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农村小学提高写作能力的课题开展
《农村小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和提高研究》
一、课题的提出农村小学作文教学一直是农村小学语文教学的难中之难。由于各种原因,很多农村的小学生作文,缺乏个性,人云亦云,难得看到有与孩子们生活息息相关的农村特点的作文。作文的练习局限于课内,忽略课外、社会这一大舞台;只重视习作的结果,忽视学生的生活体验。不重视生活素材,语言的积累,待到“作文”时作文,使得每一次的作文课,成了许多老师与学生“苦恼课”。为了改革这一弊端,进一步落实《语文课程标准》的精神,探索作文教育规律,切实提高语文教学质量,我校等确立了课题《农村小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和提高研究》。本课题的实验研究,将结合农村小学自身的特点,试图探索一条适合农村小学特点的作文教学策略,为农村小学作文教学提供全新的理论依据和操作规范。
二、本课题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一)本课题的理论意义
1、细读《语文课程标准》,其中就提到,写作要贴近学生的实际,教师的责任是引导学生去感知生活,品悟生活,丰富学生的个性体验,眼听、耳见、心想、笔记习惯,见中有感,闻中有感,勤于笔耕,乐于表达。农村小学生在写作方面有诸多的不足之处,如积累贫乏、阅读量少、孤陋寡闻、表达能力差等,但同时他们也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他们生活资源广泛,和大自然接触的时间和空间都非常广阔,实践经验丰富,从生活的角度来说,他们可谓见多识广,写作的题材如此之广,谁说他们缺乏写作素材呢?他们缺乏的只是对生活的观察,对材料的累积,大胆表达的勇气,对生活的感悟和羞于表露的情感„„如果打开这一扇扇关闭的门,我想农村小学生的表达激情就会如开闸的洪水一样,一泄而不可收。
2、不恰当的评价也是制约小学生作文能力发展的一个重要的因素。语文教师对《语文课程标准》和《教学大纲》的准确解读与否也影响到教师对学生作文的评价,从而也影响到学生写作的信心和激情。《小学生作文能力的培养与提高》的研究不光是单方面研究如何提高学生写作能力,同时也是对教师如何有效进行作文指导的一个双向的研究。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既是对学生写作能力及语文综合素养的一个大幅度的提高,同时也是对教师的教学能力以及教学素质的一个整体性的提高。
(二)本课题的实践意义写作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难点。对于农村小学生来说,提起作文来就皱眉头,抓耳挠腮,冥思苦想也无济无事,好多学生在被逼无奈的情况下,最后要么是从作文书籍中抄一篇相关作文塞责,要么是三言两语,草草收尾了事,一个班级中能有30%的学生能写出优秀的作文来也算是大吉了。对于农村老师来说,作文教学也是个顶头疼的事,学生的见识短,阅读量小,语言积累不丰富,进行作文指导也多半是老师讲得口干舌燥,学生听得一头雾水,作文指导课多半没有起到实际指导作用。所以,常常是老师苦于学生作文水平提不高,而学生拿起笔来又无从下手
第二篇:提高写作能力的课题小结
在本次课题研究中,我所在的小组是以xx同学为组长的语文小组。在经过同学们踊跃的报名期之后,确定了该组的成员:xx。经过组长xx和全体成员的奋斗和努力,与xxx老师激烈的讨论后,终于在3月27日在学校机房申请了开题。
我们选择了王老师的课题——如何提高写作能力。而我与xx主要是借助现代网络技术在线查询一些能够指导中学生写作的书籍。当我与xx同学刚看到这个任务时,认为再也没有比这更简单的任务了,但当我们实施起来的时候,简直是大错特错。我们初始用百度查找的时候,我们遇到了挫折,百度弹出了大量的内容,我们需要从中挑选出我们真正需要的内容。,最终不负所托,圆满的完成了我们的任务。
从这次的课题中,我与xx同学总结了3点关于提高写作能力。
1多读一些优秀的文章,为写作积累素材。学生通过读书,可以间接的认识到许多新奇的事物,学到书本上不曾接触过的知识,而且提高了他们的认识,陶冶了他们的情操,丰富了他们的语言。
2让学生敢说,达到知识的迁移,让学生勇敢的表现出内心的想法,大胆的将自己的思想抒发出来。
3让学生将内心的语言用文字表达出来。
苏教版选修教材《写作》中说:“修辞立其诚——写作需要写真话,写作需要流露出真情实感。我们抒发情感时要发自肺腑,发表出自己内心真心的看法。真情实感是一篇文章的灵魂,而真实是更是一篇文章的生命。日常生活是创作取之不尽的源泉,无数真实而又感人的写作素材就在我们身边,需要我们打开我们明亮的眼睛去发现生活中的美与丑。生活中亲身经历的,耳闻目睹的各种人和事都可能是有价值的写作材料。真实的记写自己的心灵感受,即使稚嫩,也有价值。人是社会的人,要对社会负责,要负责的,坦诚的发表看法,为更有说服力,也要有分寸的、艺术的表达。文章要以情动人,以理服人。文章的境界,不是靠说空话、大话就能拔高的。
这告诫我们写一篇优美的文章的前提是要有真情实感。
当我与xx同学完成自己任务之后,我与xx同学都非常开心,因为我与他心中的担子也都放下了,我们不必为没有完成组长xx同学安排的任务而自恼,也不必为辜负了其他小组成员的期望而内疚。在当我们将我们的劳动成果交上去看见他们欣慰的表情时,我与xx同学都笑了。
我所完成的那份对课题的研究任务的小结综述貌似很重要。他指出了中学生要写出一篇优美文章所应该注意的一些方面,以及中学生平时应如何去做。他无疑为课题研究报告抹上了浓浓的一笔。
如何写好一篇文章?我们该如何去做?以下是我的个人小结:
一 注重平时生活中的积累,做到有心于生活。
写作的源泉来源于生活,就如罗丹所说“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缺少发现。”因此,我们要培养自己关心平时生活中的小事,懂得留心仔细观察身边的事物,并适时的到大自然中去欣赏风景,陶冶我们美的性情,体验社会生活去发现美好的人或物。只有生活绚丽多姿、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人,思维才会灵活,感情才会丰富,才可能写出一篇优秀的文章。
1、懂得留心观察身边的事物,善于捕捉事物特征与特点。
正如同先贤所说的的:“一棵树的叶子,看上去是大体相同的,但仔细一看,每片叶子都有不同。有共性,也有个性,有相同的方面,也有相异的方面。”因此,要注意培养学生细
2、注重平时学习生活中的阅读,丰富平时生活的知识积累。
生活的直接积累对写作是十分重要和有意义的,但受着时间、空间等等一系列因素的限制,一个人所有的精力和经验总是有限的,不可能所有的事情都自己直接的参与、直接的体验。因此,要培养自己学会掌握阅读的技巧,因为我们无法任何事情都亲身参与,所以我们大量的知识必须从课外以及课内的书籍中来获得。同时,培养自己养成写阅读笔记的这个好习惯。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只要能大量阅读,从平时的生活中大量的积累,同样也可以从中获得对生活的许多深刻的感受及认识。
二、学会分析题意,提炼作文素材
写作文没有好的作文材料或作文材料不足,自然写不出一篇优秀作文。但有了充足的作文材料,也不一定代表着一定能写出一篇优秀的作文,如果有了材料但却不精心选材或选材不当,结果是仍然写不出优秀的作文。因此,要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还要注重培养自己的审题立意、谋篇布局的能力。
1、审明题意,选取材料。
作文素材是为作文主题服务的,因此,在选择作文素材之前,必须要明确你所写作文的体裁及作文的主旨以及所要表达的中心思想。我们有些同学通常在写作文方面比较“吝啬”,通常不舍得割舍材料,有用的没用的一起上,好用来“凑够字数”,这样就会容易导致“下笔千言,离题万里”的结果。所以,当我们在写作文的时侯,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作文主题。在作文的教学中除了引导我们注意分析课文题目、文章主旨、文章主题以及培养审题技能以外,还需要适当的采用一些具体方法,以用来培养学生概括、提炼的能力。如,让我们把自己作文的中心思想浓缩为一句简短的文字,即提炼出“主题句”。采用这种浓缩提炼主旨的方法,对于提高学生审题立意的技能,是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的。当然,仅仅如此还是不够的,除此之外我们还需要养成细心观察周围一切事物的习惯,使自己在细心观察周围事物的基础上培养出善于找出同类事物之间的细微差别的个性和特征。其次,在我们选择作文素材的时候,我们要选取典型作文阅读素材,就是指那些反映事物的本质特点,有代表性、有说服力的作文素材。同时,我们还应该注意到作文素材的真实性以及它的可信性。
2、作文立意要深刻,创意要新颖。
对于我们而言无论是什么体裁的文章,都需要通过作文素材来烘托作文的主旨。因此,看一篇作文是否写的成功,写的优秀,首先就是需要看文章的作者是否有透过社会的一些现象,抓住事件的本质,自己对生活是否有深刻的认识和独特的理解。
然后,在文章立意深刻之后,还需要看看作者的思维是否够有创意,就是作者在他所写的作品中所写出的见解,所抒发的情感,不与常人相似,若是如此就显得有些人云亦云,失去了文章的创新之感。因此,在平时的作文训练当
中,应该适当去开阔学生见识,鼓励学生开动他们的大脑,展开思绪的双翼,尽情的幻想,尽可能在自己的作文中体现自己思维的独特性与不同于常人的一面,这样就更加容易去抓住阅卷老师的心,让阅卷老师感到耳目一新。我们要达到创意新颖的地步,主要是写作立意的角度要有创意。因为现实中社会生活绚丽多姿,客观事物纷繁复杂,人物千姿百态,即使是同一生活现象、人物或同一景物,但只要观察者的角度不同,就会出现不同的理解与认识。因此,当我们在观察某种特定的事物、现象或者是人物的时候,我们所处的角度就需要新颖,角度不同也就是立意新,观点新,构思新,文章新。
第三篇:如何提高农村小学生的写作能力
如何提高农村小学生的写作能力
作文教学一直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点,也是一个很大的难点,是广大小学语文教师倍感头疼的问题。从目前农村小学作文教学的整体情况来看,经常出现的情况是:学生怕写作文,不爱写作文,愿意抄袭也不愿意去自己写。为什么?孩子们到底怎么了?是什么羁绊住了他们想象的翅膀?让他们对作文如此深恶痛绝?我作为处于一线的语文教师有着深刻的体会。对此,我在日常的教学中潜心摸索,希望能为孩子们找到一个真正施展的平台。
第四篇:浅谈如何提高小学语文写作能力
浅谈如何提高小学生写作能力
四家嘴小学 李海霞
我在多年的中高年级语文教学中,观察到学生一提到写作文,就感到无从下手,不住的抓耳挠腮。他们视作文畏途,怕作文不爱写作文。在实际教学中确实也出现了学生怕写、不会写,没啥可写的多种现象。究其原因,主要还是学生的写作能力差。那么,怎样改变这种不尽人意的状况,从而去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呢?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兴趣是前提,激励常相伴
培养兴趣是写作的前提,有的同学不善于写作,不愿意作文,提起作文就头疼,总觉得无话可说,写起文章来东拼西凑,重复啰嗦,或是平铺直叙,总是不尽人意,这些孩子对写作不感兴趣,是写作能力难以提高的一个重要原因。如果厌烦写作,害怕写作,怎么能提高写作能力?但假如教师给学生一个展示自己作品的专栏,学生的辛勤劳动得到应有的肯定。假如课堂里有些时间是给学生相互交流自己的作品,让他们能在同龄伙伴身上获得经验教训,取得立竿见影的效果。假如,在孩子的房间把好作品贴在墙上,让每一个来家里的人都看见。利用这些奖励,同学们很快就体会到写作的重要和乐趣了。
二、平时多观察,练笔来提高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指导学生多观察,体味生活,激发学生情感,使写作成为有源之水。要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就要培养学生细心观察周围的意识,让学生从身边具体的事物入手,去看、去听、去闻、去尝、去触摸,并坚持写观察笔记。教师也应该有意识的提及自己年少时仔细 观察生活中的特定情景中留下的深刻印象。这样,学生才能真切感受到观察的趣味和重要,才懂得只有心到,方能写出感人的文章。勤练笔是写好文章的关键,首先是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作文。结合课文的作文,可以提倡模仿性写作,这是必要的。不过,随着训练的深入,就要逐渐增加创作性的因素,力求一个“活”字,要插上想象的翅膀,写出真情实感。另外,轮流写日记是个好办法。教师根据学生的写作水平将同学分为几个大组。组内写作水平相当,平时既是竞争对手,又是学习伙伴的几个同学在一个本子上轮流写日记,学生之间、家长之间可相互督促,互相借鉴,取其之长,补己之短。教师可采用师评,学生评,师生互动的方式展示学生的优秀文章,采用教师改,学生自己改,同学帮助修改的方式改进质量差的日记,学生兴趣浓、体会深、提高快。事实上,读身边的“名篇佳作”,感受身边的真人真事,享受同一件事不同看法、想法、写法的乐趣,真是回味无穷的!
三、有感而发,缘事而发,积极写作
“文学贵为有感而发,缘事而发。”这句话深刻地揭示了文为心声的道理。有许多学生写作时感到无话可说,无事可写。他们总认为要写有意义的事,要写轰轰烈烈、惊天动地,影响颇大的大事,而对于鸡毛蒜皮、琐碎小事则感到无必要写,没有内容写。从一个方面说明了学生对生活缺乏体验,心中缺少对生活真切的感受。因此,常常一节课过后,有的学生作文本上仍然孤零零的躺着一个题目。如何改变这种状况,我认为要激发学生生活联想,形成生活积淀。生活是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作文材料的宝库,我们身边每天发生着不可计数的新鲜事。可惜,有些 学生对此视而不见,听而不闻。为此,在教学论文中,引导学生做到“日忆”,即每日一忆,对当天发生的事情进行一次回忆,想想有什么事可以成为作文素材。对“日忆”的要求即入睡前,把一天中经历的事情在脑海里演一遍电影——这是会想,把有意义的事情挑选出来,思考可以把它写成什么作文——这是记得。为了带动全班学生积极主动进行日忆,笔者经常组织学生在课堂上进行比赛,看看谁说得是数量多,质量高。比赛时,总是以身作则,跟学生一起参赛,说一说今天有哪些事可以写成作文。他们听了,心悦诚服,大受启发,纷纷聚首,争相发言。也有的学生觉得事情不少,可惜没有意义,不能写成作文。因为他对“有意义”领悟很狭隘,以为只有好人好事才算有意义。其实不然,凡是对自己或他人具有教育作用,对事物的认识程度有所提高的事情都是有意义的。比如:因为“我上课讲小话,插嘴,不遵守纪律,被老师批评了,这是坏事,但是有意义,他使“我”认识到我做错了;班里的两名同学打架,这是坏事,但是他使“我”懂得同学之间应该团结友爱„„要求学生把这些事情记叙下来,积极动脑,写成一篇篇有血有肉,棱角分明的佳作。打破这些框框,学生纷纷开始认识生活,体验生活,思考生活。生活中发生的每一件事都变得有意义起来,这就为作文提供了极其丰富的材料宝库,不再为无事可写发愁了。
四、等级打分,激励学生
具体做法是将作文分为A、B、C、D四级。在第一次瓶盖时,教师有一是控制A级人数,只有极个别优秀作文可打A级,修改后有进步的可升级。对那些作文基础较差的学生,要善于抓住进步点,闪光点,稍 有进步便予以升级。同时辅以“表扬信”等通知家长的形式,家校结合,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培养持久写作兴趣。
五、师生同评,写有所成
乍一看,大家可能认为这是笔误。甚至有的有经验的老教师会提出质疑:“我从教几十年,没有听说过‘师生同评’这句话。每次作文讲评,都是我一言堂,学生洗耳恭听。”其实这并非笔误,而正是笔者所要强调的。现代教育飞速发展,教育观念也有了本质的改变,提出”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处于主体地位,教师发挥主导作用”,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诚然,学生是一个有意识、有自觉性的人,而不是认教师摆弄的胶泥或装填的料场,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人,都有自己的独特生活经历以及个性特征、知识水平、人格尊严,学生有其自主作用和独立倾向。因此,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应该与学生平等相处,在课堂上形成平等、朋友关系。江平时,教师当堂宣读学生写的作文,引导他们仔细聆听,说说那些作文写得较好,为什么?启发学生评价。学生兴趣激发了,都积极踊跃发言,教师再宣读作文评语,学生惊讶的发现自己的评价与教师的有的出自一辙,有异曲同工之妙。教师适当给予表扬、鼓励。
总之,我认为要想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首先应该从思想上彻底对学生有一个了解,再者,应该鼓励学生多观察、多积累,但落实点还在于笔勤。好说“笔耕不辍,文墨常新”,这样在日积月累中才能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浅谈如何提高小学生写作能力
四家嘴小学 李海霞
2010年5月12日
第五篇:《指导课外阅读 提高写作能力》课题研究
《指导课外阅读,提高写作能力》课题研究
一、研究目标:
《指导课外阅读,提高写作能力》,旨在研究在农村小学中段语文教学中,如何以指导课外阅读训练为突破口,激发学生的主动学习精神,丰富学生的阅读期待视野和内在图式,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
二、研究内容
1、指导课外阅读,以发展语言,发展思维,提高写作能力为主线。一个重点是充分利用课外阅读,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方法和习惯;另一个重点是努力发展学生的思维和作文能力。由此来带动语文学习能力的整体发展,全面达到大纲所提出的要求。
2、本研究所需突破的难点:
①注重有效读本的量和时间的把握,既要大力加大课外阅读力度,又避免过重负担。②教师指导的方式、方法的研究。即教师如何指导学生有效阅读。
③指导课外阅读分步进行的目标序列的确定和作文教学序列的实施。
三、研究假设
①在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通过加强对学生课外阅读的指导,正确处理好课内教学和课外阅读的关系,就能提高学生听说读写的语文水平和能力。
②如果能充分利用有效读物的教育和审美功能,加强阅读指导力度,使学生进行有效阅读和有序作文,那么,学生阅读“内化”,自求、自得、自能就能实现,学生的语言思维和书面表达能力将在尝试学习中得到主动、和谐发展,并将是一个可持续性的发展。
四、研究思路与方法
1研究对象:
2008—2010学三(1)、三(2)
2010—2012学四(1)、四(2)
2、抽样取样
以中段语文教研组长和骨干教师担任实验班老师,对学生采取整班随机取样的方法。
3、研究思路
研究班级与其他班学生状况相近,所处大环境相同,教材相同,作业量近似,不加重学生的学业负担;执教老师的工作态度、教学水平、工作量基本相当,共同参加教研组教学活动。在教学要求上,实验班级要在保证双基质量的基础上,使学生思维、书面表达能力和主动学习兴趣、精神方面有较大提高。
4、研究方法
①本课题以行动研究法为主要方法,把行动和研究结合起来,在行动中研究,在研究中提高。
②根据农村学生特点和年龄特点及兴趣爱好,充分利用课外读物多、活、广的优势,精心选择有效读本指导学生进行有效阅读,发展思维,提高写作能力。
③平时教学中尝试积累和定期上课研究相结合。
五、研究措施
1、努力学习,转变教育观察,树立正确的教育、教学观、质量观、人才观,不断增强教科研意识,自觉投入课题研究,努力做好研究工作。
2、采取单元备课方法,根据单元阅读和作文的特点,切实选择好每次训练所需的读本,精心设计好教学过程。
3、有目的地组织实验教师上研究课,课题组听、评课,对成功之处加以肯定,观出现的问题进行研究解决。
4、教导处把课外阅读列入课程表,落实时间进行实验。
5、学校图书馆落实读物,每周对每个班开放一次,保证了学生的基本阅读量。
6、老师加强学法指导研究,优化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乐学的过程中得到提高。
7、探索成功学习的模式,通过竞赛、征文、投稿、日记接力赛评比、出刊、编辑等多种形式的活动,增强学生的上进心,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和主动创新精神,从成功走向成功。
8、加强内外因统一的研究,研究学生的心理,利用激发兴趣的激励,提高学生主动参于意识,做学习的主人,寻求全体发展。
9、开办家长广播学校,寻求社会、家庭的支持与协作,形成良好的氛围。
六、研究结果
(一)提高了老师们的教改意识和科研意识,树立了“向科研要质量”的共识,并在工作中努力探索。
(二)提高了老师们的教学能力和教科研能力,使实验逐步走向规范化、科学化。
(三)明确了通过指导课外阅读,推进作文教学改革的策略。
1、以课外阅读为依托,拓展学生的智力背景
课外阅读有利于帮助学生积累丰富的语言材料,有利于学生理解能力、想象能力、创造能力的发展,也有利于学生知识的拓展和情感的发展。它是提高学生作文能力的重要途径,是拓展学生知力背景有效手段。
(1)落实三个保证
①、读物保证:A、学校图书室现有存书12455册,校图书室定期向学生开放,每周一次,保证学生基本的阅读量。B、各班建立图书角。平均每班47册。C、家庭建立书柜,平均每生10—15册。鼓励学生买书,并互相借阅,每周至少1本。
②、辅导保证:开设课外阅读指导课,每周一节,由语文教师执教,激发学生兴趣,指导读书方法,交流读书心得。两年来,课题组研究公开课共开阅读指导课4节,作文指导课4节,课题研究讨论会3次,听课老师48人次。
③、时间保证:在不加重学生负担的前提下,取消机械重复的作业,并将课外阅读作为回家作业。每天回家阅读时间在半小时以上的占92%以上。
(2)贯彻三个结合①、课内外阅读结合。在课内,引导学生学习作考命题、选材、立意、造词造句、布局谋篇的方法,但文章无非是例子,课外让学生用学到的方法,独立阅读课外读物,得法于课内,拓展在课外。
②、课外阅读与读书摘录相结合。为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要求学生将课外学到的好词好句、好结构、好开头、结尾或心得体会写在读书摘录本上。两学年下来,人均摘录在1万字以上,拥有了小型的“资料库”,而且分门别类。学生在作文讲评课上和修改自己的作文时,经常采纳读书摘录的内容。
③、课外阅读与学校比赛相结合。紧扣小学生争强好胜的心理,引入竞争激励机制,提高有效阅读质量。设计讲故事比赛、成语接龙比赛、知识竞赛、诗歌朗诵赛、征文比赛等形式,暗示学生课外多阅读。讲故事比赛每班每天按学号(2人)在晨会课上进行,两学年下来,生均上台18次,锻炼学生的胆量和口头表达能力,成语接龙共比赛8次,征文比赛5次,并收集出刊了优秀征文集1本。
2、改革课堂作文教学,启发写作欲望。
作文教学只有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为主,遵循学生的心理特点,相信他们的潜力,支持学生自己的意愿与见解,才能使学生喜欢作文。
(1)开放式指导
从时间、空间、命题、体裁、思路等方面创设宽松氛围,解放学生的思想,给学生以自由驰骋的空间,允许学生根据训练的内容收集材料、模仿范文,自由选题、攻题,运用各种体裁,多角度展开思路,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淡化中心思想,采用自由表达,尝试新概念作文,寻找到作文的乐题。通过指导,学生现场作文不再追求从中心思想出发,摒弃了“假、大、空”的作文,而能比较自由地写出自己所想写的内容,写出自己内心的所想所思所感,作文已不再感到头疼,调查显示,87%的学生表示自己能够写好作文,喜欢作文。5%的学生表示无所谓,但在适当情况下仍然愿意写。
(2)多样性安排
作文的动力是兴趣,学生以后不一定成为作家,但教师却一定要激发他们写作兴趣。通过走向大自然、玩玩做做游戏、实验、编编童话寓言、听听音乐、画画图画捕捉灵感,写出心中所想。教师在安排学生作文时,灵活多样地选择形式,学生感觉十分奇妙,写作的劲头很足,想象十分丰富。
(3)鼓励性评价
①、通过充分激励、增强学生自信心,提高写作积极性。老师改革了作文的评价方式,最低评分80分,好的可以超过100分。
②、评语激励,挖掘闪光点,消除心理障碍。
③、自改加分激励,教法方法,自主修改,养成习惯。
3、以日记接力赛为突破口,发展学生潜力。
①、日记接力赛的作文形式,符合学生心理,性格特点,反馈及时,培养了竞争意识,大大激发学生写作兴趣,真正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个学生得到成功的体验,不断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②、日记接力赛不拘一格,让学生“我手写我心”,平时注意观察,捕捉素材,见解独到,符合人的自主发展。
③、日记接力赛是师生之间一种交流方式,学生也愿意在日记中吐露自己的心声,学生将家庭、班级发生的事,自己内心的或悲或喜,以及对老师的看法建议,都写入了日记接力本。老师的批阅已不单纯是打个作文分,写个评语,而是与学生思想的对话。老师真诚地去面对,师生关系更为融洽,学生更信任老师。
④、同一组的日记写在一本上,小组定期交流,优秀作文发挥了良好的示范作用,学生在相互借鉴、模仿、学习中提高了选材、写作方式、语言表达、美化设计等各方面的能力。
⑤、日记接力赛是一个长期的训练过程,能使学生在长期的渐进中逐渐达到质的飞跃,符合事物发展的一般规律。
4、编辑自己的优秀作文集,回顾自己的成长,培养动手能力。
每个寒暑假,都指导学生一个学期来的优秀作文,挑选几篇,编辑一本属于自己的作文集,有封面、标题、前言、评语、插图、尾花、后记、封底,跟正式出版的书籍类似,通过编辑活动,加深了学生对书籍的认识,锻炼了自己的动手能力,同时,也是对自己一学期来作文水平的一次检阅。两年共编辑了两次,生均两集,每集人均7篇优秀作文。并将学生所编的优秀作文集,在校园内进行展览,极大地鼓舞了学生的积极性,学生通过两次编辑,编辑的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受到了全校师生一致的称赞。
(四)提高了教师教学理论水平,课题组有多名教师撰写的论文获镇、校的奖。
(五)检测情况。
1、学生的大量阅读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
我们对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以2012年4月的调查为例,共有87名学生参加调查。调查情况为:
①你是否对课外阅读有兴趣,每天阅读时间保持在半小时以上?其中78人表示很有兴趣,占(89.7%),原因是学生认为课外阅读能增长自己的知识,而且课外书生动有趣,十分吸引人;-没兴趣的有9人,占(10.3%),原因是更喜欢体育类活动,如果有自己喜欢的书,也会适当看一些,但没有每天阅读的习惯。
②你近两年来,在学校图书馆借阅过的图书数量是多少?回答20本书以上有67人,占(77%),许多学生说除了在学校图书馆借阅外,同学之间每学期互相借阅也在10本以上。
③你借阅的书属于哪一类?选童话故事类的比例是100%,选小说类的比例是78%,作文书类的比例是73%,其中看过四大名著之一的学生有73人,占84%。
2、学生通过大量阅读积累提高了作文的水平。
(1)通过对日记接力赛前后期作文的分析,实践证明学生的作文水平获得了大面积的提高。①选材。前期存在半数学生选角度单一,材料内容“假、大、空”。后期学生作文材料真实可信。②篇幅。前期学生作文字数在300字左右,后期学生作文字数率均在500字以上。③表达方式。前期停留在缺少技巧,模仿范文的层面;后期学生作文笔调从容,表达方式多样,自然流畅,生动感人。④修改。前期作文修改方式单一;后期学生作文修改能从思路、表达手法、篇章结构方式等方面自我修改。
(2)从平时的作文练习、测试考查以及学期的期中期末试卷作文来分析,实验班学生的作文得分率明显高于普通班。
(3)尖子生在作文比赛、演讲比赛等方面也屡获佳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