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高中思想政治教学渗透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探析
龙源期刊网 http://.cn
高中思想政治教学渗透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探析
作者:何先全
来源:《现代教育科学(普教研究)》2009年第04期
摘要:高中思想政治课本身肩负着对学生进行德育的功能,而德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对学生进行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教育。因此,高中思想政治课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之间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交叉、渗透的地方,但如何进行渗透。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地方?相关论述较少,本文就试图从二者的结合、渗透方面进行探析。主要从渗透的必要性、实施途径及相关注意事项方面进行了一定的阐述。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学;传统美德;高中
中图分类号:G4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843(2009)04-0016-02
对中学生进行中华民族优良传统道德教育是中学德育大纲高中德育目标的重要内容。同时,该大纲还明确了道德教育的具体内容,其中之一就是对中学生进行中华民族优良传统道德教育,包括对中学生进行自觉遵守社会公德的教育和道德评价能力的培养等。中学思想政治课是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人才的重要保证,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是贯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教育方针的重要方面,是区分社会主义教育与资本主义教育的重要标志,是中学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因此,高中思想政治课理应成为德育的主阵地和重要途径,理应在德育活动中发挥它应有的、重要的作用。本文试图从以下两个方面来对二者的结合进行一定的阐述:
一、渗透的必要性
第一,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作为我们伟大民族几千年文明所创造的宝贵财富,至今仍然在我国社会生活乃至世界上散发着他独特的魅力,对人们的生活与工作发挥着不可替代的影响作用。事实上,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对于中国社会优良道德风尚的形成,对于维系中华民族的团结、和谐与发展,产生过并且还在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他已经为中华儿女所广为接受,并已深入骨髓,时时处处发挥着他的作用,他以他独特的魅力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并且对世界各国的影响也非常深远。
作为任何一种思想,他总是不可避免地有其阶级局限性,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亦是如此,但我们不能因此而否定其不可忽视的超越时代的、合理的、进步的、有益的内容。热爱祖国、勤劳节俭、尊老爱幼、惩恶扬善、诚实守信、廉洁奉公、自强不惜、奋发进取等传统美德在中国历史上曾发挥着重要作用,哺育了无数英雄豪杰和志士仁人,使他们为祖国,为人民做出了重大贡献。在今天,这些传统美德仍然是社会主义道德的主要内容,仍然发挥着他的作用。因
此,如何将传统美德发扬光大,充分发挥他的育人功能,挖掘其所蕴含的合理因素就是摆在当今时代德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
第二,从当今中学生的思想现状来看,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我国社会进入转型期,原来居于支配地位的道德观念受到来自不同方面的挑战。表现在中学生身上就是他们思想活跃,思路开阔,敢想敢说,评人论事不拘一格。敢于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求新求异,不崇拜权威,但普遍存在道德观念淡薄的现象。不少青少年缺乏明确而崇高的政治信仰和远大的理想,他们重视物质利益,自我意识膨胀,追求个人享乐,缺乏相应的社会责任感和义务感,他们的价值观趋向务实化、功利化和多元化。这就使得道德扬善抑恶的功能没有得到应有发展和充分发挥,道德的约束机制和鼓励机制未能发挥具体作用。由市场经济所带来的以及西方国家散布的政治观、价值观的负面影响,严重干扰着初涉社会,缺乏辨别力的学生,给中学生心灵的发展带来了众多的矛盾和冲突,使思想政治课这一特殊道德导向阵地开始面临着前所未遇的挑战,中学生、未成年人犯罪现象也日益严重,且越来越呈现低龄化趋势。鉴于此,夯实思想政治课教学这一传统美德教育的主阵地,在当今这个时代背景下无疑是紧迫的,也是必要的。
二、实施途径
我国传统美德文化遗产中有许多感人心弦的故事,这就是教育学生的好材料。如何把这些材料和思想政治课结合起来,古为今用,充分发挥中华民族历史上优秀人物的榜样示范作用,使学生择善而从之,架起道德认知和道德行为的桥梁。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一)充分利用思想政治课课堂教学主阵地
对学生而言,绝大部分时间是在课堂上度过的,这就要求教师充分占有这一阵地,对学生进行传统美德教育。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将思想政治课讲透、讲实,充分挖掘课本中蕴含的传统美德教育因素,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教育。例如,在高一教材(上册)商品的价值量的引言《项链》的故事中就要教育学生不能太虚荣,而应勤俭、朴实;在讲纸币的产生和发展时要教育学生“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用之有度”,不能采用非法手段敛取钱财;在讲解职业道德时,教师可以书中徐虎的先进事迹为例,分析说明职业道德的涵义和意义。同时可以补充这样的例子:我国古时候有老中医,在弟子拜师时,要送两件礼物,即一把雨伞和一盏灯笼,教育弟子看病要风雨无阻,昼夜不分。在讲市场经济一般特征、交易原则和正当竞争时,要对学生进行平等、诚信、尊重的教育;在讲税收的性质和用途时要加强爱国主义的教育;在讲到哲学中我国一些古代文学家对世界本质的探索时可对学生进行热爱古代文化、热爱祖国的教育;在讲到价值观和人生观时要加强对学生进行集体主义的教育和奉献精神的培养;在高三政治常识中,要加强对学生的民族精神的培养等等,事实上,整个高中政治教学中有许许多多的可供挖掘的材料来对学生进行传统美德的教育,关键在于教师要“有心”、要“用心”。
(二)积极利用课外活动和实践开展传统美德教育
前面讲到了教师要多讲,让学生思想认识要提高,实际上,仅是认识还是不够的,还要让学生积极参加实践,这就要求教师要积极创设情景,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将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结合,使学生在活动中学习知识,形成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高尚道德。依据高中政治课的特点,只有以学生的自身活动为载体,才能使外部的影响作用于学生的思想,从而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和改变学生,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在渗透传统美德教育时开展社会调查、开展参观访问和小品表演等活动,积极引导学生搜集案例、名言、谚语、遵纪守法事例,举办手抄报等,使学生受到切实、生动、形象的道德教育。例如,在讲到国际竞争的实质时,可让让学生到图书馆查阅报刊杂志,收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方面所取得的伟大成就。
(三)寓教于乐,丰富教育手段和途径
仅靠枯燥、单调、空洞的说教,其效果自然不会很理想,即便是参加了社会实践活动,也还是不够的。在信息技术日益发达的今天,就要求教师要充分利用电教手段,尽量使用投影片、幻灯片、录像带、网络视频等直观教具进行教学,以增强教学的生动性、形象性和趣味性等。如在讲树立正确消费观时,要让学生知道节俭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应做到不攀比、不摆阔。当然也要告诉学生,社会生产的发展最终是要改善和提高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需要提倡人们进行适度消费。教育学生树立适度、合理、科学的消费观念,消费也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我们可以用相关的视频来说明有关消费对生产的拉动作用这个问题。实践证明,直观教学可使学生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障碍,获得他们生活经验中缺乏但又必须掌握的感性认识,激发学生良好道德的自发形成,在潜移默化中感染学生、影响学生,将外在的要求自觉内化为学生的行动,这样可以产生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当然,我们在强调高中思想政治课要渗透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的同时,也要注意不要为渗透而渗透,生搬硬套,要做润物细无声,使二者的融合能做到“无缝链接”,做到渗透的无痕化。同时,我们也要赋予传统美德以现代内容,摒弃其消极方面,发扬其科学合理的方面,贴近学生的实际来开展教育,切忌“假”“大”“空”,真正做到教育的无痕化。
参考文献
[1] 马耀军,传统美德与思想政治教学的对接与融合[2] 王龙王家芳,浅谈《经济常识》课与传统美德教育
第二篇: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
第二讲 孝敬父母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孝敬父母长辈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不孝敬父母长辈要受道德的谴责,要承担法律责任;孝敬父母长辈体现在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
过程与方法目标:
辨证分析孝敬父母好处与不孝之坏处的能力,辨别具体行为是否属于孝的能力;孝亲敬长的具体行为实践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厌恶不孝行径的情感;体验尽孝后的快乐;树立家庭中的正确的是非观念,增强履行家庭义务的责任观念。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一.爱洒心间
活动内容:出示材料:一封别样的信(见附录),引导思考:你能读懂母亲这样做的良苦用心吗?
设计意图:一是设置悬念,激发兴趣;二是与教材中的故事有异曲同工之效。
教师行为:引导相互交流并分享自己感受到的父母的爱。二.爱的回报
活动内容:小组竞赛,孝亲故事知多少?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从“孝亲”的典例中感受榜样的力量,为自己“孝亲”行为提供借鉴。
活动内容:讨论:“你平时是怎样孝敬父母的?你认为孝敬父母应该表现在哪些方面?”“把自己尽孝后的感受谈出来与大家分享。”
设计意图:让学生交流自己孝敬父母的做法和收获,达到同龄人互相教育、启发、感染的效果。
活动内容:讨论,遇到下列情形该怎么办:(1)父母只要我读好书,我该怎么办?(2)父母不让我做家务,该怎么办?(3)出时应对父母说什么?(4)父母生病了,该怎么办?
(5)父母劳累一天下班回家,我该做些什么?(6)当父母烦恼时,我该怎么做?
(7)业未完成被老师留下来而迟归,我该怎么面对父母?(8)成绩没考时,该如何面对父母?
(9)想买电脑,父母认为我控制能力不强而不赞成,我该怎么办?(10)朋友来访,但父母不喜欢,该怎么做?
设计意图:设计这一活动,主要目的在于让学生把孝敬父母落实到自己的实际行动上。孝敬父母表现于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甚至在与父母交往的任何活动中,都有孝与不孝的问题。通过这一活动,可以把学生孝敬父母的心意、表现与行为选择结合起来,提高教育的实效性。
教学建议:指导学生开展这一活动,可以就教材所给材料进行讨论,通过分析、选择来判断是与非,进而明确应该如何对待父母。需要说明的是,这些题目都是开放性的,有许多可以辨析之处,关键是帮助学生树立为父母着想的观念,找出孝与不孝的出发点的不同。比如,成绩要不要告诉父母,本身很复杂。就学生的权利而言,不告诉并不一定错。但如果从爱父母、孝敬父母出发,可以用不同的方式与父母沟通,这对学生自己也有利。如果从怕批评、防父母出发,与父母有情感上的隔阂,就处理不好这件事。中国有句古话“百事孝为先,论心不论事,论事无孝子”。
教师行为:指导学生开展这一活动,首先要表扬孝敬父母的好人好事。如果老师知道一些,也可以先表扬,再引导学生自己谈。其次,让学生谈自己孝敬父母的具体做法,并注意将孝的各个方面的表现予以归类。再次,让学生谈尽孝后的感受。尽孝需要付出,但得到的是甜蜜。让学生在比较中选择孝行,是把教育落到实处的最好策略。也就是说,这种道德规范不是由外界强加的,而是学生自己的主动选择。三.爱的反思:
活动内容:仔细阅读漫画,回答下列问题:图中“孝子”的言行反映了什么现象?你对此持什么态度?为什么?日常生活中你是否也有过类似的行为?如果有,你将如何改进?
教师行为:引导学生思考:自己曾有过不善待父母的事吗?你当时是怎么想的?发生了怎样的后果?现在你对这件事又是怎样想的?如果你当时按你现在的想法去做,设想一下结果又会是怎样?这一活动先在小组内交流,然后再进行全班交流。
设计意图:这个活动主要通过学生的回忆和反省,来体会父母对子女深沉、无私的爱,同时,意识到自己对父母付出太少,从而增强同学的责任意识,和为父母、为家庭付出的主动意识。四.爱的传递
教师行为:引导学生回忆2004年春节联欢晚会小品“粮票的故事”。设计意图:体验孝敬父母不仅是物质上的扶助,更应是精神上的关爱;不仅要孝敬我们的父母,还应孝敬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等长辈,及至“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作业:当你们与父母发生冲突时,你们要如何做才能体现孝敬父母,这是我们下节课要讲的内容。
第三篇: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研究报告(范文模版)
作者:栾传大 主题类号:g1/教育学 【文献号 】1-3
41【原文出处】教育研究【原刊地名】京【原刊期号】xx09【原刊页号】26~30,70
【分 类 号】g1【分 类 名】教育学【复印期号】xx11
【 标 题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研究报告【 作 者 】栾传大
【 正 文 】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实验研究”作为教育部重点课题于1990年提出,并展开研究,至今已整整十个年头了。十年来,在各级党政和有关部门领导的重视与支持下,在广大实验研究人员的潜心研究与共同努力下,取得了丰厚成果,为学校德育内容系统化、民族化、科学化,为丰富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伦理道德观、价值观和行为规范体系作出了努力,为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作出了贡献。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实验研究对学校德育内容是一项重大改革,是探索性、创新性的实验研究。十年来,课题组根据实验研究方案设计的基本思路,确定实验研究内容与目标,组织实验区点对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的系列概念、重要意义、实验原则、德目内容、实验方法、运行模式、保障机制等进行了系统研究。
一、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实验研究方案
1.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的基本概念
什么叫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什么叫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什么叫区域传统美德教育?本课题在研究中对这三个新概念界定如下。
所谓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就是指中国历史流传下来,具有影响,可以继承,有益于后代的优秀道德遗产。她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其内涵包罗极为广泛。从内容上来概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是中华优秀民族品质、优良民族精神、崇高民族气节、高尚民族情感、良好民族礼仪的总和。从历史长河流淌轨迹来看,她不仅包含古代传统美德,亦包含近代革命传统美德和当代英模美德。
所谓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就是以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为内容,对广大青少年,特别是对中小学生有组织、有目的、有计划地施加系统影响的活动。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是“中华根”、“中华魂”的教育,是“血统”与“传统”的整合。它不仅是学校德育内容的基础,而且也是我国现代学校德育的源流。从现行学校德育内容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内容对照看,现行学校德育内容及中小学生守则、日常行为规范的要求,在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中都能找到渊源。所以,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在现行学校德育中居于基础地位,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核心内容。
所谓区域传统美德教育,就是在一个区域内实施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其宗旨是发挥学校主阵地、主渠道的作用,实行学校、家庭、社区三结合的综合运行模式与机制,通过大面积的传统美德教育活动,提高学校德育整体效益,拉动社区精神文明建设。
2.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实验研究的原则体系
本实验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指导,以批判与继承、发展与创新为原则,以现代教育学、发展心理学和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的最新研究成果为基础,以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德目体系为实验内容,综合运用系统科学方法,结合实际,从整体上研究探索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的规律,为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德观、价值观和行为规范体系,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作贡献。
二、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内容体系构建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的内容,是进行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的核心问题。根据新的历史时期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本着“历史存在,现实需要”的原则,课题组系统挖掘传统道德资源,并依据传统美德教育实验研究的原则,对传统道德德目进行了筛选、概括、凝炼、重释,构建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德目内容体系并根据伦理学的理论和分类,依据青少年在社会化过程中所接触的社会关系的顺序,由浅入深、由近及远、由低到高,按学段、分层次,把18个相互联系的德目归纳系列,构成整体,使之具有系统性、结构性、简约性。
为使这些德目与现行德育内容对接,渗透现代意识,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德观、价值观和行为规范体系,我们采用表格方式,将18个德目、德目的隐含与现行德育内容对接,渗透现代意识,编制成《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德目体系构建纵横》,如下表。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德目体系构建纵横
德目 隐含儒家 与现行 渗透现代意识
伦理道德 德育对接
孝敬父母 孝、慈、敬、恭 伦理道德教育 人伦意识
尊师重道 礼、天地君亲师、忠 尊师爱生教育 重教意识
团结友爱 仁、协作、和谐、团结友爱教育平等、博爱意
信、义、和、平识
立志勤学 智、毅、敏、学、思 前途理想教育 科学意识
自强不息 拼搏、进取、砺志 挫折(吃苦)教 拼搏意识
育
谦虚礼貌 礼仪、温、良、恭 文明礼貌教育 民主意识
让
诚实守信 诚、信、守诺 诚信教育 信誉、承诺意
识
严己宽人 宽恕、公正、克己 修养教育 自责自律意识
xiexiebang.com范文网【www.xiexiebang.com】、容忍、豁达
人贵有耻 行己有耻、知耻近乎 知耻教育 荣辱意识
勇
见义勇为 义、勇、无畏 情感教育 惩恶、扬善意
识
整洁健身 正心、修己、养生、健身教育 生态、环保意
第四篇: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研究报告
作者:栾传大 主题类号:g1/教育学 【文献号 】1-3
41【原文出处】教育研究【原刊地名】京【原刊期号】XX09【原刊页号】26~30,70
【分 类 号】g1【分 类 名】教育学【复印期号】XX11
【 标 题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研究报告【 作 者 】栾传大
【作者简介】作者系吉林省教育科学院副院长、课题负责人、研究员。长春130021
【 正 文 】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实验研究”作为教育部重点课题于1990年提出,并展开研究,至今已整整十个年头了。十年来,在各级党政和有关部门领导的重视与支持下,在广大实验研究人员的潜心研究与共同努力下,取得了丰厚成果,为学校德育内容系统化、民族化、科学化,为丰富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伦理道德观、价值观和行为规范体系作出了努力,为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作出了贡献。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实验研究对学校德育内容是一项重大改革,是探索性、创新性的实验研究。十年来,课题组根据实验研究方案设计的基本思路,确定实验研究内容与目标,组织实验区点对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的系列概念、重要意义、实验原则、德目内容、实验方法、运行模式、保障机制等进行了系统研究。
一、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实验研究方案
1.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的基本概念
什么叫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什么叫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什么叫区域传统美德教育?本课题在研究中对这三个新概念界定如下。
所谓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就是指中国历史流传下来,具有影响,可以继承,有益于后代的优秀道德遗产。她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其内涵包罗极为广泛。从内容上来概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是中华优秀民族品质、优良民族精神、崇高民族气节、高尚民族情感、良好民族礼仪的总和。从历史长河流淌轨迹来看,她不仅包含古代传统美德,亦包含近代革命传统美德和当代英模美德。
所谓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就是以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为内容,对广大青少年,特别是对中小学生有组织、有目的、有计划地施加系统影响的活动。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是“中华根”、“中华魂”的教育,是“血统”与“传统”的整合。它不仅是学校德育内容的基础,而且也是我国现代学校德育的源流。从现行学校德育内容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内容对照看,现行学校德育内容及中小学生守则、日常行为规范的要求,在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中都能找到渊源。所以,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在现行学校德育中居于基础地位,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核心内容。
所谓区域传统美德教育,就是在一个区域内实施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其宗旨是发挥学校主阵地、主渠道的作用,实行学校、家庭、社区三结合的综合运行模式与机制,通过大面积的传统美德教育活动,提高学校德育整体效益,拉动社区精神文明建设。
2.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实验研究的原则体系
本实验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指导,以批判与继承、发展与创新为原则,以现代教育学、发展心理学和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的最新研究成果为基础,以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德目体系为实验内容,综合运用系统科学方法,结合实际,从整体上研究探索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的规律,为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德观、价值观和行为规范体系,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作贡献。
二、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内容体系构建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的内容,是进行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的核心问题。根据新的历史时期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本着“历史存在,现实需要”的原则,课题组系统挖掘传统道德资源,并依据传统美德教育实验研究的原则,对传统道德德目进行了筛选、概括、凝炼、重释,构建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德目内容体系并根据伦理学的理论和分类,依据青少年在社会化过程中所接触的社会关系的顺序,由浅入深、由近及远、由低到高,按学段、分层次,把18个相互联系的德目归纳系列,构成整体,使之具有系统性、结构性、简约性。
为使这些德目与现行德育内容对接,渗透现代意识,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德观、价值观和行为规范体系,我们采用表格方式,将18个德目、德目的隐含与现行德育内容对接,渗透现代意识,编制成《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德目体系构建纵横》,如下表。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德目体系构建纵横
德目 隐含儒家 与现行 渗透现代意识
伦理道德 德育对接
孝敬父母 孝、慈、敬、恭 伦理道德教育 人伦意识
尊师重道 礼、天地君亲师、忠 尊师爱生教育 重教意识
团结友爱 仁、协作、和谐、团结友爱教育平等、博爱意
信、义、和、平识
立志勤学 智、毅、敏、学、思 前途理想教育 科学意识
自强不息 拼搏、进取、砺志 挫折(吃苦)教 拼搏意识
育
谦虚礼貌 礼仪、温、良、恭 文明礼貌教育 民主意识
让
诚实守信 诚、信、守诺 诚信教育 信誉、承诺意
识
严己宽人 宽恕、公正、克己 修养教育 自责自律意识、容忍、豁达
人贵有耻 行己有耻、知耻近乎 知耻教育 荣辱意识
勇
见义勇为 义、勇、无畏 情感教育 惩恶、扬善意
识
整洁健身 正心、修己、养生、健身教育 生态、环保意
贵己 识
求索创新 勇毅、求索 创新教育 创造、竞争意
识
勤劳节俭 节约、勤劳、戒奢、艰苦奋斗教育 效率、效益意
朴素 识
见利思义 利益、义然后利、义 义利教育 法制、道义意
利并重 识
敬业尽责 鞠躬尽瘁、一饭三吐 敬业教育 事业、现任意
哺 识
清正廉洁 廉、忘私、正直 反腐教育 廉洁意识
爱国爱民 仁、忠、爱人、保民 爱国主义教育 卫国、为民意、利国、治国 识
天下为公 义、公、老吾老、幼 共生(为公)教育 全球、整体意
吾幼、平天下 识
三、实施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的基本途径
1.学校传统美德教育
以学校为主阵地,开展传统美德教育的途径主要有:(1)开设传统美德教育课,纳入教学计划。(2)利用各学科教学渗透。即要求语文、历史、地理、数理化、体音美各科针对本学科特点,结合传统美德因素进行传统美德教育。(3)利用各种活动进行传统美德教育。如班团队可根据18个德目教育需要,以主题班团队会、故事会、讲演会、知识竞赛会、讨论会等形式进行传统美德教育;还可结合有关重大节日、纪念日向学生进行相关美德教育。
2.家庭传统美德教育
家庭中的传统美德教育,在整个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中具有不容忽视和无可替代的重要地位与作用。在新的历史时期,家庭传统美德教育,一是应培养孩子具有孝敬父母、尊敬长辈的基本道德,打下热爱集体、热爱祖国的思想基础;二是对孩子从小进行归属教育,使孩子在懂事时便知道自己是中国人,属于中华民族子孙,长大为振兴中华作贡献;三是培养孩子勤劳节俭、自强自立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四是培养孩子礼貌待人、诚实守信、和睦邻里、友爱兄弟的道德品质,做一个合格的中国人。
在家庭传统美德教育中,注意引导家长注重全面性、针对性、一致性、表率性和科学性,积极地配合学校传统美德教育。
3.社会传统美德教育
社会传统美德教育,是指一定的社会教育机构,通过社会宣传、社会榜样、社会交往等活动,对广大社会成员(尤其是年轻一代)进行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乃至优秀文化的宣传与影响,从而促进社会成员良好道德品质的养成,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
进行社会传统美德教育主要途径:一是发挥大众媒介的宣传功能;二是运用榜样的示范作用;三是发动各行业、各企业、各系统,协调有关部门和社会各方面的力量,齐抓共管,为中小学传统美德教育实践活动创设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四是建立市(乡)规民约,奖善抑丑等规章制度,提高人们遵纪守法、维护公德的自觉性。
对学生进行传统美德教育,不仅是中小学的基础性工作,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核心内容。文明道德的大的环境,既是中小学的传统美德教育的目标,也是开展好中小学传统美德教育的条件和保证,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来营造。
四、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的运行模式
所谓传统美德教育运行模式,就是在一定范围内及一定条件下,关于传统美德教育如何组织、实施、运作的一种程序和方式,体现了传统美德教育规律,反映了传统美德教育的特点,即稳定性、规范性、操作性及有效性。
在前期研究中,总课题组总结各地传统美德教育教学有十法:系统讲授法、学科渗透法、情感激发法、意志锻炼法、榜样示范法、行为训练法、评价反馈法、环境陶冶法、情境感化法、慎独教育法等等,在此基础上各地经过研究、探索、创新、总结,又提出八种传统美德教育运行模式。
1.系统讲授模式就是通过开设传统美德课向受教育者系统地传授传统美德知识。系统讲授模式,一般是“四段型”结构。
引题 入境 明理 导行
低年级:──────── ──────────
讲故事指导观图 答问题指导行动
学知 激情 明理 导行
中年级:──────── ──────────
知善德 学美德 懂美德 行善德
说说 讲讲 议议 做做
高年级:──────── ──────────
说指导语 讲故事 挖掘内涵 导向践行
这是不同年段教师按着知、情、意、行的逻辑线索探索学知——明理——激情——导行的基本运行模式。
2.学科渗透模式即要求各学科教学渗透传统美德教育。具体操作模式有:(1)直接渗透。如语文、历史、思想品德等学科,有许多内容本身就是进行传统美德教育的好教材。(2)间接渗透。如数理化等学科中,由于教材本身大都是介绍科学家的研究成果,教育者可通过背景介绍等方式间接向受教育者渗透传统美德教育。(3)随机渗透。即根据学科的不同特点、不同内容,随机进行传统美德教育。(4)重点渗透。即是根据学生实际和形势需要,有针对性地对某些学生或某些问题进行专题教育,引导学生树立传统美德意识。
这类渗透课的教育模式可采取“选择渗透点(块)——把握渗透点(块)——开掘渗透点(块)”三个环节。
还可以采用“备课挖掘——讲读渗透——讨论激情——总结导行”四步教学法。学科渗透必须保持本学科的完整性、独立性。
3.主题活动模式即要求传统美德教育活动要有主题。将传统美德德目作为专题,要求有方案、有内容、有地点、有教师、有总结。其形式主要有主题班会、中队会、故事会、升旗仪式、重大节日活动、各种文艺演出等。运用这种方法,应做好充分的准备和组织工作,注意内容与形式的统一,思想与方法的结合。
一是成立县(区)传统美德教育的领导机构,即由县(区)主管领导挂帅,由宣传部、精神文明办、教育局、共青团、妇联等有关部门领导组成的县(区)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领导小组。其主要职能是负责全县(区)传统美德教育工作的规划与领导、组织与管理;制订、颁布传统美德教育规划方案,制订相关管理条例和制度;协调、统筹各方面的执行情况;组织、交流典型经验,表彰先进。
二是成立县(区)传统美德教育研究指导组织。指导组可由县教育科研所、教育学会、进修学校、县教育局相关科室及同级共青团、妇联等有关部门的主管业务人员组成,主要职责是负责本县(区)传统美德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对本地学校、家庭、社区传统美德教育与研究进行宏观指导、组织与管理;对实验骨干教师及指导人员进行理论培训;组织、指导本地开展传统美德教育活动;组织本地传统美德教育经验交流;组织、指导本地传统美德教育教材的征订与发放工作,等等。
三是成立学校传统美德教育工作组织。学校是区域传统美德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有着先导与示范作用。学校传统美德教育工作组应由学校校长或书记任组长,成员由党、政、工、青及教师、家长、社区代表组成。主要负责全校的传统美德教育,指导家庭传统美德教育。具体是制定计划,统一布署,协调行动,指导家长,总结经验,表彰先进。
4.制约完善机制这是传统美德教育运行机制的具体内容,也是具体保证措施。一是建立管理制度。即对规划、组织、评比、总结各环节作好明确规定,便于参与,便于检查。二是建立责任制度。即对各层级、各岗位的人员要明确责任,以便各尽其职,各负其责,密切配合,团结协作。三是建立评价制度。评价具有判断、激励、促进传统美德教育等多元功能。为提高传统美德教育的实效性,应搞好评价制度的建立与实施。
5.主题活动机制活动是传统美德教育的有效载体。开展主题活动,就是以课题组提出的孝敬父母、立志勤学、勤劳节俭、爱国爱民等18个德目为主题,开展系列活动。开展主题活动应注意以下问题:(1)活动要有鲜明性,有吸引力、感染力;(2)选材要有针对性,贴近生活、贴近实际;(3)形式要新颖创新,可参与、可收获;(4)组织要有实效性,在过程中育人。
6.队伍建设机制搞好区域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关键在于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教师队伍在弘扬、继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中具有骨干、主导与示范作用。这是传统美德教育重要的保障机制。区域传统美德教育队伍包括专门教师、各科教师、班主任、团队干部、家长及研究、指导的专门人员等等。由于传统美德教育是90年代以来新兴的一项教育内容,师资队伍建设无论从数量上,还是质量上看都显得不足,因此加强队伍建设是十分必要的。7.社会参与机制即建设良好的区域环境,调动、激励社会各界人士参与传统美德教育。就一个县(区)的区域来看,社会参与的机制建设起码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协调相关部门齐抓共管,营建良好的社会大环境。
(2)加强德育基地建设。社会上各公共娱乐场所,各纪念馆、博物馆、科技馆等公共活动场所,应有组织、有计划、有内容地开展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与优良传统文化教育;宣传部门和教育部门开辟的各类德育基地,应结合实际充实此方面的内容,搞好建设。
(3)指导办好家长学校。通过召开各类学习会、交流会、研讨会等活动,促进家长素质的提高。用家长素质的提高去带动影响子女传统美德的形成。
(4)加强社区文明建设。一是建立社区教育委员会,将传美教育纳入总体工作之中;二是坚持以政府为龙头,齐抓共管,充分调动社区居民的积极性;三是建立《社区文明公约》、《居民守则》、《社会公德》等规程。
以上机制是一个保障体系,每个机制在整体中都有各自的重要地位及作用,建立与发挥每一机制的作用,应当统筹运作,综合使用,只有这样,才能提高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的整体效益。
十年来,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实验研究,取得了丰富成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完善、构建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的综合运行模式与保障机制,丰富和发展了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德育理论。
2.提高了学校德育整体水平,实验学校的师生思想道德素质显著提高。
3.拉动了社区精神文明建设,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做出了贡献。
4.传统美德教育实验区点不断扩大,已走向全国。传统美德教育引起国内外关注并得到各级党政领导高度重视。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研究与实践,利在当代,功在千秋。以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为基础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十年来,虽然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在实验研究方面取得实效,但是尚有很多深层次的理论与实践问题有待深化研究。课题组决心组织各实验区、各实验点在“十五”期间结合实际,把这一重大课题持续地、深入地实验研究下去,为弘扬、继承、创新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及优秀传统文化作出更大的贡献!
第五篇: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论文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的一颗明珠——师德
【摘要】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涵盖了所有积极向上的,富有民族精神凝聚力的优良品德。根据不同时代的社会因素以及人文因素,运用与时俱进的发展性眼光来审视当今校园中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师德是重中之重的传统美德一点都不为过。教师曾一度被誉为太阳底下最崇高的事业。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关键词: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师德 行为世范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在我校已经开展一段时间了,而且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从几千年前开始,我们的祖先就从分利用中华民族传统美德规范世人,治理国家,而且几千年的历史发展证明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的重要性是不容忽视的。有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这根准绳来约束我们的精神和灵魂,我们的民族会更加兴旺,我们的国家将会愈发的飞黄腾达。作为当代的一名教师,如何将师德演绎的更加精彩则是一门深奥的学问。需要每位老师仔细推敲,耐心琢磨,才能将师德独具的魅力彰显出来,与学生的尊师爱友遥相呼应,浑然一体。
孔子云:“其身正,毋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毋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行有不得,反求诸己。对于肩负着教育祖国下一代这一重大历史使命的教师来说,要想给学生立规矩,首先自己就得遵守规矩。正所谓无规矩不成方圆。为达到行为世范的作用,不仅要教好书,还要育好人,时时刻刻都要为人师表,给学生树立一个良好的教师形象,师德不仅是对教师个人行为的规范要求,而且也是教育学生的重要手段,起着“以身立教”的作用。教师要做好学生的灵魂工程师,首先自己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才能以德治教,以德育人,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教育工作者。
《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明确指出作为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应该具备的六种品行,即: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终身学习。这六条规范是每一个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规范教师的育人行为。
为贯彻落实东丰县下发的相关文件,以《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的精神为宗旨,联系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坚持以人为本,塑造学生的日常行为,把我们本土的中国传统文化继承下去,发扬光大。
一、为人师表,行为世范。
教师是为国家输送人才的阶梯。我对这份输送人才的教育事业充盈着无限的热爱。在这份爱的驱使下,脚踏实地,默默奉献,忠爱人民伟大的教育事业。事业是伟大的,教师是平凡的,伟大正寓于平凡之中。因为,平凡中,我们一如既往的奉献着我们的青春。人们常把教师比喻为“红烛”、“春蚕”、“铺路石”,意在表达教育这一职业的无私和伟大。世人给教师带上了无比美丽的“花环”,我们更应当严于律己,宽以待人,让这个“花环”更加绚丽夺目。所以,教师从自己执教之日起,就该对教师这一职业有充分的认识,才能彻底清除“拜金主义”观念,摈弃道德滑坡等不良风气,把自己的全部心血奉献给自己所从事的教育事业。就像陶行知所说的那样:“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因为我们职业的特殊性决定了,只有爱的付出,才有爱的收获。因此,作为一名教师的我,一直坚信以爱为本,用爱来感化学生,来净化学生心灵的那片沃土。作为一名教师我感到无尚光荣,教师对人才的培养和文化科学事业的发展,起着重大的作用。因此要做好教育工作,就必须热爱教育事业。忠诚教育事业是教师职业道德培养的灵魂。古人云:“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声和则响清,形正则影直。”学生天生就具有向师性,学生每天面对着什么样的老师,他就会向着自己所崇拜的形象去发展自己。教师所传授的知识,对学生来说大多数都是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的新知识,学生对新知识的第一印象会给他们留下根深蒂固的影响。教师的教授内容必须准确无误,科学严谨。明代思想家黄宗羲曾说:“道之未闻,业之未精,有惑而不能解,则非师矣”。教书育人是一项职
责重大的严肃工作,来不得半点虚假。作为新时代的教师首先要热爱党的教育事业,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并为之贡献终身。
作为一名教师,良好的师德则是润物细无声的甘霖,当学生们干涸的心田得到沐浴时,才能绽放娇艳的花朵。教师必须关爱学生,尊重学生人格,促进他们在品德、智力、体质各方面都得到发展。古人云“贤俊者自可赏爱,顽鲁者亦当矜怜。”对后进生,做为教师要多加关爱,使他们能够在这温暖大家族里得到成长壮大。不能对学生感情用事,厚此薄彼。为人师表,注重身教重于言教。教师工作的示范性和学生所特有的向师性,使教师在学生心目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教师的思想感情,处事哲理、人生观点、道德境界、品德修养甚至言谈举止、音容笑貌都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对学生有着熏陶诱导和潜移默化的影响。这就要求政治教师言教、身教,并且做到身教重于言教。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学生总是把教师看作学习、模仿的对象。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往往被学生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模仿在行动上。教师的人格影响,不仅对学生在校起作用,甚至以后在社会上还会长时间起作用。所以,政治教师需要处处为人师表,从小事做起,从自我做起,率先垂范,作出表率。教师要把学生造就成一种什么人,自己尺应当是这种人。要学生刻苦学习,自己就必须学而不厌,手不释卷;要学生认真劳动,自己必须热爱劳动;要学生讲文明礼貌,自己必须谈吐文雅,远离粗俗。
“为人师表,教书育人”。教师这一神圣的职业,担负着培养、教育下一代的艰巨、繁重的任务。孔子曾说:“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一名老师,传的不仅仅是学之理,更应该是人之道,一名老师,职为授业,更为树形。所以教师要有完美的人格,让他的一言一行引导学生并使之达到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目的。所以教师要具有崇高的师德,不管是教书,还是育人,都能让他的学生心服口服的接受,百分之百的信任。传道、授业、解惑是我们的天职。只有发自内心地忠爱教育事业,才能无怨无悔地付出,同时最大地享受教育生活。忠爱教育事业,就是要爱岗敬业,默默奉献,把满腔的爱融入教育工作之中。教育事业需要的事我们教师实实在在的付出,不是在工作中投机取巧,更不是在名利面前斤斤计较。
二、甘于奉献,辛勤耕耘。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关心爱护全体学生是“欲叶茂先培土于根“的基础性工作。关心爱护每一位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不偏不倚。对学生强调严慈相济。中学生心里发展处于最微妙的关键时期,我们要适应孩子的心里发展需求,所以,我们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要提高教育孩子的语言艺术,尊重学生,是孩子走向良好,健康的发展道路的必要前提条件。
教育不仅是艺术,也是爱的共鸣,是心和心的呼应。只有走进学生心灵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爱是教育的原动力,教师关爱的目光就是学生心灵的阳光。对学生冷漠,缺乏热情,决不是一个具有良好师德的好教师。爱如涓涓细流,滋润着每一位孩子的心田。教师只有热爱学生,才能教育好学生,才能使教育发挥最大限度的作用。可以说,热爱学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根本。
我要用我的情感去点燃学生的情感,让师爱、母爱和友爱汇成一条小溪,涓涓流入学生心田,塑造一批又一批具有爱心和良好品质的国家栋梁。
三、为人师表,做学生的表率
古人说:“上善若水,厚德载物。”德是一个人一生中永无止境的追求,对于一个教师而言更是如此。从我走上讲台的那一刻起,我就愈发地感觉到“师德”这一词语的沉重。我们常说:“一年树木,百年树人。”但是我们教师应该立足现今,着眼未来,以苦为乐,甘于寂寞,勤勤恳恳,充当人梯,时代赋予我们这个光荣而艰巨的任务,我们就要为后代着想,为家长负责,为学生负责,为我们祖国千秋大业负责。
教师的道德是教师的灵魂,师德是教师职业理想的翅膀,教师的工作是神圣的,也是艰苦的,教书育人需要感情、时间、精力乃至全部心血的付出,这种付出是要以强烈的使命感为基础的。“育苗有志闲逸少,润物无声辛劳多”。作为一名教师,最重要的是要热爱教育事业,只有充满了对教师职业的无限热爱,才会在教育岗位上兢兢业业,无私奉献;同时,作为一名教师,应该热爱学生。热爱学生,就必须对每一个学生一视同仁,不能偏爱一部分学生,而冷淡或歧视另一部分学生。每一位学生都渴望得到老师的爱,尤其是那些家庭有过特殊变故的学生,容易形成特别的性格,这就要求我们做思想工作时应真诚相待,热情鼓励,耐心帮助,用师爱的温情来融化他们心中的坚冰,让他们在愉快的情感体验中接受教育。每一个学生都希望得到老师的爱,师爱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它能使学生感觉到教师的温暖,产生愉快的情绪,激发学习的兴趣,感受到别人对他的希望,集体对他的信任,从而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再次,教师要处处事事严格要求自己,敢于正视自己,解剖自己。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必须先做到,给学生树立好的榜样,凡是要求学生不做的事,自己坚决不做,以免给学生留下坏的印象,言传身教比单纯说教有效百倍。
新时期的教师要求德才兼备,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要求教师要通过言传身教辅助学生的成长,要把师德体现于具体行动中,强化责任感和敬业精神,强调热爱学生的同时不断完善教育教学水平,作为一名教师,应具备刻苦钻研,严谨治学的态度,要有活到老,学到老,教到老的进取精神。作为一名教师,需要时时刻刻孜孜不倦地吸收新鲜知识来充实自己,以适应时代发展需要为宗旨,把中华传统美德中不可或缺的师德做好,向社会提交一份满意的答卷。
东丰县实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