同志还要讲重要意见。下面,我讲几点意见。

一、统一思想,进一步深化对加快文化产业发展重要性紧迫性的认识

加快文化产业发展,是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重要组成部分。把文化区分为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一手抓公益性文化事业,一手抓经营性文化产业,是党的十六大以来在文化建设认识上的一个重大突破,是在文化改革发展实践上的一个重大创新,体现了我们党对新形势下文化建设规律的深刻把握。近年来,中央和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文化产业发展,作出了一系列重大部署。胡锦涛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明确提出,必须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以更大力度推进文化改革发展。李长春同志今年六月视察山东时,殷切希望我省早日实现由文化大省向文化强省的跨越,要求我们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加快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刚刚闭幕的省委九届十二次全委会把发展文化产业作为经济工作的六项重点之一,强调要抓住做大做强文化产业不放松。即将召开的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将专题研究文化改革发展问题,并作出相应决议。在党的中央全会上专题研究文化发展,在我党历史上还是首次,充分体现了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必将在全党全国掀起加快文化改革发展新的热潮。各级党委政府和相关部门,要紧紧抓住文化改革发展的历史机遇,思想上更加统一,认识上更加提高,行动上更加自觉。

1、加快文化产业发展是转方式调结构的重要抓手。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是中央确定的必须长期坚持的重大战略方针。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主攻方向是结构调整,要求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三次产业协同带动转变,由主要依靠增加资源能源消耗向依靠科技进步和内生增长转变。我省是经济大省,总量居全国第三位,但结构性矛盾十分突出,尤其是服务业明显薄弱,成为我省经济的“短板”。在三次产业中服务业仅占36.6%,低于全国平均水平6.4个百分点,在沿海省份里也是比较低的,广东、江苏第三产业占比分别达到44.6%和40.6%。文化产业是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相比其他产业,文化产业以创意为动力、以内容为核心,主要依靠科技和智力投入,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小,低碳、绿色、可持续,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具有独特优势,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而且,文化产业是一个关联度很高的产业,与现代农业、制造业、建筑业、旅游业及其他产业都能够融合发展,具有很强的带动和提升作用,能够有力促进相关产业不断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目前,我省文化产业增加值占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仅为8.52%,占比小,贡献度低,不仅没有发挥应有的促进带动作用,而其滞后发展本身就是服务业发展不快的重要因素。事实上,一个地区和城市,文化产业发展状况已成为衡量其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文化项目的层次规模和效益,已成为衡量其转变发展方式成效大小的重要尺度。因此,在加快转方式调结构的攻坚战中,必须把文化产业作为重要支点,集中力量进行突破。

2、加快文化产业发展是惠民生、增就业、扩消费的重要途径。文化产业既是产业,也是民生。文化权益是人民群众的基本权益,文化消费是人民群众消费的重要方面,发展文化产业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径。目前我省人均GDP已超过6000美元,正处在文化消费的高速增长期。资料显示,我省年潜在文化消费支出总量应该在3500亿元以上,而去年实际上只有1000亿左右,这意味着文化消费潜力还没有充分释放,文化消费市场还有巨大的空间。不仅如此,文化产业投入的是智力资源,产出的是知识产权,不需要更多厂房和土地,不占用更多的资源能源,就能够创造很多的就业岗位。许多文化产业项目本身就是劳动密集型的,从新潮的动漫网游,到最传统古老的手工艺术,人人动手,户户生产,吸纳了大批劳动力就业。青岛动漫园吸纳4000人就业,青岛华强文化科技产业基地竣工之后将吸纳5000人就业,淄博荣宝斋也有几千人,杨家埠年画、风筝小产品大产业,发展文化产业已成为广开就业渠道,缓解就业压力的有效途径。

3、加快文化产业发展是国家和省“十二五”规划提出的重大任务。国家和省“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明确提出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省“十二五”规划进一步提出了“翻两番”的目标,这在所有经济指标中是最高的。“十二五”规划确定的目标,是经过人代会通过的,不是空头支票,而是要向全省人民兑现并作出交代的。“五年看三年,三年看头年”,今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做好今年工作,对于顺利实现“十二五”规划目标至关重要。我们既要抓紧后四个月的工作,圆满完成今年计划,又要为后几年的跨越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4、加快文化产业发展是推动经济文化强省建设的重大课题。经济文化强省建设,短板是文化。文化产业既是文化软实力,更是经济硬实力,没有文化产业的大发展,经济文化强省建设就缺乏重要支撑。我省是文化资源大省,但还远不是文化强省。相比较经济强省建设,各级对文化产业发展认识高度不够,重视程度不够,政策力度不够,文化发展与经济发展不协调,产业实力与文化地位不匹配,文化产业发展势头既赶不上北京、上海、广东、江苏、浙江等发达省份,甚至与湖南、安徽、云南等中西部省份相比也有不少差距。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如不奋起直追,不仅难以开拓新的市场,甚至既有的市场也会丢失。我们一定要从加快建设经济文化强省的全局出发,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以只争朝夕、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努力在文化产业振兴上迈出更大步伐。

二、认清形势,正确把握我省文化产业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今年以来,我省文化产业发展总体形势是好的。各级各部门认真贯彻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加大力度、加快步伐,文化产业发展取得了新进展新成效。上半年,全省文化产业增加值增速高于GDP增幅6.5个百分点,全省500万元以上的文化产业项目累计完成投资510.75亿元,新开工项目802个,其中投资1亿元以上的390个。1-7月份,全省文化产品出口7.7亿美元、同比增长17.4 %,文化创意和动漫服务外包快速起步,离岸执行额达到980万美元。大众报业、山东广电、山东出版等省直主要文化企业集团,生产经营继续保持了较快的增长幅度。上半年济南、青岛两市文化产业增加值均超过百亿元,日照、临沂、滨州、菏泽、德州5个市的文化产业增加值增速超过30%以上,东营、烟台、潍坊、泰安4个市的文化产业增加值增速超过20%以上。各类文化企业融资上市的积极性高涨,山东出版、半岛传媒、领航传媒、世纪金榜、世纪天鸿、星火国际等23家文化企业正在为上市积极创造条件。特别是经过近年来的发展,我省文化产业上了一个大的台阶,增加值总量进入了全国千亿级行列,文化产业投资集聚和生成的项目,能量正在逐步释放,这些都为我省文化产业加快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更要清醒认识存在的差距和不足,主要表现为:一是发展速度不够快。上半年大多数市文化产业增加值增速在10%-20%之间,达到30%以上的比较少,甚至个别市明显低于国民生产总值增幅。同时,17市之间发展严重不平衡,增长幅度最快和最慢相差10倍之距。二是产业结构不够优。传统产业多、新兴产业少,外围层相关层多、核心层少的问题依然突出。文化产业增加值的75%以上来自传统产业。核心层和外围层仅占到45%,低于全国60%的水平,而重庆已经达到83%,上海达到61%,湖南达到55%。三是发展后劲不够足。去年,全省文化产业投资占整个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是5.58%,今年上半年的比重是4.7%,下降了近1个百分点,其状堪忧。今天的投资就是明天的产出,今天的投资结构就是明天的产业结构,在一个产业初兴阶段,投资拉动是最主要动力,没有投资规模的快速增长,也就谈不上整个产业的跨越发展。四是骨干企业不够多。“小、散、弱”的问题比较突出,集约化程度不高。到去年年底为止,全国有45家上市文化企业,其中核心层的24家,我省核心层还没有1家。全国文化企业30强中,山东只有出版集团1家,营业收入过百亿的还没有1家。五是科技含量不够高。科技在文化产业发展中的作用没有充分发挥,高端研发、创意产业相对滞后,缺乏文化与科技融合的有效平台。全国动画片生产十大城市和十大企业中,我省没有一家。文化产业人才比较短缺,特别是缺乏专业技术和文化创意方面的高端人才。这些问题,在以后的发展中,必须采取切实措施,努力加以解决。

当前,文化产业正迎来一个加快发展的黄金时期,面临着极好机遇和有利条件。一是中央和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发展文化产业,出台了一系列促进文化产业振兴的政策措施,支持力度之大前所未有。特别是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将专题研究部署文化建设,这次全会之后,一个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热潮将蓬勃兴起。这是我们最大的有利条件。二是山东是人口大省、经济大省、文化大省和消费大省,经过多年快速发展形成的经济基础和积淀深厚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为加快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物质保障和要素支撑。三是文化体制改革不断深化,有力地解放和发展了文化生产力,为文化产业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四是发展文化产业已经成为社会普遍共识。各类社会资本对文化产业的关注度显着提升,一些风险投资方开始把目光转向文化创意企业,许多金融机构专门设立了针对文化企业的信贷产品,民间资本投资文化产业的热情不断高涨。五是全国文化产业竞相发展的态势形成了倒逼机制,必将激发文化产业发展的内生动力。特别是目前文化消费市场更加统一开放,国家鼓励文化企业跨地域、跨行业整合,为我省文化企业做大做强提供了广阔空间。机遇稍纵即逝,等不起、慢不得、坐不住,不进则退,慢了也是退。抓住这些机遇,用好这些条件,我们完全有信心、有决心、也有能力推动我省文化产业的跨越发展。

三、明确思路,准确把握文化产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加快文化产业发展,总的指导思想是,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五中全会和胡锦涛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紧紧围绕科学发展这个主题和加快转变发展方式这条主线,以改革开放和科技进步为动力,以壮大实力、提高竞争力为核心,以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多方面精神文化需求为目标,以培植大企业、大项目、大园区为重点,以促进文化产业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为抓手,加大投入、优化结构、完善政策,强力推进,加快发展步伐,提高质量效益,确保文化产业投入增长幅度明显高于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幅度,文化产业增加值增长幅度明显高于服务业增长幅度,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明显提高,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把我省建设成为文化产业强省。工作中,要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则。

1、坚持政府推动与市场主导相结合。这是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的“两只手”。政府的作用主要是规划引领、政策推动、市场监管和公共服务,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尤其要不断强化政府的行政推动力量。各级党委政府要像重视工业和城市建设一样重视文化产业,以抓工业和城建的魄力和作风来抓文化产业,借鉴抓城建重点工程和工业重大项目的决心力度来推动文化产业项目。文化产业重大项目、高新项目,书记市长要亲自谈,遇到难题要亲力亲为解决。宣传部长、分管市长更要盯上靠上,扭住不放,尤其是在文化产业招商、重点项目落地、政策支持推动等方面更要加大力度。要认真编制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规划,进一步明确思路目标、发展路径、任务重点和政策措施,在规划中凝炼和生成项目。在发挥政府作用的同时,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臵中的基础性作用,依靠市场机制吸引资本、技术和人才等发展要素,调动社会力量参与文化产业发展。要遵循市场和产业发展规律,坚决清理制约文化产业发展的不合时宜的政策规定,凡是国家没有明令禁止的资本,都可以进入文化产业领域;凡是被其它产业发展证明行之有效的措施办法,都可以在文化产业中借鉴实行;凡是兄弟省市区文化产业发展中创造的好经验好做法,都可以大胆借鉴利用。

2、坚持把改革创新作为强大动力。以改革促发展,紧紧抓住影响文化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按照中央确定的路线图、时间表、任务书,深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进一步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增强文化产业发展活力,培育更多的合格市场主体。以创新促跨越,积极推动文化产业科技创新、管理创新和制度创新,加快转变文化发展方式。把推动文化与科技融合作为增强文化产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积极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的创新型文化企业,积极搭建文化产业发展公共技术和服务平台,提高文化产品和服务的科技含量。要注重运用高新技术发展新兴文化业态,把发展高新技术的思路措施办法嫁接到文化产业上,促进文化产业转型升级。

3、坚持把优化政策环境作为重要保障。文化产业不同于其他产业,它既依赖于经济社会发展基础,又可以逾越某些阶段,实现跨越式发展。只要深入挖掘特色文化资源,有很好的文化创意,就完全可以有大的发展,并带动其他相关产业。我省经济基础好,工业体系完善,基础设施健全,文化资源深厚,具备了承载文化产业大项目的基本条件,能不能吸引投资、集聚人才,关键看一个地方的软环境。各市虽然发展水平、消费市场、资源禀赋差异较大,但都有自己的优势,关键是要因地制宜,扬长避短,突出特色,创造更加有利于文化产业发展的良好政策环境。

4、坚持把人才培养作为有力支撑。文化产业大多是知识密集型产业,文化产业发展壮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才的数量和素质。要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观念,把人才培养作为十分紧迫的任务。要把文化产业人才培养纳入各级各部门人才培养计划,加大对文化产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艺术创作和文化创意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力度,对文化产业发展急需的特殊人才、高端人才,要面向国内外招聘引进。要建立健全文化人才培养体系,加强文化企业人才培训,鼓励高校设臵文化产业相关专业,为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人才储备。齐鲁文化英才、齐鲁文化之星等人才工程,要把文化产业人才培养作为重要内容。要结合省委省政府已经出台的有关人才政策,研究制定我省文化产业人才发展规划,进一步建立健全人才激励机制,推动形成文化产业人才大量涌现、文化创造活力竞相迸发的良好局面。

5、坚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经营性文化单位既有意识形态属性,也有产业性、市场性特征。发展文化产业,要正确处理二者的关系,文化单位无论什么样的所有制、什么样的经营机制,都要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努力做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有机统一。就文化企业而言,社会效益是经济效益的前提,经济效益是社会效益的支撑,缺乏社会效益的经济效益难以生存,缺乏经济效益的社会效益无法持续。把握意识形态属性,主要体现在导向和内容上,关键是在资产结构、主要干部任用、市场准入、监督制约机制和依法监管上把好关口,既不能忽视放松,也不能以强调意识形态属性为借口迟滞改革。把握产业属性,关键是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在企业架构、成本控制、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投融资等方面全面引入市场机制,真正把文化企业培育成为合格的市场主体。

四、突出重点,加快推进文化产业发展任务落实

推动文化产业跨越发展,是一项紧迫而艰巨的硬任务,必须想实招、求实效,抓重点、求突破,切实把各项工作抓紧抓实抓好。要做到“七个加快”:

1、加快构建现代文化产业体系。任何产业的发展都不能盲目,必须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符合产业发展规律,切合各地的实际情况。现在,文化产业发展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单一的、松散的、粗放的发展模式已经过时了。工业要建立现代工业体系,农业要建立现代农业体系,文化产业也要建立起自己的现代产业体系。这个现代体系就是要把握文化产业发展的趋势方向,瞄准发展前沿,以传统优势产业为基础,以培育新兴产业为重点,以技术创新和内容创意为手段,努力形成结构合理、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产业体系。一要突出坚持内容为王。文化产业有其自身的性质和特点,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承载的是思想观念、审美情趣、价值选择。一本书、一部电影、一部电视剧,只有具备深刻的思想、感人的故事,生动的情节,才能受到消费者的欢迎和市场的青睐。如果没有内容、内涵,散失了思想、精神,再华丽的场面、再新颖的形式,也很难留下长久的回味和深刻的印记。对文化产业发展来说,内容永远是根本,是决定其生存与发展的关键所在。如果讲文化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内容就是核心竞争力,必须牢固树立内容为王的观念,把内容建设摆在十分突出的位臵,着力提升文化产品的内涵和质量,以内容的优势赢得产业发展的优势。二要突出核心层和新兴业态。核心层是文化产业的重点,也是我省的弱项。新兴文化产业是文化与现代科技结合的最新产物,是文化产业中最具潜力的部分,也是我们发挥后发优势,实现赶超的关键所在。要进一步优化文化产业发展的布局结构,拓展发展领域,重点发展文化创意、平面传媒、广播影视、出版发行、印刷复制、演艺娱乐、网络文化服务和动漫、广告会展、艺术品展览交易、文化旅游、农村手工艺等11大产业。三要强化科技支撑。充分发挥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的作用,着力提高文化领域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文化科技创新体系,努力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形成更多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技术,抢占文化产业发展的制高点。各地要立足发展实际,合理确定重点产业和发展目标,形成区域文化产业发展优势。

2、加快实施重大项目带动战略。大项目带来的是大投入、大产出,有没有大项目,有多少大项目、好项目,决定着文化产业发展的后劲、质量和潜力。一要参照工业项目招商的办法,像抓工业项目一样抓文化产业项目招商引资。加强对外合作交流,充分利用文博会、交易会和重大经贸活动、文化活动,积极开展多层次、多渠道、多领域的文化产业招商。要进一步建立完善重大文化产业项目数据库,定期发布文化产业投资信息,切实做好项目策划、包装和推介工作。近期,省里将在北京专门组织一场重点项目推介会。二要进一步加大重点项目扶持。省里每年将筛选确定一批重点文化产业项目,使之享受与省重点项目同等优惠政策。各级要充分利用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和文化产业投资基金,重点扶持培育一批辐射带动力强的文化产业项目。三要完善文化产业项目管理推进长效机制,建立重大文化产业项目推进责任制,实行领导包保、指挥部体制等有效办法,责任到人头,奖惩到干部,加强跟踪服务和定期调度,确保抓一个、成一个。

3、加快发展壮大骨干文化企业。文化企业是文化产业发展的基础,决定着文化产业发展的整体水平。加快文化产业发展,必须把做大做优做强文化企业作为一项紧迫的任务,倾力打造一批有实力、有活力、有竞争力的文化企业和企业集团。今天,我们表彰的山东省文化企业三十强,是这几年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培育文化发展主体的重要成果。但有的还不大不强。要总结成功经验,进一步加大培植力度,推动更多优势文化企业脱颖而出。一要大力推动资源整合。按照“三改一加强”的要求,进一步深化改革,建立完善现代企业制度,推动骨干文化企业跨地区、跨领域、跨所有制兼并联合重组,不断做大做强。现在,报业传媒、演艺娱乐、出版发行、影视制作等资源整合的趋势非常明显,各省市都有一些大手笔大动作,组建了一些大集团。要把这些领域作为主攻方向,以龙头企业为主体,以资产为纽带,加快推动相关文化资源的有效整合,力争培育几个资产、经营规模均过百亿元、走在全国前列的大型骨干文化企业,加快培育一批“专、精、特、新”的中小文化企业,精心培育一批成长性好的后备文化企业。二要大力促进文化企业上市。上市融资是文化企业尽快发展壮大的重要途径。省里已专门制定出台了促进文化企业上市的意见,近期还举办了专题培训班。一方面对文化企业上市的热情要保护好,另一方面要选取一批上市条件成熟的企业,切实加大支持力度。省直有关部门要积极为企业上市创造条件,力争早日有一批文化企业成功上市。三要大力发展民营文化企业。民营文化企业是推动文化产业跨越发展的重要力量。全国民营书业前10强中,我省占了3强,这说明民营文化企业发展潜力是非常大的。要积极为民营文化企业发展营造宽松环境,按照“非禁即准”的原则,放宽民营企业的文化市场准入,完善金融支持民营文化企业发展的办法,全面激活民间文化产业的潜能,加快培植一大批潜力大、活力足、机制新、效益好的民营文化企业。除国家有特别规定的个别领域,对民营文化企业与国有文化企业要“一视同仁”和“同等照顾”。

4、加快文化产业园区和基地建设。产业园区是推动文化产业集聚集群集约发展、形成规模效应的重要载体,既是吸纳项目和企业的平台,更是促进创业、孵化企业、研发技术的基地。近年来,我省积极推进文化产业园区建设,取得了积极成效。但总体上看,我省文化产业园区数量偏少,层次偏低,有的园区甚至有名无实,名义上是文化产业园区,实际上是在经营其他产业,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文化产业的健康发展。一要加强科学规划布局。在园区规划中,要让发改、城建、规划、国土等部门参与进来,组织专家科学论证,广泛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要突出资源优势和区域特色,突出差异化、错位化,防止重复建设、同质竞争和资源浪费。与重点区域带动战略相呼应,黄蓝经济区所在的各市,要在建设特色文化园区上走在前列。各市有各市的优势和特色,杨家埠这样的历史文化村和特优手工艺,每个市都有。目前国家发改委在叫停各种形式的主题公园,各地要密切关注,避免盲目上马,同时要杜绝以建文化产业园区的名义跑马圈地、搞房地产项目。二要形成产业链条。根据每个园区的定位,要有针对性地引导文化企业向园区集中,推动园区集约化、规模化、专业化、品牌化发展。要以核心产品为主导,搞好上下游产品配套开发,拉长增厚产业链条,形成园区配套集聚优势,增强文化产品和服务竞争力。三要加强园区管理。省里已出台了重点文化产业园区认定管理办法,一个很重要的认定标准,就是要看这个园区有没有形成规模、有没有骨干企业、有没有辐射带动能力和良好的成长性,对认定的重点园区,省里要进行扶持,并实行动态管理,三年一考核、一认定。

5、加快培育文化消费市场。繁荣发展文化产业离不开完善市场体系,市场繁荣的程度决定着产业发展的水平。凡是市场发育较好,市场体系较为完善的地方,文化产业发展活力和竞争力往往也比较强。应当看到,我省文化市场有了一定的发展,但是文化要素市场不完善,流通渠道不畅通、文化产品和服务不适销对路的问题依然存在,这成为制约文化消费不活跃的重要原因。下一步,要把扩大居民文化消费、提升文化消费水平作为一项重要工作。一要建立完善文化消费市场。针对不同文化消费群体,加快发展大众性文化消费,开发中高端文化消费,培育特色文化消费,形成分众化的文化消费增长点。要重点兴建适合普通群众的文化消费场所,推动电影院线、演出院线向城乡基层延伸,鼓励新闻出版单位推出更多适合群众购买的图书报刊,鼓励在商业演出中开辟一定低价位的演出形式,鼓励文化演艺团队或志愿者组织通过集资、募捐等方式进行文化下乡等活动,引导民间资本以冠名、赞助、捐助等方式参与兴建文化活动、消费场所。二要加强文化消费引导。在这方面,政府应发挥重要作用。要通过政府购买、免费提供文化服务的方式,刺激群众文化消费欲望,培养公众文化消费意识。要研究推行“文化消费补贴计划”和“国民文化消费卡工程”,积极探索对群众看电影、看戏、看有线电视、购买图书等基本文化消费进行适当补贴让利的方式方法。三要创新文化消费经营模式。适应现代消费特点,积极发展连锁经营、网点直销、一站式服务、电子商务等新模式,进一步把经营渠道延伸到基层城乡,不断活跃群众文化生活。要促进文化消费与商贸、餐饮等的联动发展,建设一批集购物、娱乐、休闲、餐饮于一体的消费综合体。四要培育完善文化要素市场。大力发展文化产权评估、拍卖、交易和艺术品鉴定,完善人力资源市场和产权交易市场,不断优化生产要素配臵,更好地促进群众文化消费。

6、加快推动文化与其他产业融合发展。融合发展是文化产业的一个显着特性,是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趋势。一要推动文化与金融融合。文化产业的发展离不开金融业的支持,尤其是在宏观调控的形势下,争取金融支持更显重要。要引导金融机构进一步改善金融服务,创新金融产品,探索金融支持文化产业发展的有效渠道和形式,把更多的金融资本投向文化领域,更好地支持文化企业发展和文化项目建设。要鼓励各类风投基金进入文化产业,不断壮大文化资本市场。二要推动文化与旅游融合。文化与旅游的联系非常紧密,要加强深度融合。大力发展文化旅游项目,开发文化旅游产品,打造旅游演艺品牌。三要推动文化与现代信息产业融合。现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推广应用,不仅为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了先进的手段和多样的形式,同时也催生出许多新兴文化业态。我省信息产业比较发达,拥有像浪潮、海尔、海信这样的一批龙头企业,许多自主创新技术走在了全国前列,要加强与文化企业的技术合作,不断拓展文化产业发展的新领域,提升文化产业发展的竞争力。四要推动文化与现代工业、农业以及体育、交通、房地产等其他产业融合,不断延伸产业链,提高附加值。

7、加快推动文化产品和服务“走出去”。发展文化产业,必须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市场。我省文化产品和服务的对外出口虽然呈上升趋势,但总量还是很小,竞争力很弱。要利用好我省濒临日韩的区位优势,抓住中日韩自由贸易区建设这一机遇,推进中日韩文化交流,不断扩大面向日韩的文化贸易。要大力培育外向型文化企业,支持文化企业在海外投资、收购、营销、参展或组建跨国战略联盟,鼓励生产境外市场喜好的文化产品,让更多具有齐鲁文化内涵的产品,持续地大量地进入国际市场。要加强对文化产品出口的指导,定期发布指导目录和服务指南,进一步优化文化贸易的政策环境。

五、强化措施,凝聚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强大合力

实现文化产业的跨越发展,必须以更大的决心、更强的力度、更硬的措施,动员起各个方面的力量,进一步形成大发展、大跨越的生动局面。

一要加强组织领导。坚持党委统一领导、政府组织实施、党委宣传部门协调指导、行政主管部门具体落实、有关部门密切配合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落实党政一把手负总责的领导责任制。各级要切实把文化产业发展纳入重要议事日程,明确思路,研究对策,解决问题,把工作牢牢抓在手上。党委宣传部门要发挥好综合协调作用,各职能部门要发挥各自优势,各司其职、相互支持、密切配合,为加快文化产业发展提供有力保障。省里将加大督查检查力度,坚持一月一调度,及时通报各地文化产业发展情况。

二要加强政策支持。要用好、用活、用足现有政策,最大限度发挥政策的引导、激励和杠杆作用。各有关部门要把研究、落实促进文化产业加快发展的政策作为服务文化强省建设的份内职责,切实加大支持力度,进一步优化支持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环境。要加大政府投入,各级要建立文化产业专项资金稳定增长机制,确保专款专用。省里将尽快启动文化产业投资基金,通过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对有潜力、有市场的文化企业进行股权投资,发挥应有的导向作用。

三要加强统计分析。统计工作是指导文化产业健康发展的一项基础性工作。要尽快制定科学的统计指标体系,明确统计范围,改进统计方法,统一统计口径,提高统计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和时效性。要把文化产业统计纳入常规统计工作,纳入统计月报,定期发布文化产业重要数据。要注重分析文化产业发展的运行态势、发展趋势和问题对策,及时提供有价值、有深度的分析报告,为科学决策提供依据。

四要加强目标考核。能不能把文化产业发展作为硬任务来抓,考核导向是关键。现在,文化产业已经纳入各级科学发展考核评价体系,但总体上占比还不够高,要进一步加大权重,严格考核,真正使文化产业发展成为衡量一个地方科学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成为衡量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科学发展实绩和能力的重要依据。省里将制定出台文化产业发展指标体系及考核办法、文化产业发展绩效考核办法,定期公布排名,加大奖惩力度。对文化产业发展实绩突出的市县和部门给予表彰奖励,对工作开展不力的地方和单位要通报批评。

加快文化产业发展责任重大、使命光荣。我们一定要认真贯彻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进一步解放思想、振奋精神,扎实工作、积极作为,大力推动文化产业跨越发展,为建设经济文化强省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第五篇:在服务业发展专题座谈会上的讲话参考

在服务业发展专题座谈会上的讲话参考

同志们:

今天我们召开服务业发展专题座谈会,是为了深入贯彻省服务业发展大会精神,分析全县服务业发展新形势,破解发展难题,推动我县服务业科学发展。刚才同志们作了很好的发言,既有经验总结,又有问题剖析和对策思考,大家的交流探讨擦出了不少思想火花,我看都很好。下面,我再讲三点意见:

一、提高认识,正视现状

提高思想认识是抓好现代服务业的前提,在6月15日的省服务业发展大会上,赵洪祝书记从发展海洋经济的高度做出重要指示:“我省推动服务业加快发展,面临着比任何时候都更为难得的机遇,也面临着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紧迫的任务。”并明确提出实施服务业倍增计划,即经过“十二五”发展,全省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48%、年均提高1个百分点。现代服务业发展正成为我省今后经济发展的主旋律。我县作为浙江省海岛开发开放综合改革试验区、省旅游综合改革试点县和联合国生态人居实验园区,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是题中应有之义。同时,我县被纳入温州大都市主中心,与温州同城发展,以及提出十二五“国际性旅游休闲岛”的战略定位,都对我们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提出了迫切的要求。

纵观我县近几年服务业发展的现状,虽然一路高歌,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但与兄弟县市比还有一定的差距。一是品牌不亮。我们的“海霞”、“望海楼”等品牌在全国的影响力还不大,—1—

仅仅局限于温州周边地区。现代服务业的起点比较低,还在中低层次的旅游、餐饮等项目上徘徊,缺乏特色品牌。二是品位不高。对现代服务业的思考还未能以国际性的要求来规划。高等级的宾馆建设推进缓慢,旅游的接待能力、接待水平较低。文化创意等产业项目引进缓慢。三是品质不优。从事现代服务业的企业低小散比较突出,深水港的作用还未能全面发挥,对全县的经济带动作用尚不够明显,等等。

二、把握重点,宏观谋划

1、围绕空间布局规划,在战略定位上实行“一盘棋”。要充分发挥我县海洋资源和区位优势,着力构建北生产、南生活的发展格局,规划建设洞头海西湖旅游新区、洞头海洋经济示范区等重点海洋产业区块,切实发挥规划和实施方案的引导作用。发挥海洋旅游、海洋文化等资源优势,开发休闲度假、海上运动、邮轮游艇、海洋文化体验等中高端海洋旅游产品,加强旅游休闲配套建设,发展科研、教育、商务、会展、度假、健康等旅游休闲产业,建设海西湖旅游休闲带、连港蓝色海岸带,致力将其打造成为低碳经济先行区、休闲旅游集聚区、生态人居示范区。

2、围绕建设国际性旅游休闲岛,在旅游休闲上实现新突破。打好国际性旅游休闲岛的名片,把加快发展休闲旅游作为经济转型升级的重点,努力在关联发展中借势、造势、成势,从而带动发展商贸物流、科教研发、文化创意、医疗健康等服务业。一要精心开发旅游功能区。积极实践“岛岛有主题、一岛一特色”的理念,指导做好现有景区的整合提升,统筹编制望海楼、海霞基地、半屏山、花岗等旅游功能区规划,整合风景区、渔村和旅游

元素,集中打造一批主题鲜明的旅游板块。以连港蓝色海岸带景观建设为切入点,加快串联半屏山、仙叠岩等旅游景区,努力打造国家5A级旅游景区。二要合力提升旅游品质。开工建设奥博游艇俱乐部等项目,推进金海岸大酒店、国际大酒店等高星级宾馆建设。按照“让游客吃得香、住得好、行得畅、游得爽、购得多、娱得欢”的要求,增加参与式、运动式、体验式的旅游产品,打造游客必看必玩的晚间项目,开发联岛海上游和渔业生产体验游,积极开发康体、养生等旅游新业态。三要做特做活旅游节庆。精心举办两岸半屏山旅游文化交流活动、国际矶钓名人邀请赛、七夕民俗风情节、妈祖民俗文化节等节庆赛事,强化品牌营销、网络营销,扩大百岛旅游的吸引力、辐射力。围绕国际休闲岛的建设形成服务业生态链,让旅游休闲成为经济助推的引擎。

3、围绕推进集聚发展,加快服务业集聚区建设。要坚定不移地走平台先行、集约节约、资源共享之路,高起点、高标准规划建设一批服务业集聚区。一要优化空间布局。以温台沿海为辐射带,以发展临港工业作为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依托海岛区位资源优势,着力打造浙江省重要的临港产业集聚区。积极推进状元岙深水港二期、华港化工码头和杨文三期物流基地建设,争取国际邮轮泊港规划建设和对台客运直航开通,全力推动洞头—韩国济州岛,洞头—台湾基隆国际邮轮试航,积极培育国际元素。着力搭建大产业平台,大小门临港产业集聚区和状元岙综合港区列入全省重要产业集聚区建设。加快标准渔港建设,培育渔港经济,加快环洞头渔港经济带开发,形成集渔船避风、水产加工、水产贸易、生活服务、休闲渔业为一体的现代化渔港经济区。二

要大力实施传统优势产业改造提升工程。出台系列扶持政策,整合散落在民居中的电子电器、机械汽配、水产品加工等企业进入园区。引导鼓励工业企业退二进三,转型发展。三要落实惠企扶工措施,提振企业发展信心。引导更多的企业到杨文、南塘工业基地入园。抓好企业技术研发中心等创新平台建设,推动企业与国内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培育国家级高新技术。四要强化功能配套。不断完善交通网络、信息网络等基础设施体系和公建配套服务,大力提升集聚区要素资源吸附能力、产业支撑能力和对周边地区的辐射带动能力。

4、围绕壮大市场主体,加快培育服务业龙头企业。服务业发展的规模和水平,归根到底是由服务业企业的规模、水平和活力所决定的。要坚持政府推动和遵循市场规律相结合,进一步加大服务业主体尤其是规模企业的培育力度,加快形成一批服务业龙头企业。一要通过资源整合速生一批。鼓励重点服务业企业、成长型服务业企业通过兼并、联合、重组等加快规模扩张,快速形成一批具有优势主业、较强实力的服务业领军企业。二要通过孵化分离造就一批。积极引导创业资本、市场主体进入服务业领域,尤其是要鼓励科技人员创新创业,以创新创业新增一批高端服务业企业。

三、落实动作,提供保障

发展服务业是一项长期战略任务。全县各部门要按照省市的要求,坚决贯彻服务业优先发展战略,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在工作谋划上优先考虑、政策制定上优先倾斜、资金扶持上优先安排,不断创优服务、创新推进,确保各项目标任务落到实处。

一要强化政策保障。近年来,国家和省里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服务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各级部门一定要认真用足、用活、用好。要降低门槛,拓宽领域,切实改变服务业发展市场准入要求过严、限制过多、程序过杂等现象。

二要强化要素保障。实施好现代化服务人才引进培养计划,吸引更多的人到洞头创业和工作,特别要结合引进企业总部和行业龙头企业,组团式引进国内外现代服务业高端人才,着力培养和造就一批服务业领军人才队伍。要加强服务业发展金融保障,推进银企对接,加大信贷对服务业的支持力度。要逐步增加服务业用地总量,加快推进电力设施建设,提升供电保障能力。供电部门要尽快制定服务业用电与一般工业同价政策的执行时间表,落实好服务业用电与一般工业同价政策,确保政策全覆盖。

三要强化环境保障。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本质上就是智慧经济、头脑经济、创意经济,对发展环境的要求更高。要深入实施“六城联建”,合力创建国际性旅游休闲城市,营造品质优良的人居环境、创业环境。要把创先争优活动扩大至全社会、各领域,深化作风建设,提高服务效能,进一步营造高效廉洁的政务环境。要深入宣传加快发展服务业的重要意义和县委、县政府的决策部署,引导全社会关心、支持和参与服务业发展,进一步营造合力推进服务业发展的舆论环境。

四、强化信息监测。目前,服务业统计工作还跟不上发展的要求。我们要着力改变服务业统计核算不够全面和秋后算账的现象,切实做到应统尽统,力求做到对服务业发展形势能够清晰预判,有效指导服务业企业发展。统计部门和有关部门要进一步改

进方法制度,建立健全行业统计体系,完善政府统计和部门统计相结合的服务业统计工作机制,共同探索建立“10+1”行业等特色产业的专项统计制度等,及时反映重点工作推进情况,全面准确反映服务业发展实际。发改局要牵头做好形势分析监测工作,做好季度分析、半年通报和评价,及时反映新情况、新问题,为县委、县政府科学决策服务。

同志们,服务业发展潜力巨大、前景广阔。我们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把语言的力量转化为行动的力量,进一步振奋精神,凝心聚力,真抓实干,努力开创洞头服务业发展的新局面,为洞头转型升级、科学发展和富民强县作出应有的贡献!

下载在企业管理与发展问题座谈会上的讲话(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在企业管理与发展问题座谈会上的讲话(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在全县农业产业发展座谈会上的主持讲话

    在全县农业产业发展座谈会上的主持讲话同志们:今天,把大家请过来开这个会,主要就是想深入了解全县农业产业发展情况,特别是听听大家的意见建议,进一步统一思想、明确方向、落实责......

    在全市旅游发展情况调研座谈会上的讲话

    在全市旅游发展情况调研座谈会上的讲话 2012年6月 同志们: 市政协对旅游业发展情况进行专题调研,主要是为加快推进我市旅游业健康快速发展建言献策。为组织好这次调研,市政协于......

    在全市发展和改革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这次座谈会是一次例会,主要任务是分析当前经济形势,梳理前一段时间工作,部署后几个月工作。刚才,秉文同志传达了全省发改委系统第五期发展和改革工作研究班精神;连旺同志总结回顾......

    在县房地产业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定稿]

    转危为机 坚定信心 推荐我县房地产业健康发展 各位房地产业客商朋友、同志们: 今天,我们聚集一堂,主要是围绕当前国际经济发展形势和国家宏观政策调控下,针对房地产市场存在的......

    在全市文化产业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精选5篇)

    (淄博)在全市文化产业发展工作调度会上的讲话 (2011年10月26日) 市委常委、宣传部长 郭利民 今天会议的议题是: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研究分析当前文化产业发展形势,部署......

    在奋力开创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讲话

    在奋力开创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同志们: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和省委X届X次全会、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市委X届X次全会......

    在2014年度服务外贸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

    在2014年度服务外贸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 各位会议代表: 今年以来,我局以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为引领,以改革创新践行“十二字方针”为主线,立足省局“双四一提”的工作目......

    在全县工业园区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5篇

    在全县工业园区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2011年12月5日 根据录音整理) 同志们: 县委、县政府组织开展这次工业园区发展调研活动,主要是调研两个园区的建设发展情况,推动现有项目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