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深化课堂改革
深化课堂改革,构建高效课堂实施方案
赤南初级中学钟文洁
2011年义务课程《标准 》指出:“由于学生在年龄、性格、认知方式、生活环境等方面存在差异,他们具有不同的学习需求和学习特点。只有最大限度地满足个体需求才有可能获得最大化的整体教学效益。”对于我们教师来说,一节课只有45分钟,怎样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既定的教学任务,让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在课堂教学中,最大限度地满足个体需求以获得最大化的整体教学效益。就必须深化课堂改革,改变过去传统的教学模式,反对填鸭式、注入式的教学方法,打破教师一言堂的教学模式。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就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认真备课,认真专研教材,认真研究学生。了解学生,熟悉教法,合理匹
配。一方面,要对学生的情况了如指掌,另一方面要对教材胸有成竹。知道教材的重难点。
二,认真上课。对于重点,教师要重讲,要让学生集中注意力,全神贯注。可
通过提高嗓音,变化说话的语气,延长声音。反复吟唱等方式,让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反复操练。对于难点,教师要放慢速度,采取恰当的方式,化难为易,化繁为简。分步进行。
三,认真听课和评课。作为教师,要不断的学习,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不能
把自己封闭起来,要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听课时,要以学习者的姿态,谦虚认真。听了课后,要实事求是地 评课,既要评出他人的优点和闪光点,也要指出他人的缺点和不足之处。毕竟,人无完人。
四,认真批改作业。作业是检验课堂效果的有效手段。作业质量的高低,体现
了学生掌握的程度。作业的布置应精心选择,要和课堂教学内容相符。不能布置重复性和机械性的习题,作业要小而精。作业的布置要分层布置,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而定,不能搞一刀切。对于基础差的同学,可布置简单的作业,学生能够独立自主地完成。对于基础好的同学,可布置难度大的题,这样富有挑战性,更能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想象能力。教师批改作业时要认真和仔细。对于错误的地方一定要提示和修改。可实行面批。尤其对于那些差生,更多的要实行面批,可帮助他们指出错误,对不理解错的知识再次讲讲,让他们印象深刻。对于出现错误较多的地方,老师应集中讲解。
五,认真检测。在学了一定的内容后教师要进行检测,以了解学生掌握的情况,便于查漏补缺。检测的方式多种多样,可以采取课堂检测的方式,单元检测,章节检测。学生比较重视考试。考试对他们来说,既是压力又是动力。考试能促进他们学习,他们希望能考出好成绩。每一次都有进步。在检测中,教师要注意试题的难易程度,题不能太难,难了,学生考得过低,失去信心。太简单学生很容易达到。他们就不会积极进取。因此,试题要难易适中。突出重点,注意培养学生全方面的能力。
六,正确评估。学生每次考试,很关心自己的分数。教师必须教育学生正确看
待分数,不盲目追求分数的高低。要善于寻找自己和别人的差距,确立自己的奋斗目标。知道自己的得与失,便于今后自己查漏补缺。
第二篇:深化课堂改革实施方案
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精神为指针,以教育教学实践工作为载体,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通识培训教材为依托,以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培养全面发展和个性化发展的学生为目标,深入进行教师全员性课堂教学改革实施活动,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推进我区基础教育改革。
二、深化课堂教学改革目标:
1、提高教师的课堂实践操作能力和专业化理论水平,以适应新一轮课改的需要。
2、探索适合学生发展的新的学习方式与教学方式,实现课堂教学的根本性转变。
3、转变教师的观念,使教师从人的终身学习、学生的一生发展为出发点,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4、培养一批强而有力的适应教育教学改革的青年骨干教师。
三、课堂教学改革内容:
1、“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主要包括:
(1)课堂教学创新;
(2)课堂教学改革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3)课堂教学改革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改革;
(4)课堂教学改革促进教师角色转变;
2、具体形式:
(1)理论培训;
(2)开展教学实践研讨活动;
(3开设课堂教学专业知识讲座;
(4)加深、拓宽教师综合文化知识等实践活动。
四、理论培训具体内容:
1、以新课程改革中倡导的“参与式”培训为主,采用集中与分散相结合、自学与辅导相结合、讲座与讨论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四结合”的培训方式,采用边学习—边实践—边理解—边改革—再学习的培训模式,通过讲座、讨论、案例分析、经验分享、教学观摩等系列参与式培训来达到教师互动、互通、共同提高的目的。
2、课堂教学改革的实践内容:
(1)常规课堂教学开放,以学年为单位,每学年
每学科每周进行一次,全校参与。
(2)校级课堂教学开放活动,每学期进行一次,主题鲜明,模式定位准确,注重学以至用的实际效果。
(3)学科实验课题研讨活动,每学期每学科课题
进行一次校级研讨实践活动。
(4)骨干教师课堂教学改革实践活动展示课。
(5)新教师走进新课程评优课。
五、课堂教学改革步骤:
(一)第一阶段
1、成立课堂教学改革工作领导小组,管理到位。
(1)由一把手校长亲任组长,成立新一轮课堂教
学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召开“课改”动员大会,使教师明确此次改革的重要性和可行性,了解其意义,为实施新一轮课堂教学改革顺利实施奠定基础。
(2)制定确实可行的方案。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和教师现有认知水平和实践能力水平,制定科学的正确的适合的工作方案和具体日程安排。
(3)理论学习材料的选择:根据上级部门的指导,学校尽最大的可能投入资金,购买新课程改革通识培训的丛书,鼓励教师购买课改部门编写的教材书籍,从网络、书籍、讲座以及音像等多种途径涉猎知识,提高理论水平。
2、学校统一严格组织教师进行课堂改革实践活
动。
让教师对新课程的理念和做法进行探究,引导教师在活动、表现和体验中反思自己的经验与观念,在交流和分享中学习他人的长处,产生新的思想,达到新的认识,从而实现自我提高。
(1)每周二、周三学年集中进行课堂教学听、评
课活动。
(2)课堂教学开放活动,面广、要求高、效果突
出、跟踪检查。
(3)对教学实践活动的过程进行分析、总结、存
档,推广典型做法。
3、有目的地对教师进行考核
与新一轮课改相一致,学校对教师进行理论测试,屏弃死记硬背、机械照抄,学校对教师进行命题考试考核,与实践相联系,谈感想,促进教师理论指导实践、实践总结经验的能力。
(二)第二阶段(2002年9月始)
1、学科新课程标准及新教材的学习及岗位落实。
(1)先在新课程起始年级教师中分期分批进行培
训,逐步推至全体教师进行深化新理念,落实新课程课堂教学实践活动。
(2)根据上级部门的要求,积极参加各级各类培
训,及课堂教学实践活动,充分借助带、盘、网络等媒体、手段进行学习辅导。
2、扎实有效地开展教学研讨活动
在教师学习理念、观念转变的同时,坚决杜绝“二层皮”现象,开展研讨活动,用全新的教育理念评价教师,指导教师。(研讨内容见方案四.2)
3、继续教育深入学习课改理论
(三)第三阶段(2002年9月—2004年7月)补充总结阶段。
在新课程标准和新教材培训的基础上,针对教师新课程教学的实际需要,开设、补充提高课程,对开展的课堂教学作查缺补漏,大胆进行实践操作,对成果进行总结和完善,在校内积极推广。
深化课堂改革实施方案
绿圆区正阳小学
第三篇:深化课堂改革 打造高效课堂
深化课堂改革 打造高效课堂
作者姓名:刘淑怡作者单位:栾川县第一高级中学 通讯地址:栾川县第一高级中学
联系电话:***
邮政编码:471500
2013.04.0
5深化课堂改革 打造高效课堂
栾川县第一高级中学 刘淑怡
【摘要】新形势下的课堂模式给我们解决了内容多、时间少的问题。课堂对教师来说,就是教学方式。在课堂改革中,教师应从角色、观念上转变,更要做好课前、课中等方面工作的改变,真正做到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促进学生获得高效发展。这就是高效课堂。
【关键词】课堂改革 高效课堂 关键作用
课堂对教师来说,就是教学方式。新课程倡导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过程,倡导学生自主性的探究性学习模式。高效课堂,是教育教学形式的巨大变革。课堂教学高效性是指在常规的课堂教学中,通过教师的导和学生积极主动的学,在一节课内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促进学生获得高效发展。课堂教学的高效性就是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业上有高效收获、高效提高、高效进步。作为教师,是课堂改革的最直接的一环。所以,我认为以下几个方面来深化课堂改革,打造高效课堂:
一、教师角色、观念的转变
教师角色、观念的转变是关键。教师的角色应由知识的灌输者、守护者转变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参与者,在这个学习过程中,教师要以学生为本,依学定教,学生可以用自己的心灵去领悟,用自己的观点去判断,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让学生自主发展的舞台。要做到这一方面,教师首先要及时转变观念,真正实现从传统到高效课堂的意识转变。师生关系的转变也是很重要的一方面。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决定教育成败的关键所在。真心热爱学生,赢得学生的信任,这是建立朋友式的师生关系的前提。只有让学生感到你爱他,学生才能信任你,你讲的话才有感召力,你的愿望才能得以实现。利用课余时间,尽量去了解学生,充分的接触是建立朋友式师生关系的基础。利用课间的休息时间作为了解学生的最佳时机,这样可以向学生指出他的错误或提出自己的建议。
二、高效课堂充分的准备
紧盯教学内容是教师准备的一方面。“不打无准备之仗”,课堂要高效,教师就要认真备课,精心设计教学环节,要根据教学内容、学生实际情况,设计出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作业。备好教学对象。课前备课必须充分,特别是“备学生”要落实到位。这节课你虽然设计得很精彩,但是必须符合你这个班学生的认知水平,如果不符合,就必须修改,因为这是关系到我们所讲的这节课是否能引起大部分学生兴趣的一个关键之所在,而学生的学习兴趣正是我们提高课堂效率的一个重要因素。
三、高效课堂活跃的课堂状态
教师要善于根据具体教学情况,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发现和培养创新人才,成为学生创造潜能的开发者,精心设计调动学生课堂学习主动性的方法。作为课堂的组织者、参与者、合作者,教师要重视课堂民主平等氛围的营造,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独立思考、自由表达、愉快合作,让学生在心理上处于兴奋和抑制的最佳状态,让学生充满求知的愉悦感,调动起学生的良好情绪,最大限度激发学生的主题意识和主题精神。课堂要让每个学生都动起来。课堂节奏要随着学生学习节奏变化而变化。课堂要面向全体学生。为此,我们还应该端正一种认识――培优补差不是课后的工作,而是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我们不难发现,利用课余补课的学生的成绩并不比不补课的学生成绩好。因此,加强课堂教学中的培优补差工作,尤其是补差工作值得我们重视。
四、教师课堂结构、知识结构的重新构建
高效课堂需要科学的学法指导。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指出“我认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打造高效课堂的今天,教师应该改变自己的教学方法,更应该指导学生拥有科学的学习方法。传统的教学重在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教师的讲授不易打动学生,导致教学的实效性差。应重视学生之间的互动学习,而这些学习方法离不开教师的指导。课堂教学要坚持以学为主,以练为主。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过程,培养学生独立完成学习任务的能力,提高学习的整体效果。这个过程中,教师始终都是教学的主导,以点拨启发为主,通过合适的形式使学生完全动起来,积极参与到学习之中,让这种主动的学习成为自己的一种习惯。课堂上学生的练习是主线,练习的形式多种多样,生生互动,师生互动。教师仅起主持人的作用,环节的导入、时间的控制、争议的评价等都可能是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的一种途径。这个环节教师应当视具体情况给予学生合理的评价,以练习去强化课堂的互动,并通过这种练习达到课堂教学效果的及时反馈,以便更好地把握学生对本课学习目标的掌握情况。
此外,高效课堂当然离不开学生的有效合作。我们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成绩按照不同的层次搭配划分学习小组,让学生结成学习小组,共同学习,共同进步。总之,高效
课堂无论是学习还是借鉴,都在于领会先行学校的精神,而不在于形式。高效课堂虽然不是一种具体的模式,但它的目标是明确的,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改革。虽然与传统教学模式的目的有一致的地方,但它的具体要求已经超越传统,作为教学主导者的教师必须首先改变自己,才能真正实现高效课堂教学的目标。
【参考文献】
[1]《陶行知教育全集》陶行知江苏教育出版社
[2]《教育的智慧》林崇德开明出版社
[3]《诱思探究学科教学论》 张熊飞著 陕西人民出版社
第四篇:聚焦课堂 深化课程改革
聚焦课堂 深化课程改革 精细管理 推进素质教育
------陕县二高附中高效课堂经验交流 我们陕县二高附中共有22个教学班,885名学生,65名专任教师。从2010年11月份,启动了“优化教学模式,构建高效课堂”教改实验,经过两年的努力,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回首两年的教改历程,我们的体会是,唯有聚焦课堂才能深化课程改革,唯有精细管理方能推进素质教育。
一、教师是依靠,“三常态”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教师是教改的具体实施者,教改的成败决定于教师的专业水平和课改执行力。我校主要通过“三常态”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和课改执行力。
(1)研课磨课常态化
一是以落实教研活动“中心发言人制度”和集研活动“主备共备制度”为抓手,以每周观课评课、人人上好研讨课、同课异构赛讲等活动为途径,使教师之间相互听课、研讨成为常态化的教学活动,力促全员“研课”,找不足,学长处,促实践,上水平。二是开放教学“磨课”,利用兄弟学校来我校观课交流的机会,实行全员“推门听课”制度,每节课都在“练兵”,提高“实战”水平。三是精心研磨教学设计(“说听评”三位一体教研)。制订了集体研究备课的制度和流程,主备教师提出备课和两单设计思路,集研组成员重点围绕学情分析、教材特点,集体讨论确定教学目标、教学策略、教学流程、两单内容,设计出符合学情、操作性强的导学案和两单,共同研讨、精雕细刻,把备过程、备学生、备方法、备拓展、备时间的“五备”要求落实在多元研讨备课之中。(2)教学反思常态化
“反思三年成名师”。我校坚持“反思即成长”,出台了《“高效课堂”教学反思交流制度》,要求教师开展导学案复备反思、同课异构同伴反思、课后即时反思和每周教学反思,教务处及时检查、通报、评优。我们把关于课堂的体会、学习延伸到网络,每名教师每周至少上传一篇教学反思到学校网站,拓宽了反思交流的范围,提高了反思交流的质量,构建了及时互动的“高效课堂”开放交流体系,大力构建具有校本特色的反思文化,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现在,全校累计上传反思已超过3000多篇,其中不乏有深度、有见解的精品。浏览日志、发表反思、网上学习已成为深受老师们欢迎的常态化交流形式,收效良好。
(3)课题研究常态化
我校确立了以“高效课堂模式研究”为主课题,以“高效课堂背景下学生德育新途径研究”“语、数、英等学科教学模式研究”等课题为子课题,以“各学科教学模式研究”为小课题的研究目标。把课题研究任务细分到每个教研组、每个集研组、每个教师身上。每期给每位教师配发校本研训手册和成长档案盒,要求教师在教学实践和课题研究的过程中做好记载和资料积累,促使实践向理论的升华。
我们以落实“中心发言人”校本教研制度作为课题研究的主要抓手,以开展规范化、常态化的教研活动、集研活动为途径,强调“问题即是课题、把课题研究融入教学实践之中”的研究观点,以课题研究促教学实践,以教学实践论证研究课题,促使教师实现理论、实践水平的双提高。本学年,要求校级课题每位教师一个,县级课题每个教研组一个,市级课题每个学科一个。
2、落实是关键,借“三力”扎实推进高效课堂(1)大力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发现、树立优秀、尊重、培养优秀。我们把在实验开展过程中参与积极、表现突出、成绩优异的教师纳入表彰奖励、绩效加分、提拔重用的范畴,并优先给予出外学习深造、做课培训的机会。两年来,先后选派课改优秀教师参加国家级培训30人次,选派骨干教师先后赴上海、重庆、衡水、郑州、新乡、漯河、永威、卢氏、灵宝等地学习考察高效课堂改革经验,以树立典型,带动全体。
两年的“高效课堂”教改实验锻造出了一批教学骨干,也带动了教师队伍的整体提高。我们让校内专家、课改先进在“高效课堂”论坛上做专题讲座,介绍经验心得、进行课改培训。在示范引领、创先争优的推动和影响下,全校绝大部分教师已能完全胜任“高效课堂”教学,一些教改典型已经走出校门,发挥辐射带动作用,在教改实验的推广方面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一年来,我校先后有10人次到外校进行了培训和做课交流,7名教师在全省第四届优秀教学设计交流评选活动中获得了省级奖励,11名老师在市基础教育教学成果评选活动中获得了省市级奖励。
我们通过树立表率,把榜样引领的作用涵盖到全体学生身上。坚持每周在升旗集会上对上周评出的合作学习标兵、合作学习标兵小组进行表彰,由学校领导颁发“标兵小组”奖牌,并给“合作学习标兵”佩戴标兵胸牌。对于在科技创新、电脑制作、征文比赛、学科竞赛、特长评比活动中获奖的学生,必须在全校集会上隆重表彰奖励,并将获奖名单和作品在学校网站上公布、展示,以激励学生、带动全体。(2)强力抓好工作制度落实
工作的收效关键在于落实的力度。我校先后制订了《理论学习制度》《观课、评课、导课制度》《集体备课课制度》等20余种规章制度。为了促进制度落实,实现精细管理,做到优化细节,我校在全校范围内开展了“精细管理抓落实”活动,强力狠抓、确保实效。重点抓好五个方面:一是抓好集体备课制度、每周听课及反思制度的落实,采取课后及时反馈,及时评价。二是坚持每天日清抽查、每周周清抽查。教务处每天利用晚自习时间对七八九年级,每级抽两个班,每班抽1-2科学科抽查日清情况,每周一下午由教务处统一组织抽查周清情况,每班随机抽5名学生,每个学生抽2各学科,并公布通报检查情况。三是每月进行教学统查。把导学案设计、二次复备、教后记、听课评价作为教学检查的重点,并在教师会上对统查结果进行通报,存在问题由教务处跟踪检查整改情况。四是将行管人员的值班检查、教师的值周检查与学生的值周检查、小组检查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了学校查、教师查、班级查、小组查的交叉式、立体式检查网络合无缝隙管理。五是夯实管理责任,做到各类检查结果公开透明、公正公平,并且纳入班级和教师的考评序列。
(3)着力构建多元评价体系
高效课堂改革实践必须建立新的与之相适应的评价机制,才会做到导向明确、有的放矢。我们一是提出了课堂高效行为十条标准:教学关系上,表现为引导与帮助;师生关系上,表现为尊重与赞赏;讲练策略上,表现为精讲与精练;问题刺激上,表现为创境与设疑;关注差异上,表现为分层与异步;动态生成上,表现为促进与应对;媒体运用上,表现为整合与巧用;学习评价上,表现为发展与开放;课堂管理上,表现为反馈与调控;对待自我上,表现为反思与改进。二是在高效课堂教学评价上,我们构建了“二维十一要素”高效课堂教学评价指标体系,即从学生学习情况和教师导学情况两个维度,学生学习情况从主体、兴趣、交往、思考、生成五个要素,教师导学情况从目标、问题、对话、刺激、指导、评价六个要素进行全方位评价,激励师生从二维度、十一要素中找方向,建构自己的高效课堂。三是在学生评价上,我们以“五星”评价为基准,制订了《学生多元评价制度》《合作小组评价细则》《学生课堂评价细则》,实施了具体到每个小组、每个学生的评价表记载办法,即时记载学生每周反思、每节课表现、小组合作学习等情况,汇总结果作为自主学习星、合作互助星、展示创新星、训练评价星、质量优异星等五星学生和学习小组的评选依据。全新多元评价体系的构建,使学生的评价具有更强的操作性,促使学生能够全员、投入地参与到高效学习之中。
三、发展是目的,“三自”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教改的最终目的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教师专业成长,探索德育新模式,促进学生自主发展又是全面发展的必由之路。
1、反思中的思考:改革德育模式势在必行。
班会课是班级管理的主要抓手,是德育的主阵地。传统班会课往往是班主任唱独角戏,把班会课变成了说教课、事务课、批评课。面对传统班会课缺乏针对性、教育效果不佳,学校德育工作无法与高效课堂教学改革相衔接、不能适应教改发展的状况,我校下决心以改革班会课为突破口,把德育改革贯穿到教改之中,建立起以“自主学习、自主管理、自我教育”为主的德育管理新体系。让德育也高效起来,与课堂教学改革形成并驾齐驱、相互促进的态势,努力构建素质型的育人机制,力图构建以“高效课堂”为主体的全方位、立体化、多角度的全面育人模式,真正把素质教育的要求落在实处,让校园成为师生成长的乐园,让学生能够得到全面发展。
2、思考中的实践:建构德育“三自”新体系。
我校开展的“自主学习、自主管理、自我教育”德育模式,主要是以学生主持型主题班会为突破口,以“1390”德育序列主题为载体,以学习小组和学生社团为抓手,与高效课堂改革相衔接的德育工作途径。实施一年来,学生主持型主题班会、校园之声广播、电脑制作兴趣小组、经典诵读等已经成为深受学生喜爱、具有我校特色的德育版块,与高效课堂改革相得益彰,共同致力于提高学生人文素养、为学生的未来发展打下厚实的基础,共同为培育全面发展的当代中学生服务。
3、实践中的收获:德育收到切实效果。
“三自”德育体系的构建,德育新形式的探索,使学生的自主意识、合作意识、探究意识、纪律意识、集体荣誉感大为增强,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文明习惯、安全习惯已经逐渐养成,学生的个性特长、综合素质明显得到提升,这些收获与高效课堂改革形成良性循环,进一步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益,有力地推动教改向纵深发展。
四、春种秋获,教改实验初见成效
耕耘教改虽劳苦,天道酬勤自觉甜。我校推行高效课堂教改实验两年来,已经取得了初步收效。
1、校本模式形成,校际交流已成常态。
我校初步构建了具有校本特色的,以“三四五”行动策略为核心的各学科“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各学科教师对课堂教学模式的熟练运用,学生主动学习良好习惯的养成,及“推门听课”教学开放活动的常态开展,大大加深了我校与兄弟学校教学交流的深度与广度。
2、家长、社会认同,赞许已成舆论主调。
教改初期,学生家长、社会各方面甚至业内人士对高效课堂心存疑虑,高效课堂逐渐显露出来的传统教学所不具备的巨大优势,学生逐渐显露出来的令人惊讶的发展潜能,学校逐渐显露出来的后来居上的发展势头,使家长、社会接受、认可高效课堂并对其赞许有加。原来流失的学生纷纷倒流,重新回到二高校园,县教体局到我校调研后,对我校的课改给予充分肯定,赞扬二高的教改已经初步规范。
3、质量稳步提升,优质已成教改主流。
“学生主动、课堂灵动、教育生动”成为高效课堂改革的生动写照。在焕发着生命智慧的高效课堂上,学生自主学习、深度思维习惯得以养成,学生探究合作、语言表达能力得以提升,学生自信心增强,展示欲望强烈,个性张扬,主动学习、创新学习成为现实,学生素质明显提升。2013年我校中考升学率达到了55.8%,高中升学率两年内翻了一番多,被县教育体育局评为素质教育先进单位。
第五篇:《坚持科研引领,深化课堂改革》
坚持科研引领 深化课堂改革
武汉市新洲区辛冲镇中心小学
201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加快实现“十二五”规划目标承前启后的关键一年。我校认真组织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区教育局“六个两”的重要工作内容;全面深化教育改革创新,强力推进学校均衡发展、内涵发展、特色发展、和谐发展“四大战略”;坚持教育科研引领,全面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加强教学常规管理,认真落实课程计划、教学常规和教学改革措施,从而加速了学校的发展。
一、强力推进校本教研,不断提升教师教育科研能力
校本教研是学校教学改革和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学校持续发展的关键。因此,我校根据校本教研特征,将教学研究的重心下移,强调理论指导下的实践性研究,既注重解决实际问题,又注重经验总结、理论提升、规律探索和教师专业发展,全面提升教师教育教学研究水平和能力。
1.建立校本教研管理制度,推动校本教研全面开展。在校本教研的实践中,我们建立了以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所面对的各种具体问题为对象,以经验总结、行动研究、教育叙事研究为基本方法,建立了以教师为研究主体,大学教授和知名教育教学实践专家共同参与的校本研究制度、教学反思制度和骨干教师选拔与培养制度。
2.有效运作常规校本教研,提高教师教学实践水平。教学常规是教学规律的体现、教学过程的最基本要求和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因此,我校在常规校本教研中,坚持做到“四抓”。一抓理论学习,二抓集体备课,三抓课例研究,四抓总结提炼。
3.有机融合校本教研核心要素,提升校本教研质量品质。教学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是校本教研的三大核心要素。有机融合三大核心要素是我校校本教研所追求的一种境界。在实践中,我们从本校实际出发,建立了行之有效的教学反思制度。通过反思,让教师主动寻求同伴互助;通过同伴互助,解决教学实践中的问题;通过问题解决,提炼对新课程理念的理解和认识,从而不断提高校本教研的质量和品位。坚持做到“三个强化”,使三大核心要素有机融合。一是强化教学反思。创新反思环节,建立“三段式”反思制度,即是课前、课中和课后反思。二是强化沙龙研讨。以沙龙研讨为平台,广泛开展研讨活动。让不同的观
点在相互碰撞中擦出智慧的火花。三是强化专业引领。坚持用先进理念武装团队和管理团队。
4.科学整合教研与科研,提高教师教学研究能力。学校坚持把教师专业成长作为学校自主发展、持续发展和科学发展的重要潜力,努力促进教师不断学习和更新,从而提升教师的职业理想、职业道德、职业情感和社会责任。制定出台了《辛冲镇中心小学三年发展规划》和《辛冲镇中心小学教师专业成长规划》。一年来,教师撰写的研究性论文、教学反思、案例分析,获得各级各类奖励90多 人次。“十一五”市级重点课题《农村小学“学困生”教育转化策略研究》研究成果在校内得到了广泛应用,在全国得到了广泛推广。“十二五”以来,学校又承担了市级课题《农村小学生礼仪教育的内容与对策研究》,目前已进入实质性研究阶段,并且取得了一些有益的突破。教师承担市、区个人课题5项,学校建立了课题研究的联动机制,不断引领和促进着教师的专业成长。
二、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不断提高教学行为的有效性
近年来,我校狠抓了深化课堂教学改革的研究,确立了课堂教学的“四个地位”,不断提高了教学行为的有效性。确立教学的中心地位,聚焦课堂教学改革;确立教学的目标地位,聚焦质量管理目标;确立常规教学地位,聚焦教学效益发展;确立学生的发展地位,聚焦学生自主发展。我们在深化课堂教学研究的过程中,以提高教学行为的有效性为切入点,全面打造高效课堂建设工程。
1.强化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构筑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我们根据学校常规教学的实际,自主构建了学校的质量保障体系。严格执行课程计划,保证课程实施过程与课程计划的一致性。科学计划,周密安排;实行分管领导期蹲点、月检查和周例会制度;将全员议课、说课、磨课和评课制度化;将研究课、示范课、优质课引领制度化。课堂教学在“精”字上做文章,即是课堂教学求精、教学过程求精、教师讲解求精、学生练习求精。让每个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在快乐的成长,从而实现课堂效率最优化,课堂教学效益最大化。
2.强化自主学习的有效性,“让每个学生都抬起头来走路”。自主学习是现代学习方式的必然要求,也是本次新课程改革出发点和最突出的亮点。因此,我们将“让每个学生都抬起头来走路”作为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的有效性根本要求,把课堂、教材和教师变成学生自主学习的资源,让课堂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尊严和价值;尊重发育迟缓、学业不良、被孤立和拒绝、有缺点和缺陷、敢于质疑的学生;赞赏每一位学生的兴趣、爱好、特长和独创性。首先我们狠抓好教学案编写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强调要以学生学会为目的,综合考虑学生的心理发展水平和知识基础准备。其次,积极引导学生参与教学案的编写。力求让教学案符合学生的实际和口味,从而不断增强了学生自主学习有效性。
3.强化生态课堂的有效性,营造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环境。生态课堂是指从生态学的视野关注课堂教学中的每一生态元素,重构教育理念、师生关系、实践范式,并以此为基点的新型课堂。我们紧密结合学校的实际和生态课堂的生本性、生命性、生活性、生成性、生动性、生长性特征,集中全校精英骨干力量,反复实践研究,总结提炼出适合校情的生态课堂教学模式,即“情境导入——揭示目标——整体感知——精学细品——互动交流——总结作业”。模式的建立,充分尊重了学习主体,还学生学习自由;积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给学生敢想、敢读、敢说、敢问、敢于创新的机会;让学生在张扬个性中充分体验学习的成功与快乐。
4.拓展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打造诗意浸染的学习环境。“守望儿童幸福的童年”是我们的共同愿景。我们认为,学生来到学校,首先是生活。作为学校,作为教师,就是要让生命回归到教育之中,使教育直面生命,继而让生命在教育中“诗意”地生活和成长,让学校成为学生诗意栖居的精神家园,使他们身居其间具有安全感、归属感、成就感和幸福感是我们对教育本质的理解与理想追求。因此,我们以地方教材《古诗诵读》为蓝本精心打造了读书知识竞赛、作文竞赛、书法竞赛、诵读比赛、读书会、故事会、读书沙龙等系列竞赛活动。通过“读书社”、“文学社”、“书画社”有效运作,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节假日时间走近自然,描山绘水,写意抒情,把春天带回教室,把夏天装进书包,把秋天藏在心底,把冬天画在作业上。
三、创新教学管理制度,促进教学过程科学规范
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管理是学校领导及全体教师所面临的全新课题。如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如何摆脱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用全新的教育理念驾驭教材和引导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如何对师生进行准确的角色定位,学校用什么样的标准评价教师的工作和学生在校的成长等等,是学校管理工作者所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因此,我们针对这些现实问题,不断创新教学管理制度,有效促进教学过程的科学和规范。
1.改革教研组研究机制,重新定位备课组的研究职能。教研组是学校校本研修的重要基础。在新课程的背景下,传统的以校为单位设置的学科教研组已经不能满足学科教学的实际需要,因此,我们进行了大胆改革,将学科教研主要职能一分为二,将以校为单位的教研组的部分职能剥离开来,重新定位学科备课组的职能。加强了以年级为单位的学科备课组建设,使其承担日常教学教研的主要任务,包括编制教学案、说课、磨课、评课和教学反思,保留原有教研组的理论学习和研究、教学方式方法改革与实验职能,从而不断增强了校本教研的生机与活力。
2.改革教学管理的模式,重新定位学生发展的目标。在教学实践中,我们根据“最近发展区”理论和原理,全面推行面向全体,分层教学和个性化作业课堂教学管理模式。坚持“四个一”的教学管理制度,全面推行了教学案制度,强调教师在编制教学案的过程中,全面了解和掌握学生现有发展水平,班级学习气氛,学生学习方法,让教的出发点和归宿回归到学生的学,让学生从“学会”到“会学”,从而促进每个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
3.改革课堂教学的评价,重新定位教学评价的功能。在课堂教学评价中,我们坚持“从起点看变化,从基础看提高,从过程看发展”的评价宗旨,立足校本评价。坚持以校本评价为平台,促进学校自主管理;坚持以校本评价为动力,不断催生教师的自主发展;构建了“自评——互评——组评——校评——家长——学生”的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坚持以校本评价为突破口,促进每个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自主构建了学生“星级”评价标准。把每个学生的发展都纳入学校教学质量的主要监控指标,不断拓宽了评价的内容,使其评价内容更加多样化;根据学校、班级、学科和学生实际,灵活运用多种评价方法,从不同的维度切入评价,着重考查学生体验以及情感产生的过程和外显行为,从而不断拓宽了评价的渠道,放大了评价的功效。
总之,我校在坚持科研引领,深化课堂改革方面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和突破,但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广大教师辛勤的耕耘,特别是离不开上级领导的支持。同时,我们也意识到,探索课堂教学改革的道路,做大做强质量品牌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我们决心以百倍的信心和努力,为做大做强我校科研品牌,让特色更鲜明,内涵更丰富,品牌更优质,影响更广泛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