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学体育考试评价制度及方案
一年级体育与健康考试方案
马磊
一、指导思想:
为全面贯彻实施素质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在实施体育新课程标准下,对学生的体育方面的评价,以考核身体素质和体育技能为手段,注重对学生认知、情感方面的综合评价。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生活习惯,增强保健意识,提高身体素质,培养学生具有现代社会对人的素质要求,适合竞争及发展的需要,发展个性,培养终生的体育的意识,习惯和能力,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使身心得到良好的发展。
二、评价内容:
(一)考试时间及办法:第17、18周,按统一制定的考核办法进行随堂测试考核,第19周完成成绩计算、统计工作。
(二)考核内容:
1、根据体育新课程标准的精神,结合学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分为水平三(5、6年级)、水平二(3、4年级)、水平一(1、2年级)来进行测试。
2、平时学习评价(包括平时的出勤、运动参与积极性、良好的体育意识和体育习惯等方面加入自评和互评)占40%;健康体质标准测试成绩30%;运动技能(400米)占40%;各级体育比赛获奖、担任体育干部加1-5分。
(三)考评标准:
优:90分及以上,良:76—89分,及格:60-75分,不及格:60分以下为不及格。
五、学习成绩评定的形式
有技能考核和平时评价
第二篇:体育考试方案2013
双石铺中学2013——2014学第二学期
体育期末测试方案(张木兰)
一、目的:通过这次体育考试,不但可以检测出学生的体育成绩,使学生了解到体育科目的重要性,还使学生个性和身体素质得以张扬和发挥,锻炼积极进取的优良品质。
二、内容:立定跳远、50米、800米、1000米、引体向上、仰卧起坐、身高、体重、视力、肺活量、坐位体前屈。
三、时间:2014年6月2日——2014年6月27日
四、对象:初二年级全体学生
五、测试方法:各班体育课随堂进行
六、评价标准:根据《国家体育锻炼标准》进行评分。1.800米、1000米,考试须在环行塑胶跑道上进行。每组学生不超过20人。用站立式起跑。当听到枪声后即开始起跑,考生到达终点时需领取名次牌并进行成绩登记。计取的成绩单位为秒,不计小数。2.立定跳远 考生两脚自然开立,站在起跳线后,不得踩线,原地两脚同时起跳、落坑。按丈量起跳线后沿至最近着地点后沿的垂直距离记录成绩,每人可跳三次,择优计取其中一次成绩。
第三篇:中考体育考试方案
巴中市恩阳区教育科技体育局
2017年初中毕业生升学体育考试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巴中市大学中专招生委员会、巴中市教育局关于印发《巴中市2017年初中毕业生学业水平考试实施办法》的通知精神,确保我区今年初中毕业生升学体育考试安全、有序、顺利进行,特制订本实施方案。
一、组织领导 主 考:王正智 副主考:王 军
考务组:谌 健、杨 勇、李仕雪、任玉辉 纪检组:杨 杰
考点主任:各学区督导组主任 考点副主任:考点学校校长
二、考试对象
恩阳区2017年应届初中毕业生
三、考试办法
(一)考试科目及分值
1.1000米(男)、800米(女)40分 2.坐位体前屈 30分 3.立定跳远 30分 测试成绩以原始分100分计算,免试生按60分计算。
测试成绩的50%计入升学总分。
(二)考试时间
第一阶段:5月15日-5月19日 第二阶段:5月22日-5月23日
按安排顺序依次实施(各考点具体考试时间由考务组提前1天通知,遇雨顺延)。
(三)考点设置
各学区督导组在辖区内设置符合考试要求的考点1-2个。设置要求:
1.考点学校必须于5月15日前平整跑道并准备好跑道划线器材(其余考试器材由考务组提供);
2.跑道划线及设置警戒线工作由监考员于考前实施; 3.考试期间,各学区安排1名专人及1名医务人员负责秩序维护和医疗保障。
(四)监考员抽派及培训
考务组负责在区内挑选政治素质好、责任心强、业务水平高的体育教师担任监考员,于5月12日下午2:30在恩阳中学(招办会议室)参加监考员集中培训会议。
(五)数据支持
1.考生凭恩阳区招办下发的准考证参加考试; 2.各参考学校要严格依照区招办下发的《体育考试考组对照表》将本校考生划分为若干考组,并提醒考生遵照各自
组别及顺位参加考试;
3.《考试成绩册》一式两份,以便考试期间记录、统计考试成绩和核对考生信息。
(六)成绩记录及确认
考生成绩产生后,由各监考小组记分员在《考试成绩册》上记录成绩(一式两份)。考点考试结束后,由考务组、考点主任、参考学校、监考员在《考试成绩册》上签字后当场封存。
(七)免考政策
1.凡考生因病、因伤者(心、肝、肺、肾等主要器官及肢体严重疾病、伤残);
2.身体发育异常者(如侏儒症、巨人症);
3.高度近视者(矫正视力800度以上、视网膜病变)。凡有上述情况之一的考生可向区教科体局申请免考,免考生需出示乡镇中心卫生院以上医院证明和《免考申请表》,由各学区汇总复核后,于考试当天交考务组。
四、工作要求
1.各学区督导组、各参考学校要在考前对带队教师和考生进行安全教育,考点学校负责考点内外的安保工作。各考点主任、参考学校校长为所属考点(学校)安全责任人,杜绝各类安全事故发生。
2.各考点原则上在一天内完成考试。
3.各考点主任应在考试前一天到现场检查考点设置及准备情况。
4.初中毕业生升学体育考试属于国家二级考试,必须坚持公平、公正的原则。凡在考试过程中出现违规违纪、弄虚作假等行为,一经查实,将按招生考试的相关政策从严、从重处理。举报电话0827-3368701(恩阳区教育科技体育局)5.考试收费标准严格按照有关文件规定执行,各学区、各学校不得以任何理由、任何形式搭车收费。
第四篇:小学体育考试考纲整理
(一)学校体育学、体育心理学、运动训练学等
2.掌握《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实施办法及测试的操作方法。11简述坐位体前屈的测试方法。
答:受试者两腿伸直,两脚平蹬测试纵板坐在平地上,两脚分开约10-15厘米,上体前屈,两臂伸直向前,用两手中指尖逐渐向前推动游标,直到不能前推为止。测试计的脚蹬纵板内沿平面为0点,向内为负值,向前为正值。记录以厘米为单位,保留一位小数。测试两次,取最好成绩。
4.理解影响运动兴趣形成的因素:(1)、运动需要的满足
(2)、现有的运动技能水平:(3)、内容的新奇性和适合性
(4)、成功体验的获得(5)、融洽的师生关系:
及运动兴趣对于提高体育学习效果的重要性。
1强大的动力作用2培养学生的探究学习和创新能力3最终实现终身体育 5.掌握迁移的概念
一种学习中习得的经验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
6.掌握影响体育后进生学习的心理因素及提高体育后进生学习效果的心理学方法。
体育差生的心理致因:
1缺乏正确的学习动机2意志品质薄弱3过分关注同伴对自己的评价4自信心不足
措施:1提高差生对学习体育重要性的认识
2增强体育差生学习体育的自信心 3加强学生意志品质的培养
4根据体育差生的实际情况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段和方法进行教学
5重视发挥好班级体育骨干的作用
9.掌握课外运动训练的选材
选材:身体形态、生理机能、运动(身体)素质、心理素质、运动技术
10.掌握体育游戏的创编原则和方法。
1炼性原则 2趣味性原则3针对性原则
体育游戏的创编技法:变化法、组合法、移植法、程序法、提炼法
11.了解体育科学研究的基本程序:选题、提出研究假设、搜集资料、整理分析资料、撰写研究报告与学术论文、科研成果的发表
3.体育运动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
(一)窦性心动徐缓(二)运动性心脏增大(三)心血管机能改善
4.掌握能量统一体理论的应用方法。
1着重发展起主要作用的功能系统2制定合理的训练计划
6.掌握心血管系统对运动的反应和适应规律。
一:心血管系统对运动的反应:1心输出量的反应(增加),2血液重新分配,3血压的改变
二:心血管系统对运动的适应:1运动性心脏肥大,2运动心脏微结构的重塑,7.掌握运动处方的制定方法:1进行一般调查和填写PAR-Q筛选问卷;2推测有氧适能水平;3步根据个人具体情况制定运动处方;4对运动处方进行修改或微调;5实施运动处方。
8.肥胖判定标准。
体重过低<18.5体重指数正常18.5-23.9超重24.0-27.9肥胖≥28
9.知道运动性疲劳的恢复手段:睡眠、积极性休息、按摩、物理疗法、营养与药物、心理恢复法 14.掌握运动性疾病、运动损伤、溺水等的原因、症状、处理方法及其注意事项。运动损伤的直接原因:1思想上不够重视2缺乏合理的准备活动3技术动作错误4运动负荷过大5身体功能和心理状态不良6组织方法不当7动作粗野或违反规则8场地设备的缺陷9不良气象的影响
2.要保证学生体育课中的安全,除了必要的规章制度和应有的教师的爱心与责任心还是不够的,还须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和安全保护技能。凭你的教学经验,当学生在运动中发生运动性昏厥时临场一般有哪些处理方法?出现运动性昏厥的原因是什么?请予以简述。
运动性昏厥是暂时性脑缺血或缺氧所引起的一种表现。晕倒者出现短暂的意识丧失,而各种反射依然存在。遇到这种病人,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立即将病人平卧,最好让病人头低脚高,以改善脑部的供血供氧。2.解开病人衣领、领带,将头侧向一侧,如病人出现呕吐则帮助清除口腔内的积物,以保持呼吸道通畅。
3.给病人喝热开水或热糖水。4.可用手指压人中或合谷穴。5.大多数病人经过上述处理后,情况可很快得到改善,如果病人仍不见好转,应立即送医院急诊。
15按摩的基本手法。:按、摩、推、拿、揉、捏、颤、打等法
16.掌握影响健康的因素。
1.生活方式(个人因素)2.职业安全(工作因素)
3.环境污染(环保因素)4.心理压力(综合因素)5.家族遗传(基因因素)
1.理解体育课程的性质、基本理念和目标体系。
(一)课程性质
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增进中小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是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人才不可缺少的重要途径。它是对原有的体育课程进行深化改革,突出健康目标的一门课程。
二、课程基本理念
(一)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二)激发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
(三)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四)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一个学生受益
一、课程目标
(1)增强体能,掌握和应用基本的体育与健康知识和运动技能;
(2)培养运动的兴趣和爱好,形成坚持锻炼的习惯;
(3)具有良好的心理品质,表现出人际交往的能力与合作精神;
(4)提高对个人健康和群体健康的责任感,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5)发扬体育精神,形成积极进取、乐观开朗的生活态度。
二、学习领域目标
运动参与目标
运动技能目标(3)安全地进行体育活动;
身体健康目标(2)发展体能;
心理健康目标(2)正确理解体育活动与自尊、自信的关系;
(4)形成克服困难的坚强意志品质。
社会适应目标(2)学会获取现代社会中体育与健康知识的方法。
2.理解体育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
(一)根据课程目标与内容划分学习领域
(二)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特征划分学习水平(三)根据可操作性和可观察性要求确定具体的学习目标
(四)根据三级课程管理的要求加大课程内容的选择性
(五)根据课程发展性要求建立评价体系
3.理解和运用体育课程标准中关于“教学建议、课程评价及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等内容。
一、教学建议
2.结合各地实际情况制订地方课程实施方案
3.针对各校实际编制学校课程教学方案
二)教师教学方案的制订
1.根据学习目标的要求来选择和设计教学内容
2.选择教学内容的基本要求
根据各个学习领域的领域目标和水平目标,以及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基本理念,教学内容的选择要符合以下要求:
①符合学生身心发展、年龄和性别特征;②运动形式活泼,能激发学习兴趣③具有健身性、知识性和科学性;④对增强体能、增进健康有较强的实效性⑤简单易行。
3.确定教学内容时数比例的原则
(1)实践性原则(2)灵活性原则(3)综合性原则
(三)教学组织形式的选择 1.班级教学与分组教学
(四)教学方法的改革
1.加强对学生学法的指导2.加强教法研究,提高教学质量
二、课程评价
课程评价是通过系统地收集课程设计、课程组织实施的信息,依据一定的标准和方法进行价值判断的活动。
课程评价包括对学生的学习、教师的教学和课程建设三方面的评价。课程评价过程一般包括四个步骤。
1.确定评价的目标与内容。
2.选择评价的方法
3.收集评价所需要的信息
4.依据标准进行评价
(一)学习评价
1.学习评价的目的(1)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与表现,以及达到学习目标的程度。
(2)判断学生学习中存在的不足及原因,改进教学。
(3)为学生提供展示自己能力、水平、个性的机会,并鼓励和促进学生的进步与发展。
(4)培养与提高学生自我认识、自我教育的能力。
2.学习评价的重点
比较强调评价与遗传因素相关较大的体能等
评价体育与健康知识的记忆
评价单个运动技术掌握的水平
既评价最终成绩,又评价学习过程和进步幅度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我评价、互相评价和教师评价相结合3.学习成绩评定建议
(1)学习成绩评定的内容
体能,知识与技能,学习态度,情意表现与合作精神
(2)学习成绩评定的标准
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的评定应采用绝对性标准与相对性标准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如在体能成绩评定中可参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结合每一位学生的基础及提高的幅度进行评定。运动技能成绩的评定,可采用定量评定与定性评定相结合的方法进行。
(3)学习成绩评定方法的建议
建议1~2年级采用评语制,3年级至高中三年级采用等级评定制,也可以将等级评定与评语式评定结合使用。学生体育学习成绩的评定还应重视建立学生成长记录袋
(二)教师教学评价
2.评价的内容
教师教学评价包括对教师完成各方面工作的数量、质量和价值的评定。本《标准》所要求的教师教学评价,是指对教师专业素质和课堂教学两方面的综合评价。
(1)教师专业素质评价
体育教师的专业素质评价,应包括对教师职业道德、教学能力和教育科研能力三方面的考核评价。教育科研能力主要包括学习能力和研究能力。
(2)课堂教学评价
评价的内容包括教学目标、教学的组织和课的结构、教学内容的质与量、师生间的交流和关系、教学技巧和授课能力以及教学目标的实现程度等。
3.评价的形式
教师教学评价主要采用教师自我评价和学生评价的形式进行,同时也可采用同行评价、专家评价和学生成绩分析等多种评价形式。
(三)课程建设评价
1.评价的目的课程建设评价是依据学校教育的总目标和体育与健康课程的任务,对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课程进行的周期性评价。
2.评价的内容
课程规范性文件(包括课程实施计划、课程实施方案、班级教学计划
3.评价方法与组织
《标准》是评价的基本依据。国家和省、自治区、直辖市的课程建设评价,由教育部组织进行。地、市、县级行政区的课程建设评价,由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行政部门组织进行。学校的课程建设评价由市、县及县级行政区教育行政部门组织进行。
三、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人力资源的开发
(二)体育设施资源的开发1.发挥体育器材的多种功能2.制作简易器材3.改造场地器材,提高场地利用价值4.合理布局学校场地器材5.合理使用场地器材
(三)课程内容资源的开发1.现有运动项目的改造
2.新兴运动项目的引用
3.民族、民间传统体育资源的开发
(四)课外和校外体育资源的开发
(五)自然地理课程资源的开发
(六)体育信息资源的开发
7.运用体育专业理论知识、方法对所提供的教材进行教学设计。
8.运用体育专业理论知识、方法对教学案例进行评析。
3、(本题5分)
李老师设计了一堂“韵律活动和舞蹈——集体舞:春天在哪里”为主题的体育课,主要教学步骤是:
1、复习歌曲(“春天在那里”)。
2、分组各人独立创编“春天在那里”集体舞的单个动作。
3、小组内交流自我创编的动作,“把你的好动作告诉你的好朋友”。
4、各组展示创编的单个动作,集体模仿单个的动作方法。评出“优秀创编个人”。
5、分组讨论、合作创编并练习整套集体舞动作,教师巡回指导。
6、各组展示整套集体舞动作,评出“最佳创编小组”。
7、师生共同学练最佳创编小组所创编的全套集体舞动作,能很好地与他人配合。
8、师生共同展示集体舞动作,体验集体活动的乐趣。
9、师生共同小结学习收获。
请您根据《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堂教学指导意见》,从学生学习的角度简评一下本课设计的主要优点。
体现了营造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氛围。6.掌握对待不同层次学生的体育教学策略;
1体育优等生:教师可以对他们提出更高的目标和要求,并安排一些难度较大的动作技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可以安排一些基础较差的学生由他们负责指导,培养他们善于帮助他人、同情“弱者”的意识和行为,这有助于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2体育差生:造成他们成为差生的原因主要有体能和运动技能基础较差,缺乏自信;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不认真,意志品质比较薄弱等。对待前一类学生,首先要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对他们通过努力后所取得的每一点进步都应给予及时的表扬和鼓励,使他们体验到体育学习的成功感和乐趣;对于后一类学生,要教育他们认识到参加体育学习和锻炼的重要性,通过多种手段和方法,让他们从体育学习和锻炼过程中体验到体育活动的乐趣和益处,激发对体育活动的兴趣,提高参与体育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同时,培养他们勇于面对困难、克服困难的意志品质。此外,对于体育差生,除了由优等生负责帮助外,教师要给予他们特别的指导,并要在同学中消除对他们轻蔑的思想,努力营造民主、平等、友好的课堂教学氛围。
3体育一般生:对这类学生,要提出明确的学习目标,鼓励他们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争取更大的进步,同时,要针对他们存在的主要问题加强指导。
11.掌握儿童少年、女生的生理特点、运动能力特点以及体育教学训练中应注意的问题 少年儿童生理特点:
1骨骼:骨骼弹性大而硬度小,不易骨折,但易弯曲变形。骨成分随年龄的增长逐渐发生变化,无机盐增强,韧性减小。
2关节:关节面软骨较厚,关节囊较薄;关节内外的韧带较薄而松弛,关机肌肉细长,所以其伸展性与活动范围都大于成人,关节的灵活性与柔韧性都易发展,但牢固性较差,在外力的作用下较易脱位。
3肌肉:肌肉中含水量较多,蛋白质、脂肪以及无机盐类较少,肌肉细嫩。与成人相比,肌肉收缩能力较弱,耐力差,易疲劳,但恢复较快。
体育教学训练中应注意的问题:
1要注意培养正确的身体姿势。体育锻炼时,应避免跳跃着地动作过猛,避免作单一肢体长时间、负荷较大或左右腿负荷不均匀的动作;在作一些静止性动作时要多休息,变化体位及着力点,防止造成脊柱弯曲,骨盆和肢体畸形。负重练习要慎重,过重负荷可能会使骨化过早完成,影响身高发育。
2可充分发展其柔韧性,但也要重视发展关节的牢固性,以防关节损伤。
3在生长加速期,多采用伸展练习发展力量。要有计划地发展小肌群的力量和伸肌力量,促进少儿肌肉平衡发展。学龄儿童应避免进行大数量、大强度的专项技术训练,要以身体全面发展为主。女生的生理特点、运动能力特点:
1有氧能力:女子的肺容量小,气管窄,气道阻力大,且呼吸肌力量较弱,故女子的通气能力小于男子。女子的有氧能力比男子低。
2无氧能力:在激烈运动中时,女性运动中的乳酸的浓度低于男性,说明女性的无氧能力低于男性。女子体内总血量、血液成分的贮备也低于男子,故女性机体抗酸中毒的能力较差。
3肌肉力量:12到14岁后,力量的性别差异明显,女子肌肉力量小于男子,这与雌性激素的分泌有关。
4柔韧性与协调性:一般认为,女子的柔韧性优于男子,这与女子的运动器官的结构和功能特点有关。因为女子关节周围组织的体积小,关节松弛,韧带、肌腱、肌肉的弹性伸展性较好。
第五篇:小学体育考试大纲
2018年安徽省中小学新任教师公开招聘统一笔试
小学体育学科考试大纲
一、考试性质
安徽省中小学新任教师公开招聘考试为全省统一组织的公开性选拔考试,是落实“省考、县管、校用”教师管理体制的基础工作。其目的是吸引有志于从事基础教育事业的优秀人才到中小学任教,进一步规范中小学新任教师公开招聘工作,把好教师“入口关”。考试采取笔试和面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笔试结果将作为安徽省中小学新任教师公开招聘面试的依据,同时纳入考试总成绩。招聘考试从教师相应岗位的专业素质和教育教学能力等方面进行全面考核,择优录取。招聘考试应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
二、考试目标与要求
根据《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的要求,体育学科的考试内容为:体育专业基础理论知识、专业技能知识、体育学科课程与教学论。
在考查基础知识的同时注重考查综合素质,突出能力为主的命题指导思想,将知识、能力和素质融为一体,着重考查考生对体育专业基础理论知识、专业技能知识、体育学科课程与教学论知识的掌握程度;考查与运用基本理论、基础知识与方法分析和解决有关小学体育与健康教学问题的能力;考查是否具备从事小学体育教育教学工作所必备的基本教学技能和持续发展专业素养的能力。具体目标如下:
1.考查考生对学校体育相关法律法规及重要文件的了解程度。2.考查考生对《全日制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版)》所要求的体育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知识,以及安徽省目前使用的小学体育与健康教师用书和《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内容与测试方法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3.考查考生对学校体育学、体育心理学、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理学、体育保健学基础理论的掌握和应用。
4.考查考生田径类、球类、体操类、武术类等专项技能知识、竞赛的组织、裁判法的掌握和运用能力。
5.考查考生对体育学科课程与教学论的掌握和运用能力。
三、考试内容范围
1.了解《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工作若干意见 的通知》(国办发[2012]53号)、《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学校卫生
工作条例》和《国家学校体育卫生条件试行基本标准》的内容和要求。
2、了解学校体育的产生与发展和学校体育目标。
3.掌握《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实施办法及测试操作方法与内容要求。
4.掌握体育与健康课、早锻炼、大课间、课外体育活动和课余体育训练的内容、组织形式和方法。
5.掌握发展小学生身体素质的训练方法、手段及基本要求。6.掌握体育教师的基本职责和应具备的基本条件。
7.掌握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的关系、体育与意志品质的培养。8.掌握运动技能形成的规律和阶段特征。
9.掌握体育道德的内涵,知晓怎样进行体育道德教育。10.掌握体育游戏的创编原则和方法。11.掌握奥林匹克运动的基本知识。
(二)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理学、体育保健学
1.了解解剖学姿势、基本切面与基本轴、解剖学方位术语。2.掌握运动系统的构成及其功能。运动系统及主要骨骼肌的名称、运动特点以及体育运动对运动系统的影响。
3.了解消化系统、呼吸系统、神经系统的构成和功能以及体育运动对该系统的影响。
4.了解心血管系统的构成、功能,以及体育运动对该系统的影响。5.掌握肌肉活动时三大供能系统特点及应用。6.掌握身体素质的生理基础。
7.掌握心血管系统对运动的反应和适应规律。8.掌握儿童少年、女生的生理特点以及体育教学训练中应注意的问题。
9.掌握运动处方的制定方法。10.掌握肥胖的判定指标与方法。
11.了解简单判断疲劳的方法及运动性疲劳的恢复手段。12.了解营养素的概念和三大营养素的生理功能,懂得合理膳食。13.掌握体育与健康课、早锻炼、课间操(大课间)、课外体育活动和课余体育训练的医务监督与要求。
14.掌握运动损伤、重力休克、溺水等的原因、症状、预防与处
理方法。
15.理解健康的概念及影响的主要因素。16.了解我国传统养生思想和方法。
3.了解武术的图解知识及识图方法。4.了解武术组合动作创编的原则与方法。5.掌握竞赛规则和裁判方法。
第三部分 学科课程与教学论及应用 1.了解体育与健康课程性质和基本理念。2.理解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功能与目标。3.理解小学各水平阶段的课程内容及要求。
4.掌握现行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中关于“教学建议、教学评价建议”的内容。
5.了解体育教学的特点、规律和原则。
6.掌握制定体育教学目标的依据和具体要求。7.了解体育与健康课的类型、结构。
8.掌握体育与健康课堂教学常用的教学方法和组织形式。9.了解体育与健康课程资源开发的内容、途径和方法。
10.能运用体育教学基础理论、基本知识科学合理地制订体育教学工作计划。
11.能运用体育专业理论知识、方法对所提供的教材,结合实际条件进行教学设计。
12.掌握体育与健康课程评价的内容与方法。13.能综合运用体育专业理论知识、专业技能知识和教学论对教学案例和相关材料等进行评析。
四、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1.考试形式:闭卷、笔试。
2.考试时间150 分钟,试卷分值120分。
3.主要题型:选择题、判断题、填空题、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案例分析题、教学片段设计。
4.内容比例:学科专业知识约占70﹪,课程与教学论约占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