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企业文化学习题
中马选煤厂企业文化学习题
元月份学习题
1、要树立强烈的工作责任感,用心做事,多做正确的事,做成正确的事,让员工放心、让组织省心。()
2、职责之内事情要讲原则、将规律、讲纪律,切实做到不越权、不越位、不违纪、不违法。()
3、对冒用他人笔迹签发、伪造文件、资料给企业造成严重不良影响或重大经济损失者,属于一般违规违纪行为。()
4、直接责任者,指对发生的违规违纪问题及造成的后果起直接和决定性作用的人员。()
5、员工构成犯罪免予刑事处罚或判处管制、拘役的视情节轻重给予降级(降职)撤职、留用察看、解除劳动合同处分。()
6、为强化河南煤业化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激励约束机制,维护正常工作秩序,践行“”核心价值观,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保障集团公司科学发展。
7、员工构成犯罪免予刑事处罚或判处管制、拘役的,视情节轻重给予
8、纪律处分由轻到重依次分为
9、奖励分为荣誉奖励和物质奖励,其中荣誉奖励由低到高依次为四种。
10、对违规违纪员工留用察看期间,按当地最低工资标准发放生活费。
2月份学习题
1、严格选用标准,树立正确导向,认真落实“三不用、三鼓励、三优先。()
2、河南煤化先进企业文化为引领,大力弘扬“用心做事、追求卓越”的核心价值观和“人企合一、顺势而行”的企业哲学。()
3、推动企业文化落地,要把握三个原则。()
4、推动企业文化落地,要把握四项要求。()
5、推动企业文化落地,要树立两种意识。()
6、从焦煤内部看,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压力”。1、2、3、4、5、。
7、惯切落实“两调整、两提高”、“两创新、两劳动”战略举措 “、”。
8、“三同时不到位”管生产、管业务必须同时管管生产、管业务同时管管投入必须同时管不到位。
9、企业文化落地工作做得好必须。
10、河南煤化先进企业文化为引领,大力弘扬
“”的核心价值观和“”的企业哲学。
3月份学习题
1、推动企业文化落地,要把握四个原则。()
2、身在焦煤、心在焦煤、感知焦煤、感恩焦煤是我们焦煤公司干部员工最好的选择。()
3、着力解决企业文化落地问题,切实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4、切实加强廉政建设,为管理转型保驾护航。()
5、实施安全管理转型的原则是抓力度。()
6、变传统的人事管理为人资源管理,有效开展招聘、培训、配置和工作。
7、要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实行“”。
8、“德”是干部的灵魂,要按照“、、。
9、实施安全管理转型的原则是。
10、强化廉政监督要不断完善“”本廉系,加强对“”事项的监督。
4月份学习题
1、要坚持“用心做事、追求卓越”的总要求,转变工作作风,提升工作质量,提高工作效率。()
2、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必须坚定安全零理念不动摇,牢固树立“生命至高无上、安全生产第一”的最高信条。()
3、要积极构建和谐企地关系,加强沟通交流,争取政策支持,实现企地共赢。()
4、严格选用标准,树立正确导向,认真落实“三不用、三鼓励、三优先。()
5、切实做到对同志负责,对岗位负责,对企业负责,对良心负责。()
6、要积极构建和谐企地关系,加强沟通交流,争取政策支持,实现。
7、切实加强企业文化建设,为管理转型。
8、三种意识、、。
9、认真落实“、、”的选人用人为导向。
10、要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标准1、2、3、4、的原则。
第二篇:企业文化学考试
1.企业文化学说形成的标志是1980年比尔·安伯纳西在《哈佛商务评论》上发表的“在经济衰退中进行管理”一文和同年美国国家广播公司制作的“日本能,为什么我们不能”的电视专题节目。2.企业文化学是一门年轻的边缘学科 3.企业文化作为一种微观文化现象,具有三种属性:
一、客观属性:企业文化是客观存在的,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
二、亚文化属性:企业文化是社会文化的一种亚文化,是在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综合作用下产生并发展的。
三、经济管理文化属性:企业文化现象的产生和发展是与企业经营活动相适应的,它有自身的运动规律。不同的企业具有不同的管理风格与文化特色。
4.企业文化体系:企业价值观;企业精神;企业伦理道德;企业形象 深层文化:企业价值观与企业精神 中层文化:企业伦理道德 表层文化:企业形象
企业文化表面看来像一些宣传口号,其实不然,它是深深扎根于企业员工中的一种意识,是一种整体感受,对员工的思想与行动起导向作用。企业文化体现组织行为的整体性和一致性。
5.著名心理学家弗洛伊德和著名作家海明威他们曾经在各自领域里所提出过的“冰山理论”。
1、冰山理论揭示出企业文化管理在整个企业管理系统中处于根基地位,不仅所占比重大,而且决定着企业整体管理的特色及效率;
2、还告诉我们,在管理中不能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只重有形忽视无形,只有正确认识文化管理对企业整体管理的决定性意义,处理好局部与全局、有形与无形的关系,才能提高企业的整体管理效率;
3、还告诉我们,由于企业文化管理具有无形性,其管理难度更大需要管理者利用更高的智慧,付出更大的精力,做出更长时间不懈的努力,才能取得较好的管理效果。
6.海尔定律(即斜坡球体论):企业如同爬坡的一个球,受到来自市场竞争和内部职工惰性而形成的压力,如果没有一个止动力它就会下滑,这个止动力就是基础管理。
7.企业文化管理的基本功能:凝聚功能、导向功能、激励功能、约束功能、协调功能、维系功能、教化功能、优化功能、增誉功能
8.企业文化的基本价值:
一、经济价值:引导企业尊重经济规律;提高企业商誉;开发人的潜能;引领企业发展与变革
二、社会价值:体现和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催生新的社会文化
9.Z理论:由日裔美国学者威廉·大内在1981年出版的《Z理论---美国企业界怎样迎接日本的挑战》一书中提出来的,其研究的内容为人与企业、人与工作的关系。10.7S模式:是理查德·帕斯卡尔和安东尼·阿索斯在《日本企业管理艺术》一书中提出的。他们认为,企业管理包含不可分割的七个要素: 战略(strategy)、结构(structure)、制度(systems)、人员(staff)、作风(style)、技能(skills)、和最高目标(Super Ordinate Goals)11.五要素说:是美国哈佛大学教授特雷斯·迪尔和麦肯锡咨询公司顾问阿伦·肯尼迪在其合著的《企业文化----现代企业的精神支柱》中提出来的。包括:企业环境、价值、英雄、习俗和仪式、文化网络。
12.八大原则:美国学者托马斯·彼得斯、小罗伯特·沃特曼在《成功之路----美国最佳管理企业的经验》一书中,提出了著名的企业文化“八大原则”。具体内容是:贵在行动、紧靠用户、自主创新、以人促产、价值驱动、不离本行、精兵简政、宽严并济。
13.企业价值观的特点:制约人与人之间关系时表现出浓厚的感情色彩;判定人鱼自然的关系时具有明显的审美倾向;内容具有客观性并趋向于真理性;对员工行为具有一定强制性
14.企业价值观的层次:个人价值观;群体价值观;整体价值观
15.三个层次之间的关系:企业价值观体系中既包括企业长期在生产经营实践中形成的或领导者倡导并得到员工认同和践行的企业整体价值观,也包括异彩纷呈的个体价值观和群体价值观,整体价值观构成企业文化的主流,个体价值观,群体价值观形成若干只卖,共存与企业文化的生态园中。
16.企业价值观包括四种取向:经济价值取向;社会价值取向;伦理价值取向;政治价值取向
17.企业精神的基本特征:1客观性。企业精神是企业现实生产力状况、现存生产经营方式和员工生活方式的反映,这是它最根本的特征;2群体性。是全体员工共同拥有、普遍坚守的理念;3动态性。企业精神是需要随着时代的变迁。企业内外环境的变化而不断发展的;4卓越性。具有卓越特性的企业精神是企业活力和财富的源泉。
18.先进企业的共同精神追求:参与精神、协作精神、奉献精神
19.奉献精神是与企业社会责任相联系的一种企业精神。它是指在组织企业经济运营过程中关心整个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为社会多做贡献的境界。企业只有坚持公众利益至上,才能得到公众的好评,使自己获得更大的、长远的利益。这就要求企业积极参加社会公益事业,支持文化、教育、社会福利、公共服务设施等事业。通过这些活动,在社会公众中树立企业注重社会责任的形象,提高企业的美誉度,强化企业的道德责任感。
20.企业的伦理道德是指调整股东、管理者、普通员工相互之间,企业与社会公众之间的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21.坚守道德高标准是否得到更高回报,与市场的发育状态,竞争环境和法制环境有关。
22.伦理道德建设的重要原则表现在:集体主义原则、诚实原则、公正原则 23.企业形象的构成要素:理念形象、产品形象、服务形象、员工形象、经营管理形象、公共关系形象、环境形象、作风形象 24.企业文化传播的含义:是指企业文化特质从一个群体或个体,传递、扩散到另一个群体或个体的过程。
25.企业文化传播的规律:同构异播规律、异体或异构抗播规律、优胜劣汰规律、整合增值规律。
26.企业文化冲突的含义:是指企业文化发展过程中不同特质的文化在相互接触、交流时产生的撞击、对抗和竞争。27.企业文化选择的含义:企业文化选择是企业文化运动的客观功能,它总是对同质文化中的历史成分和现实成分进行筛选,有选择地积累和储存适合企业发展需要的部分,摒弃不适合企业发展需要的部分;企业文化在发展中又对不同质的文化加以选择,这种选择不是机械地拿来,而是经过文化判断、文化分析、文化评价等活动择其精华加以吸收。
28.企业文化选择的客观标准:就是企业的基本价值观。
29.企业文化整合的方式:同化式整合、综合式、改造式、变革式、创新式整合。30.企业文化变革的规律:由浅入深、由无序到有序、由量变到质变。
31.企业文化变革与企业危机的挽救:企业文化变革与企业危机紧密相连,企业重大危机的挽救往往离不开企业文化的深刻变革。挽救企业危机最好的方法是组织的重大改组和文化的彻底变革。
32.人的本质:人是具有自然属性、社会属性和精神属性的复合体,但本质是社会性和劳动性。人作为社会环境和时代的产物,对集体(或社会)具有依赖性;同时,人是自己命运的主人,在适应环境过程中改造环境,在承载文化的同时也创造文化。
33.企业楷模在企业文化形成中的具体作用:榜样作用、聚合作用、舆论导向作用、调和作用、创新作用。
34.企业家的市场角色定位:企业家在现代社会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企业家的市场角色十分清晰,即市场的领导者,是冒险家和创新家。35.企业家的基本特征:
1、企业家作为经商办实业的优秀人才,作为市场的主角不是天生的,也不应该是靠哪一级政府任命的,而是在市场经济的竞技场上,遵循和服从优胜劣汰的市场规则,靠开拓经营事业锻炼出来的。
2、企业家拥有现代科学技术和经营管理的知识和才能,不是投机商而是经营管理的专家,是冒险精神和创新精神的积极体现者。
3、企业家的行为自觉接受一定的商业文化的引导和制约。
4、企业家能够通过自主地经营企业,通过本身的经营活动开辟市场,满足社会需求,引导消费潮流,执行国家法规政策,承担社会责任和义务,关心和支持社会文化事业和公益事业,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推动社会进步,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员工队伍。36.企业家的文化角色定位:
1、企业精神的人格化代表:企业家作为企业精神的人格化代表,是企业文化建设的旗手和核心力量。
2、具体文化角色定位:企业文化的积极倡导者、企业文化的精心培育者、企业文化建设方案的设计
者、优秀企业文化的身体力行者、企业文化转换和革新的推动者。37.企业家精神的内涵:
1、独具慧眼的创新精神
2、敢担风险的开拓精神
3、敢于拼搏的进取精神
4、科学理性的实效精神
5、尊重人才的宽容精神
6、面向世界的竞争精神
7、热爱祖国的奉献精神
38.创造共识是企业文化建设的本质 39.企业文化建设规划的主要内容:企业文化建设的环境、指导思想、目标、实施、组织领导与保证体系。
40.文化环境工程:企业文化环境,主要是指企业的各种文化设施和文化展示等,是企业文化建设的物质载体和外在标志。文化环境工程建设的主要内容有:文化设施和文化环境
41.企业文化礼仪的作用:保证力量、文化传播、情感体验和人格体验
42.企业文化的评价标准:企业文化的评价分为两类,一类是对企业文化发育和成长客观状态的评价;另一类是对企业文化建设工作的评价。评价文化的优劣,从根本上讲,是看企业文化与企业所从事的事业及市场环境是否相适应,是否有助于形成企业的竞争力,是否有助于推动企业的长远发展;具体来说,要看企业文化的引导力、教化力、维系力和激励力。
43.CI对企业文化的推动:
1、CI是一种文化资本积累
2、CI是企业文化的外显形式
3、CI促使企业文化市场化 44.VI设计的原则:
1、以MI为中心
2、瞄准形象目标
3、具有审美追求
4、坚持民族化
5、体现人性化
6、实现3E结合7、从现实性出发
8、遵从法律 45.CS的本质:CS从本质上讲是一种有效的经营战略。它以“顾客为尊”、“顾客为始”和“顾客为中心”的理念为指导,从顾客满意的角度对企业的经营进行彻底检视与整合,形成“顾客满意经营”的特殊经营模式。
46.CS经营方式:企业按CS的要求调整过去的经营方式的结果,是形成一种崭新的经营方式,即CS经营,CS经营实质上是要不断地提高顾客对于企业的满意度,化解那些表明不满的顾客的不满意感,从而使企业获得持续且稳定的发展。
47.CS经营方式三原则:
1、重视与顾客的接触点
2、定期、定量、综合测定
3、由经营管理者主导,全公司共同推行。
48.顾客满意度的内涵:顾客满意与否实际上主要取决于顾客的事前期待与实际获得之间的比较,其差距大小的程度就是顾客满意度。也就是说,顾客满意度是由企业所提供的商品或服务水准与顾客事前期待的关系所决定的。49.品牌的概念:品牌是指从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得到社会公众认可,受到法律保护,能够产生巨大经济与文化效应的产品品牌、商标和商号。
50.品牌的特征:
1、品牌的内在特征:优异的质量;较高的文化附加值
2、品牌的表象特征:高知名度、美誉度与顾客忠诚度;高市场占有率和经济效益。51.品牌文化的基本内容:
一、品牌文化的民族性:
1、品牌文化民族性的根源
2、中国品牌文化民族性的体现。
二、品牌的人本性:
1、品牌文化人本性的内涵
2、提高品牌文化人本性含量的必要性
3、品牌文化人本性的表现:品牌文化人本性的主要表现是产品与服务的人本性与管理的人本性。
三、品牌文化的竞争性:
1、品牌文化本质上就是竞争文化
2、品牌文化竞争性的体现(最集中的体现在于对质量的不懈追求)。
四、品牌文化的审美性:
1、品牌文化审美性的来源
2、品牌文化审美性的表现
52.日本企业的家族主义传统不是空洞的,在大、中型企业经营实践中有三项重要的制度(日本人称为“三大神器”)作为保障。
1、终身雇佣制
2、年功序列工资制
3、企业工会
53.美国民族文化特征:
一、个人主义的价值观;
二、冒险、开拓、创新精神;
三、自由、平等精神;
四、实用主义哲学;
五、物质主义的追求
54.理性主义的行为方式:理性主义的企业文化根植于美国实用主义和理性主义的民族传统,发端于泰罗的科学管理。这种文化追求明确、直接和效率,生产经营活动以是否符合实际是否合理是否符合逻辑为标准。具体表现为:
1、求实精神
2、科学与法制传统
3、契约关系
55.欧洲文化共性:追求精神自由、人文主义、理性与科学、民主精神。56.中华民族文化特征:
1、团体意识
2、人本思想
3、和谐思想
4、求实精神
5、爱国主义精神
6、吃苦耐劳勤奋自强的性格
7、求索和开拓精神
8、以义取利的思想
57.自然资源及生态环境:
1、资源短缺
2、环境污染
3、绿色营销
58.社会文化对企业文化的影响:在一定的历史时期形成的企业文化是社会文化的一种亚文化,与社会文化环境背景相互呼应、相互推动,是一般与个别的关系。一方面,企业文化以社会文化为其成长的肥沃土壤,从社会文化中吸收营养,伴随着社会文化的发展而发展;另一方面又有自身的演变规律,以自身的创新与创造,向社会不断输送新的文化因子,从而影响整个社会文化的进步。
59.企业核心能力的概念:企业核心能力应该包括企业特有的技术体系以及与之相适应的管理模式和文化,既包括三个要素:技术力、管理力和文化力,三者处于不同层面,有机组合、动态平衡。
60.企业文化的创新与发展:
一、创新与变革文化。在创新与变革文化的导向下,企业至少表现出以下几个方面的文化风格:
1、具有强烈的危机意识
2、敢于挑战自我,视今天为落后,志在追求更高的目标
3、善于打破今天的平衡,创造新的平衡,使企业永远处于动态的发展中
4、不怕冒风险,善于在风险中寻找更好的经营机会
5、宽容失败,即为了鼓励人们创新与变革,能够宽容在创新中出现的失误
6、善于行动,向美国人那样,凡事都试一试,千方百计把好的想法变成现实。
二、人本与能本文化。具体内涵是:
1、树立人的生命本位意识
2、尊重人的人格与尊严
3、重视人的自我价值
4、体现人的主体地位
5、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三、差别与竞争文化。
四、学习与超越文化。
五、虚拟与借力文化。
六、速度与效率文化。
七、和谐与共享文化。
八、信用与信誉文化。
第三篇:企业文化学概论
《企业文化学概论》第二章练习题
学号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成绩______________
一、名词解释
1.企业文化
2.以人为本
3.企业文化结构
4.组织行为学
二、判断题
1.企业文化理论研究,西方学者基本上都是从狭义的角度来理解和界定企业文化的。()
2.霍夫斯坦德认为,企业文化的构成要素有符号、英雄等,其中“符号”仅指企业标识。()
3.企业文化体系的核心内容是企业精神。()
4.企业文化就如同一个人的个性一样,它有自己独特的特点,而这些特点又如同个性一样相对稳定与持久。()
5.企业文化的规范功能也叫约束功能,是指企业文化对企业员工的思想、心理和行为具有约束和规范作用。企业文化的约束功能是“软”约束,而不是制度式的“硬”约束。()
三、单项选择题(从中选出一项标准答案)
1、国内关于企业文化结构的理解有“三层次说”和“四层次说”两种,教材倾向于从狭义的角度来理解企业文化,认为企业文化是由理念体系层、()和制度文化层三层次所构成。
A.行为层B.伦理道德层C.物质层D.精神层
2、组织行为学的发展过程有两条主线,一是管理学科的发展,二是()的发展。
A.社会学B.文化人类学C.生理学D.心理学
3、企业文化的激励功能可分为()和外激励。
A.正激励B.负激励C.自我激励D.物质激励
4、企业文化对外部社会的辐射功能主要通过产品、企业理念和()等途径实现。
A.广告B.股东C.员工D.客户
5、科特和赫斯科特根据企业文化与经营业绩的关系,把企业文化划分为强力型、策略合理型和()三种类型。
A.赌博型B.保守型C.灵活适应型D.官僚型
6、德国慕尼黑大学教授海能用三个标准把企业文化分成16种类型,这三个标准是企业作为
一个系统的强弱、企业文化本身在企业中的牢固程度和一致程度以及()。
A.企业领导人个性特征B.企业对外部环境的反应速度
C.企业氛围D.企业文化和企业现有领导系统的关系
7、日本企业文化研究专家河野丰弘将企业文化分为活力型、独裁活力型、官僚型、僵化型和()等五种类型。
A.独裁僵化型B.官僚独裁型C.工娱并重型D.灵活适应型
8、迪尔和肯尼迪主张以企业经营活动风险大小和反馈的速度来划分企业文化类型。孤注一掷型企业文化多见于()。
A.风险大、反馈慢B.高风险、反馈快
C.风险小、反馈极快D.高风极险、反馈极慢
9、科特和赫斯科特所述的强力型企业文化特征的是()。
A.受外部环境的影响甚大。B.对企业的目标和核心价值观强烈认同
C.能够迅速适应市场环境的变化。D.具有排除一切困难、迎接各种挑战和机遇的能力。
10、企业文化的消极功能是企业文化在其()阶段所表现出来的文化惯性、习惯和和习俗。
A.成长B.发展C.衰落D.成熟
11、企业文化的本质特征除()特征和人文特征、民族特征。
A.管理学B.心理学C.文化学D.社会学
12、企业制度文化是()的基础和载体。
A.企业理念B.企业道德C.企业价值观D.企业精神
13、霍夫斯坦德认为,企业文化是由()、英雄、礼仪和价值观构成。
A.产品B.商标C.符号D.标识
14、《Z理论》一书是四本企业文化代表作之一,其作者是()。
A.罗伯特·沃特曼B.特伦斯·迪尔C.埃德加·沙因D.威廉·大内15、1987年出版的《企业文化——理论和实践的展望》一书作者是()。
A.阿伦·肯尼迪B.埃德加·沙因C.罗伯特·沃特曼D.E·海能
16、()的“压力锅文化”导致了公司企业文化消极功能的隐患。
A.美国国际公司B.安然公司C.世贸公司D.IBM公司
四、多项选择题(从中选出2项或2项以上标准答案)
1、在美国企业文化理论诞生过程中四本代表作是()。
A.《日本企业的管理艺术》B.《Z理论——美国企业界怎样迎接日本的挑战》
C.《企业文化——企业生存的习俗和礼仪》D.《成功之路——美国最佳经营企业的经验》
2、《日本企业的管理艺术》提出的7S管理模式中四项“软”S包括()。
A.员工B.作风C.制度D.技能
3、以下属于《企业文化》提出的五个构成要素的是()。
A.企业环境B.价值观C.习俗仪式D.文化网络
4、《追求卓越》提出的八种文化品质中处于核心地位的文化品质是()。
A.紧靠顾客B.精兵简政C.企业价值观D.传统作风
5、德国E·海能教授认为观察企业文化应该进行的“双面观察”包括()。
A.企业文化的思想体系B.企业文化的媒介
C.企业文化的环境D.企业文化的对象6、1997年出版的《企业文化:排除企业成功的潜在障碍》一书概括的企业文化定义,具体内容包括()。
A.书面和非书面形式的标准和程序B.企业员工所共有的观念
C.价值取向以及行为等外在表现形式D.由管理作风和管理观念构成的管理氛围
7、以下()属于美国管理学家斯蒂芬·P·罗宾斯在《组织行为学》一书中提出企业文化特征体的7个方面。
A.创新和冒险B.结果定向C.人际导向D.团队定向
8、以下()属于霍夫斯坦德的企业文化构成的四种要素。
A.符号B.英雄C.网络D.礼仪
9、企业理念体系包括()。
A.价值观B.企业使命C.企业精神D.企业愿景
10、企业文化的本质特征是()、A.隐蔽性B.管理学特征C.人文性D.民族性
11、以下()属于企业文化与战略管理关系的正确理解。
A.企业文化引导着企业的战略选择B.企业文化是企业战略成功实施的关键
C.企业文化须与企业战略相互适应和协调D.企业文化妨碍着企业战略选择
12、以下()属于企业文化与人力资源管理关系的正确理解。
A.人力资源管理也是以人为中心的管理实践学科B.企业文化理念决定人力资源管理的理念和模式选择。
C.人力资源管理促进新企业文化的形成D.企业文化与人力资源管理的理论基础是完全相同的。
13、企业文化的导向功能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A.确立价值系统和规范标准。B.通过明确的企业目标来实现
C.通过企业的道德来实现D.对企业经济效益取得的贡献
14、以下()属于教材划分出的企业文化类型。
A.服务型企业文化B.风险型企业文化
C.未来型企业文化D.程序型企业文化
15、《企业文化——企业生存的习俗和礼仪》把企业文化分成()四种类型。
A.硬汉、胆识型B.努力工作/尽情玩乐型
C.孤独一掷型D.按部就班型
16.下列()属于企业文化的积极功能。
A.导向功能B.凝聚功能C.规范功能D.激励功能
五、简答题
1.什么是企业文化?具有哪些本质特征和个别特征?
2.企业文化的积极功能有哪些?
3.试阐述企业的导向功能和凝聚功能。
4.本书划分企业文化类型的依据是什么?具体划分为哪些类型?
六、论述题
1、试根据企业文化的生成规律来阐述影响企业文化类型划分的因素,并据此划分企业文化类型并指出各个企业文化类型的基本特征。
七、案例分析题
案例:
中原油田销售公司(以下简称中原销售)步入市场初期,面临一系列问题,于是公司领导班子决定从培育企业文化入手,大力开展企业文化建设,促进公司的发展。
一、确定培育企业文化的思路
抓好三个关键:抓新经营观念的树立、抓科学管理机制的形成、抓员工凝聚力的培育。培育企业文化分三个阶段实施:一是由上到下阶段,此阶段根据中原销售的发展目标和管理特色,制定愿景、精神,并将其落实为中层文化,而后物化为视觉文化。二是由外到里阶段,此阶段让员工通过视觉文化感知制度文化的内涵,逐步形成共同价值观。三是由里向外阶段,此阶段用精神层面提升企业和员工素质,实现团队和员工的和谐统一。
中原销售在企业文化培育运作的每一细微环节上,都渗入理念文化,以理念文化促进视觉文化和制度文化的培育;同时,又以视觉文化和制度文化加速理念文化的形成。
设立企业文化部,研究和探索培育企业文化的运作问题,为企业文化建设提供组织保障。
二、培育理念文化
1、确立企业愿景。
2、从细小环节促使员工共同价值观的形成。
3、培育企业精神。
三、培育视觉文化
1、导入CI系统,突出视觉文化的系统性。
2、全面改造视觉形象,突出视觉文化的直观性。
3、制作品牌代言人,突出视觉文化的个性。
4、全员塑造视觉识别,突出视觉文化的群众性。
四、培育制度文化
1、制定总体思路,把企业理念具体化。
2、完善管理制度,把企业行为规范化。
3、健全运行机制,使企业行为高效化。①创建党、政、财三位一体的监督制约机制。②健全责任连带机制。③完善以效益为中心的内部经营机制。④建立以发展为目标的创新机制。
几年来扎扎实实的企业文化建设增强了中原销售的凝聚力、向心力,提高了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市场竞争力和赢利能力明显增强。
分析问题:
(1)根据全员企业识别系统理论,你认为该公司的企业识别系统还缺少什么内容?
(2)根据CIS的基本构成,该公司的理念文化和行为文化是否完整?从理念与制度的关系角度来看,该公司的理念能很好“落地”吗?(4)该企业的企业文化实施三个阶段以及各个阶段之中的具体措施对企业文化实施有什么启示?
第四篇:企业文化学的学习心得
企业文化学的学习心得——领袖的气质(个人感悟部分)
姓名:黄龙
学号:2009100535
在学习了近半年的企业文化学后,我从课本和郑老师的身上学到了很多东西,由此我体会到企业文化学是一种道德文化,也是一门领袖文化,领导的行事作风和管理哲学都是企业文化的重要根源,通常在企业中领导喜欢什么样的管理,员工就会投其所好。领导是诚实守信的人那么员工也必然会表现的正直诚信,领导追求严格律人、积极进取,那么其下属就会严于律己、不知疲倦这就是所谓的“领导效应”,这也许不是领导的个人魅力所发挥的影响而是由他的地位所决定的,由此可以看出想成就辉煌的企业就要成为优秀的老板,同样的想成为一个领袖就必须学会很多。
首先要作领袖就必须有能服众人的地方,处理事务的能力强、作出的决策果断英明固然重要,但是在人格层面上也需是一个精神领袖,所以领袖在行为举止上就要有所规范,要将积极和智慧的影响力传递下去,这些让下属产生崇拜感和努力追赶的动力,这种影响在时间的积累中会越来越明显,也是领袖影响力的体现。
其次要作好的领袖,也要“以人为本”成功和成就都要依赖于下属的帮助,让自己的下属感觉到归属感才能产生强大的凝聚力,才能把团队打造成开放的、相互理解的、互相支持的集体,这样无论遇到什么样的困难都可以最大程度的克服掉。当然如何才能让自己的团队凝聚起来,我想就要把“以人为本”的意识表现出来注重创造宽松、优美的工作环境,关注人个性的张扬和能量的充分释放,更加注重人才的再培训,让成员感受到自身价值的实现和素质的全面发展,这在管理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很多的过往历史中不乏“以人为本”的领袖思想所成就的伟大领袖,创立汉代王朝的汉高祖刘邦,就是一位将知人善用的思想发挥到精髓的领袖,在秦末时期的动荡年代成长出了两个英雄:刘邦和项羽,他们都是乱世英雄却只有一个成就了统一天下的大业,刘邦在与项羽在楚汉之争中完成了由弱变强的逆转,实现了以少胜多的成就。
在战争中当项羽手下无人可用时,刘邦却能收揽各路名将,实现了运筹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的霸气。正是有萧何的慧眼识珠、张良的运筹帷幄、韩信的用兵如神、樊哙的百战百胜在兵少于项羽的情况下,自己的团队发挥出的凝聚力使刘邦完成了逆转,所以作领袖不能是只有匹夫之勇的项羽,而是知人善用的、有勇有谋的刘邦。
从自身的角度出发,在大学期间作为学生要在好好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多参与一些学校组织的集体活动,培养自己的团队意识和沟通能力,现在学习是为以后的发光发亮铺好路打好基,将军都是从普通士兵一步一步晋升上去的、伟大领袖都是从默默无闻的平民脱颖而出的,所以在自己的人生发展中,我会先一步步积累经验,并且敢于创新这样有朝一日在我能够胜任领袖的位置时,就一定会把自己的团队凝聚起来,这样也就实现了我的人生发展目标:做个领袖。
第五篇:企业文化学后感
1,z理论
Z理论(Theory Z)是由威廉·大内在1981年提出代表日本式管理的理论。
大内选择了日、美两国的一些典型企业(这些企业在本国及对方国家中都设有子公司或工厂)进行研究,发现日本企业的生产率普遍高于美国企业,而美国在日本设置的企业,如果按照美国方式管理,其效率便差。根据这一现象,大内提出了美国的企业应结合本国的特点,向日本企业的管理方式学习,形成自己的一种管理方式。他把这种管理方式归结为Z型管理方式。并对这种方式进行了理论上的概括,称为“Z理论”。
Z理论内容基本可以简述如下:
1.畅通的管理体制管理体制应保证下情充分上达;应让职工参与决策,及时反馈信息。特别是在制定重大决策时,应鼓励第一线的职工提出建议,然后再由上级集中判断。
2.基层管理者享有充分的权利基层管理者对基层问题要有 充分的处理权,还要有能力协调职工们的思想和见解,发挥大家的积极性,开动脑筋制定出集体的建议方案。
3.中层管理者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中层管理者要起到统一思想的作用,统一向上报告有关情况,提出自己的建议。
4.长期雇佣职工,及时整理和改进来自基层的意见企业要长期雇佣职工,使工人增加安全感和责任心,与企业共荣辱、同命运。
5.关心员工的福利管理者要处处关心职工的福利,设法让职工们心情舒畅,造成上下级关系融洽、亲密无间的局面。
6.创造生动的工作环境管理者不能仅仅关心生产任务,还必须设法让工人们感到工作不枯燥、不单调。
大内认为,任何企业组织都应该对它们内部的社会结构进行变革,使之既能满足新的竞争性需要,又能满足各个雇员自我利益的需要。z型组织也许就接近于这种新的组织形式。
威廉·大内的《Z理论》给我的启示,是意识到在实施组织变革之前,应该对企业的背景和文化给予足够的重视,进行应有的调查和掌握。面对一个长期雇员制(其实是终身雇员制)的国有垄断大型企业,任何看似先进的西方管理理论,如月似星的西方管理大师,在完全折服于他们之前,应该做好更多的思想准备,有可能他们并不完全适合我们的组织。我们不是在追逐潮流,而是在追寻真理。
2,需要层次论
①生理上的需要。这是人类维持自身生存的最基本要求。②安全上的需要。
③情感和归属的需要 ④尊重的需要 ⑤自我实现的需要。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经常被现代企业应用到企业管理当中。
(1)五种需要像阶梯一样从低到高,按层次逐级递升,但这样次序不是完全固定的,可以变化,也有种种例外情况。
(2)需求层次理论有两个基本出发点,一是人人都有需要,某层需要获得满足后,另一层需要才出现;二是在多种需要未获满足前,首先满足迫切需要;该需要满足后,后面的需要 才显示出其激励作用。
(3)一般来说,某一层次的需要相对满足了,就会向高一层次发展,追求更高一层次的需要就成为驱使行为的动力。相应的,获得基本满足的需要就不再是一股激励力量。
(4)五种需要可以分为两级,其中生理上的需要、安全上的需要和感情上的需要都属于低一级的需要,这些需要通过外部条件就可以满足;而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是高级需要,他们是通过内部因素才能满足的,而且一个人对尊重和自我实现的需要是无止境的。同一时期,一个人可能有几种需要,但每一时期总有一种需要占支配地位,对行为起决定作用。任何一种需要都不会因为更高层次需要的发展而消失。各层次的需要相互依赖和重叠,高层次的需要发展后,低层次的需要仍然存在,只是对行为影响的程度大大减小。
(5)马斯洛和其他的行为心理学家都认为,一个国家多数人的需要层次结构,是同这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科技发展水平、文化和人民受教育的程度直接相关的。在发展中国家,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占主导的人数比例较大,而高级需要占主导的人数比例较小;在发达国家,则刚好相反。
3,企业制度文化与建设
企业文化[1]的制度层又叫企业的制度文化。在企业中,企业制度文化是人与物、人与企业运营制度的结合部分,它既是人的意识与观念形态的反映,又是由一定物的形式所构成。同时,企业制度文化的中介性,还表现在它是精神和物质的中介。制度文化既是适应物质文化的固定形式,又是塑造精神文化的主要机制和载体。正是由于制度文化的这种中介的固定、传递功能,它对企业文化的建设具有重要作用。企业制度文化是企业为实现自身目标对员工的行为给予一定限制的文化,它具有共性和强有力的行为规范的要求。
企业制度文化是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制度文化是一定精神文化的产物,它必须适应精神文化的要求。人们总是在一定的价值观知道下去完善和改革企业各项制度的,企业的组织机构如果不与企业目标的要求相适应,企业目标就无法实现。
物质文化是制度文化的存在前提,一定的物质文化之能产生与之相适应的制度文化。企业的组织机构是提高管理有效性的最重要方法之一。如果企业组织结构不先进,那么无论怎
样试图调整,这个管理机构的活动也不能得到预期的效果。
3.管理组织结构直接依赖于企业规模的大小,生产经营的复杂程度和管理职能的特点,使管理组织结构尽可能有助于实现由相应的单位和在各项制度规定中固定下来的功能是十分重要的。完全能够构造一个所有管理功能相互联系的正式模型以及与其相适应的企业制度文化,并可以大大提高管理的效率。
企业制度的制定要从企业的经营实际出发,充分考虑到企业内外多方面的因素。既要考虑行业特征的影响,又要涉及到区域文化、人文特征等对企业所产生的影响。制度是任何一个社会及组织团体正常运转所必不可少的因素之一,是企业进行正常的生产经营管理的强有力的保证。合理的管理制度会充分调动企业职工的积极性,有利于职工主观能动性的发挥。科学、完善、实用的企业管理制度是与优秀的企业文化相辅相成的。
管理制度制定所应遵循的原则:①合法性原则 ②平等性原则 ③可行性原则 ④严肃性原则 ⑤稳定性原则 ⑥制度建设的过程要民主、公正和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