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为了孩子的最佳发展——“儿童生活作文教育研究”课题研究中期总结报告

时间:2019-05-12 13:40:3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一切为了孩子的最佳发展——“儿童生活作文教育研究”课题研究中期总结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一切为了孩子的最佳发展——“儿童生活作文教育研究”课题研究中期总结报告》。

第一篇:一切为了孩子的最佳发展——“儿童生活作文教育研究”课题研究中期总结报告

关键词: 以学生为中心 以生活为源泉 以育人为目标

摘要:

(一)作文教学生活化理论探索

1、深入学习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每月有计划地进行陶行知教学思想特别是陶行知原著的学习。

2、认真学习现代教育理论,通过各种途径学习当前教学新理论,努力吸取各种教育思想的优势。学习各种教学方法,借鉴各种教学模式,广收博录,为我所用。要通过读书看报、外出学习,特别要利用网络信息,吸收前沿的教育理论和思想,汲取各种教育实践的营养。

3、更新观念,开阔眼界,把作文教学生活化研究置于教育观念的改造的系统中来关注,放到育人的高度来考察(着眼于人的发展,适应于社会的发展),把作文教学生活化研究放到语文教学生活化研究的整体改革的环境中来实践。

4、不断总结,勤于反思,在反复探索中逐渐总结出规律性认识。

(二)作文教学内容生活化研究

学生作文内容应该也必须是学生生活内容的反映,学生的写作才是兴趣盎然而不枯燥乏味的,我们研究作文教学生活化,要从生活出发,构建作文教学内容系列。

1、提高生活认识水平,是写作的基础,也是作文教学的内容。写作是生活认识水平的反映。我们要从提高生活质量角度来关注作文生活化的意义,以写作来反映生活,以进一步提高学生对生活的理解,而对生活的深入理解,又直接促进学生作文深度的发展。最终形成生活与写作的良性循环,文道结合的良性循环。作文是学生心理功能的学习实践活动,学生作文经历了一个“物”(客观事物)到“情”、“识”(观念情感、认识水平)到“辞”(语言文字)的双重转化过程,因此,丰富学生生活、提高认识能力是提高写作水平的重要途径,我们在教育中必须解放学生的时间、空间,让学生去以生活为课堂,去享受人生,热爱生活,这样,我们才能从文中见“人”。

2、学校生活也是人生的一部分,作文也是生活的一部分,但其生活方式能反映其它生活的内容。小学作文教学生活化研究强调作文教学过程成为生活教学的过程,使写作成为生活的一部分,是生活的内容,要以自我表现、生活写照、应用、议论文字、说明文字等作文内容将生活的一切作为作文内容的一切,使作文的空间与时代的空间,与学生生活的空间相融。

以文字阐明观点,是生活的要求,是未来社会对人的要求,也是作文的要求,我们要高年级适当运用论文写作格局,激发学生主观意识,初步学会收集、整理、分析信息,较为清晰地阐明观点。

3、研究写作动机的激发,顺应学生作文心理规律,用生活激发写作动机。注重作文教学的时空优势的利用,计划作文和随机作文相结合,抓住生活契机,抓住学生情感的敏感点,作文于学生想写作文时,于生活需要作文时。

作文教学内容生活化研究要努力符合这样的要求:内容是儿童生活的内容,写作是因生活的需要,变作文外在要求为学生内在的心理要求。

(三)作文训练方式生活化研究

1、训练包含“训”与“练”两层意义,是“训”与“练”的统一。小学作文训练方式生活化是建立在生活需要上的训练,从学生整个人生来说,训练是一种手段,生活才是目的。作文训练方式生活化是将教学的训练要求,转述为生活的要求,在生活中训练写作。树立大作文观,把作文视作生活的重要方式之一。创设生活条件训练写作,教学要研究学生的生活,引进学生的生活,符合学生的生活,缩短课堂需要和生活需要的距离,训练学生提高正确表达生活的能力。

2、运用多种训练手段。

作文教学生活化研究,决不排斥语言文字的训练,而是要在生活化思想的指引下,提高语言表达力,使语言文字运用能力与生活认识能力、思维能力、思想能力协调发展。教学中,我们要创设条件,利用各种有利于调动学生写作积极性的方法,创设作文的生活氛围,给予机会,激发成功欲。

在阅读中训练写作。阅读也是生活的一部分,课堂更是学生生活的重要内容。学生在课堂上进行阅读实践的时间占学生生活的很大部分。根据作文教学生活化的思路改革阅读教学,也是作文教学生活化研究的延伸,即以写作为手段促进阅读理解,丰富课堂生活,在学生感悟文本中提高领悟生活的能力。

课外阅读应为学生生活的重要内容,也是提高学生生活质量、丰富生活内容的重要途径,是学生丰富语言表达和生活认识能力的重要渠道。课外阅读对于学生认识能力的形成中所起的作用是巨大的。“让阅读成为学生的第一兴趣”,理应成为作文教学生活化的口号之一。

3、利用现代写作技术,开展微机作文的训练。由于多媒体网络的建设大大增加了师生、生生间的反馈交流,电脑写作教学与传统作文教学不是简单的“换笔”的技术区别,而其根本目的在于提高学生运用技术手段的整体写作水平。开展小学现代写作技术的研究,是小学作文训练方式生活化的未来性体现,是面向知识经济社会的教学。

(四)作文教学过程生活化研究

小学作文教学生活化研究要体现在作文指导、作文评讲、作文批改三个基本环节上。作文教学过程生活化是作文教学内容生活化和作文训练方式生活化的统一。

作文指导课要优化结构,总结实现结构优化所需的基本板块,把生活引进课堂,指导学生善于观察、思维,学会反思生活,从纷繁的生活中发现、捕捉、提炼写作题材,这个过程本身就是学生提高生活认识水平的过程。在写作中激发学生思考生活的意识,融合训练作文与生活作文相结合,在优化作文训练“由真到假从假到真”(即从表达生活、表达思想的目的出发,进行训练作文的强化,最终达到生活作文的目的。)的过程中,使真中有假,假中有真,提高表达能力,提高思想水平。

评讲课要立足发展。学生的作文能力在是作文的教学过程中不断发展的,生活作文的评讲应注意发展学生生活的认识力,发展学生对这种生活认识的表达力。

作文批改要坚持学生自主性,解放教师繁重低效的批改,解放学生的头脑、胆略。通过各种途径,创设环境,使学生互批互评作文成为学校生活的一件乐事,使疑义共析,美文共赏成为学生生活的情趣。

作文教学生活化要在生活中让学生完整经历作文“认识→思维→表达→再认识→再思维→修改表达”的过程。

一、课题的提出

1、生活教育理论为生活作文研究提供了理论借鉴和广阔的研究天地。陶行知是我国最伟大的教育家之一,生活教育理论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精髓,“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是生活教育理论的三大内容。作文活动本身是生活内容的一部分,在知识经济时代,必将成为一种重要的生活基本技能之一。作文之内容即生活之内容,作文教学可以成为生活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作文即做人,生活的空间有多大,作文的领域就有多广,生活作文研究是我们在作文教学领域对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2、写作理论为生活作文研究提供了有力的理论佐证。写作理论告诉我们,作文是生活的再现、反映、创造,学生的生活内容是学生作文的基础,没有丰富的生活,就没有内容丰富的作文。教师只有研究、了解、丰富、引导学生的生活,提高学生的生活能力,才能使学生掌握反映生活的本领、才能反映生活五彩缤纷的色彩。

3、生活作文是激发学生写作动机的良好途径。根据活动心理学原理,儿童的写作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写作的内部动力。写作必须激发学生的动机。而语言的本质特征在于它是社会的交际工具,生活教育理论指出,学生这个名词,就是学习生活,学习人生之道。学会生活,学会交际,是人发展的必须与必然,生活作文是在生活中作文,能激起学生的写作动机,使他们乐写、想写,从动机走向目的。

4、2001年秋季启动课程改革,是中国教育应对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的挑战,是培育创新人才,增强综合国力的战略性决策。《语文课程标准》关于写作教学的表述表明了学生写作的目的及作文教学培养写作能力的价值。标准中关于作文教学的新理念更多地关注着习作者的生命状态和精神自由。所以,我们的当代的作文教学也就不仅仅关注写作知识和技巧,而是更多的追寻着一种儿童精神,倡导用儿童的眼睛看世界,写儿童经历过的真实生活,让儿童真实地生活和创造,让儿童展开想象的翅膀描绘美好的梦幻和科幻世界。这是对小学生作文教学改革的深层推进,是对《语文课程标准》中关于写话、习作教学目标的全面落实,更是对21实世纪作文教学理论体系、操作策略、评价标准的一种整体重建。

5、我校曾进行“小学生自主作文”课题研究,此项研究是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课题“创新教育研究与实验”子课题“中小学学科教学创造性策略研究”的子课题。课题组成员在消化先前已经取得的成果的基础上,不断学习,大胆实践,勤于思考,并及时将新课程理念融入我们的课题研究中去,将作文教学研究与新的课程改革研究融为一体,积累了丰富地研究经验,培养了一支拥有较好的作文教学研究能力的教师队伍。因此,从生活内容到对生活作文的研究积累来看,小学作文教学生活化研究具有可行性。

二、概念的厘定

我们对小学作文教学生活化研究作如下的厘定:小学作文教学生活化是在生活教育理论与现代教育思想指导下,紧密生活与作文的联系,探索优化的教学策略,使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学习作文,提高学生表达生活、思想、情感的能力,在学习作文中提高生活质量。

三、研究的目标

1、通过研究和实践,高效达到小学生作文训练要求,提高表达生活和思想的能力,给作文以生活的灵性,力克作文虚假空洞现象,使小学毕业生的作文能力能基本适应社会生活的发展,促进人的发展。

2、通过研究和实践,总结出作文教学生活化的基本途径、内容的组织、方法的选择、教学程序的设计,得出作文教学生活化的理论与操作性结论。

“儿童生活作文研究”的目标是小学生作文的生活化;“儿童生活作文研究”的目的是寻找使小学生作文生活化目标大面积高质量达到的有效途径。

四、研究的内容

(一)作文教学生活化理论探索

1、深入学习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每月有计划地进行陶行知教学思想特别是陶行知原著的学习。

2、认真学习现代教育理论,通过各种途径学习当前教学新理论,努力吸取各种教育思想的优势。学习各种教学方法,借鉴各种教学模式,广收博录,为我所用。要通过读书看报、外出学习,特别要利用网络信息,吸收前沿的教育理论和思想,汲取各种教育实践的营养。

3、更新观念,开阔眼界,把作文教学生活化研究置于教育观念的改造的系统中来关注,放到育人的高度来考察(着眼于人的发展,适应于社会的发展),把作文教学生活化研究放到语文教学生活化研究的整体改革的环境中来实践。

4、不断总结,勤于反思,在反复探索中逐渐总结出规律性认识。

(二)作文教学内容生活化研究

学生作文内容应该也必须是学生生活内容的反映,学生的写作才是兴趣盎然而不枯燥乏味的,我们研究作文教学生活化,要从生活出发,构建作文教学内容系列。

1、提高生活认识水平,是写作的基础,也是作文教学的内容。写作是生活认识水平的反映。我们要从提高生活质量角度来关注作文生活化的意义,以写作来反映生活,以进一步提高学生对生活的理解,而对生活的深入理解,又直接促进学生作文深度的发展。最终形成生活与写作的良性循环,文道结合的良性循环。作文是学生心理功能的学习实践活动,学生作文经历了一个“物”(客观事物)到“情”、“识”(观念情感、认识水平)到“辞”(语言文字)的双重转化过程,因此,丰富学生生活、提高认识能力是提高写作水平的重要途径,我们在教育中必须解放学生的时间、空间,让学生去以生活为课堂,去享受人生,热爱生活,这样,我们才能从文中见“人”。

2、学校生活也是人生的一部分,作文也是生活的一部分,但其生活方式能反映其它生活的内容。小学作文教学生活化研究强调作文教学过程成为生活教学的过程,使写作成为生活的一部分,是生活的内容,要以自我表现、生活写照、应用、议论文字、说明文字等作文内容将生活的一切作为作文内容的一切,使作文的空间与时代的空间,与学生生活的空间相融。

以文字阐明观点,是生活的要求,是未来社会对人的要求,也是作文的要求,我们要高年级适当运用论文写作格局,激发学生主观意识,初步学会收集、整理、分析信息,较为清晰地阐明观点。

3、研究写作动机的激发,顺应学生作文心理规律,用生活激发写作动机。注重作文教学的时空优势的利用,计划作文和随机作文相结合,抓住生活契机,抓住学生情感的敏感点,作文于学生想写作文时,于生活需要作文时。

作文教学内容生活化研究要努力符合这样的要求:内容是儿童生活的内容,写作是因生活的需要,变作文外在要求为学生内在的心理要求。

(三)作文训练方式生活化研究

1、训练包含“训”与“练”两层意义,是“训”与“练”的统一。小学作文训练方式生活化是建立在生活需要上的训练,从学生整个人生来说,训练是一种手段,生活才是目的。作文训练方式生活化是将教学的训练要求,转述为生活的要求,在生活中训练写作。树立大作文观,把作文视作生活的重要方式之一。创设生活条件训练写作,教学要研究学生的生活,引进学生的生活,符合学生的生活,缩短课堂需要和生活需要的距离,训练学生提高正确表达生活的能力。

2、运用多种训练手段。

作文教学生活化研究,决不排斥语言文字的训练,而是要在生活化思想的指引下,提高语言表达力,使语言文字运用能力与生活认识能力、思维能力、思想能力协调发展。教学中,我们要创设条件,利用各种有利于调动学生写作积极性的方法,创设作文的生活氛围,给予机会,激发成功欲。

在阅读中训练写作。阅读也是生活的一部分,课堂更是学生生活的重要内容。学生在课堂上进行阅读实践的时间占学生生活的很大部分。根据作文教学生活化的思路改革阅读教学,也是作文教学生活化研究的延伸,即以写作为手段促进阅读理解,丰富课堂生活,在学生感悟文本中提高领悟生活的能力。

课外阅读应为学生生活的重要内容,也是提高学生生活质量、丰富生活内容的重要途径,是学生丰富语言表达和生活认识能力的重要渠道。课外阅读对于学生认识能力的形成中所起的作用是巨大的。“让阅读成为学生的第一兴趣”,理应成为作文教学生活化的口号之一。

3、利用现代写作技术,开展微机作文的训练。由于多媒体网络的建设大大增加了师生、生生间的反馈交流,电脑写作教学与传统作文教学不是简单的“换笔”的技术区别,而其根本目的在于提高学生运用技术手段的整体写作水平。开展小学现代写作技术的研究,是小学作文训练方式生活化的未来性体现,是面向知识经济社会的教学。

(四)作文教学过程生活化研究

小学作文教学生活化研究要体现在作文指导、作文评讲、作文批改三个基本环节上。作文教学过程生活化是作文教学内容生活化和作文训练方式生活化的统一。

作文指导课要优化结构,总结实现结构优化所需的基本板块,把生活引进课堂,指导学生善于观察、思维,学会反思生活,从纷繁的生活中发现、捕捉、提炼写作题材,这个过程本身就是学生提高生活认识水平的过程。在写作中激发学生思考生活的意识,融合训练作文与生活作文相结合,在优化作文训练“由真到假从假到真”(即从表达生活、表达思想的目的出发,进行训练作文的强化,最终达到生活作文的目的。)的过程中,使真中有假,假中有真,提高表达能力,提高思想水平。

评讲课要立足发展。学生的作文能力在是作文的教学过程中不断发展的,生活作文的评讲应注意发展学生生活的认识力,发展学生对这种生活认识的表达力。

作文批改要坚持学生自主性,解放教师繁重低效的批改,解放学生的头脑、胆略。通过各种途径,创设环境,使学生互批互评作文成为学校生活的一件乐事,使疑义共析,美文共赏成为学生生活的情趣。

作文教学生活化要在生活中让学生完整经历作文“认识→思维→表达→再认识→再思维→修改表达”的过程。

五、研究的原则

1、创新性原则。生活无时无刻不在前进,学生也无时无刻不在发展,有发展就有创新,有创新才能不断前进,与时代俱进。本课题的研究要努力创造出适合时代生活的作文教学生活化策略。

2、主体性原则。生活是学生的生活,作文教学生活化研究主张尊重生活,就必须尊重学生的主体性,所谓教师的主导,也是通过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来体现。要在生活中激发主体参与作文意识,逐步从被动训练作文的必然王国,走向主动自能作文的自由王国。主体性还体现在协作性上,鼓励启发学生利用差异相互提高。

3、活动性原则。陶行知说,学生的意义即“学习生活”,学习人生之道。生活是活生生的,活生生的生活要依靠学生人生活动,在人生活动中体悟生活,教学做合一,在写作实践中提高生活作文能力,是本研究的又一原则。离开了活动性就没有生活化。

4、整体性原则。作文是学生语文素养的一部分,我们在开展作文教学生活化研究的时候,必须坚持整体性原则,使作文能力、语文素养和人的整体和谐发展。在教育中,要处理好德育与作文的关系,学校教育与社会、家庭教育的关系,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的关系,课外阅读和语文能力的关系,生活认识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关系,以求整体的合力而不是某个方面的单个力量来促进人的发展。

六、我们的实践:

为了使研究工作能更具有针对性,能在教学实践中取得成绩,我们在《语文课程标准》)的指导下,结合课程改革实验,对照课题方案,在学生中进行了有关作文训练方面的调查分析。从学生所反映出来的情况看,主要有这么几个方面是值得肯定的:

1、学生对作文有着一定的兴趣。其原因主要有:一是作文可以培养自己的想象力;二是自己的作文受到过老师的表扬或是在参加竞赛中获过奖;三是在作文时可把自己想说的话通过笔端表达出来,包括自己的喜好或苦恼(这主要反映在高年级学生中);四是家长对自己的期望如竞赛、考试、升学等。

2、学生对作文内容的喜好。从调查来看,喜欢写想象作文的学生占了一半以上;其次是喜欢写动、植物一类的(这与小孩子喜欢小动物及花草有关);再者是喜欢编故事(主要是童话及幻想方面的)。

3、学生对作文课的喜好。从调查来看,学生是否喜欢上作文课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老师,他们喜欢的是能让他们在作文时在自己的空间自由发挥,能引导他们自主观察生活并发现生活中的乐趣,能倾听他们内心感受并教给他们如何自主表达的老师(这主要集中在高年级学生中)。

4、学生对作文课的要求。从调查来看,多数学生都希望老师在作文方面能多给自己以自主发挥的空间,让他们能在作文时把自己的所思所想自主地表达(尤其是高年级的学生)。

当然,从调查中也反映了很多作文教学方面的问题。归结起来,主要有这么几个方面:

⑴、有一小部分学生不喜欢作文。这其中的原因主要有:一是对作文有畏难情绪,他们总是觉得一到作文就没话可说;二是即使有内容也不知道如何来表达,脑中的词汇实在是不够用;三是说写脱节,往往是说的是一套,而到写时却又是另一套。

⑵、作文不能唤起学生的情感。有部分老师一到作文课总是出个题目,讲一下要求,然后就是让大家写。要不就是规定了一些格式,让大家照着去写。再不就是提供一些范文让大家仿写。长此以往,学生对作文就失去了兴趣,对老师布置的作文抱完成任务的观念,敷衍了事,作文也就越写越差,而越差就越怕作文。

⑶、学生阅读面不广,语言积累不够。学生平时除了教科书外,所涉及的课外书少,没有厚实的语言积累,直接影响了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

⑷、训练量不足。部分教师只局限于完成教科书上所定的几次习作,而没能在此基础上从实际出发进行一些必要的拓展性训练,这势必影响了学生习作能力的提高。

在调查了解了学生对作文的认识、态度等方面的情况的基础上,我们在平时的教学和研究中,主要在以下几方面作了一些探索和努力:

㈠、作文素材的生活化、场景化。

作文教学中贯彻生活化理念,注重引导学生走进生活,观察生活,体验生活,积累生活中的作文素材,解决“作文选材难”的问题。我们的学生有的是城市的,有的是当地农村的,还有的是外地的,他们与市内的孩子相比,由于受一些客观因素的影响,其见识固然存在着局限,但他们生活空间也是很广阔的,有些方面甚至是市内的孩子无可比拟的。利用这一点,我们带领学生走出课堂,走进生活,步入社会,融入大自然,让他们去了解工人怎么做工,农民怎么种田,观察日出与日落的变化,观赏花的生长怒放,欣赏小动物的生活起居,特别是留心自己的学习和生活,从而为自己的作文积累大量的活生生的素材。比赛、游戏、表演、音乐、参观、实验、考察……这一切都是学生进行作文训练的素材,我们从本地实际出发,从学生的生活实践考虑来选择作文训练的素材。

在此基础上,我们分年级段,构建起作文训练系列:

(1)低年级段:练说一句完整的话;练说两句完整的话;练说几句完整的话;围绕一个意思练说一段话;练习写一句和几句话;练习看单幅图写一段话;练习看多幅图、实验、活动、电影(视)、听故事等写一段话。

我们编写了《瓦师附小儿童生活作文序列一(看图说话与写话)》一书。并创造性地利用歌诀把低年段小学生作文从被动转变为主动。

①一看题目记心上,记住题目有方向;二看画面正中央,主人公要细端详;三看人物干什么,神态动作连续想;心理活动要考虑,主人公要重点讲;说话用语要恰当,仔细观察和想象。

②主要人物能导航,次要人物也要讲;事件起因交待清,时间地点不能忘。

③ 走出画面去何方,前后联系想一想;开头结尾说清楚,静止画面才变样。

(2)中年级段:学写静物、景物、动植物、活动等;学写人物外貌、动作、语言、神态、心里话等;学习审题、立意、选材、组材;在练写片断时做到记事完整具体,有条理、有中心。

我们正在编写《瓦师附小儿童生活作文序列二(我们自己的生活插曲)》。

(3)高年级段:进行篇章训练,学习文章的开头、结尾、过渡、照应、详略、结构等布局谋篇策略;学习把握要素,分清主次,抓住特点,展开想象描写事物的方法;学习写好人和事的一般方法,从而逐步达到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对作文教学所提出的目标。

我们主要是通过阅读课堂教学平台,抓学生的读写结合,来培养学生的作文能力,并着手编写《瓦师附小儿童生活作文序列三(感悟我们的生活)》。

实践证明,将作文与学生的生活相连,融入生活,采撷生活,是解决作文素材的有效途径。

㈡、作文训练的兴趣化、情境化。

作文训练中注重激发和培养学生的作文情趣,引导学生快乐作文,解决“怕作文”的问题。为了做到这一点,教师在课堂上注意采取研究、讨论、交流等多种形式,再现生活情境,创设愉悦的氛围,避免了枯燥乏味的纯文字练习,让学生在作文的过程中享受生活、享受快乐。

首先,我们提倡以“师之乐”引发“生之乐”。实践证明,教师本身的素质和兴趣对小学生进行作文训练愿望的影响非常重要。学生渴望了解生活中的一切,积极寻找自己在生活中、想象中碰到的所有问题的答案,并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用语言文字反映出来。因此,我们要求语文教师,应该是一个“杂家”,重视对本专业语法、修辞、逻辑、文学作品、写作理论多加钻研,还要对音乐、美术舞蹈、科技等都有所了解和探索。教师有了广阔、深厚的求知兴趣和多方面的知识积累,可以打开创新的思路,通过各种途径影响和满足儿童的求知欲望,引导学生开展各种活动,激起学生作文的动机。而且,教师对作文的兴趣是孩子们作文的最好榜样,师生同场作文,互相交流、点评,“身教重于言教”,对学生作文兴趣的激发起到了“无声胜有声”的效果。为此,我们要求教师能写好“下水文”,并曾两次举行过教师“下水文”评比,以此来促使教师重视自身兴趣与素质的提高。儿童作文天真、单纯、稚嫩、浅显,充满童真童趣,教师为读到这充满童趣的文字而感到无限的乐趣和快慰,激动之情溢于言表,并及时对顺畅、自然、优美的儿童语言给以肯定和赏识,使学生在作文中充分放飞心灵和本真,并为追求这一境界而勤奋努力。

其次,我们要求教师在作文训练中以好的命题来激起儿童快乐作文的需要和欲望。在长期实践中,我们都深深感到了那些“临考式”“奉命式”的命题方式的弊端,这些传统的命题作文教学,往往使儿童处于被动状态,使儿童感到如同遭遇突然袭击的统考似的,充满畏惧、焦虑和不安,形成消极的心理定势,抑制了作文的兴趣和愿望。因此,我们在作文命题方式上,坚持以儿童为主体,真正立足于儿童的生活。儿童生活是一个缤纷多彩的世界:学校生活、课外生活、与同学间的喜怒哀乐、与父母间的亲密或误解以及儿童眼里的社会、世界……所有这些都被儿童感知、体验而贮存。因此,我们在出作文题目时,力求使其能帮助儿童打开记忆的大门,拨动儿童的心弦,引发倾吐的需要,燃起作文的热情。一是命题力求贴近儿童生活,即选择他们熟悉的、理解的、有所触动的、感兴趣的、有真情实感的内容;二是命题力求有新意,以满足儿童好奇、好胜、探索、求成的欲望,使其欣然思之。在方式上力求创新,如将某些条件不同的作文题编成一组,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任选。或者给出某一范围,不硬性规定某一题目。甚至可以将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掌握、捕捉、积累材料,选择表达内容,往往会有出人意料的惊喜(这大多用于高年级的作文训练之中)。有时对教材中的作文训练内容,教师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一定的改进,以此来满足学生的需要,调动其习作的积极性;三是某些作文题目可以早出,消除学生的紧张情绪。如记老师、记春景、描写一些学生喜爱的小动物等,提前一段时间布置,让学生有观察、组织、思考的阶段,从而在愉悦的心境中写出有个性的内容来。

㈢、作文指导的开放性、互动性。

作文训练提倡让学生自主作文,自由表达,说真话,写真事,抒真情,重视内容,淡化文体,为学生创造自主、自由、自能的作文氛围。根据作文训练系列要求,我们通过多种灵活的形式组织学生进行习作训练,如高年级学生课外自由写日记(一般是教师限定在一定的时限内完成一定数量的日记,学生可根据实际情况随机练习,教师则在一段时间后集中批阅),教师选定好的日记让学生当堂宣读,这样既可让学生自主表达,自由倾吐,又可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中年级则引导学生练写想象作文,如看图或根据给定的事物编写童话故事等,适当的时候还举行想象作文竞赛。对此,学生有兴趣,积极性高,表达上有激情,训练效果很好。

㈣、作文评价的激励性、开放性。

按照新课标要求,降低训练的难度,力求让每个学生都能从教师的评价中得到肯定,享受到成功的快乐。在评价学生作文时,一是体现激励性,教师不再只关注作文的文字技巧和形式,更看重作文教学的育人目标,尊重学生特有的表达方式,不以成人的思想、思维、语言去要求学生。不强求学生追求选材是否典型、立意是否深刻、结构是否严谨,只要学生作文文句具体顺畅、清晰自然、感情真挚、健康有趣,就给予肯定和赏识。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的作文实际上是一种习作,教师更要用一颗挚爱的心,对每一位学生都抱有良好的“期待”,对每个好词佳句、每一点思维的火花都不吝啬自己的赞扬,蹲下身来体验学生的欢乐和忧愁,走进学生的心灵,师生的情感产生共鸣,进一步增强学生的求知欲望、学习激情和表达信心,从而积极而愉快地投入到作文训练中去;二是体现开放性。每学期,我们都结合学生生活实践和学习实际,举行现场作文竞赛,汇编了《学生优秀作文选编》,同时组织学生参加各级教育行政部门举办的小学生作文竞赛。我们力求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其中,让他们有锻炼和展示的机会。另外还选择学生的优秀作文向各级报刊投稿,以此来调动全体学生写好作文的积极性。

㈤、作文表现形式的多样化、个性化。

从调查来看,学生喜欢的是能让他们作文时在自己的空间自由发挥,能引导他们自主观察生活并发现生活中的乐趣,希望老师在作文方面能多给自己以自主发挥的空间,让他们能在作文时把自己的所思所想自主地表达。而《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提倡学生自主拟题,少写命题作文。”基于以上的一些认识,我们在学生的作文训练中,坚持让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做到自主选材、自由表达、自能作文。在学生作文的表现形式上,以写纪实作文和想象作文为主,特别鼓励学生有创意、有个性的表达。

在研究过程中,我们定期举行“儿童生活作文”教学研究专题讲座,组织开展一系列的作文教学研究,并和大连市内兄弟学校结成联谊校,一道举行作文教学研究成果交流及会课活动,学他人之长,补自己之短。

七、我们的成果:

在课题研究中,我们始终坚持了“作文育人”,重视作文与其它学科课程的整合,提出了音乐作文、游戏作文、实验作文、活动作文等,为学生的发展创造广阔的空间。总结研究过程,我们认为在以下几个方面取得了一些成果:

1、锻炼了教师队伍。课题研究的过程也是教师成长的过程,课题组成员更新了观念,提高了科研能力。全体成员均为市、区级骨干教师和教学新秀,一年来,在各级评比中有2篇论文获国家级奖,有10多篇分获省、市级奖,有10多名教师在省、市、区、校级上研究课或展示课,锻炼了一批人,培养了一批人,也带动了一批人。

2、促进了学生和谐、全面的发展,提高了作文水平。课题研究的开展,提高了学生读写的兴趣和能力。一年来,在各级作文竞赛中,有20多名学生获国家级奖,40多名学生获辽宁省和大连市级奖,另有20多篇学生作文被各级报刊采用。

3、确立了以学生为中心,以生活为源泉,以育人为目标的作文教学思想,逐步做到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结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优化,促进学生自主发展。

4、课题研究的开展,促进了学校科研氛围的形成,为提升办学品位,提高教学质量创造了良好的条件。科研兴教、科教兴校,已成为学校教科研工作的努力目标。课题研究作为学校教科研工作的重头戏,我们坚持教科研合一,教师带着课题进课堂(包括其他课题),将自己所确立的个人研究专题落实在课堂。在学校业务学习活动中,我们围绕课题制订计划,有目的、分步骤开展专题研究,并将此作为衡量一节课的得失的重要标准,让教师在行动中研究,在研究中行动,从而提高教师的教育科研水平。

八、我们的反思:

纵观课题研究状况,我们也清楚地看到,教师的理论更新速度难以跟上教学改革的步伐,研究的时间匮乏,有很多作文课仍是“穿新鞋,走老路”,没有将新课程理念真正融入课堂。课题研究中部分教师面向全体学生做得不够,使得学生的写作水平差异较大,难以达到让每个学生都“乐于表达,说真话、实话、心里话”的目标。教师对调动学生的写作积极性虽已比较重视,但在巩固学生的积极性方面做得还很不够。而所有这些问题的存在,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研究的深入展开。这也将是我们今后工作中要努力改进的方面。

叶圣陶老先生曾打过比方:“生活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流,泉源丰盈,溪流自然活泼泼的,昼夜不息。”因此,只有让学生对生活的感受和情绪的储备达到了比较丰盈的程度,教师进行适当点拨和某种灵感的诱发,他们才能产生一种通过文字来倾吐心绪的冲动,从而来提高自己的作文能力。在这一点上,我们还应该多花精力努力去研究和做好。

实践证明,我们开展儿童生活作文教育研究,拓展了作文教学的思路,对提高作文教学质量是很有实践意义的。我们坚信,只要坚持不懈地走下去,一定会有更大的收获的。

大 连 瓦 房 店 师 范 附 属 小 学

“儿童生活作文教育研究”课题组

执笔人 王东

第二篇:课题研究中期总结报告

《农村小学作文生活化教学策略的研究》

中期工作总结

梁湖乡岷州小学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一)目前小学作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现行的写作以命题作文占绝大多数,从写作内容到写作技法都给了学生极大的约束,造成学生写作兴趣不浓厚。

(2)训练文体单一,使作文变成脱离社会需要的教学。学生体会不到写文章的社会价值和交际作用,认为写文章只是完成功课的需要,只是为了获得一个好分数。

(3)从作文现象来看,学生虚假作文的现象还很严重,“造文”现象还较普遍。从文中所反映的学生认识生活的水平与能力还较弱;从作文教学过程来看,教学过程与学生生活脱节。

(二)国内外研究的现状

1.国外:中小学作文训练也一直强调“丰富生活体验”。世界发达国家美国,更是将作文引进生活,教师不要求学生当堂完成,可通过多种渠道进行思考和准备,作文命题也以关注人生和学生未来发展为导向,追求真实与实用。

2.国内:

(1)意识不强,脱离生活实际,脱离学生实际的陈旧作文观。我国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作文教学的目的和任务始终没有跳出“为作文而作文”的怪圈。(2)观念落后,不适应素质教育的陈旧教师角色观一直以来“传道、授业、解惑”是教师的职责,教师成为人类文化科学知识的传递者。在人们的观念中,教师是真理的化身,是教育的主宰者,学生是待教育、待发展的,而教师就仅仅是使学生进步、发展的实施者,自身的人格水平、知识水平不值得重视,忽视了“教师是学生的榜样”“教师是学生个性的塑造者”,也就忽视了教师本身对学生的影响。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学生对作文的喜爱在很大程度上受到老师的熏陶感染。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农村小学作文生活化教学策略研究”,旨在引导学生从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感性认识入手,多角度、多层面地选题立意,鼓励学生自由地把自己所见、所闻、所思、所感写出来;学生通过生活经历、情感体验、思想认识来捕捉习作素材。这样,既培养学生主动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又充分发挥他们的自主性和创造性,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动地做到“我手写我口”、“我笔写我心”,从而促使学生的习作水平不断地提高。

生活作文意味着将学习的形式化为生命的活动,作文的过程也就自然演变为心灵体验生活的成长历程。当体验的痛苦和欢乐倾注笔下时,作文不再仅是运用语言的学习过程,更是审视生活,反思自己的心灵思辨过程。我进行农村小学作文生活化教学策略研究,试图从“生活化”的角度来优化作文教学,赋作文教学以生活的灵性,是具有现实意义的。

三、研究目标

(一)总目标:生活是作文之源,作文不能离开生活而独立存在,作文要为生活所用。通过课题研究,最终使学生学会交际,能够参与社会表达。

(二)具体目标

1.促进作文教学的优化。通过研究与实践,构建“生活化”作文教学内容的新体系,逐步探索生活化作文教学的有效途径和方法,构建师生互动的、生活化、活动化的作文教学新模式,总结出生活化作文教学策略的理论与操作性结论。

2.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通过研究和实践,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作文的:观察生活、感悟生活、及时地以“我手写我心”,高效达到小学生作文训练要求,提高学生描写生活和表达思想的能力;养成认真修改作文的习惯。

四、研究的主要内容

(一)作文教学生活化的理论探索

认真学习现代教育理论,通过各种途径学习当前教学新理论,努力吸取各种教育思想的优势。学习各种教学方法,借鉴各种教学模式,融各种教学方法于生活化教学策略。要通过读书看报、外出学习,特别要利用网络信息,吸收前沿的教育理论和思想,汲取各种教育实践的营养。更新观念,开阔眼界,把作文生活化策略置于教育观念的改造的系统中来观照,放到育人的高度来考察(着眼于人的发展,适应于社会的发展),把作文教学生活化研究放到语文教学整体改革的环境中来实践。不断总结,勤于反思,在“行—知—行”的反复探索中逐渐总结出规律性认识。

(二)作文教学内容生活化研究

学生作文内容应该也必须是学生生活内容的反映,学生的写作才是兴趣盎然而不枯燥乏味的,我们结合农村小学生的特点研究作文教学生活化,要从生活出发,构建作文教学内容系列。

(三)作文教学过程生活化研究

农村小学作文生活化的教学要体现在作文指导、作文评讲、作文评改上,作文教学过程是在作文生活化策略理论指导下,融作文内容生活化策略和作文训练生活化策略于一体的。

五、课题研究进展情况

(一)准备阶段:(2014年3月—2014年5月)筹建课题组,制定课题实施方案,明确所有成员研究内容的分工和职责,建立各项规章制度。

(二)2014年9月—2015年1月,为课题的实施阶段。我们正在按照研究方案的要求和步骤,有计划地组织实施课题研究工作。边研究,边开展活动,边整理资料,提炼经验,总结工作中的不足,为下一步结题做好准备。

六、课题研究的主要措施

(一)提高教师理论素养,加强作文教学生活化的理论学习。在理论学习和研究过程中,要树立教师的生活教育思想,并且要遵循生活性原则、主体性原则、发展性原则、和谐性原则。同时,教师更新观念,开阔眼界,把作文教学生活化策略置于教育观念改造的系统中来比较,放到育人的高度来考察(着眼于人的发展,适应于社会的发展),把作文生活化策略放到语文教学整体改革的环境中来实践。

(二)探索作文教学生活化的有效途径

1.以观察为基本方法,观察是人们认识事物的主要途径,是作文训练的前提、基础和重要条件,只有引导学生观察,才能从生活中获得写作素材,写起文章来内容有血有肉,真实感人。我们从实验中获得,学生只有认真地观察,深刻地认识了事物后,才会使自己的情感与之产生共鸣,从而写出一篇好文章。

2.以教材为依托陶行知先生说:“行动是老子,知识是儿子,创造是孙子。”这句话强调了实践对于获取知识和创新的指导意义。在生活中实践,锻炼习作能力,提高习作水平,是陶行知先生“生活即教育”思想的具体体现。

七、主要成效与思考(一)课题研究初见成效

1.教师方面:通过研究和实验,促进了我校教师的教育科研理论水平不断提高。科学的实践需要科学的理论作支撑,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始终把理论研究与实践紧密地结合在 一起,不断地研究,不断地实践,不断地总结,教师们撰写了有一定质量的研究论文。

2.学生方面:作文要为生活所用,每一次作文都有对象,达到交际的目的。作文是为了学生学会交际,参与社会的表达所用,只有在生活学习,作文才有话可写。通过课题研究,学生的作文水平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

(二)尚待解决的问题

1.教师主观问题:小学教师由于工作头绪多、课务繁重,研究条件和研究能力受到一定的限制,而且教师对教育科研方面的基础知识比较匮乏,能力极不平衡,所以其研究工作常常在低水平上重复。如何提高研究水平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2.学生对生活的认识与积累存在问题。学生的生活丰富多彩,如果让他们把生活中的经历写成作文,他们对材料的筛选还没有恰当的方法。

我们的课题研究工作正处于研究阶段,在研究中还有许多理论、实践问题需要研讨、解决,迫切希望得到各级领导、专家的支持和指导。

第三篇:公民课题课题研究中期总结报告(最新)

庐阳区国家级课题《区域性推进学校现代公民教育的实践研究》

中期进展总结报告

2014年,在“打造首善教育高地,形成高能量辐射源”的目标指引下,教育部十二五规划课题《区域性推进学校现代公民教育的实践研究》正式立项,并全面启动。各子课题校按照区教体局总体部署,结合本校实际认真开展研究。现将课题中期研究进展总结如下:

一、课题的提出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中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因此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实现,必须基于全体国民真正具备了现代公民意识和公民素质。当前,我国正处于深刻而又剧烈的社会转型期,为民主和法制社会培养合格公民,开展现代公民教育正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基础;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比经济建设还要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

庐阳教育是合肥市乃至安徽省社会事业的一张靓丽的“名片”,义务教育质量一直领跑合肥,素质教育成果丰硕,一致努力成为优质均衡先导区、素质教育示范区、优质资源辐射区,将积极借助此课题的成功立项,为学生身心发展提供尽可能多的优质教育资源和实践养成途径。

二、概念的厘定

“现代公民教育”是指在现代社会里,旨在培养人们有效地参与国家和社会公共生活,培养守法自律、具有公民意识和社会公德、自觉

践行社会责任与义务的公民之各种教育活动的总称。基础教育阶段是青少年形成健康人格、社会认知、行为模式、公民意识的关键时期,各国都把培养合格公民作为基础教育的首要目标。其中,学校现代公民教育活动的重点在于引导青少年掌握公民知识、形成公民意识、模塑公民行为以及培养公民能力。

三、研究的目标

1、推动体系建设:将国外现代公民教育的先进经验有机融入课题研究,并结合本校本子课题实际,推动中小学现代公民教育体系的初步建设。

2、研发校本课程:围绕现代公民教育内涵,积极研发校本教材,构建教育模式,使其成为科学化、规范化和操作性强的校本课程进校园、进课堂,入脑入心。

3、构建实践模式:立足于参与和实践是现代公民教育的主要方法,积极构建重参与、求实效、能理性认可的实践模式。

四、研究的路径

1、以体系建设为抓手,扎实推进现代公民教育高度。区教体局成立了课题领导小组,实施课题研究的动态化、全过程管理,将科学指导、阶段评估、中期展示合理分解,落实到组,细化到人,完善和实施课题例会、展示研讨、组内联动等推进办法。逐步形成了“区域整体推进——片内协作联动——学校点式研究”的立体研究网络。

基于课题实施的整体性教育理念,各子课题校也纷纷针对自身选

题和实际情况,思考本子课题公民教育的重点,并围绕此重点,认真做好“五位一体”的研究:理念引领、制度管理、校本课程、实践模式、评价体系,使公民教育具有可操作性和说服力,形成有决策、实施、执行、反馈、调节、评估等行之有效的科学体系,并在合肥学院专家教授的指导下,认真撰写了开题报告,做到顺利开题,细化实施方案,不断推进现代公民教育的高度。

2、以校本课程为载体,不断丰富现代公民教育内涵。现代公民教育要着眼于孩子成长需要,让学生深刻理解、理性认可并践行,应该涵盖政治、经济、文化的教育。各校积极从校本课程的角度,积极开发符合本子课题目标、分学段、遵循身心规律的公民教育系列校本教材,并纳入学校整体教育教学计划,纳入课表,做到有教材、有教案、有计划、有总结。

如柏景湾小学研发的礼仪手册,南门小学的从小学会理财,关注财商培养,南门小学上城国际分校积极开展《我眼中的文明守则》实践活动,南国花园小学将习惯养成融入经典诵读课程,双岗幼儿园以“绘画日记”促幼儿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市委机关海棠幼儿园《民间体育游戏中幼儿合作行为养成策略研究》,十九中城郊结合部寄宿制学校班级管理,四十五中学工业区分校加强《中学生不良习惯矫治的个案研究》„„

3、以实践模式为引领,切实提高现代公民教育实效。坚持正面传授与价值澄清相结合的原则,不断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在社会进行积极参与和广泛实践。现代公民教育是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系统性工程,要在积极开展校园教育实践活动的基础上,通过家长学校,普及公民知识;社区实践,深化学生体验,以及充分利用各级各类青少年活动基地、社区德育基地、公共文化体育设施开展公民教育活动,拓展学生的生活技能训练和体验。组织学生去敬老院、福利院等社区服务、参观访问,邀请社会知名人士来学校演讲、做报告,与学生座谈、讨论等等,寻求家庭、社会的配合,努力构建现代公民教育课内外、校内外有机结合的有效实践模式。

4、以展示活动为契机,扩大现代公民教育范围。

各子课题校及时搜集、整理、总结在实施过程中的研究资料以及好的经验和做法,以中期报告、展示活动、成果汇编、特色实践等形式深入提炼课题研究成果。完善课题例会研究,召开各协作组子课题推进会,为首善庐阳的现代公民教育做实实在在的研究。

庐阳区国家级课题《区域性推进学校现代公民教育的实践研究》首次现场会在六小中铁举行,区教体局殷硕景局长充分肯定了五所学校子课题研究的展示形式多样、各有千秋,对这样的现场会给予了高度的评价,他对课题研究提出希望:希望各校园全员全过程参与研究;研究要有特色、要创品牌,让学生真正受益;同时希望经常呈现出多形式的、生动的研究场面。正如合肥师范学院副教授陈宏友点评时所说,“现场会非常棒!充分展现了庐阳教育人的钻研课题的研究精神,通过开题和实施方案的审核也看到了庐阳教育人在理论、实践上的进步和提高。”同时进行了多期“阶段性汇报——活动课例——专家点评”的课题展示活动,实现了资源共享、互动研讨、借鉴提高的目的。

五、阶段性成果

1、研究机制化——有效运行,科学管理

健全和高效的研究机制就是是以一定的运作方式把研究内容的各个部分有机联系起来,使它们协调运行而发挥作用。课题启动至今,我们有效确立了“区域整体推进——组内协作联动——学校点式研究”的运行和管理机制,充分发挥行政在课题研究中的强力推动作用,利用组内共享资源、成果整合的优势,引导各校在点上做深入研究,并形成各自的课题研究和推进特色。

为进一步推进《区域性推进学校现代公民教育的实践研究》课题的实施和研究,各校领导都高度重视。课题组成员精挑细选,课题立项后,能主动邀请专家学者对研究过程进行精心指导。如六安路小学在《小学生文明礼仪习惯养成教育的实践研究》的实施和研究过程中,学校领导多次邀请课题专家省教科院规划办主任王贤进、合肥师范学院翟莉教授,以及安徽省精神文明建设研究中心副秘书长崔跃东教授来校莅临指导,召开课题组专家研讨会,解答课题组成员在研究实践中出现的困惑,和老师们共同研究课题研究的方向和实施方法。永红路小学的课题立项后,由张万新校长亲自主持,并挑选了由张轶群副校长领头的业务能力强,有创新科研意识,热爱教育事业、爱校、爱生的中层领导与教师作为课题组的成员开展研究。

2、研究校本化——研发课程,深度融合

各校均将课题研究融入学校教育教学的整体规划中,并努力让研究经验及成果上升到课程层面,积极研发校本课程,并与班队、德育

等系列活动有机融合。

(1)新庄小学课题组的老师结合自己的实践,编写了一套《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校本教材,每个年级一个主题,一年级是培养认真学习的习惯,二年级是培养讲究卫生的习惯,三年级是培养举止文明的习惯,四年级是培养尊重他人的习惯,五年级是培养勤俭节约的习惯,六年级是培养守时惜时的习惯。

(2)海棠花园小学编写“文明礼仪”校本课程教材,作为开展“文明礼仪”课程教学的依据之一。在编写时,课题组力求所编写的读本教材——图文并茂,外观精美,遵循儿童的年龄特征与心理需求,体现了儿童化、趣味性、实用性。

(3)南小恒盛校区积极运用现代多媒体技术,通过规则行为微视频的呈现,着力打造校本课程《南小恒盛校区学生规则意识养成视频集》,围绕校本课程开展主题班队会活动,在“文明小公民,尊重你我他”主线活动下,重点开展“尊重自己,做个自珍自爱的小公民。”“尊重国家,做个心系祖国的小公民。”“尊重生命,做个守规善良的小公民。”“尊重他人,做个孝顺谦和的小公民。”“尊重生活,做个感恩博爱的小公民。”“尊重社会,做个诚信自律的小公民。”等系列化的子板块活动。拍摄视频集,形成校本教材,纳入到学校的课程体系中,教师通过课堂的主体班队会活动,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规则教育,结合学生日常生活的真实视频创设情境,形成现代公民应有的规则意识。

(4)南小上城国际分校从14年下半年开始,课题组就一直在酝

酿构思校本课题的教材编写工作。一二年级段:主要针对校内外关于行走与排队的规则与公共文明,来创编儿歌和童谣。三四年级段:主要针对校内外各种交通与文明规则的标识,特别是群体游戏活动中的规则与文明,创编故事与童谣。五六年级段:主要针对家校合作,体现“小手拉大手”的教育辐射力为主,创编形式多样,剧本、诗歌、快板、微小说、相声等都可。目前,各年级段已经在积极创编,预计5月份完成修改稿。

(5)双岗小学成功开发了规则意识校本教材。在研究实践的过程中,参照了《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礼仪现状,编写了供学生使用的规则意识校本手册《规则礼仪伴我成长》,教材从家规、班规、校规、社会规则几方面出发,内容形式多样,儿歌欣赏、传统礼仪故事,深受孩子的喜欢。

(6)五一小学以课题研究为契机,编写《校园盛开文明礼仪花》作为课题研究主打教材,另外在此基础上外延了《蒙童经》、《经典诵读》读本为辅助教材。前期提出了教材的总目标及阶段性目标之后,课题组成员对教材的内容提炼出了四个词语,八个字:守规、生活、交往、明责。

(7)逍遥津小学积极探索开发节日文化传统课程,构建传统节日课程校本教材。目前,学校已经通过重阳节、春节、元宵节等三个节日校本教材,通过传统节日传统文化节日课程开发让孩子更了解传统节日来历,习俗,产生民族自豪感、民族认同感。特别合肥本地特有传统习俗的传承更让孩子产生爱我合肥、美我合肥的强烈自信。探

索学校仪式活动,形成学校礼仪规范校本教材,已经形成拜师礼仪、开笔礼仪、毕业礼仪等三套校本礼仪教材。其中拜师礼仪,曾代表合肥学子两次接受省市领导观摩。并刻录成盘,印制成册。每一个学年,通过三种仪式课程,让孩子们从传统仪式中,学会知书达理,学会尊师感恩。

(8)杏林小学根据中华传统礼仪的内涵,围绕“校园礼仪”、“家庭礼仪”、“社会礼仪”三个方面,根据不同年级研究编写了《见面礼仪》、《公共礼仪》、《待客礼仪》、《集会礼仪》、《交往礼仪》、《举止礼仪》、《课堂礼仪》等内容,并将教材纳入学校校本课程体系,每周安排一节礼仪课,落实该项课题研究。

(9)永红路小学制定了《永小学生行为规范歌》系列,从早读、校内行走、保护环境、路队四个方面对学生如何遵守公共秩序提出要求,用通俗易懂的歌谣引领学生们的行为。

(10)长二小课题组编印了校本教材《长二小小学生校园文明礼仪手册》和《长二小小学生校园文明礼仪评价手册》,征集了15首家长和学生自编的校园文明礼仪歌曲(正在编印制作中),制作了长二小校园文明礼仪图册。

3、研究行动化——知行结合,注重养成

教育的最好办法是实践,在行动中实现自我矫正,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做到边研究边总结,把相关理论、实施经验汇编成册,同时增强科研意识,引导撰写教育教学随笔或论文、案例。

如庐阳高中承担根据高中生的特点,研究的子课题是《诚信教育

中个案强化教育的实践研究》,子课题组成员通过对每班三名学生的个案追踪研究,力求传承传统道德观的精华,找出影响高中生诚信度的原因,控制学生诚信滑坡现象,总结可以在高中校园推广的策略和活动,从而有效提升学校学生的诚信水平;双岗幼儿园在子课题《“6+2”模式下幼儿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策略的实践研究》中,通过(1)积极的参加课题培训,加强教师的课题研究意识,推动课题工作开展。(2)确立了课题研究小组,明确各自的科研责任,齐心协力共奋进。(3)确立各研究年龄段研究的内容,推进各年龄段幼儿学习习惯养成策略的有效研究。(4)做好家园配合工作,取得家长支持,帮助孩子养成好习惯;新庄小学,是北部城区一所进城务工子女定点学校,针对进城务工子女的现状,申报了子课题《进城务工随迁子女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实践研究》,并通过活动育人、课堂育人、环境育人、阅读育人、家校合力等方式来进行课题研究;大杨中心小学的子课题《乡镇少年儿童文明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实践研究》,从立规矩、学规矩、初步建立规则意识,开好头、起好步、抓好新生入学教育,营氛围、强训练、寓教于活动中,经常抓、抓重点、发挥班主任主力军作用,施评价、树榜样、示范引领促养成几个方面养成孩子的文明行为习惯;安三小的《小学生感恩教育的时间研究》则着重从孩子学会感恩父母、感恩师长、感恩同伴以及感恩祖国四个方面对孩子进行识恩、知恩、感恩、报恩的实践与研究;古城小学的子课题《依托中国传统节日文化 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实践研究》,则主要是在少先队主题实践活动中深化传统节日教育,通过中秋节感恩爱

国、重阳节敬老爱国、春节节俭爱国、元宵节团圆爱国、清明节缅怀爱国等活动中让学生生动活泼、潜移默化的接受爱国主义教育;海棠花园小学的子课题《小学生文明礼仪教育活动校本课程的开发与研究》通过了解生源环境、确定研究目标,营造礼仪环境,养成文明习惯,依据学生实际,创编校本课程,联手家校一体,推进道德养成的方式来推进课题的进一步研究;虹桥小学的子课题是《少先队活动课程渗透爱国情感教育》,研究中做到两个依托:一是依托传统,二是依托阵地,坚持每月一主题,把工作分为:氛围营造、课程建设、阵地建设、活动内化、思想升华四个层面;六安路小学的《小学生文明礼仪习惯养成教育的实践研究》通过立足年级组,结合少先队活动、学科活动,开展形式多样的研究实践活动来促进课题的研究;南小恒盛校区的子课题《城乡结合部学校学生规则意识养成的实践研究》则是通过统筹规划、科学探究,学习研讨、交流分享,纠错导行、形成特色,多元评价、不断完善的方式来进行研究;南门小学上城国际分校的《小学生交通规则意识养成的实践研究》的研究中通过开展问卷调查、基于校情找突破,加强督管护送、日日护送助安全,召开主题班会、周周学习保平安,开展家校协作、合力共育求实效,创编童谣儿歌、自主教育乐参与,开发特色活动、强化体验重实践,编写校本教材、分层推进显个性等方式来推进课题的研究;双岗小学在《小学生规则意识养成的实践研究》的课题研究中,通过调查问卷、开发规则意识校本教材、开展丰富多彩的规则意识教育系列活动等方式开展研究;四河小学在《以经典诵读为载体,开展小学生爱国教育的实践

研究》的子课题研究中,通过:借助城市文明发展进程的重大事件开展爱国教育,推动实施经典诵读工程,建设经典诵读校本微课程,丰富经典诵读形式,开展爱国教育活动,搭建教师成长平台等方式进行课题研究;五一小学课题组则专注于《小学生文明礼仪教育的校本课程开发与研究》,做了一系列工作,在后面校本课程板块再具体说明;逍遥津小学《基于传统文化的学校礼仪教育行动研究》子课题研究中,(1)设计了调查问卷、进行了礼仪讲座、收集了礼仪及诚信故事、古今礼仪名言警句、将国学诵读写进课表,让校园室室有经典,处处有国学。(2)将传统礼仪教育贯穿整个教学之中,同时环境育人,设置传统文化情境。(3)优化体裁,开展好主题教育。(4)开设国学馆,在“民族技艺课程”中明礼。(5)搭建展示的舞台,探索学生礼仪评价体系;杏林小学在《小学生礼仪教育的实践研究》研究中,编写具有杏小特色的礼仪校本教材,将礼仪教学渗透到各学科之中,深入挖掘礼仪教材内容,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主题教育,采取多元评价激发学生的礼仪意识;幸福小学在文明礼仪课题研究中,以日常管理和课堂教学为主阵地,渗透在学校管理的细节中,并以活动育人,推进文明礼仪的养成教育;永红路小学在《小学生遵守公共秩序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与研究》课题中,从遵守课堂纪律、遵守班级纪律、遵守校规、遵守交通秩序、遵守公共秩序、看比赛和演出时文明有序、行走有秩序、就餐有秩序、乘车有秩序八个方面着手,培养少年儿童良好的行为习惯;长二小在《小学生文明礼仪教育的实践研究》中,经过经过第一阶段的行动研究,就学生的文明礼仪现状,课题组进行的第二次问卷调查,与第一次问卷调查相比较,得出实施课题研究中学生的文明礼仪水平显著上升,并通过结果和数据分析,取得了一些体会并明确了下一阶段课题研究的思路。

4、研究特色化——有的放矢,点式探究

各校根据自身实际,开展各项特色活动,通过大量鲜活的代表性案例,探究具有共性的教育规律,加强主题性研究,探索现代公民教育的有效路径。

如:六安路小学少先队布置“我眼中的文明”主题假期特色作业,引导家长和学生用相机拍下文明礼仪现象,用文字记录下对社会中文明礼仪行为的感受。一幅幅学生作品的背后,是家长的良苦用心,在家长的引导下,学生们发现了很多平凡却文明的社会好现象:如六(1)班的一位学生学生作品中说到,寒假里,同学们自主开展了一次写春联,送春联的活动,得到了许多市民的欣赏,市民们自觉排起了领取对联的长队,不喧哗不吵闹;还有一位低年级的学生代表,他和爸爸妈妈坐火车路过唐山站时,旅客们在无人维持秩序的情况下自觉排队上车,他在作品中表示:“我也能做 到这样的文明!”,学生们的作品涉及到餐桌文明、待人接客礼仪、爱护环境等方方面面,学校也对此次活动做了总结,并将学生的作品在校内、班级内进行张贴宣传,让此次活

动的效

广

泛。

新庄小学在“阅读育人”活动中,倡导“我读书我快乐”和“与好书交朋友”的思想,以新颖活泼、形式多样的读书活动为载体,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养成读书好习惯,让读书渐渐成为学生的一种生

活方式。“两个一”:早操一分钟诵读;课前一分钟诵读。“两个十五”:晨诵15分钟;午读15分钟。“六个结合”:读写结合起来(阅读摘抄、读后感、手抄报、作文报、制作书签);读演结合起来(经典诵读表演、演小故事);读讲结合起来(讲故事、讲感受、讲读书乐趣);读赏结合起来(美文赏析、美文朗读);读赛结合起来(与同学赛读);读画结合起来(画故事内容)“六个评比”:最好图书评比、阅读之星评比、书香少年评比、书香班级评比、书香家庭评比、书香板报评比。

大杨中心小学注重在活动中对学生进行教育。自课题开始以来,每个月都有文明行为好习惯的主题,2014年9月——常规教育月,10月——“好习惯伴我成长”,11月——文明与我同行,12月——健康生活每一天,2015年1月——按时上学不迟到,养成生活好习惯,3月——学雷锋,日行一善„„文明行为习惯的形成非一日之功,我们注意关注文明行为惯的养成的渐进性,通过系列的活动潜移默化地影响、熏陶,力求让学生在活动中受到教育,做到到知行合一。

安三小在“感恩父母养育我”活动中,开展“三送”“三做”活动:

一、二年级开展“三送”活动,即在家里向父母长辈送上一句问候、送上一首儿歌、送上一杯热茶;中年级开展 “三做”活动,即学做一件家务、学做一回家长、学当一天家;设置家务岗:如擦桌岗、洗碗岗、拖地岗等,“每周一岗”家长进行指导监督并打分。高年级开展“每周一孝”活动。如“我为父母捏捏脚”活动。双休日在家长的指导下做出“四菜一汤”宴请家长。换位体验父母长辈的辛苦,感

激父母的艰辛和不易,从而激发学生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情。六年级开展主题为“算算亲情账,感知父母恩”的活动。学生向父母了解从进入小学起,家长为自己的成长投入了多少精力和财力,谈谈自己如何以实际行动回报父母的养育恩。

杏林小学在“文明礼仪大家谈”活动中,开展(1)“文明漫谈小沙龙”、征集“十大不文明行为”的活动等。“文明漫谈小沙龙”活动中班主任老师事先布置活动要求,“小记者”通过采访家长、社区老人,翻阅报刊,查阅网络等方式,撰写或摘录文明礼仪习惯的故事,并写写自己的看法,利用礼仪课的时间,把班级同学按照5-6人一小组分组,轮流交流,并形成本组的一致意见,逐条列出文明礼仪好习惯和应当摒弃的坏习惯。“十大不文明行为”的活动。通过校园红领巾广播站和小记者的参与,以采访的形式,发现身边言谈举止不文明的行为若干条。学校再组织班级对初推出的20条“不文明行为”进行投票,根据统计票数,并展开讨论交流这些行为造成的不良影响,让全校学生通过自己选出来的且切身相关的不文明行为,起到了自省和自我教育的作用。同时也可以利用广播站、黑板报、宣传栏、“巧手灵心”特色板报等少先队阵地建设以及开学典礼、讲故事比赛、班队会活动让学生讲身边的礼仪故事,树立榜样示范作用。

永红路小学自课题立项以来,“校长表彰”活动的主题都是围绕遵守公共秩序开展的。月初大队部公布表彰的内容及获“彰”的标准,其中有“上、下楼有序、课间活动有序、课前准备有序”等主题,队员们根据获“彰”标准积极开展活动,月末队员们向大队部推荐表现

最突出的同学,最后由大队审核通过,校长亲自颁发奖状。这项活动的开展极大的促进了队员们养成守秩序的好习惯,为学生的养成教育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

5、研究有效果——争妍斗艳,春色满园

经过一段时间的研究,构建了学校现代公民教育和区域现代公民教育的和谐关系,形成了团队意识和归属感,增强了师生的服务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并促进了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现代公民教育局面的形成,也取得了一些成绩。

A.学校层面:

庐阳高中实施课题研究以来,取得了以下实践成果:

1、案例记录集。每个班级选择了三名学生作为个案研究对象,记录每次谈话内容、学生表现情况。

2、个案访谈。班主任与每个研究对象进行经常谈话,并且到家中与家长沟通、交流,对学生生活的周边环境进行了观察,更全面的了解学生的生活情况,对影响诚信度的因素也有更多的研究。

3、设置了诚信考场。在2014年第一学期的期末考试中,庐阳高中在高

一、高二年级设立诚信考场,学生自愿报名,签署考试承诺书,考前进行考试诚信教育,在无人监考情况下,自我管理,监考教师只负责收发卷。考试结束后,对诚信考场的考生进行表彰。

4、建立综合评价体系。课题组把学生在校的诚信度及参加诚信活动的情况与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直接挂钩,诚信度高的学生优先评为综合评价A等级。对诚信度欠缺的孩子会在综合评价中有所体现,等级

低的学生召开专门会议。

5、开学典礼主题校会。2015年3月,庐阳高中隆重举行开学典礼及“信赖源自诚信、诚信创造未来”诚信主题教育仪式。校长向全校师生发出倡议,动员和鼓励全体师生积极参与诚信立品主题教育;参加了上学期诚信考场考试的学生代表发出号召,呼吁大家以诚待人、言行一致。

6、主题班会。各班级均在每学期开学之初,召开一次诚信教育的主题班会。有的班级强调感恩教育,有的班级提倡诚信学习。2014年10月30日下午,在《区域性推进学校现代公民教育的实践研究》总课题的现场会上,钢铁新村小学“家校合作培养小学生责任心的实践研究”子课题的现场汇报及《小黑鱼背后的故事》家长责任讲堂的展示,得到了与会的合肥师范学院陈教授以及教体局相关领导、兄弟学校校长、老师的一致好评。双岗幼儿园也作为幼儿园组唯一代表进行成功展示,为大家呈现了一场精彩有趣的大班音乐游戏《猫鼠斗逗乐》,随着游戏“小老鼠被一网打尽”掀起了现场展示会的高潮,受到与会领导、专家、同行的肯定。新庄小学的课题研究,提升了学校的办学水平、带活了校本教研、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有助于教师的专业成长。南小上城国际分校有三盘课题活动开展情况的光盘,包括一些视频和影像资料,分别记录了课题的课题推进会、课题中期报告会、学生主题开学典礼活动等。校本教材《文明守则我能行》初稿完成。双岗小学成功开发了规则意识校本教材——《规则礼仪伴我成长》。拥有了丰富多彩的规则意识教育系列活动。改变了师生的精神面貌。已形成的文本资料有《双岗小学在校生规则意识现状》调查报告、各年级段《规则意识培养目标》、《小学生规则意识调查问卷》、《“与规则牵手”主题活动》案例集等。

B.教师层面:

大杨中心小学课题组组长郑圣柱撰写的《让每一朵花儿美丽绽放——乡镇少年儿童文明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策略探究》、《犯错后的承担》分别发表在《少年儿童研究》第253期和254期。双岗幼儿园课题研究意识已深深植根于双幼教师的心中,老师们积极撰写课题研究论文获得在各级论文评比中奖项。其中3篇论文获国家级奖次;王俐园长撰写的《浅谈影响5-6岁幼儿良好学习习惯养成的家庭因素及解决对策》在《安徽青年报》上全文刊登。四河小学目前已有五位教师分别建立了自己的校本微课程,课程名称为《节气歌里学问多》《探寻经典里的民族英雄》《爱国诗人和他们的诗词名篇》《诗歌里的祖国好河山》,每学期有课程计划,制作了课程教材、课程教案、授课课件,均已集结成册。教师撰写了多篇课题研究论文。三名课题实验教师撰写了研究论文,一名教师撰写的“经典诵读与爱国教育”案例获得合肥市案例评选二等奖。钢铁新村小学阮莉和许晓丽老师的论文在2014年中国教育学会十二五课题科研重点课题征文评选活动中分获一、二等奖。新庄小学课题研究也促进了老师反思,提高了教师的动笔能力,上学期末教师上交了行为习惯养成教育论文22篇,融入行为习惯教育的教学设计22篇。南小上城国际分校姚庆、李霞撰写的论文《实践活动重明理知则

自主教育促习惯养成》、卫芸老师撰写的实践活动案例《“我眼中的文明守则”实践活动启示录》、邢媛

媛老师撰写的《小学生排队行为的案例分析》上报庐阳区总课题组。双岗小学在2015年3月中国青少年研究会征文评选活动中,李敏、黄华清老师的征文喜获一等奖。长二小通过课题研究,课题组的年轻老师们也获得了成长。袁媛、方睿、李肖璇老师通过了家庭教育指导师的资格考试,获得了合格证书。方睿老师获得了国家心理咨询师二级资质证书。郑丹丹、方睿老师获庐阳区首届心理健康课评比一等奖。郑丹丹老师在合肥市心理健康课评比中获二等奖。潘佳佳老师承担了庐阳区第二届学术节校长听课活动中的心理健康研讨课。课题组老师们积极撰写了论文、案例和教学设计,参加了庐阳区优秀教科研论文、合肥市优秀教育科研论文、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学术年会论文的评选。学校还申报了安徽省心理健康特色学校。

C.学生层面:

永红路小学课题组通过半年多的研究,学生遵守公共秩序的意识得到增强,并内化为自身的行为,在路队、早读、上下楼梯、集会活动和课间活动等方面都能较好的遵守公共秩序,学生的文明素质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学校获得全国手球冠军,合肥市行进管乐队比赛一等奖,乒乓球比赛一等奖的好成绩,并且部分学生在比赛中荣获道德风尚奖。新庄小学经过这段时间的课题研究,学生们逐步养成了一些良好的行为习惯,在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下,随着活动的开展,学生的行为也在发生改变,上学放学排队进校园,上下楼梯靠右行,做到安静有序,见到老师主动问好,环境卫生干净整洁,乱扔纸屑的现象也大大减少了,晨读午诵,成为靓丽的风景。幸福小学通过一年的课题

实验,学生的文明习惯发生了变化,部分学生文明礼仪行为改观明显。

六、后期推进构想

1、进一步优化课题研究方案

课题研究方案是实施课题研究工作的总计划,对计划执行情况要进行一次全面的检查,针对“回头看”的具体情况,需要调整的应及时调整。要抓住主要问题进行研究,千万不能贪大求全。过于概念化和笼统化的内容要再次进行分解,使之更为具体,更便于操作。

2、进一步改进课题研究方法

在课题研究中选择恰当的研究方法十分重要,因为它是将研究的问题转化为科研成果的主要手段。特别是行动研究法和调查研究法的运用,做到用数据印证,用实践检验研究取得的成果。

3、进一步加强课题过程性管理

特别是要随时随地收集和整理材料。如课题研究的原始研究方案和计划、研究过程中的文字和音像材料、形成结论和科研成果中的佐证材料等,都得分门别类进行整理。同时将研究成果先在本校推广验证,并在组内集合更多智慧,广纳百川,形成进一步的理论认识,并在实践中进一步检验和完善自己的研究结果,为后期撰写研究报告,顺利结题做好充分准备。

总而言之,只有让热爱祖国,遵纪守法,诚实守信,知书达理的师生不断从校园走向社会,构建和谐社会才有坚实的群众基础。我区将继续坚持以爱国为核心,以守法为重点,以诚信为关键,以文明知礼为基础的指导思想,不创开拓创新,为构建和谐庐阳,培养现代

公民而努力。

第四篇:课题研究中期阶段总结报告

课题研究中期阶段总结报告

2007年4月,我校提交申报的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发展性课堂教学手段的研究》子课题《多媒体信息技术在发展性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获总课题组批准立项(课题批准号JX-2-071)。2008年,课题组根据课题实施方案及学校教科研工作计划,开展了深入细致的研究工作。现将2008年来课题研究进展情况作一简要报告:

一、本研究工作进展情况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主要是:

1、关于应用多媒体信息技术优化学科教学手段的思想、理论、理念的研究;

2、关于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优化学科教学手段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策略的研究;

3、关于多媒体课件制作与应用研究;

4、关于网络资源应用于课堂教学的研究;

5、关于实施“整合”教学的教学平台和资源库建设的研究;

2008年,我们重点围绕“多媒体教学手段对发展性课堂教学影响”和“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应用”等层面展开研究工作。

(一)、2008年3月,我们对“应用多媒体课堂教学质量”和“教师对媒体课件认识和应用现状”进行了调研,通过调查数据分析,总结出了多媒体教学手段影响课堂教学质量的一些因素,分析了应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与发展性课堂教学的关系,课题组就上述两个调研内容进行了讨论交流,形成了课题调研报告。并在全校教师大会上进行宣读。

(二)、2008年4月,我校课题负责人肖小云就总课题组在深圳召开的子课题负责人会议精神进行了传达,就课题研究任务、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研究进展情况向全校教师进行了传达,使本课题研究成为全校教师进行教学实践的一个舞台。

(三)、2008年上半年我们开展了以课题研究为核心的“多媒体教学优质课竞赛”活动,通过教学竞赛,提高教师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能力,探索多媒体教学手段与发展性课堂教学的关系。

(四)、根据总课题组活动,我们抓了“教学案例分析”撰写和“优质录像课”的选送工作。课题组成员和部分教师用“教学案例研究”的方法对教学实践中的案例进行分析研究,形成成功的教学案例。撰写出教学案例分析,课题组组织评选,选送了一篇优秀案例上交总课题组。优质录像课也已上交总课题组。

(五)、开展了以围绕《多媒体信息技术在发展性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课题研究内容的教学论文撰写。要求课题组每个成员至少提交一篇教学论文,总结课题研究各个方面的体会做法。论文在本校课题研讨会和全校教师大会上进行交流,有几篇论文参加省“三优”论文评比获奖。

二、课题研究主要成果

1、以课题研究为载体,突出课堂教学研究。把课题研究作为全体教师展示教学,探索教育理论、构建教学模型的一个舞台,使课题研究融入课堂教学之中,在教学实践上分析因果,总结理论。课题研究要跳出课题组成员的小圈子,形成全员参与的研究氛围。

2、通过课题研究,形成了课题研究的基本模式。以一课四稿为载体,开展课堂教学研究:选定一堂探索课,进行集体研讨,形成教学设计稿;上课者通过教材钻研,分析学生实际,形成说课稿,在教研组进行说课;在教研组进行公开教学,听课者写出评课稿,上课者写出反思稿,并在教研组内进行交流,总结成功之处,修改教学设计稿,在组内共享。

3、突出“问题即课题”,探索课题研究的基本方法。落实“问题即课题”的理念,全员参与课题研究,解决课堂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全体教师的课题研究按“六个一”的要求展开,即从教学实际中寻找一个问题作为研究课题——学习一组与课题相关的理论文章——选择教学内容,设计一堂课题探课——在教科研组以上上一堂课题研究探索课——记录一组与课题相关的教学案例——撰写一篇课题研究成果报告。4.教师教育科研成果丰富。本,教师在省级以上期刊上发表教育论文5篇,参评论文获奖13篇;教师参与市级以上各类教学竞赛获奖5人次。学校2007年被评为市校本教研先进学校。

三、课题研究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 1.教师发展不平衡,科研意识有待进一步提高。加大科研培训力度和骨干教师成长案例的宣传力度。2.课题研究存在表层化现象。教学工作主要是回答“做什么”的问题,而研究主要是回答“为什么”的问题,是探寻教育规律的过程。我校课题组做了大量的工作,但工作还较为肤浅,对教育规律的总结还有待加强。

3.教师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能力有待加强。

四、下阶段研究工作思路

2009年上半年,我们将基于几年来的课题研究工作的经验及其成果,分析问题,创新方法,构筑起“五个一”的工作模式,深化学校课题研究工作,努力促进全校师生的共同发展,促进课题研究取得实质性突破。1.一个主题。一学期确定一个研究主题。每学期初,举行课题组会议,围绕主题制订计划,分解目标与任务,召开全体教师及课题科研骨干的培训会,统一认识、明确目标、落实任务。紧紧围绕课题“多媒体信息技术在发展性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中多媒体教学手段运用开展研究,聚焦课堂教学,研究有效教学。每月至少有一次主题性的活动,做到有理论学习和实验课的听评、说课反思及多媒体教学的方法交流。2.一个实验。一学期做好一个教育实验。上半年根据课题研究的不断深化,继续引导教师用“教学案例研究”的方法对教学实践中的案例进行分析研究,教科室将成立实验小组,进行“教学案例研究实施方式与流程”的探索。课题组教师要围绕课题进行一次以上的课堂教学实验,记录一组教学案例。

3.一个成果。一个学期形成一个实验成果,推广一个科研成果。即根据课题研究内容及实验,形成成果,同时,在全校推广上一学期所形成的成果。

4.一个活动。每学期围绕课题研究主题,在全体教师中开展课题成果评比,举办一次全校性的教师科研成果推广活动。

5.一个平台。建设好“课题研讨会”这一交流平台,每月举办一次,围绕课题研究主题,结合成果推广与成果总结,展开课题研讨活动。通过研讨分析实验数据,通过研讨总结课研究成果。

第五篇:课题研究中期阶段性总结报告

鲁古完小《民族山区小学低年级学生自主识字能力的培养》课题研究中期阶段性总结报告

鲁古完小课题组

《民族山区小学低年级学生自主识字能力的培养》课题研究是经师宗县教育局教科所审核批准,由高良中心学校组织开展的县级教研课题,鲁古完小32位教师共同参与研究,经过半年的研究与实践,现已取得部分的成效,现将研究情况报告如下: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识字教学领域依然存在高耗低效现象,学生识字回生率高,阅读质量低,作文错别字多。传统的识字方法无法高质量地完成识字任务。落后的识字教学法严重制约了学生阅读、作文能力的提高。“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是教育科研领域中的一场革命,对于推进我国基础教育的深化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有着十分重要的实践和理论意义。

1、二十一世纪的到来,人类步入了信息化时代,人类知识的数量大大地超越了人类记忆的极限,终身学习早已成为可能。而“终身学习”能力包括学生自主探索能力。对于低年级儿童来说,文字是枯燥的书写符号,因此,通过自主、合作、探究识字,提高识字能力,增强学习语文的信心,有利于学生今后观察、感受、思考世界。

2、《语文课程标准》第一学段﹙1-2年级﹚提出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主张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因此,在识字教学中必须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认知规律和汉字构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自主、主动、积极的识字意识,使教师指导识字与学生自主识字相互协调、和谐发展。识字是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语文课程标准》指出:“

一、二年级认识常用汉字1600-1800个,其中800-1000个会写。”仅仅一、二年级规定的识字量约占小学阶段总识字量的一半,其中一年级上学期要认识400个汉字。这与以往相比,识字量大大地增加。我乡又是少数民族地区,如何使学生更 1 快地提高识字能力,便成了教学改革的需要。为此,我们将“民族山区小学低年级学生自主识字能力培养的实践与研究”作为实验课题,力求在识字教学中有所突破,提高学生自主识字能力。

二、课题的研究意义(1)理论价值: 从识字教学的课堂设计的角度探讨科学可行的操作思路与策略。(2)实践价值: ①激发学生识字兴趣,引导学生自主识字,提高学生识字能力,逐步培养儿童独立自主识字的能力,增强学习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②提高教师自身水平,在新课程改革引导学生自主识字中有新体会。

三、课题的核心概念界定

(1)自主:自主指自己作主,不受别人支配。心理学中自主就是遇事有主见,能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在学习中,自主学习是与传统的接受学习相对应的一种现代化学习方式。以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通过学生独立的分析、探索、实践、质疑、创造等方法来实现学习目标。

(2)自主识字能力:识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大量识字非常重要。识字活动是一种自主学习的过程,一方面要根据儿童心理规律,依照汉字本身的规律,让儿童用自己感兴趣的方法识字。另一方面,要使学生在反复实践中,在语言的感悟、积累和运用中逐渐形成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拓展识字途径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积累学习语文的后劲。

四、课题研究的内容及预期目标

(一)研究的内容: 一、二、三年级语文教学中拼音和汉字是重点也是难点,要使学生顺利过这一难关,在内容上要体现活、灵、动、新四大特点。使教学充满活力,透有灵气,使教学更为生动,教学不断创新。

1、识字内容的选择

(1)以新教材人教版小学一、二年级语文教材为主,并吸收并我国传统的识 2 字经验,收集韵文识字、儿童诗等作为识字课外的补充教材。

(2)把影视标题、学生的名字、班里板报专栏、悬挂的条幅等作为识字教材。

2、班级学生的识字差异现状的调查分析,了解学生的识字差异情况,找出原因。

3、开发利用生活中的语文资源,发掘生活中的识字因素,让识字走进生活。

4、寻求低年级学生有效的识字方法,让学生自主识字。

5、识字方法的探索,形成提高学生有效识字的教学策略。探索有效、科学的识字方法,教给识字方法,提高识字效率。

(二)研究的目标:

1、拓宽识字渠道,提高识字兴趣;自主识字提高识字效率;

2、拓宽识字途径,增加识字量。具有相当的自主识字的能力,实现独立阅读,基本无障碍阅读。

3、提高独立识字能力,养成自主识字习惯。

五、研究的方法

1、调查法:通过调查统计分析,了解语文教师平时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自主识字能力培养的教学情况及学生的识字情况,作为课题实施前后效果的对比分析,检查课题实施的有效性。

2、文献法资料法:以语文《新课程课标》(2011版)、科学认读理论为指导,广泛吸纳国内外汉字教育理论和实践成果,结合本地区、本校的实际开展课题研究,在确定课题、分析研究成果、撰写研究报告时使用此方法。

3、行动研究法:在课题实施过程中围绕课题研究目标,开展多层次、多渠道、全方位的研究,边实践、边总结,不断摸索出经验和规律的东西。

4、实验法:通过课堂教学实践,实施制定的教学计划,在课堂教学实践中观察学生学习活动变化,总结规律,寻找情境创设的有效策略。

5、经验总结法: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认真做好各类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实施情况的纪录。对课题研究作总结、验证、提炼,概括有关教学现象,并使之上升到教育理论的高度。

6、案例研究:对典型的案例进行分析。

六、课题研究实施步骤

第一阶段(课题准备阶段)【2013年4月1日至2013年5月20日】:

1、制定课题研究的方案计划。

2、组织课题组所有成员进行理论学习,研讨课题研究的具体实施办法。

3、对部分教师和学生进行问卷调查。

4、撰写调查分析报告。

第二阶段(课题研究实施阶段)【2013年5月21日至2013年12月31日】:

1、理论学习并撰写心得体会。

2、教学实践:撰写教学案例、以班作为研究对象,实施此方案,不断调整、完善课题的研究计划,边实践边总结边完善,同时并撰写教学反思及教研论文。

3、上好研讨课并及时撰写小结报告。

4、邀请中心学校领导对当前工作进行评价指导、坚持做好第二阶段的延续、深入、提高工作,实践进入最后阶段,加大研究的力度,做好进一步的完善健全工作,对取得的成果进行科学的总结,准备结题。

第三阶段(课题总结阶段)【2014年1月1日至2014年3月31日】:采用经验总结法,对研究过程中形成的资料进行总结,形成适合学生,符合新课程改革精神的课堂识字教学组织形式;形成课题研究成果。认真总结活动经验,撰写结题报告,申请结题。

七、课题组成员及分工情况

1、课题组成员:

组 长:张佐萍(鲁古完小校长)

副组长:田文良 张永顺 窦体红 念旭辉 朱俞永 侬海斌 张莲翠 主要成员: 何冠鹤 赵宴 杨飞雁 李孝良 罗照霜 朱明亮 马婷芮

郭宗美 牛艳平余朝前 戚彩珍

其他成员:温红 郎松林 龚晓宏 李玉 高文惠 段坤昌 项文光 彭俊丽 杨婷

2、分工情况:

(1)田文良、张永顺、窦体红参与指导此课题研究各阶段的工作,念旭辉、朱俞永、张莲翠、侬海斌负责主持开展本课题研究,负责制定课题实施的具体方案、计划,总体策划,全面布置,收集资料,撰写各项报告,具体落实研究工作。

4(2)课题组主要成员应积极完成课题组安排的各项工作。协助撰写各项报告及情况说明,深入课堂实践,探索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识字的能力,围绕课题做好信息的收集和整理。撰写课题研究心得体会、课题论文、教学案例、教学反思等,总结课题研究取得的阶段性成果。

(3)课题组其他成员也应积极完成课题组安排的各项工作。配合主要成员完成相关任务。撰写课题研究心得体会、课题论文等,八、课题研究中期成果

1、进行了对教师和学生的问卷调查,对问卷调查的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得出结论。

(1)、从学生调查统计表中,我们不难发现,有7%的学生不喜欢学习汉字。在我们的家庭教育中家长大多外出打工无法重视孩子的书写,有半数以上的家长对孩子的写字姿势、方法无法进行辅导,同时我们也不难发现,在孩子书写和作业是否正确上,家长更是没法去关心孩子的正确率,只有极少数的家长既注重孩子的正确率,又关注了孩子的书写。10%的学生没有巩固学习汉字的好办法;识字途径单一,有50%的学生全靠语文课上老师的传授。除此之外,加上农村经济条件的限制,全校没有一人参加过书法辅导班,写字全靠在学校的写字课和语文识字环节,同时孩子年幼,自控能力较弱,虽然想写好字,但也贪玩,再加上中国汉字的字形结构相对较复杂,作业量等客观原因,书写笔顺和间架结构不好把握,写字兴趣不浓厚,具体地说:

①、学生们一次能记住的生字普遍较少,学生对自己的识字效率没有自信。②、学生识字的途径比较单一,从选项的数量上来看,通过语文课上教师教认识汉字的学生人数最多。

③、学生们大都觉得多种多样的识字方法有好处,但学生普遍不会用多种多样的方法识字。其中,加一加、减一减、换一换、借助字典、猜字谜、编儿歌等方法都是他们很少用的识字方法。识字的主动性和灵活性不强。在结合字理识字方面显得不足,对于字理识字了解不够,运用得也很少。

④、学生书写汉字的笔顺正确率不高。

⑤、很多学生遇到不认识的汉字时都不会查字典或问老师。

本次问卷调查比较客观地反映出了我校低段学生在识字方面的困难和希望,为低年级识字教学指出了更明确的方向,为今后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提供了帮助,同时对于识字教学的有效性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2)、从教师调查问卷中我们发现:

教师对于新版《语文课程标准》了解和把握程度各不相同,特别是识字与写字教学方面所进行的调整、变化并不清楚,仅有约三分之一的教师准确认知。

近50%的教师也发现了学生识字学习无兴趣的现象,所以他们认为学生在课堂上“不是很认真听讲,气氛并不热烈,在学完生字后作业或考试中写错了都是靠教师讲解,缺乏有主动识字、写字的愿望”

教师在识字教学中均把培养学生喜欢学习汉字作为识字教学最难实现的目标,另外大部分教师在课堂上讲解汉字的时间较为合理。

大多教师重视能用多样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更好掌握,实际观察中大多数教师也是这么做的,因为这样可以大大提高识字效率。然而谈到识字教学中重难点时,“字的结构”“字的基本笔画”“学生错别字太多”的问题比较突出,这其实就落实到了写字教学上,呈现出一种“眼高手低”的现象,也体现了写字教学的弱势与无力。

对于学生的书写评价,只是教师个人的一种主观评价与判断,同时我们也感受得出教师的不自信。那么教师写字教学方法如何呢?(学生问卷9小题)“反复抄写”“朗读”,这些都是教师纠正学生写错字的一种行为,反映出真正能“一笔一划教”的教师太少、太少。

教学中“学生练字时间太少”,其次是“学习内容太多,重心难放”,因而自己的课堂上就“根据时间、内容而安排学生习字”,能坚持的,“时间也很少”。

通过对教师主观评价和能动性的调查,发现如今的电子白板教学,使教师平日的书写更加少,基本上也就是随堂的板书了。而对个人的书写也没有一定的要求和期待,能高标准要求自己的也不多,还是停留于“工整规范”和自我认知阶段,还有部分觉得“需要好好学习”,也表达了愿意了解书法艺术的心愿。但是,或许每到用时方恨少,人们总是习惯于思考的需要,而付之行动的少之甚少,也总是能与自己找到很多很多无法学习的理由。最后细观各位老师的硬笔作品,的确是努力于达到“工整规范”,能体现出艺术美感的只有一部份。

另外,从教师年龄方面分析,老教师的字迹有一定的功力,间架结构和起落笔之间有行运的章法,而越是年轻教师,以上越是被削弱,90的大学生们,与现代信息技术接触最多的他们,表现出对常规教师基本功的不足。再有,从问卷中的大体情况来看,可见教师习字时的随意,很多丝毫的小问题,却能影响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面对学生的板书,我们要慎之再慎,不能依赖于自我的习惯与感觉。

2、课题组成员的业务水平,理论水平,科研能力有了一定的提高。通过前阶段课题的研究,我校参与研究的教师进一步提高了自己的理论水平,深化开展自主识字的实践研究,转变了自己的教学理念,改进了自己的课堂教学行为。教师思想和行为的改善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并不断总结教学经验,及时总结优秀研究成果。同时,我校语文教师逐步转变了教育理念,把课题研究思想贯穿到平时的教学活动之中,注重识字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注重精心创设学生喜闻乐见的生活化情境,使课堂成为学生的乐园,使广大学生从识字学习中享受快乐,学会探究,学会猜想,学会转化,学会应用,并引导教师在反思中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不断完善和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素养和教学设计能力。

3、组织课题组成员对《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进行理论学习我校课题组成员认真学习《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每个成员都有自己的学习笔记,并撰写了学习心得体会。通过学习,更新了教师的教学观、理论观、学习观、为下一步的研究工作奠定了基础。

4、开展多种多样的教学实践

我校17位课题组成员其中的12位语文教师经常开展识字教学交流会,每位教师都精心设计了一篇关于识字教学的教学设计,并准备投稿于云南省报刊社举办的竞赛活动中。

5、积极参与各种论文征集活动

我校教师积极撰写关于自主识字方面的论文,现有10多位教师已上交论文,正准备投稿于上级部门组织的论文征集活动中。

九、及时总结经验教训,不断校正研究方向

我们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根据课题研究方案的目标要求,把课题研究和日常的教研活动紧密地结合起来,选择不同的方面作为研究 7 的突破口,多形式、多渠道开展课题研究,规范课题研究的过程管理。前期的课题研究阶段中,我们首先从教育意识上有了一个全新的理念;其次通过课题研究,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和理论研究水平都有了很大提高,也加深了对教材和学生的研究。

十、课题研究存在的问题

1、课题组实践成员教学设计阐述中比较注重过程讲述,教学实践多,缺少理论支撑,对课题的理论构建能力显得不足,有待进一步加强学习与培训。

2、繁重的事务,课务,使教师不能有更充足的精力投身到教育教学研究之中,给研究工作的深入带来困难,不善于书面积累素材,平时资料的搜集与整理不足。

3、如何改变组织形式,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生活化的识字”活动中来是今后应该改进的地方。

4、通过研究探讨,摸索出“生活——识字——生活”的识字教学模式,并加以推广,用它指导今后的识字教学工作。

十一、今后课题研究努力地方

1、继续深入开展课题研究,及时收集课题研究资料,积累教育资源,总结研究成果。

2、定期举办课题研究交流、展示活动,发挥课题研究的示范辐射作用,以促进我校教师业务水平的整体提高。

3、加强多媒体在本课题中的使用,使识字与信息技术融合,提高现代化手段为教学的辅助作用,从而激发、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阅读能力、自主识字能力,丰富教学手段,达到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4、加强专业理论知识学习,通过学习、实践、质疑、探讨,不断地分析总结教学中的经验,不断提高课题研究能力。

2013年10月20日

下载一切为了孩子的最佳发展——“儿童生活作文教育研究”课题研究中期总结报告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一切为了孩子的最佳发展——“儿童生活作文教育研究”课题研究中期总结报告.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小课题研究中期总结报告

    《培养初中生自觉预习课文习惯的策略研究》小课题中期总结报告一、 课题提出的背景新世纪,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构建终身教育系统和学习化社会是现代国际社会教育的共同趋势,新......

    2009年10月课题研究中期阶段性总结报告

    《初中物理“预习---展示”型教学模式研究》课题研究 中 期 成 果 总 结 报 告 安徽省五河县三铺中学 沈泽军 当前,以课程和教材改革为标志的我国基础教育改革已进入一个新的......

    儿童生活作文课题研究计划1

    作文“生活化”课题研究学期计划 磴口县二完小聂春雨2014年3月 本学期针对教材的特点,采取相应的方法,提高学习语文的能力。当然在课题的实施过程中,还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提高,因......

    学案导学课题研究中期总结报告,李君[大全]

    学案导学课题研究中期总结报告 随着社会的进步,对公民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他们要有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具备分析、探究、实践的基本能力。新课程标准向学科教学提出了明......

    网络作文研究中期阶段性总结报告

    网络作文研究中期阶段性总结报告(2007-07-18 12:03:29) 当今知识经济时代,互联网和多媒体技术已成为拓展人类能力的创造性工具。据统计,目前百分之六十的新工作都离不开基本......

    生活作文课题研究 研究报告

    建始县民族实验中学 “生活作文”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一、课题的提出 1、时代赋予的历史使命。在21世纪是知识经济全球化的时代,尤其是中国加入了WTO 以后,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

    儿童生活作文研究学习体会

    儿童生活作文研究学习体会 大连市庄河第二实验小学王宏 这次到沈阳参加“儿童生活作文”实验中期成果交流会,砍了五节作文指导课;听了几所学校的成果交流和一位大学教授做的关......

    农村另类留守儿童教育问题课题研究中期报告大全

    《农村另类留守儿童问题研究》 课题中期报告 课题批准号 2013SKL295 课 题 名 称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及对策研究》 课题负责人张瑞云所 在 单 位西苑实验小学 随着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