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借天时养人生
顺借天时,便养助生
——摘自鹭江出版社2009/04首版《中医体质养生》傅杰英著
婴儿时期:要想小儿安,常带三分饥和寒。想小孩体内没有虚火和积滞,适当饿一两顿效果最好。
养孩子和养生一样,要因势利导,顺其自然。
小孩纯阳之体,容易有高热惊厥,感冒发烧,咽喉肿痛,上呼吸道感染,肺炎,积滞等
要谨慎合理应用抗生素和清热解毒中药,中病即止不可多用,更不可预防性使用。
凉茶,清热解毒的中药,会伤及阳气和脾胃,会影响儿童的生长发育身高。
不能让小孩太晚睡觉,最好九点多就睡觉。
大人在小孩面前言行举止尽量要安详平和,小孩是有样学样。
人只有在自然天然的环境中成长,才能酿生真正的德才。
若小儿先天不良生长发育滞后,请家长注意:
1.宁愿稍饿三分,不要过饱一分。过饱伤脾胃,先天不足的只要脾胃好就能补回来。
2.家长一定要温和淡定,尤其是妈妈,俗话说“猫狗知温存”若小儿经常的心慌不安则会很伤肾,肾主骨生髓育脑,因而会影响骨骼智力的生长发育,尤其是先天不足的小儿。
3.可适当补肾,比如六味地黄丸,最初是儿科用药,治疗小儿先天不足五迟五软的。具体用药问大夫。
青 春 期:是女孩子改善体质的好时机。切不可肥胖。
素体血虚气虚的,经期注意禁一切寒凉,注意腹部保暖,不剧烈运动。经后可适当少量进补,如当归,红枣,枸杞,龙眼,莲子,葡萄干等。
痰湿间夹偏胖的,要控制体重,容易闭经,否则加重偏颇。
痰湿气虚阳虚的,控制馋嘴,少吃零食,注意不要肥胖,多余的脂肪是请神容易送神难。
痛 经 的 女 孩,经前可适当喝点红酒,糯米甜酒,红糖水,注意腹部保暖,注意个性修为,否则易促生或加重瘀血体质。
妇女产后:坐月子不可受风寒。
女性孕期体内环境脏腑功能的大调整,气血两旺对虚性体质是很好的调整机会。
素体血虚气虚阳虚瘀血的女性,最应注意产后月子调养,体质会有明显改善。月子调养能把一些老病
根除掉,但凡在月子里落下的病后期很难治愈。
坐月子要注意:
1.身上头上汗出潮湿时不要洗头洗澡,应在汗干爽后,选择一天中气温最高的时候清洗,待水分完全擦干后再穿衣或睡觉。
2.产后不能受风寒,少吃或禁吃寒凉水果,情绪要舒畅,饮食宜温热熟。
3.少用眼睛,“久视伤血”,而且产后经期正处于生理性血虚状态。
4.产后饮食调养要因地制宜,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基本都有补血活血作用,恰恰适合产后多吁多瘀的状态。
更 年 期:固护阳气振根基,明代医家张介宾谓之“中年修理振根基”,人的根基就是肾气。
肾气不亏不伤,在小儿是促生长发育,在青年是增强体魄,在老年是延缓衰老。
进入更年期,因生命火力下降,蒸腾气化代谢缓慢,痰湿瘀血及阳虚开始增多。随着年龄增长,逐渐畏寒怕冷是正常的衰老现
象,不用刻意去补益,平时在饮食和用药方面注意不用或少用寒凉之品就行了。
要少吃少盐少油少乱补,适当进食山药陈皮薏苡仁生姜等以减少痰湿。
适当进食山楂,少量红酒,糯米甜酒,黑木耳等可减少瘀血。
更年期,生命之船忌快求稳,形神要轻装,控制体重尤其是腰围,懂得舍弃尤其是名利。
康复阶段:此时是改善调整体质的关键时机,并非说大病之后身体会更好。
大病往往让人感到痛苦,经历生死考验,促使人的生活态度思想观念发生很大变化,从而珍视生命,重视养生,能很好的约束
自己的行为和欲望,而科学的生活起居饮食,而因祸得福体质才能得到改善。
要求原则:宁饥不过饱,少油少盐,心绪相对平静。
时令和节气:借助天时节气来改善体质,自古有之。是最自然最无本万利的养生了。
三伏天是改善阳虚体质的关键时期,谓之“春夏养阳”。
可用辛香温热的中药膏敷贴在若干保健穴位上,借助天然阳气来整奋调节人体阳气,谓之“天灸”
春分灸曲池可明目,秋分灸足三里可健脾胃,冬至灸关元补肾健体。
见者吉祥 2009/07/28
第二篇:《天时不如地利》教案
《天时不如地利》教案
陶冶
【教学目的】
1.在熟读的基础上,讨论“天时”、“地利”、“人和”三者的轻重关系,体会孟子的思想。
2.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基本方法。
3.集体朗诵和个人朗诵相结合,体会古人说理论证的方法。【重点】
1.在熟读的基础上,讨论“天时”、“地利”、“人和”三者的轻重关系,体会孟子的思想。
2.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基本方法。【难点】
学习古人说理论证的方法。【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预习1.朗读文言文
2.查字典、看课文注释,试翻译课文。
二、导入
1.之前学的《论语八则》是出自哪本书?由何人编纂? 2.《论语》是哪个学派的著作?
师:今天我们就一同学习另一位儒家代表人物——孟子
(文学常识参考:孟子(约前372一前289),名轲,字子舆,邹(今山东邹县)人,战国时期,思想家、教育家,是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地位仅次于孔子,后世常以“孔孟”并称。其言论和行动的记载,保存在〈孟子〉一书中。此书不仅是儒家的重要学术著作,也是我国古代极富特色的散文专集。)3.解题。回答预习题问题:
(参考:本文是一篇议论文,论述了战争中民心背向的问题,指出民心所向,是战争胜负的主要因素,突出“人和”在战争胜负中的决定性作用,体现 了孟子的“仁政”思想。)
三、初读课文、翻译疏通
1.朗读课文(老师范读,学生齐读,要注意正音,读得顺畅)2.请学生翻译第1段,注意以下词语的解释。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1)解释重点加点字:
天时不如地利:天时,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地利,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不如(“知之者不如好之者”),比不上。地利不如人和:人和,指作战中的人心所向,内部团结。孟子用“天时”“地利”“人和”来概括有利于作战的各种客观条件和主观条件。(2)【翻译: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比不上作战中的人心所向、内部团结。】
3.请学生翻译第2段,注意以下词语的解释。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1)解释重点加点字:
三里之城:周围三里(那样的小)城。七里之郭:郭,外城。
环而攻之而不胜:环,围。而,表转折,却。夫坏而攻之:夫,句首发语词。
(2)【翻译:(比如一座)方圆三里的小城,方圆七里的外城,四面包围起来攻打它,必定是得到时令、气候的有利条件了;但是不能取胜,这是因为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呀。】(3)运用了何种写作方法?什么作用?
4.请学生翻译第3段,注意以下词语的解释。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1)解释重点加点字: 池非不深也:池,护城河。
兵革非不坚利也:兵革,泛指武器装备。兵,兵器。革,甲衣。坚利,坚固锋利。米粟非不多也:米粟,指粮食。
委而去之:委,放弃。去,离开。意思是弃城而逃。
(2)【翻译:城墙并不是不高啊,护城河并不是不深呀,武器装备也并不是不精良,粮食供给也并不是不充足啊,但是,守城一方还是弃城而逃,这是因为作战的地理形势(再好),也比不上人心所向、内部团结啊。】(3)运用了何种写作方法?什么作用? 【双重否定】
5.请学生翻译第4段,注意以下词语的解释。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1)解释重点加点字: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域,界限,这里意思是限制。以,凭,靠。意思 是使人民定居下来(不迁移到别的地方去),不能靠划定的边疆的界限。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固国,巩固国防。
威天下之以兵革之利:威,震摄。兵革之利,武器的强大。寡助之至:之,动词,到。至,极点。
亲戚畔之:畔,通“叛”,背叛。亲戚:(古今异义)所有亲人。(今义:除了父系亲属之外的亲人)
天下顺之:顺,归顺,服从。
故君子有不战:故,所以。有不战,不战则已。
(2)【翻译:所以说,使人民定居下来而不迁到别的地方去,不能靠划定的边疆的界限,巩固国防不能靠山河的险要,震慑天下不能靠武力的强大。能行“仁政”的君王,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多,不施行“仁政”的君主,支持帮助他的人就少。支持帮助他的人少到了极点,连内外亲戚也会背叛他;支持帮助他的人多到了极点,天下所有人都会归顺他。凭着天下人都归顺他的条件,去攻打那连亲戚都反对背叛的君王,所以,君子要么不战斗,(如果)战斗就一定会取得胜利。】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域,界限,这里意思是限制。以,凭,靠。意思 是使人民定居下来(不迁移到别的地方去),不能靠划定的边疆的界限。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固国,巩固国防。
威天下之以兵革之利:威,震摄。兵革之利,武器的强大。(“利”与“坚利”相区别)寡助之至:之,动词,到。至,极点。
亲戚畔之:畔,通“叛”,背叛。亲戚:(古义)所有亲人。(今义:除了父系亲属之外的亲人)
天下顺之:顺,归顺,服从。
故君子有不战:故,所以。有不战,不战则已。
三、再读课文,把握中心,体会论证过程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中心论点即篇首两句。孟子提出三个概念:天时、地利、人和,并将这三者加以比较,层层推进。用两个“不如”强调了“人和”的重要性,同时反映孟子所说的“仁政”。三者之间的比较,实质上是重在前者与后者的比较,强调指出各种客观及诸多因素在战争中都比不上人的主观条件及“人和”的因素,决定战争胜负的是人而不是物。在对比论证,给人的印象极其深刻。句式相同,语气十分肯定,斩钉截铁,不容置疑。】 2.作者是如何论证这个观点的?
【第2段选取攻战的例子阐明“天时不如地利”,区区小城,四面受围而不能克,即使有得“天时”者也不能胜,旨在说明“地利”重于天时;】
【第3段同样选取攻战的例子,旨在说明即使在占有“地利”的情况下——“城非不高”“池非不深”“兵革非不坚利”“米粟非不多”,但有人却弃城而逃,因为“地利”亦难比“人和”。】
3.第4段式多余的吗?不多余的话,它的作用是什么
【第4段的作用是在前三段论述的基础上进一步阐发,将论点的范围由战争推及到治国,从而全面体现孟子的政治主张,使文章更具有普遍意义。其次,“得道”实际上也可理解为“得人心”,即“人和”。(得道的意思为施行仁政)得人心者,人心归顺,所到披靡,失人心者,人心向背,不攻自溃。因而,第4段绝非多余的闲笔。】
总结:
师:用于战争,指决定战争胜负的三个因素是—— 生:天时、地利、人和 师:三者谁轻谁重/关系如何? 生: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师:为什么天时不如地利者?
生:三里之城,七里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师:为什么地利不如人和者?
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尖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师:得道者会怎么样? 生:得道者多助。师:失道者又会怎么样? 生:失道者寡助。
师:寡助会得到什么结果? 生: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师:多助会得到什么结果? 生: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师:得道者和失道者在打起战来,结果会是怎样的?
生: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参考:本文逐层论证,层层深入。文章第1段,开门见山提出中心论点,接着运用战例,分别论证了“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突出了“人和”的重要;第4段进一步阐发,说明,欲得“人和”,必先要“得道”。全文紧紧围绕得“人和”这一中心,环环相扣,逐层推理,显示出极其严密的论证艺术和极强的逻辑性。第一层(1段):总论。摆出观点,提挚全文
第二层(2段):从进攻一方的失利论证“天时不如地利”。第三层(3段):从防御一方的失利论证“地利不如人和”。第二部分(4段)深入论证“得道”即“得人和”则“战必胜”。】
四、本文议论运用的修辞手法:
1.论证中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排比、对比等)
五、小结
孟子文章的特点 ◇对比鲜明 ◇排比铺陈 ◇句式工整 ◇气势磅礴 ◇说理透彻
五、板书设计
论点: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仁政)论证:天时不如地利 战争——治国
地利不如人和 需要“人和” 结论: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六、作业 1.古今异义。
郭 古义:外城 七里之郭 今义:姓氏
池 古义:护城河 池非不深也 今义:池塘 去 古义:离开 委而去之 今义:到„„去
亲戚 古义:内亲外戚 亲戚畔之
今义:跟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的家庭或它的成员。委 古义:放弃 委而去之 今义:委任
域 古义:界限,限制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今义:地域
是 古义:这 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今义:判断动词 2.通假字。
畔通“叛”,背叛。亲戚畔之。3.虚词。之
代词 他 亲戚畔之。助词 的 三里之城。动词 到 寡助之至 而
表并列 并且 泉香而酒例 表修饰 着、地 夫环而攻之。表转折 却、但是 环而攻之而不胜。
第三篇:《天时不如地利》教学设计
《天时不如地利》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掌握孟子的文学常识及其政治主张,准确把握文章的写作意图推行孟子心中的仁政。
2、理清论证思路,掌握通过类比论证、正反论证、举例论证的方法证明观点的方法。
3、体会论证过程中双重否定句、排比句的表达效果。教学重点:掌握通过类比论证、正反论证、举例论证的方法证明观点的方法。
教学难点:准确把握文章的写作意图,掌握通过类比论证、正反论证、举例论证的方法证明观点的方法。教学流程:
一、导入
1、复习: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是谁?
儒家学派的核心思想是什么?
你认为什么叫做“仁”?
2、孔子处于春秋末期,春秋之后就进入了战国时代,“战国”二字体现了当时怎样的时代特点?你认为战国的国君最关心的是什么?
3、身处战国的孟子是继孔子之后儒家的又一位代表人物,面对一心只想通过战争征服他国的战国君王们,智慧又擅长辩论的孟子会用什么办法来推行儒家“行仁政,爱百姓”的政治主张呢?他是怎么把齐桓公、晋文公、梁惠王、滕文公等各国君主“骗”得一愣一愣的呢?今天我们这节课与其叫《天时不如地利》,不如叫做“狡猾的孟子”
二、初读课文、翻译疏通
1、自读课文,读出孟子向君王游说说理时的自信。
2、集体朗读,读出说理的气势,注意排比句的朗读方法。
3、同学互译,圈划不理解的字词句,互助解答
4、指名翻译,重点强调。
城、郭、是、池、环、兵、委、去、域、亲戚、至、顺
畔、夫
三、把握中心
1、你认为孟子写这篇文章的真实目的是什么?(是为了教君王如何攻击别的国家吗?)从文章中哪些句子可以读出孟子的真正想法?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2、“道”的本意是“道路”,后来引申为“方法、法则”的意思。结合孟子的政治主张,你认为孟子这里谈到的“人和”之“道”具体指什么?
施仁政、民贵君轻——爱百姓
这是使天下太平,百姓安居乐业的“道”
3、本文的论证中心是“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合”,要表达的道理是“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写作的意图是规劝当时的统治者施行仁政。
4、作为一篇议论文,一般会有提出论点、分析论证、得出结论的议论过程。本文孟子是如何提出论点、分析论证、得出结论的?再读文章。
四、论证过程
1、在战乱不止,各国之间你死我活的战国时代,如果说施行仁政的大道理,君王会不会采纳呢?善辩又有些“狡猾”的孟子采用了什么办法?
通过军事引起君王的兴趣,再通过层层说理慢慢将君王引入自己设下的“仁政”的“圈套”。
2、孟子是如何从军事角度说明“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的?第二小节、第三小节与第一小节之间是怎样的关系?
举出事实论据,分别举例论证: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3、第二小节与第三小节论述的角度有什么不同?孟子在这里使用双重否定句想要起到怎样的表达效果?
正反论证,加强说服力。双重否定句增强语气。
4、你认为为什么在天时、地利、人和这三者中,人和的作用最大? 内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依据,外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条件。内因决定外因。
有了“人和”,其他问题能够通过集体的智慧和力量迎刃而解。
5、孟子讲完军事之后,将“人和”最重要的道理类比到了治国的领域之中,在第四小节作者主要采用了讲道理的方法,属于道理论证。文中的排比句起到怎样的表达效果? 道理论证;增强语势,更有说服力
6、那么孟子认为怎样才能“人和”呢?孟子又是如何进一步论证“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道理的?
正反论证。
7、至此你认为孟子的道理说清楚了吗?请理出孟子的论证过程。
8、“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这句话是主张打仗的还是不主张打仗的,为什么?
看似教君王怎么打仗,其实文字背后的意思是说,真正的君子是不会随随便便打仗的,君子爱好和平,只有万不得已才打仗,如果君王热衷于打仗,那你就不是君子——可见孟子的“狡猾”
五、复习总结
1、请同学们回顾以下,孟子是怎样从吸引君王的兴趣开始一步一步引导君王,最终把君王引向孟子实行“仁政”的政治主张的? 君王听说孟子要谈论打仗的办法,一定认真聆听,经过孟子从正反两个方面举例论证,以及从军事类比到治国方略,便会被孟子严密的论证牵着鼻子走,打心底里认为要打胜仗,治理好国家确实需要“人和”。这时,落入孟子事先布置好的圈套的君王自然而然就要追问“人和”的方法到底是什么了。孟子提出了“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道理并从正反两个方面加以论述。
2、通过这篇文章,你学到了哪些论证自己观点的方法?
3、联系实际生活,谈谈你从“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中获得了哪些启示?
第四篇:天时不如地利的教案设计
【学习目标】
1.学习课文层层递进的写作方法,体会文中排比句的表达作用。
2.正确理解天时、地利人和之间的相互联系。
3.懂得“人和”是我们生活中最重要的内容,自觉为社会和谐尽一份力。
【课文题解】
1.孟子,名轲,字子舆,儒家学派的重要代表,地位仅次于孔子,被尊奉为“亚圣”。
2.《孟子》,是一部记录孟子的思想和政治言论的书,是儒家的重要学术著作。
【串讲课文】
原文:孟子曰:“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翻译:孟子说:“得天时不如得地利,得地利不如得人和。”
原文: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
翻译:譬如一座内城三里、外城七里的城邑,敌人包围攻打却不能取胜。
原文: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翻译:敌人围攻一定是选择得天时的时日了;可是没有胜利,这说明得天时不如得地利。
原文: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翻译:城墙筑得不是不高,护城河挖得不是不深,兵器和铠甲不是不锐利坚固,粮食不是不多;可是(当敌人进犯时)弃城逃跑,这说明得地利不如得人和。
原文: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谿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翻译:所以说:限制人民不必靠国家的疆界,巩固国防不必凭山河的险峻,威服天下不必恃武力的强大(兵器和铠甲的锐利坚固)。
原文: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翻译:得到正义的人帮助他的人多,失去正义的人帮助他的人少。
原文: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翻译:帮助他的人少到极点,连内亲外戚也背叛他;帮助他的人多到极点,天下都归顺他。
原文: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翻译:让天下都归顺他的人,攻打连内亲外戚也背叛他的人,所以得道的人要么不打仗,要打仗一定会胜利的。
【课文结构】
本文分三个层次:
第一层次,(第1句),开门见山,提出中心论点。
第二层次,(第2-4句),列举两个事例,从攻守两方面分别论证分论点。
第三层次,(第5-8句),进一步论述“人和”的重要性,得出论断,点明主旨。
【课文分析】
《天时不如地利》一文观点鲜明,结构严谨,很有气势。
文章开头两句提出论点:“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用“天时”、“地利”、“人和”来概括有利于战争的各种客观条件和主观条件,突出了人和的重要性。
文章列举“攻而不胜”和“委而去之”两个事例,来论证观点。
文章最后又用“域民”、“固国”、“威天下”,不能仅仅靠“天时”与“地利”条件,从反面强调“人和”的重要性,结尾归结出“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论断。
文章强调“人和”的重要性,推而广之,方方面面应该“以和为贵”。
【思维训练】
1.本文的论点是什么?
本文的论点是“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2.本文的论据是什么?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两个论据分别证明“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3.本文的论证方法是什么?
既摆事实,又讲道理。先用“环攻不胜”和“委而去之”两个论据证明论点;然后又用“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谿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的道理从反面强调“人和”的重要性。
4.本文大量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其作用是什么?
排比。增强论述的语气。
5.本文的君子是指什么?(用文中词语回答。)
“得道者”
6.为什么“人和”比“天时”、“地利”更重要?
“天时”、“地利”是客观的,外在的,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条件;而“人和”是主观的,内在的,在事物发展变化中起着决定作用。所以“人和”比“天时”、“地利”更重要。
7.本文体现了作者什么思想?
要取得战争的胜利,必须顺应民意,得到人民的广泛支持;而要达到这一点,就得施行仁政。
第五篇:读写养正 点亮智慧人生
读写养正 点亮智慧人生
--------3311读写工程创新成果经验介绍 青龙第三实验小学 以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的 “开展全民阅读活动”为指导,以课程标准为依据,按照“注重实效、全员参与”的工作思路和“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方法创新”的工作要求,学校依托语文学科,落实教育局的“3311”读写工程,创新求实,丰富师生读写实践活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总结如下:
一、正领,做好读写引领
“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要有一桶水”,所以提高教师的读写能力显得尤为重要。我校开设了名师工作室,将教师的提升纳入到学校品质提升的重要地位上来。为了养成教师勤于阅读、善于钻研的习惯,大力推进“教师读写工程”。我校积极响应教育局号召,“让读书成为习惯”,是我校强力落实教师读书工程的主题,“让教师充满智慧”是我们大力推进教师读写工程的出发点和立足点。
我校读书做到“三有”:
一有书读,学校给给教师每人一本书,保证拓宽教师的知识面,丰富教师的文化内涵,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做起;根据自己的需要网上阅读,学习名师,观看名师课堂录像,读名师课例案例等,享受名师智慧,提高教学水平。
二有活动,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能够进一步激发学生读写的热情,让学生从读写中享受收获的快乐,从而把读写引向持 1 久。语文教师有朗读比赛、所有的教师的粉笔字大赛、优秀读书笔记展评、青春记忆征文等活动。厚实基础,丰富内存,演绎教育的精彩,收获成功的喜悦。
三有检查,粉笔字一周写两次每周两次检查,周一、周三;读书笔记期初检查假期读写情况,每月进行一次读书笔记检查。每学期组织一次优秀读书笔记展评;每月上交读书心得和优秀散文、记叙文、论文。及时通报检查结果,认真查摆问题,提出改进措施。
(落实星级阅读评价,评选“阅读星”和“写作星”,调动学生读写积极性。有人说,什么叫不简单?把简单的事成百上千次做好叫不简单。什么叫不容易?把别人认为容易的事坚持做下去,叫不容易。我们要做到不简单,不容易。)
二、正行,保证读写行动落实
在日常教学中我们调动一切积极因素,采取多种措施,帮助学生尽快驶向自能读写的轨道。
1.落实阅读书籍。我校都是一二年级的学生,根据年龄低且想象力丰富的特点,我们为学生推荐了绘本。“绘本”是一种适合低年级阅读的图画书,以图画为主文字为辅,甚至完全没有文字而全是图画的书籍。优秀的绘本能给幼儿提供无限的想象空间,而包含了幼儿丰富想象的绘本更是拓展了原有作品的内涵,使其变得更加丰满。学校下发了《读书活动致家长的一封信》,鼓励家长为孩子购书,保证书源。其次加强班级图书角建设,对于班级里的学生来说,最方便的阅读还是在教室里可以随时取阅。我校主张班班有图书角,室室有读书点。这些童书放在学生触手可及的书包里、书桌上、枕头边,学生便可能在不经意间爱上阅读。每班都选出班级图书管理员,做好图书登记和学生借书、还书的记录,要求每班每生每学期至少读3本书,真正给学生提供了“人在书中,书在身旁”的浸润式阅读环 境。每学期开展一次“好书交换”活动,活动之前,各班组织学生对自己阅读过的图书进行梳理,各班语文教师和班主任相互配合,在同学与同学之间,班级与班级之间可建立“好书交换站”,定期举行“好书换着看”的活动。我校现在虽然人少书少,但要做到读到的书最多,合理科学利用学生手里的书,做到班与班推荐的书不同,按时更换。
2.落实阅读时间。晨诵,每天早晨20分钟晨读时间,要求由语文教师指导学生读书;午读,每天中午20分钟午读时间;暮省,每天晚上“亲子共读”时间,由家长陪孩子共同阅读20分钟;下午大课间20分钟默读。每班每月上一次读书汇报课:好书推介、心得交流、诵读比赛、读书笔记展评等。课内外读书时间的落实,为读书兴趣和习惯的形成创造了条件。
3.落实方法指导。首先上好阅读指导课,开学初肖立平老师为全校教师做了一节课外阅读指导课《绘本我会读》,其他老师也都在本班上了阅读指导课,教给学生看书要仔细看、大胆猜、用心读、明道理四大方法。学习圈生字新词,抄优美语句,做好批注等技巧。其次课堂上,低年级的识字教学,重视记字方法的发现和总结,除了传统的加一加、减一减、换一换、字串识字等方法外,还创造了字谜识字、编故事识字、儿歌识字等既有趣又高效的方法。学生大量识字,为提前读写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阅读感悟课的第二课时,结合教材内容进行大量的拓展阅读。每节课都要结合课文进行10分钟的拓展阅读,10分钟的写作训练,让学生读有章写有法。学生读写能力在读写实践中得到很大提高。
三、正规,落实读写常规 “习惯是一种顽强的巨大力量,可以主宰人生。”有了好的习惯,失败不容易,没有好的习惯,成功不容易,好习惯一旦形成,将使人终身受益。我校对学校、教师、学生三个方面提出了常规要求,以保证“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时时有事做,事事有时做。” 我们的具体做法是:
每生八必做:
1、每天必背一条名言警句;
2、每天必读20分钟的课外书;
2、每周必背两首古诗;
3、每周必写一页读书笔记;
4、每月必读一本好书;
5、每学期必买一本好书;
6、每学期必向校报投一次稿;
7、每学期必写好20次写话;
8、每生建立自己的读写成长记录档案;这些必做内容有的是独立完成。
每班五必做:
1、每班板报必须建立“读写能力展示专栏”;
2、每班必须建立图书角;
3、每班每学期建立班刊;
4、每班每月必须开展丰富多彩的读写活动;5每班每学期必须积累一套特色读写能力展示资料。
语文教师六必做:
1、必须结合县局的各年级读书任务做好读书计划;
2、必须结合语文教学向学生推荐相关的优秀书籍;
3、必须每月读一本书,每周写两页读书笔记;
4、必须负责指导学生每月报送校刊一篇优秀习作;5每月向学校上交自己的美文;
6、必须督导好“每生八必做”、“每班五必做”等十三项内容。
学校五必做:
1、每学期必办一至二本的校刊;
2、每学期按年级各开展一次与读写活动相关的竞赛活动;
3、加大对阅览课、读书课的检查力度;
4、加大投资,参照县局推荐的图书目录,购买适宜各 年级学生的阅读书籍;
5、每学期开展一次读书先进班级、书香教师和学生读书之星评选活动。四.正趣,激发读写兴趣
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能够进一步激发学生阅读的热情,让学生从阅读中享受到阅读的快乐,从而把阅读引向持久。
1、读,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小学生读绘本、童话、寓言故事、读语文跨越式拓展教材。每天坚持读书,每天积累读书方法,四月份组织朗读比赛,朗读内容就是学生手里的阅读材料。朗读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环节,也是理解课文的重要途径,更是学生的重要语文能力之一。为了展现及提高我校学生的朗读水平和朗读能力,促进学生理解能力的提高,使学生更会读书。强化师生朗读能力训练,培养正确的朗读习惯。能使用普通话朗读,发音标准,声音响亮,按句逗停顿,不唱读,读出不同的语气语调,恰如其分的把握文章的思想感情。通过朗读训练,使学生能深刻的感受到祖国语言文字的字正腔圆,热爱表达。
通过本次朗读比赛活动激发师生朗读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朗读能力,提高语文素养;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展现我校特色成果。朗读的内容,可以是教材中的课文、也可以是绘本;采取抽签定内容的形式;朗读时间大约在3分钟左右,不可超过4分钟,也不能少于2分钟。可以脱稿朗读,也可以持稿朗读
各年级评比出获奖学生,由学校颁发奖状。虽然说读书是一种静默的活动,但发放奖状等功利的行为,也能给学生的阅读掀起一个高潮。
2、背,“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我们精选300首古诗,由浅至深,分年级背诵,为了帮助学生记忆,我们与音乐、美术学科整合,唱古诗,画古诗。定期评选“古诗大王”。古诗大王实行考级制度,考级制度共分五个等级。一年级背诵累计达到40个统 计单位,可以评为一级;二年级背诵累计达到80个统计单位,可以评为二级;三年级背诵累计达到140个统计单位,可以评为三级;四年级背诵累计达到200个统计单位,可以评为四级;五年级背诵累计达到250个统计单位,可以评为五级;六年级背诵累计达到300个统计单位,可以评为六级。古诗以首为统计单位,古文以段为统计单位,古诗文名句以两句为一个统计单位。凡是获得该年级规定级数以上的学生当选为古诗大王。背名言警句,背关于读书和惜时的名言警句。每一天每节语文课课前三分钟积累名言警句。四月份开展名言警句积累大赛。
3、讲,为提高学生对语言的感受能力、表达能力,丰富我校的校园文化,我校4月讲故事比赛。旨在以活动促阅读,以阅读促活动,增强学生讲故事的兴趣,提高教师指导学生的能力。各班老师上报选手名单,讲故事时间控制在3分钟左右。故事内容思想健康,有教育意义,尽可能运用体态语言使故事内容形象化。
4、演,语文科任教师组织各班学生在班级内部比赛,最后各校选出优秀选手参加校级比赛,层层筛选,让每位同学都有参与机会。故事取材要符合小学生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可以是中外童话故事、民间故事、启智故事等内容(课内外),可以尝试有创意的表演形式。
学生以两人或两人以上展开表演,形式不限,要求在5—6分钟内表演完成(不足3分钟或超时将酌情扣分),普通话标准,表达流畅、表情丰富,服装大方、得体,与讲述故事内容协调,可适当布置场景、配置音乐等。
5、写。(1)写作学生读了很多书,就有了写好文章的基础,也就有了表达的欲望。我校的学生,都有一份“读与写的成长档案”,学生把自己读书时的好词好句摘抄下来,日记都保存下来,里面记载了孩子们一年级时写出的稚嫩的寥寥数语,和毕业时写出的有一定思 想深度的文章,记录了孩子成长的心路历程。学校班刊有《花落的声音》《起航》,择优选取学生的作品,让孩子们自己的作品有公开发表的机会,用成就感去激励孩子们的读写热情。学校语文学科进行“跨越式”模式实验也明确规定每节课要有10分钟的写话训练时间,教师根据每节课的教学内容设计写话训练内容,有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写话训练,每位学生都备有专门的写话本,每个学期末学校根据学生的写话本的内容评选“小作家”。(2)写字,书法过级,一年级一级,铅笔楷体;考核内容30分钟内在田字格内书写20个基本笔画和30个楷书独体字;考核标准:坐姿、执笔姿势正确,能按时完成书写任务;能按笔顺规则书写,卷面较整洁;无错别字,基本笔画书写正确,字形较为平正。
二年级二级,铅笔楷体;考核内容:能在30分钟内完成在规定的田字格内书写40个楷书简单汉字和一首古诗;考核标准:坐姿、执笔姿势正确,能按时完成书写任务;能按笔顺规则书写,卷面较整洁; 无错别字,基本笔画形状和位置正确,字形结构平正、匀称;汉字大小合适且一致,字在格内基本居中。
6、展,学生读写成果特色展示,最终评选“书香班级”、“阅读明星”、“书香家庭”、优秀成立读写成长记录档案等。
五、正果,撷去读写成果
坚持快乐读写,学生的语文能力不断提高,在2015-2016学年第一学期全县的教学质量检测中,我校的二年级的语文成绩位居全县第一名。一年级位居全县第二名。年轻教师的教学水平不断提高,朱飞、王秀荣参加全县青年教师素能大赛取得优异的成绩;汉字书写大赛中三小的选手获小学组团体优秀奖。学生一年级的杨潆入围参加全国书法艺术网络大赛。多名教师获县级优质课。杨书华市级骨干教师,杨立华、陈艳东、肖立屏、李晓光、温秀荣评为县级骨干教师。杨立华获县级语言文字先进个人。
知识改变命运,读书改变人生。我们将继续以“百千万读写工程”和“3311”读写工程为契机开展活动,把“读好书、好读书”作为教师、学生、家庭、班级、学校坚持不懈的追求!在浓郁的书香氛围中,教师在成长,学生在进步,质量在提高,学校也将在不断的超越中,收获教育的美丽与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