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学体育教学教学方法参考资料
1请设计一份融入安全知识(包括交通安全、消防安全、防震等知识)教育的小学体育课目标:例如:让学生了解 “安全”知识,培养 “交通”安全的意识
题目:例如:森林小动物进城
通过什么途径达到这节课的目的:例如游戏等
2教学改革和课程改革
3体育健康课的领域目标
运动参与、运动技能、心理健康、身体健康、社会适应
4根据学习现象的不同可以开设不同性质的体育课
普通专项、专项提高体育课、保健体育课
5体育实践类课程的学科特征
从事身体练习,掌握技术技能、承担运动负荷(运动量、运动负荷)
6实现体育教学的目标的基本途径
体育教学、体育课外活动、运动训练、运动竞赛
7制定小学体育课时计划教学内容选择应符合哪些要求?
①符合学生身心发展、年龄、性别、特征②内容新颖,激发学生兴趣③内容对增强体能促进健康有实效性④根据学校条件开展学生感兴趣的项目⑤竞技项目降低难度简化规则弱化技术⑥器材降低高度,减轻重量,削减长度,控制大小
8什么是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课程理念?
是在批判学科中心论的基础上提出的,学生中心论表现为课堂、教师、书本为中心。以学生发展是主体构建的教师的帮助通过学生起 作用,学生的发展应包括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
9教学分化同质分化、异质分化
同质分化:尽量减小组内成员之间差距进度统一容易保证质量
异质分化:扩大组内成员差距,学生可以互帮互助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如何对体育设施资源开发?
①制作简易器材,②开发器材的多种功能③改造器材的多种功能功能提高利用率④利用周边的地形条件体育空间
是一个开放的空间,条件变化多端,角色变化多端,信息渠道畅通是有利于学生发展身心发展和社会适应的发展空间外部分化、内部分化
外:打乱原教学班重新分组 内:在原教学班分组根据一节课的任务可以把课分为(新授课)、(复习课)、(综合课)、(考核科)类型 14 新课程标准提出的三种学习方法是(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15竞技体育内容可否进入小学体育课堂如果能如何进入?如果不能请说明理由
能,丰富学生体育课内容,有利于促进学生健康。改变规则、弱化技术、降低难度、改造器材。广义课程与狭义课程。
狭义:指正式的学科课程,中小学体育课是正规课程
广义:除了包含正规学科外还包括活动课、社会实践类课和学生自主体验课
17小学体育课的游戏规则可以有(自定规则)、(商定规则)、(修订规则)、(正规规则)制定形式传统体育课的基本结构(基本部分)、(准备部分)、(结束部分)
第二篇:浅谈小学体育教学方法
浅谈小学体育教学方法
——“教”与“玩”相结合 摘要:体育这门课程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和其它课程教学一样,也有其固定的教学内容和一定的教学方法,但是在具体的操作方面还有一定的差异。它受教学环境、体育设施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因此在教学方法上存在着差别。本文对“教”与“玩”结合的教学方法进行分析,总结该方法的实效性,从而运用到实践中。
关键词:小学 体育教学 有效方法
作为一门学科,体育教学与其它课程教学一样,也有其固定的教学内容和一定的教学方法。但体育教学又不同于其它课程教学,它具有更广泛的活动空间和独特的教学方式。经过查阅资料和与其他教师交流认为,把“教”与“玩”有机地结合起来,是提高小学体育教学质量可取的方法之一。
一、“教”与“玩”结合方法的理论依据
1.小学生的情趣特点决定了在体育教学中应注重“教”与“玩”的结合爱玩好动,是儿童的天性,在小学时期的学生,兴趣广泛,好奇心强,常常以直接兴趣为动力,这就要求体育教学应从学生的情趣特点出发,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寓教于玩,这样既能增强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又能在娱乐游戏中体现体育教学内容,达到体育教学目的。
2.小学生的身体素质决定了在体育教学中应注重“教”与“玩”的结合小学生正处于身体发育阶段,其骨骼硬度小,韧性大,易弯曲变形;肌肉力量小,耐力差;心率快,肺活量小,负氧能力差,易疲劳。这些都表明少年学生的运动负荷不能过大,运动时间不宜过长,否则,非但起不到通过上体育课来强身健体的作用,反而会给身体健康造成影响。因此,在体育教学中,把“教”与“玩”有机结合,使少年学生在上体育课过程中有张有弛,无疑是必要的。
3.小学生的接受能力决定了在体育教学中应注重“教”与“玩”的结合小学生,尤其是低年级的小学生,理解能力和应用能力都比较差,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我们常常会遇到教师讲的头头是道,学生却似懂非懂的情况,这就说明体育教学只强调“教”是不够的,还必须同“玩”结合起来,通过做游戏等趣味活动来启发学生理解教学内容,做到潜移默化。
4.小学生的成才需求决定了在体育教学中应注重“教”与“玩”的结合体育教学的目的在于育人,即为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合格人才,这就要求在体育教学中应体现出能够开发学生智力、发展学生个性、增强学生体质和培养学生思想品德,要达到这一目的,需要教师的精心教导和学生的自我锻炼。“教”,可以使学生明确体育课的目的、原则、方法。“玩”,则可以促进学生消化理解教学内容,增强实践能力,同时,通过有目的的“玩”,还可以发挥学生的潜能,发展其个性,增
强其创造能力。
二、“教”与“玩”结合的基本方法
1.集分结合就是在体育课堂上,教师集中一段时间讲授理论知识和练习规范,然后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以体育游戏形式进行应用。如,在讲授身体平衡技能知识后,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进行单腿站立、单腿跳跃、单腿跳接力等比赛,把“教”与“玩”结合起来。
2.课间穿插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适当穿插一些趣味游戏,以活跃体育课堂气氛,刺激学生运动神经的活跃。如,在教授体操课时,可在课间放一段欢快的乐曲,让学生们尝试按着音乐节拍以舞蹈形式做体操;在队列练习时,穿插一些花样等等。这些都能使枯躁、紧张的体育课变得生动、轻松,具有吸引力,提高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
3.命题发挥
就是在教授某种体育运动规范后,由教师统一命题,提出运动量和锻炼目的,然后由学生自己设计体育活动项目,充分利用自己的所知所学,独立组织体育游戏活动。
4.内外联系
就是把校内体育教学与校外学生体育活动联系起来,让学生在校外的“玩”按照一定的体育规范要求进行,实现校外“玩”为校内“教”服务。特别是农村小学生校内学习的知识能够运用到社会实践中去,形成知识的地域特色。
三、“教”与“玩”结合的原则要求
1.服务中心
即为教学教改这个中心服务,把改善教学方法,增强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作为体育教学中“教”与“玩”结合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2.寓教于“玩”
“玩”通常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单纯的玩,即无要求无目的的凭兴趣玩,一种是有要求有一定目的的“玩”,两种玩虽都以身体的运动为主要形式,但实际意义则完全不同。在体育教学中,提出“教”与“玩”相结合,是把“玩”作为教的辅导手段,以“玩”助学,以“玩”促练,也就是在“玩”的过程中要体现教的意图,实现教的目的。
3.循序渐进
从引导、诱导的角度,由浅入深,由简到繁,在渐进过程中使“教”与“玩”的形式、内容在结合上日益紧密,使学生一步一步地按照体育教学的要求有目的地进行各种“玩”的活动,如在低年级学生中练习躲闪能力可组织开展比较简单的“老鹰捉小鸡”游戏活动。到了高年级,则应组织带球躲人等难度大的躲闪游戏活动。
四、“教”与“玩”结合的实践效果
1.增强了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兴趣
“教”与“玩”的结合,丰富了体育教学形式和体育教学内容,满足了学生的情趣特点和心理需求,实现了教者与学者在感情上的融
合和在情趣上的共鸣。因此,在体育课堂上,学生精神饱满,兴高采烈,自觉、主动地参加各种体育活动,为终身体育锻炼意识的形成打下基础。
2.强化了学生的体能锻炼
在体育教学中,由于穿插了一些体育游戏,吸引了学生积极参加体育活动,使学生的运动量增加,达到了运动负荷。通过“玩”达到了学生的运动量,促进了体能的增强。
3.加快了学生的个性发展
“教”与“玩”的结合,为体育教学营造了一个比较自由、民主的宽松环境,赋予了学生一些独立自主的权力,使学生可以根据主观愿望,运用获得的基本知识和技能选择与个人爱好和体能实际相适应的体育活动,在活动中培养健康的情趣,锻炼坚强的意志,促进了学生个人性格、气质的发展。
4.促进了学生的智力提高
“教”与“玩”的结合,使学生在体育教学中接触了更广阔的知识天地,促使学生在速度、力量、耐力、灵敏、协调等方面全面发展,促进了思维、判断、记忆等方面能力的增强,为学生智力的提高创造了条件。
由此可见,小学体育教学中采用“教”与“玩”结合的方法,是改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的必然选择,是在现有的教学条件下满足学生需要的关键,我们应该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学会运用这种教学方法,并且将其更完善的运用到实际教学中。
第三篇:小学体育教学方法
小学体育教学方法
一、启发创造性思维的艺术 1.运用情景教学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要经常有意识地创造具有感染性的、催人奋进的教育环境,使学生受到感化和熏陶,产生感情共鸣。要通过各种教学手段,以生活展现情景;以实物演示情景;以音乐渲染情景;以表演体会情景;以语言描述情景。例如,各种体育运动会、球类比赛、军训、郊游,都可用来激励学生,帮助学生理解体育教材,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2.增加体育游戏
游戏是一种特殊的课堂活动和运动练习方法,是由一定的情节、形式、规则和结果等几部分组成的综合性活动。学生可以在可行的范围内自己创编体育游戏,使课堂充满公平竞争、冒险获胜的气氛。生动活泼的课堂气氛,会使学生处于兴奋状态,易于全身心地投入学习,更好地接受知识,并能使所学知识掌握牢固、记忆长久。
二、激发学习动机的教学艺术 1.运用“成功教育”思想
在体育教学中,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获得成功的体验,这不但能够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而且还能够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积极性,例如在纵箱分腿腾越教学中,有的学生由于害怕,不能按要求完成练习,那么,教师除了进一步讲解、示范外,还应及时适当地降低箱的高度或缩短踏板与箱之间的距离等,帮助和保护这些学生进行练习;而当学生以坚韧的毅力、顽强的品质、持之以恒的精神取得成功时,他们不仅体验到了成功的乐趣,还大大提高了进一步学习的积极性。2.加强目标管理
目标教学是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一个重要途径。在体育课的教学中,教师和学生都要有明确的目标,教师要在学生明确学校课程总目标的基础上不断去实现学年目标、学期目标、单元目标、近期目标和课堂目标。教师在备课和教学中,要制订单元达标项目和考查项目,帮助学生制订达标计划,明确努力方向。对身体素质较差的学生进行目标跟踪管理,使他们能不断进步,最终达到质量目标要求。
三、提高心理琉导的教学艺术
1.充分利用比赛形式培养学生健康心态 .
体育教师在布置学生课堂练习时可以充分运用竞赛的教学方法,增强教学效果。进行比赛时,同组中的学生就会互相呐喊助威,从而促使学生间进行正常的感情交流,克服独生子女身上存在的任性、娇纵、自私等不良个性品质。另外,教师还可以运用各种比赛形式,如拔河比赛、长跑接力赛、球类比赛、田径运动会等,增强班集体的凝聚力和向心力,锻炼个人意志和竞争意识,培养耐挫能力和积极向上的健康心态。
2.主动参与,锻炼心理素质
体育教师在教学中应贯彻教师为主导和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充分利用体育课堂,让学生主动参与到体育活动中来,以锻炼自身的心理素质。如让学生轮流带准备活动,让他们体验当教师的感觉,促使他们更自觉地上好每一节课,培养良好的协作能力。同时通过锻炼,克服恐惧和紧张心理,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四、组织课堂的教学艺术 1.灵活多变,不骄不躁
在体育教学中,有经验的教师应能对学生的意外情况快速地做出反应,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因势利导,把不利于课堂教学的学生违纪行为引导到有益于学习的方面来。教师应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尊重和维护他们的自尊心,耐心地引导他们学习。在处理各种问题时,随时想到自己对社会、对学生所承担的责任,考虑自己的行为后果,从教育的根本利益和目标出发,力求处理好所面临的问题。2.行为替换与奖励
为有不良行为的学生提供合乎要求的替换行为,也是教育艺术的体现。如有的学生在进行练习时总爱打闹,教师可根据情况请他来保护其他同学练习,请他做示范,回答问题,当裁判等。总之,给他安排一些合理的活动,替换违纪行为,并对表现好的及时进
第四篇:体育教学方法
在体育教学中通常采用的方法有:语言法、示范法、完整法和分解法、练习法、游戏法和比赛法、预防和纠正错误法、处方法、学法和心理调控法等。
一、语言法
在体育教学中,教师经常运用清晰而准确的语言与学生交流信息,使学生学习和掌握体育的基本知识、技术和技能。语言法主要包括有:讲解法、口令和指示以及口头评定等。这里重点谈谈讲解法。
讲解法是指教师运用语言向学生说明教学目标、动作名称、动作要领动作方法和要求,以指导学生学习和掌握体育的基本知识、技术和技能进行练习的一种方法。
在体育教学中运用讲解法时,应当注意以下几点:
1、讲解的目的要明确,讲解应有教育性
教师应根据教学任务、内容、学生的接受能力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讲解。讲解要有计划性和针对性,通过讲解使学生较好地理解动作的要领、重点和难点。
2、讲解的语言要生动、形象、清楚、简明、准确、通俗易懂
教师讲解时口齿要清晰,要用普通话讲解;用词要准确,讲解要简明扼要,善于运用形象的比喻和口诀。
3、讲解要富于启发性
教师讲解时应善于提出问题,启发学生的积极思维;提出的问题深浅适度,既有兴趣性,又有启发性,以利于培养学生积极参与的精神。
4、讲解应注意时机和效果
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把握好讲解的时机有利于提高教学的效果。例如,在课的开始部分,应首先讲清本次课的任务和教学内容,做到语言简明、声音洪亮有力。对于新教材,一般都在练习前进行讲解,在讲解动作重点、难点的时候可配合手势和语调的变化,以提高讲解的效果。当学生正在做练习的时候,特别是做静止用力和危险性较大的动作时,一般不进行讲解,必要时可简短提示。
5、讲解应注意与示范相结合
无论是中学生,还是小学生,特别是对于九年义务教育范畴内的学生,体育教学中的讲解一定要与示范结合起来,使学生获得语言刺激的同时,感受到直观的动作形象,以促进其较快地形成运动表象。
二、示范法(含有:正面、侧面、背面等)
示范法是教师(或指学生)以具体的动作为范例,使学生了解所要学习动作的结构、过程和要领的一种教学方法。示范的种类较多,可按照一定的逻辑进行分类。
(一)按照示范的速度进行分类可分为常速示范和慢速示范
常速示范一般在某种教材教学的开始阶段,为使学生建立物完整的动作概念时使用。
慢速示范通常是为了更好地表现动作的结构和时空特征时使用。
(二)按照教师示范的方向进行分类可分为正面示范、侧面示范、背面示范和镜面示范
正面示范是指教师做身体练习时正面向着学生进行的示范。它通常是为了表现人体的左右移动。
侧面示范是指教师做身体练习时侧面向着学生进行的示范。它通常是为了表现人体的前后移动。
背面示范是指教师做身体练习时背面向着学生进行的示范。它通常是为了表现较为复杂的身体练习技术。
镜面示范是指教师在与学生做同一个身体练习同一个节拍的条件下,以自身所出的左或右肢体与学生正好相反,同时正面向着学生进行的示范。它通常用于技术结构简单,又需要学生模仿的身体练习。例如,徒手体操或广播体操。
示范还可分为完整示范和重点示范、正确示范和错误示范、高位示范和低位示范等。
无论是那一种示范,在体育教学中运用时,都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1、示范要正确
良好的示范应该准确、熟练、放松、优美。它对学生建立正确的动作表象,提高学生的练习兴趣和主动积极性具有重要的作用。在课前,体育教师应当认真地准备示范动作,以确保教学中示范的质量。
2、示范要有明确的目的
教师示范要有明确的目的,每次示范前,应根据教学任务的目的和要求以及学生的具体情况考虑示范什么和采用那种示范形式(当然,也可以综合运用各种示范),以利于学生集中注意力,观察到他们应观察的东西,提高直观教学的效果。
3、示范位置要适当
示范的位置与教学的效果也有重要的关联。它与身体练习的特点、学生的队形、天气情况等因素有关。通常情况下,教师示范的位置应以全体学生在无干扰、易观察,同时教师又易于控制学生的条件下进行。
4、示范要紧密结合讲解
讲解应注意与示范相结合已如前述。示范与讲解结合的形式有三种:一是先讲解后示范,此法多用于对新教材的教学;二是先示范后讲解,此法一般在复习旧教材时使用;三是边讲解边示范,此法多用于技术简单或学生较熟悉的身体练习。
三、完整法和分解法
(一)完整法
完整法是将一个动作的所有技术环节,在不予以分割的条件下,完整连续地进行教学或练习的方法。完整法的优点是能保持身体练习结构的完整性,不易割裂身体练习各部分之间的内在联系。其缺点是不利于学生掌握较复杂的身体练习的重点和难点。因此,完整法适用于技术比较简单,或技术较复杂而无法分解成技术环节进行教学的身体练习。
运用完整法时必须注意的两个问题:
1、对技术较复杂而无法分解成技术环节进行教学的身体练习,应通过适当降低身体练习要素的水平,或选择适宜的诱导性练习和辅助性练习进行教学。在教学的开始可以降低身体练习的难度,忽略技术细节等方式使学生顺利过渡到泛化期。
2、诱导性练习是与所学动作技术相似而又简单的专门性练习。诱导性练习的选择要有目的性,应注意它所使用的肌肉以及用力的顺序与所学身体练习的一致性。
(二)分解法
分解法是把一个身体练习合理地分成几个部分(或环节),按部分逐次进行教学,最后完整地掌握动作技术的教学方法。分解法的优点是对于较难的身体练习可以突出重点,有利于过渡难点,简化教程,提高学生学习的信心。其缺点是容易破坏身体练习的技术结构,影响完整动作技术概念的形成。
运用分解法时必须注意的三个问题:
1、在分解身体练习和学习动作的过程中应注意技术之间的有机联系,防止破坏动作结构。
2、确定好教材的重点和难点,注意重点与其他环节的衔接,最后完整地掌握技术动作。3、注意完整法与分解法的关系。分解地进行教学则是手段,完整地进行教学才是目的;完整法降低练习要求到一定程度就是分解法,而分解法要求练习提高到一定程度就是完整法。
体育教师在进行教学时,通常结合使用两种方法。例如,进行先完整、后分解、再完整地进行教学,或先进行诱导性练习,后分解、完整、分解,最后完整地进行教学。由此可见,在根据教材的特点选用上述两种结合形式时,最后都要使用完整法。因此,可以这样说,能使用完整法进行教学就不要用分解法进行教学。
四、练习法(含有:重复、变换、循环等)
练习法是指学生在教师的启发、指导下,根据体育教学的任务和要求,有目的地反复进行身体练习的方法。在体育教学中,教师通过讲解、示范,使学生感知和建立所学身体练习的表象后,还需要通过反复而大量的运动实践才能使学生逐步掌握运动技能,纠正错误动作,巩固所学技术,建立正确的动力定型。因此,练习法是运动技能形成的基本方法。
练习法有若干的调节因素,通过调节因素的调节,练习法可以适用于学生做各种各样的身体练习,以达到掌握技能和发展体能的目的。主要的调节因素有练习的次数和组数,练习的重量,练习的时间,练习的强度、练习的间歇时间和休息的方式等。由此可见,练习法对达成体育教学的目的与任务具有特殊的作用。
体育教学中的练习法又可分为重复练习法、变换练习法和循环练习法三种形式。
(一)重复练习法
重复练习法是在不改变身体练习的技术结构和运动负荷的表面数据的条件下,进行反复练习的方法。它是学习技术,发展体能的最基本的方法。
重复练习法根据练习中是否有间歇,又可分为连续重复练习法(或称为持续练习法)和间歇重复练习法。一些周期性的运动项目和发展耐力的身体练习,有如游泳和中长跑,通常采用连续重复练习法。对于一些非周期性的运动项目,有如篮球的连续传接球练习等,可以赋予它周期性的特点,从而运用连续重复练习法。运用间歇重复练习法要根据教学的任务和学生的特点确定间歇的时间,有如发展速度和速度耐力的重复跑,在练习中不仅应对其运动负荷的外部数据和技术提出要求,还应根据学生的身体条件,对练习与练习之间的休息形式和间歇的时间提出具体的要求。在体育教学中对于中、小学生(特别是小学生)来说,间歇重复练习法的间歇时间应以学生的身体恢复为标准,这一点与运动训练学中讲的间歇训练法上有很大区别的。
(二)变换练习法
变换练习法是在变化条件下反复进行练习的一种方法。变换练习法中所讲的条件是指身体练习的要素、身体练习的组合、器械的高度与重量,以及练习的环节等。通过变换练习,可以提高学生中枢神经系统的灵活性,刺激人体更快的适应,从而有效地提高人的体能。变换练习法对提高青少年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有良好的作用。
变换练习法根据练习中是否有间歇,又可分为连续变换练习法和间歇变换练习法。连续变换练习法普遍适用于周期性的运动项目,有如变速跑。在中、小学校,对提高同一种身体素质的练习,教师还可以通过改变练习的器械和环境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有如把平时在练习场地内的耐力跑改变成越野跑,把举哑铃变为双杠的屈臂撑,等等。
(三)循环练习法
循环练习法是根据练习任务和需要,教师预先选定若干练习手段作为练习的站(点),学生按规定的顺序和练习的要求,依次逐站(点)进行练习的方法。也就是说,把单个的身体练习内容,按一定的要求科学地组合,然后让学生按一定的顺序不停顿地进行练习。
循环练习法的特点是有多个练习手段、练习过程循环、运动负荷较大、练习的程序和要求可根据练习的任务和学生的特点,以及教学的条件进行各种设计。即让练习者以一个“作业点”到另一个“作业点”按预先规定的具有局部性和针对性的简单练习手段,用一定的重复次数,逐项循环练习下去,以达到全面锻炼学生的身体,发展体能,巩固技术、技能目的的同时,以利于培养学生的道德意志品质,提高体育学习的兴趣。由此可见,循环练习法既是重复练习法和变换练习法的结合形式,又是体育教学的一种组织形式。
运用循环练习法时必须注意以下六个方面的问题:
1、选择身体练习,确定练习的运动负荷、练习站(点)的数量和循环顺序都应服从练习的任务。例如,为了改进和提高技术时,以4—6练习站(点)为宜;如果是为了发展体能,一般采用8个以上的练习站(点)进行练习。
2、选择的练习方法和教材应是学生比较熟悉的。例如,选用一些复习教材或学生练习过的辅助性练习;因为只有学生比较熟悉这些练习,循环才能顺利进行,教学也才较易组织。因此,循环练习法一般在学生掌握了重复练习法和变换练习法锻炼的内容之后选用。
3、选择的练习应当是能够全面发展学生的身体,注重练习之上下肢的搭配,发展各种身体素质教材的搭配和对学生道德意志品质的培养。
4、各练习站(点)身体练习的难度应适当搭配。
5、安排好运动负荷。循环练习的总负荷应适当,即各练习站(点)的负荷,以及练习站(点)与练习站(点)之间的休息时间也应合理安排。一般可以从学生最大负荷能力的三分之一开始,再逐渐增加,但是,不要超过学生最大负荷能力的三分之二。站(点)的练习量较大时,强度应小一些;反之,强度较大时,练习的量就应小一些。各站(点)之间可安排适当的休息,各站(点)的运动负荷应大小间隔搭配。练习循环的次数也可视教学的任务、学生的条件及其需求而定。
6、严密组织。循环练习法是众多的学生同时做不同的练习,如果设计、组织的不好,就容易发生教学事故。例如,应当考虑每个组在各站(点)的练习时间大体相等,这样,可以避免学生从练习时间短的站(点)向练习时间长的站(点)扎堆。
五、游戏法和比赛法
(一)游戏法
游戏法是指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 运用的各种各样的游戏的方式。其特点是不仅有一定的生活情节和思想性、娱乐性;还具有竞赛因素和趣味性、观赏性,能引人入胜。游戏法形式生动活泼,内容丰富多彩,操作简便易行,因此,是广大青少年学生最感兴趣且乐于参与的活动之一。游戏法虽然有一定的规则要求,但是,它能激励学生充分发挥个人和集体的智慧,有利于学生体能、智能和品行的发展。同时,在体育教学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它是体育教学任务完成的重要而有效的辅助手段。
(二)比赛法
比赛法是按照比赛的规则,充分发挥学生的体育技能和体能,通过相互竞争以决定胜负的练习方法。其特点是规则清楚,竞赛激烈,能充分动员学生的体力、智力,发挥学生的技能和潜能,以及心理适应能力,以利于培养学生的良好个性和优良的道德意志品质。
运用游戏法和比赛法时必须注意以下四点:
1、要有明确的目的。在运用游戏法和比赛法时,应根据教学的任务和学生的特点选用并周密细致地组织活动。
2、调控好运动负荷。在运用游戏法和比赛法时,学生大多都比较兴奋,运动负荷较易超量(个别学生可能例外)。因此,教师应根据规则及其要求、教学的内容、时间、场地的大小等条件,调节和控制好学生的运动负荷。
3、注重对学生的思想和智力的培养。教师在学生活动前,应讲清楚具体的要求;在活动中,应认真观察学生的表现,及时指导学生的练习,发展他们的智力和运用技术、战术的能力,并能适时地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4、活动结束的时候必须进行讲评。及时地指出好的、应当倡导和发扬的地方;同时,明确地指出不足的、今后要认真加以改进的地方。
六、预防和纠正错误法
预防和纠正错误法是指教师根据教材的重点、难点,以及学生在练习中产生的错误,选择最有效的手段,及时地防止和纠正错误动作的一种方法。在中、小学体育教学中,特别是小学由于小学生运动中枢神经控制肌肉运动的能力较差,运动技能的积累较少,所以小学生比中学生更容易产生错误的动作,教师应注意及时地进行预防和纠正。因为错误的动作若不及时地加以纠正,就会产生和形成错误的动力定型。这不仅严重地影响了对技术、技能的掌握和提高,同时还可能发生运动性损伤,损害学生的身心健康。
运用预防和纠正错误法时,体育教师应善于分析产生错误动作的原因,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法。产生错误动作的原因大致有以下五个方面的因素:
1、教育心理因素。这主要是学生对学习内容不感兴趣,因此,在练习中缺乏积极性、主动性,表现出怕苦怕累、怕伤怕痛的畏难情绪,缺乏完成练习的勇气和信心。
2、运动生物力学因素。这主要是学生对动作要领理解和掌握得不好,动作技术运用不合理。
3、运动生理因素。这主要是学生的身体素质或体能没有达到学习并掌握动作技术所应具备的水平。
4、教学环境和条件因素。这主要是指场地的布置,卫生条件,体育器材的稳定性,环境的干扰和气候因素等。
5、教师的专业素养和组织教法。这应当包括有教师的讲解能力、示范水平,以及的教材的选用和教学的要求是否合理、恰当,教法步骤是否循序渐进、合乎规律,等等。
预防和纠正错误的方法大体上也包括有以下五个方面的内容:
1、加强对学生学习目的的教育。教师首先要不怕苦、不怕累、不怕脏,不怕严寒和酷暑,给学生作出表率,通过讲解和运用激励的方法使学生建立起“我要练”的动机。
2、改进组织教法。教师通过提高讲解和示范的水平,使学生建立起正确的动作表象。同时,要合理、恰当地选用诱导性练习,正确安排教学步骤,是产生错误动作的可能性降低到最小的程度。3、努力提高学生的体能,把发展学生身体素质的练习抓紧抓好。
4、科学而合理地确定教学的任务和要求。对于每一节课技术、技能的学习任务和体能锻炼的要求,应使学生经过努力可以完成的。
5、体育教师要认真备课,了解学生情况,钻研教材教法,苦练教学的基本功。同时,应加强教学的总结、交流工作,尽可能多地掌握一些预防和纠正错误的方法,有如限制矫正法、诱导矫正法、自我暗示矫正法、消退矫正法等。
运用预防和纠正错误法时,必须注意以下三点:
1、体育教师首先应肯定学生的优点和进步,对学生要耐心启发,热情帮助。
2、预防和纠正错误应首先抓准主要矛盾,抓住共性的问题进行解决。
3、预防和纠正错误要以预防为主,纠正错误应选用最适宜的方法。
七、处方法
处方法是指通过开运动处方的方式,有针对性地提高学生体能和健康水平的一种教与学的方法。这种方法一般应首先进行“运动诊断”,然后,有目的、有针对性地设计学生个体的练习次数、练习强度、练习时间,以及练习的间隔时间等。最后好应该通过终结性的“运动诊断”,观察学生身体健康水平和体能发展的情况。处方法的运用可能是在一节课,也可能是若干节课。这需要依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而定。处方法对于贯彻区别对待、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提高学生的体育学科能力具体十分重要的意义。处方法适应对象主要是小学高年级以上的学生。
八、学法
学法是指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我获取信息,提高学科能力的方法。学法包括有自我定向法、自我处方法、自我评价法、自我调节法和自我恢复法等。这些学习方法适用于有一定体育基础的学生;一般使用于小学高年级以上的学生。这里着重谈一谈自我定向法、自我评价法和自我调节法。
(一)自我定向法
自我定向法是指学生根据教学目标并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确定自己的学习目标(包括近期、中期和远期目标),选用适宜的方法进行练习的一种学习方法。在运用此方法时应注意目标的设定应有学生的认同性和心理信息的反馈,同时目标的公开化和多极化也是教师应十分注意的问题。此方法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和学习兴趣。
(二)自我评价法
自我评价法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我获取练习前后身体机能及技术等方面信息的一种学习方法。此方法有助于提高学生自我认知的能力。
(三)自我调节法
自我调节法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体育锻炼的实际效果,对锻炼计划进行科学而适宜调整的一种学习方法。此方法有助于提高学生自学、自练的能力。
九、心理调控法
心理调控法是指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生的心理过程和个性施加影响的方法。在体育教学中,常用的心理调控法有心理放松法、表象练习法和条件限制练习法等。
(一)心理放松法
心理放松法是以一定的暗示语(或利用优美而轻松的音乐)使学生集中注意力,调节呼吸,使肌肉得到充分的放松,从而调节中枢神经系统兴奋性的一种方法。心理放松法的运用应注意教师暗示语的针对性和语气。如果选用音乐,应注意乐曲的旋律。
(二)表象练习法
表象练习法是在暗示语的指导下,学生头脑中反复想象某一运动动作或运动情景,从而提高运动技能和情绪调控能力的一种方法。运用表象练习法时,教师应注意表象练习的程序,应在学生有一定放松能力的基础上进行,通过活化动员,进行表象练习。在表象练习中,可以逐渐从视觉表象过渡到动觉表象,语言的提示应准确简练。
(三)条件限制练习法
条件限制练习法是指通过教师设置一定的限制条件,要求学生达到一定的范围要求或纠正错误动作的练习方法。教师所设置的限制条件有助于学生正确感知动作,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第五篇:小学体育队列队形教学方法
小学体育队列队形教学方法
队列队形练习是小学体育教学的基本内容之一,它具有帮助学生养成身体的正确姿势,培养学生自信坚毅个性的重要作用,对全面发展学生的身体具有良好的锻炼效果。
在教学中进行了一些尝试。例如在齐步走的训练中,教师可以设计一个检阅的情景,让学生感觉自己就是一名光荣的解放军战士,教师扮演好检阅者的角色,用语言激发他们的激情,用口令指挥他们的行动。
又如在练习原地四面转法时,教师可以设计一个成热闹的十字路口。让一部分学生来扮演行人和车辆,另一部分学生就模仿交警指挥交通。当“小交警”打着手势向不同的方向转动时,课堂上学生情绪十分高涨,以往训练中重复单一的原地四面转法得到了较好的巩固。