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D报告案例[范文]

时间:2019-05-12 13:22:4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8D报告案例[范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8D报告案例[范文]》。

第一篇:8D报告案例[范文]

8D报告
不合格报告编号: SX-01 1/10 发生日期:20 ××.8.12
Discipline 1
1.责任单位 :

结案日期: 发生地:××车间现场

责任归属
××车间 2项目负责人: ××× 3小组成员:××、×××

Discipline 2

问题描述(5W1H)
提出者:评审人员 确认者:××

1)何时: 20××.8.12 2)何人:××车间 3)何地:××车间 4)何事:457 半壳加热和成型序 5)如何:2401016-A2T 后桥半壳 20 序加热及 40 序成型现场没有作业指导书,且控制计 划要求桥壳加热炉加热时间 4~4.5 分钟、测温仪监控温度 730~830℃,但现场审核时 发现加热时间与控制计划要求不符、测温仪已坏。

Discipline 3 立即改善措施:

立即改善措施(遏制措施)
负责人 ×× 预定完成日 2011.8.14

对已经完成的36件产品进行质量检查,检查R270±1.6尺寸是否合格,不合格的零件 不能流入下一序。检查结果见附表3。
审核: 效果追踪日:

根本原因描述(推荐采用 5why、因果图、树图、关联图法)

1、因更换品种,20序及40序作业指导书没及时挂在机床上。

2、控制计划上加热时间为其他加热炉所用,未及时更改,实际加热时间应为1-1.5分钟。Discipline 4

责任单位 ××车间

责任人員 ××

永久改善对策及纠正措施(推荐采用防错法、力场分析法、加权打分法、5W1H对策表法)

1、每天监督检查作业要领书的使用情况。见附件 1 負責人 预定完成日 Discipline 5

2、完善控制计划,使之与实际生产相符。见附件 2

3、修复已坏的测温仪,并新购置一台用于比对。
审核: 效果追踪日: 审核员 张春燕 效果追蹤日 2011年9月18日 ×× 2011.8.30 2011.12.30

Discipline 6

效果验证

遏制措施已经实施,永久改善措施已落实。

Discipline 7
体系文件已修改 DFMEA 已修改

再发防止(标准化推广)巩固措施的固化,标准化,把相应方格涂黑 Yes□ Yes■ Yes□ Yes□ No□ No□ No□ No□

已经更改完毕作业要领书。
控制计划已更改 Yes□ No□ 不涉及 ■ 作业指导书已更改 Yes□ No□ 不涉及 ■ 工程图已更改 培训计划已更改 Yes□ No□ 不涉及 ■ PFMEA 已修改 培训计划已实施 Yes□ No□ 不涉及 ■ Case close(結案)□YES/ 是 □NO/ 否 Discipline 8 完成后,将该报告与下列文件一同归档:(列出该纠正预防措施所涉及到的文档清单及编号,以便追溯)

不涉及 ■ 不涉及 □ 不涉及 ■ 不涉及 ■

1、作业要领书(c01-JL-05-031-00)(4页)

2、控制计划(c01-JL-05-037-00)(1页)

3、检查记录(1页)责任归属单位负责 本单位领导签字/日期 人审核/日期:

组织代表批准/日期: 管代签字/日期

注:此表中各项可增加附页

附:证实该项 8D 报告关闭的所有证据(数码照片、WORD/EXCEL 电子文档

第二篇:案例报告——范本

国家职业资格全国统一鉴定

心理咨询师文章

(国家职业资格二级)

文章类型:案例报告

文章题目:一例严重心理问题的咨询案例报告

姓 名_:____ ______ _____ 身份证号: 一例严重心理问题的咨询案例报告

姓名

【摘要】本文是一例因与母亲发生激烈争执而导致的严重心理问题的咨询案例报告。咨询师综合分析求助者的资料,结合心理测验结果,将求助者的问题诊断为严重心理问题。咨询师根据求助者的状况,与其共同协商后对其主要采用了合理情绪疗法,并辅助以放松训练和人际沟通能力的训练,帮助其重构社会支持系统。经过五次咨询,求助者不良情绪基本得以缓解,与母亲和同学关系得以改善,对未来的人际关系和家庭关系问题持积极的观点,促进了求助者心理健康的发展和人格的完善,取得了较好的咨询效果。

【关键词】严重心理问题;合理情绪疗法;人际交往;社会支持 一、一般资料

(一)人口学资料:王某某,女,20岁,出生于新疆某市。河北某大学大二学生,身高1.61米,中等身材,发育良好。家庭经济条件尚可,家族无精神疾病史。

(二)个人成长史:王某某是独生子女。自幼身体健康,无重大精神和躯体疾病史。父亲经商,母亲是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家庭不太和睦,父母关系紧张,经常吵架,闹离婚。父亲很少回家,也不太管她的事情。母亲对其家教严格,母亲经常责骂,一般情况下对她的消费要求不给予满足。尽管这样,自己对母亲还是比较依赖。学习成绩一直不太理想,高考失败后自费读四年在校培养的成人教育本科。个性偏内向,敏感。

(三)精神状态

自知力完整。意识清醒,思维正常,感知觉尚好;情绪不稳定,有悲伤、焦躁、失落等痛苦情绪,易发脾气,伴有孤独感。未察觉有幻觉、妄想及其他感知觉障碍。

(四)身体状态

两个多月来,睡眠质量较差,偶有头晕现象,容易感到疲乏无力。

(五)社会功能 两个多月来,与母亲的关系很差,基本上处于不互通电话状态。与同学特别是舍友关系紧张,觉得舍友在孤立和回避自己。自己想改善关系,但找不到好的办法。学习没劲头,不愿与人有过多的交往。对学习、生活和社会交往有一定程度的影响。

(六)心理测验

根据求助者的陈述,选择症状自评量表(SCL-90)、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测试其心理健康状况及严重程度。

1.症状自评量表(SCL-90)(1~5级评分)躯体化 强人际 抑

焦虑

敌对

恐怖

精神 其迫 敏感 郁

执 病性 他

总分

2.1 1.6 3.1 2.1 2.6 1.9 1.3 1.5 1.3 2.0 182 按照全国常模结果,SCL-90测验总分182分,超过160分;躯体化因子2.1分、人际关系敏感因子3.1分、抑郁因子2.1分、焦虑因子2.6分,均高于2分。

2.焦虑自评量表(SAS)测验结果:总粗分49分,标准分61分。按照全国常模结果,SAS标准分的分界值50分,其中60-69分为中度焦虑。测验结果标准分61分,中度焦虑。

3.抑郁自评量表(SDS)测验结果:总粗分47分,标准分59分。按照全国常模结果,SDS标准分的分界值53分,其中53-62分为轻度抑郁。测验结果标准分59分,轻度抑郁。

二、主诉和个人陈述

(一)主述

两个月来,个人与母亲和同学关系紧张,总感觉到失落、焦虑、烦躁不安,情绪不稳定,易发脾气,觉得自己内心压抑、委屈。与人交往困难,睡眠质量较差,食欲不振,易疲惫。

(二)个人陈述

我出生在一个不太圆满的家庭,父母经常吵架,闹离婚。父亲不太回家,自己主要由母亲来管。母亲对我要求严厉,经常责骂自己。对自己除了学习外的需求,十有八九的情况下不会满足。我的学习成绩一直不好,高考失败后只能自费读成人教育。我读的是在校培养的四年的成人教育,要独立生活,管理自己的生活费。两个月前,我与妈妈大吵了一次,这是20年来最激烈的冲突。吵完后,妈妈把她在校的生活费从每年一次性给一万降为每月五百元,并按月打到银行卡上。两个月来,除了妈妈短信告知已汇款,母女间没有了沟通。我很伤心,经常认为自己很不幸。在这段时间内,我特别羡慕舍友能与父母有说有笑,还能撒娇。与妈妈吵架后的第三天,一位吴姓的舍友与她妈妈亲亲热热地聊了半个多小时,通话声音很大,我清楚地听到了她们母女充满温情的话语和开心的笑声。这时,我与母亲吵架的情景在我脑海中一幕幕地再现。天哪,怎么就没人这样爱我呢?!我实在受不了了!在没人时,我私自拿了她特别喜欢的、刚刚买来的耳机。我知道这样做是不对的,可当时就是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绪。这件事情在她察觉后上报给了辅导员,辅导员责令我退还物品,并写检查。同学们都知道此事了,舍友也孤立我。我觉得自己是个不受欢迎的人。现在的情况糟糕极了!我想改善与她们的关系,但我现在没有办法。我想请您帮助我。

三、观察和他人反映

(一)咨询师观察

王某某衣着整齐,举止得体,有礼貌。意识清楚,无幻觉、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自知力完整。讲话有条理,言语流利, 表达清晰。语气比较低沉,表情拘谨,很少与咨询人员对视。情绪略显低落。

(二)舍友反映

舍友普遍反映以前的王某某与舍友关系良好,在一起吃饭、娱乐。不太计较,不小气,与舍友关系较为融洽。近几个月,王某某变化较大。有舍友说她近来有些怪,有人说感觉她心情不是很好,比较烦躁、敏感、易激怒。舍友都说最不能理解的事情是她居然偷拿别人东西。

(三)辅导员反映

王某某在近两个月变化很大,都有点不认识她了。过去认为她品质较好,没想到她会偷东西。多次找她谈话、教育,效果不好。

四、评估与诊断

(一)评估

1.求助者主要症状表现

生理方面:偶有睡眠不好,食欲不振。

行为方面:学习、生活、人际交往动力不足。短暂出现了私拿别人物品的不理性行为。

情绪方面:有情绪低落、焦虑、烦躁等痛苦情绪体验。不良情绪已经出现泛化,遇到与最初刺激相类似或相关联的刺激时出现此类情绪反应。

思维方面:有“没有人爱我”、“自己很不幸”、“觉得自己是个很不受欢迎的人”的想法,其他方面思维正常。

2.求助者心理问题的生理、心理、社会因素分析 生理因素:未见明显的躯体疾病和器质原因。

心理因素:与母亲发生激烈争执与感情疏远而导致不适应和心理失衡;求助者存在不合理的认知;性格偏内向。

社会因素:(1)小时候相对缺乏爱与关怀。父亲几乎对她不管不问,母亲又极为严厉,致使她对家庭的责任感及对他人的信任感、安全感的形成不健全。(2)社会支持系统不良。自幼与母亲关系最亲,形成一定的依赖感。与母亲关系暂时疏远致使她心理安全感缺失。而与母亲吵架的事情没有告知辅导员与同学,分担痛苦的朋友很少,致使她难以获得社会支持,不良情绪得不到及时地发泄与疏导,容易产生心理问题。(3)缺乏必要的解决问题的策略与技巧。(4)对她私拿别人物品的行为,辅导员处理方法相对简单,并做出了道德评价;学生中“她偷东西”的舆论;舍友不理解她、甚至孤立她,这些都对她形成了较大的心理压力,致使她承受了叠加性压力(与母亲激烈争执后产生的压力与私拿事件后学校环境中产生的后继压力),导致问题越来越严重。

(二)初步诊断

综合分析求助者问题持续的时间、强度和典型心理与行为异常表现的性质和严重程度,该求助者是正常心理范畴内的心理不健康,可诊断为严重心理问题,属于可以进行心理咨询的范畴。

(三)诊断依据

1.根据病与非病的三原则,该求助者知情意协调一致,对自己的心理问题有自知力,且主客观世界统一。陈述正常,表达思路清楚无逻辑思维的混乱,无感知觉异常,无幻觉、妄想等精神病症状,个性也相对稳定,因此属于心理正常范围内的心理不健康。

2.该求助者是由于与母亲发生前所未有的激烈程度的争执而出现母女关系紧张而引发的不良情绪反应。心理冲突是常形的。

3.从产生痛苦不良情绪开始,痛苦情绪持续2个多月的时间。4.该求助者短暂地失去理性控制,出现了私拿别人物品的不理性行为。社会功能受到较大影响。

5.该求助者的不良情绪已经出现泛化,遇到与最初刺激相类似或相关联的刺激时出现此类情绪反应。

6.心理测量结果支持本诊断。

(四)鉴别诊断

1.与精神病相鉴别:根据判断精神病的三原则,精神病的特点是主客观世界反映不协调,常常伴有幻觉、妄想、逻辑思维混乱及行为异常;知情意不统一,没有自知力;个性发生根本改变等。该求助者这客观世界,知情意协调一致;有自知力,主动求助;无幻觉、妄想等精神病症状;个性相对稳定,因此可以排除精神病诊断。

2.与神经症相鉴别:神经症心理冲突是变形的。求助者心理问题由现实问题引发,与现实处境直接相联系,涉及大家公认的重要生活事件,并且具有明显的道德界限,心理冲突属于常型。因此可以排除神经症诊断。

3.与一般心理问题相鉴别:诊断为一般心理问题必须具备四个条件:由于现实因素而产生内心冲突;不良情绪不间断的持续一个月或间断地持续两个月仍不能自行化解;不良情绪反应仍在相当程度的理智控制下,始终能保持不失常态,基本维持正常社会功能,但效率有所下降;不良情绪的激发因素仅仅局限于最初事件。该求助者不良情绪持续两个多月、短暂地失去理性控制,出现了私拿别人物品的不理性行为、不良情绪已经出现泛化现象,因此可以排除一般心理问题诊断。

4.与器质性病变相鉴别:该求助者身体比较健康,偶有头晕、睡眠不良的症状,但经医生检查均合格,无器质性病变。

五、制定咨询目标

根据以上的评估与诊断,参照有效咨询目标应该具备的具体、可行、积极、双方可以接受、属于心理学性质、可以评估和多层次统一等七要素,同求助者协商,确定如下咨询目标:

(一)具体目标与近期目标:

1.改变其不合理的信念:帮助求助者认识到自身存在的不合理信念以及自己问题产生的根源,学会与不合理信念进行辩论,并以合理的信念代之,使求助者对未来的人际关系和家庭问题持积极的观点。

2.重建社会支持系统。

3.缓解求助者的焦虑、烦躁、低落等不良情绪。

4.通过心理问题的解决,改善人际关系、改善睡眠和饮食情况。

(二)最终目标与长期目标:

完善求助者的人格,提高其有效处理各种生活挫折的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促进求助者的心理健康发展。

六、咨询方案的制定

(一)咨询的方法与原理

根据求助者心理问题的特点,与求助者协商后决定主要采用合理情绪疗法对其进行帮助。

合理情绪疗法(Rational-Emotive Therapy,简称RET)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埃利斯(A·Ellis)于20 世纪50 年代首创的一种心理治疗理论和方法,该方法旨在通过纯理性分析和逻辑思辨的途径,改变求助者的非理性观念,以帮助他解决情绪和行为上的问题,以合理的人生观来创造生活,维护心理健康,促进人格的全面发展。合理情绪疗法的基本理论主要是ABC理论。在ABC理论模式中,A是指诱发性事件;B是指个体在遇到诱发事件之后相应而生的信念,即他对这一事件的看法、解释和评价;C是指诱发事件发生后,个体的情绪反映及行为结果。通常人们认为,人的情绪和行为反应是直接由诱发性事件A引起的,即A引起了C。但合理情绪疗法的ABC理论指出,诱发性事件A只是引起情绪及行为反应的间接原因,不是直接原因,而人们对诱发性事件所持的信念、看法、评价和理解即B,才是引起人的情绪及行为反应的更直接的原因。

(二)双方约定了责任、权利和义务 1.求助者的责任、权利和义务 责任:

(1)向咨询师提供与心理问题有关的真实资料;(2)积极主动地与咨询师一起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3)完成双方商定的家庭作业。权利:

(1)有权利了解咨询师的受训背景和执业资格;(2)有权利了解咨询的具体方法、过程和原理;(3)有权利选择或更换合适的咨询师;(4)有权利提出转介或中止咨询;

(5)对咨询方案的内容有知情权、协商权和选择权。义务:

(1)遵守咨询机构的相关规定;

(2)遵守和执行商定好的咨询方案各方面的内容;

(3)尊重咨询师,遵守预约时间,如有特殊情况提前告知咨询师。2.咨询师的责任、权利和义务 责任:

(1)遵守职业道德,遵守国家有关的法律法规;(2)帮助求助者解决心理问题;

(3)严格遵守保密原则,并说明保密例外。权利:

(1)有权利了解与求助者心理问题有关的个人资料;(2)有权利选择合适的求助者;

(3)本着对求助者负责的态度,有权提出转介或中止咨询; 义务:

(1)向求助者介绍自己的受训背景,出示执业资格等相关证件;(2)遵守咨询机构的在关规定;

(3)遵守和执行商定好的咨询各方面的内容;

(4)尊重求助者,遵守预约时间,如有特殊情况提前告知求助者。

(三)咨询时间与收费:

咨询时间:每周1次,每次50分钟。咨询收费:无(学校不收费)心理测验收费:无(学校不收费)

七、咨询过程

(一)咨询过程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诊断阶段。第二阶段:咨询阶段。第三阶段:巩固阶段。

(二)具体咨询过程

第一次咨询: 2014年1月1日

目的:1.了解求助者的基本情况,做出初步诊断。

2.与求助者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3.确定求助者的主要问题。4.探索改变意愿。

方法:摄入性会谈,心理测验法 过程:

1.填写咨询登记表,询问基本情况,介绍咨询中的有关事项与规定,双方的责任、权利与义务。

2.摄入性谈话收集临床资料,探索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探寻求助者的主要心理问题及改变意愿。

3.与求助者协商后进行心理测验:选择症状自评量表(SCL-90)、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测试其心理健康状况及严重程度。反馈心理测验结果。

4.根据收集的材料并结合初步印象给予初步分析。5.与求助者经过认真协商,确定咨询目标,制定咨询方案。6.布置咨询作业。列举五件以上“妈妈令我感到温暖的事情”。

第二次咨询:时间 2014年1月7日 目的: 1.进一步加深咨询关系。

2.让求助者理解合理情绪疗法的原理及治疗过程。3.帮助求助者明白自己的问题与不合理信念之间的关系。4.指导求助者学会放松。

方法:合理情绪疗法、放松疗法

过程:1.反馈咨询作业。在对“妈妈令我感到温暖的事情”作业反馈中,帮助求助者更好地感知母亲的爱与爱的表达方式。

2.举例说明合理情绪疗法的理论模型

3.启发、引导使求助者认识A、B、C三者之间的关系,并结合自己的情绪和行为问题,思考自身存在的不合理信念和错误认知模式。

4.帮助求助者掌握放松训练的原理和操作步骤,并进行放松训练

谈话(节选):

咨询师: 你现在的心情是怎样的? 求助者: 糟糕透了!太没有意思了。

咨询师: 你认为是什么原因使你处在这样的一种状态呢?

求助者: 我觉得自己是个不受欢迎的人。没有人喜欢我。妈妈不理我了,同学们也嫌弃我。

咨询师: 你什么时候感觉到自己是个不受欢迎的人的? 求助者:

这两个月来。

咨询师: 就在这两个月感觉明显,是吗?那说明什么问题呢? 求助者: ……说明我过去人缘还可以。

咨询师:你的意思是说你过去是个受欢迎的人。那你觉得你受欢迎的原因是

什么呢?

求助者: 他们说我真实、真诚、乐于助人、大气、不太计较。咨询师:他们这样评价你说明他们喜欢你呀。求助者: 但是现在不行了。

咨询师:你认为是什么原因导致了你现在的痛苦情绪? 求助者: 与妈妈的争吵。

咨询师:你和舍友说过这件事情吗? 求助者: 没有。

咨询师:在拿了舍友东西后,你和舍友们解释过你当时的想法吗? 求助者: 也没有。妈妈都不理解我,别人怎么会理解我?(过度概括化的不合理信念)

咨询师: 你拿舍友东西时,你的想法是:“老天怎么这样不公平?她能有这样疼她爱她的父母,为什么我没有?”你很嫉妒她。想拿她心爱的东西让她不高兴,对吗?

求助者:

唉,您怎么知道我是这么想的? 咨询师: 那我能理解你吗? 求助者:

……

咨询师: 别人能理解你吗?你还认为妈妈都不理解你,别人也都不会理解你吗?

求助者: 那样的看法不对。

咨询师:

一个人对生活中发生的大大小小的事件都会有些看法,有的是合理的,有的是不合理的,不同的认识会导致不同的情绪状态。

求助者: 真的会这样吗?

咨询师:我们来举个例子。你有没有过去不爱吃,现在特爱吃的东西? 求助者: 香椿。过去我不吃,烂树叶子有什么好吃的,看到别人吃都觉得不可思议。

咨询师:为什么现在吃了?

求助者: 后来知道香椿营养价值很高,味道很香,我就开始吃了,还特别喜欢吃。

咨询师:是不是认知改变了你对香椿的态度?同一个事物,由于有不同的认识,就会产生不同的情绪。所以,对事物的认知,才是引起情绪的真正原因。

求助者: 真的是这么回事呢。

咨询师:生活事件或诱发事件并不是引起你负性情绪的直接原因,发挥作用的恰恰是你对那些诱发事件的认识。你想想如果你将私拿别人的事情向舍友解释解释,舍友可能会有怎样的反应?

求助者:

舍友现在讨厌我,也许是因为她们不了解我这样做的原因。如果我告知她们我自己的经历与当时的情绪状态,她们会更多的了解我,他们会改变对私拿事件的认知,也许他们会理解我、原谅我、包容我。

咨询师:非常好,看来你已经理解了ABC理论。求助者: 我好像明白了这个道理。

咨询师:如果你多与妈妈心平气和地谈谈,多了解妈妈一些真实想法,你想想你对妈妈的看法会发生改变吗?

求助者: 可能会吧。(思考)„„也许我会发现妈妈是爱我的,只是她表达爱的方式与别的妈妈不同而已。

„„

通过归纳分析发现,求助者的不合理信念主要有: “妈妈都不理解我,别人怎么会理解我?”、“我觉得自己是个不受欢迎的人。没有人喜欢我。”——这样的不合理信念是一类过度概括化的不合理信念。

3.布置咨询作业

要求求助者每日练习1-2次,每次五分钟左右;对舍友解释私拿别人物品时情绪状态,将舍友的反应和态度变化写下来。

第三次咨询:2014年1月13日

目的:让求助者领悟到只有改变不合理的信念才可改善自己现有的症状,帮助求助者逐步放弃不合理的信念,代之以合理的信念。过程:1.反馈咨询作业,对求助者坦诚面对舍友的勇气予以肯定,在对舍友的反应与变化进行分析中深入理解ABC理论。

2.帮助求助者与自己所持有的不合理信念逐一进行辩论,让其逐步放弃不合理的信念。3.帮助求助者树立合理的信念。方法:会谈法

合理情绪疗法

在咨询过程中,咨询师帮助求助者同自己不合理的信念一一辩驳,并帮助其树立合理的信念,重新看待自己的问题。

4.布置咨询作业:回去后用本次咨询学到的方法继续与不合理的信念辩论,巩固已树立的合理信念;主动与妈妈进行沟通,努力理解妈妈削减自己生活费的真实想法。

第四次: 2014年1月19日

目的:进一步巩固上次的咨询结果,强化已树立的合理信念;帮助求助者领悟社会支持系统的重要性,教会求助者建立和利用社会支持。

方法:会谈法

过程:

1.反馈咨询作业,对求助者已树立的合理信念予以进一步强化,并启发她运用新的理念来审视生活。顺利完成了与妈妈沟通的作业,理解了妈妈削减自己生活费的良苦用心(妈妈觉得孩子太依赖母亲了,又不积极进取。妈妈用这种方式促其反省和改进)。

2.帮助求助者重树人际交往信心,训练求助者人际沟通能力。3.教会求助者建立和利用社会支持系统。第五次: 2014年1月25日

目的:巩固咨询效果,评估咨询效果,结束咨询。方法:会谈法、测验法

过程: 1.帮助求助者巩固和强化已建立起来的新的合理信念。

2.了解求助者对咨询的感受和体会。3.指出继续努力的方向及注意的问题。4.进行SCL-90、SAS、SDS的后测。5.结束咨询。

八、咨询效果评估

1.求助者自我评估:经过5次向咨询师咨询,自身悲伤、焦躁、失落等痛苦情绪基本平复,睡眠和饮食基本恢复正常。自己理解了妈妈的苦心,也接受了母亲对自己表达爱的方式,得到了同学们的理解和帮助。自己觉得生活在大家的关爱和包容中,很温暖。

2.求助者周围人评估:辅导员说“她愿意敞开心扉与人交流了。”有的舍友说“她不再像个小刺猬了,我们不敢碰、不敢摸了。她向丢耳机的同学道歉了。” 有的舍友说“她告诉了我们她自己的经历,我们很理解她,也很愿意帮助她。她也愿意接受我们给她的帮助了。她也经常帮助我们做事情。” 有的同学说“她和她们宿舍同学的关系比原来还要好,现在学习劲头挺大的。” 有的同学说“她能见面和我们微笑,正视我们的眼睛了。原来老是低头看地。”

3.心理测验评估:

(1)症状自评量表(SCL-90)(1~5级评分)躯体化 强人际 抑

焦虑

敌对

恐怖

精神 其迫 敏感 郁

执 病性 他

总分

1.5 1.6 1.8 1.5 1.6 1.4 1.3 1.5 1.2 1.3 133 经重新测验,该求助者咨询前后心理测量结果的比较,躯体化、焦虑、人际敏感、抑郁因子小于2分。测量总分的减分率为27%。

(2)焦虑自评量表(SAS)测验结果:总粗分37分,标准分46分,未超过SAS标准分分界值50分。

(3)抑郁自评量表(SDS)测验结果:总粗分39分,标准分49分,未超过SAS标准分分界值53分。测验表明:该求助者的不良情绪得到了显著改善,由此表明心理咨询有效,达到预期效果。

4.咨询师评估:求助者情绪基本恢复正常,纠正和放弃了对人际交往与自我评价的不合理信念,形成了合理信念,重构社会支持系统,已正常地投入到学习和生活中去,与母亲和同学关系恢复,并加深了感情。咨询基本达到了预期的目标。

【参考文献】

[1]郭念峰主编.心理咨询师(基础知识)[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5 年7月第一版(2011年6月重印)。

[2]郭念峰主编.心理咨询师(二级)[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5 年7月第一版(2011年6月重印)。

[3]郭念峰主编.心理咨询师(三级)[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5 年7月第一版(2011年6重印)。

第三篇:案例分析报告格式

标题×××

分析背景和目标、基本情况、分析所用的理论介绍、分析过程、相关问题讨论和对策探讨、进一步的思考等

一、选题范围

在具体的案例或者某一类型的案例做分析报告。

二、报告内容

所有报告均应为对实际案例的分析论证,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

1.案由

即对案例提供内容的高度概括,2.案情

案情材料应当事实完整、要素齐备、行文简洁、层次清晰、,涉及个人隐私的,须进行必要的技术处理,不得使用与案件原始材料相同的当事人名称、地名等具有明确指向性的内容(案件原始材料应当附随报告提交,并注明案件来源或被调查的单位和个人)。

3.案件焦点

应当根据案情归纳、提炼、列举出案件焦点所在,如“本案焦点在于:1.关于合同的效力问题;关于合同的履行方式问题;3„„”等。

4.争议与分歧意见

从学理和司法实践的角度,提炼出法学理论研究的问题,应当至

少具有两种以上的观点、主张或意见,并清晰、明了地叙明各自的理由及其依据。

5.研究结论

应当明确表作者对于案件性质或其处理意见的观点和看法,并从法学理论和法律规定两方面详细阐明其理由和依据,使研究结论有助于解决案例本身,或者为解决类似案件提供有益帮助,或者提出理论上需要深化的问题。

一个完整的案例分析材料应包括以下几个基本要素: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a)其中正文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i.ii.绪论(包括研究背景,本行业情况,本公司概况)公司生产经营情况分析(包括公司取得的成绩与存在的问题)iii.公司拟采取的解决问题的对策分析与相关文献理论(即针对公司存在的问题现拟采取解决措施)iv.v.vi.基本结论与对策建议 案例问题讨论 参考文献资料

尾页要有参考文献

例,参考文献:

[1] 甘肃省统计局.甘肃年鉴2009[N].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9.

[2] 任家强,董琳瑛.基于空间统计分析的辽宁省县域经济空间差异研究[J].经济地理,2010,(9):1435-1438.[3] 胡青峰,张子平.基于Geoda095i区域经济增长率的空间统计分析研究[J].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2007,(2):53-55.[4] 潘竟虎,冯兆东.甘肃省区域经济差异时空格局的ESDA-GIS[J].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4):45-50.(目录)(正文)

5号,宋体,三级标题式,至少3000字。(这个可以根据自己情况哈,没有必要一定那么多)

第四篇:心理健康案例报告

共青团系统心理健康辅导员考核认证管理办公室

资格认证

心理健康辅导员论文(中级)

名:__________________ 身份证号:__________________

号:__________________ 培训中心:__________________

考试日期:__________________

完成时间:__________________

阅卷教师:__________________

阅卷教师:__________________ 阅卷教师:__________________

论文成绩:__________________

心理健康案例报告

姓名:王李琳

考试时间:2012年1月14日

摘要:本文是针对一名初中学生,觉得周围的同学和老师、同伴等都疏远自己,甚至嘲笑自己,不愿与自己交流,而非常苦闷的问题进行的心理辅导。这一学生的主要问题是由于家庭原因,以及自己生活自理能力较差,交往能力差所引起的一般心理问题。通过用个体辅导,家庭辅导等方式,有效调整求助者绝对化看待问题的错误观念。改变学生的不良情绪和行为,最终正确认识自己、悦纳自己。并改变自己的错误观念,以及不良生活习惯,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积极的面对生活。

关键词:心理健康辅导员;求助者;辅导 一、一般资料

刘某某,女,16岁,初三学生,与父亲同住。父亲是当地民办玻璃厂合同工,母亲几年前离家出走,失去联系。家庭经济状况一般,父母双方家族无精神疾病历史。是龙凤胎妹妹,身体健康,未患过重大疾病,小学阶段学习成绩一直不好,做事马马虎虎,经常遭到老师批评和同学嘲笑。父亲对其管教严厉,简单粗暴。生活习惯不好,不讲卫生,生活自理能力差。性格内向而自卑,不愿与人交流。

二、主诉和个人陈述:

主诉:害怕到学校来,不喜欢和同学老师交流。看到老师就躲开,有些紧张。看见同学害怕被嘲笑欺负。

个人陈述:我一直不喜欢和他人在一起,从小学就是这样,因为他们说我“臭”,躲着我,没有人和我坐,没有人和我说话,刚开始觉得很难过,委屈,想不通。后来觉得气愤,厌恶他们。这次在全校女生大会上,由于凳子不够,大家都挤在一起坐,而我的前后左右全是空的,却无人坐。当时我很尴尬,也很难受,当老师问起:“这边凳子空着,怎么没有人坐这里?”有同学喊:“臭胎子”,同学们哄堂大笑,老师很惊讶。我哭着离开阶梯教室。

三、观察和他人反映:

在辅导中,我观察到求助者身体和智力均发育正常,讲话声音清晰,情绪低落,意识清楚,言语流利,无幻觉、妄想,无智能障碍,自知力完整,有明确的求助要求。从进入辅导室到叙述完毕,都表现得比较自如,但在谈到开会的情形式,情绪悲伤、抑郁,有明显的烦躁、愤怒。

刘某某父亲反映:小学的时候学习成绩一直不好,但是还是愿意去学校的。可是,最近她拒绝去学校,问起原因,却不愿意说。再问,便是沉默或者发火,但是还是不说明原因。

四、评估与诊断

1、评估:一般心理问题

评估依据:① 抑郁、烦躁、害怕去学校。

② 不积极和人交流,沉默寡言。

2、诊断:

根据区分心理正常与异常的三原则:求助者知情意统一,主客观一致,对自己的心理问题有自知力,有主动求医行为。没有幻觉、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可以排除精神病性障碍。求助者心理问题是由明显的现实原因引起的,对照症状学标准,该求助者表现出抑郁、烦躁等症状。从严重程度标准看,该求助者的内心痛苦,虽然拒绝去学校,但是最终还是和父亲一起来学校。只是因为怕被别人嘲笑,不能接受,因此才拒绝上学。不良情绪可以自控,无变形和泛化,没有对社会功能造成严重影响。从病程标准看,病程只有3天。根据以上依据诊断为:一般心理问题。

五、心理健康辅导目标的制定

1、辅导目标:根据以上的评估与诊断,同求助者协商,确定如下辅导目标:

(1)具体目标与近期目标:消除刘某某的拒绝上学想法。让求助者发现使自己产生情绪和行为困扰的真正原因,源于自己对自己生活习惯的养成。学会正确面对别人的评价,并积极面对别人的批评,正确看待挫折。在日常生活中,增强自己的个人自理能力,并积极与他人交流。

(2)最终目标与长期目标:完善求助者的个性,形成正确的自我观念,提高有效处理各种生活挫折的能力;增强其自信和社会适应能力,促进求助者的心理健康和发展,达到人格完善。

六、心理健康辅导方案的制定

1、方法与原理:

(1)合理情绪疗法。

(2)咨询原理:

合理情绪疗法是通过纯理性分析和逻辑思辨的途径,改变求助者的非理性观念,以帮助求助者解决情绪和行为上的问题。这种理论强调情绪的来源是个体的想法和观念,个体可以通过改变这些因素来改变情绪,该理论认为使人们难过和痛苦的,不是事件本身,而是对事情的不正确解释和评价。因此,只有通过理性分析和逻辑思辨,改变造成求助者情绪困扰的不合理的观念,并建立起合理的,正确的理性观念,才能帮助求助者克服自身的情绪问题,以合理的人生观来创造生活,并以此来维护心理健康,促进人格的全面发展。

引起求助者心理问题的原因:

求助者进入青春期,自我意识增强,比较在意他人的评价。该求助者性格内向,朋友少,应对人际关系能力较差,缺乏有效解决问题的方式。与父亲沟通不良,父亲更多关注的是养家糊口,忽略孩子青春期的心理变化。开会时受到嘲笑后,社会支持不够。求助者问题的核心是“别人为什么要嘲笑我?讽刺我?”。

2、双方责任、权利和义务。●求助者的责任、权利和义务:

责任:

(1)向心理健康辅导员提供与心理问题有关的真实资料。

(2)积极主动地与心理健康辅导员一起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3)完成双方商定的作业。

权利:

(1)有权利了解心理健康辅导员的受训背景和执业资格。

(2)有权利了解心理健康辅导员的具体方法、过程和原理。

(3)有权利选择或更换合适的心理健康辅导员。

(4)有权利提出转介或中止辅导。

(5)对心理健康辅导方案、辅导时间有知情权、协商权和选择权。

义务:

(1)遵守心理健康辅导机构的有关规定

(2)遵守和执行商定好的心理健康辅导的方案、辅导时间等方面的规则

(3)求助者应尊重心理健康辅导员,按照预约时间不失约、不迟到,如有特殊情况提前通知心理健康辅导员

●心理健康辅导员的责任、权利和义务: 责任:

(1)遵守职业道德,遵守国家有关的法律法规。(2)帮助求助者解决心理问题。

(3)严格遵守保密原则,并说明保密例外。权利:

(1)有权利了解与求助者心理问题有关的个人资料。(2)有权利选择合适的求助者。

(3)本着对求助者负责的态度,有权利提出转介或中止辅导。义务:

(1)向求助者介绍自己的受训背景,出示营业执照和执业资格等相关证件。(2)遵守辅导机构的有关规定。

(3)遵守和执行商定好的辅导方案各方面的内容。

(4)尊重求助者,遵守预约时间,如有特殊情况提前告知求助者。

3、辅导时间与收费

辅导时间:每周1次,每次50分钟。辅导收费:免费。因为是本校学生

七、心理健康辅导过程

1、辅导过程分三个阶段。(1)心理评估和诊断阶段,建立辅导关系,收集资料,进行心理诊断,确定辅导目标;(2)辅导阶段,帮助求助者分析和解决问题,改变其不合理的认知及不适应的情绪与行为。

(3)巩固与结束阶段,使求助者把在辅导中学到的东西运用于今后的生活中,不断完善人格,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2、具体咨询过程:

第一次咨询:时间:2012年10月8日 目的:

(1)了解基本情况,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2)确定主要问题,探询改变意愿,进行辅导分析。方法:谈话法、合理情绪疗法、心理测验。过程:

(1)填写辅导记录表,询问基本情况,介绍辅导中的有关事项与规则。(2)摄入性谈话收集临床资料,探询求助者的心理矛盾及改变意愿。(3)做心理测验

(4)将心理测验结果反馈给求助者,并作出初步问题分析。(5)确定咨询目标

(6)举例介绍合理情绪疗法的基本理论模型(ABC模型)。通过对“半杯水”不同人的反应,让求助者认识到使人们难过和痛苦的,不是事件本身,而是对事情的不正确解释和评价。

(7)布置家庭作业,强化求助者对ABC之间关系的理解:

要求求助者回家后写出自己的痛苦,情绪行为表现,以及内心的想法。第二次咨询:时间:2012年10月15日

目的:(1)加深辅导关系

(2)寻找和确认求助者的不合理信念

(3)帮助求助者领悟自己的问题与不合理信念的关系 方法:合理情绪疗法 过程:(1)反馈家庭作业:求助者写出了自己的痛苦,情绪、行为表现,以及内心的想法。(2)与求助者一起就他内心的想法进行分析,让求助者明白让他痛苦的原因是自己不合理的想法。

(针对求助者的“别人为什么要嘲笑我?讽刺我?”这一想法进行分析。让求助者说说自己最不喜欢的人是谁。看到这个人时内心的想法,会去赞美、亲近这个人吗?求助者说,我不喜欢,我怎么能赞美它,接近它?最后,让求助者思考自己生活中那些方面让大家不喜欢。这样的想法合理吗?然后,让求助者自己举例分析自己问题的根源。)

(3)通过交谈、启发与引导,最后,帮助求助者列出与此次问题有关的不合理信念:

①那些女生嘲笑我,说明我的真的一无是处。

②他们不应该笑话我“臭”,我不知道自己真的是臭的吗?

(4)教给求助者思考自己那些方面让大家都不喜欢。(5)布置家庭作业:

要求求助者对上述列出的不合理信念进行认真思考,目的是为了帮助求助者把注意从过分关注别人情绪和诱发事件转移到关注自己的不合理信念上来,并领悟自己的问题与不合理信念的关系。

第三次咨询 时间:2012年10月22日 目的:

(1)协助求助者修正或放弃原有不合理信念。(2)协助求助者建立合理信念,减轻或消除情绪困扰。方法:合理情绪疗法 过程:

(1)反馈家庭作业:求助者表示对于上次所列出的不合理信念进行过认真思考。求助者的情绪反应

强度降低,但仍然表示怕来学校。

(2)要求求助者谈谈他在家或是其他场所的情况。从深层次上挖掘自己的不合理信念:(求助者叙述在家,奶奶老批评自己:喜欢睡懒觉,不会自己换洗衣服、鞋袜,是奶奶要求才能做到。自己觉得习惯被奶奶说了,没有关系。以“他人在家里的情况”为例与求助者进行“产婆术”辩论。得出:自己在生活习惯上应该注意,并不是所有错在同学身上。)(3)要求求助者进一步谈谈在其他场合做事是不是都会被嘲笑,目的仍然是从深层次挖掘自己的不合理信念:(以求助者爱吃的苹果为例进行“产婆术”辩论。求助者说她最爱吃外形好看,味道甜又香的苹果。辅导员问她,喜欢与什么样的同学交流?以及看到生活习惯不好的学生的想法。最后刘某某意识到自己并不是没有问题,自己对别人也有不同看法。我为什么不能改正自己的缺点呢?改掉不良生活习惯和卫生习惯。)

(4)针对求助者的不合理信念,辅导员运用“黄金规则”与求助者进行商讨与辩论,让求助者分清合理与不合理信念,并帮助她学会以合理信念代替不合理信念。(5)经与求助者进行商讨与辩论,得出如下建设性信念:

①每个人对事对人都有自己的看法,对于生活中的人或事情我也有自己的评价尺度。

②别人对我的评价是否合理,如果合理,我要改正的是那些。

③我要改变自己的不良生活习惯和卫生习惯,积极与同学交流。我相信我能做到。

(6)合理情绪想象:让刘某某试着用现在的观念来应对曾经遇到的事情。让她想象自己去开会的情形。然后,用修正过的合理想法去应对。停止想象后,让刘某某说说自己的想法、情绪变化,用现在的观念来应对,感觉和以前有什么不一样。(刘某某说:“开始时还是很不好,可是后来就在心理不断地对自己说:我也是一个有良好习惯的人,讲卫生的人。我会用事实证明,我也能赢得大家的尊重,和大家亲近,平等交流。此时,能够放松些。对学校有些期待”)

(7)布置家庭作业完成RSA报告(引导求助者学习填写RSA的方法,)

A诱发事件:女生会上大家嘲笑我。

B不合理的信念:我很臭,没人接受我。

C情绪、行为:痛苦,烦恼,不敢去学校。

D辩论:是所有的女生吗?有几个?确定看见了吗?没有看到,只看见有一个女生在笑。只看到一个人笑就说所有的女生都笑,这样不真实,还给自己很大的痛苦。

E新观念:看到一个人笑,就认为所有的人都对自己不友好这样想有些改变事实。而且自己也确实有不对的地方。

要求求助者将原来列出的不合理信念与此次提出的建设性信念列表一一对比,自己进行辩论;加深求助者对ABC理论的理解,真正认识到困扰自己的是不合理的信念,而不是事件本身。确认自己情绪比较稳定后,然后试着去学校,并观察同学们的反应。

第四次咨询:时间:2012年10月29日

目的:

(1)巩固辅导效果

(2)结束辅导

方法:合理情绪疗法。

过程:

(1)反馈家庭作业:求助者完成了作业,感觉通过自我辩论心里好受多了。通过改变自己的不好生活习惯,提高自己的自理能力,增强信心。

再到学校时,刘某某不再像以前一样,邋遢而不讲卫生了。开始慢慢和大家接触。发现大家并不排斥她,也没有人说她“臭”。特意观察有的同学,有的同学也不讲卫生,自己内心觉得也有些不喜欢。原来大家都会有缺点,但是能够积极交流,改变自己的缺点,不就完了。

(2)鼓励求助者坚持好的生活习惯。指导求助者深刻领会“人不是被事情本身所困扰,而是被其对事情的看法所困扰”的含义。

(3)在对求助者进行正面积极鼓励的基础上,进一步引导求助者将此次的认识转变扩展到生活的其他领域中,基本结束咨询。

八、心理健康辅导效果评估

1、求助者的评估:我可以上学了,虽然还有一些紧张。我的情绪已经基本平静下来了,不再为这件事难受了,我知道我该怎么做了。

2、心理健康辅导员的评估:

经过回访和跟踪,发现辅导已经基本达到预期目标,消除了求助者不敢学的困扰,求助者认识到了自己的完美主义的认知模式和绝对化的要求是不正确的,增强了自信心和适应社会的能力,辅导过程较完整、有条理。

3、他人评估:老师同学反映,求助者能够开心上学。

参考文献:(1)、《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新论》姚本先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版;

(2)、明宏 心理健康辅导(基础理论)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北京公司,2007年;

(2)、明宏 心理健康辅导(个体辅导)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北京公司,2007年;

(4)、《当代教育心理学》(修订版)陈琦、刘儒德主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7年4月第二版。

第五篇:心理咨询案例报告

心理咨询案例报告

摘要:本案例介绍一名因即将面临中考学习压力,而致一般心理问题的初中学生的心理咨询和治疗过程。主要运用合理情绪疗法对求助者进行了心理咨询,针对其非理性的信念进行了一系列的有效矫治,指导求助者学会用新的、合理的认知方式,结果很好地改善了求助者的考试焦虑,不安,紧张等情绪,并帮助她学会用现实,合理的思维方式。在运用合理情绪疗法的同时辅助放松疗法,使她能以正确的积极的方式面对即将到来的中考。本文详细记述了本案例的基本情况和心理咨询的过程。

关键词:合理情绪疗法 放松训练 考试焦虑 一般资料

小林,女,15岁,某重点中学初三学生。她成绩优异,是班里的班长。平时和同学相处得很融洽,是同学学习的榜样,班主任的得力助手。

独生女,自幼身体健康。在读幼儿园时就表现出聪颖可爱的一面,深得幼儿园老师的喜欢。进入小学,因为其母亲是小学教师,对她要求严格,她也很懂事,每次考试都名列前茅,母亲一直也引以自豪。在小学阶段,通过了钢琴业余十级。进入初中后,其学习更加刻苦认真,成绩一直名列前茅。学习至今,她似乎都没有过失败,从来都是一帆风顺。求助者的性格有两面性:在老师和家长面前表现的较内向,听话;在同学面前则能说会道,具有一定的领导才干,在同学中威望较高。为了不让老师同学、家长失望,什么事情她总是努力地做到尽善尽美,记得在初中一年级时,有一次老师检查作业时,很不经意地说了一句:“小林,今天的作业,你写得没有其他同学的整齐规范,以后注意!”当时她非常生气地想:我怎么可以让老师说我的字写得没有别的同学好呢?我是最好的,我一定要比他们任何人都好,我要重新写给他们看,想到这里,她中午没有吃饭,一个人在教室里,写了一遍又一遍,最后自己满意了,老师也满意了,才罢休。正因为这种不服输的精神,才使他的学习成绩一直非常优秀,也一直受到老师的喜爱,更受到同学的羡慕,但在初三的一次月考中,因为感冒,身体不舒服,状态不是很好,所以没考好,成绩比原来下降了,父母知道后,非常生气,批评了她,同学们也有议论,从那时起她就出现烦躁不安症状,总感觉紧张、焦虑,晚上翻来覆去能入睡,上课时注意力不能集中,感到心慌意乱,总感觉到自己学不好了中考也考不好了,虽然能控制情绪,但总觉得不踏实,内心非常烦恼痛苦。去医院看过内科医生,并做了头部的CT等检查一切均正常。心理测验结果:

焦虑自评量表(SAS)分,粗分52,标准分65,提示有中等焦虑。主诉和个人自诉

主诉:近一个月来,最近我感到非常痛苦,烦躁不安,焦虑,睡眠差,上课时易走神,想到中考就更加烦躁,怕让父母老师失望。

个人自诉:进入初中后,求助者的成绩一直名列前茅,班级前三名。学习上特别勤奋,认真,得到了老师的信任。今年春节走亲访友时,亲戚朋友对求助者期望很高,认为她肯定能考上市最好的高中。母亲虽然没有给予求助者以压力,但行为表现出来,每天陪读到深夜。一个月前,一次数学考试求助者得了七十几分,被数学老师批评了一下,自己也懊悔不已,自责自己考这么的分数,以后怎么参加中考?以后上课加倍认真,生怕考试再考砸,可是越担心越容易出状况,两个星期后的物理考试又不是优秀。这样上课时开始走神,注意力难以集中,作业效率也明显变差,不该出错的地方老是出错。一想到几个月后的中考,就浑身出汗,变得烦躁不安。晚上睡觉有时也会翻来覆去睡不觉,故睡眠质量不高,担心长期下去自己会出什么问题,想尽快摆脱这一窘境,前来寻求帮助。观察和了解情况 求助者独自求诊,小姑娘长得眉清目秀,衣着整洁,举止得体,对咨询师极有礼貌,有涵养。说话时言语表达流畅,思路清晰,表述自己近日为成绩退步感到恐慌,睡眠质量不高。求助者无重大生理疾病,身体疼痛也无不适感,无家族精神病史及遗传病史。评估与诊断: 4.1评估

综合临床所收集的资料,该求助者智力正常偏上,自知力完整,无感知异常,无幻觉,妄想等精神病症状。个性稳定,无重大躯体疾病,无家族史及遗传病史。求助者主要问题是不良的情绪反应和行为不适。主要表现在求助者目前尚未从几次考试失误的事件中解脱出来,从而有了焦虑的情绪。其症状表面上与考试失误有关,其实质与求助者存在非理性的信念密切相关,属于心理咨询的范畴。4.2 诊断

诊断结果:一般心理问题,属于焦虑情绪

诊断依据:根据病与非病的三原则,该求助者的知情意协调一致,个性稳定,有自知力,能主动就医,并且无幻觉,妄想等精神病症状,因此可以排除精神病。

对照症状学标准:该求助者表现出焦虑,烦躁,睡眠障碍等症状,从严重程度标准看,该求助者的反应强度不甚强烈,反应也局限在考试的范围内,没有影响逻辑思维等,无回避和泛化,没有对社会功能造成影响。从病程看,病程只有1个多月,综合以上,该求助者的心理问题并不严重,时间也较短,可以排除严重心理问题和神经症性心理问题。4.3 鉴别诊断

(1)与精神病相鉴别:根据病与非病的三原则,精神病的特点是患者的知情意不统一,没有自知力,一般不主动求医,有幻觉,妄想,逻辑思维紊乱及行为异常。该求助者的知情意协调一致,个性稳定,有自知力,能主动就医,并且无幻觉,妄想等精神病症状,因此可以排除精神病。

(2)与严重心理问题相鉴别:严重心理问题的反应强度强烈,反应己泛化,对社会功能造成严重影响,病程大于2个月。而求助者的心理问题并不严重,没有对社会功能造成严重影响,持续时间也较短。因此可以排除严重心理问题。

(3)与焦虑性神经症相鉴别:焦虑性神经症在症状上主要是焦虑,有持久的痛苦,不能解决,对社会功能造成严重的影响,出现泛化和回避,反应也和初始事件本身不相关,持续时间长,大于3个月或半年。而该求助者虽然也以焦虑为主要症状,但未严重影响社会功能和逻辑思维,没有泛化和回避,而且持续时间只有一个多月,因此排除焦虑性神经症。4.4 原因分析

生物原因:该求助者的问题中没有明显的生物原因。社会原因:

(1)存在负性生活事件,接连几次考试不理想,自信心严重受挫。(2)家庭教育中,父母对求助者期望值过高。(3)学校老师,同学对求助者期望值也过高。心理原因:

(1)存在明显的认知错误:作为优等生,每次考试必须优秀这样才能保证考上最好的高中。(2)学习的目的性就是为了讨父母欢心,在老师和同学的面前证明自己的实力。(3)性格上追求完美,争强好胜。(4)被焦虑情绪所困扰不能解决。咨询目标与咨询方法及原理 5.1 咨询目标 具体目标:根据合理情绪疗法,帮助求助者分析考试失常引起的非理性信念所导致的情绪困扰,尽可能地减少不合理信念所造成的情绪困扰与不良行为的后果,缓解求助者的焦虑,担心等情绪,并改善睡眠状况。学会了肌肉放松技术,初步控制心理紧张。

远期目标:改变非理性信念和不合理的行为模式,建立新的,合理的信念和行为模式。5.2 方法

本案例求助者认为在学业上必须优秀,这样才能在中考中发挥正常,只有考上最好的高中,才对得起父母和老师。可见其焦虑情绪与不理性信念密切相关。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埃利斯于20世纪50年代首创了合理情绪疗法。这种方法旨在通过纯理论分析和逻辑思辨的途径,改变求助者的非理性观念,以帮助他解决情绪和行为上的问题。这种理论强调情绪的来源是个体的想法和观念。个体可以通过改变这些因素来改变情绪,并建立起合理,正确的理性观念,促使求助者的心理健康和人格的发展。

肌肉放松训练的具体方法是针对身体上各个肌肉群先集中注意使肌肉绷紧,仔细感受并保持肌肉的紧张状态,5秒钟之后,解除肌肉的紧张状态,并注意体会肌肉放松后的松软、无力、温暖的感觉。在这个过程中体会情绪从紧张到放松的变化,心情在这个过程中也会变得愉悦。5.3 原理

运用合理情绪疗法,该理论又称ABC理论,A代表诱发事件,B代表个体对这一事件的看法、解释、及评价。C代表继这一事件后,个体的情绪反应和行为结果。引发人的情绪和行为变化的不是诱发事件,而是个体对诱发事件的解释和评价。求助者常用一些现实不协调的非理性的认识和信念来分析看待事物,从而产生自我焦虑情绪。通过改变其对事物的非理性认识,态度和看法就可以改变其不良情绪和行为。该求助者就可以正确面对生活中的一些挫折,从而促使身心的和谐发展。

肌肉放松训练的原理是基于这样一个事实:身体肌肉的放松与情绪的紧张是一对互相制约肉的状态。在同一时刻,个体身上这两种状态不可能同时并存。一种状态的出现或加强必然导致另一种状态的减弱或消除。因此,放松技术就是一套使全身肌肉得到深度放松的技术,以放松的状态对抗紧张的状态,从而达到缓解、消除紧张情绪的目的。双方权利和义务

6.1 求助者的责任、权利和义务

责任:向咨询师提供与心理问题有关的真实资料;

积极主动地与咨询师一起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完成双方商定的作业。

权利:有权利了解咨询师的受训背景和执业资格;

有权利了解咨询的具体方法、过程和原理;

有权利选择或更换合适的咨询师;

有权利提出转介或中止咨询;

对咨询方案的内容有咨询权、协商权和选择权。义务:遵守咨询机构的相关规定;

遵守和执行商定好的咨询方案各方面的内容;

尊重咨询师,遵守预约时间,如有特定情况提前告知咨询师。6.2 咨询师的责任、权利和义务

责任:遵守职业道德,遵守国家有关的法律法规;

帮助求助者解决心理问题;

严格遵守保守原则,并说明保密例外。权利:有权利了解与求助者心理问题有关的个人资料;

有权利选择合适的求助者;

本着对求助者负责的态度,有权利提出转介或中止咨询。义务:向求助者介绍自己的受训背景,出示营业执照和执业资格等相关证件;

遵守咨询机构的有关规定;

遵守和执行商定好的咨询方案各方面的内容;

尊重求助者,遵守预约时间,如有特殊情况提前告知求助者。6.3 咨询的次数与时间安排

安排咨询次数为5次,每次50分钟。

咨询的费用:按照国家规定的收费标准执行咨询过程 7.1 第1次咨询

目的:收集资料,建立咨询关系,进行心理诊断,确立咨询目标。

方法:在咨询开始时,充分尊重求助者。用摄入性会谈法收集求助者的详细资料,通过倾听,共情,无条件地积极关注。与求助者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让求助者做焦虑自评量表(SAS),焦虑自评量表(SAS)粗分52,标准分65,提示有中等焦虑。初步确定求助者的主要问题所在。运用解释技术,向求助者解说合理情绪疗法的ABC理论,使求助者尝试接受该理论,使求助者认识到ABC的关系,使她能结合自己的问题给予初步的分析。

布置作业:建议求助者将自己最近困扰自己的内容记录下来,同时让她写出自己的情绪,行为困扰结果(C)和诱发事件(A),并对其作初步的分析,找出不合理的地方。小结:试图让求助者找出其非理性的信念。7.2 第2次咨询

任务:通过进一步解释合理情绪疗法的ABC理论,帮助求助者领悟到自己的情绪和行为不适的根本原因不在于事件,而在于自己的认识和信念与现实不协调,找出这些不合理的信念,并结合求助者的问题作进一步的分析,促使其改变自身的不合理的信念,从而改变其不良情绪和行为模式。

方法:通过苏格拉底辩论来启发求助者对非理性的信念和行为模式的认识,并代之以理性信念,建立新的,合理的信念。

过程:先帮助求助者认识自己的非理性信念在心理问题的核心作用。【咨询过程对话节选】

咨询师:谈谈你完成家庭作业的情况。

求助者:以前我没有太在意自己的想法,通过回忆,原来我一直以来对考试成绩太在意,连续几次考试的失利,是我不能接受,也是我不知道如何去面对的,各种不好的想法从脑子里跑了出来。咨询师:能具体谈谈有哪些不好的想法吗?

求助者:考试考砸了,也就考不上重点高中,考不上重点高中,重点大学也就没希望了,这会让家人、老师、亲戚 们失望,自己也无颜面对他们。作为班长,平时特崇拜我的同学们也会取笑我,总之我心里十分苦恼。(诱发事件A:几次考试失利。具体结果C:我的内心十分苦恼。)咨询师:你是说,这几次考试考差了,你就会考不上重点高中? 求助者:是的,肯定会考不上南开中学的。咨询师:你有什么理由这么肯定呢?

求助者:如果要考上南开的话,每门成绩基本上不能扣分,现在我的数学成绩退步了二十多分,物理又不能保证达到80,两门理科有了这么大的退步,肯定考不上了。(求助者的不合理信念:肯定会考不上南开中学。)

咨询师:那是你自己的估计吗? 求助者:是的。

咨询师:你能保证,你的估计准确无误吗? 求助者:(沉默了一下)不能。咨询师:几次考试失利就认为会考不上南开中学,这是你自己的 想法还是有科学根据的?

求助者:是自己的想法。(说完就开始沉默)

咨询师:你的这些想法只是你的主观看法,根本没有科学根据,不能保证会是事实。考试的几次失利并不说明你的学习能力差,更不能说明你的知识基础差。其实在我们学校每年考试南开中学的同学中,几乎有一半是在最后一次中考中杀出来的黑马,平时这些同学的成绩不是最优秀的,但是他们凭借着扎实的知识基础和良好的心理素质挺进了南开。即使到那时侯你的分数离南开中学的分数差点,还有很多的选择机会,巴蜀、一中、求精„„它们也都是重点高中,每年的高考成绩相当不错呐。你这样想想可以吗? 求助者:那我来试试吧。咨询师:好的,你自己来一下。求助者:这样一想,我的感觉好多了。

通过与求助者的谈话找到了其不合理的信念:考试的几次失利就不能考上重点高中。找到影响自己情绪的想法后,接着再找出理由来反驳这些想法,从而增强自信心。用同样的方法先帮助求助者认识自己的非理性信念在心理问题的核心作用,逐步找出其它非理性信念。非理性信念还有:

(1)作为班长,应该每次考试都得是优秀,这样才能上最好的高中。(2)只有考上最好的高中,自己才是父母,老师心中的好孩子,好学生。

接着用理性的信念取代非理性的信念,从理性到感悟,从一般到具体就其不合理信念进行辩论。让求助者学会用理性的思维方式,帮助求助者彻底改善原先适应不良的焦虑,紧张,担心等促使其心理健康和谐发展。关键是学会用“希望”“想要”代替“必须”“应该”等,从而使求助者建立新的合理信念,提高自信心。

逐步建立的理性信念有:、虽然我是班长,我也不可能在每次考试中得到优秀,几次的失误并不说明什么。

2、通过我的努力,即使考不上最好的学校,我仍然是一个优秀的学生。

3、我读书不是为了讨父母和老师的欢心,而是为了实现我人生价值,个人成长,以后为社会做贡献。

4、要想成绩稳定,不退步,只有放松再放松。

小结:通过苏格拉底式辩论,使求助者认识到自己不合理的信念,学会用“希望”“想要”代替“必须”“应该”。7.3 第3次咨询

目标:在求助者逐步已经建立合理,正确的理性观念时,求助者反映感觉仍然有焦虑情绪存在,第二次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得出粗分44,标准分55。数据显示焦虑情绪有明显减弱,但仍然还有,故考虑运用肌肉放松训练减轻其焦虑情绪。

肌肉放松训练的原理是基于这样一个事实:身体肌肉的放松与情绪的紧张是一对互相制约的状态。在同一时刻,个体身上这两种状态不可能同时并存。一种状态的出现或加强必然导致另一种状态的减弱或消除。因此,放松技术就是一套使全身肌肉得到深度放松的技术,以放松的状态对抗紧张的状态,从而达到缓解、消除紧张情绪的目的。

过程:让求助者在练习时穿舒适、宽松的衣着,去掉一切装饰品,不要带眼镜,尤其不能带隐形眼睛,跟随老师一起做肌肉放松练习。求助者可以坐在椅子上,保持躯体舒服。

咨询师:现在,我们开始做放松练习,尽量做得舒服些,闭上眼睛,按我的指导语紧张、放松某些肌肉群,并注意紧张和放松时的不同感觉。每组肌肉紧张5秒种,然后慢慢放松,保持10秒钟,再做第二次或下组肌群的练习。

(1)握拳曲腕:双手握拳,向上弯曲手腕,感觉手和前臂的紧张(保持5秒)。松开拳头,伸直手腕,自然放松,注意放松的感觉(停10秒)。(2)屈肘耸肩:前臂向上弯曲并外旋,双肩向耳部耸起(保持5秒)。现在放松,体验紧张和放松间的不同感受(停10秒)。

(3)曲项皱眉:头向后紧*椅背,皱起眉头(5秒)。舒展眉头,颈部放松,体验紧张、放松的感觉(停10秒)。

(4)闭眼咬牙:紧闭双眼,咬紧牙关,嘴角向后,双唇紧闭,感觉面部的紧张(5秒)。自然放松,体验放松的感觉(10秒)。

(5)下巴贴胸:将下巴贴近胸部,感觉到颈前部肌肉的紧张(5秒)。现在放松下来(10秒)。(6)拱背挺胸:现在注意后背肌肉,拱起后背,挺起胸部和腹部,你能感觉到后背的紧张吗?(5秒)。现在放松,你感觉很轻松(10秒)。

(7)吸气缩胸:现在深吸气,憋气(5秒)。好,呼吸放松,感受紧张、放松的差别(10秒)。(8)收腹憋气:现在将注意力放在腹部,绷紧腹部肌肉,憋气(5秒),呼吸,(9)提肛收臀:收缩肛门括约肌和臀部肌肉,感觉紧张(5秒)。现在放松(10秒)。

(10)伸腿跷趾:伸直双腿,脚趾向上跷,使脚,小腿,大腿肌肉紧张起来(5秒)。现在放松,全身放松。

(休息5分钟,再重新练习一遍全部肌群)。目标是让求助者初步学会10组肌肉放松。

布置家庭作业:让求助者在家中安静的房间中练习肌肉放松,每天练1-2次,每次30分钟左右。随着练习的熟练,每次的时间可减少到20分钟左右或更短一些,日练次数也可减为一次。放松训练的时间一般应安排在午饭过后一小时或晚间睡觉之前。经过一段时间对紧张和放松的交互练习后,应能在需要时,随心所欲地充分放松自己的身体。要注意的是,放松训练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奏效的,必须经过数周乃至几个月的练习,方能收到明显的效果。因此,要持之以恒地坚持训练。

另外,可用一张表格来记录评定每日的训练情况,用1至5的级别来表示自己达到放松状态的深度。1代表最浅的放松状态,5代表最深的放松状态。由此可以了解自己练习的进展,也便于咨询师的检查和指导。7.4 第4次咨询

目标:继续巩固求助者学到的理性信念和行为模式,懂得自我接受,自我释怀,达到自我成长,和人格完善。检查求助者的肌肉放松训练的记录,在求助者渐进性放松肌肉训练的同时运用想象放松。方法:对求助者建立新的,合理的信念和行为模式进行及时的阳性强化,并想象放松练习。【咨询过程对话节选】

咨询师:想象在考试过程中马上要发考卷,你也不知道什么样的题,这时候大多数考生可能会比较紧张了,心快提到嗓子眼了,有些人可能全身肌肉就比较紧张,紧张率增高,你这时候全身肌肉紧张,手心出汗,腿脚发麻,想一下这时候你该怎么办?

求助者:好的,让我想象一下,(沉默一会儿)„„我可以轻轻地闭上眼睛,刚开始感觉头部很沉重,重重地落在双肩上,双肩沉重,上臂沉重,前臂沉重,重重地落在腿上,我的手心有汗了„„ 咨询师:请你好好想一想,你该怎样让紧张的肌肉变得放松呢?

求助者:我想可以尝试着渐进式肌肉放松,让我感觉一下自己的呼吸,现在我深吸气,憋气(5秒)。好,呼吸放松,(10秒)。头向后紧*椅背,皱起眉头(5秒)。舒展眉头,颈部放松,(停10秒)现在将注意力放在腹部,绷紧腹部肌肉,憋气(5秒),呼吸。咨询师:你现在感觉怎样?

求助者:我感觉好多了,心也平静下来了,整个身体也放松了,不感到紧张了,我想考试时我可以调节自己的情绪了。

咨询师:很好,恭喜你初步学会调节自己的紧张情绪,在以后生活中多加强练习,平时各部分肌肉放松都做完之后,还可以继续给自己一些暗示语:现在我感到很安静,很放松„„非常非常安静、非常放松„„全身都放松了„„(自己从1默数到50)„„最后睁开眼睛。这样效果更好。

小结:肯定求助者的自我改变,强调咨询要点,使求助者进一步了解自己问题的前因后果,明确今后努力方向,帮助求助者运用学到的方法和经验应付生活中的问题,从而促使身心全面健康发展。7.5 第5次咨询

作为最后一次咨询,在咨询中,我第三次让求助者做焦虑自评量表(SAS),得出粗分36,标准分45,提示适度焦虑。求助者感觉一切良好,每天睡觉前做一次放松练习,睡眠质量有了很大的提高,她高兴得告诉我她把放松肌肉训练教会了同学们,同学们希望我在心理课上多教大家一些放松技巧呢。在整次咨询中我采取了相对被动的姿态,让求助者处于自动的角色,引导求助者以独立、自主、积极的角色和方式,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来分析、处理自己的问题。我是这样结束这次咨询的“通过这件事,你是不是可以从中体会到很多的东西,如如何理性地思考问题,如何对待焦虑而不会被焦虑情绪所打倒,如何让自己快速放松下来,诸如此类的,你好好想了,并应用于今后的生活中,相信你会越来越健康和成熟。”求助者对以后的学习和生活充满信心。咨询效果的评估: 8.1求助者的自我评估

求助者的睡眠状况已有良好的改善,心情好转,学习成绩明显稳定。8.2 老师与同学的评估 求助者学习热情高涨,效率高。8.3 咨询师的评估

求助者对自己的问题有所领悟,治疗后焦虑自评量表(SAS)粗分36,标准分45,提示适度焦虑。(求助者面对即将到来的中考,应该有一些焦虑情绪,可视为是适度焦虑。)求助者学会简单的放松法,以应对生活和学习中的一些紧张情境。9 总结与反思

本案例中,咨询师与求助者建立了良好的咨询关系,比较全面地了解求助者的情况,并取得了求助者及父母、老师的信任,并得到他们的配合,适当给求助者减压。在咨询过程中应用合理情绪疗法,认识其不良的认知模式,协助求助者建立理性、合理的信念和行为模式,在咨询时我发现求助者即使建立了理性、合理的信念和行为模式但仍然还存在焦虑,就运用放松疗法,对求助者进行肌肉放松训练,使得咨询效果较好。

参考文献

[1] 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组织编写.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心理咨询师(基础知识).北京:民族出版社.2005:303~305 [2] 劳伦·B·阿洛伊,约翰·H·雷斯金德,玛格丽特·J·玛诺斯著.汤震宇,邱鹤飞,杨茜译.变态心理学(第9版).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5年7月第一版,2006年2月第二次印刷:214 [3] 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组织编写.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心理咨询师(二级).北京:民族出版社.2005年8月第一版:5~6 [4] 梁宝勇主编.变态心理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第一版:134 [5] 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组织编写.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心理咨询师(三级).北京:民族出版社.2005年8月第一版:121~123 [6] 钱铭怡编著.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4年5月第一版,2003年3月第13次印刷:233~239

下载8D报告案例[范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8D报告案例[范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案例分析报告

    国家职业资格全国统一鉴定 心理咨询师论文 (国家职业资格二级) 文章类型: 案 例 报 告 文章题目:一例高中生性心理焦虑的咨询案例报告 姓 名: ********** 身份证号: 4......

    案例分析报告(大全)

    格雷克列表 案例分析报告 目录 1. 格雷克列表介绍 ........................................ 3 1.1背景介绍 .......................................... 3 1.1.1简介 .........

    案例分析报告

    龙煤集团东荣二矿3.9事故反思 一、概述 3月9日14时35分许,黑龙江省龙煤集团双鸭山矿业公司东荣二矿副井电缆起火,罐笼坠落。截至3月10日1点50分,有256人升井,其余17人被困罐笼。......

    案例分析报告(合集)

    案例分析报告 案例概述: 初始时,工厂生产电炉通过(由进行时间和动作研究的)工业工程师协调平衡的组装线完成的,工厂工资直接用工作时间来计算。但是这种工作方式出现了很多问题:工......

    案例分析报告

    案例分析报告 姓名:尚冰清 学号:1163810308 一、 背景介绍 从80年代中期开始,依托机制上的优势,90年代以后,大型国有铜加工企业已经日趋衰落,困难重重,几乎全面亏损。而乡镇、合资......

    心理健康案例报告

    心理健康案例报告 阚疃镇崔园初中 刘国明 摘要:中学生的心里健康状况是值得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学生心里障碍包括躯体障碍,情感障碍和行为障碍,今天我就一个典型的中学生行为......

    案例分析报告格式

    2011-2012第一学期 《财务经济分析》案例分析报告 公司代码及简称:姓名:学号: 一、 公司简介(10分): 对公司名称,地址,经营历史,所属行业,主要经营业务,资产规模,在行业中的情况等基本信......

    案例分析报告

    第九组案例分析报告 时间:2011年11月5日地点:兴龙湖公园 人物:王晓燕、张雪连、唐芳、杨丽英、李纯兰、杨霞、邓朝元、徐晓琴 记录:王晓燕、徐晓琴、李纯兰 一讨论本次案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