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第十四届作文大赛
第十四届“新世纪”杯全国中学生作文大赛
本届大赛题目
初一 : 走亲戚怎样放风筝
初二 : 替罪羊停电的那天晚上
初三:取暖球场边的女同学
高一:第一次熬夜爱上一个作品中的人
高二:穷快活校长办公室
高三:记一个拾荒者把父亲喊成老爸好不好
大赛细则
作文要求 ①参赛者可从本年级两道题目中任选一题作文,也可以跨年级选题作文。②中专和技校学生不受年级限制,可从l2道题目中任选一题作文。③请在作文首页题目下面写上作者姓名、学校名称、指导教师姓名(每篇作文只能写一名指导教师)和邮政编码。④参赛作文必须独创,严禁抄袭,一旦发现,将公开批评。
重要说明
★第l4届“新世纪”杯全国中学生作文大赛由《语文教学与研究》杂志社和全国中语会联合举办。★奖证和奖牌上除了华中师范大学《语文教学与研究》杂志社的公章外,还有全国中语会的公章。★第l4届“新世纪”杯全国中学生作文大赛颁奖大会定于2013年暑假在云南省西双版纳举行。温馨提示
★“新世纪”杯全国中学生作文大赛是国内规模最大、规格最高、规矩最严的作文赛事。每届参赛人数都在20万以上。每届评奖都有20多位博士生导师和20多位作家出任评委。
★在历届“新世纪”杯全国中学生作文大赛中获奖的学生,90%考上了重点高中或重点大学。荣获特等奖的作者均考入了北京大学、复旦大学等名牌高校。还有许多拥有自主招生权的重点大学在自主招生考试中对获奖者加分。
★“新世纪”杯全国中学生作文大赛倡导创新作文,着眼作文考试,大赛命题独特,思路超前,与各地中考作文命题和全国各地高考作文命题大同小异,大部分参赛的同学在作文考试中能夺得高分。
★“新世纪”杯全国中学生作文大赛不以盈利为目的,每位参赛者无论获奖与否都能得到一本《获奖作文精选》。
第二篇:第十四届作文大赛
欢迎参加第十四届“语文报杯”全国中学生作文大赛
一、大赛主题:
本届大赛的主题为“幸福——心灵的家园”,参赛学生须围绕这一主题写作。
二、辅导提示:
内容可从多个方面考虑:第一:幸福,在艺术中徜徉;
第二:幸福,在思想中升华;
第三:幸福,在自然中轻唱;
第四:幸福,在时代中激荡;
第五:幸福,在沟通中绽放;
第六:幸福,在情感中流淌;
第七:幸福,在收获中飞扬;
第八:幸福,在奉献中永恒;
……
三、内容提示:
你可以随时随地痛苦,也可以随时随地幸福,这一切,源于你是否是一个智慧的人。苏霍姆林斯基在写给女儿的信中说:“做一个幸福的人,只能是在你成为有智慧的人的时候。”一个智慧的人,总是善于从一朵浪花的亲吻中体会到世界的生机,善于从亲人的一个眼神里体会到关切的情意,善于从一件艺术品中体会到心灵的舒放,更善于从思考中体会到人生的独特意味……
一个智慧的人,知道幸福不是私密的独享,幸福总是以万千的姿态呈现在我们的面前。一个失而复得的眼泪里流出的是幸福,一个颤抖的拥抱感受的是幸福,一个灿烂后的烟花绽放的是幸福,一个深思的灵魂沉浸的是幸福……当我们以一贯的面孔去核对幸福时,她却匿笑着,藏在激荡的时代风云里,沉淀在一件件艺术作品中,穿梭于宽容的眼神与微笑中,遍布于一切中敞开胸怀随时迎接智慧的你。
越是有智慧的人,他的幸福似乎越来得容易。海子说:“从今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喂马,劈材”,因为他体会到了劳动中最朴实的幸福。幸福可以如此简单,因为幸福更愿意与智慧相伴,幸福在智慧这里感应到了自己最丰富的美丽。
拥有幸福的秘诀在于,培养善于生活的智慧,善于感知的智慧,善于给予的智慧……做一个智慧的人,幸福,就守候在你必经的路口,等候着与你的一见成欢。
四、技巧提示:
1、可以对七下和八上的作文创作予以修改,以适应本次作文大赛的要求。
2、注意主题鲜明。
3、叙事中注重以心理变化贯穿全文,在传统的“对比式”、“递进式”的基础上可以尝试着“隐显式”,以提升作品的层次。
4、在引起心理变化的“点”上酌情进行细节描绘,以增强作品的可读性。
第三篇:第十四届中国模范学生英语口语大赛
第十四届中国模范学生英语口语大赛
通知
一、活动组织举办背景和宗旨
全国中小学生英语口语推选展示活动隶属于全国青少年健康成长阳光工程中国模范学生展示活动,是中国少年儿童展示英语素质技能的重要窗口,具有广泛的社会影响力和传播力。活动旨在为全国中小学生搭建一个激励英语学习、培养思辨能力、展现综合风采的舞台,同时为中西文化架起一座促进文化沟通、增进国际交流的桥梁。
二、组织机构 主办单位:
全国青少年健康成长阳光工程
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教育发展中心
团中央中国国际文化交流中心
中国学校网中小学教育部 评审委员会:
名誉主任:刘吉 国务院稽查特派员、全国青少年健康成长阳光工程名誉主任、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教育发展中心顾问、中华教育艺术研究会理事长
主任: 王克 全国青少年健康成长阳光工程主任、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教育发展中心宣传部部长、原首都师范大学常务副校长;
副主任: 杨新 全国青少年健康成长阳光工程秘书长、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教育发展中心宣传部常务副部长、中华教育艺术研究会秘书长
三、参赛条件和分组
幼儿组;4岁至学龄前儿童;
小学A组:小学1至3年级;
小学B组:小学4至6年级;
中 学 组:初中1至3年级;
四、报名资料
报名时携带个人身份证或户口本复印件一份、近期一寸免冠彩色照片5张。
五、评选要求
现场评比分为:定题演讲、即兴演讲、回答问题三部分(可到组委会咨询考纲内容)
六、赛程安排
1.地级市海选赛:2012.5.26—27 2.地级市晋级赛:2012.6.9—10 3.浙江省总决赛:2012.7.13—15 4.全国(北京)总决赛:2012.8月
七、报名、比赛及奖励办法
参加竞赛的选手可到各地方工作机构(分赛区或选送单位)报名参赛;通过地市级竞赛和浙江省总决赛选出的各组别获奖选手可参加全国总决赛。
地市级竞赛、浙江省总决赛均按照成绩排名设立各组别一、二、三等奖。全国总决赛每位参赛选手根据英语应用能力水平可以取得相应的《英语应用能力测评认证证书》,并根据该认证考试的分值给予选手金、银、铜、优秀奖的颁发。
获得全国总决赛金奖的从中产生中国模范学生称号,颁发《中国模范学生》证书、美国国家教育管理集团的证书。
对获得中国模范学生称号的选手,免费参加相关国际文化交流活动。
对部分优秀作品在CCTV央视网华人频道上展示,对优秀学生照片和简历在CCTV央视网华人频道上给予公布。八.报名地址:
杭州师范大学钱江校区10号101办公室 电话:0571—28865564 ***
博识教育 2012-3-23
第四篇:第十四届世界华人学生作文大赛征稿须知
第十四届世界华人学生作文大赛征稿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侨联,中直机关、中央国家机关、中央企业侨联,各计划单列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副省级城市侨联:
由中国侨联、全国台联、人民日报海外版、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快乐作文》杂志社共同主办的“世界华人学生作文大赛”已连续成功举办十三届,大赛以弘扬中华文化、加强海内外华人学生交流与沟通为宗旨,每年都吸引众多海内外华人学生参加,成为增进友谊,促进团结,展示华人学生精神风貌的良好载体。第十四届大赛已于2012年8月开始征稿。为进一步做好大赛的组织工作,吸引更多的海外学生参加比赛,请各地侨联联系、组织海外各华侨华人社团、华文学校、华文媒体、教育机构、相关单位按《第十四届世界华人学生作文大赛征文启事》要求踊跃参与征稿,同时组织各地学校(特别是侨爱心学校)、归侨侨眷子女和学生参加比赛,并以多种渠道扩大宣传和影响,共同做好“第十四届世界华人学生作文大赛”的征稿工作。
相关情况也可登陆《快乐作文》杂志社网站或电话咨询:0311-87750761、87750655。
附:
1、第十四届世界华人学生作文大赛国内征文启事
2、第十四届世界华人学生作文大赛海外征文启事
中国侨联办公厅
2012年8月14日
附件一
第十四届世界华人学生作文大赛国内征文启事
由中国侨联、全国台联、人民日报海外版、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快乐作文》杂志社共同主办的“第十四届世界华人学生作文大赛”,于2012年8月1日开始征稿。本届大赛旨在弘扬中华文化,加强海内外中华儿女在学习、生活方面的交流与沟通,增进友谊,促进团结,活跃学生课外学习生活,弘扬中华文化,展示华人学生的精神风貌。有关事宜说明如下:
一、参赛对象
中国(含港、澳、台)小学、初中学生(含归侨学生)。
二、大赛主题
快乐作文,快乐成长。快乐是永恒的话题,成长是不变的经历。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充满了对快乐的追求与向往。你经历的每一件事情、心中每一个记忆,都可
以成为最好的素材。
参赛文章要体现积极健康的审美情趣,展现当代学生的精神风貌。
三、投稿要求
1.本次征稿题材及体裁均不限,题目自拟。
2.提倡写短文:小学一、二年级字数不限,三至六年级一般不超过600字,初中生一般不超过1000字。为使同学们能够自由表达,充分展示才华,除文字稿件外,还可写图画与文字相配合的图画作文。
3.如根据课本各单元习作练习要求写作的课堂作文,请注明教材版本。
四、参赛办法
本届大赛可以学校为单位组织初选或个人直接投稿。由学校选送的,可提出初选意见,填写“组织参赛情况总结表”,并附推荐名单(样表从《快乐作文》杂志社网站
联系电话:86311—***5
世界华人学生作文大赛组委会
2012年8月1日
第五篇:第十四届全国多媒体课件大赛活动方案
附件一:
第十四届全国多媒体课件大赛活动方案
主办单位: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
大赛地点:北京
指定网站:全国教师信息技术培训网()
一、活动综述
本届课件大赛将在全国范围内面向各级各类院校教师和信息技术人员征集参赛课件,邀请现代教育技术领域和各学科知名专家组成评审组进行评审。通过评审,遴选出一批好的作品,丰富教学内容,帮助各教育教学单位提高多媒体课件制作及应用水平,提升广大教师应用信息技术进行课程整合的能力,推动教育教学改革。
请作者在规定的时间内将参赛课件提交至大赛组委会,经过评审组初审、复审后评选出进入决赛的作品,参加在北京举办的现场决赛及获奖作品的交流、颁奖活动。作者可随时关注大赛指定网站,了解本届大赛的活动进程。
汇集历届大赛获奖作品的优质教育资源平台——“优课网”是与我中心合作的唯一推广平台,在本次大赛中,所有进入决赛的课件将被优先选录进“优课网”,在保护作者知识产权和相关权益的原则下,由优课网与作者签约,向全国各级各类教学单位推广。
二、分组方式 根据提交课件的适用对象,将参赛课件分为高教理科组、高教工科组、高教文科组、高教医学组、高职理科组、高职文科组、中职组、微课组(参赛办法详见七)。
三、时间安排
征集时间:2014年3月1日—9月15日
初审时间:2014年9月16日—9月30日
复审时间:2014年10月1日—10月15日
决赛时间:2014年10月24日—10月27日(高职理科组、高职文科组、中职组)2014年11月7日—11月10日(高教理科组、高教工科组、高教文科组、高教医学组)
四、评审标准
参赛课件不限制作软件和制作工具,不限风格形式。课件内容50%以上为作者原创,并注明主要参考资料。每件参赛课件的制作者原则上不超过8人。凡参赛的课件应为非正式出版物。评审标准详见附件三。
五、奖励办法
(一)作品奖 各组均设一、二、三等奖若干,各奖项获奖数量将根据各组参赛课件数量按比例设定。获奖者须参加现场决赛方可获得由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颁发的获奖证书及奖品。
各组均设最佳创意奖、最佳教学设计奖、最佳技术实现奖、最佳艺术效果奖各一名,设优秀奖若干名,获奖者将获得由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颁发的获奖证书。
(二)组织奖
参赛课件可由各省教育厅、院校教务处或现代教育技术中心作为大赛组织单位统一报送。报送参赛课件数量达到10件以上的单位获组织奖,并可提名1人获先进工作者称号。获奖单位将同时获得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颁发的奖杯、证书及奖金。
六、参赛办法
(一)大赛报名
1.7月1日后参赛单位和个人可在优课网()“大赛报名系统”上填写参赛单位信息、作者信息和课件信息;
2.在“大赛报名系统”中下载系统生成的“报名信息文件”,与课件一并刻录在光盘中;
3.在光盘表面上标注“报名信息文件”中的课件编号;
4.在9月15日前将课件光盘提交至大赛组委会;
5.评审费400元/件,请于9月15日前交(汇)至大赛组委会。
(二)作品报送
1.作者将光盘邮寄到大赛组委会之前,可在“大赛报名系统”上对参赛信息进行修改;
2.单机版课件以光盘形式提交可执行程序参加评审;
3.网络版课件以光盘形式提交源代码、网址、五分钟录屏演示录像参加评审。
(三)初赛评审
评审组对报名参赛课件进行资格审定、技术测试、作品思想内容的审核。
(四)复赛评审
评审组对通过初审的课件进行复赛评审,选出各组参加决赛的课件。进入决赛的课件名单将于10月16日在全国教师信息技术培训网及优课网上公布。
(五)现场决赛
组委会将通知决赛作者分别于10月24日—10月27日(高职理科组、高职文科组、中职组)、11月7日—11月10日(高教理科组、高教工科组、高教文科组、高教医学组)到北京参加现场决赛。凡取得决赛资格的作者均可修改课件并自愿携带电脑参加现场决赛。决赛中,作者首先进行5分钟的演示和讲解,然后回答专家提出的问题。现场公布决赛成绩,决出各组一、二、三等奖。缺席的参赛作者将被视为自动弃权。
七、微课组参赛办法
作者应通过优课网()报名并上传微课作品。评审采用专家评审与网上投票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一)参赛要求
1.各学科教师均可参赛,内容不限;
2.视频清晰稳定、构图合理、声音清楚、音画同步,能真实反映教学情境,充分展示教师良好教学风貌;
3.视频片头应显示标题、作者和单位,主要教学环节有字幕提示;
4.视频须以flv格式上传,录制时长为8~10分钟,容量不超过20Mb;
5.提供相应的作品文字介绍等;
6.作者享有作品的著作权,授权优课网享有网络传播权;
7.评审费400元/件,请于9月15日前交(汇)至大赛组委会。
(二)比赛安排
上传作品:2014年5月1日—9月15日
网上投票:2014年6月1日—10月15日
专家评审:2014年9月16日—10月15日
现场颁奖:2014年10月27日、11月10日
(三)评审办法
1.专家评审组对参赛作品进行初评、终评,评出一、二、三等奖若干,各奖项获奖数量将根据参赛作品数量按比例设定。获奖作者可直接参加评审专家点评和现
场颁奖活动。获奖名单将于10月16日在全国教师信息技术培训网及优课网上公布。
2.依据网上投票情况设最佳人气奖,获奖数量为参赛作品总数的5%。
八、赛前培训
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将邀请资深评审专家对历届参赛课件进行点评,指导教师应用新技术制作课件。相关培训内容及报名办法详见全国教师信息技术培训网(;chenqian2012@moe.edu.cn
十二、汇款办法
(一)邮局汇款
收款地址:北京西单大木仓胡同37号教育部业务楼431室
邮政编码:100816
收 款 人:于泓
(二)银行汇款
开 户 行:中国光大银行北京礼士路支行
账号:08750112-01-00301-0364-86
账户:北京博汇英才教育咨询有限责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