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作文批改新尝试
作文批改新尝试
批改学生作文繁琐、费时、效果不显著,初中语文教师恐怕都有这样的同感。每布置一次作文习作,教师往往要花上三几天工夫才能批阅完,更觉得不值的是,我们花那么大精力批改的作文,学生却不怎么当一回事,长此以往,教师批改的激情逐渐没了,学生写作的热情也一次不如一次,甚至把写作文当成了一件苦差事。如何来改变这样的状况呢?一次偶然的机会,听到同办公室的八年级语文教师小李说测了验,想让学生互评试卷,我想,何不也让学生来互评作文呢?于是我决定来次大胆的尝试,试后觉得效果还不赖。
通过这次大胆的尝试,我深深意识到:互批互改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会主动自觉地拿别人的作文与自己的作文对照,在比较中找出各自的优缺点,有利于取长补短;在老师的指导下批改别人作文中的错别字和病句,能有效地提高自己的分析判断能力和辨别是非的能力;学生批改别人的作文时有一种责任感,往往态度认真,毫不马虎,有利于调动学生参与作文批改的积极性;学生互批互改比老师改得仔细,能为教师节省出大量时间从事教学。正因为有这许多的好处,这一学年来,我都坚持让学生参与到作文的评改中,我始终坚信,学生即使评得不到位,但对他来说也是一个学习的过程。
这学期初,在与八年级一位语文老师聊学生作文的时候,我又突然想到八、九年级合作互批怎么样?因为语文尤其是写作是没有多大界线的。当想到这个主意的时候,我们都很兴奋,决定尝试一下,经过商量我们定下了大致的操作步骤。
首先,作文题目的选定要符合学生实际,让学生有话可说。感悟人间真情、亲情是近年来各种考试的热点话题,围绕这一些话题,我们很快拟定了第一篇作文的题目“难忘童年”,第二篇作文命题为“我的________(爸爸、妈妈、爷爷、奶奶)”要求学生挖掘内心深处的美好情愫,抒写自己的真实感受,引导学生感悟生活,关注自己的内心情感。让每个学生都有话说,不至于产生写作的压力,害怕写不好被人笑话。
其次,两个年级规定相同的评改标准,我们参照中考作文批改原则,从文章的中心、选材、结构、语言、和卷面整洁五个方面定下标准。写到自己的作文本上。写作训练的时候也是要求学生从这五方面去构思和书写自己的文章。
三、在作文写作时就告诉学生要与八年级的作文互批,学生张大嘴表示惊讶的同时,从心理上对自己的写作也认真了三分,谁也不愿太丢人,所以收上作文来一看,从卷面就看出来比平时有明显的进步,态度认真了许多。由此我想到,学生作文写不好,被老师批评或取笑,他们不会太在意,但是,作文写不好而被八年级的学生取笑,他们就在意了,因此,他们不敢马虎应付写作。
四、交换互批时,我们首先对学生做好思想工作,态度要认真,每个人的能力不一样,但我们都要有认真对待的态度,用红笔批改,批语要中肯真诚,自己把握不准的地方要用商量的语气,因为我们本来就是在互相学习。其次是学生在批改的过程中对学生要进行指导。
五、学生改完后,老师进行第二轮批改,补充或纠正学生改不到或出现的问题,对学生写作情况和学生批改情况做记录,批改情况从批改质量和批改态度两方面衡量,反馈给合作班级,及时表扬或提醒要注意的问题。
这仅仅是尝试,但当我看完这几次作文后,感到特别高兴和满意,我明显感觉得到学生的作文质量一次比一次要好,我还把学生的佳作誊写工整后在班上的宣传栏进行展示,这又大大激起了学生更大的写作热情。有时作文刚交上来,有的学生就问:“老师,什么时候写作文?”他们想看看自己的作文别人怎么评改的。在作文这个老大难问题上,学生一向是避之不及的,现在却主动关心起作文来,实在让我这个老师受宠若惊。当我把作文发到他们手里的时候,他们也表现出从来没有过的认真,琢磨批语,琢磨建议修改。当我把反馈意见告诉他们时,被表扬到的几个同学的写作水平并不是太高,因为自己的认真和努力却受到同学的赞扬,感到特别高兴和自豪,脸上开出灿烂的花朵,腰板都跟着挺了挺,增长了自信。通过这次与八年级同学的合作,感到最突出的有两点变化,一是写作态度认真了,二是有了一份新鲜和好奇在里面对写作增长了兴趣,由原来的怕写到现在的希望写。当然,也可能出现不满意的现象,如有的同学认为是故意给自己的作文分数打低了,这需要老师做好思想工作,要学生端正态度,每个班的发展是不一样的,学生也存在能力的区别。
当然这只是教学中的一个尝试,实践中也可能会出现其他问题,这需要在探索的途中不断的修正和完善,只要是对学生的能力提高和进步有作用,我就会不断的尝试和创新。
第二篇:批改作文新尝试
批改作文新尝试
临汾市洪洞县古槐小学杨红凤
《小学作文教学》档案袋评价法让我有耳目一新的感觉,让我看到了光明,找到了希望。许多年来,作文教学的批改,一直是老师的事情,老师一人要面对满教室的学生作文,老师像牛,埋头批改。发下去学生大致瞟上一眼,就过去了,试想教师的批改起作用吗?既然不起作用,何必浪费时间与精力,为什么不去寻找好的批改方法呢?
今天终于找到了。可以尝试尝试。它的优点有许多:节省了老师的批改时间,老师可以有更多的时间与精力去钻研教材;另外拓宽了一个评价资源:家长与伙伴,家长可以面对面进行指导与评价,反馈及时有效,时间和精力上都超过了老师;伙伴与朋友的评价,属于同龄人可以互相学习,做到知己知彼,共同进步;自评可以使学生明确评价标准,心里有一把尺子,更加了解自己作文的优缺点。不足之处:不同的学生不同的家庭情况,不同的家长不同的素质。再者,班里寄宿生比较多,这一块儿学生,有待我们老师思考,应该怎么解决;应该有特殊措施。更重要的一点:教师的激励机制一定要跟上。
我计划开学后就试一试这种办法,假期做个周密计划,一边使用一边完善。
第三篇:作文批改中的几点尝试
作文批改中的几点尝试
启良中学邵云霞
批改作业是教学的常规工作,它能让学生获得学习指导,弥补学习缺漏;能让教师了解自己的教学效果,从而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案,所以作业的批改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然而语文教学中的作文批改,长期以来却一直都是困扰很多语文教师的难题。很多老师说:学生听到写作文感到头痛,我们老师看到批作文也头痛。批改作文费时最多,而对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却收效甚微。
笔者认为,目前作文批改中最大的两个问题,一是及时性。以一个语文老师上两个班的语文课来算,学生写一次作文,老师就要批七、八十篇作文,少说也要花上三、四个小时。很多时候又因为事务繁多,常常要一两天时间才能全部改完。这样一来,就很难实现作业的及时反馈,其实学生刚写好一篇作文时,他是很期待自己的作文能得到老师的评价与肯定,而这种期待往往随着时间的推移变得淡薄。等到老师把所有学生的作文批好再发到他们手中时,他们的这种期待已经变得很淡。二是作文批改的实效性。往往老师费时费力批改了每一篇作文,发到学生的手上,却只有极个别的学生能自觉地根据老师的批语去修改自己的作文,大部分学生都只是看一下自己的分数,甚至有一些不自觉的学生连看也不看就塞进了书包。
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呢?我尝试了以下几种做法并在实际教学中得到了一定的成效。
一、作文互批
具体做法如下:
(一)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简单、明确、易操作的作文评分标准。如:我在八年级的作文教学中采用了这样的评分标准。
1. 材料符合题目(10分)
2. 主题健康积极(10分)
3. 结构完整(10分)
4. 详略处理得当(10分)
5. 有描写并为主题服务(10分)
6. 语言准确流畅(10分)
7. 开头结尾有呼应并点题(10分)
8. 无病句(10分)
9. 无错别字、标点符号准确(10分)
10.卷面整洁、字迹端正(10分)
(注:字数不足酌情扣分。每少50字扣10分)
这十条评分标准和分值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不同做适当调整,另外不同阶段习作的重点也不尽相同,教师一定要因地制宜,有针对性地制定这些评分标准。但不管怎么调整,都要遵循一个准则,那就是简单、明确、易操作。因为这些标准的实际操作者是学生。
(二)就是要教会学生批改的方法。
卷面整洁、字迹端正;无错别字、标点符号准确;无病句这三条比较简单,有一处扣一分,扣完为止,学生能自己进行评分。开头结尾有呼应并点题;语言准确流畅这两条对于八年级的大部分学生来说应该也不成问题,个别差的学生在小组同学的帮助下也能进行判断。(我尝试几次下来,他们也能自己进行评价了)材料符合题目、主题健康积极、结构完整这三条大部分学生作文都能做到,老师可以事先对学生的作文有所浏览,如果发现有学生离题、偏题或主题不健康向上的、结构不完整的可以在课堂上做讲评。我尝试了一两次以后,现在只有极个别的作文出现这样的现象,那么老师就不再需要课堂讲评,个别跟这位学生交流一下就可以了。最难评价的是详略处理得当和有描写并为主题服务这两条。我的做法是选择学生习作中典型的作文(好中差作文各一篇),引导学生集体进行批改,再读几篇优秀作文或举一些学过的课文为例子,以此让学生明确怎样的详略处理是比较得当的,哪些描写是可以为文章的主题服务的。学生的阅读和习作自然而然地得到了结合。
(三)学生互相批改作文
这一步骤中,我的做法是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批改。这里要注意的是要分好小组,以三至四人为宜。人数太少没有参照和可比性,太多的话时间不允许,况且学生批改作文时间过长会影响他们的兴趣。另外要注意让好、中、差各层次的学生有机搭配,有利于学生之间相互促进。批改时,小组中的一个学生先读自己的作文,另外几个认真听。(很多学生写完作文是不读的,这样做就促使学生
出声朗读自己作品)一遍读下来,就有很多学生发现了问题,要求自己改正的。读完之后,其他几个学生根据评分标准一条一条的加以评价,并让其中一个学生执笔写上评语。
在这一过程中,老师可以和某一小组的同学一起参与评价,从而了解学生在评价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随时加以纠正和指导。
(四)学生进行修改
有了以上这些环节的铺垫,学生修改作文也不会无从入手了。他们可以根据扣分的情况作相应的修改,哪一条有扣分就修改哪一条。
让学生互批作文,并不是说老师就可以逍遥自在了。在整个过程中,老师要做的是:
1、根据学生实际和习作目的制定好相应的评分标准和分值。
2、学生完成作文后,老师要在第一时间快速浏览,挑选出典型的习作,然后在课堂上引导学生一起作出评价。
3、学生互批好了作文之后,老师要对学生评语加以浏览,了解学生对作文的评价鉴赏能力,以此来调整作文讲评的重点。
4、学生修改好了作文,老师还要阅览,对有问题的学生再单独进行指导。
另外,刚开始尝试让学生互批作文的方法时,进度可以慢一点。可以用几个课时,一定要让学生明白各条标准的操作方法。学生不理解的话就多举几个例子,多读几篇范文。不要以为这样会浪费时间,学生在理解这些评分标准的同时,也明白了自己的作文应该怎么修改,下次的作文怎么写才能得到好的分数。所以看似影响了进度,其实却是磨刀不误砍柴工。
二、先改后批
传统的作文批改都是采取学生作文→老师批阅→学生修改→老师再批改这种反馈方式。这种反馈方式中“老师批阅→学生修改”老师的评语和分数以成定局,大部分中差生的分数永远都是在七、八十分徘徊,所以除了几个尖子生以外,大部分学生修改作文的积极性不高,很多学生都是敷衍了事甚至根本不做任何修改,所以很多时候作文都是只有“批”而没有“改”。况且每篇作文都采用这样四个环节的反馈方式的话,工作量也确实非常大。
其实从学生的心理角度来说,每一个学生都渴望得到一个好的分数,尤其是对大部分中差生来说,一个好的分数对于他们更显得珍贵。根据这个特点,我尝试采用了先改后批的这个方法进行作文的批改。让学生完成作文以后,请班中其
他同学对照作文的评分标准提出修改意见,可以自行修改,也可以请同学帮忙一起修改,更可以请多个同学或反复多次修改,甚至也可以要求老师帮助修改,直到自己满意为止,然后自己直接交给老师面批。如果有需要修改的地方,老师可以暂时不对作文评语和打分,让学生再作修改,当然这样的修改还是可以请同学帮忙,修改之后再来给老师打分。
这样做了反复修改的作文,分数自然会比以前有所提高。作文分数提高了,学生作文的积极性也提高了。虽然有的学生是在别人帮助下进行修改的,但和同学一起修改的过程中,两个人的作文能力都得到了提高,那又何乐而不为呢!
采用这个方法进行批改时,需要注意的是:
1、要有明确的作文评分标准。有了明确的标准,学生才可以对照这些标准自行修改。否则,学生对自己写出来的作文到底能得几分心中没有底,怎样修改作文更是模糊不清。
2、要有明确的时间范围,一般以三天为限(时间太长容易造成学生的懈怠),三天里面修改好的随时可以拿来给老师进行面批,超过三天的话要做相应的扣分。
上述几种方法,可以结合实际情况灵活交替使用。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这些尝试充分发挥了教与学双方的积极性,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了,教师的教学也更有实效了,有效地促进了师生之间的互动,大大提高了作文批改的有效性。
2007-12
第四篇:学生自能批改作文的尝试
学生自能批改作文的尝试
《新课标》提出写作应重视修改以及修改中的合作,如第二学段要求“学习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第三学段要求“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从这些纲领性的语言表述中,可以看出自评互评作文得到了应有的重视。基于对新课标的赞同,有感于传统的精批细改的弊病,我决定采用新的作文评改方式,以学生为本,将作文评改的主导权彻底交给学生,让他们真正能够实现“我的地盘我做主”。我的主要做法有:
一 相信学生行。叶圣陶先生说:“学校领导相信精批细改,家长也迷信,这实在是有损害于学生的事,学生的主动性减弱了,这是最大的损害”。评改作文的目的是提高写作质量,如果学生只把老师评改作文当作一种终极评价,当作对自己劳动成果的一种评定,是不能达到这一效果的。改与作关系密切,改的优先权理应属于作文的本人,而不应分割开来。要像培养学生写作能力那样,耐心地培养学生自己评改的能力,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成为作文教学整个过程的主人。学生只有自己意识到自己作文存在的问题并能进行修改,才能达到评改作文的目的。在教学实际中,著名教育家魏书生早就给我们做出了榜样。他在十几年的教学过程中,从没评改过一篇学生的作文,但他的学生作文水平却很高,语文成绩也远远高出其它同类班级。我是从四年级开始培养学生的作文评改能力的,经过三年的训练,到学生小学毕业时,学生的评改习惯和评改能力让我和家长们都高兴不已。
二 给学生一把“尺子”。文章好坏的标准要告诉学生,这个标准既是写作的目标,也是评改的依据。学生掌握了这个标准,就会有的放矢,不致于感到无从下手,也会有利于破除作文评改的神秘感。适用于所有文章的标准,是一般的标准;适用本次作文的标准,是具体的要求。针对小学生的学习基础,关于作文的一般标准,我从五个方面提出了要求:1 审题:审清对象,审明范围,审准重点。2立意:文章有灵魂,围绕中心写。3选材:慧眼识珍珠,人无我有,人有我好。4构思:段落层次清楚,做到言之有序;重点突出,做到言之有物;文章结构富于变化。5语言:通顺,朴实,活泼,生动,消灭错别字。每次作文前,根据训练重点,再补充几条具体要求。如五年级时一篇关于春天写景的作文,我向学生提出了两条具体要求:1按照一定顺序写。2抓住春天景物的特点,表达真情实感。教师不仅要把“尺子”交给学生,还要告诉学生怎样使用“尺子”。我指导学生采用了评改作文“三步法”:第一步,让学生通读全文二遍以上,明白大意,找出明显的错别字与病句;第二步,再细读全文二遍以上,分析文章的组织材料、结构、语言的应用等;第三步,与同学、家长、老师交流修改意见,写出评语。修改自己的文章重点在改,强调边读边想边改,鼓励多读多改;评改同学的文章重在评,多评少改,多欣赏多提建议。此外,教师要作好示范。
三 留下修改的痕迹。学生作文一般很难“毕其功于一役”,修改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加深对客观事物的认识,不断寻求好的表达形式的过程,其目的就是为了追求思想的深化和表述的完善。从这种意义上说,好文章的确是改出来的。要指导学生在反复地修改过程中,不断地完善主旨、丰富材料、调整结构、润色语言、检查文字,在不断地否定自己又重新肯定自己的过程,学生能渐渐地领悟成功作文的奥秘,同时也有助于培养学生严谨的写作态度和自觉的过程意识。正如美国有一本写作教材所说:“记住,修改作文既是加工一篇值得加工的文章,又是学习写作技巧的主要机会。”我要求学生准备两个作文本,一个是草稿本,一个是交流本。在草稿本上写出初稿,然后反复修改。要使用修改符号,至少修改五遍,要保留修改的痕迹。如果在修改的过程中,觉得整篇文章需要作很大的改动,甚至可以另起炉灶,推倒重来。在这一过程中,可以请家长提出修改意见,争取家长的帮助。学生自己修改之后,教师将学生的草稿本收上来浏览一遍,就全班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结合实例做有针对地评述,然后将草稿本发回学生手中,在课堂上进行第二轮修改。第二轮修改之后,学生就可以工工整整地誊写到交流本上了。在交流本上,学生要写出自评意见。自评意见可以是构思时的灵感,可以是修改过程中的思考,也可以是对文章中最满意部分的赏析,还可以提出修改中感到不满意的地方请求同学和老师的帮助。在同学互评和全班集中交流之后,学生的交流本重新回到自己的手中,学生进行第三轮修改,第三轮修改的结果直接写在交流本上。第一轮修改重在培养学生的修改习惯,第二轮修改体现了教师的指导,第三轮修改则建立在同学之间的交流互助和学生的自我反思之上。每经历一次修改,学生的认识都跃上了一个新台阶。
四 学会欣赏,学会助人。学生两人一组,交流评改作文。学生学习老师的样子,用规定的修改符号用红笔在同学的作文本上评改。要写旁批和总批,要定出等级。在评改同学的作文过程中,首先要学习理解别人,尊重别人独特的感受,学会欣赏,并且给予鼓励和赞美。与人交往的能力中理解和赞美很重要,在作文评改中可以培养学生的这种能力。同样的写作要求,同样的年龄和阅历,使他们的文章最易产生共鸣。在欣赏别人佳作的同时,学生也在不自觉地反思自己的作文,思考自己仍需努力之处或激发起自己的灵感。如六年级时,对一篇写童年趣事的作文《铁头功》,两位小评改员写下了这样的评语:“你的这篇作文用了很多幽默风趣的语言,使人笑掉大牙,体现出了你对生活的乐观。这使你的文章更吸引人,使读者有心情往下看。幽默是一种很好的写作方法。”这样的评语,小作者读了,心里一定会暖暖的;小评改员读了这样一篇文章,想必对作文中语言的魅力留下深刻的印象。这样的交流,可以增进友谊,可以增长学识。也有的同学没有学会欣赏,很卖力气地评改,把别人的文章从头改到了尾,最后的评语也是咄咄逼人,等级也给打得低,结果遭到了被评改人的反驳。回想过去,教师批改学生作文时,又何尝没有做过类似费力不讨好的事呢?只不过,当时学生碍于师道尊严不敢公开反驳而已。在评改同学作文的过程中,学生借助自己掌握的语文知识、写作技巧和对生活的认识,找出同学作文中需要再思考的地方并提出一些建议,这就是在助人。学生能否准确地找到文章中的毛病,是与他的写作能力息息相关的。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是站在读者的角度去思考的,是一种换位思考,这对帮助学生树立读者意识是很重要的。
五 开个评头论足的“辨论会”。在自评、互评完成之后,教师要组织集中讲评。分三步进行:第一步,请学生谈谈本次评改作文的感受。可以谈自己给同学写的评语,也可以谈在评改同学作文过程中受到的启发,还可以结合自己的作文谈写好本次作文的秘诀。第二步,推荐、自荐好文章全班共赏,并读出自评和互评评语,全班同学自由发言进行集体评改。第三步,教师做综合评讲。集中讲评,既是佳作欣赏会,又是评改经验交流会,还是学生作文鉴赏能力的提高会,文章好在哪儿,问题在哪儿,怎么改,学生都要去思考去和同学辨论。集中讲评,同时又是教师指导会,学生毕竟年龄小,当学生发觉作文有问题,可是又找不到问题在何处时,教师就要登台亮相了,教师一针见血点出问题所在,提示处理方
法,学生就会恍然大悟。辩论会能否开好,关键是自评和互评要认真做好。另外,教师对本次作文的整体情况要清楚,自身的作文功底要厚实,要随时把握好辩论的方向。
六 争取外援。要调动家长的积极性,让家长参与到作文评改活动中来。一方面,家长有帮助孩子进步、了解孩子学习情况的需要;另一方面,来自家长的鼓励和帮助比老师更细致更准确。不是每一次作文都要家长参与评改的,一学期安排两次即可,由于时间间隔长,家长每次评改都能感受到孩子的进步,鼓励自然多了,参与的积极性也就高了。家长参与评改的形式也多种多样,有时要求家长和孩子一起修改,有时是给孩子的草稿写一段评语,有时是专找错别字,有时是布置一项活动,家长和孩子一同参加,活动之后再写作文,家长参与修改。也不仅仅参与评改自己孩子的作文,同学的作文也邀请家长和孩子一起评改。事实证明,家长是一支不可小觑的力量。
七 学会反思。在集中讲评之后,学生要写反思,题目就是:《作文讲评之后想到的》,引导学生进行总结。请看一位学生的反思:
“今天,老师讲了一下作文,并让同学们提名读。
李竹萱推选了我的作文。从表面看是她觉得我的作文好,实际上非也非也。其实是这一次我给她判得太“狠毒”了,连老师都这么说。但我可不这样认为,如果有人这样给我写,我乐都乐死了!
其实,我只不过是在帮你改正你的错误,这样幽默又有些夸大的句子批改作文不是很好吗?又让人乐,又可以让人牢记自己的缺点。那你为什么会和我闹僵呢?我可不希望咱们五年间同窗友谊就被这事一下就破灭了!的确,你批改的没我多,但你一针见血地指出了我这篇作文的缺点,并且,错字已是在我的作文中长期“定居”了,但它也一样“像害虫一样杀之不尽”,我会努力!
在我听了王鹏的作文之后,一直没找出他的缺点何在――用的古文,合理生动;情景描写,身临其境„„同学们也连连把头摇得像拨浪鼓似的。
最后还是老师指出了他的缺点,看来,我的修改功还得加以练习啊!” 这位学生的反思,内容有三个方面,一是在互评中同学之间产生了矛盾,他发觉了,在想办法去化解;二是承认同学指出的自己作文的缺点,错别字多;三是欣赏到了优美的作文,并从老师的讲评中学到了一些新的鉴赏方法。思考和总结是进步的加速器,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反思,可以使学生更快地摸索到作文的门道。
八 由点到面。刚开始时,老师先指导班里作文水平较高的同学参加培训,老师面对面地教,然后分配他们两人一组共同评改。在讲评时,让他们讲评改的感受,存在的问题,老师再做综合评讲。半年后,参加评改的队伍越来越大,形成老带新、传帮带的好势头。最后就可以同桌结组评一本作文,共同写批注、评语了。
九 感受成功的喜悦。春天播下种子,到了秋天就会有收获。六年级下半学期,学生就要毕业了,我组织他们把自己四年来的所有习作进行整理,选自己满
意的作文,分类编排,打印成册。学生的积极性非常高,他们把过去写的作文都翻出来,又一次地进行认真地修改、润色,并且编写了序言和目录,添上了精美的插图,一本本学生自己的作文集出炉了。学生把它送给老师,送给家长,送给同学,成为小学毕业时最好的礼物。
变教师评改为学生自改、互评,不只是一种批改方式的改变,一种形式的改变,它更是一种观念的转变。这一方式的改变完全摆脱了过去那种“老师讲,学生听;老师改,学生看”的陈旧模式。真正实现了教学主体由“教师”向“学生”的转化,有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评价能力和鉴赏能力,有利于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和创新意识。它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的崭新理念,倡导的是一种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新型学习方法。在全面推行素质教育,实行新的课程标准的教学改革中,学生自改、互评的活动,一定会显示其旺盛的生命力。从事语文教学的同仁们,还犹豫什么,换种方式评价说不定效果会更好,何不试试这样改作文?
第五篇:作文批改中发挥主体作用的尝试
作文批改中发挥主体作用的尝试 作文教学中,常常遇到这样普遍的问题:学生对作文缺乏兴趣,甚至厌烦作文。这种心理导致了作文的草率和质量、能力的低下。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心理呢?究其原因之一,就是教师头脑中“学生”的主体意识不够强,学生在作文训练中时常处于被动的一面。命题、评判、讲评等环节,无一不是教师“一言堂”而为之,完全抹煞了作为作文主体的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久而久之,必然导致学生普遍腻烦作文的心理。如何扭转这一局面?本人从训练学生自改作文(本文着重于“批”的角度而言)这一步切入,作了初步的探索,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将过程、方法和体会叙述如下: 一、统筹安排,制定计划,确定自改的训练点。培养学生自改作文的能力,调动作文的积极性,进而提高作文的质量,必须按部就班、循序渐进。根据中学语文课程标准和各年级作文训练的不同要求,教师首先必须结合教材和学生的实际,因地制宜,全面规划,统筹安排,拟订出与之相应的学期自改训练计划,然后确定好每一次自改训练的“点”。如:对初中记叙文的自改训练,我安排了“记叙的要素和顺序”、“材料与中心”、“详略与中心”、“描写的方法”等自改的点;对说明文的自改,则设计“平实说明与生动说明”、“说明的顺序”、“说明的方法”等点。这些“点”的设置,既要使它与其他各“点”保持有机的联系,又使它具有相对的独立性;既体现学期自改训练计划,又必须是本次训练的重点。当然,这些“点”的设置,在难易程度上,必须遵循认识事物的规律,从学生实际出发,由易到难、由少到多、渐次推进的顺序。总之,计划的拟订和训练点的确定,使学生练有方向、有目的,改有重点、可以避免自改活动中面面俱到和无所适从的现象。
二、设置自改导向题。教师制定了计划和确定了自改的训练点,但学生在实际操作中还是比较棘手的。对此,我采取了围绕自改训练的“点”,精心设计导向题的做法。如:我在要求学生自改《童年时代二三事》之前,根据“围绕中心选材”和“详略和中心”的训练点,提出了以下问题:①文章选择了哪几个材料?是否紧扣了中心?②材料的详略怎样?与中心有什么关系?③为什么要选取这些材料和这样安排详略?然后发挥学生主体的作用,引导学生围绕导向题分组批改(以4——6人一组为妥)。从批改的情况来看,各组讨论热烈,气氛异常活跃。他们各抒已见,互相交流,收到了位较好的效果。学生们普遍反映:这样的自改活动我们欢迎,它不但使我们弄清了“材料与中心”、“详略与中心”的关系。还培养了我们的写作兴趣。教师在学生自改前设置的导向题,实际上给学生确定了批改的重点和标准,规定了自改活动中的思维走向,使批改有章可循、有据可依,避免了学生中可能出现的节外生枝的现象,显然这是十分必要的。
三、教师的示范批改。学生根据训练要求和导向题进行修改的初期,教师的示范性批改是必不可少的。具体做法是:先由教师选择一篇有一定代表性的作品分发给学生,要求他们按作文要求和导向题进行预批,然后选择几个程度较好的批改组长发表评改意见,让学生共同评议,再由教师运用多媒体设施进行现场批改,亮出自已的意见,让学生在批改对比中领悟。这样的批改,实际上仍然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批改,所不同的是,教师的示范,是与学生的批改对比中显示出来的。这样的批改,避免了说教式的示范,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能有效的把他们分散的、零碎杂乱的感性知识升华到理性的高度,从中自然而然地领悟到批改和作文的方法。这种示范性的批改,在训练学生自改的初期,是十分必要的。它提供了给学生学习和借鉴的范例,当然,学生有了一定的基础后,教师的这项工作也就可以省略了。
四、教师的组织和指导。自改作文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或互批互改,或互批自改,或只批不改、只改不批,或分组集中批改等等。但不管采用哪种方式,教师的组织与指导都是必要的。《中学语文课程标准·实施建议》对作文修改的评价中说:“要引导通过学生的自改和互改,取长补短,促进相互了解和合作,共同提高写作水平。”对初一学生来说,互相对批有较大的困难,对此采取分组批改的方式比较合适。这样安排,有利于把不同程度的学生相互搭配,使之在批改运作中各有所得,达到取人之长、补已之短,相互促进、共同提高之目的;同时也保证了批改活动的顺利进行。在学生自改的过程中,教师的巡回指点仍然不能忽视。由于学生受自身的思想水平、认识能力、知识功底、生活经验等许多因素的制约,在自改中必然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对此,教师必须及时地加以指导,尤其是对教师末作过示范批改的一类文章,学生碰到的疑难会更多一点,这就要求教师在学生整个自改过程中,始终给予耐心细致的指导。
五、教师的复改。学生的自改作文活动,可以说是一次集作文评述与欣赏、作文训练、体验生活于一体的多元性活动,但是学生由于受自身的思想认识、知识储备等多种因素的制约,他们的批改终究不能与教师的批改划等号,不可能像教师那样高层次地、深入地批改,既教书、又育人的全方位的批改。《中学语文课程标准·实施建议》对作文修改的评价中说:“不仅要注意考察学生修改作文内容的情况,而且要关注学生修改作文的态度、过程和方法。”因此,在学生自改后,教师必须对学生的作文进行再批改,并把复改的信息及时地反馈给学生。反之,教师如果不作再批改,学生就无法知道自己批改的得失,最终就会丧失自改的积极性。但是,学生有了一定的基础后,教师就不必对全体学生的作文作再批改了,只要选择有一定代表性的习作作抽样批改就行了。
六、两种批改的对比。教师的复改及时地反馈了作文批改的信息,此后必须及时地组织学生,将自己的批改与教师的批改进行对比,让学生在两种不同的批改对比中找出差距,总结出规律性的东西,从而领悟作文的方法,提高自身的写作能力。
七、认识和体会。学生自改作文的方式,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成为批改的主人,这是教学中尊重主体的举措。叶圣陶先生早有强调,他说:“‘改’与‘作’关系密切,‘改’的优先权应该属于作文的本人,所以我想,作文教学要着重在培养学生自已改的能力。”(《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上册,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年版第157页)把批改的优先权交给学生,视学生为能动的主体,有利于开发学生的智慧潜能,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提高写作的能力,符合素质教育的主体性和发展性原则,是值得加以宏扬的。自改活动中学生表现出来的热情和实绩,就充分证实了这一点。自改作文的活动,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作文的兴趣,提高了作文的质量和能力。以前,我们的习惯做法是包办批改,但教师的辛勤劳动往往得不到应有的尊重,不少学生只重教师的评判分数而不琢磨教师的批改,因此这样的批改收效甚微。采用自改方式后,学生普遍重视了自已的作文,养成了认真负责的精神。不少学生对草稿一改再改,或互相对改,或请优秀者帮改„„学生作文态度变了,听作文指导、讲评也认真专注了。有的学生拿到自己的作文后,总是细细品味别人对自己的评改,有的还与批改者交换看法(我规定批改小组执笔者要签名),议论得失,有的甚至主动提出重写的要求„„总之,作文中,教师“要学生写好”的外在要求,变成了学生“我要写好”的自觉心理和主动的行动,作文的质量也有了显著的提高。自改作文的活动,还调动学习语文的积极性。自活动开展以来,学生更重视了对课文的讲读,听课更专心、发言更积极、课内气氛更活跃。他们自觉地把“听读”与“说写”两者有机地联系起来,使课堂效率明显提高。课外阅读的兴趣也日见浓厚,借阅书刊成了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内容,参加各项社会活动也更加积极了,也注重了平时的观察和生活素材的积累。这样,提高了课堂效果,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拓宽了他们的视野和知识面。
自改活动与费时多效率低的教师垄断批改相比,更见它的许多优点。开始阶段,教师是比较辛苦的,但从长远看,它减轻了教师的批改负担,使教师从繁琐而低效率的包办批改中解脱出来,使他们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在探索教法、提高质量和效益、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上下功夫;而最主要的是可让学生的主体作用得以发挥,增强作文的兴趣、注重作文的质量、从批改中学习作文,调动学语文积极性、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达到全面提高语文水平之目的.(浙江省慈溪市庵东初级中学 许登利 邮编315327 邮箱;nbxdl1957@126.com 电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