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MBA详细考试心得
MBA考试心得
2014年的mba联考已经基本结束了,做为过来人我想把这一年来的经验总结出来与想和正在为mba备考的同志们分享。
我是2011年7月份毕业的,至2013年10月份报名时也只不过两年多一点,按照国家规定刚好够得着三年的工作经验限制。报考哪个学校对以后几年的影响还是很大的,本人因没有经验,报考时比较保守,电子商务管理方向,事后才知道,我195还是看学校的实力,而我看重的却是专业方向。说说备考的事吧。一天考试,一般在元旦过后几天。逻辑、写作和英语。我的经验是,机工出的就MBA固定的格式,我认为是最关键的,因为国家线有最低英语的复习,我觉重点应该放在阅读和写作上。我大学时英语不是67分,大大出乎我的意料。我的经验是一定要背一些作文格式,考试时先写作文,英语两篇作文难度都不大,要是能背几篇范文,考试时肯定有很大帮助。
个人感觉没必要报辅导班,不懂得地方可以上网搜。
说说考试吧,我总结我的考试是“该考好的没考好,不该考好的考的不错”。联考综合题量是相当大的,几乎没人能认认真真的做完,我考试前从没完整的做
过练习,不知道这一点,就从第一题一直往下做,结果到写作文时就剩一个小时时间,两篇作文无论如何是写不完的,结果只写了论证有效性分析(还是按照之前的套路瞎写的),大作文基本没写,而其他有经验的人都是先写作文。分数出来后我才意识到,若不是我数学和逻辑做得好,128分根本不可能。而事实上,我在逻辑上花费了大量时间,尤其是最后那五道题,好在这些时间没有白费,与先写作文而后蒙选择题的人相比,了,失误多少减少了一点。再说说英语吧,不多了,而我的词汇量本来就很小,67背写作范文。
mba在那定着呢,大体上复试分为两部分,笔试和面试。60分就行了,不计入总我的经验就是使劲写,只要不空试是自己随机抽题,一般是三道,两道中文一道英文,英文方面最好准备好一些回答,像自我介绍、工作经历之类的。而小组讨论都是事先分好的组,讨论一个固定话题,有开放性的也有资源抢夺性的等等,可以上网搜一些小组讨论技巧,只要不是一句话没说就行。
另外,初试成绩一般2月底出来,复试在三月底,这一个月时间内,除了要
准备复试外还要多留意学校研招网信息,及时调剂,我们复试时第一志愿过线的还不到一半,调剂过来的很多,而且后来还有破格录取的总分过线英语没过线的。如果刚过初试线没多大把握,可以先找学院导师指导一下,可以上网上搜,或者打他们的招生电话询问。
最后补充一点,mba、MPA、mpacc是可以调剂的,不过三者中调剂到mba相对容易点。
第二篇:(上传)MBA考试心得
从绝望之山劈出希望之石
——从一个学习差生到梦圆浙江大学
走在浙江大学宁静而美丽的校园,现在的身份不再是过客,而是其中的一员。生活在杭州6年,终于从一个二流学校的学生,重返校园、梦圆浙大。
如今坐在浙江大学宽敞明亮的教室里,听着教授们精彩的讲授,和各路精英进行脑力激荡,享受着学习带来的快乐。这无疑形成了一个场,在这个场中人每一个人的灵魂都受到一种洗礼。这是一种幸福,但通往幸福的路并不平坦。回忆曾经走过的考研路,感触良多„„
2010年4月1日,阴霾的天空下着雨,淋湿着焦急的心绪。中午11:50分,历经两天半的煎熬,浙江大学终于公布了面试成绩和综合排名!当我看到我的面试成绩居然在334名参加复试的考生中排名第一时,真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这一切是真的吗?原来我是浙江大学面试的状元。
考研路上千军万马的血腥搏杀,血流成河;回首走过的路却是开满鲜花,一路芬芳。经历过大喜大悲,漫长的等待,焦急失望,终于笑在了最后!在职考研对每一个参加了工作多年的人来说无异于一种折磨,但是一路有这么多朋友相伴一起走来,也是一种幸福。这种奇妙的感觉只有经历过的人才能体会!我只是来自一个二流学校的并不算成绩很优秀的学习。回首备考的路,有太多感慨,太多思绪。在此写下一些文字,记录下自己的心路历程。
一、要有做梦的勇气
2008年的春天,我和相恋多年的女朋友分手了。这对于我来说无疑于致命的打击。本来准备08年备考MBA的,可是计划完全打乱了。心灵的折磨,让我面容憔悴,形如枯槁。09年的春天,我决定开始自背包去驴行。我爱上了旅行、摄影和音乐。5月我一个人背包去了拉萨、日额则、定日;6月我去三亚、海口、去广州、深圳、香港;8月去安徽、江苏;10月去内蒙古,后来去了福建„„
当我伫立于圣洁的珠峰脚下,当我坐在碧波无垠的纳木措湖边、当我行走于布达拉宫门前,当我在天涯海角、娱蚑州岛,当我行走于中英街、天河城„„我行走中思考着:人活着是要有点精神的。活着,就要有做梦的勇气,就要有追梦的毅力,就要有把目标踩在脚下的信心。
一路驴行,拜会了许多大学同学,他们要么读博,要么研究生毕业后成家,而我却一个人在杭州漂着。同学们要么学业有成,要么家庭有成,要么事业有成。而我却什么也没有。在这个年龄阶段,是该做成点事情了。
10月份回来后我就报了太奇MBA辅导班的模考串讲班。在太奇MBA辅导班培训班里结识了很多朋友,其中一位是房地产公司的技术总监。他的一句话深深鼓舞了我,他说:“我的年纪到了这个阶段,必须完成这个阶段应该完成的事情,否则以后没机会了”。
二、要有追梦的毅力
我本科学校并非出身名门,专业也并非管理专业,工作单位并非名企,没有任何关系背景,在众多MBA备考的精英中,我深知我没有任何竞争优势可言。但我被身边的同学们所感动着,许多太奇MBA辅导班的学员都是辞职了考研,他们有破釜沉舟的勇气。他们不为能否考得上?考上了花8万的学费值不值?这样的问题而顾虑。在他们的心中只有目标,脚下只有行动。在太奇MBA辅导班,我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差生,最起码算不上优秀的学生。
第一次 综合101 英语60.5 总分161.5 第二次 综合101英语53 总分154 第三次 综合110英语58 总分168 第四次 综合129英语64.5 总分193.5 第五次 综合122英语56.5 总分178.5 5次模考均分171.1 综合均分112.6 英语均分58.5。在杭州的 太奇MBA辅导班上排名基本上处于中等甚至偏下。但我依然没有放弃,我把每一次模考的试卷都认真分类整理,分析原因,努力学习。虽然我知道我不是班上最聪明的学习,但我力争做到班上最勤奋最认真的学生。哪怕我没考上,我奋斗过了,我也无怨无悔。五轮模考,无异于五次打击,但是我没有放弃。太奇MBA辅导班的老师们、同学位也给我很多鼓励,他们不抛弃不放弃,让我有坚持前行的勇气与毅力。
三、要有淡定的心态
我的笔试成绩是192分,本来以为成绩很好,因为我在五轮模考中均分才170.9分。可是当浙江大学公布初试成绩分布时才知道自己排在298名。有212人过了200分。本来是惊喜,马上变为失望。申请在浙江大学网上查分,却被告知“经认真核查公布的分数无误”。
如果按以前的计划只招225人,以1:1.2比例面试的话我连进面试的机会都没有。春节过完后,太奇MBA辅导班的复试保过班也开课了。我坐在教室里,听着大家在上课,看着同学们兴高采烈地讨论着,我却味同嚼蜡,感觉心里真不是滋味。我翻着面试保过班的报名表,上面登记的成绩没有一个人比我低。坐在教室里,怅然若失。听着讲台上王同俊老师、赵稳稳老师的讲课,听着下面同学们时而欢笑,时而小组激烈的辩论。我感觉他们是幸福快乐的,而我却什么都没有。我闭着眼睛,双手蒙着脸,在教室后排坐了半天。心里特难受,下午实在呆不下去了,就跑到钱江新城的图书馆写《2010年浙江大学复试分数线预测》的博客。
我知道,如果能上复试线,说明还有点机会,如果不能上复试线,一点机会也没有了。期盼中,浙江大学终于公布了复试分数线是185。浙江大学向我抛来了绿色的橄榄枝,给了我一次复试的机会
四、在绝望之山中劈出一块希望之石
马丁·路德·金的一句名言:“在绝望之山中劈出一块希望之石”正是我此时处境的写照。当我知道了上了复试线后,心中又燃起了希望的火苗。虽然我知道我初试成绩排在298名,属于极度高危的人群,但我相信:只有不抛弃不放弃,才会有希望。路就在前方,因为我还有梦想。
我积极参加班上的小组讨论,主动向赵稳稳老师请教英文话题的表达。我认真记下每次模拟讨论的笔记,我利用思维导图进行发散式思维„„
正在复试的前一周,我被派出福建出差5天,虽然带了一大堆书,却没有时间去看。大家都在紧张复习,我不仅输在起跑线上,也输在了冲刺阶段。我想起了泰坦尼克号的那些绅士们,在船即将沉没前,穿好晚礼服,让在离开这个世界也保持一种绅士风度。初试,成绩不理想,复习也没把握。在去紫金港的路上,我哥给我发来短信:准备永远都不够充分,拼搏永远都不值得后悔!放松心态享受复试的过程吧。想想那些都没能走进复试考场的人,我还算是幸福的呢!
在复试中上午是英语听力、政治笔试,下午是英语小组讨论与中文小组讨论。最关键的还是下午的小组讨论了。我抽的是1号,在英语讨论中我第一个发言,只有一分钟准备时间。我们小组的5个人中,有一个是太奇MBA辅导班的同学我认识,有一个没有经过系统的培训(结果这个人牺牲掉了)。做最后总结的人是高风险,高收益的。要么是小组中最高分,要么就是小组中被牺牲掉的一个。在进会议室复试前,我的初试成绩是小组中最差的,后来经过协商,由我来做总结。
我曾做过三年的HR,在复试前经过太奇MBA辅导班系统的培训与模拟面试,而且抱着必死的心态去的,所以在面试中表显得比较自信从容。这次虽然成了浙江大学面试的状元,但我一点也没有特别开心。我理解教授们体谅我初试分数低,想给我读书的机会的心情。内心深处特别感谢这些给我面试的老师们!
感谢默默关注着我的人,感谢一起陪我走过的人,让我们共同铭记这段难忘的岁月吧!
我问心无愧地说,我没有令你们失望,我做到了!
四、关于两个问题的回答
浙江大学老校长竺可桢先生有两个问题:诸位在校,有两个问题应该自己问问:第一,到浙大来做什么?第二,将来毕业后做什么样的人?
在浙江大学我的目标:沐求是之学风、习管理之精要、聚同道之志士、创世纪之伟业。这是人生的长远目标,正如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引用三句话来回答:
人生三境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断天涯路。”此第一境也;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 “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
我相信在浙江大学的熏陶下,我能在人生的道路上走得更远,能到达灯火阑珊处,收获属于自己成功和快乐。
第三篇:超详细 复旦MBA预面试 面试心得
格雷的复旦面试心得【转】(2011-10-24 15:33:05)转载▼
标签: mba 学习面试 杂谈 分类: MBA 格雷博客:http://vglacier.spaces.live.com/default.aspx 序
本人承诺以下部分为原创,含序篇共7篇,考虑到很多人26日即将上交申请材料,今天将所有章节上传,和各位共享。
很高兴在这里看到你,说明对笔试很有信心,起码是充满了希望的。那么,接下来我们就要面临最大的挑战——面试!
在我前后,相信有很多人会和你分享面试的心得,所以,我以下的部分对复旦的同学更加有效一些。当然,面试这个东西的玄妙就在于很多时候标准的模糊,不同的面试官会有不同的问题,对相同的答案也会有不同的反应,当然,这也是面试挑战的地方,我的建议也有局限性,仅供参考吧。
OK,那么,我们现在开始。第一步当然也是非常俗套的来介绍一下复旦面试的流程,这个过程三家分晋——申请、个面、组面!我们一点一点来介绍,当然,后面的六章中也会涉及怎么对付这些该死的部分。复旦的面试过程中,最最最繁琐的就是他的申请,当你拿到申请表的时候可能会赞叹表格的印刷精美——说是表格,其实是一本小册子,大概有20页左右——但是,你很快就会赞叹,这些编写申请表的老师是怎么挖地三尺找到这些人神共愤的问题的,你没有办法,只能一个一个的对答,而且要相当小心。复旦被无数人痛恨的背景调查也全部依靠这份申请,所以其重要和严肃程度,我想就不必强调了。你要完成的内容主要有三个部分:
一、基本背景资料,基本和电视里审讯犯人时候要填写的差不多,当然,还包括了你从高中开始就读的院校以及你服务过的组织(我们的同学中很多来自政府和非盈利组织),以及这些组织的调查——包括规模、公司性质、所属行业等等。这个就是所谓的硬背景,如果没有特殊情况,我建议你如实填写,不要造假,甚至不要写错一个字。
二、主观问题,一般有6、7个主观问题在等待你,最开始的比较简单,比如介绍你目前工作的公司,你的职能,公司的组织结构等等(你可能觉得这些问题前面已经回答过了,但是这里依然会再出现,这就是我们所谓的“主观题”,我经常赞叹老祖宗留下的文字的神奇,即便是同样一件事情,经过这语言的润色,往往会有天堂和地狱的差别,其中玄妙我们稍候再聊),但是到最后的几个问题时,就不会这么容易对付了,我面对过最挠头的一个问题是“优秀的管理者都善于从错误中学习,请阐述你曾经犯过的一个错误,你处理的方式以及你从中学到了什么”。我曾经为了面试工作无数次的准备过这个问题的答案,但是我从来没有找到最好的,不过让我平衡的是,你很快也经面对类似的问题了——我这么想是不是太阴暗了?呵呵。
三、推荐信,原则上你只要找两个人帮你把表格中的信息填写完整,并完成对你的评价就可以了,但是依然需要小心翼翼。合适的人,合适的信息非常重要,其中玄妙,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我无法用语言或者权重的方式形容这个部分在整个背景评估中有多么重要,“非常非常”重要这个词可以提高你对推荐信的重视么?
第二个你要面对的挑战是——个面!简单的说,就是个人面试。规矩大概是这样的,两个人面对你一个——这两个人往往都是固定的组合,一个来自管理学院,另外一个是已经毕业的校友或者合作企业的高管——开始一个15分钟的聊天过程。当然,这到底是聊天还是拷问绝对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但是人们都说“剽悍的人生不需要解释”,相信大家都是牛气冲天,你就当作聊天好了。至于聊天的内容么,一般会先从你的申请材料延伸开来(面试老师会提前阅读你的申请材料)。不过,最近流行一个词,叫做“压力面试”,所以我实在不想为那些小概率事件的严重后果负责——据说有人被问到解释“蝴蝶效应”和“马斯洛需求理论”等等问题——所以你尽量不要猜测问题究竟有什么。当然,15分钟一般不会只有一个问题,所以一些基本的问题你还是应该准备一下:“为什么考MBA”“为什么选择复旦”“自己的职业规划是怎样的”„„如果你连这些都没有保证心中有数的话,那么即便你“死”了,我也只能说是死有余辜,不值得悼念。
第三个部分是最为微妙的——组面!人们喜欢把它叫做“无领导小组讨论”,一般的小组由5~7人组成,6个人的情况最多,共同对一个案例进行讨论(一般复旦提供的案例都是1页A4纸张的信息量,不论中英文,当然也有例外)。我们大概可以理解为这个题目中包含了三个关键词:无领导、小组、讨论。
所谓无领导,就是说任何想完全主导这次讨论的人都很有可能被无情的枪毙;但是,如果有人想要领导你,你发动“起义”,也很有可能被错杀。这个讨论的妙处就好像博弈论中的各种例子,大家处于一种竞争与合作并存的状态,当然也不是完全不能表现。假设讨论小组是一个篮球队,如果乔丹也在队中,即便他一言不发,也很有可能得到最多的传球和信任,当然,如果你不是乔丹,我建议你不要再那里一直高喊“把球给我”,如果你敢去抢队友手中的球或者想教训别人如何Play this game的话,很有可能直接出场。
所谓小组,也就是说大家共同完成一个任务,一个人的智慧非常有限,真实的工作也是如此,我们很少面对那些凭借某个英雄就可以拯救世界的工作了,大多情况下,团队的智慧都是顺利成功的保证,我之所以这么说,是希望你从心里觉得团队合作的重要性,起码在这次讨论中,你们合作的意义远大于竞争。如果你希望非暴力不合作,我相信那些面试官会告诉他们有多么“暴力”!所谓讨论,也就是说未必有非常确定的结论。很奇怪,我们这么多年的生活经验趋向于将讨论的路引向一个确定的结果,但这其实并没有必要,一个案例必须结合其当时的商业环境进行讨论,然而一页A4纸能涵盖的信息是非常有限的,这也就为我们进行多方面讨论创造了条件;同时,商业决定也很难有明显的对错区别,比如都是整合,郭士纳当年决定保持IBM的完整性,后来证明他的整合工作做得很好,大象今天依然跳舞(PC业务的出售那是后话);而卡莉对COMPAQ的整合就显得不那么成功,当然,这也是事后证明的不明智,如果站在当时的立场,整合的战略未必错误,很多时候我们都扮演着事后诸葛亮的角色。所以,我们要做的是不是决定对错,而是就可能出现的多种情况作出讨论,当然,我不是说大家应该分成对立的阵营,最终各自得出相反的结论,而是大家应该在讨论中形成清晰的解决路径。我们的总结很可能是这样的:“我们的结论是进入新市场,并执行这样几个战略;同时,为了保证在原有市场优势我们因为应该„„,为了保证能够在两线同时作战,我们考虑到这样几个决策必须马上执行:制定合理的人才储备计划,进行下一轮融资„„”而不是像这样的结论:“我们决定不进入新市场,因为其巨大的资金风险和回报压力!”„„尤其在讨论的初期,如果大家都形成了先入为主的结论,这会大大限制讨论的多元化,也减少了面试官为你加分的机会。
最后,推荐一些面试前可以参考的信息源:
时事类:电视可以看第一财经;报纸类可以看经济观察报、21世纪经济报道。这些都是我认为非常不错的媒体,当然,我说不错是因为他们比较全面,而不是说他们绝对的正确。你应该重点关注对重大事件的评论,吸取多方观点,形成自己思考问题的思路和对某些事件的观点。杂志类我会推荐《经理人》、《商界》和《哈佛商业评论》,当然,这个部分就是选读了,因为这些杂志都价格不菲,而且很多理论过于前卫和高深,未必对面试有直接的作用,是否要看,完全取决于你的时间和经济条件。
理论类:当时有很多人向我推荐罗宾斯的《管理学》,罗宾斯大叔的书虽然理论框架很好,但是由于太厚,而且需要系统地研究,考虑到所剩无几的时间,所以我想提出一些不一样的书目。第一本是Michael E.Porter 的《竞争战略》,书中着重于战略层面的研究,和我们面试的案例非常契合;同时我们经常提到的“五力模型”、“SWOT分析法”、“产品周期理论”、“三大竞争战略”„„等等常用理论里边都有论述和剖析,值得一看。第二本书是Peter F.Druker的《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任何一个研究管理的人都应该读Druker,而《卓》一书对于那些没有读过系统的管理得同学而言,可读性更高,我们经常说的“做正确的事而非只是正确的做事”就来自这篇大作,如何理解Efficient和Effective这两个词,对于面试MIT的同学也相当重要。如果能保证和这些信息的高密度接触,我想应该就差不多了,如果很多同学还有时间的话,可以读读这两年比较流行的书,主要有《兰海战略》《长尾理论》《变革之心》《世界是平的》(两部)《赢》《杰克韦尔奇自传》《基业常青》《从优秀到卓越》„„个人觉得其中有些理论有时候显得过于先进,造成了曲高和寡,在使用的时候应该相当的谨慎,了解为主,不要过度追新。
当然,面试是有规律可循,同时也是可以做准备的,后面的六章中,我们会讨论战术面的一些问题,以及应该如何看待面试,希望这些内容对你有用。有空的话,你可以参考一下。Good Luck!
雷之六章——诚信
我应该怎么强调诚信的重要性呢?我把这个话题作为六章中的第一章就说明了这个问题的重要性。诚信的重要性并不是因为他可以为你带来多少好处,而是因为违反这个原则有的时候带来的不仅是无法承担的高成本,有时候甚至是毁灭性的灾难,所以你一定要恪守这个第一原则!
在讨论如何应对在填写申请材料和个面的过程中你将面对的关于诚信的挑战之前,我们先来聊一聊我对于诚信的一点个人看法。首先应该明白我们聊的不是一个小孩是否应该对“狼来了”这个信息撒谎的问题,我们讨论的是高级而复杂的商业环境中是否应该诚信的问题,换言之,我们讨论的是Integrity而非仅仅是Honesty的问题,这或许有点玩弄文字游戏的味道,但是你应该知道这是有区别的。吉利汽车曾经做过一个汽车容量和安全性的试验,并就此大肆宣传,但是他们使用的是公司中等级最高的汽车,你应该可以理解这其中的哲学;华为的销售人员甚至了解客户子女的就学细节„„说个更加被公众接受的规则,我们每个人都曾经和合作伙伴在酒桌上谈论生意,这到底是否触犯诚信的规则呢?我们知道甚至有“国宴”这个词,可见全世界人都认可一起吃饭可以解决很多问题这个事实,而上面的例子我们都可以默认其可以纳入诚信的范畴。所以,对于诚信这个词的解读很多时候是充满了主观判断的,我并不想和你争辩诚信的边界在什么地方,但是很明显大家都知道有些事情是绝对不应该做的,尽管你将面对巨大的挑战,这也是考验你智慧得地方。你将第一个面对挑战的就是填写申请材料的时候。每个人都担心复旦恐怖的背景审核,我国家普通大学毕业,只在一家非500强公司有3年的经验,而且从来没有带领过团队„„我已经感觉我的名字在审核官的铡刀下瑟瑟的发抖了,我该怎么办?我的建议依然是遵守诚信的原则,如果在这个地方tell a lie,你就在Honesty的问题上犯了一个极度低级的错误。对于硬件背景这些无法改变的事实,永远都不要存有侥幸心理,否则的话,你就把自己放在执行绞刑的前排位置,你想知道那些血淋淋的历史地话,我可以信手拈来。当然,背景审核不仅仅是审核你的硬件背景,还有主观问题和推荐信可以挽救你曾经因为不努力或者烂运气造成的麻烦,而在这里适度包装并不违反诚信的原则,就好像我们的作文题,你可以把你的工作描述成“辛苦的干体力活”,也可以描述成“建造一栋大楼”,当然,也可以描述成“为当地人民的幸福建筑一座伟大的教堂”。这时,我们应该感谢老祖宗创造了深奥的文字。有这么一种说法,初级管理者看“深度”,中介管理者看“广度”,高级管理者看“高度”,作为一个MBA申请者,不管你是否担任过管理者的职责,你都应该知道你的未来大概是什么样子的,而你应该着重强调的就是后两者,从填写申请材料开始,你就应该把自己定位在中高级管理者的高度思考问题。所以,有实力的说实力,没有实力的说潜力,就算没有潜力,你起码应该展现出你的感染力,让老师相信,你曾经或者将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事情,你有良好的大局观,“今天你以复旦为荣,明天复旦以你为傲”这几乎是不可动摇的事情。只有这样,你才能赢得审核官的亲睐。当然,有个词叫“过犹不及”,如果副经理被包装成经理,这可能又是一个非常愚蠢的错误了。
填写复旦的申请材料是一个惊天地、泣鬼神的大工程,只有亲自体验,你才能体会的到。但是我想说的是这项工作带给你的并非只有麻烦,用积极的心态,你也可以从中收获很多。或许在这之前,你的人生轨迹已经被很多客观条件束缚住了,考什么样的中学、大学,进入什么样的公司„„即便“只要努力总有收获”是一句真理,但是客观现实是我们能够选择的往往比理论上少很多,而你要做的却仍然是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好好思考你从中考以来的人生——尽管那可能是10多年甚至20多年前的事情了——好好想想你在这个过程中的成败得失,不要欺骗自己(这是最没有难度的事情),认真想想你在这若干年中都学到了什么。只要你认真对待这份申请材料,你就会觉得你曾经做过很多“大事”,即便很多没有成功,你依然收获颇丰,这个过程是如此的自然,使得你在填写材料这几个晚上的时间升华了你曾经的岁月,信心也随之提升了。OK,那么我们基本达到了要求了。接下来你应该做的是对自己的申请材料了如指掌,我建议你在提交给学校前把材料复印,因为你个面的时候还将面临这个挑战。或许你还不适应这种站在人生的高度看问题的方式,所以对某些问题的答案还不是很肯定,那么多看看你的这些文字,坚信这是你曾经的工作和成绩。不用我强调,如果你在个面的时候出现了和材料矛盾的答案,结果将是毁灭性的。这也是我所谓的你在个面中面临的诚信挑战之一。
当然,在个面中你的诚信也将受到其他诚信方面的挑战。你能做的,仅仅是在主观问题上尽量采用这种高屋建瓴的思考角度,积极而全面得论述一个问题;在客观问题上,永远都不要指望有任何可以隐瞒的机会。请相信那些面试官们有很深的经验,尽管在某些问题上他们并没有你专业,录取的结果也会出现一些淘汰了高素质管理者的事实,但是他们识别人的功力是很深的,在他们面前说谎的成本是非常巨大的,不要冒这个风险。
在本章的最后,我们来讨论关于压力面试的问题,全部都是个人的总结,可能有不全面甚至偏激的地方,仅供各位参考。
所谓压力面试,个人理解为在短时间内挑战面试者的个人能力和价值判断,考验面试者承受压力的问题和处理问题的能力。所以问题也就这么两类:
第一类是挑战面试者的个人能力,一般都是挑战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判断力等等,例如“你如何知道全上海有多少机动车辆?”“你的公司生产一种产品,而最近市场份额和利润同时下降,请在1分钟内给出解决的方法?”“你眼前有一架飞机,如何能得知它的容积?”„„这些都属于此类问题,面对这种问题,除了平时多做练习,几乎没有任何解决方法,网上有很多解答方案,虽然没有哪个敢说自己是最好的,但是多多参考,并锻炼自己对类似问题的思考方法是唯一的捷径,如果能对问题做更细的分类,并总结同类问题的思考方式就更是上上之选了。同时,我们也应该强调那些考验知识面的问题不能归到这类压力面试中,我有一个同学在面试的时候被问到“是否知道财务三大表”,很显然,对于我这位做销售的朋友,这个问题显得过于专业了,这个时候除了声明自己在这个问题上知之甚少之外,我认为任何试图掩盖自己的方法都是不明智的,因为如果你说出了答案,并表现的比自己知道的还要多的时候,往往会经受接下来不止一个问题的拷问,应该说总有一个问题是你不知道的,所以,这是诚实的问题,而不是压力问题。我建议你的回答大致可以遵循这样的思路:第一,大胆承认自己并不了解问题的答案;第二,声明自己到这里来就是要学习这些系统知识,丰富自己的知识结构的;第三,告诉面试官,自己知道哪些,把面试官引导到自己熟悉的领域。其中,第三点尤为微妙,我相信无数过来人都向你阐述过引导面试官有多么重要,在这里就是应用之一。
第二类压力面试的挑战是直接挑战面试者的价值判断。这有点“说是就是,不是也是;说不是就不是,是也不是”的味道,一般经过几分钟的接触后,面试官了解了你的价值取向后,提出一些相悖的价值取向的问题,考验你是否足够坚定,要知道,意志坚定是高级管理者的一项重要标准,如果你在面试官的问题陷阱中表现得似是而非、摇摆不定,结果可能对你非常不利。类似的问题有“如果你不被录取怎么办?”“我觉得你不是很适合复旦啊!”“现在有一个政府工程,你知道关键审核人物相当贪婪,如果不送钱不可能中标,你怎么应对?”„„你曾经如此的坚信自己是多么适合到复旦来学习,你也多么相信如果你送上一个大大的红包,这样就触犯了诚信的底线,但是问题就是牵引着你向相反的方向妥协,怎么办?请相信,如果你妥协,唯一能得到快感的只有面试官,因为在你之前曾经有很多人对类似的问题抵抗过了,而你放弃了,虽然面试官没有我这么阴暗,但是即便是只有一点,他们依然可以从征服你这个事实中获得快感,倒霉的只有你。所以,这个时候你应该学会坚持自己的价值观,请相信 面试官都是在职场多年的资深人士,他们不会因为你的答案和问题引导的方向相反而给你扣分;唯一给你扣分的因素只有可能是你表现出的犹疑不定和无法对自己的答案给出合理的解释。当然,我并不是怂恿你和面试官作对,当他声明他认为你不适合复旦的时候,你的答案是:“No,sir.I think you are absolutely wrong!”,这并不能说明你是一个敢于坚持自己信念的英雄,相反,这只能证明你是一个不懂语言艺术的呆瓜!我建议你以这样回答类似的问题:阐明面试官得出类似结论的原因;承认哪些问题可以妥协,但是也有些问题并不像面试官想象的那样;提出一些有创新的解决方案。这里的第三点依然非常重要,你要知道面试官们每天面对3位数的面试者,唯一能让他们记住你的方法就是创新,通过认真的准备和练习,你可以学会这些内容,请相信我。
最后,还是请相信我,不要在诚信的问题上投机取巧,如果你曾经在这个方面犯过一些错误,那么,请以后尽量不要再犯,这是取得录取通知书的捷径。
雷之六章——创新
严格的说,我们聊的并不是一种新颖的创新,而是一种如何让你在面试中显得Special并给面试官留下深刻印象的方法,但是我还是以这个词为标题吧。谈创新之前,我们必须先聊聊思维的惯性。也就是大部分人包括你我,平时都是如何思考问题的。我们用炒股来举例子吧。任何一个炒股者要学的第一课都是如何止损,那些高手们会告诉你,我们做事的第一原则是“绝对不能亏损”,所以,当你出现亏损的时候请下决心止损。而这往往违反人类的天性,绝大多数人不能接受自己的钱包中的钱变少这个事实,这和被马路上的强盗抢走钱包没什么区别,都是不能忍受的。所以,很多人在股票跌破他们制定的止损价位的时候,依然没有割肉止损,他们的潜意识告诉他们这或许只是暂时的亏损,或许明天就会止跌反弹。事实证明,这些没有任何依据的潜意识往往都是错误的,在股市里能长期赚钱的往往都是那些敢于与这些潜意识长期斗争的精明炒家。
我举这个例子,是要证明一点:即便是金钱这般头等大事,我们依然根据这些潜意识做出决定,就更不用说那些后果并不是很明显的事情了。我下面就可以给你一个和面试相关的例子。我们很多同学热衷于询问那些已经录取的人如何面试,问题是如此的空泛,以至于他们只能得到类似这样的答案:
“好好准备,多模拟几次,把最可能问到得问题都提前保证心里有数!” “要自信!„„”
“注意细节!保持微笑!”
“职业装,这个就不用我提醒你了吧!” „„„„„„„„„„„„„„ 我想,你就算问100个同学,也很可能没有任何一个出乎你意料的答案。仔细想一想,我当时也问过很多人,即便这些回答统统都在我意料之内,但是我依然如获至宝,差点将这些话写成小纸条,夹到《圣经》里,每天对着烧香!今天回头来看,即便是这样的结果为什么还要热衷于不断的询问呢?我想大概就是因为心理的需要,这些答案让你觉得你越来越接近面试的“真相”,尽管这往往只是假象,或者说这些答案在实质上并不会推动你走向成功,人们依然非常热衷于此。甚至有人每问过一个人,就会在床头划下一笔,等到最后他的床头写满了“正”字,他会幸福的认为自己完成了一项大工程,而实际上他并没有离答案更近一步。幸运的是,大部分人都有这种思维惯性,所以,我们不必紧张的认为自己就要输掉比赛了,相反,这正是机会所在,如果我们能够领悟到这些问题的本质,并努力练习改善,我们就会在这方面有所突破。正如我前面所说,面试官每天面对3位数的候选人,思维和行为都处于一种极度的疲劳甚至是僵化的状态,如果你能有效创新,就能在他们的记忆中狠狠地记下那么一笔,成功地概率也大大提高。
那么,我们应该做点什么来改变这个事实。多多训练并勤于思考是唯一能改善的途径,关于如何勤奋的问题,我们留到下一章讨论,这里我们就来讨论一下如何训练,毕竟在知道了什么是正确的事之后,正确的做事也非常重要。但是由于面试的时候你面对的问题是在无法总结,我只能列举几个我曾经用过的方法和对付过的情况。
我们先举一个经常会发生的情况。我曾经参加过一次模拟的无领导小组讨论,这个小组的成员都互相认识,而且他们都是那种我们会成为“高手”的人,他们健谈,善于处理社交,而且都是TQ的明星人物„„然而明星人物凑到一起进行讨论有的时候并不代表天堂。第一轮观点陈述完之后,大家进入了热烈的头脑风暴式的讨论中。很不幸,这个小组中有一个同学的语速平时就比较快,结果在他短平快的发言带动下,各位的语速都节节攀升,一个30分钟的讨论在进行到20分钟的时候,已经有一些平时语速比较慢的同学开始出现语言不连贯的情况了„„结果可想而知,大部分人受到了牵连。这是很常见的情况,小组中一个人的语速很快,很容易被其他成员效仿,但是内容这东西很难效仿,结果大家都只模仿到了语速,因为大家以前的思维都是认为语速快意味着输出的信息量比较大,而大信息量意味着这个人懂得多,更容易入选成功人名单。这种想法其实并不可靠,大家都没有去关心输出的有用信息有多少,很多时候有些语速快的人只不过把一个观点颠来覆去的说而已,并没有输出很多新观点,如果在小组讨论的语速越来越快的时候你能够稳住阵脚,把速度降下来,这无异于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于将倾,绝对会让面试官有耳目一新的感觉。这种创新并不是让你表现得多么异于常人,而是说当大家都陷入平时错误的惯性思维的时候,你可以保持清醒的头脑,这就已经足够的Special了。
一种情况来自个人面试,这种情况比较棘手,因为组面中如果无话可说,你可以选择先倾听别人的观点,但是个面就没有这么好的运气,你必须对面试官的问题作出快速的回应,否则就可能遭到质疑。这个部分,我的创新建议在于突破问题的限制,我们习惯于回答A、B、C、D、E,因为这就是题目给出的选项,这是大错特错的,如果能够给出一些选项之外的答案,就能得到一些创新加分。举个简单的例子,面试官问“中国股市长期走牛你认为好还是不好?”还有一种比较隐蔽的问题,例如:“你对人民币的升值怎么看?”这些其实都是选择题式的问题,我们习惯于回答好或者不好,然后为自己的观点提供证据。这就没有给面试官留下任何新观点,因为他在你之前可能已经问过很多人这个问题,而他们的答案可能和你别无二致,就算你的论述相当有道理,但是没有给面试官留下任何印象。我们回答的问题是关于现实世界的经济问题,这些问题非常复杂,没有固定的答案,而你并不是被请来提出对策的专家,所以不一定要得出明确的结论。如果可以,我建议你的回答中应该包括这样几个要素:不要非常直截了当的回答Yes or No,分析形成问题的各种因素(尤其是结合国情得出的一些特别原因),提出这种情况的好处和弊端,针对好处提出维系的办法,针对弊端提出改善的建议,如果一定要得出结论的话,可以说自己倾向于哪一种看法,但是另外一种也有道理。请记住,一扇门除了推开也可以拉开,即便推不开也拉不开,你还可以选择别的门,进入房间有很多办法,不要被那些问题束缚住了思维。另外一种情况依然来自小组面试,很多同学在讨论中无法提出更多的新观点,这对评分比较不利,解决的途径并没有很多,最重要的就是多多练习,形成良好的直觉。但是案例讨论中的创新并非没有练习的方法。我总结的这种方法来自复旦案例本身的特点——信息量小。复旦给的案例是一页A4纸,所以涵盖得信息量是很小的,但是我们大部分人的惯性思维都是问什么就答什么,这种头痛医头得思维大大限制了我们的创新,如果能就案例中一些没有提到的信息进行分析,可能是大大的亮点。分析当时的商业和政治的大环境是个很好的办法,因为一般复旦提供的案例这方面的信息都极少。举个例子,HP曾经有一个微硬盘项目夭折了,这个项目现在看起来有很多错误的决策,但是如果我们回到那个年代,那个环境,就可以体会到当时的管理者为何会有这样的决定,并对他们多一点理解。一般我们分析商业案例的时候都会从几个方面入手:大环境(包括政治和商业环境)、公司在环境中的地位以及公司对自己的定位和营运目标、公司的人力资源(尤其是那些例如CEO的关键人物)和财务状况、竞争对手的情况、供应商和客户的情况、对未来的推测„„当然还有很多(这些信息在Michael E.Porter的《竞争战略》中都有阐述,这也是我前面推荐你看这本书的原因),如果你能够就案例中对这些信息没有提到的部分进行补充阐述,一定会得益很多。当然,我是建议你有所补充,并不是说专注于这种创新,你必须先就大家和你自己得出的常规观点进行讨论后才能讨论新内容,这才是得胜之道。
总的来说,创新也没有捷径,只有反复的练习,只有不停的进行头脑风暴,把自己针对一些问题和案例的发散思维练习到更高的层次,你才能轻松的给出很有新意得答案。在这一章的最后,我们来介绍一下无领导小组讨论的一般讨论过程。
复旦的案例我们已经介绍过了。一般情况下,大家会围坐在史带楼的一个案例室里,老师宣布讨论开始后,我们可以大致把讨论分成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我们可以称之为观点陈述,经过之前的案例阅读,每个人都会对案例形成一些观点,当讨论开始后大家会发表自己的看法,一般情况下每个人都有一次发言机会,在每个人都陈述完之后才进行第二轮,当然,也有例外,当某些同学非常紧张以至于无法发言的时候,就会有人把话题接过来进入第二轮发言。这一个部分每个人的发言都在60秒左右为宜。接下来我们介绍最后一个部分,案例总结,我们把中间的部分留到下面讲,因为那个比较重要。不出意外地话,不论中文班还是国际班的同学,这个总结都是英文的,时间大概是5分钟,大部分情况,老师会在恰当的时候提醒大家该总结了,你大概有50秒的发言时间,但是如果是英语你可能就没有那么多话说,所以这个部分你还是要多练习练习。
最后我们介绍第二部分,这个中间部分才是真正的讨论。那些在公司里经常进行头脑风暴的同学一定非常熟悉这个,大家你一言我一语的就案例以及前面的同学提出的观点发表看法,这里没有顺序可言。这个部分非常微妙,你们的博弈关系在这里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如何在合作的前提下表现自己显得尤为重要。这个部分我们大概有20分钟时间,也就是说平均每个人有3分半左右的时间,如果你的发言大大的多于或者少于这个时间都不是很好,而且根据我的经验,每个人最起码应该把这三分半分成四次用掉,否则的话,就根本不是讨论,而是年终会议时各个部门经理陈述部门业绩的模式了。比较好的情况是大家尽量把发言时间和次数平均分配(当然这是理想状况),每个人最好有5~7次的发言机会,并形成良好互动,如果大家都像平行线一样的各说各话,结果往往也不那么让人满意。
当然,这些总结都是我经过的一些面试经验的总结,并不代表所有的情况,仅供各位参考。最后还是祝你好运。
雷之六章——勤奋
如果说有捷径让你直接通向面试成功的终点,那就是勤奋。俗语说知易行难,不论什么优越的战略战术,成功的关键最后都会落在一个“行”字上。我从基础班就在这里学习,直到面试辅导班,应该说在TQ认识的同学算比较多的,我的感觉是除了那些极少数天赋异禀的天外来客之外,大部分同学的能力、思维模式和表现都差不多,优缺点此消彼长;更何况真正能够大大提高学习效率的方法并不多,能够在短时间内把你改造成面试高手的方法就更少了,所以说,成功的人往往都是那些勇于不断执行的人。
个话题过于古老,而且过于老套,以至于我把它当作一个标题的时候,甚至不知道该写什么,我唯一知道的是如果你想在面试的竞争中胜出,勤奋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我们只能简单的聊聊在笔试以后你到底有多少个地方需要更加勤快一点好了。
第一个挑战来自申请材料,如果不出意外,你现在应该已经拿到这份资料了,可能正在思考如何填写,我建议你最好不要着急直接往正本上写。草稿这个东西我很少用,但是关键时刻这是唯一保险的手段,不用我强调,你也知道干净整齐的书写对于审核是多么重要,作文试卷甚至有卷面分,所以这绝对不是在开玩笑。填写的原则我们之前已经说了,那么唯一要说的就是你多次的修改,动用你想得到的一切资源帮你把那些主观问题反复修改,多方面听取意见绝对是有好处的,我记得我当时起码把最初的稿子改了7遍,其中有两个问题完全推翻重新写了两遍。我尤其要提醒那些硬背景已经不是很好的同学,如果你已经在某些方面落后了,还不想付出更多的努力的话,那就真的没救了。可能你听说了无数人在提交的前两天每日熬夜到凌晨2点,最终成功有惊无险入选的神化,但是你忘记了那些人的可能有你不能比的强大背景,没有绝对的把握的话,最好提早动笔。你起码要认为这份最终稿件是自己付出了最大努力完成的,千万不要终日而思,却从未下笔。
我们有理由相信,人如果没有强大的动力,都倾向于懒惰,所以这是我们努力的方向,为了能够达到目标,我们必须时时刻刻与懒惰斗争。有个词叫拍脑袋,我发现我在准备个面的时候就是这样的,随便上网搜索一点问题,然后大致看一下就觉得自己有对策了,其实这完全可能是我自己拍脑袋拍出来的幻想。这也就导致我在复旦个面的时候表现的并不好,好几个问题答得很糟糕,以至于在等待结果的那几天都是紧张异常。所以,我建议你多下点功夫在个面上。有些同学平时的工作和人打交道的机会不多,而且本身又比较内向,这就需要多一点的训练,这需要对自己坦白,我们不能拍脑袋就觉得自己很适合复旦,有些时候即便我入围了,我也不能100%的肯定我就是那么的合适,更不用说还没有入围的朋友了。在个面的准备中,你起码应该在3个方面做准备:第一就是着装,如果说其他方面都很难准备的话,一套标准的职业装起码应该是该有的,如果有条件,最好是定制,请精心挑选,因为一套好的职业装起码可以跟你5年,多的甚至可以10余年,而且,如果你有这个信心的话,也可以相信这也是你以后职业的需要,所以并不能说是只为面试准备的,至于如何穿我后面会大概介绍。第二点是自己的言谈风格,坦白讲,我并不认为一个30岁左右的人这方面可以在短期内有多少质的改变,但是如果你够勤快的话,起码可以有一些提升,每天照着镜子发表一个30秒的讲话,反复练习,让你的亲戚朋友多帮你指点修正,请相信,不管他们是不是面试的高手,但是对于行为举止这东西,所有人的感觉差不多,只要你能让他们觉得舒服就好。第三点就是大工程了,你要准备那些可能被问到的问题,问什么我们在文章的最后准备,这里,我必须先说一点,这是最考验你的耐心的地方,你起码应该为自己准备100个以上问题的答案,并进行问题和答案的分类,而且多动笔,不要只是凭想象,这大大有益。关于个面,我们先说到这里。
至于组面么,就更加没什么技巧了,你唯一能做的就是一有时间,就找上起码5个人进行模拟。多去搜索一些案例,我曾经在TQ的网站上挂过7、8个中文案例,你可以去找找,虽然都是虚拟案例,但是都是比较有实用价值的。关于案例,经常模拟,可以达到两个目标:其一,如果你多找不同的同学模拟,你会遇到很多情况,到时候对于实际面试的时候出现的一些特殊情况起码可以做到处乱不惊。你第一次模拟的时候就会发现,一个小小的讨论,当这些在合作中竞争的伙伴坐到一起的时候,再加上紧张的刺激,情况和你想象的大相径庭;而且有时候你会发现有些时候你会对坐在你对面的老兄相当不以为然,甚至跟自己说:“OH,MY GOD,我怎么能和这种人做同学,真正面试的时候千万不要让我和他分到一组,感觉实在是糟透了。”我不是危言耸听,有些时候确实有人有过类似的想法,多多模拟可以克服你这种“大惊小怪”的心理。其二,经常地模拟可以开拓你的思路,遇到的案例多了,你自然会得心应手。我们的案例大多是和市场有关的战略决策,要求你站在公司和大环境的高度进行分析,一般会是评价公司的现状、分析成因、评价战略的优劣以及为公司的发展提供思路等等,多次模拟后你就会有思路的。我去年准备的时候,很多学长就向我形容过他们模拟的情景,我很有共鸣的一句就是“到最后的时候,我看到案例就很想吐!”这是真的!
这一章的最后,我们来聊聊应该为个面准备哪些问题的答案好了。我把他们分为五类。
第一类是基本问题。复旦的个面95%+是从自我介绍开始的,一般1~2分钟,如果你没有经常发言的经验,我建议你准备一个大概的草稿,因为你可能根本不知道在紧张的条件下,你在这么长的时间里可以说出多少话,实际上可能和你拍脑袋的结果很不一样。当然,也不要死记硬背,我曾经遇到过一种情况,一位朋友把自我介绍背诵得熟练异常,有一次我们在公车站模拟,他刚说了大概30秒,有为美女向他问路,短暂交谈后,他居然接着上边继续背诵他的自我介绍。美女当前,他居然没有一点点磕绊,甚至没有问我他刚才讲到哪里,严丝合缝的程度就好像精密螺丝,这就有过犹不及的嫌疑,让你准备,但是不是死背。其余的问题也很容易想象,你可以自己列一张表格:为什么选择复旦?为什么考MBA?有什么职业规划?打算怎么度过两年的学习生活?学习与工作或者生活出现矛盾怎么处理„„这个部分还有一些挖老底的问题你应该多注意,大多是和你大学和工作期间的绩效有关,这有点像我们的小学作文,你在大学做过的最有意义的事情是什么?你在工作中取得过什么好成绩?你大学最大的收获是什么?这也是你要准备的,而且这个部分更加重要,它们都证明了你最近几年是否有积极向上,你最好为这些问题准备好答案,最好是鲜活的实例并佐以精确的数字,如果你能说明你在过去一年曾经为部门创造了多少价值、拿过多大的订单或者节省过多大的成本之类的,这显然是上上之选。就算没有数字,你最好也准备实例,不要让老师觉得你浑浑噩噩的渡过了多年时光,没有留下任何回忆,面试无难事,最怕无心人,你千万不要做无心人。
二类是比较简单的知识面类的,其实,我并不主张多看很多这方面的东西(个人建议而已),理论知识如果没有实践很快就会忘记,当然,如果你有空可以准备一些最基本的,比如:财务三大表是什么?SWOT理论、五力模型、马斯洛理论、科特勒的营销知识、罗宾斯的一些管理初步知识等等,知道多一点不是坏事,当然,大家的时间都很有限,这全看你自己了。
第三类是实事评论类,这是很容易被问到的,比如你对人民币升值怎么看?你炒股么,怎么选股?你对中国A股市场有什么看法?对于最近的一些大型收购案有什么看法?对于最近召开的重大会议和国家发表的重要文件有什么看法„„大概就是这样,这些问题也很有趣,不过被问到这些也是你的机会所在,如果你能提出一些新颖的看法,加分会大大地有,这个部分不同于第二类,你没有机会说我不知道,所以一定要说点什么。你唯一能做的就是平时多关注财经媒体,当然,如果你觉得你未来会是一个合格的MBA和管理者的话,这也是基本的要求。
第四类和第五类是我们前面提到过的两类压力面试问题,之所以分成两类是因为他们确实很不一样,对答的原则我们之前已经讨论过,这里不再赘述,你要把你能想到的以及在网络上能搜索到的都做一下总结归类,你不能穷举所有的问题,但是针对某些大类做统一的应对是可以做到的。
OK,勤奋这个话题确实没什么好说的,我只能提醒你,不要拍脑袋,多做功课,只有这样才能接近成功。
雷之六章——宽容
这一章我们来聊聊宽容,个人感觉这很重要,首先,宽容是一个高级管理者必备的素质,当然,这有点扯远了,但是应付面试的话,你的确需要那么一点点宽容的态度。宽容这东西不能用有没有来描述,但是你也无法量化它,所以,你只能尽量做的更好,而且,这会潜移默化的影响你在面试过程中的很多行为,也会让你受益匪浅。宽容的前提是理解,我们应该对现世中的人事物抱着一种理解的态度,我们就一个一个的来聊。
第一个要聊的是面试本身,我们每天都在准备这个,却没有很仔细的了解它。其实面试就是一种考试,只不过是利用大家面对面交流的方式来进行考察罢了,考察的主要是你的行为举止和待人接物的本领,以及透过这些反应的价值取向。所以,总的来说,这种考试有其不可避免的缺陷,首先,考察的内容每一项都是很难量化的,其加和的结果就更加难以衡量衡量,尤其是被录取的最后一名和未被录取的第一名,期间的玄妙我们只能用运气这种词语来解释了;其次,即便这些都可以衡量,我们考察的模式不过是通过申请材料、个面和组面的模式,很难有精确的结果,即便是像《赢在中国》如此复杂的评审规则和过程,以及那么高标准的评审团队,其结果也经常被质疑,更不用说我们一下子选出来的是几百人的规模,难免有一点差错;再者,我们的考核时间也非常有限,复旦的个面是15分钟,组面为30分钟,留给面试者表现的时间是非常少的,在45分钟的时间里考察一个人称为合格甚至是优秀领导者的潜质,这是非常难的。所以,面试本身有其资源方面的限制,但是我们也很难找到更加合理并有效地方式来进行选拔,所以,作为应试者,我们应该对此本着一种宽容的态度,这本身就是一种积极的心态,这种心态会让你面对很多苛刻的问题和情况是显得镇定自若;相反,如果你本着一种挑剔的眼光来应对的话,我都可以想象遇到一些特别情况时你暴躁的态度,这就对你非常不利了。
第二个要谈的是对实事的宽容,我们生活在一个非常现实的世界,每天都发生很多不尽如人意的事情,除了以积极的态度面对,我们几乎没有任何选择。虽然发牢骚是每个人都会有的,但是我们应该知道虽然那会让我们短时间里心里感觉舒服一点外,几乎没有任何作用了,所以,如果你想发,我能理解,但是要把握时机,起码在面试中间是不能发的;而且这种行为最大的危害就是:习惯了发牢骚的人,想法会保持惯性,对任何事情都喜欢抱着一种挑剔的态度。如果在面试中,被老师问到对某些事件的态度的时候,你这种想法就会不自然的流露出来,对你的危害我想就不用明说了。
第三个要聊的是对合作伙伴的宽容,组面中你会遇到这个情况,你可能听很多人说过一个合作的很好的小组全部录取的例子,也可能听说某些小组因为某个害群之马而全部折戟沉沙的惨痛教训,所以更应该小心应对。可能你们小组中有个朋友滔滔不绝的发言,发言时间和次数都严重的超过了他自己的份额,这一点实在是无法让人忍受,但是你不能采取那些激烈的方法进行公开对抗,那无异于自杀,我们应该采取那些缓和的方法,提醒这位朋友他可能说得太多,甚至在如此多的发言中他只贡献了一点点创意,却占用了大量的时间。即便这样,我们还是应该宽容的设想,可能是因为他们平时并没有参加过类似的讨论,而且工作中与一个小组进行讨论的机会也不多,所以他们无法把握自己在单位时间内输出的信息量,尤其在这种紧张的情况下,思维的不连续也会造成他们的发言严重占用时间却贡献甚少,我们应该理解他们,这会让我们在遇到这种情况的时候显得不那么激烈,而对于那些平时就滔滔不绝的人们,就更加不必大动肝火,请相信面试官们会用结果惩罚这些只顾自己表现得人们。当然,还有一种情况恰恰想法,有一些同学可能突然间有点紧张,在组面中表现的很差,很少发言,这也会让面试官觉得你们小组是否有孤立弱者的嫌疑,同样不利于对各位的加分,所以,我们同样应该本着宽容的态度,适当的提示,并给他们留出机会表现,有些时候甚至可以创造一些相对简单的问题点名提问,当然,这需要处理的很有技巧,如果你没有把握最好不要使用,在实际演练的时候你可以试试看。但不管怎么说,本着一种宽容的态度都是大有裨益的,这可以让你的面试显得格外顺利。
下一个要谈的是对于面试官得宽容,当然这个形容有点奇怪,但事实确实是这样的。不管面试官们多么技艺高超、阅人无数而且资历甚高,他们依然是普通人,他们要进行连续1、2天的面试工作,而且他们也有很大的压力,他们要在极短的时间内考察应试者那些难以衡量的指标并进行打分,而且要承担招错人的风险,这种高强度和高压力的工作是非常有挑战性的,所以,作为面试者,如果能又一个宽容的心态参与其中,效果会好很多。我们应该积极配合工作,完成老师对我们的面试,俗语说“与人方便,自己方便”,如果你确实做到了让面试官觉得很开心,结果也对你大大有利。这也是我在本章的最后部分要与各位讨论的话题——如何在个面中引导面试官并达到良好互动。
我们上边已经讲到了面试官的压力来源。那么请在设身处地的想一想,一天如果面试30个考生的话,两位面试官要准备多少问题呢?哦,当然,他们当然不用每个人都准备不同的问题,但是那些相同的问题如果达不到区分人的目的话,他们就会觉得为难了,他们也渴望更多的了解眼前的人,并尽量少作出错误的决定,毕竟不让你进入大名单没什么难度,但是也不会为面试官带来任何好处。这也是我们的机会所在,如果我们能够在短时间内让老师全面的了解我们,并且把自己很好的归为老师的“优秀”名单中的一员,岂不快哉?那么,第一原则就是你要保证自己能够输出足够多的信息量,如果每个问题都回答的非常简单“是的”“没错”“我不这么认为”“我相信我绝对适合”,那无异于给老师出难题,因为他根本无法根据这些答案区别你和其他同学,而且要想出更多的问题来引导你提供更多的答案。所以,你有两个地方需要努力:第一是在保证和老师有足够的视觉接触的时间内提供足够的信息量,试想老师已经问了10多个问题了,结果计时钟就是不响,这意味着他要继续问下去,但是人都不想再问老问题,想新问题又那么的困难,你们三个人就会陷入一种尴尬的境地,而且你们的15分钟也过得非常没有效率,如果老师问问题的时间超过了1/3,我几乎可以给你一个糟糕的答案了,这是你的面试,你要多说话,这很重要;第二点是你一定要保证自己不是在翻来覆去的说同一个问题,你的每句话都很有含金量,让他们了解你的诸多优点,而不是要他们通过问题一点点慢慢的发掘。做到这两点,可以让老师也觉得你们这15分钟过得相当快且顺利,结果当然也就对你非常有利了。
这是互动的一个方面,关于互动有一个比较特殊的情况,我称之为“坦白从宽”,也就是说在老师提出问题之前,直接和盘托出答案,这可以避免很多麻烦。举个例子,如果老师问你对一个问题的态度,问题是你对某某问题的看法是乐观还是悲观的?那么很显然,如果你答完你的态度以后,要陈述你的原因,不要等老师问你为什么这么想或者通过表情示意你说出原因,你就应该主动坦白,而且,如果你的状态好,还要在这个问题上多多陈述,你的原因可能包括这种情况的成因尤其是历史原因,你形成这种观点的几种作用因素,全面陈述一个问题,而不是简单的回答,这可以让老师减少提问的压力,也展示出你是一个思考全面的应试者,好处多多。当然,有些问题比较隐蔽,但是你依然会发现其中隐藏的下一个问题。我举一个我真实面试中的例子。老师的问题是让我阐述一下自己的职业规划。我的目标是做一名出色的咨询师,并在咨询业发展下去,所以我的答案包括了以下几个部分:我为什么选这个行业,自己有那些优势和劣势,咨询业的现状以及面临的挑战(尤其是很多国外著名咨询公司在国内出现的水土不服的现象地分析),咨询业的未来(尤其在中国的未来)。这样做有除了减少老师提问的压力,大大延长了我的发言时间,同时也减少了老师继续就这个问题发掘更深问题的可能(很多国外著名咨询公司在国内出现的水土不服是很可能被质疑的一个问题),如果老是就某个细节继续发问的话,很可能接下来面试者就比较遭殃了。
还有一个方面就是引导老师的方法,我称之为“关键词引导”。一个老师连续的工作,很可能不能100%关注你发言的每个词,所以那些关键词很可能就是他们发问的导火索。再举个实际的例子,我有个朋友面试回来和我说她的面试100%和她的具体工作有关,后来我知道她的工作是在PHILIPS做供应链管理„„你能够想象吧,“PHILIPS”和“供应链管理”这两个词在自我介绍的环节中出现以后,结果当然是就这两个词开始发问,所以这两个词就是自我介绍中的关键词,当然,她的例子比较极端,她的面试整个都和工作相关,但是也很充分的证明了一点:如果某个关键词挑起了面试官的兴趣,结果一定是被深深地发掘。这就要求我们做3方面的准备:
1、在自我介绍中就准备足够多的关键词,这些词大多可能是比较被关注的事件、行业或者管理方面的新兴词汇,引导老师向这些方面发问;
2、为这些关键词准备足够的答案,再拿前面的例子讲,老师很可能问“PHILIPS的供应链管理有什么特点”“你对供应链管理怎么看,它在企业管理中的地位如何?”“你在这方面做了多久,有什么突出的成绩么?”如果你有足够好的业绩,当然是准备足够的事例和数字,另外,你要为这个管理的新兴词汇准备一些自己的看法,如果你没有足够的业绩或者比较踏实而新颖得看法,我建议你在回答问题时回避这些敏感词汇;
3、准备一些自己比较熟悉的词汇,你在这方面比较擅长,所以,当老师的一个问题难住了你以后,你要在回答得时候透露出一些这方面的词汇,引导老师到你熟悉的领域,不要在自己不熟的领域纠缠。当然,谈这个问题的时候,也要提醒你,不管什么关键词,都不适合被深挖,你再强,也只能陈述拟的观点,如果不被老师认同的话,结果也很不利,更何况我们本来就生活在一个价值取向多元的世界。所以,不要让老师的兴趣在一个问题上被极大的挑起,如果你发现就一个问题已经被问了三个递进式的问题的时候,一定要抛出一些其他方面的关键词,引导面试官到其他领域,你只有15分钟,即便你对这个问题的认识很深刻,但是在短时间内让别人认同你,都是有难度的,不要恋战。
好了,大概就是这么多,请现在就开始酝酿你宽容的情绪,这不是一个完美的世界,很多不如意的事情会发生,那么,就让我们深呼吸吧,不愉快会过去的,加油!
雷之六章——自信
这一章我们聊聊自信。毋庸置疑,自信的人在面试中表现一种由内而外的坚定,这往往可以赢得面试官更多的支持,想象你和一位目光游移不定,说话犹犹豫豫地人说话,你自己都不知道该如何取舍他的观点,这种谈话一定是不那么舒服的,所以,自信就显得相当的重要。
自信来自实力,这一点是有共识的,但是可能你和刘翔的速度确实有差距,这一点也很难改变。所以,我们讨论的不是要你如何超过别人,我们只能谈谈如何在这极短的时间里提高自己,通过自我成长来建立自信。从笔试结束到正式的面试,你大概有50~70天的准备时间,其实并不短,好好把握,你可以取得很高的进步。木桶原理人人都了解,那么我们能做的就是从自己的短板开始进攻,只有这样才能让你短时间里体会到成长的快乐,否则的话,你可能要付出很大的努力才能有所感觉。当然,对你的强项也要有所体会,保持这些优点,如果说克服缺点是保证你不被淘汰的秘籍的话,保持优点就是让你顺利晋级的法宝了。我们接下来就来逐一考察有多少个要点你可以进行改进。
第一点可以聊的就是着装,这几乎是最容易改变的,大家穿上职业装后,自然而然的就会觉得自己变得专业起来,这是人之常情,你要好好享受这种感觉。至于什么样子的着装才算标准,我想大体的外观大家都是有共识的,新闻联播里国家领导人会面的时候穿成什么样子,你就照那个样子穿就好了,你的西装可能没有他的好,但是远看起来应该做到效果差不多才对,这一点就不用反复论证了。但是我们也有几个小问题:第一、你面试的时候可能天气还是有点寒冷,所以,你要为自己准备一件外套(这一点对穿裙装的女生们尤其重要),这个外套也最好职业一点,不要穿那些休闲的服装,因为到时候很可能你带着你的外套进面试间;有些同学为了避免穿外套,在西装里加了羊毛衫,这其实是不标准的穿着,如果确实需要,我还是比较建议你准备一件外套而不是羊毛衫。第二、你的鞋袜是一个很容易被忽视的环节,皮鞋一定要提前擦亮,如果当天是雨雪天气,你最好在进入史带楼后把鞋子再清洁一遍,没有特殊情况最好是黑色正式的皮鞋,不要穿其它颜色,更不要休闲皮鞋,如果你特别重视买了新的皮鞋,那么请在面试前起码穿一两次,保证合脚;袜子的部分没什么好说的,对男生而言,绝对不要穿浅色的袜子,最好是长黑色袜子,最好的状态就是和你的皮鞋一样颜色,不论你什么姿势,也决不会露出腿部的皮肤来,当然,最好你的袜子上也不要有颜色鲜艳的标志,这很不美观;对于女生而言,袜子就是丝袜,尤其穿裙装的时候,要选择质量比较好的丝袜,这是初春时节,所以不穿丝袜和穿类似渔网袜之类的火热装扮都是不明智的选择。第三点就是配件,男女通用的就是手表和皮包,不要卡通或者数字手表,如果你确实没有就不要戴了,其余的都可以适当搭配,皮包的部分整洁、正式就可以,千万不要用你那些磨得好像从战场上带回来的战利品一样的包,这除了为你扣分没有任何作用;男生大概做到这些就可以了,对女生而言可能就麻烦一点,女生还有两点可以选择,首饰和化妆。对于首饰而言,简洁、大方的首饰都可以选择,例如项链、耳环、手链、戒指(如果你结婚的话)当然都是可以的,最好能显示你的干练和成熟,如果过于华丽的首饰,我建议你等到Party的时候再拿出来,什么样才叫华丽呢,如果你的项链和耳环上有超过1毛钱硬币的缀饰或者你的耳环超过了1元钱硬币的直径的话,最好还是不要戴了,另外就是最好不要戴非金属饰品,这些情况我在面试的时候都见到过,所以还是提醒你避免;至于化妆的部分,建议简单化妆,可以在两腮和眼睑部分少量上色,加上淡色的唇彩,过量彩妆就不属于建议范畴了。好了,大概就是这么多,正式面试前你起码应该演练两次正式的装扮,保证自己当天不会因为装扮太过正式而显得不自在。相信你在镜子中看到自己后会增添一点自信的。
第二点可以改善的是语言表达,我们大部分人的普通话水平都基本定型了,但是仍然可以适当的调整。有几个训练发音的办法,我推荐一个我用过的:每天读报纸30分钟,尽量保证吐词的清晰和标准,如果你有这个毅力,开始的15分钟可以咬着筷子进行,后15分钟拿掉筷子练习,坚持一个月,起码可以保证你在面试的时候有所提高。另外,关于讲话的时候是眼神接触这个也需要练习,可能有些人平时很不适应这一点,有时候甚至觉得看着别人的眼睛说话会有些尴尬,这也不奇怪,但是适当的眼神接触可以让人有被尊重的感觉,而且会让大家都觉得谈话是在双方良好的互动中进行的,当然这部代表你是在盯着对方的眼睛说话,什么事情关键在于适度,经常练习你会把握好其中的度的。
第三点可以改善的就是你对某些问题形成的创新观点,如果你已经在前期准备的很好,对某些热点话题有了新颖的观点准备发表,可能就会热切的希望在这些问题上被提问,这也是一种自信的表现。另外,为自己的发言准备几个“段子”,大家都知道新东方老师的课程上都有准备好的“包袱”,来缓解课堂的气氛,你当然也可以,有时候1、2个精彩的段子会让你觉得面试进行的顺利且迅速,不知不觉地时间就过去了,大家都聊得很开心,这样的话,你被录取的概率就增加了。当然,也有两点需要注意:第一是你的段子一定要自然,不要让大家觉得你是非常刻意的挤出一个段子;第二是段子就好像菜肴上的佐料,不能喧宾夺主,1、2个已经可以达到很好的效果,即便你是一个非常幽默的人,也不要让整个面试过程像笑话大赛。
第四点我不知道你是否相信,但是我还是拿出来分享一下。这有点像自我催眠的方法,就是你每天记录自己一些细小的进步,并对着镜子说上若干遍“我很强,我可以”之类的话,如果长期坚持,这种方法已经被证明确实可以提高人的信心,但是其过程之复杂,我不太相信这个方法适用于大部分同学,如果你足够有毅力坚持,这倒是个不错的办法。不过有一个类似的方法,我建议你可以每天拿出自己的申请材料复习一遍,我们之前聊过,这份资料你是适度包装过的,所以你可以每天看上几遍,这样自然而然的就会形成对自己以及自己从事的工作的认同,这也是一种建立自信的方法,这一点你总可以做到吧。
好了,自信的道理也是如此的浅显,所以,也没什么可说的,最好的建立自信的办法就是提升自己,只有通过勤奋的努力,你才能成功,不要妄图有任何捷径可走,也不要偷懒。最后我想说说自信的一种特别的情况,那就是不要轻易的改变自己。
我先说一个自己的故事,我大二的时候是学院辩论队的选手,那个时候刚好在打全校的联赛,上届的选手是我们的教练,在模拟练习的时候,我们曾经被教练的反驳打得体无完肤,他回答得如此之好,以至于不仅赢得了全场的掌声,更奠定了他们胜利的基础。我钦佩不已,回来也整理了那些个段子,准备在正式比赛中使用,但是我并没有把它们真正变成自己的表达,结果你可想而知,比赛的时候虽然被问到同样的问题,结果我的表达有点邯郸学步的味道,没有赢得期望的效果,而且可怕的是我们输掉了那场比赛。
所以,我想提醒你的也是,千万不要轻易的改变自己,除非你已经非常认可这种改变了。尤其是那些细节,我们经常可以听说细节是魔鬼,面试的成败都决定于某些细节,这确实没错,但是如果你被这些细节束缚住了手脚,却可能只会得到相反的结果。举几个例子,有些同学平时并不习惯打领带,结果当天却把领带打得非常紧,这可能就是非常不明智的改变,如果你并没有适应,要么你平时就开始适应,要么,你当天只能把领带打得松一点,甚至不那么正式,如果因为这个影响了发挥,就真的得不偿失了。还有一些情况,比如,你在模拟练习的时候,听到了你的同伴或者指导者对某些问题的回答非常精彩,那么你就应该反复练习这些问题的回答,直到把那些答案变成自己的表达,否则的话,你很可能和我犯同样的错误。你可能听说了无数个面试时的关键细节:进门要如何向面试官问好,该如何坐、如何站,该如何眼神接触,离开的时候把椅子归位,和老师握手道别„„当然,这些都是被前人总结了无数次的经验,能做到很好,但我个人觉得大部分时候由于应试者过于紧张,以至于我们都投注了过量的注意力在这些细节中,如果你因为个面结束的时候没有把椅子归位而非常紧张,甚至影响了自己接下来的面试,那就是在太冤了,千万不要让一些小细节影响了发挥。那些面试官并不是追求完美的狂人,他们也应该相信做大事者不拘小节,如果你仅仅在一个小问题上表现得不好,他们还是会给你机会的;当然,我这么说不是说你不需要关注细节,我只是建议你把注意力更多的投注到重要的项目上。我见过着装很不专业的同学、说话喜欢低头的同学,又或者那些普通话很不标准的同学,他们最终都如愿的赢得了面试官的亲睐,所以,如果你对某些事情并没有绝对的认可的时候,我建议你宁可不要改变你自己,To be yourself,这才是你应该做的,去为自己赢得这场面试吧。
雷之六章——坚持
我们之前已经讲过了很多方面了,你应该保持诚信,抱着一颗宽容的心,不断努力提升自信,并对问题形成一些创新的观点和论述,这已经很难了,在你知道了这些以后,你唯一要做的就是要坚持。在你为你的申请材料而绞尽脑汁的时候,在你准备个面的某些问题的答案的时候,在你不断模拟讨论以至于看到案例就很想吐的时候„„要达到目标并没有很好的方法,唯有坚持自己的信念,不断的努力。
我大一刚入学的时候就入选了学院的辩论队,刚入队的时候我问了教练一个问题:“能够在比赛中获胜,最重要的因素是什么呢?”在问的时候,我期待答案是“你应该有口若悬河而且反映敏捷的队员,以及良好的团队配合”因为那个时候我的小聪明让我觉得我就是一个健谈而且反映机敏的家伙(后来证明这完全是一厢情愿的小聪明而已),这个答案让我有一种变相自我表扬的满足感。但是答案却不是这样的,我的教练很严肃的说道:“准备!虽然我们的队伍选手实力都不错,但是别人也不差,你可能非常赞叹那些优秀辩手们在场上快速的反应和那些幽默机智的问答,但是我告诉你,那些并不是他们临时想到的,很多辩手也并不是生而幽默的人,他们的优秀表现来自于平时的积累和对辩题的深入准备,也只有这样才能赢!”这答案完全出乎我的意料,我甚至有点被欺骗的感觉,原来那些快速的反应和很多幽默都源自提前的准备和练习。这就和我们的面试别无二致,你可能没有很好的口才,你可能觉得自己不够幽默,你可能被很多同学滔滔不绝的能力所折服,但是我必须说那些并不是生而有之的,更何况即便是口才极好,也不能保证被录取,面试官更看重内容而不是口头的表达,而且口头表达是可以通过练习在短期内有所提高的,这两个月的时间你就可以有所斩获,你需要的只是坚持自己的信念,不断地练习和积累!
备考和实际工作中的管理一样,是一种实践的检验,知道的再多也不能证明什么,唯一可以让你与众不同的只有不断地在“行”上下功夫!MBA不是你生活全部的事儿,面试也不是MBA全部的事儿,你已经经过了笔试的考验,这已经证明你是很不错的了,所以,你只要再坚持一步就可以见到黎明的曙光。尽管我们都知道MBA只是职业生涯中提升自己的途径之一,甚至不是一条很有效的途径(起码对某些人是这样),但是既然我们选择了,那么就要对自己的选择有所坚持,不要让别人看到你的犹疑不定,这会从最内心的深处破坏你的执行力,没有信念的执行是最没有效率的执行。
你的观点可能有失偏颇,但是这个世界上很多事情本来就没有绝对正确的答案;你的表达能力可能不是最好的,但是你可能有其他同学不能比拟的优点;你的阅历可能不是最丰富的,但是你在自己的领域有属于自己的成就„„比起那些个别错误的观点,面试官们更不喜欢那种支支吾吾、摇摆不定的观点。所以,不论如何,请相信自己,当被提问的时候,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你已经经过了精心的准备,面试只不过是给自己一个表达自己的舞台而已,大胆的去发挥,为自己赢得漂亮的胜利吧。
我在这里等待你凯旋的消息!
第四篇:mba心得
【转贴】
如果说MBA学习需要学习很多东西,那么最后的毕业阶段的找工作则是最具挑战性却最有收获的一个阶段。第一份工作决定了你的未来职业的新起点。而得到这第一份工作,对于大部人来说并不是容易的,是需要付出很多的思考和行动,还有各种心情---焦急的等待、无奈的叹息、淡淡的惋惜、成功后的喜悦、鸡肋般地抉择。经过这一过程,明显可以看出同学们变得更加成熟,对自己的过去和未来,自己与他人有着更深刻的认识。
MBA面试有面试的规则,并不是优秀的人一定能得到优越的工作,必须要遵循一定的游戏规则。
1)精定位或广撒网;
读MBA有两种人,一种是希望改行到另一个行业,但苦于没有路子;第二种是走到了现有的行业的死胡同,想跳出本行业。第一种人在找工作时,执行的是精定位,在想要进入的行业内瞄准几家公司,利用手中各种资源去一步步靠近。但大部分人还是第二种,对自己的方向并没有很清晰的想法。这一状况对找工作非常不利。首先,对于自己在选择职业方向,编写简历上很艰难,因为对于某一职位有许许多多的竞争者,要写成一个具有竞争力的简历,必须是集中朝向某一方向的。其次,在思想的认识上,当一个机会来临时,你并没有深思熟虑过,机会便很容易擦肩而过。所以,第二种人在择业时,需要广撒网,用龚武的话说“到酒吧里坐坐,看看各种各样的女孩子,到底自己喜欢哪一类”。
2)案例分析-起点到着陆点
MBA的学习特色是以案例分析为主。而案例分析目的在于让MBA在各个不同的行业和不同的特定的情形下如何去(1)确定问题 Identifying ;(2)诊断问题 Diagnosing;(3)解决问题 Recommending。最终的落脚点是“解决问题”,但却是以“确定问题”为逻辑起点的。所以的dirty工作都是以此为主的。
最近一次我校五个人被邀请到上海一家FMCG公司参加小组case面试,我们集体就犯了很严重的错误,在没有“确认问题”之前,扑通跳入水中,奋力前行。结果身上湿了,可问题却并没有得到解决。
另外一次的面试是在前两周,我被邀请到北京一家公司去做面试,其中一个环节是案例分析。这家公司事业给了我一个30页的案例,并没有命题,需要我对它进行分析。我自己阅读,并最后写了一个15页的ppt。在20分钟的宣讲后,面试官问我倒底此案例在说什么,于是我将我的结论又重新说明了一遍,此时面试官问了几个问题,我一一加了作答。最后他说明了他的对此案例想法,其想法与我的想法基本是一致的,只是说法不一样。我是从领导人的身上看问题,看出问题的根本原因之所在;而他是看到问题本身,并不追究其问题的根源,而更注重于追求一个可能的解决方案。在与他的问答中,我已经给出了我的解决方案和潜在的可能性,其中并包括了他所给出的答案。但是他始终认为我并没有发现问题。而我当时却认为他对问题的原因的认识不够深刻,怎能立即给出解决方案呢。
我本来认为,这是两个看问题的角度,都可以被接受。我是以一个旁观者的角度,不左右这家的公司的任何决策来分析;而他是一个咨询师的角度,将自己假设为公司的领导来决策。我更多的是分析出案例本身的领导会在没有外界力量的作用下将会作出如何的决策,企业的最终不可避免的方向;而他则是认为如果他是这家企业的领导/咨询师时在当时的关口该如何决策/建议。
但经过反思之后,现在我认为,我和他的两个角度都必须要有,但他的角度是案例分析所必须拥有的,是案例分析的最终着陆点。失去着陆点的分析,就像飘在空中的气球,无法站稳成形了。(当然,这里还有我当时潜意识中过于注重对于领导人的分析,而忽略了对问题本身的解决,这与所应聘的职位有关系。)
第五篇:超详细的MBA联考学习方法和备考心得
MBA加油站QQ:110500280
5超详细的MBA联考学习方法和备考心得
以下是我们MBA加油站以前一个考上了的学员总结的学习方法和备考心得,分享给大家,希望大家都考上自己理想的学校。
(1).数学
数学复习我是分为基础、提高、强化、模拟四阶段。基础阶段看机工版教材,当然有些看不懂,很多题也不会做(1个半月)。提高阶段为机工版教材结合MBA加油站辅导班课程,这一阶段基本上机工版教材搞清楚了(1个半月)。强化阶段为辅导班课程和讲义,应该说这一阶段结束参加考试就没问题了(1个月)。模拟阶段主要是每两天作一套模拟题,并对以前的机工版教材和辅导班资料作错的题着重看一下,主要是反复作题并总结作题方法、出题考点(1个月)。数学一定要多注意总结,三道题做一遍不如一道题做三遍。
(2).语文
一定要听辅导班的课程,因为论证有效性分析一不小心就可能偏题了,语文拉分很大。但也不能投入太多的时间,建议每篇作文反复写,写了正面写反面,并可以学友之间相互更改。
(3).逻辑
逻辑我是10月底才开始看书的,没有把教材看完,只是将书上的题做了,错得多的章节就看书。其实对作题最有用的就是“充分必要条件”那一节,其它章节没有必要详细看。
我个人认为逻辑跟数学一样,一定要多注意总结,三道题做一遍不如一道题做三遍。特别是作错了的题要反复做。另外历年的考试真题也必须反复做,因为好多题就是从历年考题稍加变化而来的。逻辑建议题不要做的太多,关键是要搞懂你做的每一道题,因为现在考上原题的可能性太小了。另外做题时一定要控制时间。
MBA加油站全国第一大MBA/MPA/MPACC在职网校,提供考前网络课程培训
荣获2011十大知名品牌网络教育机构称号
(4).英语
词汇书建议一本就够了,并且要少的,我是把机工版上的词汇撕下来了,天天看,坐车时也看。
阅读理解我是选择了曹其军的阅读一百篇。建议头50篇精做,每两天一篇,反正才开始做时每一篇我有20到30个单词不认识的,做一篇要两个小时左右。慢慢的就每一篇的生词减少到10几个左右了。50篇坐完也就三个月时间,剩下的50篇半个月做完,每天四篇。我备考前老曹的100篇还没做完呢,老曹说的做完前50篇备考就没问题了。
至于完型填空和翻译在做阅读理解的时候也相应提高了,包括单词。当然有时间的话这两个考点能单独总结一下自然最好。
最后说作文,建议考前一个月进入作文复习,早了也没用,就背几个模板,还有一些常用的句子就ok,反正我是这么干的。
(4)、复习时间安排
4—6月 疯狂英语 单词(4级词汇一遍)和阅读(30篇精读,不要在乎时间);
7—8月 英语+数学 单词(复习4级词汇一遍)、阅读(50篇,注意提高阅读速度)、数学扫盲阶段;
9—11月 全面复习机工版英语教材的大纲词汇背一遍、阅读(30篇,高效,注意提炼和学习答题技巧)、英语作文模版熟练应用、数学做题、逻辑方法学习(大约1个月就够了)、语文写作练习;
12-1月 模考冲刺 做模拟试卷,重点复习自己最薄弱的环节。
提醒:如果到10月网上报名时,英语还是不及格状态的话,估计名校难度就比较大了; MBA加油站全国第一大MBA/MPA/MPACC在职网校,提供考前网络课程培训
荣获2011十大知名品牌网络教育机构称号
数学在11月前一定要复习到50分左右,最好55-60分;
逻辑和写作技巧性比较强,不要着急复习,只要有人辅导,1个月的时间就够了(我的体会)。
MBA加油站全国第一大MBA/MPA/MPACC在职网校,提供考前网络课程培训 荣获2011十大知名品牌网络教育机构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